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自然美
3 9 1
部构造的暗中影响所造成的。但是这种影响还不是起观念化 作用的具体概念的全部影响,这就是说,还不是由概念把各 独立部分定为否定面 ① ,因而还不象动物生命那样受到了生 气灌注。矿物结晶体的形式所具有的统一和定性还停留在要 用抽象理解来掌握的片面性,因而作为对它本身是外在的统 一,只能达到单纯的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这就是说,只能 达到根据抽象原则才能得到定性的形式。
b2)·植·物比结晶体就要高一级。它已发达到具有雏形的 部分区分,而且进行不断的活动来吸收营养。但是它也还没 有真正的受到生气灌注的生命,虽然已经按照有机体的原则 区分了部分,它的活动却还是永远向外的 ② 。它在地里扎根, 不能有独立的运动和更换位置,它继续地生长,而它的不断 的吸收营养却不是安静地维持一种本身已完备的身体组织, 而是不断地向外发生新的东西。动物固然也生长,但是到了 一定的大小就停止,而它的生殖是同一个体的自我保持。植 物却不停止地生长,只有枯死才使它的枝叶等等不再增长。而 它在这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总是同一整个躯体的一个新的样 本。因为每一个枝子就是一棵新植物,不象在动物躯体里那 样是一个独立的部分。在这种不断地分枝增殖为许多植物个 体的过程中,植物没有受到生气灌注的主体性以及这种主体
概念对各部分独立自足性加以否定,使它们具有观念性的统一,即使它 们受到生气灌注。
①
② 英译本作:“它的活动还只限于营养,”俄译本基本相同。
-----------------------------------------------
4 9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性的感觉的观念性的统一 ① 。一般地说,植物尽管吞进食品, 活跃地吸收营养,经常按照它的自由转变的在物质界活动的 原则,来由自己确定自己,但是按照它的整个存在和它的生 命过程来看,它却是经常困在外在性里,没有主体的独立性 和统一性,而它的自我保持经常是向外增长。就是由于植物 这样经常向外伸展的性格,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作为外在 于本身的统一,才成为植物构造的一个基本因素。在植物界 里整齐一律固然不象在矿物界里那样统治得很严,只表现于 抽象的线条和角度,却终于是占优势的。茎大部分是直立的, 高级植物的年轮是圆形的,叶是接近于结晶构造的,花的瓣 数,位置和形状—— 按照它的基本类型来说—— 都见出整齐 一律和平衡对称的原则。
b3)最后,·动·物的有生命的躯体就见出一个重要的差别, 就是各部分的构造见出两种方式。因为在动物身体里,特别 是在比较高级的动物身体里,有一部分器官是比较内在的,比 较隐藏在内部的,自己对自己发生关系的 ② ,好象一个圆球, 圆满自足 ③ ;也有一部分是外在的器官,掌管外在的生活过程 而且作为生活过程,总是指向外方的。比较重要的器官都是 内在的,例如心肝肺等等,这些是与生命本身密切联系的。它 们都不是按照单纯的整齐一律的模子决定的。时常与外在世
植物没有意识,所以没有表现主体性的感觉,感觉对于动物就能起主体 性统一的作用。
② ③ 原文作in sich zuru A ckgeht,字面的意义是 “回到自身”。英译本俄译
本均照字面直译。
①
英译本作 “自确定的”。
-----------------------------------------------
第二章 自然美
5 9 1
界发生关系的那些动物器官却主要地是整齐一律的。属于这 一类的有掌管向外作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那些部分和器 官。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是管认识活动的;我们对于所见到 的和所听到的都让它保持本来的样子不动。嗅觉器官和味觉 器官却已见出实践关系的萌芽,因为嗅只是嗅已经准备要去 吃东西。味觉也只用在吞嚼的时候。我们固然只有·一·个鼻子, 但是它分成左右两孔,却是完全按照整齐一律的原则构造成 的。唇齿等等也是如此。眼,耳,以及用来变动位置,攫取 外物和实践地改变外物的手和足,在位置形状等方面都完全 是整齐一律的。
从此可知,在动物身体构造里,整齐一律也有它的符合 概念的权利,但是只限于和外在世界直接发生关系的那些器 官,而不适用于回到生命的主体性、只和它们本身发生关系 的那些器官。
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两种形式的主要特征以及在自然现 象界形体构造方面所占的统治地位就是如此。
b)符合规律 符合规律和上述两种比较抽象的形式是应该分别开来 的,因为它已站到较高的一级,形成转到生物 (自然界的和 心灵界的)自由的过渡。单就它本身来看,符合规律固然还 不是主体的完整的统一和自由,但是已经是·一·种·本·质·上·的·差 ·异·面·的·整·体,不是仅仅现为·差·异·面·和·对·立·面,而是在它的整 体上现出统一和互相依存的关系。这种符合规律的统一及其 统治虽然还只是适用于量的范围,却不象整齐一律和平衡对
-----------------------------------------------
6 9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称那样本身是外在的,只是在数量大小上可以用数字表示的 差异面,而是让差异面之中有一种质的关系参加进来了。因 此,在符合规律的关系中所见到的既不是同一定性的抽象的 重复,也不是同与异的一致性的交替,而是本质上的差异面 的同时并存。我们看到这些差异面完全会合在一起,就感到 满足。这种满足现出这样一种理性:只有通过整体,而且只 有通过事物本质所要求的差异面的整体,感官才能得到满足。 不过这里的各差异面互相依存的关系仍然只是隐秘的联系, 它对于观照,时而只是一种习惯方面的事,时而也是较深刻 的预感的对象。
我们可以略举数例来说明由整齐一律转到符合规律的较 明确的过渡。等长的平行线是抽象的整齐一律。进一步就是 数量大小不同而只是关系相同,例如相似三角形,角的倾斜 度和线与线的关系都相同,但是面积不同。再例如圆,它虽 不象直线那样整齐一律,但是仍然只有抽象的一致性,因为 它所有的半径都是等长的。因此,圆还只是一种不大能引起 兴趣的曲线。·椭·圆和·抛·物·线就不然,它们的整齐一律性较少, 只有从它们的规律才能认识它们。例如椭圆的向径 ① 是不等 长的,但是符合规律的,连大小轴线也有本质上的差异,而 焦点也不象在圆里那样落在中心,所以就已见出根据这线形 规律的质的差异,这些差异面的互相依存的关系就形成这种 线形的规律。如果我们用大小轴线来划分椭圆,我们就得到 四个相等的部分,所以就全体来说,一致性(或整齐一律)在
