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国历史饮食文化:食经(全文)

崔浩(现代)
<中国历史饮食文化:食经(全文)>
第一篇 随园食单 第1节:一、须知单(1)
出版说明
本书是元、明、清三代著名饮食文化的一个合集,收录了《随园食单》、《闲情偶寄?饮馔部》、《养小录》、《饮食须知》四本饮食专著。
《随园食单》是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袁枚的作品,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饮食专著,号称厨者的必备宝典。《闲情偶寄?饮馔部》是清代戏曲家李渔的作品,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饮馔部是专讲饮食部分的内容。《养小录》由清代顾仲所著,是一本介绍家常饮食方法较为全面的著作,包括了原料采集、制作加工、储藏方法直至烹饪方法。《饮食须知》是元代贾铭的烹饪著作,贾铭是一位很具传奇色彩的老寿星,经历了南宋、元、明三代,活了106岁,明太祖朱元璋曾向其请教养生之道,他便把《饮食须知》呈进给朱元璋。
以上四部图书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中国饮食经验的全面总结。仔细阅读它们,不管是享受艺术化的生活,还是品尝人间的美味,或是追求养生之道,都能让你游刃有余。尽管如此,本书还是有少部分内容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糟粕,如在《饮食须知》中,就有告诉人们燕子肉、孔雀肉如何如何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为了忠于原著,本书并没有把它们删除,请读者仔细鉴别。
译著者
2006年9月
一、须知单
【原文】
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
【译文】
学问的道理,在于先弄懂了然后再实践,饮食也是这样。因此这里我首先介绍《须知单》。
先天须知
【原文】
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人性下愚,虽孔、孟教之,无益也;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之,亦无味也。
指其大略:猪宜皮薄,不可腥臊;鸡宜骟嫩,不可老稚;鲫鱼以扁身白肚为佳,乌背者,必崛强于盘中;鳗鱼以湖溪游泳为贵,江生者,必搓枒其骨节;谷喂之鸭,其膘肥而白色;壅土之笋,其节少而甘鲜;同一火腿也,而好丑判若天渊;同一台鲞也,而美恶分为冰炭。其他杂物,可以类推。大抵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其六,买办之功居其四。
第一篇 随园食单 第2节:一、须知单(2)
【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就像人各有不同的天资禀性。一个人太笨,就是孔子、孟子来教他,也无济于事;同样,如果食物本性不好,即使让易牙这样的名厨来烹调,也成不了美味。
食物的基本要点是:猪肉应挑皮薄的,不能有腥臊味;鸡最好是阉过的嫩鸡,不要太老或者太小;鲫鱼身扁、肚白的是最好的,黑背鲫鱼,肉体僵硬,放在盘子中也会显得难看;鳗鱼以生活在湖水、溪水中的为好,长在江里的一定骨节多得如树杈;稻谷喂的鸭,肉质白嫩而肥硕;沃土上长出的竹笋,节少而且味道又甜又鲜;同一种火腿,好坏有天壤之别;同样产自浙江台州的剖开晒干的鱼,味道也好比冰和炭,相去甚远。其他的食物可以依此类推。一般地说,一桌好的菜肴,厨师手艺占六成功劳,而采买人的水平占四成。
作料须知
【原文】
厨者之作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虽有天姿,虽善涂抹,而敝衣蓝缕,西子亦难以为容。善烹调者,酱用伏酱,先尝甘否;油用香油,须审生熟;酒用酒酿,应去糟粕;醋用米醋,须求清冽。
且酱有清浓之分,油有荤素之别,酒有酸甜之异,醋有陈新之殊,不可丝毫错误。其他葱、椒、姜、桂、糖、盐,虽用之不多,而俱宜选择上品。苏州店卖秋油,有上、中、下三等。镇江醋颜色虽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为第一,浦口醋次之。
【译文】
