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传记]传媒巨人默多克

_4 威廉・菲勒 (英)
  17.8倍,而1988年皮尔逊公司购买美国教育出版商爱迪生一韦斯利公司的价格是收入的29.8倍,与此相比,可以说,新闻公司拣到一个便宜。
  许多柯林斯公司的作家对此事极为恼火和不满,其中的200多人发出一封支持公司管理的信,一个作家1月6日说:“我感到一种对柯林斯公司强烈的责任意识。如果默多克控制公司,我将不提供新书给柯林斯公司。”有的作家说:“我不喜欢默多克的风格和经商方式。”
  默多克表示他对95%的作者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没有站出来反对这次收购行动。他简明地补充说,如果有些作家离开,“我们将发现其他作家走向我们,因为我们将出版更多的书”。
  默多克向柯林斯公司作出具有重要意义的保证,他答应公司未来的编辑和管理者将自治。董事会最后向股民们推荐了新闻公司。安·查普曼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我很伤心,我没有设法保持我们的独立性。然而,我们得到了我们寻求的保证,默多克答应柯林斯公司自治和编辑自由。最重要的,柯林斯公司业务将继续发展。”
  查普曼讨厌默多克的行为,很清楚,他不可能继续呆在该公司。默多克本人担任了柯林斯公司的董事长。曾调离柯林斯公司到哈伯·罗公司任首席执行官的乔治·克雷格,现在默多克在柯林斯公司又给了他一个职位。克雷格开始着手合并两家公司。查普曼感到,默多克又违反了他所做出的一些保证。
  接管柯林斯公司是默多克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在这个战略中,默多克希望通过集中他的报纸、印刷厂、电影图书馆、数据基地、书、卫星电视和杂志,提高母公司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鲁珀特·默多克鹤立鸡群,很少有人像他一样从更深的角度思考报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前途。他和布尔达在东德创办了《特级!报》,显然是东欧最有意思的报纸。
  自从柏林墙倒塌以后,西方出版业就开始在东德投资。默多克跟西德的报业巨子赫伯特·布尔达各出资一半,计划在东德出版类似《太阳报》的报纸。当初开始发行时,大张旗鼓,发行量一度高达45万份,但同时默多克也跟布尔达不断地发生争执。于是默多克说:“算了吧。”他认为: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该报在政治、品味上,以及所有方面都变得疯狂地反西方。他认为,固然他们应该站出来保卫东德人的权益,告诉东德人如何改变,如何变成西方人,为他们说话,但是如果造成族群分离就不应该了。从品味方面来说,它在娱乐和性的报道上已经远远超过他自己的界限。他说:“虽然我承认德国是个不同的文化体,谁知道在那里做什么才是正确的?我是说,在美国就不可能经营伦敦的《太阳报》,所以在任何讲英语的地方就不可能经营《特级!报》。”
  80年代末、90年代初默多克两次亲自组织新闻公司的重要官员对东欧进行了考察。第二次探险是在东欧剧变之后,此行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990年1月21日晚,一架墨西哥湾流喷气式私人飞机盘旋在布加勒斯特市黑暗的上空。尽管齐奥塞斯库被判处死刑已过去至少一个月,但飞机上的乘客仍没能看到灯光和机场的标志,更不要说一个城市。
  当飞机降落在黑暗的城市,飞机舱门打开,舷梯放下时,穿厚大衣、戴皮帽的人围住飞机,电机台的灯光不停地闪耀。鲁珀特·默多克走出机舱,投入他生命中成为媒体巨头的另一场战斗当中。
  1989年的东欧剧变是近代历史最令人吃惊的变化,震惊全球,默多克相信这是传媒革命的一大胜利。
  1988年在华盛顿的一个演讲中,默多克宣布:“东欧将开放电视市场,反过来,电视业将进一步改变东欧成千上万人的生活。全球传媒将证明这是对和平共处的最大催化剂,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正在发生。”
  他作为一个美国移民,将更容易认识一个伟大的事实:“现代化就是美国化,美国社会的方式正在世界盛行。”默多克没有认识到的是他毫不怀疑的这个事实将令许多国家担心,并且被激怒。默多克本人唯一担心的是一个隔代遗传的权威对社会的影响力,而这个他认为的真正的危险正隐藏在东欧的革命当中。
  默多克这次战场之旅从华沙开始,旅行团的规模不太大,其中包括他的妻子安娜,她正在为一本新小说收集素材,她已成为新闻公司董事会的一员。在这次飞行中,职位排在默多克之后的是新闻公司最高级的成员约翰·埃文斯,为了寻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默多克任命他为公司总裁。埃文斯是这样的男人,他总是尝试探索默多克未来事业的黑洞。埃文斯喜欢把地平线上的新世界看作传媒业的天堂,他试图永远改变那里所有的老规则。飞机上还有《太阳报》的主编凯尔文·麦金兹。
  这支探险队从伦敦飞向华沙,到布拉格、布达佩斯、布加勒斯特,寻找新的自由的报纸和电视台,飞机载有传真机和咖啡作为礼物。在布拉格,默多克接受了当地记者的采访,他说:“东欧的剧变是新闻帝国的最后一章,目前是历史上最有希望的时刻。”
  当记者提醒到,他过去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甚至在牛津炫耀过一个列宁的半身雕像。默多克回答说:“我那时年轻,甚至有其它浮躁的思想。”他赞同这个格言:“20岁时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的男人,他没有心脏;而当他40岁仍是社会主义者,那么他没有头脑。”他补充到:“但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每个人应有同样的运气、同样的机会,这是极端重要的..一个真正第一流的社会不向任何人关门。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即我们想完成的每件事情必须是绝对地完美无瑕。现在我知道这世界上没有事情是完美无瑕的,我们只能追求最好的可能。真正的民主必须有经济和政治内容,缺少其中一个,另一个也就不存在。”
  默多克是在东欧寻求投资机会的几个西方出版社总裁之一,不管他去哪里,罗伯特·马克斯韦尔总是捷足先登,与默多克进行竞争。事实上,东欧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时候,马克斯韦尔就一直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拉关系,他一直赞扬捷克斯洛伐克的总统胡萨克,赞扬他是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男人,给他的国家带来稳定和经济进步,并且一举粉碎了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监禁了一些知识分子。马克斯韦尔还赞扬波兰的总书记雅鲁泽尔斯基,谴责团结工会。
  马氏已出版了一本关于保加利亚的领导人的书,书名是《日夫科夫:现代保加利亚的政治家和缔造者》。在书的前言中写道: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向世界显示保加利亚人民的英勇的斗争..在保加利亚共产党和它的总书记日夫科夫的领导下,保加利亚被建成一个富强的国家,人们安居乐业。”
  在一次采访中,马克斯韦尔曾问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您认为,您的人民为什么如此爱戴您?您做了哪些如此受人民欢迎的事情?”并在《齐奥塞斯库:现代罗马尼亚的缔造者和国际政治家》一书中也提到这个问题,这本书出版在罗伯特·马克斯韦尔做主编的《世界领导人》系列中。
  到1990年,他正像以前一样在这些新的东欧国家用拖网捕鱼,寻找投资机会,并仍像他以前一样精神饱满。令鲁珀特·默多克恼怒的是,马克斯韦尔回到东欧国家仍然受到了热烈欢迎。
  鲁珀特·默多克的飞机做了一次从布拉格到匈牙利的短途飞行,在布达佩斯机场,他们一行人受到隆重欢迎,其中有新闻公司的匈牙利代表彼得·托克,他还任匈牙利日报《MaiNap》和《改革报》星期日报的主编。1989年默多克曾到东欧做过一次短暂的访问,当时默多克同意买下这两家报纸,因此他成为第一个在东欧国家的新的自由报社寻求投资的西方人,此次默多克的东欧之行的根本原因是为这两家报纸的购买签署最后文件。
  《改革报》有默多克喜欢的那种受欢迎的时髦派头,以谈论政治腐败与改革为主。托克描述自己是“匈牙利的默多克”,并一直劝说默多克在他的报纸投资。
  第二天,默多克一行走迸报社办公室,安娜说:“这儿有些东西非常熟悉,这是一个旧的妇女用品商店改成的办公室,报社还悬挂着匈牙利神圣的国旗。这里的新闻工作者非常可爱,对新事物充满兴趣。看到这些真令人高兴,你能感到,这里是一个真正能干一番工作的地方。”
  默多克漫步在报社的各个角落,轻击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来自阿德莱德的工程师彼特·史密斯紧跟其后,彼特·史密斯从50年代就认识默多克,已为他工作6年多了。根据彼特的回忆,默多克批评了报上刊登的一些裸体妇女,她们的姿势比《太阳报》第三版的妇女更有诱惑力。默多克说,他喜欢把漂亮女孩和性区别开来。
  离开匈牙利后,默多克及随从飞向罗马尼亚。安娜·默多克后来说,在布加勒斯特下飞机是“超现实的”,安娜描述那黑夜和大雪时形容说:“下飞机的场面就像一本小说,这些小汽车驶过冰面,缓缓靠近飞机,伴随着电视台的灯光。大多数罗马尼亚人都戴厚皮帽、穿厚大衣。多么神奇!”
  第二天早晨,他们参观了齐奥塞斯库的家,家中一切犹如他还活着,刷牙缸在浴室,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些文件。随后,他们去了一家孤儿院,这个安排大部分是安娜的主意。她发现孤儿院很感人:“小孩跑向任何一位来参观的妇女,叫着‘妈妈、妈妈’,张开小手抱住你的腿,非常可怜。我劝负责人把孩子卖给西方人。他们说,我们不卖孩子。”
  安娜发现整个城市很奇特:“多么惊奇!满大街能看到与我儿子同龄的年轻人,他们扛着AK—47冲锋枪,听着摇滚音乐。”
  他们去了真正的目的地是电视台,在那里,他们发现推翻现政权的活动已被煽动起来,电视台也已经易手。原台长已下台,各种有关的消息不断向民众发出。经常有端着莱福枪的士兵站在播音员的身后,一遍又一遍地发出请求,希望布加勒斯特的市民起来保护电视台,抵抗齐奥塞斯库的武装支持者。所有这些令默多克发狂,因为这是他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由电视台领导的“典型革命模式”。
  默多克找到控制电视台的人,与他们协商,默多克提出向他们提供广播新闻的空中途径和活动空间。但主要负责人需要的不仅是这些。双方没有达成任何交易,默多克失望地离开了电视台。
  l月22日晚,默多克一行人飞回西方,对他们,特别是默多克而言,遭受了一场文化的阵痛。东欧国家的新闻工作难以实行商业化,这一点非常清楚。
  从布加勒斯特,他们飞到意大利米兰,会见了西尔维亚·贝鲁斯科尼,他是另一个全球信息村的主人。贝鲁斯科尼是默多克敬佩的人,他拥有世界上第四大私人电视网,仅次于美国的CBS、NBC和ABC;一个意大利最大的百货商店名叫“Standa”,有400个批发商店;305个电影戏剧院、一个巨大的好莱坞古典片图书馆;一个英式足球队:AC米兰队。他的菲尼维斯特公司每年营业收入达110亿美元。
  贝鲁斯科尼电视网的许多节目与默多克在英闰天际电视网播出的一样:美国电影、肥皂剧及拉丁美洲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等。最著名的节目被称为“CalpoGrossa”,是深受意大利家庭妇女喜欢的游戏。
  在东欧市场,贝鲁斯科尼领先于默多克。在1988年他就与苏联签订合同,获得向苏联电视提供西欧广告节目的特别权。他的菲尼维斯特公司在布拉格设立办事处,并派去正式的上作人员。此外,贝鲁斯科尼正与波兰及匈牙利谈判,计划在两国建设新的电视为了让默多克和贝鲁斯科尼能更好的相互了解,有关人士安排了一次会面,他们虽然没有在一起共同冒险过,但他们有许多的共同点。
  在米兰,默多克一行没有做过多的逗留,吃完午饭,他们就飞向世界各地,默多克和妻子安娜飞回英国。当他们下了飞机时,安娜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再次看到伦敦竟是如此高兴。”
  第二天,l月24日,《太阳报》发表一篇社论说:“英国应该更进一步参与东欧事务,否则,德国将采取行动。”同一天,默多克驱车去了唐宁街首相府,会见了撒切尔夫人,他把同样的话告诉了首相。
  ------------------
  第十六章 渡过危机
  金融管理能手一一矮个子萨拉森
  一桩桩“大手笔”的收购接连不断
  “我们所面临的信息时代是个什么样子?”
  花旗银行的年轻女副总裁出面挽救危机中的默多克
  莱恩孤注一掷的冒险
  默多克告诉莱恩:“我认为我完了!”
