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世纪简史

_29 孙琳(现代)
日本民众最后一次信服“神风”是在二战末期,“神风敢死队”这种自杀袭击式的*最终以机毁人亡而告终,时代悲剧让日本老百姓知道自己是被政府忽悠了,丫的“神风”压根儿就是“神疯”!
元军两征日本的内容大多取自《中??史??史?集刊第三十六期•元?征日-日本的?????》)
一?? 独立战争!苏格兰可以说不
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f Scotland)死后,把王位传给孙女玛格丽特(Margaret)。
玛格丽特年龄太小,政府由几位被称作“苏格兰守护者”(Guardians of Scotland)的高级贵族管理,其职能相当于顾命大臣。
按照历史惯例,既然“主少”,那必然会出现“国疑”, 觊觎宝座的王室血脉们开始蠢蠢欲动。
引进外援】
约翰•贝列尔(John Balliol, Lord of Galloway)和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Bruce)是苏格兰最具实力的贵族,又都有王室血统,所以他俩最为猖狂,两人互相看不顺眼,剑拔弩张,准备动武。
内战一触即发,眼看就要生灵涂炭。守护者们无不惆怅地坐到一起商量对策,他们到不是关心老百姓会怎样,关键是打起仗来,他们也不能安享太平。
如之奈何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激烈讨论一番,最后决定,还是应该引入外援,给女王玛格丽特找个有实力的婆家,这样才能压制贝列尔和布鲁斯的嚣张气焰。
引进谁呢?不必舍近求远,英格兰最合适,守护者们频频点头,对,就英格兰啦。
《伯厄姆条约》(Treaty of Birgham)在热烈掌声中诞生,中世纪最富戏剧性的政治婚姻之一横空出世:小丽就要嫁给英格兰太子爱德华――未来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
有英格兰做外援,看布鲁斯和贝列尔还敢抢夺王位!守护者们激动地互相握手,同志们,有希望避免内战,咱们也将会名垂史册,大家都是救国家于倒悬的头等功臣啊!
其实,长腿爱德华也是迫不及待地和苏格兰签这份条约,儿媳妇是苏格兰女王,她年龄又小,自己到时候不得权倾不列颠岛嘛!
条约双方都各打如意算盘,向往着在不久的将来,大摆喜宴的同时实现双赢。
当然,守护者们的脑袋不是榆木疙瘩,他们知道长腿爱德华为啥这么痛快地答应联姻。因此,在守护者们的强烈要求下,条约里出现如下条款:不论何时,苏格兰的权利、法律、自由,甚至风俗都完全独立于英格兰。
阳谋】
然而,一场意外彻底把各位大神的如意算盘打得粉碎。
小丽不幸意外死于奥克尼群岛(Orkney Islands),她这一死不要紧,正统王室绝种,有权继承苏格兰王位的人一下冒出十四个。贝列尔和布鲁斯更是眼露凶光,瞅谁都别扭,内战阴云再次笼罩苏格兰上空。
守护者们也麻了爪,赶紧给长腿爱德华写信,请求他立刻北进,给这场王位之争做个公断,到底谁有资格当国王。
长腿爱德华欣然应允,约守护者们在诺勒姆(Norham)会晤。碰头会如期举行,守护者们的面部肌肉还在因兴奋不停地抽筋,长腿爱德华却扔出一句,寡人要当“苏格兰至尊”(Lord Parf Scotland)。
这个头衔可不低,完全可以凌驾于苏格兰国王之上。长腿爱德华不是白当嘉宾,出场费挺高。
诧异的表情顿时浮上守护者的脸蛋,他们从半昏迷状态反应过来,刚想表示反对,长腿爱德华龇牙一笑,英军离这儿不远,要是不答应,别怪寡人无情,给你们三个星期时间,何去何从,好好想想。
阴谋?这完全就是阳谋!引狼入室哇,引狼入室,守护者们不停地抽自己嘴巴,抽得面部肌肉再次抽筋。