厨师用的佐料,好比女人的衣着装饰。有些女子虽然貌若天仙,也善于涂脂抹粉,然而,如果穿得破破烂烂,即使西施也难以显示她的美。善于烹调的人,用酱要用夏日三伏天制作的酱,还得先尝一尝它的味道是否甜美;油用香油,还要分辨是生油还是熟油;酒则要用酒酿,还要滤去糟粕;醋用米醋,要清爽纯洌的。
而且,酱有清酱、浓酱之分,油有荤油、素油之分,酒有酸、甜的差别,醋有陈、新的区分,使用时不可有丝毫的差错。其他如葱、椒、姜、桂、糖、盐,即使用得不多,也都应选最好的材料。苏州店铺卖的酱油,有上、中、下三等。镇江醋颜色虽好,但味道不是很酸,失去了醋最重要的特征了。醋以板浦(今江苏灌云县板浦镇)产的最好,浦口(今江苏南京市浦口区)产的次之。
第一篇 随园食单 第3节:一、须知单(3)
洗刷须知
【原文】
洗刷之法,燕窝去毛,海参去泥,鱼翅去沙,鹿筋去臊。肉有筋瓣,剔之则酥;鸭有肾臊,削之则净;鱼胆破,而全盘皆苦;鳗涎存,而满碗多腥;韭删叶而白存,菜弃边而心出。《内则》曰:“鱼去乙,鳖去丑。”此之谓也。谚云:“若要鱼好吃,洗得白筋出。”亦此之谓也。
【译文】
清洗食品的方法:燕窝要去毛,海参洗去泥土,鱼翅刷去沙子,鹿筋要去除腥臊味。如果肉有筋瓣,用刀剔去后就容易烧酥;鸭的肾比较臊,削掉它就干净了;鱼胆破了,整盘菜就会发苦;鳗鱼身上的涎水不洗净,全碗都有腥味;韭菜除去叶后留下白嫩的部分,白菜摘去边叶留下菜心。《内则》说:“鱼要去掉像篆体字‘乙’形的骨头,甲鱼要连头带颈一齐扔掉”,就是这个道理。谚语说:“如果要鱼好吃,要洗得能看见白筋。”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调剂须知
【原文】
调剂之法,相物而施。有酒、水兼用者,有专用酒不用水者,有专用水不用酒者;有盐、酱并用者,有专用清酱不用盐者,有用盐不用酱者;有物太腻,要用油先炙者;有气太腥,要用醋先喷者;有取鲜必用冰糖者;有以干燥为贵者,使其味入于内,煎炒之物是也;有以汤多为贵者,使其味溢于外,清浮之物是也。
【译文】
调剂味道的方法,要因菜而定。有既用酒又用水的,有专用酒不用水的,有专用水不用酒的;有盐、酱油一起用的,有专用清酱不用盐的,有用盐不用酱油的;有的东西太油腻,要先用油煎一下;有的气味太腥,要先用醋喷洒;有的为保持它的鲜美必须用冰糖;有的东西干一点好,能让它的味道进到食物里边去,煎炒的东西就是这样;有的菜以汤多为好,能使它的味道散发出来,这些菜必定是清爽的、易浮在汤上面的东西。
配搭须知
【原文】
谚曰:“相女配夫。”《记》曰:“儗人必于其伦。”烹调之法,何以异焉?凡一物烹成,必需辅佐。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其中可荤可素者,蘑菇、鲜笋、冬瓜是也。可荤不可素者,葱、韭、茴香、新蒜是也。可素不可荤者,芹菜、百合、刀豆是也。常见人置蟹粉于燕窝之中,放百合于鸡、猪之肉,毋乃唐尧与苏峻对坐,不太悖乎?亦有交互见功者,炒荤菜用素油,炒素菜用荤油是也。
第一篇 随园食单 第4节:一、须知单(4)
【译文】
谚语说:“视女人的条件来选择丈夫。”《礼记》上说:“描述一个人,必须以与他相同的一类人做比喻。”烹调方法与这有什么差异呢?凡是一道烧得成功的菜,一定要用配料。有些菜宜清淡,那么配料也要清淡;有些菜宜浓烈,那么配料也要浓烈;主菜柔软的,配料也要柔软;主菜硬的,配料也要硬,才能恰到好处。材料中,可以荤烧也可素烧的有蘑菇、鲜笋、冬瓜等。可荤不可素的是葱、韭、茴香、生蒜等。可素不可荤的有芹菜、百合、刀豆等。经常看见有人把蟹粉放入燕窝,把百合放入鸡肉、猪肉中,就好比圣贤明君与乱臣贼子对坐,简直是太荒谬了。但也有以交互烧法而成好味道的,如炒荤菜用素油、炒素菜用荤油就是这样。
独用须知
【原文】
味太浓重者,只宜独用,不可搭配。如李赞皇、张江陵一流,须专用之,方尽其才。食物中,鳗也,鳖也,蟹也,鲥鱼也,牛羊也,皆宜独食,不可加搭配,何也?此数物者,味甚厚,力量甚大,而流弊亦甚多,用五味调和,全力治之,方能取其长而去其弊。何暇舍其本题,别生枝节哉?金陵人好以海参配甲鱼,鱼翅配蟹粉,我见辄攒眉。觉甲鱼、蟹粉之味,海参、鱼翅分之而不足;海参、鱼翅之弊,甲鱼、蟹粉染之而有余。
【译文】
味道太强烈的东西,只适宜单独使用,不能和其他食物搭配。就如李绛、张居正一类人,只能专用他们,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食物中,鳗鱼、鳖、蟹、鲥鱼、牛羊肉,都应单独吃,不可以与其他食物搭配,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的味道太重、力道很大,缺点也不少,必须用各种香料调和,全力来压制它的气味,才能取其长而去其短。哪里还顾得上舍弃它本来的特征而节外生枝呢?南京人喜欢用海参配甲鱼,鱼翅配蟹粉,我见了就皱眉头。我总觉得甲鱼、蟹粉的味道被海参和鱼翅分掉了就会显得不足,而海参和鱼翅的缺点,甲鱼和蟹粉沾上就串味了。
