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世纪简史

_38 孙琳(现代)
麻风病人冲到查理六世坐骑前,伸手夺过缰绳,紧瞪着国王那对傻呵呵的眼睛珠子。
“别再往前走了,尊敬的陛下。”麻风病人大声吼道,“回去!有人出卖了您!”(原文为Ride no further, noble Krn back! You are betrayed!)
就在这时,卫队唤醒过来,一拥而上把麻风病人当成精神病轰走了。麻风病人似乎有着精神病人的一贯执着,他一直跟在队伍后面,边走边不停地哭泣。
查理六世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整得脑袋一片空白,他定了定神,下令军队继续前进。但是,麻风病人的话他全都记在心里,变成一只惊弓之鸟。
下午时分,军队走出森林。在太阳夕照下,帮国王拿长矛的侍从有些昏昏欲睡,不小心一松手,长矛当啷一声正砸在另一个侍从拿着的国王头盔上。
声音虽然不大,但在查理六世听来却如晴天霹雳,他以为麻风病人的话果然应验,便突然间发疯似地拔出宝剑,厉声大吼道:“杀叛徒!他们要把寡人送给敌人!”
身边的侍从算倒了霉,查理六世策马挥剑乱砍乱劈。卫队赶紧过来救驾,几个人好不容易把国王拉下马,按倒在地。查理六世挣扎一阵,便昏死过去。同样倒在地上的还有几名骑士,他们不是脖子中剑,就是腹部露出个窟窿,都被发疯的理查六世砍死。
此后,理查六世脑袋彻底短路,精神一直处于恍惚状态。病情最重的时候,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叫啥,也不知道自己是法国的最高领导。
王后听说夫君有恙,长途跋涉跑来问安,查理六世看着老婆直发呆,过了好一会儿才问侍从:“这小娘们是谁?”
这还不算,他看着王后哭哭啼啼地挺烦人,便吩咐左右满足小娘们的一切要求,好让她滚蛋。
在随后的几年里,查理六世的精神时好时。花了一段时间,他终于认全了政府高官,可就是不认识老婆孩子。有时候他在走廊里四处狂奔,拦都拦不住。还有段时间,他连续五个月不洗澡不换衣服。
《红楼梦》里有个典故,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土做的。而查理六世却不同意贾宝玉的观点,他认为自己是玻璃制品。查理六世对自己“出身”的执着看法,致使他采用一切能采取的措施进行自我保护,防止自己像玻璃那样哗啦一下变成玻璃渣。
这一精神问题在医学上还有个专有名词,叫玻璃错觉(glass delusion)。
查理六世疯疯癫癫,最高兴的会是谁呢?
摄政的勇敢者腓力?他肯定很高兴,他和另一个王朝继续把持朝政,查理六世的大量近臣全遭他俩驱逐。
路易和王后?他俩的暧昧关系只是一种谣传,不足信哉。但路易的确很高兴,他将趁机与勇敢者腓力斗法。
此后,瓦卢瓦王室的一系列宫廷斗争由此拉开序幕,将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后来查理六世驾崩后仍是如此。
一一七 莫斯科大公国!密切联…
地球故事多,充满悲和乐。在英法战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地球村里的其他地方也闹得异常火爆。在随后的几个章节里,我们将分别介绍罗斯、巴尔干、波兰等地方发生的重大战事。
那么首先,我们把地球仪拨转到罗斯,看看这些年里,那个长年冰雪该地的地方都发生了什么故事。
蒙古人统治的崩溃】
在介绍之前,有必要提一下命运不济的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一手缔造的蒙古人的骄傲――蒙古帝国在进入中世纪晚期的时候,已经大走下坡路。
四大汗国里,最先完蛋的是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在波斯的统治走到崩溃的边缘,一系列内乱后,汗国变得支离破碎,在14世纪30年代解体。突厥人帖木儿r)趁机崛起,夺取河中。察合台汗国同样国势大衰,其西部领土被帖木儿占领。
承袭蒙古帝国正统的元朝在中国的统治更是臭变街,反元起义风起云涌。
1368年,元朝统治者被赶出中原,逃窜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自我安慰性地建立北元。朱元璋在中国建立明王朝,恢复汉人的统治。
这一年在西方史学家眼里标志着蒙古帝国的灭亡!
