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世纪简史

_23 孙琳(现代)
1221年11月24日,印度河畔,成吉思汗终于追上札兰丁。札兰丁毕竟经验不足,麾下军队又没有蒙古骑兵精壮,一仗下来,札兰丁损兵折将,十万大军灰飞烟灭,跟着他一起跑路的数千难民也无一生还。
落荒的札兰丁学刘备马跃檀溪,纵马跳入印度河里,蒙古骑兵在岸边乱箭齐发,幸运的札兰丁安全泅渡到对岸,逃到德里苏丹国(Delhi Sule,1206―1527年)避难。
札兰丁逃走后,花剌子模王室成员尽落蒙古军手中,所有男孩全部被杀。在随后的岁月里,与蒙古对抗成了札兰丁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八十五 横扫罗斯!哲别和速不…
星星之火】
札兰丁的反抗就像螳臂挡车,波斯东部一些未被蒙古征服的城市却被八鲁湾的胜利所振奋,在他们看来,蒙古军能惨败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蒙古军不是神话,只是个传说。
反抗惨无人道的蒙古统治的吼声响彻云霄,加兹尼、赫拉特和木鹿先后爆发起义,这些星星之火最终没能燎原,反而让前来镇压的蒙古大军把这些城市燎了一遍:
先遭到迫害的是加兹尼,当初为了追赶札兰丁,成吉思汗没来得及屠城。加兹尼百姓非但没感谢自己的仁慈,反而带头闹事,成吉思汗想到这里气就不打一处来,全城百姓被杀了个毛干爪净,当然那些有一技之长的还是死中得活,被送到蒙古大草原。加兹尼这个古老而繁荣的城市惨遭毁坏,虽然后来得以重建,但未能恢复原先的繁华。
下一个惨遭镇压的是赫拉特,蒙古军在宴只吉率领下围城六个月,终于攻入城里。这个当初拖雷没有搞流血事件的地方如今却面临着同其他城市一样的命运,大屠杀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
返回木鹿的花剌子模人受到其他兄弟城市的鼓舞,愚蠢地杀死了拖雷任命的达鲁花赤(darugachi,即地方长官,在花剌子模的达鲁花赤以回鹘人或波斯人充任,配有书记员,负责收税和整理用回鹘文和波斯文写的名册),并发出口号拥戴札兰丁。札兰丁在哪儿呢,早跑印度去了,你们瞎喊什么啊。木鹿城里这帮只会空喊口号的哥哥姐姐们惨遭失吉忽秃忽血洗,玩完杀人游戏,失吉忽秃忽率军退走。躲在城郊和地窖里的哥哥姐姐们长松一口气,出来看着满城惨死的哥哥姐姐们欲哭无泪。就在发呆的时候,蒙古后卫队又折返回来,消灭了所有喘气的。失吉忽秃忽血洗木鹿的手段和纳粹清洗犹太人住宅区一模一样――回马枪,他那颗因八鲁湾惨败而破碎的心被木鹿百姓的鲜血重新粘合起来,感觉通透、刺激。
花剌子模算是彻底完蛋,成了大蒙古国的一部分。这次西征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蒙古人的足迹还在向西、向北延伸。
侦察】
摩诃末死后,奉命追击的哲别和速不台并没有停止脚步,而是继续西进,这其实是一次在成吉思汗授意下的侦察行动(哲别为主帅,速不台为副帅),就是这次侦察让欧洲世界为之震撼。
洗劫赖伊(这座以生产奇异装饰陶瓷闻名的城市再也没从灾难中恢复过来)以后,这支蒙古侦察军受逊尼派穆斯林邀请,捣毁了什叶派穆斯林的中心城市库木。
在丝绸之路上有一个重要站点――哈马丹(Hamadan,今伊朗哈马丹省省会),它曾经做过古代米底王国的首都,是历史悠久的中亚古城。
哈马丹守军比较识趣,主动投降,哲别和速不台收下赎金,没搞屠杀(这并不表示哈马丹就没事了)。哥疾宁守军就没那么明智,他们的誓死抵抗招致血腥屠城。
阿塞拜疆的统治者吓得赶紧奉上无数金钱、布匹和战马,这才保住自己的首都大不里士(Tabriz,位于今伊朗西北部)。
从大不里士出发,蒙古侦察军继续北上,在木干草原Steppes)度过寒冷的冬季,在那里,蒙古侦察军得到库尔德人和土库曼人的增援。
到现在这种地步,哲别和速不台已经没有什么计划,向哪儿侦察无所谓,他俩挑了一个方向,领兵杀将过去。
1221年年初,倒霉忘烧高香的格鲁吉亚迎来蒙古的第一次入侵。
格鲁吉亚抗战】
格鲁吉亚国王名叫拉沙•吉奥尔吉(Lashrgi, 1213―1223年在位,即吉奥尔吉四世,Giorgi IV)。
这仁兄是中世纪一位很特别的国王,特别在他的思想很开放,与当时的封建主义思想格格不入。拉沙娶了一名农家女为妻,贵族和主教们极力反对,堂堂国王怎么能娶平头百姓为妻呢。拉沙顶不住压力和老婆离了婚,正在守旧派高兴的时候,他们的国王又娶了一个苦孩子出身的老婆,差点没把这些老古董气吐血。
这时候,拉沙正集中精力支持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没想到屁股后面杀出一彪蒙古骑兵,他立刻组织七万人马抵抗两万蒙古侦察军。