第一篇 随园食单 第5节:一、须知单(5)
火候须知
【原文】
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有须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则物疲矣。有须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则物枯矣。有先用武火而后用文火者,收汤之物是也,性急则皮焦而里不熟矣。有愈煮愈嫩者,腰子、鸡蛋之类是也。有略煮即不嫩者,鲜鱼、蚶蛤之类是也。肉起迟则红色变黑,鱼起迟则活肉变死。屡开锅盖,则多沫而少香。火熄再烧,则走油而味失。道人以丹成九转为仙,儒家以无过、不及为中。司厨者,能知火候而谨伺之,则几于道矣。鱼临食时,色白如玉,凝而不散者,活肉也;色白如粉,不相胶粘者,死肉也。明明鲜鱼,而使之不鲜,可恨已极。
【译文】
烹调食物的技巧最重要的就是火候。有的一定要用旺火,如煎、炒等,火小了菜就又绵又老。有的一定要用文火,如煨、煮等,火大了食物就会被烧干。有的先用旺火而后用文火的,喝汤的菜就是这样的,性急的话,就会皮焦而里头的肉不熟。有些菜是越煮越嫩的,如腰子、鸡蛋之类的食物。有些菜稍煮就会变老,如鲜鱼、蚶蛤之类。炒肉起锅迟了肉就会由红色变黑,鱼起锅晚了鱼肉就会由活肉变成死肉。不断揭锅盖,就会沫多而香味少。熄过火再次烧,就会走油而味失。道士把丹烧成九转为“仙丹”,儒家把无过错、不过分奉为中庸。厨师了解火候而小心侍候,那就差不多掌握要领了。鱼上桌时,色白如玉,凝而不散,是活肉;色白如粉,鱼肉散开,则是死肉。明明是鲜鱼,却把它做成不鲜的东西,真是可恶极了。
色臭须知
【原文】
目与鼻,口之邻也,亦口之媒介也。嘉肴到目、到鼻,色臭便有不同。或净若秋云,或艳如琥珀,其芬芳之气亦扑鼻而来,不必齿决之,舌尝之,而后知其妙也。然求色不可用糖炒,求香不可用香料。一涉粉饰,便伤至味。
【译文】
眼睛和鼻子,是嘴巴的近邻,也是为嘴巴传递信息的媒介。佳肴到眼、到鼻,颜色、气味的感觉便有不同。假若菜肴像秋云一样明净,颜色艳丽如琥珀,它的芬芳气味也扑鼻而来,不用牙咬、舌尝,就知道这道菜的美味。但是,要想使菜颜色鲜艳,就不要用糖炒,要想使菜做到菜味鲜香,则不能用香料。一旦烹调经过刻意的雕琢粉饰,就会伤及菜肴的本来味道。
第一篇 随园食单 第6节:一、须知单(6)
迟速须知
【原文】
凡人请客,相约于三日之前,自有工夫平章百味。若斗然客至,急需便餐;作客在外,行船落店,此何能取东海之水,救南池之焚乎?必须预备一种急就章之菜,如炒鸡片、炒肉丝、炒虾米豆腐及糟鱼、茶腿之类,反能因速而见巧者,不可不知。
【译文】
一般人请客,要在三天前就预先约好,才有时间准备各样菜品。如果遇到有客人突然来到,急需准备便饭;或遇到在外旅行,比如乘船住店之类,这时哪能用东海的水,去救南边池旁的火啊?这时,就必须预备一种应急的菜,像炒鸡片、炒肉丝、炒虾米豆腐和糟鱼、高级火腿之类,能够短时间就准备好还能显示出味道巧妙的菜,这样的东西,不可不知道一些。
变换须知
【原文】
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犹如圣人设教,因才乐育,不拘一律。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也。今见俗厨,动以鸡、鸭、猪、鹅,一汤同滚,逐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蜡。吾恐鸡、猪、鹅、鸭有灵,必到枉死城中告状矣。善治菜者,须多设锅、灶、盂、钵之类,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应接不暇,自觉心花顿开。
【译文】
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不能混杂在一起。如同圣人教授学生,讲究因材施教、不拘一格。这也可以说是君子成人之美的做法。如今总是看见一些庸俗的厨师,动不动就把鸡、鸭、猪、鹅一锅同炖,就像让不同的手做同一件事一样,如此一来做出来的菜味道相同,肯定味同嚼蜡。我想,如果鸡、猪、鹅、鸭有灵魂的话,一定会到枉死城中去告状。善于烧菜的人,应多备锅、灶、盂、钵等,使每种食物呈现各自的特性,每碗各成一味。这样喜好美食的人能够接连不断吃到美味,心情也会变得更加愉快。
