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嘴难表两家事,就在十字军进行第五次东征的时候,英格兰正在爆发内战。
前文说过,无地王约翰在狮心王理查死后当了英格兰国王,可是他这个国王当得相当郁闷,哥哥的法国老部下不堪他的残暴统治,纷纷挑起反旗,内战随之爆发,战火烧遍英法。
这场内战打了五六年,到了1215年6月,也就是英诺森三世第二次发出教令的同年,无地王约翰被迫和造反男爵们签署协议,他痛苦地在协议书上盖下国玺。
7月15日,皇家###庭向全国宣布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宪章》rta),在这份文件里,关于土地的法律是最重要的话题,其他条款也相当苛刻,被称作“安全条款”(security clause)的第61条赫然规定造反的二十五名男爵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凌驾于国王之上。
如此“犯上”的条约是任何一个中世纪君主都无法接受的,无地王约翰表面上签署了《大宪章》,但是他绝不会允许自己的权力被造反男爵践踏。
男爵战争】
内战再一次上演,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男爵战争”(First Barr,1215―1217年)。
有意思的是,这场战争因《大宪章》而起,却逐渐演化成争夺英格兰王位的王朝战争。
面对无地王约翰的频频攻势,造反男爵有些招架不住,他们很快找了个有力后盾,法国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及王位继承人――路易(他就是后来的法国国王路易八世)。
路易赞助造反男爵不少骑士,帮他们打内战。造反男爵还是觉得不够劲儿,请求路易率军入侵英格兰。
腓力二世对英格兰的情况比较了解,他劝说儿子不要轻举妄动。路易性格倔强,根本不听老爸劝告,执意亲赴英格兰。
1216年5月,英格兰的边防守军发现海天相接之处出现片片帆影。第二天,在路易指挥下,法军在肯特的沿海地区登陆。
无地王约翰大惊失色,他放弃首都伦敦,南逃到温彻斯特hester)。在造反男爵和伦敦市民的热烈欢迎下,路易在大教堂宣布自己为英格兰国王,但是他没有正式举行加冕仪式。
有人会问,路易当英格兰国王是否合法,他可是法国人。自从诺曼征服以来,一百五十年过去了,英格兰人早已习惯被法国后裔的国王统治,所以从名义上来说,路易明目张胆地宣布为英格兰国王没有任何问题。
大显身手的路易在不列颠岛已是无人可敌,很多英格兰贵族,甚至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f Scotland)都向他交出人质。
原先支持无地王约翰的贵族感觉改朝换代已经不可避免,纷纷倒戈投靠到路易麾下,甚至有人兴奋地写道:“愚蠢的奴隶制度结束,英格兰人的脖子终于摆脱了束缚。”
在军事和政治上掌握主动的法军一路南下,不出一个月就攻占温彻斯特,大半个英格兰落入路易之手。
看到儿子在英格兰大获全胜,腓力二世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他给路易写信,半带警告、半带嘲弄地说:“你想完全占领英格兰,却没有首先占领它的钥匙――多佛(Dover,今英国东南部的港口城市)。”
当肯特的大部分地区被路易纳入囊中的时候,多佛守军已经做好了准备。
7月19日,对多佛的围攻开始。守将休伯特(Hubert de Burgh)在守城方面很有经验,让法军在城下吃了大亏。与此同时,路易企图占领整个肯特的计划遭到失败,韦尔德弓箭手组成的游击队在威廉(Willf Cassingham)率领下对法军进行迎头痛击。
三个月过去了,多佛始终屹立不倒,路易没办法,只得暂时撤回伦敦。
轮到无地王约翰反击了,他率兵包围罗切斯特(Rochester,位于今英格兰东南部)。无地王约翰的命令下达到坎特伯雷erbury,今英格兰东部一城市, 有著名教堂, 是中世纪英国的宗教圣地):“寡人命令你们带上所有镐头,城里的工匠全部放下工作,日夜兼程全速到罗切斯特报到。”
无地王约翰的战术=地道+攻城武器,工匠是用来修建攻城武器滴,镐头是用来挖地道滴。
在工匠挥汗如雨地工作下,五座高大的攻城武器出现在城外。
手拿镐头的工兵在城堡东南面挖掘地道,人类毕竟没有鼹鼠的本领,在黑暗狭窄的地道里干活,必须要有照明设备。那时候当然没有电灯,无地王约翰很有办法,他早就调来四十头肥猪,用熬好的猪油照明。
投掷物,愉快地撞向城墙;地道,潇洒地爬向城根。
终于,城角塌方了,罗切斯特随之陷落。一些被俘的造反男爵被残暴的无地王约翰砍掉双手和双脚,以儆效尤。
无地王约翰把胜利的功劳记在四十头肥猪身上,为之造了一座纪念物,以安慰它们的在天之灵:)
