过了一会儿,一个低沉的声音说道:“把刚抓到的那几个看好了,别弄出声儿来。”
“是,大人,都看好了,您就放心吧。”另一个更为低沉的声音回答道。
“叽叽、喳喳”两只金丝雀在陷阱上空绕了一阵,呼扇着翅膀落了下来。它俩小心翼翼地,高抬腿,轻落步,生怕吓着谁似的。它们一边挪着步子,一边不时地啄着地上可以吃的东西。
慢慢的,一只金丝雀靠近了陷阱。猎人早已准备好了牢笼,等着这只小乖乖呢。
就在这时,只听远处传来马踏銮铃之声,声音由远及近,地面也逐渐从摇摆舞改跳了霹雳舞。金丝雀受了惊吓,“噗愣”展开翅膀双双飞走了。
几个身影从灌木丛中站了起来,脸上带着明显的失落,络腮胡子的脸上更是挂着几丝愤怒。
马背上的骑士翻身落鞍,面带笑容,跪在地上说道:“大人,您被选为公爵了。”络腮胡子身后的几名骑士闻听此言,也纷纷跪下,连声道贺。
络腮胡子转怒为喜,起身上了自己的坐骑,大喊道:“走!”
骑士们也上了马,随着新公爵一起返回城堡。其中一人的马鞍边还挂着一个笼子,里面装着几只捕来的小鸟。
这个络腮胡子名叫亨利,由于他是在抓鸟的时候知道自己当选公爵的,所以人送绰号“捕鸟者”,不过他的另一个绰号远比这个雷人。
亨利自从当选萨克森公爵后,就经常挑衅,对国王康拉德发动战争,搞得康拉德上气不接下气。
后来,亨利成功击败了国王的军队,康拉德只得推荐他为王位继承人。
919年,亨利加冕为国王,可是他拒绝举行任何宗教仪式,包括涂油礼在内。所以,他的登基没有得到教会的承认,也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合法国王。于是乎,他的另一个绰号就是――“无柄之剑”。
德意志兰不能完全算是法兰克人的领土,各部族在这里相互融合,所以国家再叫“法兰克”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
亨利在出任国王的翌年,就将国名改为了“德意志”,他也因此成为德意志的第一位国王――亨利一世,萨克森王朝的创建者。“法兰克”这个名字就留给了西面的国家,成为西法兰克王国的专用名,不过用不了多久,它也将改名为“法兰西”。
作为妥协条件,亨利一世允许康拉德的弟弟、法兰克尼亚公爵埃贝哈德完全自治,以换取他不觊觎王位。
可是此风一开,真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以巴伐利亚、士瓦本两公国为首的势力,以承认亨利一世的国王地位为条件,取得了各种特权。亨利一世主要依靠自己的领地进行统治,这是他在位期间的重要特征。
因此,当时的德意志王国是一个表面完好,内脏却四分五裂的国家,但是分裂的危险总算避免了,从这一点上来说,亨利一世功德无量。
为了抵御匈牙利人的疯狂入侵,亨利一世组建骑兵,还在萨克森东部兴建了许多城堡。在对抗匈牙利人的过程中,德意志王国打得十分艰难,亨利一世不得不向匈牙利进贡求和。
可能匈牙利人过于凶悍,亨利一世对他们有些一筹莫展。不过,他在对付法兰克人和斯拉夫人方面却表现不错。925年,洛林被纳入德意志麾下。928年,德军渡过易北河,攻陷了斯拉夫人要塞――勃兰尼贝尔(后来发展成今天的勃兰登堡),亨利一世也因此成为侵袭斯拉夫人最早的日耳曼国王。
(对于德意志早期国家诞生的时间,一些学者取911年,另一些则取919年)
三十六 壮志难酬!沙皇的悲歌
东法兰克王国改朝换代了,国名都换了。
君士坦丁堡内也酝酿着一场改朝换代,主谋就是君士坦丁七世的岳父老泰山、帝国的共治皇帝――罗曼努斯一世。
罗曼努斯(他姓拉卡潘努斯)是个铁腕人物,短短数年里,他就通过各种手段消灭了异己分子,皇太后也没能幸免,被亲家送进了修道院。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罗曼努斯的心里翻江倒海,创建自己的王朝,这是他现在唯一想作的事情,唯一能使他热血沸腾的事情。