事到如今,苏格兰别无选择。觊觎王位者们迫于长腿爱德华的淫威,只得接受条件。他们也是没有办法,苏格兰没有国王,也没准备军队,长腿爱德华却有备而来。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多人在英格兰拥有大量不动产,如果得罪长腿爱德华,他们会立马从地产大鳄变成小地主,这个损失可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长腿爱德华得意洋洋,他也非常地得寸进尺,开始以至尊身份发号施令:所有苏格兰王室城堡“临时”受他控制,所有苏格兰政府公务员必须下岗,至于岗位由谁接替,都得听他的。
两天后,守护者和苏格兰大贵族很不情愿地向长腿爱德华宣誓效忠。不仅如此,长腿爱德华还要求所有苏格兰贵族交出人质,一个都不能少。
海选国王】
长腿爱德华如愿以偿地变成至尊宝,他要履行诺言了,为苏格兰海选出一位国王。
在随后的短短三个月里,觊觎王位者先后十三次到贝里克(Berwick)拜见长腿爱德华,他们提交各种文件,找各种借口,说明自己为啥应该当国王,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那架势就像现在导师选研究生一样。
觊觎王位者们磨破嘴皮子,长腿爱德华有自己的标准,凡是戴维一世(D*id I)的直系后代才有资格继承王位。这样,仅有四人进入“导师”的候选名单,其中就有贝列尔和布鲁斯。
随后,长腿爱德华下令收集所有的相关资料,作为评选的参考文献。长腿爱德华还让贝列尔和布鲁斯各挑选四十名裁判,他自己选择二十四名,组成一百零四人的豪华专家团,做最后的决断。
1292年11月,评选结果终于出炉,在大多数人支持下,贝列尔于斯昆修道院(Scone Abbey)加冕为苏格兰国王。
一个月后,贝列尔在泰思河畔的纽卡斯尔(Newcastle)宣誓效忠长腿爱德华。苏格兰由此成为英格兰的附庸,长腿爱德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计划得逞。
苏格兰可以说不】
布鲁斯不甘心失败,大骂贝列尔是“汉奸”,苏格兰人对长腿爱德华提出的种种无理要求也是相当不满。
显而易见,贝列尔这个国王只不过是长腿爱德华的小跟班,只要老华招招手,小列子就得乖乖到跟前伺候着。
1294年,长腿爱德华再次招呼贝列尔,汝必须在9月1日以前调集苏格兰军队听用,并且提供资金,以备寡人进攻法国。
兹事体大,贝列尔郁闷地返回苏格兰,召集智囊们商议该怎么办。经过几天热火而又朝天的激烈讨论,大家做出决定:长腿爱德华贪得无厌,是可忍孰不可忍,咱们苏格兰人完全可以说不!
贝列尔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在内政方面能打90分,军事上却不及格。所以,几个星期后,贝列尔召开国会,选出伯爵、男爵、主教各四名组成十二人作战委员会,作为自己的军事顾问。
经过研究,委员会一致认为,单独面对强大的金雀花王朝和凶狠的长腿爱德华危险系数太大,必须找个盟友才行。既然长腿爱德华要对付法国,那和法国结盟是最佳选择。
于是,一支苏格兰使团赶赴法国,拜见法国国王腓力四世(Philip IV of France),告之长腿爱德华要对他动粗。
腓力四世也不是吃软饭的,立刻与苏格兰签署条约,如果长腿爱德华把两条长腿伸到法国,苏格兰就进攻英格兰,抄他后路,到时法国将支持苏格兰,来个二龙出水。
政治家应该是世间最不可靠的动物,贝列尔和腓力四世对此都了然于胸。为加强条约的可信度,二人又协议结成亲家,贝列尔的儿子将迎娶腓力四世的侄女为妻。
贝列尔觉得还应该加强同盟队伍,便把挪威国王埃里克二世(Er拉下水。埃里克二世答应只要英法开战,他就提供赞助。
挪威只是开个空头支票,并没有兑现承诺,但法国和苏格兰结成稳固盟友,史称“老同盟”(Auld Alliance)。这一同盟持续二百多年,一直到1560年才宣告终止,由于种种原因,期间屡次中断,相关条约也多次重新签订。
长腿爱德华发觉苏格兰和法国之间有猫腻,一种不祥的预感笼上心头,苏格兰会不会主动进攻?
