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国朝旧事

_11 水虿(现代)
  不过,这些问题在俞咨皋现在看来倒也不是完全不能解决。叶向高出身福建,与那般不曾见过大海之流决然不同,他应该知道海上作战凭得是实力,更直接地说就是船、炮、人!至于船炮是否精良与钱粮是否足用,俞咨皋相信叶向高会准备妥当,此外,既然有叶向高在朝中撑着,那内部的掣肘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现在唯一的隐患,便是俞咨皋与叶向高之间没有深交。俞咨皋自己是拉不下这张老脸去捧叶向高的粗腿,若是那般,他只会叫人瞧不起。所以,他便记起来这个女婿了。年前女儿寄来的家书里说吴淳夫打算进京跑官,俞咨皋便立刻想到让吴淳夫做些利人利己的事情。
  俞咨皋是老狐狸,吴淳夫也是个小狐狸,此刻他也是将俞咨皋的心思看了个通透。这是俞咨皋的最后一个机会,对他吴淳夫又何尝不是?内有叶向高的擢拔,外有岳父老泰山领兵呼应,只要自己不犯混,他的入京之路想不顺畅都难。
  “老泰山可有书子回给阁老?”
  孺子可教!
  见吴淳夫没有随便乱表决心,俞咨皋心里暗赞了一句,对自己先前的打算也多了几分把握。于是俞咨皋又从怀里取出一封书子,万分郑重地递到吴淳夫的手里,嘱咐道:“这是回给阁老的书子,你报上老夫的名号,想必阁老会见一见你。这封书子千万要看紧了,定要亲手交于阁老手中。见面你不必多言,将书子交他便是,记住了?”
  “小婿谨记。”
  俞咨皋旋又拿出两张银票,晃了一晃,道:“此去京师少不得要使些银子,该打点的千万不要吝啬。这一千两银子虽济不得甚事,聊胜于无吧。”
  吴淳夫心领神会地将那张一千两的银票收进怀里,却将另外那张五千两的与俞咨皋的回信夹在一处收了,又表示了感谢,再闲话几句家常之后这才告辞去了。
  ……
  ──────────────
  时光飞逝,《旧事》竟然已经上传了整整二十回,近二十万字。第一篇《沧海》是《旧事》三部曲的开篇,而这头二十回既是第一篇的开篇,更是全书的前奏。从李一官被俘、红毛兵犯澎湖计算,此时已经过去了半年时光,李一官幸得郭鸿泰救助,又得了老天爷帮忙,当然他本人以及几个部曲的能耐也是不可忽视,总之,是脱离了险境。后来,他在陈家村遭遇红毛是有惊无险,进入水师后虽然开始遭了谢罪,倒也很快就摆脱了困境。到目前来说,李一官的运气也不是糟糕透顶,妈祖娘娘还在保有着他,但是,李一官的故事已经开始了,他原先的生活也将随着这次红毛北来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事实上,这次红毛来势汹汹,受到冲击的并非只有李一官,在李一官之前,首当其冲受到波及的是天超的百姓,应该说陈家村是幸运的,尽管他们死了人,受到了很大损失,但是毕竟李一官一行人帮他们勉强撑了过来,但是其他的百姓恐怕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
  天朝商民之外,大明朝廷、福建的官兵自然也是难逃干系。澎湖是祖宗旧地,大明朝廷守土有责,不可置之不理,对于福建的官兵来说,杀敌报国,捍卫海疆更是责无旁贷。何况,朝廷在辽东已经陷入困局,萨尔浒兵败之后,短短数年之内,建州土蛮摧枯拉朽一般席卷辽东,兵锋隐隐指向天朝的神京,而朝廷维持战局的钱粮主要依靠江南支撑,朝廷更是不能不顾自身的安危,而放任红毛掀起一场新的海患。
  不过,大明朝廷摇摇欲坠,红毛为祸,也非反掌可定,而红毛北来,更是对李一官等大明海商、海盗造成了直接的冲击。南居益临危受命,他一个文官又当如何应付陌生的闽南海患?俞咨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又当如何统合福建水师,上报朝廷、下安黎庶?《旧事》第一男主角李一官又当如何为自己、为李家闯出一条血路?精彩情节,尽在《国朝旧事》,敬请期待。 ?
后院起火了☉第二十一回(一)  
  
  天朝以东的大海之中有一倭国,照倭奴的历法,大明天启三年正是倭之元和八年。此时,距离庆长八年,德川家康开设幕府,已足足二十秋。二十年前,倭国的战乱终由德川家康做以了解,倭国也从此进入了德川幕府的时代。
  在倭国的西隅有一座小岛,唤作平户,却是肥前松浦家的财产。当年岛主松浦隆信看重贸易之利,将岛屿开放以招徕客商,大明、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尼德兰的航船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使这个本不为人知的小岛迅速名扬四海。
  在平户港南岸,再走十余里处就是川内港。这里也是一个良港,尼德兰人的仓库便是修在这里,而大批的闽南海商,竟在川内港的旁边形成了一处大唐街,又称明人町,如今,聚居于此的明人已达二三万之众。
  在大唐街的一条巷子里,坐北朝南盖有一家院子。院子前后五进,竟将一条巷子占去了大半。朱漆大门的门梁上挂着一幅匾,上面漆着“李府”二字。此时,李府大门紧锁,竟连平日开启的旁门此刻都紧紧的闭着,不见有人出入,只有几个家丁,绕着院子来回巡逻。
  雪花纷纷洒洒,洗刷着世间的混浊。几株牡丹早已失却了所有光彩,突兀地矗立在那里,倒是边上的一只腊梅迎风绽放,别具一番韵味。
  旁边的书房里,是倭国模样的修饰,三个矮几围成一个“门”字,一个老者倚着矮几,靠在窗边。他那一头华发随意地挽做一个发髻,由一根银簪束于头顶。微风中,几缕发丝挣脱了束缚,凌乱地披散下来,随风波动。他木然地看着窗外,眼神空洞而无生气。
  此人,正是李家的家主,赫赫有名的海上巨头,李旦。
  与闽粤沿海的许多青年一样,青年时,李旦也曾离乡背井,闯荡四海,在万里碧波上洒下汗水与鲜血。李旦是幸运的,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他终于为李家打下了一片基业。尽管时下海上各方势力林立,但是李家的名望和实力却决非一般人家可以比拟的。如今,李旦不但是平户华商的魁首,更得到了幕府将军的赞赏。
  然而,李旦亦是不幸的。他开创了李家的基业,但是,当他打算颐养天年的时候,老天爷却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七月,跟随李一官出海的洋船终于回来,可惜,除去了两船,却只回来一条,而他们带回来的不仅是半船的白银,更有一个塌天的噩耗,李一官,李家的嫡长,李旦主意的继承人,遭袭遇难了!