格鲁吉亚骑兵是当时最优秀的骑兵部队之一,拉沙也以睿智和英勇善战著称,可是他对蒙古人的战术不甚了解,就在格鲁吉亚骑兵追逐佯装撤退的蒙古侦察军时,速不台发动反击,拉沙大败而回。
哲别和速不台并没有吞并格鲁吉亚的意思,洗劫一番后返回阿塞拜疆,攻破蔑剌哈(今伊朗东阿塞拜疆省马腊格)后又是一顿屠杀。
幸运的###世界】
哲别和速不台的胃口还真不小,把下一个侦察目标对准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
很长时间没提到阿拔斯王朝这个名词了,阿拔斯王朝?它不是灭亡了吗?其实它没有灭亡,只不过早已日落西山,在历史上无足轻重。当初突厥将领在阿拉伯帝国崛起,哈里发们成了吊线傀儡,阿拔斯王朝只剩一副空架子,毫无内容。不过它一直都存在,当然只是名义上的。
听说蒙古侦察军要杀过来,巴格达的哈里发惊出一身白毛汗,巴格达的守军少得可怜,根本无法抵挡。
这对###世界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当时,十字军已经攻占埃及的德米埃塔。如果哲别和速不台再攻陷巴格达,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巴格达的哈里发是个幸运儿,哲别和速不台的任务是侦察,而不是要灭了谁。在收到赎金以后,两位蒙古大将非常高兴地返回哈马丹。
这一次哈马丹的百姓进行了英勇抵抗,他们的行为也只能用英勇来形容,蒙古侦察军攻陷哈马丹以后,全城百姓无一幸存,城市被付之一炬。
横穿高加索】
1221年年底,蒙古侦察军从哈马丹出发,洗劫阿尔达比勒以后,再次光临格鲁吉亚,并突入库那河(Kura)流域。严阵以待的格鲁吉亚军发动进攻,速不台佯装撤退,将格鲁吉亚骑兵引入哲别所设的埋伏圈。
同一个招式对圣斗士不能使用两次,看来沙拉不是沙加,他在“佯装撤退”这招上吃过一次亏,这次他又上当了,这位智勇的国王在突围时胸部受重伤,三十一岁就英年早逝。
灭亡格鲁吉亚还是没能引起哲别和速不台的兴趣,他俩潇洒地把格鲁吉亚南方夷为废墟后扬长而去,格鲁吉亚人烧高香感谢上帝保住了首都第比利斯(Tbilisi,也是今格鲁吉亚的首都)。
到此为止,侦察任务基本结束,哲别和速不台决定经高加索折返东方,与成吉思汗会合,顺便侦察一下高加索的情况。哲别找了十名向导,为了警告向导别耍花样,挑了一个倒霉蛋当场处决。
横穿高加索的道路崎岖漫长,哲别只得下令丢掉攻城武器,时值寒冬,大批蒙古骑兵冻死在异国他乡。
好不容易穿过高加索,迎头而来的竟然是一支五万人的军队。仔细看看,呜呼呀,人种还真不少:契尔克斯人(Cherkesses)、居住在高加索北部已经皈依东正教的阿兰人、建立庞大汗国(疆域从巴尔喀什湖到黑海)的库蛮人s,即居住在中欧和巴尔干的西钦察人),在库蛮可汗劝说下,伏尔加-保加利亚王国和哈扎尔人也加入进来。
各民族为了迎战共同的敌人团结起来,一起对抗这场天灾(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
双方的第一场较量以互有伤亡告终。
兵强马壮的库蛮人是联军里的不坚定分子,哲别和速不台利用突厥(库蛮人即西钦察人,是突厥人的一支)和蒙古两个人种之间早已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和分享战利品为诱饵,轻易让库蛮人背叛了盟友。
失去库蛮人的联盟就像没了骨架的烤鸡,被蒙古骑兵一块一块撕扯着扔进嘴里。分得战利品的库蛮军高高兴兴地兵分两路,打道回府。库蛮人为他们的见钱眼开付出惨重代价,蒙古侦察军从背后杀来,两路库蛮军损兵折将,被俘人员皆遭屠杀,战利品也再次落入蒙古人手里。
库蛮军的残兵败将一直把蒙古军引向西北,哲别派出一支分队洗劫热那亚统辖的港口城市索耳得亚(Soldaia)。就因为这场洗劫,一位很有创意的编年史作家津津有味地记录道:“威尼斯人派出一支使团与蒙古联盟,他们希望借蒙古之手摧毁其他的欧洲贸易据点,以便自己垄断贸易。”这个记载的可信性不大,遭到很多史学家质疑。
迦勒迦河战役】
库蛮可汗逃到女婿、诺夫哥罗德大公姆斯季斯拉夫(Mstislav the Bold)那里,半带挑唆地对女婿说:“今天恐怖的蒙古人抢夺寡人土地,如果罗斯人不帮助寡人,明天遭殃的就是你们。”
姆斯季斯拉夫还是第一次听说蒙古人这个词,当时罗斯人对蒙古人一无所知,正像罗斯的编年史作家写的那样:“没有人知道他们(指蒙古人)源自哪里,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更不知道他们信仰什么,这些恐怕只有上帝或传说中的智者们才知道。”
姆斯季斯拉夫对老丈人的话并不在意,哪儿冒出来的,还什么蒙古人。当探马急匆匆到基辅报告说蒙古侦察军正沿德涅斯特河(Dniester,靠近波兰边境,注入黑海)行军时,整个罗斯震动了,他们真的来啦!