① radii vectores向径,亦称 “幅距”或 “向量”。
-----------------------------------------------
第二章 自然美
7 9 1
这里仍占统治的地位。在内在的符合规律方面达到更高的自 由的是卵形。卵形是符合规律的,不过人们还不能把这规律 定成数学公式来计算它。卵形并不是椭圆,上部的曲线和下 部的不同。但是我们如果用大轴线来分它,这种更自由的自 然线形还是可以分成相等的两半。
因符合规律而取消单纯的整齐一律,最后还有一个例,就 是虽然象卵形而用大轴线来分它时却不能得到两等分的那种 线形,因为左边不只是重复右边,曲度不同。所谓 “波浪 线”就属于这一类,霍嘉兹 ① 把它称为“美的线”。左右两臂 下垂线的曲度也彼此不同。这里只有符合规律而没有单纯的 整齐一律。高级生物的更复杂的形式都是服从这种符合规律 的原则。
符合规律是这样一种实体性:它见出差异面及其统一,但 是一方面它还只是抽象地统治着,还不能使个体达到自由的 动作,另一方面它还没有较高的主体自由,因此还不能显现 出只有这种主体自由才有的生气灌注和观念性。
c)和谐 比单纯的符合规律更高一级的是和谐。和谐是从质上见 出的差异面的一种关系,而且是这些差异面的一种整体,它 是在事物本质中找到它的根据的。和谐关系已越出了符合规 律的范围,正如符合规律虽包含整齐一律那一方面而同时却 超出了一致和重复。但是同时这些质的差异面却不只是现为
① 霍嘉兹 (Hogarth,1697—1764),英国名画家,著有 《美的分析》。
-----------------------------------------------
8 9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差异面及其对立和矛盾,而是现为协调一致的统一,这统一 固然把凡是属于它的因素都表现出来,却把它们表现为一种 本身一致的整体。各因素之中的这种协调一致就是和谐。和 谐一方面见出本质上的差异面的整体,另一方面也消除了这 些差异面的纯然对立,因此它们的互相依存和内在联系就显 现为它们的统一。人们常谈形状、颜色、声音等等的和谐,就 是采取这个意义。例如蓝、黄、青、红四色根据颜色的本质 是颜色所必有的差异面 ① 。在这些差异面里我们见到的不只 是象在整齐一律里那样,由一些不一致的东西整齐一律地并 列在一起,造成一种外在的统一,而是直接的对立面,例如 黄和蓝,经过中和而成为具体的同一。这两种颜色的和谐之 所以美,是由于它们的鲜明的差异和对立已经消除掉了,因 而在蓝黄差异本身就见出它们的协调一致。它们互相依存,因 为它们所合成的颜色不是片面的,而是一种本质上的整体。对 这种整体的要求可以很大,就象歌德所说的,尽管眼前的对 象只是·一·种颜色,眼睛却主观地同时看到另一颜色
②。在声音
方面,基音、第三音和第五音就是声音的这种本质上的差异 面,它们结合成一整体,就在差异面中见出协调。形状以及 它的位置,静止、运动等方面的和谐也可以由此例推。在和 谐里不能有某一差异面以它本身的资格片面地显出,这样就 会破坏协调一致。
“根据较近的分析,这句话是不正确的,但是这当然不能影响这里的论 点。”(英译本注)
①
② 即前一颜色的补色。
-----------------------------------------------
第二章 自然美
9 9 1
但是单就它本身来说,和谐还见不出自由的观念性的主 体性和灵魂。在灵魂里的统一不是单纯的互相依存和协调一 致,而是差异面作为互相否定的因素对立着,因而使表现出 来的只是它们的观念性的统一。和谐还不能达到这种观念性。 一切成乐调的声音 ① 虽以和谐为基础,却具有较高较自由的 主体性,而所表现的也正是这种较高较自由的主体性。单纯 的和谐一般地既不能现出主体的生气灌注,也不能现出心灵 性,尽管从抽象形式方面看,它已属于最高级而且已在接近 自由的主体性。
这些就是在各种·抽·象·形·式里可以看到的抽象统一的初步 原则。
2.美作为感性材料的抽象的统一
抽象统一的第二方面不关形式和形状,只关单就它本身 看的感性材料。这里的统一是某种感性材料所表现的本身完 全不含差异面的协调一致。这是单纯的感性材料所可具有的 唯一的统一。就这个关系来说,材料在形状、颜色、声音等 方面的抽象的·纯·粹在这一阶段就成为本质的东西。例如画得 笔直的线,毫无差异地一直延长,始终不偏不倚,平滑的面 以及类似的东西由于它们坚持某一定性,始终一致,而使人 感到满足。天空的纯蓝,空气的透明,平静如镜的湖以及平 滑的海面也因为同样的缘故而使人愉快。声音的纯粹也是如
① alles Melodische,乐调比单纯的和谐较复杂。
-----------------------------------------------
0 0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此。人的口音如果很纯,单就它作为一种纯粹的声音来说,也 就产生无限的动人的力量,反之,不纯的口音就令人还听得 出器官的震动声,显不出它与它自己的一致,就变成脱离它 的定性的不纯粹的音。与此类似,语言里也有纯音,如aeiou 几个母音和a A u A o A 几个复合母音。民间方言特别有些不纯粹的 音和象oa的中间音。音的纯粹还见于母音与子音拼合时,母 音的纯粹不受子音的削弱,象北欧各国语言的母音就往往受 子音的影响而变得不响亮,而意大利语言却保持住这种纯粹 性,所以最宜于歌唱。纯粹是原色的未经混合的颜色,例如 纯粹的红色或纯粹的蓝色,也产生同样的效果,不过纯粹的 蓝色是少见的,蓝色经常夹杂浅红、浅黄和青色;紫色固然 也可以是纯粹的,但只是表面的,这就是说,只是没有受到 浊化,因为紫色本身不是原色,即不属于按照颜色本质而分 出的颜色差异 ① 。这些原色如果是纯粹的,就是感官容易认识 的,不过它们如果摆在一起,就很难配得和谐,因为它们的 差异较明显地突出。阴暗的复合的颜色尽管比较容易协调,却 不那样能引起快感,因为它们缺乏对立所表现的力量。青色 固然是黄和蓝的混合色,但是也是这两种对立的颜色的简单 的中和,如果它真正纯粹,对立就已消除,所以比起有明显 差异的蓝和黄反而比较舒适,不那么粗暴刺眼。
关于形式方面的抽象的统一以及感性材料的简单纯粹, 最重要的原则如上所述。由于它们的抽象性,这两种统一都 还是无生命的不真实的统一。因为真实的统一都具有观念性