  李旦这数十年的生命中,他曾经历了各式各样的磨难,然而,不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他都从未被击倒过。他曾在吕宋闯下了一片天地,成为当地华人的领袖,那是李旦生命中的第一次辉煌。结果,佛郎机突然发难,扫荡了李旦在吕宋的全部产业,使他一夜之间从云端跌落地狱。那一次,他的妻儿全部罹难,他的手足兄弟伤亡几尽,可是,李旦纵然一贫如洗的,却也没有被佛郎机击倒。在短暂的伤痛之后,他领几个侥幸脱难的弟兄东山再起,在东洋重新打出了一片天地来。如此的李旦,是华人的传奇。
  但是这一次,李旦倒下了。
  老骥伏枥,烈士暮年,任何英雄豪杰也无法抵挡岁月蹉跎,李旦亦然。岁月夺走了李旦的健康,抹平了他的激情与斗志,已至暮年的李旦,再也不能如从前一般从困难中站起。当李一官遇难的噩耗传来,李旦再也无法遏止心中的悲痛。李旦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再也没有气力去同命运抗争了。
  此时此刻,老仆李全陪在李旦的身边,他沉默不语,任由李旦沉沦在悲伤与痛苦之中,却无法说出一句劝解的话。看着曾经叱咤风云的大英雄如此颓丧,李全的心也在淌血。自李一官遇难的消息传来,李旦几乎是转瞬之间便苍老了十年。尽管李一官的生死尚未最终证实,但是谁都知道,生还的希望是甚为渺茫。
  李全是李旦的心腹。从泉州到南洋,再到东洋,李全几乎是陪着李旦走过此生。他了解李旦,知道李旦的喜怒哀乐,知道李旦的一切,他甚至比李旦更了解李旦。所以,李全知道,这一次李旦真的站不起来了。
  其实,此刻李全心中的痛苦,并不比李旦稍稍轻松哪怕一点。
  李一官遇难,李旦垮了,李全也同样无法振作。他为李旦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的儿子则追随着李一官,去开创他们的世界。唯一的不同是李旦成功了,自己成功了,他们开启了李家的基业,而李一官和李忠却倒在了前进的路上,竟然连守成都不能做到。只是,李旦失去了李一官,李全失去了李忠,面对如此结局,他们之所得又算得上成功么?
  李一官并非李旦的第一个儿子。当年在吕宋,李旦曾经有过几个子女,可惜,都已在那次劫难中逝去。后来,李旦东山再起,虽重新娶妻并有三子存世,却只有李一官最是年长,次子与三子则年纪尚幼。
  这些年来,李旦也是着意培养这个儿子。李一官刚满十岁那年,李旦便将他丢到海上,去经历风吹雨打。待李一官稍稍成长,李旦便有渐渐淡出李家的生意,将越来越多地事情,交给李一官去负责。经过十多年的磨砺,李一官已隐隐具备了,负担起家族命运的能力,也渐渐接手了家族的生意。眼看着李旦便能够平稳地,将家族权力交给李一官,李一官却在这个节骨眼上遇难身亡了!
  李一官去了,李旦却已力去再重新塑造一个嫡传的继承人,即便他有这份心思,岁月,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了。没有嫡传继承人的李家,又当何去何从?
  ────────────── ?
后院起火了☉第二十一回(二)   
  “笃,笃笃。”
  微弱的叩门声,将李全从自己的世界拉回到现实。
  “何事?”
  “飞虹少爷到了。”
  “带他进来。”李全简短地吩咐道。
  不多时,一个五短身材的青年男子,便出现在书房里。
  “父亲!李叔!”
  他的声音低沉,打断了李旦的沉思。李旦缓缓收回目光,默默地在这青年的身上打量了一番。他身量不高,脸庞方正,浓眉阔目,周身洋溢着勃勃朝气。
  这便是李旦的义子李飞虹了。
  李旦清晰地记得,天启元年的时候,香山澳的黄程黄东家托李家的船队运送一批货物来平户,那次,黄程派来负责押运的就是这个年轻人。后来,他便留在了李家,当时他还姓郑,因是家中长子,小名也是一官,竟与自己的爱子同名。
  这个年轻人大不简单。纵然李旦经历了一生的风雨,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似乎是为了大海而生的。在来到李家之前,这个孩子已经在海上跑了一些日子,时间不长但进步神速。他来到李家后,不过短短两载,其做事干练,积极进取,便已经给李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他跟随李一官出洋,在船队遭遇红毛袭击且船长丧生的情况下,这个年轻人还能够带领伤船逃脱,尽管搭进了李一官的一条性命,但是,这份能耐却是不容否认的。
  李飞虹恭敬地匍匐在李旦的面前,见李旦半晌无语,他便悄悄抬起眼皮,想看个究竟,却正好迎上了李旦如炬的目光。李旦已是风烛残年,又刚刚经历的丧子之痛,然而,李旦的双眸中那不怒自威的气势,却令李飞虹不敢仰视。两人的目光不过稍一接触,李飞虹便不自觉地避了开去。李飞虹匍匐在地,但即便如此,他仍能够感到,李旦的目光在自己身上逡巡,那目光如同一把锋利的钢刀,正将他的肢体,剥削得体无完肤。
  李旦是老了,可是他并不糊涂,他与李飞虹的眼神相触不过一瞬,但他已经看出,这个年轻人正拼命地压抑着内心的真实情感!李飞虹毕竟稚嫩,纵然这个年轻人强自表现悲痛,并且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平静,但是在李旦的眼里,李飞虹又能耍出什么把戏来呢?