姆斯季斯拉夫在与钦察人的战争中表现出色,他是隔着门缝出喇叭,名声在外。姆斯季斯拉夫当带头大哥,把罗斯的十八位王公组织起来,弗拉基米尔-苏兹达里(Vladimir-Suzdal,12世纪起取代基辅罗斯的霸主地位,成为最有势力的罗斯国家)大公尤里二世(Yur也表示支持这场军事行动。
哲别和速不台正在第聂伯河东岸等待术赤的增援,抑郁的术赤卧病在床,根本无法增援,说实话,他也不愿增援。
哲别和速不台没等到援军,却等来“罗斯联军八万人沿第聂伯河而来”的报告。
加里奇(Galich)和沃利尼亚(Volhynia)的王公们率部沿河南下,基辅和车尼哥夫(Chernigov)的王公们沿河北上,库尔斯克(Kursk)的部队从正面进攻,库蛮军从背后杀来,企图包围蒙古侦察军。
哲别和速不台得知罗斯联军的意图,迅速向东移动,这也是蒙古侦察军唯一可以运动的方向。
与此同时,哲别写信给基辅大公姆斯季斯拉夫三世(Mstislav,告之说蒙古与罗斯远日无怨、近日无仇,此来只是为了追击库蛮人。哲别在信中又说,所部的蒙古军正在向东运动,远离罗斯的城市,让姆斯季斯拉夫三世别误会。
姆斯季斯拉夫三世根本不信,把书信撕得粉碎,随着碎片散落在地上,姆斯季斯拉夫三世迎来的是哲别派来的使团,他们不是来游说的,而是宣战。
哲别和速不台在向东运动之前留下一千骑兵,一来担任殿后,二来报告罗斯联军的动向。冒着殿后蒙古骑兵的箭雨,姆斯季斯拉夫所部率先渡过第聂伯河,由于寡不敌众,殿后蒙古骑兵全部阵亡。
1222年5月31日,连续东撤九天以后,蒙古侦察军在一条名叫迦勒迦(Kalka,该河的具体位置现在已经无从知晓,据估计是一条注入亚述海的小河)的小河边布防,与罗斯联军对阵。
哲别和速不台自侦察以来打得最漂亮的一仗――迦勒迦河战役(Battle of Kalka River)拉开序幕,迦勒迦河这条无名小河也将因此名冠地球。
罗斯联军的一个最大失误就是行动的步调不一致,王公们犹如一盘散沙,各顾各的一滩,王公们随意行事、毫不统一。在追击过程中,各部队距离拉得越来越大,首尾不得相顾,这也是哲别和速不台连续后撤的原因。
没等基辅和车尼哥夫的军队到达,率先赶到的其他各部就发起进攻。毫无章法又缺少统一指挥的罗斯联军被蒙古骑兵冲得七零八落,双方刚一接触就出现一边倒的倾向。
沃利尼亚和库尔斯克军队为了让惨败的库蛮军撤退,让出一条道路,没想到蒙古骑兵乘机切入缝隙,将罗斯联军一分为二。
车尼哥夫军队不知道战斗已经打响,正赶往战场,与逃窜中的库蛮军撞个满怀。就在车尼哥夫士兵看着兄弟部队狼狈样儿发呆的时候,蒙古骑兵已经杀到眼前,突破他们的防线,车尼哥夫大公殁于阵中,军队全线崩溃。
蒙古骑兵两翼包抄,切断罗斯联军的退路。弓骑兵一轮又一轮排射下,罗斯士兵死伤无数。姆斯季斯拉夫、沃利尼亚大公杀出重围,逃出生天。
基辅大公姆斯季斯拉夫三世刚刚赶到,发现罗斯联军已经惨败,吓得率领麾下一万人马撤退到第聂伯河畔的营地里。追击而来的蒙古骑兵将营地团团包围,基辅军队凭借营外的栅栏坚守三天三夜。
丧失信心的姆斯季斯拉夫三世向哲别投降,认为这样就能回家,太幼稚了,任何与蒙古人达成城下之盟的想法都是白日做梦。搞完受降仪式,基辅士兵全被屠杀,姆斯季斯拉夫三世和贵族也被很有体面地杀死(用蒙古一种不流血的传统杀人方法,蒙古人认为被这种方法杀死的贵族会很有面子)。
迦勒迦河战役中,联军损失五万有余(不同史料对罗斯联军参战人数和损失的记载各不相同,我只取一种说法。总之,在这场战役中,罗斯联军损失相当惨重),蒙古侦察军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史学家罗伯特•马歇尔(Robert Marshall)评价迦勒迦河战役是“使用骑兵作战最伟大的冒险之一。”
弗拉基米尔-苏兹达里军队当时还没赶到,尤里二世幸运地保全军队,所以迦勒迦河战役对罗斯的政治局势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突入伏尔加-保加利亚】
为防止蒙古侦察军西进,姆斯季斯拉夫逃到第聂伯河东岸时,做了一个决定,当然不是愚蠢地学楚霸王乌江抹脖子,而是在渡河后很明智地把所有能找到的船只全部毁掉。罗斯人最害怕的事情没有发生,蒙古侦察军没有西进,而是追击加里奇残部一直向南挺进。
加里奇的残兵败将越过伏尔加河一路南逃,把蒙古这股祸水引到伏尔加-保加利亚王国境内。
1223年秋,在萨马拉弯流(Samara Bend,伏尔加河在萨马拉形成的一条狭窄的弯流)附近,蒙古侦察军遭到伏尔加-保加利亚军伏击,伤亡不小。不久,两军再次相遇,蒙古侦察军大获全胜,在追击败兵时,捎带击败了支持库蛮人的康里人(康里人和库蛮人是对钦察人的不同叫法,只不过一个是东钦察人,一个是西钦察人)。
在乌拉尔山脉(Ural),蒙古侦察军击败库蛮残部,杀死库蛮可汗,这个挑拨是非的家伙终于没逃过这一刀。
这是哲别和速不台的最后一场胜利,随后他们折返东方。
