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普京传-何亮亮

_2 何亮亮(现代)
  盖达尔受到上述国家推行“休克疗法”的影响和鼓舞,制定了在俄国实施“休克疗法”以改革现存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个方案冒着极大的政治和社会风险,因为“休克疗法”可能导致物价狂涨和社会动乱,从而产生政治危机。“休克疗法”实行之后,俄国的物价上涨了三点五倍,市场放开;企业不再有固定的客户和供应商;政府大量削减军备的采购。这些都是俄国经济的巨大变化。但是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明显地下降了,社会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休克疗法”之后的两年,即1994年,根据俄国媒体报道,大约0.6%作用的人是最富裕的,月均收入约12500万卢布(25000美元);3.4%~3.6%的人月收入二千五百万至三千万卢布;收入在五百万至二千五百万的约占5%~5.7%。这是最富裕的阶层,约占总人口的一成不到。中等收入阶层占27.3%~31.5%,月收入为6万~50万卢布。贫穷阶层约占27.2%~28%,约收入3~6万卢布。最贫穷阶层约33.5~34.5%,生活在最低标准以下。也就是说,贫穷和最贫穷人口超过一半。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休克疗法”的愤怒都集中在盖达尔身上,这位俄罗斯历史上最年轻的代总理只做了一年多的政府首脑就被叶利钦解职了。盖达尔还没有下台的时候,丘拜斯也进入政府。这位经济学家在新的圣彼得堡市政府只当了半年的经济顾问,1991年12月就被叶利钦任命为政府副总理兼国有财产管理委员会主席,1994年至1996年1月升任第一副总理。丘拜斯是俄国私有化主要的推动和组织者。他得到中央银行代理行长的配合,国家杜马也支持他就预算稳定在较低的水平,同时俄国开始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一度波动剧烈的卢布汇率开始稳定。提出“休克疗法”的萨克斯这个时期曾经在俄国政府担任顾问。丘拜斯主持的私有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92年10月至1994年6月。对70%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了私有化,其具体方法是实行股份制,使企业的机理和员工成为掌握股份;70%的小企业也实行了私有化。有五千万人成为这些企业的持股者。1992年10月俄罗斯政府无偿发放私有化证券,持有者可以购买私有化企业的股票,可以存入基金会获得利息,也可以转让。这种私有化证券每张的面值是一万卢布,当时合25美元,每个成年公民都分配到一张。不过,俄国80%的企业不景气,多数并不盈利,购买这些企业股票的人无法得到好处,卢布贬值和物价上涨更使人们失去对这种私有化证券的兴趣。少数精明的人通过基金会的投机行为,从私有化获取暴利。
  第二个阶段从1994年6月开始。这个阶段是以货币私有化为主要内容。在此阶段,国有企业剩余的股份以股票方式出售,人们如果要成为股东,就要用货币购买这种股票。出售股票的所得,51%归企业,其余上交国库,目的是补充国家预算,增加企业资金,使企业获得自主经营的动力。但是方案没有得到国家杜马的通过,由叶利钦以宪法赋予的特权签署成为法案。经过这两个阶段,俄罗斯大体上完成了私有化进程,但是成为企业大股东的多为企业原来的经营者如经理或新生的富裕阶层,而且俄国的市场经济仍然不发达。不过,丘拜斯作为私有化之父的地位已经确定。
  斯摩尔尼宫的灰衣主教
  普京从1992年至1996年担任圣彼得堡的副市长和第一副市长,成为这个大城市的主要官员。索布恰克将管理经济的当权交给了年轻的副市长,而普京也忠心耿耿地为索布恰克服务。普京在圣彼得堡市政府可说大权在握,言出必行。
  俄国在“休克疗法”和私有化之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被破除了,但是经济的发展仍未走上一条稳定持续发展的道路。圣彼得堡在这几年里,市场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外资的引进在俄国居前列。丘拜斯在领导实施私有化时,多次和负责圣彼得堡经济的普京打交道。丘拜斯后来回忆说,普京虽然不是学经济的,但是对复杂的经济问题领悟得很快。
  普京分管的范围包括强力机构(警察、安全、司法、海关、边防等部门)和社会团体、旅馆、赌场和外国机构的办事处以及大型投资项目的审批。这些事务比较烦琐,但是接触面广,普京通常都代表索布恰克参加谈判并在向索布恰克请示后作决定。
  索布恰克非常信任普京,凡是普京决定的事项,索布恰克都会批准。普京也代表市政府向国内外媒体吹风。圣彼得堡工商界乃至于黑社会的人士因此都知道,有事必须找普京。外商更是将结识普京作为进入圣彼得堡的必要条件。因此之故,人们称普京为“斯摩尔尼宫的灰衣主教”。斯摩尔尼宫是圣彼得堡的著名建筑物,建于19世纪初。列宁曾经在这里指挥十月革命,也曾经在这里居住。这个绰号不含褒贬,有些调侃的意味,普京本人似乎也不以为意。不过普京并非只是管理经济方面的事务。他的协调才能也经常用于政府和议会之间。1995年圣彼得堡市政府提出的预算草案,引起了市议会许多批评意见,反对的议员很多。索布恰克非常不安,因为这个预算事关下一年的市长选举,如果不能通过,对他的施政是很大的打击。普京使出浑身解数,在各派议员之间游说和解释,终于化解了一部分议员的疑虑,使预算得以顺利通过。尽管这后来并没有为索布恰克的竞选连任带来多少选票。
  1993年普京和索布恰克又一同经历了另一次“政变”(索布恰克语,指炮打白宫事件),虽然这一次对圣彼得堡的直接影响不如1991年那次。白宫是俄罗斯最高苏维埃(议会)和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这个人代会的前身是俄罗斯的最高苏维埃,其成员大部分是苏共党员,对叶利钦的政策已经越来越不满。军人出身的副总统鲁茨科伊本来是叶利钦的亲密战友,也因为反对“休克疗法”和叶利钦大权独揽转而反对总统,并和最高苏维埃主席、车臣人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结成了统一战线,对叶利钦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双方在俄国应该建立怎样的政体这个关键问题上发生了尖锐的对立。叶利钦主张建立总统制共和国,哈斯布拉托夫主张建立议会制共和国。1993年3月举行的全民公决,53%的选民主持叶利钦,但大多数选民又反对叶利钦提出的提前选举议会。9月21日叶利钦宣布解散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议会针锋相对,宣布停止叶利钦的总统职务,由鲁茨科伊担任代总统。莫斯科出现了当代世界史上罕见的议会和政府武装对峙的局面。但是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限于白宫一隅,既不掌握媒体,也得不到军方的支持,虽然得到一部分民众同情。危机中的叶利钦斗志昂扬,他是那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政治家,具有反败为胜的高超手腕。10月3日叶利钦宣布莫斯科进入紧急状态,并调兵遣将进入莫斯科。10月4日凌晨,军方以特种兵部队打头,强行攻占议会大楼白宫,大批白宫武装守卫者伤亡,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沦为俘虏。当局后来公布死亡人数为140多人,但后来有参与进攻的军官投书报纸称实际死亡人数多达1500余人。举世震惊的炮打白宫事件结束了总统和议会的对抗,也结束了苏联时代遗留的政体。这次事件中,索布恰克领导的“民主改革运动是支持叶利钦的。他极为关注莫斯科发生的武装冲突,如果议会一方占了上风,叶利钦失势,尽管对民选产生的圣彼得堡市长和市政府不会有立即的影响,但是整个俄国的政治风向可能会发生不利于民主派的變化,這是索布恰克不能不担心的。莫斯科的议会和政府对峙期间,索布恰克正在外国访问,匆忙赶会圣彼得堡,和1991年8月一样,普京带领武装警卫人员在机场迎接市长,而且在机场加强了警卫,以防不测。索布恰克回到圣彼得堡后,普京一方面加强圣彼得堡的应变措施,以防万一;另一方面通过他自己在安全系统的渠道,及时掌握莫斯科的动态。最后的结局,总算使索布恰克放心了。普京在圣彼得堡担任行政官员期间并非没有瑕疵。
  首先,圣彼得堡虽然有了自由经济的雏形,但是整体而言,和整个俄国一样,还没有完全走出困境,经济改革还不能说大功告成。圣彼得堡虽然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发达的工业,但是市政方面欠债甚多,许多公用设施和居民的住宅都年久失修。索布恰克任内在这方面建树不多,普京也有责任,尽管他不能对宏观经济造成的局面负责。此外,圣彼得堡犯罪率居高不下,普京似也难辞其咎。
  第二,一些莫斯科报纸报道,普京在圣彼得堡工作时期,大权独揽,在市政府的财政支出方面有滥用职权之嫌。
  第三,普京在工作中的问题也反映了他至少是不熟悉经济管理。2000年3月透露的材料表明,普京1991年在圣彼得堡负责审批出口稀有金属和石油换取进口粮食,普京批出了很多执照和合同,但是进口的粮食并不多,一些公司却赚了大钱。为此俄罗斯最高苏维埃曾经对普京作过质询,当时负责质询普京的玛丽娜·萨里耶在总统选举前不久公布了此事。圣彼得堡因此损失了至少700万美元。没有发现普京本人从中收受贿赂,但是他和助手阿尼金肯定在这件事有一定责任。
  普京在圣彼得堡工作的6年非常重要。他过去一直服役于克格勃,从来没有做过行政方面的工作,没有管理经济的经验。过去他习惯在隐蔽战线,以双重(合法的和伪装的)身份和别人打交道,特别是在德国主要是和外国人打交道,对国内的事务并不熟悉。从德国回国后,普京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经历了苏联解、苏共解散、九一年和九三年的事件这些惊心动魄的变局,经历并且参与了由苏联的极权和计划经济体制向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转变,又领导了圣彼得堡的市政府,从而积累了可贵的政治、行政和管理经验,包括和媒体打交道的经验。这对普京后来到莫斯科工作,都是很有益的。任何政治首先都是地方的地方的政治,有在一個城市或一个地区担任行政首长和沒有这样的经历,是很不一样的。
  第四章进入克里姆林宫(第一节)
  索布恰克时代的结束
  在圣彼得堡市民眼中,索布恰克显然不是一个好市长,甚至也不会是一个好的议员。圣彼得堡人两次通过选票剥夺了这位前法学教授从政的机会,一次是1996年的市长选举,索布恰克输给对手;另一次是1999年的国家杜马选举,他从巴黎回到圣彼得堡,参加了杜马议员的选举,仍然落选。
  1996年的市长选举,索布恰克踌躇满志,全力以赴,准备连任。他的对手是他原来的副手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夫。索布恰克在圣彼得堡执政6年,树敌甚多,政绩却不明显。教授喜欢带着他漂亮的太太柳德米拉到处出席各种招待会和宴会,喜欢优雅的服装,喜欢出国旅行,并且广交朋友(如现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即是在巴黎市长任内与索布恰克认识的),市长还热衷于恢复圣彼得堡的宫廷式舞会。这些不会为他带来选票。圣彼得堡市民需要的是更实在的东西。
