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国朝旧事

_10 水虿(现代)
  李忠知他想得通透,便当下回说:“咱们何等样人,刘英何等样人!他若有心对咱们下手,何必弄这些玄虚?阿兄,我看刘英是有诚意的。”
  这番遭了红毛的毒手,李一官变得颇为多疑,便不免揣测刘英是否存心不良。不过经过李忠的开导,他倒是也觉得自己多心了。如此,眼前的局面豁然开朗,李一官带着一丝明悟,重重地拍了拍李忠德肩膀,道:“好!咱们弟兄好好乐呵乐呵。阿忠,回头你把咱们的人拉个单子,明天好叫刘英去要人。哈哈,哈哈哈哈!来!把他们叫进来,咱们不醉不归!”
  ……
  ───────────── ?
升官,开战☉第十八回(四)   感谢列位高朋支持《旧事》,水虿再接再厉,奉献更为精彩的故事,列位看官也请高抬贵手,多多捧场,谢谢!
  ─────────────
  李一官一行人在安乐窝里风流快活,刘英此时却在面对着王梦熊的臭脸。
  之前,王梦熊跟着张嘉策去了福州,他也按照张、程二人的方子去应付商周祚,最后,商周祚也总算如他们所愿,给朝廷递了告捷的文书。事情似乎是结局圆满,但是,这并不代表王梦熊心里真的全无想法。
  自打从军以来,王梦熊辗转四处大小打了无数阵仗,山上,海里,他都一一拚杀过来了,这却是头一次打得这么窝囊,这么丢人!一百一十条船打人家八条船,竟被人家杀得溃不成军,最后赔进去五条大船近三十条小船不说,还叫红毛大摇大摆来去自如。若非红毛最后自己出了乱子,这一场可是完败!
  王梦熊带兵多年,李一官看到的他照样看得到!两军阵前拼得就是一口气,尤其自己的船炮不如人,更要抱定了决死之心,这样才可能杀出一条血路来。红毛是求财来的,不是送命来的!用大船贴上去,或者要有些损失,可那却是当时唯一可能取胜的法门。奈何张嘉策就偏偏看不明白!若是没那个拼死一搏的心思就不要着急开火,看看红毛怎么动再说嘛。否则,要主动出击就必须抱了死志才好,哪能如此这般打法,既无拼死之心,又不愿意避敌锋芒!真真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到最后还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胜败虽乃兵家常事,却没有这么个败法!
  仗打成这样,糊弄上峰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可是,谁知道张嘉策转过头来,居然还好意思厚着脸皮来向浯屿水寨要人要船!这一仗张嘉策是赔了两条大船,可那是他张嘉策用兵无方,罪有应得。他早不拼命晚拼命,这怪得谁来?如何王梦熊却要给他舔伤?况且,拜张嘉策所赐,这一战王梦熊也折了一条四百料大船、两条三百料战船和上百个精兵,他王梦熊又该寻谁要去?
  王梦熊看着刘英又看了看袁进,这便想起袁进之前说的那些话了。袁进说得对,张嘉策此刻心里只装着他自己,上回让他王梦熊去澎湖,张家策就没有安好心!张嘉策原想去徐州养老,奈何红毛坏了他的事,现在他无法脱身,便想着给自己争取领兵东征的机会,所以他要尽快加强自己的亲兵。如今,福建水师之内便数浯屿水寨兵多将广,于是他张嘉策便打起了他王梦熊的主意。
  有了这层顾虑,张嘉策在王梦熊的心里便再也不是那个让他看中的汉子了!也难怪王梦熊咽不下这口气,摊上这样的烂账,搁谁心里也难得痛快。经历了这一仗,王梦熊原先对张嘉策的好感早已经丢到了九霄云外,如今,只要想想张嘉策的窝囊样子,王梦熊便觉着气都不打一处来。
  王梦熊似乎猛然间想起来,这些年张家策在福建任上,其实也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嘛!山匪也好,海寇也罢,都是他王梦熊带着浯屿水寨的弟兄杀的,这阵子红毛在外面游荡,也是他王梦熊的人跟着红毛后头驱逐。王梦熊扳起脚指头仔细算了半天,也不明白张嘉策到底有没有打过什么像样的仗。
  实话说,张嘉策这次是真个叫王梦熊伤心透了,奈何张嘉策毕竟是王梦熊的上司,他要从浯屿水寨调兵似乎也是名正言顺,这却又让王梦熊无法反对张嘉策的提议。虽说军中有些事情自有一套规矩,奈何那毕竟是上不得台面的,有些话王梦熊也是心里委屈却没处说理。王梦熊歪着眼睛瞅了瞅刘英,耐着性子说道:“刘兄远来是客,这些麻烦事咱们明日再说。王某叫袁进去安排了,刘兄先好生歇一夜,咱们明日再谈公事。”
  刘英在军中厮混得久了,许多事情也是看在眼里。张嘉策这回从王梦熊手里要船要人确实有些不妥,不过刘英终究是站在张嘉策一边的。毕竟张嘉策才是刘英的主子,张嘉策好了他刘英才能好。再说,这回来要船要人也是给他刘英的好处,刘英自然是要尽心尽力。他知道王梦熊心里不愿,只是这却非他刘英管得了,此刻,他只念着赶快把事情办完就好回转中左,免得夜长梦多!
  “王兄好意刘某心领了,只是如今局势紧迫,中左防备空虚,刘某不敢耽搁须臾呀。呵呵,还是先办了正事再论其他罢。对了,这是张爷托我转给王兄的,还往笑纳!”
  这回张嘉策已经开了口,当时他提出来的时候王梦熊没有当面反对,现在说甚么也不好使了。王梦熊也明白,横竖这一刀是躲不过去,方才他想要拖一拖,也是图个心里痛快,而此时听到刘英这般说,显然是不打算让他王梦熊痛快了!若是换一个人,只要不是张嘉策亲来,王梦熊便一早将他乱棍打出去了,可是面对刘英王梦熊却有些下不去手。一则从前王梦熊和刘英便有过一些交往,再则,也是因为这回刘英拼死一搏,让王梦熊觉着他是条汉子。当时的战况是个甚么情况,王梦熊两眼看得明白,在那般境况刘英居然能夺下一条船,并且及时冲上去烧了红毛一船,这便由不得王梦熊要在心里赞一个“好”字。
  王梦熊是恼火张嘉策混账无能,但是他却不是迁怒于人之人。刘英的船这回沉了,船上百十号人没剩下几个,至于刘英如何能够逃出一条命来,王梦熊也是左右想不明白,只能感慨刘英命大。王梦熊敬刘英是条汉子,所以不想给他难堪,现在若非夹着张家策这一层,王梦熊倒是很愿意和这厮勾当一番。
  可惜贼老天偏偏不从人所愿!王梦熊默默叹了口气,看了看刘英手上的一千两银票,心道这就是给自己的补偿了。要说张嘉策这回出手还算大方,一千两银子,足够打造两条新船了,只是很多事情并非简单用银子便能解决的。不过有银子不拿也非王梦熊的做派,眼瞅着又要出一回血,他好歹要给自己找补一些。王梦熊于是毫不客气地收过银票,递给身边的袁进,顺便向他微微眨了眨眼睛。
  ……
  ───────────── ?