1370年,帖木儿建立帖木儿帝国rid Empire, 1370―1526年),定都撒马尔罕。日后它将统治中亚和西亚大部分地区。
帖木儿是突厥人,出身河中地区的贵族家庭,他腿脚不太灵便,人称跛子帖木儿r the Lame或Tamerlane),但这不影响他成为一名五星级统帅。
帖木儿是个军事扩张主义者,他虽然不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却有着成吉思汗一般的雄心。他一面巩固已占地区,肃清敌人,另一面积极扩张版图。凭借自己卓越的指挥才能,借助周边各国的日益没落,帖木儿迅速把帝国发扬光大。
一方面,帖木儿寻求恢复蒙古帝国,另一方面,他又对金帐汗国发动狂攻。因此,帖木儿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现在仍无定论。
当然,帖木儿帝国的崛起也是建立在血腥的屠杀之上,惨遭帖木儿毒手的无辜百姓数以万计,其状何之悲惨也。
莫斯科大公国的崛起】
金帐汗国是四大汗国里还在坚挺的一位,不过在金帐汗国统治下度过一百多年的罗斯开始蠢蠢欲动,大有摆脱蒙古人统治的趋势。
其实,罗斯大部分领土沦为金帐汗国的附庸后,罗斯人寻求独立的愿望始终未减分毫。
所有罗斯国家里,最有希望带领大家独立自主的便是莫斯科大公国(Grand Duchy of, 1283―1547年)。
拔都征服罗斯的时候,莫斯科还只是弗拉基米尔-苏兹达里公国统治下的二流城市。由于莫斯科优越的地理位置:周围茂密的森林使它逃过蒙古的进一步攻击和占领,附近几条河流通往波罗的海、黑海以及高加索地区。
地理因素在莫斯科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让莫斯科能够持续发展,还要感谢统治它的几任有雄心、有能力又幸运的领导。
领导们让莫斯科大公国发展壮大,并成为罗斯领导羊的诸多秘诀里,有一条核心,那就是密切联系上级领导。
任领导丹尼尔一世出自弗拉基米尔-苏兹达里公国,他统治下的莫斯科只不过是个木质城墙围起来的城寨,孤零零地站立在丛林深处。在丹尼尔一世及儿子尤里不懈努力下,划归莫斯科统辖的地盘逐渐扩大。
作为罗斯诸国的宗主国,金帐汗国说一不二,尤里采用密切联系领导的战略战术,或者说采用卖身的策略,与金帐汗国联姻。
当上上级领导乘龙快婿的尤里向老丈人家要个小小礼物――弗拉基米尔-苏兹达里大公的头衔。老丈人家爽快应允,就算是公主的嫁妆吧。
当时,弗拉基米尔-苏兹达里公国还是罗斯诸国的领头羊,尤里由此摇身一变,成为在罗斯地区地位仅次于金帐汗国可汗的人物。
俗话说“发家别忘乡亲”,尤里发迹后自然没忘记家乡,因此莫斯科从政治联姻中得到巨大实惠。
尤里的继承者伊凡一世(Iv继续采取亲近金帐汗国的政策,利用与上级领导亲密无间的关系向其他罗斯国家收取贡品和赋税,还真有点狐假虎威的味道。
经过资本积累,伊凡一世成为罗斯最富有的人,人送绰号“钱袋”(moneybag)。
伊凡一世不是那种“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人,他没拿钱任意挥霍,而是向其他罗斯国家购买土地。
在中世纪,一个城市繁荣的标志不仅表现在城堡规模、人口数量,还表现在它是否是一个宗教中心。
在伊凡一世努力下,高大辉煌的东正教堂屹立在莫斯科城内。就连东正教的著名“高僧”彼得(MetropolPeter)也深受感染,把办公室从基辅搬到弗拉基米尔,后迁到莫斯科,这进一步提高了莫斯科大公国的威信。
此后,伊凡一世的继任者们继续聚敛罗斯土地、增加人口和财富。
在这个过程中,横空杀出个立陶宛大公国(Grand Duchy of Lith,12/13世纪―1795年),莫斯科大公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挠。
立陶宛大公国不断向罗斯扩展地盘,它的胃口很大,把统治东斯拉夫和东正教作为最高纲领。
立陶宛大公国曾在14世纪中晚期发动过三次远征,与莫斯科大公国争夺第聂伯河上游的斯摩棱斯克(Smolensk),值得庆幸的是,它都没有成功。
伊凡诺维奇的反抗】
就在黑死病肆虐欧亚的时候,九岁的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Dmitry Ivanovich)出任大公。
伊凡诺维奇受到良好教育,他一改历代先祖亲近上级领导的策略,反而立志联合罗斯诸国,摆脱金帐汗国的统治。
当时的金帐汗国掌握在摄政马麦手中,他架空年幼的可汗,成为金帐汗国的实际领导。