1216年10月18日,心力憔悴的无地王约翰死于林肯郡(Lincolnshire)。现在,造反男爵们最头疼的不是无地王约翰年仅九岁的继承人亨利,而是赖在英格兰不走的路易。
接下来的舞台,唱对手戏的变成了造反男爵和路易。
幸好亨利在造反男爵手里,他们迫不及待地给亨利加冕,是为亨利三世(Henry III,1216―1272年在位)。伦敦还在路易手里,亨利的加冕仪式十分寒酸,在教皇使节主持下,贵族们用项链上的金子做成的王冠给亨利加冕。
大家对亨利三世肯定不熟悉,这个我敢打保票,但是我还敢打包票,很多朋友对他的儿子不会陌生,他儿子就是美国电影《勇敢的心》里的大反派――长腿爱德华,当然这时候长腿爱德华还没出生呢。
反败为胜】
英格兰的很多地方向路易宣誓效忠,而中部和西南部地区倾向于亨利三世。就这样,在英格兰大地上出现了两个国王,一个是外来户路易,一个是小地头蛇亨利三世。
1216年11月12日,《大宪章》以亨利三世的名义再次发布,包括第61条在内的一些条款被废除。修订版的《大宪章》由国王摄政威廉•马歇尔(Willrshal)代为签署。
马歇尔当这个摄政最合适不过了,他在国内名望极高,很受贵族拥戴。马歇尔接手国政以后,办了三件扭转乾坤的事:
一、许诺他及以后的摄政都会遵循《大宪章》,以保证男爵们的利益,安抚住造反派;
二、提醒男爵们不要把对无地王约翰的愤怒施加到一个小孩子身上,保证了亨利三世的地位;
三、设法获得教皇支持,因为倒霉的路易已经被逐出教会。
在马歇尔努力下,很多男爵改变立场,开始拥护亨利三世,反对路易。
经过一年半的厮杀,支持路易的男爵被马歇尔击败。路易很无奈地在伦敦签署《朗伯斯条约》(Treaty of Lambeth, 朗伯斯现在是伦敦的一个区),放弃觊觎英格兰王位的企图。
这位路易王子,也就是后来的法国国王路易八世成了英法历史上一位有意思的君主,他到底算不算英格兰国王,有些史学家把他列入到英格兰国王列表里,另一些则持反对态度,认为他没有举行加冕仪式,不能算正牌英格兰国王。
八十三 目标!花剌子模
男爵战争宣告结束,亨利三世稳坐英格兰宝座;这时候,第五次东征还在进行,十字军和阿尤布王朝仍在小亚细亚和埃及较劲。
中国也不太平,辽、金等少数民族国家先后制霸北方地区,金国如今已经疲软,作为中原正统的宋王朝从来就没硬过,艺术大师宋徽宗和他儿子宋钦宗客死异乡,流亡政府跑到南方,建立南宋。南宋皇帝们偏安江南半壁,照旧歌舞不休,只把杭州作汴州。
然而,就在中国的主流势力纷纷疲软的时候,蒙古大草原上一只展翅的雏鹰冲向蓝天,它就是蒙古帝国l Empire,1206―1368年)。
蒙古帝国】
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不是地跨欧亚非的罗马帝国,也不是俄罗斯帝国,而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缔造的蒙古帝国。
在详细讲述蒙古人神话般的辉煌历史之前,我先来个小小概述。
蒙古帝国是西方人的叫法,他们把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称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为海洋的大汗)开始,到1368年元朝灭亡为止这段时间看作蒙古帝国时期。这段时期还可粗略地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大蒙古国(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时期。
二、四大汗国时期。四大汗国包括窝阔台汗国(1225―1309年建立,窝阔台建立)、察合台汗国(1227―1369年,察合台建立)、金帐汗国(Golden Horde,1242―1502年,又称钦察汗国,拔都建立)、伊儿汗国(1256―1335年,又译作伊利汗国或伊尔汗国,旭烈兀建立)。
三、元朝时期(1271―1368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其统治的中原建立元朝,承袭大蒙古国正统,其他汗国名义上是元朝的藩属。
既然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欧洲,我也按照西方人的习惯称之为蒙古帝国,在适当的时候,我会用“元朝”和“xx汗国”。
牛冠中西】
成吉思汗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一代天骄嘛,我也不必细说,反正不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用“牛”或“牛x”形容他以及他一手缔造的帝国,他的后代(拔都、蒙哥、忽必烈、旭烈兀等)以及手下将领(哲别、速不台等)也被冠以“牛”或“牛x”,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真可谓牛冠中西。