  李一官去了,李旦着意培养的继承人夭折,但是李家的责任,李旦却无法推卸。或者说,纵然他李旦垮了,这份责任也不会放过他,直到他驾鹤归去。
  中国虽有嫡长继承的制度,但是海上的事毕竟不同。在海上,拳头大才是道理,鲜少有人会为了所谓的血缘亲疏而奉献出自己的忠诚。李家的基业虽是李旦一手创造的,但是,这份基业却并不一定属于李家。李旦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子承父业,然而,他之所以着力培养李一官,也因李一官乃可造之材。否则,即便李旦有心把李家交给他的手里,李一官也守不住这份家业。
  可惜,李一官毕竟是没了,李旦只能面对现实。纵然他自己已经无法振作,但他好歹也要给子孙们留一条后路。把李家的基业交给二官,是根本不用考虑的。这些年他读书不少,却并未参与家族的生意,对家族没有贡献,自己也没有班底,他是镇不住李家的那些骄兵悍将的。至于老三就更不用提了,他太小,即便天资再好,李旦也没有时间栽培他了。
  其实,李旦还有一个弟弟李华宇。李华宇也曾跟随李旦,从泉州走到了今天,可以说,李家的基业有一半世李华宇的功劳。只是,李华宇也没有儿子,而他的几个女婿资质平平,至于李华宇本人,他的身体却还不如李旦硬朗。几日前,刚刚从长崎传来消息,说是李华宇再次昏厥,这已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了。谁都知道,尽管李华宇比李旦年轻十岁,然而,他的脚步只怕还要走在李旦的前面。
  李家的基业不能交到李家子孙的手里,但李家却还要生存下去,于是,他看中了郑飞虹。这个年轻人,朝气蓬勃,少年老成,办事干练,为人也算正直。李旦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个年轻人,尽管年纪轻轻,却一定能够镇得住场面。李旦盘算着,与其将这份基业交给李家子孙,然后引得手下反噬,倒不如将这份产业交给他,以换来此人对李家的感激,将来自己百年之后也好照拂李家子孙一二。所以,在经历了最初的伤痛之后,李旦决定收郑飞虹作为义子,将郑飞虹变成了李飞虹,同时,李旦还作主将原先与李一官有婚约的翁家小姐许给了他。
  李飞虹此刻的心情李旦岂能不知?李飞虹的生父只是泉州一不入流的小吏,他的舅父黄程虽在香山澳有家铺子,却也没有太多的产业。李飞虹年轻而有朝气,人才也是一流,但是凭他自己发展,没有个十年二十年也成不了大的气候。现在却不同了,李一官不在,他搭上了李家的船,又与翁老结了亲家,凭着李家的底子和翁老的支持,只要用上两三年功夫理顺了内部的事情,凭他的能力,当真是前途不可限量。
  如此看来,不论李飞虹曾经安得甚么心思,但是李一官的死对他实在是天大的喜讯。毕竟,李一官与他非亲非故,又是挡在他头上的石头。所以,李一官不在了,李飞虹即便不用纵声大笑,也不会感到太多的忧伤吧!
  经历了多年的生死沉浮,李旦不吝于以最歹毒的心思去揣测李飞虹。可是这样想来,自己百年之后,李一官真的会善待自己的子侄么?毕竟,他是姓郑的,而他的生身父母皆在,谁能保证李一官一定会善待自己的后人?这一刻,李旦的心动摇了,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
  这份基业,是他李旦拼了性命打下来的,凭甚么交给别人的手里?如果这份付出不能换来李家的安宁,他李旦宁愿毁了这份家业,又凭甚么要为他人作了嫁衣裳?只是事情已开了头,这开弓还有回头箭么?
  想到这里,李旦突然动了杀心,目光也陡然冰冷起来。
  后院起火了☉第二十一回(三)
  李旦杀心顿起,可是,这个念头却转瞬即逝。这个世上,人心都是嬗变的,谁也无法向谁保证甚么。再说,既开了弓,就没有回头箭了!
  李一官的名分已经初步树立起来,他与翁家的婚姻也是板上钉钉,现在,即便他李旦有心反悔,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何况,自己虽要将李家的船队和势力交给他,却也会给自己的子侄留下一笔钱财。自己的子侄退出之后,对他已构不成任何威胁,李飞虹也就没有必要为难自己的子孙了。退一步说,自己有恩于他,这个年轻人若真的恩将仇报,那他李飞虹也走不了多远。
  李飞虹是聪明人,聪明人不会做傻事的。
  想通了这些关节,李旦提着的心终于豁然开朗,目光也随即缓和下来。他决定再相信自己一次,将来,李一官即便不会感恩戴德地孝敬自家子孙,反噬一口的可能也不大。这么算来,这笔生意应该是不会亏了。再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为他们做了这些,若他们还是难逃坎坷,那就是他们自己的命了。
  此时,李飞虹虽然不知李旦心里的这一番斗争,更不知道自己刚刚从死亡线上走了一圈,但他也分明感受到了李旦目光的变化。在李旦凌厉的目光之下,李飞虹只挨了片刻功夫,汗水就已经湿透了脊背。那沉重而冷厉的目光,几乎将他压垮,直到李旦目光转暖,李飞虹才艰难地缓了一口气来。
  “一官!和智子处得还好吧?”
  李旦口气和悦,李飞虹却不敢稍有怠慢,他恭敬答道:“回父亲的话,很好。”
  “嗯。智子,是为父看着长大的。温柔贤淑,是个难得的好姑娘。一官,你……要好好爱惜她才是。”
  智子便是翁老的爱女。翁老本名翁翌皇,与李旦同是泉州人,当年来了东洋之后,因缘际会入赘到了田川家。这田川家在本地也算有些身份,是本地大名的家将出身。可惜田川家到了这代没有嫡男,这份家业也就落在了翁翌皇的手里。
  但是,翁翌皇毕竟是个外人,独身居此异乡也甚是艰难。后来,李旦转来平户发展,凭着本乡本土的关系,翁翌皇和李旦免不得要互相帮衬,共谋发展。于是,这一来二去的,两家自然走得极近。
  翁翌皇膝下也是无子,只有一个女儿,虽视如掌上明珠,却毕竟不能继承家业。此时,翁翌皇与李旦已是共同进退,李旦是翁翌皇稳固家中势力的强援,翁翌皇则借助田川家的力量,为李旦在倭国的开拓牵线搭桥,铺平道路。如此,正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局面,于是,为了强化两家的联系,翁翌皇和李旦便为智子与李一官定下了婚约。李一官当然是不能入赘的,所以两家商定,待李一官与智子有了孩子,从长子以外,另过继一个儿子给翁家,于是皆大欢喜。
  两家的府邸原本相邻不远,为了让李一官和智子培养感情,几乎便是让他们一起成长,正经的青梅竹马。待李一官大些出海历练,两家也是尽可能多多走动,联络感情。而李一官和智子倒也不负众望,自小感情便好。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感情又是融洽,李旦和翁翌皇都是满心欢喜。今岁智子正巧是二八佳龄,前岁李一官出海前两家便订了婚期,只待李一官回来就要完婚了。岂料天有不测风云,李一官这一走就是天人永隔,这份姻缘也最终落在了李飞虹的头上。
  李一官不在了,两家的关系却不能就这么冷下来,尤其翁翌皇需要一个可靠的外援。李飞虹虽非李旦亲子,但是继承了李家的产业后,也同样能够给予翁翌皇带来帮助。而从李旦的角度看,有了翁翌皇从旁督促,也有助于李飞虹不来祸害自己的子孙。至于李飞虹本人,与翁家结亲所能带来的好处,更是不在话下。
  事情,如今是办完了,一切也都是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的。但是,发生在李一官身上的这场变故,对李旦的打击也着实沉痛了些。这些天来,爱子的音容笑貌,时时刻刻都在李旦的脑海中徘徊。想到原本属于爱子的婚姻,却终于便宜了别人,李旦的心里终究不是个滋味。
  李旦默默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虽然他明知此一官非彼一官,却忍不住要从那一声声呼唤中,找寻爱子的踪迹。仿佛,在呼唤那一瞬,眼前之人,便真是自己的一官了。李旦的双眼渐渐红润起来,李全在旁边见了,却也不忍打断他的思绪,等了足足一炷香的时候,才终于拿了一方丝巾,为李旦拭去眼角的泪痕。
  自沉痛的思念中回过神来,李旦揉了揉酸涩的双眼,他抽出一封书子,交李全转给李飞虹的手里,喘息道:“咳,一官呐,你看一下这封书子。”
  “是!”
