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普京之迷:普京和普京的俄罗斯

闻一(现代)
<普京之迷:普京和普京的俄罗斯>
第一部分 1.普京,叶利钦的最后选择(1)
从1998年3月25日,叶利钦免去切尔诺梅尔金的总理职务,到1999年8月9日他解除斯捷帕申的总理职务,任命普京为代总理,总共只有16个半月的时间。在此期间,俄罗斯政府四度更迭,联邦总理三番五次换人。接替切尔诺梅尔金的基里延科任职5个月,再度被替换上台的切尔诺梅尔金当了不到20天的代总理,下一轮总理普里马科夫任职8个月,而斯捷帕申只当了2个月20天的总理。
一个泱泱大国如此频繁地更迭政府是现代历史进程中极为少见的现象。叶利钦总统如此不厌其烦地走马换将究竟是为的什么呢?
俄罗斯在当今世界上是一个奇特的政治现象。从很多方面来看,这个国家还不能算是在正常轨道上发展的国家。它的政府机构的建立与更迭制度的不正常,它的法制的不正常,它的杜马的制度的不正常,它的总统和杜马关系的不正常……当今俄罗斯的一切事物的演变和波动都是衍生在这不正常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不能以正常国家的发展规律来判断俄罗斯政府更迭和总理的走马换将。
16个半月中五换总理的原因至少有下述几个方面:
保住总统权力,打击反对派——首先是俄共和各种左派力量
在叶利钦总统的眼里,俄罗斯政府与其说是管理国家的组织机构,不如说是为保住自己的总统权力而与各种反对派(首先是共产党人和各种左派力量)进行斗争的工具。而这种斗争主要又集中体现在总统和杜马的斗争上。在杜马里,由于共产党人和各种左派力量占优势,所以它一直是妨碍和阻挡叶利钦任意行使总统权力的最大障碍。正是由于这种对权力的思考,叶利钦用切尔诺梅尔金代替了盖达尔,用基里延科替换了切尔诺梅尔金。到1998年八、九月份时,叶利钦和杜马里反对他的力量的斗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基里延科已经没有手段和能力来平衡和遏制反对派力量的增长,再发展的下一步就可能是流血冲突。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有一个“左右逢源”的人出来,在总统和反对派之间进行工作,以便既能使反对派的力量有所收敛,又能保住总统的权势不受削弱。叶利钦本来是要切尔诺梅尔金再度出山的,但遭到共产党人的坚决抵制。他从自身的权力考虑,不得不放弃切尔诺梅尔金,而任用能为反对派所接受的普里马科夫。
到1999年5月,杜马里反对叶利钦的势力增强,要求叶利钦辞职的呼声极高,以共产党人为首的反对派正在积极策划对叶利钦的总统弹劾,而在这时,普里马科夫在权力斗争的天平上又开始偏向于叶利钦的反对派。叶利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于5月12日宣布解散政府,任命斯捷帕申为代总理的。叶利钦的这次解散政府瓦解了杜马里反对派的更强大的结盟、中断了普里马科夫更密切地与杜马合作的发展趋势。最终,使杜马对叶利钦的弹劾遭到失败,叶利钦在权力的又一轮斗争中处于胜利者的地位。
7月,确定了国家杜马的选举日为1999年12月19日,2000年6月进行新总统的选举。这时,俄罗斯的各派政治力量进行了新的组合,共产党和左派反叶利钦的趋势进一步强化,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的“祖国”运动和地方实力派的“全俄罗斯”运动结合到了一起,其目标是下一届总统选举。因此,叶利钦的权力遭到新一轮的挑战和威胁,他能不能任职到任期期满,他能不能看到一个他满意的人被选为总统都成了悬案。于是,他又一次走马换将,撤掉了对这种挑战无所作为的斯捷帕申,换上了强力人物——弗拉基米尔·普京。叶利钦的这种做法首先是期望普京的新政府能将他的总统权力顺顺当当地维护到他任职期满。
第一部分 2.普京,叶利钦的最后选择(2)
转嫁危机,摆脱治国渎职之名
这种频繁的走马换将是一种转嫁危机、摆脱治国渎职之名的重要手段。叶利钦执政后所行使的总统权力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都是为了自己的总统声誉和权力而进行的党派之争。因此,他这个总统和他任命的政府都没有把主要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国家秩序的整顿、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市场的发展上。每况愈下的经济状况和国力使整个国家频频面临危机的边缘。所以,每当危机深重和国家面临绝境时,叶利钦就更换总理。他对旧总理的指责是发展经济不力,他对新总理的希望是国家经济复兴和强大。叶利钦对普里马科夫的评价是最具代表性的。他指责普里马科夫在经济上无所作为,俄罗斯的经济太无起色,没有执行他在国情咨文中所提到的“国家经济战略的关键点”。他说,普里马科夫所要求的稳定是“造成贫穷和经济下降的稳定”,国家不需要这种稳定,所以他“不得不作出艰难而必要的决定——解散政府”。
每个旧总理被责令下台,每个新总理被召见上台,叶利钦都要作这么一番电视讲话,似乎只要按照他的决策去治国,俄罗斯的经济就会发展,国家就会强大起来,而现在经济所以没有搞好,国家弄到如此地步,就是因为当家人——总理不力。因此,这样一种总理的更换就把国家面临危机的一切责任推到了总理和别人的身上,而他叶利钦却是永远正确的。还有一点并不是没有意义的,那就是叶利钦的更换总理是没有任何法律程序的,也就是说是没有任何法律手续的:他说撤了,就撤了,电视上都广播了,而被撤的总理本人只是在走进自己的办公室时才听到秘书告诉他:您被撤职了。这是一个多尴尬的场面!