① 据后来的分析,紫色还是一种原色。
-----------------------------------------------
第二章 自然美
1 0 2
的主体性,而这观念性的主体性正是一般自然美所没有的,不 管自然美显现得多么完满。这个基本的缺陷就指引我们进一 步研究理想,这是在自然里找不到的,而且比起这种理想,自 然美就显得只是它的附庸。
C.自然美的缺陷
我们的真正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只有艺术美才是符合美 的理念的实在。到此为止,我们一直把自然美当作美的第一 种存在,所以现在就要问自然美与艺术美有什么分别。
我们可以抽象地说,理想 ① 是本身完满的美,而自然则 是不完满的美。但是这样空洞的形容词还是无济于事,因为 我们还要解决一个明确的问题:艺术美的完满和单纯自然的 不完满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形成的?因此我们必须把问题这样 提出:自然美何以必然不完满?这种不完满表现在哪里?只 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更精确地说明理想的必然性和 本质。
我们在上文里,既已沿着自然的演进逐级上升到动物的 生命,看到在生命这个领域里美是如何显现的,现在下一步 要做的事就是要明确地了解生物的主体性和个性这两种因 素。
我们在上文里把美看作理念,所采取的意义与把善和真 看作理念时所采取的意义是相同的,这就是说,把理念看作
① “理想”即 “艺术美”,下仿此。
-----------------------------------------------
2 0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完全是实体性的,普遍的,看作是绝对的材料而不是感性的 材料,总之,理念就是世界的实体 ① 。说得更明确一点,象我 们在上文已经说过的,理念不只是实体和·普·遍·性,而是·概·念 和体现概念的·实·在二者的统一,也就是在它的客观存在范围 以内作为概念来看的概念。我们在序论里已提到过,柏拉图 是第一个人把理念看作唯一真实的普遍的东西,而且认为它 是本身具体的普遍的东西。但是柏拉图的理念还不是真正具 体的,因为单就它的·概·念和·普·遍·性来了解,柏拉图就已把理 念看作真实的。但是单就这种普遍性来了解,理念就还没有 实现,还不是在它的现实存在里自为地真实,它还只是停留 在“·自·在状态”。但是正如概念如果脱离它的客观存在,就不 是真实的概念,理念如果没有现实存在而外在于现实存在,也 就不是真实的理念。因此,理念必须进一步变成现实,而它 之变成现实,只有通过本身符合概念的现实的主体性及其观 念性的自为存在 ② 才行。例如种族只有作为自由具体的个体 才是现实的;生命只有作为·个·别·的·有·生·命·的·东·西才能存在,善 要借个别的人才能实现;一切真理只有作为·能·知·识的意识,作 为·自·为·存·在·的·心·灵才能存在。因为只有具体的个别事物才是 真实的和现实的,抽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却不是真实的和现 实的。所以我们所要紧紧掌握的要点就是这种自为存在,这
Bestand,有“存在”、“持续”等义,英译本作“世界的持续”,本文从俄 译本。译 “世界的支柱”亦可。
② 英译本作“观念性的统一和自确定”,俄译本作“观念性的统一和自为存
在”。查1955年版原文无 “统一”字样。
①
-----------------------------------------------
第二章 自然美
3 0 2
种主体性。但是这主体性在于否定的统一,由于这否定的统 一,各差异面在它们的实际存在中才显得是在观念中设立 的 ① 。因此,理念和体现理念的现实二者的统一就是理念,即 单就本身来看的理念和体现理念的·实·在二者的·否·定·的统一, 也就是双方差异面的·设·立与·取·消(否定)。只有在这种活动里, 理念与现实的统一才是肯定地自为存在的,自己对自己发生 关系的无限的统一和主体性。所以我们对于美的理念,也要 如其本质地就它在它的现实客观存在中作为具体的主体性因 而也就是作为个别事物去理解,因为只有作为现实的理念,美 的理念才能存在,而理念的现实性,只有在具体个别事物里 才能得到 ② 。
这里要区别个别事物的·两·种形式,即直接的·自·然·的形式 和心灵的形式。在这两种形式里,理念都使自己具有客观存 在,所以在这两种形式里,实体性的内容都是理念,而在我 们讨论的范围里,都是美的理念。就这个观点看,还应该说,
英译本这句作:“主体性可以下这样的定义:它就是根据观念性的统一原 则来进行的观念性的确定,这观念性的统一原则是通过对当前差异面的 否定,使它们成为一个客观现实的互相调和的部分,而表现出来的。”俄 文照原文直译,因从之。
② 概念具体化为实在,形成概念与实在的统一,这就是理念。在这统一体
中概念否定了实在的片面的个别性,实在也否定了概念的片面的普遍 性,所以叫做“否定的统一”。概念本身设立自己的对立面就否定了自己, 同时又否定了这种对立面回到主体的统一,达到进一步的发展,原来抽 象的,片面的,就变成具体的统一体了,只有有自意识的人作为主体,才 能凭心灵设立和否定对立面并且认识到所形成的统一,所以这种统一叫 做 “主体的观念性的统一”。
①
-----------------------------------------------
4 0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自然美和理想 (艺术美)具有·同·样·的内容。但是从另一方面 看,也应该说,上面所说的理念达到现实的那双重形式,即 自然界个别事物与心灵界个别事物之间的差异,也对内容本 身 (表现为自然的形式或心灵的形式)带来一种·本·质·上·的·差 ·异。因此就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哪一种形式才真正符合理念 呢?只有在真正符合它的形式里,理念才能把它的内容的·真 ·实·整·体全都表现出来。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一点,因为个别事物的这种 形式上的差异也就是自然美与理想的差异。
首先关于一切·直·接·的个别事物,应该说,它属于单纯的 自然界,也属于心灵界。它也属于心灵界,是因为第一,心 灵在身体里才得到它的外在存在;其次,即使在·心·灵·的关系 上,心灵也是首先在直接现实里才得到一种存在。因此,我 们可以从·三·种观点来研究这直接的个别事物。
