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普京之迷:普京和普京的俄罗斯

_2 闻一(现代)
财阀和国家政权的联系是导致俄罗斯近10年来政局变幻无常、经济一蹶不振、社会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之一。所以,普京总统一上台就宣布要使财阀和权力机构分开。但他深知,财阀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之中,一是传媒界,二是以天然气、石油、冶金和机器制造为主的实业界,而这些实业正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他们不可贸然行事。
普京分离财阀和权力机构的做法基本上是三步。一是首先整顿传媒,将矛头指向最大的、并和政府最不合作的传媒巨子——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对其采取了惩罚和坚决打击的措施。这二人最后不得不逃亡国外。二是对其他财阀采取安抚政策,不和这些财阀进行个人接触,而是定期召开圆桌会议,征询他们对经济发展的意见,向他们通报情况。2002年的5月25日,普京和财阀们举行了第五次例行会晤。普京就银行破产法向他们作出了解释,并要求他们支持年增长率为8%的经济发展计划。三是,通过给实业家提供各种优惠,将这些大实业家组织在一个新的组织——“俄罗斯企业家和工业家协会”里,使他们去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政策效劳。
普京分离财阀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首先是过去激烈反对政府的传媒工具逐渐被政府收购和控制,使别列佐夫斯基这样的财阀的声誉和势力受到了严重削弱。其次是,组织在“俄罗斯企业家和工业家协会”里的财阀们正在受政府和普京的控制,一步步地顺从政府的意愿。他们最近做得最多的事,就是为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而奔走。6月中旬,他们连续为此事向美国国会、总统和世贸组织各国发出信件呼吁。
但是,由于俄罗斯财阀的势力已经根深蒂固,在各级权力机构和经济领域的关键部门都有自己的势力,因此想彻底地分离财阀和权力机构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目前,别列佐夫斯基的“反分离”行动就很猛烈。前不久,身在国外的别列佐夫斯基制作了一盘录像带,指责普京和国家安全局是莫斯科、圣彼得堡和伏尔加格勒等地爆炸事件的幕后策划者。此录像带已由两名俄罗斯杜马议员带回国内放映。这是明显在和普京叫板。
看来,别列佐夫斯基这样的财阀是不肯轻易退出俄罗斯的历史舞台的,普京“修理”财阀的斗争任务还很艰巨。
(《环球时报》,2002年7月1日)
第二部分 4.谁不反对财阀谁吃亏
在最近的俄罗斯杜马选举中,以日里诺夫斯基为首的自由民主党所获得的胜利是很耐人寻味的。尽管该党在得票率中位居第二,但是,它和第一位的“统一俄罗斯”的得票率相差很是悬殊。这是日里诺夫斯基和自由民主党的威信和影响在俄罗斯增强的标志吗?
自由民主党的信仰——俄罗斯民族主义,或者说大俄罗斯民族沙文主义丝毫没有发生变化,它鼓吹的那种貌似平民色彩的政治主张依然存在。而日里诺夫斯基的每逢演讲就骂人,每逢上台定会动拳脚,每次逢大事小事总要粗话野话议论一通的近乎狂人的风格仍是俄罗斯人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尽管日里诺夫斯基和自由民主党曾因为这种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而在10年前的第一届杜马选举中高居榜首。但是,时过境迁,普京所宣传和执行的强国军事爱国主义早已为俄罗斯的民众所接受,代替了日里诺夫斯基鼓吹的那一套。
自由民主党站到了上一届杜马中的强党——俄罗斯共产党、“亚博卢”集团和右翼力量联盟之前,并不是因为该党自身的胜利,而是因为俄罗斯共产党、“亚博卢”集团和右翼力量联盟在选举中的惨败。他们的失败也并不是因为这些政党在自己的政策上有什么重大改变,而是因为两点。一是他们没有接受和支持普京总统倡导和执行的“反财阀”政策,尤其是在反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行动中他们采取了反对政策。不仅如此,他们还接受了霍多尔科夫斯基的竞选赞助。接受这种赞助就意味着他们将和霍多尔科夫斯基在政治上结盟,在杜马和总统选举中给支持普京的“统一俄罗斯”获胜和普京本人的胜利造成严重障碍和威胁。这自然是政府和普京总统本人极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反对财阀”的旗帜下进行选举就成了这次杜马选举的决定性口号。选举的结果表明,支持“反财阀”政策的政党——“统一俄罗斯”获得重大胜利,而反对“反财阀”政策的俄罗斯共产党、“亚博卢”集团和右翼力量联盟就遭到了惨败,它们的退出,就把位置让给了自由民主党。正是俗话所说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尽管日里诺夫斯基也曾高叫过要和财阀作斗争,并许诺如竞选胜利,他还要提出一整套整治财阀的方案,但也毕竟是没有行动的事,历经多变的俄罗斯人民是不会轻易相信他的。应该说,是普京的“反财阀”政策帮了日里诺夫斯基的忙。
反对财阀是深受财阀瓜分国家资源之苦的俄罗斯人民所迫切期望的。因此,普京的“反财阀”政策受到普通老百姓的支持。人民期望这种反财阀成为一个真正的行动,成为一个通向国强民富的国策。因此,在杜马选举中高举“反财阀”的旗帜必然会受到选民的拥护和支持。但是,普通老百姓的反财阀愿望和普京的“反财阀”政策还不是一回事。老百姓是希望彻底改变形成财阀的体制和将财阀的财产归还国家和人民,而普京的“反财阀”政策却不是要改变私有化政策所造成的结果及这一政策本身。普京所反对的是像霍多尔科夫斯基、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这样的在政治上反对当局的财阀,而不是所有的财阀。时至今日,“俄罗斯企业家和工业家联合会”依然是普京总统政治和经济决策时的重要依靠,这些大企业家和工业家依然是普京总统的座上客。只要他们不反对总统和政府,大概是可以财源永流的。可以说,现在没有财阀的俄罗斯是不现实的,没有财阀的俄罗斯总统也是难以想象的。
财阀的存在和发展已经令俄罗斯的一系列政党发生了许多质上的变化。我的一位俄罗斯朋友在杜马选举前一天来到北京访问,他是在俄罗斯驻华使馆投的票。我问他投的哪个党?他回答说:“祖国”联盟。这令我惊讶,因为这几年他一直投俄罗斯共产党的票。我问为什么?他说:“俄罗斯共产党令我失望。他们的领导人也过起财阀样的日子来了,而‘祖国’反财阀。至于自由民主党,日里诺夫斯基还是那个样!”
话虽如此,自由民主党这几年毕竟在策略上进行了某些调整。主要的是,它密切支持普京的政策,在反财阀和加强中央集权这样的重大问题上和当局合作。现在,该党又在全力支持普京的修改宪法的决策。这显然也是日里诺夫斯基和自由民主党在杜马选举的得胜榜上位居第二的不无意义的原因。现在,“亚博卢”集团和右翼力量联盟已经宣布抵制2004年3月的总统竞选,而日里诺夫斯基正意气风发地表示要竞选下一届总统。
(《环球时报》,2003年12月26日)
第二部分 5.俄罗斯新富豪:从权力和商战中崛…
普京的执政是从“修理”财阀开始的。他先后整治了在叶利钦时期与国家政权不可分离的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后又切断了霍多尔科夫斯基在石油天然气领域中的垄断势力。这种“反财阀”斗争曾给俄罗斯人民带来希望。但是,普京仍然与阿布拉莫维奇、德里帕斯卡等大富豪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俄罗斯大工业家和大企业家协会”仍然是克里姆林宫的座上客。普京依然宣称,绝不会去改变私有化的结果。普京的“反财阀”究竟指向何处?普京与富豪们的关系究竟怎样?这是普京之谜。
《财富》杂志2003年推出的5位40岁以下的俄罗斯富豪,都是近年来从权力和商战中崛起的佼佼者,是在别列佐夫斯基、斯摩棱斯基、波塔宁等老一代财阀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新人。俄罗斯的媒体把他们称为是“超级富豪”、“超级资本家”、“大财主”。
他们都是同一代人,出身的家庭都不很富裕,都是在苏联解体的前夕接受过高等教育。在那个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各种思潮麇起的时代,他们既有过或是共青团员,或是共产党员、或做过基层团组织工作、或参过军的社会主义生活经历,又有过下海经商、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摸爬滚打的混沌生涯。他们的社会出身决定他们要向更高的社会层次挺进,要为改变无钱、少钱的状态并向多钱和富有的生活状态而奋斗。他们是边上大学边经商,当他们最后从高等学校走出去时,他们已经是小有财富的商人或者是初具规模的公司的经理人了。当他们开始迈上积累财富之路时,都是寄人篱下的“跑腿者”,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正在迅速膨胀自己的钱袋的大财阀的年轻合伙人,是他们的伙计。他们都从老一代残酷的“资本原始积累”和钩心斗角的资本与政权的合二而一的过程中,学会了生存、处世、争斗和积累财富的经验。
他们从一开始经商就和外国资本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起家的公司都是瑞士、卢森堡、英国和美国的公司。起先是这些外国公司拥有俄罗斯公司的股票,后来是俄罗斯公司控股这些公司,并最终使这些公司成为俄罗斯公司的子公司,专门负责国际贸易和以俄罗斯公司的名义无法进行的特殊贸易。外国公司使这些年轻的富豪发达了,而这些富豪利用这些外国公司作为幌子、跳板和工具,来继续积累自己的财富。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出国内,而外国资本也源源不断地和俄罗斯资本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他们积累财富的手段几乎都和老一代财阀没有什么两样,倒腾有价证券,在私有化进程中化国家的财富为己有,以低高价的差额转手物资和货物,公司的竞争和吞并,将国际资金转化为私有资金等等。所不同的只是花样的翻新、程度的深浅,规模的大小和残酷的轻重而已。在近几年,40岁以下的富豪的财富积累过程是异常迅速的,远远超出了老一代财阀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
他们有一种浓厚的,几乎是报复式的享乐主义人生哲学,因而有着对作为商业手段的金钱和作为权力武器的金钱的绝对崇拜。他们出行时有庞大的车队,有旧时的“克格勃”人员和特别小分队的战士组成的私人卫队随行,有豪华的别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绝对重视金钱所组成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思考、生存、争斗、卿卿我我或尔虞我诈。他们的俱乐部,他们的协会,他们的团体,就是他们的生命,他们的武器,他们的存在。他们都对生存与奋斗于其中的俄罗斯持不完全信任的态度。因此,他们在国外购置大量的不动产、想方设法把资金转移到国外去。他们的家室长期居住在国外,子女也送到国外去学习和培养。他们本人则不时地飞往国外去生活、去享乐。他们考虑的基本上是家庭、家族和集团的利益,很少把俄罗斯的利益、国家的地缘政治利益与自己的利益联系起来。
40岁以下的财阀有一种老一代财阀们所没有的更特殊的关系,那就是他们大都是同院、同班同学或是在一起经过多年的底层熬炼。他们同专业,气质相近,又在相同的领域中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财富和势力。因此,他们的联合、融合、争斗就成了俄罗斯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趋势,目前尤其是在石油、动力、传媒、金融、有色金属如镍等的开采和加工方面更是如此。他们具有一荣俱荣,一损皆伤的特点,因此在政府和总统面前他们常常表现得是团结的,而在政治的选择方面他们则是走着各自的道路。他们都对俄罗斯的政治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依靠自己经济的力量走上政治之途,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当局的经济决策施加影响已经成为年青一代富豪们追求的东西。
第二部分 6.俄罗斯新富豪:从权力和商战中崛…
但是,年青一代俄罗斯富豪毕竟是和老一代财阀在不同环境中出现、发展和壮大的。因此,他们也就具备了自己的新的特点。在财富的积累上,他们已经不再像老一代那样主要是靠商业和投机,他们更注重或日渐注重于投资工业企业。在这种投资方面,他们着重于引进国外资本以及自己的资本和国外资本的融合。目前,他们通常用的办法是:用自己的财产,以外国公司的名义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开办公司、投资产业。或者,以各种名目将资金转到国外。目前,俄罗斯年青一代的富豪们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花大钱购买国外的球队和俱乐部。阿布拉莫维奇是走在最前面的人,近日,他收购了英国的“切尔西”足球队。但他不是唯一的一人,俄罗斯的评论家说:“他不是唯一的,但他却是目前唯一公开宣告这样做的人。”这里是有两个主要原因决定的,一是外国公司可以减免税款,二是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在当今政治和经济状况都不很稳定的情况下,外国公司比本国的公司更有保障和更容易得到保障。
他们在对政府施加影响,在资本和权力的结合方面采取了另一种做法。普京总统执政后就明确宣布,要取消政权和财阀合二而一的做法,警告财阀们要考虑俄罗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目前,年轻的富豪们则在扩大自己的经济实力上大做文章,以期从经济实力着手来对政治施加影响。他们在这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是:买动力资源,这是在俄罗斯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买地区,把自己的人安插到各级政府机构和组织里去,以保证自己有足够的选票;买政治空间,则就是加强对各种党派的影响和控制,以便在必要时获得杜马中的更多的赞成票;从中央抓权力发展到在各地区多头并进,同步抓实权。所以,目前,新富豪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听命于普京总统的意志,在他和政府允许的范围内展开活动。
新一代富豪已经在新的领域中进行争夺,他们获取“超级收入”的重要手段已经是争夺、掌握和利用自然财富。这种争夺目前集中在下述几个方面:石油、天然气、动力、航空、汽车制造、铝业、镍业、保险业和传媒(尤其是电视频道)。这几个方面不仅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具有对国家战略决策的强大影响。因此,俄罗斯资本的集中在这几个方面表现得特别强烈,而年轻富豪发展的时期,也正是俄罗斯资本集中达到了高峰的时期。也可以这样说,年青一代富豪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俄罗斯“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束和资本发展的开始。尽管,在俄罗斯有人哀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有百年的历史,而在俄罗斯这才有几年的时间!”