马麦并非成吉思汗的后代,所以他掌管金帐汗国的合法性遭到诸多势力的质疑,即使作为藩属的罗斯诸国也摇摆不定,故而巩固自己在藩属中的地位是马麦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有罗斯国家里,最不服马麦的就是莫斯科大公国。
1378年8月11日,马麦派兵威胁莫斯科大公国屈服于他的淫威。伊凡诺维奇挺兵在奥卡河支流(河名为Vozha)迎战金帐汗国军。
经过侦查,莫斯科军成功拦截金帐汗国军意图渡河的浅滩。伊凡诺维奇把军队布置在山上,莫斯科军布成弯月型,伊凡诺维奇亲自统领中央。
两军对峙很长时间,犹豫不决的金帐汗国指挥官终于下达进攻的命令。金帐汗国军兵分两路,开始渡河,意图从两翼包抄莫斯科军。
然而,蒙古骑兵的攻击对占据有利地形的莫斯科军毫无作用。伊凡诺维奇一挥宝剑,莫斯科军展开反击。
金帐汗国军顿时乱作一团,人喊马嘶地往后便逃。莫斯科军于后掩杀,蒙古骑兵滚鞍掉进河里溺毙者无数,就连指挥官本人也命丧当场。
此战是罗斯人第一次重创金帐汗国,它在精神上极大激励了罗斯人的反抗意识。
库利科夫会战】
此战失败着实在马麦的老脸上扇了一耳光。他死命抠了抠耳朵眼,甩掉厚厚的耳屎后,又听了一遍报告,可听到的还是惨败的消息,这简直令他难以相信。
伊凡诺维奇公然挑战自己的权威,如不重重惩罚,自己的地位难保,想到这些,恼羞成怒的马麦决定亲自挂帅,*莫斯科大公国,誓将伊凡诺维奇碎尸万段。
动粗之前,马麦与立陶宛大公国和梁赞(莫斯科大公国的敌对势力)联系,两国都爽快答应马麦,同意派兵加盟金帐汗国。
信心百倍的马麦屯兵顿河沿岸,等待盟友军队的到来。
伊凡诺维奇也没闲着,同样在四处联系盟友,积极调动军队。立陶宛大公国和梁赞的援军正在赶往顿河的消息很快传到伊凡诺维奇耳朵里,时间不等人,他决定立刻攻击马麦,在敌人会师之前分而治之。
1380年9月8日,以莫斯科大公国为首的罗斯联军杀至顿河附近的库利科夫(Kulikovo),打响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库利科夫会战”(Battle of Kulikovo)。
清晨的库利科夫覆盖着一层浓雾,伊凡诺维奇举目观瞧,啥也瞧不见,同样瞪俩大眼四处撒么的还有马麦。这种可视条件下,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生怕中了对方埋伏。
直到11点,大雾才逐渐散去。伊凡诺维奇再次举目,不由得吃了N惊,只见对面人山人海、无边无沿,金帐汗国军足有十至十五万之多,赶上西征的兵马数量。罗斯联军只有区区五六万,仅对方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少得可怜啊!
事到如今,这有舍命一搏,或许还有出路。
于是,会战正式开始。首先,双方各派两员战将,以单挑拉开会战序幕。
金帐汗国阵地里冲出铁米尔木扎(Temir-murza);罗斯联军里杀出的是亚历山大•佩列斯维特(Alexander Peresvet),他的职业是修道士,确切地说,他是名“武僧”。
两人在战场中央马打盘旋,刀枪并举,乒乒乓乓战作一团。二人杀了个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谁也占不了上风,谁又不甘下风。
最后俩人牙一咬、心一横,得,一块死了吧。他俩各给对方一下,双双死于马下。
单挑过后便是群殴的壮观场景!
马麦命令金帐汗国军集中攻击敌军主帅,伊凡诺维奇的盔甲在阳光照耀下格外耀眼,更何况他还亲自扛着大公的旗子在战场上“招摇过市”。
敌军主帅真是太好找了!金帐汗国军蜂拥而上,没几下就将伊凡诺维奇劈于马下,大公旗帜也随之倒下,和伊凡诺维奇的尸体一起惨遭乱兵践踏。
马麦一看哈哈大笑,可奇怪的是,主帅惨死并没让罗斯联军乱了阵脚,他们战斗得异常英勇。
双方混战三四个小时,杀至下午3点,罗斯联军在侧翼发动的突袭最终搞定三倍于己的敌人。金帐汗国的十余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罗斯联军也损失两万有余,丧失一半人马,可以说这是罗斯人的一场惨胜。
随着蒙古残兵落荒而逃,欢呼之声回荡在整个库利科夫,胜利的笑容挂在每个罗斯人脸上。
这时,战场上出现十分诡异的场景,几名将领对着一具尸体轻声呼唤着:“大公,大公,醒醒。”那具尸体轻轻动了动,缓缓睁开眼睛,嘴里喃喃道:“疼杀寡人。”
咦?伊凡诺维奇不是死了吗,难道诈尸不成?把十指塞进嘴里做惊恐状!不对呀,那个被唤作大公的人穿着护卫的盔甲!