最近,在互联网上一个论坛里,有个推选百位军事家的帖子挺火,经过世界各路草根和非草根军事研究者的四轮评定,成吉思汗击败所有对手,荣登名单榜首(中世纪很多军事家都出现在该名单里,比如前文所说的贝利萨留、诺曼英雄罗伯特•吉斯卡等)。
我认为这种评选没有太大意义,毕竟每个军事家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对手的势力各不相同,仲伯难分,但是这个名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成吉思汗在世界军事爱好者和研究者心目中的地位。
花剌子模】
成吉思汗消灭西辽(Kara-Khitans,又称作喀喇契丹汗国,西辽是中国的叫法,由辽国流亡贵族耶律大石建立)以后,蒙古帝国的边界和突厥人(逊尼派穆斯林)在中亚建立的花剌子模帝国(Khwarezmid Empire,1077―1231年)接壤。
花剌子模(Khwarezm)位于阿姆河Darya)三角洲,克孜勒库姆沙漠(Kyzyl Kum)西部、卡拉库姆沙漠北部,自古便是一个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它先后被波斯萨珊王朝、阿拉伯帝国、大塞尔柱帝国、西辽征服。
摩诃末(Ala ad-Dind II)继任苏丹以后,花剌子模国势大兴。摩诃末借助西辽内讧,将其势力赶出花剌子模。随后,摩诃末又占领河中地区,并把势力伸向阿富汗。花剌子模迅速膨胀为一个强大的权力中心,建立起了一个包括前苏联中亚地区以及阿富汗、波斯等地的###大帝国。
摩诃末一出手就把国家发扬广大,花剌子模如日中天,骄傲自满充斥着他的大脑,他很不谦虚地自称世界征服者
自我吹嘘的人到处都有,这不,在巴格达也有这么一位,巴格达的哈里发自称是穆斯林领袖,其实就因为他占有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才自认是正统,领袖这一称号仅仅是个称号,除此之外不具有任何意义。
巴格达的哈里发要求摩诃末交出人质,臣服于他的淫威。哈里发的这一要求不但没有得到满足,反而招惹来花剌子模的大军。很不幸,花剌子模军在翻越扎格罗斯山脉(Zagross)的时候遇到暴风雪,兵马冻死大半,远征失败。
这次远征令摩诃末丢失的不仅仅是大队人马,更给太后提供篡权的机会。摩诃末的母亲是个很有野心的女人,她是康里人,特别钟爱康里裔的将领。她乘儿子远征之机,在康里将领支持下,另居玉龙洁赤(Urgench,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自建小朝廷,干预国政。
这一作法自然导致母子不和,因此花剌子模帝国看似版图很大,内部却很不稳固。
恰恰就在花剌子模帝国要像蒙古帝国一样展翅高飞的时候,一个意外事件把恐怖的蒙古大军引向西方,灾难降临了。
商队?间谍?】
早在1215年,成吉思汗攻占金国京城中都(今北京)的消息传到花剌子模。摩诃末急于探听蒙古的虚实,便派使团拜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此时非常希望与中原以外的西面各国通商交好,因此他接受摩诃末送出的橄榄枝,并答应两国商人可以自由贸易。
1216年,大蒙古国迎来第一支花剌子模商队,看到西面国家独特的文化后,成吉思汗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沙漠那边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1218年,一支五百人(另有一说是四百五十人)的商队赶着五百匹满载货物的骆驼从蒙古大草原出发,领队是成吉思汗的个人代表兀忽纳,队员全是穆斯林,他们的目标是花剌子模,任务是通商。
商队翻山越岭,走出草原,又穿越沙漠,经过长途跋涉,终于看到花剌子模最东面的边境城市――位于丝绸之路中段、锡尔河畔的讹答剌(Otrar)。
队员们舔着干裂的嘴唇,欢呼着,雀跃着,然而迎接他们的是什么,他们压根就猜不到。
在这座###风格的城市里,商队带来的具有地道东方特色的货物引来很多围观者,人群里不时发出啧啧赞叹之声。
精美的地毯、考究的酒壶、闪光的珠宝,吸引来的不仅是市民的赞美和咨询,也引来一双贪婪的眼睛,两道寒光扑面而来。
一队卫兵闯入人群,不分青红皂白没收所有货物,商队队员全部被捕(另有一说称有一名赶骆驼的驼夫侥幸逃回蒙古)。
第二天,讹答剌城里贴出一张布告,上面赫然写道:近日抓获一群蒙古细作。
五百名商队成员被冠以间谍的罪名关进大牢,在讹答剌的官邸里,守将海儿汗数着那些具有地道东方特色的宝贝直流口水,他就是眼放寒光的家伙。
