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长腿爱德华制定了“以夷制夷”的策略。他任命红头康明的妹夫瓦伦斯为全权大使,负责*布鲁斯。他还特别交代,不给布鲁斯及其追随者任何同情和仁慈,用烈火和屠杀作为布鲁斯起兵的回复。
过了几天,爱德华二世在威斯敏斯特宫受封为骑士,同期受封的还有二百五十名人。
长腿爱德华很明白,苏格兰贵族就是墙头草,态度会随时局变个不停,*布鲁斯的终极武器还是他手里的英军,积极备战是必须的,受封仪式只是长腿爱德华备战方案中的一步。
仪式过后,王室在威斯敏斯特宫举行盛大宴会,贵族们献上两只装扮得像神兽一样的天鹅。
仆人把天鹅放到国王面前,长腿爱德华朗声道:“寡人以主和天鹅的名义发誓,为红头康明报仇雪恨,惩罚那些背信弃义之人。”在他要求下,新晋级的骑士们也学国王的样子对着天鹅起誓。
表演完脱口秀,长腿爱德华期待着下一个节目赶紧上演:康明家族及其支持者倒向自己一边。
连续的失败】
果不其然,布鲁斯杀死红头康明已属不智之举,他又篡夺王位,更是把自己置于众矢之的。
康明家族倒向长腿爱德华一边,联合各路亲戚家族把布鲁斯拖入内战的无底漩涡,这也是政治联姻之所以强大的重要表现。
头上的王冠让布鲁斯拥有*叛乱的大义名分,可是整个局势对他十分不利。就连他媳妇、苏格兰的新王后都为老公捏一把汗。
瓦伦斯的军队行动迅速,联合康明家族进驻珀斯(Perth)。布鲁斯企图引诱瓦伦斯出城迎战,瓦伦斯拒绝诱惑反而让布鲁斯错误地认为敌人怯战。
入夜,瓦伦斯率军摸黑杀来。轻敌的布鲁斯竟然没派夜哨,被瓦伦斯端了大营。瓦伦斯以六百人的轻微代价斩首四千名苏格兰士兵。
随后的一个月里,布鲁斯率领残部一路向西溃逃,不料途中被一千人马所阻。惊魂未定的布鲁斯举目观瞧,只见为首一个瘸子。他不是别人,正是麦克道戈尔家族(ClDougall)的瘸腿约翰(JLame),该家族与康明家族有姻亲关系。
前有拦阻,后有追兵,布鲁斯真好似当年的楚霸王。布鲁斯大吼一声,率领残部冲了过去。布鲁斯的人马已成丧家之犬,所剩不多的骑兵被瘸腿约翰的斧头队砍翻在地,骑兵和战马不停地抽搐着小腿,斧头再次落下,骑兵死于非命。
布鲁斯舞动宝剑,杀出一条血路,落荒而逃,背后的厮杀声和哭喊声让他跑得更快了。
这两场战斗让布鲁斯主力尽失,其支持者大部分被捕。
小蜘蛛,大道理】
在深山里躲藏一阵后,布鲁斯逃到一座岛屿上,钻进山洞猫了起来。
当山顶洞人似乎是落难武将的首选,他们对山洞情有独钟。
17世纪初日本关原合战后,兵败的石田三成也是躲到山洞里准备东山再起。石田三成最后被揪出来斩首示众,布鲁斯则幸运得多,他不但躲过追捕,还和一只小动物留下历史上一段佳话。
据传说,布鲁斯在山洞正郁闷呢,突然发现一只不大的蜘蛛忙忙碌碌地干着什么。
好奇心牵引着布鲁斯凑到跟着看个究竟,噢,原来它是要在一段裂缝上织网。裂缝很宽,按照蜘蛛的个头,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蜘蛛提着弱小的身躯开始跳跃那道对它来说根本就是东非大峡谷的裂缝。失败了,从头开始,又失败了,再从头开始,小蜘蛛就像一台不知疲倦、不知厌烦的计算机一遍遍重复着同样的工作。
“笨蜘蛛。”布鲁斯不禁这样想,小蜘蛛的行为似乎对他有些触动,脑袋里尽管有“这小家伙一根筋”的想法,但他还是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个小不点。
突然,蜘蛛纵身一跃,终于跳过了那条裂缝。它成功啦!布鲁斯不禁为蜘蛛欢呼叫好,为完成这一跳,它不知努力了多少次。
牛顿,伟大的科学家,从掉到头上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要是换成别人,就算被榴莲砸死也琢磨不出这和物理学有什么关系。
布鲁斯和牛顿一样悟性极高,这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从小蜘蛛身上学到一个大道理:欲成大事,就要像小家伙那样百折不挠,失败是成功之娘嘛。