选择总统接班人,使其成为叶利钦能安度晚年的“保护神”
更换总理是叶利钦为自己的未来和晚年生活所作的必要的和艰难的安排。叶利钦因为苏联的解体、车臣战争和俄罗斯经济的崩溃等受到不同派别的不同指责,他们声言要把他送上法庭,而这个后果是现实的。他的反对派这些年来所做的工作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叶利钦无法再继任总统已经是难以变更的趋势。新的总统必须能给叶利钦提供这样的保证:不仅要使他过上平静的、像个退休总统那样的生活,而且要使他能免予起诉和不受任何惩罚。
叶利钦这些年来在选择接班人上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一点。他希望他挑选的总理能当上总统,并进而在未来的岁月中成为他的保护神。所以,他选的总理基本上是年轻人。在选定盖达尔当总理时,他就对反对派说过:“难道要我选一个比我的岁数还大的人吗?”盖达尔使他失望了,他又把这方面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切尔诺梅尔金的身上,但切尔诺梅尔金的岁数毕竟也不小了,恐怕难以满足叶利钦在晚年的需求。普里马科夫自然不是他需要选定的接班人,而基里延科、斯捷帕申和普京就成了他最后选择的团队。
这三个人的年龄都符合叶利钦的要求,但基里延科太书生气,斯捷帕申太软弱。而普京呢?因此,叶利钦为了挑好和确定这么一个接班人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他频繁更换总理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
现在,叶利钦终于选定了普京,认定是自己的接班人。并且公然说,期望普京能成为总统,并且预祝他“好运”。为什么叶利钦最后选中了普京呢?详情目前不得而知,这至少也许和普京的“克格勃”强力出身有关吧。
第一部分 3.普京,叶利钦的最后选择(3)
到底谁会成为叶利钦的接班人
不少观察家都认为叶利钦频繁更换总理是他的病态反应和非正常举动,但仔细分析起来,叶利钦并没有“疯狂”,他还是在挺有心计地为自己卸职后的生活作安排的。叶利钦所以能这样顺利地、无所顾忌地更换总理,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俄罗斯这个国家目前在国家体制上,在立法和执法的体制上,没有对总统的有效限制。唯一能制约总统的是国家杜马,而杜马最终也没有能成为反对叶利钦的有效机构。这一方面是由于杜马历来是个清谈的机构,而各个反对派又拿不出一个能让人民满意的纲领来;另一方面由于总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杜马议员享有各种经济利益和特权,从而瓦解了杜马反对叶利钦的力量。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每当叶利钦更换总理时,他总是以解散杜马相威胁,而每次的威胁最终都见效。
现在,普京的总理提名已经获得杜马通过。普京有着极大的机遇和可能性走上从总理而总统的道路。但是,现在离国家杜马选举还有4个月的时间,离总统选举还有10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叶利钦还会不会更换总理或者解散杜马,这是很难加以判断的。叶利钦的多变是随着他的权力的强弱而变动的。尽管他现在说了普京是他的接班人,期望他当上总统,可俄罗斯的形势瞬息万变,叶利钦的最后执掌权力的地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现在说普京是叶利钦任职期间的最后一位总理为时尚早。
在普京作为叶利钦的接班人行使总理权力时,他无疑会受到各派政治力量的左右。或者说,普京在权力之路上将不得不和各种政治力量打交道,纵横捭阖。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将无疑会是普京的持久的反对派。而切尔诺梅尔金、普里马科夫和卢日科夫等人将会是普京不得不给予严重关注的政治力量。切尔诺梅尔金一直被认为是叶利钦的“影子”,在总的政策上没有分歧。当年,他被叶利钦免职时,就有许多媒体说,切尔诺梅尔金“不是下台,而是歇歇脚,喘口气”,在必要的时候还是会被叶利钦派上用场的。切尔诺梅尔金出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特使也许就是这种证明。像普里马科夫这样的能为各派政治力量所接受的人物在当今的俄罗斯政治舞台上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并不能排除普里马科夫或者像普里马科夫这样的政治领导人走上俄罗斯政治前台的可能性。至于卢日科夫,他这个在莫斯科拥有很大的力量的人物,会不会听命于普京这样的后来者,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未知数。
总之,俄罗斯政治唯一可以预测的是它的不可预测性。至于到底谁会成为俄罗斯的新总统,这还需时日来证明。
(《中国改革报》,1999年8月20日)
第一部分 4.新的彼得大帝(1)
1999年12月14日,叶利钦向普京谈及自己要提前退休并将权力移交给他。普京说:“鲍利斯·尼古拉耶维奇,我想,我还没有对这一决定做好准备。”在叶利钦的坚持下,普京最后说了一句:“我同意。”在这一年,这一世纪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12时,叶利钦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签署命令,将象征着总统绝对权力的核控制箱移交给了普京。叶利钦在离开克里姆林宫时,挥着手对普京说:“我走了。珍惜俄罗斯吧!”普京就这样从叶利钦手里接过了俄罗斯,而在一年以前,在俄罗斯还很少有人知道普京这个人。
2000年3月26日,代理总统普京赢得了总统选举的胜利,成了俄罗斯的合法总统。岁月匆匆,3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再有半年,普京的任期将满,他将再次面临权力之争。回首往事,叶利钦在移交权力时是期望普京能成为自己的接班人的,而普京呢?他继承了叶利钦的俄罗斯了吗?
普京不抛头露面,谨言慎行,但他从一接受国家最高权力时起就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胸有成竹,悄然而行。一个最有象征意义的行动是,普京在签署了就任代总统后的第一份命令:关于终身保护叶利钦及其家人、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安全的命令,新年告人民书后,傍晚就和妻子柳德米拉乘飞机去车臣过新年。车臣战争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叶利钦自己就因为“车臣战争”两次受到国家杜马的弹劾,所有的政治家和总统候选人都在极力避开这一问题。而普京偏偏选中了车臣问题来首先向全国和世界亮相。他在古德尔梅斯城的俄罗斯军营中和士兵们一起度过了新年之夜,给官兵们颁发奖章和新年礼物,表扬了他们反对车臣分裂主义分子的战斗行动。按照俄罗斯宪法,总统也是俄罗斯军队的最高统帅,普京的车臣之行就是一个信号:他作为最高统帅将把车臣战争进行到底。后来,他又去出席了欢送空降兵团战士的集会,作为“CY-27”型歼击机的副驾驶员,驾机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附近的“北方机场”降落。他对他的军官们说:“人民只尊重能打胜仗的军队。”这使部队的士气大振,使他们开始转变观点:现在他们有了一个不是光会许诺,而且能实际行动的统帅。
车臣问题曾使俄罗斯的许多政治家失败或者覆灭,但它却使普京在几乎一夜之间就获得了声誉,令人民对他刮目相看: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尤其是近百年的历史上,还从没有一个如此敢说敢干,充满生气的领导人。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普京将车臣问题定格为是一场维护俄罗斯国家统一和主权、反对分裂主义分子的严重斗争。2000年7月8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说:“车臣问题是联邦问题没有得到顺当解决的极端例子。这个共和国的局势是如此严重,以致它成了国际恐怖主义向俄罗斯扩张的基地。这是因为没有国家的统一所造成的。车臣在1999年证实了以前所犯的错误。只有反恐怖行动才能回击瓦解俄罗斯的威胁。”普京的车臣决策从一开始就明显和叶利钦的政策不一致,他的这番话明显是对叶利钦在车臣问题上失误的指责。