为了排挤女婿,罗曼努斯将自己的长子、小皇帝的大舅子克里斯托弗加冕为共治皇帝。不久以后,他另外几个儿子也被封为共治皇帝。
君士坦丁堡里不再有一个皇帝、一个太阳,真可谓诸日争辉。
君士坦丁七世年龄太小,只有十几岁,他就是再亮也就萤火虫那么点儿光,皇权自然落到了罗曼努斯的手里。
马其顿王朝的统治转手到了拉卡潘努斯王朝掌中。(这并不意味着马其顿王朝的灭亡,因为君士坦丁七世仍是共治皇帝)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西美昂得知这个消息后,愤怒之余也感到十分震惊,因为在他实现报复的道路上,凭空杀出一个程咬金,这个程咬金不光就会那么三板斧,他是拜占廷首屈一指的统帅,事情真是难办了。
西美昂毕竟是西美昂,他不会让罗曼努斯的野心得逞,女婿被人抢了没关系,拜占廷可不能被人抢走。既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计划宣告破产,那就武力解决吧。
什么叫霸主,这才叫霸主。在随后的日子里,西美昂将会给我们演示一下霸主的气魄,自919年开始,气势汹汹的保加利亚军先后三次进逼君士坦丁堡。
923年,保加利亚大军又一次攻陷亚德里亚堡。
翌年秋,君士坦丁堡城再次被围。
(同年,塞尔维亚被保加利亚彻底征服)
西美昂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根据前几次围城的经验,他清清楚楚地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成功突破君士坦丁堡防线的。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自己没法办到的,最好还是找个帮手。找谁呢?谁和拜占廷有仇,谁有实力就找谁。###帝国的阿拔斯王朝不行,它现在蔫了。
这时候,西美昂的脑海里出现了一组画面:
一望无际的沙漠,翠绿挺直的仙人掌,偶尔从沙子里冒出一只张牙舞爪的黑背蝎子,匆匆而过。一阵阵驼铃声由远及近,驼背上的商人一面喝着水袋里的水,一面手打凉棚望着远方。
北非!就是北非!
西美昂想起了###人在北非建立的法蒂玛王朝(909年建立,中国古代称之为绿衣大食)。
###教什叶派首领马赫迪在突尼斯,自称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的后裔,自封哈里发。他以法蒂玛的名字给王朝命名,建都马赫迪亚,不久便征服了摩洛哥。
###人与拜占廷的矛盾从来就没停止过,这正给了西美昂引进外援的机会。
不久之后,保加利亚的使者来到北非,对马赫迪一顿游说,许了很多愿,比如:作我国的外援会有什么好处,事成之后如何瓜分领土等等。这次游说的效果相当好,喜悦之情跃然浮上哈里发的脸蛋,保加利亚人得到的回答是:“成,就这么着了。”
在双赢的基础之上,双方约定:保加利亚军由陆路进攻,###人从海上袭击,来个二龙出水,活活“淹死”拜占廷。
消息传到君士坦丁堡,罗曼努斯皱着眉头,陷入冥思。
前去和保加利亚人签署合约的法蒂玛使者兴高采烈地回到北非,马赫迪问道:“这么快就回来了,和西美昂签完字了?把合约拿来看看。”
“臣没到保加利亚。”
“怎么回事?”马赫迪心中疑窦丛生。
“事情是这样的,请让臣从头道来。”
“讲!”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的故事,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少废话,长话短说!”