暂且不论此事是真是假,这个故事的确发人深省。
王者归来】
布鲁斯从世人眼前消失几个月后,突然出现在苏格兰西南部,身后还跟着招募来的士兵。
此时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布鲁斯选择在以前的领地扎根,他在那里的群众基础很好,唯一不利的是,周围都是英军占领的城堡。
布鲁斯的支持者们分处不同的地方,就像一块块革命根据地,要想形成燎原之势并非易事。
布鲁斯从战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绝不与势力强大的敌人硬碰硬。布鲁斯的军队人数少、装备差,他可以依靠是自己熟悉地形,这成为他克敌制胜的法宝,打游击从此成为布鲁斯与英军周旋的主要方式。
布鲁斯的根据地道路崎岖,地势易守难攻,因此能在英军围剿下幸存下来。他的两个至亲托马斯和亚历山大就没那么幸运了,二人兵败后在喀来耳慷慨就义。
在峡谷击败英格兰骑兵取得小胜后,布鲁斯率部巧妙穿梭于敌军封锁线的缝隙间,成功抵达艾尔郡(Ayrshire,苏格兰西南部一郡, 亦作 Ayr)。
1307年5月10日,布鲁斯在罗顿山(Lill)与老对手瓦伦斯相遇。布鲁斯吸取上次轻敌的教训,派探马侦查地形,尽全力做好战斗准备,而瓦伦斯做的唯一准备就是拉着人马大摇大摆地向罗顿山进发。
布鲁斯在沼泽地前挖夫的数道平行壕沟让瓦伦斯没有足够的空间展开军队,这有效抵消了英军的兵力优势。瓦伦斯有三千人,布鲁斯只有六百人,面对五倍于己的敌人,布鲁斯的防御准备充分又实用。
罗顿山战役是斯特灵桥战役的再现,瓦伦斯被迫在狭窄地通道里发起进攻,布鲁斯用长矛兵热烈欢迎冲上来的敌人。在长矛兵突击下,英格兰骑兵死伤无数,损失一千多人,瓦伦斯吓得拍马便逃。三天后,布鲁斯乘胜击败另一支英军。
罗顿山的胜利让布鲁斯人气大飚,苏格兰贵族们分成两派,一派跟着布鲁斯干革命,另一派和布鲁斯斗争到底。
两个月后,上天送给布鲁斯一份超值大礼――六十八岁的长腿爱德华驾崩,苏格兰从此再没遇到长腿爱德华这样的恐怖敌手。
爱德华二世(Edward II, 1307―1327年在位)从各方面都比不上他老子,他一登基就面临纷繁复杂的政治局势,无力照顾苏格兰,这就给布鲁斯提供了肃清国内反对派的机会和时间。
经过两三年奋战,康明家族、麦克道戈尔家族等反对布鲁斯的势力遭到彻底摧毁,其土地全部被布鲁斯掌握。
那些幸存者在苏格兰失去有力根据地,只得作为志愿者在英军中效劳。
长腿爱德华的统治】
长腿爱德华在位期间,发展中的英格兰法律和行政在某些方面达到顶峰。他是个高明的组织专家,制定的王室行政制度和习惯法的内容和形式为后世保留和使用。
咨议会是一个成员复杂多变的机构,是长腿爱德华的顾问智囊团。长腿爱德华长期在外征战巡游,咨议会始终陪伴国王左右,出谋划策。贵族们曾试图通过《牛津条例》让议会脱离国王控制,在长腿爱德华时期,议会反而完全掌握在王室手中。
长腿爱德华还颁布《行使职权依据》法令,并采用政治手段,取消贵族的许多司法权,对残留在贵族手中的司法权进行有效监督。如果贵族滥用手中的司法权,长腿爱德华便可没收其领地。依靠这些措施,国王位于司法权的金字塔顶端。
长腿爱德华创建起一套高效严密的王室管理制度,建立起完整的习惯法体系。
长腿爱德华在军事方面的成就世人有目共睹,他征服威尔士(1282―1283年),结束百余年来的边境冲突问题。长腿爱德华册封爱德华二世为威尔士王子,此后英国男性王储均按例接受这一殊荣。
在长腿爱德华努力下,金雀花王朝守住在法国的最后一块领土――加斯科尼。
长腿爱德华运用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出色的外交政策,几近征服苏格兰,如果不是横空杀出*和布鲁斯,苏格兰早已是囊中之物。
连年战争掏空了国库,国力几近枯竭,面对国内的诸多指责,和日盛一日的反对浪潮,长腿爱德华重新颁布《大宪章》,承认议会拥有审批一切税收的特权,从而搞定这场反抗。