二人的侦察行动(更应该说是一次远征)意义重大,它是历史上距离最长的骑兵远征,三年时间跑了大约8,851公里,快赶上长征啦。他俩在罗斯安插大量间谍,蒙古经常会收到关于欧洲和罗斯的情报,这为以后蒙古西征提供第一手资料……
八十六 此起彼伏!西征的影响和…
在哲别和速不台侦察的时候,成吉思汗见到自己最想见的人――长春子丘处机(1222年5月)。
丘老在成吉思汗的邀请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来到兴都库什山。丘老出国不是一个人在行动,有个人陪在他身边,这个人叫李志常。丘老是全真教第五代掌门,李志常后来成为第七代掌门,他使全真教鼎盛一时,这个人物咱们后文还有交代。你问第六代掌门是谁啊,就是在《神雕侠侣》里把小龙女给那个的尹志平。当然啦,历史上的尹志平和小说里完全不同,他可是为全真教蓬勃发展奠定基础的人物。
俺要长生不老】
成吉思汗看到丘老道骨仙风,感觉来了救星,迫不及待地问丘老要长生不老药方。六十岁的成吉思汗和秦始皇一样,感觉自己白头发一脑袋,可还有很多事没做,要是有长生不老药,整个地球都将是俺们蒙古的。
丘老道骨仙风不假,可世间根本就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当初徐福下海找仙药也是一去不复返(估计是没找到仙药,不敢回中国),现在还有个稀奇古怪而又搞笑的传说,徐福是日本的什么神武天皇(日本传说中的第一代天皇),随行的五百童男女成了倭人祖先。
丘老的回答当然令成老很失望,成老无奈何望着天,叹叹气把头摇,统一地球的任务就由子孙后代们完成吧。
长生不老药得不到,那就赶紧回家吧,成老带着人马缓缓东返。
返乡】
成吉思汗对###教挺有兴趣,率军抵达不花剌时,他满怀新奇地询问###教教义。成吉思汗认为到麦加朝圣那是多此一举,因为整个地球都是腾格里(Tengri,最早是匈奴对天的称呼,萨满教腾格里信仰的中心神灵,蒙古、鲜卑、柔然和突厥等游牧民族继承腾格里信仰,今土耳其语中“神”一词也由“腾格里”转化而来)的归宿,当然啦,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整个地球都是蒙古人的,他有这个信心,有这个把握。
行进到撒马尔罕时,成吉思汗命令穆斯林不要再以死鬼摩诃末的名字祈祷,要改口用我的名字,毕竟花剌子模的新主人是我成吉思汗,纪念那个死鬼干什么,想让他来找你们,还是你们去找他。
另外,成吉思汗为了表明自己搞的那些大屠杀只是战争行为,而不是宗教灭绝,穆斯林中的高级人员如伊玛目、卡迪(民事法官)等统统免税。
在撒马尔罕度过1222年的冬天,蒙古大军在锡尔河(Syr Darya)北岸度过次年春天。
不久,哲别(西征不久后,哲别就因病去世)和速不台率军前来会合,成吉思汗对两位勇将大加赞扬,干得漂亮。
1225年,胜利完成西征任务的蒙古大军返回草原。(以上内容取自《草原帝国》)
最后的征途】
成吉思汗返回蒙古大草原也没闲着,要找一个家伙算总账,它就是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当初征讨花剌子模之前,成吉思汗曾要求早已臣服的西夏派兵支援,西夏大臣阿沙敢不摇头晃脑地说,既然你没有能力征讨花剌子模,又有什么资格自称成吉思汗。
就因为这句不知好歹的话,西夏亡国无日矣。另外,要彻底搞定金国,就必须首先夺取西夏所处的甘肃、阿拉善和鄂尔多斯,阿沙敢不的话只是给成吉思汗提供一个进攻藩属的借口。
1226年秋,成吉思汗率领恐怖的蒙古大军出征西夏,仅几个月时间就杀到西夏都城。党项人饱尝着花剌子模人遭受的一切痛苦,“居民徒劳地藏匿在山间、洞穴,以避蒙古军,田地上尸骨遍野。”(记于《草原帝国》)
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1227年8月18日,成吉思汗病逝于今宁夏六盘山(另有一说是灵州)的军营里,享年六十五岁,葬于不尔罕山(今肯特山)临近斡难河源头的地方,真正陵寝位置至今不详。
成吉思汗身上有太多的迷,不仅他儿子术赤的身世是个迷,他被埋在哪儿是个迷,就连成老到底是怎么死的都成了迷,难道是蒙古人不习惯记录身边的事?搞不清楚。
反正有的说成老坠马受伤而死,可能;有的说他被雷劈死,够狠;有的说他被西夏毒箭射死,这是马可•波罗说的;还有野史的说法更是相当有创意,晕菜。
成老临死前也没忘杀人,西夏都城在不久后陷落,按照成老的遗命,全城百姓皆遭屠戮。
值得一提的是,成老和丘老还真是颇有渊源,成老死的同年,丘老也驾鹤仙游,享年七十九岁。
第一次西征的影响】
按照本书的惯例,在一个牛人升天以后,要写写对他的评价,当然不是我评价,我也是看的史学家们的评语。不过,其他人的都好写,唯独成吉思汗的不好写,涉及民族关系,我就不多说了,大家有兴趣到网上自己找吧, -_-!,别摔板砖啊。
在这里,我还是说一下第一次蒙古西征的影响吧。
花剌子模帝国的坍塌对###世界和欧州是个信号:东方的蒙古帝国正在崛起,蒙古大军在不久的将来会再次西征。