“是,长话短说。”使者擦擦额头的冷汗,继续说道,“臣前往签约,不慎路遇拜占廷人,他们没拿刀也没拿枪,反而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摆下酒宴,对臣是左三杯,右三盏,款待有加。他们还说以后每年都给咱贡金,希望咱和他们结盟。”
马赫迪一听就乐了:“这个提议很不错,相当不错,省得咱们费事儿了。西美昂开的支票也太空头了,不和他们玩了。”
在金钱的诱惑之下,法蒂玛王朝改变了主意,西美昂的计划破产了。罗曼努斯的金钱外交彻底胜利了,可是一百年后,拜占廷将会尝到自己种下的恶果。
西美昂拖着老迈的身躯,站在君士坦丁堡城下,兴叹万分。
罗曼努斯虽然是行伍出身,在对付西美昂这个强硬对手时,却表现了一名成熟外交家的风采,他没有以硬碰硬,而是以柔克刚,成功化解了首都的危机。
金角湾码头上,两个头戴皇冠的老头面对面坐了下来。
一个意气风发,一个面带疲惫。
一个二目如电,一个双眼无神。
罗曼努斯和西美昂在这里签署了条约,西美昂得到了一大笔年贡,归还占领的土地。
其实钱对于西美昂来说无所谓,有所谓的是自己的宏图大志无法实现,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西美昂一步三回头地走了,也许还会再有杀到君士坦丁堡城下的机会吧,他一直这么安慰自己。
十一年前,和十一年后,两次撤军,心情却有天壤之别。
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结束了,这次撤军不仅标志着西美昂个人野心的覆灭,也标志了保加利亚第一帝国黄金时代的谢幕。
这个国家的前途在这次议和后,暗淡无比。
在首都普利斯科夫的皇宫里,西美昂终日垂头丧气,看啥啥不顺眼,吃啥啥没味道。
他花费了二十八年心血营造普利斯科夫,把它建成了一座集希腊和斯拉夫风格于一身的繁华都市,“当你抵达外城时,必膛目结舌,不知所至,若入城门……必怀疑进入梦境。”就是对这座城市的真实写照。
可是这一切在西美昂眼里变得毫无意义,在他心里,普利斯科夫再豪华也比不上君士坦丁堡。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话用在西美昂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保加利亚是我的,巴尔干是我的,拜占廷更是我的。”这句话不知折磨了他多少个日日夜夜。
“主啊,古人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我立了长志,我要的也不多,为什么却不能满足我这点小小的要求呢?”
925年,西美昂在“罗马人的皇帝”头衔之上又自封是“保加利亚人和罗马人的皇帝”,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的东西,那就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吧,这也不失为自我安慰的一种有效手段。
虽然他的这个称号得到教皇的赞许,拜占廷的抗议无济于事,但是并不能让他从失意中打起精神来。
他经常会收到君士坦丁堡的来信,罗曼努斯劝告他说:
你不要再固执地使用“罗马人的皇帝”这个称号了,这是拜占廷专用的。你也不要再使用“保加利亚人的皇帝”了,保加利亚的国土原来就属于拜占廷,所以这个称号也是拜占廷的。你西美昂应该改用你在913年使用的“沙皇”头衔,改称“保加利亚沙皇”。另外,咱们都信奉东正教,你爸还曾作过米海尔三世的教子,咱们其实是一家人,是兄弟,相煎何急呢?
这些话无疑是伤口上撒盐,让西美昂更加郁闷,而926年惨败于克罗地亚更给垂暮之年的西美昂当头一棒。
927年5月27日,西美昂带着他的梦想,带着他的抱负,带着他的野心,心脏病突发而死。
失意的西美昂死后,罗曼努斯也即将变得失意无比……
附:西美昂大帝专访
下面用“主”表示主持人,“西”表示西美昂
主:欢迎各位收看《金帝有约》节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著名的保加利亚沙皇――西美昂大帝。
(现场一片热烈的掌声)
(很多现场观众高举“ahs te obicham”[注一]的牌子,兴奋不已)
(西美昂顶着头上的光圈,挺胸阔步进入演播大厅,一条黄色的长沙发,他和主持人分宾主落座,开始了这期节目)
主:众所周知,西美昂大帝是保加利亚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他的成就不仅在军事上,更在文化上。学者们曾这样评价他:皇上嗜书如命,为遍求天下新著勤劳如蜜蜂,更广招天下才俊著书立说,人说他是托勒密再世,真不假也。(托勒密是希腊古代著名学者)
(现场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西美昂不失时机地挥手执意)
主:请西美昂先生介绍一下自己在文化上的成就,好吗?
西:多谢主持人,朕在文化上的成就那可以说是不一般啊。在朕执政期间,扶植了普雷斯拉夫学派,学者们除了翻译了大量拜占廷著作外,还编辑了教义、法典方面的作品。朕对首都普利斯科夫的大规模扩建那更是没得说,花费了朕二十八年心血啊,气势直逼君士坦丁堡。
主:所以您的成就是使保加利亚成为当时斯拉夫文化的中心。
西:不错,此言不虚。
主:繁华的首都、繁荣的学术,这些都向世界宣布保加利亚不再是蛮族了。
西:这应该感谢先帝皈依了基督教,为朕奠定了基础。
主:有人说这一时期保加利亚的强盛,标志了东欧早期国家的阶段性成就,您认为呢?