长腿爱德华就像查士丁尼大帝一样,死后留给爱德华二世的是一个国库空空,但王权颇盛的国家。此时的英国仍是一个封建国家,但封建制度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一?三 取财有“道”!心狠手辣…
长腿爱德华一死,同时笑坏两个人,一个是苏格兰国王布鲁斯,另一个是法国国王美男子腓力。
布鲁斯为啥高兴,咱就不赘述啦,长腿爱德华可是他最大的冤家。
长腿爱德华同样也是美男子腓力的大冤家,为了夺回在布汶战役后失去的法国领土,长腿爱德华没少找美男子腓力晦气,两家打得天昏地暗。
失败的美人计】
前文有述,美男子腓力制定“美人计”,利用闺女伊莎贝拉和爱德华二世订的娃娃亲浇灭战火。可是死对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出面阻挠,长腿爱德华也屡次提出悔婚。
伊莎贝拉出嫁一事一拖再拖,耗了五六年,这让美男子腓力很郁闷。他到不是觉得没面子,而是被钱所累。
《易经》有云:“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场战争几乎掏空法国国库。钱,一直是困扰美男子腓力的最大问题。和长腿爱德华作战,是对美男子腓力的能力智力物力,特别是财力的严峻考验。
长腿爱德华的死让美男子腓力大松一口气,“美人计”得以顺利实施。
1308年1月25日,爱德华二世前往法国布伦(Boulogne)迎娶伊莎贝拉,这场政治婚姻给令人窒息的英法关系带来一丝曙光。
令美男子腓力想不到的是,这场政治婚姻从一开始就是彻底失败的。伊莎贝拉,又一个苦命的埃莉诺,爱德华二世对美人不闻不问,等于把老婆打入冷宫。
更失败的是,这段孽缘使得金雀花王室能够名正言顺地染指法国王位,血雨腥风的英法百年战争从这一刻就埋下火种。
不管后来怎么样,闺女出阁让美男子腓力很有成就感。
这些年,为了支付庞大的战争费用,美男子腓力没少动心思。他统治时期的一大特色就是,这位帅哥一脑袋掉进钱眼里,他不择手段,不分青红皂白,甚至颠倒黑白,四处寻找孔方兄的下榻之所。
你还别说,美男子腓力这一忙活,到是给历史先生的档案本里留下很多著名事件,让史学家们又有了新工作。
下面咱就回顾一下,看看美男子腓力是怎么取财有“道”的。
三级会议】
美男子腓力不仅向圣殿骑士团借高利贷,还打起国内的洋和尚的主意。
当美男子腓力把征税对象锁定为法国修道士,让他们交出年收入的二分之一时,罗马教会立时炸了锅。
教皇卜尼法斯八世跳出来发布教令,严令教会的财产一个子儿都不能交出来,还要和美男子腓力大打外交战。
记得中学历史课本里,讲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有一副漫画,画着一个平民背上驮着教士和贵族,意为他们是压在平民头上个的两座大山。
教士、贵族、平民分别代表法国的三个社会等级,中学课本里有一点没有说,那就是这三级在中世纪就已经出现了。
面对卜老的回应,美男子腓力也不含糊,弄来为数不少的主教、贵族和大富翁,召开全国性会议。
1302年,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General)在掌声中隆重召开。有人问了,大富翁能代表平民吗?你想想,总不能弄几个家里揭不开锅的老百姓去和政府唱反调吧。
三级会议以后还会经常召开,其目的都是要利用“民众的呼声”,让王朝处于危难时得到正式支持。
有人可能觉得三级会议和英格兰议会好像、似乎、貌似差不多,其实从本质上来讲,二者决然不同。
三级会议不是正式政府组织,在国王征税方面没有话语权,故而没有资本和国王讨价还价。
英格兰议会从王室会议逐渐演化而成,组织紧密。三级议会则不然,它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平民和富人与英格兰下议院不同,没有真正参与政治的资格。法国骑士仍从属于上层贵族,而英格兰州郡骑士则在地方政府中占据重要地位。