长腿爱德华不敢怠慢,立刻下令加强北部防线,并征调纽卡斯尔的两百多名佃农组成民兵。一支英格兰舰队抵达纽卡斯尔,与当地陆军会合。
长腿爱德华还命令贝列尔交出所有城堡的控制权,以及在贝里克、杰德堡(Jedburgh)和罗克斯巴勒(RoxBurgh)享有的特权,这分明是一种试探。
英格兰积极备战,军队向苏格兰南部边境频繁运动,苏格兰人对这一系列军事行动并非一无所知。相应的,贝列尔在全国征兵,调动所有能拿起武器的苏格兰人。
站队学】
站队一直是当官的最关心的问题,站队学也是官员培训班的必修课。在不同形势下,跟着谁混饭吃,这是站队学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这门课程就是要交给大家,不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都要旗帜鲜明地找到自己的队伍,站到正确的位置是保证利益最大化的终极秘诀。
说白了,你要想当官,当大官,就得明白:站好队前途无量,站错队就会身败名裂,甚至死无葬身之地。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官场法则,虽然有些令人倒胃口,但事实就是这么回事,而且古今中外通用。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其实呢,没有国界的东西有很多,官场法则就是其中之一。
在接到贝列尔的动员令之后,苏格兰贵族们都翻开《站队学》一书,仔细研究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是听令,中立,还是站在长腿爱德华一边。
一些苏格兰贵族因贝列尔曾侵犯过他们的利益,选择坐山观虎斗,到必要时再决定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长腿爱德华对站队学也很有研究,捎给那些摇摆不定的贵族一些好处,他们就会保持中立,甚至占到自己一边。等搞定贝列尔,征服苏格兰,送出去的好处会加倍补偿回来。长腿爱德华打定主意后,慷慨大方地把喀来耳城堡(Carlisle Castle)送给布鲁斯的儿子,使苏格兰的强势家族保持中立。
苏格兰独立战争】
剑已出鞘,弓已满弦,旷日持久的“苏格兰独立战争”(Wars of Ssh Independence)已然拉开序幕。
这场战争共分两场:三十二年的“第一次苏格兰独立战争”(The First War of Ssh Independence,1296―1328年),二十五年的“第二次苏格兰独立战争”cond War of Ssh Independence,1332―1357年)。
它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1296年,长腿爱德华入侵苏格兰,客场挑战贝列尔,战争正式爆发。
二、1297―1304年,苏格兰英雄威廉•*(Willllace)――《勇敢的心》里的男主角,与安德鲁(Andrew de Moray)以及守护者们发动起义,主场迎战长腿爱德华。
三、1306―1314年,罗伯特•布鲁斯的孙子,也叫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the Bruce),加冕为苏格兰国王,战火又起。
四、1314―1328年,战火烧遍苏格兰、爱尔兰、北英格兰,直到双方签订停火条约,战争结束。
丹巴战役】
1296年3月,长腿爱德华先发制人,攻入苏格兰,纵兵洗劫贝里克,数千苏格兰人惨遭屠杀(另有死亡万余的记载),战争在这一刻爆发!
长腿爱德华没有继续占领整个苏格兰,在贝里克待了一个月。和征服者威廉在“诺曼征服”时的心态一样,长腿爱德华希望借助洗劫贝里克给苏格兰人一个下马威,他们知道害怕,就不必再大动干戈啦。
果然不出所料,长腿爱德华在贝里克犯下的滔天罪行把贝列尔雷得不轻。贝列尔匆忙给长腿爱德华写信,重新表示对长腿爱德华的忠心。贝列尔竟然不亲自来!长腿爱德华观信后,恼怒中颇带轻蔑地对部下说:“噢,愚蠢的流氓!他犯的错误多么愚蠢。如果他不亲自来,我们就去找他。”
长腿爱德华说到做到,派贝列尔的岳父老泰山约翰(Jrenne)出马,兵锋直指几英里外的丹巴(Dunbar, 苏格兰东南部县区,位于爱丁堡以东,滨临北海,克伦威尔于1650年9月3日在此击败神圣盟约派)。
守军急忙向贝列尔求援,十万火急!