说到这个海儿汗,咱们就简单介绍一下他:
据记载,他是摩诃末的表兄弟、太后的侄子。
海儿汗是摩诃末给他的封号,意为“有权力的可怕的汗”。他本名叫牙罕•脱黑迪,意为大象降生。在英文文献里称其为亦纳勒术(Inald,《元史》中叫他哈只儿只兰秃,意为郡王。
愚蠢的决定】
海儿汗的贪婪将招致成吉思汗的问罪,摩诃末的愚蠢却将导致花剌子模帝国的灭亡。
成吉思汗听说商队被抓,真是又气又恼,可是当务之急是搞定苟延残喘的金国,他忍了,派出一名穆斯林和两名蒙古人作使者,找摩诃末沟通。
三名使者见到摩诃末,转达成吉思汗的意思:释放商队成员,将海儿汗交给蒙古处置。
摩诃末对成吉思汗的意思毫不在意,他做了一个看似轻飘的决定:砍掉穆斯林的脑袋,剃光两名蒙古人的胡子,以示对成吉思汗的羞辱;商队成员也没能幸免,全部被杀。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这个决定相当愚蠢,恐怖的蒙古大军将会横扫花剌子模。然而,摩诃末也是经过大脑的,他派到中原的使者曾捎信说蒙古军队攻入中都以后对金人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虽然他同意与蒙古进行经贸往来,但是对这个“野蛮民族”他还是心存提防。
当海儿汗向摩诃末报告说自己抓获了五百名蒙古间谍时,摩诃末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怀疑无限放大,导致他做出这个愚蠢的决定,再说对于一个自称是世界征服者的人来说,杀个把人不算什么。
另一方面,海儿汗是太后的侄子,摩诃末对他也是敬而远之,能不招惹尽量不招惹。
当然了,摩诃末老大没有仔细想一想,天底下哪有五百个间谍凑到一起到一个国家搞阴谋的?这也太搞笑了。
第一次蒙古西征】
1219年,恼羞成怒的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翻越天山山脉(Ti,杀向花剌子模。
历史上,蒙古大军一共进行过三次西征,欧洲人称之为“蒙古入侵”。这次入侵花剌子模是第一次西征(1219―1224年),另外还有两次,它们分别是:
第二次西征(1236―1241年):拔都等诸王率军征服伏尔加河以西诸国的战争。
第三次西征(1252年―1260年):旭烈兀率领十万蒙古大军进攻木剌夷国、报达国、叙利亚的战争。
尽管蒙古史学家们一再坚持说,当时成吉思汗并不想吞并花剌子模,只对通商感兴趣。可是,从历史来看,成吉思汗和任何一个国家签订的盟约最后都被他撕得粉碎。
更有趣的是,巴格达的哈里发早在数年之前就有所行动,挑唆蒙古入侵花剌子模,还有意和成吉思汗结盟,然而成吉思汗绝不会和任何自称是领袖或霸主的人结盟。
当时,成吉思汗正在集中精力对付金国,没时间照顾西方,他要用通商带来的数不胜数的财富提供战争资本。搞定中原以后,他势必会把矛头对准西方。所以,成吉思汗入侵花剌子模是迟早的事,只是海儿汗见财起意让他提早执行了这一计划。
杀伤武器】
蒙古骑兵的恐怖指数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这个地球人都知道,绝大多数地球人还不知道的是,蒙古的情报网相当强大。
成吉思汗是一个很重视情报的君主,在对敌人的军事和经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从不轻易发动进攻,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在后来蒙古入侵欧洲的过程中,速不台和拔都在摧毁匈牙利和波兰军队之前,都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侦查中欧的情况,成吉思汗对蒙古军事的深远影响可见一斑。
这次西征,成吉思汗也得到第一手资料,对花剌子模各处城市的位置了如指掌。
除了杀伤力巨大的蒙古骑兵以外,成吉思汗还带上了新学会的玩意儿――攻城武器。
在接受新事物方面,很多被看作野蛮的民族往往远超过文明国家,这是一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很多,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文明国家被自己的文明束缚手脚,在自己划的圈圈里打转转,不想让现有秩序被新事物打乱。
在与金国的战争中,蒙古人学会了如何利用攻城武器,在运用这些新玩意儿方面,蒙古远胜金国和宋朝,这些技巧把一个只会纵马狂奔的游牧民族变成了攻城方面的好手。