更重要的是,法国贵族和资产阶级在发展国民意识方面,远远落后于英格兰。
尽管有如上种种不同,三级会议和英格兰议会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封建王朝演进的产物,西欧基督教国家都出现过类似的代议制度,如西班牙的基督教国家,腓特烈二世统治下的意大利,德国各公国,以及欧洲数不清的州郡、公国、公社等等,多如牛毛。
所有尝试中,唯有英格兰议会制度得以幸存,并延续至今。不过议会制度不是英国人的发明创造,它是中世纪文明发展趋向的一种特殊体现。(记于《欧洲中世纪简史》)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那些认为中世纪黑暗无比,欧洲人只知道满山抓异教徒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中世纪并没让文明倒退,恰恰相反,文明这东西在战火中不断奋勇前进,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
阿维尼翁之囚】
在第一次三级会议上,美男子腓力毫无悬念地得到“民众”支持。
他随即指使首席大臣威廉•诺加雷(Willret)宣布卜老是反对法国教会的异端,这可倒好,教皇成了异教徒,闹剧啊。
卜老继续接招,他掏出王牌,把美男子腓力和诺加雷逐出教会。
没想到,诺加雷领兵突然冲到身在阿南伊,位于今意大利中部)的卜老面前。诺加雷态度蛮横,威胁卜老立马下课。
卜老眼瞪得跟包子一样,大声吼道:“老夫只求速死!”
跟诺加雷一起来的柯罗纳(Col勃然大怒,冲上来一巴掌在卜老脸上留下红彤彤的大手印。卜老直觉眼前金星四射,他年近古稀,差点就此送命。这一掌掴事件至今在阿南伊广为流传。
卜老遭非法拘禁三天后,获得释放。他不堪人格侮辱,一气之下嘎巴驾崩,据说直接死因是肾结石复发。
更绝的是,克雷芒五世(Pope Clement V)当选教皇后,美男子腓力把教廷搬到阿维尼翁, 它是西西里王国的采邑),一块法国领土包围下的地方。此后的六十多年里,教廷一直设在阿维尼翁(1309―1377年)。
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阿维尼翁之囚”事件,这是教皇威信衰落的转折点。
美男子腓力的做法即使长年与教皇作对的德国皇帝也会自愧不如,你手够黑。
克雷芒五世当教皇对意大利来说是个灾难,意大利顿时变成修罗沙场。
教皇国委托给三名主教组成的小组代管,罗马城却变成柯罗纳和奥西尼(Orsini)两大家族的战场,处于无政府状态。
威尼斯也来凑热闹,大败教皇国军队。克雷芒五世一怒之下把威尼斯逐出教会。转眼间变成异教徒的威尼斯失去宗教保护,克雷芒五世号召发动针对威尼斯的十字军,宣布所有被俘的威尼斯人都可以像异教徒那样卖作奴隶。
德国国王亨利七世(Henry VII, 1308―1313年在位)乘虚杀入意大利。两年后(1312年),亨利七世受克雷芒五世使节加冕,成为神圣罗马皇帝,终于在临死前实现了梦想。
驱逐犹太人】
美男子腓力不仅对教会、教皇下手,还把矛头对准有钱无势的犹太人。
他向全国下令,犹太人的动产、不动产全部充公。犹太人的房子、土地和值钱的东西变成拍卖会上的商品。
这种无耻的做法不是美男子腓力的专利,长腿爱德华为了支撑与法国的战争,干过同样的勾当。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美男子腓力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犹太人可能耍花样,财产没全交出来。
于是乎,官方勒令犹太人必须在一个月内离开法国,随身携带的只能是身上的衣服和每人十二枚硬币。
这场被称作“大驱逐”(The Great Exile,1306年7月22日)的历史事件无异于杀鸡取蛋。犹太人的离开让法国的财政、商业和工业陷入枯竭状态。美男子腓力的做法绝非可持续发展,但逼到这份上,此公也是迫不得已!