新征服的花剌子模将是蒙古入侵基辅罗斯、波兰和匈牙利,以及后来蒙古大军进攻奥地利、波罗的海和德国的前哨基地。
花剌子模的灭亡使得前往伊拉克和叙利亚的门户大开,这些地方最终也将会成为蒙古帝国的一部分。
至于对世界的影响,《草原帝国》里是这么说的:
大屠杀已经被忘记,而行政机构――成吉思汗的纪律和回鹤人的行政体系的混合物――仍在继续。在经历早期的严重灾难之后,这一工作最终将有利于文明。
正是从这种观点出发,成吉思汗的同时代人对他作出如此评价:马可•波罗说:“他的去世是一大遗憾,因为他是一个正义、明智的人。”约因维尔说:“他使人民保持和平。”这些结论表面上看是荒谬的,由于把所有突厥-蒙古民族统一于一个唯一的帝国之中,由于在从中国到里海的范围内强行贯彻铁的纪律,成吉思汗平息了无休止的内战,为商旅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安全。
阿布哈齐写道:“在成吉思汗统治下,从伊朗到图兰(突厥人的地区)之间的一切地区内是如此平静,以致一个头顶大金盘的人从日出走到日落处都不会受到任何人的一小点暴力。”
成吉思汗的札撒在整个蒙古和突厥斯坦建立一块“成吉思汗和平碑”。札撒在他的时代无疑是可怕的,但是,在他的继承者们统治时代,札撒变得温和一些,并且为14世纪大旅行家们的成就提供可能性。在这方面,成吉思汗是野蛮人中的亚历山大,是打开通往文明之新路的开拓者。
《草原帝国》对成老的评价确实不低,就连大屠杀也变得不再是灾难。当然,帝王的成就不能完全归功于帝王自己,他身边的大臣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提到的一点是,在招贤纳士方面,成老做得非常好,不愧为一代明君。至于那些英雄善战的武将就不说了,咱来说说三位文职人员:
一位是回鹘人塔塔统阿,他原来在乃蛮王宫里任职,成老灭亡乃蛮以后,他成了各位蒙古王子的畏兀儿文教师。据说,回鹘式蒙古文就是在成老授意下,由塔塔统阿创制的。
另一位是穆斯林马合谋•牙刺洼赤,他是成老在河中地区的代理人,河中地区的第一位蒙古行政长官。
再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耶律楚材,他虽然是契丹人,但绝不是那种满头小辫子、浑身纹身的契丹人,他已经完全汉化,实际上他比汉人还汉人。
正是耶律楚材和回鹘辅臣们的作用,蒙古行政机构的雏形在大屠杀中产生。在这方面,成老也是有贡献的,因为他对文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感。
契丹人和回鹘人是突厥-蒙古社会(蒙古帝国统治区域内,突厥人占的比重很大,因此称之为突厥-蒙古社会)中文明程度最高的两支,契丹人在不使蒙古帝国丧失民族性的情况下,向它引进中国文化;回鹘人能够使蒙古人分享鄂尔泽和吐鲁番的古代突厥文明,分享叙利亚、景教和佛教的全部遗产。成老及其继承者们正是从回鹘人那里学到如何使用民政管理机构,正像他们从回鹘的大臣们那里学到语言和文字一样。后来,回鹘文几乎没有多大变化地为蒙古人提供了蒙古字母。(记于《草原帝国》)
封地】
下面介绍一下成吉思汗四个儿子(孛儿帖所生)的兀鲁思(Ulus,在蒙古语里是国家或人民的意思,引申意为封地或汗国)。这些封地直接影响了以后蒙古帝国的版图和各大汗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各大战事。
术赤:按照蒙古人的习俗,长子的封地要远离父亲。因此,术赤的封地靠近欧洲,形成蒙古帝国的攻击翼。
成吉思汗给术赤一个自由度很大的封地:自额尔齐斯河以西,凡是“蒙古马蹄所及之处”都是你的。这样,谢米巴拉金斯克、阿克摩棱斯克、图尔盖、或阿克纠宾斯克、乌拉尔斯克、阿台和花刺子模都归术赤;另外,哲别和速不台远征时所到过的伏尔加河以西地区,在不久后也将成为术赤一家的地盘。
不过,倒霉的术赤比老爹早六个月归天,他是被活生生郁闷死的。玉龙杰赤事件以后,术赤就隐退到自己的封地上,这一举动令成吉思汗心存怀疑:难道这小子要和寡人翻脸?老爸怀疑儿子是否要阴谋造反,术赤的死无疑避免了一场父子相争。术赤死后,其次子拔都(Batu)继承父亲封地,这位被称为拔都汗的蒙古勇士将在第二次蒙古西征中威震罗斯和中欧。
察合台:负责管理札撒和蒙古纪律,他执法严厉、违法必究,察合台习惯于军队生活,英勇善战,但他缺乏想象力,有些愣头青。
察合台的常驻地是伊犁河南岸,封地位于原西辽所在的草原,即从回鹘地区到西部的不花剌和撒马尔罕,基本上包括伊犁河流域、伊塞克湖、楚河上游和怛逻斯河流域。尽管喀什噶尔和河中地区是察合台的地盘,不过这些是定居民族地区,河中的不花剌、撒马尔罕等大城市由大汗任命的官员直接管理。