器具须知
【原文】
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然宣、成、嘉、万窑器太贵,颇愁损伤,不如竟用御窑,已觉雅丽。惟是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参错其间,方觉生色。若板板于十碗八盘之说,便嫌笨俗。大抵物贵者器宜大,物贱者器宜小。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锅,煨煮宜砂罐。
第一篇 随园食单 第7节:一、须知单(7)
【译文】
古人说:讲究食物,必先讲究餐具。这句话说得很对。然而,宣德、成化、嘉靖、万历(明朝皇帝年号)年间生产的瓷器都太珍贵,让人担心破损,倒不如用御窑,这些瓷器已经很精致漂亮了。只有该用碗的情况下用碗,该用盘的情况下用盘,该用大餐具时用大餐具,该用小餐具时用小餐具,交错陈列席上,才会让美食增色。如果很死板地一律按照“十碗八盘”的说法来操办,便会觉得又笨又俗。一般的做法是贵的食物适合用大容器,便宜的食物应当用小容器。煎炒的用盘,汤羹用碗;煎炒应用铁锅,煨煮应用砂罐。
上菜须知
【原文】
上菜之法: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且天下原有五味,不可以威之一味慨之。度客食饱,则脾困矣,须用辛辣以振动之;虚客酒多,则胃疲矣,须用酸甘以提醒之。
【译文】
上菜的方法:咸的先上,淡的后上;浓稠的先上,清爽的后上;无汤的应先上,有汤的后上。并且天下原来就有五种味道,不可只注重一种味道,而忽视其他的味道。估计客人吃饱了,脾脏已经累了,要用辛辣的菜来调动食欲;考虑到客人酒喝多了,胃也疲惫了,那就用酸、甜的菜来提神醒酒。
时节须知
【原文】
夏日长而热,宰杀太早,则肉败矣。冬日短而寒,烹饪稍迟,则物生矣。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其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其时也。辅佐之物,夏宜用芥末,冬宜用胡椒。当三伏天而得冬腌菜,贱物也,而竟成至宝矣。当秋凉时而得行鞭笋,亦贱物也,而视若珍馐矣。有先时而见好者,三月食鲥鱼是也。有后时而见好者,四月食芋艿(原误为“奶”。)是也。其他亦可类推。有过时而不可吃者,萝卜过时则心空,山笋过时则味苦,刀鲚过时则骨硬。所谓四时之序,成功者退,精华已竭,搴裳去之也。
【译文】
夏季白天长并且热,畜禽宰杀得太早肉就会腐败变质。冬季白天短而气温低,烹饪稍拖延,菜品就会因受冻而变硬。牛羊肉适宜在冬天吃,如把牛羊肉移到夏天吃,就不是时候。干腊东西适宜在夏天吃,移到冬天吃,也不是时候。调料和辅料,夏季应当用芥末,冬季应当用胡椒。冬腌菜本是不值钱的东西,但在三伏天能吃到,会把它当成宝贝。竹笋本来也是不值钱的东西,但在秋凉时节则会被看作珍贵的好菜。有的东西早于季节食用也会成好东西,像三月吃鲥鱼。也有晚于季节而好吃的,像四月吃芋艿。其他也可以类推。有些东西过了季节就不能食用了,如萝卜过时就空心,山笋过时味就苦了,鲚鱼过时骨头就变硬。这就是所说的物品应随一年四季的变化而上市,好的时候过去了,就失去了光彩。
第一篇 随园食单 第8节:一、须知单(8)
多寡须知
【原文】
用贵物宜多,用贱物宜少。煎炒之物,多则火力不透,肉亦不松。故用肉不得过半斤,用鸡、鱼不得过六两。或问:食之不足如何?曰:俟食毕后另炒可也。以多为贵者,白煮肉,非二十斤以外,则淡而无味。粥亦然,非斗米则汁浆不厚,且须扣水,水多物少,则味亦薄矣。
【译文】
烹饪时,如果用的是价格高的主料,应多放一些;如果用的是便宜的主料,该少放一些。煎炒的原料放多了,火力就达不到,肉也不酥松。因此,一盘炒菜用猪肉不能超过半斤,用鸡肉、鱼肉不应超过六两(古代的十六两称一斤)。有人问:“不够吃怎么办?”等吃完后再另炒就是了。数量多才好吃的,比如白煮肉,不到二十斤以上,就淡而无味。粥也是这样,没有斗米下锅,汤浆就不浓,而且要控制好水,水多米粒少,味道就会变得很淡薄。
洁净须知
【原文】
切葱之刀,不可以切笋;捣椒之臼,不可以捣粉。闻菜有抹布气者,由其布之不洁也;闻菜有砧板气者,由其板之不净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厨先多磨刀,多换布,多刮板,多洗手,然后治菜。至于口吸之烟灰,头上之汗汁,灶上之蝇蚁,锅上之烟煤,一玷入菜中,虽绝好烹庖,如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矣。