  至关重要的电话
  默多克在经营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具体表现为:(1)以色情、犯罪和体育内容来吸引读者和观众,提高报纸发行量和电视节目收视率,因而有“色情报王”之称;(2)大量借贷,利用贷款兼并和收购各种企业,以求最快速度的发展。他精通各国间的公司法规差别,“合理”避税,转移利润;(3)牢牢掌握主动权。在新闻公司集团内部,他一直控制着“绝对多数”的股份,从不转让他人。在以往任何一项合资或合作活动中,他也总是要求占有多数股份和控制权,从不担当陪客或“配角”。
  70年代,默多克在澳大利亚的生意是利润的主要来源,这股财源支持着他在英国以及后来在美国的传播媒介帝国的不断扩张。至80年代中期,情况完全变了。来自英国报纸的利润为新闻公司提供着最大份额的利润,成为默多克在美国大规模扩展计划的财源。新闻公司1985年的年度报告宣布,它在英国各家企业共获得7550万澳元的购销利润,而其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购销利润则为6290万和2580万。此外,在英企业的利润基于最小的交易额7.9亿澳元,而在澳大利亚和美国,这个数字分别是8.27亿和8.28亿澳元。
  如果将支付利息的费用加以分配,英国和美同企业在利润额上的差别便更加明显。可以肯定他说,在新闻公司总计为7370万澳元的利息支付费用中,至少半数来自于支付在美企业的贷款利息。如果按借贷比例分配利息支付费用,美国企业尤疑将人不敷出。仅就这些款项而言,英国企业显然承担着公司的主要负担。1985年12月,默多克在呈交给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的募债说明书中说,在截至1985年9月的3个月中,他的英国报纸提供了全公司总收入的28%,上缴了它本身32%的营业利润。
  默多克在金融管理方面最大的帮手是金融专家理查德·萨拉森,他坐镇纽约金融中心,为默多克管理着他的巨额资产。他在1973年遇到默多克,当时他为新闻公司做一些会计工作。
  1974年他加盟默多克的公司成为主要的金融专家。他除了曾离开公司一小段时间经营一家小公司外,一直是新闻公司的重要财务管理人员。萨拉森是一个害羞的、敏感的矮个子,富有幽默感。萨拉森与默多克有共同的能力,即能记住复杂的一系列的数字和金融细节,这些数字和细节可能使大多数凡人一看头就大。人们说,默多克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调整公司的内部关系,去创造价值,促进公司的增长,萨拉森对这种说法进行批评,他说:“这种做法是多么不可取,大公司中的一个分公司的价值只是一部分,远远低于整个公司的价值。”
  新闻公司在税收中寻找到了节省钱的方法,所有的这些方法都是合法的。我们来看公司管理的一个方面的简单例子。首先假设在新闻媒介购买了10美元的资产,在美国,从收税人的角度来
  说,大约3美元是真正的实物资产,7美元是企业的信誉,是这个资产的无形资产。如果企业管理不善,这笔资产就不再存在,这7美元因税收的原因将不记人资本帐户而是注销40年。那就意味着,尽管你支付了10美元,但美国银行认为你拥有的资产价值只有3美元,以3美元为基础考虑对你的贷款。
  然而,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新闻公司在这两个国家也有分支机构,它们的税收法律是这样规定的:所有的资产被看作有无限的生命,因此,没有必要因税收原因而减低资本的帐面价值。事实上在这两个国家,新闻公司能立即在资产项目的帐户上记人10美元·然后它可以作为资产公布出来,以这笔10美元的资产向银行借更多的贷款。
  萨拉森解释说,当外汇交易有利可图时.新闻公司也从事外汇买卖。默多克和萨拉森抓住所有贸易机会。他们不断地转手英镑、澳大利亚元、美元、瑞士法郎、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及其他同家的货币,以提高他们手中货币的价值,做法是把货币从正在贬值的国家转移到这种货币正在升值的国家。
  一些经济学家指出,许多跨国公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尽管他们在别的国家经营获利,但他们不得不在自己的国家支付税收。而随市场变化的汇率可能给公司带来恶梦,不断造成巨额损失。默多克解决这个问题是利用许多国家的众多银行的运作,他使用的方法需要在每个国家保持资金平衡,他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操纵银行的贷款和货币交易安排,因为长期以来他在世界各地创造了良好的信誉。
  默多克的家庭控制了澳大利亚新闻公司这个母公司46%的股份,作为所有者,默多克充分利用他的控股优势,不同那些敌意收购者和想得到更多短期回报的股票所有人站在一条战线去一起抱怨。因此,他能够不断在世界上收购公司,能耐心地花时间等待新闻公司提高股票利润。在美国,他能以他在新闻公司的控股优势,向各大银行贷款,他对他的公司的影响力是别人远远无法相比的。这就是为什么甚至他成为美国公民之后,他仍保留澳大利亚新闻公司的股份的主要原因。
  1988年年底,新闻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债务约68亿美元,而公司总的股票所有人的资产约51亿美元,它拥有比股份资产更多的债务,这种现象在美国几乎没听说过。但是萨拉森愉快地说,没有问题,因为公司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支付债务利息。尽管债务巨大,新闻公司也没有引起担忧,虽然大量的经济困难可能把新闻公司推进一个失去控制的困境中。萨拉森说:“我们的业务和公司比大多数公司更能防止衰退。在历史上,即使是艰难时刻,人们也继续读期刊、杂志,继续去电影院,我们得到的来自读者报刊预订费的支持比广告公司的广告费的支持大,我们公司出版的出版物比其他公司的多,这是困境时期最好的状态。”
  由于有这些管理特色,默多克首次跨越澳大利亚到佩思,然后是悉尼。
  60年代中期,他创办《澳大利亚人报》.这是这个大陆第一份严肃的全国性报纸,坚持了许多年,但发生亏损。他在澳大利亚当地建电视台,把业务扩展到了新西兰和香港,60年代末他在英国收购了《世界新闻报》、《太阳报》。70年代,他在美国得克萨斯购买了几家报纸,开办了一家超市,创办了卫星电视,并收购了《纽约邮报》、《乡村之声》和纽约杂志,80年代初,他在澳大利亚买下更多的电视台、一家澳大利亚主要航空公司的一半股份和英格兰历史最悠久的《时报》和它的姐妹报《星期日时报》。
  80年代中期,默多克收购了《波士顿先驱报》、《芝加哥太阳时报》和最重要的20世纪福克斯电影制作公司和一家电视台,他将后者锻造成为美国第四家全国性的电视网——福克斯广播网。他买下香港重要报纸《南华早报》,并接管他父亲的老报纸《墨尔本论坛报》,他买下了美国最古老的出版公司之一哈伯·罗公司和英国柯林斯出版公司,并将两个公司合并为哈伯·柯林斯公司。之后,他花费了30亿美元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购买,其中之一是购买拥有《电视指南》的美国三角出版公司。
  1942年瓦尔特·安恩伯格的父亲去世,他和他的7个姐妹继承父亲遗留下来的三角出版公司,当时三角公司的价值大约只有400万美元。50年代时瓦尔特·安恩伯格有了创办一家新杂志的设想。这份杂志就是《电视指南》,他把在好几个地方印刷并在全国发行的那部分《电视指南》发送到10个地区,与当地的电视节目编排在一起。他在《电视指南》上刊登每周的电视节目预告,并且使这份杂志显得小巧紧凑,适合放在电视机上。
  60年代,《电视指南》超过《读者文摘》成为美国最畅销的杂志。在鼎盛时期,每周发行2000万册。1988年他以30亿美元的价格把公司卖给了报业大王默多克的媒体综合公司。
  在这10年中,新闻公司——这个由默多克和他的家族绝对控制的公司,买下至少30笔国际资产。在该公司1990年的年度报告中,默多克宣布,由于从安思伯格手中买下三角公司,新闻公司的年收入一年增长31%,达到接近80亿美元。但购买三角公司也确实花了他许多的钱。
  1983年,默多克在英国开设了一家英国天际广播电视台,它现在已是英国电视网的核心,并通过卫星传向全世界。
  默多克是一个巨人集团的管理者,在信息革命中他有广阔的通讯渠道。通讯业在美国是第10大产业,年增长近10%,比除医疗保健之外的其他任何产业增长都快。通讯业的高速发展将世界缩小为一个全球村,在这个村里,默多克是最有权力的人之一。
  就像19世纪的铁路一样,在交汇点上,往往没有其他的支线。世界信息地囹就像大气图,它对北美、欧洲和日本,反映了大量的有组织的信息,但对前苏联却影响很少,而关于非洲几乎没有。信息活动越大,财富越多。
  工业社会已正在为信息社会所取代,它在改变着世界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以及政府和个人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传统关系。
  100年前,只有不足10%的劳动力涉及信息活动,大多数人是从事农业和工业。今天,美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从事信息领域的工作,农业和工业合计仅占约30%,农业和工业而且不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它们目前正在为一种尚未确定的力量所取代,这种力量吸引社会人力资源资本,在转移知识进行许多种物质和社会活动中,以许多新的途径创造财富,并改变了目标和价值观。我们正迈向一个新世界。信息生产和分配将超过物质生产。
  技术革命带来金融革命,近20年来世界金融市场的增长,是如此广泛,以至于几乎难以想象。在60年代.外汇交易额年均3万亿美元,1984年是32万亿美元,1985年翻了一番,达65万亿美元,到1987年,达87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是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3倍多,是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好几倍。今大,数十亿计的美元每天在东京、伦敦和纽约的闪烁的大屏幕上交易。外汇交易不断,利润巨大。
  历史上,一国家发行货币并决定其价值,这是主权的一部分。现在,国际市场权衡和估价货币,每大的每一分钟政治家可能迟钝地认识到出了什么事,但货币交易商迅速地驱使他们的交易人迅速买卖外汇。通过新的电子途径建立了一种新的货币体系,由统一的信息标准来管理。
  每天的每一分钟有关每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财政政策等详细的信息传送到成千上万的屏幕上,世界各个角落交易家的计算机通过通讯联系全球,新世界有利于那些推行交易商赞成的政策的人。
  问题是,这些革命引发了惊人的信息充斥。在后工业信息时代,人们开始问,是否有充分的途径得到想得到的信息,即使它是难以得到的。有一种新的危险即文化沟壑,这源于不平均的进入资源和新的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资源。
  民主社会必须考虑诸如不平均地获得信息这一类的问题,他们必须权衡文化沟壑的影响。
  在国际范围内,有另外一种结果,许多人是不能接受的,即美国梦的不可避免地蔓延。新的通讯网如同一个巨大的麦克风,将美国的信息高声地向全世界发布。
  早在70年代末,“美国文化的帝国主义”激起巨大的抵抗,并有助于例如中东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引起了一场关于西方对新闻的主宰的争论。
  在70年代,时代一华纳公司是历史上最大的媒体组织,控制着前所未有的数量的期刊、书籍、电影和电视节目,紧跟其后的是索尼、贝特尔斯曼、贝鲁斯科尼、迪斯尼和默多克的新闻公司,尽管这些公司中仅两家是完全由美国人控制的,但所有这些公司都是由美国价值和美同产品激励的,甚至日本的索尼也嫁给了好莱坞。
  娱乐业是美国增长庞大的产业,全球通讯交通交易额每年增长10—15%,这意味着约每6年就翻一番,其中数额大多来自美国。即使美国的政治经济影响下降,但它的文化影响继续增长。1992年欧洲迪斯尼公司开业,引起法国知识分子抱怨美国的“文化香烟”,但法国最终被强有力的美国“老鼠”抓注了。迈克尔·杰克逊和麦当娜或他们的继承者将继续是最大的国际影星。如此这些美国梦的世界性的传播者,使几百万人相信了这个梦。而在这方面,默多克有许多投资,他是有影响的代理人。
  直到199O年,默多克似乎是不停顿的、无可战胜的、无往不前的一一无论是在他看来,还是在他的债主们看来都是如此。自他在1986—1987年间对英国印刷工会取得胜利以来,新闻公司的年收入和利润(包括科息)已翻了一番,他的资产增加了四倍,但他的新债务也同样增长了四倍。默多克总是拒绝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筹集资金、因为他不希望减少他的家族45%的股份。他决不停止控制。直到80年代末,银行家们一直跪在默多克面前乞求他拿他门的钱。到1990年年中.气候变冷了。
  1990年初,出现了严重的国际性衰退。危机开始似乎越来越大,最初的警告信号之一是1990年上半年出现的流动性危机,当时日本人突然从澳大利亚短朗货币市场撤了出去。而默多克的新闻公司在这个市场上有2亿澳大利亚元信贷。突然,这个信贷线没有了。
  到了1990年中,银行由有秩序地撤退转成溃败,借贷市场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干枯,银行本身由于先前的无节制的狂热行为而陷入巨大的压力,“我们当时在应付一个脆弱的银行体系”。
  1990年底,当新闻公司年度结果公布时。默多克说,”他们向我们指出许多短期债务,震动了市场”。
  23亿美元的债务,精确他说,是前一年的6倍。默多克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预计短期利率会下降,因而保持着大量短期贷款,准备便宜时转成长期债务。然而,所有的利率都急剧提高了。
  到9月底,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无法再安排偿还5亿美元的短期贷款,这也是默多克第一次发现他自己处于这种地位。他以往总是称赞自己——银行也一直表扬他——事实上,在近40年的时间里,他按期偿付每一次贷款,从不欠帐。更坏的是,约29亿美元债务是在1990年9月到1991年年中之间到期,一家银行向英国《金融时报》描述新闻公司的处境时说:“到尽头了。”
  各银行很不情愿地保证9月30日的结算推迟一个月,但唯一的条件是:新闻公司同意再安排他的债务偿还,并实施一项切合实际的商业计划。花旗银行是新闻公司最大的债主,负责出面拯救这家公司,这个项目被命名为“海豚”计划,它落入了34岁的银行副总裁安·莱恩之手,此后几个月,默多克被迫依靠莱恩,这也是在他一生中从未有过的事。
  莱恩是一位身材修长,穿着得体的年轻女士,有一双坚强的手、黑色短发、一双有神的蓝眼睛直视你。她出生在新泽西州,在那儿长大,是一个无拘无束家庭的最大的孩子,她在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金融专业,于1982年进入了花旗银行。
  1990年上半年,她拯救了唐纳德的公司,她发现默多克有值得欢迎的变化。随着她开始理解新闻公司,莱恩开始尊敬默多克,并喜欢他。她同样也认识到她目前面对的这个等待救助的公司,无论是规模还是范围是从未有过的。默多克的新闻公司从全世界借钱,澳大利亚、英国、日本、荷兰、美国、新加坡、香港、印度及其他许多地方,每处都有数百家不同的新闻公司,每一家都有不同的保证人和不同类型的贷款。
  在戴维·迪沃的帮助下(他在新闻公司方面的作用是关键的),莱恩发现一些主要的银行已经出售掉了贷款,而新闻公司现在还欠146家金融机构的钱,有10种不同的货币。莱恩和她的班子不停地问她们自己和新闻公司的人:
  “我们在哪里?新闻公司的子公司在哪里?债主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谈判从哪里开始?”新闻公司的金融财政和组织图表看起来就像人们编织起来的梦魇。
  随着莱恩搜集信息资料,新闻公司的股票开始呈自由落体状下跌,澳洲股票交易所要求一个解释。“我们的股价出了什么事?”默多克问,“过去3个月的世界历史发生在我们的股票价格上了。”资料搜集得越多,什么都清楚了。莱恩知道简单的解决办法,她不能允许,也承受不起其他选择一一这里有大多的律师.她必须做的是解救这家公司并减少其债务。每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心须给默多克时间以清算贷款,她还不得不约束新闻公司和默多克本人,这并不容易,因为直到现在默多克一直如同一位澳大利亚的贵族一样操纵着这个公司。
  到10月下旬,莱恩和她的班子已将银行分为三类。第一组是由9家银行组成,是主要的债权人,并已明确表示将不再拿自己的钱来提供新的贷款,而新闻公司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银行集团,以得到新的贷款维持公司的运转。第二组约有30家银行.几乎都是新的债权人。第三组的银行没有新的钱。而且因为他们是最小的投资者,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他们的参与不是至关重要
  的,但莱恩不这样认为。
  随着她试图召集银行,莱恩还不得不整顿新闻公司的秩序.她坚持让公司按照它所认为的各家公司可以赢利的情况实施一项好的商业计划。
  新闻公司的人员开始慌了手脚。新闻公司是一家从不知道严重金融危机的公司,整个公司一片混乱。莱恩要从公司的心脏着手重整公司。
  莱恩雷厉风行.她穿着一双旧的帆布面橡胶鞋,在她的办公室团团转,给人打电话。她要求一份完好的可防守的商业计划.以使贷款能够延期,并提供足够的现金以支付新闻公司应偿还的因提高利率而增加的利息和一笔6亿美元的一年贷款以及3年期的分期偿还的债券。她警告公司计划制订者,应分析计别的利害关系,使银行的人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莱恩和她的班子仍然费力地理清债务情况,它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她决定只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简单的代理协议。协议的一个原则是所有的银行都是同等的,尤其是对某些较小的银行。它们对自己的处境没有任何办法,但莱恩知道,没有其他的方法,如果一家银行脱离,其他145家金融机构也将会拼命寻路脱离。
  当莱恩和她的班子带着她的计划去新闻公司时,新闻公司问的第一件事就是:“什么是第二方案?”她直视着问这一问题的人说:“没有第二方案。”她也这样回答银行,她知道她在冒险,孤注一掷,如果失败,这将是一个大灾难。莱恩和她的班子将使花旗银行蒙受损失,该银行在这家公司有大量的投资,而默多克将失去他的帝国。但她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在公司和金融机构元路可走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共同努力渡过难关。
  莱恩带着她的计划去找第一组银行,在10月31日和11月1日的一系列会议上使它们接受了她的计划。花旗银行告诉大多数资深的银行家们,最严峻的问题已经解决:默多克已同意将该公司最大的“伤口”——英国天际广播公司与它的对手BSB公司兼并。两者残酷竞争已结束的消息对于得到银行的合作极为关键,但银行家们并不同意默多克对卫星信息系统的看法。与第一组银行达成协议之后,莱恩和迪沃从纽约飞往悉尼与默多克会合。11月的第二周他们开始了一系列对第二、三组银行的拜访,对它们表示感谢,基本上与所有的银行达成了协议。这是一个马不停蹄的世界旅行,他们在悉尼、伦敦、纽约等地花了5大的时间。
  莱恩借助花旗银行的威信,稳住了银行家们,默多克动之以情地向银行家们讲述他费尽心血经营起来的媒体王国,他承认他的错误,他承诺他将在他的周围建立一个有力的管理班子,经常与他们磋商,他将不一个人飞来飞去,而是和他的顾问们一起行动。他的稳健和诚心非常令人感动。
  巡回旅行结束后,莱恩全副精力集中在与新闻公司的谈判条款单上,银行家们需要知道交易的详情,他们拟作了一个总体协定草案。到11月30日,莱恩又飞往伦敦与公司一条一条地谈判条件,她要在12月中旬,在银行的办公桌前放上第一项草案,在5、6天的时间里谈判是从未听说过的复杂。他们在钟表和贷款期限的驱使下,拿出了银行看到的唯一的草案。
  所有的债权人都有上千个问题,第二组的银行尤难处理,因为这些银行被要求提供新的款项给这家已负债累累的公司。但是,在所有这些机构中,与第三组的银行协商最痛苦,也最难请求,他们整夜整夜地试图让新闻公司允许他们出售他们的债权。莱恩和默多克都很明白,如果一家成功,每一家都将效仿,莱恩拒绝了所有人的要求。
  到1990年底,每两周总有一家银行传来撤出支持的坏消息,默多克告诉《金融时报》说:“没有一家比12月6日夜匹兹堡银行的坏消息更坏,在还有5分钟到深夜时,他们与我们进行了非常困难的谈话。这让我们窒息。”
  当迪沃被那个匹兹堡银行家告知清偿到期债务时,默多克相当惊慌,他打电话给在伦敦办公室的代表花旗银行的莱恩。到现在,莱恩知道默多克工作的努力和决断力超过她所遇到过的任何人,她知道默多克从未说:“我不能做更多了。”但在这个特殊的下午,她认识到,默多克确实没有办法了。
  默多克告诉她:“我认为我完了,我不认为我能说服这家银行。我完了,我没办法在电话里处理它。”
  她理解,这一坏消息是在第二天即12月7日,匹兹堡银行的一笔总额为10亿澳元的贷款到期了,该银行催新闻公司偿还,以谋求脱身。莱恩也感到仿佛从悬崖上跌下来。
  在默多克走向终结的当头,莱恩给花旗银行在纽约的总部打电话,向总裁约翰·里德报告这一切。
  在伦敦拯救计划里,总有不愿帮忙的债权人,他们通常有很好的理由脱身,有时他们只是通知贷款时间到了。莱恩知道向那些银行家施加压力的时间到了,或更具诗意的描述是,现在不得不“发射”他们。
  一个贷款人可以采取许多种“发射”方式,债务公司的许多副总裁中的一个可以要求银行让步,如果还不够,总裁本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联邦管理人员都可以“发射”,如果需要一个弹头,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可以做。确实,那天默多克曾试图联系他。日本的管制人员可以“发射”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可以”发射”英国银行,如此,在最后一着,可以找首相,但默多克的伟大伙伴和朋友首相撒切尔夫人刚刚被迫辞职。
  “发射”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步骤,莱恩知道,应选在最后一分钟,因为最小的压力是较好的。莱恩相信现在进行“发射”是必要的,她要求约翰·里德给匹兹堡银行打电话,以“发射”该行总裁,并解释迫使新闻公司完蛋的后果:新闻公司将不得不卖掉一个个分支机构,并将对整个西方金融体系带来严重影响。因为默多克建立的新闻公司已不仅仅是一个公司,它控制了澳洲报业的70%以上,英国的30—40%,在美国有一家重要的电视网,新闻公司已是世界上最有影响、最重要的传媒公司之一,它的崩溃将加速世界经济的衰退。
  莱恩再次给纽约打电话,以确认约翰·里德是否已经“发射”了匹兹堡银行。在默多克亲自给这家银行打电话之前,她让办公室的同事将所有的其他人都赶出了他们最好的会议室,以给默多克时间静心思考。她这样做有两个目的:确认花旗银行已做好了一切,可扭转危机,并使默多克平静,使他给人深刻印象。
  当默多克到来时,莱恩告诉他所做的一切。当她给在伦敦和纽约的小组、美国、伦敦和澳洲的银行打电话时.每个人都很紧张。听完莱恩的描述,默多克要求平静地渡过危机,但莱恩可以看见他面临的压力。默多克知道他可能失去他的航船,在这几个小时里,他深感前景黯淡。他从未失去对公司的控制,但是,她知道,默多克已明白这些可能结束了。
  莱恩同洋感到。默多克本人心须亲自给匹兹堡银行总裁打电话,这将可能决定默多克继承并发展的帝国公司是否垮掉。这个电话是唯一的救生艇。而默多克本人必须驾驶它。莱恩对同事说:“看到一个伟人如此地步。不是一个好场面。他是如此脆弱,一个电话可能意味着他一生事业的结束,而这是通过真正的艺术建立起来的,不只是到处送送报纸。”
  莱恩本人也非常害怕.她说:“但我的工作是不表现出惊慌,我的工作是使默多克保持平静和集中注意力。”默多克显然情绪有点波动,但没有发狂。
  “如果我们不能使他们改变主意,那么全都完了。”默多克说,莱恩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她没有这样说,只能说些安慰的话,如“在没完之前都不算完”。“保持大步前进”。
  约半小时以后,默多克准备好了打电话。对于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令人害怕的时刻。
  匹兹堡银行的总裁将可能不接默多克的电话。这个人几十年来常常是出于一时的念头便给总统或首相打电话。但此时.匹兹堡银行的总裁却可能不同默多克讲话。
  这样,默多克又让把线接到主要的贷款负责人那里,这个人在不久前曾向迪沃说出了匹兹堡银行的打算。在这个匹兹堡职员面前·默多克回忆说:“我不得不乞求。”然而,突然之间.默多克又担心·这个贷款负责人几个小时前还向他们要求清算债务,现在可能也不好说话。默多克处于无奈的边缘。等到电话接通,默多克的担心全都烟消云散,对方说:“噢,默多克先生。你打电话来真是太好了。我不知道迪沃是否告诉你了,我接到了迪沃的一个非常好的电话,我们很好地谈了谈。我已经把他的话好好地考虑过了,我们不想为难你们。”
  在伦敦,还有两个小时就是深夜了,默多克感到如释重负,他说:“我简直不能相信。”匹兹堡的那个贷款负责人说:“可能我们应该到纽约与你们见一见,应该多了解一下你们公司的情况,并寻找一个途径,看看如何办这件事情。我们将很高兴见到你。”
  默多克放下电话,看着莱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噢”了一声。
  匹兹堡银行已被成功地“发射”了。
  默多克兴奋地说:”我要出去痛饮一通,我已精疲力竭了。”
  这次危机是特别地耗神,默多克此前从未有过“没有了权力,失去了控制权”的感觉,如果那家银行拒绝改变主意,他也没办法。“一旦那个字说出口,所有的银行都会那样做,你不能向任何一方开枪。”
  就这样,默多克渡过了一个个难关。
  这次默多克的帝国差点倒闭,是由于他不顾后果地扩张的结果。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整个西方世界经济步入周期性的经济大衰退。美国、德国经济出现了负增长,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大部分公司企业出现萎缩。在安·莱恩、戴维·迪沃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最重要的是由于银行业对默多克的信任,默多克得以进一步减少了债务。他打算继续扩张他的新闻公司。
  ------------------
  第十七章 默多克效应
  走向全球,顽强的冒险迫使其他传媒公司采取联合行动
  默多克似乎渴望创造更多的敌人
  四面出去,八方树敌
  迪斯尼公司和传奇般的艾斯纳
  “尽管我们永不是做得最好的,但我将赢得世界。”
  是否有人会阻止默多克?
