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理念,即概念和体现概念的实在二者的直接的统一, 但是这种统一须直接在感性的实在的显现中存在着,才是美 的理念。
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种美就是自然
美。
A.自然美,单就它本身来看
1.理念作为生命
在自然界中,概念在实在中得到存在因而成为理念的方 式有几种,我们须加以区别。
a)第一,概念直接沉没在客观存在里,以致见不出主体 的观念性的统一,毫无灵魂地完全转化为感性的物质的东 西 ① 。纯然以机械的物理的方式分立的·个·别·的物体就是属于
① “观念性的统一”是主体在思想上认识到的统一。无灵魂的自然界事物自
在而不自为(自觉),所以见不出这种观念性的统一,木石对自己毫无概 念。
-----------------------------------------------
4 6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这一种。例如一种金属物在它本身上固然具有许多复杂的机 械的物理的属性,但是其中每一部分都同样含有这些属性。这 样的物体不但没有一种完整的组织,使其中每一个差异面 ① 都得到独立的特殊的物质存在,而且这些差异面也没有一种 消极的观念性的统一,可以起灌注生气的作用 ② 。它的差异只 是一种抽象的杂多,而它的统一只是同样属性在各部分同样 存在的那种等同性或一致性。
这就是概念的第一种存在方式。它的各差异面没有独立 的存在,它的观念性的统一并不现出它的观念性 ③ ,因此,这 种分立的物体本身还只是有缺陷的抽象的存在。
b)其次,较高一级的自然物却让概念所含的差异面处于 自由状态,每一差异面在其它差异面之外独立存在。到了这 步,客观性的真正性质才初次显露出来。客观性就是概念的 各差异面所现出的这种互相外在的独立存在。在这个阶段,概 念以这样方式显出它的身分:因为它作为统摄它的一切定性 的整体,变成了实在,所以其中个别物体虽各有独立的客观 存在,而同时却都统摄于同一系统。例如太阳系就是这样方
差异面即不同的属性、因素或不同的部分。 Beseelung,意谓使对象具有灵魂或生命。依黑格尔看,矿物无生命,所 以不象有生命的东西那样各部分各有专司而仍互相联系成为完整的组 织。就连这些不同部分也没有象下文所说的太阳系统所有的那种自在的 消极的统一可以使它现出象有生气 (因有自运动)。
③ 它还见不出心灵性。太阳系能自运动,但仍是自在的而不是自为的,没
有能自觉的灵魂,所以没有主体的观念性的统一。
① ②
-----------------------------------------------
第二章 自然美
5 6 1
式的客观存在。太阳、彗星、月球和行星一方面现为互相差 异的独立自在的天体;另一方面它们只有根据它们在诸天体 的整个系统中所占的地位,才成为它们之所以为它们。它们 的特殊方式的运动以及它们的物理的性质都取决于它们对这 整个系统的关系。这种密切联系就形成了它们的内在的统一, 就是这种统一使各个别存在的天体互相关联而结合在一起。
但是概念却不停留在这种统摄诸独立个别物体的纯然·自 ·在·的统一。因为它的差异面既然是实在的,它的使这些差异 面互相关联的统一也就必须变成实在的。这种统一与客观界 个别物体的互相外在显然有别,因此它在这个阶段,与这种 互相外在不同,自有一种实在的物体的独立的存在。例如在 太阳系里,太阳就作为全太阳系的统一而存在,与系中各种 实在的差异面 ① 相对立。但是这种观念性的统一的存在方式 还是有缺陷的,因为这种统一一方面只有作为诸个别的独立 物体之中的关系,才是实在的,另一方面作为全系统中代表 着统一的·一·种物体,它是与各种实在的差异面相对立的。如 果我们把太阳看成全太阳系的灵魂,太阳却在这灵魂所向外 展现的 ② 各成员之外,自有独立的存在。太阳本身只是概念 的·一·个方面,即统一方面,·有·别·于实在的个别部分,因此这 种统一还只是·自·在·的,也就是说,还是抽象的。按照它的物 质的属性,太阳固然是明显的同一体,是单纯的发光体,但
即各种不同的星体。
① ② 太阳影响所及的各个星体。
-----------------------------------------------
6 6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是这种同一还只是抽象的。因为光本身只是单纯的无差异的 现象。所以我们看到,在太阳系中概念本身固然是变成实在 了,每一个星体既然显现为概念的·一·个特殊的方面,概念的 差异面的整体也明白外现了,但是在这里概念究竟还是沉没 在它的实在里,还没有显现为这种实在的观念性和内在的自 为存在。它的存在的基本形式还是它的各差异面的各自独立, 互相外在。
如果要概念达到真正的存在,就要求·实·在·中·的·不·同·方·面 (即各独立的差异面的实在与也是独立的客观化的统一的实 在本身)能回到统一;就要求自然差异面的这种整体一方面 把概念明白外现为它的各种定性,在实在界的互相外在,另 一方面却又把它的每一特殊面的自封闭似的独立状态取消 (否定)掉,使观念性(在这观念性里各差异面回到了这主体 的统一)显现为对这些差异面灌注生气的普遍源泉 ① 。这样, 这些差异面才显得不仅是拼凑在一起的本无关联的各个部 分,而是一个有机整体中的成员;这就是说,它们不再彼此 分立,而是只有在它们的观念性的统一里,才有真正的存在。 只有在这种有机组织里,概念的观念性的统一才出现在各成
① 依黑格尔,概念分正反合三阶段,在正的阶段,概念是主体的,具有观
念性的抽象的统一;在反的阶段,概念得到客观性,见出差异面 (即外 现为各种定性);在合的阶段,概念的差异面经过否定,与原来的观念性 的主体的统一结成统一体,所谓“回原到统一”(否定的否定),这才是 具体的统一。到了这阶段,概念才成为理念,达到真正的存在。
-----------------------------------------------
第二章 自然美
7 6 1
员里,作为它们的支柱和内在的灵魂。到了这步,概念才不 再沉没在实在里,而是作为内在的同一和普遍性而转化为存 在,这种内在的同一和普遍性就是概念的本质。
c)只有这第三种自然显现的方式才是·理·念的一种客观存 在形式,而这样显现于自然的理念就是·生·命。死的无机的自 然是不符合理念的,只有活的有机的自然才是理念的一种现 实。因为生命有这三种特色:·第·一,在生命里概念所含的差 异面外现为实在的差异面;·其·次,这些单纯的实在的差异面 遭到否定,因为概念的观念性的主体性把这实在统辖住了;·第 ·三,这里也出现了生气,作为概念在它的躯体里的肯定的显 现,作为无限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力量维持它在它的内容里 作为形式的地位。