1.在直接现实中的内在因素 仍然只是内在的 ①
a)我们已经见过,动物躯体只有通过它本身的对无机自 然作斗争的继续不断的生命过程,吞食这无机自然,消化它, 从它吸收营养,把这外在的东西转化为内在的,才能实现它 自身的存在。同时我们也见过,这种继续不断的生命过程是 一系统的活动,由一系列的器官来进行的。这种本身完满的
① “直接现实”即直接呈现于感官的自在的个别事物,也就是单纯的 “自
然”。
-----------------------------------------------
第二章 自然美
5 0 2
器官系统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这种过程来达到生物的自我保 持,所以动物的生命就只是一种欲念的生命,这些欲念的生 展和满足就是通过上述器官系统来实现的。生物就按照这种
·目·的·性来构造成它的各部分:每一部分都只是一种工具,服 务于自我保持那唯一目的。生命就由这些部分内含着,这些 部分和生命是互相依存的。这种生命过程的结果就使动物成 为一种能感觉到自己的,受到生气灌注的东西,因而可以作 为个别事物而得到自我满足。在这一点上如果拿植物来和动 物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到,象上文已经指出的,植物还没有 自我感觉和灵魂性,因为它永远只是由自身分出新个体,不 能把这些新个体集中到可以形成个别自我的那种否定点 ① 。 但是活的动物身体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可以看到的不是这种 生命的统一点 ② ,而是器官的繁复性;这样,生物还是不自由 的,还不能显现为个别的成为·统·一·点的主体,和它的分布于 外在实在界的各部分相对立③ ③ 。有机生命的活动枢纽对于 我们还是隐秘着的,我们只看到形体的外在轮廓,而这外在 轮廓还是完全被羽毛、鳞甲、针刺之类遮盖着的。这种遮盖 固然是动物界所常见的,但是事实上还是植物的构造形式保 留在动物构造里。这就是动物生命在美方面的一个大缺陷。我 们从这种形体构造所看得到的不是灵魂;露在外面的到处显
①
②
negative Punkt,否定点即使某个别事物得到它的特殊定性的辩证过 程,凡是限定(受到定性)都同时是否定。自意识否定单纯的自在生活。 即上文的否定点,亦即观念性的统一或灌注生气于全体各部分的心灵 性。
③ 成为主体才能有统一,才有与部分相对立的自我整体。
-----------------------------------------------
6 0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现的都不是内在的生命,而是比真正生命低一级的那些构造。 动物只是在自身以内才是有生命的;这就是说,这种在自身 以内的存在之成为实在的,并不是取内在生活本身的形式 ① , 因此,这种生命不是在身体各部分随处都可以看见的。内在 的方面既然停留在纯然内在的状况,外在的方面也就显得是
·纯·然·外·在的而不是每一部分都由灵魂彻底灌注到的。
b)就这一点来说,·人·的身体却属于较高的一级,因为人 体到处都显出人是一种受到生气灌注的能感觉的整体。他的 皮肤不象植物那样被一层无生命的外壳遮盖住,血脉流行在 全部皮肤表面都可以看出,跳动的有生命的心好象无处不在, 显现为人所特有的生气活跃,生命的扩张。就连皮肤也到处 显得是敏感的,现出温柔细腻的肉与血脉的色泽,使画家束 手无策。但是人体尽管使生气外现,与动物躯体有别,它的 外表,例如皮肤的裂纹,皱纹,汗孔,毫毛,脉络等等却仍 然显出自然的欠缺。就连皮肤虽然可以显现出内在生命,却 仍然是一种旨在自我保存的外部遮盖,只是一种适应自然需 要的达到目的的手段。人体现象的无比优越性在于敏感,它 虽然不是到处都实在现出感觉,至少是有现出感觉的可能。但 是这里也还是有缺陷,这种感觉还没有内在地集中到能呈现 于身体的每一部分;身体里有一部分器官和它们的形体还只 适合于动物的机能,只有另一部分器官才更能表现出灵魂生 活,感情和情欲。从这方面看,灵魂和它的内在生活也还没 有通过全部形体的实在而显现出来。
① 即心灵生活的形式。
-----------------------------------------------
第二章 自然美
7 0 2
c)如果我们就它们的直接生命来研究,在较高的世界,即 心灵世界以及它的机构里,也可以见出同样的缺陷。心灵世 界的机构愈庞大,愈丰富,灌注生气于整体而且形成这整体 的内在灵魂的那单一的目的也就愈需要辅助的手段。在直接 现实中,这些辅助的手段当然显现为一些有目的性的机构,而 且只有借意志的媒介作用,凡是发生的和完成的事情才能发 生和完成;这种机构—— 例如国家和家庭—— 中的每一点,即 每一个体,都在起意志,和同一机构中其它成员虽都显得有 联系,但是这种联系的·单·一的内在灵魂,即单一目的的自由 性与理性,却不在实在中显现为这种单一的自由完整内在的 生气灌注作用,不是在每一部分都可以见出。
这种情形在个别的行动和事迹里也可以见出,这些与上 述心灵机构相类似,也是一种有机的整体。它们所由产生的 那内在的因素也不常浮升到它们的直接现实的表面和外在形 状。显现出来的只是一种实在的整体,其中最内在的统摄一 切的生气灌注作用却还是·作·为·内·在的因素而·隐·藏·起·来。
最后,个别的人看起来也还是如此。心灵的个体 ① 本身 是一种借心灵性作为中心点而结合起来的整体。在它的直接 现实中,它只是零碎地显现于生活、行动、不行动、愿望和 冲动,但是它的性格还是要从它的一系列的行动和经验中才 可以认识出。这一系列的行动和经验就组成它的实在,但是 从这一系列的行动和经验里还不能见出或理解到集中了的统
① 即具有心灵的个人的人格。
-----------------------------------------------
8 0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一点就是结合的中心 ① 。
2.直接个别客观存在 ② 的依存性