因此,俄罗斯的新一代富豪已经淡化了老一代财阀的“原始资本积累”的许多特点,他们已经以新的面孔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也许意味着俄罗斯经济的潜在的,但处于发展中的深刻变化,那就是俄罗斯的“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已经结束,一场为争夺资本的有效利用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积累财富、攫取利润的新时期已经悄然开始。新的富豪并不都是财阀,因为财阀意味着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的结合和融合。一些新的富豪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所以,在《财富》和《福布斯》的富豪榜公布后,俄罗斯的舆论机构做了一次民意调查,被认为是第一位“财阀”的依然是流亡国外的别列佐夫斯基,丘拜斯位居第三,新富豪中只有霍多尔科夫斯基(第三位)和阿布拉莫维奇(第二位)被认为是“财阀”。
此外,《财富》所列的5位年轻富豪事实上并不能完全代表俄罗斯当今所有的年轻富豪,更不能代替俄罗斯的整个富豪——财阀阶层。它就没有将俄罗斯当今第一富豪——霍多尔科夫斯基列入其中。去年,他在《财富》上是名列第一的。今年不列的原因不清楚。在当今世界上,除了名声很大的《财富》和《福布斯》外,在欧洲还有3家杂志在做评估富豪财产的工作。一个是英国的《欧洲商务》,第二个是法国的《新经济学家》,第三个是波兰的《直话直说》杂志,它专门评估过去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出现的富豪。今年,这三家杂志在把阿布拉莫维奇、弗里德曼、德里帕斯卡评为俄罗斯富豪的同时,仍把霍多尔科夫斯基位列俄罗斯富豪之首。俄罗斯的媒体也把他评为“俄罗斯的天字第一号富豪”。
尽管有这些差异,各种杂志在评估财富方面也有出入,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阿布拉莫维奇、弗里德曼、普罗霍洛夫、德里帕斯卡、施维德勒尔和霍多尔科夫斯基确实是俄罗斯当前发展最快、实力十分雄厚的新富豪。他们积累资金和财富的速度是老一代财阀望尘莫及的。如果说老一代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的话,新的富豪在两三年或一两年间就飞黄腾达了。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尽管新的一代富豪在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这并不就是一切。普京总统在执政后所建立的与俄罗斯最大工业家和企业家的会晤中,经常应邀出席的是22~24人。只有5人是40岁以下的,他们是霍多尔科夫斯基、阿布拉莫维奇、弗里德曼、德里帕斯卡和施维德勒尔。其他的都是更大年龄的富豪,其中相当多的是第一代富豪,如丘拜斯、波塔宁、阿列克彼罗夫、马穆特和维亚希列夫等人。要真实评价俄罗斯财阀和富豪对俄罗斯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现在还离不开对老一代财阀和富豪的关注和分析。
第二部分 7.“超级富豪”——罗曼·阿布拉莫…
一列戒备森严的车队呼叫着开出当年苏共中央的豪华住宅区、如今的“超级富豪”私邸区——“扎莱里雅”,朝市中心浩荡而去。在中间的一辆银灰色“麦塞迪斯”上坐着一个长方脸的年轻人,他瞧着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一种得意和安详的微笑浮现在了面颊上。在这个多事的莫斯科,他并不感到任何危险和威胁,因为他前后的车辆上有着持枪的数十人的卫队在保护着他,其中还有苏联时期声名显赫、经过特别训练的特别小分队“勇士”的退役军官。如果他离开莫斯科,他还有自己的“波音”飞机。关于这个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前几年的材料上说:“此人从不显露自己。他对舆论从不作反应,也从不试图让‘对手’沉默,从不表达自己在政治或者其他方面的同情。”这个人就是罗曼·阿布拉莫维奇。
罗曼·阿布拉莫维奇生于1966年10月24日,2003年是37岁。他现在是俄罗斯的石油、铝业大亨,控制着“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大部分股份,“俄罗斯铝业”50%的股份,“俄罗斯航空公司”25%的股份等等。他还和另一个年轻大亨奥列格·德里帕斯卡联合控股俄罗斯的“TBC”频道。他拥有的财产数额惊人,据今年《财富》计算是83亿美元,据今年《福布斯》的计算是57亿美元,据英国《欧洲商务》杂志的计算是33亿欧元。这些计算主要依据的是他所拥有的公司股票。然而,罗曼和其他的俄罗斯财阀一样,除了股票,他还有数不清的不动产,比如说分布于国内外的旅馆、别墅、饭店、电台、电视台、夜总会和俱乐部、球队和体育场馆等。他已经拥有了鄂木斯克的冰球队和莫斯科的“ЦСКА?穴中央陆军俱乐部?雪”,鉴于他在“ЦСКА”的势力,人们把它称为“阿布拉莫维奇的中央陆军俱乐部”。最近,他又花巨资(约6000万美元)购买了债台高筑的英国著名的“切尔西”足球俱乐部。因而,英国人戏称他为:“阿布拉莫维奇·切尔西斯基。”他还想购买米兰队、曼彻斯特队和尤文图斯队的足球运动员和教练,还计划参加“方程式—1”的汽车赛。他这样表白自己:“我这样做不是为了钱。我有许多的不用太冒险的办法去赚钱。我当然不想白白花钱。我这样做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因为这意味着成就和胜利。”不过,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到底有多少财产,这是无人确切能知道的。
而在11年前,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开始经商时,他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他从小丧失父母,过继给叔叔,而这位叔叔是当时苏联一个重要的石油基地——乌赫特石油工厂的负责人之一。显然是由于这层关系,他就学并毕业于莫斯科石油和天然气学院,和他同班的有如今也成为大亨和“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总裁的叶夫根尼·施维德勒尔。他从1922年起开始倒卖证券,并靠从事轮胎的硫化业务而积累起了第一笔财富。但由于套购乌赫特工厂的石油,被莫斯科内务部门起诉,但当此案转到乌赫特去审理时,就不了了之了。从此,他就以和外资合伙、假竞标、事先得知标底和巧立名目等各种办法,为各种目的成立各种公司。他先后注册的公司有40多个。在这一过程中,他通过自己的好朋友、叶利钦总统的办公厅主任尤马舍夫,结识了当时最重要的财阀鲍利斯·别列佐夫斯基,通过别列佐夫斯基又结识了大财阀斯摩棱斯基、私有化的负责人丘拜斯和叶利钦总统私人卫队长科尔扎科夫等人,并最终进入了叶利钦“家族”的圈子。
作为大财阀的合伙人,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阿布拉莫维奇都是在后台摸爬滚打。当别列佐夫斯基全力为叶利钦“家族”服务,并为此提供源源不断的金钱时,阿布拉莫维奇把这种打进最上层的法则和规矩牢牢地记在心底。一旦,他能接触到“家族”圈子里的人时,就不惜巨金来维护和巩固这种关系。他为叶利钦的有权势的女儿塔季扬娜支付一切费用:国外的旅游费、购买衣物、化妆品、游艇等等的一切开支。1998年11月26日,卫队长科尔扎科夫当着媒体宣布,塔季扬娜的一切费用都是阿布拉莫维奇支付的。从此,阿布拉莫维奇成了媒体关注的对象,而他的“‘家族’钱柜”的称呼也就不胫而走。
他和别列佐夫斯基合伙公司的范围主要涉及石油、汽车、航空、银行等方面,其中重要的有“洛加瓦斯公司”和“联合银行”等,除了国内公司外,国外公司分布在瑞士和卢森堡等地。而和斯摩棱斯基合伙公司的范围主要是在银行业方面,其中有“首都储蓄银行”和“农业储蓄银行”等。1993年,当他在鄂木斯克州工作时,他成了瑞士“鲁尼科姆石油公司”驻俄罗斯的代表。阿布拉莫维奇把该州州长的儿子安排到自己身边来工作,他也得到了应得的报偿——成了鄂木斯克石油公司最主要的负责人之一。1995年8月24日,别列佐夫斯基对叶利钦施加压力,最终让总统签署了成立“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第872号总统令。1996年9月26日,别列佐夫斯基成为“西伯利亚石油内公司”的握有大股和实权的经理。进入经理部门的还有别列佐夫斯基的主要助手、车臣人帕塔尔卡兹什维里和阿布拉莫维奇。阿布拉莫维奇被别列佐夫斯基称之为是“‘洛加瓦斯公司’和‘联合银行’最信得过的代表”。
第二部分 8.“超级富豪”——罗曼·阿布拉莫…
加入“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是阿布拉莫维奇生涯中的转折点,他开始从商业活动转入企业经营。此外,更重要的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是个非同小可的公司。它包括了当时俄罗斯最大的和最现代化的石油加工工厂——鄂木斯克石油加工厂等一系列石油开采和加工企业,其石油产量为全俄的6.5%。因此,这个公司具备了和俄罗斯各大石油公司竞争的强大能力。1996年,阿布拉莫维奇成为该公司莫斯科分公司的负责人。于是,阿布拉莫维奇在别列佐夫斯基的庇护下迅速发展,财力急剧强大。阿布拉莫维奇有一个与他人不同的特点,就是眼睛始终盯着有权势的人,并且总能有办法找到通向这些人物的道路。圈子中的人说,在这方面,连别列佐夫斯基都对他放心不下。他和政府历届石油和动力部长的关系都十分密切,都有自己的代表与政府最高层人士密切接触。他还试图通过联姻的办法,来密切和上层的关系并建立自己的圈子。他曾经把奥列格·德里帕斯卡介绍给别列佐夫斯基的女儿伊丽莎白,德里帕斯卡和伊丽莎白过往甚密,几乎就结了婚。
但是,阿布拉莫维奇最终还是走出了别列佐夫斯基庇护的阴影。一方面是由于阿布拉莫维奇本人的势力已经大增,二是他和别列佐夫斯基利益上的冲突愈来愈大。他先是和别列佐夫斯基在“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和“尤克斯石油公司”的联合问题上拆了别列佐夫斯基的台,后来又因为总统办公厅主任的人选问题,与别列佐夫斯基发生争执,最后因为别列佐夫斯基支持的沃洛申胜利,阿布拉莫维奇十分不快。而当普京总统执政,别列佐夫斯基流亡国外,阿布拉莫维奇就最终走到了前台,成为支持普京经济政策的石油大亨、“超级富豪”。
近年来,阿布拉莫维奇集主要精力于企业的经营和资金的运转。他通过和“外资”合伙的形式,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部分股票转让给外国公司,并在英国成立了由他控股的“MillhouseCapital”公司。现在,阿布拉莫维奇国内的企业大都由这一公司控股。最近,阿布拉莫维奇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20%的股票以30亿美元卖给了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尤克斯公司”,因而两公司实行了联合,成为“尤克斯—西伯利亚石油联合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将因这种合并而获得联合公司的25%~29%的股份。阿布拉莫维奇现在的动向是将资金大规模转向国外,比如他的购买英国“切尔西”足球俱乐部以及计划中的诸如此类的行动都有着这个潜在的目的。而体育是阿布拉莫维奇的首选,他说:“对于商人来说,投资于体育是有威望的和合理的事业。”阿布拉莫维奇对国外体育的兴趣远远大于国内的体育事业,他说:“购买俄罗斯足球队是得不偿失的事。而投资于西方俱乐部可以带来不坏的红利。”
在经济领域内走到台前的同时,阿布拉莫维奇在政治方面也走到了前台。2000年12月25日,已经是杜马代表的他以90.7%的选票当选为俄罗斯遥远的西北部的楚科奇自治州的州长。这一年,他34岁,成了俄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州长,被圈子里的人称为是“叶利钦总统周围最可信的人”。他把大把的金钱花在了楚科奇境内,以图获得更大的支持,但是他领导下的这个州的境况仍然是不见有太大的好转。俄罗斯的媒体说,阿布拉莫维奇所以跑这么远去从事政治活动,主要是因为楚科奇盛产黄金。作为州长,他还要在政府里领一份薪金。州长的薪金相当于副总理和部长,是每月36000卢布。这约等于1200美元的薪金对阿布拉莫维奇来说是不值一看的数字,但是传媒转述他的话是:“我为祖国服务,给自己赚钱。”阿布拉莫维奇并不想在州长的职位上停步,他正在积极从事多方面的政治活动。
阿布拉莫维奇积极支持普京总统的经济发展政策,他和普京的关系也非同一般。2001年7月5日,普京会见阿布拉莫维奇,要他全力保证楚科奇州冬季的粮食和燃料供应。普京还向他谈到,法国总统希拉克对楚科奇很感兴趣,将在2003年组织“法国病原科学考察队”到楚科奇来,望阿布拉莫维奇大力协助。现在,俄罗斯的媒体也在纷纷传说,阿布拉莫维奇近来的大规模调动资金和2004年的总统选举有关系。
钱多了,惹事,何况是阿布拉莫维奇这样的大财阀。他把子女送到国外读书,长期生活在那里。他出生于萨拉托夫,却长于北方的科米共和国的瑟克特夫卡尔城。他的父母就葬于该城的公墓之中,但在阿布拉莫维奇的大财阀的名声传播于世时,他父母的墓地却从公墓中悄悄消失了,人们说,这是阿布拉莫维奇害怕经济上的或者政治上的对手的报复。
第二部分 9.年轻富豪中最老的财阀:米哈依尔·…
米哈依尔·弗里德曼是犹太人,1964年4月出生于乌克兰的利沃夫城。1986年毕业于钢铁和合金学院,被分配至莫斯科州埃莱克特罗斯塔尔城的“电力钢铁”工厂当设计工程师。他是5位年轻富豪中最老的财阀,这个老字主要不是指他的年龄,而是指他起家的途径和资格。
1988年,当他还是大学三年级学生时,就组织了清洗窗户的“差事”合作社。同年,开办“阿尔法—照相器材”公司,实际上经营计算机、复印设备和东方地毯等杂物。1989年,成立俄罗斯经贸易公司“阿尔法—埃科”,80%的股份归“差使”,20%的股份归一家瑞士公司,经理是弗里德曼。该公司主要从事卢布兑换美元的业务,这使弗里德曼积累了第一笔财富。在“阿尔法—埃科”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初年的混沌时期和国家财产的私有化进程,弗里德曼由于自己和商界及政界的复杂关系,而始终位于公司的领导位置上。20个世纪90年代初,“阿尔法投资公司”成立,1991年,弗里德曼任“阿尔法银行”总裁。