其实,此人正是伊凡诺维奇。就在双方武将单挑的时候,他和护卫米哈伊尔(Mikhail Brenok)互换了行头,乔装改扮成普通骑士。
米哈伊尔穿着大公的盔甲,扛着大公的旗帜,在战场上成功吸引了敌军注意力。
遗憾的是,英雄米哈伊尔壮烈牺牲。改头换面的伊凡诺维奇并没有躲在地洞里看热闹,他像往常一样挥动马刀盾牌奋勇杀敌,即便受伤也不下火线,直到流血过多、筋疲力尽晕厥在战场上为止。
库利科夫会战让英雄伊凡诺维奇的职业生涯达到巅峰,他也因此声名鹊起。为纪念这场发生在顿河沿岸的伟大胜利,人称伊凡诺维奇为“顿斯科伊”(Donskoy,意为“顿河的”)。
因此,伊凡诺维奇也被称为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顿斯科伊(Dmitriy Ivanovich Donskoy)或季米特里•顿斯科伊(Dmitriy Donskoy)。
脱脱迷失】
库利科夫会战成就了顿斯科伊,也成就了金帐汗国的脱脱迷失(Tokhtamysh)。
狼狈逃窜的马麦下场挺惨,觊觎汗位的脱脱迷失从南部展开攻击,在哲别和速不台曾经显神威的迦勒迦河附近打跑马麦。落荒而逃的马麦遁入克里米亚的卡法(蒙古人送鬼兵,加剧黑死病传播的地方),当地的热那亚人对这小子很不感冒,趁机将之杀死。
脱脱迷失如愿登上可汗宝座,重新统一老祖宗术赤的领地。金帐汗国换领导,但大政方针没有变,脱脱迷失和马麦一样,要求罗斯诸国按传统向他效忠。
库利科夫的胜利极大鼓舞了罗斯人,他们拒绝向脱脱迷失称臣,在他们眼里,蒙古人不再是什么天兵天将。
脱脱迷失勃然大怒,一举洗劫苏兹达里、弗拉基米尔,莫斯科也未能幸免,被焚成残垣断壁。库利科夫的胜利没能让罗斯人继续走下去,罗斯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将继续受到蒙古人统治。不过,库利科夫的胜利是罗斯结束蒙古统治的先期信号,它激发了罗斯人的反抗精神。
脱脱迷失成为成吉思汗家族里新的英雄,当时的蒙古帝国已然灰飞烟灭,中国、波斯、突厥斯坦的成吉思汗后裔遭到排挤和消灭。
这支世界历史上显赫一时的铁血家族唯有脱脱迷失坚挺如山,抱着恢复帝国的伟大梦想,脱脱迷失走上再征服河中和波斯的道路。
然而,无政府状态的河中和波斯已落入帖木儿之手。帖木儿不是别人,正是帮助脱脱迷失崛起的后台老板。
两虎相争已成定局,脱脱迷失和帖木儿为争夺花剌子模等地的战争随之爆发。到底鹿死谁手呢?成吉思汗的后代是否能续写辉煌,还是这位突厥征服者接过教鞭?