【译文】
切过洋葱的刀,不能再去切竹笋;捣椒的臼,不能再用来捣芡粉。如闻到菜有抹布气味,肯定是抹布不干净;闻到菜有菜板气味,那就是菜板不干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厨师是先讲究勤磨菜刀、勤换抹布、勤刮砧板、勤洗手,然后再讲究做菜。至于吸烟的烟灰、头上的汗水、灶上的蝇蚁、锅上的烟煤,一旦玷污了菜,即使最好的菜肴,也像西施脸上沾有秽土,人人见了都要掩鼻而过了。
用纤须知
【原文】
俗名豆粉为纤者,即拉船用纤也,须顾名思义。因治肉者,要作团而不能合,要作羹而不能腻,故用粉以牵合之。煎炒之时,虑肉贴锅,必至焦老,故用粉以护持之。此纤义也。能解此义用纤,纤必恰当,否则乱用可笑,但觉一片糊涂。《汉制考》:齐呼曲麸为媒,媒即纤矣。
第一篇 随园食单 第9节:一、须知单(9)
【译文】
通常说的豆粉叫作“芡(古字为纤)”,顾名思义就是拉船用的纤绳,我们根据意思就可以知道芡的作用。比如烹肉时,想让肉成团却合不成团,做汤的时候想让汤显得黏稠滑腻,就要用芡牵合它们。煎炒的时候,如果肉贴锅底,一定会变得焦老,因此就用芡粉来保护它,这也是芡的用处。能理解这些道理而用芡,一定会用得恰当。否则,烹任时乱用芡粉就会很可笑,弄得一塌糊涂。古书《汉制考》上就把曲麸叫作媒,媒就是现在所说的芡粉。
选用须知
【原文】
选用之法:小炒肉用后臀,做肉圆用前夹心,煨肉用硬短勒。炒鱼片用青鱼、季鱼,做鱼松用■鱼、鲤鱼。蒸鸡用雌鸡,煨鸡用骟鸡,取鸡汁用老鸡;鸡用雌才嫩,鸭用雄才肥;缚菜用头,芹、韭用根;皆一定之理。余可类推。
【译文】
选用材料的办法:小炒肉用后臀尖上的肉,做肉丸用前夹心的肉,煨炖时用硬短肋骨边的肉。炒鱼片一般用青鱼、季鱼,做鱼松用草鱼、鲤鱼。蒸鸡用母鸡,炖鸡用阉过的公鸡,炖鸡汤要用老鸡;鸡用母的才嫩,鸭用公的才肥;莼菜用头,芹菜、韭菜用茎;这些都是定理。其他选材的方法可依此类推。
疑似须知
【原文】
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此疑似之间,“差之毫厘,失以千里”。浓厚者,取精多而糟粕去之谓也。若徒贪肥腻,不如专食猪油矣。清鲜者,真味出而俗尘无之谓也。若徒贪淡薄,则不如饮水矣。
【译文】
味道要做得浓厚,但不能油腻;味道要做得清鲜,但不可淡薄。这是很难掌握的技巧,往往“差之毫厘,失以千里”。浓厚的汤,就是多取精华而去掉糟粕。如果只是贪它肥腻,那不如专吃猪油就可以了。清鲜,也就是说烧出了食物的原汁原味而区别于大众化的滋味。如果一味贪恋清淡,那不如喝白开水去吧。
补救须知
【原文】
名手调羹,咸淡合宜,老嫩如式,原无需补救。不得已,为中人说法:则调味者,宁淡毋咸,淡可加盐以救之,咸则不能使之再淡矣。烹鱼者,宁嫩毋老,嫩可加火候以补之,老则不能强之再嫩矣。此中消息,于一切下作料时,静观火色,便可参详。
第一篇 随园食单 第10节:一、须知单(10)
【译文】
名厨师做的汤,咸淡适中,鲜浓适合,做出来就不需进行补救。这里说的补救办法是对普通人说的,调味时应当宁可选择清淡也不要做得太咸,淡可加盐来补救,咸就不能使它再淡了。烹鱼时宁可嫩不可老,嫩时可加火候来补救,老了就不能再使它再变嫩了。这当中的奥妙,在每一次做菜时,仔细观察火候就可以弄明白。
本分须知
【原文】
满洲菜多烧煮,汉人菜多羹汤,童而习之,故擅长也。汉请满人,满请汉人,各用所长之菜,转觉入口新鲜,不失邯郸故步。今人忘其本分,而要格外讨好。汉请满人用满菜,满请汉人用汉菜,反致依样葫芦,有名无实,“画虎不成反类犬”矣。秀才下场,专作自己文字,务极其工,自有遇合。若逢一宗师而摹仿之,逢一生考而摹仿之,则掇皮无异,终身不中矣。
【译文】
满人做菜大多用的是烧煮的方法,汉人做出的菜大多为羹和汤,人们从小就这么学的,因此擅长。汉人学满人,满人学汉人,都用各自擅长的菜肴,倒让人觉得入口新鲜,不会被人笑话为邯郸学步。现在有些人忘了本分,刻意去讨好客人。汉人请满人用满菜,满人请汉人用汉菜,这样做的结果反让人觉得是依样画葫芦,有名无实,画虎不成反类犬了。秀才考试,专写自己的文字,竭尽全力把它写好,自会碰上知音。如碰到一位宗师而刻意去模仿,碰上一位考官也模仿,那只能学到皮毛而已,终身都不会考中。
第一篇 随园食单 第11节:二、戒 单(1)
二、戒单
【原文】
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作《戒单》。