“阿尔法财团”一开始主要是从事金融和商贸,企业投资的比重不是很大。它下属的几十个企业大部分是食品工业(俄罗斯最大的糖厂和茶叶包装工厂)、水泥、玻璃、化工和制药业。其中发展得最有名的是“库班糖业”和“阿尔法水泥”公司。在当时,金融财团竞争激烈,在“桥金融集团”、“首都储蓄财团”、“洛瓦加斯财团”、“奥克西姆银行财团”等这样大的财团的挤压下,“阿尔法财团”的发展是艰难的。但是,弗里德曼却使它日益壮大,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阿尔法财团”就成了俄罗斯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1955年,“阿尔法财团”就更多地搅进了俄罗斯的政治活动中去了。这一年,“阿尔法银行”和俄罗斯的其他7家大银行联名上书,建议将总统选举推迟几年,结果虽然没有成功,但在1995年大选后,切尔诺梅尔金领导的“我们的家园——俄罗斯”运动的一位领导人——维特成了“阿尔法银行”的董事会主席。此人曾是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由此,弗里德曼进一步密切了与政界和财界权势人物的关系。1996年,作为金融巨头,弗里德曼已经声名显赫,4月27日,他和其他12位俄罗斯金融工业巨头联名发表《走出死胡同》的呼吁书,警告政治家们不要以意识形态来冒险,否则将会导致内战和俄罗斯的解体。呼吁书还明确说,民族企业家有足够的资源和意志,来对政治家加以制约。
1996年,“阿尔法财团”成立,弗里德曼为董事长。财团拥有5家公司:“阿尔法银行”、“阿尔法投资公司”、“阿尔法—埃科”、“阿尔法—埃斯台特”证券交易公司和经营艺术品的“阿尔法—阿特”公司。在“阿尔法财团”中,骨干是“阿尔法银行”、“阿尔法—埃科”和“阿尔法投资公司”。“阿尔法银行”建于1991年,一直由弗里德曼的主要合伙人阿文负责。银行里的主要专家都是苏联时期财政部和外经部从事有价证券业务的专家,因此在1994年该银行就列入了俄罗斯百家大银行的榜中。1997年,因代理欧元在莫斯科和俄罗斯的发行工作,“阿尔法银行”势力大增,随之将自己的分行扩展至俄罗斯各地。“阿尔法—埃科”实际上是一家由政府特批的可以经营石油及其产品的私人公司,并且在政府的帮助下收购了“秋明石油公司”40%的股份。收购“秋明石油公司”的争斗是极其激烈的,但弗里德曼志在必夺,想尽了一切办法。所以,后来人们把该公司的私有化称为是俄罗斯“第一次不友好的夺取”。“阿尔法—埃科”还从事糖的交易。垄断了从乌克兰和古巴进口糖的贸易。“阿尔法投资公司”主要从事“私有化证券”和其他有价证券的交易,下属有几十个投资公司。
1998年起,弗里德曼成立“‘十字路口’商贸公司”,它拥有8家糖厂和10家大粮食仓库。这些仓库位于克拉斯诺达尔斯克边疆区,所仓储的粮食占该区总储量的30%。
第二部分 10.年轻富豪中最老的财阀:米哈依尔·…
弗里德曼在“阿尔法财团”中坚持了一条金融为主、经贸开路、企业投资扩展的做法,因此该财团的发展一直较为平稳。它在1998年夏天的危机中所受的波动不大,“阿尔法银行”成为少数几个拥有储户信赖的俄罗斯银行之一。弗里德曼的谨慎作风和以阿文为首的专业人员的通晓俄罗斯经济和银行发展规律显然起了决定性作用。危机后,“阿尔法银行”在俄罗斯10家大银行中位列第五。而到2000年初,它就成为俄罗斯三大银行之一,其资金和存款量仅在“跨工业银行”和“天然气工业银行”之后。而至今,“阿尔法银行”已经成为俄罗斯最大的银行。“阿尔法财团”开始将自己的主要方向转向以金融为主的企业发展方针。
弗里德曼还将触角伸向了钢铁冶炼、煤炭、机器制造、石油、传媒等行业,有自己的电视台,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和下诺夫戈罗德等地的电视频道中拥有很大的股份。早在1995—1998年间,他就是俄罗斯著名的电视频道“OPT”的主要投资人之一。在最近闹得纷纷攘攘的俄罗斯“第六频道”的投资谈判中,弗里德曼是积极的参与者。由于近年来,弗里德曼有意地避开政治,尽量扩大自己在经济领域内的影响,所以他在“第六频道”的投资问题上也表现出了这种倾向性。他的忠实合伙人阿文向媒体确切地表述了这种意思:“‘阿尔法银行’不是政治组织,不是党,不是运动,因此不参加某些明显将参与政治生活的联盟和集团。”弗里德曼还在国外设立各种各样的公司和分公司。在古巴,他控制了苏联时期建立的“Cienfuegos”石油冶炼企业,从事着与拉美和伊拉克的石油交易。在瑞士有他控股的“Crown”公司,它负责“阿尔法财团”的国际贸易,尤其是石油贸易。由于该公司业务的不透明性,因而被人们称为“与俄罗斯资本有关的神秘公司”。最近,以“Crown”公司名义租用的运油船在加利西亚的海岸出事,“阿尔法财团”被指责是事主,要它对事故承担责任并进行赔偿。
2003年3月,英国的“BritishPetroleum”公司和秋明公司合股,成立了一家目前暂名“Newco”的新石油公司。英方准备投资45亿美元,弗里德曼占股25%。一家叫“Access/Renowa”的公司占股25%(有资料说,这一公司实际上也由弗里德曼控股),俄罗斯的股东代表将是弗里德曼。
现在,“阿尔法财团”有自己的电视广播公司。不久前,该财团又吞并了一家大的保险公司,成立了自己的“阿尔法—保险公司”。该公司拥有政府的可以经营37种保险业务的特许证。他又得到乌克兰反垄断法的许可,获得乌克兰“东基辅投资银行”的控股权。“阿尔法—埃科”拥有了俄罗斯著名的“斯米尔诺夫及其家族商贸公司”的50%的股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伏特加酒生产厂家之一。目前,“阿尔法财团”的资产约为80亿美元,据俄罗斯的资料,他拥有该财团70%的资产。弗里德曼个人的财产,据《财富》计算是24亿美元,据《福布斯》计算是43亿美元,据英国《欧洲商务》计算是26亿欧元。
弗里德曼自己声称搞好自己的企业和公司就是一切,并主张不要和政治搞得太密切。尽管如此,他从1996年起,就担任俄罗斯政府银行活动委员会的委员。也在这一年,他参与创立了“俄罗斯犹太人大会”,并担任该会副主席,负责文化委员会的工作。曾在他的公司的许多人员,现在纷纷在政府部门任要职,其中有总统办公厅的副主任和总统地区管理局局长等重要人物。目前,他是大企业家俱乐部——“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协会”的重要成员,是普京总统与财阀们定期会晤的座上客。近年来,弗里德曼十分活跃。在莫斯科恐怖主义分子制造的事件——剧院人质事件一周年的时候,弗里德曼建议成立以这个剧院命名的“诺尔得—奥斯特慈善基金会”。弗里德曼大张旗鼓地对媒体发表了这么一通讲话:“在这次恐怖事件中有750人获救,死亡了118人,被打死的恐怖分子达50人。我们建议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来帮助那些在恐怖行动中受到伤害的人,并重建‘诺尔得—奥斯特’音乐剧院。我们十分清楚,现在来证明‘诺尔得—奥斯特’依然存在,这是何等的重要。今天,‘诺尔得—奥斯特’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剧院演出,它在俄罗斯的命运中要重要得多。这里是全体俄罗斯公民在恐怖主义威胁面前团结一致的象征。我希望,我们的许多同行也将参加这一基金会的工作。”
2003年4月中旬,弗里德曼又作出惊人之举:他向总理卡西亚诺夫提出“阿尔法财团”要承包莫斯科的国家第一机场——“谢列梅捷耶沃”机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他的具体承诺是,将投资3亿~3.5亿美元来建造第三个机场,并由“阿尔法—埃科”对机场进行管理。“谢列梅捷耶沃”机场已经很陈旧了,当年建造时计划的年客流量为900万人次,而在2002年达到了1100万人次。机场的管理也十分落后,与俄罗斯这个大国地位极不相称,遭到了世界各国旅客的指责。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等也曾提出承包机场的建议,但都因机场是国家的战略要地而遭到了普京的拒绝。弗里德曼会得到怎样的答复呢?目前不得而知。但是,他的报告已经由卡西亚诺夫总理转交财政部、经济发展部和交通部三部会议。
弗里德曼为人随和,无论什么地位的公司职员,都可以进入他的办公室,找他谈话。他有一个办事原则:“如果一个人认为他需要对我说些什么,他就应该有这个机会。”
弗里德曼喜欢旅游,尤其喜欢驾吉普车。1997年,他因在巴西的荒漠中飙吉普车而摔伤了脑袋。他的子女在法国巴黎求学,并生活在那里,他的父母定居在德国。
第二部分 11.“战争派”富豪:奥列格·德里帕斯…
奥列格·德里帕斯卡比阿布拉莫维奇小1岁,1993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物理系。他的性格比阿布拉莫维奇要急躁得多、激进得多。当别列佐夫斯基、斯摩棱斯基、波塔宁等一批人在俄罗斯的私有化进程中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时,他也在充满真正硝烟的残酷战争中浑水摸鱼。只不过阿布拉莫维奇较为平稳和韧劲,而他的行动却具有极大的进攻性。无论是收购还是倒腾私有化证券,他都表现出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野蛮”状态。
1993年,他看准了铝业,自己成立了“铝制品公司”。也就在这时,他因为收购石油股票而结识了当时的副总理奥列格·索斯科维茨。索斯科维茨正在为萨扬斯克铝厂的私有化工作挑选合适的人员,由于阿布拉莫维奇和别列佐夫斯基的推荐,德里帕斯卡被选中。萨扬斯克铝厂位于西伯利亚哈卡斯共和国(当时叫自治州)叶尼塞河畔的萨扬诺戈尔斯克,它生产的铝原料为俄罗斯全国总产量的12%。对萨扬斯克铝厂的收购是通过一家与索斯科维茨有关系的外国公司——“TWG”公司进行的。德里帕斯卡在收购该厂的股票中起了关键作用,结果在该厂的基础上成立了“西伯利亚铝业公司”,于是德里帕斯卡被“TWG”公司任命为该公司的总裁。
“西伯利亚铝业”成了德里帕斯卡生命的新起点,在该企业发展的同时他个人的财富也迅速膨胀起来。到1997年时,他已经控股“西伯利亚铝业”。德里帕斯卡的目光不光停留在铝业上,他对汽车制造业也非常关注。也就在这时,他成了一家和“TWG”公司对抗的钢铁制造业公司的实际上的负责人。于是,他和“TWG”公司的决斗就是不可避免的,而最后的仲裁结果是有利于德里帕斯卡的,他成了“西伯利亚铝业”的真正主人。德里帕斯卡的好斗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开始向外扩张,先后收购了萨扬斯克铝箔厂(它生产的铝箔和包装用铝材料占欧洲市场的15%)、阿巴坎铝制品厂和莫斯科州的季米特洛夫铝条厂等。1998年,“西伯利亚铝业”,通过“英科姆银行”购买了萨马拉城的“萨马拉钢铁公司”,该公司是俄罗斯生产铝材的最大的工厂之一。对“萨马拉钢铁公司”的吞并使“西伯利亚铝业”成为一个有丰厚赢利和辉煌前景的企业集团,一系列大的财阀也关注起“铝业”来。德里帕斯卡的患难兄弟阿布拉莫维奇也终于搅进了“西伯利亚铝业”。经过许多的争斗和组合,在俄罗斯出现了更大的铝业垄断集团——“俄罗斯铝业”。德里帕斯卡和阿布拉莫维奇现在是“俄罗斯铝业”的共同拥有者,“俄罗斯铝业”被认为是“阿布拉莫维奇和德里帕斯卡的工业王国”。
德里帕斯卡的手还伸向了国外。他先后收购了美国的、罗马尼亚的铝企业,在美国、法国、瑞士设有自己的分公司。2002年6月,“俄罗斯铝业”花40亿美元吞并了英国的“RioTinto”铝业公司。收购了美国的“RaiserAluminum”公司和印度的“Nalco”公司,从而使“俄罗斯铝业”成为世界第二大铝业集团,真正的跨国康采恩。德里帕斯卡还和阿布拉莫维奇一起染指媒体,他们曾共同投资俄罗斯“6频道”,现在是“TBC”频道的大股东。俄罗斯的媒体有这样的说法:如果阿布拉莫维奇控制着石油的话,那汽车制造则是德里帕斯卡的“肥肉”。目前,德里帕斯卡除了在“俄罗斯铝业”中握有50%的股份外,还拥有自己的公司——“基本要素”(由“西伯利亚铝业”改名而来。这个新名称有点怪,这大概和他学物理有关。“基本要素”这个名称在俄文的拼写上是和“基地分子”一样的,所以俄罗斯的媒体出于德里帕斯卡的“进攻性”,而常常把他戏称为“基地分子”)。德里帕斯卡拥有高尔基汽车制造厂、乌拉尔汽车制造厂、列京汽车制造厂和拉夫罗夫汽车制造厂的大股,并最终把它们联合成一个大企业——“俄罗斯汽车制造”,成为“基本要素”的一个子公司。
德里帕斯卡的扩张和吞并是毫无情面的。2001年秋季,世界市场上铝的价格下降,这对德里帕斯卡所控制的俄罗斯有色金属的出口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俄罗斯有色金属的出口主要是靠铝。德里帕斯卡决定将这一损失转嫁出去。他一方面在“俄罗斯铝业”内部宣布裁员25%,将工人工资下降21%,另一方面宣布一系列像诺沃库兹涅茨克铝厂这样的大企业破产。后者,结果使“俄罗斯铝业”与外商所签订的一系列协议不再有效。美国的3家公司为此声称遭受了9亿美元的损失,要求“俄罗斯铝业”和德里帕斯卡本人赔偿。而在这时,诺沃库兹涅茨克铝厂所在地的克麦罗沃州的州长被人暗杀,有人指责这是德里帕斯卡在暗中策划的。结果,德里帕斯卡在瑞士的公司“BauxalManagement”的账号被冻结。德里帕斯卡并不买账,他转而将州长的被暗杀和企业的破产归罪于诺沃库兹涅茨克铝厂的前所有人日维洛。德里帕斯卡说:“这是在破坏‘俄罗斯铝业’的声誉,是在帮日维洛的忙。日维洛早就在网上被通缉了,他被指控试图谋杀州长并牺牲俄罗斯的政治利益,以获得侨居的法律地位。这样他就可以合法地居住在美国,不用担心俄罗斯的逮捕和引渡。”就这样,德里帕斯卡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打了胜仗。
第二部分 12.“战争派”富豪:奥列格·德里帕斯…
当然,德里帕斯卡也有不开心的时候。2001年1月25日,即将在达沃斯召开世界经济论坛会议,德里帕斯卡是应邀者之一,但是,由于他在与西方三家公司在钢铁贸易上的利润纠纷,被大会撤回了邀请。这使德里帕斯卡烦躁了一阵子。
德里帕斯卡一直十分重视和权贵人士,特别是和政治上有权势的人的交往。他结识的别列佐夫斯基、丘拜斯、索斯洛维茨等人既是膨胀中的富豪,又是政府里的实权人物。他和别列佐夫斯基女儿的谈情说爱是在追求一种政治目的,而他离开伊丽莎白则是为了更大的政治目的。他最后选中了叶利钦的总统办公厅主任,也是他的女婿的尤马舍夫的女儿波林娜为妻,从此德里帕斯卡进入了“家族”系统。关于这段权势婚姻,莫斯科流传过一段政治对话:一个人说:“不,这小伙子是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另一个人则说:“什么呀,你根本不清楚,这纯粹是一场交易!”