  默多克从危机中恢复过来后,又重整雄风,像一只章鱼,把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各种媒体普遍认为,默多克在拓展公司业务时近乎贪婪,总试图使自己无所不在,其领导风格是进行“世界规模的微观管理”。
  1994年,63岁的鲁珀特·默多克统治着一个洲际的日不落传媒帝国。只要是能扩大这个帝国,他不惜花费巨额的资金,哪怕这些资金的绝大部分是借贷而来的。
  他以前的朋友、《纽约杂志》前主编克莱·费尔克说,这位康采恩老板想实现两个大目标:“鲁珀特要超过他父亲,他要控制全世界。”
  默多克,这位有美国护照、不知疲倦的澳大利亚人的影响比许多国家的政府首脑还大。他的报纸和电视台拥有数以亿计的读者和观众。在好莱坞他的办公室的墙上挂着4只银色时钟,可以在上面看到旧金山、纽约、伦敦和悉尼的时间。
  默多克的新闻公司是仅次于时代一华纳和德国的贝特尔斯曼公司的世界第三大传媒企业,年营业额在100亿马克以上,盈利约10亿马克。新闻公司的一切都是按主要股东默多克的想法设置的——他像20世纪的路易十四统治着这个帝国。
  在《华盛顿邮报》女老板凯瑟琳·格雷厄姆和加拿大的康拉德·布莱克这样一些报业大王看来,默多克是最杰出的天才出版商,是第一个在全世界经营着新型媒体跨国公司的创建人。
  在他的故乡澳大利亚,默多克占有日报发行量的70%,并在一家全国性电视台拥有15%的股份。
  在英国和爱尔兰,他的卫星有线电视台约有300万个用户,他的新闻广播电台在整个西欧都能收听到。在伦敦,他通过自己的《太阳报》、《泰晤士报》和《世界新闻报》影响着舆论。他还拥有路透社和皮尔逊康采恩《金融时报》的股份。
  在美国,他的福克斯电视台向三家传统的全国性电视台即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发起进攻,采用的武器是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的新片子和文献片(包括《星球大战》在内的2000部片子)。他的发行量达1700万份的《电视指南》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节日报。
  在亚洲,他的卫星电视向39个国家播送节目,观众可达27亿。卫星电视台的一个子公司在印度的大电视台ZeeTV拥有49%的股票。
  世界人口的2/3可以看到默多克电视台的节目。现在他的机构已遍及世界五大洲,从1993年秋季起他的天际电视新闻网已把非洲包括在内。
  这位传媒大王在全世界出售约150种报刊杂志,每周的发行总量超过6000万份,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在默多克看来,目前5种最大的增长工业(电脑技术、通讯、娱乐电子产品、娱乐用品以及新闻传播)正在合成“一个有活力的整体”。默多克本人自然想当这个整体的首脑。他说:”我们打算建立世界上最好的传媒公司。”
  这位跨国传媒大王早就放弃了他自己曾宣布的只发展英语国家业务的限制,他正着手全面扩张,超越政治和语言的界限。他说,他们必须”“真正成为国际性的集团”。
  自从他1956年把澳大利亚佩思的地方报纸《星期日时报》并入他22岁时继承的《阿德莱德新闻报》以来,他的做法没有改变过。当时他每星期五坐飞机去新买下的编辑部,亲手编排第一版。并解雇他认为是“榆木脑袋”的人。
  在头版上刊登关于美女受玷污、做性手术和其他丑恶事件的新闻成了默多克在澳大利亚收买的一系列报纸取得成功的基础。后来他又把贪婪的目光转向了英国。
  右翼政策、色情、暴力和流言蜚语一一这些内容使默多克的报纸得以发展壮大。
  他像一个不受欢迎的神,总想使自己无所不在。他只要有半小时空闲、就会让人给他送三汾他办的报纸。看后就会向三个洲发出三份挑刺儿的电传。《华尔街日报》说,他的领导风格是“世界规模的微观管理”。而默多克自己说:”想搞这一行的人,必须尽量深入进去。”
  这位勤奋工作的人很少打网球和滑雪。他从内部的市场信息中得出结论认为,在全球的信息社会中,世界范围的卫星电视将来会得到丰厚的利润。他不再期望报纸会带来巨额利润,必要时他会很快把报纸卖掉,例如1993年他就卖掉了香港的《南华早报》。
  全世界都异口同声地埋怨“道德败坏者默多克”,因为这位出版商比其他报业大王更加专制。默多克从不相信他的经理们能整顿好一个公司,他在新闻公司亲自动手,并常常使他的雇员大吃一惊。
  在新闻国际公司走向全球的同时,默多克的冒险迫使其他媒介公司采取联合行动,从而引发了全球媒体大混战。
  90年代前半期,默多克不是继续策划兼并、收购大战,而是集中精力熄灭火灾和在全球点燃新的火种。从悉尼到纽约、到伦敦等地混乱的媒体大战使这个重要人物陷入新一波的法律诉讼当中,其中包括税收问题。各国的媒体管理机构也对默多克的帝国加强监督。媒体业主联合起来对默多克进行威胁,使得默多克不得不放慢创建世界第一个全球媒体网络的步伐。一个媒体重量级对手说:“默多克的问题是他用他自己的法律来经营,他踩在大量脚印上行走,人们总是到最后才明白他的野心和企图,开始对他说出不满。”
  在默多克传统势力范围的英国,1994年第二季度他在英国发起了一场价格战。他认为,这里的市场最多只能容下三家日报。他把自己的《太阳报》和《泰晤士报》的价格大幅度降为20便士.使零售量猛增,他的竞争对手《每日电讯报》和《每日镜报》也不得不降价,形成了一种你死我活的竞争场面,一位独立人士说:“默多克是威胁我们大家的海怪。”
  默多克向英国天际广播公司以巨额投资开发卫星服务。默多克的卫星服务,在1989年到1993年间可能损失了12亿美元。但这主要是因为默多克向“英格兰超级联赛”支付了4.5亿美元的电视转播权,转播英格兰超极足球
  联赛。从1992年开始转播。这家公司购买了英格兰超级联赛,这意味着不列颠人不得不购买他的接收器看他们国家自己的体育节目。英国天际广播公司现在有400万个客户,1994年的头9个月,它的营业额高达8.9亿美元,利润为1.6亿美元。默多克的卫星电视日益成为按选择收费的电视台。他的英国天际广播电视台以每月收费50马克的价码提供全套滑雪运动节目。
  默多克的英国天际广播公司卫星网对英国的媒体垄断也产生了同样的效应,起初英国只有BBC和一两家独立的电视台,而英国天际广播公司却一下子就替英国添了22个频道。
  默多克走在他的大多数对手的前面,他不满足目前的现状。于是英国天际广播公司宣布计划与英国电讯公司联手采取数字化的信号服务,向市场推出新的200频道卫星服务。该计划将向英国观众提供许多选择,几乎都是收费服务,例如电影频道,以15分钟为收费单位。计划宣布出来后,英国的媒体业产生恐慌。天际广播公司的对手之一西部电讯通讯公司立即去英国通讯管理机构抱怨,英国管理者采取措施限制了这个合同的实施。
  扩展新闻公司并向欧洲其他部分进军要困难得多。一开始,英国天际广播公司没有权利将它最流行的电影在英国之外播映,而英国足球比赛也不能在欧洲大陆吸引很多的观众。在意大利和法国,只有相对很少的人才拥有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新闻公司所面临的竞争也加剧了。在其他地区,国家控制的有线电视公司更是不可能张开臂膀欢迎默多克。“欧洲将出现残酷的战斗。”英国天际广播公司的前总裁皮尔逊·巴罗这样说。
  默多克在欧洲大陆的主要成就是他拥有部分沃克斯的股份,使得德国将有可能成为默多克帝国的一部分。
  沃克斯公司是一家德国收费电视台,这是一家针对高级知识分子的电视台,属于贝特尔斯曼公司,亏损超过了2.1亿美元。1994年卖给了新闻公司。全球游戏者默多克被认为一文不花地接管了科隆沃克斯(VOX)电视台49.9%的股份。此前这家电视台在4个月里亏损4亿马克,4月份开始清理债务。沃克斯公司在德国拥有85个频道,其中25个左右是全国性的,德国各媒体公司为了争夺价值370亿美元的广告市场,展开非常残酷的竞争。现在沃克斯的创建人贝特尔斯曼寄希望于这位海外入股人。根据该公司的总经理马尔库斯所说。从英国天际广播公司引进技术的建议,可以把沃克斯公司武装起来,沃克斯希望到1998年打破平衡。默多克计算,他可以使沃克斯电视网的市场占有率从3%增加到10%。它的对手当然不能接受。
  入股沃克斯电视台的惊人之举打乱了德国电视市场的固定秩序,迄今仍同保守的慕尼黑基尔希帝国(Satl电视台、Pro7电视台、有线电视台以及德国体育电台)、贝恃尔斯曼和户森堡广播电视台(RTLRTL2)三家结成的联盟在这个市场上对峙着。
  最让传媒业对手们担心的是默多克入股沃克斯可能抓住欧洲效益最大、最好的德国传媒巨人贝特尔斯曼电视商业公司。并与之形成联盟。
  贝特尔斯曼的电视商业公司属于贝特尔斯曼集团公司,该集团的董事长是德国媒体大王赖因哈德·莫恩,他的格言是:“遭受压力,我们就能创造奇迹。”
  贝特尔斯曼集团公司是欧洲最大媒体康采恩。他的创始人是赖因哈德·莫恩——这位缔造者住在某个州首府附近的一个农家院子里。
  这个男人和他的经理们为电视观众带来越来越多的节目。然而,他本人却很少看电视。
  这位企业家曾对德国的经济史产生过影响。他不在电视谈话节目中露面,而是喜欢骑自行车在自己不大的家乡漫游。
  1996年6月29日那一天,这位贝特尔斯曼的主人年届75岁他再次向世人展示他的成就史,他有许多的印刷厂,有书籍出版社、杂志社和唱片公司、电影和电视制作公司,有近6万名工作人员。
  莫恩喜欢给人以启发,不愿进行闲谈。他愿意给人民带去“重要的信息”。这位威斯特伐利亚人的行动经常不像是个强大的媒体大王,而是像一个虽然瘦削但筋骨强壮的普通老人。约·莫恩是赖因哈德;莫恩的祖父,他忠诚于这个家庭的传统,印刷发行宗教书籍和教科书。但是。他还出版发行思想内容好的文学书籍。约·莫恩是位忠诚的教徒,反对纳粹的思想意识形态。最后,这家出版社被掌权者关闭。
  赖因哈德·莫恩这时候早就成为一名士兵。后来,他在非洲被美国人俘虏。他在俘虏营里学习英语和管理技术。
  1946年,他被释放以后,直接从战俘营返回尼斯特洛,学习做个书商。1年后,他接收了祖父那家已被炸弹炸得面目全非的商店,并接纳了仍然存在的300名职工。在战后的德国,精神食粮极其贫乏,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导致书店行业繁荣兴旺。但货币改革以后,这一行业开始萧条起来。因此,为了向读者推销书籍,唯一的出路是组建经营推销新书的出版社。
  当莫恩打算卖掉百科全书出版社,准备组建其他出版社的时候,他碰了钉子,结果贝特尔斯曼家族自己组建了一家百科全书出版社。这家出版社也推销唱片。但谁也不愿意将唱片卖给莫恩,因此,莫恩自己灌制唱片,贝特尔斯曼家族又开始搞杂志生意,并且搞大型的娱乐性行业,敢于向美国和法国发展。
  后来,贝特尔斯曼家族突然做出让莫恩担任企业主的决定。莫恩当时说:”当我们遭受一种必要的压力时,我们就能碰到奇迹。人不能总是想到钱。我们要干更多的事情。”
  莫恩一再强调:”我不是出版发行人,我是个企业家。我本来就能够干任何企业。”
  莫恩建立在固定生活原则基础之上的自信是不可动摇的。他作为贝特尔斯曼基金会主席打算系统地研究和改善经济和社会状况。莫恩从不怀疑他能履行他的使命:”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人们需要知道的是,问题出在哪儿。”
  默多克与贝特尔斯曼公司有合作不错的时候。1996年7月,默多克与利奥·柯尔齐两个世界最有势力的巨头用一种奇怪的方式联合起来,准备统治欧洲最大的付费电视市场。这个合作将发射卫星电视节目的信号给德国观众,并有实力与另一欧洲垄断阵营划分每年50亿美元的欧洲付费电视市场的利润。新技术也将使欧洲观众支付更少的费用看到丰富多彩的频道和高质量的节目。这个合作促使默多克和他的英国广播公司与几星期前还是同盟的一些媒介集团转变成激烈的竞争对手,其中之一就是德国的第一大媒体质采恩贝特尔斯曼集团。这家集团公司向默多克敲起警钟,贝特尔斯曼宣布以10亿美元购买下柯尔齐的CLT公司,让它为自己提供发时服务。而排斥默多克。两个盟友彻底反目,从此默多克在欧洲的媒体争夺战中又与对手们揭开你死我活的斗争新篇章。
  在美国,默多克发起了更为凌厉的攻势。他在尽一切办法使福克斯电视台挤入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的领先行列。钱是不成问题的。默多克花了将近16亿美元买下了美国足球联赛的转播权。他以约5亿美元建立新世界通讯公司的12个地方电视台的网络。
  经典型调查后确定,人们对美国福克斯电视网节目的欢迎程度像雨后春笋一样迅猛增长,因为它播放的不仅仅是滚动新闻,也有世界系列。
  媒体业主联合起来想方设法打击、中断默多克的计划.1991年当携带着一个肩负重任的卫星的火箭发射失败时一一这颗卫星本是向ESPN、时代一华纳公司和其他公司提供服务以更好地对付默多克的——这个联盟被迫推迟了。这也给了默多克一个喘息的机会。然而,ESPN已经在亚洲有了一定的起色。而维亚科姆的MTV在一年之前就离开了默多克的卫星电视,因为默多克不想放弃一部分卫星电视的股权,它便与波利格拉姆组建了自己的音乐台。
  1996年秋天一场激烈的斗争开始了。默多克希望在时代一华纳公司的有线系统中拥有福克斯新闻节目频道,以进入曼哈顿的核心市场。然而,时代一华纳公司拒绝了默多克公司的请求。默多克说,时代一华纳公司是为了保护CNN而取消输送频道的合同的。对此默多克进行反击,他向联邦通讯委员会提出反信任案,并得到纽约政治家的支持,他们向时代一华纳公司施压,迫使时代华纳公司改变主意。
  1996年10月,默多克终于完成他的多年播放新闻的渴望,在美国开通了福克斯新闻有线频道。事实上,福克斯新闻初次露面时,它没有从美国的许多主要的有线公司争夺到大量的观众。