西:从以后的发展来看确实如此。那段时间的成就不仅属于保加利亚,更属于整个东欧。此后东欧许多国家的发展趋势是,深受先进拜占廷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发展斯拉夫文化。(西美昂面带得意之色)
主:保加利亚堪称以后陆续出现的东欧各国的典范。
西:嗯!(西美昂很肯定地点了点头)
主:您最感谢谁?
西:应该感谢先帝吧,没有他就没有朕的成就,朕是站在他的肩膀上。
主:您认为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
西:在将拜占廷作为主要对手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排斥它的文化。所以朕要告诫世人,不要完全排斥一个民族的文化,哪怕是你最痛恨的民族,往往他们的文化对本民族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您的人生格言是什么?
西(站起身来,情绪激动,振臂高呼):保加利亚是我的,巴尔干是我的,拜占廷更是我的。
主(紧接着站起身来):对不起,打断一下。拜占廷在1453年,也就是中世纪结束的这一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了。
西:奥斯曼?!……还朕拜占廷!
(愤怒的西美昂不顾一切地冲出演播大厅,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主持人面带尴尬之色,为了维持现场秩序,继续主持节目)
主:西美昂先生与拜占廷交恶三十年,在军事上占有明显优势,称雄巴尔干半岛,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主:毕竟他的对手是老牌帝国,地大物博,而且正在步入黄金期,他没能完成自己的志向也在情理之中。
主:虽然他死后不久,保加利亚第一帝国便走向衰亡,但是他留下的璀璨历史遗产永远不会褪色。
主: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下次同一时间请继续观赏《金帝有约》,咱们不见不散,bye-bye!
注一:保加利亚语,意为我爱你,读音是“阿斯得沃比樵木”
三十七 无奈!拉卡潘努斯王朝…
西美昂大帝死了,在失意中死去。
以牙还牙,只有两败俱伤,这是被拜占廷与保加利亚多年战火证明了的。因此,罗曼努斯一世所采用的稳健外交政策被认为是对付保加利亚最聪明的作法,这一作法也得到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异邦的一致好评。
西美昂vs罗曼努斯,就像硬刀子碰上了软棉花,有劲儿使不上,又像诸葛亮遇上了司马懿,无可奈何。
西美昂虽然是个文武全才的帝王,可是他的称霸活动毕竟失败了,巴尔干的局势动荡不安,克罗地亚重创保加利亚就是最好的证明。
目前,保加利亚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连年战争,民不聊生,除了野心勃勃的帝王将相,谁真的愿意献身火海呢。老百姓早就厌倦了无休止的前进、撤退、进攻、防守,人民需要的是安定的生活,哪怕给一天喘口气也好。
保加利亚已经不能再打了。
西美昂的儿子彼得一世显然不是一个具有军事才能的人,但他是一个不错的内政家。彼得一世成为沙皇不久,便与拜占廷讲和,应该算是求和吧。
罗曼努斯秉承自己的一贯做法,继续推行稳健政策,他把自己的孙女玛丽娅请上花轿,吹吹打打地送进了保加利亚皇宫,和彼得一世共枕而眠。
利用血统控制皇室是诸多奸雄、枭雄的制胜法宝,罗曼努斯利用婚姻控制了君士坦丁七世,现在用和保加利亚结了亲。
“一切皆有可能。”这可能是罗曼努斯最想大喊的一句话吧。
奸雄巴西尔一世作梦也想不到,自己篡夺的皇位上现在又坐着另一个篡位者。罗曼努斯显然是个篡位者,可是如果没有他的高明策略,恐怕西美昂早就在君士坦丁堡登基坐殿,发号施令了。所以,罗曼努斯的出现,既是马其顿王朝的灾难,也是马其顿王朝的福音。
彼得一世成了拜占廷的乘龙快婿,他又立刻向君士坦丁堡派出使者,请求得到“保加利亚沙皇”的称号,这个头衔其实早就属于他了。罗曼努斯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孙女婿的小小请求,给他一个职能仅限于保加利亚的头衔,对拜占廷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弊。