德里帕斯卡也精通于送礼拉人情。他就曾给下诺夫戈罗德州州长送过一辆装甲“伏尔加”豪华轿车。至于其他的人情、其他的礼物就更是不计其数,也不入他公司的账号的。2002年7月,俄罗斯“独立电视台”曾揭露过,“俄罗斯铝业”的一个子公司的副总裁曾经将公司的6亿美元分送给阿布拉莫维奇、尤马舍夫和德里帕斯卡本人。2000年7月,被任命为“俄罗斯铝业”副总经理的利夫西茨在就职时曾对媒体指责“俄罗斯铝业”行贿一事说过这样模棱两可的话:“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哪家公司不送礼,不请客。在俄罗斯没有这样的公司。”
普京执政不久,就确立了和俄罗斯的大财阀们定期会晤的制度。俄罗斯的大财阀们现在有了自己的组织——“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协会”,德里帕斯卡也加入其中。普京每次会晤都要邀请二三十名企业家和工业家赴会。起始至今,德里帕斯卡是每次必请的客人。2001年初,俄罗斯风传,将消灭商业,迫使财阀交出财产。为此,普京在第二次与大财阀的会晤中说:“担心害怕的事已经过去。而现在,代替担心害怕的应是对自己的人民、对我们生活和工作于其中的国家的责任。而这种责任感最首要的就是尊重法律。”德里帕斯卡听从了普京的劝告。2002年12月底,普京去印度访问,随员中有德里帕斯卡。普京带他去是为了和印度商谈俄印间的经济贸易问题。但是,当时俄罗斯的国家足球队突然在近年常见的败北中获得了胜利,他和自己的老丈人尤马舍夫以及老丈人的老丈人叶利钦却聚会在巴黎,为此胜利兴高采烈,忘了来印度。以至那些印度商人到处打听:“德里帕斯卡先生在哪里?德里帕斯卡先生在哪里?”
现在,德里帕斯卡是“俄罗斯铝业”的总裁,“基本要素”的董事长,“TBC”频道的股东。俄罗斯媒体盛传,他是下诺夫戈罗德州州长的最可能的候选人。近年来,俄罗斯的西北地区越来越吸引大财阀们的投资注意力,因为那里离欧洲最近,从那里出口商品,运转最快,费用和成本最低。而且,俄罗斯新的一轮选举即将开始,选举的前景是,这一地区的州长,尤其是列宁格勒州的州长可能会有变化,所以所有的财阀都在扩大自己的影响。德里帕斯卡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地区,正在以他自己独有的“进攻性”方式加强在这一地区的活动。所以,媒体不断报道在这一地区发生的企业和商业上的矛盾冲突事件(比如摩尔曼斯克铝厂事件)都与德里帕斯卡有关。2003年8月底,德里帕斯卡通过“欧亚集团”收购了在舆论界很有影响的“杂志调查事务所”。这表明德里帕斯卡正在加强舆论界的工作,以便影响这一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活动。
俄罗斯的著名电视主持人尤利娅·拉丁尼娜说过这样的话:“近十几年来,在俄罗斯几乎是没有商业的。只有战争,商业的规则就是战争的规则。而战争——这就是欺骗之途。在战争中只有一件事是可耻的,那就是失败。”而德里帕斯卡正是这种商业企业之战的典型代表。所以,拉丁尼娜总结说:“在俄罗斯存在不同的商业战略。霍多尔科夫斯基是‘和平的战略’,而德里帕斯卡的行动则是‘战争的战略’。霍多尔科夫斯基扩大公司的和已有的资产价格的透明度,而德里帕斯卡本身就是资产。对霍多尔科夫斯基来说,重要的是股票的价格,而对德里帕斯卡来说,重要的是从被吞并的企业那里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钱。霍多尔科夫斯基旨在通过出售自己的股票获得西方的美元,而德里帕斯卡则旨在别人白送的‘行政外汇’。”
德里帕斯卡是“战争派”财阀,他的信条是:“我的是我的,不是我的也应是我的。”
第二部分 13.第一次上榜的富豪——米哈依尔·…
“诺里尔斯克镍矿”的总裁普罗霍罗夫和“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总裁施维德勒尔2004年是第一次登上《财富》的富豪榜,前者的财富是21亿美元,后者的财富是16亿美元。他们两人也在今年同时上了《福布斯》的世界富豪榜,在榜上所列的17名俄罗斯富豪中,前者位列第6,资产是16亿美元,后者位列第12,资产是10亿美元。在波兰杂志《直话直说》的评估中,普罗霍罗夫是俄罗斯当今的第6大富人。
普罗霍罗夫1963年5月30日生。1983年服兵役,和他一起服兵役的,有他的同班同学,后来成为俄罗斯中央银行副行长的科兹洛夫。1989年毕业于俄罗斯著名的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的国际经济关系系。这个学院,这个系为俄罗斯的金融机构输送了大批管理干部。普罗霍罗夫的同班同学中,就有3人后来当了波塔宁控制下的“奥涅克西姆银行”的副总裁以及一些石油公司和传媒公司的总裁或副总裁。大学毕业后,普罗霍罗夫就先后担任过“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的管理局局长、“国家金融公司股份制商业银行”管理局主席等职。1996年10月任俄罗斯政府银行活动委员会委员,11月任俄罗斯银行联合委员会委员、莫斯科证券交易所委员会委员。1991年,结识波塔宁,被后者所赏识。1998年,接替波塔宁,任奥涅克西姆银行总裁。同年8月,奥涅克西姆银行、桥银行和梅纳捷普银行合并,普罗霍罗夫任组建新银行——“俄罗斯银行”的委员会主席,11月起,任“俄罗斯银行”的总裁。2001年1月起,兼任“英科姆银行”债权人委员会主席。
普罗霍罗夫财富的骤然膨胀令俄罗斯的舆论界也哗然,他们惊呼:“俄罗斯又多了一位‘超级资本家’!”他现在是“诺里尔斯克镍矿”的总裁,而该公司是由俄罗斯的第一代财阀波塔宁一手培植和发展起来的。1996年8月,银行家波塔宁被叶利钦任命为政府第一副总理,这被认为是俄罗斯的私人资本进入国家最高政权的标志。他当时只有35岁,但已经是财富冠列俄罗斯富豪榜的第三名人物。掌握了政府权力后,波塔宁财团就以“竞标”的名义,获得了“诺里尔斯克镍矿”33%的股份,而参与竞标的全是波塔宁财团所属的公司。到1997年底,波塔宁财团的“奥涅克西姆银行”最终控股“诺里尔斯克镍矿”。这时,普罗霍罗夫的同班同学赫洛波宁被波塔宁任命为“诺里尔斯克镍矿”的总裁。该公司位于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经常与当地行政当局发生冲突。波塔宁又想方设法让赫洛波宁当选上克拉斯诺雅尔斯克的州长。2001年7月,赫洛波宁离去时,波塔宁就将“诺里尔斯克镍矿”这副重担交由普罗霍罗夫来担当。于是,“诺里尔斯克镍矿”就和地方行政当局有了极为友好的,甚至神秘的关系。
普罗霍罗夫年轻、身体强壮、精力充沛,而更重要的是他比赫洛波宁更能动脑子、更善于经营。不过,他一直在幕后活动,没有怎么出头露面。在他的管理下,这个生产俄罗斯出口量很大的有色金属——镍的公司发展的劲头越来越强劲。现在,“诺里尔斯克镍矿”除了拥有当地和本区的镍矿企业(诺里尔斯克矿山机械厂是它的主体)外,还控制了远至科拉岛等地的一系列企业。它还介入了石油、机械制造和传媒等领域。普罗霍罗夫一直得到波塔宁的极大信任,波塔宁依靠他和一系列大公司进行过激烈的争夺。据俄罗斯的资料,到2003年6月,波塔宁财团在“诺里尔斯克镍矿”控股50%以上,而波塔宁和普罗霍罗夫几乎各占25%(波塔宁为18亿美元,普罗霍罗夫为16亿美元)。普罗霍罗夫所拥有的股份接近波塔宁,这一事实令俄罗斯人吃惊。但是,它无疑表明普罗霍罗夫的财富在激增。
“诺里尔斯克镍矿”主要开采镍和其他有色金属。2003年一开始,世界市场上,镍的价格就一直下降。普罗霍罗夫决定进行“改革”,即减员和下降工人工资。结果,被裁减的工人达到20000名。2003年2月6日,公司的54名工人举行了绝食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增加对有害劳动条件的保护等等。普罗霍罗夫对此大发雷霆,认为罢工是恐怖主义行动,禁止以任何和解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公司不理睬罢工,地方当局也不过问,执法机构都不愿意和普罗霍罗夫及其后台波塔宁发生冲突。更重要的是,普罗霍罗夫的好朋友、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州长赫洛波宁也在当地的电视上称工人的罢工是“恐怖主义”。罢工持续到21日,最后被普罗霍罗夫以强力手腕所解决。舆论指责,这次罢工事件是普罗霍罗夫有意策划的。
2003年6月后,镍的世界市场价格上涨,普罗霍罗夫又意气风发起来。他购买了美国一家唯一生产铂和钯的公司——“StillwaterMining”工厂,还收购了其他几家公司。普罗霍洛夫的事业正和他的财富一起在双翼齐飞。
普罗霍罗夫和赫洛波宁都是年轻人,因此他们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成立了一个“年轻政治家俱乐部”的组织。在这个俱乐部中,密谈政治和公司的大事是主流,但也忘不了纵情欢乐。普罗霍罗夫每次来俱乐部,身边总要围上三四十个姑娘。2003年5月19日,媒体报道普罗霍罗夫在俱乐部中提出了一个建议——让妓女合法化。媒体说,在俄罗斯,妓女的合法化并不是什么新鲜问题,新鲜的就在于是普罗霍罗夫提出的。媒体揶揄说,普罗霍罗夫年轻、健康、有大把的钱,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有结婚,因此他提出了这个建议。媒体讽刺说:“如果妓女今天合法化了,那瞧吧,明天她们就会爬到州长的宝座上去!”