窝阔台:成吉思汗指定的接班人,封地在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东北部地区,即叶密立河(今新疆额敏河)和塔尔巴哈台,黑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上游)和乌伦古河流域。乌伦古河流域在原乃蛮部落附近,而窝阔台的营帐常常扎在叶密立河畔。
拖雷:他英勇善战,是个杰出的将领,也个十足的酒鬼,成吉思汗的伟人DNA没有遗传给他,他只知道征服土地,却没有当老大的想法。
拖雷有的别称叫斡赤斤(Och,翻译成汉人能听懂的语言就是“关系着火和家灶的儿子”。按照蒙古人的习俗,小儿子要守家灶,也就是守护祖业。因此拖雷继承了祖业――土兀刺河、斡难河上游和怯绿连河上游之间的地区,这些地方也成为他的后代出击中原、灭南宋的前哨基地。
另外,成吉思汗的两个弟弟――哈撒儿和铁木哥也得到封地。哈撒儿的封地在额尔古纳河和海刺儿河附近;铁木哥的封地在蒙古东端,即今吉林省内原金国附近。(以上内容记于《草原帝国》)
拖雷监国】
按照蒙古法律,作为“火和家灶”的守护者,拖雷在老爹死后当大蒙古国的监督管理员,直到新大汗上任为止。
拖雷娶了一个贤内助――克烈部的领导王罕的侄女――唆鲁禾帖尼公主,她冰雪聪明,比查士丁尼的媳妇狄奥多拉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故事咱们后文再表。
要提一点的是,拖雷的几个儿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1229年春,大蒙古国在怯绿连河畔召开库里尔台(Khural,古代蒙古的一个政治及军事议会,负责推举部落的首长及可汗)推举新大汗。
名义上说是推举大汗,事实上只是走走形式,认可成吉思汗的意愿:三儿子窝阔台做接班人。
尽管如此,召开这次会议还是很有必要的,成吉思汗当初被推举为大汗也是走了库里尔台的形式,如果现在不走形式,窝阔台当新大汗的名义可能会遭到某些别有用心人的质疑。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实在对不起,这里要插播一条牛皮癣小广告,把第六次十字军东征(Sixth Crusade,1228―1229年)的故事向大家汇报一下。大家也别觉得突兀,这故事实在太短,就穿插在轰轰烈烈的蒙古西征里吧,恰好这次东征结束的时间是也1229年,和窝阔台上台的时间一样。
我先喝口水,下面就开讲了。
没能参加第五次东征,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颇感遗憾,一来他和教皇之间有些不睦,二来他在德国和意大利的位置还不是很牢固。
在接受和诺理三世加冕(1220年)为皇帝以后,腓特烈二世答应组织十字军东征。几年后,腓特烈二世娶约兰德(Yolande)为妻,成为耶路撒冷国王约翰一世的乘龙快婿,组织十字军东征更成了他责无旁贷的义务。
1227年,腓特烈二世率领十字军从布林迪西出发,前往阿克里,不巧赶上疫病横行,只得暂时退回意大利。
新教皇格里高利九世(Pope Gregory IX)说腓特烈二世没有遵守发动十字军的诺言,将之逐出教会。这其实是格里高利九世的借口,腓特烈二世被逐出教会的真正原因是,他在意大利加强君权的作法严重损害了教廷的利益。
逐出教会是历代教皇的有力武器,是悬在德国君主们头上的达斯克利摩之剑,也是神权制约君权最有效地手段。
腓特烈二世还不知道格里高利九世的险恶用心,想找老家伙好好谈谈,格里高利九世才不会给他机会呢。腓特烈二世一想,去他娘的吧。
1228年,腓特烈二世把逐出教会的事抛到脑后,带着所部人马和条顿骑士团乘船远行,吹响第六次东征的号角。
塞浦路斯岛上的争吵】
腓特烈二世没有直接到圣地,而是先到塞浦路斯岛。他的意图很明显,要把德国皇帝的权威带到那里。
腓特烈二世提出说,当地贵族约翰(John of Ibelin)对贝鲁特(Beirut)的统治是不合法的,要求约翰把贝鲁特交给他管理。这一无礼要求当场遭到约翰反对,塞浦路斯岛的贵族们也把欢迎皇帝的热烈掌声换成咒骂和争吵。
约翰可不是好惹的,他是圣地捍卫者巴里安的儿子,所属的伊贝林家族也是鼎鼎大名,实力不容小觑。腓特烈二世贪图小利,却惹恼伊贝林家族,这一失误将会严重影响第六次东征。
兵不血刃】
在阿克里,耶路撒冷的首都和拉丁主教的办公地,对腓特烈二世的到来,不同的人抱有不同的想法。由于腓特烈二世与教皇不睦,拉丁主教对他视如仇敌。
就在这时,腓特烈二世被逐出教会的消息传来,公开支持他的声音变得苍白无力,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的态度也变得十分暧昧。
贵族们起初热烈欢迎皇帝的到来,但是他们对腓特烈二世的过去感到不安,因为这位皇帝喜欢搞中央集权化,喜欢把皇帝的权威施加到任何他走过的地方,在塞浦路斯岛上发生的不愉快更使贵族们确信了自己的想法。