从此,保加利亚完全笼罩在拜占廷的阴影之下,实际上成了拜占廷的附庸,这也许是保护保加利亚最好的作法了。
在彼得一世执政时期,两国再没有发生战争,和平一直持续了四十年。
他继续贯彻父亲发展文化的政策,在全国建立了诸多基督教中心。传教士们将“上帝的意旨”传达到田间地头,进行了乡间扫盲。这一时期,是基督教在保加利亚大众化的时期,国内的每一寸土地无不回荡着“上帝保佑”之声。
随着与拜占廷的亲密接触,保加利亚封建化的脚步也大大加快。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步入这一时期的保加利亚也不例外,大地主、大封建主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农民沦为依附于地主土地的农奴或雇佣农。当时,这种现象是社会的极大进步,保加利亚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
在借用外国经验的时候,如果不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就会遗患无穷。彼得一世虽然在治理国家方面表现地不一般,可是在实行税制方面却欠考虑。
他采用“拿来主义”,把拜占廷的税收制度搬到了保加利亚。在重税之下,百姓苦不堪言,这对国家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消极作用。
在全国怨声载道的情况下,“伯格米派运动”爆发了,这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反对封建主的运动。伯格米教派认为耶稣和撒旦都是上帝之子,分别代表了正义和邪恶。他们认为贪婪成性、视财如命的教会和传教士都是撒旦的仆人,是受撒旦之命,前来联合封建主一起压榨劳动大众的。所以,他们号召人民一齐起来惩恶扬善,将邪恶彻底消灭。
这场运动很快得到劳苦大众的响应,烈火烧遍整个保加利亚。彼得一世代表的是贵族、教会的利益,他岂能容忍这种事情。一场残酷的###开始了,反叛之火很快就被扑灭,参与者的下场就不用多说了,斩首、下狱自然少不了。
征服肉体容易,降服灵魂就难于上青天了。“伯格米派”的教义还是保留了下来,并且远播海外,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塞尔维亚、法国、意大利,无处不在。百余年后,克罗地亚的“伯格米派运动”,还有“胡斯战争”皆因它而起,这些后文再表。
回过头来,咱们再讲讲拜占廷。在帝国的东面,阿拔斯王朝日益衰落,拜占廷将领库尔库阿斯在对###人的战斗取得辉煌胜利,帝国的版图在东部边疆大大扩展。
似乎整个拜占廷都将是罗曼努斯的了,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拜占廷的地方势力在这些年里不断壮大,各地文化不断繁荣,君士坦丁堡作为文化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大封建主逐渐扩大地盘,抢夺了政府税收和军役土地。
一向与罗曼努斯作对的杜卡斯、弗卡斯两个家族一直觊觎皇位,图谋不轨,帝国高层的鸽派和###矛盾不断,帝国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这些都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罗曼努斯是第一位试图解决这些矛盾的拜占廷皇帝,他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以图约束贵族圈囤土地。在他的努力下,皇权没有被削弱,鸽派和###的关系也得到了最终解决。
928年,拜占廷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饥荒,鼠疫又蔓延开来,持续数年不断,死于饥饿和瘟疫的数不胜数。百姓的坏日子,却是贵族的好日子,他们趁机低价收购土地。罗曼努斯看不下去了,痛斥贵族落井下石的作法,并颁布法令加以制止。
管理国家机器的恰恰就是这些贵族,因此根本没人理会他的诏令。罗曼努斯毕竟是个篡位者,所以他无法完全废黜君士坦丁七世,必须拿他当幌子。为了巩固自己的王朝,罗曼努斯也没办法真正和贵族进行必要的斗争。
不巧的是,罗曼努斯的长子、帝国的共治皇帝克里斯托弗去世。在罗曼努斯眼里,其他几个儿子都不成大器,不得他欢心。无奈之下,他只得恢复君士坦丁七世作为他的王位继承人。