c1)如果根据寻常意识来看生命是什么,我们就一方面得 到身体的观念,另一方面得到灵魂的观念,对两方面都分辨 出一些不同的特性。身体与灵魂的这种·区·分对于哲学研究也 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在这里也得研究它,不过灵魂与身体的
·统·一的关系也同样重大,而且对于哲学思考一向就是一个极 难的问题。正是由于这种统一,生命才形成理念在自然界中 最初阶段的显现。所以我们不应把灵魂与身体的统一理解为 单纯的·互·相·联·系在一起,而应把它看得更深刻些。我们应把 身体及其组织看成概念本身的有系统的组织外现于存在,这 概念使生物的一些定性在生物的肢体中得到一种外在的自然 界的存在,情形正如在较低阶段的太阳系那样。概念在这种
-----------------------------------------------
8 6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实际存在里就提升到形成上述那些定性的观念性的统一,而 这种观念性的统一就是灵魂。灵魂形成实体的统一和通体渗 透的普遍性,尽管它只对它本身发生关系,自生自发,融贯 一致,只是一种主体的自为存在。灵魂与身体的统一就应该 按照这种较高的意义来理解。这就是说,灵魂与身体并不是 两种原来不同而后联系在一起的东西,而是统摄同样定性的 同一整体。正如理念一般只应理解为概念外现于实际存在,其 中既有二者的区别,又有二者的统一;生命也应理解为灵魂 及其身体的统一。灵魂在它的身体里既见出主体性的统一又 见出实体性的统一,这在感觉里就可以看出。生物的感觉并 不只是独立地起于身体上某一部分,它就是全身的这种单纯 的观念性的统一。感觉弥漫全身各部分,在无数处同时感到, 但是在同一身体上并没有成千上万的感觉者,却只有·一·个感 觉者,·一·个主体。因为有机自然的生命既包括实在存在的各 部分的差异面和在这些部分中单纯地自为地存在着的灵魂, 同时却又包括这些差异面作为经过调和的统一,所以生命比 起无机自然要较高一层。只有有生命的东西才是理念,只有 理念才是真实。当然,就连在有机体里,由于身体不能充分 实现它的观念性和生气灌注作用,这种真实也可以被毁灭,例 如在生病时就是如此。在这种情形之下,概念就不能作为唯 一的力量而统治着,还有别的力量在和它抗衡。不过这种存 在只是一种败坏了的生命,这种生命之所以还能维持住,只 是由于概念与实在之间的不适应还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
-----------------------------------------------
第二章 自然美
9 6 1
的。如果这两方面的协调完全消失了,身体既没有真正的组 织,又没有了这种组织的真正的观念性 ① ,生命就会马上转为 死亡,既然死亡,凡是由生气灌注作用所统摄于不可分裂的 统一体的东西也就解体,彼此独立分立了。
c2)我们说过,灵魂是概念的整体,即在本身是主体的观 念性的统一体,而分成各部分的身体虽然也是这同一整体,却 显得是各个别部分的并列和现于感官的互相外在;我们还说 过,灵魂与身体两方面在生命里是·统·一·的。这番话里确实有 一个矛盾。因为观念性的统一不仅·不·是现于感官的互相外在, 其中每一特殊方面都具有独立的存在和完备的特性,而且还 是这种外在实在 ② 的直接对立面。说它们既对立而又统一,这 就是矛盾。但是谁如果要求一切事物都不带有对立面的统一 那种矛盾,谁就是要求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不应存在。因为 生命的力量,尤其是心灵的威力,就在于它本身设立矛盾,忍 受矛盾,克服矛盾。在各部分的观念性的统一和在实在界的 互相外在的部分之间建立矛盾而又解决矛盾,这就形成了继 续不断的生命·过·程,而生命就只是·过·程。这种生命过程包含 着双重活动:一方面它继续不断地使有机体的各部分和各种 定性的实在差异面得到感性存在,而另一方面如果这些差异 面僵化为独立的特殊部分,变成彼此对立,排外自禁的固定
即观念性的统一。
① ② 这种外在实在即上文“现于感官的互相外在”亦即客观世界里并存的事
物。
-----------------------------------------------
0 7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的差异面,它就又要使这些差异面见出它们的普遍的观念性, 即它们的生命源泉。这就是生命的唯心主义 ① 。因为不仅哲学 是唯心主义的,凡是唯心哲学在心灵领域里所要做的事,自 然在作为生命时实际上就已经在做。只有这双重活动合而为 一,只有一方面有机体的各种定性的继续不断的实现以及另 一方面在观念中替现实存在事物设立主体的统一这两件事的 合而为一,才是完满的生命过程。关于这种生命过程的基本 形式,我们在这里不能讨论。由于这双重活动的统一,有机 体的一切部分才能不断地维持住,而且不断地重新获得,灌 注生气给它们的观念性。有机体的各部分还在另一点上现出 这种观念性:它们的经过生气灌注的统一对于它们不是无足 重轻的,而是它们的实体,只有在实体以内而且通过这种实 体,它们才能维持它们的特殊的个性。一般整体的部分和有 机体的部分之间的分别就在于此。举例来说,房屋的个别部 分,如个别的石头,窗户之类,不管它们是否结合起来造成 一座房屋,都还保持它们原来的性格;彼此结合在一起对于 它们是无足轻重的,而概念对于它们还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 这种形式并不在各实在部分里活着,以便把这些实在部分提
① 黑格尔所理解的唯心主义(Idealismus)哲学是以 Idee (观念,理念,
概念都属这一范畴)为统摄万事万物的基础,使杂多之中有统一,个别 之中有普遍性,颇近于过去中国哲学所说的“理一分殊”。这就是对立面 的统一。他认为,生命把灵魂和身体的对立矛盾统一起来,也就是遵照 唯心主义的原则,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就是生命的唯心主义的一种反映。
-----------------------------------------------
第二章 自然美
1 7 1