  李飞虹应了一声,打开书子,却见内里写着:
  ……来函已阅,函中所言之事,现复如下:其一,御朱印之事兄不必忧虑,已致书奉行诸公,料来并无大碍;其一,将军所托瓷器之事,兄亦不必介怀,此中曲折,我自会向将军处说明,此番出洋,望兄能妥善办来,途中费用不必挂心;其一,往高砂口贸易之御朱印状,兄可以自行申领,不会有碍;其一,若有新奇之物如会唐乐者、会管弦乐者,亦请带回四、五人来,将军大人、大纳言大人甚喜此物,或有助于兄之事;其一,御朱印不日便至,兄仍需备办新奇之物携来,切记、切记。
  谨上。
  七月廿四日,肥前守隆信”。
  “这是松浦家的书子。”李旦缓缓道来,“你也知道,自你们入港之后,便再无船到了。想必,红毛这次闹得凶,海路已然断了。据说,一担精纺的湖丝,现已叫到了四百两,白丝要到了一百七八十两,连石棉布都要七八两一匹了。
  看这样子,海路一时是通不了的。我估摸摸着,咱们这边船进不来,素心那边,船恐怕也出不来了。那边的货价,难免跌得一塌糊涂。素心是个有心的人,应该收了不少货。你抓紧备几条船,骏府那边的消息,也就在这几日了。”
  “是!”
  ──────────────
  要花花,要珍藏! ?
后院起火了☉第二十一回(四)
  从两年前年开始,这些生意上的事情,李旦便渐渐过问得少了,如今,他却不得不强打起精神应付。李旦勉强吩咐了这些,愈发觉着疲惫,于是合上双眼,微微摆摆手道:“去吧。”
  李飞虹顺从地叩了头,说了几句劝慰的话,便起身打算离去。却又听李旦悠悠说道:“生意的事,明日再做。晚上,带智子过来,一家人吃顿饭。”
  “是!早晨,智子也说,要来探望父亲您的。”
  李旦心中冷笑。当初得知李一官遇难的消息时,智子是何等伤心,李旦不是不知。后来,她虽遵从翁翌皇和自己的心思,与李飞虹完婚,但她心里不定怎么想呢。几日天前完婚时,智子除了在次日早晨,照规矩给自己上了碗茶,便一直将自己关在房中,不曾来看自己一眼。此刻,她即便不是恨死了自己这个糟老头子,又怎么会想着来看他?这回,智子只怕连翁翌皇,都忌恨上了。
  李飞虹答了话,却没有等到李旦的吩咐,只得弓着身子站在门前。好半晌,他见到李全挥手叫他离开,李飞虹便挪动步子要走,却又听李旦道:“这次红毛闹事,你怎么看?”
  对于这个问题,李飞虹近来可是想了许久。这次遭到红毛袭击十分意外,甚至折了李一官的性命,李飞虹本已做好了受罚的准备,不料,回来之后李旦非但没有责罚,反在他回来三个月后,认他做了义子,数日前又为他操办了与智子婚姻。这一切让李一官万分意外,又让他发自内心的兴奋,他如何不知这次变故对自己的好处?只是,这个有关红毛的问题,李旦始终没有向他问起,这多少让他觉得浑身不自在。
  对于红毛,李旦表现得过于平静!李一官的遇难,虽让李旦痛苦欲绝,但是,李旦竟长达半年都不对红毛表示任何态度,不论如何这都是反常之事。此刻,李旦终于问道了红毛一事,李飞虹心中便莫名地激动起来。他重新匍匐在李旦的面前,轻声道:“回父亲的话,孩儿以为,红毛背信弃义,今番决不能放过了!”
  “哦?”
  李旦双眸紧闭,随意地应了一声。
  李飞虹偷眼看到李旦双目微合,不知在想着甚么,又看李全如老僧入定一般,坐在李旦的身边。他略微紧张地说:“有道是,有仇不报非好汉!红毛如此张狂,若不狠狠教训,如何得了?不过,以孩儿看来,对付红毛,却也不单单是一笔私仇这么简单,只怕,与我李家的生死存亡,也是悠息相关了。”
  这回李旦没有出声,不过,李飞虹似乎见到,李旦的唇角方才微微抽动了一下。这个轻微的动作,李飞虹不敢说看得清楚,却敢说定然是有的。李一官停了片刻,心怀忐忑地说:“孩儿以为,这泰西生番,皆一丘之貉,这红毛与佛郎机实也无异。天朝宝货,在泰西何等抢手?这贩运之利,又何等丰厚?佛郎机也好,红毛也罢,其东来者,莫非为此。
  想来,那佛郎机先到,占了吕宋,又窃据大澳,独取此利数十载。这红毛后来,佛郎机根基已深,轻易也奈何佛郎机不得。红毛虽在南洋落脚,然其后来,根基不深,不能多树强敌,且无进货的门路。是以,先前红毛对咱们唐人①和颜悦色,倒比那佛郎机看着友善许多。
  孩儿听说,不久前红毛已经夺了麻六甲,又在南洋建了城。佛郎机与红毛争斗有年,已颓势尽显。传闻,如今红毛这一任首领十分贪婪。这红毛想必是以为在南洋扎下了根,便异想天开,要抛开咱们单干,独吞了这贸易之利……
  李飞虹说着又偷眼看了看李旦,续道:“平心而论,这红毛船坚炮利,确实是世间罕有,纵然佛郎机也略逊一筹。我唐人,之所以能与之分庭抗礼,全赖东洋的根基。红毛远来,船少人寡,虽有利器,亦难持久。然,红毛若在东洋也有了立足之地,只怕数载之后,这海上便再无我唐人的生路了!”