  普京担任了索布恰克竞选总部的负责人。但是索布恰克造成的局面,普京也无能为力,何况他并不是竞选方面的专家。在竞选中,另一个候选人市立法议会的主席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对索布恰克和普京提出了指控,称市长和第一副市长在英国的秘密帐号有一百万美元的存款,还在法国的地中海沿岸购置了别墅。普京把议长告上了法庭,别利亚耶夫拿不出证据,输了官司,也输了政治前途,他向索布恰克和普京道歉,从此销声匿迹。不过这也不能扭转索布恰克的败局。1996年5月圣彼得堡市长选举的结果以索布恰克失败告终。尽管新市长雅科夫列夫邀请普京留任,但是普京认为这是对恩师的背叛,谢绝了雅科夫列夫的提议,这也是对新市长的一种婉转的批评,因为雅科夫列夫也曾经是索布恰克的副手。索布恰克不但失去了俄国第二大城市市长的职务,1997年又陷于新的困境。俄罗斯总检察长指控索布恰克在任内滥用职权,为自己的亲属安排好的住房。在杜马有强大势力的俄共对索布恰克穷追猛打。索布恰克在警方盘问时心脏病发作,被俄共的《苏维埃俄罗斯报》讥讽为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笔下的“狗心”,布尔加科夫是苏联早期杰出作家,代表作包括《大师和玛加丽塔》和《狗心》等,《狗心》是中篇小说,描写一个病人被换了一个狗心之后的奇遇。索布恰克得到这样的比喻,加上官司缠身,心情恶劣之极,乃潜逃出境,一走了之,隐居巴黎。落拓的索布恰克偿尽世态炎凉,昔日的朋友多数多疏远了,只有普京还和他保持联系。普京本人的地位后来逐渐上升,在可能的情况下,一直为避居巴黎的索布恰克力所能及地帮忙。对此索布恰克是心怀感激的,他说:“我们共同工作了6年,普京从不向我伸手要荣誉、地位和奖金。”1999年普京成为总理以后,对索布恰克的指控被撤销了,有评论认为这和普京的地位有关。普京成为代总统后,索布恰克自然是最高兴的人之一。虽然当年12月他和妻子柳德米拉在圣彼得堡参加国家杜马的选举双双败北失败通过选举重返政治舞台已经成为泡影,但是学生普京成为叶利钦接班人这一新的事态给了他新的激励。教授投入了为普京竞选总统的活动,而三年前是普京为他竞选市长。历史和命运的安排真是不可思议。不料2000年2月20日,距离选举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索布恰克在加里宁格勒一家宾馆的房间里心脏病发作,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就停止了呼吸。普京对索布恰克的瘁逝极为悲痛,他说:“索布恰克不仅是我的老师,教我民法和国际法,他还是更广义的老师。”普京甚至说,索布恰克之死不是一般的死亡,“他是受陷害而死。”
  不顾车臣叛乱武装发出的对普京的追杀令,2月24日普京在极其严密的保护下,从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的塔夫里切斯基宫参加索布恰克的遗体告别仪式,并在亚历山大-涅瓦大寺院的尼古垃墓地为索布恰克下葬。
  有评论认为,索布恰克之死被认为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戈尔巴乔夫夫人的去世·叶利钦的辞职和索布恰克的瘁逝,标志着俄国早期改革阶段的结束。普京和丘拜斯等人被称为“圣彼得堡帮”,而索布恰克是他们的精神之父。
  其实普京和索布恰克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可以说完全不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相当奇特。索布恰克一生最辉煌的岁月就是当圣彼得堡市长这几年,此后就一蹶不振了。他在圣彼得堡和俄国政坛都已经没有什么威信,在当市长任内的滥用职权指控也一直困扰着他。他是民主派的激进派,对列宁极为仇视,成功地使列宁格勒改名为圣彼得堡,又极力主张将列宁遗体迁出红墙的列宁陵墓,叶利钦在这方面也和索布恰克持相同态度,但是反对的声音太大,终未能成事。
  “狗心”的称呼,虽有调侃之意,却也反映了人们对索布恰克的看法。
  然而作为他学生的普京,却在多方面和旧体制,特别是和强力部门有着紧密联系。索布恰克全盘否定苏联,普京却对苏联一分为二。普京还在安德罗波夫的故居竖立了纪念碑,这种行为是索布恰克不可能提出的。索布恰克生性多疑,却对克格勃出身的普京信任有加。普京提倡爱国主义和强国意识,索布恰克却是自由主义和西化的鼓吹者。他们这种矛盾的观点却能够共存。
  普京成为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之后,俄国内外的媒体马上盯住了索布恰克,这对已经在政坛过了气的前圣彼得堡市长来说,当然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帝师”的荣耀眼看已经出现在面前。实际上索布恰克并不掩饰这一点,他生前有一次记者问他,如果普京当选总统,他会否在普京的班子任职,索布恰克说:“是,也不是!我从不担任公职。但是我希望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如果索布恰克成为普京的顾问,对总统是好事还是坏事,其实还很难说。或许这是天意。
  关键时刻丘拜斯出面了
  但是,在1996年初夏,索布恰克从市政府搬出之后,当时的普京是有些彷徨的。他既不愿加入新的市政府,又没有地方可去。不过这个时期他还在读书——在圣彼得堡矿业学院修读不脱产的经济学课程。这一年他通过了论文答辩,论文的题目是《在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矿产原料基地再生产的战略规划》,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无论是和他从前的法律专业·克格勃的情报生涯还是圣彼得堡的副市长都没有什么关系,然而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题目。他获得了经济学候补博士的学位(相当于硕士)。学院的院长利特维年科认为普京论文的水平很高,完全可以获得博士学位,“我认为他是一个水平很高的经济学家。”圣彼得堡少了一个能干的副市长,多了一个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也要吃饭,要有工作,不管是做学问还是从事行政工作。可是随着索布恰克的下台,普京一度却面临无处容身的困境。不过这个时间很短,因为普京是在圣彼得堡,他没有被人遗忘。丘拜斯从莫斯科向他伸出了手,提出了一个普京没有想到更无法拒绝的提议。
  刚刚从第一副总理的职位上退出不久的丘拜斯,在私有化方面已经没有事可做了。叶利钦很器重这位来自圣彼得堡的经济学家,任命他为总统办公厅主任。
  1993年10月炮打白宫事件发生后,制定俄国新宪法的进程得以加快。12月12日,俄国全民公决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宪法》。宪法正式规定了在俄罗斯实行总统制,俄国因此正式成为总统制共和国。这部宪法从美国宪法得到很大启发,规定“在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在立法权、执行权和司法权分开的基础上行使。立法、执行和司法权力机关相互独立。”
  “俄罗斯联邦的国家权力由俄罗斯联邦总统、联邦议会(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俄罗斯联邦政府、俄罗斯联邦法院行使。”“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
  根据宪法,俄国总统拥有如下权力: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和法律决定国家的内外政策的基本方针;经国家杜马同意后任命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向联邦委员会提出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俄罗斯联邦最高仲裁法院法官的人选以及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长的人选供任命;向联邦委员会提出解除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长职务的建议;任命其他联邦法院的法官;依据俄罗斯联邦宪法和法律规定国家杜马的选举;按照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的情况和程序解散国家杜马;俄罗斯联邦总统是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当俄罗斯联邦遭到前列或受到其他直接侵略威胁时,俄罗斯联邦总统可以在俄罗斯联邦境内或其他某些地区实施战时状态,并可将此决定通报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俄罗斯联邦总统不受侵犯。
  宪法和规定了俄罗斯总统的产生和任期,凡年满35岁、在俄罗斯联邦常住期不少于10年的俄罗斯联邦公民都可被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俄罗斯联邦总统由有普通平等和直接选举权的俄罗斯联邦公民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任期4年,连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1993年年底普京还是圣彼得堡的第一副市长,通过新宪法的时候,他大概不可能想到自己今后将根据这部宪法的规定,通过选举成为俄罗斯联邦总统。不过,即使是1996年6月普京出任总统办公厅的总统事务局的副局长,他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而且就在3年以后——会成为叶利钦指定的接班人。
  进入克里姆林宫
  俄罗斯联邦总统府就在克里姆林宫。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构成了莫斯科的核心,这里是俄国的心脏,是莫斯科和俄罗斯的象征。即使没有到过那里,人们也早就通过书籍和影视等媒体熟悉了克宫的雄姿和红场的悲欢——就在二十世纪,这里上演了多少活剧。
  莫斯科是俄国的首都,也是第一大城市。这座城市几乎是俄罗斯历史的缩影。12世纪中叶一个大公在此筑城墙,这是莫斯科作为城市的开始,一个世纪后成为莫斯科公国的中心。15世纪末莫斯科成为俄罗斯的首都,直到彼得大帝在1712年迁都彼得堡,不过莫斯科还是第二首都。1918年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首都,1919年至1991年是苏联首都,现在又是俄罗斯联邦首都。
  俄罗斯大地给人的印象是辽阔宽广,作为首都的莫斯科也是一座巨大的城市。虽然,莫斯科没有圣彼得堡那样优雅,但是很有气派,不愧为一个大国的首都。如果是在夏天从空中俯瞰,整个莫斯科仿佛是森林中的城市,那浓绿色真使人心旷神怡。莫斯科有四个机场,三个内河港,九个火车客运站,几十个货运站,有14条铁路线通往各地。虽然地处内陆,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但是莫斯科经由运河连接了海洋(包括波罗的海)。莫斯科地铁有7条辐射线和一条环形线,全长189公路,车站有115个。俄国首都城市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众多的大学、博物馆、剧院、图书馆构成了莫斯科的人文风景线。