普罗霍罗夫喜欢踢足球,是公司足球队的队员。他是一个很具雄心的人,目前他的希望是将“诺里尔斯克镍矿”所在的城市建设得漂亮起来。2003年7月,他在对记者谈话时表示:“我从来没有看见诺里尔斯克是如此洁净和美丽。我们的城市无疑会成为‘北方’的首都。我希望诺里尔斯克人50年后仍然生活在这座光明和自由的城市里。”
普罗霍罗夫在俄罗斯人的眼中是个花花公子式的富豪,而施维德勒尔却不同。虽然他长期也处于后台,但他由于年龄和其他原因,是属于严肃型的那类富豪。
施维德勒尔1966年出生,是阿布拉莫维奇在莫斯科石油和天然气学院的同班同学,所以一直是他的合伙人,悄悄在台后工作。当阿布拉莫维奇成为瑞士“鲁尼科姆公司”驻莫斯科的代表后不久,他就成了该公司的经理之一。1995年成为“西伯利亚石油”的负责财务的副总裁,1997年成为第一副总裁。1998年,在阿布拉莫维奇淡化出“西伯利亚石油”后,他接任总裁职务。他还是阿布拉莫维奇专门负责国际事务的“MillhouseCapital”公司的总裁。
施维德勒尔的财富,按照《财富》的计算是16亿美元,按照《福布斯》的计算是10亿美元。
施维德勒尔忠于阿布拉莫维奇,一直是他的事业的执行人和利益的维护者。2003年4月24日,瑞士《时报》有篇文章指责“鲁尼科姆”成了“西伯利亚石油”的分公司,这个分公司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中的一环,这个网络专门用来变换和偷盗由国际货币基金向俄罗斯提供的基金,而阿布拉莫维奇是该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施维德勒尔马上出面断然否决这种指责。
2003年4月,霍多尔科夫斯基以30亿美元购买了“西伯利亚石油”的20%的股份。22日,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尤克斯”石油公司和“西伯利亚石油”签署协议,实行两公司的联合,成立“尤克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计划由霍多尔科夫斯基任董事长,施维德勒尔任总裁。“西伯利亚石油”将因此获得联合公司的25%~29%的股份。新公司将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是储油量占世界第一、产量占世界第四的公司。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9%。该公司包括了鄂木斯克、阿钦斯克、安加拉斯克、古比雪夫和新古比雪夫以及雪兹兰的一系列工厂。这是一项大的举动,对俄罗斯经济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普京总统随即过问此事,在4月24日接见了霍多尔科夫斯基和施维德勒尔,向他们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和新公司未来发展的计划。所以,俄罗斯的一位经济学家评论说:“这是俄罗斯改革时期中最具转折意义的事件。至今,在俄罗斯都没有市场经济,这是一种自然垄断。这种合并将使财阀更富,而国家更穷。超级收入将不是进入国库,而是进入私人的腰包。因为出现了一个比政府更强大的力量,我国的经济将愈来愈有冒险性质,其稳定将在很多方面取决于唯一的一个公司的工作、一个经理集团的工作。”
“尤克斯”和“西伯利亚石油”的联合对政府形成了很大的压力。随即,“尤克斯”因为偷税问题遭到非议和侦查。负责“尤克斯”财务的梅纳捷普银行的总裁列别捷夫被捕。接着,“尤克斯”和“西伯利亚石油”的股票都大幅度下跌。7月28日,卡西亚诺夫总理出面说:“最近一个时期在公司和政府之间所出现的紧张局面将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调整。”因此,“尤克斯”和“西伯利亚石油”的股票又都立即上扬。施维德勒尔还出面对公司的股东做解释工作:“本公司在完成投资项目和自己的财政义务后,将尽力保证股东们有最大限度的收入。”
最近,施维德勒尔的“MillhouseCapital”公司还通过“阿尔法银行”,收购了“ICNPharmaceuticals”公司在俄罗斯的所有股份,其中包括“乌发维生素制药厂”等5个大制药厂和“祝你健康”制药系统以及有96家零售店的药品零售网。施维德勒尔对此项交易十分满意,他说:“这次交易对公司极为重要。ICN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建设俄罗斯最大的制药公司。”
施维德勒尔一向不愿接见记者,也很少透露自己的个人事情。最近,难得有一位记者采访了他。记者问他:为什么至今还不是“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协会”的管理委员会的委员,他回答说:“‘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协会’没有叫我去。我和政府的关系是这样:他们叫我去,我就去。”记者又问:“对和政府间的关系满意吗?”他回答:“他们能听取意见,对话是经常性的。”记者问:“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是财阀和政府定期会见的组织者吗?他回答:“有一批人,都是一些具有社会积极性的石油公司。我和他们一起,但不是领头儿的。”从这次谈话,可以看出,施维德勒尔虽然想深藏不露,但是他干预俄罗斯政治生活的意愿还是展现得很清楚的。
施维德勒尔至今有美国国籍。
附一
2003年4月,俄罗斯《独立报》委托“俄罗斯经济新闻社”对俄罗斯50位大企业家进行了排名。在这一名单中,上述5位财阀的排名是:
在“具有最强烈影响的企业家”一栏中,
阿布拉莫维奇排名第1
弗里德曼排名第3
在“具有强烈影响的企业家”一栏中,
德里帕斯卡排名第11
施维德勒尔排名第15
在“具有中等影响的企业家”一栏中,
普罗霍罗夫排名第31
附二
2003年8月,《独立报》评出俄罗斯的前100名政治家。上述5位财阀在这一名单中的排名如下:
阿布拉莫维奇排名第4
德里帕斯卡排名第8
弗里德曼排名第12
普罗霍罗夫榜上无名
施维德勒尔榜上无名
附三
上述5位俄罗斯财阀在2002—2003年间个人资产的增长数额(按照《财富》的计算)
2002年2003年
阿布拉莫维奇42亿美元83亿美元
弗里德曼21亿美元24亿美元
德里帕斯卡15亿美元18亿美元
普罗霍洛夫21亿美元
施维德勒尔16亿美元
按照《福布斯》的计算
2002年2003年
阿布拉莫维奇30亿美元57亿美元
弗里德曼22亿美元43亿美元
德里帕斯卡11亿美元15亿美元
普罗霍洛夫16亿美元
施维德勒尔10亿美元
(《人物》,2004年第1期)
第二部分 14.霍多尔科夫斯基
霍多尔科夫斯基,米哈依尔·鲍里索维奇,1963年出生于一个工程师家庭。1986年,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1988年,又毕业于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获得化工技师和财政学家两个学位。在大学时代曾是共青团干部和苏共党员。犹太人,大学毕业后没有被统一分配工作,自寻门路。1987—1989年,为莫斯科市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所属“青年科技创造中心”负责人,从事经销计算机的买卖。后在“吉尔”汽车制造厂租用车间,生产和出口绘有戈尔巴乔夫头像的“套娃娃”和俄罗斯的传统木勺。1988年,“科技进步革新商业银行”总裁,1990年改名为“梅纳捷普银行”,经管“消除切尔诺贝利灾难后果基金会”的账务。1990—1991年,“梅纳捷普银行”总裁和董事长。苏联解体后,为“促进燃料动力工业投资基金会”主席,享有俄罗斯燃料动力副部长的权限,主要负责私人投资。不久,成为俄罗斯总理顾问。1993年3月,燃料动力部副部长。从1995年起,再度经商,主要从事“尤克斯石油公司”的工作,后任总裁。2003年10月被捕。11月4日,在狱中宣布辞去“尤克斯公司”总裁职务。现被羁押。
第二部分 15.别列佐夫斯基:从通讯院士到“政…
他的全名是鲍里斯·阿布拉莫维奇·别列佐夫斯基。因为这三个字的字首字母是“Б”“А”“Б”,所以近年来,俄罗斯的大众媒体为了省事常常叫他做“БАБ”——“巴布”。
时至今日,这个“巴布”在俄罗斯和全世界的大众媒体上都有三个任何一个俄罗斯的财阀都没有的头衔: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克里姆林宫的“灰衣主教”和善于经营的精明商人。最近俄罗斯杜马的一位代表写书,说这些都是风传的,是假的,别列佐夫斯基既不是院士,也不是“灰衣主教”,更不是精明的商人。作者的目的是想把“巴布”搞臭,一撸到底。但是,俄罗斯近十几年的发展史却表明,院士、“灰衣主教”和精明商人的三重身份是俄罗斯的特定条件所形成的,是“巴布”由一介平民跃升为俄罗斯“原始资本积累”时期第一号财阀的基础。
1947年1月23日,“巴布”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庭。但是,在反犹主义盛行的政治局面下,这个家庭早就在窃窃私议着哪一天能移居到以色列去。所以当“巴布”该上学时,他的父亲没有把他送进普通的十年制学校,而是送进了一所英语学校。“巴布”问为什么?他父亲对他说了下面一番话:“去学英语吧!你的两个姐姐不也在那里学习吗?学好了,准有用处的。不过,你一定要记住两点。一是,你是犹太人,作为犹太人你可以有自己的主见,但千万别露出来,要让人看见你是听话的,顺从的。二是,千万别和别的孩子吵架,尤其不要和俄罗斯孩子吵架,即使有人说你是犹太人,骂你,侮辱你,你也要忍耐,要回避。”这听话、顺从、忍耐、回避,成了“巴布”终身恪守的生活准则。
他在这所英语学校里做那个时代“共青团员必做的一切事情”,他做得很好,很认真,很严肃,共青团组织和学校当局都说他是个好学生。可“巴布”就是不出头露面,总是悄悄地躲在同学们的身后,成了一个很有心计的“另类少年”。1962年,16岁的“巴布”以优异成绩和学校的最佳评语从英语学校毕业,学校推荐他去上莫斯科大学物理系。但是,由于是犹太人,“巴布”没有被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录取,因为招生处的工作人员对他说的是:“我们培养尖端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巴布”最后进了莫斯科林学院电力和计算机技术系,分在“计算机和遥测装置专业”学习。
在大学里,他依然表现积极,但是,他已经在学习该在什么时候说话,该在什么地方做怎样的表现,并且总是在选择最佳时机为自己谋得最大的好处。林学院毕业后,“巴布”怀着一种报复心理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力学系的研究生班。但是,他只在研究生班学了一年,1968年,到苏联仪器制造部所属的检测仪器、仪表和计量设备研究所去工作了。“巴布”越来越喜欢管理学中的“选择”这一问题,认定在这个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因此他迫切渴望到苏联科学院管理研究所深造。1970年,“巴布”虔诚地拜见管理研究所所长特拉佩兹尼科夫教授,他正在招研究生。“巴布”先当初级研究员,后当教授的研究生。“巴布”很兴奋,学习很是认真,因为他觉得自己有了一个保证业务上获得成就和升迁上有了后台的光明之途。教授也很赏识他的聪明才智,把他视为自己的接班人。
也就在这一年,“巴布”第一次结婚。妻子是一个车臣大家族的姑娘——瓦拉耶娃。1971年,她生下女儿,取名伊丽莎白。又一年,第二个女儿出生,叫叶卡捷琳娜。这场婚姻将“巴布”和车臣终身联系了起来,并且使他在多年后卷入了旷日持久的车臣战争中去。这时,“巴布”已经在实践中运用他的研究理论——最佳选择的理论了。在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号财阀后,他曾回忆过这段生活:“那时候的奔波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寻找机会,如何走进市场和创造市场。”
在研究所里,他自己思维,然后再用这种思维去激励别人,再从别人的发言或者课题中寻找闪光的东西,最后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变成自己的东西。他把这种工作法叫做“最佳选择”——选择最好的和最佳最需要的。1973年,他的候补博士论文——《多标准最佳化》得到了特拉佩兹尼科夫教授的很高评价。此后,他专心于实用数学问题的研究,致力于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工程管理问题。从70年代下半期起,“巴布”开始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国家发表了这方面的大量论文。1983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同年当上研究所的实验室主任,直到1996年为止。“巴布”在对最佳选择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到不同的企业中去运用和推广最佳的理论。所以,在苏联时期,别列佐夫斯基就以“实用数学家”而闻名。1991年,他45岁时,因最佳选择的研究和利用被苏联科学院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
第二部分 16.别列佐夫斯基:从通讯院士到“政…
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他和瓦拉耶娃的家庭也解体。“巴布”很快与经济学家加林娜·阿列克谢耶夫娜结婚。这第二次婚姻给了他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而“巴布”的学者之路也走到了尽头。他的家庭,他的环境,他的奋斗之途,使他从“另类青少年”成长为一个“特例”——要背叛和埋葬苏联计划经济的另一类学者——管理部门的专家。
然而,在80年代初,也有一件不愉快的事令“巴布”至今不忘,甚至这事还给他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1981年,潜藏于“巴布”内心的那种发财的“商业渴望”瞬间爆发了出来。1981年春,“巴布”在苏联南部的达吉斯坦的马卡奇卡拉市被当地的反盗劫社会主义财产和投机行为局的人员所扣押,原因是“巴布”在市场上倒卖27套床上用品和大量的叙利亚生产的床罩。随之,“巴布”在莫斯科的家被搜查。扣押10天后,“巴布”被释放。释放的原因,一说是,当时的侦讯员科尔克马索夫怜悯他是科研人员,并且是初犯,就撤销了案件,二说是,“巴布”在这次被扣押期间,成了克格勃的雇佣人员,所以就自由了。孰是孰非,至今没有结论。
1974年,“巴布”来到陶里亚蒂市的“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简称“瓦斯”)进行管理试验。当时的厂长卡丹尼科夫积极支持了他的工作。在其后的10年中,“巴布”成了“瓦斯”的常客,从事该厂生产的“日古利”牌和“拉达”牌汽车的销售改革。80年代末,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后期,整个国家的经济急速地向自由化方向发展。“巴布”敏锐地感到,他预言的那种“崩塌”时期很快就要到来。国家面临着多种选择,他自己也面临着多种选择。在多重标准下,别列佐夫斯基以最佳方法选择了一条路:靠汽车发财。他的考虑是,一、俄罗斯的市场很广阔,汽车将是最有前途的一种买卖;二、发达起来的人和兴盛起来的企业以及“买卖”都需要汽车;三、西方的欧洲市场和东方的日本市场,汽车业正处于一种更新状态,随着新型汽车的问世,老型号的汽车将大量被替换下来;四、他和伏尔加汽车厂有着多年的合作,对汽车行业十分熟悉。他想,如果做汽车买卖,如果将在世界市场上淘汰下来的汽车以优惠价格弄进俄罗斯国内市场,然后再以相应的高价出售,所获得的利润将是天文数字,绝不是那种小打小闹的“买卖倒腾”所能比拟的。