  默多克建议在美国采纳英国天际广播公司成功的卫星服务方式,因而默多克与MCI通讯公司走到一起。1995年新闻公司宣布与长距离输送的MCI共同投资20亿美元建立美国卫星电视合资企业即美国天际广播公司。与此同时,由于MCI与英国电讯PLC公司合并,1996年11月19日,时代一华纳公司和其他几个美国媒介公司再一次向默多克发起一场战争。它们向联邦通讯委员会抱怨,认为MCI无权购买联邦卫星的许可证,反对MCI与新闻公司的合作。时代一华纳公司和其他有线公司经营者还对联邦通讯委员会施加压力,要求限制MCI公司拥有一个直接广播许可证的权利。面对这个诉讼,MCI公司想减少它在美国天际广播公司的股份,希望削减投入,使得默多克与MCI合作遇到阻力,而美国天际广播公司是默多克长远计划的关键。
  默多克似乎渴望创造更多的敌人,他利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的机会,挑起与全国广播公司新的战争。
  1996年秋天,时代一华纳公司与全国广播公司签订一个合同,扩大它在MSNBC频道的份额,默多克就此评价说:“全国广播公司的母公司通用电子公司的执行总裁约翰·韦尔奇落后于整个时代一华纳公司。我认为时代一华纳公司缓解了来自韦尔奇的压力,如果你仔细想一想我这个聪明观点,就会明白,他们中发生的每件事都与需要MSNBC的传送节目有关。”默多克认为韦尔奇本人为了有利于MSNBC,劝说时代一华纳公司的新任副总裁特德·特纳拒绝向福克斯公司新闻节目提供频道。然而,时代一华纳和NBC否认了这个说法。
  默多克反对时代一华纳公司,而时代一华纳公司寻求通过联邦通讯委员会来限制MCI公司的许可证。对时代一华纳公司和其他有限公司来说,在美国存在一个默多克控制的卫星转播系统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如同灭顶之灾,因为他们不能提供像美国天际广播公司一样的200多个频道和数字技术。默多克运用卫星转播系统赢得市场份额,井计划向当地电视台提供节目,目前只有通用公司在这方面开拓了一部分市场,而其他公司则还没有能力。美国天际广播公司的总裁普雷斯顿·帕登说:”我们打算向时代一华纳公司的观众提供一个非常特殊的价格。”
  一旦美国天际广播公司进入运营,默多克可能需要另一个伙伴代替MCI公司。默多克说他正与电话公司谈联合一事,电信通讯公司最近决定让出它的卫星经营权,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司,这可能允许默多克去争取与之合并。默多克评价说:“与电信通讯公司执行总裁约翰·马隆一样,你永远不想说什么事不能做。”
  而此前在1994年,默多克的新闻公司与新世界通讯集团签订一个合同,同意它的7个电视台分支机构从全国广播公司转向默多克的福克斯有线电视网。
  全国广播公司向联邦通讯委员会抱怨,并促使其重新审查新闻公司持有美国广播许可证的能力,全国广播公司成功地向联邦通用委员会申诉新闻公司作为一个外国公司在美国拥有太多的电视台。当1995年全国广播公司的两个频道极度需要通过默多克的亚洲卫星播放时.该公司减少了对默多克的抱怨。因它需要与默多克的公司签订合同,两家公司的矛盾消失。该公司的执行总裁罗伯特·赖特说:”这件事完全个人化了。我关心的是它已过去很久了。我们在同一世界经营,难免相互碰撞,让这个不和成为泡影吧。”
  默多克目前的力量源泉是利润丰厚的报纸和他的福克斯电视网的8家电视台。这些电视台1995年为他带来3亿美元的营业收入。确实,有了7年历史的福克斯电视网已经成为默多克帝国的支柱。这就是为什么在联邦通讯委员会取得胜利后,新闻公司仍在努力扩展的原因。在华盛顿,默多克的说客们一直在向通讯法规发起挑战,以允许默多克增加电视台的数目。
  默多克引发的战争没有结束,扩张和争夺也许永远伴随他。在美国,默多克的福克斯电视网又暗中作业,在各大城市挖走了三大电视网的加盟电视台,使得这些电视网跟加盟电视台的关系发生剧烈变化。
  鲁珀特·默多克的新闻公司于1996年7月出资24.8亿美元。通盘收购了新世界通讯集团的全部股票。新世界的股票持有人将能以每1股换得1.45股新闻公司的股票。这项交易使新闻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电视传媒集团。两个最为雄心勃勃的娱乐公司“猎手”合伙:默多克与新世界集团的罗纳德·佩尔曼携手。新闻公司从新世界通讯集团得到福克斯22个分支机构中的10个,这给予默多克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使默多克更能控制新闻节目的转播和改进。在美国10个顶尖的娱乐市场中有9个归属福克斯,在美国9990万电视家庭中福克斯占有40%的份额。1996年初,新闻公司就开始着手收购新世界通讯集团,但在价格上没有达成一致。佩尔曼认为他的公司每股值29美元,但默多克出价是每股24美元,因而谈判失败。
  默多克在扩张的同时,也注意内部挖潜。福克斯从1996年第四季度开始加快改进它的节目安排。
  默多克与其他媒介公司的斗争也导致一些不愉快,他尽力压制这些公司在全球的份额,这可能使默多克的全球之梦走向结束。1995年当维尔科姆公司想在英国广播公司拥有份额时,该公司被迫让出自己频道上50%的份额给默多克,演出默多克公司的节目。维尔科姆公司的执行总裁萨默·雷德斯通抱怨说,他别无选择,只有同意这个安排。
  迪斯尼公司害怕新闻公司和其他外国传媒公司的扩张将限制迪斯尼频道在国外的份额。迪斯尼准备签订国际份额合同,购买部分CAPCITIES的份额作为它自己的ESPN网,这样迪斯尼公司可能把自己的频道与受欢迎的体育频道相联。迪斯尼公司总裁迈克尔·艾斯纳说:“默多克拥有大量世界份额,强有力地把竞争者挤到一边。”另一个对手说:“你的节目不管多好,如果默多克不让任何人看到它,你的节目也就白白浪费金钱和时间。”
  默多克说:“我们在一起做生意,如果我们需要,我们将减轻对他们的压力,而他们需要提高世界份额。”
  这些媒体公司在努力阻碍默多克走向全球的同时,他们也正抓紧时间发动全球攻势。近年来我们频频听到媒体兼并收购的大合同,如迪斯尼公司购买美国广播公司、时代公司刚刚完成的购买特纳广播系统有限公司,这些合同部分是向在全球拥有30亿美元的流动资产的默多克帝国的挑战。对默多克形成最大威胁的是迪斯尼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的合同。
  1995年7月31日,迪斯尼公司董事长迈克尔·艾斯纳在这次独一无二的非凡行动中,重塑了他的个人形象。他以惊人的190亿美元接收了美国广播公司,通过把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变为193亿美元的庞然大物,艾斯纳改变了火爆的娱乐业中的力量的均势。如果他能顺利地合并这两个公司,那么合并后的企业将成为该行业中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不管怎么说,就当时而言,艾斯纳将是这场游戏的大玩家。维尔科姆董事长萨姆纳·雷德斯通说:“在艾斯纳最需要返老还童之时,合并使他如愿以偿。”
  同一星期里还有另一宗大买卖——西屋电气公司出价54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可相比之下,这件事似乎成了迪斯尼大举措的脚注。价格上的巨大差额突出反映了美国广播公司在有线资产及国际投资和各种期刊杂志等资产上的优势。据1995年估计,“米老鼠”合并美国广播公司后,迪斯尼公司总收入193亿美元,现今流动资金46亿美元。雇员8.5万名。产品:沃尔特·迪斯尼影片、试金石影片、美国广播公司的产品。公司拥有11家电视台、228家电视分支机构和21家电台。有线台:ESPN、生活时间、A&E及迪斯尼频道。出版物:在13个州出版报纸、“乖孩子”系列出版物、奇尔顿出版物。那惊人的244亿美元总数是明白无误的信息:尽管人们大肆宣传信息公路、有线和卫星传播的发展,但广播电视网还远未过时。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西屋电气公司愿意在承担着40亿美元新债务和准备大幅度削减或放弃其老牌的工业财产的同时,又争取跻身于媒体业的原因。面对着一个充满大烟囱和肥皂剧的未来,西屋董事长迈克尔·乔丹毫不否认,他说:“广播将会成为我们事业发展的基础。”
  1995年中期,美国通讯法规上的一些变化不久将允许广播电视网拥有更多自己的节目,以提高其节目价值,这惊动了像迪斯尼公司这样担心其产品在货架上占有较少空间的外部供货者。国会正商讨的电讯法案将允许广播电视网拥有更多的台站,并最终可在其拥有的每个台站中开设一些新的数字频道,这将给媒体业展开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迪斯尼公司这样试图超越纷乱媒体界的行动都是为在规模和市场能力上占有霸权地位。
  一个公司掌握着越多的信息传送形式,那它可能赚到的利润就越大。多年来,许多公司——最为著名的是迪斯尼公司——根本不相信这一观点。他们的咒语是“内容就是上帝”。既然创意是娱乐业成功的基础,那么资本就应该投向那儿。然而,美国娱乐业己成为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因而同时拥有节目“内容”和播送节目的发行资产就越来越起着主导作用了。
  鲁珀特·默多克已用他在欧洲和亚洲的福克斯广播电视网和卫星播送系统来证明这一新的现实。建立福克斯广播电视网曾被看作是徒劳无益的事,现在它已经是默多克的美国财产中最赢利的部分了。欧亚福克斯广播电视网的建立使默多克能够播出自己制作的节目,而这些节目要在别处推销会很困难。
  1995年全美橄榄球联赛赚来的16亿美元,使得福克斯盛极一时——但是如果没有欧亚经销“点”,默多克决不会赚这么多的钱。
  默多克的逻辑对其他公司形成压力,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为此维尔科姆公司和时代一华纳么司也建立了电视网来推销自己的节目。时代一华纳公司同样拥有巨大的有线资产,维尔科姆拥有其赢利的布拉克巴斯特影像部门,如果不是因为有广泛的经销系统,布拉克巴斯特影像部门将一事无成。美国最大的有线经营公司电讯有限公司则另辟蹊径,忙于收集节目财产。
  在所有的媒体大腕中,艾斯纳多年来对发行投资是最不屑一顾的。然而1995年春,他的态度有所改变,他出资1亿美元来帮助由三家小贝尔公司提议创建的一家新的电视公司。一位与艾斯纳关系颇近的经理说:
  “让迈克尔·艾斯纳实实在在敬佩的几位媒体人士当中,鲁珀特·默多克就是当中一位。他突然开始明白:新闻公司的思路才是正确的。”
  在美国广播公司发展周期达到高峰——当时广告收入创历史最高水平时,艾斯纳买下了这家美国第一大广播网。这种繁荣掩盖了这样的事实,即美国广播公司同所有的广播公司一样被迫提高了分支机构的补助金。又因默多克努力为福克斯电视网夺取台站。美国厂播公司被迫与台站签订了长达10年之久的协议书。
  “听起来好笑,但是我正在考虑这种黄金时代的变化。我必须要保护好迪斯尼这块牌子,直到未来。”艾斯纳已在用坚固的盔甲武装自己以迎接眼前的媒体大战。然而,在一个像娱乐业这样变幻莫测的行业中,权势总是潮起潮落。历史经验表明:权势很少在一个王国长驻。
  传媒界的大人物们目前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是否有人能阻止默多克”。时代一华纳公司在纽约阻止了默多克,但默多克运用法律和他的政治影响力,导致时代一华纳公司被迫做出让步,与默多克签订更大的合同、默多克自信他说:”事实上,尽管我们永不是做得最好的,但我将赢得世界。”
  然而对默多克的压力仍在加剧。沃尔特·迪斯尼公司与美国技术公司、SBO通讯公司、贝尔南方公司和通用电话电子公司签约组建美国广播集团,以提供一种灵活高效的频道浏览器,并为一个新的有线频道制作节目。合作伙伴全都可以用电视向客户传送这个频道的节目。作为一种鼓励,各电话公司也同意在它们的基本服务项目中提供迪斯尼频道,而不对此服务额外收费。默多克对此无法坦然处之。
  在欧美征战的同时。1996年,在默多克的祖国澳大利亚,默多克在积极进行游说,希望将来的橄榄球联赛在他新成立的福布斯有线电视频道播出,而不是在竞争对手的免费电视网上播映,此举在澳大利亚业已激起了众怒。
  这位世界统治者特别倾心于亚洲市场。他打算在香港以多种语言在100个频道上播放卫星电视台的节目,目前是用英语和标准汉语在5个频道上播放。
  在印度他打算建立电视和电影摄影室,启用30个电视频道。在阿拉伯,他打算同迪拜的国家电视台一起建一个大的电视网。在河内,他受到国宾似的接待,接待他的目的是对越南的电视进行改革。
  从长远看,卫星天线的发展是准也阻挡不住的。“世界的现代化实际上是一种美国化”,默多克就是这样宣布了他的全球统一文化。
  媒介的对手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各有胜负、但默多克采取的全球进攻战略使他赢得了战争。
  1996年,65岁的鲁珀特·默多克掀起了又一轮全球征战,通过进入占世界人口2/3的市场希望缔造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媒体力量,他的“全球化”的行程开始了。
  1996年亚洲卫星电视预期亏损1亿美元,它没有开创进入中国大市场的道路,新闻公司的股票下跌。尽管这些阻力,默多科仍保留其特有的欢乐:“担心不应在你的生活中,事物总是向前发展,我们不可能更乐观。”
  对于默多克,全球的战争只是他伟大计划运行中的一些花絮。
  ------------------
  第十八章 世界媒体帝国的建立
  默多克在亚洲的“高风险赌博”
  “有中国人参加,我们才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公司。”
  孙正义和他的软件银行
  日本的“比尔·盖茨”和90年代的“公民凯恩”相会!