  直到李飞虹说到这里,李旦才终于轻轻点了点头,却仍是合着双目说道:“好,我儿能有这份见识,难得!难得!不知,我儿有何应对之道?”
  李飞虹受到李旦的鼓舞,信心更足,又道:“回父亲的话,孩儿以为,对付红毛,还是要扬长避短,从根上绝了红毛的心思才好。”
  “嗯。”
  “近来,孩儿听说,红毛在海上劫了许多人,又在澎湖筑城自固,只怕是做了长久的打算。澎湖地处险要,为南、北两洋要冲,若叫红毛占去,可要坏了大事。红毛北来,关系我唐人生死。然,我唐人不能齐心,单靠咱们李家的实力,要赶走红毛只怕难了些。纵然赢了,也是惨胜,没得叫别人占了便宜去。
  不过,这澎湖乃祖宗旧地,想当初,万历年间,红毛便动过澎湖的心思,不是被朝廷赶跑了么。所以,孩儿估摸着,这一回朝廷也不会由着红毛乱来,想来,红毛与朝廷定有一战。据说,这番红毛来了十几条船,朝廷的水师虽荒废有年,但俞龙戚虎留下的底子,好歹还有一些,朝廷,毕竟不是区区红毛能够撼动的。若是真要动手,也不过一两载准备的事情。
  至于红毛和朝廷谁胜谁负,倒不要紧。朝廷向来不关心海上之事,胜了,也不能威胁咱们。红毛远来,即使侥幸胜了一阵,也得伤筋动骨。孩儿以为,咱们只要早做准备,待红毛与朝廷斗得两败俱伤,再瞅准机会,狠狠地教训红毛一顿,好歹将那行凶的恶徒抓来砍了!
  如此一来,此战不但稳操胜券,且损失不大。既报了大仇,又叫红毛及和其他观望的人家,知道咱家的厉害。孩儿以为,只要咱们早做准备,定能转危为安,变坏事为好事。”
  “好事?”
  李飞虹也是说的激动,却不知不觉犯了李旦的忌讳。他正自说得眉飞色舞,却突然听见李旦哼哼一声。李飞虹立刻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口称该死,叩头赔罪。李旦倒没有多说甚么,只是挥手叫他去了。李飞虹带着一身冷汗,欠身出来,直到出了李府的大门才平下心来。可惜,他千般小心,万分谨慎,却仍然没有注意到,身后李旦的眼中,有抹寒意一闪而过。
  ①闽人出海,皆自称“唐人”。
 后院起火了☉第二十二回(一)   明天启三年正月十六丁未,基督一六二三年二月十五。
  厦门。
  已过了辰时,天色却仍是阴沉,四下里更是灰蒙蒙一片。许记洋货行的伙计哆哆嗦嗦地开了店门,店门口的这条街上,则与往常一般的冷清。许兰心双手抄在袖口里,严密地裹着一袭棉衣,站在门前,白蒙蒙的雾气,在他的口鼻中。一行一顿。他抬起头来,仰望着晶莹剔透的雪花,飘飘荡荡,从天而降。
  元旦早已过去,街上却多少还能瞧见一些影子。只是,这个冬天却是前所未有的寒冷。临近冬至的几日,先是接连数日阴云密布,却不见半点雨水落下。待到冬至的早晨,天上却忽然落起了雪来,断断续续,就这么下到了今天。
  在许兰心的记忆中,这还是头回见到厦门降雪。在北方,瑞雪兆丰年,可是放在厦门,这却不是甚么祥瑞之兆。
  许兰心探头看了看街上,歪七扭八有不少孤零零的身影倒在雪中,于是他叫来管家,抬着下巴在屋子里指点了一周,道:“去,收拾干净,都搬后面去。摆上干草,让火房多备些米粥。摆一盆火,派人看好了。再叫几个人,到街上去看看,救得一个是一个吧。”
  许兰心看着管家叫来几人,将店里的货样、物品都收了起来,又在墙根摆上一些干草,另一头,火盆也已准备妥当。他便抻头又在街面上望了望,这才回身走到柜上,将账册一一收了,揣在怀里,拎起手炉仔细暖了一暖。
  不论是远在京师的朝廷,万里之外的李旦,还是东南一隅的许记,天启三年的元旦,都是个难熬的新年。或者,这还是许记货行多少年来最难过的一年。
  按照过往的经验,海路阻绝,本是大发横财的好机会,所以,许素心才毫不犹豫地连赊代欠收了大批的货物。谁料到这回红毛丧心病狂,竟然对李家也下了死手。当初收货的时候,许素心、许兰心兄弟估计,不用两三个月便能办妥一切,结果从八九月份到现在,小半年光景过去了,平户那边仍是没有一点消息。如今,少东家生死未卜,与平户那边也完全断了联系。一个月前,他们派人绕道江南,去往平户联络,也没有半点音信回来。眼瞅着仓里的货物,一点点烂掉,许兰心日日夜夜都倍受煎熬。这可是几十万两的生意,真要是砸了,不单许记必然倒台,就是李东家那里也要伤筋动骨了!
  奈何许兰心心里焦急,却也毫无办法。许素心这些日子,也是四处奔波,甚至打算直接从江南出海,但是,许兰心明白那是不可能的。且不说来来回回的运费和损耗,只说现在海路断绝,要将货物运到江南,便只能走陆路,可是这么多的货物,又怎么可能从福建走陆路运去江南装船?
  外头的伙计们已开始收救受冻的百姓,许兰心眼看着前台无事,便打算回后面去烤火,却在这个时候,门口来了两个汉子。许兰心因眼镜花了,正摘了擦拭,那昏暗的灯光之下,他眼前更是一片朦胧,哪里瞧得清来人是谁。至于管家已到后院去忙,许兰心眯着眼睛寻了一圈,便招呼一个小厮上去应付。
  那小厮应了一声,就放下手里的一具僵硬的身体,双手再腰间摸了一把,跑到门前,指了指门上挂的木牌子,陪着笑脸道:“二位爷,不知有何贵干?鄙店今日不营业,您二位若有什么需要,请望别家去吧。”这小厮瞧着眼前两人穿着普通,但是两人面相颇有些凶悍,便伸手从兜里摸出几粒散碎银子,“好汉,时下天冷,这点银子,您二位打壶酒暖暖身子,不成敬意!请笑纳。”
  许记虽有靠山,却也不愿意和一些小混混计较,所以,若偶尔有小喽罗闹上门来,往往也会把些散碎银子应付,这小厮显然打的也是这个主意。可是,那二人斜眼看了小厮一眼,竟然理也不理,拨开那小厮便径直向许兰心走来。
  那小厮见来人无礼,赶忙又绕了回来,向当间一横,拦在了那二人的面前。他拉下了脸来,亢声道:“二位爷,这是何意?不是小的不给您二位面子,鄙店虽小,却也是有来头的。您二位若是讨口酒钱,小的这里还有几文银子,二位爷只管拿去。若您二位想来撒野……嘿嘿,我劝你们还是打听清楚了再来!”