  莫斯科有31个行政区,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在中央区。普京在圣彼得堡来到莫斯科,政治命运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他从一个地方(虽然是第二大城市)的副市长,进入了首都的中央核心,尽管一开始他还只是在这一核心的外围。由于总统掌握着最高行政大权,总统办公厅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工作机构。
  普京被任命为总统办公厅总务局的副局长,主管相关法律和经济事务。
  他的顶头上司——总务局的局长是叶利钦的大管家帕维尔·博罗金。丘拜斯将普京引入莫斯科,博罗金则将普京纳为自己的属下。总务局负责管理属于总统府的房地产,包括克里姆林宫·许多住宅和办公楼、医院和疗养院,这些房地产的价值数10亿没有,雇员达15万人之多。普京在这个岗位待了很短的时间,得以了解总统府有多少房地产,这些房地产的用途,虽然是总统府非政治性的工作,却得以了解俄国权力核心的一个方面,以前的苏联/俄罗斯领导人没有一个像普京这样了解克里姆林宫以及其他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在这个阶段,他还没有被叶利钦注意。
  克里姆林宫始建于1156年,原是大公的庄园,后经多次修建和扩建,成为俄国历代沙皇的宫殿。这是一个呈不等边三角形的建筑群,面积27.5万平方米,沿三角形宫殿的三边分布着20座不同风格的塔楼,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克里姆林宫·大厦、武器宫和古兵工厂(现分别为武器博物馆和兵器陈列馆、伊万大钟塔楼、多棱宫、捷列姆诺伊宫、娱乐宫、圣母升天大教堂和天使大教堂。二战后又新建了克里姆林宫大会堂。
  普京参与管理包括克里姆林宫在内的总统府房产,当时也不可能想到自己日后将作为总统而不是总统府的一个行政官员出现在克里姆林宫吧?
  不过,普京在总务局的主要工作,其实还是和他的克格勃背景有关,特别是在德累斯顿时期的工作有关。他以自己的法律知识和在克格勃工作的实务,负责清理苏联在国外的资产,因为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在国外的债务,但是也继承了苏联和苏共在国外的财产,这笔资产数额不小,达到数10亿美元。
  博罗金本来就是新闻人物。1999年12月,瑞士政府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后,称博罗金为克里姆林宫以及属于总统府的一些重要建筑物的装修发包给瑞士公司的过程中涉嫌受贿,向国际刑警组织发出了对博罗金的全球通缉令。博罗金此时已经被普京解职,但是并非失势,而是出任俄白联盟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他断然瑞士的指控,不过也不敢出国。这是后话。
  丘拜斯之所以能将普京调到克宫,是因为1996年7月叶利钦竞选成功连任总统之后,就出任了总统办公厅主任。几乎是丘拜斯一上任,普京就进了克宫,他在总务局工作了只有8个月,在1997年3月就调到办公厅了,因为丘拜斯已经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丘拜斯前脚走,普京后脚就进了总统办公厅当副主任,并且兼任监督总局局长。办公厅和总务局当然完全不同。总务局管的是“物”,是房子或和房子有关的事务,办公厅却是为总统服务的。至此,普京开始进入叶利钦的视线。丘拜斯已经转往政府工作,普京和叶利钦的家族开始建立关系,特别是接替丘拜斯的办公厅主任瓦连京·尤马舍夫。尤马舍夫的任命在1997年被俄国报纸认为是当年最轰动的任命。他在政坛的崛起是一个奇迹,因为这个来自农村的小伙子,在从部队复员后,就进了《共青团真理报》当见习记者,是该报的共青团书记。后来尤马舍夫在苏联部长会议的机关报《消息报》,最后成为《星火》杂志(苏联销路很大的综合性周刊)副主编。在叶利钦竞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的时候,开始当叶利钦的文胆,帮叶利钦写了两本书《叶利钦自传》和《总统笔记》。叶利钦很器重这位记者,接受了尤马舍夫提出的许多想法。叶利钦说:“他的趣味和他的建议对我至关重要。”
  叶利钦和尤马舍夫情同父子,因为叶利钦膝下无子,而尤马舍夫的平民青年知识分子现象很讨叶利钦的欢喜。尤马舍夫成为叶利钦的办公厅主任,同时和权势日盛的“第一女儿”塔吉亚娜关系也很好。据称,尤马舍夫的赏识,是普京得以进入叶利钦身边的关键。
  普京在总统办公厅主要是负责监督总局的工作。这个局是专门代表总统和俄罗斯各个联邦主体打交道的。俄罗斯联邦是全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达1707万平方公里,由89个联邦主体组成,包括21个共和国6个边疆区、49个州、2个直辖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1个自治州和10个民族自治区。各主体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和中央政府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普京的工作,就是检查总统政令在各联邦主体贯彻执行的情况,处理各主体的投诉和要求,协调相互的关系。普京负责这项工作,首先是得以站在中央的角度了解89个主体的情况。其次在和主体打交道的同时,也积累了经验。普京在和地方交涉的时候,态度强硬,手段则软硬兼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各地各种独立和分家的思潮蜂起,地方和中央的关系也非常复杂,不少地方主体在和莫斯科打交道的时候,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动辄以独立相威胁,而普京总是有办法使这些地方就范,因此各地的官员私下给了他一个绰号“帝国主义者”,这个绰号似乎比“灰衣主教”带有更多的贬义,不过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普京的行政和管理能力很强,显然,到了莫斯科之后,普京在很短的时间就进入了角色。和在圣彼得堡一样,他在工作的时候,干练务实,同时能够很好处理与上级和左右的关系。监督总局局长这个职位,对普京后来的逐步上升很有好处。普京之前的最高领导人,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一直到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有地方工作的经验,普京和他们不同,只有大城市工作的经验,对地方和基层了解不多。但是话又说回来,普京面对的这种局面,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本身经常处于危机的状况,是过去所没有的。例如第一次车臣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衰落的俄国军队败给了小小的车臣,老大帝国不仅面子尽失,而且战略对外极为重要的高加索地区有被分割出去的危险。这虽然不是监督总局的责任,而且第一次车臣战争发生的时候普京还在圣彼得堡,但是普京对车臣问题一直极为关注,他的“帝国主义者”本色后来在他当了总理之后就出兵车臣再次充分显示。这种全局性的视野和角度,为当总理和总统所不可或缺。
  在这个时期,普京和将他引进克里姆林宫的丘拜斯两个人的命运发生逆转,普京开始节节上升,丘拜斯则逐步下降,这和当时俄罗斯复杂的政局、上层的钩心斗角有关。丘拜斯和俄国的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交恶,是一个关键。
  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出生于1946年,犹太人,数学物理学博士。
  曾经在苏联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工作,1991年获得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称号,发表过超过一百篇学术论文。别列佐夫斯基有犹太人经商的才能,又赶上了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私有化的机遇,与汽车大王卡丹尼可夫合作,以进出口的差价倒卖汽车发了大财,随即开办银行,并进军航空和石油业,又控制了俄国影响最大的公共电视台,拥有至少30亿美元的资产。别列佐夫斯基也是尤马舍夫引荐给叶利钦的,他和其他新资本家在1996年的总统选举中,为叶利钦筹集了数亿美元的经费。叶利钦竞选胜利连任总统,即任命别列佐夫斯基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副秘书,别列佐夫斯基有钱有势,成为俄国灸手可热的人物,他和丘拜斯本来关系不错。
  1997年5月俄国政府决定将电信投资股份公司私有化。这个公司控制了俄国广播电视线路。最后以别列佐夫斯基为一方,波塔宁为另一方,两个财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丘拜斯等四个副总理均支持波塔宁,别列佐夫斯基失利,和丘拜斯反目成仇。丘拜斯的一个心腹被叶利钦解职,舆论认为是别列佐夫斯基的报复。但是丘拜斯不甘示弱,向叶利钦告了别列佐夫斯基一状,叶利钦又撤了别列佐夫斯基的职。但是别列佐夫斯基不是省油的灯,利用新闻媒体揭露了丘拜斯的稿费丑闻。丘拜斯和其他人合著《俄罗斯私有化史》,尚未写完,每人已受稿费9万美元。别列佐夫斯基通过媒体将此事说成是和电信投资股份公司拍卖有关的受贿事件,丘拜斯等人一时成为众矢之的,虽然保住了第一副总理,却丢了财长的要职。1998年3月叶利钦改组政府,丘拜斯没有进入新内阁,转而经商。别列佐夫斯基却在4月被任命为独联体国家执行秘书。
  丘拜斯离开政坛,普京却官升一级,而且回到本行。
  第四章进入克里姆林宫(第二节)
  重返卢比扬卡:“我回家了”
  叶利钦注意到了普京在监督总局的表现。他也没有忘记普京是克格勃出身的。叶利钦当年在成为苏共反对派之后,曾经遭到克格勃的窃听和监视,在819事件中,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是关键人物,如果克格勃早半个小时逮捕叶利钦,苏联的解体可能就会推迟,历史将会是另外一个版本。但是,克格勃当时处于分裂状态,一部分克格勃站在叶利钦这一边,普京在圣彼得堡实际上也是站在反对政变者阵营的。叶利钦知道,虽然在苏联时期,克格勃往往凌驾其他部门之上,凌驾法律之上,不过总的来说,克格勃只是工具,别人可以用,他也可以用,而且必须用。
  苏联解体和苏共的解散对克格勃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政变失败之后,1991年8月23日和24日在克格勃总部所在地卢比扬卡广场都举行了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克格勃总部处于群众包围之中,一些人试图冲击这个总部。刚刚被任命为克格勃主席的巴卡京向群众呼吁不要采取激烈行动。叶利钦和鲁茨科伊也来到广场劝说群众。后来,捷尔任斯基纪念碑被搬走了,象征着克格勃遭受灭顶之灾。
  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和庞大机构组织的情报机构,克格勃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消失,它遭到了巨浪的冲击,不过并没有土崩瓦解,而是改革和重组了。
  巴卡京主持了对克格勃的改革与重组。首先是正式取消了克格勃的苏共党组织,要求克格勃人员忠于国家和宪法而不是苏共,其实苏共也已经解散。有一个克格勃官员找到巴卡京,激动地说“我过去是共产党员,到死也是共产党员!您可以开除我,但是我决不放弃自己的信仰!”