在西征的十万(也有记载说是二十万)大军里,除攻城锤、投石机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攻城弩(siege bow,一种可以投射20英尺长的弓箭的大型弩箭机器)。除了巧妙的战术、精锐的骑兵以外,先进的攻城武器为成吉思汗迅速搞定花剌子模立下汗马功劳,可说是居功至伟。
花剌子模帝国浮华背后是海市蜃楼般的空架子,当时它占领阿富汗西部仅十二年,占领撒马尔罕仅六年,占领阿富汗东部仅三年,波斯各地领主承认其宗主权也不过一年光景,因此其统治相当脆弱,它还只是一个缺乏经验、没有稳固组织的新兴帝国。可幅员辽阔的花剌子模帝国的确给人一种强大的错觉,所传承的阿拉伯和波斯文化更使它浮现出虚华的辉煌。
正是这种错觉让成吉思汗感觉花剌子模是他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强大的敌手,他把能征惯战的武将全带上了,随军的还有一些中原人,他们大多是攻城战专家、桥梁建造专家、医生等等专业技术人员。
攻克讹答剌】
花剌子模军大约四十万,分布在各处重要城堡防守,这就分散了花剌子模的兵力,不能握紧拳头迎击蒙古大军。
导致这一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由于国内康里将领的崛起,摩诃末对部下很不放心,他担心重兵集中在一座城堡,或集中一名将领手里,万一造反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二、从中原传来的消息说,蒙古人不善攻城。
这种兵力部署虽然有效防止了国内将领拥兵自重,却将导致灾难性后果,“蒙古人不善攻城”这一错误认识也将让摩诃末知道什么叫后果不堪设想。
尽管长途跋涉很辛苦,尽管花剌子模以逸待劳,蒙古大军还是赢得了西征的第一仗:成吉思汗长子术赤(Jochi)率领先锋部队三万人马在花剌子模南部击败敌军。
1219年秋,蒙古主力由成吉思汗率领抵达讹答剌城外,五花八门的攻城武器开始工作。围城五个月,摩诃末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军队不能聚集在一座城堡,军队不能聚集在一名将领手里。
陷入绝望的讹答剌最终被蒙古大军突破。惊慌失措的海儿汗像猴子一样爬在官邸房顶上,向杀神附体的蒙古士兵乱扔瓦片,这是一种狗急跳墙的生理反应,海儿汗你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海儿汗的下场十分可悲,你不是贪财吗?那就让你永远满目白银。成吉思汗命人把滚烫的银水灌进海儿汗的眼睛,在发出一阵令人作呕的肉皮气味和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之后,一个贪财鬼下地狱报到去了。
海儿汗的死实在微不足道,这是他应得的,可怜全城百姓被这个家伙连累,惨遭屠戮,侥幸活下来的都当了蒙古人的奴隶。
这不是这场战争里唯一的屠城,以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大迂回】
在后面的节目里,成吉思汗将向子孙后代展示一套全新的玩法――大迂回。
成吉思汗的下一个目标是花剌子模首都撒马尔罕,他先派哲别(Jebe)率领一小队人马南下,切断摩诃末逃走之路;二子察合台(Chagh和三子窝阔台l;gedei)率领所部留在讹答剌,进行正面威慑和佯攻;然后带领四子拖雷(Tolui)以及大约五万人马向西偷袭不花剌(Bukhara,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
不花剌乃当时中亚的大城市,地处东西要道咽喉,是撒马尔罕的西方屏障,只要攻陷不花剌,撒马尔罕便会暴露无疑。
这是名副其实的大迂回战术,“大迂回”中的“大”字明确告诉我们,前往不花剌的道路遥远而漫长。
使用这种战术主要目的是给身处后方、防守懈怠的敌人造成兵从天降的感觉,打他们个措手不及。然而,这需要有冒险精神,长途行军很难隐蔽部队行踪,动向一旦被敌人察觉,后路很可能被切断,到时候两头受气,恐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故而,一般在杳无人烟的地区使用大迂回战术,这样,敌人的探马很难发现部队行迹。中国历史上,除了成吉思汗外,还有一员名将是大迂回战术的专家,他就是在千里不闻鸡鸣的大草原迂回痛击匈奴的霍去病。
成吉思汗要横穿的是吃人的克孜勒库姆沙漠,面对的挑战远超过霍去病十倍,这在很多军事家眼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胆大心细的成吉思汗却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八十四 兄弟不和!玉龙杰赤外…
为了不迷路、不渴死、不被太阳晒成木乃伊,蒙古大军沿途抓了很多当地人,在这些向导指引下一直沿绿洲行进。