升到一种主体统一的观念性 ① 。有机体的各部分却不然,它们 固然也有外在的实在,但是概念是它们所特有的内在本质,对 于它们不只是从外面附加上去的起粘合作用的外在形式,而 是有了这概念,才有它们所特有的那种地位。因此,有机体 的各部分所获得的实在并不象建筑物中的石头或是行星系统 中的各行星、月球、彗星所有的那种实在,而是不管它们实 在与否,它们却获得一种在观念中在有机体以内设立的存在。 例如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就不象原来长在 身体上时那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等都改变 了,而且它就腐烂起来了,丧失它的整个存在了。只有作为 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只有经常还原到观念 性的统一,它才具有实在。生物界的实在之所以属于较高级 方式,道理即在于此;凡是实在的肯定的东西都要以观念性 的否定的方式来设立,同时,有了这种观念性,有机体的各 差异面才能维持生命,也才能具有它们所特有的性质 ② 。
c3)理念作为自然生命时所获得的实在因此就是具有现 象的实在。所谓“具有现象”是指有一种实在存在着,但是 不是直接在它本身具有它的 “抽象存在”,而是同时在它的 “客观存在”中被否定地设立。但是对有机体在外在界客观存
“概念”指房屋整体,房屋整体的概念对于一砖一木是外在的,一砖一木 里并没有房屋这个概念,所以房屋的各部分只有外在形式上的统一,没 有观念性的统一,即概念所应有的灌注生气于全体各部分的统一。
② 例如手这个差异面是实在的肯定的东西,但是要把它的独立自在性否定
掉,受“生命”统辖,它才是活的,也才是手。手依存于观念性的统一, 即生命。
①
-----------------------------------------------
2 7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在的各部分所进行的否定过程,不仅作为观念化的活动而具 有否定的关系,而且在这种否定中同时也是肯定的自为存 在 ① 。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把处在排它自禁的特殊状态中的个 别实在的东西看作肯定方面。但是在有生命的东西里这种独 立自在性被否定了, ⒇ 只有在身体的有机体以内的观念性的 统一才具有力量对自己发生肯定的关系。灵魂就应理解为这 种在否定中同时肯定的观念性 ① 。因为如果灵魂显现在身体 里,这显现同时就是肯定的。灵魂固然显现为反对身体各部 分独立的特殊性的力量,但是同时却也是这些部分的创造者, 因为灵魂把外现为形式和肢体的东西作为内在的和观念性的 东西包含在它本身里。所以显现于外界的就是这肯定的内在 的东西;外在的东西,如果纯然是外在的,就不过是一种抽 象的片面的东西。但是在有生命的有机体里,我们所看到的 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内在的东西就在这外在的东西里显现出
在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中,Sein 是抽象的存在(或译“潜有”,“虚有”), 是正,Dasein 是在实在界中与其它事物发生关系因而获得定性的具体 存在或客观存在 (或译“限有”,“实有”),是反;这正反两对立面的统 一是 Fu A rsichsein,即 “自为的存在”(或 译“自有”)。例如“石”这个概念只有抽象存在,个别的具体的石头才 有客观存在。石头无自意识,所以只能是“自在的”,不能是“自为的”。 有自意识的东西才是自为的存在。“被否定地设立”:客观存在否定抽象 存在,作为抽象存在的反面或对立面。“观念化的活动”:否定片面的抽 象性,回到观念性的统一。“同时是肯定的自为存在”:不但有客观存在, 而且在主体意识中认识到这存在。
① 灵魂灌注生气于全体各部分,肯定了全体有统一的生命,否定了各部分
的独立自在性。
①
⒇
-----------------------------------------------
第二章 自然美
3 7 1
来,这就是说,这外在的东西在它本身上显现出内在的东西, 这就是它的概念。显现这个概念的实在也就属于这个概念。但 是因为在客观存在里,概念作为概念,是对自己发生关系的 和在它的实在里·自·为存在的主体性
①,所以生命只能作为有
·生·命·的·东·西,即作为个别的主体,而存在。只有生命才第一 次找到了这种否定的统一点:这统一点之所以是否定的,是 由于只有通过在观念中把实在的差异面设立为只是实在的, 主体的自为存在才能显现出来,但是这些只是实在的差异面 同时是与自为存在的主体的肯定的统一联系在一起的。把这 方面的主体性突出地显示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作为个别 的有生命的主体,生命才是现实的。
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生命的理念在现实的有生命的个 体里如何可以认识,以下就是答案。第一,生命必须作为一 种身体构造的整体,才是实在的;其次,这种整体不能显现 为一种固定静止的东西,而是要显现为观念化的继续不断的 过程,在这过程中要见出活的灵魂;第三,这种整体不是受 外因决定和改变的,而是从它本身形成和发展的,在这过程 中它永远作为主体的统一和作为自己的目的 ② 而与自己发生
这句英译本是:“但是因为在客观世界里,概念,严格地作为概念、就是 主体生命和自确定的生命的原则明白外现于它自己的客观实在。” 例如 马的概念是主体的,对于个别存在的马是使马之所以为马的主体性即观 念性的统一与普遍性。这马概念的观念性的统一与普遍性,在个别存在 的马身上得到实现。
①
② “自己的目的”即它本身就是目的。
-----------------------------------------------
4 7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关系 ① 。
主观的生命的这种在自身以内的自由独立特别表现于自 发运动。无机自然的无生命的物体都有它们的固定的空间性, 与它们所在地合而为一,就束缚在那所在地上面,或是受到 外力才能运动。因为它们的运动不是由它们本身发出的,所 以运动在它们身上出现时,就显得是一种对它们是外来的影 响,它们在起反应时还要出力抵销这种影响。行星之类物体 的运动虽不象受外力推动,它也还是受约制于固定的规律以 及这种规律的抽象的必然性。活的动物却不然,它在它的自 由的自发运动中由它自己否定了固定地点的约束,不断地从 这种约束中解放出来。同理,动物在它的运动中也解脱了—— 尽管这是相对的—— 固定方式、固定路线、固定速度等等的 抽象限制。说得更仔细一点,动物在它自己的身体组织里就 有一种可以感觉到的空间性,生命就是在这种实在本身 ② 里 的自发运动,例如血液循环、四肢运转等等。