经过3年多的顽强努力,尽管有人反对,但是普京的车臣决策仍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大规模战事结束后,普京决定从那里撤出俄罗斯的军队,代之以安全部的军队。2003年5月,普京为了赢得车臣问题的最后顺利解决,决定在车臣实行大赦。最近,又成立了特别委员会,决定在今年10月进行车臣总统的选举。
执政伊始,普京就提出了“强国”的号召。他说:“俄罗斯唯一现实的选择是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做一个不反对国际社会,不反对别国,而是与它们共存的强国。”他对俄罗斯的软弱现状、俄罗斯地方当局的各自为政强烈不满,他说:“俄罗斯人还像是‘地区臣民’,而不像统一国家的公民。”普京认为,俄罗斯不强的主要标志就是,国家政权不强,军队不强,经济实力不强。国家政权不强就是国家政权机构和商业机构混为一体,执政者和财阀相互勾结,国家职能和国家权力机关被收买或出卖,被私有化或转让,于是权力真空就导致了私人公司和机构攫取了国家职能,国家就为腐败的盛行、影子经济的猖獗、财阀的形成开了方便之门。由此,也导致了地方机构不听命于中央,自行其是,自立为王。军队不强就是军队被卷进了利益集团、财阀争斗,造成了自身结构的涣散和变形,不再能为统一的意志、国家的利益而战斗,军队不再能打仗。经济实力不强就是国民经济被私有化,国家财产被不断地重新再分配,变为私有财产。于是,在整顿国家政权机构方面,普京极力要把国家机构和商业机构分开,把执政者和财阀分开。俄罗斯的新兴财阀是普京的对手,普京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对于操纵国计民生和社会舆论、影响极坏的财阀,如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则坚决打击。普京从不随便许诺,一旦许诺什么,他就一定要付诸实施。普京采取一切办法,对这些财阀的商业、金融机构和媒体进行排挤和吞并,最终再次使它们“国有化”。而对于其他的财阀,其他的大企业家、大金融家,普京则首先普遍地警告:“有些渔民已经浑水摸了很多鱼,他们希望长此下去。我看,这并不有利于人民和我们在国外的合作伙伴。”几年来,斗争的结果是,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这样的财阀被赶到了国外,他们在国内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被调整、改变或者合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势力和影响。其他的财阀也被普京调教得循规蹈矩了。现在,俄罗斯的24名最大的企业家和普京建立了定期会晤制度:每3个月,他们在克里姆林宫和普京举行圆桌会晤,就当前最迫切的经济问题交换意见。他们仍然可以去赚钱,但普京所要求他们的就是循规蹈矩地赚钱,为振兴国家经济出力。许多的分歧和许多的争斗都在香茶甜点的气氛中得以解决或者得以随后解决。普京的脸上是很少有笑容的,即使在这种环境里,大企业家们也很少见到他笑。普京在和他人谈话时,可以坐得很近,甚至把头低下,一副极其认真聆听的姿态,可是他的眼睛却很少直视对方。一旦直视对方时,一定是他要坚决地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了。现在,俄罗斯离不开这些财阀,而普京也离不开这些大企业家。只不过,普京不像叶利钦,他不再和他们只是打打球、吃吃喝喝、礼来官升的关系,而是多了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较量,而财阀们也得小心普京没有笑容的脸色和偶尔直视的严峻眼神。
第一部分 5.新的彼得大帝(2)
在强军方面,普京要求军队要行动,要有活力,要有接到命令就能行动的能力。普京是崇尚彼得大帝的,同样认为强军的根本是要有强大的海军。因此,普京从强大海军开始。于是,就有了2000年8月的“库尔斯克号”舰艇的出海军事演习。这是一场悲剧,普京振兴军队的第一次行动就遭惨败。也正是在这一次事件中表露出了普京作为国家元首在灾难面前的沉着冷静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8月23日,普京在电视台的讲话中说:“尽管我当总统才有100多天,可是我要为这次悲剧承担全部责任,我体验到了一种负罪的感觉。我将和军队在一起,和海军在一起。我也将和人民在一起。让我们一起来重振军队,重振海军,重振国家。对此我毫不怀疑。俄罗斯始终有着未来。”“库尔斯克号”的演习只是一个开始,它的失败加强了普京强军的决心和行动。所以,才有了后来一连串的、多兵种的、规模越来越大的全国、跨国、跨境的军事演习。每一次军事演习后,俄罗斯军队的实力就强大一次,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就升高一次,而普京的声誉也就随之节节而起。2003年6月,普京批准了一次新的军事演习计划:8月18—27日,将在远东地区进行,是以反对恐怖主义为目的。据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透露,参加演习的将有68艘军舰和快艇,42艘辅助战艇,陆军第五军和工程航空兵的总计20000名官兵和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的10000名非军事人员。海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库罗耶夫多夫也透露,这次演习将包括45次行动,将和美国、加拿大、中国、韩国和日本进行合作,在白令海上将和美舰队,在日本海上将和日本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最近,在西部,俄罗斯还将在挪威海上与法国进行一次潜艇联合军事演习,俄罗斯的大型反潜军舰“切巴年科海军上将号”将参加。
在强大海军的同时,普京在悄悄地对军队的高级指挥人员进行调动。他将一些年轻的、但有实际指挥经验的军官调任到国防部、总参谋部以及各大军区的负责岗位上来。他所新任用的高级指挥人员大都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拥有从莫斯科高级指挥官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到总参谋部军事科学院的完整学历,并且在军队基层实际指挥过军队,经历了从州、边疆区到总参谋部的服役生涯。这些军官思维敏捷,敢于思考国家和军队的改革问题,并敢于作为。正像普京本人,这些军官都外表严峻,内心火热,都渴望俄罗斯会再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些军官部分是他过去供职过程中结识的,有相当一部分人来自国家安全委员会系统,还有部分军官是他在任职总统过程中陪他巡行和休息过的军官。最近被任命为总统顾问、负责军工综合体工作的布卢金少将就有着上述典型的经历,他是在普京2002年去伊尔库茨克地区滑雪的随行将军。
普京对军队人员的调动是和对国家机构人员的调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为了消除国家管理机构的危机,普京采取了建立联邦区、任命总统驻联邦区代表和改革联邦委员会等一系列措施,展开了一场中央政权机构向地方、地区权力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夺回权力的顽强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普京遭遇到极大的阻力。普京铁青着脸回答说:“难道因为有阻力就不工作了?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这样的话,我何必进入克里姆林宫,干别的什么不好!”为了加强多事地区和重要地区的控制,普京还选派精兵强将去那里。2002年12月,普京就任命尼古拉·马卡洛夫为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弗拉基米尔·博尔德列夫为北高加索军区司令。