大迂回战术获得圆满成功,蒙古大军如从天降,突然出现在不花剌城外。蒙古人从花剌子模东面发起进攻,怎么会跑到西面?守军在城破的时候也没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军事家们把这次大迂回列入战争史上最成功的突袭战之列。
守军拒绝投降后,蒙古大军发起昼夜猛攻。不花剌城墙坚固高大也受不了攻城武器连续不断的咆哮,这些玩意儿不仅给城墙造成致命破坏,更在严重瓦解守军士气,看到那地动山摇之势,谁不害怕。守军企图在第三天突围逃走,结果以两万士兵丧生为代价放弃了妄想。
在强大的攻势面前,你不低头也得低头。翌日,城里派出###教教长及名门贵族到成吉思汗的御营乞降。
然而,四百名康里骑兵坚守内城拒不投降,成吉思汗下令继续用投石机惩罚内城那些不识时务的家伙。激战一、两日后,内城被毁,四百守军无一生还。大洗劫又开始了,熊熊烈火将不花剌大部分城区化为乌有。没参加抵抗的年轻人被编入蒙古军中,艺术家和手工业者被送回蒙古大草原。
在处决城里的死硬分子时,成吉思汗把他们聚集到大清真寺前,朗声宣布自己是神派来惩罚花剌子模人罪孽的枷锁。(前苏联东方学家巴托尔德(Barto1d,1869―1930年)认为成吉思汗这场长书连播式的演讲只是个传说。)成吉思汗“上帝之鞭”的绰号也由此而来。
不花剌陷落,蒙古大军切断了撒马尔罕和玉龙杰赤之间的交通,花剌子模立时陷入瘫痪状态。
围攻撒马尔罕】
1220年3月,成吉思汗率领的迂回军队涌到撒马尔罕城下,窝阔台和察合台在夷平讹答剌以后也率部赶来,合兵一处的蒙古大军发起猛烈进攻。
攻城武器像以往一样不停地喊着劳动号子,大石块、长弩箭流星赶月一般冲向城头,蒙古士兵在城外热闹而有秩序地忙碌着。
撒马尔罕不愧是花剌子模首都,具有良好的防御工事,守军十万,可谓兵强马壮。守军还击得异常坚决,在这场无比残酷的攻防战中,死伤最惨重的就是当了俘虏的花剌子模人,他们被蒙古大军当作肉盾排在队列前面,被同胞射成刺猬的花剌子模人一片片倒下。
事到如今,摩诃末还是那么变态的自负,激战至第三天,他命令五万守军发起反击,蒙古大军猝不及防,潮水一样向后败逃。摩诃末大喜过望,命令军队于后掩杀。
追至半途,埋伏已久的蒙古骑兵蜂拥而出,守军这才意识到“猝不及防”全是假象,反应过来也晚了,他们已经钻进了蒙古大军的口袋阵。摩诃末为他的冒失行为付出惨重代价,五万人马殁于包围圈中,撒马尔罕一半兵力就这么变成死尸。
自负长出翅膀飞走了,留给摩诃末的只剩下那颗冒着绿汤的苦胆,他两次企图弃城逃跑,都被打了回来。
最后,城里仅剩的两千士兵投降。蒙古大军像赶畜牲一样把撒马尔罕百姓聚集到城外一处平地,玩起杀人游戏,几座人头堆成的金字塔成了宣扬“胜利的丰碑”,梅超风练九阴真经再不用愁找不到脑袋瓜子。
成吉思汗派哲别和速不台分别率领两支人马追击侥幸逃出伟大首都的摩诃末。
摩诃末就是一只丧家之犬,他自出生以来从没跑得这么快过,被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摩诃末就是一个丧门星,每逃到一处,都给当地带来灾难,跟在屁股后面的哲别和速不台在追击之余也不忘自己的另一个使命――杀杀人跳跳舞。
1220年12月,摩诃末老大好不容易逃到里海的一座小岛,在那里“安享晚年”。很多史学家认为他死于肺炎,另一些则认为丢失帝国对这位同志打击太大。不管怎么说,愚蠢要了他的老命,也即将灭亡他的帝国。
玉龙杰赤外的争吵】
成吉思汗派拖雷进攻花剌子模西面的重要地区――呼罗珊,自己直扑玉龙杰赤。
摩诃末的母亲听说撒马尔罕丢了,儿子跑到里海一个绿豆大的小岛上眯了起来,吓得放弃玉龙杰赤,撒丫子逃跑,可怜她运气不好,被找了回来,遣送到蒙古大草原。
太后被俘,玉龙杰赤却没有俯首就戮。花剌子模将领忽马儿的斤(Khumar Tegin)宣布自己为新苏丹,死守玉龙杰赤。
自西征以来,术赤一直在花剌子模北部作战,这时候,他从北面向玉龙杰赤靠近,成吉思汗等人则从南部进攻。
两路人马会合以后,总指挥术赤一声令下,对玉龙杰赤的疯狂进攻打响。
这次攻城战是蒙古入侵以来最困难的战斗,玉龙杰赤沿阿姆河Darya)修建于沼泽地带,攻城锤没法在瘫软的地面运动,附近又没有大石头可供投石机发飙。蒙古军的攻击就像隔靴挠痒,架云梯攻城的士兵死伤惨重。
作为战役总指挥,术赤想的不是如何破城而入,而是另有一番打算。他一眼就相中了玉龙杰赤,想把它据为己有,他的指导思想是尽量保证城堡不受破坏,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术赤私自和忽马儿的斤谈判。
察合台对哥哥的作法十分不满,紧张空气立时在蒙古营地蔓延开来。
实际上,察合台根本不把术赤当哥哥,在他眼里,术赤就是个杂种。不仅他这么看,很多蒙古将领或多或少也有这种想法,就连成吉思汗也在第一眼看到出生后的术赤时在心里不停地打着问号:“术赤到底是不是我亲生儿子?”