【译文】
当官为政的,为人民谋求了某方面的利益,不如除去某一方面的危害。如果能除去饮食上的弊端,那么对饮食之道就已经了解一半以上了,因此作《戒单》。
戒外加油
【原文】
俗厨制菜,动熬猪油一锅,临上菜时,勺取而分浇之,以为肥腻。甚至燕窝至清之物,亦复受此玷污。而俗人不知,长吞大嚼,以为得油水入腹。故知前生是饿鬼投来。
【译文】
庸俗的厨师做菜,动不动就熬一锅猪油,到上菜时,用勺舀了分别浇在各种莱里,这样为菜增加油腻。甚至像燕窝这样极清淡的东西,也不断受这种方法的玷污。而一般人不懂,狼吞虎咽,油水全咽到肚里就满足了。这些人就像是饿鬼投胎一样。
戒同锅熟
【原文】
同锅熟之弊,已载前“变换须知”一条中。
【译文】
食物同锅混煮的弊端,已在前面“变换须知”一条中列出。
戒耳餐
【原文】
何谓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余尝谓鸡、猪、鱼、鸭,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参、燕窝,庸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尝见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臼,煮燕窝四两,丝毫无味,人争夸之。余笑曰:“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可贩不可吃,虽多奚为?若徒夸体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则价值万金矣。其如吃不得何?
【译文】
什么叫耳餐?耳餐,就是盲目追求菜品的名声。追求昂贵菜肴的名声,对客人用浮夸的作风表示敬意,这就是耳餐,并非真正可口的佳肴。要知道豆腐烧得好,味道远远胜过燕窝。海鲜烧得不好,还不如蔬菜。我曾将鸡、猪、鱼、鸭称为菜中豪杰,它们各有自己本味,各自形成特色。而海参、燕窝则像蠢货和白痴,全没有自己的特点,在味道中寄人篱下。我曾看到一位太守请客,用像缸臼一样大的碗,盛四两白煮燕窝,一点味儿都没有,人们还争相夸耀他。我开玩笑说:“我们是来吃燕窝的,不是来贩卖燕窝的。”数量多得可以贩卖但不好吃,即使多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只为虚夸体面,不如只在碗中放入百粒明珠,那就价值万金了,管它吃得吃不得呢?
戒目食
【原文】
何谓目食?目食者,贪多之谓也。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不知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烦则必有累句。极名厨之心力,一日之中,所作好菜不过四五味耳,尚难拿准,况拉杂横陈乎?就使帮助多人,亦各有意见,全无纪律,愈多愈坏。余尝过一商家,上菜三撤席,点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将至四十余种。主人自觉欣欣得意,而我散席还家,仍煮粥充饥。可想见其席之丰而不洁矣。南朝孔琳之曰:“今人好用多品,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资。”余以为肴馔横陈,熏蒸腥秽,目亦无可悦也。
第一篇 随园食单 第12节:二、戒 单(2)
【译文】
什么叫目食?所谓目食就是贪多。现在有人仰慕用餐大方的虚名,杯、盘、碗等重重叠叠,这是给眼睛吃的,不是给嘴巴吃的。这样做的人不知道名家写字,写得多了一定有败笔;名人做诗,做多了也会有平庸的句子。有名的厨师即使竭尽心力,一天之内能做出四五味上好菜品,都很不容易了,何况要应付乱七八糟、胡乱陈列一桌酒席呢?假如帮厨的人多,也是各有见解,但全无统一规则,人越多越糟。我曾到过一个经商的人家,上的菜竟三次撤席,点心十六道,食品共计四十多种。主人自我感觉颇为良好,而等我撤席回家,还得煮粥充饥。可以想象,那席菜虽然丰盛但却是不干净的。南朝孔琳说过:“现在的人贪多,好吃的不多,都是用来饱眼福的。”我认为菜肴如胡乱地摆放,被腥气秽污熏蒸,也很难做到大饱眼福。
戒穿凿
【原文】
物有本性,不可穿凿为之。自成小巧,即如燕窝佳矣,何必捶以为团?海参可矣,何必熬之为酱?西瓜被切,略迟不鲜,竟有制以为糕者。苹果太熟,上口不脆,竟有蒸之以为脯者。他如《尊生八笺》之秋藤饼,李笠翁之玉兰糕,都是矫揉造作,以杞柳为杯棬,全失大方。譬如庸德庸行,做到家便是圣人,何必索隐行怪乎?