贝列尔率领主力在哈丁顿(Hadd附近露营,接到“鸡毛信”后,立刻派部分军队驰援丹巴。
1296年4月27日,两军遭遇,打响“丹巴战役”(Battle of Dunbar)。双方兵力都在几百左右,人数不多,但皆以骑兵为主。
苏格兰军在西面的高地上严阵以待,约翰率军穿过溪谷逼近苏格兰军。受到粗糙地形的影响,运动中的英军队形散乱,宛如一群没有羊倌的山羊。
苏格兰军纳了闷,难道英军在撤退,怎么乱糟糟的?苏格兰军贪心顿起,可不能让他们跑喽。高地上尘土飞扬,苏格兰军呼啦啦冲下山坡,呐喊着向英军杀去。
怎么敌人放弃有利地形,主动进攻?苏格兰军一反常态的做法着实把约翰弄得蒙灯转向。约翰不愧久经沙场,他立刻下令收拢军队。
战场上极富动感,两军都在不停地运动。当苏格兰军冲到阵前时,英军已经排好阵势,等着飞蛾前来扑火。相比之下,苏格兰军就像没参加过军训的新兵蛋子,哪还有什么队形。
英军一个冲锋就把苏格兰军杀得落花流水,这场战斗干净利落,短暂又不失戏剧性。死在这场战斗里的只有一个倒霉蛋,一名苏格兰骑士。落荒的苏格兰军仓皇向西面的森林拼命逃窜,被俘的一百人中,有普通士兵,也有领主和骑士。
短小精悍的丹巴战役极大打击了苏格兰人的士气,第一仗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后的战斗对英军来说都是些扫尾工作,长腿爱德华在丹巴战役的第二天亲临指挥,丹巴城堡被迫投降。长腿爱德华手上一下有了一大堆“最有价值球员”,什么伯爵男爵的,还有一百三十名骑士和扈从,他们让英格兰的监狱顿时热闹起来。
罗克斯巴勒城堡不战而降,其他领主纷纷效仿,只有爱丁堡(Edinburgh) 在英军的攻城武器下坚持了一个星期,战况立时出现一边倒的现象。
贝列尔吓得赶紧往北跑,“如果他不亲自来,我们就去找他。”长腿爱德华谨记自己说出的这句话名人名言,他率军向北追击,一定要和贝列尔见面不可。
斯特灵城堡(Stirlstle)是守护贝列尔逃难处的重要关隘,而那里的守军早已望风而逃,只留下一个看门人,手拿钥匙,等待英军的到达。
穿过斯特灵,长腿爱德华长驱直入。贝列尔实在扛不住,只得缴械投降,并不住地忏悔,祈求宽恕。
五天以后,贝列尔宣布放弃与法国的同盟。尖酸刻薄的长腿爱德华意犹未尽,命令主教主持仪式,把贝列尔“龙袍”上的金银装饰品统统撕下来。就因为这件“天然去雕饰”的衣裳,贝列尔成为苏格兰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向手辣的长腿爱德华没干赶尽杀绝的事,把贝列尔父子押送英格兰,让监狱再次热闹起来。
一?一 勇敢的心!威.廉.华.…
贝列尔退位,长腿爱德华满载而归,不仅金银珠宝装了几大车,就连苏格兰国宝也没放过,用于加冕苏格兰国王的命运之石f Destiny)从斯昆修道院搬家到了威斯敏斯特宫(直到1996年才送回苏格兰)。
随后,一千八百名苏格兰贵族在贝里克宣誓效忠新主子。长腿爱德华在苏格兰各地设立郡督(Sheriff),作为地区经理代替他行使宗主权。
苏格兰捆绑在他的战车上,成为入侵法国的金库和马前卒,至少长腿爱德华是这么想的。
可是,郡督们以统治者自居,他们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视苏格兰人如贱民草芥。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侵略者的嘴脸都是一样的――丑陋无耻。郡督们的残暴统治令苏格兰人民忍无可忍,苏格兰贵族也不堪受辱,纷纷揭竿而起。
1297年,苏格兰爆发起义,领导者是威廉•华.莱.士和安德鲁•德•莫里。
《勇敢的心》和威廉•*】
中国人在看过梅尔•吉布森自导自演的《勇敢的心》以后才开始熟悉华.莱.士这个人物。
电影里悠扬的苏格兰风笛、随风飘动的苏格兰短裙无不散发着异域风情,在这些极具视觉效果的画面衬托下,对自由的向往和反抗入侵者的斗争精神则是电影要表达的主题。最让国内观众大呼过瘾的还是影片里的打斗场面,呜呼呀,原来还可以这么拍!