美男子腓力涸泽而渔的做法令全国唏嘘一片,反对派把这当做把柄,对他口诛笔伐,说他生活糜烂,挥霍无度,才让犹太人替他买单。
犹太人把顾客视为上帝,法国人都愿意光顾犹太人的店铺,愿意和犹太人做买卖。九年后(1315年),在老百姓的强烈支持声中,犹太人又被请回法国,政府保证他们十二年内可以安全住在法国,不受政府干涉。然而到了1322年,法国政府的许诺变成空头支票,犹太人再次遭到驱逐。
圣殿骑士团的灭日】
美男子腓力面对诸多指责,表情始终是没有表情,始终保持石佛风范。
美男子腓力又把贪婪的眼光投向圣殿骑士团,他贷的款利滚利,已经变成压在他头上的巨山。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非常手段。
随着圣地彻底沦陷,随着十字军国家灭亡,圣殿骑士团在军事方面的任务变得不再重要,大有从军事组织转型为商业组织的势头。
圣殿骑士团是欧洲的老字号,其“跨国企业”已经发展了二百年。圣殿骑士团在欧洲各地设有分支机构,设有分团。欧洲人几乎每天都在和圣殿骑士团的商业网络打交道,他们不是在圣殿骑士团的农场或葡萄园干活,就是把圣殿骑士团当做银行。
东征结束后,圣殿骑士团存在的意义和历史使命变得模糊不清,但他们仍然保持军队。圣殿骑士团仍然不服从所在地政府的管束,在欧洲各国都是国中之国。
这使他们与欧洲贵族之间的关系高度紧张,特别是贵族们怀疑圣殿骑士团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国家,就像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医院骑士团在罗德岛那样。
圣殿骑士团从抗击异教徒的英雄逐渐变成贵族们抱怨的对象,这就给美男子腓力痛下杀手的机会。
克雷芒五世曾致信圣殿骑士团大团长雅克•德•莫莱(JacqMolay)和医院骑士团大团长富尔克•德•维拉里特(Fulk de Villaret),讨论两大骑士团合并的可能性。
就像现在单位搞合并一样,合到一起就会有领导从一把手沦为跑龙套的,所以两位大团长对合并都不感冒。
克雷芒五世是个固执的老头,邀请二位到法国继续讨论。
莫莱第一个到达,在等维拉里特的时候,克雷芒五世告之,一名遭驱逐的圣殿骑士投诉说,莫莱对他不公,要求教皇主持公道。
克雷芒五世和莫莱为此事讨论一番,最后决定骑士上诉无效。不知道克雷芒五世哪根筋不对,又写信请求美男子腓力帮助调查取证,你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骑士的控诉恰恰给美男子腓力提供了好借口,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1307年10月13日,美男子腓力下令同时逮捕莫莱和成百上千的法国圣殿骑士。
以什么罪名逮捕呢?那可就多了,真可谓品种繁多:异端、背叛教会、邪神崇拜、亵渎宗教礼仪、腐化堕落、欺诈、同性恋等等(圣殿骑士团的纹章是同骑一匹马的两名骑士,这本来是穷苦的象征,却被美男子腓力大做文章,说成是同性恋的标志)。
其中最重的一条罪名就是异端。美男子腓力对被捕者酷刑拷打,不知道欧洲人玩不玩老虎凳、辣椒水,反正圣殿骑士是受尽折磨。就连莫莱这样的汉子也挺刑不过,画押承认自己是异端。
唉,圣殿骑士团二百年来一直在抓异教徒,如今却……造化弄人啊,这都是钱惹的祸!