要强军,就得有强大的装备,要先进的,而不是陈旧的、过时的。俄罗斯军队的装备有的已经很陈旧,技术已经落后,远不足以在世界舞台上重振军威。用最先进的武器、用最新的技术来装备军队就成了普京的当务之急。近百年来,在俄罗斯有个持久不变的传统,就是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军事工业,来增强国防。普京来自军队,来自“克格勃”,他深知此条路线的生命所系,而且在当前情况下,发展以巩固国防为目的的重工业是最需要的,而且轻车熟路,可一呼而起,群众也会拥护。于是,就像当年希特勒入侵苏联时,斯大林呼吁民众要发扬俄罗斯历史上以涅夫斯基—彼得大帝—库图佐夫为代表的爱国主义传统那样,普京也呼吁人民要发扬这种爱国主义。他巧妙地利用旧日的大家习惯了的红色,来宣扬自己的强国军事爱国主义。国歌的歌词变了,但那熟悉的曲调依旧,军队的旗帜上依然是红色,可不再要求军队为什么主义而战,而是为俄罗斯、为爱国主义而战斗。
当普京默默地进行着这一切时,他的审视的目光却永远盯着世界,盯着瞬息万变的国际舞台。俄罗斯同样有个传统,那就是执政者的目光是永远主要注视着西方的。一个安全的欧洲,一个不与俄罗斯为敌的欧洲,一个友好的,甚至听命的欧洲永远是俄罗斯的最大需要。因此,俄罗斯的外交政策首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与欧洲,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几十年来,与俄罗斯对峙的最强大的力量是美国,俄美两家的争斗和较量曾经主宰过世界的进程。而当俄罗斯不再有能力与美国对话和抗衡时,俄罗斯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种失落和屈辱之中。普京强军的实质就是强国,就是能使俄罗斯能重新以强国的身份回到世界舞台上去,尤其是要能和美国再次以平等身份对话和讨价还价。在当前形势下,这是一个艰难的,甚至漫长的过程,但普京并不着急,他不想一蹴而就,他那鹰一般的目光一直在探求和寻觅。他和世界各国普遍交往,以极其友好的姿态与东方相处,并且在反对恐怖主义与分裂主义的旗号下,进行广泛的合作。但是,普京所追求的最终是和美国、和西方国家关系的变化。随着科索沃战争、美国的“9·11事件”、阿富汗的战事、“上海合作组织”、伊拉克战争的进行,俄罗斯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普京讲话的语气也越来越有分量。俄罗斯现在已经不像十年前那样,说话无人理睬,普京的话语一经说出,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现在也不得不掂掂分量。虽然,现在俄罗斯还没有成为能与西方世界,尤其是与美国平等较量的伙伴,但是,俄罗斯已经在普京的旗帜下开始崛起,它的身影今日无人敢忽视。所以,在伊拉克战后的重建、伊朗和朝鲜的核电站和核研制等问题上,美国都不得不去听听普京的意见。3年多来,普京已经学会了与西方、与美国打交道。他的外交行动的美国重点使他赢得了不少声誉与机会。最近,普京访英,就是他进一步调整与美国、与西方关系的重要步骤。普京希望布莱尔帮他改善俄美关系,以便更顺畅地进入伊拉克战后的重建工作,而布莱尔也希望通过普京的支持来减少自己政治上的压力。即将进行的在挪威海上的俄法军事联合演习,将是改善俄法关系的继续。
第一部分 6.新的彼得大帝(3)
普京是一个巧妙的执政者。他十分善于关注民众心理和情绪的变化,时刻注意无论在外表上,还是在言辞上都能赢得民众或者对话者的好感。这次,他访问英国,穿上了黑色燕尾服,打上了白色蝴蝶结,柳德米拉也戴上了宽檐帽子,尽管有媒体揶揄说,普京的蝴蝶结过大,柳德米拉的帽檐甚至宽过了英国女王的。但是,普京却毕竟是以俄罗斯国家领导人从没有过的仪表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这表示了普京对英国的,对西方世界的亲近和期待。今年3月初,普京访问保加利亚。他特意在胸前佩戴一支用红白相间的线编织成的饰物——“春礼”。这是保加利亚人在春天来临时,互赠的礼物,它表示爱、温情和春天来临的快乐。所以,当他一走下飞机,人群看到他胸前的这支“春礼”时,都笑开了,以真诚的情谊迎接了他。而普京通过这个“春礼”所要表达的:他已经不是苏联时期那样的国家领导人了。
普京喜欢滑雪,尤其喜欢从陡峭的、无人滑过雪的山峰上滑雪而下。这时,普京是疯狂的,忘我的,是极度兴奋的。他有着征服者的自信、骄傲和胜利的快感。他滑雪时,都有人陪同,他们大都是将军。普京在俄罗斯的疗养胜地——索契,有一所属于他专用的别墅——“红色林中草地”。索契背靠大山,有许多未被征服的山峰。普京常在这里,从无人到过的山峰上俯冲而下。这时,普京是个普通人,一个滑雪迷。而在这时,他也常常表现出对普通人的关注。一次,他下滑到1144米的山坡处,在那里的咖啡馆用了午餐。老板坚持不收普京的钱,只是说:“您来了,这就是对我们咖啡馆的最好宣传!”但普京还是把1000卢布放到了餐桌上。所以,时至今日,这家咖啡馆的这张餐桌上,还放着一块小牌子:“普京总统在此用过午餐。”2003年5月,普京到土拉去访问,在那里和老游击队员会面时,他问他们有什么需求,一位老太太说她没有电话。普京当即要求州长亲自过问此事,他还对老太太说:“电话安好了,您头一个电话就打给我!”
普京在与民众接触时,确实是个普通人。他有着普通俄罗斯人所有的那种对甜食的爱好,他爱吃加蜂蜜和葡萄干的酸牛奶,爱吃传统的俄罗斯甜食——蜜糖饼干。他也爱喝伏特加酒,但不像叶利钦那样没有节制。他甚至能跑到农家去喝那种自酿的伏特加酒——“萨莫贡”。而“萨莫贡”的主人就把自己酿的酒取名为“普京”,密封窖存,期待着普京的第二次造访。而在普通俄罗斯人的眼里,他也和这个国家历史上的任何一个领导人不同。一开始,大家对他的年轻、朝气、活力感到惊讶,有种新鲜感和好感,因为国家的领导人从来都是老迈的。等到普京向财阀开刀,他们又从普京身上看到某种希望。在车臣战争趋向缓和、不稳定的局势得到控制、由重工业的发展所带动的经济上升出现后,民众获得了更多实实在在的东西,于是对普京所寄予的信任和希望就在加大,人们开始真正地把他看成是一个领袖,一个能使俄罗斯重新走上强国之路的领袖。
普京现在通过4条渠道控制着俄罗斯国家。第一条是政府渠道,关键任务是被称为俄罗斯解决麻烦问题能手的伊利亚·克列巴诺夫。当年,“库尔斯克号”的悲剧就是由他负责调查的。第二条渠道是国防订货渠道,存在一个国防订货委员会,负责的是弗拉基米尔·马秋辛大将。第三条渠道是军工综合体,由最近任命的库卢金少将负责,第四条渠道是外交渠道,这由他本人和外长伊万诺夫控制。通过这四条渠道,俄罗斯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活动都在普京的本人的严密监视之下。执政3年多后,普京不再那样拘谨了。他更有信心了,谈笑也更自如了。所以,2003年5月16日,他在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中就宣告了俄罗斯近年来的变化:最近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0%,基本建设投资增长接近30%,机器设备的出口增长70%,粮食丰产,俄罗斯由粮食进口国变为粮食出口国?熏外汇储备增加等等。所以,普京重申了他的强军军事爱国主义的光辉前景:“我毫不怀疑,所有的俄罗斯人都将为自己的国家而自豪,都将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来增加它的财富。”他对俄罗斯人民发出号召:“我们的战略就是使俄罗斯成为强国,使俄罗斯成为经济上强大的,先进的和完全具有与世界其他国家相竞争能力的强国。”