【译文】
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可以牵强附会来制作。天生小巧的食物,比如燕窝,本身就是佳品,何必再捶碎做成团呢?海参本身也不错,何必把它熬成酱?西瓜被切开后,时间略长就不新鲜,竟然还有把西瓜做成糕的。苹果太熟了,吃起来就不脆,竟然还有人把它蒸了做成果脯。其他像《尊生八笺》的秋藤饼、李笠翁的玉兰糕,都太矫揉造作,就像用红皮柳枝编成杯子,完全失去其本来的自然大方。日常小事一件一件做好,便可算作圣人了,何必故弄玄虚隐居修行那么行为古怪呢?
戒停顿
【原文】
物味取鲜,全在起锅时极锋而试。略为停顿,便如霉过衣裳,虽锦绣绮罗,亦晦闷而旧气可憎矣。尝见性急主人,每摆菜必一齐搬出。于是厨人将一席之茶,都放蒸笼中,候主人催取,通行齐上。此中尚得有佳味哉?在善烹饪者,一盘一碗,费尽心思;在吃者,卤莽暴戾,囫囵吞下,真所谓得衷肠家梨,仍复蒸食者矣。余到粤东,食杨兰坡明府鳝羹而美,访其故,曰:“不过现杀、现烹、现熟、视吃,不停顿而已。”他物皆可类推。
第一篇 随园食单 第13节:二、戒 单(3)
【译文】
食物的味道要新鲜,全在起锅时的时机。稍停顿耽误,便像霉变了的旧衣服,即使是锦绣绫罗,也有一股讨厌的味道。我曾遇到性急的主人,每次摆菜一定将所有菜一齐摆出。于是厨师将一桌的莱全部放在蒸笼中,等候主人催取,然后全上。这样的菜中难道还会有好味道吗?对于善于烹饪的人,一盘一碗,都要费尽心思;而到了吃的人那里,粗暴鲁莽,囫囵吞枣,就像是得到新鲜美味的梨子,却非得要蒸熟吃。我到广东东部,吃到杨县令家美味的鳝鱼羹,我向他打听这菜味美的原因,他回答:“不过是现杀现烹,现做现吃,不停顿罢了。”我想其他食物都可依此类推。
戒暴殄
【原文】
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鸡、鱼、鹅、鸭,自首至尾,俱有味存,不必少取多弃也。尝见烹甲鱼者,专取其裙而不知味在肉中;蒸鲥鱼者,专取其肚而不知鲜在背上。至贱莫如腌蛋,其佳处虽在黄不在白,然全去其白而专取其黄,则食者亦觉索然矣。且予为此言,并非俗人惜福之谓,假使暴殄而有益于饮食,犹之可也;暴殄而反累于饮食,又何苦为之?至于烈炭以炙活鹅之掌,刀以取生鸡之肝,皆君子所不为也。何也?物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
【译文】
“暴”是指不爱惜厨师的努力,“殄”是指不爱惜原材料。鸡、鱼、鹅、鸭,从头到尾,其实都有其独特的味道,不应该取用得少而丢弃得多。我曾见有人烹甲鱼,专选用甲鱼的“裙边”而不知道味在肉中;蒸鲥鱼时,专吃鱼腹而不知鱼的鲜味就在其背上。最平常的比如腌蛋,它最好的地方是在蛋黄而不在蛋白,但如果完全去掉蛋白而专吃蛋黄,那么吃的人也会觉得索然无味了。要知道,我说这话,并非一般人只为了省材料而不顾美味的说法,假使暴殄而有益于菜品还是可取的。但如果乱扔材料,又反而影响到菜品,这又何苦呢?至于用烧旺的炭火去烤活鹅的掌,用刀来取活鸡的肝,都是君子所不忍心做的。为什么?虽然动物养出来就是给人食用的,宰杀它也是必要的,但让它求死不得却是不应该的。
第一篇 随园食单 第14节:二、戒 单(4)
戒纵酒
【原文】
事之是非,惟醒人能知之;味之美恶,亦惟醒人能知之。伊尹曰:“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口且不能言,岂有呼呶酗酒之人,能知味者乎?往往见拇战之徒,啖佳菜如啖木屑,心不存焉。所谓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而治味之道扫地矣。万不得已,先于正席尝菜之味,后于撤席逞酒之能,庶乎其两可也。
【译文】
事物的是非曲直,只有头脑清醒的人才能知道;味道的好坏,也只有头脑清醒的人才能品味。伊尹说:“美味的精细微妙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嘴尚且说不出来,难道那些呼号喧闹、酗酒的人,能品尝出菜的味道来吗?往往见到一些划拳的人吃好菜就好像吃木屑一样,心不在菜上。对他们来说,只有酒是最要紧的,哪里还知道其他呢?烹饪出来的好菜就这样被糟蹋了。万不得已,需要喝酒时,先在正席时尝菜的味道,在撤席后再喝酒逞能,这样或许可以两全其美。
戒火锅
【原文】