  那二人被小厮阻挡,心中不耐,其中一人道:“许掌柜,架子不小啊!”
  许兰心刚刚擦净了眼镜,还不及看清来人的面貌,但是听了那人的声音,他却是心头怦然一动。许兰心连忙架起眼镜瞧了一瞧,旋即镇定地道:“二位爷,恕罪,鄙店这便打烊了,还请二位转还!”
  许兰心这般模样,其中那个高个的汉子,便要开口叫嚷,却被另一人拉住了。那二人再不多话,只是冷冷哼了一声,便转身走了。眼见他二人出门,许兰心撒腿跑回后院,一把拉住了管家,急道:“快,速去街口,见到两个汉子,速速请了回来。记住,不要让旁人注意到了!”
  见许兰心说得郑重,那管家哪敢耽搁,当下风风火火从后门跑了出去。许兰心则紧忙安排,令人在一间偏静的小屋里摆上了炭火和茶点。
  不多时,那两个汉子便跟着管家进了门来。许兰心紧张地瞧了瞧后头无人盯梢,便道:“没叫人瞧见吧?”
  管家谄媚地笑道:“二老爷您放心。”
  “好,你出去看着,一会大老爷回来,你便叫他过来,旁人一律不要告诉。吩咐下去,方才办事的几个,也都单独安排,叫他们今日也不用做活了,但是口风都要把严了。记得,不许透露半个字出去!否则,哼!”
  许兰心吩咐了管家,又仔细看看无人在外偷听,这才关了房门进来。那两个汉子并肩坐着,冷眼许兰心的举动,只听那高个子说:“许掌柜这是何意?若见不得我们兄弟,我们自去便是。哼!怎么,我们便见不得人么?”
  见那壮汉不依不饶,许兰心搓着双手苦着脸,赔笑道:“子大此话怎讲?”
  那高个还待说话,仍是矮个的按住他道:“许掌柜也是一片苦心,你莫生事。”
 
后院起火了☉第二十二回(二)  
  坐在许兰心面前的,不是李忠和张弘又是谁人?
  李一官从厦门去往吕宋,李忠和张弘二人便是跟在身边的。现在,他二人显身厦门,是否意味着李一官还活着,甚至便在附近?许兰心打量着二人,心下转着颇多疑问,却不知道从何处开口。
  许兰心憋了半晌,末了丢出一句话来,便听他道:“少东家可好?”
  去年十月,也就是点齐了人手的次日,李一官便跟随刘英抵达了中左。停了船,刘英带着李耀和李一官去面见张嘉策,那是他头一回与张嘉策见面。从前李一官只管跑船,往来生意都有旁人打理,所以张嘉策倒也认不得他。前一场海战,张嘉策折了两条大船,人手也损失不小,因此,他对补充自己的实力甚是着紧,否则,他也不会拉下脸来去找王梦熊要人要船。
  张嘉策的麾下本来只有四条大船,这一战便折了两条。其中,刘英的损失最为惨重,他的坐船直接被红毛引爆了火药,一船百十条人命也几乎全都葬送。之前,刘英已将李耀和李一官的来历向张嘉策作了汇报,张嘉策知道他两人很有几分胆气,却在军中毫无根基,便在王梦熊那里也非要紧的人物,这才准了刘英的请求,让他们过来。
  不过,同张嘉策相比,李耀和李一官与他毕竟不是一个层面的人。他们是刘英的手下,与张嘉策又隔了一层,是以这次见面不过是走个形式,张嘉策并没有与他们多说什么,就打发他们出来了。
  次日起,刘英便开始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实力。他一边补充船只,一边强拉壮丁,然后一一分派下来,只半多月后,李一官的船上便已有了五十余人。自李一官、李忠、林福、张弘、陈勋及陈国猷以下,计有水手十人,兵夫四十人,共计五十六人。所有水手编为一甲,由陈勋统领,专司驾船。兵夫每甲十人,共作四甲,分别佛郎机鸟铳一甲,标枪杂役二甲,火弩一甲。佛郎机鸟铳甲由林福领之,负责佛郎机、鸟铳、火砖、烟罐等火器;标枪杂役二甲由李一官、张弘各领一甲,敌船远时照管船只,接近时,则用刀枪、打石、倾防火药;火弩一甲,由李忠领之,一半用弩,一半放火箭。如此,李一官便以自己等五人为首,陈家村其他青壮为辅,将这条船牢牢控制下来。至于李耀那边,也是一般的手法。
  这段日子,刘英另备了九条八桨一类的小船,不过刘英并未完全按照之前的说法,将李耀的船定作自己的帅船,而是强买强卖,又征来一条结实的四百料商洋船,稍加改造,就挂起了他的“刘”字大旗。
  近两月的忙碌后,刘英的麾下便聚集了四百料大船一条、三百料战船两条并其他小船九条。如此,他不但迅速恢复了元气,而且比从前还更上一层楼,成为张嘉策身边最具实力将领。而李一官也是阴差阳错,竟然摇身一变,从海盗头子李旦的嫡子成了刘英麾下的干将,还侥幸捞了一份不大不小的战功。
  李一官转到中左当差后,红毛依旧在沿海大肆劫掠。经过之前一战,福建水师已经无力将来犯的红毛船驱逐,只能勉强保证几处要地的平安。至于他们顾及不到的海岸,则完全成为了红毛的后花园,真真是说来便来,想走便走,为所欲为,山河尽赤。
  年初一或者初二的时候,有三条红毛船从澎湖开到鼓浪屿抛锚。随后,那红毛船派小艇送了一名使者,带书来见张嘉策,说是红毛夷酋雷也山亲自跑来面见商周祚了。李一官不曾见过雷也山,也不知这厮是否真的来了,只是,不久后刘英便奉命令率领船队,前去鼓浪屿看住那三条红毛船。
  停在鼓浪屿的三条红毛船,有一条尖尾船,两条单桅帆船。为保万一,刘英将手下的大小一十二条战船一遭带去,将红毛船团团围了起来。
  那三条红毛船,在鼓浪屿一停就是十几天。上次红毛大举来犯,便在鼓浪屿一把火烧了港里的七八十条商船,一场恶战下来,这里颇显凋敝。所以,天启三年的新年,李一官过得着实难受。
  他在鼓浪屿得到可靠消息,说是红毛夷酋雷也山果然来了。那红毛先在中左拜访了张嘉策,两人详谈一番之后,张嘉策又将他护送去福州面见商周祚。商周祚和雷也山能谈出个甚么结果,李一官还不得而知,然而,李一官有些纳闷,若能肯定来的确是红毛夷酋,衙门为何不将他绑了?或者直接斩首示众!所谓蛇无头不行,又所谓擒贼擒王!雷也山自己送上门来,岂能这样将他放了?难道商周祚他们还想着同红毛讲甚么信义?