今年6月,普京花巨资打造了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纪念。他再次用彼得大帝的光荣军事传统,用俄罗斯历史上不绝延伸的爱国主义来鼓舞民众。通过这次盛典,普京欲向世人表示的就是:俄罗斯有着强国的传统、强国的历史,俄罗斯将坚持从彼得大帝开始的强国传统,俄罗斯必定重新成为一个强国。俄罗斯能成为一个强国吗?这大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可普京最终能使俄罗斯成为一个强国吗?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不过普京有着极大的希望和机遇。普京从叶利钦手中接过了俄罗斯,而他治理下的俄罗斯已经远远不是叶利钦统治时的俄罗斯了。这个变化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当然,普京还有麻烦。最大的麻烦是车臣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国内和国外。时至今日,在国内仍然有人反对他的车臣政策。而在国际上,反对者更多更激烈。就在有这次访英时,“国际人权组织”在伦敦举办了名为“车臣真相”的电影节,放映了《摇篮车臣》《跳吧,格罗兹尼,跳吧》《来自格罗兹尼的问候》《莫斯科的恐怖活动》等影片,实际上是对普京的指责。2003年7月4日,普京签署命令,决定10月4日在车臣进行总统选举。7月5日,在莫斯科的图什诺机场的摇滚音乐节上就发生了车臣恐怖分子进行的自杀性爆炸事件。这表明车臣问题的严重性在更紧急地爆发出来。对国内新闻媒体的控制是另一个麻烦。6月中旬,普京下令关闭了最后一个独立的公共电视频道“TBC”。这引起了一场新的斗争,因为媒体牵涉到财阀、大企业家和各种政治势力。还有一个重要的麻烦是,国家经济还有待于正规地、有序地、深入地发展,那种稳定的、上升的趋势还没有成为现实。不过,这都是俄罗斯发展中的问题了。普京爱讲一句话:“俄罗斯是有希望的。”这句话也能用来解释和评估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问题。
(《澳亚周刊》,2003年8月)
第一部分 7.普京的政治艺术(1)
叶利钦给普京留下的不仅是总统的职位,而且还有一大批“家族成员”。叶利钦希冀以此来保证在他退职后,他的路线不会被变更。但是,普京在执政的最初一年中,就明显表现出了对叶利钦的偏离,甚至是叛逆。这个趋势随着岁月的推移而愈益强化。普京的一切行动都明显表明,他是一个与叶利钦不同的总统。普京是如何摆脱盘根错节、势力强大的“家族”的影响与左右的,这是至今仍需要深化研究的问题。这是普京之谜。
在最近(2002年10月)莫斯科的“剧院人质”事件中,俄罗斯普京总统表现出了独特的判断力和采取断然措施的坚定性。他的坚毅、顽强、不妥协和甚至不顾一切后果的行动,使人质事件迅速得以解决。于是,在莫斯科十月阴霾的帘幕中,一向被视为神秘莫测的普京总统显露出了自己鲜为人知的面孔的一部分。由是,世界对他就有了某种程度新的了解,而世界也对他另眼相看起来。
按自己的方式解决“人质事件”
在经过紧张的八、九月后,莫斯科的10月一般要安静许多。政府要员都从各处休假回来,精力充沛,情绪很好,政坛上也没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事。普京最近的行程也早已安排好了,他要去丹麦进行访问,并同时参加在那里召开的欧盟首脑高峰会议。他还要到德国和葡萄牙去访问,一切都按计划在正常运行。他的夫人柳德米拉正在德国的卡塞尔访问。这是一个童话之乡,著名的童话作家雅格布·格雷姆的故乡。她到那里去是接受“雅格布·格雷姆奖”的,奖金是35000欧元。柳德米拉兴奋地宣布,她要把这笔奖金捐献给圣彼得堡的实用装饰艺术学院。她为什么会获得这个奖,不得而知,但许多人猜测她是去为自己的总统丈夫访问德国做准备的。
唯一的一个麻烦是在丹麦,那里在10月份要举行“车臣人世界大会”。俄罗斯政府已经不止一次地对丹麦政府表示过,抗议这个非法大会在那里召开,但是丹麦人一直没有答应。不过,普京并不着急,他相信外交部和其他相关的部门会把这件事摆平的。10月22日,普京去了莫斯科的第一养马场,因为在那里有一座新的少年马术运动学校开学。他对那些年轻的听众说:“马术运动可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需要勇敢和技能,而且需要感情——这就是说运动员应该爱马,爱这种美丽的、骄傲的动物!”这时,普京的眼里闪出了亮光,也许此时他想起了他在与这些孩子们相同年龄时受过的严格的柔道训练。随后,他牵过了一匹枣红色的骏马,不断地抚摸着马脖子上的鬃毛,又用脸靠了靠它。然后,他抬起头对大家说:“这是我送给孩子们的一件小礼物!”
10月22日和23日就这么平静地过去了。23日晚,普京总统刚要离开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办公厅就送来了紧急情报:21时05分,车臣恐怖分子在莫斯科轴承厂的剧院里劫持了1000多名人质。他们要求直接与普京对话,要求俄罗斯军队必须在一周内撤出车臣。普京马上作出强硬反应:“不!我绝不与车臣匪帮对话!俄罗斯绝不妥协!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总理卡西亚诺夫、办公厅主任沃洛申、联邦安全局局长帕特鲁舍夫和内务部长格雷兹洛夫火速赶到了普京的办公室。
对于普京来说,车臣问题是一个不容讨价还价的问题。他的理念里,在车臣出现的是恐怖主义分子,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分裂俄罗斯。因此,普京从1999年夏秋之交起,就力排众议,坚决要打一场消灭车臣恐怖主义分子的战争。现在,这场战争已经进行了3年左右,车臣分裂主义分子已经遭到惨痛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要普京向车臣人退让,这是简直不可思议的事。在紧急召开的会议上,普京重申了对车臣的立场,要求采取坚决措施、刻不容缓地解决人质事件。于是,会议上确定了解决“人质事件”的基调: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消灭绑匪,尽可能安全地将人质解救出来。据事后有关人员的叙述,这些措施包括:一是迅速调集特别小分队“阿尔法”和“维佩尔”,对剧院实行保卫待命,准备攻击绑匪,解救人质;二是决定使用某种气体来麻醉绑匪,以便小分队的突击获得成功;三是通过一些政治活动家对绑匪做工作,瓦解他们;四是宣布取消普京对丹麦、德国和葡萄牙的访问。
这天夜里,普京没有离开自己的办公室,不断地听取有关事态的进展报告,接见那些那些绑匪同意进入剧院的政治家。在他接见过的政治家中有亚夫林斯基和普里马科夫等人。他们之间谈些什么,没有报道。但是,能够得知的消息是,亚夫林斯基是抱着牺牲的准备到剧院里去的。有媒体说,亚夫林斯基连棺材都准备好了。而普里马科夫是最后一个进入剧院的政治家,他出来后不久,就开始通过通风管道,像剧场释放“麻醉气体”,接着“阿尔法”和“维佩尔”小分队开始进攻。
第一部分 8.普京的政治艺术(2)
以自己的方式发表讲话
在解救人质成功后,普京当晚就在电视上发表告人民书。他是这样说的:“亲爱的同胞们!这些天里我们一起经受了可怕的考验。我们都在思念落入武装败类手中的人们。我们希望遭遇不幸的人们都能得救,但我们每个人都明白,应当对此做好最坏的准备。今天早晨,进行了解救人质的行动。解救数百人、数百人的生命,要做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证明了,是绝不能使俄罗斯屈服的。但是,现在我首先想对那些牺牲了的人们的家属和亲人说几句话。我们没有能解救所有的人。请原谅我们。对牺牲者的悼念应该使我们团结起来。感谢所有俄罗斯公民的沉着和一致。特别是小分队的队员们,他们毫不动摇地,冒着生命危险,为解救人质而战斗。我们感谢我们全世界的朋友在与共同敌人作斗争中所给予的道义上和实际上的支持。这个敌人是强大的和危险的,是没有人性和残酷的。这个敌人就是国际恐怖主义。只要它没有被打败,世界上就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感到是安全的。但是,它应该被打败,并且终将会被打败。今天,我在医院里和一位受伤者谈过话,他说:‘并不可怕,我一直相信,恐怖分子反正是没有前途的。’这是对的。恐怖分子是没有前途的。”
也就在这几天,莫斯科发生了袭击车臣和北高加索人的事件。俄罗斯的强力机构在解救人质期间,也采取了将莫斯科的车臣人先抓起来再说的办法。于是,在莫斯科无形中出现了一种民族不和的潜流,这在有着十万车臣居民的莫斯科是十分危险的。自从执掌总统权力之后、一直把车臣问题当成恐怖主义问题来处理的普京总统这时意识到,俄罗斯民族和车臣民族,俄罗斯境内各民族的不和将是俄罗斯的巨大灾难。也就在这一天的晚上,普京会见了内务部长格雷兹洛夫和联邦安全局局长帕特鲁舍夫。他对他们说:“恐怖分子的目的就是要散布和挑起民族不和。车臣人和其他民族的人一样,都在捍卫着俄罗斯的利益和他们自己共和国的未来。他们中的许多人正在做这一切,手持武器,而且随时会以生命作代价。”他警告这两位负责人:“不能屈服于恐怖分子的挑衅,绝不允许出现任何非法行动!”