术赤和其他三个兄弟一样,都是成吉思汗的发妻孛儿帖(Borte)所生,按规定只有孛儿帖生的儿子才有资格继承汗位。
然而,术赤的身份始终令成吉思汗迷惑。早先,成吉思汗的势力还很弱小,孛儿帖被仇家蔑尔乞人抓获并遭强奸。可怜的术赤太会挑时候了,他早不出来,晚不出来,偏偏在九个月以后出生,你到底算谁的?按照人类十月怀胎计算,你应该是成吉思汗的儿子,可要是早产呢?不仅成吉思汗糊涂了,史学家们也糊涂了, 术赤的身世始终是个谜。
成吉思汗对敌人毫不留情,对老婆那是没的说,基本上出于对孛儿帖的爱, 成吉思汗勉强把术赤看作长子,但他心里始终疙疙瘩瘩的,总觉得别扭。
术赤迫不及待地要求父亲把玉龙杰赤作为奖品赏给自己,没等老爸发话,察合台先恼了,破口大骂术赤是杂种。察合台对术赤进行人身攻击,并不单单因为术赤可能和自己不是一个亲爹,还因为他俩都对汗位垂涎三尺。
术赤是个铁血真汉子,哪听得了这些,当场和察合台动起手来,哥俩厮打在一起。成吉思汗勃然大怒,制止了这场手足相残,让老三窝阔台接替术赤担任总指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个愣头青争得你死我活,最终却让窝阔台捡了便宜,窝阔台当总指挥也预示着成吉思汗的汗位将由这位三王子继承。
攻克玉龙杰赤】
阿姆河不仅是花剌子模的母亲河,也成了花剌子模的送命河,蒙古军引河水灌城,玉龙杰赤在水攻面前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蒙古军像往常一样系统地洗劫了这座城堡。按照惯例,艺术家和手工业者被送回蒙古大草原,年轻人和孩子被分给士兵当奴隶。
志费尼(Juvayni, 1226―1283年,波斯史学家)在《世界征服者史》(History ofrld Conqueror)中称玉龙杰赤有一百二十万无辜百姓惨遭杀戮,这个数目显然有些夸张,然而发生大屠杀是一定、确定以及肯定的,玉龙杰赤的大屠杀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屠杀之一。
玉龙杰赤陷落后,成吉思汗宣布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术赤和察合台都不愿对方掌权,所以对这个决定也只得同意。
看着滚滚浓烟、满城瓦砾和无数死尸,看着汗位被老三轻易纳入囊中,术赤心灰意冷,在以后的军事行动中,即便成吉思汗下令,他也不再遵照。
术赤和老爸,以及其他兄弟的隔阂更大了。这种兄弟不和也将传染给他们的后代,后来蒙古各汗国之间互相征伐,除了利益因素以外,父辈间的不和睦也是一个重要导火线。
征服呼罗珊】
呼罗珊这个地区想必大家有些印象,前文提到过很多次,它先后被波斯萨珊王朝和阿拉伯帝国统治,现在是花剌子模的地盘。
拖雷率领的五万大军直扑这块花剌子模仅剩的领土,在强大的攻城武器面前,铁尔梅兹(Termez,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靠近阿富汗边境)、巴尔赫(Balkh,位于今阿富汗境内)先后陷落。
拖雷的下一个目标是首府木鹿。不知道摩诃末老大抽什么风,木鹿这么重要的城堡只派了一万两千人驻守。更糟的是,从花剌子模东部汹涌而来的难民让木鹿成了一辆严重超载的大巴。
围城第七天,拖雷发起总攻,蒙古士兵架云梯蚁附登城,守军虽然不多,却还击得相当有力,他们不仅打退了敌人的攻势,还发起反击。出了城就是蒙古骑兵的天下,守军轻易就被打回城里眯了起来。
意识到无力回天的守将提出谈判,拖雷许诺只要木鹿开城投降,就不屠杀城里成千上万的百姓。然而,守将被拖雷当羊肉涮了,办完交接手续,紧接着就是大屠杀,惨绝人寰的程度不亚于玉龙杰赤。
拖雷恰似当年的君士坦丁五世,他坐在城外一把金椅上,兴致盎然地主持了这场杀人秀。木鹿城里的百姓按照男、女、小孩分成三队,很不情愿地交出他们的脑袋,全城仅有四百工匠幸免于死,看来有一技之长在什么时候都很有用。