同其他商业电影一样,《勇敢的心》是一部艺术作品,而不是再现历史。
电影里把长腿爱德华的残暴刻画得淋漓尽致,却把他儿子爱德华二世描绘成软弱无能的同性恋。其实,爱德华二世并非软蛋,同.性.恋或双.性.恋的说法只是历史上的误传,人家可是娶过两个老婆,是五个娃他爹。
至于华.莱.士为啥要起义,电影里说是他媳妇被苏格兰贵族杀死,华.莱.士为妻报仇才被逼上梁山,走上革命的道路。
这只是历史上诸多说法之一。据说,1297年5月,拉纳克郡督杀死华.莱.士的妻子玛丽恩•布莱芙(Marion Braidfute),华.莱.士把泪水化成怒火,杀死拉纳克郡督后投奔“梁山”。
电影里,吉布森本着“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思想,给华.莱.士和长腿爱德华的儿媳妇、法国公主伊莎贝拉安排了几场对手戏。
苏菲•玛索饰演的伊莎贝拉公主天生丽质,*动人。她对华.莱.士从闻名到见面,从仰慕到爱慕,更晕的是,她竟然还怀上华.莱.士的孩子。
历史上,正像电影里表现的那样,伊莎贝拉是个女强人,人称“法兰西母狼”lf of France)。但是,伊莎贝拉不可能爱上华.莱.士,华.莱.士闹革命的时候,伊莎贝拉才两岁,她再怎么早恋也不至于像电影里演的那样。
美男子腓力】
伊莎贝拉的老爹是素有“美男子”之称的腓力四世(Philip IV,1285―1314年在位),这位帅哥是继金雀花亨利之后又一位美惊中世纪的人物。
在美男子腓力(Philip the Fair)冷如冰山的俊朗脸蛋下,隐藏着一颗高深莫测的心。
美男子腓力性格怪异,不善言谈,虔信诚笃。难能可贵的是,他长着一双识人的慧眼,被这位伯乐发现的千里马大多是来自法国中南部的法学家,他们竭尽所能为提高卡佩王室的地位努力耕耘着。
当时,美男子腓力把伊莎贝拉作为战略资源,指定给爱德华二世做未婚妻。他希望借助娃娃亲解决英法长久以来在加斯科尼问题上的冲突,以及英格兰对安茹、诺曼底和阿基坦的领地要求。这些地方是当年腓力二世在布汶战役后从英格兰手里“缴获”的,长腿爱德华预谋入侵法国也是为了它们。
订婚遭到美男子腓力的死对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Pope Boniface VIII)的坚决反对,长腿爱德华后来也几次提出悔婚。这段饱受折磨的政治婚姻在争吵声中悬而不决,直到长腿爱德华死后,伊莎贝拉才坐上花轿嫁入英格兰王宫。
斯特灵桥战役】
华.莱.士杀死郡督后,跟随威廉•道格拉斯爵士(Sir William Douglas)转战各地,投入轰轰烈烈地反侵略斗争。
长腿爱德华是何许人,他早就透彻地看清参与暴动的苏格兰贵族的嘴脸。不到两个月时间,在长腿爱德华分化瓦解下,苏格兰贵族就叛变革命,与长腿爱德华单方面妥协。
不甘当亡国奴的华.莱.士率领部队离开打游击的塞尔扣克森林(Selkirk Forest),参加安德鲁•德•莫里的队伍。
莫里正在斯特灵积极筹备迎战前来进剿的英军。
斯特灵有一条河,微风徐徐吹过,河面泛起团团涟漪,真是美不胜收。就在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苏格兰独立战争中的著名一战“斯特灵桥战役”(Battle of Stirling Bridge)马上就要上演。
1297年9月11日清晨,英军和起义军隔河相望,拉开阵势。英军兵力九千到一万两千人,其中骑兵大约两千人,布阵南岸;起义军只有两千三百人,其中骑兵三百人,布阵北岸。
起义军与英军相比少得可怜,对他们唯一有利的是战场的地形。英军要想与起义军近战,必须通过河上的一座小桥(据推测在今天斯特灵桥的上游),桥面狭窄得仅够两匹马并排而行。这是起义军精心挑选的战场,这样可以有效抵消英军的兵力优势。
久经沙场的约翰对地形也是心知肚明,投降英军的苏格兰骑士理查•伦迪(Richard Lundie)提出一个双向打击的战术方案:六十名骑兵发动正面进攻,其他骑兵迂回渡河,从侧翼袭击起义军。
这个提议相当棒,应该打90分。没等约翰传令,身边一人哼了一声,从气体喷出鼻腔的力度分析,这哥儿们对伦迪的战术嗤之以鼻。
约翰扭头一看,只见这人肥头大耳,满脸横肉,肚子圆鼓轮敦,低头看不见肚脐眼儿。
噢,是他!这个大肚子蝈蝈名叫休•德•格雷辛汉(Hugh de Cressingham),长腿爱德华在苏格兰的财政大臣。
格雷辛汉是个精打细算的好会计,在对付苏格兰暴动的问题上,他一直主张英军猛攻猛打,搞成持久战会浪费国王陛下的钱。
格雷辛汉憋着嘴,指着对岸说道,老翰你瞧,削对面这帮乌合之众还用那么费劲吗,直接冲过桥去就得啦!