  巴卡京的回答是冷静的:“重要的是您的职业技能和对宪法的忠诚,至于您的信仰是什么,我不感兴趣。”
  叶利钦支持巴卡京改革克格勃。改革有三种方案:第一种是捷克和东德方案,即完全解散原有的国家安全部门,重起炉灶;第二种方案是维持原有架构,小改小革;第三种方案是改良,使克格勃既不危害社会,又不瓦解国家安全机构。
  巴卡京首先为国家安全重新定义。他认为,1934年形成的苏联国家安全概念,是国家利益高于社会和个人利益,国家安全机关扩大了对人们的监督,结果威胁了社会。巴卡京认为新的国家安全概念必须符合民主化的要求,国家不能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他确定的克格勃改革原则是:一,分解。克格勃分解成几个独立的机关,分别履行有关国家安全的职责,由国家元首直接管辖。二,分权。即各加盟共和国国家安全机关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利,但又互相配合。在苏联解体后,这一原则失去意义,因为各加盟共和国的安全机关也已经成为独立国家的安全机关。但是,在独联体内部,各安全机关还是展开合作的。三,保证特工机关活动的合法性。四,非意识形态化。随着苏共退出历史舞台,克格勃也无需最以苏共的意识形态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五,提高效率。六,公开性。提高安全机关活动的公开性,以取得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七,不损害国家安全。因为过去克格勃的一些活动不仅没有保护国家安全,反而损害了国家利益。1991年12月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的联盟院通过了《改组安全机构》方案,克格勃正式分解成几个不同的独立情报机构,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走进了历史。三周后,苏联本身也成为历史。
  1991年12月成立的国家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取代了克格勃,分别执行对内和对外的情报工作任务。1992年1月,叶利钦签署命令,成立俄罗斯国家安全部取代中央情报局。俄罗斯国家安全部很多人员介入了议会反对叶利钦的斗争,使叶利钦十分恼火,在“炮打白宫”事件之后,他取消了俄罗斯国家安全部,代之以反间谍局,这个局后来又重组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目前的俄罗斯情报系统由联邦安全局和对外情报局组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个机构都是克格勃的继承者,不过已经脱胎换骨。
  1998年7月25日,叶利钦总统签署命令,任预备役中校普京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叶利钦打算提升普京为将军,但是普京没有接受,他知道,由一个中校提升为将军,即使是少将,也并不合适。普京也知道,以一个预备役中校而主管联邦安全局,会使很多人不服气,但他不在乎,关键是看当了局长之后的工作成绩和实效。上任那一天,普京来到卢比扬卡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总部大楼,也就是过去的克格勃总部大楼,他的第一句话是;“我回家了。”
  普京执掌安全局之后,首先建立自己的班底。他任命的安全局部门负责人包括:尼古垃·帕特鲁谢夫,普京过去在克格勃的同事,从总监督局调任经济安全局副局长;维克托·切克索夫,普京在列宁格勒大学的同学,也是和普京一同进入克格勃。曾任列宁格勒克格勃局长和克格勃第五总管理局资深官员,调任第一副局长;切克索夫的助手亚历山大·格里戈列夫调任经济安全局局长;谢尔盖·伊万诺夫,原克格勃第一总管理局资深情报军官,普京最亲密的战友,同名是列宁格勒大学的同学,一同进克格勃,一同受训,后来又一同在德累斯顿工作。任情报分析和战略规划部主任。普京在安全局的第二个大动作是精兵简政。安全局总部有6000名工作人员,普京大刀阔斧地精简为4000人,整整撤裁了三分之一。这些被精简的人员,或调往各地充实当地的安全机关,或改行。
  克格勃是普京少年时代为之神往、后来又为之贡献了自己青年和中年时代的情报机构,现在普京成了这个机构的主人。他不仅得以了解机构的发展和演变,长处和短处,得以从全局衡量这个机构及其在俄国政治和社会中的地位,而且也可以调看自己的克格勃档案。据普京对《生意人报》记者说,档案中对他的评价很高,不足是“缺乏危险意识”。但是缺乏危险意识对一个谍报人员来说可能是致命的,而普京并非只是躲在办公室的人,而是曾经长期在第一线工作。最重要的是,普京经历了两德统一和东德执政党垮台、克格勃合作伙伴施塔西被清算,自己在德累斯顿的工作场所甚至遭到冲击,而普京在这种狂风暴雨面前没有惧色。因此普京对档案中的这个评语不以为然。
  普京是这样评价克格勃的:这是一个为极权主义服务的机构,但是具有非常专业的人员和组织。换言之,这只是一个工具,关键是为谁服务。可以为极权主义服务,但是也可以为民主政治服务。
  升任国安会秘书:科索沃事件
  普京的安全局局长只当了10个月,就被叶利钦提升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这是1999年3月的事。显然,叶利钦这时候已经在认真考虑普京作为接班人的可能性,而国安会秘书这个职务,使叶利钦对使用普京可以进退自如。普京仍然兼安全局局长。如果普京的新职有好的表现,能够使叶利钦满意,普京就可以更上一层楼;如果叶利钦不满意,随时可以撤普京的职。
  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一译安全会议)是总统下属机构,1992年根据俄罗斯宪法、安全法和总统命令建立,其职能是:审议重要的国家和社会安全舞台,制定统一的国家安全政策。国安会由主席、秘书、常务委员和委员组成,俄罗斯总统是国安会的主席,政府总理。鹿?不崦厥椤B国家杜马主席和联邦委员会主席为常委,政府副总理和各有关部门的首长以及总统任命的其他公职人员可成为委员。国安会下设若干跨部门委员会,包括对外政策、跨地区、国际安全、边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等委员会。这是一个超级的权力机构,职权远比内阁大,因为包括了两院的议长,其制定的政策都关乎国家安全的大事。
  国安会秘书由总统任命并且直属于总统,在国安会及相关的活动中拥有广泛的权力。普京担任这个要职,说明他已经进入了权力核心,成为参与决策的大员,而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即使是安全局局长,主管也只是情报工作的一部分,他以前所属的克格勃第一总管理局就已经重组为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不属他管。现在,国安会秘书这个职务,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总理。总理只管政府,国安会决策的范围却超过政府。俄国国安会的职权在主要大国的同类机构中是最大的。例如,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由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组成,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中央情报局局长则为分别为军事和情报顾问,但是不包括国会两院议长。
  普京担任国安会秘书,是其政治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因为此时叶利钦的任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叶利钦长期以来身体欠佳,媒体又经常报道他酗酒失态。叶利钦身边的人,如他的女儿季亚琴科和尤马舍夫等人在决策中所起的作用,也常常引起批评。同时,俄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丛生,政坛斗争激烈。
  俄国在国际战略上的态势不佳,北约的东扩已经逼近俄国。过去的苏联加盟共和国波罗的海三国和华沙条约的成员国纷纷加入北约。俄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地位即使不是一落千丈,也已经不被西方放在眼里。北约发达的科索沃战争,就是普京就任国安会秘书以后首先要处理的国际安全问题。
  普京三月进入国安会,此时科索沃危机已经相当严重,北约以保护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为由,对南斯拉夫实施军事打击已经迫在眉睫。科索沃是南斯拉夫的一个自治省,在200万居民当中阿族占90%,其余是塞尔维亚人。但是科索沃又是塞族的精神故乡,塞尔维亚东正教是从科索沃开始形成的。在铁托时代,阿族和塞族的民族矛盾尚能得到缓解,铁托1981年去世后,科索沃的阿族要求独立的呼声此起彼伏,南斯拉夫当局则视之为分裂主义,以武力镇压。