升官,开战☉第十九回(一)   列位看官大人看得痛快,收藏、鲜花也莫忘记丢过来啊!
  ──────────────
  袁进将银票收入怀中,向刘英呵呵笑道:“这可怎么说呢,区区两条小船罢了,还要张爷破费,呵呵……袁进看似随意地说道,“对了,闻说那沉船上的几件利器都已经捞上来了,也不知是甚么模样。下回去了中左,刘兄可要带袁某一饱眼福啊!”
  “哪里哪里!”
  这个时候袁进所说的话自然不是说笑,刘英很明白袁进这是想讨要红夷炮啊。不过,袁进这般说话刘英却不生气,反倒是心里一亮。这要船要人本来也是为难人家,刘英就怕王梦熊不肯谈。如今的局面,王梦熊就是当真驳了张嘉策的面子,回绝了此事,张嘉策也不可能拿王梦熊怎样,所以袁进既肯讨价还价,刘英反倒安心。他在心里计较了一番,道:“咳,十几门炮罢了,袁兄想看哪里还要去中左?过几日,叫小的们送来几门,王兄、袁兄就摆在船上看,岂不是过瘾?”
  王梦熊的打算正是如此。这红夷炮是不可多得的利器,据说广东那边已经会造了,但是福建水师却尚未及装备,所以,这批炮一捞上来王梦熊便在打它们的主意。先前王梦熊还为难如何向张嘉策开口,这回张嘉策主动却来朝他要船要人,倒是送了王梦熊一个机会,若非如此,王梦熊又不缺那千把两银子,岂会随便应下此事?不过,王梦熊知道张嘉策也将这红夷炮看得甚紧,他原本以为,这番扯皮还要些时日,却不料刘英竟然这般干脆就答应了。王梦熊微笑着向袁进点一点头,袁进便道:“此话当真?这红夷炮可是难得的宝物,张爷割舍得下?”
  “王兄也是知道的,这回虽捞起来十好几门,奈何张爷手下也没有许多船来装啊。若只是摆在城头装装样子,却不如拿来水寨使用。如此,我回去便同张爷说,先搬过来二千斤炮①和六百斤炮②各一门,再有两门三百斤炮③,王兄且用着看。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了!”
  刘英回答的干脆,其实心里也憋着坏水。刚才他说这番话的时候,其实有一处要紧的并没有说到。凡是用惯了火器的人,都知道这红夷炮虽是利器,但是后劲也大,就是张嘉策的四百料坐船,也仅仅装了一门千斤佛郎机做头炮。那几门红夷炮,大者二千余斤,小者亦不下百五十斤④,张嘉策手下如今只有两条四百料的大船,若是一个不慎反被这红夷炮振散了架子,那可是得不偿失了。这回,从红毛沉船上一共捞起来二千斤炮四门,六百斤炮六门,三百斤炮四门,百五十斤炮四门,大小统共是一十八门,炮是不少,但张嘉策却无那多船好用,王梦熊愿意要,正好让他去试炮,便是出了事情也是他王梦熊的麻烦。
  王梦熊倒是一时没有想到这些,他只是担心别是刘英答应得干脆,回去张嘉策却不认帐了。一千两银子算不得什么,这几门炮才是他真正看重的。王梦熊想说先拿炮来再交船,可是,他转念一想又觉着事情做都做了,不如做得干脆一些,张嘉策若要脸面便不该食言,若张嘉策果然干脆,王梦熊之前对他的恶念也能减少许多。再说,有千两银子垫底,这笔买卖他王梦熊无论如何也不算吃亏。
  “好!”
  王梦熊拿定了主意,便一拍桌子,道:“阿进,明日你带着刘兄去领船。至于想要的人……开一个单子,只要在四十人之内,阿进你直接作主便是。刘兄,现在大家的日子够不好过,你莫要怪我小气啊!”
  “哪里哪里!”
  “好。走,我们吃酒去!”
  ……
  刘英得了王梦熊的话,王梦熊也得了刘英的保证,此事倒也算皆大欢喜了。放下了这些烦心事,这一夜两人自然是过得舒坦,先前的不快也似乎烟消云散了。另一头,李一官也已是放下了心头的一件大事,同时又明确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也是吃得开心,玩得尽兴。李一官憋了数月的欲火一遭迸发出来,直将那弱不禁风的小娘烧作了一堆软泥,直到李一官离去后数日,那女子才勉强下地走路。
  李一官心态既已不同,便不再急着跑路,而将所有心思都放在军中来了。虽说是一夜风流,但李一官次日却是起得极早,天刚蒙蒙亮,他便拉上李忠等人回了营房,然后拉出一份名单,将陈家村出来的那些二十名子弟一一列上。
  话说是有人好办事。到了那边,仅凭他们兄弟四个终究单薄了些,当然,经过之前的一场拼杀,李一官估计多少会有些损伤,这二十个陈家子弟此时能有多少尚存却也不得而知。只是他此时位卑人轻,无力去一一查实,所以他也只能将所有人都列出来,至于能来几个便要靠刘英去办了。
  场面上的事情李一官经历得多了,最后,他交在刘英手里的除了一份名单外,还有几锭银子。这是之前王梦熊发下来的赏银,李一官等六人一共得了二十四两,除了昨夜吃喝的,李一官只留下了二两银子应急,其余的便全部送在了刘英的手里。银子不多,要紧是个心意,也是李一官的态度。刘英一手拿着名册,一手揣着银锭,果然是喜笑眼开,在心中大赞李一官极会做人。
  在过来找李耀、李一官拿名册之前,刘英便已同袁进去看过了船,于是,他取了名册便将李耀和李一官带到两条战船边上,一一点给他二人看。只听刘英说道:“这两条船我已同王梦熊谈妥了,前一条是我的帅船,由李耀统领,后面这条就交给你李国助了!好!”刘英抖抖手里的两份名册,道,“你们先上船瞧瞧,若有需要的尽管开口。我这就去要人,若是顺利,咱们今日便回中左,你们先准备一下吧。”
  刘英吩咐完毕便又去了,这回,李耀和李一官二人倒是没了昨日的生涩,李耀待刘英去了,便大方地拍拍李一官的肩膀,指着李一官仍有些乌青的双眼,笑道:“哈哈,昨夜可是风流得狠了,现在还没有醒过来吧!哈哈!”
  ──────────────
  ①二千斤炮,既十二磅非标准长炮。炮重二千三百斤余,取整数二千斤。
  ②六百斤炮,既三磅鹰炮。炮重六百斤余,取整数六百斤。
  ③三百斤炮,既半磅蛇形发火器。炮重三百余斤,取整数三百斤。
  ④百五十斤炮,既艾斯梅里小炮。炮重百五十斤余,取整数一百五十斤。
  ────────────── ?
升官,开战☉第十九回(二)   闲言碎语不要讲,收藏、鲜花来捧场,谢谢!