941年,北方的俄罗斯大公伊戈尔杀了过来。罗曼努斯不得不从东线将库尔库阿斯调到北方,对抗凶悍之敌。伊戈尔的这次远征遭到彻底失败,但是并不致命。
三年后,伊戈尔卷土重来,纠集了维京人、克里维契人、吉维尔柴人、佩切聂格人,组建了一支庞大军队,再度威胁拜占廷。敌军汹涌如潮,可是并不可怕,伊戈尔拿着拜占廷给的钱,像变脸一样,退去了面目狰狞,换上了满面春风,高高兴兴地走了。
就在这一年,对罗曼努斯立嗣不满的儿子们起来反叛,将daddy流放。
但是他们的企图没有得逞,君士坦丁七世如今已经四十岁了,还看不出他们的贼心?在摆脱几个舅子的控制后,君士坦丁七世在翌年将他们流放。
罗曼努斯苦心经营的拉卡潘努斯王朝终于坍塌了,马其顿王朝维持了统治。
对于这种结局,罗曼努斯恐怕也是万分无奈。
945年,君士坦丁七世在与别人“联合执政”三十年后(虽然他很不情愿),终于开始了单独治国。
君士坦丁七世醉心于学问,酷爱文学和艺术,他把所有政务都交给了太监,自己漫游于学山书海之中,不亦乐乎。他被誉为最"学者型的皇帝",除了鼓励艺术和文学发展外,他本人还撰写了很多外交方面、皇帝礼仪、军区管理的书籍,其中最著名的有《帝国行政论》(De Administrando Imperio)、《典仪论》(De Ceres)等。另外,他在历史编撰和哲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
附:拜占廷的军区
根据君士坦丁七世在934年左右所作的《论军区》一书,拜占廷在这一时期共有29个军区,分东西两部分。十世纪时,东部各军区在战略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军区的统帅直接由中央政府支付俸禄(西部各军区统帅的俸禄来源于地方捐税),其官阶等级也高于西部各军区的统帅。受东部军区保护的小亚细亚是帝国优秀兵员的产地,也是国库收入的主要来源。
东部军区:奥普西吉军区(位于小亚细亚西部,首府尼西亚)、奥普吉玛特军区(首府尼科米底亚)、弗拉吉西亚军区(位于小亚细亚西南部)、萨摩斯军区、爱琴海群岛军区、吉威列奥特军区(位于小亚细亚南岸)、塞流西亚军区、安那托利亚军区、布恺拉里军区、帕弗拉戈尼亚军区(首府西诺帕)、阿尔明尼亚克军区、哈尔吉亚军区
下面的几个东部军区位于哈利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它们境内都构筑了许多防御工事,并且由边防民警驻守,以防备###人的进攻:
阿尔西安那军区、里堪德尔军区、美索不达米亚军区、赛瓦斯吉亚军区、科洛涅亚军区
西部军区:色雷斯军区(包括君士坦丁堡在内)、马其顿军区(包括亚得利亚堡在内)
这两个军区的地位不亚于东部军区,因此其统帅的级别处于第一位。
其他的西部军区都在爱琴海沿岸,它们分别是:
斯特利蒙军区、帖撒罗尼迦军区、伊拉斯军区、伯罗奔尼撒军区、尼克波尔军区、开法洛尼亚军区、第拉希军区、西西里军区、伦巴吉亚―阿普里亚军区、赫尔松军区
三十八 平叛!不屈不挠的斗争
前文说过,西法兰克的糊涂查理将诺曼底划给了步行者罗夫,由此在英吉利海峡东岸出现了强大的诺曼底公国。
糊涂查理真是算了一笔糊涂帐。
在糊涂查理执政的最后几年里,贵族们群起反对他,还在苏瓦松开他的批斗大会,宣布取消对他的效忠,将之废黜。
既然大家不承认糊涂查理是国王了,那就得再找一个人出任国王才行。贵族们将目光投向了实力雄厚的法兰西公爵罗贝尔,卡佩家族的领袖强者罗贝尔之子。
说到卡佩家族,那可是大大有名。强者罗贝尔曾是东法兰克贵族,后来改旗易帜,投奔了西法兰克的秃头查理,他在一次会战维京人的战斗中牺牲。
罗贝尔的兄弟厄德就是那位誓死保卫巴黎的巴黎伯爵,即被拥立为西法兰克国王的厄德一世。在贵族们的拥护下,卡佩家族又出现了一位新国王,罗贝尔登基坐殿,是为罗贝尔一世。
废王糊涂查理虽然糊涂,可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绝对不含糊,谁要夺我的王冠,我就跟谁急。
内战开始了。
糊涂查理在对付维京人时一筹莫展,打起内战来却游刃有余。
923年,苏瓦松战役,糊涂查理的军队击败罗贝尔一世,老罗也在此役中阵亡。国王死了,贵族们还在,还是一如既往地反对糊涂查理,他们又推举老罗的女婿、勃艮第公爵拉乌尔为王,是为拉乌尔一世。
内战还是继续。
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韦芒杜瓦伯爵赫伯特,是加洛林王朝的王室成员,他不帮着糊涂查理作战,反而背叛了家门,暗地和拉乌尔一世结了盟。
赫伯特和拉乌尔一世其实是连襟,他俩娶了一对姐妹。赫伯特欺骗了糊涂查理,在假装会谈的时候,将之擒获。糊涂查理被投入监狱,过上了暗无天日的生活,六年后郁郁而终。