由此就得出以下一个重要点。有了个别事物的直接性,理 念就进入现实的客观存在,但是正是由于这种直接性,理念 也就同时和外在世界交织成错综复杂的关系,卷入外在情况 的条件约制性以及目的与手段的相对性,总之,卷入一般现 象的有限性。因为直接的个别事物首先是一种本身圆满的单 一体,但是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它就自禁闭起来,以否定方 式与其它事物隔开 ③ ,同时由于它的直接的孤立状态—— 在 这种状态中它只有一种受条件约制的存在—— 却被不在它本 身以内的那现实整体的力量的摆布,迫使它和其它事物发生 关系,现出对无数方面的依存性。理念在这种直接状态中·个 ·别·孤·立·地实现它的一切方面,因而还只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使 自然界和心灵界的各种个别存在彼此发生关系 ④ ,这种关系 对于这些个别存在本身是外在的,所以在这些个别存在里显 现为最繁复的互相依存,以及受其它事物限定的那种外在的 必然性。从这方面看,客观存在的直接状态就是许多可以目 睹的独立存在的个体与力量之间的必然关系的系统,在这系
还见不出自我就是这些行动和经验所由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中心。 “个别客观存在”,其实就是个别事物。 即与其它事物对立。
① ② ③ ④ 俄译本作:“它因此还只是概念的内在力量,使个别的自然存在和心灵存
在彼此发生关系。”
-----------------------------------------------
第二章 自然美
9 0 2
统里每一个别事物是被用作手段,来达到对它是外在的目的, 或是被迫利用对它是外在的事物作为它自己的手段。理念在 直接个别事物里一般既然只在外在世界的场所上得到实现, 所以它须同时听命于偶然机会和必然需要。直接的个别事物 所生活在里面的是一种不自由的领域。
a)例如个别的动物是束缚在一定的水陆空自然环境的, 这就限定了它的生活方式、营养方式以及整个生活习惯。动 物生活的无数差别都是从此产生的。有些动物是介乎两个物 种之间的,例如游泳的鸟,水栖的哺乳动物,两栖动物以及 其它过渡阶段的动物,但是它们都是些混种,而不是较高的 统一的经过调和的物种。此外,动物在自我保持中经常受制 于外在自然,如寒冷、干燥和缺乏营养之类,在这种环境吝 啬的控制之下,形状可以长不齐全,花卉可以失去它的美丽, 消瘦下去,只成为四周贫乏的象征。它对于它所分到的那一 份美能保持住还是要丧失掉,都全靠外在的情况来决定。
b) ·人·的肉体的存在也还是在不同程度上依存于外在自 然的力量,也不免受制于同样的偶然机会,得不到满足的自 然需要,致命性的疾病以及一切种类的穷困和苦恼。
c)再往上一级,在具有·心·灵意蕴的直接现实里也最充分 地表现出对外在世界的依存性。它现出人类生存的全篇枯燥 的散文。单纯的身体方面的生活目的和心灵方面的较高的生 活目的是相反的,它们可以互相阻碍,互相搅扰,互相消灭, 这就已是这种散文的例证。此外,个别的人为了要保持他的 个别存在,不得不让自己在多方面成为旁人的手段,替旁人 的狭隘目的服务,同时为了要满足他自己的利益,也不得不
-----------------------------------------------
0 1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把旁人变成他自己的单纯的手段。因此就个人在日常的散文 世界里所表现的来看,他不是以他自己的整体去活动,单从 他本身不能了解他,要从他和旁人的关系才能了解他。因为 个人依存于他所碰到的外在的影响,如国家的法律,公民的 关系之类,无论它们是否合乎他的内在的心意,他都必须向 它们屈服。还有一层,个别的主体不是以本身完满的整体,而 只是由于他的行动、愿望和意见对于旁人有最切近的个别的 利益,他对旁人才有意义。凡是人感到兴趣的首先是某事物 对他自己的意图和目的的关系。就连一个集团协力作成的重 大行动和事件在这个相对现象的领域里也只显得是多方面的 个别努力的结果。这个人或那个人贡献出他的一分力量,为 着这个或那个目的,这目的失败或是成功,或是碰巧达到某 种成就,这种成就比起整个社会事业也只起了一种很次要的 作用。许多个人所成就的,比起他们各有贡献的那个全部事 业和整个目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有些站在最高地位的人 物,在情感和意识上觉到全部事业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业,但 是就连他们也显得是纠缠在多方面的个别情况、条件、阻碍 和相对关系的复杂网里。从这一切方面看,个人在这个领域 里都不能使人见出独立完整的生命和自由,而这种生命和自 由的印象却正是美的概念的基础。人类的直接现实,以及它 的事迹和组织固然也不缺乏活动的系统和整体,但是这种整 体只显得是个别现象的堆积,其中所有事务和活动都分裂成 多至不可胜数的部分,所以落到每个人身上的只不过是整体 中的一丝一毫。无论个人怎样坚持他自己的目的,只促成有 助于他自己利益的事业,他的意志的独立自由却仍然多少是
-----------------------------------------------
第二章 自然美
1 1 2
形式的,取决于外在情况和偶然机会的,受自然障碍妨害的。
这就是每人自己和旁人都意识到的世界的散文,它是一 种有限的常在变动的世界,其中充满着个人所无法避免的复 杂错综的相对事物和必然性的压力。每个孤立的有生命的东 西都处在这样一种矛盾里:一方面自己对自己是一个自禁排 外的统一体,另一方面却又依存于其他事物。为着要解决这 种矛盾而进行的斗争总是跳不出试探的范围,成为继续不断 的搏斗。
3.直接个别客观存在的局限性
第三,自然界和心灵界的直接个别事物不仅一般有依存 性,而且没有绝对的独立自在性,因为它是·有·局·限·性·的,说 得更精确一点,因为它本身是·个·别·化了的 a)每一个别动物都属于某一种有定性的因而也是有局限 性的固定的物种,而不能越过这个物种的界限。生命及其机 构固然有一幅轮廓的图形悬在心灵的面前,但是在现实自然 里,这种一般的身体机构就分裂成为无数个别成员,其中每 一个在形状上属于一种确定的类型,在发展上都属于一种特 殊的阶段。此外,在这个不可逾越的界限以内,在每个个体 身上所表现的情况或外在环境以及对这外在环境的依存性又 都只是偶然的,而且表现的方式本身也只是偶然的,个别的, 这也就破坏了独立和自由的印象,而这印象却正是真正的美
①。
① Partikularisiert,俄译本作:“它在本身以内分裂为个别部分的。”
-----------------------------------------------
2 1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所必不可少的。