  进军东瀛
  从“传媒大王”向“多媒体”大王的转变
  在战后40多年的时间里,鲁珀特·默多克从澳大利亚一份地方报纸起家,进军英伦三岛,打入美国,奇迹般地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传媒帝国,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超级富豪之一。目前,他的报纸、出版公司和电视台遍及世界各地。在澳大利亚,他早已被视为一位“纪念碑式”的人物。在美国,他不仅是出版业的“老大”,他的福克斯电视网也已占据了美国40%的电视广播市场,成为美国最大的电视集团。在英国,他牢牢地控制着英国最著名的两家报纸《泰晤士报》和《太阳报》。他控制的英国天际广播公司是欧洲最大的卫星电视直播公司,几乎覆盖了整个西欧。在亚洲,他的报纸和电视台遍及香港、印度、印尼和日本等地。他拥有最大的卫星直播公司——香港的卫星电视台(凤凰电视台),也是第一个敲开日本广播电视业大门的外国人。他还将触角伸向了东欧、拉美。他甚至在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特殊地方也拥有报纸,像塔斯马尼亚、斐济群岛、新几内亚、匈牙利以及苏格兰北边的大伯利亚群岛的凯恩斯。
  跨人90年代后,每次默多克外出视察工作,总随身携带一台手提电脑,它为他提供所有531家公司的最新书报发行量数字、广告收益、损益表。这些公司包括澳洲126家,英国152家,美国131家,开曼群岛14家,荷属安第列斯群岛4家,还有一些零星分布的公司。
  1992年,他的收入依照业别分类是报社占37%、杂志24%、电影8%、书籍出版13%,电视16%,其他还有各种奇怪的营运项目,像电脑控制的电子地图资料库占2%。随着默多克事业的多样化发展,各行业的收入比重发生微小变化,更趋于平均。
  1995年资产和收入情况部门包括的公司收入份额%利润份额%电影20世纪福克斯公司、电影和电视节目269报纸英国《太阳报》、澳洲《先驱太阳报》2429美国《纽约邮报》电视福克斯广播新闻网、英国天际广播公司、2130亚洲卫星电视杂志电视指南、美国FSI新闻公司1421图书哈伯·柯林斯公司1211其他澳洲安塞特航空公司、De1phi互联网络服务公司、3一新闻数据公司60多岁的默多克、不仅有丰富的经营经验,还有自己的一套企业哲学,他曾坦言自己的目标是“国际化”。1995年,他的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生产的影片,导演分别来自德国、荷兰、中国和美国,可谓人才荟萃。生产的影片有《好汉不死》、中国引进的大片之一《生死时速》等。默多克认为计算机、卫星和光缆把世界“变小了”,也变得更和平了。默多克说过:“人们彼此了解越多,就越有可能让世界走到一起,有可能把不同文化国际化。可以先介绍音乐,或许只是体育,如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就把人们带到一起。现在一打开电视机,人们往往看着同样的体育节目,每天人们就是这样联系在一起。多了解别人的文化,这对世界有益,因为这个世界的灾难实在太多了!”
  1992年底,他每个星期在整个世界雇佣3.1万人,出版6000万份报纸(当然包括著名的《电视指南》)。1960年,他的公司的年收入是500万澳元,而1991年达到84.56亿澳元。
  尽管这个帝国如此辉煌,然而在亚洲传媒市场,默多克帝国一直没有占有较大的份额。于是,“章鱼爪”的眼光又热切地注视着亚洲,亚洲成了他事业的又一个新的冲击点。
  默多克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亚洲媒体的密切关注。
  1988年4月的一天,默多克不想直接从悉尼飞回伦敦,而是在曼谷停留了一晚。泰国的《曼谷邮报》刊登默多克单独在东方旅馆进餐,并由旅馆女侍送上一束新鲜兰花的照片,那其实是旅馆公关部门安排的宣传照。默多克偶然出现在曼谷本应到此为止,然而这个偶然的举动在泰国的传媒界掀起狂澜大波,直到3年后,曼谷的报业老板们仍然谈论默多克的访问,“他曾来感觉市场,来找门路,因为他喜欢在东南亚有个权力基地”,“默多克来曼谷寻求并购媒体的机会”。这些人都感到面临巨大的压力。一个泰国广告从业人士说,东欧很多国家的报纸原本是由各国政府的新闻单位包办,但现在有很多已转移到默多克手上。可以想象默多克的影响有多大。
  1991年,以香港为基地的卫星电视台的开播,标志着亚洲进入了电视卫星广播的新纪元。亚洲电视广播业转向能提供多种选择的经营方式,因而极具开发潜能。对于这一转变所带来的商业机会,西方国家都虎视眈眈,许多欧美国家的卫星电视传播业纷纷瞄准时机,朝亚洲进军。
  在亚洲地区的卫星电视广播市场里,不仅活跃着亚洲本土的电视广播公司,随着卫星电视广播“全球化”浪潮的到来,欧美国家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都想在亚洲市场分一杯羹。他们公认亚洲是电视广播业的最后战场,是商家必争之地。
  据统计,现在亚洲25亿人口中,有3亿电视用户,其中有线电视用户约5500万户。预计到2000年,亚洲年收入超过3万美元的家庭,至少有5.2亿户。由此推算,亚洲电视市场占全球潜在观众的2/3,其中亚洲接收卫星与有线电视的家庭,到2000年达1亿户,与目前美国的5500万户及欧洲的6500万户相比,市场潜力很大。加上美国和欧洲的电视市场出现停滞趋势,因此,美国电视台NBC有线电视业务发展总裁罗杰斯断言:“亚洲是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对于这样一个市场,默多克是决不会坐视不管的。”
  1993年,默多克突然做出了一次重大的收购行动,他打入了亚洲。他花了5.25亿美元,买下了当时正在挣扎的”卫星电视”64%的股份。卫星电视的潜在能力是能够向2.2亿个家庭发射电视节目。问题是没有人能够确保到底有多少个家庭能收到它,让观众为它付费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默多克也承认他在亚洲的战略是“高风险的赌博”。但是默多克已经在印度出售电视节目了。1993年他买下了今日亚洲有限公司14.9%的股份,这家公司经营着印度一家很有名的电视台。但在中国和马来西亚,默多克的意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其原因是默多克出于西方人的天真和对亚洲各国国情的生疏,竟然声称通过卫星传输信息可以“颠覆独裁政府”,这种企图利用传媒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必然引起许多亚洲国家的反感。即使在自称是所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的印度,默多克也惹出了麻烦。卫星电视台被迫推迟了一个最流行的“脱口秀”节目的播出,因为当时竟然有一个嘉宾
  对“圣雄甘地”诋毁指责。
  由于一时没有能找到抓住观众的有效方法,卫星电视的广告收入大幅度下降。连默多克自己都已经预见到,在五年时间内,这项业务可能无利可图。1995年,公司预计亏损2000万美元,但实际上已经增长到了5000万美元,估计营业额为1.2亿美元。而如果赢得新的客户,还需要花费更多的钱。
  跨国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业务开展的大小,取决于它所占用的卫星传送能覆盖多大的面积。卫星电视市场开发初期,默多克拥有2/3股权的卫星电视台,占有绝对优势。因为它享有亚洲卫星1号的节目传送专用权,能够覆盖全亚洲,所以,默多克可以将竞争对手摒于门外。但是,PAS一2卫星与Apstarl卫星的发射升空,使卫视不得不面对日益增多的来自欧美的对手。
  面对竞争,默多克计划使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将最终创造数以百计的新的电视频道。此外,默多克把重点转向制作更多的当地语言节目,如给中国市场提供普通话节目,另外一个频道则以粤语播出。卫视还计划开办印地语、中国普通话和阿拉伯语的收费电影频道。默多克还成立了一支小队伍专攻体育,在中国当地的电视台落脚,转播中国的羽毛球和篮球比赛,在印度转播板球比赛。默多克在亚洲的一个重要的经理说,问题是电视节目的本地化代价太高。
  默多克所属的新闻国际集团公司1996年10月斥资75万英镑促成了“古代中国奥秘展”在英国举行,默多克在伦敦接受中国记者李文政的采访时,充满感情地谈论起华夏文明。他说,默多克家族有爱好中国文化的传统,他父亲在世之时,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瓷器,陶器多有收藏。他还在读书时,由于父亲去世,大部分收藏都卖掉了,使他至今还惋惜不已。中国书法家邵华泽送给他的字仍悬挂在他设在洛杉矾的办公室里,他本人希望能成为一座桥梁,把中国文化、华夏文明介绍给西方,为中国赢得尊敬,使西方了解中国,这对中国和西方均有益处。他想提醒人们,华夏文明比欧洲国家历史远为悠久。同时,默多克迫切希望与中国有更多的合作,吸收中国人的创造精神,发展在华业务。默多克自谓有长远打算,显得颇为自信,也想得很细致:先发展电视剧和汉语体育节目,以后可搞纪录片,向全世界销售。到底是企业家,他把话题转到事业上,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有中国人参加,我们才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公司”。
  默多克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曾连续多年免费向中央电视台提供电视节目,从而使无数的中国观众欣赏到像《音乐之声》和《巴顿将军》这样的经典之作。他还资助了这次在欧洲举行的“古代中国奥秘展”,帮助推动了中国的职业足球和篮球联赛发展,他的凤凰电视台在中国也拥有一定数量的观众。
  默多克一直很关注中国的变化。
  80年代中期他首次访华时,了解到中国还买不起他的节目。但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会成为一个“巨大的传媒市场”。他当时与中国方面达成了一项协议,由他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免费向中国中央电视台定期提供电影节目。为了“减少麻烦”,他亲自对所提供的影片内容严格把关,要求做到“既能够让中国观众喜欢,又能够为中国领导人所接受”。几年前,他还让自己的一家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的英文版。
  在1990年海湾战争中,戳多克看到了CNN的卫星直播所显示出的极大优越性和“巨大威力”,因而近年来加快了发展卫星电视的步伐,并创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卫星电视集团一一“天际电视公司”。他认为亚洲地区国家众多,地域辽阔,卫星直播电视市场潜力巨大,应是今后的主攻方向。而已经有相当经济基础的中国则是这一战略的核心。事实上默多克已有所行动,他在几年前就已经通过他在香港的电视台——包括凤凰电影台、卫星体育台和卫星电视中文台——向中国内地转播节目。1994年,卫星体育台转播并“资助”中国篮球联赛。1995年,这家电视台与中国方面合作,开始转播职业足球联赛。
  此外,默多克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充满信心。1995年1月26日,中国为亚卫财团支持的一家香港财团在西昌发射的“亚太二号”通讯卫星刚一升空就发生爆炸,该卫星预定的轨道涉及整个澳大利亚、东亚、印度次大陆、中东、东欧和前苏联的部分地区。它的使用客户有鲁珀特·默多克的新闻公司下属的卫星电视台、美联社电视台APTV、设在葡萄牙的马科尼通信公司和世界电视新闻公司。尽管这样,默多克没有就此看轻中国的卫星发射技术。1996年2月,一枚中国新型运载火箭携带2.05亿美元卫星升空失利,这颗卫星属于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通讯卫星组织。如果正常进入轨道的话,它本应归鲁珀特·默多克新闻公司和美国电信公司使用。在这两次发射活动中,默多克的新闻公司都选用了中国的火箭,避而不用美国和欧洲的运载火箭,可以说默多克对中国充满信心。
  65岁的默多克不仅子承父业,经营报纸,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如今收入他旗下的有英国的《泰晤上报》。《太阳报》,美国的《纽约邮报》、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他控制了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主要媒体。令他极不满意的是,由于日本的管制,他一直没能涉足这个岛国,日本成为其发达国家中唯一的“空白地带”。
  日本素以电信业管理严格著称。近年来出现了电视传播手段的革命性变化。多媒体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渐普及,不仅使“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可能,而且节目的软件化和传播的双向性改变了传统的电视传播方式;过去日本各民间电视台竞争的主要对象是使用的频率,以及增建地方分支机构,而现在录像和播送方式的数字化,使这些传统的竞争对象已不再重要。因为使用数字式记录和播放音像,一颗通讯卫星可发射100多个频道节目。对此,传播界、电子计算机界、软件界无不怀有一种紧迫感,而与此同时世界各国都开始放松对电信业的管制,以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美国为争取其公司进入日本,扩大其市场份额,对日本施加压力,强迫日本放松管制。由于美国政府的开道,给予媒体大王进军日本一个良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默多克于1996年5月下旬来到了日本,希望能找到合作伙伴。
  默多克的到来犹如一颗炸弹,引起日本各界的轰动。许多公司都希望抓住这个机会。不断寻求生意的日本软件银行公司总裁孙正义听到这个消息更是兴奋不已,他迅速派人打听默多克在日本下榻的饭店,想方设法谋求能与默多克见面。
  日本软件银行公司总经理孙正义是个39岁的韩裔日本人,1981年创办了这家专营计算机软件和出版有关计算机杂志的公司,从一个计算机软件销售商发展成为亿万富翁。
  1994年软件银行公司出资21亿美元买下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这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行业杂志出版商。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年收入额达8亿美元,拥有80种出版刊物,其中包括《个人电脑》、《电脑客户》以及《个人电脑周刊》和《苹果机周刊》。该公司每年还出版200余种入门指南手册。孙正义计划到2005年将公司的出版物扩大到1000种。软件银行公司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产业展示会的组织者,其75%的展示会均紧紧围绕着有利可图的美国市场。借1995年购入界面集团,孙正义接管了COMDEX这一计算机行业最大的演示会。COMDEX计算机展示会1997年2月底首次来到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传媒界对此进行广泛报道,参观者不计其数。
  擅自闯入并扰乱原有秩序,是现年39岁的孙正义标准的经营方式。在一个高技术由庞大而传统的电子业集团控制的国度里,他因有一半比尔·盖茨和默多克式的西方企业家形象而引人注目。他是一位马不停蹄的网络工作者和生意人。其社交圈子包括像奥克拉尔公司董事长劳伦斯·埃利森、太阳微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斯科特·麦克尼利以及他的高尔夫球老搭档、微软公司的盖茨这样的美国硅谷名流。软件银行公司是集高技术出版、展示会、经销和软件设计诸家公司于一身的联合体。自1994年公开上市以来,该公司的股价已猛增了200%,算上几次配股,每股售价为169美元。孙正义在公司中的股本达52%,合45亿美元,这使他成为日本最富有的人之一。即使在股价低出其高点20%时,公司股票交易的收益也是1995年的150倍。孙正义的抱负如果一一实现的话,将会使该公司成为21世纪高技术营销中一股巨大势力,这家公司在日本已成为一架大规模的营销机器,现在正在扩大活动范围——打入美国及计算机互联网络。孙正义把印刷出版物、电视、展示会和联机服务结合在一起,籍此使软件银行公司出现在消费者和业者买卖或谈论信息技术的每一个地方。
  软件银行公司已耗资2亿美元抢购了约30家互联网络新兴公司的股本,这其中包括YAHoo公司、电子资金公司和探索公司,该公司下属的交互公司也在网络广告业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其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达40%。
  软件银行公司作为软件批发公司控制着日本软件市场40%的份额。它在日本还经销微软公司30%的程序,并与这家软件巨头合作开发个人计算机的游戏软件。
  1995年,这家公司的纯利润就达134亿日元,堪称日本同类公司的佼佼者。但是,他也有危机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臻完善,“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到来,他意识到面向未来,仅仅经营传统的计算机软件是不够的。他希望引导企业向“信息高速公路”型企业转移,而默多克则成为他最理想的合作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出击,默多克终于同意与孙正义会见。孙正义及其顾问苦音构思了许多会见方式,花费了不少时间,通过仔细斟酌决定邀请鲁珀特·默多克在银座一家一流餐厅品尝高级日本料理。1996年5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孙正义一改平日身穿短袖T恤和V字领套衫、看上去像美国硅谷的小伙子的形象,换上西服,修饰了一下头发,早早地来到银座等候。默多克准时来到约定地点,这是多媒体时代最具吸引力的新闻——日本的“比尔·盖茨”和90年代的“公民凯恩”相会,此次相会为日本电信业掀开新的篇章。美国著名的《商业周刊》杂志对这次会面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生鱼片、面拖油炸蔬菜加冰章鱼一道接一道端上。这中间,孙正义做生意的神经开始异常亢奋。他婉转地对默多克说:“听说默多克先生的新闻公司可能要在日本开办相当于英国天际广播公司所开办的卫星电视节目,有这事吗?”默多克没有立即回答,于是孙正义发挥不屈不挠的精神,对这个传
  媒业的巨头不断旁敲侧击。茫然之中,默多克承认有该项计划,还提到了一些可能的日方合伙人。在痛饮日本清酒的同时,孙正义开始演戏般地大谈他个人亲手建立起来的高科技企业软件银行公司和这家软件经销商的数字化梦想。在耗资30亿美元,在负债的情况下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企业收购后,孙正义这位软件银行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脱颖而出,成为世界计算机行业展示会的主办者和最强大的高技术杂志出版商,软件银行公司正把大笔钱投入到未经验证但却大有可为的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商业活动中。希望跃人数字传播的高技术天地。孙正义的谈笑使气氛非常活跃。席间,不断传来默多克开心的笑声。宴席快结束时,孙正义笑着对默多克说:“你与之商谈的合伙人全不合适,你应该找我。”默多克微笑着看着孙正义,没有作肯定或否定的表示。席后,送走了默多克,孙正义和同僚认真分析了默多克的态度,没有什么结论。
  孙正义迷人的闲谈以及不屈不挠做生意的作风,以及拒绝接受谋求一致、权力集中的日本公司管理方式,这一切给默多克留下深刻印象。第二天上午。默多克把孙正义叫到东京的海厄特花园饭店。一听到这个消息,孙正义立刻飞车前往,并在一路上思索着与默多克会谈的内容和方式。
  可以说,默多克看中了孙正义的公司是日本公司同时又是软件专业公司的特点,而且效益好,1995年软件银行公司的税后利润达143亿日元;孙正义则看中了默多克在世界传媒中的影响力。在海厄特花园饭店里,默多克详细询问了孙正义的计划及日本传媒界的情况。默多克告诉孙正义,他特别欣赏孙的远见卓识,也说出他到日本的想法,称他“对日本的报纸等传媒没有兴趣,但看好日本能与美国匹敌的电子通讯技术,盼望通过与日本的合作能进入一个新的传播技术领域”。两人在合资领域达成了共识,于是一笔交易的轮廓便开始显现。1996年6月初,他又来到日本,与孙正义进行多次密谈,详细商讨合作细节及方案,在确定基本条件后,他们的下属积极行动,加班加点运行。
  1996年6月20日,在日本东京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这对绝妙搭档终于披露了他们的收购新闻,使日本新闻媒介吃了一惊。世界报业大王鲁珀特·默多克与日本软件银行公司联手,组成合资公司,他们各出资208.75亿日元,一举买下了日本朝日电视台21.4%的股票,成为这家日本著名民间电视台的最大股东。朝日电视台是日本五大商业新闻网中的老四,这家评价很高的朝日电视台将用来为他俩各占50%股份的日本天际广播公司编排节目和搜集新闻。针对他们成为最大股东后是否会影响朝日电视台节目内容这一问题,默多克和孙正义都称,他们关心的是新传播技术,对节目内容并元兴趣。事后默多克表示,两年内他将在日本进行数字式多频道电视广播。似乎一夜之间,孙正义便护卫着默多克这个外国佬径直打入了日本与世隔绝的传媒界。日本舆论惊呼:“日本广播电视的闭关锁国状态终于被打破了。”“默多克在继欧洲、美国之后,终于把触角伸到了日本。”
  默多克与孙正义的联手是日本电视市场迅速现代化的最新发展。最近几年,大部分发达国家已驾驶着高技术的云梯提供给家庭观众更多的频道,传送更多的可选择的节目,但日本仍远远落后。近两年,4个新的数据电视系统给日本观众带来更多的频道,默多克所有的日本天际广播公司就提供100多个频道的服务,这笔新的投资将更进一步完善日本的电视市场,促进日本高科技的进程。他俩的合作令一家日本著名的周刊杂志忧虑地问道:“是否日本最优秀的新闻广播员将在默多克旗下生存?”