  ──────────────
  此时,李一官的心态已与昨日大是不同。到了那边,他和李耀都是外来,要在张嘉策身边混出个名堂来,他二人还需要互相提携才是。所以李一官也有心于李耀拉近关系,于是李一官便在李耀的胸膛敲了敲,笑道:“你这是一百步笑五十步啊!呵呵,瞧你这脚下虚浮的模样,倒好意思说我。呵呵,哈哈!”李一官说着,便扭头向李忠等人道,“还不上来见过李爷!”
  “李爷!”
  “见过李爷!”
  李一官他们与李耀一行本也没有深仇大恨,之前虽有些不快,但是现在总要放下的好。再说,李一官也发了话,李忠等人便一一上来,与李耀见了礼。如今,李一官已非李耀手下的水手头目,李耀也是个知情知趣的人,明白到了中左他也需要和李一官相互扶植。于是,李耀也立刻叫手下的几个心腹与李一官等人一一行了礼,直到一通客气之后,二人这才分别上了自己的船去检查。
  上船前,李一官便目测了一下自己的坐船。此船广约九丈,梁头①阔约二丈五尺,当是条三百料的战船。船上有桅三道,大桅出水约七丈,三支桅杆,各挂利篷一面,在头桅与大桅及大桅与后桅之间,则各有三角软帆一面,共计三桅五帆。再上了船,便见甲板左右各有五百斤佛郎机二门,共计四门,除此之外另有碗口铳②、鹿铳③十门。
  李家的船虽然也有武备,却都是商船改造的,李一官真正接触兵船还是近数月之事。此前,掳了李一官的“格罗宁根”号倒是一条不错的炮船,不过那时李一官是阶下之囚,哪里有心思欣赏那西洋人的玩艺。之后进了水寨,李一官先在八桨小船上混事,直到跟随王梦熊去澎湖的时候,才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将袁进地坐舰了解了一番。然而,说来说去,那些船再好却也毕竟不是他李一官的,现在,刘英将这条三百料战船分配给他,李一官自然是要用上心来。
  这条船比不得红毛的大船,与袁进的那条四百料战船相比也要小了不少,船上的武备更是单薄许多。王梦熊当然不会把最好的船给刘英,不过这船却也不甚破烂,便是放在福建水师水师也算说得过去。再者,好与不好也是这条船了,李一官尚没有挑挑拣拣的资格,日后,他的谋划能否顺利实现,十之七八还是要落在这条船上!
  李一官一项习惯于将自己所乘之船摸的通透,这番也不例外,他带着李忠等人认真地将船上的每个角落都认认细细地察看了一番,直至他对这条船的每处细节都了如指掌,这才从潮湿阴暗的船舱中钻了出来。刘英领他们来看船已是午后,李一官又在船里忙了半天,待他从船舱钻出来时,日头早已西斜,正巧刘英也带着李耀和李一官点要的人手赶了回来。李一官倒是明白刘英这种雷厉风行的做派。张嘉策挖王梦熊的墙角,就算王梦熊口里不说心里也不会痛快了,所谓夜长梦多,刘英当然要尽快把事情办妥,免得横生枝节。只看刘英短短数日便将要人要船的事情办妥,又交待下来明日就走,便可以知道刘英的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生怕最后出了乱子。
  李耀麾下的老兵都是要跟着他走的,任谁也瞧得明白,李耀这回是靠上了大树,此外,李耀还向刘英要了几个与他交好并且他有把握掌握的士卒。李一官要的人也全部带到了。他开列出的都是陈家村出来的青年,陈家村跟他出来的统共二十人,但是经过这一场战斗,加上陈勋和陈国猷二人,仍然活着的却也只有一十三人。出来二十人,短短月余便折了三成还多,这个损失着实不小,不过,若是另眼相看,这活下来的一十三人却是经过了生死考验的,虽说在李一官看来,这些新丁们作战经验仍然匮乏,却也勉强可以一用了。再说,李一官更为看重的还是他们的忠诚。
  这般点齐了人手,算上李忠等人,李一官麾下统共一十六个可用之人,那边李耀的手下也有了一十四个帮手,加在一处共计三十二人。他们所领的战船,照规矩应有五十余人的定制,因此,到了中左,他们的身边不免还要补充一些,但是,他二人的心腹班底却必然是现在的这些人无疑。
  如此结果,刘英也是十分满意。人数少了不利于二李指挥,但是人带多了,也不利于刘英控制。袁进见刘英不过是挑了蔡应世手下的几人,并不动王梦熊和他袁进的老班底,他心里觉着刘英懂事,自然也是大开绿灯,对此不加阻挠。
  话说有枪便是草头王。如今有船有人,又是前景光明,李耀便憧憬起来富贵,而李一官则指盼着将来能够海上称王的一天。这两人都是心情大好,听刘英吩咐完毕,二李不约而同地开口,打算乘今晚好好招待刘英一回。
  当然,李一官此时身上已经没了多少银子,好在这番为了鼓舞军心,王梦熊给所有的水手们都放了一些赏钱,除去陈勋与陈国猷,其余一十三人总共也得了十三两银子。此外,王梦熊对那几个阵亡的陈家子弟也都给了些抚恤银子,这笔钱王梦熊看得紧,又有陈家子弟相互串联,所以大体上还是落了下来,暂由这些陈家子弟拿着。这两笔银子李一官打听得清楚,约莫有四十八两,除去花用的还剩下四十五两上下,如今招待刘英的开销,李一官免不得要从这上头动动脑筋。
  此是后话,按下不提。却说这段日子里刘英着实忙得头昏脑胀,他一头协助张嘉策善后,一头还要费心费力地为自己重组班底。前一件事倒也好说,有程再伊和王梦熊等人帮衬,刘英的做用也不那般要紧,奈何后面一事毕竟牵扯王梦熊的切身利益,即便有张嘉策撑腰,刘英还是感到十分费劲。现在要船要人诸事顺利办妥,刘英也是倍感轻松,既然李耀和李一官这般热情,他就不再推辞,便由着二李将他拉着吃花酒去也。
  ──────────────
  ①梁头,系船身主桅处之船宽,为一船最宽处。
  ②碗口铳,明制火器。其身管较短,气密性较差,且无准具,威力较佛郎机为弱。铜制大碗口筒长尺余,径三寸四五分,重六十余斤。
  ③鹿铳,既大口径火绳枪,威力介于大口径火枪与轻炮之间。
  ────────────── ?