这显然是普京执政以来讲的有关车臣人和俄罗斯人之间关系的最明确的讲话。他的这番话立即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俄罗斯车臣文化和社会组织协调委员会主席加卡耶夫马上反应说:“这是非常对的,总统完全正确。绝不能把一小撮绑匪等同于数十万和平的俄罗斯车臣人。”
解救人质的第二天,普京把参与解救人质的小分队“阿尔法”和“维佩尔”的队员都请进了克里姆林宫。他没有发表讲话,只是和他们中的许多人握了手,并不断地说:“谢谢!谢谢!”小分队队员们站在那里也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站着和总统干杯。“阿尔法”和“维佩尔”小分队是苏联时期,由当时的“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创立的,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国家在国际上遇到的棘手难办的问题,所以叫“特别任务小分队”。后来,小分队的任务扩展到了国内。除了在莫斯科,在一些重要城市和地区也有了小分队的支队。1991年8月和1993年10月,这两支小分队都被最高执政者用于不同的政治目的。但是,“8·19”事件和“攻打白宫”事件后,当时的总统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总统都没有接见过他们。只有普京在这次解救人质事件后,隆重地接见了他们,并请他们喝了庆功酒。随后,他们的形象上了报纸,但他们的名字却是绝对保密的。
第一部分 9.普京的政治艺术(3)
经历决定了普京的当机立断
这次解救人质的行动是异乎寻常的果断和迅速,尤其是在“麻醉气体”的使用上。现在,这一问题成了普京面临的难题。由于死去的人质绝大部分死于这种气体,因此许多人都在追究这是什么“毒气”,以及普京是否有权使用这种“气体”。但是,普京并不慌张,他认为这不是武器库中的化学武器。军方也在说,这是一种含有鸦片成分的麻醉剂。它不会置人于死地,它能使人迅速昏迷,没有任何痛苦,只是引起心脏的暂时停搏和呼吸的中断,立即抢救是没有生命危险的。俄罗斯的媒体现在纷传,这是一种叫“芬塔尼拉”的“麻醉机”。至于什么是“芬塔尼拉”,它究竟是种什么样的气体,现在成了俄罗斯政府的绝对机密。
然而普京总统并不在乎这些猜测,他表现出了十分强硬的态度。10月28日,他再次会见了政府要员,对他们说了下面这么一番话:“悲剧事件虽然结束了,但是问题依然很多。我们为国家的衰弱和行动的不坚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我想强调,俄罗斯决不会和恐怖分子作任何交易,决不屈服于讹诈。国际恐怖主义正表现得厚颜无耻,越来越残酷。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他们到处威胁要使用与大规模杀伤武器相提并论的手段。如果有谁试图对俄罗斯使用这类武器,那俄罗斯将用同类的手段来回答,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有恐怖分子存在,只要有犯罪分子的组织存在,只要有它们自己的或者他们思想上和财政上的支持者存在。”在这次讲话中,普京还要求对武装部队的使用作出相应的变动。
普京的这种果断主要来自于他对事物的判断。自执政伊始,他就认准了两点,一是车臣的分裂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恐怖主义,不打击这种恐怖主义,俄罗斯的南方边界就永无宁日;二是北高加索地区的稳定具有战略意义。所以,他打击车臣恐怖主义的方针和行动日益强化。当然,除此之外,他的这种果断显然和他个人的经历有关。普京是1975年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的,随即被分配到苏联对外情报局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克格勃”生涯。后来,到民主德国去,在那里干了15年的“国家安全工作”。回国后,先后在列宁格勒大学和列宁格勒苏维埃的领导人索布恰克的手下工作。但在1991年8月“紧急状态委员会”策划“政变”时,普京面临了重大决策。不久前,普京本人透露了这方面的情况:“当时,我的‘克格勃’身份并没有公开,一些人想以此对我进行讹诈。我接近了应该作出决定的临界点:或者离开列宁格勒苏维埃,不受讹诈,或者留在那里。但是,必须彻底地开始新生活,这就意味着要告别‘克格勃’。也就是说,我面临着尖锐的选择问题。”
“考虑到安全机构本身处于如此悬而未决的状态,并且实际上在那时情况完全不明确:它们是否总体仍将继续存在,如果继续存在的话,那又会是什么样的形式,所以,我开始倾向于离开‘克格勃’。”
“如果我不执行命令,我就将违背誓言。如何我执行命令,我就会违背道德责任,而这些责任是我来列宁格勒苏维埃工作时承担的,当然是自愿的。而在这一时刻,我的出发点仅仅是:道德的责任高于形式的责任。最终,正是这一点成为我做出离开安全机构决定的主要的、起了推动作用的理由。”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从前的制度已经死亡。它已经不存在了!如果我们想为我们的国家做点什么好事,那就应当置身于新生的体制里,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干事,以便消除现有的荒谬状态并将这一进程纳入积极的轨道。”
“我记得我是在离退休约一年多一点的时候离开‘克格勃’的。所以,我没有服役到退休。住房也没有。但是,我要再说一遍,这场政变,那是个非常的时刻,甚至都很难预测事态如何进一步发展。在那些日子里,没有人能知道对抗会怎样结束……”
“而我有妻子、孩子。正因为如此,作出决定才十分困难。坦率地讲,我当时甚至想过:如果政变以政变分子的胜利而结束的话,并且我也没有被关进牢房的话,那在今后该怎样养活全家,用什么办法?说句老实话,我甚至想过,去开出租车,好在我还从德国开回一辆‘伏尔加’,凑凑合合地驾着这车子,开出租过日子吧。因为我知道,如果政变分子胜利了,我就没有地方可工作了:大学回不去,没有地方会要我。我会被辞退,哪里也不会给我安排工作。我对这一点理解得十分清楚。我唯一要操心的事——把孩子怎么办,怎么来保证它们的未来……”
普京作出离开“克格勃”的决定是重大果断的行动。这种果断也延续至今,而这次的解救人质事件再现并强化了他的这种果断。
第一部分 10.普京的政治艺术(4)
一种冒险精神和它的顽强的显示
从这次解决人质事件,再回过头来看普京,这位俄罗斯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显然具有一种勇往直前,甚至是冒险的精神。“不可能解救全部人质,但一定要粉碎绑匪的讹诈,即使有所牺牲,也在所不惜。”这显然是普京在这次行动中所奉行的一条主要原则。