但是运动还不是生命的唯一的表现。动物声音的自由腔 调是无机物体所没有的,无机物体只有在受外力敲击时才发 出扑通叭喇的声音。这种自由腔调就是受到生气灌注的主体 性 ③ 的更高一级的表现。但是观念化的活动却最深刻地表现 于这个事实:有生命的个体一方面固然离开身外实在界而独 立,另一方面却把外在世界变成·为·它·自·己而存在的:它达到
“与自己发生关系”,英译本作 “自确定了”。
① ② ③ 这其实就是 “生物”,一个典型的绕弯子说话的哲学术语。
即动物的身体。
-----------------------------------------------
第二章 自然美
5 7 1
这个目的,一部分是通过认识,即通过视觉等等,一部分是 通过实践,使外在事物服从自己,利用它们,吸收它们来营 养自己,因此经常地在它的另一体 ① 里再现自己—— 在较高 级的有机体里这种再现自己的过程当然是在需要、吸收、满 足和过足的某种一定的时间间隔中进行的。
这一切就是生命概念在有生命的个体中所显现的活动。 这种观念性并不只是由于·我·们·的思考,而是·客·观·地呈现于有 生命的主体本身,因此我们应该把这种主体的客观存在称为 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② 。灵魂作为这种观念性的存在使·它·自·己 显现出来,永远把身体的·只·是外在的实在提升为显现,因而 也使它自己在身体里客观地显现出来 ③ 。
2.自然生命作为美
作为在感性上是客观的 ④ 理念,自然界的生命才是美的, 这就是说,真实 (即理念)在它的最浅近的自然形式 (即生 命)里直接地存在于一种个别的适合于它的实在事物里。但 是由于理念还只是在直接的感性形式里存在,有生命的自然 事物之所以美,既不是·为·它·本·身,也不是·由·它·本·身为着要显
①
②
另一体即对立面,亦即外在世界。“再现自己”,因为改变外在事物,使 它们现出自己活动的效果。 客观唯心主义肯定观念或概念的客观存在,生命概念客观存在于个别有 生命的东西里,所以黑格尔把生物的存在称为 “客观唯心主义”。
即显现为一种可以感觉到的对象。
③ ④ 即作为感官对象的。
-----------------------------------------------
6 7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现美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美只是为其它对象而美,这就是说,
·为·我·们,为审美的·意·识而美。所以我们就要问:生命在它的 直接感性存在里以什么方式并且通过什么路径才能对于我们 显现为·美的。
a)如果我们先看一看有生命的东西在实践中是怎样产生 出来和维持住的,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自·发·的·运·动。看作 一般运动,这种自发的运动只见出有时间性的变动位置的那 种抽象的自由,在这种变动位置中动物显得是完全任意的,而 它的运动也显得是偶然的。音乐和舞蹈却不然,它们固然也 是本身里就有运动,但是这种运动不是纯然任意的和偶然的, 而是本身符合规律的,确定的,具体的,有尺度的,纵然我 们完全不管这种运动所表现的美究竟含有什么意义。如果我 们进一步把动物的运动看作是实现一种内在的目的,那么,这 种目的既然也是受外物激发起来的,也就完全是偶然的,而 且也是完全受局限的。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把动物运动看成全 体各部分的适应某种目的而且互相配合一致的动作,这种看 法也只是根据我们的推理的活动 ① 。如果我们设想动物如何 满足它的需要,寻求营养,抓住食物来吞食和消化,总之,完 成一切为维持它的生活所必要的动作,那么,这也还只是根 据推理的活动。因为这里我们所看到的还只是某种个别欲望 的外貌以及这种欲望的任意的偶然的满足—— 还看不出有机 体的内在活动 ② —— 或是这些活动及其表现方式成为我们
我们推想动物运动有预先考虑到的目的。
① ② 各器官都在设法实现同一有目的的活动。
-----------------------------------------------
第二章 自然美
7 7 1
的推理的对象,我们根据推理设法从动物的内在目的与实现 这目的的器官之间的协调中见出动物运动的目的性。
无论是个别的偶然欲望,自发运动和满足需要的动作所 给我们的感性印象,还是由推理来见出的有机体的目的性,都 不能使我们感到动物的生命就是自然美;·美却起于个别形象 的显现,不论在静止中也好,在运动中也好,却与满足需要 的目的性无关,与自发运动的完全孤立的偶然性也无关。美 只能在·形·象·中见出,因为只有形象才是外在的显现,使生命 的客观唯心主义 ① 对于我们变成可观照,可用感官接受的东 西。思考从·概·念来理解这种客观唯心主义,按照它的
·性来把它变成自为的,但是审美作用却按照它的
④。而这种显现着的实在就是分成部
分的有机体的外在形象,这形象对于我们既是一种客观存在 的东西 (Daseiendes),也是一种·显·现·着的东西 (Scheinen- des),这就是说,有机体各个别部分的只是实在的多方面的性 格必须显现于形象的·生·气·灌·注的整体里 b)按照前已说明的生命的概念,我们对于这种显现的较
②
·普·遍
·显·现·着·的
③
·实·在来把它变成自为的
⑤。
即生命的观念性,或周流于全体各部使它们成为整体的 “灵魂”。 “它的”,指生命的客观唯心主义的。
① ② ③ ④
同上。 原文似有省略,俄译本作:“思考在它的概念里掌握住这种唯心主义,从 它的普遍性方面把它变成思考的对象,但是审美作用却从它的显现着的 实在方面把它变成审美的对象。”“自为的”(fu A r sich)指变成自己的认 识对象。
⑤ 例如马有只是实在的一方面,即寻常实际存在的个别的马,也有显现着
的一方面,即使人觉得美的马的生气活泼的形象,或画成的马。
-----------------------------------------------
8 7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精确的性质就可以推演出以下几点:形象是在空间绵延的,有 界限的,现出形体的,见出形式、颜色、运动等等多方面差 异性的。但是一个有机体如果要见出生气灌注,它就必显出 它并不是从这种·多·方·面·的·差·异·性得到它的真正的存在。要见 出生气灌注,它就必须是这样:我们用感官所接触到的现象 的各个差异的部分和方式都融化成为一个整体,因而显现为 一个·个·体,一个把这些特殊部分既作为差异的,又作为协调 一致的,而包括在一起的统一体。