升官,开战☉第十九回(三)   鲜花多多,收藏多多,谢谢捧场。
  ──────────────
  明天启二年腊月十八己卯,基督一六二三年元月十八。
  京师。
  自洪武元年算起,皇明天朝已经平静地运转了二百五十四秋,自永乐十九年成祖迁都燕京计算,也已经走过了寒暑二百零一岁。皇明承平二百余载,北穷朔漠,西极高山,东、南皆至大海,文治武功之盛远迈汉唐。然,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到了天启二年的岁末,这泱泱天朝却早已迷失了方向。
  天启二年已走到了尽头。照例,自腊月十九日起,大明朝的官员们将封印一月,此间所有公事不再处理,直到明年正月二十开印。只是,天启二年直到腊月十八这日,内阁和六部衙门里却仍丝毫不见过年的气氛。
  若是早些年景,这样的情况绝难出现,奈何到了天启年间,这般情景却已非首次。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大败之后,短短三年间,先是开原、铁岭、沈阳相继失陷,随后辽阳失陷,到了天启二年,更是新年刚过,土蛮的铁蹄就踏平了广宁,至此,辽阳、沈阳、广宁这三处镇辽形胜之地丧失殆尽。
  为此,经略熊廷弼和巡抚王化贞先后下狱,但是这并不能扭转辽东的颓势。广宁陷落后,挡在京师与土蛮之间的便仅存大凌河、锦州、松山和关门一线,若再守不住,天朝便将面临比土木之变更要糟糕的局面。年轻的万岁爷听到广宁失陷之后,居然不顾体统地抱着首辅哭了起来,这局面的凶险可想而知。
  此前,巡抚王化贞曾提议沿辽水左岸设营,分兵屯戍,再雇佣四十万蒙古兵,征募朝鲜援军,从侧翼攻击土蛮,从而一举收复失地。可惜王化贞雄心勃勃,但他的方略却未及实施,土蛮的兵锋便已渡过辽水。本来王化贞还打算依托广宁重镇恢复辽东,结果却是广宁馅落,王化贞狼狈败走,这次反击也便此胎死腹中了。
  朝堂诸公们原本一直忙于正邪之争,君子与小人之争,打得不亦乐乎,此时此刻却终于醒悟过来,东林党与阉党的争执依稀也稍有缓和的迹象。在坚守关门的问题上,东林和阉党难得取得了一致的看法,只是,这些道学先生们又能拿出什么像样的方略来呢?
  萨尔浒兵败以来,土蛮兵威凛然,早已压得朝堂诸公们喘不过气来。土蛮兵锋所指,几乎是战无不摧,攻无不克,反观堂堂天朝,则是战必败,守必失。在这个寒冬腊月,无人知道明年会是什么局面,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怕便是土蛮又要狂逞一番,如是而已。
  在这一片慌乱中,又有谁知道皇明天朝该何去何从?
  当然,纵然局面如此紧张,也总有人不受影响。土蛮作乱虽愈演愈烈,但在京城的百姓眼里,却极少有人会认为偏居辽东一隅的土蛮能掀起多少风浪。就在朝廷的官员中也有不少优哉游哉的人物,这太仆寺卿南居益便是其中之一。
  南居益字思受,号二太,是陕西渭南人。万历二十九年南居益中了进士,先授刑部主事,经广平知府、山西提学副使、雁门参政,历山西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在地方历练多年后,终于今岁从山西来到京师,作了太仆寺卿。
  按照天朝的法度,太仆寺乃专司天下马政的衙门。照理说,马政乃朝廷要务,辽东吃紧更需补充大量战马,只是,太仆寺上下却是一派轻松模样,就是朝内朝外也均将太仆寺丢在了脑后。到了这日,甚至太仆寺卿南居益也早早挂了官印,回家过年去了。并非南居益偷闲,实在是马政凋敝,太仆寺早已丧失了原本的职能。对于辽东战局来说,有无太仆寺根本毫无差别,上至内阁,下到边将边兵,谁也不指望太仆寺能拿出多少像样的战马,而太仆寺也着实没什么能耐。
  这是南居益在京师度过的头一个新年,不论辽东局面如何,年总是要过的。陕西的习俗毕竟与京城不同,他在地方上呆久了,这回在京城过年,南居益多少有些新鲜。因过年的物事许多还要备办,南居益回到家沐浴更衣一番,便打算好好张罗这个新年了。他正待出门,却忽见老管家忽然来在了近前。
  “老爷。”
  “咋回事?”南居益系上披风,操着陕西腔,随口问道。
  “老爷,这里有份拜贴,请您过目。”
  南居益闻言,不禁心下称奇。要说过年过节正是官员们走门子的要紧时候,只是他在京师并无许多故旧,何况他又是个三品闲差,南居益实在想不出来有何人会来找他。南居益满腹狐疑地取过拜贴,展开看了一趟,却见面色转而凝重起来,说:“来人现在何处?”
  老管家跟随南居益数十载,伴随他辗转各地,经历了不少风雨,也见了不少世面。他见南居益面色有变,便知道遇到了大事,哪敢耽误,忙道:“在门房。”
  南居益来在镜前理一理发髻,又正一正衣冠,便疾步向门口走去,却顾不得过年的事了。南居益快步来在门房,便见一花甲老者淡定地坐在炭炉旁取暖,南居益定了定心神,上前一步,拱手道:“台山先生!您怎么来了?”
  那白发老者姓叶,名向高,字进卿,台山则是他的号。此人来历可谓不小,万历三十五年,南居益还在地方任上摸爬滚打的时候,叶向高便已入阁执政。是年,阁臣于慎行死,次年,首辅朱庚亦死,次辅李廷机因被人攻击,杜门不理事,结果内阁里只剩下叶向高一人,时称独相。
  到了万历四十二年,眼见皇帝怠政依旧,朝堂上党争愈发炽烈,叶向高心灰意冷,便连上奏疏七十余本辞归故里,更是当年的一大要闻。泰昌元年时,先帝下诏请叶向高进京,怎奈叶向高人未到京,泰昌帝便驾鹤西归了,他再次入阁一事也就此放了下来。
  这一两岁辽东局面日见危急,不久前便有传言叶向高将为首辅,南居益对朝中的事情虽不甚明了却也是有所耳闻。只是,这新年将至,叶向高又如何来到自己的府上……
  ────────────── ?
升官,开战☉第十九回(四)   好,今天我决定不提收藏和鲜花的事情,请大家监督,谢谢!
  ──────────────
  南居益看不透叶向高的来意,却也不敢怠慢。他来到门房的时候,叶向高已经到了一忽儿,上年纪的人免不得怕冷,叶向高递上拜贴后他便在门房里烤火。见到南居益来了,叶向高缓缓起身,拱一拱手,笑道:“内阁和各部堂官们都忙晕了头,倒是二太的日子过得清闲!怎么,明日才封印,这便打算歇了?”
  叶向高的言辞似是责备,但语气中却无丝毫责备的意思。南居益闻言,回笑道:“台山先生说笑喽。这里冷,里面请。”
  到了客厅落座,下人们连忙摆上炭火盆,便退出去关了门窗,只留下叶向高和南居益两人说话。叶向高喝了一口热茶,便又将双手摆在炭火盆上取暖,待身上起了暖意,叶向高这才说道:“这几岁也不知怎的,冬日都是极冷。二太,这该是头一遭在京过冬,还习惯吧!”
  南居益自不会以为叶向高是来找他谈天气的,但叶向高的心思又哪里是他揣摩得明白?见叶向高如是说,南居益也不旁生枝节,顺了话口说道:“还好。这几岁山西也不比京城好许多,接连几岁也是一冬冷过一冬。”
  “关外只怕要还冷些!”