  默多克与孙正义的联手可能标志着一个新的激烈竞争的开始。日本电视界的许多公司很难打破这种联系,朝日电视台股份合同仅用了一两个月,这种效率和速度对大部分日本商人的处事作风也是一个警告。对于卫星广播网,日本不是强人,但日本也不能理解像美国一样的有线电视。面对新传播技术的挑战,最感焦虑的是各电视台。1989年日本国家电视台NHK增设两个有线频道吸引了700万观众。两年后,日本卫星广播网开始通过卫星为观众服务,起初比较困难,但现在观众超过200万。过去几年里通过两个其他卫星建立了13个频道,转播体育、新闻和娱乐节目,这些频道的观众少得可怜,只有13万,经营这些频道的11家公司到1995年月亏损合计达32亿日元。由于国家限制和创建费用高昂,在拥有4000万房屋所有人的国家,有线电视观众仅300万,结果是:大多数日本房屋所有者与NHK的两个老式频道和能提供可预报费用的约5家商业电视台联系,NHK以及这5家主要地方电视台基本上达成了相对平衡。
  但是新的数字电视技术的兴起则有可能打破这种平衡。数字压缩方式使信息传送简单化,也能提供更多的频道,但真正的许诺是质量而非数量。日本政府又决定NHK率先进行“综合数字广播”的实用化试验,使NHK的节目进人互联网络。日本的第一家数字传播电视台完美电视台1996年秋天开始服务,提供船运、国外和商业新闻、音乐电视、韩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的外语节目。这一举措实际上是将了各民间电视台一军。因此,朝日电视台对默多克等加入自己的事业表示“欢迎”,并希望默多克和软件银行公司的参与能促进朝日电视台在传播技术上的进步。此间新闻媒介预测:“报业大王”进人日本将引发日本传播界出现国际化浪潮;朝日电视台把传播与计算机软件相结合将引起日本传播界新一轮技术竞争。他俩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以确定究竟是谁将统治日本数字卫星广播。许多分析家预测,日本的四家新的数字广播公司在这场战争后将只有一家或两家生存。当然,默多克受到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他必须能够生产日本的节目,又必须增加来自他的全球媒体帝国中其他公司的节目进口。
  对孙正义而言,与默多克的联盟使他扩宽了势力,超越计算机相关业务进入多媒体和娱乐界,尝试在新的领域发挥才能,把软件银行公司发展成为日本数字信息工业的基础。
  1994年2月初,鲁珀特·默多克在印度检查他购买的印地文zeeTV的情况,他在那里同政府官员打得火热,并用精明的眼光盯住这块被好莱坞称之为“未来的市场”的领土。据估计,印度至少有4000万人是属于中产阶级,富有而且讲英语,对于收费电视来说,这是一座潜在的金矿。印度电视台覆盖了4300万户收看电视家庭中的64%;据估计,默多克的卫视覆盖约1000万户。
  在拉丁美洲,他的“运河福克斯”在18个拉丁美洲国家拥有380万的收视户。此外,他还跟墨西哥的格热波电视以及巴西的格罗伯机构签约,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提供卫星服务。1996年中国长征三号火箭升空时爆炸,原本载有默多克的电视转播卫星,预定涵盖中南美洲。
  默多克没有把自己的势力仅局限于全球各大洲,而是扩大势力范围。为了让帝国永不败落,默多克紧跟高科技的步伐。默多克接受BBC访问时说:“我们眼前有大多开放的机会,所以我们不能只把我们的角色限制在报纸发行或是电视上面..我们要稳稳地掌握新出现的各种发行系统。”
  默多克的生意眼光比谁都老道,他先从报业的平面媒体起家,慢慢地走向立体媒体电视电影,当电脑第三波的冲击来到时,他又立刻毫不犹豫地率领大军杀人电脑光盘世界,而他的“新闻多媒体公司”即是他手上的一大秘密武器。
  默多克的“新闻多媒体公司”是“新闻国际公司”的子公司,而“新闻国际公司”也就是默多克横跨五大洲、三大洋的“新闻公司”的一个分支。
  新闻多媒体公司跨人电脑界制作光盘,自然不能砸了母公司的招牌,它除了注重美感和界面之外,还得严格控制内容品质。在内容方面,新闻多媒体公司拥有报社、出版社、电影公司、电视公司和广播网可以充当后勤支援,加上原始的、独立的研究资料,它在先天上早已取得了优势。
  目前,推出的光盘计有“曝光”、“展望”,以及“真实娱乐”等系列产品。“曝光”是一系列的视像历史档案,其资料多半来自《泰晤士报》的黑白影像资料库,这一系列的光盘主要是作为学校教学辅助教材,主题包括有30年代英国的闪电战、大撤退等,与观者互动的部分并不多。“展望”系列所囊括的则是其他的重要事件和议题,第一梯次的4张光盘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女权、和环境为基础。“真实娱乐”事实上是一种结合了事实和娱乐的完美概念。打头阵的两张光盘将会是《谜:发觉布菜齐力公园的秘密》和《塑造20世纪的伟人》。“谜”来源于同名的密码机,它曾在二次大战时破解德军密码。布莱齐力公园其实是联军战时的情报中心,使用者(也许可以说是游戏者)在布莱齐力公园空空荡荡的大厅里游荡,而这些大厅的陈设也以三维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其逼真细致程度,犹如当年的原景重现。《塑造20世纪的伟人》档案里,罗列了200位对20世纪有长远贡献的男男女女,这个档案其实是《星期日泰晤士报》几年前连载过的一个系列。这200个人归纳为6大类,分别是权力、身体、心灵、感觉、发现和设计。比如说,当你进入权力的世界的时候,你会置身于一个完全立体的环境里,其背景是一个大都市,走过一个街角,你就会看到唐宁街10号,然后一架直升机出现在荧屏上,载着铁娘子降临到大门口。
  1993年,默多克的新闻公司已拥有英国天际广播公司的50%的股权,默多克在9月1日宣布了一项关于建立一个以卫星为基地的数字化通信公路的辉煌前景,从而把天际公司与传统电话经营业结合在一起。默多克说他正在同英国电信公司商议为用户提供一种双向式通信联系。
  可以说当今世界是网络世界,1995年,当太阳微系统公司开发的网络语言JAVA还不被广泛认识时,鲁珀特·默多克积极活动,促使下属的德尔菲互联网络服务公司获得太阳微系统公司同意,服务公司总裁负责经营太阳微系统公司的一个新的分公司,目的是在快速增长的互联网络和有利可图的内部网络上推销JAVA。
  ------------------
  第十九章 看得见的手
  默多充访华由澳总理“打前站”
  默多克是“英国工人的天故”
  想给英国的“保守党时代”划上句号的人
  梅杰和撒切尔夫人的告碰壁,日为他的唯一信条是:只支持胜利者
  布莱尔与默多克煮酒论英雄
  《太阳报》炸弹接连抛出,保守党灰头土脸
  “我从未见过比鲁珀特·默多克更精明的人。”
  尽管默多克欣赏耸人听闻的报道,但他是一个喜欢在政界活动的报业主。他不喜欢罗伊·汤姆森对社论过分苛求的做法。以前是工党的《太阳报》,在默多克的领导下逐渐向右拐了。在纽约,《纽约邮报》变成了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报纸,在纽约市长选举中支持埃德·科克的候选资格,而不顾默多克的一些记者的强烈反对。在澳大利亚,他由于人们批评他的一些报纸是黄色的而感到痛心,于是创办了《澳大利亚人报》,这是一份极端保守和严肃,甚至到了几乎令人厌烦的地步的全国性报纸。
  在政治上,默多克始终是一个引起争议的人物,其左右摇摆的
  立场令人捉摸不定。但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那就是:他始终利用对传播媒介的控制左右政治,不管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美国的竞选运动,还是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马岛之战。
  70年代末的一轮美国大选拉开序幕,总统吉米·卡特决定再次参加选举,然而对他来说纽约州的民主党初选很关键,因而得到该州主要报纸《纽约邮报》的支持对卡特十分重要,因为那里是他的主要对手爱德华,肯尼迪参议员的老巢,是卡特的险区。肯尼迪一贯支持以色列的记录无人打破,卡特则倾向于一些温和的阿拉伯国家,以寻求广泛的解决问题方式。肯尼迪可能会在纽约州赢得一边倒的支持,他不仅能得到犹太人的支持,还将得到很多其他亲以色列入的拥护。
  卡特的密友杰拉尔德·拉夫肖恩和乔尔·麦克利里准备参与卡特连任的竟选运动,因而为卡特打前站及秘密交涉。由于获取报界支持是当务之急,1979年6月,他们去《纽约邮报》的老板鲁珀特·默多克在纽约的家中作客,与默多克进行了一番长谈,默多克向他们询问卡特总统的能源和经济政策,他们当即提议说,总统本人能提供最好的回答。两个政治活动家向默多克发出和吉米·卡特总统会晤的邀请。
  9月,麦克利里进驻纽约,他努力安排默多克和卡特的会面,并迅速和公共顾问、民主党活动家霍华德·鲁宾斯坦建立联系,此人恰恰受聘于默多克。麦克利里将鲁宾斯但视为杰出的形势判断专家,几乎每天同他交谈,并通过他了解《纽约邮报》对政治态势的看法。他的所见所闻使他倍受鼓舞。1979年末,《纽约时报》和《读者文摘》开始对查帕奎克事件进行重新调查,那是1969年7月,在美国东北沿海的查帕奎克岛,爱德华·肯尼迪驾车失事,驶进一条小溪中,淹死车中一女秘书,事后弃车不顾。而《纽约邮报》在监视肯尼迪的私生活上走得更远,它发现了一个自称和肯尼迪有暧昧关系的女人。鲁宾斯坦看到,争取《纽约邮报》支持卡特大有希望,便提出“白宫约会”的建议,并选择了约会日赐,确定为1980年2月19日。那时,默多克不仅已成为白宫急于拉拢的对象,他作为ATI的“同舱驾驶员”,还可能成为波音公司最大的买主。波音公司建议在同一天同默多克见面,这一天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也为默多克日后陷入诉讼案埋下伏笔。
  总统卡特和报业大王默多克两个大人物谈了两个半小时。默多克后来回忆说:“那是一次特别长的交谈。除了像伊朗这类一般性话题外,他谈到了纽约市..”尽管默多克未对大选作出承诺,但他许诺在纽约州初选中支持卡特。三天后,《纽约邮报》一篇刊登在里面版页上的评论文章说:“民主党初选:本报支持卡特。”这篇文章说杰里·布朗根本不行,也批评了肯尼迪。尽管它对卡特过去的中东政策以及他未能说服国会将社会福利作为联邦责任等问题持保留态度,但他称卡特在这些及其他问题上“善于及时总结经验”。
  尽管卡特得到了默多克的支持,肯尼迪还是得到了不少的选票。调查表明,3/4的犹太裔民主党人支持肯尼迪。
  也就是默多克这种英国式的新闻辩护风格给他带来麻烦,默多克畅所欲言地支持吉米·卡特总统。在卡特政府期间,卡特的对手抓住此事,默多克被控告利用他的政治优势为他控制的一家澳大利亚航空公司为购买美国制造的飞机争取贷款。然后举行听证会,列举事实,尽管控告缺乏证据,但后来仍导致他的支持者卡特与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并且爱德华·肯尼迪在1980年民主党主席候选人选拔会上向卡特提出挑战。
  在鲁珀特·默多克的报业生涯中,为了扩展自己的事业,他一直与政治纠缠不清。在涉足报业之初,他与澳大利亚当时的总理惠特拉姆从极其亲密到反目;到了80年代,他在澳大利亚的政治影响力已无人可与之匹敌,每一位政府总理都是“他的朋友”,他是名副其实的“无冕之王”。1986年他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即是由当时的总理霍克为他打的“前站”。
  默多克很善于利用手中控制的媒体来影响政治进程。在1979年英国大选中,他积极支持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成为撒切尔夫人的狂热支持者。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马岛战争期间,默多克指使他的报纸为此战煽风点火。由此他也成为撒切尔夫人的“密友”。1986年,他在英国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使英国印刷工人工会落人了他所设的“连环计”中,遭受了“历史上最惨重的损失”,因而获得“英国工人的天敌”的绰号。
  默多克也是尼克松的“挚交”。尼克松生前出国访问时,常常是乘坐由默多克提供的私人飞机。默多克曾表示,他们两人一致的地方是都“以全球眼光看问题”,尼克松是“战略家”,他是“具体行动者?,而新闻传播是“摧毁专制统治最锐利的武器”。
  198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他积极支持里根。默多克与美国国会许多共和党人士交往密切,1995年还通过自己的出版社为众议院议长金里奇出版了一本书。为此1995年12月美国众议院批准成立法律顾问小组调查议长金里奇的违纪行为,其中之一是这位佐治亚州共和党人与新闻媒体巨头鲁珀特·默多克的新闻公司拥有的一家公司达成的这个出版交易,有试图“利用”其职务之便牟取“个人利益”之嫌。
  1996年3月默多克宣布将在年底总统大选期间,免费让克林顿和多尔在自己的福克斯电视网发表意见,引起各界强烈反响。
  80年代中期,默多克开始与戈尔巴乔夫接触,并为戈氏出版了《新思维》一书的英文版。苏联剧变后,默多克公开为之称快,宣称这是:“新闻自由的胜利”。目前他已经在俄罗斯、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国开设了办事处,以图日后进一步发展。
  1997年英国举行了它的世纪大选,66岁的报业大王默多克仍不准备观战,他出人意料地抛弃了他一贯支持的保守党,抛弃梅杰首相,谋求为英国的一个重要的时代——撒切尔时代画上一个句号。
  自1992年大选以来的四年中,保守党由于在地方补选中一再失利,它在下议院的多数党地位逐渐萎缩,早已风光不再。1997年1月以来,保守党就已在充当少数党的边缘上徘徊了。先是1月16日一个保守党议员去世,保守党以一票之差成了少数党;好不容易到了1月20日,保守党靠一个工党议员病逝才与工党在下议院扳成平局。2月27日,一向为保守党盘据的英格兰西北部的南威勒尔选区举行补缺选举,人们认为这次补选结果将是大选之前的一次最有估量价值的民意测验。结果是工党候选人查普曼夺得议席,保守党惨败。因而在下议院651个议席中,保守党占322席,反对党占324席。
  当少数党的滋味可不好受。且不说备受报界和反对党的椰榆,还因为只要提出的议案不获通过,反对党就可以立即在议会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因此每日如坐针毡,这种状况迫使梅杰政府提前大选。英国政坛出现一种奇特现象:英国的经济表现不错,民心却思变,媒体也倒向工党,看来梅杰也只能来个哀兵之战了。
  1997年3月17日中午,英国首相梅杰在唐宁街首相府前向记者宣布:大选定于5月1日举行。梅杰面露笑容,轻松自若。对于大选,他的看法是,“还可以赢,我们会赢”。