b1)第一,这种统一体却必须显得是·没·有·意·图·的统一体, 所以不应现出抽象的目的性。各部分既不应以达到某固定目 的的手段为那目的而服务的身分而成为观照的对象,也不应 在结构和形状中失去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
b2)其次,相反地,这些部分对于观照 (知觉)显得有 些偶然性,这就是说,某一部分的定性并不同时是另一部分 的定性。任何部分并不因为另一部分具有某种形状,也就具 有那种形状,例如象在有规律的安排里那样。在有规律的安 排里,各部分的形状大小等等都取决于某一抽象的定性。例 如同一建筑物上的窗子大小都是一致的,或至少是并列在一 排的。同一军营里的士兵都一律穿一样的制服,情形也是如 此。制服的各部分,样式、颜色等等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不是 偶然的,这一部分用这个样式,就因为其它部分也用这个样 式。样式的差异和独立的特性在这里都是行不通的。在有机 的有生命的个体方面,情形却不如此。每个部分都是不同的, 鼻子和额头,嘴和腮,胸膛和颈项,手和脚,彼此都有显然 的差异。因为对于观照(知觉),每部分的形状都不和另一部
-----------------------------------------------
第二章 自然美
9 7 1
分的相同,各有各的特殊样式,这部分的样式并不绝对取决 于另一部分的样式,所以各部分就显得本身是独立自在的,因 而彼此相望,是自由的,偶然的。因为就物质材料说,它们 虽是联贯在一起,但是这并不能影响到它们的形式。
b3)第三,对于观照(知觉),这种独立自在性里 ① 还应 有一种可以看得见的内在的联系,虽然这种统一 ② 应该不是 抽象的,外在的,象在有规律的安排里那样,而是不但不消 除各个别方面的特性,而且反而要把这些特性表现出来,把 它们保持住 ③ 。这种统一不是象各部分的差异那样可以直接 用感官知觉到,而是一种隐秘的,·内·在·的必然性和协调性。既 然·只·是内在的而不是从外表可以看得出的,这种统一就只能 通过思考来掌握,完全不是可以由感官见出的。既然不是感 觉的对象,它就还不能现为美,我们的观照就还没有在生命 的东西里见到理念显现于实在。因此,这种统一作为用理念 灌注生气于各部分的统一,尽管不应该只是感性的、在空间 中绵延的东西,它却还必须在外在事物里现出来 ④ 。在个体里 这种统一显现为它的各部分的普遍观念性,形成了维系它们
有机体各部分的独立自在。 “统一”即 “内在联系”。 在有规律的安排里,作为安排准则的时、空、量、质等都是抽象的,外 在的;既要求一致,即须消除各个别方面的独立自在的特性。在有机体 里,例如人的眼耳鼻手足等部分一方面独立自在,保持特性,一方面又 借灵魂或生命作它们的内在联系。各部分的差异是可目睹的,它们所显 现的生命却是内在的,须借思考才能理解的,所以是观念性的统一。
④ 动物身体各部分所见出的统一是主体的观念性的统一,是理性的因素,
但必须在具体的感性的客观事物中显现出来,才使人觉得美。
① ② ③
-----------------------------------------------
0 8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的基础,即生命主体的主体本质 ① 。这种主体的统一在有机的 生物身上表现为情感。在情感和情感表现里,灵魂显出自己
·是·灵·魂。因为对于灵魂,身体各部分的单纯的并存见不出真 实,而对于灵魂的主体的观念性,杂多的占空间的形式也是 不存在的。灵魂当然要假定身体各部分的这种杂多性,特有 的构造以及有机的组织,但是在发生情感的灵魂及其情感的 表现流露于这些部分时,无处不在的内在的统一就显现为对 各部分的只是实在的独立自在性的否定(取消),这些独立自 在的部分现在就不再只是表现它们自己,而是表现灌注生气 给它们的发生情感的灵魂。
c)但是在开始时,灵魂的情感表现既不能使人看到身体 各部分之间有一种必然的互相依存在的关系,也不能使人认 识到·实·在·的各部分构造和情感本身的·主·体·的统一之间有必然 的统一。
c1)如果单从形状就可以见出有机体各部分之间的这种 协调以及这种协调的必然性,那可能是由于这种关系是我们 在·习·惯上所常看到的这些部分的并存关系,我们见到某一类 型的有机体,就想到这类型所惯有的形象。但是习惯还只是 纯然·主·体·的·必·然·性
②。例如根据这种习惯标准,我们觉得某些
动物是丑的,因为它们的形体和我们常见的不同,甚至相反。 我们说某些动物形体奇怪,因为它们的器官的安排不同于我
Subjektum,俄译本引原文加括弧未译,英译本作 “主体的主体”。
① ② “这就是说,它所根据的只是很有限的经验,这种经验不一定与所见事物
的真正本质有关。”(英译本注)这就是“美是常态,丑是变态”的看法。
-----------------------------------------------
第二章 自然美
1 8 1
们所习以为常的:例如鱼,身体过大,尾巴过小,显得不相 称,或是双眼都长在头的某一边。在植物界,我们比较惯于 看到反常的情形,但是仙人掌和它的刺以及它的长方棒形的 茎干还是令人惊奇。对博物学有多方面修养和知识的人却不 然,他们既然对于个别部分知道最清楚,对于许多类型的各 部分互相依存的关系也很熟悉,他们就很少有看不惯的东西。
c2)其次,对于各部分的这种协调如果有较深入的了解, 那就会使我们有识力和技能,根据某一孤立的部分,把它所 必隶属的全体形状推测出来。例如居维叶 ① 在这方面就是著 名的,他看到一块个别的骨头—— 不管它是否已结成化石 —— 就可以断定它属于哪一种动物。“从爪知狮”那句格言在 这里完全应验了。从一个爪或一片腿骨就可以断定牙齿的形 状,从牙齿的形状也可以反过来断定臀骨和脊椎骨的形状。但 是在这种研究里,对于类型的知识已经不只是习惯的事,思 考和判断已经参加进来起领导的作用。例如居维叶在推证时 对于动物的内容丰富的定性和统摄全种类的特性都已了如指 掌,这些定性和属性成为同一动物身体中各个别的互相差异 的部分的统一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他就可以推断全体的形 状。这种定性就是肉食类的特性,这就形成全体各部分的结 构组织的规律。例如肉食类动物就需要另一种的牙齿和腭骨 等等,当它猎食物时,攫取食物就不能凭蹄而必须凭爪。这