经过十一年激战(1387―1398年),四处受敌的脱脱迷失最终败下阵来,并丢失汗位。帖木儿对忘恩负义的脱脱迷失有些手软,答应帮他复位。命运不济的脱脱米失没能等到那一天就在失意中驾崩。
破坏印度】
帖木儿并不满足于得到的一切,搞定金帐汗国后,他更是征服印度的德里苏丹国。
在德里尽享欢乐的十五天里,一百二头驯服的大象双膝跪倒在帖木儿面前,同时喇叭齐鸣,以此表明印度已屈服在帖木儿帝国,更确切地说是帖木儿本人的战斧之下。
随后,这些大象被送到帖木儿帝国的各大城市做巡回展览,帖木儿用这种方式告诉国人,印度人已经是尔等的同胞啦。
不过,帖木儿在历史上远不及成吉思汗的重要一点是,他只知道摧毁,不知建设。像在其他城市一样,帖木儿把德里摧毁糟蹋后,潇洒地扬长而去。在攻陷杰拉米之后,印度市民惨遭帖老哥扒皮。
在这场征服印度的战争中,帖木儿的行为相当搞笑,尽管他是个穆斯林,在印度惨遭他虐待和摧毁的恰恰正是那里的穆斯林和*教。
帖木儿是个文化人,并且是波斯文化的爱好者,可他的行为告诉人们,在与东方最优秀的文明之一亲密接触时,他表现得像个游牧民族酋长。在让印度处于一片混乱后,他没采取任何维和措施就扬长而去。
帖木儿在印度所作的就是洗劫、杀人和破坏,完全没有意识到印度文明的价值所在。同样的,他也将对埃及和叙利亚的马木留克,以及位于罗马尼亚边境上的奥斯曼帝国领土采取同样的方式。(记于《草原帝国》)
一一八 烽烟科索沃!塞尔维亚…
巴尔干是欧洲的火药桶,这里曾引发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翻看前文,想必大家也发现了,巴尔干在中世纪就已经成了火药桶。
前文说过,借助拜占庭史无前例的阶级斗争和内乱,斯特凡•杜尚把塞尔维亚的版图扩大一倍,向南获得大片领土,占领拜占庭的东南部和东部。在此基础上,杜尚将塞尔维亚王国升级为塞尔维亚帝国。
短寿的塞尔维亚帝国】
历史先生总是喜欢和人类开各种国际玩笑,上帝看着历史先生的恶作剧却无动于衷,反而坐在观众席上,享受着人间悲喜剧。
不幸的杜尚和秦始皇、查理曼一样,他的接班人是性格温和但软弱无能的斯特凡•乌罗什五世(Stefan Uroš V)。
在小乌瞎指挥下,新兴的帝国迅速进入无政府状态。恰在这一时期,新的威胁从“东土”而到,奥斯曼帝国逐渐把势力从亚洲扩展到欧洲,把目标指向巴尔干诸国。
小乌无力管理父亲留下的企业,他既无法抵抗异族入侵,又无法*不断独立的国内贵族。突如其来的征服、倒退的管理和巩固领土上的失败,致使塞尔维亚帝国瓦解成碎片,沦为一系列公国组成的联合体,它们中的大部分甚至不承认小乌的沙皇地位。
不过,小乌本质上不想当软蛋,在他带头下,各地领主出兵出力,七万塞尔维亚军浩浩荡荡杀向奥斯曼帝国首都。
小乌主动出击并非贸然行动,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一世(Murad I)身在小亚细亚,照顾不到首都。
与庞大的塞尔维亚军相比,奥斯曼军简直就像蚂蚁。但是,小乌惯有的傲慢让他犯了轻敌的致命错误。
1371年9月26日,在马里查河(Maritsa)下游(今希腊境内)扎营的塞尔维亚军遭到奥斯曼军发动的夜袭。一时间,营地火光冲天,只听见塞尔维亚士兵哭爹喊妈的声音,只看见土耳其手持弯刀左砍右杀的身影。
马里查河战役(Battle of Maritsa)是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干的重要一仗,此战后,塞维尔亚元气大伤,致使马其顿和部分希腊在此战后完全落入奥斯曼帝国之手。
杜尚为之奋斗的事业被败家子乌罗什五世彻底葬送,更让杜尚在九泉之下不能瞑目的是,小乌的生育能力不好,至死也没弄出一男半女(死于战役当年年底)。
本来可以成为明星的塞尔维亚帝国变成流星,在1371年走到尽头,立国二十几年就宣布灭亡,可悲!