  1989年米洛舍维奇当选南斯拉夫总统,在科索沃问题上采取了强硬立场,1990年解散了科索沃的议会和政府,由塞族官员和军警直接统治科索沃。科索沃阿族则在1991年成立了“科索沃共和国”,早已成立的科索沃解放军也频频向塞族军警发动袭击,塞族则不甘示弱,作出反击,双方的武装冲突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情阿族,对米洛舍维奇统治下的南斯拉夫则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一个“共产党政权”。
  科索沃问题非常复杂,牵涉到历史、宗教、文化问题、民族矛盾。关于北约以武力干涉科索沃问题,欧洲有一个笑话:北约决定打击南斯拉夫,是集体结晶的结果,结晶的成分是:求功心切的头羊(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死心塌地的帮手(英国首相布莱尔)、投机取巧的陪衬(德国总理施罗德)、狂妄自大的敌人(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酒醉不醒的敌人后台(俄国总统叶利钦)和欧洲最不受重视的民族阿尔巴尼亚人。
  这个笑话反映了欧洲人对科索沃问题的看法。南斯拉夫人和俄罗斯人同属斯拉夫人,语言、人种和文化都比较接近。在科索沃问题上,大部分俄国人同情塞尔维亚人。俄罗斯官方明确反对北约以武力干涉非北约成员国的南斯拉夫的内政。但是,国力衰落的俄罗斯,已经没有能力帮助自己的斯拉夫兄弟。
  但是北约决意要干涉,而近年“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在西方法学界和政界渐成气候,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民意都赞成北约对南斯拉夫实施军事打击,以促使南斯拉夫撤出在科索沃的驻军。整个1998年,科索沃危机以及北约可能干预,经常是欧洲媒体的主题。1999年3月至5月,北约终于绕过联合国,对南斯拉夫和科索沃发动了78天的远距离空中打击,南斯拉夫被迫从科索沃撤军。
  轰炸开始的时候,普京刚好开始担任国安会秘书。在战争后期,即轰炸接近尾声,各方开始商讨善后的时候,俄国参加了科索沃维持和平部队的组建。普京是俄国参加维和部队谈判决策的主要官员,参与谈判的则是当时的总理,先是普里马科夫,后是斯捷帕申。俄国军方对北约在一个斯拉夫国家的狂轰滥炸极为不满,但是也无可奈何。
  然而,在北约军队兴高采烈准备进驻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时候,一支俄军伞兵小分队却在英军之前,在普里什蒂纳机场如神兵天降,抢占了机场,消息传出,北约震惊。北约盟军总司令美国上将克拉克命令英军夺回机场,但是英军司令杰克逊拒绝了,他说:“将军,我不能为你而启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这句话迅即成为一句名言。
  俄国决策当局则是根据斯大林的一句名言决定这一行动的——“胜利者不受指责。”俄军总参谋部制定了出奇制胜的方案,并报叶利钦批准。有理由相信,在协调这一行动的时候,普京作为国安会秘书,也发挥了他的作用。
  俄军抢占机场,并没有给俄国在南斯拉夫问题上带来新的优势,但是对俄国人的心理多少是一个安慰,而北约对俄军也不能不有新的认识。
  短命的上将总理
  科索沃的局势还是外国的问题,对普京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国内问题,特别是特別是总统和总理、总统和总检察长之间的问题。
  1996年连任总理的切尔诺梅尔金在1998年3月被解职,理由是“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没有新思想和新办法”。
  接替他的是燃料和动力部长谢·弗·基里延科,出生于1961年的基里延科这一年只有35岁,从如何角度来看都是极其年轻的。基里延科内阁的成员一个比一个年轻,副总理涅姆佐夫也只有37岁,是1959年生的。这种年龄在亚洲只能当一个县长。总理和副总理可能是太年轻了,没有将别列佐夫斯基这些金融寡头放在眼里。别列佐夫斯基和第一女儿以及尤马舍夫都有很好的关系,而涅姆佐夫不仅和这些人发生了冲突,还向叶利钦告状。叶利钦的回答是:“用不着你来教训总统应该如何掌权,我知道应该怎么办。”
  基里延科和涅姆佐夫之所以和寡头同总统圈子(“家族”)的人发生冲突,并非个人之间的恩怨,而是牵涉到解决俄国财政危机甚至叶利钦之后的重大问题。基里延科接手的是一个财政烂摊子,国家无法偿还即将到期的国债,卢布面临贬值的危险,总统不懂经济,总统“家族”和寡头勾结在一起。基里延科的经济顾问正是丘拜斯和盖达尔,他们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举行了艰巨的谈判,最终未能成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俄罗斯的金融和财政没有信心。98年5月和8月俄国发生了历两次金融危机,卢布急剧贬值,经济形势恶化。基里延科只能下台。
  叶利钦想再次由切氏组阁,但两次提名都被国家杜马否决。叶利钦只得提名1929年出生、来自克格勃系统的中东问题专家、外长叶·马·普里马科夫出任总理,获得通过。但是普里马科夫在一些政策上和总统有分歧。他的政府左派色彩很浓,直接启用了俄共党员作为副总理,并且推出社会经济改革的设想,得罪了金融寡头。普里马科夫被认为是反西方的,西方国家对叶利钦也施加了压力。普里马科夫政府在打击经济犯罪方面,甚至触动了总统家族的利益。总统身边的人认为普里马科夫不称职,特别是在总统和总检察长的对抗中,叶利钦认为普里马科夫没有站在自己这一边。同时,普里马科夫和杜马的关系却比较好,而且民望也高于前任,甚至超过了叶利钦。这引起了叶利钦的警惕。普里马科夫的下台,乃成必然。
  前外长担任总理只有8个月就下台了,取而代之的是第一副总理兼内政部长斯捷帕申。谢尔盖·乌拉季莫维奇·斯捷帕申是圣彼得堡人,可以说是普京的同乡,他1952年出生在中国的大连,其父是当时驻扎在那里的苏军军官。斯捷帕申也是克格勃系统的人,他在列宁格勒的内务部高等学校毕业,在内务部特种兵部队服役后回母校任教,再到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读研究生,获得候补博士学位。他的论文题目比普京的论文题目有趣一些——《论战争年代苏共对列宁格勒消防的领导作用》。此后斯捷帕申的工作一直和普京处于同一轨道,军衔是上校,比普京高一级,他比普京早进联邦安全局,当过副局长兼圣彼得堡市列宁格勒州安全局局长,和普京有良好的关系。
  由于普京曾在德国工作并且和施塔西有密切联系,斯捷帕申开普京的玩笑,称呼普京为“施塔西”,加上“斯摩尔尼宫灰衣主教”、“帝国主义者”,普京有至少三个绰号。
  斯捷帕申在普京之前就担任了安全局局长。在炮打白宫事件中斯捷帕申支持叶利钦,此后官运享通,做过司法部长和内务部长。但是在1995年处理人质事件时,举措失当,受到广泛抨击。制造人质事件的车臣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巴萨耶夫。
  1998年斯捷帕申晋升为上将,比普京高了几个等级。斯捷帕申是1999年5月受命组阁的,但是这位上将的总理任期比基里延科还短。总统和总统家族发现斯捷帕申并不具备治国的才能,1999年8月叶利钦撤换了斯捷帕申。
  斯捷帕申是第一个担任总理的圣彼得堡人,却不是最后一个,因为接替他的普京也是圣彼得堡人,而且出自同一系统。当然,克格勃出身本身并不能保证前途辉煌,普里马科夫在当外长之前,是对外情报总局局长,这个局是在克格勃第一总管理局的基础上重组的。我们已经知道,普京过去是属于这个局的。
  在叶利钦时代后期,连续三个总理都是情报机构官员出身,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绝无仅有。这一方面反映了俄国政治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克格勃人才济济。
  第四章进入克里姆林宫(第三节)
  扳倒总检察长
  斯捷帕申当总理的时候,叶利钦有一次有意无意地对新闻界说,他已经有了接班人,但是现在不能说。媒体没有太注意这句话,直到普京被任命为总理,人们还没有往这方面想,因为叶利钦在一年内换了三个总理,谁知道普京的任期能有多长?这和普京的韬光养晦低调为人也有关,他总是退居幕后,不引人注意。
  从普里马科夫下台开始叶利钦的政治命运就很不顺。杜马和他的对抗,使这位久经风浪的老政治家身心具疲。1999年3月叶利钦使他意外的是,在撤换总检察长的程序上,一直和他配合的联邦委员会(上院)居然否决了总检察长斯库拉托夫的辞呈。