  然而两个小时后,他轻车简从,到离伦敦不远的卢顺区进行“访问”。卢顺区是保守党70个“危险区”之一,必须要守住。几乎在同一时间,工党领袖布莱尔匆匆赶往格洛斯特,这是工党的一个关键性的“危险区”,工党要赢得漂亮,必须拿下它。虽然正式竞选要到复活节假期后才开始,然而大选之战已经展开。从此时起到投票日的6个星期,是1918年以来英国大选史上最长的一次竞选活动,很可能也将成为英国最不文明的一场大选。大选的日期之所以决定最迟必须在5月21日前举行,保守党自有其如意算盘,认为当人们尝到经济好景的果实时,自然会重投保守党的怀抱。然而,尽管“好日子”已经来了,人们还是不领情。各项民意测验显示,工党依然遥遥领先25个百分点左右。保守党的谋士绞尽脑汁,终于又想出一招,用马拉松式的竟选运动来“暴露”工党的弱点。保守党想以他们的雄厚财力、发动舆论界的老朋友,使人们相信“新工党,新危险”。梅杰也满怀信心,认为凭他的丰富经验,将能在电视上击败刚过不惑之年的布莱尔。他向布莱尔提出挑战:两人在电视上就有关国计民生进行两至三场的公开辩论。
  大选的主题是经济、欧洲联盟和宪制问题,竟选运动自然也应该以这三大战场为主来展开。保守党认为他们在各个战线上都占有优势,特别是经济一片好景,失业人数已由6年前的265万降到170万人,单单2月份就减少了6.5万人。在欧洲联盟问题上,保守党深信王牌在握,宣称只有梅杰才能维护英国的主权和利益。据《每日邮报》3月21日报道,梅杰已经决定在晚些时候正式宣布,保守党政府决不参加欧洲单一货币,只要他做首相,英镑就安全。在宪制方面,保守党抨击工党答应允许苏格兰和威尔斯设立自己的议会的主张,认为这将会导致英联合王国解体,是在玩火。这看来理直气壮,无懈可击。
  但工党也有对策,而且锐不可挡。对于经济,工党答复很简单,工党会“做得更好”;对欧洲联盟关系,布莱尔已经表明他将“坚决地维护英国的主权和利益”。布莱尔3月18日还特别在《太阳报》上撰文,自称他是一位爱国者,他反对欧洲合众国,他不主张把英国孤立于欧盟之外,而是要英国在欧盟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比保守党的消极反对更动听。至于宪制上工党希望给苏格兰和威尔斯一定程度的自治,工党坚持这将能更进一步加强和巩固英联合王国。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清官难断。不过选民并不太关心这些大块文章。这次大选的真正选择是:要变还是怕变。要变的人厌倦了保守党,希望明天会更好;怕变的人担心工党是一个未知数,怕失掉还过得去的今天。
  然而舆论并没有倒向这三大主题,这使得保守党处境狼狈,因为竟选主要内容不是讨论两党政策有什么差别,而是工党指责保守党精疲力尽,没什么新主张。保守党反击说,工党没有执政经验,素质如何不得而知,一面隐约暗指工党上次执政期间出现过工潮、税率高、经济停滞不前的情况。
  正当保守党和工党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保守党的靠山之一,它的舆论界的好朋友《太阳报》却发动了“阵前起义”,宣布将支持工党,使保守党人沮丧万分,梅杰真是出师不利。一向支持保守党的《太阳报》竟在大选日期公布的当晚,正式宣告倒戈,支持工党。3月18日,这个曾为梅杰在1992年的大选摇旗呐喊的《太阳报》用整个头版以特大标题宣布:“《太阳报》支持布莱尔。”副题是:“给改变一个机会。”文章称:“梅杰是个正人君子,他已尽了最大努力。”但是保守党内部的“腐败和严重内证”使其不击自溃;保守党实在“太累了”,需要“休息”。目前,英国需要的是一个“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且具有远见、决心和胆识的领导人”;人们“寄希望于布莱尔”。这对梅杰和保守党无异是当头一棒,雪上加霜。
  耐人寻味的是,包括《泰晤士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和《独立报》等在内的英国所有全国性大报均在同一天就《太阳报》这一出人意外的“倒戈”发表了文章和评论。这表明《太阳报》的“改弦易辙”事先已与所有舆论传媒打了招呼。《太阳报》之所以在梅杰宣布大选之日的第二天发表“效忠布莱尔”的文章,目的在于在正式的竟选活动一开始就给梅杰以“致命一击”。
  《太阳报》的老板是鲁珀特·默多克,这位世界传媒大王同时也拥有《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和《世界新闻报》,但默多克本人最重视的并非那些闻名全球的堂堂大报,而是这份不登大雅之堂的八卦小报。这也难怪,《太阳报》是报业大王默多克在英国发行量最大,日销量近500万份,号称拥有1000万读者的一张小报,对英国人的影响力最大。在1992年的大选中,《太阳报》每天都在重要版面抨击工党,把工党形容为“洪水猛兽”,鞍前马后为梅杰的连任效尽犬马之劳。大选后,该报当时的编辑曾洋洋自得地要梅杰赏他一枚金牌。梅杰出人意料地胜利时,这家报纸以著名的标题“《太阳报》的一票使他获胜”进行报道。这个做法也许粗鲁无礼,但政治分析家过后同意,媒体在大选中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太阳报》。的确,连工党领袖金诺克在痛心疾首之余,也承认《太阳报》使工党失掉了许多选票。其实,《太阳报》虽说“貌不出众”,不过也有它的特色,这也是默多克立业的基础。每天在第三页上选登一位健美、性感、摆出挑逗姿态的青春裸女,除了孔老夫子,人人看了都会想人非非。体育版更是独树一帜,报道都很详尽,各种球类竞赛、马经、狗经也属一流。也许更重要的是那些大胆、泼辣、嘻笑怒骂、讽刺又充满幽默的短评。
  但此次大选的竞选活动刚开始,《太阳报》即来了180度大转向。这不仅使广大读者费解,也引起了《太阳报》内部大多数编辑和记者的不满。BBC电视台的一位评论员说:尽管绝大多数的选民决不会因《太阳报》的“倒戈”而改变他们的投票对象,但它无疑会在精神上给保守党以重创。
  人们猜测保守党也许会重新发动1996年受人强烈抨击的“恶魔的眼睛”的海报攻势。海报把工党领袖描绘成长着一对火红的眼睛,暗示在他的外表魅力下面隐藏着危险与不为人知的性格。保守党默认政府非常不得人心,它把很微弱的当选机会寄托在鼓励选民不要投票支持“他们已经认识的恶魔”上。
  据一项消息报道,宣布选举日之前,梅杰曾宴请鲁珀特·默久克,寻求《太阳报》在大选中支持保守党,但遭到拒绝。万般元奈,梅杰只好去求自己的恩师、默多克的密友澈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听完梅杰的述说后,立即驱车去找默多克。然而,默多克并没有顾虑两人的友情,一口拒绝了撒切尔夫人应梅杰之托,恳求《太阳报》不要在大选中为难保守党的请求,撤切尔夫人黯然离去。别怪默多克不顾情义,抛弃老朋友,因为他唯一的信条是:只支持胜利者。放眼四方,生意场中的大老板,不看好赢家的又有几许?
  3月17日下午4时,希金斯把报社的副总编和版面主编们召到他的办公室通报说:18日《太阳报》将发表支持布莱尔的文章。他本人将正式对外宣布:“梅杰已不值得我们支持。”据一位目睹这批报社头面人物步出希金斯办公室时的记者事后透露说:“每人脸部的表情犹如蒙娜丽莎,毫无喜色可言。”
  据与希金斯关系密切、了解内情的人士说,希金所为人厚道,和蔼可亲,在报社很有人缘,是一步一个脚印登上总编交椅的。他在私下表示对《太阳报》的“倒戈”深为不安。此外,这两天在议会里,议员们对此议论纷纷,从那里甚至传出这么一种说法:负责撰写支持布莱尔这篇文章的曾荣获最佳政治主笔奖的特雷弗·卡瓦纳也对自己撰写这篇文章“深感不安”。
  与《太阳报》的赤裸裸的支持相比,《泰晤上报》有点“道貌岸然”。它在18日的社论中表示还要多看看,再行表态。不过那几天的报道和评论,字里行间已隐隐约约地向工党伸出友谊之手,其实它已经是万事俱备,只等大老板默多克一声令下。西方的言论自由,如斯而已。
  《太阳报》的举动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3月18日的《太阳报》还没有摆上报亭的报架,BBC和独立电视台17日的晚间新闻就报道了《太阳报》支持布莱尔的消息。于是当晚即有数百名读者打电话到《太阳报》编辑部质问原委。有的说对《太阳报》的这一举动“感到羞愧”;有的说:“不会再看这张报纸。”;有的责问:“太阳报是否迷上了龇牙咧嘴的布莱尔?”
  读者的强烈反应令《太阳报》编辑部感到意外。一位报社工作人员说,如果事态继续发展,“我们可能不得不恢复到支持保守党的立场。报社的许多人希望如此”。他还说:“我们历来认为梅杰能力较弱,在有些问题上也倾向于工党的观点。但是公开出来支持布莱尔是违背《太阳报》的一贯立场的。”
  英国舆论界的同行也认为,希金斯同其他报纸的总编一样总是受到朝野政党领导人的另眼相待,他们虽然长期以来对保守党的政策持抨击的态度,但对梅杰人品一直有较好的印象,因而,希金斯公开表示支持布莱尔“似乎有悻常理”。
  这家小报为何会改变政治立场,不得而知。但报馆的政策是,新的工党已经丢弃了过去的激进政策,值得支持。情形也许是大批《太阳报》读者转而支持工党,这家报纸再也无法继续支持保守党了。也可能是《太阳报》老板默多克认为,加入胜利的一方最符合本身和报纸的利益。5月1日人们说不定会看到“《太阳报》的一票又使他获胜”的标题也未可知,因为也有少数分析家认为,这次《太阳报》有能力改变选举结果,《太阳报》的倒戈主要原因是他的老板鲁琅特·默多克的命令。
  默多克从与布莱尔的初次见面到日后的多次秘密交往,发展到眼下的公开支持,先后仅经历了两年半的时间。
  他们的初次见面是在1994年9月,那时布莱尔刚当选工党领导人不久。尽管默多克似乎本能地憎恨工党的“激进色彩,却又嫌执政的梅杰感情脆弱、优柔寡断,于是就移情能言善辩,带有革新形象的布莱尔”。1995年的夏天,布莱尔应邀出席了由默多克的亲信在澳大利亚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研讨会,并在那次研讨会上发表了深讨默多克欢心的演说。据披露,布莱尔为精心炮制这篇演讲稿没有少花精力。他的初衷是,“至少要起到使默多克所控制的舆论传媒不再对工党原来那么仇视的作用”。于是,他在那次演说中不惜篇幅大谈倾向于市场经济的政策主张。当时有一家报纸就他的演讲发表评论说:“人们简直认为发表演说的是撤切尔夫人的忠实信徒。”他深知传媒影响之大,上任以来,频频向默多克送秋波。1994年他不顾左翼同僚的非议,千里迢迢飞往澳洲出席默多克机构的高级行政人员会议,发表了亲善讲演。他们两人这两年不时对饮,煮酒论大局。
  尽管布莱尔的那次演说引起了工党左翼人士的强烈不满,却给默多克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默多克曾多次与布莱尔“秘密”接触,并对布莱尔“越来越喜欢”了。由此可见,这位“报业大王”对布莱尔的青睐绝非偶然。BBC电视台一位评论员一针见血地指出:“默多克摒弃梅杰这一惊人之举显然着眼于他的报业。”
  自1990年撒切尔夫人被迫下台,默多克就四顾茫茫。对梅杰他深感失望,认为太软弱;和副首相赫塞尔廷又话不投机,怕后者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财相克拉克更是不相往来,认为他太左,离经叛道。他和国防大臣波蒂罗虽合心意又担心后者难成气候。而他在英国的庞大产业(四家报馆、一家电视台),迫切需要有政坛上的朋友来照顾。放眼四方,只有布莱尔。虽然布莱尔身在工党,意识形态上却完全姓资,而且光芒四射,公认为下一任首相。顺水人情,何乐不为?
  自3月17日《太阳报》倒戈工党以来,布莱尔和传媒大王默多克正式进入“蜜月佳期”,“相敬相爱”。
  当记者问布莱尔,对《太阳报》上那些裸体美女的看法时,他的回答很干脆:“那无关紧要。”布莱尔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向重视家庭、伦理和道德,竟出此言,实令人感到意外。默多克自然也投桃报李,如今《太阳报》正为工党“冲锋陷阵”,对保守党穷追猛打。
  默多克的《太阳报》在对保守党的舆论攻势中打头阵。大选的第一个回合,梅杰就被党内腐败和丑闻弄得焦头烂额,无法起步。宣布竟选日期后的两个星期,已有三名保守党国会议员被迫辞去席位,退出大选,还有七人正在挣扎求存。
  报界频频报道部长丑闻,攻击保守党。3月31日,报界指责苏格兰事务大臣艾伦·斯图尔特,声称他在一家治理酗酒的诊所遇见一个有四名子女的已婚妇女,并跟她有染,他宣布退出参加格拉斯哥·伊斯特伍德区的竞选。
  与此同时,保守党比肯斯菲尔德区国会议员蒂姆·史密斯在党内领导层的“敦请”下退出竟选。史密斯接受了哈罗德斯百货公司2.5万英镑,据说是作为在国会提问的代价。他的退出加重了其他国会议员所面对的压力,尤其是尼尔·汉密尔顿,汉密尔顿也涉嫌接受了款项作为在国会提问的代价。
  史密斯退出之后,英国第三大党自由民主党领袖阿什当批评梅杰优柔寡断,形容他对拿钱提问事情处理不当:“卑劣是保守党无法摆脱的问题。”
  不料旧创未愈,新的丑闻又起。3月27日,《太阳报》用整版六页版面,图文并茂报道了一位保守党国会议员和一名未成年少女于光天化日之下在游人众多的公园里“鬼混”。
  此君叫皮尔斯·麦钱特,46岁,结婚已20年,育有一名12岁的女儿和一名5岁的男孩。他在1992年白金汉区当选为保守党国会议员,现任社会福利大臣的政务秘书。平时表现得很正经,满口道学,属于保守党右翼。少女叫安娜,今年才17岁,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的良好家庭,但对读书不感兴趣,去年离家到苏河区一间夜总会当女招待。去年10月的某一天,麦钱特独自前往消闲,对长得亭亭玉立的安娜一见钟情,先是邀请她加入白金汉区的保守党青年活动,继而请安娜做他的“助手”。
  3月25日,两人一同出席白金汉区保守党支部的竞选会议后,往附近的公园散步。当晚又带安娜去他在国会大厦附近的单身住处。所有这一切,都被埋伏在一旁的记者摄入镜头。27日,《太阳报》以“保守党下流无耻”为题发表评论,抨击麦钱特不配做人民的代表,必须马上下台。所有舆论,包括亲保守党的《每日邮报》也认为麦钱特非走不可。
  梅杰又打退堂鼓:迫于舆论压力,梅杰和他的左右都要麦钱特自动让位。梅杰还给麦钱特足够面子,劝他“慎重考虑”。副首相赫塞尔廷就很不客气,公开承认此事令保守党“非常难堪”。财相克拉克更是快人快语,主张“从政者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准”。保守党总部指令白金汉区支部召开会议,另选贤能,取代麦钱特作为大选候选人。但麦钱特却嘴尖皮厚,声称他和安娜只是普通朋友,对于《太阳报》上那些令人肉麻的镜头,他说,他太太不会介意,并当众拉着太太热烈拥吻,演得惟妙惟肖。可怜的是他的太太还要强颜欢笑。他还否认安娜曾在他的住处过夜,当《太阳报》以照片和安娜亲口供词证实当夜的情景,他又说安娜是睡在沙发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公认为谎话连篇、不知廉耻的人,保守党白金汉区支部竟然完全不理首相、内阁重臣的三令五申,在4月2日举行的会议上,以116票对4票的绝对优势,继续支持麦钱特,并推他为大选的候选人。理由是,他已经作了解释,并表示了歉意。
  梅杰和他的左右只有气在心头,却也无可奈何,还不得不红着脸为麦钱特辩解。梅杰于4月3日的记者会上强调英国的法律在未被证实有罪以前,都是无辜的。还特别指出保守党的传统,推举候选人是地方党组织的决定。弦外之音,他对此无能为力。不错,传统确是如此,但在过去只要党领袖稍示脸色,地方上都是乖乖听是命,如今地方支部公然抗命中央,党的领袖令不出门,这样的一个党怎能治理国家?