塞尔维亚岳飞――拉扎尔】
马里查河战役的惨败让塞尔维亚各地领主顿时风干的牛肉,看似塞尔维亚人就要沦为土耳其的亡国奴了。
上帝自然不愿看到真主得势,在这千钧一发之时,他赐给塞尔维亚人一位“岳飞”――拉扎尔(Lazar of Serbia)。
拉扎尔受到良好的塞尔维亚宫廷教育,深受杜尚赏识,还有幸娶了公主米利察(Milica)为妻。
就像莫斯科大公国一样,拉扎尔借助与皇室的亲密关系,一方面加强自己在塞尔维亚人中高大全的形象,另一方面积极应对匈牙利和奥斯曼帝国的入侵,逐渐在塞尔维亚人中崭露头角。在小乌统治时期,塞尔维亚北部实际掌握在拉扎尔手里。这些都表明拉扎尔并非池中之物,目前只是隐介藏形,早晚有一天会兴云吐雾。
马里查河战役前夕,得到调令的拉扎尔并没像其他领主那样轻举妄动,也许他早就预知这场战役的下场,在小乌瞎指挥下,能打出什么漂亮仗?果然一将无能累死千军,马里查河惨败的消息传来,拉扎尔禁不住在胸前划起十字。
帝国的崩溃让塞尔维亚真正进入无组织无纪律时期,这正给拉扎尔崛起的机会。拉扎尔凭借强大的外交和军事势力,一跃成为塞尔维亚的顶尖人物。借助与皇室的姻亲关系,拉扎尔公开使用皇室姓名“斯特凡”,改名斯特凡•拉扎尔,故而人称沙皇拉扎尔。
面对土耳其的入侵,拉扎尔决心抗战进行到底,他鄙视那些对异族入侵袖手旁观者,更诅咒那些投降奥斯曼帝国的“汉奸”。
在这场对抗奥斯曼土耳其热入侵的大戏里,拉扎尔的女婿弗克•布拉科维奇(Vuk Branković)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弗克的家族在13、14世纪的塞尔维亚举足轻重,他爸爸曾在杜尚的皇宫里担任高官。爸爸死后,弗克和两个兄弟回到祖先发迹的地方――科索沃北部。
弗克与拉扎尔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他的崛起也是在马里查河战役后、国内大乱之时。弗克利用塞尔维亚没有领导的绝佳时机,把地盘扩展到科索沃南部,以及马其顿北部的斯科普里。
然而,真正让弗克发家致富的还是他与拉扎尔闺女的婚姻,这使他巩固了自己在科索沃的地位。同时,这一政治联姻让拉扎尔和弗克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这就使得俩人能在以后的军事行动中彼此扶持。联姻后不久,拉扎尔和弗克就联合波斯尼亚瓜分塞尔维亚西部。
鏖战科索沃】
就在拉扎尔和弗克利用马里查河惨败扩充势力的同时,奥斯曼帝国也利用马里查河的胜利臣服塞尔维亚南部(实际位于今马其顿和希腊)各地领主,开始向拉扎尔统治的地盘挺进。
自1381至1389年,奥斯曼帝国数次攻打拉扎尔的领地,却屡遭失败。这些胜利在历史上虽然名不见经传,战斗场面也没有动辄数万人的战役精彩,但它们延缓了奥斯曼帝国入侵的步伐,对塞尔维亚有着至关重要的历史意义。
郁闷的苏丹穆拉德一世重新制定战略方针,把进兵路线锁定为通往巴尔干的重要通道――科索沃。经过此地,奥斯曼军可以两面出击,既可攻打拉扎尔,又可攻打弗克。
这次,穆拉德一世御驾亲征,挺兵四万,气势汹汹直扑科索沃。
相应的,拉扎尔四处联络,找来不少帮手,除女婿弗克外,还有波斯尼亚、医院骑士团、匈牙利和波兰派来的军队,总兵力一万两千至三万人,远不及奥斯曼军!
1389年6月28日,决定塞尔维亚命运的“科索沃战役”(Battle of Kosovo)正式打响。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穆拉德一世的两个儿子雅库布(Yakub)和巴耶塞特(Bayezid)也随军出征,他俩分别率领奥斯曼军的左、右两翼。
穆拉德一世在两翼前锋各布置一千弓箭手,后面配备步兵保护弓箭手;中央前锋部署禁卫军ssary),穆拉德一世威严立于禁卫军之后,贴身的骑兵卫队环绕四周。
基督徒联军由拉扎尔统帅中央部队,前锋部署重装骑兵,弓骑兵布防两翼前端,步兵在弓骑兵后担任支援。
从布阵上来看,两军阵型差不多,所不同的是,联军中央部队人数多于奥斯曼军。
战斗首先由奥斯曼弓箭手拉开序幕,飞箭如雨射向联军。联军骑兵随即发起冲锋,马蹄踏得战场地动山摇。奔跑途中,骑兵熟练地形成楔型,一举突破奥斯曼军左翼。