① 居维叶 (Cuvier,1769—1832),法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在解剖学上有
很大的贡献。
-----------------------------------------------
2 8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就是·一·个定性,可以作为推断全体各部分必有的形状和互相 依存关系所根据的指导原则。对于一种动物的惯有的观念也 就属于这里所说的普遍定性,例如狮和鹰的筋力。这种观察 方式单作为·观·察方式来看,当然可以看成是·美的,巧妙的,因 为它使我们可以认识形体的统一以及它的各种形式,而这统 一却不是单调的重复,各部分的差异却还完全可以见出。但 是在这种观察里主要的不是·观·照而是一种指引到一般性的·思 ·考。从这方面看,我们所以不能说我们是把对象作为·美的对 象来对待,我们只能说这主观思考的观察方式是美的。更仔 细一点看,这些思考都根据某一个别的有局限的方面作为指 导原则,即动物的营养方式,例如肉食素食之类定性。但是 单凭这种定性,还不能达到对上文所说的对于全体,概念,和 灵魂本身之间关系的观照。
c3)所以我们如果要认识到这个领域里的生命的全体内 在统一,就必须借助于思考和理解;因为在自然界里,观念 性的主体的统一既然还没有变成自为的,灵魂·作·为·灵·魂就还 不是可认识的。如果我们用思考按照灵魂的概念来理解灵魂, 就可以看到两方面:一方面是形象的观照,另一方面是用思 考对灵魂作为灵魂所得到的概念。但是从这两方面理解灵魂 的方式并不适用于审美;在审美时对象对于我们既不能看作 思想,也不能作为激发思考的兴趣,成为和知觉不同甚至相 对立的东西。所以剩下来的就只有一种可能:对象一般呈现
-----------------------------------------------
第二章 自然美
3 8 1
②
于·敏·感 观照,来维持真正的审美态度。“敏感”这个词是很奇妙的, 它用作两种相反的意义。第一,它指直接感受的器官;第二, 它也指意义、思想、事物的普遍性。所以“敏感”一方面涉 及存在的直接的外在的方面,另一方面也涉及存在的内在本 质。充满敏感的观照并不很把这两方面·分·别开来,而是把对 立的方面包括在一个方面里,在感性直接观照里同时了解到 本质和概念。但是因为这种观照统摄这两方面的性质于尚未 分裂的统一体,所以它还不能使概念作为概念而呈现于意识, 只能产生一种概念的朦胧预感。例如接受了自然界分为动、 植、矿三界的区分,我们在这三个阶段里就仿佛预感到这种 符合概念的自然界分野之中有一种内在的必然性,而不是停 留在仅仅对一种外在目的性的认识。在这三界的繁复的形象 里,上述充满敏感的观照还朦胧预感到一种符合理性的前进 过程,在动植物的等级次第如此,在各种不同的山脉形成也 是如此。个别动物的形体,例如昆虫区分为头、胸、腹、尾 等,也使观照者朦胧预感到这是一种本身符合理性的身体构 造;再如五官,第一眼看来象是一些偶然的杂多的东西,但 是也可以见出它们是符合概念的。歌德对于自然和自然现象
①,在自然界我们要借一种对自然形象的·充·满·敏·感的
德文Sinn,英译本和法译本都作“感觉”(Sense),俄译本作“对外形的 感觉”。依一般心理学的划分,感觉只限于对直接外形的认识,抽象思考 才能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黑格尔认为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所以 用来认识美的心理功能,不是知解力而是他所说的“敏感”(Sinn),是 介乎感觉与思考之间的一种心理功能。
② Sinnvolle与上句Sinn呼应;俄译本作 “感性的聪敏的观照”。
①
-----------------------------------------------
4 8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的内在理性的观察和阐明可以为证 ① 。他以卓越的智力,用朴 素的方式 ② 对自然事物进行了感性的观察,而同时却完全预 感到它们的符合概念的联系。在了解历史和叙述历史时,我 们也可以通过个别的事件和人物,暗地里就把它们的实在意 义和必然联系显示出来。
3.对自然生命的观察方式
总述以上所说的,我们可以说,自然作为具体的概念和 理念的感性表现时,就可以称为美的;这就是说,在观照符 合概念的自然形象时,我们朦胧预感到上述那种感性与理性 的符合,而在感性观察中,全体各部分的内在必然性和协调 一致性也呈现于敏感。对自然美的观照就止于这种对概念的 朦胧预感。认识到各部分虽然显得本身是独立自由的,而在 形状、轮廓、运动等方面却可见出协调一致的,这种领悟还 是·不·确·定·的,·抽·象·的。内在的统一·还·是·内·在·的,对于观照还 没有现出具体的观念的形式 ③ ,而观察也只满足于看到各部 分之中一般有一种必然的起生气灌注作用的协调一致那种普 遍性。
a)由此可见,我们只有在自然形象的符合概念的客体性 相之中见出受到生气灌注的互相依存的关系时,才可以见出
歌德对动植物形态的研究和贡献是有历史意义的。 naiverweise,不用哲学的前提和方法。
① ② ③ 朦胧的预感,还没有成为明确的观念。
-----------------------------------------------
第二章 自然美
5 8 1
自然的美。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直接与材料统一的,形式 就直接生活在材料里,作为材料的真正本质和赋与形状的力 量。这番话就可以作为现阶段的美的一般定义。例如我们赞 赏自然结晶体,因为它的有规律的形状不是由于外在的机械 的影响,而是由于内在的本身特有的定性和自由能力,是由 对象本身方面自由产生的,因为外在于对象的力量虽然也可 以是自由的,但是在结晶体里,赋与形状的活动却不是外在 于对象的,而是这种矿物按照它的本质本来就有的一种活动 的形式;它是这材料本身的自由能力,通过本身固有的活动 而形成自己,而不是被动地从外面接受它的定性。所以这材 料在它的实现了的形式里,就是在它所特有的形式里,本身 是自由的。在更高更具体的方式里,本身固有形式的这种活 动就表现在有生命的有机体和它的轮廓以及各部分的形状 里,特别是表现在运动里和情感表现里。因为在运动里和情 感表现里,内在活动本身就活跃地现在眼前。
b)但是自然美作为内在的生气灌注,尽管是不确定的, 我们还是可以见出以下三点:
b1)根据我们对于生命的观念,根据对于生命的真正概 念的预感,以及根据惯见的类型在正常现象中所现出的本质 上的差异,我们就说一个动物美或丑,例如懒虫爬起来很艰 难,整个生活习惯都显得没有剧烈运动和活动的能力,就由 于它的这种懒散,它叫人嫌厌。因为活动和敏捷才见出生命 的较高的观念性。我们对于两栖动物,某些鱼类,鳄鱼,癞 虾蟆,许多昆虫都不起美感,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混种动物 从某一物种过渡到另一物种,把这两个物种的形状混合在一
-----------------------------------------------
6 8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起,例如鸭嘴兽就是鸟与四足兽的混合,尽管令人惊奇,却 显得不美。这种情形可能首先只是由于习惯;我们对于某一 物种的定型有一种习惯的观念。但是就连在这习惯里也有一 种朦胧感觉在活动,例如我们仿佛觉得鸟的身体构造各部分 必然互相关联,按照它的本质,它不能采取属于别一物种的 形状而不显得是个混种。所以混种显得是奇怪的,自相矛盾 的。总之,有些形体显得有缺陷而无意义,只从外表上见出 窄狭的需要,就有一种片面的局限性,此外,也有象上文所 说的混种和过渡种,虽然本身不算是片面的,却也不能坚持 差异的定性,这两种都不属于有生命的自然美范围。
b2)在另一意义上我们还可以说自然美,例如在对一片 自然风景的观照里,摆在我们面前的并不是有机的有生命的 形体,这里并没有什么由全体有机地区分成的部分,根据它 们的概念,显现为生气灌注的观念性的统一体,而是一方面 只有一系列的复杂的对象和外表联系在一起的许多不同的有 机的或是无机的形体,例如山峰的轮廓,蜿蜒的河流,树林, 草棚,民房,城市,宫殿,道路,船只,天和海,谷和壑之 类;另一方面在这种万象纷呈之中却现出一种愉快的动人的 外在和谐,引人入胜。
b3)最后,自然美还由于感发心情和契合心情而得到一 种特性。例如寂静的月夜,平静的山谷,其中有小溪蜿蜒地 流着,一望无边波涛汹涌的海洋的雄伟气象,以及星空的肃 穆而庄严的气象就是属于这一类。这里的意蕴并不属于对象 本身,而是在于所唤醒的心情。我们甚至于说动物美,如果 它们现出某一种灵魂的表现,和人的特性有一种契合,例如
-----------------------------------------------
第二章 自然美
7 8 1
勇敢,强壮,敏捷,和蔼之类。从一方面看,这种表现固然 是对象所固有的,见出动物生活的一方面,而从另一方面看, 这种表现却联系到人的观念和人所特有的心情。
c)自然美的顶峰是动物的生命,但是动物的生命尽管已 经表现出生气灌注,却还是很有局限的,受一些完全固定的 性质束缚着的。它的存在的范围是窄狭的,而它的兴趣是受 食欲色欲之类自然需要统治着的。就作为内在的东西在形体 上得到表现来说,它的生命是贫乏的,抽象的,无内容的。还 不仅此,这内在的东西并不显现为·内·在·的,自然生命并不能 看到它自己的灵魂,因为所谓自然的东西正是指它的灵魂只 是停留在内在的状态,不能把自己外现为观念性的东西。这 就是说,动物的灵魂,象我们已经说明的,不是·自·为·地成为 这种观念性的统一;假如它是·自·为·的,它就会把这种自为存 在的自己·显·现给旁人看见。只有自己意识到的自我才是这种 单纯的观念性的东西,既是自为地观念性的,它就知道自己 是这种单纯的统一,因此使自己得到一种实在,这种实在并 不只是在外表上是感性的,具有身体的,而是本身就是观念 性的。只有在这种情形之下,实在才有概念本身的形式,概 念跟自己对立,使·自·己成为客观存在而且在这客观存在里是 自为的。动物生命却不然,它只·自·在·地成为这种统一在这统 一里面,实在 (即身体)所有的形式并不是灵魂所有的观念 性的统一那种形式。但是自己意识到的自我是·自·为·地成为这 种统一,其中对立的方面都同样有观念性为它们的因素。就 是作为这种有自意识的具体的统一体,自我才把自己显现给 旁人看见。动物只能使人从观照它的形状而猜想到它有灵魂,
-----------------------------------------------
8 8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因为它只是依稀隐约地象有一种灵魂,即呼吸的气,渗透到 全体,使各部分统一,并且在全部生活习惯中显出个别性格 的最初的萌芽。这就是自然美的基本缺陷,就连它的最高的 形式也在所不免。也就是这种缺陷使得我们有必要去进一步 认识·理·想,即·艺·术·美。但是在转到这理想之前,我们先要研 究一下一切自然美由于有上述缺陷而直接产生的两种定性。
我们说过,灵魂在动物形体里只是模糊地显现为有机体 各部分互相依存的联系,生气灌注的统一点,还没有充实的 内容。动物只显现出一种未确定的很窄狭的灵魂性。我们现 在就这种抽象的显现来约略地研究一下。
B.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与感性 材料的抽象统一的外在美
在自然里,现在面前的是一种外在的实在,既是外在的, 它当然是受到定性的,但是它的内在的方面却还没有作为灵 魂的统一而达到具体的内在性,还只能是没有受到定性的和 抽象的东西。因此这种内在方面还没有得到适合于它的那种 客观存在,还不是在观念性的形式里作为观念性的内容而自 觉是内在的,而只是在外在现实里显现为由外因赋与定性的 统一。内在方面的具体的统一在于两点:一方面灵魂生活的
①
① 这段的标题俄译本作“抽象形式的外在美,即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
合规律,和谐,以及美作为感性素材的抽象的统一”;英译本前半同俄译 本,后半作 “以及实在看作物质材料的抽象的统一”。兹依原文直译。
-----------------------------------------------
第二章 自然美
9 8 1
原则 ① 是在自身以内而且自为地具有充实的内容,另一方面 外在现实和它的这种内在方面是融合在一起的,因此使实在 的形象成为内在方面的明显的表现。但是在自然这个阶段,美 还不能达到这种具体的统一,这种具体的统一还是有待实现 的理想。所以这种具体的统一现在还没有进入形象,它只可 以分析出来,这就是说,按照这统一体所包含的各·差·异·面加 以·剖·析和孤立地去看,才可以看出来。这样,起表现作用的 ·形·式和·感·性·的·外·在·现·实·就·分·成·互·相·外·在的两回事,我们所得 到的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要研究的·两·个差异方面。但是一方面 由于这种分裂,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差异面的抽象性,内在的 统一对于这外在现实本身只是一种外在的统一,因此它在外 在事物里不是显现为全体内在概念的本身固有的形式,而是 显现为外因起统治作用的观念性和定性。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要比较详细地研究的一些观点。 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抽象形式的美。