b) 心灵在它所特有的人体机构里固然完全实现了自然 生命的完整概念,比起人体机构,动物的身体机构就显得不 完满,甚至显得是低级生命的标志;但是人体机构,尽管是 在较小的程度上,也还是分裂为种族上的差异以及随着种族 差异而来的不同等级的美的形体构造。除掉这种当然比较一 般性的差异以外,还有偶然形成的家族特性以及家族特性的 混合,表现为某种生活习惯、仪表和姿态;这些特性本身已 经是不自由的,还要加上有限生活领域里各种工作和事务所 产生的职业特性,最后还要再加上特种性格与特种性情的全 部特点及其连带的歪曲和变态 ① 。穷困,忧虑,忿怒,冷淡, 情欲的烈焰,对片面目的的执着,变化无常,心灵方面的分 裂,对外在自然的依存,总之,人类生存的全部有限性都造 成了个别面貌的偶然特点及其经常的表现。例如有一种久经 风霜的面相,上面刻下了种种情欲的毁灭性风暴的遗痕;另 有一种面相显出内心的冷酷和呆板,还有一种面相奇特到简 直不象人。这些形状上的偶然分歧是无穷尽的。大体说来,儿 童是最美的,一切个别特性在他们身上好象都还沉睡在未展 开的幼芽里,还没有什么狭隘的情欲在他们的心胸中激动,在 儿童的还在变化的面貌上,还见不出成人的繁复意图所造成 的烦恼,但是儿童的活泼气象尽管显出一切可能性,在他的 这种天真中却还缺乏较深刻的心灵的特征,还没有现出心灵 的深思远虑,专心致志于重要目标的那种神情。
① 不正常的发展。俄译本作:“对人体美的基本类型所造成的歪曲和扰乱。”
-----------------------------------------------
第二章 自然美
3 1 2
c)无论在身体方面还是在心灵方面,直接存在的这种缺 陷在本质上都应了解为一种·有·限,说得更精确一点,这种有 限和它的概念不符合,而它的有限性也就由这种不符合里看 出。因为概念,说得更具体一点,理念,在它本身以内是·无 ·限·的,·自·由·的。动物生命就其为生命来说,固然已是·理·念,却 还不能表现出无限与自由;只有在概念完全贯注到符合它的 实在里,因而在这实在里就只有概念本身而不让其它与概念 无关的东西掺入时,无限与自由才能显现出来。只有在这种 情况之下,概念才成为真正自由无限的个别存在。但是自然 生命不能越出·在·它·本·身·以·内的情感,不能贯注到全部实在里 去,此外它还发见自身是直接受条件限制的,有局限性的,依 存的,因为它的自由不是由自己决定而是受其它事物决定的。 心灵的直接有限现实在它的知识、意志、行动和命运等方面 也有类似的情形。
因为在心灵的领域里虽然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本质性的 中心点 ① ,但是它们究竟还只是些中心点,还是象个别事例 ② 一样,不能自在自为地具有真实性,而只是由取决于整体的 彼此之间的关系来表现这种真实性。这整体就其为整体而言, 固然也符合它的概念,但是还不能以它的整体显现出来,还 只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所以只能成为内在的思考认识的对象, 不能作为完全的符合,显现于外在现实,使无数的个别性相 由分裂状态回原到统一,以便集中成为·一·个表现和·一·个形象。
英译本作 “统一的中心”。
① ② 英译本作 “这些中心所结合的个别事例”。
-----------------------------------------------
4 1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由于这个理由,心灵就不能在客观存在的有限性及其附 带的局限性和外在的必然性之中直接观照和欣赏它的真正的 自由,而这种自由的需要就必然要在另一个较高的领域才能 实现。这个领域就是艺术,艺术的现实就是理想。
所以艺术的必要性是由于直接现实有缺陷,艺术美的职 责就在于它须把生命的现象,特别是把心灵的生气灌注现象 按照它们的自由性,表现于外在的事物,同时使这外在的事 物符合它的概念。只有这样真实的东西才能从它的有时间性 的环境中,从它的在有限事物行列中浪游的迷途中,解脱出 来,才能获得一种外在的显现,这外在的显现使人看到的不 是自然与散文世界的贫乏,而是一种与真实相适应的客观存 在,而这客观存在也显现为自由独立的,因为它的定性是从 它本身得到的,而不是由其它事物外加到它身上的。 ①
① 在论自然美的第二章里,黑格尔虽承认自然美,但强调自然美还不是理
想美,因为山川、草木、金石、星辰、鸟兽之类自然事物,都是自在的, 而不是自为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体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 差异并立的部分,随时都受到外在事物的限制,见不出自由和无限这些 理想美的特征,黑格尔所见到的自然美主要不外两种:一种是整齐一律、 平衡对称、和谐之类抽象形式美;另一种是自然有某些方面能契合审美 者的主体心情,因而引起共鸣。
-----------------------------------------------
5 1 2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关于艺术美,我们要研究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理想,单就它本身来看;
第二,理想得到定性成为艺术作品;
第三,艺术家的创造的主体性。
A.理想,单就它本身来看 1.美的个性
根据以上的研究,如果很形式地谈艺术的理想,我们就 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最普泛的结论:从一方面看,真实的东西 固然只有在展开为外在存在时,才得到它的客观存在和真实 性,而从另一方面看,这真实的东西所含的并立的部分是结 合为统一体而且都包含在这统一体里的,所以这展开为外在 现实的每一部分都显现出这灵魂,这整体。我们姑且拿人的 形体为例来作最浅近的说明。我们在上文已经见过,人的形 体是一整套的由概念分化成的器官,每一部分只现出某一种 特殊活动和部分的功能。如果我们问:整个灵魂究竟在哪一 个特殊器官上显现为灵魂?我们马上就可以回答说:在眼睛 上;因为灵魂集中在眼睛里,灵魂不仅要通过眼睛去看事物
-----------------------------------------------
6 1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而且也要通过眼睛才被人看见。正如人体所不同于动物体的 在于它的外表上无论哪一部分都可以显出跳动的脉搏,艺术 也可以说是要把每一个形象的看得见的外表上的每一点都化 成眼睛或灵魂的住所,使它把心灵显现出来。或则就象柏拉 图在著名的诗里向星所说的:
当你眺望星星时,啊,我的星星!