尽管在右翼和中央的突破遭到誓死抵抗,但毋庸置疑的是,在第一轮攻击下,联军就出尽风头。奥斯曼军在中央的反击被联军杀退,只有巴耶塞特指挥的奥斯曼右翼仍然不动如山,抵挡住联军的疯狂进攻。
激战正酣、胜负尚在两可之际,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弗克带着麾下人马突然退出战场,一走了之。
弗克这么一走,联军顿时士气大落,巴耶塞特率领右翼给敌人最后一击,联军顿时土崩瓦解,四散逃窜。
巴耶塞特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以及最后一记漂亮的冲锋让他赢得“雷电”的响亮绰号。
在这场殊死搏杀中,联军和奥斯曼军都损失惨重,绝大部分参战的塞尔维亚贵族见了阎王。
科索沃战役临时阻止了奥斯曼帝国进攻欧洲的势头,暂缓其吞并塞尔维亚的脚步。它是塞尔维亚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成为19世纪民族国家兴起时期,塞尔维亚人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精神动力,对塞尔维亚民族国家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影响力甚至到了今天。
拉扎尔的抉择】
在塞维尔亚传说中,在科索沃战役前夜,先知以利亚(Elijah,旧约全书中记载的最伟大的一位先知,他寻求废除偶像崇拜并重建公平。据圣经所述,他并没有死而是乘着燃火的马车上了天)变化成一只灰色猎鹰带着圣母的书信出现在拉扎尔面前。
圣母在信中给拉扎尔出了一道选择题,问他愿意统治世俗王国,还是飞升进天国。言下之意,你拉扎尔是愿意在臣服于奥斯曼帝国的条件下,统治塞尔维亚呢,还是愿意战死沙场呢?
拉扎尔意志坚决地接收后者,苟且偷生不包含在他的人生准则里。
开战之前,拉扎尔厉声鼓舞士兵们道:“我们将与耶稣基督一起死去,但我们将永远活着!”士兵们也士气大振,遂将灵魂交给天堂,他们认为这是命中的归宿。
自此,塞尔维亚人对这一传说深信不疑,他们认为塞尔维亚像以色列那样,是上帝选中的国家,塞尔维亚人也是上帝选中的子民。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塞尔维亚人自称是天国中人的原因。
后来,拉扎尔被塞尔维亚东正教会追尊为“圣拉扎尔”,6月28日成为拉扎尔的纪念日。拉扎尔也成为塞尔维亚史诗中的英雄,塞维尔亚的一些地方以及教堂都以拉扎尔的名字命名。
更富戏剧性的插曲】
科索沃战役以悲壮而告终,但期间发生的两个小插曲看上去远比战役本身更精彩,更富戏剧性。
第一个插曲是,两军统帅拉扎尔和穆拉德一世双双毙命,六十岁的拉扎尔在激战中壮烈牺牲,这一点没有任何人质疑,至于穆拉德一世是怎么死的,说法却千奇百怪,这些说法充分展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说法一:据一封战役后第二天佛罗伦萨议员寄给波斯尼亚国王的信件中所称,穆拉德一世在恶战中被塞尔维亚贵族斩杀。如果这是真的,那么穆拉德一世有幸成为唯一战死的奥斯曼苏丹。
另外两种说法的男主角都是一名叫米洛什•欧比利克(Miloš Obilić)的塞尔维亚骑士。
说法二:据土耳其史料记载,胜利后的穆拉德一世在第二天畅游战场,欣赏奥斯曼军的辉煌战果。突然,欧比利克不知从哪儿窜了出来,一匕首结结实实地扎进穆拉德一世的胸膛。穆拉德一世大眼瞪着欧比利克的小眼,没几分钟工夫,就带着痛苦的表情拜见真主去了。
说法三:据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史料记载,战役当天,欧比利克临阵脱逃,跑进苏丹御帐里报告联军的情况。穆拉德一世热情接待了这位弃暗投明的壮士。
没想到,欧比利克的确是个壮士,弃暗投明却是假的。就在俩人热火朝天地交谈之际,欧比利克掏出暗藏的匕首很负责任地在苏丹脖子和胸部连捅数刀。电光火石间,穆拉德一世痛苦地倒在血泊里。