  叶向高意有所指地说了一句便又不说话了,只是在那里暖手。南居益坐在一旁,听叶向高提到了关外,心中想曰,莫非叶向高有心让他去辽东?这倒说得过去,他从山西任上进京,照例来说十有六七也要再次外放的。辽事危机,容不得半点耽搁,若待了正月二十再作安排只怕黄花菜都凉了,广宁失陷,不久发生在天启二年的正月里么。
  只是南居益心下不解,辽东有孙承宗镇着,自己再去该是什么位置?孙承宗罢了王在晋,正在那里励精振作,此时,关门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只怕没有他南居益的位置。关外之地丧失殆尽,难不成叶向高异想天开,要他南居益提一旅偏师去恢复失地吧?南居益倒是有几分自知之明,他本不曾带兵,建奴自作乱以来,朝廷屡战屡败,自己去了又能有何作为?
  这样一想,南居益心里就愈加没谱了。但是叶向高提到辽东,只怕也绝非随口说的,不过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那便是叶向高入阁应该已经有了定论。南居益见叶向高半晌不语,猜测是在等自己先开口,他略略犹豫了片刻,便试探着说:“台山先生此来,可有甚么事情?”
  南居益话一出口,叶向高果然直起了身子。他的目光在南居益的脸上停留了片刻,随后,叶向高从怀里取出一叠纸递在南居益眼前,道:“这是方才从兵部誊来的一份奏疏,二太,你看看吧!”
  南居益几乎可以肯定这是辽东来的,这心中便又胡思乱想起来。他同叶向高并无深交,自己又非有司官员,叶向高何故将辽东来的奏疏拿给他看?于情理不通。难道叶向高果然要他带兵?南居益掂量再三,伸出了手去却又没有接。叶向高见状,并不勉强于他,只将那疏放在桌子上,另起了话头,道:“二太进京已有数月了吧,朝中的传闻,想必你也听到了一些?”
  “不知台山先生所指……
  “二太果然没有听到一些风声?”叶向高反问了一句,看南居益一脸茫然,续道:“圣上要老夫入阁,此事已经议定了,圣谕不日便至。咳,老夫本已无心政事,然,君父之命不可违,如此,也只有勉为其难了。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国事败坏至此,如今也只好早作打算。二太,这些年你在地方颇有善政,堪当大任,调入太仆寺本来也是要外放的。今日老夫为国事而来,还望二太以国事为重,莫要推阻啊!”
  “学生愚钝,还请阁老明言。”
  见叶向入阁已成定局,南居益连忙改了称呼,却在心中猜测新任首接是谁。若论资历,叶向高做首接自不为过,只是因为还有一个孙承宗在。孙承宗是十分干练之人,又是帝师出身,虽然现在去关门督师,但是也难说会有什么变数。当然,南居益也知道以自己此刻的地位,首接的去留与自己无干,他不过是个闲职,谁做首接也犯不着来拉拢自己。
  看南居益沉默不语,叶向高便点了点那几页纸,道:“这是等轩最近发来的奏疏,你看看吧。”
  叶向高此言一出,南居益更摸不到东南西北了。叶向高刚才提到辽东,他本以为叶向高想让他去辽东做事,却怎么转到了商周祚商等轩的头上?商等轩不是福建巡抚么,叶向高这么天上一脚地上一脚的,可把南居益彻底搞糊涂了。但是叶向高已经第二次要他看这份奏疏,南居益想了想,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将之取来,却见上面写道:
  ……红夷自六月入我彭湖,专人求市,辞尚恭顺。及见所请不允,突驾五舟犯我六敖。六敖逼近漳浦,势甚岌岌……
  该道程再伊、副总兵张嘉策多方捍御。把总刘英用计沈其一艇,俘斩十余名。贼遂不敢复窥铜山,放舟外洋,抛泊旧浯屿。此地离中左所仅一潮之水。中左所为同安、海澄门户,洋商聚集于海澄,夷人垂涎。又因奸民勾引,蓄谋并力,遂犯中左,盘据内港,无日不搏战。又登岸攻古浪屿,烧洋商黄金房屋船只。已遂入泊圭屿,直窥海澄。我兵内外夹攻,夷惊扰而逃。已复入厦门,入曾家澳,皆实时堵截,颇被官兵杀伤。进无所掠,退无所冀,于是遣人请罪,仍复求市。
  盖虽无内地互市之例,而闽商给引贩咬留吧者,原未尝不与该夷交易。今计止遵旧例,给发前引原贩彼地旧商,仍往咬留吧市贩,不许在我内地另开互市之名,谕令速离彭湖,扬帆归国。如彼必以候信为辞,亦须退出海外别港以候。但不系我汛守之地,听其择便抛泊。惟严防要害,内固吾圉,仿北地清野之法,收敛人畜,伺其侵犯,或乘下艇,或诱登岸,以计擒之。如彼奉约无扰,我但治以不治……
  ────────────── ?
升官,开战☉第二十回(一)   这是商周祚递来的一份奏疏,主要内容说的便是红毛寇边,及不久前中左城外的一场海战。疏中的内容不免于事实有所出入,但大体情况商周祚也是说明白了,只是南居益不习海事,难免看得有些茫然。南居益面有难色,他看了看叶向高,最终还是将这份奏疏,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迟疑道:“这是……
  叶向高静静地搭手取暖,待南居益看完了,方开口道:“这是等轩最近上的一道疏,之前还有一些,这回没有拿来。二太,你观此文有何计较?”
  六七月间红毛犯边至今已大半年光景,朝内早已收到了福建发来的消息,南居益虽然是个闲散官员,但这样的事情他还是知道的。南居益心曰,叶向高是福建人,红毛在福建作乱,叶向高有所感触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叶向高尚未正式入阁,便拿出这份奏疏来给自己看,这却是何用意?
  南居益想了想,犹豫道:“红毛犯边的事学生倒有所耳闻,前几日,等轩不是才上了一封捷报……
  叶向高摆摆手,没有让南居益继续说下去,他轻叹道:“老夫便知道二太定要这般说的,嘿嘿,朝堂诸公亦皆与二太想到一起去喽。”叶向高见南居益口中有言,连忙制止了他,继续说道:“咳,在其位,谋其政!圣上既委我以国事,老朽也只好为国谋划一二啦。
  不错,朝廷当下的大局在辽东,这是毋庸置疑的。自万历年土酋奴儿哈赤造反以来,朝廷在辽东是一败再败,关门震动!京师震动!天下震动!然,辽事虽急,却终究是癣疾之患。土蛮有多少兵?有多少民?辽局的败坏全在用人不当,以致进退失据为奴所乘罢了。今,惴阳已经入阁,又兼了大司马一职,他素来知兵,且是帝师出身,有他在,辽局已不足为虑……
  说到辽东的局面,时下土蛮虽然闹得凶,叫朝廷寝食难安,却也极少有人会认为土蛮能够威胁皇明社稷,上上下下至多不过以为是鞑靼、瓦剌一般的边患罢了,南居益其实也是这份心思。现在他总算跟上了叶向高的步伐,只是没有想到叶向高竟将辽事说得如此轻松。
  却又听叶向高说:“不过,病来如山倒,病退如抽丝,辽局混乱如斯,已非一二日便能乾坤倒转的。是以,我们仍需做长久的打算。自古用兵,首在粮饷,辽事亦未能外。这么说吧,如今的局面是战在辽东而饷在东南。辽局非朝夕可定,东南便更加紧要。我朝历来有苏松财赋半天下之说,此言虽不免夸张,却也相去不远。嘿嘿,所有人盯着辽局,却怎的都忘了东南?哼,也是倭乱平息已久,好了疮疤忘了痛啊!”