约翰一看,的确,起义军衣衫褴褛,手里什么家把式都有,知道的是“革命党”,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土匪草寇,这和军容整齐的英军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嘛。
约翰点点头,采纳格雷辛汉的建议,传令直接进攻。他们还不知道,死神从这一刻降临到英军头上,轻敌,历史上多少名将都栽在这种心理上!
随着传令旗不停摇动,在格雷辛汉指挥下,英格兰步兵、骑兵和威尔士步兵冲出阵地,扑向小桥。狭窄的桥面顿时化解“洪水”的速度,英军慢吞吞地,一步一步地在桥上挪动着。
起义军严阵以待,静静看着英军表演。中国有句军事格言“半渡而击”, 他们等待的就是这个时机。
约有五千四百名敌兵过桥以后,起义军里的长矛手以豹的速度、熊的力量冲到桥头,向队形散乱的英军展开攻击。
一场惨不忍睹、惊心动魄的大屠杀立时展现在约翰眼前。密林般的长矛结结实实插在骑兵和战马身上,英格兰重装骑兵被杀个措手不及,顿时人仰马翻。
突如起来的闪击让英军的前锋和后续部队脱节,骑兵队伍里只有一名骑士奋力杀出地狱,设法逃回南岸,他的一百多名同事眨眼间死于非命。威尔士步兵也损失惨重,有口气的扔掉武器撒腿往南岸便跑。
浑身膏腴的格雷辛汉为轻敌丢掉自己性命,起义军把格雷辛汉的尸体剥皮,皮肤被切成碎片,作为胜利的象征。其中一块最大的就在华.莱.士手里,华.莱.士不住地摇着直流鲜血的人皮向约翰示威。
约翰被桥头的战斗雷得外焦里嫩,一股冷气从脖颈子直冲脑袋瓜子。他手里还有大量弓箭手,主力仍完好无损,可是初战失利让他信心全无。
约翰急忙拆毁斯特灵桥,放弃起义军所在的苏格兰低地,狼狈撤往贝里克,致使斯特灵城堡的守军孤立无援。
英军在这场战斗中损失七千人,起义军损失不祥,但莫里不久后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
斯特灵桥战役不仅是苏格兰在独立战争中赢得的第一仗,当时的将领们从长矛手痛斩英格兰骑兵的战例中还学到新知识:在某些情况下,步兵会成为骑兵的克星。
艰苦的进剿】
继承莫里当上起义军首领以后,借斯特灵桥战役的胜势反客为主,把战火烧到英格兰境内,对其北部边境展开毁灭性进攻。
华.莱.士的英勇精神极大鼓舞了苏格兰人民,贵族们授予他苏格兰守卫者的称号,予以表彰。
长腿爱德华正在弗兰德与法国作战,闻听苏格兰局势急转直下,不由得捏了一把汗。他立刻放下手头工作,与美男子腓力签署停火协定,返回英格兰会战*。
长腿爱德华把指挥部设在英格兰北部的约克城,政府机关也全部搬迁到那里。在随后的六年里,约克城一直作为战时首都,*起义对长腿爱德华的震动可见一斑。
长腿爱德华召开御前会议,与智囊团商议作战计划。他还号令苏格兰贵族们前来参加,可是那些原本俯首帖耳的家伙一个都没来。长腿爱德华勃然大怒,宣布他们都是叛国者。
两个月后,长腿爱德华调集重兵一万五千人:步兵一万两千五百人,骑兵两千五百人,其中最具杀伤力的莫过于数量庞大的威尔士长弓手。
然而,长腿爱德华的北进征剿计划进行得很不顺利。华.莱.士采用焦土政策,把不值钱的地方变成无人区留给敌人,英军吃饭成了问题,就连补给舰队也被暴风雨打沉海底。
长腿爱德华不禁叫苦连天,上帝啊,别玩我哈!