我默祝我自己就是天空, 用千眼万眼来俯视你的仪容。 反过来说,艺术把它的每一个形象都化成千眼的阿顾 斯 ① ,通过这千眼,内在的灵魂和心灵性在形象的每一点上都 可以看得出。不但是身体的形状、面容、姿态和姿势,就是 行动和事迹,语言和声音以及它们在不同生活情况中的千变 万化,全都要由艺术化成眼睛,人们从这眼睛里就可以认识 到内在的无限的自由的心灵。
a)艺术作品通体要有生气灌注,这个要求马上就引起一 个问题:既然形象上的每一点都应化成灵魂的眼睛,这种灵 魂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问得更具体一点,怎样的灵魂按照 它的本性才有资格通过艺术达到它的真正的表现呢?因为按 照习惯的说法,人们也说金、石、星辰、动物以及形形色色 个别性格及其表现都各有一种特别的灵魂。但是说石头和植 物之类自然物也有上述意义的“灵魂”,这样运用名词是不恰 当的。单纯的自然物的“灵魂”在本身上就是有限的,容易 消逝的,只配称为一种特殊化的自然,还不配称为灵魂。因
① 阿顾斯 (Argus),希腊神话中的怪物,据说有一百只眼。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7 1 2
此,这种自然物的确定的个性在它的有限的存在里就已完全 表现出来了。这种个性只能见出某一种局限性,所以它只能 在外形上提升到无限的独立自由。在这个领域里 ① 固然也可 以见出这种无限的独立自由,但是如果真正见出,那也总是 通过艺术从外面带进来的,并不是由于事物本身就已有这种 无限性。同理,能感觉的心灵作为自然生命 ② 固然也是一种 主体的个性,但同时却也是一种纯然内在的个性,只是自在 地出现于实在,还不能返躬自察,来认识到自己,因而还不 能本身就是无限的 ③ 。所以这种能感觉的心灵的内容仍然是 有局限的,而它的表现时而只能是这种低等动物的形式的生 命表现,例如骚动,运动的能力,性欲,忧虑和恐惧之类;时 而只能是一种本身有限的内在生活的外现。只有受到生气灌 注的东西,即心灵的生命,才有自由的无限性,才是在实际 存在中对本身为内在的,因为它在它的外现里能回顾本身,停 留在本身 ④ 。因此,只有心灵才能在它的外在表现上刻下它所 特有的无限性以及自由回顾自己那种情况的烙印,尽管它在 达到外在表现时,也就进入有限领域。但是就连心灵也只是 由于实现了它的普遍性,而且把它自己所定的目的提高到这 种普遍性,它才是自由无限的,所以心灵如果还没有掌握住 这种自由,那么,按照它所特有的概念,它也就可以只是作
指单纯的自然物的领域。 例如昆虫之类低等动物。 还不是自为的或自觉的存在。
① ② ③ ④ 只有心灵才是自由的,无限的,因为它是自觉的,能以本身为认识的对
象。
-----------------------------------------------
8 1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为有限的内容,畸形的性格,或残缺平庸的情绪而存在。内 容既然这样空洞,心灵的无限表现就还只是形式的,因为我 们所得到的只不过是自觉心灵的抽象形式,这种抽象形式的 内容是和自由心灵的无限性相矛盾的。只有通过真正的本身 有实体性的内容,有局限的变化无常的个别事物才能得到独 立性与实体性,因而使它的定性,本身坚纯性,以及有局限 的自禁排外的而却有实体性的内容 (意蕴)都能在同一客观 存在里变成现实,而这种客观存在 (事物)也就因而有可能 在它所特有的有局限的内容上同时表现出普遍性,表现出圆 满自足的灵魂。总之,艺术的特性就在于把客观存在 (事 物)所显现的作为真实的东西来了解和表现,这就是说,就 事物对于符合本身和符合自在自为的内容所现出的适合性来 了解和表现。所以艺术的真实不应该只是所谓“摹仿自然”所 不敢越过的那种空洞的正确性,而是外在因素必须与一种内 在因素协调一致,而这内在因素也和它本身协调一致,因而 可以把自己如实地显现于外在事物。
b) 因为艺术要把被偶然性和外在形状玷污的事物还原 到它与它的真正概念的和谐,它就要把现象中凡是不符合这 概念的东西一齐抛开,只有通过这种·清·洗,它才能把理想表 现出来。人们可以把这种清洗说成艺术的谄媚,就象说画像 家对所画的人谄媚一样。但是就连最不过问理想的画像家也
·必·须谄媚,这是就这个意义来说的:他必须抛开形状、面容、 形式、颜色、线条等方面的一切外在细节,必须抛开有限事 物的只关自然方面的东西如头发、毛孔、瘢点之类,然后把 主体的普遍性格和常住特征掌握住,并且再现出来。画像家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9 1 2
把静坐在他面前的那个人的表面形状完全依样画葫芦地摹仿 出来,这是一回事;他知道怎样把足以见出主体灵魂的那些 真正的特征表现出来,这却另是一回事。因为艺术理想始终 要求外在形式本身就要符合灵魂。举例来说,现时流行一种 所谓“活的画”,画家兴高采烈地有意地要摹仿名画,他们很 正确地抄袭一些次要的东西如衣褶之类,但是要在这种形象 里找精神的表现,所找到的往往只是一些平庸的面孔,这就 产生出很坏的效果。拉斐尔所画的一些圣母像就不然,它们 向我们所揭示的一些面孔、腮颊、眼、鼻和口的形式,单就 其为形式而言,就已与幸福的快乐的虔诚的而且谦卑的母爱 完全契合。我们确实可以说,凡是妇女都可以有这样的情感, 但是却不是每一个妇女的面貌都可以完全表现出这样深刻的 灵魂。
c)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这样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 心灵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 现。但是这种到内在生活的还原却不是回到抽象形式的普遍 性,不是回到·抽·象·思·考的极端,而是停留在中途一个点上,在 这个点上纯然外在的因素与纯然内在的因素能互相调和。因 此理想就是从一大堆个别偶然的东西之中所拣回来的现实, 因为内在因素在这种与抽象普遍性相对立的外在形象里显现 为·活·的·个·性。因为个别的主体性既含有一种有实体性的内容 (意蕴),同时又使这内容显现为外在的,它所处的就是一种 中途点,在这个点上,内容的实体性不是按照它的普遍性而 单独地抽象地表现出来,而是仍然融会在个性里,因而显现 为融会到一种具有定性的事物里去—— 就这事物方面来说,
-----------------------------------------------