别列佐夫斯基还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在苏联的计划经济存在了70来年的情况下,市场的开放将是无序和混乱的,中央政府将一时无法对这一过程进行控制。这个市场会像一个到处有缝隙的奶酪,可以随便去钻,而且还可以自己去制造缝隙。在这个时期中,一个人有无作为全看他能否去利用这种中央政府无法控制的进程并尽量延缓这一进程。在这种利用和延缓中,在这些现有的和人为的缝隙中,将游弋出一个强人,甚至是一个王国。
于是,“巴布”鼓动卡丹尼科夫成立销售子公司。卡丹尼科夫同意了,并且把“АвтоВаз”的汽车销售大权交给了别列佐夫斯基。“巴布”除了组织销售“АвтоВаз”的汽车外,还在“ЛогоВаз”公司的旗号下,花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将国外的旧汽车倒腾进俄罗斯国内市场。
在倒腾汽车方面,“巴布”有东西两条路。西边的路,主要是通过以色列,将德国、瑞典和法国等国市场上的旧汽车——“奔驰”、“沃尔沃”和“雪铁龙”等以极低的价格买进来,再通过各种“小道”免税或者用贿赂海关官员的方法,以低税运进。而在东边,则是将日本的几乎是被当作废铜烂铁的“皇冠”、“丰田”等车经过很少有海关人员的滨海地区或者鸭绿江口的“黄金三角区”,偷运进远东地区。所有这些车都不作远途运输,它们当即在当地以买卖双方认可的价格脱手。“巴布”靠着这种汽车营销,很快发达了起来。仅在1992—1993年间,“ЛогоВаз”就出售了数十万辆汽车,获得了占销售总额10%的利润。于是,“巴布”本人手中拥有的财富也激增,在这一时期仅靠这种汽车营销就积累起了上亿美元的资金。
随后,“巴布”又结识了俄罗斯联邦政府工业政策委员会中的负责人盖达尔、丘拜斯和舒梅科等人,并成了这个委员会的一名委员。在这个委员会,他大力联络当时的苏联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彼得·阿文。他先是和阿文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后又在财政上密约,终于取得了阿文对他的支持。在“巴布”的建议下,阿文的外经部终于通过了一项法令,将进口汽车的关税提高两倍。由于有了这一纸法令,“巴布”的“ЛогоВаз”就有了绝对优越的条件去销售“瓦斯”的大量积压的国产汽车。
1992年6月,“巴布”提供资金,积极地参与创建“国际石油工业家商务俱乐部”,他想通过创建这个俱乐部,来接触大石油企业家,期望有一天能取得出口石油的份额。同一年,“巴布”还积极参与了“凯旋——ЛогоВаз”慈善基金会的创立工作,这个基金会的主要活动就是要在圣诞节向文化活动家授予奖金。“巴布”试图通过这一活动来取得大众媒体的支持并最终打入大众媒体。
第二部分 17.别列佐夫斯基:从通讯院士到“政…
1993年2月,“ЛогоВаз”成了一个事实上独立的实体,在经营“瓦斯”汽车销售的幌子下,开始多方面的业务。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在“ЛогоВаз”公司下一下子成立了4个子公司:从事投资基金业务的“奥林匹斯”公司、“普莱斯季什”公司和“艾利特”公司,从事金融活动的“汽车投资公司”。通过这些公司,“巴布”开始把他的触角伸向各个经济领域,铺垫通往最高权力层的块块基石。不久,“巴布”又策划成立了“莫斯科‘瓦斯’汽车股份公司银行”,并很快通过这个银行以及其他渠道把相当一部分资金转到了瑞士“C.A.福鲁斯公司”的账号下。“巴布”还把自己的积累也转到了这家公司的账上。“巴布”又联合外国银行成立了“联合银行”,并通过这个渠道来洗钱:他把“黑道钱”作为外资投入,于是这些钱在俄罗斯境内就能堂而皇之地使用、走账和兑汇。
为了走进克里姆林宫,“巴布”把他的“ЛогоВаз”的总部设立在了莫斯科。名义上这是“ЛогоВаз”的办事处,实际上这是“巴布”结交俄罗斯上层权势人物的处所。“凯旋—‘ЛогоВаз’”慈善基金会在这里定期活动,“国际石油工业家俱乐部”也是在这里活动。他紧接着以“凯旋—‘ЛогоВаз’基金会”和“国际石油工业家俱乐部”的名义,广邀克里姆林宫的权贵人士。在“ЛогоВаз”大厦里,大摆酒宴,大行馈赠。对所有的人都好话说尽,为自己的新公司“AVVA”游说。他对叶利钦夫人奈娜说:“您的乐善好施是全国人的楷模!我们这个基金会就是要按照您的精神活动下去。现在我在筹划的‘AVVA’就是要用慈善精神去为大众生产‘人民的汽车’。您的慈善活动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他对叶利钦的女儿塔季亚娜说:“您漂亮、能干,是年轻人的榜样!叶利钦总统有您这样的女儿不仅是他的福气,也是俄罗斯的福气。我看您很忙,总用克里姆林宫的车不方便,我这里有一辆‘尼瓦’车,您先拿去用。等到我们的‘人民的汽车’生产出来了,您就是它们的主人了!”
最后真正把“巴布”引进克里姆林宫的是当时帮助叶利钦写《总统笔记》的尤马舍夫。“巴布”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高额的稿酬帮助出版了这本书。在1993年秋天那些困难的日子里,这无疑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对叶利钦的最大支持。这书是叶利钦的自我辩护,是对那些背叛了他的同盟者和支持者的谴责。“巴布”无疑在这件事上成了叶利钦的绝对支持者,这也意味着从这件事后克里姆林宫的大门也就为别列佐夫斯基敞开了。
叶利钦终于签署了“巴布”梦寐以求的第2096号总统令:《关于国家支持全俄罗斯汽车业联盟股份公司的措施》。全俄罗斯汽车业联盟股份公司——“AVVA”于1993年9月30日登记注册,开始在“АвтоВаз”发行股票。“巴布”极力鼓吹“人民的私有化”、“生产人们的汽车”,煽动人们将手中的“瓦乌契”换成“AVVA”的股票。随即在1993年期间,就有数百万汽车工人将自己的“瓦乌契”和手中的钱财购买了“AVVA”的股票。1993年,一份“瓦乌契”价值10000卢布,约为12美元。因此,仅“瓦乌契”一项,“巴布”就在瞬间将数千万美元囊括进了自己的账户。同年10月,“巴布”成为“AVVA”的总经理。
“AVVA”名义上是一个要生产“人民的汽车”的工业集团公司,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囊括了工业、银行、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金融工业集团公司。从这个意义上说,“巴布”是俄罗斯改革年代中出现的第一个有着全国意义的金融家,“AVVA”是第一个想囊括俄罗斯全境的金融财团。1993年11月,在“AVVA”成立的仅两个月后,“巴布”就从巴黎国家银行瑞士分行取得了1.5亿美元的贷款,名义是用来生产“ВАЗ-2110”型“人民的汽车”。仅1994年一年,“AVVA”和“АвтоВаз”就根据第2096号总统令,从国家财政部获得了27,880亿卢布的优惠拨款。
由于他和车臣人的特殊关系,“巴布”在莫斯科的汽车生意中一开始就是利用了“车臣帮”所控制的南码头集市地盘。“车臣帮”老大苏莱曼诺夫和阿里季米罗夫是他早期的合伙人,“巴布”用黑帮方法推销汽车、控制汽车市场的最早的队伍基本上是由车臣人和北高加索人组成的。后来,他的汽车销售部扩展到了莫斯科市郊区的许多地方。最后,他的势力竟然伸向了被莫斯科地方黑帮所控制的地区,并与那里的势力发生了尖锐冲突。为此,“巴布”在1993—1994年三次遭谋杀,三次他都死里逃生。事实上,他和其他帮派一样,在俄罗斯“改革年代”特殊的“原始积累”过程中,都是用了许多非常手段来积累自己的财富的。对于“巴布”来说,使用什么样的手段,采取什么样的办法,依靠什么样的势力,联合什么力量或者惩治什么人,所有这一切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就是要看是否能达到自己的“积累”目的。舍此,别无其他的选择。
第二部分 18.别列佐夫斯基:从通讯院士到“政…
在俄罗斯那些年独特的岁月中,帮派的斗争,有组织犯罪集团的滋生和发展,都是和金融家的成长与壮大、大财团的组建与发展、金融力量与政治力量的交织和融合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巴布”沿着这条路,在向俄罗斯土地上正在耸起的财政金融“金字塔”的尖端顺利攀登。“巴布”所依靠的就是人民大众的血汗钱、本该进入国库的利润积累和名义上的法律行为、实际上的有组织犯罪行动。
除了汽车,“巴布”还和另一名财阀“阿布”一起筹备和创建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为了成立这一公司,“阿布”负责具体的组织工作,“巴布”负责做克里姆林宫的工作——即想法让叶利钦总统颁布同意成立这一公司的法令。结果如愿以偿,“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成立,并成为“巴布”和“阿布”的重大财政基础之一。“巴布”还插手俄罗斯最大的航空公司——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
1994年的春天,“巴布”开始向媒体进军。他通过当时叶利钦的卫队长向叶利钦游说:“您知道,国家电视台现在几乎运转失灵了。这可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事。不能让电视台就这么垮下去,人民需要电视……所以,这电视台也得私有化,也得股份化!”1994年11月,叶利钦总统终于签署了一份《有关创立“俄罗斯公共电视台”》的总统令。这份总统令决定将原来的国家中央电视台(奥斯坦金诺电视台)改为股份制,实行电视财政来源的私有化,为此成立股份制经营的“俄罗斯公共电视台”。同月成立董事会,“巴布”为第一副董事长。随后,他又把势力伸进了“莫斯科独立电视台”,简称“莫斯科,TB-6”。
也就在这一时期,“巴布”积极通过自己的“联合银行”对《独立报》进行投资,赞助《星火》杂志。其后,由“俄罗斯公共电视台”、“TB-6”、《独立报》和《星火》杂志为始点,别列佐夫斯基组成了自己的媒体王国。后来,先后加入这一王国的还有《新消息报》《斗牛士》杂志、“我们之声”24小时调频电台等。“巴布”充分地运用和发挥了这个王国的力量,这个庞大的媒体王国在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活动中,在俄罗斯十几年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翻手云覆手雨的作用。1995年,成为“我们的家园—俄罗斯”的财务主管。1997年夏,成为“天然气公司”的董事长。据当时为俄罗斯联邦副总理兼燃料与动力部长的涅姆佐夫说,这一年“巴布”随他的团来过中国,“他一身黑衣服,魔鬼一般到处转”。
此后,“巴布”就成了克里姆林宫的座上客,1996年4月,联名13名财阀,发表了《走出死胡同》的公开信,并以3.5亿美元支持了叶利钦的总统竞选。“巴布”随即在政治之路上就青云直上了。1996年10月,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副秘书,1997年3月,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车臣问题委员会委员,1998年4月,被任命为独联体执行秘书。“巴布”活跃于车臣与俄罗斯之间关系的工作之中,并且实际上从1996年起就开始资助车臣人。1994年7月,俄罗斯的报刊把他列为50名最有影响的俄罗斯人之一。1997年,“巴布”第一次登上《福布斯》的财富榜,名列世界第97位。在这一年,他说过:“我要确保我的财产不受侵犯。”所以,《福布斯》杂志的俄文版主编保罗·赫列勃尼科夫称他是“克里姆林宫的灰色红衣主教”。
“巴布”的得意与飞升令叶利钦总统都感觉不快了。叶利钦写过:“在人们的眼中,别列佐夫斯基仍然永远是我的影子:在克里姆林宫任何举动的背后,人们都能看到‘别列佐夫斯基的操作’;不论我做什么,不论我任命谁或者解除谁,人们总是说着同一个名字:别列佐夫斯基!是谁制造了这神秘的光环,这种‘灰色红衣主教’的名声?是他自己……”所以,他早就想要“摆脱这个令人十分讨厌的‘影子’”。
“巴布”曾希望与普京保持叶利钦式的关系,因此一度对普京的总理、代总统和总统竞选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在普京当代总统时,“巴布”说过,他每月要和普京会见一次。普京在2000年出版的《来自第一号人物:与弗拉基米尔·普京的谈话》中对“巴布”的看法还不太坏:“他的思维是那么活跃,总有无数的建议。所有这些建议主要都与高加索-车臣、卡拉恰耶夫-切尔克斯有关。他毕竟是安全委员会的副秘书嘛,负责这方面的事。”普京又说:“顺便说一句,在我看来,他的有关车臣的建议是不能实现的和无效的,所以,说实在的,他建议中没有什么是得到实现的。但是,我不仅有时和别列佐夫斯基,而且还和其他实业家见面,譬如阿文、波塔宁、阿列克佩罗夫……”
第二部分 19.别列佐夫斯基:从通讯院士到“政…
2000年7月,“巴布”在被解除了所有职务后,又宣布提前放弃杜马代表的权限,并数次发表声明,要建立反对总统的“联合反对派”,“把不满意的财阀和州长团结在自己的周围”。2000年10月17日,“巴布”因“国际航空公司”一案受到总检察院讯问。他认为这是当局对他的迫害。这一年,他以13亿美元将自己在西伯利亚公司的股份让给了“阿布”。年底,由于担心“进一步的迫害”,“巴布”飞往伦敦。“巴布”加紧了反当局的斗争,成立了公民自由基金会,应允在5年内将提供2500万美元。2001年4月10日,因反对“普京对言论自由的迫害”,发表致总统的公开信:《停下!》。2001年,“巴布”在国内的传媒公司的股份或被冻结,或被其他财阀所控制。2001年10月2日,俄罗斯总检察院作出决定:强迫别列佐夫斯基作为“国际航空公司”一案的证人出庭作证。22日,总检察长乌斯季诺夫宣布,如果别列佐夫斯基出现在俄罗斯,立即予以逮捕。
2002年1月24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帕特鲁舍夫指控“巴布”资助车臣非法武装组织。2002年9月11日,副总检察长指控“巴布”盗劫“Логоваз”公司的2000辆汽车。2003年9月12日,“巴布”获得了英国的政治避难,伦敦法院拒绝了将别列佐夫斯基引渡给俄罗斯。自此以后,“巴布”更为积极地开展反对普京的活动,领导“自由俄罗斯党”。“巴布”领到了英国当局签发的名叫“普拉东·叶列宁”的证件。2005年,他利用这一证件去了格鲁吉亚,对那里的“革命”表示支持。2月25日,他到达拉脱维亚,并立即在新闻记者会上说:“拉脱维亚政府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到来。我用的是英国证件。我并不要求拉脱维亚政府提供什么保证。我认为,拉脱维亚是个民主国家。我认为,在英国人们怎样对待我,拉脱维亚的人们也会怎样对待我。”他还表示,有可能迁居到基辅来,因为他要“住在离莫斯科近一些的地方”。他说:“乌克兰总统声明要建设一个民主的、现代的国家。如果真是这样,我在基辅的定居就将是完全现实的事。”
现在,“巴布”在俄罗斯所有公司的所有股份都被剥夺。他在国际法庭上控告俄罗斯政府剥夺了他的财产。他的钱财曾是如此的多,他说过的一句话活灵活现地体现了这个“多”字:“只要我愿意,我能让一只猴子当上总统。”即使是现在,“巴布”仍是不可小觑的大亨,他在英国有价值1000万英镑的庄园,在伦敦市内的梅菲尔街有价值3000万英镑的房产,在法国有一座价值3000万英镑的豪宅。另外,在法国的度假地还有数幢宫殿式别墅,其中一处最近送给了刚结婚的儿子。即使现钞,“巴布”也不缺,他说:“我的钱不多,也就是三、五十亿美元吧。我愿意拿出10亿来组建反对党。”
“巴布”第三次结婚的妻子叫叶连娜,也生有两个孩子。但她不与“巴布”随行,住在“巴布”在法国昂吉布的一处豪华别墅里。“巴布”始终是孤家寡人,飞到哪里,都是前后好几层的保安。他害怕遭遇他的老朋友李维特年科同样的下场。还在1998年11月,“巴布”就发表了致普京的公开信,说是安全局要杀害他。安全局予以否认,只有安全局的上校亚历山大·李维特年科对新闻记者说确有其事。后来,“巴布”帮助李维特年科出逃英国,而2003年,李维特年科又帮“巴布”获得了在英国的政治避难。现在,随时陪伴在“巴布”身边的是美女、酒宴、作乐,连他的保镖都说:“就像明天是世界末日!”