英军好不容易抵达苏格兰中部,士兵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腰,两眼冒绿光。威尔士步兵纪律涣散,在英军驻扎爱丁堡时,他们酗酒发飙,被英格兰骑兵砍死八十人。
长腿爱德华陷入绝望,他从来没这么痛苦过,华.莱.士成为他遇到的最大敌手。就在他准备从爱丁堡撤退的时候,探马来报:华.莱.士驻扎在福克尔柯附近的森林里,离爱丁堡只有13英里,准备在英军撤退时于后追击。
长腿爱德华心情澎湃,好似耶稣基督复活一般,史官们写道,这位国王兴奋地说:“他们不用追击寡人,寡人今天要去和他们会上一会。”(原文为:they needpursue me, forll mm this day.)
兵败福克尔柯】
1298年7月22日,英军先锋骑兵队终于发现英军一直在寻找,可总是时隐时现的起义军,由此打响“福克尔柯战役”(Battle of Falkirk)。
起义军约有六千人,其中骑兵一千人,和斯特灵桥战役一样,仍以长矛兵为主,排成四列,队列间穿插布置弓箭手,看上去就像团起身体的刺猬。队后压阵的是康明家族(Comyns)和其他贵族率领的小部分军队。
华.莱.士用阵势告诉入侵者:苏格兰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你们趁早给我滚蛋!
长腿爱德华率领中央主力还没到,先锋骑兵队兵分四路,分别由诺福克(Norfolk)、赫勒福德(Hereford)、林肯的伯爵们,以及达拉谟主教安东尼•贝克y Bek,Bishop of Durham)指挥。
他们一发现起义军就不顾一切地发起进攻,眼看就要冲到近前时,英军才发现起义军布阵在沼泽地后面。英军费九牛之力从西面绕过沼泽地,这才与起义军右翼接触。
安东尼本想控制所部,等待长腿爱德华到达后好给主力腾出作战地方。但是所部骑士受到其他兄弟部队的影响,不等安东尼下令就一猛子冲杀过去。
一阵忙乱后,英格兰骑兵从左右两翼接近起义军,*投入所有步兵与敌人展开厮杀。
和康明家族商量好,康明家族在约定的时机率领骑兵给敌人致命一击。没想到,康明家族背信弃义,率领骑兵离开战场。缺少骑兵保护的弓箭手顿时变成屠杀的对象,四散逃窜。
起义军长矛队列一直坚守阵地,承受着所有压力。英格兰骑兵对长矛阵无计可施,反而被杀得节节败退,斯特灵桥战役里人仰马翻、哭爹喊妈的情景再次出现,死尸倒了一地,血流成河。
恰在此时,长腿爱德华率主力赶来。骑兵滚鞍落马的惨景着实把他雷得不轻,他立刻传令急速恢复军队秩序,别乱,别乱!