0 2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它也解脱了单纯的有限性和条件制约性,而与灵魂的内在生 活 结合为一种自由的和谐的整体。席勒在他在 《理想与生 活》那首诗里拿“寂静的阴影世界的美”来和现实世界及其 痛苦和斗争相对照。这种阴影世界就是理想,出现在这世界 里的·灵·魂对于直接存在来说,是死亡了的,消除了自然生存 需要的,从有限现象所必不可免的那些对外在影响的依存性 以及一切反常和歪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但是理想尽管出 现于感性世界及其自然形状里,它同时却能还原到它本身并 且把这外在世界也纳入到它本身里,因为艺术能把外在现象 借以保持自己的那套器械引回到一种领域,在这领域以内,外 在的东西可以显出心灵的自由。只有由于这个缘故,理想才 托身于与它自己融会在一起的那种外在现象里,享着感性方 式的福气,自由自在,自足自乐。这种福气的歌声在理想的 一切显现上面都荡漾着,因为外在形象无论多么广阔,理想 在它里面都不会丧失它的灵魂。只有由于这个缘故,理想才 真正是美的,因为美只能是完整的统一,但也是主体的统一。 因此,理想的主体 ① 也必须显现为从原来个体及其目的和希 求的分裂状态回原到它自己,汇合成为一种较高的整体和独 立存在。
c1)从这方面看,我们可以把那种和悦的静穆和福气,那 种对自己的自足自乐情况的自欣赏,作为理想的基本特征而 摆在最高峰。理想的艺术形象就象一个有福气的神一样站在
① “理想的主体”,即足以表现理想的人物性格,英译本误译为“理想的主
题”。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1 2 2
我们的面前。对于这种有福气的神,有限领域与有限意图中 的一切困苦、忿怒和旨趣都不是什么严肃的事,而这种否定 一切个别事物而肯定地还原到自己,就使这种神们具有和悦 和静穆的气象。席勒的“生活是严肃的,艺术却是·和·悦·的 那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冬烘学究们往往拿这句话开玩笑,以 为一般的艺术,特别是席勒自己的诗,都是严肃的,事实上 理想的艺术都不排斥严肃。但是就在这种严肃里,和悦还是 基本的性格。我们特别在古代艺术形象里所看到的和悦的静 穆正是这种个性的力量,这种集中于自身的具体自由的胜利。 这种情形不只是在无斗争的满足里可以看见,就连在主体本 身有深刻的分裂,好象它的整个存在都遭受到挫折的时候也 是如此。例如悲剧主角尽管显得是受命运的折磨,但是他们 还露出一种简单的自在心情 ② ,好象在说:“事情就是这样。” 这时主体仍然忠实于他自己;他放弃了被夺去的东西,但是 他所追求的目的不但没有放弃,而且他还不让它因为他自己 失败而同归于尽。束缚在命运的枷锁上的人可以丧失他的生 命,但是不能丧失他的自由。就是这种守住自我的镇定 ③ 才 可以使人在苦痛本身里也可保持住而且显现出静穆的和悦。
c2)在浪漫型艺术里,内在生活的分裂和失调当然是更厉 害些,它所表现的冲突一般是更加深刻化了,这种冲突所形
①”
heiter,兼有 “欢乐”、“明朗”两义。与“严肃”对立的是“幽默”,这 里 “和悦”包含 “幽默”,仅比 “幽默”较深较广。
② ③ Beruhen auf sich,俄译本作 “内在的独立性”,实即上文Beisichsein
(自在,镇定)。
①
Beisichsein,译 “镇定”亦可。
-----------------------------------------------
2 2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成的破裂也可以是很突出的。举例来说,描写耶稣临刑的浪 漫型绘画往往在迫害耶稣的兵士的嬉笑的表情上,在凶恶的 痉挛的狞笑面孔上做工夫,在这种强调冲突破裂的作品里,特 别在描绘奸淫邪恶的作品里,理想所特具的和悦当然不能存 在;尽管冲突破裂的情形不一定都表现得那么突出,结果总 不免是丑,至少是不美。再举早期荷兰画派为例,这派绘画 在它的坦率与真实里以及在它所表现的坚定的信心里,都不 由自主地表现出一种心境的和谐,但是这种坚实却还没有达 到艺术理想所特有的明朗和愉悦。不过浪漫型艺术尽管把烦 恼和痛苦表现得比在古代艺术里能更深刻地激发情绪和主体 内心生活,它也还能表现出一种心灵的温柔亲密,一种退让 任运的喜悦,一种在烦恼痛苦中的泰然自若,乃至于在一种 在苦刑下的狂欢。就连在意大利的严肃的宗教音乐里,怨诉 的乐调中也渗透着这种对苦痛的喜悦和赞颂。这种表现在一 般浪漫型艺术里可以说是通过眼泪的微笑。眼泪来自苦痛,而 微笑则来自和悦,所以这种啼泣中的微笑表现出在烦恼痛苦 中的怡然自得。这微笑当然不应该只是一种轻浮的情感,不 是当事人在苦难中和他的琐屑的主体情感中嘲弄自己,它必 须显得是美的事物不管任何痛苦而表现出的镇定和自由,就 象《熙德诗》 ① 关于希敏娜所说的那样:“她在含涕中是多么 美!”至于人们的不能自持或不镇定的状态却不然,那是丑恶 低劣的,或是滑稽可笑的。举例来说,婴儿碰到鸡毛大的事
① 熙德 (Cid),十一世纪西班牙民族英雄,关于他的传说形成一部西班牙
史诗,希敏娜是他的妻子。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3 2 2
就流泪,就使我们发笑,而一个严肃镇定的人眼泪却来自更 深厚的情感,完全是另一种表情。
笑与泪也可以抽象地彼此分立,就在这抽象分立状态中 被错误地用作一种艺术母题,例如韦伯 ① 的《魔术射手》曲 里一段笑的合唱就是如此。笑一般是爆裂的表现,如果艺术 理想不应丧失,这爆裂就不应表现出缺乏镇定。韦伯的《奥 伯雍仙王》曲里一段二部合唱里的那样笑声就是这种抽象化 的例子,它叫听众为歌唱家的喉咙和胸膛担忧。荷马史诗中 那种不可磨灭的出自神仙似的笑声所产生的效果就完全不 同,那是从神仙的和悦静穆的心境中发出来的,只表现明朗 的心情,没有什么片面的放肆。另一方面,啼哭在理想的艺 术作品里也不应是毫无节制的哀号,例如在韦伯的《魔术射 手》里就可以听到这种抽象的悲惨的调子。一般地说,音乐 听起来就象云雀在高空中歌唱的那种欢乐的声音,把痛苦和 欢乐尽量叫喊出来并不是音乐,在音乐里纵然是表现痛苦,也 要有一种甜蜜的声调渗透到怨诉里,使它明朗化,使人觉得 能听到这种甜蜜的怨诉,就是忍受它所表现的那痛苦也是值 得的。这就是在一切艺术里都听得到的那种甜蜜和谐的歌调。
c3)从这个原则出发,近代滑稽说 ②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 得到证实,不过这种滑稽从一方面看,往往没有任何真正的 严肃性,它特别欢喜运用恶劣的题材;从另一方面看,这种 滑稽的结局只是心情的怅惘,而不是引人参加现实的行动和
韦伯 (K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德国浪漫派作曲家。
① ② 参看序论第三节B.3。
-----------------------------------------------
4 2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