糊涂查理被捕的时候,他媳妇见势不妙,带着年仅三岁的儿子小路易渡过英吉利海峡,逃回了英格兰。
此时的英格兰基本控制在韦塞克斯王国手中,国王长者爱德华是阿尔弗莱德大帝之子,他将父亲的霸业发扬光大,多次击退丹麦人的入侵,征服了包括“丹麦法区”在内的英格兰大部分地区,并迫使苏格兰、威尔士称臣,成为不列颠的不二之主。
小路易在异国的土地上长大,似乎英格兰就是他的家了,他只能从母亲的故事里想象西法兰克的天有多么蓝,水有多么清,草有多么绿。他成年后可能会娶一个漂亮的英格兰姑娘为妻,生一大堆孩子,过着无花无酒锄作田的生活。有幸的话,可能获得伯爵或侯爵的封号,在不列颠岛上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可能上帝是个爱开玩笑的老头儿,他轻轻把手一挥,重新安排了小路易的一生。
乌拉尔一世没当几年国王就驾崩西去。有意思的是,他和他老岳父一样没生男娃,根据法兰克传统的《萨利克继承法》,女子不能继承王位。于是,西法兰克国王的位置出现了空缺。
那个背叛家族的赫伯特,还有拉乌尔一世的弟弟、勃艮第公爵黑于格都瞪大了眼睛,对王位跃跃欲试。
这时候,贵族们想起了远在海峡对岸的小路易,他们一致同意将之召回,拥立为王。特别是法兰克公爵兼巴黎伯爵――“伟大的”于格,他是朝中重臣,说话分量忒重,他举双手赞成把小路易弄回来当国王,目的是为了不让王位落到赫伯特和黑于格手中。
936年6月19日,十六岁的小路易在拉昂加冕为西法兰克国王,是为路易四世。因为他是个“海归”,所以得了个“海外归来者”的绰号。
路易四世担任了国王,可是他这个国王有名无实。于格是西法兰克的实际领导者,他之所以将一个小娃娃拥立为国王,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将国王玩弄于股掌之间,携天子以令诸侯。
同年,于格娶了捕鸟者亨利一世之女,成了德意志王国的东床快婿。有了德意志撑腰,他便立刻和不怎么听他摆布的路易四世反目相向。
路易四世虽然年幼,实际统治的地区也只不过拉昂和王国的北部一带,但是他比他那个糊涂爸强之百倍,政治头脑令诸多贵族赞叹不已,并且折服了一些原来和他过不去的封建主。路易四世在位期间,基本上就是和以于格为首的反对派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今天的很多“海归”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自己在国内没什么根基,没有人脉关系,要想开展业务十分困难。路易四世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毕竟是个外来户,在国内没有基础,于格这条地头蛇的实力也非同小可,因此他面对路易四世的挑战始终屹立不倒。
就在路易四世加冕不久,即936年7月31日,也就是他出任国王的一个月后,东边的德意志王国萨克森王朝也有一个国王在亚琛加冕了。
他就是亨利一世之子、历史上著名的奥托大帝(即奥托一世,又译作鄂图一世)。
历史上,凡是被冠以“大帝”称号的帝王,都是要有一番作为的。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些大帝不光留名留声,他们的名字、故事和事迹会以醒目的文字印在历史书里,他们是那种会发出怒吼,震天动地的人物。
奥托就是这样的人物。
和查理曼一样,奥托的一生也是东征西讨的一生。
(这里要注意一点,“查理曼”是个专用名词,“曼”虽然是“大帝”的意思,但是我们不能把奥托大帝中的“大帝”二字改为“曼”,要不然读错了会念成“奥特曼”,呵呵,开个小玩笑)
和父亲不同,奥托对那些企图自治、不听中央领导的公爵采用强硬态度,坚持自己对各公国拥有最高统治权。公爵们当然不愿意,他的异母兄弟唐克马尔首先向他挑衅,率领一帮萨克森贵族和他闹起了窝里斗。奥托虽然只有二十几岁,在政治上却相当成熟,他给以这些反叛者迎头痛击,唐克马尔战败,自杀身亡。
路易四世和奥托大帝有几分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那种内心一团火的人,都在对国内的反对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两个性格倔强的人作邻居,有矛盾是在所难免的,更何况中间还夹着一个说不清到底该归谁所有的宝地――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