  南居益的心思跟着叶向高,一忽儿辽东一忽儿福建,这回又扯到了江南。他朦朦胧胧地似乎想到了叶向高的心思,但是却又似雾里看花总也瞧不真切。叶向高见状,便用手指蘸了茶水,在桌上随手画了几笔,一面笔划着说道:“此处是江南,这是福建。不知二太是否看到,福建与江南虽隔着一个浙江,却均与大海相接。闽省虽远,但海患一起必会波及东南,若江南遭殃,哼哼,辽东的仗也不要打了,你明白了么?”
  “阁老是……担心东南会乱?”南居益倒是知道叶向高是福建人,京城里福州、福清两处会馆都是叶向高辟出自家宅院办的,会馆正堂的一副对联上书“万里海天臣子,一堂桑梓弟兄”,也是叶向高亲笔所题。从此处说,闽省迭遭海患,叶向高多些关心合情合理,但是否如此严重,南居益却不知道了。
  叶向高也猜到了他的心思,道:“二太,你家在陕西,又一直在山西做官,还看不到海患的可怕,我却是经历过倭乱的,海患若起……
  他不知想到了甚么,但见叶向高一脸怅然之色,怔怔地出神半晌才又道:“我是闽人,闽省海患由来已久,早年倭乱二百载,直到嘉靖朝才渐渐平息下去。倭乱最烈之时,沿海各地如粤、闽、浙、南直、山东、乃至辽东皆为之害,你或不知,倭寇甚至一度打到了金陵城下。
  莫小看了那海匪!其人数虽然不多,然海患最为可怕之处在于剿讨不易。沿海各地处处与海相接,陆上设防是防不胜防,必出外洋剿灭。奈何海天茫茫,贼人往来无踪,天朝南北数万里海疆,海外岛礁无数,又皆可做贼人藏身之处。一旦海患闹大,朝廷纵然劳师糜饷,一时间也难见成效。嘉靖朝纵然有俞龙戚虎这般名将,也不过大体肃清了海患,直至万历沈有容三度东征,才将澎湖、东番之倭巢捣毁。”
  叶向高说到这些,不免有些孤独之感,他默默想了一阵,又道:“等轩的话旁人看不透,我却是明白的!泰西夷船东来已近百年,然,嘉靖以后,夷船至多游弋外洋,如这般闯入中左放炮却从未有过。故,不论他是报捷抑或如何,此事皆非同小可。
  你看,此仗是在中左打的,可是,你再看前头,‘红夷自六月入我彭湖’,这是何意?西夷求市,自正德始,当年佛郎机屡犯边陲,直到落居香山澳方始作罢。红毛欲从佛郎机故事亦非一日两日了,但香山澳之事决不能重演。不过,若是以为红毛好欺,却是大错特错。
  若红毛甘于咬留吧①互市,又何必来犯?既然来了,又岂是容易退的?澎湖远居海中守备不易,向为海贼啸聚之所,倭乱东南便每以之为巢穴。今,朝廷虽有汛兵之设,奈何却非常驻,仍有半岁无防,此次红毛犯边正是在汛兵撤回之时。
  万历以后,海防空疏,边备不修久矣!福建水师在漳、泉一带或者可以抵挡一阵,然澎岛远在海中,要驱逐却不容易!万历三十二年,红毛曾犯澎岛,意图占据,后为沈有容所逐。此番,只怕是欲故技重施!若红毛所求不得,一旦立足于澎岛而在东南作乱,万一成势,只怕又是一场海患呐!”
  ──────────────
  ①咬留吧,既巴达维亚。
  ────────────── ?
升官,开战☉第二十回(二)   收藏,花花,列为别吝惜哈!
  ──────────────
  以叶向高的身份和资历,这席话说了出来,南居益自然是无法反驳的,何况叶向高本来就是福建人,通晓海事更非南居益所能比的。另一方面,倭乱为祸二百年,对于大明朝来说,教训也是十分惨痛,南居益纵然身在内陆,对倭乱的可怕多少也是有些认识。
  叶向高以倭乱举例而道出海患的可怕,又说的这样透彻,南居益怎也听出来此中的厉害了,不禁动容道:“阁老所言,振聋发聩。这东南果然是万万乱不得的,只是等轩素来干练,在福建任上已逾两载,也该知道此中的利害罢,他却奏疏上这样说得含糊,不知又是何意?”
  “咳!等轩是难得的干练之才,在福建任上又呆了两岁,岂能不知海患的可怕,不知红毛须得早早驱退?他是力有未逮呐!”
  “阁老的意思是说……
  “红毛,海外杂种。其性贪而凶残,不以兵威迫之,必不自退。然,朝廷上下只见辽东,却谁看到福建了?”叶向高说到这里,不禁愤愤道,“其实海上之事往往比陆上的事简单,驱逐红毛无非修船造炮、选练士卒,再择良将一二即可。等轩知道朝廷的大局在辽东,东南万万不能乱。然,修船铸炮,选练士卒,皆需钱粮。近来几岁,福建小灾不断,前不久,等轩才上疏请免了数州县的税银。如今,福建已拿不出钱粮来了。
  朝廷只顾着辽东,却哪里给福建拨去过一文银子?等轩手里没有钱粮,又有甚么办法?他能守住漳、泉不失,已是尽了全力了。所以,他只好报喜不报忧。可是,拖得久了,万一拖出变故来……防微杜渐,防微杜渐呐!
  海上不比陆上。贼船泛海而来,飘忽不定,起先或只有闽粤遭祸,然,海患若起,定会波及江南,进而牵累辽局。圣上即要老夫入阁,这国事不可不慎!闽省不可不防!等轩的任期就要到了,东南须得一个干练的人坐镇,你在地方日久,是实在历练过的,你去福建,我才放心呐!”
  此时,叶向高的来意南居益已完全明白了。大雪天里,叶向高为了此事专门来找他,可见是极为重视,他即开了口,南居益自知是不能不去的。于是他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原没有可说的,这也是阁老高看学生。
  阁老高瞻远瞩,为国谋划,此乃朝廷的福分。只是,阁老方才也说,平息海患需要修船铸炮,需要钱粮,而朝廷的钱粮如今皆用在了辽东。阁老自然是看到海事要紧,然,朝堂诸公又有几人能够看到?朝廷拿不出这些钱粮来,学生去了,又能有何作为?还望阁老指点迷津。”
  见到南居益没有推辞,且自称学生,叶向高便微微一笑,道:“呵呵。二太你只要愿去,其余诸事老夫自会为你备办妥当。”
  “不知阁老如何计较?”