据传说,正是这时候,游牧在木鹿大草原上的一个乌古思部落逃难到小亚细亚,塞尔柱土耳其人给他们土地,由此奠定了后来的奥斯曼帝国的基础。(记于《草原帝国》)
干完木鹿这一票,拖雷马不停蹄,继续向西攻击尼沙布尔(Nishapur,位于今伊朗东北部)。守军仅坚守三天就丢了尼沙布尔,在这短短的三天里,守军倒八辈子霉地射死了成吉思汗的女婿脱忽察儿(Tokuchar)。
尼沙布尔的灭日到了,在满面泪水的脱忽察儿###主持下,恼羞成怒的拖雷不仅灭绝了尼沙布尔里的所有人类,首级按男、女、小孩分别堆成金字塔,就连阿猫阿狗也跟着遭殃,一个喘气的都没留下。
随着尼沙布尔的陷落,赫拉特(Heart,位于今阿富汗西部)也落到拖雷手里,尽管守军进行过抵抗,但是城里百姓主动开城投降,拖雷屠杀了守军、饶了百姓,这是他在征服呼罗珊过程中唯一一个没搞大屠杀的地方。
至1221年春,整个呼罗珊完全掌握在蒙古手里,花剌子模由此全线崩溃,失去抵抗能力。
光荣完成任务的拖雷率领人马返回东部,在塔里寒(今阿富汗木尔加布河上游以北)附近与成吉思汗会合。
受诅咒的城市】
捣毁塔里寒以后,成吉思汗越过兴都库什山脉(Hindu Kush),围攻巴米安(B,位于阿富汗中部,今巴米扬省首府)。
成吉思汗正在御帐里研究战况,一名将领急冲冲进来禀报噩耗:成吉思汗的爱孙、察合台之子木秃坚脑门子上中了一箭,被守军所杀。
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莫大的悲哀,成吉思汗痛心疾首,但这位真男人忍住了。在御帐里,成吉思汗举办了一次宴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他走到察合台身边,亲自把噩耗告诉儿子。察合台正喝得起劲,听后酒意全无,犹如晴天里响了一声炸雷,眼泪夺眶而出,“木秃坚、木秃坚”哭喊着儿子的名字。唉,那些被你们屠杀的百姓又何尝不在哭泣。
成吉思汗以札撒(蒙古语里意为“命令”,是蒙古首领对部众发布的命令。成吉思汗将蒙古的训令、札撒和习惯等口头形式用文字记录下来,并颁布为法律,史称《札撒大全》或《大札撒》)的名义禁止察合台娘娘腔,并发誓会给木秃坚以流血葬礼的荣誉。
巴米安守军和尼沙布尔守军一样都倒了八辈子霉,巴米安陷落后,城里一切肉眼能看到的生物皆遭屠杀,当时如果有显微镜的话,估计连草履虫都剩不下。巴米安城址也因为这次惨绝人寰的屠杀被称为“受诅咒的城市”。(记于《草原帝国》)
血战八鲁湾】
王子札兰丁(Jalal al-Din)在老爸死后继任苏丹,他是历史上顽强抵抗蒙古入侵的著名人物,真的很难想象脑残的摩诃末怎么会生出这么优秀的儿子。
札兰丁在花剌子模南部的加兹尼(位于今阿富汗山区腹地)汇集各路兵马约十万余众,发誓要把入侵者赶出家门。
听说摩诃末的儿子要和自己叫板,成吉思汗立马派大断事官(相当于最高法律官)失吉忽秃忽率领三万骑兵南下征剿。
1221年春,两路杀神在八鲁湾(Parwan,位于今阿富汗喀布尔省以北)相遇。由于人数较少,失吉忽秃忽在开战前一夜让每个骑兵在马背上绑一个毡子做假人。
札兰丁的军队远远看到假人,以为蒙古援军已到,都想逃跑。札兰丁坚决制止了这种不男人的作法,鼓舞士兵说,大家别慌,还是咱们人多,随寡人左右包抄。
札兰丁一马当先率军冲出,眼看就要被包围,失吉忽秃忽知道自己布的迷魂阵失败,只得下令撤退。
然而八鲁湾位于兴都库什山脉环抱之中,地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蒙古骑兵又布阵于峡谷之中,无法展开,很多战马被挤在原地打转转,根本无法撤退。
扎堆是骑兵最大的克星,密集的箭雨从天而降,蒙古骑兵中流矢落马者不计其数,死伤惨重。
八鲁湾之战,是西征以来遭受的最大失败,三万蒙古骑兵仅有数百人侥幸逃生。
没等札兰丁享受胜利的喜悦,恼羞成怒的成吉思汗就亲提大军南下“剿匪”。札兰丁不敢与这位世界征服者对抗,放弃加兹尼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