  李一官在红毛船边上,一蹲便是十来天。他天天睁开眼,便瞅见那万恶的红毛船,以及船上红毛碧眼的番鬼。只要瞧上一眼,李一官便觉着心火噌噌直冒,奈何这里毕竟不是自己当家作主的地方,他也不得不暂时收起这份仇恨。
  昨日,张嘉策的帅船从中左开去,李一官以为总算要开打了,而且在张嘉策船到之前,刘英也传令各船暗中准备动手。
  据李一官观察,那三条红毛船上载炮在六七十门左右,而自己这边的三条大船,则仅有千斤狼铳一门、五百斤佛郎机一十四门。虽然表面看来两边火力差距不小,但是佛郎机的射速远高于红夷炮,而且,双方近在咫尺,五百斤的狼铳也足够重创红毛船。何况,张嘉策的船上还有千斤头炮一门,五百斤边炮六门。此外,刘英这边另有九条火船,现在,红毛船被他们团团围住,正是放火的大好时机。哪怕大船只能起到牵制作用,仅仅那九条小船也足够将红毛船一股脑烧了。所以,李一官得到刘英的命令,就立刻下令船上暗中准备,只等张嘉策下令开打。
后院起火了☉第二十二回(三)
  其实,为了防备红毛船乱来,炮子炮药早已在甲板上备好,一旦要用,只需掀开遮掩的帆布即可。谁知,结果却与李一官所料大相径庭!张嘉策的帅船到来之后,非但没有下令进攻,反倒是带着李一官他们,一道将那三条红毛船礼送出境,然后就返回中左去了!
  眼睁睁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李一官心中的失望与愤怒可想而知。他纵有心在水师做出些事来,如此结果也着实让他怀疑,自己的打算是否正确。李一官自然而然地又开始考虑回平户的事情,回到中左之后,他便决定与许素心联系,以便获得平户那边的消息。如此,若有一天真要跑路,也不至于仓促了!
  李一官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并且开始重新考虑回转平户的事情。不过,李一官也非虎头蛇尾之人。他有这份心,却非他心智不坚,实在是朝廷和水师的表现,让他感到失望。他不得不怀疑,在水师,他是否真的能有所建树,他现在选择的道路,是否真的正确。
  当然,此刻而言,回转平户,还只是李一官最后的退路。在完全对水师失望之前,李一官仍希望试一试。毕竟,脱匪入官的诱惑,甚是诱人,李一官也不愿就此放弃。
  许记,是李家在大明的主要据点,有关平户那边的消息,也要灵通一些。目前,李一官只打算先打听打一番家里的消息,自己也好有个应对。同时,李一官也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不想有人知道他在水师的事情。因此,他没有亲自出面,而是让李忠和张弘,换了便装,来找许素心打探消息。
  李忠知道李一官心里的忧虑,当然不会暴露李一官的行藏。于是,许兰心问道李一官的情况,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还好”,便不再说了。
  有些事情,李忠明显不愿多说,许兰心也便知趣,不去多问。他既然已知道李一官安好,这便足够了!至于李一官现在何处,以及为何没有现身,却不是他许兰心想得明白了。
  时下,平户那边的一切变故,许素心、许兰心兄弟,亦未得到风声,故,李忠也没能从他们口中,打听到平户那边的情况。两下交谈之后,李忠只是知道,许素心这里压了大批的货物无法出手,甚是叫人心焦。不过,李忠从一个细节揣测,平户那边肯定是出了变故。否则,即使是绕道江南传信,许素心也不可能直到现在,还没有与平户那边的消息。当然,也有可能是许兰心扯谎。若果然如此,同样也可以说明,平户有了变故。
  此外,许兰心的另一番话,也引起了李忠的兴趣。
  只听许兰心说道:“今日,刚从福州传来的消息。夷酋雷也山,面见抚台大人,商巡抚已经答应,派人再往澎湖,接济红毛一些米粮。衙门里,还打算派人去南洋红毛城,同红毛交涉。此外,还答应红毛,只要……只要红毛退出澎湖,比如去……大员,朝廷便不再追究。”
  要说李家的耳目众多,确实不是盖的!李一官他们不用李家的耳目通报,即便身在军中,亦不知雷也山与商周祚交涉的结果。而许兰心在雷也山离去的次日,便得到了消息,李家的能量不可谓不小。只是,李忠此时却无心去计较这些。
  若许兰心所言不差,则眼下的局面,便正在向他们最不愿看到的方向发展!显然,商周祚是打定主意拖下去了。旁的倒无所谓,要命是这一句,允许红毛转往大员落脚!这可是戳在了李忠等人的心窝子上。朝廷不在乎区区一个荒岛,可是对李一官他们来说,澎湖也好,东番也罢,只要是红毛在东洋立了足,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李忠闻言,竟也难得控制不住愤怒,“啪”地一巴掌,便狠狠地落在矮几上。
  李忠愤怒,许兰心也是恼火,可是,他们小民百姓的又能怎样!许兰心无可奈何地说:“咳,这有什么办法?哼,昏官。且不说商周祚,前几日,从京里传来消息说,大司马①董汉儒②那个废柴,听说红毛闹事,竟说什么,红毛犯边,悉由奸民引诱,只要擒拿通番之盗,则夷谋自夺。”
  “呸!”