  “西夷泛海而来,贼必不多!以等轩的奏疏来看,红毛此来不过有船十余,贼众亦不过一二千,这是指挥王梦熊亲赴澎湖探明了的,料来不差。以此数计之,我兴兵讨伐,用兵一二万并大船百号足以,费不了许多钱粮。与辽东相比,可是小巫见大巫了。
  辽东辽西损失殆尽,京东仅余关门一线。兵不练,器不备,贸然出击是自寻死路。经略辽局,必先议守,稳住根本然后可以战,再徐图恢复。惴阳素来知兵,他看了过往的战报,知奴长于野战却拙于攻坚,故,惴阳定计沿边墙①固守,以稳住根本。为了巩固关门,朝廷已筹备了将近一载,徐元扈②一直说红夷炮可用,红夷炮素有威名,惴阳与老夫也皆以可为得言。现已着手在办,打算从香山澳联络购炮之事,不日便会有咨询传来。
  辽东以守为重,此后两岁之内朝廷均不会在辽东大举用兵。熊廷弼南撤之时,辽西各城已付之一炬,军民尽数入关。今,奴若孤军远来必难久持,我只把守关门,不使其越雷池一步,待敌粮尽,奴必自退。
  此乃惴阳与老夫议定的方略。
  只要稳住辽局,这一两岁里朝廷便可以挤出一些钱粮拨往福建,再从广东、浙江抽调水师精锐赴闽,供你战守之用。”
  南居益在地方经理数十年,这还是头一次参与国家机务。他也看得出来,福建之事若办得好了,足以青史留名。如今,叶向高已将一切安排妥当,他是两朝老臣,孙承宗惴阳是帝师,有叶、孙两人在朝中呼应,南居益自问做事不必畏首畏尾。若能放开来做,事情或有可为。
  “阁老深谋远虑。有您在朝中,国事必有可为!只是学生还有一处忧虑,望阁老指点一二。”
  南居益此话虽有恭维之嫌,却说得叶向高十分受用,但见他摆手道:“说!”
  “照阁老所言,福建之事宜速不宜迟。又似乎红毛势大,仍需妥当谋划。可惜学生未曾领兵,且不晓海事,空有报国之心,却又害怕误了大事!故,学生以为,为天下计,福建之事还需阁老谋划,学生愿做阁老麾下一卒,为圣上分忧,朝廷分忧,为阁老分忧!”
  “嗯,二太也是说道紧要之处了。你是巡抚,要紧的是居中调度,约束将领,振奋士气,至于出海作战自有武将们费心。惴阳曾有重将权一说,老夫以为此言不差,尤其用于海事,这更是关系成败的精要所在。
  海上不比陆上,风高浪急,发船出洋,稍有不慎便会船毁人亡。海上用兵,不但要船炮精良,士卒精炼,统兵之将更要识风信,懂海潮,知进退。是故海上用兵,选将是重中之重。
  你生长于内地,自然不懂这些,老夫远在京师,亦不能尽知闽海之事。所以,具体行军作战之事,二太务要多听将领们的意见。用甚么船,用多少兵,何时战,何时守,如何战,如何守,大可以放手让将领们斟酌。”
  “阁老教训的是,为帅者,重在择人,却不知有何人可用?”
  “福建的南路副总兵张嘉策,中军守备王梦熊,均为可用能战之人。张嘉策原是要调任徐州的,今,内阁已发文将他留下。为防万一,我再举一人,定能堪大用,助二太一臂之力。”
  “不知是何人?”
  “俞虚江之子俞咨皋!”
  ──────────────
  ①边墙,既长城。长城乃明朝北疆之界,东起鸭绿水,西至嘉峪关。由辽东至嘉峪关,共设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山西﹑固原九镇,号九边,时人称长城为边墙。
  ②徐元扈,既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明松江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通天文、历算,习火器,并入天主教,与意大利人利玛窦研讨西学,多有建树,有《徐氏庖言》、《诗经六帖》、《农政全书》、《崇祯历书》、《几何原本》、《泰西水法》作传世。萨尔浒败后,徐光启上疏,自请往通州练兵,后力请铸红夷炮御敌。
  ────────────── ?
升官,开战☉第二十回(三)   花花,我要花花,我要好多花花。
  ──────────────
  俞虚江便是俞大猷。
  俞大猷是福建晋江人,字志辅,号虚江,出身世袭百户,乃是军人世家。嘉靖十四年,俞大猷中了武举,实授千户,领兵守御金门。后来,嘉靖二十八年朱纨巡视福建,俞大猷被荐为备倭都指挥并由此出头。再到三十一年他移师浙东以后,就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
  俞大猷平倭寇,剿海盗,连横行一时的徐海、陈东都败在他手。俞大猷一身戎马,为将廉,善用兵,驭下有恩,数建大功。他麾下的俞家军与戚继光的戚家军同为东海两支劲旅,俞大猷本人亦同戚继光被时人称作“俞龙戚虎”,而俞家军在水师的造诣上,比戚家军则更胜一筹。
  同样作为抗倭名将,戚继光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作,俞大猷也有《正气堂集》等书传世,其中,俞大猷有关海战的总结更是千古华夏第一家,便是戚继光亦难望之项背!
  所谓虎父无犬子,作为俞大猷的儿子,俞咨皋虽免不得受到父亲的余荫,但他本人家学渊源,治军颇有乃父遗风,于用兵一徒亦造诣颇深。只是俞大猷的一生过于辉煌,使得俞咨皋常年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他倒是有心做出一番事迹,奈何倭乱平息已久,而辽东虽有战事,但俞家以水师见长,在辽东少有用武之地。如今,俞咨皋却只能在广东做个太平官。
  至天启三年正月,俞大猷早已作古四十有三年,俞咨皋亦垂垂暮年。他的父亲俞大猷在官场上便不甚得意,俞咨皋的这几十年来走得也是不顺。年过花甲的他怀抱着手炉遥望蓝天,在心理默默地念道,太平,是武将的坟墓!只有战争,才是武将的归宿呐。
  “老爷,姑爷到了。”
  老管家的声音打断了俞咨皋的感慨,他收摄心情,轻道:“嗯!让他进来。”
  进门来的却是一个书生模样的中年人,此人姓吴,名淳夫,号犹三,也是晋江人士。吴淳夫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入仕之后,吴淳夫先到余姚做县令,接着升任陕西佥事。结果,去年他却为人弹劾,被罢官归乡,在家闲了一年。不过,吴淳夫此时还有另一个身份,便是俞咨皋的女婿。
  吴淳夫跟着管家,迈步来在俞咨皋的面前,行了大礼。按说吴淳夫比俞咨皋年轻许多,可是他只是个文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俞咨皋年近古稀却因为常年练武不辍,身子反倒十分硬朗,因此,他两人坐在一处,反倒显得吴淳夫要老态一些。俞咨皋双膝微张,大马金刀地坐着,中气十足地向吴淳夫说:“贤婿,闻说你近来要往京师走一遭,可有此事?”
  吴淳夫如实回答,说道:“回老泰山的话,确有此事!”
  “嗯。去走走门路也好,在家呆着是无人会想起你来的。”
  “老泰山教训的是,小婿也正是此意。”
  俞咨皋稍稍缓了口气,摩挲着手炉,问道:“想好拜谁家的门路没有?”