  《太阳报》爆出保守党这一要员的丑闻,就在梅杰宣布大选日期后,它让它的读者看到一件更绝的事:当事人的选区竟然不理党领袖要他们另选贤能的指令,仍继续推举他为侯选人,可见保守党已到了令不出门的地步。这件事当然是工党和传媒大王默多克的杰作,只是他们的蜜月期看来也不会持续多久。
  英国媒体在道德方面的愤慨程度,跟公众喜欢听揭发公众人物私生活故事的程度不相上下。局外人和许多英国人肯定不清楚,为何不忠于婚姻跟拿钱问问题所暗示的贪污可以相提并论,同时被称为“卑劣”,但情况确实如此,媒体发言人说,政界人物的私人行为跟公众辩论有关,因为较早时保守党企图把自己描绘成代表“家庭价值观”和“正派社会”的政党。
  4月初传出了更多对保守党不利的消息:有关梅杰首相跟工党领袖布莱尔上电视台辩论的安排看来告吹了。保守党人原来指望,梅杰的“实事求是”的呼吁以及对细节的掌握,能使保守党在辩论中争取到选票。
  传统上保守党是代表英国有钱人和地主阶级,竟选开支总是比工党来得多。但工党正在尽力赶上。据《泰昭士报》报道,到5月1日,两大党开支将达1500万至2000万英镑之间,第三方自由民主党估计是300万英镑。对英国政党来说,这次选举的花费可能是维多利亚时代以来最多的。在维多利亚时代,政界人物通过贿赂和许诺设法收买选票。但这次也许是花那么多钱的最后一次,因为工党要是上台,就准备限制将来的竟选开支。
  随着主要政党公布选举宣言,竟选运动将进入更高的档次。保守党希望,竞选重点如能转到经济和治安等问题,他们可以争回一些投向工党的支持票。但横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座高山。
  在竟选第二个星期,新闻标题主要是有关保守党国会议员道德水平下降。人们现在用内涵无所不包的词“卑劣”来形容。有关贪污、口是心非和不诚实的指责,使政府无法把辩论内容转到最近的经济成就或工党的选举弱点。国会的解散,使首相梅杰可以把唐尼调查报告的公布日期推迟到选举过后。唐尼调查委员会是在有人指责国会有“卑劣”行径之后,对国会进行了调查,但推迟之举更鼓励人们加强抨击。
  幸运的是,丑闻已暂时告一段落,竞选的主题转向经济,这是梅杰的王牌。不过,腐败已是千夫所指,很难忘却。《太阳报》绝不会罢休。有些人听闻他们手中还握有更大的丑闻,要到临近投票时才出笼,以给保守党造成最大伤害。
  从目前情形看似乎大局已定。令人费解的是,按照英国1997年大选前的经济情势,这次大选保守党应该一骑绝尘,再度蟀联执政,可惜形势却不是这样,人们都认为大局已定,几间博彩公司近日开出的赔率是赌工党赢是七赔一,保守党是一赔五。喜欢玩冷门的朋友都不敢投注保守党。据说这些博彩公司的消息和判断,比英国军情六处还要准确。
  保守党之所以弄得墙倒众人推,也是自作孽。执政18年,日趋腐败,许多施政措施一味地为大富人家着想,锦上添花,而中下阶层怨声载道,人心思变。现在除了“天意”和奇迹出现,如工党发生分裂或布莱尔不幸被巴士撞倒,谁也无回天之力了。
  唯独梅杰不认输,他具有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在随后的个把月里,他将乘飞机、坐巴士、步行到全国每个城镇进行竞选。然而,当梅杰还在“浴血苦战”之际,他那贤慧的夫人也许已在唐宁街悄悄地收拾行装了。
  英国看来正走完了一个时代。随着英国本世纪历时最长的大选竞选时期的第二星期将近结束,伦敦看不到有什么异乎寻常的迹象。
  如果民意测验准确的话,那么工党在5月1日胜利的规模,将宣告“撒切尔时代”的完结。正如1906年由劳合·乔治领导的自由党大胜保守党,1945年工党在战后全面压倒邱吉尔的保守党,1997年将成为英国政治史上一个重要的年头。
  然而,保守党执政18年后可能下台,并未能在英国使人感到一场政治革命快要开始。反对党工党在多数重要领域的政策,几乎跟执政党毫无差别。工党已经表明,就算它要扭转撒切尔政府和梅杰政府已经进行的改革,也会少之又少。保守党资深人物特比特说:“撒切尔时代意想不到的胜利是,工党改变了立场,变到几乎可以投票支持。”
  要是不出所料,布莱尔在5月1日人主唐宁街,传媒大王鲁珀特·默多克应算是“开国有功”。照理,两人应并肩携手,共享荣华。但事实上很可能好景不长,他们的结合完全是权宜之计。
  报界和政坛普遍认为双方蜜月佳期不会长,在布莱尔方面,志在唐宁街,愿与任何人握手,他看中默多克的是他的媒体机器。
  然而,他们两人毕竟来自不同的世界,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天下已定之后迟早会出现。原因是布莱尔还有工党这个家,这个家有些陈年旧规,布莱尔和新工党都必须要遵守。例如工党执政后,答应将签署和实施欧盟的社会宪章,其中规定要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维护最低限度的社会福利。对于这些,默多克深恶痛绝。他的机构都是由他说了算,工会是不获承认的。
  除非布莱尔完全不顾家,一面倒。尽管左翼1996年夏天称他为“独裁者”,但他还不是,还不能独断独行。看来这场完全没有情爱的结合,即使不会马上反目成仇,也绝不会白头偕老。
  原《星期日泰晤士报》总编、曾在默多克手下效劳11年之久的安德鲁·尼尔在《每日邮报》撰文说:“为了促进事业的发展,他不仁不义,冷酷无情,无政治忠贞可言。一旦布莱尔成了阻碍他事业发展的障碍,默多克就会像抛弃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政客一样。将其抛弃。”
  尼尔认为,默多克和布莱尔未必有什么具体交易,但这位世界上实力最强的报业大王与可望成为英国下届政府首相的布莱尔之间己达成一种默契。布莱尔应尽情地享受蜜月,但不大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他说:“鲁珀特·默多克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所作所为表明,有利于他事业发展的政客,他可以与之拥抱,失去了使用价值的,他即刻就把他们舍弃。如果布莱尔今后背弃奉行市场经济的许诺,或拜倒在布鲁塞尔脚下,布莱尔即刻就会遭到默多克的惩处。”
  这位曾为默多克卖命11年、一度大红大紫的前《泰晤士报》星期刊主编安德鲁·尼尔作出这个预言——“布莱尔和默多克的蜜月佳期不会久,而且一定会反目为仇”,相信不会完全是由于酸溜溜的情结。
  默多克手下一位不肯披露姓名的资深助手感叹说:“在操纵政客自身利益服务方面,我从未见过比鲁珀特·默多克更精明的人。”
  本书完成之时,英国的大选已结束,布莱尔已成为英国首相。鲁珀特·默多克与布莱尔的蜜月还在继续,是否分裂还得看事态发展。
  ------------------
  第二十章 帝国继承权之争
  他就像一名快要退休的老银行家
  “我对退休以后的事情没有想太多。”
  拉克兰、伊丽莎白和詹姆斯谁会是新国王?
  安娜的小说是警示还是预言?
  拉克兰开始领先,但时间会说明一切
  1996年是默多克涉足美国媒体界的20周年,而1月25日则是默多克带着他的英国报纸从舰队街走出到瓦平的10周年纪念。尽管英国的舞台剧、连续剧、讽刺杂志、小说,一再地拿他当影射的对象,但是他的形象似乎无懈可击。他的第二次婚姻幸福美满,儿女个个成器。此外他的外形也不像美国报业大亨威廉·蓝道夫·赫斯特那么受漫画家欢迎。
  60多岁的默多克就像一名快要退休的银行家。记者在他的私生活中挖不出任何肮脏事。他的低姿态使得没什么可供讨论的话题。
  1985年,默多克的第二任妻子安娜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她自己的想象》。这本书受到国际报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渴望从中窥视到默多克隐秘的私生活,然而,他们并没有收获。
  鲁珀特·默多克已走完他人生的大半里程,然而至今还没有人为他准确地作结论。因为默多克在传媒界一贯天马行空,是一个高来高去的奇人,无法用任何一个单一形容词来归纳或是界定他,他似乎天生就具有混淆定义的功能。譬如美国报业大亨威廉·蓝道夫·赫斯特已经成为了“大国民”的代名词。英国报王罗伯特·马克斯韦尔是扯着嗓门咆哮的“鲍勃船长”,意大利媒体巨子贝鲁斯科尼是阴沉的“红衣主教”,CNN的特德·特纳是“南方之口”,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则是“超级怪胎”。
  而默多克的一个不雅绰号“扒粪者”却是别人早期给他冠上的,那个时候他在英国只拥有一家报纸《世界新闻报》。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他的声势锐不可挡,大有蚕食鲸吞整个星球之势。
  由于无法抓住默多克的私生活中可炒作的事情,一些人对他展开侧面进攻。
  1985年剧作家霍华·布蓝顿和大卫·黑尔的剧本《真理》,后来改成舞台剧,把当时接收《泰晤土报》的澳大利亚报业巨子默多克改头换面成南非的蓝柏·乐侯,这是影射默多克最著名的一出舞台剧。
  在《真理》这出戏里,乐侯网罗一名年轻柔顺的记者,并且把他晋升为《胜利报》(影射《泰晤士报》)总编辑,但是当他想要刊登一条有关核污染的独家新闻时,乐侯却把他开除了。尽管这位报业大亨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但是对下属却是极为傲慢无理,常常胡乱开除报社老人,或者一下子就把当红的人拉下马,用制造恐惧来达到控制的目的,他甚至把自己比作斯大林。
  这出戏的最后一句台词由乐侯的口中说出,他说:“欢迎来到谎言制造工厂。”他在吐出这句话之前已经把《胜利报》和黄色小报《潮流》(影射《太阳报》)的编辑室合二为一。“反正不管针对高级知识分子、或是针对中下阶层,还不都是一样的东西?”这句话含沙射影指的就是默多克把全国大报和黄色小报的编辑部都搬到瓦平办公。
  《时代》杂志的封面曾经把默多克画成一个征服曼哈顿的大猩猩,英国一个著名的人偶讽刺节目则把“扒粪者”塑造成在粪缸里洗澡的家伙。
  由于默多克所控制的媒体包含之广,变化之多,别人简直无法对他用一言以蔽之的方式作概括。早年别人给他贴的标签是“废料商人”,对一个旗下拥有《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发行《小鬼当家》电影系列,并积极进军信息高速公路的企业家来说,未免显得不合时宜的可笑。
  自从默多克于15年前收购《泰晤士报》之后,大量出现了描写媒体大亨的小说。这些小说多半显示政治圈和媒体界息息相关,媒体大亨对政治人物的操纵可以做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地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科克利斯·穆林的《一个非常的英国的政变》,这部日后改编成电影的小说,描述拥有数家保守党报纸的乔治·费森爵士,领导了一个成功颠覆社会主义政府的阴谋。事实上默多克正是保守党的强烈支持者,而且他还控制了保守党的出版机构“哈怕。柯林斯”。当然,默多克现在又抛弃了保守党,转向一向讨厌的工党。
  另外,知名作家杰佛瑞·阿契过不了多久,也将推出一部小说体的传记《第四权》,这部小说赤裸裸地揭发了马克斯韦尔和默多克之间的争斗。阿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马克斯韦尔像中了邪似的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反之默多克在1990年一度几乎破产,幸好花旗银行伸出援手才得以摆脱困境。默多克经此变故之后立志要经营全世界最大的媒体王国,而他果真做到了。
  《第四权》的写法完全没有故意抹黑媒体大亨们,反倒好好捧了捧他们叱咤风云的英雄本色。基于阿契是哈伯·柯林斯出版公司的签约作家,《第四权》里保证看不到一句批评默多克的句子。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部如同《公民凯恩》一样的大制作的影片出笼,描写鲁珀特·默多克的奋斗生涯,说不定也会像《公民凯恩》一样轰动全世界。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知道默多克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收购全世界的企业,无止境地在全世界扩展野心。他是否只是在体现遵行资本主义逻辑的强烈冲动?还是在进行一项大的阴谋?或是想要控制人类的思考?不过,也许在商场上赢得全胜就是他的最终的目的,也许他想像他的父亲一样,留给他的孩子一个不易击破的媒体帝国,留给他们一个更完美的世界。
  默多克的行事作风干脆利落,他在媒体界和娱乐界已经树立了一个相互为用的典范,那就是把发行系统诸如卫星电视、电视台、有线电视、电影公司和出版公司,跟诸如电影、电视节目和新闻做全球连线。目前美国国会通过新版电信法,解除了电话、有线电视、广播业不得跨界经营的多项限制,使得早已入籍美国的默多克有了更大的挥洒空间。
  默多克一直在设法培养他的孩子们。目前令媒体界最为关注的是选择继承人的大事。为了确保他建立的国际传媒帝国能延伸到下个世纪,默多克本人也在思考着、观察着、计划着。
  新闻公司就像默多克的不动产一样。这家新闻公司总部在澳大利亚,而公司所有人默多克远在美国,他亲自遥控经营管理这家媒体集团多年。
  65岁的默多克自知岁月不饶人,曾多次暗示他有一天将把新闻公司的控制权转交给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在最近的几个月,三个孩子伊丽莎白、拉克兰和詹姆斯都在新闻公司被安排一个高层次管理工作。他们的父亲在家庭所有的新闻公司控制其业务22年,默多克准备退休,他说:“我对退休以后的事情没有想太多,但我料想我将来会呆在旁边观看一段时间。”
  65岁的默多克控制着新闻公司32%的股份,就如同管理着自己的领地。最近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安插在公司重要的位置上,用“压担子”的方式来锻炼他们,把他们派到两个他最信任的大将门下学习,事实上,在不久前,他已经公开发出信息,他希望将大权侈交给拉克兰、伊丽沙白和23岁的詹姆斯。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学,在纽约开办了一家企业。鲁珀特与第一个妻子所生的另外一个女儿普鲁敦斯一直生活在伦敦,她在新闻公司中没有职位。伊丽莎白己满28岁,是电视业正在上升的明星,她经常带回关于性和犯罪的敏感报道。拉克兰是24岁的攀岩迷,对报纸充满激情、狂热,经常骑着一辆川崎摩托车。他在游泳池边一边举行会议,一边吃着比萨饼。
  在全球传媒业的广阔世界里,他们自然是无名之辈,但他们是伊丽莎白·默多克和拉克兰·默多克,是鲁珀特·默多克的孩子。尽管履历平平,但越来越明显的是,他们是继承父亲最具实力的候选人,是即将掌管新闻公司帝国的舵手。
  默多克曾说:“我希望给他们所有人机会,让他们来证明自己。”“这取决于他们如何应付摆在他们面前的挑战。两个已经在公司的孩子干得都不错。”
  当然,继承问题还不紧迫。默多克说他没有退休的计划。而伊丽莎白小姐也认为,她的父亲将永远也不会停下来。“只有当他的生命终结时,他才能从工作中退休。”
  伊丽莎白小姐毕业于美国的瓦萨尔大学,毕业后一直为新闻公司工作,主要从事电视台的投资工作。她有一个孩子。今年,她担任了伦敦英国天际广播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新闻公司拥有这家卫星电视公司40%的股份。她的顶头上司是默多克的高级助手萨姆·奇斯霍尔姆。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拉克兰·默多克被任命为新闻公司在澳大利亚业务的副总经理,在肯尼恩·考利的手下工作、考利是默多克身边资格最老的助手之一。去年,拉克兰又担任了新闻公司设在香港的卫星电视公司的副总裁。这是一个新设立的职位。
  拉克兰是兄妹中最爽快地承认想经营新闻公司的人。他在1996年夏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他是否想成为新闻公司的总裁时,拉克兰回答说:“哦!是的,我当然希望,任何人都会的,那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位!”
  伊丽莎白·默多克说她也准备担任公司的最高职位。从而成为拉克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她甚至计划快一些要她的第二个孩子,以防一旦成为公司的总裁后,就再也顾不上自己的家庭生活了。
  默多克一家人目前都有自己的工作。但是现在谁也不敢保证这家公司一定就会落在第二代人的手中,尤其是对于像默多克这样的“掌门人”来说。在过去40年,他从阿德莱德的一份报纸开始,建立起了新闻公司,成为全球性的报业大王,集报纸、杂志、图书、电视、电影于一身。这完全是靠他的天才和奋斗。这些成就归功于他自己。
  新闻公司目前的年收入接近于90亿美元,总裁的职位是最繁忙的。公司的一些业务,如最红火的卫星电视都面临强有力的竞争。有来自拉丁美洲新开设的卫星电视和有线新闻频道的竞争,有来自“有线新闻网”,即CNN的挑战。同时新闻公司也面临着一些压力,特别是在美国,如来自福克斯电视网的消息不妙、收视率和广告收入不佳,《电视指南》的利润也在下降,伊丽莎白小姐说:“和我们相比,父亲在我们这个年龄时的地位同我弟弟和我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有他那样的学习机会。”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