  斯库拉托夫事件充满了戏剧性,而普京在这个事件中起了关键作用。这位总检察长不遗余力地打击各种腐败现象和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却忽然在1999年3月提出辞职。但是在联邦委员会审议其辞呈时,斯库拉托夫说,有一股势力在他和总统之间制造矛盾。他暗示这股势力包括丘拜斯·涅姆佐夫和前中央银行行长杜比宁,他们涉嫌染指国家债券市场的不正当行为。他也暗示别列佐夫斯基有问题。总检察长说,如果获得联邦委员会的支持,他可以继续工作,收回辞呈。于是联邦委员会在3月17日以142票对6票否决了斯库拉托夫的辞呈。总检察长占了上风。这使住院的叶利钦大怒。他召见了总理普里马科夫,二人发表联合声明,声称完全支持联邦委员会的反贪工作,但是一致认为采取卑鄙手段和玩弄权术与总检察长的身份不符。
  3月17日深夜至18日凌晨,叶利钦单独接见斯库拉托夫。然而,在接见之前十几分钟,一家电视台播出了一段录像带,内容是一个男子和两个妓女在床上翻云覆雨,镜头相当肉麻,更令人震惊的是,虽然电视台没有点出这个男子的身份,人们却发现此人就是斯库拉托夫。这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而总检察长居然没有否认,大概否认也没有用。不用说,他的辞呈就生效了。叶利钦终于还是胜利了。
  有报道说,播出这段录像带,正是安全局局长普京中校的杰作。如果考虑到过去克格勃的无所不用其极的种种手段,和普京在德累斯顿曾经使用“燕子”,那么这一切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斯库拉托夫倒台之后,普京升任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这一职务的前任是搏尔久扎。尼古垃·尼古垃耶维奇·搏尔久扎又是一个克格勃,是普京的同代人,1949年出生于奥寥尔,战略火箭高级指挥工程学校毕业,又在克格勃专门学校深造,此后一直的克格勃系统工作。苏联解体后,搏尔久扎出任边防军副司令;边防军脱离克格勃成为一个独立部门之后,搏尔久扎升任总司令,军衔晋升为元帅。1998年年底叶利钦撤换了自己的亲信尤马舍夫,任命搏尔久扎为总统办公厅主任,后来又让搏尔久扎兼任国安会秘书。显然,这个元帅一度也在叶利钦的接班人名单上。
  但是,普京中校却超越了斯捷帕申上将和搏尔久扎元帅,接任了元帅的国安会秘书之职,又接替上将成为总理。
  1999年8月,国家杜马通过了叶利钦的任命,普京正式担任俄国总理,他是叶利钦总统任内最后一个总理。
  普京如何打车臣战争
  车臣共和国位于高加索山脉东部北麓,面积一万五千平方公里,1999年人口30余万,其中大部分为信奉伊斯兰教的车臣人,俄罗斯人2万。车臣战争爆发后,居民已大批外逃至邻近地区。
  车臣是在1859年被沙皇俄国吞并的,此后剽悍的车臣人反抗沙俄统治的斗争不断。苏联成立以后,斯大林的大俄罗斯主义和宗教、集体化、肃反政策都伤害了不少车臣人,使车臣人和当局积怨深。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后,战火很快就燃烧到高加索地区,许多车臣人投靠了占领军。苏联当局随即对整个车臣民族实施了残酷的报复,在1943~1944年将70多万高加索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车臣人)集体迁移到哈萨克斯坦、中亚和西伯利亚,造成了这些民族对俄罗斯人的深仇大恨。1957年赫鲁晓夫纠正了斯大林的这种错误政策,车臣人得以回到故乡,车臣-印古什共和国成立。此后车臣比较自然地被俄罗斯化,车臣青年到俄罗斯读大学、当兵的很多,例如在1993年和叶利钦对抗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就是车臣人。后来担任独立的“车臣共和国”总统的杜达耶夫将军曾经是苏军的将领。著名匪首巴萨耶夫也曾经苏军服役。
  80年代后期苏联政治动荡,分裂主义思潮沉渣泛起,车臣的独立运动也方兴未艾,并且得到俄罗斯民主派的支持。1991年10月杜达耶夫当选车臣总统,随即宣布正式独立。俄罗斯当局不承认车臣独立,与杜达耶夫当局对话,未能解决问题。1994年底,叶利钦下令攻打车臣,这就是第一次车臣战争。这场战争打得非常窝囊。首先是俄国国内反对出兵的意见甚嚣尘上,盖达尔就强烈反对以武力解决车臣问题,媒体的意见也很不一致,没有形成同仇敌忾的气氛。其次是俄军士气低落,指挥无能力,后勤保障不力,又不敢使用高技术武器。第三是军人家属组成的“士兵母亲组织”,发动士兵家属到车臣前线找儿子、丈夫,经过车臣方面的渲染和俄国媒体的报道,动摇了军心。结果,车臣战争打了两年,双方签订了和约,俄军撤退,车臣地位问题搁置5年再议。实际上俄国中央政府失败,军方更是如骨鲠在喉,视为奇耻大辱。
  签订合约后的车臣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在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支持下,车臣当局和军阀获得了大量现代化军火和通讯联络设备。一些国家的极端主义伊斯兰教徒将车臣视为家园,毒品贩子、伪造货币集团和走私集团纷纷在车臣建立地盘,各种绑架勒索案件层出不穷,车臣成为罪恶的渊薮,犯罪的天堂。俄罗斯当局对此束手无策。
  1998年8月,车臣非法武装两次入侵邻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制造恐怖事件。1999年俄罗斯的一些城市先后发生居民住宅大楼爆炸事件,死伤的居民甚众。俄当局经过侦察,确定为车臣恐怖主义分子所为。
  普京1999年3月出任国安会秘书,开始协调和处理国内外重大的安全问题,包括科索沃问题、总检察长和总统对抗问题,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车臣问题。
  1999年8月9日至16日普京担任第一副总理和代总理,8月16日正式就任总理,就开始解决车臣问题。他没有公开宣布发动第二次车臣战争,而是将解决车臣问题定性为打击恐怖主义活动。俄罗斯国内对此几乎是一致支持。
  普京作为总理,先是对车臣非法武装表示了藐视,他说,恐怖主义分子在哪里出现,就在那里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此话一出,俄人对总理刮目相看。
  接着普京下令保证进军车臣所需的经费和物质供应,免除了军方的后顾之忧。普京又任命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卡赞采夫上将全权指挥战事,以北高加索军区为主组成联合作战指挥部。俄军大举出动,全面进攻车臣。虽然,俄军伤亡惨重,损兵折将甚多,而且车臣非法武装的战斗力惊人,但是俄军毕竟在半年左右的时间,收复了车臣95%以上的国土,并且重创了车臣非法武装。3月12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在局长帕特鲁谢夫直接指挥下,以精干的特工分队和特种部队,一举擒获车臣叛军头目拉杜耶夫。拉杜耶夫涉及在俄国制造震惊世界的劫持千人大案和多起爆炸、抢劫案,心狠手辣。3月13日普京亲自召见政府各部部长和国家电视台宣布这一消息,平时喜怒不形于色的普京这天神情欢悦,可见对捕捉车臣匪首?结束车臣战事的重视。
  其实,在普京接替叶利钦担任代总统的当天,即1999年12月31日晚上,他就带着妻子一同飞往车臣前线,慰问军队将士。普京果断地用武力解决车臣问题,放手让军队打仗,又使用联邦安全局捕捉匪首,不仅使军队和安全系统士气大振,老百姓也多表示支持。
  西方媒体和一些伊斯兰国家猛烈批评俄国政府此举,但是普京不为所动,表现了他强硬的一面。车臣军阀巴萨耶夫对普京恨之入骨,悬赏一百万美元,下令追随者追杀普京,但是克格勃出身的普京深谙保卫和反间谍之道,巴萨耶夫这笔悬赏,看来很难有人能拿到。倒是巴萨耶夫本人能否逃脱普京的追捕,似乎是更现实的问题。
  俄国人这10年经历了太多的动荡、混乱和失败,见证了太多的争权夺利和官商勾结,国力衰落,经济凋敝,民心不顺。在这种情势下,普京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形象,干练和果断的行政风格,获得了普遍的好感,包括军方和强力部门的好感。普京并不是滔滔不绝的演说家,实践了为政不在多言的道理。这种强人作风,自有俄国文化本身的因素,也是叶利钦时代的一种修正。
  普京的人事布局
  1999年10月7日,普京作为总理度过了47岁生日。虽然作为总理他比基里延科年长,但是基里延科也毕竟太年轻,叶利钦动了一根手指头,这个总理就下台了。但是叶利钦对普京却极为欣赏,最终将普京指定为接班人,并在一个最佳的时机让位,使普京提前进入克里姆林宫。
  普京担任安全局局长和国安会秘书之后,和叶利钦经常接触,使叶利钦得以观察这个来自圣彼得堡的前克格勃。前面已经提到,普京之前的两个总理都是克格勃,尤马舍夫之后的总统办公厅主任也是克格勃,这说明叶利钦在统治的后期,已经将克格勃作为执政的重要支柱。但是,并非克格勃就一定能获得叶利钦的信任,普里马科夫就得罪了叶利钦。