美男子腓力把刑讯逼供得来的口供拍到克雷芒五世面前,你看着办吧。
克雷芒五世心里还是向着圣殿骑士团,他召开宗教法庭,对圣殿骑士团进行公开审判,要求在此期间停止对圣殿骑士用刑。
圣殿骑士看到生存的希望,包括莫莱在内的很多人立马翻供,俺们根本就不是异端。一些圣殿骑士很有法律经验,在公审中极力为自己辩护。
美男子腓力被克雷芒五世的做法气个半死,领导的意图你丫是真不懂,还是装糊涂。
1310年,美男子腓力拿出以前的口供,勒令克雷芒五世停止公审。美男子腓力迫不及待地把大批圣殿骑士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这是基督教对付异教徒的做法。
迫于淫威,克雷芒五世无奈地颁布教令:欧洲基督教君主逮捕所有圣殿骑士,没收他们的所有财产。欧洲君主们很愿意按照教皇的意思办,看到钱,他们总是趋之若鹜,总会年轻十岁。
1312年4月,维埃纳宗教会议l of Vienne)上,克雷芒五世发布一系列教令,正式取缔圣殿骑士团。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圣殿骑士团在教皇支持下发家致富,又在教皇许可下彻底垮台。
咒怨】
克雷芒五世在会上提出把法国的圣殿骑士团财产转给医院骑士团,美男子腓力哪里愿意,圣殿骑士团的财政和银行一直在他扣押之下,到他死为止。
1314年3月18日,莫莱站到火刑架上。据说,莫莱那张愤怒到扭曲的脸在熊熊烈火中格外狰狞,他大声诅咒美男子腓力和克雷芒五世说,不出一年你们就会和我在上帝面前相见。
随着末代大团长莫莱的死,剩下的圣殿骑士不是锒铛入狱后并入其他骑士团,就是拿着退休金过起男耕女织的平凡生活,要么就是逃到不受教皇控制的苏格兰(当时被逐出教会)和瑞士。
葡萄牙的圣殿骑士团分团比较聪明,他们改名叫基督骑士团(Knights of Christ,只是简单地把圣殿骑士团的全称缩短而已)。就像现在大学该名成疯一样,名字再怎么改,本质没有变。
近代罗马天主教会承认中世纪对圣殿骑士团的*是不公正的,克雷芒五世是迫于美男子腓力的淫威,他是逼不得已滴。
莫莱临死前的诅咒果然灵验,克雷芒五世和美男子腓力都不得善终……
本书大幅修改中,目前修改到75章
本书大幅修改中,目前修改到75章,虽然章节号与后面的不衔接,但内容是连续的,不影响看。
本书大幅修改中,目前修改到82章
本书大幅修改中,目前修改到82章,虽然章节号与后面的不衔接,但内容是连续的,不影响看。
90 金马刺!胜利的标志
流亡海外后,*以法国为基地,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
美男表示支持*,不过他的处境不比长腿哥好多少,弗兰德伯国,这个一直让法国国王头疼的地方,已经快令美男暴跳如雷。
弗兰德伯国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之一,范围包括今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各一部分。
和国王过不去似乎是弗兰德人与生俱来的性格。腓力二世时期,弗兰德伯爵就和他过不去,这是布汶战役的导火线,大家还记得不。
现如今,另一位弗兰德伯爵又和美男较上劲,他的名字叫盖伊(Guy of Dampierre)。
寻找孔方兄】
说到盖伊和美男的不愉快,还要从钱讲起。
《易经》有云:“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长腿哥和美男的战争导致两败俱伤,资金消耗巨大,法国国库已然青黄不接。
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钱,一直是困扰美男的最大问题。和长腿哥作战,是对美男的能力智力物力,特别是财力的严峻考验。
钱,美男没少在这上面动心思。他统治时期的一大特色就是,这位帅哥一脑袋钻进钱眼里,不择手段,不分青红皂白,甚至颠倒黑白,四处寻找孔方兄的下榻之所。
钱,都是为了钱,惨遭美男毒手的大有人在,这些咱们后文会逐一介绍。
布鲁日晨祷起义】
美男瞄上富裕的弗兰德,要求盖伊增加税收,美男更是想把此地纳入王室管辖,其贪得无厌的嘴脸昭然若揭。
盖伊不买上司的帐,紧张空气立马弥漫开来。
盖伊曾想和长腿爱德华结亲,把女儿嫁给爱二爷,这一举动彻底触怒了美男,二爷可是寡人未来女婿,寡人还指望娃娃亲结束战争呢。