叶利钦总统早就说过,别列佐夫斯基是个“麻烦”。现在,“巴布”对于普京来说,更是个“麻烦”,因为这个“巴布”已经旗帜鲜明地要反对普京,而且“巴布”的财力和他在俄罗斯国内千丝万缕的关系仍是普京和俄罗斯政府的严重威胁。近年来,俄罗斯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在伦敦等什么地方的)都与这个“麻烦”有关系。2008年新一届总统选举已经为期不远,这个“巴布”会搞出什么新麻烦来,无人可知。
(《中国企业家》,2007年8月)
第二部分 20.“绝对的光棍”:普罗霍罗夫(1)
在俄罗斯超级富豪中,米哈伊尔·普罗霍罗夫是一个很吸引人们眼球的人物。他不仅拥有巨额财富,而且行事放荡不羁,喜欢人数众多、美女如云的聚会。他常常把朋友和女人召至豪华的厅所,通宵达旦地饮宴与歌舞。他倡导妓女的合法化并以身作则地主张独身主义。对于前者,人们不无讥讽地说:“如果妓女都合法化了,那瞧吧,她们明天就会爬到州长的宝座上去!”而对于后者,普罗霍罗夫被称为是“俄罗斯最令人羡慕的光棍”。
和其他新兴财阀一样,普罗霍罗夫也受过正统的高等教育,接受的是计划经济体系下的财经教育。他毕业于著名的莫斯科财经学院,这个学院为苏联-俄罗斯输送了不少拥有高级财政管理专业水平的官员和富豪。普罗霍罗夫的同学中就有后来的当了中央银行第一副行长的科兹洛夫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州长的赫洛波宁等人。1983年,他还和科兹洛夫一起服的兵役。而普罗霍罗夫就是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在金融和商界混得如鱼得水的。
在苏联的末期,他就和俄罗斯的另一新兴财阀波塔宁同在苏联国际经济合作银行工作。波塔宁比他位子高,权力也较大,但是,波塔宁发现了普罗霍罗夫在金融方面的才能。普罗霍罗夫在国际经济合作银行里当上了一个管理局的局长。在苏联解体后的那个混沌时期,他们合作并控制了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的三四亿美元的存款。1992年,他们成立了国际金融公司股份制商业银行,把三四亿美元转到了国际金融公司银行的账上,并且将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的储户都拉到了国际金融公司商业银行。这个公司和这笔数亿美元的存款成了波塔宁和普罗霍罗夫走上财阀之路的“原始资本”。普罗霍罗夫并不因此闲着,他还经营自己的小本买卖——倒腾“牛仔衣裤”等西方时尚物品,所敛钱财也是相当可观。
直到2007年3月,普罗霍罗夫一直是“诺里尔斯克镍矿”公司的总经理。这个“诺里尔斯克镍矿”是俄罗斯举足轻重的私人企业。“诺里尔斯克镍矿”原是国营大矿。在私有化进程中,它被招标拍卖。1996年8月,已经成为俄罗斯政府第一副总理和波塔宁财团首脑的波塔宁通过“竞标”方式获得了“诺里尔斯克镍矿”33%的股份,其他的股份被参加竞标的属于波塔宁财团的其他公司所获得,因此,“诺里尔斯克镍矿”实际上就私有化到了波塔宁本人的手中。而普罗霍罗夫从1993年起就是波塔宁控股的“奥涅克西姆”银行的管理委员会主席。普罗霍罗夫的同班同学赫洛波宁被波塔宁任命为“诺里尔斯克镍矿”的总经理。赫洛波宁一直干到2001年,为了镍矿的前途,波塔宁让赫洛波宁当上了诺里尔斯克所在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州长,而把普罗霍罗夫调来当“诺里尔斯克镍矿”的总经理。这是2001年7月的事。
普罗霍罗夫本人事实上在任职“诺里尔斯克镍矿”之前,就财星高照,事业非常红火。到1995年底,他已经是一系列大公司的股东:西伯利亚远东石油公司(51%的股份)、诺里尔斯克镍矿(38%的股份)、新西伯利亚海运公司(20%的股份)、新利佩茨克冶金联合企业(14.54%的股份)。1998年,普罗霍罗夫又成为新成立的控股公司——“因特罗斯”的主要理事。“因特罗斯”是在原“因特罗斯”、“诺里尔斯克镍矿”和“苏丹科”公司的基础上成立的。在这个新财团中,波塔宁和普罗霍夫各占25%+1股,“奥涅克西姆”银行——20%-1股,因特罗斯集团——25%+1股。这个新财团在成立的当年,其产值就占俄罗斯国内总产值的4%以上,而出口占了7%。因此,波塔宁和普罗霍罗夫实际上控制了新的“因特罗斯”公司。
在接管“诺里尔斯克镍矿”后,普罗霍罗夫的善于经营、信息灵通、与各方的善变关系,尤其是与老同学、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州长赫洛波宁的友好合作关系,令他在总经理的位置上飞黄腾达。除了自己的优秀的专业知识、通达的社会关系和对市场的战略眼光外,普罗霍罗夫在公司的管理上是个十分强硬的人。2003年初,世界市场上镍的价格骤降,为了保住公司的利益、股东们的利益不受损失,普罗霍罗夫采取了强硬措施——减员和降低工人们的工资。这引起了工人的极大不满,甚至爆发了绝食罢工。普罗霍罗夫不仅不理这一套,还把绝食罢工说成是“恐怖分子”的行动。州长赫洛波宁也在电视讲话中称这是“恐怖行动”。半年后,镍的价格又上涨,普罗霍罗夫又大展宏图,收购了美国等处的几家公司,扩大了“诺里尔斯克镍矿”的地盘和实力。
第二部分 21.“绝对的光棍”:普罗霍罗夫(2)
公司的财富在膨胀,而他私人的财富的增长甚至令波塔宁也感到惊讶。普罗霍罗夫在2003年底第一次登上《福布斯》的财富榜,财产为16亿美元(按照俄罗斯《财富》杂志的资料,是21亿美元)。如果说,在这一年,他的名字只被俄罗斯《独立报》列入“具有中等影响的企业家”的名单的话,而到了2006年,《福布斯》公布的他的财产就为64亿美元,在世界富人中排行中名列第89位。而俄罗斯的《财富》则说他有76亿美元,在俄罗斯财阀中排行第10。2006年4月,普罗霍罗夫当选为俄罗斯最大的黄金生产公司——“正号黄金”公司的董事长,他本人在该公司的股份为28.3%。而到了2007年,普罗霍罗夫的财产就直追德里帕斯卡等人了。而他的影响力在俄罗斯的企业界已经是不可忽视的了。在领导“诺里尔斯克镍矿”的同时,普罗霍罗夫着力开发和建设诺里尔斯克这座城市,现在诺里尔斯克已经成为俄罗斯北极圈内的第二大城市。2006年8月,普京授予他“友谊”勋章,以表彰他对诺里尔斯克所做的工作。
作为一个已经有雄厚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家,普罗霍罗夫决定和老搭档波塔宁分手,独创天下。2007年年初,俄罗斯的大众媒体就流传普罗霍罗夫即将离开“诺里尔斯克镍矿”的消息,公司也传出正式的信息:普罗霍罗夫将辞去对公司高层管理的职务,但保留理事会主席的职位。但是,实际上普罗霍罗夫和波塔宁已经谈妥,他们将平均分割“诺里尔斯克镍矿”和“因特罗斯”的财产,普罗霍罗夫的股份将由波塔宁购下,普罗霍罗夫将把资金投入新的领域。2007年3月15日,普罗霍罗夫发表声明说,已经辞去“诺里尔斯克镍矿”总经理和管理委员会主席的职位,并已推荐副总经理丹尼斯·莫罗佐夫继任。
2007年5月31日,普罗霍罗夫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投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目前的资金额为170亿美元,其中22%是来自他在“诺里尔斯克镍矿”的股份,50%来自他在“因特罗斯”的股份,22%来自“正号黄金”。他说,他将投资于传统的水电事业、尖端技术和矿山冶金领域。目前,普罗霍罗夫已经明确了向他的发迹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西伯利亚地区投资水电站的建设和扩容的意向。正像当年他看上了镍矿一样,如今他又看上了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水电事业,这在经常因电力不足,而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的地区,将是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事。当然,这种计划将会受到现在势力十分强大的丘拜斯的“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的对应,一场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但是,如果没有特殊的变故,也许,普罗霍罗夫将成为西伯利亚和远东土地上一个“新帝国”的统治者。这个“帝国”将不亚于“诺里尔斯克镍矿”。
除了经营企业外,普罗霍罗夫还有自己的报纸——《商人报》和《商人——Ъ》出版社。2004年,普罗霍罗夫还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创建了一个私人慈善基金会——“文化创意慈善基金会”。一开始是在诺里尔斯克活动,而现在扩展到了整个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这个基金会与那些舍钱搞救济的慈善机构不一样,它不敛财,就是说一切费用由他自己出,它不济贫,也不施舍,它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赞助——对教育、科学、艺术、体育和城市公用事业等的项目进行资助。这些部门的机构都可以向该慈善基金会申请资助,慈善基金会设有一个专家委员会负责审核申报计划是否可行并予以否决或通过。专家委员会的主席叫伊琳娜·普罗霍罗娃。她说,最近审批了一批项目,其中包括专著: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各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有关边疆区的风光人物的摄影展、画册及相关的展览会,组织有关边疆区的电影剧本创作和拍摄,还有一项是组织对边疆区进行考察探险工作,而这一项目的题目就是《祖国一角——亲爱的边疆》。普罗霍罗娃说,基金会不是随意批准项目的,它主要考虑的是该项目是否对边疆区有社会意义。该基金会还在全力资助书籍的出版工作,声称要给边疆区乃至中部俄罗斯以高质量、高品位的书籍,扩大读者网,因此它全力准备2007年11月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举办的“书文化集市”。
米哈伊尔·普罗霍罗夫的好玩好乐在俄罗斯商界是出了名的,所以人们把他叫做“花花公子”。2007年年初,这位“花花公子”碰到了一件麻烦事,几乎使他身陷囹圄。2007年1月9日,他邀请25名俄罗斯的富豪一起去法国的库尔舍维拉度假。他按照以往的习惯,把在莫斯科的饭店、酒吧中认识的几十个美女也请了去,给她们出一切费用。他们在那里的高级酒店里饮宴通宵达旦,喧闹和豪华引起了当地警察机构的注意。普罗霍罗夫一伙全被拘留,罪名是“携妓”。1月12日,普罗霍罗夫等被释放。里昂检察官里绍说,有证据表明普罗霍罗夫参与了“携妓”,但是“没有直接和相应的罪行可以起诉”,所以予以释放,但是这位检察官又声明,因为普罗霍罗夫等人是第一目击证人,所以他们“必须随传随到”。而走出拘押地点时,普罗霍罗夫却玩世不恭地说了句:“我就是喜欢与美丽和聪明的女人在一起。身旁总有青春和美貌,人就会年轻。”
当普罗霍罗夫回到莫斯科时,大众媒体正把他当做了传媒的中心人物。多事的记者不知从哪里得知,普罗霍罗夫在17岁时,曾和一位好朋友有口头“契约”:42岁前不结婚。今年42岁的期限已到,所以记者就传出了消息:普罗霍罗夫将结婚。普罗霍罗夫听后说:“这完全是胡说八道!42岁前不结婚不等于我现在就要结婚。我是绝对的光棍。关于我写什么,对于我都无所谓。”
普罗霍罗夫很喜欢运动,打篮球、高山滑雪、拳击、踢足球。2007年3月,他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参观女子自由式摔跤世界锦标赛时对记者说:“我很喜欢摔跤。我在童年时就练过。不错,不是摔跤,而是桑勃式摔跤。我每天有两小时体育锻炼,尽管我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
现在,这个精力充沛的普罗霍罗夫已经走出北极圈的诺里尔斯克,走进了广阔无垠的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土地,人们将不得不关注他的身影。
(《中国企业家》,2007年7月297期)
第二部分 22.古采里耶夫:从座上客到阶下囚(1)
2007年8月22日,在莫斯科的一条公路上,一辆正在急速行驶的豪华轿车突然与另一辆车相撞,两辆车戛然停在了那里。在数十秒的死一般的寂静后,这辆车的主人摇摇晃晃地下了车,对另一辆车的主人挥了挥手说:“没事!没事!”另一辆车的主人嗫嚅着说:“送你去医院吧!”那人说:“不用!”随即,他就回到驾驶座,开着汽车回家了。到了家里,他说,他累了,要休息一会儿。不久,又说头很疼,要睡一会儿。这一睡就再也没有能起来。随即,俄罗斯的大众媒体就报道说,他因车祸死亡。