另外,在东征的十字军中,腓特烈二世的嫡系部队相比之下少得可怜,只能算个零头,他根本无法有效地指挥十字军。既然来了总得做点什么,腓特烈二世认识到,事到如今,自己没有资本和阿尤布王朝抗衡。夺回圣地唯一可行的方法只有一个:劝说耶路撒冷投降。
腓特烈二世的这个想法很对路,在第五次东征的时候,阿尤布苏丹卡密尔就曾因为陷入两线作战的苦恼而提出割让耶路撒冷。要想让卡密尔再次提出同样的请求,就必须让他感受到和当初同样的苦恼。
腓特烈二世大模大样地沿海岸线向圣地挺进。卡密尔果然中计,不知道声势浩大的十字军其实只是虚张声势,他赶紧提出议和,并交出耶路撒冷。
1229年2月18日,双方签订十年停火协议:穆斯林仍保留对圣殿山、阿克萨清真寺和磐石清真寺的控制,外约旦(Transjordan)的各处城堡仍留在阿尤布王朝手中。
耶路撒冷重新成为各教教徒的主题乐园。
3月17日,腓特烈二世进入耶路撒冷,并在第二天举行加冕仪式,貌似要担任耶路撒冷国王。但是拉丁主教没有参加仪式,这明显只是腓特烈二世一厢情愿,他宣布自己为耶路撒冷国王是一种挑衅行为,以约翰为首的贵族极力反对他的这种无耻做法。
有意思的是,约兰德给腓特烈二世生了一个儿子――康拉德二世,这娃娃继承了耶路撒冷王国,腓特烈二世以代理人的身份替儿子照顾王国。
5月,腓特烈二世离开耶路撒冷,他兵不血刃就赢得胜利,使他在欧洲赢得普遍赞誉。看到腓特烈二世名声鹊起,格里高利九世不得已撤销对他的放逐。
不过,腓特烈二世东征成功开创了一个先河:没有教廷参与,十字军一样能胜利。随后的东征大都继承这一传统,教廷势力在十字军东征方面失去权威。
牛皮癣小广告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八十七 第二次蒙古西征!入侵…
窝阔台当上大汗以后,加紧征伐,终于在1234年灭亡金国。流窜犯金哀宗在最后的据点蔡州自戕,金国这个女真人建立的国家就这样被扫进历史的故纸堆。
为了感谢盟友南宋派兵帮助攻打蔡州,窝阔台把今河南东南部一些地区让给南宋。以宋理宗为首的南宋朝廷不知好歹,不满足于这些地方,他们竟然虎口夺食,想拥有整个河南。愚蠢啊,宋军向蒙古军发动进攻。
1235年,恼羞成怒的窝阔台在驻地哈拉和林召开库里尔台,下达了扫除南宋的命令。
这一年也是窝阔台命令拔都等蒙古诸王西征的时间。窝阔台没有忘记罗斯,哲别和速不台安插的间谍经常送回关于罗斯的情报,他对罗斯的情况了如指掌。
在对抗蒙古侦察军的过程中,罗斯王公们团结得无比紧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团结不复存在,罗斯各公国又开始闹矛盾,争吵、战争一时不休。哎,人类就是这样。
罗斯人内讧正是进攻的好机会,历史上的第二次蒙古西征拉开帷幕。拔都是西征统帅,真正指定作战计划的却是老将速不台。贵由(窝阔台长子,继窝阔台之后的蒙古大汗)、蒙哥(拖雷长子,继贵由之后的蒙古大汗)等诸王随军出征。
当然,罗斯只是这次西征诸多目标里的一个,像伏尔加-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啥的,都被统统锁定。
灭亡伏尔加-保加利亚】
三万五千蒙古骑兵踏上征途,他们趟过伏尔加河,于1236年秋攻入伏尔加-保加利亚王国境内。
其实早在窝阔台被举为可汗的那一年(1229年),蒙古军就再次光临过伏尔加-保加利亚,击败边防守军后,占领上乌拉尔山谷(upper Ural valley)。三年后,蒙古骑兵的铁蹄踏翻巴什基尔(Bashkiria,位于乌拉尔山和伏尔加河之间)东南部,伏尔加-保加利亚的南部地区尽落蒙古手中。尽管伏尔加-保加利亚的领主们试图夺回丧失的土地,可是面对强大的蒙古骑兵,只能干流鼻血。
拔都此来是要完全征服这个国家,让自己领地的一部分,别忘了,他爷爷成吉思汗曾给他爸术赤一个自由度很大的封地。
在拔都指挥下,城市一个接一个陷落,在地球上屹立六百多年的伏尔加-保加利亚在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下被轻易抹掉。根据史学家推测,当地80%的人口惨遭屠杀和变卖,由此产生的真空被游牧的钦察人和蒙古人填充,该地区的农业发展严重倒退。
伏尔加-保加利亚地区后来成了拔都建立的金帐汗国。在金帐汗国统治时期,伏尔加-保加利亚的领土被分成若干块,皆成为金帐汗国的附庸,并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当地的一些城市得到重建,成为金帐汗国的贸易和手工业基地。随着重建,该地区幸运地保住农业和手工业中心的地位。
席特河战役】
花了近一年时间搞定伏尔加-保加利亚,下一个倒霉的是――罗斯。
1237年9月,拔都给弗拉基米尔-苏兹达里大公尤里二世写信,勒令他缴械投降。为什么要给尤里二世写信呢?原来,自12世纪开始,弗拉基米尔-苏兹达里成为罗斯诸国的领头羊,尤里二世又吉星高照地没赶上迦勒迦河战役,有幸保住军队,给他写信就是要让他起个带头表率作用。