事实上,普京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非常的冒险精神。他可以乘战斗机在车臣地区的上空飞过,也能驱使坦克驰骋车臣的战场。这是他的一种能量的显示,但更主要的是他要借此向俄罗斯的和全世界的公众表明他解决车臣问题的决心。当上总统后不久,普京就乘直升机,在气温零下30度、零能见度的情况下,飞往北极圈中的新乌伦戈伊。那里有一处新的天然气田,他想以此行动表明他开发这座气田、振兴俄罗斯经济的决心。随行的官员们胆战心惊,而他安坐舱中,视这样的飞行为乐事。
普京喜欢滑雪,也许在这项运动中更能表现出他的冒险精神。普京在索契的“红色林中草地”有一座别墅,这是一座50年代建造的别墅,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和勃列日涅夫都在这里度过假。它背靠大山,离海只有100米。普京每次休假都要到这里来,到山上去滑雪。他还最喜欢登上最高的、无人到过的山峰上去,然后从那里跃身而下,享受那种疯狂的,甚至几乎是蛮荒的乐趣。有一次,他在这样的滑雪之后,来到了山上海拔1144米处的一家咖啡馆,在那里用了午餐。这可使老板欣喜若狂,他坚决不收普京的饭钱,只是一个劲儿地说:“您来了,这就是对我们咖啡馆最好的宣传!”普京还是拿出1000卢布放在了餐桌上。所以,时至今日,这家咖啡馆的这张餐桌上,始终放着一块小牌子:“普京总统在此用过午餐。”每逢面临什么重大事件,比如在美国的“9·11”事件之后,或者要作出什么重大决策时,普京总要到这里来休假,在高速飞旋而下的滑雪中思考问题和决策。
普京也喜欢游泳。当年访问古巴时,他就去海中畅游过一次,当时在他的身旁刹那间聚集来了许多的海豚。这一情景成了俄罗斯媒体宣传自己的总统的最佳素材。在索契的这幢别墅,虽然离海很近,他却由于安全的缘故,不能到海里去游泳,只能在别墅中的一处游泳池里玩水。普京还喜欢养狗。他有一只叫“科尼”的拉布拉多黑色猎犬,是紧急情况部部长绍伊古送给他的。“科尼”经过特别的训练,现在成了普京身边的“贴身警卫”。普京夫人,柳德米拉也养狗,她有两条“法国贵夫人”狗,一白一黑。她说:“我们所有的狗都很善良,很温柔、聪明、勇敢。当然,我们和它们相互是有感情的。”
普京总统就是这么一个精力充沛的人,他的许多点子和做法都令他的下属感到惊讶。他对那些在会议室抽烟不止的官员很不满意,对那些在他讲话时窃窃私语的官员下逐客令:“不爱听,就离开这里!”他对那些老迈的、眼镜整日只瞧着西方的外交官也有意见。他说:“如果我们的外交官不想和讲俄语的社会打交道,那他就应该换个职业。今天俄罗斯大使的平均年龄是59岁,这太大了!”
普京就是这么一个好动的、敢冒险敢作为的人,他还会做出什么来呢?谁也不知道,谁也无法预测。在这次人质事件后,他接见了亚夫林斯基,称赞了他在解决人质事件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表明普京在谋求调整国内的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他还跑到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去,视察那里在夏天遭受暴风雨灾害的地方。普京在力图向世人表明,莫斯科的这次人质事件并不可怕,俄罗斯有能力解决,而且一定要打击和消灭恐怖主义。普京一次又一次地要求从各国引渡车臣恐怖主义分子,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次成功的引渡。普京面对的车臣恐怖主义分子也不示弱,马斯哈多夫的代表扎卡耶夫在丹麦哥本哈根的“世界车臣人大会”上发出了警告:“还好,这些人没有去占领核电站。要是那样的话,结果会更可怕。我们不能保证,类似的事件在将来不会发生。”
看来,属于普京的未来时代尚有许多不明的和不详的变数;俄罗斯的未来时代需要需要普京和普京的这种果断、勇敢,甚至是冒险精神。
(《名人》杂志,2002年12月)
第一部分 11.俄罗斯智库在行动(1)
在普京6年的总统任期中,他身旁聚集着一批智囊人物。他们身居幕后,但他们的出谋划策对普京的决策和行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形成了俄罗斯国家历史上少见的精力充沛、思想一致、精明强干、忠于总统的“智库”。
“智库”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俄罗斯的“智库”是一种多层次的结构状态。也就是说,普京身旁的顾问,按照他们与普京的同乡、同事的亲疏关系以及工作、决策的需要,基本上分为4个层次:核心智囊,内圈智囊,外圈顾问和一般顾问。
核心智囊是每天都在普京身边,紧跟普京的言行,普京随时要求顾问并参与最终决策的谋士。从6年来的情况看,这个核心智囊一直只有3~5人,他们几乎都集中于总统办公厅内。现在,可以圈定的这3~5人,有下述几个:1.现年46岁的叶戈尔·谢钦。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曾和普京在列宁格勒的安全局中共过事。他是普京带进莫斯科最高级领导层的第一人,从2000年起,他就是总统办公厅副主任,从没有离开过普京。现在是第一副主任。2.谢尔盖·伊万诺夫,53岁,普京列宁格勒大学的校友,曾长期在总统办公厅工作。3.弗拉基米尔·苏尔科夫,总统办公厅副主任,负责政策方针的制订。4.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41岁,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长期和普京共事。先后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和主任。6年来,还有几个人进出过这个核心智囊班子(比如说,前办公厅主任德米特里·科扎克),但上述4人一直在普京身旁工作。而在这4人中,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与谢钦的私人关系最好。
内圈智囊由总统办公厅、联邦安全局、联邦安全会议和国防部等强力部门中的顾问组成,有810人左右。除了核心智囊的人,目前尚有联邦安全局的尼古拉·帕特鲁舍夫和维克多·切尔克索夫,经济和财政方面的戈尔曼·格列夫和阿列克塞·库德林,战略问题方面的叶戈尔·谢尔盖耶夫等。
外圈顾问则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他们主要来自战略研究和情报部门、与犯罪集团作斗争(包括与车臣分裂分子作斗争)以及各经济部门等。这个外圈顾问的特点是,他们在不同的部门任职,定期受到普京总统的咨询。内外圈智囊在不同的时期经常出现互换位置的情况。
一般顾问是普京总统因某个问题、某些事件而专门寻求顾问的智囊人士。其中包括俄罗斯一些热点和专门问题的顾问以及普京派驻各个州的全权代表。这类顾问只是提供意见和执行总统的决定,而不参与决策。