这个人有个很奇特的名字,叫成吉思汗·古采里耶夫,是百万富翁、“罗斯石油公司”总裁米哈伊尔·古采里耶夫的儿子。大概是由于俄罗斯人不怎么喜欢成吉思汗这个名字,已经习惯于叫他成吉思·古采里耶夫。成吉思的突然死亡令古采里耶夫不仅伤心,而且困惑。伤心的是,他有二子一女,另一个儿子尚小,唯有这个成吉思已经成长起来,成为他事业上的重要帮手。成吉思是米哈伊尔的“比恩”财团中的重要机构——“比恩银行”的董事。成吉思和“比恩”银行的总裁(古采里耶夫的侄子)一起是这个家族企业的可靠支柱和希望。古采里耶夫伤心的是,他断去了一条臂膀。而令古采里耶夫困惑的是,在他自己面临侦查困境的时刻,成吉思的死亡不能不使他浮想联翩。
身为俄罗斯十大石油公司之一的“罗斯石油公司”的总裁,古采里耶夫的处境十分的不妙。他现在是个“不自由身”,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俄罗斯联邦税务总局,俄罗斯联邦内务部侦查委员会、莫斯科内务局侦查科已经对他的公司进行了几个月的连续不断的检查,他们已经向法院起诉古采里耶夫,指控他违反了俄罗斯联邦刑法第171条(非法大规模从事企业活动)和第199条(逃税数额巨大),对他“禁令三章”:一、不得离开莫斯科,二、不得在非家庭住址居住,三、随传随到。2007年8月6日,俄罗斯政府宣布全联邦通缉古采里耶夫。8月7日,他悄然飞到了阿塞拜疆的巴库。
古采里耶夫是印古什族人,家族和血缘观念非常牢固。他要把儿子送回印古什共和国的故地,将他埋葬于家族的墓地。此外,他怀疑儿子车祸的真正原因。2007年8月22日,古采里耶夫将儿子的尸体运到了巴库并送去进行尸检(结果没有报道),随后又将儿子的尸体运到他的故乡和祖母居住的地方——车臣共和国城郊区的卡拉布拉克。在那里为儿子举行了哀悼和葬礼,还举办了人数众多的丧宴。参加葬礼的有车臣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的领导人和地方官吏,还有300多名专程从印古什各地来的族人。此后,古采里耶夫再度消失。8月24日,莫斯科特维尔区法院判决逮捕古采里耶夫,俄罗斯联邦内务部随之向国际刑警组织请求国际通缉古采里耶夫。
古采里耶夫虽然是印古什人,但他却是在哈萨克斯坦的切里诺格勒出生的(1958年3月9日)。切里诺格勒原是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古采里耶夫的祖父辈和父辈是在战争年代被从北高加索的印古什自治共和国强行迁居到那里去的。到了赫鲁晓夫执政,被迁徙的民族得到平反,古采里耶夫一家人也回到了印古什的卡拉布拉克,那时他故乡的行政分区叫“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1975年,当他17岁时,古采里耶夫到自治共和国的首府格罗兹尼当仓库搬运工。一年后,他回到哈萨克斯坦,在江布尔市的民间工艺品厂工作。后来,在江布尔工艺学院学习,毕业后当化学工艺师。1982年后,他离开江布尔市,去了莫斯科,进了著名的莫斯科古布金石化学院学习,专业是“石化工业技术和工艺”。
这时古采里耶夫的目光已经落到了石油和天然气上,于是他回到格罗兹尼——这个生产高质量石油的地方,在俄罗斯联邦工业部的一家联合企业当工艺工程师。不久,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倡导经济的自由,号召人们创建合作社。古采里耶夫感觉气候合适,就在格罗兹尼创办了一家“俄罗斯-意大利合资家具公司”,出售意大利家具。所谓合资家具,实际上就是他通过一定的渠道将意大利的组合家具运进来,再在当地组装好出售。这在闭塞了多年的苏联,尤其是在更荒僻的北高加索地区,古采里耶夫的意大利家具受到了空前的欢迎,最初的几套家具被抢空。他又紧急运进,同时提高售价,还是一售而空。这样一种私人合作社性质的“合资公司”为古采里耶夫积累了第一笔“原始资本”。他的这个合作社成了北高加索的第一家合作社。后来,古采里耶夫利用这些钱又创办了一个“银行”,所谓银行就是以高利息向需要者贷放款项。在这一进程中,他的家族参与了进来,他的兄弟汉姆扎特·古采里耶夫成了他最好的帮手。他成了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著名企业家,并且名声很快传遍了整个北高加索。到1991年时,古采里耶夫就被当选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企业家协会的主席了。
第二部分 23.古采里耶夫:从座上客到阶下囚(2)
在苏联的历史上,车臣人和印古什人是很会做生意的,尤其是走私和倒腾货物,所以那时就有“车臣帮”和“印古什帮”之说。莫斯科的“走私货”和“外国货”集市几乎全被这两个帮派的人所控制。因此,在古采里耶夫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他的家族派系、“车臣帮”和“印古什帮”起了很大的作用。古采里耶夫和别列佐夫斯基这样的财阀不同,他没有上层关系,没有政府高层的特殊眷顾,他是“打拼派”。1992年,古采里耶夫决定到莫斯科去发展,他带去了自己在合作社和“银行”中积累起来的“原始资本”,创办了一家真正的工业和金融公司——“比恩”公司,“比恩”者,投资和创新的意思。1994年,他又创建了“比恩”商业银行,从而把“比恩”发展成一个联合工业、商贸、金融,并开始插足石油市场的众多企业的大财团。
1994年,俄罗斯开始出现了一个兴建“自由经济区”的进程。在圣彼得堡,当年的普京就倡议并负责搞了圣彼得堡的“自由经济特惠区”。为了促进这一进程,政府派了一些人到各地去主持这一工作。根据政府的决定,古采里耶夫被任命为“印古什自由经济特惠区”的行政首脑。这一任命使他加深了他本来就拥有的在车臣-印古什的广泛的社会关系。作为“印古什自由经济特惠区”的首脑,他的政治和经济势力深入到了印古什的各个领域。但同时,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靠政府,他古采里耶夫才能进一步飞黄腾达。他决定弃商从政。
1995年,他竞选第二届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成功。他被选为杜马副主席,负责协调工业、建设、交通费运输和动力委员会、公债条款变更和科学集约工艺委员会、科学和教育委员会、农业问题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社会联合组织和宗教组织委员会的工作,并且负责与阿拉伯国家、近东国家的联系。尤其是他与北高加索、车臣、印古什的深厚关系是别的杜马成员所望尘莫及的。因此,他参与了这一地区众多民族冲突的解决、车臣危机和在该地区停止军事行动的协调工作。在此后的数年中,古采里耶夫在杜马里被看成是解决车臣-印古什问题的“监护人”。1999年12月,他作为独立候选人再次当选为国家杜马代表。2000年2月,当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成立联合石油公司——“斯拉夫石油公司”时,他在该公司的股东会议上被选为公司总裁。
2002年,他被解除“斯拉夫石油公司”的职务。俄罗斯大众媒体列举的原因是,这一年的4月,他支持自己的兄弟汉姆扎特·古采里耶夫竞选印古什共和国总统,与普京总统支持的候选人相对抗。而这时,在印古什首府的机场,从莫斯科来的飞机上查抄出两大箱子钞票,说是古采里耶夫支持他兄弟竞选的经费。于是,丑闻传开,古采里耶夫被撤去了“斯拉夫石油公司”总裁之职。也有材料说,这是普京对他在车臣和印古什的广泛社会关系以及他在这些地区势力的担心和不满意所采取的决定。古采里耶夫顿时非常窝火,决心重操旧业,于2002年9月创办了纯属他自己的私人企业——“罗斯石油公司”。
经过7年的发展,“罗斯石油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俄罗斯十大石油公司中位列第7位的公司。更为重要的是,“罗斯石油公司”与其他石油公司不同的是,它纯粹是一家完全意义上的私人石油公司。公司中,70%股份属于古采里耶夫本人,30%属于他的家人和亲属。此外,时至今日,俄罗斯政府(代表和股份)尚未成功地进入“罗斯石油公司”。这个公司的业绩是很突出的?熏到2006年为止,“罗斯石油公司”拥有30个采油企业、2个石油加工厂、负责从哈萨克共和国到欧洲来回运输的交通运输公司的和自己完整的销售网络。311个自动汽车加油站遍布俄罗斯的22个地区,势力触及俄罗斯的中部各州,东、西西伯利亚,甚至乌德穆尔特和科米这样偏远的共和国。现在,在这些地区该公司拥有170个石油天然气产地,石油的总储备量为6.3亿吨。石油的年开采量达到了1700万吨。
近年来,古采里耶夫积极向煤炭、不动产和化工进军。古采里耶夫在“俄罗斯煤炭”公司中占有50%的股份。在年周转额为9000万美元的别列兹尼科夫斯克纯碱公司占有大股。而在不动产领域中,古采里耶夫在俄罗斯第一女富豪巴图林娜的“莫斯科工业建筑公司”占有高达17%的股份。2002年,他在莫斯科拥有总价值为6亿美元的5家高级饭店、“彼得罗夫斯基商场”、莫斯家高档住宅区里的“节日”商贸中心、“海鸥”大厦等。还计划在2005—2010年间,在莫斯科建造“斯摩棱斯克商场”(63000平方米)、杜申诺商业中心(75000平方米)和明斯克公路上的商贸中心(170000平方米)。而古采来耶夫的个人财富也迅速激增。在2006年的俄罗斯《福布斯》财富榜上,他的财富已达30亿美元,位列俄罗斯黄金百人的第31位。
由于企业活动的业绩,古采里耶夫2004年被《公司》杂志评为“年度优秀经理人”,“罗斯石油公司”被评为俄罗斯最先进的公司之一。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和贸易部评选“罗斯石油公司”为“年度公司”。2006年,被《绝密》出版公司评为“年度企业家”。
古采里耶夫还“乐善好施”。他把相当的钱财捐赠给他的故乡和他工作过的车臣地区。因此,2005年9月,格罗兹尼的一条街道和印古什共和国格伊德村都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他还把钱财捐助给各种社会机构,因此,2004年11月,俄罗斯联邦紧急情况部授予他“年度迈克纳斯”的称号;2006年5月,他获得“迈克纳斯”一级大金质勋章。古采里耶夫虽然本人是伊斯兰教信徒,但是他对俄罗斯的所有教会和教堂都加以捐助,因复建和兴建东正教教堂,而获得过俄罗斯东正教教会的圣谢尔基·拉多涅什斯基二级勋章等。
在政治上,古采里耶夫也似乎是青云直上。2001年2月起,他就是普京总统与俄罗斯的大企业家定期对话的专门组织“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协会”的副主席。2003年11月,再次当选担任这一职务。
在进入莫斯科的几年内,古采里耶夫通过函授、“脱产”等多种途径读完了俄罗斯联邦政府金融学院金融与信贷专业,获得经济师称号;圣彼得堡法学院研究生班,刑事诉讼法专业,获得法学候补博士称号;莫斯科经济学院博士生班,经济自由区专业,获经济学博士称号。2001年2月,被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此外,他还是俄罗斯社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安全、防卫和法制科学院院士、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国际经济和法学学院院士。古采里耶夫的企业活动和发展与他的这些学历和专业密切相关。他是个学者专家型的企业家,这是他迅速跃升为百万富翁的基础。但是,他的“经营有道”还在于他的一个基本信念:他在创建“罗斯石油公司”时说过一句最后成为他创业座右铭的话:“能从空地和零点起步建设自己企业的人是天才。而所有其他的一切——就已经不是商业了,而是占有别人的财产。”他的发家进程充分体现了这种“占有别人财产”的实质。
古采里耶夫显然曾是俄罗斯政府的座上客,但2007年却让他成了逃亡他乡的阶下囚。原因复杂,须得细细琢磨。2002年,他因印古什的总统选举问题与普京政府意见相左而矛盾始起。2006年,因在车臣建立自由经济区的问题,与车臣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失和。同一年,因在莫斯科不动产方面的进军,遭到巴图林娜集团的排斥,莫斯科市政府宣布将停止与古采里耶夫的合作关系。因在车臣和印古什的深厚社会关系和背景以及他与别列佐夫斯基等人的说不清的瓜葛而遭怀疑。因“罗斯石油公司”发展的迅猛势头而被人们预测他将发展成为新型的财阀。所有这一切在2008年总统选举即将来临的时刻,古采里耶夫和他的“罗斯石油公司”就被看成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在破坏力的因素。于是,他被通缉。这个通缉并不完全是纯粹经济意义上的,也不完全是一种将财产归还于民的正义惩罚行动。它具有极其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甚至国际因素。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