幸存的骑兵这才意识到有组织有纪律是多么重要,他们重新集结,但不是为了进攻,而是撤退。
长腿爱德华随之投入步兵与起义军长矛手展开血腥肉搏。尽管起义军占据上风,但队列还是被分割开来,并被困在阵地无法运动。
接下来的一幕就像《勇敢的心》里演绎的那样,长腿爱德华下了死手,命令开弓放箭。威尔士长弓手齐唰唰拉满弓弦,抬手向天,做郭靖弯弓射大雕状。一声令下,箭雨在空中划出一排排抛物线,从天而降,呼啸着落向激战中已近疯狂的人群。
与此同时,十字弩和弹弓一齐开火。起义军没有盾牌,也无处可藏,成了这些中世纪远程武器最好的杀伤目标。
随着箭如雨下,鲜血从起义军身体里喷涌而出,同时中箭倒地的还有英军步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响彻四野。
长腿爱德华再次传令,骑兵蜂拥而出,冲向无力防御的起义军,完成扫尾工作。
起义军惨死两千人,华.莱.士跟着剩下的逃到附近森林里躲过追击者。英军也损失两千人,但胜利是属于长腿爱德华的。
福克尔柯战役告诉我们,勇气不能替代组织纪律,精于指挥是取胜的关键,这是长腿爱德华的优势所在。
此战为苏格兰进一步失败埋下种子,*损失最忠勇的手下,几名得力干将殁于阵中。
尽管有此胜利,但要彻底征服苏格兰并非易事,这要感谢华.莱.士的焦土政策,英军仍然在饥饿和疾病中苦苦挣扎。
长腿爱德华失望地率军撤退,着手筹划新一轮入侵,但很多计划都搁浅。一些贵族因无利可图开了小差,长腿爱德华不得不给贵族们展望未来:攻占苏格兰以后,咱们就可以瓜分土地啦。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却导致进一步争吵。
长腿爱德华万般无奈,只得解散贵族军队,自己在北部边境待到年底才返回伦敦。
华.莱.士失败后流亡法国,寻求美男子腓力的帮助。
翌年,长腿爱德华在法国和教廷压力下把前苏格兰国王贝列尔交给教皇。
几场战役之后,双方签署和平条约。一纸空文没能阻止战火,英军攻占苏格兰手里最后一座要塞――斯特灵城堡。
1304年2月,双方再次协商停火,已经没有谈判砝码的苏格兰缴械投降,大部分苏格兰贵族宣誓向长腿爱德华效忠。
1305年,返回苏格兰的华.莱.士被贵族出卖,英勇就义。
一?二 百折不挠!王者归来
就在长腿爱德华为征服苏格兰举杯欢庆,为*的死在床上兴奋地辗转反侧时,一条来自苏格兰的消息让他的脑细胞更加活跃起来:红头康明(Red Comyn)――康明家族的领头羊,在邓弗里斯(Dumfries)意外死亡。
到底是谁杀了他】
怎么回事,凶手到底是谁?这个问题扑朔迷离!
真相只有一个,那么真相会是什么呢?
长腿爱德华划着一根火柴,点燃烟斗,猛嘬两口,嘴里随之喷出一股青烟,笼罩在云里雾里的脑袋陷入冥思苦想。哦不对,这是福尔摩斯的招牌动作。
反正对长腿爱德华来说,这就像是一部推理剧。
红头康明的死意味着什么?苏格兰又会出什么乱子?长腿爱德华的脑电波不停地折腾啊折腾。
有关谋杀的各种讯息一点点传到威斯敏斯特宫:
“陛下,凶手是几个搞颠覆活动的反动分子。”
长腿爱德华“咦?”了一声。
“陛下,有传闻说罗伯特•布鲁斯和红头康明曾签署过秘密协定,和苏格兰王位有关。”
长腿爱德华“噢!”了一声。
“陛下,一切都清楚了,凶手是罗伯特•布鲁斯!”
“嗯!”长腿爱德华答应一声,“这就对了,所有的链条全都串联起来,凶手就是他。”
一点没错,罗伯特•布鲁斯就是凶手!
红头康明是贝列尔的亲外甥,曾随舅舅参加过反侵略战争。贝列尔退位后,红头康明和布鲁斯成为最有希望当一把手的人。
据说,关于苏格兰王位问题,红头康明和布鲁斯曾密订协议,不想红头康明背信弃义,想独吞王位,便写信给长腿爱德华,声称布鲁斯计划谋夺王位,还要领导苏格兰反抗英格兰。
巧的是,送信人被布鲁斯抓获。布鲁斯勃然大怒,与红头康明争吵后把这个爱打小报告的家伙送上西天。
脱口秀】
现在,摆在长腿爱德华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处理这一谋杀事件。作为宗主,必须对此事做出反应,这也是确立英格兰国王在附庸心中地位的好机会。
很明显,长腿爱德华的态度将影响苏格兰政局,同样的,凶手的下一个动作也将影响苏格兰政局。
不久,长腿爱德华得到新消息――布鲁斯召集高级教士和贵族,在斯昆加冕为苏格兰国王。
看来布鲁斯是等不及了,没得到长腿爱德华首肯就私自称王,这等于向英格兰宣战。
长腿爱德华迅速做出反应:康明家族一定不会放过布鲁斯,康明家族庞大的姻亲网络是压制布鲁斯最有效的武器。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