  吴淳夫偷眼瞄了俞咨皋一眼,说道:“不瞒老泰山,小婿只是觉着枯坐家中不是办法,是以有心去京师瞧瞧。至于投谁的门路,小婿一时还没有定计。”
  这大明朝的读书人是有不少读迂了,不过,借儒学为晋身之阶却并不刻板的,其实也是大有人在。这吴淳夫,便是一个心思活络的人,不然,他也不会想着进京跑官。眼前的这个岳父老泰山,吴淳夫还是知道的,那可是个有主意的主。俞家虽是军户世家,却与一般的军户颇有不同。俞家的先祖曾经跟随太祖皇帝打下了大明江山,是开国的功勋,后来虽是授命到福建戍守而编在了军户,但是,俞咨皋的父亲俞大猷却非不一般的莽汉。早年,俞大猷其实是个儒生,只因家道中落,这才才弃儒从武,不过俞大猷自幼读书,学理上的造诣颇高,所以,后来俞大猷才能成为文武兼备之才。
  有如此家学渊源,眼前这位岳父泰山免不得受到父亲俞大猷的熏陶,自幼便累牍不倦。是以在吴淳夫看来,这个老泰山与一般武夫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俞咨皋即熟读诗书经典,同时又深谙兵法的奇诡变幻之道,肚子里的主意可是极正的。吴淳夫在官场上也混了不少时候,要他来说,若非种种原因导致他这个老泰山时运不济,这个老头怎么也不会在广东投闲置散,做个太平官。也正因于此,吴淳夫本来在家准备北上,却一听到老泰山召唤,他就立刻放下手里的事情,日夜兼程赶了过来。
  这一路上,吴淳夫可是没少动心思揣测老泰山的用意,只可惜他想来想去也摸不出个所以然来。此时,听俞咨皋提到上京的事情,吴淳夫倒是心里有个几分计较,于是,他说完了上面的话,便静静等着老泰山开口。
  俞咨皋听了吴淳夫所言,沉思了片刻,便道:“去岁年中,红毛跑来香山澳闹事,结果被佛郎机打退了。后来,老夫却听说红毛跑去了福建作乱,还占了澎湖。近来,广东这面也四处传闻,说是红毛断了海路,吓得那些商家们都不敢出海了。红毛犯边此事不小,只是军报里看得笼统,这一岁你在福建,且说说那边究竟是个什么情形。”
  吴淳夫心说俞咨皋肯定不是无故发问,于是,他将自己在家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给俞咨皋说了一趟。他一边说一边观察俞咨皋的表情,吴淳夫揣测,这老头想必关心不久前的那场海战,所以他特意将其所知详细说了一遍。
  吴淳夫猜得不错,俞咨皋最为关心的确实是那场海战。从福建来的军报俞咨皋已经看了无数回,心中也已有了几分计较,现在,他又听了吴淳夫的一些描述,便更是明了了几分。俞咨皋听完吴淳夫的描述,便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来,道:“这里有一封书子,你且看看。”
  
升官,开战☉第二十回(四)   俞咨皋一拿出这封书子,吴淳夫就知道要紧的戏码来了,他赶忙毕恭毕敬地接过了书子,一字一句地认认真真看了一趟。
  原来这是一封私信,刚刚拿到的时候吴淳夫还有些疑惑,可是寥寥数语过后,吴淳夫的心思便活络了起来,待最后看到落款的时候,吴淳夫则已有些心潮澎湃了!这是叶向高写给俞咨皋的私信,叶向高在信中十分忧虑地提到了福建战局,提到了福建对江南的重要作用,然后,又由此说到朝廷的大局上来,最后则是请求俞咨皋能够出来做事,到福建领兵平夷。
  吴淳夫因是赋闲在家,在京城又无根基,因此他此时尚不知叶向高将要入阁的消息。不过,他却知道,叶向高是闽系官员在朝廷里的一面旗子,此人即便不在朝中任职,他的影响也是巨大非常。吴淳夫心里十分明白,有了叶向高的保举,俞咨皋出山一事应该是十拿九稳了。随即,吴淳夫就联系到了自己。俞咨皋若能在福建领兵,对他在京中活动显然是大有裨益,只是看这样子俞咨皋似乎有心要他去托叶向高的门子,这却是让吴淳夫有些犹豫。吴淳夫知道叶向高名声大,影响也着实不小,只是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若叶向高不能在朝中据有高位,去托他的门子多少有些隔靴搔痒之感。
  吴淳夫有了这层顾虑,便不愿轻易表态,他只是恭喜俞咨皋终于能够一展胸中所学,很是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却不去提投叶向高的事情。俞咨皋可是人老成精,吴淳夫的这一点小九九岂能瞒住俞咨皋的眼睛。他也不去戳破吴淳夫的那些小伎俩,只说了一句话就立刻打消了吴淳夫所有的顾虑。只听俞咨皋淡淡说道:“台山先生要入阁了。”
  吴淳夫闻得此言,心中的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心里直美上了天去。
  俞咨皋也确实是有心让吴淳夫去托叶向高的门路。当年,他父亲俞大猷与戚继光同为抗倭名将,说起来,不论是战功、操守抑或是学识,俞大猷与戚继光相比还要略胜一筹,只看时人所称“俞龙戚虎”这个名号也是看得出来,分明是俞大猷排在前面。然而,名气大不代表一切,若说到在官场上的境遇,俞大猷与戚继光相比可就差了不止一星半点了。
  平倭之后,戚继光北调任了蓟辽总督。这总督之职,历来是文臣的囊中之物,至于武将,自永乐朝以后能做到总兵便到头了。戚继光却以武将出身而任蓟辽总督,手握关门十万雄兵,这是何等的荣宠?大明自打永乐朝以后,武将做到这个份上的戚继光是第一人,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人。反观父亲俞大猷却投闲置散,拍马也赶不上戚继光的风光。
  面对如此结果,俞咨皋作为俞大猷的儿子,心里自然有些想法。他苦思冥想,终于明白了一句话的要义,那便是“朝中有人好做官”。戚继光得到张居正、谭纶等人的赏识,张居正在朝中,谭纶在地方,又他们与戚继光相互呼应,戚继光的官自然做的大。而父亲俞大猷却偏偏没有这个条件,能凭借军功做到总兵已是不错了!
  对于父亲俞大猷仕途不幸,俞咨皋是深以为戒,所以他对做官一事便颇为留心。只是天下的事情终究还是要看机缘,俞咨皋知道朝中有人好做官,奈何家里没不曾给他留下什么基础,俞咨皋自己虽然用心却也是时不我予,终难出头。这回收到叶向高的私信,俞咨皋立刻意识到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他已六十有余,这番一旦错过,他将抱憾终生。
  俞咨皋和叶向高其实交情不深,但是他有叶向高所需之处。叶向高入阁,辽东边患,福建海患,一南一北都令人头疼,这是叶向高必须解决的,而俞咨皋却正是应对福建海患的最好选择。俞咨皋对红毛是心中有数,那不过是一群欺软怕硬的畜牲罢了。至于这次张嘉策失利俞咨皋倒也看得明白,无外乎是两个原因,一则船炮不如人而水师又长年荒废,打起仗来自然是败多胜少,一则是内部的掣肘使得张嘉策不能放手一搏。这些都是福建水师的老毛病了,水师的荒废早已有之,而内部的掣肘更是大明朝的惯例,有此两点,张嘉策不败才是笑话!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