冬日宴客,惯用火锅,对客喧腾,已属可厌;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难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问哉?近人用烧酒代炭,以为得计,而不知物经多滚,总能变味。或问:菜冷奈何?曰:以起锅滚热之菜,不使客登时食尽,而尚能留之以至于冷,则其味之恶劣可知矣。
【译文】
冬天请客,大都习惯用火锅,对着客人招呼喧叫,已经很是令人讨厌;况且各种莱的味道,都要有一定的火候,有的适宜文火,有的适宜旺火,应该撤火的撤火,应该添火的添火,一点差错也不能出现。现在统统用火锅来乱煮,菜的味道还用问吗?最近有人用烧酒代替炭,以为找到了好办法,而不知食物经过多次烧开就要变味。有人问:“菜冷了怎么办?”我回答:“假如起锅滚热的菜,客人没有立刻吃完,留着等到冷了,那么这个菜的味道之差也就可想而知了。”
戒强让
【原文】
第一篇 随园食单 第15节:二、戒 单(5)
治具宴客,礼也。然一肴既上,理直凭客举箸,精肥整碎,各有所好,听从客便,方是道理,何必强让之?常见主人以箸夹取,堆置客前,污盘没碗,令人生厌。须知客非无手无目之人,又非儿童、新妇,怕羞忍饿,何必以村妪小家子之见解待之?其慢客也至矣!近日倡家,尤多此种恶习,以箸取菜,硬入人口,有类强奸,殊为可恶。长安有甚好请客,而菜不佳者。一客问曰:“我与君算相好乎?”主人曰:“相好!”客跽而请曰:“果然相好,我有所求,必允许而后起。”主人惊问:“何求?”曰:“此后君家宴客,求免见招。”合坐为之大笑。
【译文】
烹饪一桌子好菜来宴请客人是一种礼仪。然而,一道菜已经上桌,理应让客人随便举筷选择精、肥、整、碎的菜肴,各人选取自己所喜爱的,听其自便才是最好的待客之道,何必强劝人家?常见主人用筷夹取,把菜堆放在客人面前,脏了盘子装满了碗,令人生厌。要知道,客人既不是无手无眼的人,又不是儿童、新媳妇,怕羞而忍受饥饿,何必用村妇小家子的见识来对待客人?其实这才是怠慢客人到了极点!近日妓院这种恶习特别严重,用筷夹菜硬塞入别人口中,有点像强奸,特别可恶。长安有个人特别好请客,而菜品并不好。一客人问:“我与您算是好友吧?”主人说:“当然是好友!”客人便跪下请求说:“如果真是好朋友,我有一个请求,您答应后我才起来。”主人惊问:“什么请求?”客人答:“以后您家请客,请不要叫我。”全座的人听了都大笑不已。
戒走油
【原文】
凡鱼、肉、鸡、鸭,虽极肥之物,总要使其油在肉中,不落汤中,其味方存而不散。若肉中之油,半落汤中,则汤中之味,反在肉外矣。推原其病有三:一误于火太猛,滚急水干,重番加水;一误于火势急停,既断复续;一病在于太要相度,屡起锅盖,则油必走。
【译文】
鱼、肉、鸡、鸭都是很肥美的东西,但必须使它们的油溶解在肉中,不让其外溢到汤里,才能保持它们的味道不散失。如果肉中的油一半融解汤中,那么汤的味道反而不如肉。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火力太猛,煮得太快水干了,重新加水;二是火势突然停顿,已经断火再次火烧;三是太想看肉是否煮好了,多次揭开锅盖,那么烧的肉一定走油。
第一篇 随园食单 第16节:二、戒 单(6)
戒落套
【原文】
唐诗最佳,而五言八韵之试帖名家不选,何也?以其落套故也。诗尚如此,食亦宜然。今官场之菜,名号有“十六碟”、“八簋”、“四点心”之称,有“满汉席”之称,有“八小吃”之称,有“十大菜”之称,种种俗名,皆恶厨陋习。只可用之于新亲上门,上司入境,以此敷衍;配上椅披、桌裙、插屏、香案,三揖百拜方称。若家居欢宴,文酒开筵,安可用此恶套哉?必须盘碗参差,整散杂进,方有名贵之气象。余家寿筵婚席,动至五六桌者,传唤外厨,亦不免落套。然训练之卒,范我驰驱者,其味亦终竟不同。
【译文】
唐诗最好,但五言八韵的考试题名家已经不选,为什么?因为它太落俗套的缘故。诗尚且如此,吃也一样。现今官场的莱,名称有“十六碟”、“八簋”、“四点心”的说法,有“满汉全席”的说法,有“八小吃”的说法,有“十大菜”的说法,这些庸俗的名称,都出于恶劣的厨师的陋习。他们只能把这些用在新亲上门、上司到来时敷衍对付;配上椅披桌帏,插上屏风,摆上香案,配上不断作揖下拜才相称。如果是举办家庭欢宴,文雅地饮酒开筵,怎么能用这种恶习俗套?只有盘碗交错地摆,整、散混杂着上,才有名贵的景象。我家的寿筵婚席,动不动五六桌,从外面请的厨师,也就难免落入这种俗套。但是被我训练过的人,听我指挥安排的家人,他们做的菜,味道终究不同。
戒混浊
【原文】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