1.抽象形式的美
自然美的抽象形式一方面是得到定性的因而也是有局限 性的形式,另一方面它包含一种统一和抽象的自己对自己的 关系。但是说得更精确一点,它按照它的这种定性和统一,去
① 原文为 Seelenhaftigkeit,字面的意义是“富于灵魂性”,实即指灌注生
气于全体各部分的“观念性的统一”,英译本俄译本均作“灵魂生活的原 则”,因从之。
-----------------------------------------------
0 9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调节外在的复杂的事物,可是这种定性和统一并不是本身固 有的内在性和起生气灌注作用的形象,而是外在的定性和从 外因来的统一。这种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整齐一律,平衡对 称,符合规律与和谐。
a)整齐一律,平衡对称 a)就它本身来说,整齐一律一般是外表的一致性,说得 更明确一点,是同一形状的一致的重复,这种重复对于对象 的形式就成为起赋与定性作用的统一。由于它的本来的抽象 性,这样一种统一就还远不是具体概念的有理性的整体,因 此它的美只是抽象的知解力所能掌握的美;因为知解力所根 据的原则就是抽象的一致性而不是从本身得到定性的一致性 和同一性。例如在线条中,直线是最整齐一律的,因为它始 终只朝·一·个方向走。立方体也是一个完全整齐一律的形体,无 论在哪一面,它都有同样大的面积,同样长的线和同样大的 角度,由于它是直角形,这角度不能象钝角或锐角那样可以 随意改变大小。
b)·平·衡·对·称是和整齐一律相关联的。形式不能永远停留 在上述那种最外在的抽象性,即定性的一致性 ① 里。一致性 与不一致性相结合,差异闯进这种单纯的同一里来破坏它,于 是就产生·平·衡·对·称。平衡对称并不只是重复一种抽象地一致 的形式,而是结合到同样性质的另一种形式,这另一种形式 单就它本身来看也还是一致的,但是和原来的形式比较起来
① 即整齐一律。
-----------------------------------------------
第二章 自然美
1 9 1
却不一致。由于这种结合,就必然有了一种新的,得到更多 定性的,更复杂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例如在一座房子的一边 并排横列着大小相同、距离相同的三个窗子,然后下面又并 排横列着三个或四个比第一排较高而距离较大或较小的窗 子,最后又是一排大小和距离都和第一排一致的窗子,这样 看起来就是一种平衡对称的安排。所以如果只是形式一致,同 一定性的重复,那就还不能组成平衡对称,要有平衡对称,就 须有大小、地位、形状、颜色、音调之类定性方面的差异,这 些差异还要以一致的方式结合起来。只有这种把彼此不一致 的定性结合为一致的形式,才能产生平衡对称。
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这两种形式既然纯粹是外在的统一 和秩序,所以它们主要地属于·数·量·大·小·的·定·性
①。因为看作外
在的而不完全是本身固有的定性一般都是量的定性,而质则 是使某一确定事物成其为那样事物的定性,所以一件事物的 质的定性改变了,它就完全变成另一件事物。数量大小,以 及只是数量大小上的改变,如果不是用来作尺度,就是一种 与质无关的定性,这就是说,尺度就是量,因为这量本身又 变成以质的方式起赋与定性作用的,所以这被赋与定性的质 是与一种量的定性联系在一起的 ② 。整齐一律与平衡对称主 要地限于数量大小的定性以及这种定性在不一致的事物中的
英译本作 “数量上的分别”。
① ② 英译本注:“整齐一致与纯粹的质的关系不相干,平衡对称却不然。”例
如一排等距离的平行直线只见出整齐一律,只有数量上的一致,如果这 种安排与一排等距离的点有规律地交错,就见出平衡对称,这就不仅是 量的关系,而且也是质的关系 (线与点在质上不同)。
-----------------------------------------------
2 9 1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一致性和秩序。
如果我们进一步问:这种数量大小的安排在哪些事物上 有它的正确的地位呢?我们就会发见有机自然和无机自然的 形体在它们的大小和形式上都是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的。例 如人的身体组织有一部分就至少是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的。 我们有两只眼睛,两个胳膀,两条腿,同样的坐骨,肩膀骨 等等。在其它部分情形就不如此,例如心,肺,肝,肠等等 就不是整齐一律的。这里问题在于:究竟这种分别在哪里呢? 大小,形状,地位等等的整齐一律所常表现的那一方面总是 身体组织的纯然外在的那一方面。这就是说,按照事物的概 念,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这两种定性所出现的地方,正是客 观事物本身按照它的定性就是外在的不显出主体的生气灌注 作用的地方。只是这样外在的实在就会只有上述抽象的外在 的统一。在生气灌注的生命 ① 里,再往高一级走,在自由的 心灵里,这种单纯的整齐一律就要让位给有生命的主体的统 一。比起心灵,自然固然一般地是本身外在的客观存在,但 是就连在自然里,也只有在单纯的外在性占统治地位的地方 才往往见出整齐一律。
b1) 如果我们约略检查一下几个主要的自然界的等级, 首先看到的就是矿物,例如·结·晶·体,作为未经生气灌注的形 体,它们的基本形式就是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象上文已经 说过的,它们的形状固然是本身固有的而不只是由于外力决 定的,按照本性就适合它们的那种形式是由它们的内部和外
① 英译本作 “在有机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