卫兵从突如其来的震情中反应过来时,欧比利克早已冲出御帐,翻身上马。只可惜这位塞尔维亚的荆轲“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欧比利克没能逃出奥斯曼军营地,就被卫兵挑下马来,一刀砍死。(这种说法似乎和穆拉德一世亲自指挥战役有些自相矛盾,既然他担任战场指挥,又怎么会在御帐里呢,奇怪,真奇怪)
不管苏丹是咋死的,随后发生的第二个插曲和秦朝的一个典故颇有些相似。
雅库布得到弟弟巴耶塞特派人送来的消息,说爸爸有新的军事部署,让他到营地议事。雅库布快马加鞭地赶到营地,没成想,他一露面,就被卫兵活活掐死。
整死雅库布不是穆拉德一世的遗命,这完全出于巴耶塞特的私心。
巴耶塞特一世最先得知老爸死讯,他一琢磨,哎呀不好,老爸没指定接班人啊。于是,他假传圣旨,历史上才出演上述一幕。
随着穆拉德一世和雅库布归天,“雷电”巴耶塞特无可争议地登上苏丹宝座,接管奥斯曼帝国,是为巴耶塞特一世。
这事儿大家是不是看着眼熟?嗯,这不就是欧版的胡亥和扶苏的故事吗?不过,巴耶塞特的能力远非胡亥可比的,他将在若干年后与基督徒发动的大规模十字军针尖对麦芒。
米利察阿姨的艰难统治】
虽然科索沃战役也让奥斯曼军血流成河,但它是奥斯曼帝国崛起史上极为重要的胜利。此后,奥斯曼帝国能组织起一支数量更大的军队,塞尔维亚却口吐鲜血、一蹶不振。
接拉扎尔班的是他儿子斯特凡•拉扎耶维奇(Stefan Lazarević),并由他老妈米利察垂帘。但是,由于军事和财政上缺乏支持,米利察阿姨的执政是不可能成功的。
迫于奥斯曼帝国的压力,米利察阿姨被迫承认奥斯曼帝国的宗主权,塞尔维亚贵族们也跟着卖起闺女,包括拉扎尔女儿在内的一大群漂亮MM被迫嫁进巴耶塞特的后宫。
塞尔维亚从此沦落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当地贵族不是进贡,就是提供士兵,变成捆绑在奥斯曼帝国战车上的走卒。不仅如此,巴尔干大部分地区沦为奥斯曼帝国治下的领土。
与此同时,风起云涌的内忧又在塞尔维亚大地上热热闹闹地展开,对皇位垂涎三尺的贵族们蠢蠢欲动,甚至已经开始行动,向米利察母子频频发难。
“汉奸”还是“岳飞”】
另一方面,米利察阿姨最痛恨女婿弗克,要不是他,老公也不会死。阿姨一怒之下找来一堆文人墨客大肆创作,不久各种诗歌充斥坊间,这些“大字报”把矛头对准弗克,严厉批判他在科索沃战役中的“汉奸”行为。
随之,各种说法冲天而起,老百姓说啥的都有。有的说弗克这小子嫉妒拉扎尔,嫉妒心让他突然撤兵,等着看拉扎尔的笑话;还有的说弗克和穆拉德一世暗中勾结,等搞定拉扎尔以后,弗克便可权倾塞尔维亚,并臣服于奥斯曼帝国。
如上种种说法,虽然老百姓中间传得邪乎,塞尔维亚史学家却不接受,认为是米利察阿姨的恶意炒作。
促使史学家力挺弗克的原因估计是,科索沃战役后弗克的行为完全不像“汉奸”所为。
他拒绝臣服巴耶塞特,还联合匈牙利筹备反奥斯曼的行动。尽管弗克在科索沃战役中保住了军队,但势力和奥斯曼帝国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弗克没能抵抗多久就败下阵来。
1392年,斯科普里陷落,弗克被迫称臣进贡。即使这样,弗克还是不服输……
一一九 新的威胁!新的东征
科索沃惨败不仅是巴尔干诸国的灾难,也成为拜占庭的梦魇。
没有巴尔干方面掣肘,君士坦丁堡变成土耳其人的主要围攻目标。奥斯曼帝国大有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精神,先后六次围攻君士坦丁堡(时间分别是1390、1395、1397、1400、1422、1453年),并在最后一次光荣完成灭亡拜占庭的历史使命,这段咱们后文再表。
连锁反应】
如果说蒙古帝国是一道瞬间横扫中、东欧的霹雳,奥斯曼帝国则是一片缓慢笼罩到欧洲上空的乌云,成为威胁欧洲的新蒙古帝国(这么比喻在下认为不太过分)。
在对付拜占庭的同时,巴耶塞特把准星对准保加利亚,并于1393年攻陷尼科波尔polis,又译作尼科堡)――沙皇伊凡•希什曼(Ivann)的临时首都。
尼科波尔的陷落顿时变成催化剂,一系列连锁反应随之而起。
先,与弟弟希什曼不和、自称沙皇的伊凡•斯特拉希米尔(Ivan Stratsimir)迫于奥斯曼帝国的压力,献出根据地维丁(Vidin)后缴械投降。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