美男立刻逮捕盖伊一家,统统打入天字号大牢。美男这下一箭双雕,弗兰德伯国也由他顺利接管。
盖伊迫于淫威,向美男投降。盖伊的闺女命运可就惨啦,一直在监狱里不见天日,惨遭十年折磨死于狱中。
获释出狱后,盖伊不甘心受辱,便和长腿爱德华结盟。
可惜天不随人愿,盖伊被伯爵罗伯特二世率领的法军击败,长腿爱德华的出兵被迫流产。后*起义,长腿爱德华与美男和谐,回家整风,留下盖伊听天由命。
美男如鱼得水,再次出兵弗兰德,逮捕盖伊及其儿子。
国王一而再、再而三的无良举动彻底惹怒弗兰德人,国王的残酷统治和苛捐杂税让他们喘不过起来。
起义终于爆发了,地点在布鲁日。巧的是,这场起义又和钱撤上关系。
布鲁日是英格兰羊毛进入法国市场的第一站。按常规,羊毛进入布鲁日以后,当地商人充当二倒贩子,他们垄断法国的羊毛销售。但长腿爱德华甩开商人,直接与消费者交易,这就断了商人的财路。
自古以来,商人总是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的就是要依靠国家机器,利用白道规矩保证利益最大化。
布鲁日商人在政治上的代表是市府参事(Alderman),他们把情况汇报给美男,要求政府维护商人的垄断地位。
美男很高兴能够帮助布鲁日商人办些实事,这是加强对弗兰德统治的最好借口。
一些被法军赶跑的老百姓返回老家布鲁日,满大街横行无忌的法国大兵让他们怒从胆边生。
1302年5月18日,一场旨在清扫法国人的起义在布鲁日上演,史称“布鲁日晨祷起义”(Brugess)。
布鲁日的所有法国人,凡是老百姓能揪出来的,集体死光光。
布鲁日晨祷起义和西西里晚祷起义如出一辙,据传说,老百姓让“嫌疑犯”念“盾牌和朋友”这几个字,要是发音有问题,就得去死。
耀眼的金马刺】
美男闻听祖国同胞惨遭屠杀,勃然大怒。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再次传召罗伯特二世*布鲁日。
相应的,弗兰德人民也积极备战,动员起来的军队都是民间草根组织,共有四路,总兵力九千,其中包括四百贵族。
弗兰德军队以城镇民兵为主,他们组织纪律性强,长期军训是他们有组织有纪律的根本保证。
与法军,以及其他封建制军队最大的不同在于,弗兰德城镇民兵全都是步兵,只有将领骑马。
尽管如此,弗兰德城镇民兵装备精良,配备独门兵器,长米、粗厘米的古腾塔克(Gg)。古腾塔克一头粗大,并装有铁制矛头,实际是一种哨棒和长矛的组合武器。
古腾塔克是骑兵的克星,手持古腾塔克的士兵一般布阵在长矛手后面,或与长矛手穿插布防。当骑兵冲过来时,古腾塔克配合长矛挑翻战马,没等骑兵爬起来,呼啸落下的古藤塔克粗大的一端便会将之爆头。
罗伯特二世麾下的法军兵力八千,是一支典型的中世纪封建制军队,核心是包括骑士和扈从在内的两千五百名骑兵,另有一千弓弩手,一千长矛手,和三千五百名轻装步兵。
在中世纪作战中,一个骑兵理论上的价值相当于十名步兵。算起来,罗伯特二世的军队总战斗力远远高于弗兰德军队。
城镇民兵当时正在围攻科特赖克(Kortrijk,今比利时城市),两天下来一无所获。
第三天,即1302年7月11日,罗伯特二世赶至城下,与城镇民兵遭遇。
战场地形对法军极为不利,整个地区壕沟、溪流纵横交错,极大限制法军骑兵的攻击。
法军里的仆役纷纷抱来大块木头,担在壕沟和溪流上,为军队开路。没等路面铺好,迫不及待的法军步兵就蜂拥而上,发起进攻。
城镇民兵虽说训练有素,和职业军人比起来差得很远。法军步兵的冲锋让城镇民兵逐渐不支,节节败退。
罗伯特二世看着步兵的出色表现,禁不住哈哈大笑,扫尾工作还得留给骑马的兄弟,光荣和胜利永远属于伟大的骑士。
想到此处,罗伯特二世下令,步兵撤退,骑兵进攻。然而,这一指令变成阎王爷祭起的招魂幡。
往回撤退的步兵挡住骑兵的道路,骑兵本应该开着SUV风驰电掣地拉风,结果却变成脚蹬自行车傻卖力气。
缺乏速度和冲击力,战马变成城镇民兵手中长矛的屠杀对象,四野回荡着痛苦的嘶鸣声,战马被扎得浑身窟窿,鲜血直冒。
骑兵失去平衡,滚鞍落马,城镇民兵抢步上前,高举古腾塔克,以第一宇宙速度飞快落下,只听“扑嚓”一声,骑兵脑袋开花,红的、黄的、白的溅了一地。
罗伯特二世见已无胜算,撒腿便跑。开战前,城镇民兵曾被告诫,战斗没结束前,不抓任何俘虏,他们是累赘。结果,罗伯特二世被包围,不抓俘虏的城镇民兵用长矛送他上了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