没吃一亏,就没长一智,尤里二世显然还不知道蒙古大军的恐怖指数到底是多少,他把拔都的书信置之不理。一个月后,梁赞(Ryazan,位于今俄罗斯西部)为尤里二世的不识时务买单,经过六天的血腥战斗,此城被夷为平地。
梁赞的陷落给尤里二世敲响警钟,他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急忙派儿子率军抵挡入侵者,结果他儿子大败而回。尤里二世在王宫里抱着脑袋撞墙吧,没人拦你。
1238年2月4日,在焚毁科隆纳(Kol、莫斯科,当时还只是个二流城镇)、苏兹达里(Suzdal,位于今莫斯科东北部)以后,蒙古大军出现在尤里二世居住的首都弗拉基米尔城外。
尤里二世匆匆离开首都,到北方寻找援兵。尤里二世率领好不容易凑齐的援军南下解围,可是已经太晚。弗拉基米尔城只坚守三天就陷落,被拔都焚成残垣断壁,王室成员全被点了天灯,在烈火中扭曲着身体、哭喊呻吟。
痛哭之余,尤里二世表现得很有男人味,他要化悲痛为力量,派出三千人马侦察蒙古大军动向,侦察队带回的消息差点吓破尤里二世的苦胆:咱们已经被蒙古大军包围啦。
3月4日,博栾台(Burundai)率领的蒙古军发动进攻。这场战役相当血腥,蒙古军损失惨重,尤里二世的部队则全军覆没。尤里二世本人在逃到席特河(Sit,位于今俄罗斯的雅罗斯拉夫尔以北)时,和他侄子一起惨死蒙古骑兵刀下。
席特河战役(Battle of the Sit River)的胜利标志着罗斯诸国联合抗蒙的结束,也预示着罗斯将在不久后沦落蒙古统治下长达二百年之久。
科泽斯科的神话】
兵强马状的弗拉基米尔-苏兹达里灭亡了,剩下的罗斯诸国皆如弹丸,不足道哉。拔都将部队分成小股,分头洗劫了今天俄罗斯的十四个城市(它们分别是加里契、罗斯托夫(Rostov)、乌格利赤(Uglich)、雅罗斯拉夫尔(Yaroslavl)、科斯特罗马(Kostroma)、卡辛(Kashin)、戈罗杰茨(Gorodets)、德密竹夫(Dmitrov)、佛洛科蓝斯克(Volokolamsk)、特维尔(Tver)、托佐克(Torzhok)、札列斯基(Pereslavl-Zalessky)、斯科纳蒂诺(Skny、波尔斯基(Yuriev-Polsky))。
令拔都想不到的是,最难攻取的地方竟然是一座不起眼的小镇――科泽斯科(Kozelsk)。攻陷并洗劫科泽斯科的拔都称之为“魔鬼镇”,因为全体百姓将蒙古大军挡在镇外整整七个星期,还杀死四千蒙古骑兵,创造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神话。
后来,科泽斯科的胜利还真的被传成神话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再是科泽斯科,而是虚构的小镇基特日(Kitezh)。故事是这样的:
前往基特日的道路像个迷宫,拔都在罗斯俘虏带领下,率领蒙古大军找到基特日。镇里百姓并没有反抗的意思,反而跪在地上祈求上帝拯救他们。看到基特日百姓神神叨叨的,拔都冷笑着发起进攻。突然,地面上钻出无数水柱,喷得蒙古骑兵人仰马翻。拔都赶紧停止进攻,令他更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修建在湖上的基特日像潜水艇一样缓缓沉入湖底。蒙古骑兵最后看到的是没入水中的教堂房顶的十字架,随后便是团团涟漪。
据传说,只有灵魂纯洁的人才能找到前往基特日的道路。讽刺的是,这条道路竟然叫作拔都之路(Path of Batu,估计是因为拔都曾找到基特日,所以才叫这个名字)。还有传说,当天气晴朗的时候,人们能够听到湖底传来动听的铃声和悠扬的歌声。更有人说,虔诚的人可以看到湖底的建筑。所以,这条湖(名叫Svetloyar)也被称为“俄罗斯的亚特兰蒂斯”(貌似这是对湖的称呼法,不是小镇)。
兵临基辅】
能够从这场浩劫中逃脱的罗斯大城市只有两个――诺夫哥罗德(因位于沼泽地带而幸免于难)和普斯科夫(Pskov,位于今俄罗斯西北部)。
1239年夏,拔都把矛头对准罗斯的南部和西部(今乌克兰一带),击败钦察人和阿兰人以后,洗劫克里米亚和摩尔多瓦(Mordovia),罗斯南部的难民纷纷逃往伏尔加河和奥卡河(Oka)之间的森林地带避难。冬季,拔都再次出现在俄罗斯大草原,洗劫车尼哥夫和珀雅斯拉夫(Pereyaslav)。
很明显,抵抗是徒劳的,认识到这一点的罗斯王公们在蒙古大军到来之前,收拾收拾细软,带着老婆孩子跑路。
在这种情况下,蹦出一个另类――加利西亚-沃里尼亚(GalVolhynia, 1199―1392年,又称作基辅王国)国###尼洛(Danylo)。他既没跑路,也没投降,而是拿起了枪杆子。
俄罗斯历史上的光荣城市――基辅当时就在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控制之下,守将季米特里(Dmytro)。基辅也成了拔都下一个要蹂躏的地方。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