  据报道,在99年年中之后的一段日子里,特别是叶利钦决定撤换斯捷帕申之后,他经常翻阅有关普京的档案,最终作出了选择普京的决定。普京年富力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在国外工作的经验,有在圣彼得堡推行改革的经验,又在莫斯科锻炼了三年,没有明显的党派色彩,既不左,也不右,和各方面都能协调相处,该出手时就出手,是一个能够办大事的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普京不随波逐流,不落井下石,这从他和索布恰克同进退可以看出。叶利钦及其家族在这10年招惹了不少是非,卷入了俄罗斯“洗钱风波”,瑞士当局通缉博罗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不能指定一个可靠的接班人,让俄共候选人上台的话,追究叶利钦家族将成为政坛新的热点。全斗焕、苏哈托、皮诺切特这些下台的领导人面临牢狱之灾,使叶利钦不能掉以轻心。而普京已经表明他忠诚于上司,不会落井下石。
  普京担任代总统之后签署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保护叶利钦总统及其家族今后不受追究。这就从法律上保障了叶利钦。同时,叶利钦也有理由相信,对控制强力部门有丰富经验的普京能够执行这一命令。
  叶利钦是一个做事干脆的人,说下台就下台,一点也不含糊,同时也不垂帘听政,大权完全交给了普京。
  普京在对叶利钦表示了充分地方尊敬和足够的保护之后,也开始适当地同叶利钦保持了距离。他在担任代总统之后的第三天,就解除了总统办公厅四个副主任(其中一人还兼任总统新闻秘书)的职务,总统顾问季亚琴科(叶利钦最宠爱的女儿)也被免职。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谁主政都要用自己可以信任的部下,普京也不例外。西方观察家认为,普京的“圣彼得堡帮”已经成型。他的班子成员基本上来自圣彼得堡,这在俄国/苏联政府中也是从来没有的。
  政府办公厅主任德米特里·科扎克,1958年生,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在列宁格勒当过检察长助理,在市司法局工作过,当过副市长,后自己开业当律师。普京出任总理后,被邀到政府工作。
  在政府这一级,普京本人自己在当选总统前,仍兼任总理。他注意到西方对他的疑虑,特别是他没有直接管理金融的经验,而俄国和国际货币基金会的合作对俄国稳定金融极为重要。他任命卡西亚诺夫为第一副总理兼财长。米哈伊尔·卡西亚诺夫也很年轻,出生于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公路学院,在苏联国家计委工作,能说流利的英语。他在俄罗斯财政部一直负责和西方的债务谈判,得到国际金融界的信任。
  普京任命了两个新的副总理都例子圣彼得堡。伊利亚·克列巴诺夫原来是列宁格勒光学仪器厂厂长,在普京担任第一副市长时期,得到普京的支持,完成了该厂的军转民。他现在主管军工生产和销售,就职后即到中国访问,和朱熔基、钱其琛等中国政府首长会谈。
  瓦莲京娜·玛特维科延当年是圣彼得堡市副市长,现在担任主管文教卫生的副总理。
  普京担任总理之后,国安会秘书这一要职即由伊万诺夫接任。联邦安全局局长则已经由帕特鲁谢夫担任。普京和他们二人合起来,堪称“圣彼得堡克格勃三剑客”。
  财政部第一副部长阿历克谢·库德林,是普京担任副市长时圣彼得堡市政府经济和金融委员会的主席,曾经配合普京完成了当地的一批建设项目。
  新任命的总统办公厅两个副主任谢钦和梅德杰耶夫都来自圣彼得堡。德米特里·谢钦是语言学家,从1991年开始一直是普京的助手。普京当总理之后,谢钦就是总理秘书室主任,现在兼总统办公厅副主任。
  德米特里·梅德维捷夫是普京的大学同学,现在担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是普京竞选活动的总管。
  亚历山大·阿布拉莫夫是总统办公厅唯一的非圣彼得堡人,银行界出身,有财团背景。
  维克托·伊万诺夫,原任克格勃/联邦安全局圣彼得堡分局反走私部门负责人,普京当安全局局长时,将他调来莫斯科,现在负责总统内部人事。
  普京在莫斯科担任的第一个职务是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副局长,现在这个局的局长是弗拉基米尔·科仁,1959年生,列宁格勒电子工程学院毕业,曾经在共青团系统工作,后来在一家合资企业当工程师和经理时结识当副市长的普京,随即出任圣彼得堡外汇出口监督局局长,1999年普京出任总理即将其调来莫斯科当国家外汇监督局局长。
  普京在用人和施政方面,显示了新的风格。他在担任总理的时候,就成立了一个战略研究中心。这个中心就设在莫斯科河畔,比邻克里姆林宫,是一座5层楼的建筑物,顶楼就是普京的竞选总部。研究中心的主任是一个36岁的经济学家格尔曼·格列夫,他是一个日尔曼血统的俄国人——其祖先是彼得大帝从德国请来的工匠,俄国有数以百万计的日尔曼人——来自圣彼得堡,也是由丘拜斯从圣彼得堡带到莫斯科的。这和普京偏爱德国式的秩序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有关有关。
  战略研究中心是普京的智囊库。过去的苏联/俄国领导人从来没有设立智囊库的。这件事说明了普京作为新一代领导人的特点。实际上,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以及《给选民的公开信》都出自该中心专家之手。中心网罗了大批知识界的精英,储备了普京未来所需要的各种官员,普京说,成立这个研究中心是“为了让凡是有可能、有权利参加制订国家优秀发展方向的人都有用武之地。”
  第四章进入克里姆林宫(第四节)
  在杜马与俄共合作:“红色的心”?
  普京当上代总统后,在国内政坛上的第一个大动作是在杜马和俄共联合。新的杜马是在1999年2月产生的,俄共继续保持了第一大党的地位,但是新成立的团结联盟(又译统一联盟)所得席位仅次于俄共。俄罗斯共产党成立于1990年,当时是苏共的一部分。曾被禁止活动,后来获得合法地位,并且迅速成为第一大党。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在1996年的总统选举中是叶利钦的主要对手。
  俄共和过去的苏共不同,主张市场经济和多党制,目标是建立人民政权。俄共一直是俄国政坛的重要力量,其与叶利钦的对抗,导致了多次政治危机。新一届杜马主席的产生,是普京和俄共合作的产物,这引起了民主派人士和媒体的批评,也导致了金融寡头的不满。竞选杜马主席的有前总理普里马科夫,但是他没有得到普京的支持。相反,普京授意和俄共达成妥协,让上一届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继续代表俄共出任杜马主席。我们并不意外的是,谢列兹尼奥夫又是一个圣彼得堡人。
  根纳季·尼古垃耶维奇·谢列兹尼奥夫1947年出生在列宁格勒,是普京在列宁格勒大学的校友,不过要早几届,读的是新闻系。谢列兹尼奥夫长期从事共青团和苏共的新闻工作,先后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报纸工作,在苏联解体前后他是《真理报》的第一副总编辑和总编辑,1991年和993年叶利钦两此试图关闭这家著名的前苏共中央机关报,都未能成功。谢列兹尼奥夫成功地将希腊投资者引进了这家报纸。他不是一个驯服工具,曾经因为发表不符合党纪的言论受到批评。1993年起作为俄共党员当选杜马议员,随着俄共在杜马势力的增长,谢列兹尼奥夫在95年、96年先后当选杜马主席,成为俄罗斯政坛重要人物。普京支持谢列兹尼奥夫而不是普里马科夫,当然并非同乡之谊,而是为了取得俄共的支持。俄共在俄罗斯有固定的支持者,大约占全体选民的30%;虽然这一比例无法使之执政,但在国家杜马却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叶利钦和俄共的对抗,到头来,使杜马经常否决总统的任命和提案。叶利钦的政治生命有限,俄共作为一股政治力量却不会消失。普京要建立强大的俄罗斯国家,必须得到俄共在杜马的合作。
  而俄共对这位克格勃之子也没有严厉的批评。俄国媒体甚至报道,谢氏出任议长,是为了换取久加诺夫不积极地参选,以保证普京在第一轮选举就能当选,而且久加诺夫将出任总理或其他内阁要职,对此久加诺夫的回答模棱两可:“有过普里马科夫——马斯柳夫(俄共副总经理)联合政府,证明可以有效地工作,虽然(普里马科夫)总理不果断。”“没有我们的积极支持,就不可扭转国内的局势。”
  普京和俄共的结盟,引起了民主派的强烈不满,普京的解释是:“这不是政治立场,而是纯粹的实用主义。”
  1999年12月21日,在普京为杜马选举获胜的政党领导人举行的小规模宴会上,俄共主席久加诺夫举杯提议“为斯大林同志干杯”,普京欣然举杯回应:“为斯大林同志干杯”,因为这一天是斯大林的生日。看到这一幕的记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这是事实。你能想象叶利钦或戈尔巴乔夫会和俄共领袖这样为斯大林干杯吗?