  张弘在边上,越听越恼。董汉儒所说的“奸民”,自然便是他们这些人了。虽说自己也是知道,他们这些人,不能容于母邦。但是,生而愿为贼寇的贱种,终究是少数。被朝廷官员口口声声“奸民”“海寇”骂着,谁的心头也不痛快。
  张弘再要叫骂,却叫李忠止住了。李忠十分现实地说:“朝廷怎么样,咱们做不了主。咱们要做什么,朝廷也一样做不得主!也罢,先想办法,将这批货料理了再说。不成,便咱们这边备船出货吧。外面的红毛船,也不过一两条。这番,雷也山与衙门又刚刚谈妥了条件,几条船一起闯,便是折上一两条,也能出去大部。现在海路断绝,只要运过去了,这些损失不算什么!”
  李忠瞧着,也问不出什么事情,呆下去也没有意义,便和张弘告辞去了。许兰心也不挽留,只同李忠约好,三日后,还是李忠来许记见面。然后,他便叫人,将他们从偏门送走。
  待许兰心回到屋里,却见兄长许素心,已经坐在那里了。
  “阿兄,回来了?”
  许素心指着身边的位置,道:“回来一忽儿了,坐。”
  “那……
  许兰心轻轻坐下,指了指外面。许素心点了点头,道:“方才你们所言,我都听见了。看来,少东家应该便在左近,且平安无恙。”
  “是啊!”许兰心端着手炉,道,“李忠的话里,是这个意思……阿兄,少东家平安,这是好事啊,您怎么反倒愁眉不展?”
  “好事?嘿,当然是好事了!”许素心撇撇嘴,叫许兰心到门口察看。见无人偷听,他这才小声说道,“你可知,我方才去了哪里?”
  许兰心摇了摇头,表示不知。许素心便道:“平户那边的消息,回来了。从杭州那边绕路来的。你可知,那边出了什么变故?哼,数月前,东家收了李飞虹作义子,元旦的时候,又把翁家小姐许给他了!”
  “啊?”
  乍闻此言,许兰心可真是惊得呆了。他哪里看不出这意味着什么?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怪不得,许素心听说少东家平安,反倒是愁眉苦脸了。一个是李家的嫡子,一个是李家的义子,他们二虎相争,可是许家该怎么做?
  “李飞虹是哪个?”
  “郑飞虹,南安郑绍祖的长子。便是大澳,黄程的那个外甥。”许素心愁眉不展道,“刚来的信,郑飞虹,噢不,现在是李飞虹。他已率船赶过来了……
  ①秦汉由大司马掌兵,明兵部尚书亦多以大司马称呼。
  ②董汉儒,明开州人,即今濮阳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由河南推官入户部主事,建议减织造、裁冒滥,切中时弊。历湖广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泰昌朝,拜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天启二年(1622年),升兵尚书。
后院起火了☉第二十二回(四)
  却说李忠和张弘出了许记,便发现身后有人。不用想,他们便知是许记出来的。李、张二人便带着他们,在街头巷尾七绕八绕,甩掉几个眼线后,便在一处海滩拉出一条小船,摇着桨便向鼓浪屿驶去。到了鼓浪屿,李、张又将身上的衣物一把火烧了。他们另换上一套衣服,又绕到另一处海滩,拉出一条小船来。他们在海上又兜了几圈,直至天黑,这才返回中左,去给李一官报信。
  “你说,许素心兄弟,是否真个不知平户那边的变故?”
  他们回到中左,已是后半夜了。二人直接上了李一官坐船,进了他的卧舱。从鼓浪屿回来后,李国助只安排了下面的士卒水手轮流上岸,自己却留在船上。他因要等候消息,所以一直没睡,林福也在他身侧陪伴。
  舱里,李一官听完李忠的叙述,便开始为平户那边的事情揪心。
  他是有心在水师做些事情,但是,他却并不是要放弃李家的产业。李一官的如意算盘,是要借着朝廷的大义,光大李家门楣,而非对李家撒手不管。现在,他出入水师比较自由,却始终没有与平户那边联系,非其不愿,而是时机未到。如今,他还要瞒着众人,方便自己在水师做事。
  李一官也明白,他这样想法,有些一厢情愿。话说人走茶凉!他生死不知,必然会给李家带来冲击,李家发生一些变故,也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李一官对这些事情,还是有些心理准备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李一官才决定,冒险与许素心取得联系,看看平户方面的动向,以便自己有所应对。
  只是,想归想,但事情确实发生后,李一官要完全平静却也不能。何况,他现在只能揣测,那边确实出事了,至于究竟怎么回事,他尚不明了。这种被蒙在鼓里的感觉,却更加使得李一官感到窒息。
  李一官的这个问题,叫李忠有些为难。他与许兰心匆匆一晤,很难判断许兰心的虚实。其实,道理也简单,平户出事,定然与家产有关。这般家族内部斗争的事情,早已是烂大街的戏码了。许兰心他们虽是李家元老,但毕竟还是外人,有关李家的内斗,即便他们知道些什么,也不会随便乱说。
  “难说。”
  李忠慎重地回答道:“弟只见了许兰心。以弟来看,他言辞不见闪烁,态度亦算诚恳,不似虚言。是故,说他确实不知,却也有几分把握。不过,今日许素心没有露面。这段日子,咱们不曾听说听说许素心离岛的消息。弟与子大,在许记坐到午后才走,许素心却始终没有露面,这总是有些反常。
  再则,见了面,弟便表明了态度,不愿他们知道阿兄的所在。可是,弟与子大出来之后,仍觉身后有人坠着。若非咱们事先有所准备,只怕还真叫他们发现了。如此看来,这许家也未必真个干净。他们若心里没鬼,何必搞这下做勾当!”
  林福深以为然地说道:“嗯,许家只怕真是有问题。”
  李一官从李忠的话里听出来,李忠是倾向于许家有问题的。他看向张弘,道:“子大,你怎么说。”
  相比于李忠,张弘却无那些绕来绕去的话了。听见李一官问他,张弘咧嘴一笑,拿着一把弯刀晃了两晃,伸舌头舔舔刀锋,道:“嘿嘿,怎么说?俺早就看那老色鬼不顺眼了,他既不晓事,留之何益?咔嚓一刀下去,干干净净!”
  李一官见他耍宝,抬手抽了张弘一巴掌。可是,李一官心里却说,张弘这话虽直,未必不是个办法。时下,李一官已在水师落了脚。上面有张嘉策和刘英罩着,身边有大把的军功可挣,凭他李一官的本事,要混出头,不是难事。现在,唯一叫他放心不下的,便是自己的身份。凭借李家在这边的能量,商周祚的衙门里都能挖出消息来,有心人若欲找到他的踪迹,不过是迟早的事情。许素心和许兰心都是与李一官交往很深的人物,一旦走漏了风声,他的一切努力,便要付之东流。一刀两断!一了百了!眼下看来,或者真是个好办法。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