  更有甚者,普京告诉他的班子成员,要向共产党员看齐,学习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大概,这也是“纯粹的实用主义”。
  与俄共为普京个人带来了政治上的好处,俄共的支持者因此对他有好感,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十年来第一次出现了总统和杜马能够合作的局面,这反映了俄国人心思稳和社会需要团结,从苏联解体以来俄国第一次出现了政治比较稳定和和谐的形势。
  一些西方媒体不无忧虑地认为“布尔什维克正在卷土重来”,这不符合事实,普京是新一代政治家,俄共也不是苏共的翻版。
  普京自己的政治资源则是绍伊古领导的团结联盟。谢尔盖·库茹盖托维奇·绍伊古是俄国家喻户晓的部长,他领导的这个部有一个很长的名称:民防、紧急状态和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据说世界上只有俄国有这样的部,而这个部在疆域辽阔的俄罗斯发挥了重要作用,还经常到国外参加救援。
  1955年出生在西伯利亚的绍伊古父亲是图瓦族,母亲是俄罗斯族,理工学院毕业,先后在苏共和共青团机关工作,1990年担任俄罗斯联邦政府建筑委员会副主席,当时只有35岁。他在建筑部门多次参加抢险,萌发了建立专门抢险机构的念头。紧急状况部成立后,这个年轻的部长一直奔走在各种灾难和事故的现场,而且这个部成为强力部门的一部分,45岁的绍伊古已经是上将军衔。
  1999年他在普京的支持下,成立了团结联盟,以爱国主义为号召,居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发展成为俄国第二大党,绍伊古本人则深得普京器重。普京显然最喜欢像绍伊古这种背景的技术专家。普京出任代总统后,绍伊古被任命为副总理。这位上将今后在政府更上一层楼的可能性很大。
  团结联盟主要由年轻的中产阶级(企业家、政府官员、知识分子等)组成,持中间的政治立场,采取务实的路线,主张在强国意识的基础上推进稳健的改革。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领导的“俄罗斯-我们的家园”和圣彼得堡市长雅科夫列夫领导的“全俄罗斯”等党派都都加入了团结联盟。普京一直不喜欢雅科夫列夫,因为他认为雅科夫列夫背叛了索布恰克。2000年将举行圣彼得堡市长换届选举,据说斯捷帕申获得普京的支持,准备和雅科夫列夫争夺。但是索布恰克之死或许缓和了普京对雅科夫列夫的恶感,何况雅科夫列夫在圣彼得堡很得民心,斯捷帕申未必是其对手。不树敌是普京的政治原则,雅科夫列夫加入团结联盟再次说明了普京善于和各方面的人共事。
  还有一则不太引人注意的消息,也反映了普京的个性。他亲自兼任俄国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奥运组委会由国家元首挂帅,在俄国是第一次,在外国也并不多见。不仅如此,普京还要内务部部长、国防部长和紧急状态部部长都加入了这个委员会,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可见普京对体育和将体育作为强国手段的重视,他自己就是一个体育爱好者。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和金融寡头们的关系是不即不离。从个性来说,普京不喜欢这些阔老和富翁,特别是他们发财的方式。他只喜欢穿军装的人,这已经不是秘密。但是金融寡头是叶利钦政权的主要支柱,叶利钦选择普京得到了他们的同意。因此普京不能得罪他们,但他也不亲近他们,保持了距离。今后普京和新资产阶级的关系如何。
  普京的治国理念
  普京在1999年12月31日发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可以说是他的从政宣言,全文作为附录放在本书正文之后。
  从普京决定参选俄罗斯总统之后发表的言论和决策,可以看出他的政策方向,现择要列出:1,对苏联的看法。苏联的成就不容质疑,但是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近70年走的是一条死胡同。苏联没有政治自由。2,强国意识。俄国过去是,将来还会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强大的国家珍视民主。路ㄖ啤B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3,社会团结,这是俄罗斯的传统。4,特别强调法制。全体公民应该遵守游戏规则——法律和宪法。5,要使人民过上好日子。
  直截了当地说,俄罗斯土地富饶,人民贫穷。
  普京为当选后的规则列出四项重点:1,向贫穷开战。发挥青年一代的优势,从经济和道德两个方面复兴俄罗斯,使战胜了法西斯的老一辈老有所养。2,防范官僚和犯罪集团非法侵吞市场经济,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降低税率,提高完税率。3,恢复公民的个人尊严,增强崇高的民族尊严。4,从本国民族利益出发制订对外政策。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
  普京当政之后,在有关国家安全方面的重大举措,除了展开车臣战争并且取得胜利之外,还有下列大的动作:1,公布新的俄罗斯国家安全设想和国家军事学说。这两个外交明确反对单极世界,认为有些国家正企图从各方面削弱俄国。1997年俄国的军事学说规定,只有国家生存受到威胁才使用核武器,新学说规定俄罗斯及其盟友遭到侵略,如果所有的解决办法都无效,就可以使用核武器。西方认为,普京大大地“降低了核门坎”。2,重视军队建设和军工部门的建设。3,重视国家安全部门的建设。
  人们如何看普京
  普京是一个奇特的现象。他从圣彼得堡来到莫斯科只有三年,就成为俄国的新领袖。俄罗斯国内对他充满期望,民众对他的好评超过叶利钦,1月13日普京在母校宣布正式参选后,每次民意调查得到的支持率都超过50%,比第二位的久加诺夫高二十几个百分点,其他候选人都瞠乎其后。
  俄国国内外的名流和媒体又是怎样评价普京的呢?
  俄国一位评论家认为,普京是一块黑板,每一个人都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对普京的期望。普京什么都不是,所以谁都认为普京可以接受。但是普京正式上台之后,就会逐渐表现出他真正的形象。
  戈尔巴乔夫认为处事干练。但是他应该和叶利钦及其家族一刀两断。
  丘拜斯认为普京将采取措施使俄国比过去强大。
  久加诺夫认为普京必须和俄共合作才能实现强国的目标。
  德国媒体普遍认为,由于普京曾经长期在德国工作和生活,他不同寻常,让人琢磨不透。不过,德国总理施罗德对普京充满了期待,他希望可以和说德语的普京建立类似科尔和叶利钦那样亲密的个人关系。普京成为代总统后,他的克格勃背景使西方对他充满疑虑。西方主要国家的外长纷纷到访莫斯科,以观察普京,摸他的底。接触之后,西言国家的外长们普遍对他持审慎的好感。
  能说流行俄语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注意到,普京非常了解情况,完全不需要助手为他准备的材料,已经进入了国家元首的状态。但是奥尔布赖特这位出生在捷克的美国强硬派外交家,显然对普京这位克格勃出身的新总统有戒心,她说:“我们已经知道他说了什么,重要的是今后他做什么。”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还要听其言,观其行。英国首相布莱尔是第一个直接和普京打交道的西方领袖。2000年3月初,普京精心设计了布莱尔的一日行程:布莱尔夫妇从英国直达圣彼得堡,在沙皇时期就建立的豪华大酒店受到接待并和普京会谈,在马林斯基剧院观看苏联作曲家普罗格菲耶夫的歌剧《战争与和平》。这使人想起当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莫斯科以接触刚上台的戈尔巴乔夫。
  在布莱尔访问之前,普京第一次接受西方媒体的采访,他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强调,“俄罗斯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我不能想象我的国家被欧洲或文明世界孤立。”在这次谈话中,他还谈到,如果北约的决策机制改变,俄国可以考虑加入北约。
  可能是对此理解各异,西方媒体和俄国舆论议论纷纷,但是普京实际上使用了一个不可能的前提——“改变决策机制”——然而美国怎么可能作出这样的改变?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篇评论因此认为普京此举政治权谋十分老到,深不可测。布莱尔本人对普京评价很高,认为普京是西方可以与之打交道的成熟的政治家。
  俄国领导人头发密度和次序
  1998年一个美国历史学家在研究叶利钦的时候,就总结出一个现象,从列宁开始,俄国领导人的头发密度和接班次序有关。众所周知,列宁是秃顶,列宁之后的斯大林头发浓密。我们可以列一个简表。
  秃顶或谢顶?头发浓密列宁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叶利钦
  这位历史学家据此认为,叶利钦以后的俄国领导人必定是一个秃顶。但是1998年能够被人们看到的可能继任总统的秃顶,只有俄共主席久加诺夫。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普京也是“谢尔盖”,他的中年谢顶已经显而易见。这真是一个奇怪的规律。
  普京的替身
  普京出任代总统之后,就加强了保安。克格勃在这方面有很专业的传统和优秀的专家,普京本人也深谙此道。军巨叛军对他的追杀令固然有宣传的成份,但是宗教极端势力的威协以及来自其他方面可能的威协都不能忽视。
  普京三月初在圣彼得堡出席索布恰克的葬礼,当时克里姆林宫的警卫部队和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保安人员就在普京的故乡实施了极为严密的保卫措施。一个中国记者注意到,普京不仅没有按照公布的行程出现,而且在离开追悼仪式的时候,人们熟悉的身穿大衣的普京离开会场之后,忽然又出现了一个普京。
  3月26日俄国全国选举总统,在莫斯科普京所属的选区,再次出现了这种情况。记者们的结论是:普京使用了替身。这个替身和普京几乎是双胞胎,完全能够在公众场合出现而不会引起人们的怀疑。
  像俄国这样一个还不稳定的大国,其总统使用替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普京和中国
  1991年5月18日、19日,担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近两年的江泽民,访问了列宁格勒。索布恰克当时是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也就是市长,他不满中国处理“六四”事件的手法,虽然他本人当时还没有退出苏共,但已经不参加苏共的活动,因此对接待江泽民一个颇为怠慢,只是作为市长,不能不尽地主之谊。当时苏共系统虽然摇摇欲坠,但还没有垮台,苏共列宁格勒州委书记承担一部分接待和陪同任务。普京此时已经是索布恰克的助手,在江泽民访问期间,普京和江泽民有可能见过面,但是当时中国方面的报道没有提及普京的名字。
  普京当选总统之后,江泽民是第一个和普京通电话、向他表示祝贺的外国元首。
  列宁格勒和上海是友好城市,两市的高层在九十年代实现了互访。普京在90年代初,随同圣彼得堡代表团访问过上海。由于江泽民后任过上海市长,普京戏称他和江泽民是“老乡”。索布恰克也曾经率领一个圣彼得堡代表团在1995年访问上海。普京对中国的态度,似乎比索布恰克友好,至少,他是从务实的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待俄中关系的。
  在出任代总统之后,普京接见的第一个中国高级官员是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1月1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接见迟浩田,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按照叶利钦和江泽民达成的共识,继续发展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他说,俄中在反对单极世界、推动建立多极世界和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等方面有共同立场。
  中国外长唐家璇3月1日在莫斯科拜会了普京,双方重申了加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反对美国修改《反导条约》,并且确定在2000年举行中俄最高级会议。双方也支持各自在车臣问题和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西方和日本的一些媒体认为,普京领导下的俄国,在和西方保持对话的同时,将延续和加强和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特别是针对超级大国的美国。
  俄国官方宣布,新总统在5月出访外国,中国将是普京首先访问的国家之一。中国媒体对普京作了大量的报道,大部分中国民众对普京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对陈水扁的了解。这位当选总统时不到四十八岁、神情很酷的克格勃中校,引起了中国年轻一代的好感。
  普京的助手透露,普京很喜欢吃中国菜,也能够熟练地使用筷子。
  (全文完)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