俄罗斯的“智库”主要由核心智囊和内圈智囊组成,他们一无例外的都属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派和“强力部门集团”派。除了人们常说的,他们是普京的同乡、同学、同事、年龄相当这些共有的特点外,还有三点是十分重要的。一是,他们在“克格勃”的经历使他们有一种不变的认识,即俄罗斯应该是个强大的国家,而强大的国家必须一切都在政权的可控之下。因此,他们都不满意于俄罗斯的弱国地位,使俄国重新成为“伟大的强国”就被他们看成是自己的神圣使命,因此他们主张强力、进攻和控制;二是,由于有着在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学习和共处一个师门的“亲缘”基础,他们主要在思想上和普京相通,因此他们作为智囊为普京服务,不仅是为了同乡、同学和同事之谊,也是为他们理想的“公民国家”服务;三是,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从社会地位来说,他们都来自一个“中间阶层”,因此他们的基本想法和建议更接近俄罗斯的普通民众,这就保证了总统的决策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使普京本人具有一种“平民总统”的色彩。因此,他们也被称为俄罗斯中间阶级的代表。
第一部分 12.俄罗斯智库在行动(2)
“智库”的运作情况
6年来,“智库”的运作基本上遵循一个模式,那就是一切重大问题都均在核心智囊中首先酝酿、成熟并形成总统决策所需要的文字,然后再约请内圈智囊的有关人物进一步商讨,将核心智囊提出的建议具体化、法制化和行动化。然后,再由总统约请并派遣外圈智囊去向社会有关方面就这些决策进行解释、协调、推进等工作。在执行过程中,核心智囊是一直左右和影响总统行事的关键力量。
普京和核心智囊的一个总的战略观点是:必须还俄罗斯以一个伟大强国的地位。因此,在强军、强经济的基础上的强国方针就成了总统决策的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而对国家各方面的控制成了决策中的关键因素。有几件事突出说明了“智库”运作的这一过程。普京执政伊始,面临着两大失控,一是权力的失控,二是经济的失控。权力失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各州州长自霸一方,对中央的决策拖延、搪塞,甚至抵触对抗。这时,梅德韦杰夫和谢钦等人提出了一个概念——“政治的多元化”。他们认为,地方官吏的分权是一种权力的混乱状态,必须中央集权,而集权的重要步骤就是加强对这些官吏的控制。于是,一套惩治州长们的方案就放到了普京的办公桌上,并且在内圈智囊的赞同和力促下很快付诸实行。这就是2000年夏天的在国家杜马中削弱州长地位和向各州派出总统私人全权代表的决定和3年后废除州长由地方直接选举产生的制度,改由总统任命的措施。在权力失控方面的另一个例子是对车臣问题的决策,一开始普京延续了叶利钦的车臣政策,车臣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越来越混乱,因此普京的权力和权威面临挑战。核心智囊提出,如果不改变车臣的决策,这种失控状态将继续并扩大。谢钦、谢尔盖·伊万诺夫和帕特鲁舍夫等认为,车臣分子是一种对抗中央权力,分裂国家的犯罪团伙,“如果我们不在那里镇压这些极端犯罪团伙,我们就没有在俄罗斯联邦的全部领土上战胜犯罪的任何机会”。于是,一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打击和消灭分裂主义的战争就代替了以往的模糊不清的车臣政策。为了使普京在车臣问题上有一个崭新的形象,核心智囊德·梅德韦杰夫还亲自设计了普京驾驶米格战斗机前往车臣的一系列近乎戏剧性的行动。“智库”的这些谋略大大增添了普京的威信并促使他很快为俄罗斯,甚至为全世界所认识和接受。就是这个梅德韦杰夫还担当了普京2000年竞选总统的总指挥。他和其他智囊的决策和行动保证了普京竞选的胜利。
经济的失控主要是指国家的经济命脉操纵在私人的手里。这种情况在石油和天然气的领域尤为严重。核心智囊提出了“寡头”说,谢钦力主反对操纵国家经济的新寡头。他们认为承认寡头的地位并允许他们的发展将失掉民心,就不可能去建设一个他们理想的“公民国家”。普京接受了这种说法,并授意他们就此问题提出详细建议。谢钦、办公厅内的另一位核心智囊、副主任——维克多·伊万诺夫、梅德韦杰夫和帕特鲁舍夫等制订了整治大财阀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的行动。而谢钦则成为对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尤科斯”发起攻击的主要创意人。2003年夏,谢钦和伊万诺夫约请了和普京有着私人良好关系的跨工业银行的负责人谢尔盖·普加乔夫,一起制订了打击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尤克斯”的全盘计划。因此,这些核心智囊被人称为“反寡头的新的力量中心”,而谢钦则被称为是“俄罗斯资本重新国有化的设计者”。
在“尤克斯”惨遭严重打击后,核心智囊又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国家在私人公司中的份额,即私人公司的“重新国有化”的理论,这种谋略很快变为普京的行动。为了保证这种理论的有效实施,普京让自己的一向很少露面的核心智囊走出了后台,将自己信得过的智囊派到了“重新国有化”岗位上:梅德韦杰夫成为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谢钦为俄罗斯石油公司董事会主席,维克多·伊万诺夫为军工集团阿尔马斯—安泰防空武器康采恩董事会主席和俄罗斯民航公司董事会主席,苏尔科夫为石油产品运输公司董事会的负责人,库德林为阿尔洛斯公司和外贸银行监察委员会的主席,等等。
第一部分 13.俄罗斯智库在行动(3)
“智库”现在在干什么?
“智库”中的人物从后台转上前台的关键人物当算办公厅主任梅德韦杰夫和谢尔盖·伊万诺夫。2005年9月,普京成立“国家优选发展项目委员会”,自任主席,副主席由德·梅德韦杰夫担任。11月,他被普京任命为主管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的第一副总理。与此同时,谢·伊万诺夫被任命为主管国防军工产业的副总理兼任国防部长。
这两项任命表明普京总统目前所最关注的决策是什么,也是“智库”目前在全力进行的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四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优先发展项目;二是政府的改革;三是社会的稳定;四是重新获取与美国竞争的强力地位。
俄罗斯一直将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发展视为首选。但是,核心智囊提出要加速开发东西伯利亚地区,普京大力赞同,于是就形成了后来的以石油天然气为核心的20年战略远景规划。但是,一段时间,这一计划进展受阻。于是,梅德韦杰夫等核心智囊认为,必须明确选定国家目前应优先发展的项目,并成立一个强力的机构来加速推进计划的实施。他们和普京的共识是:竭尽全力,加速开发东西伯利亚地区。于是,就有了国家优选发展项目委员会,并由普京最亲近、最得力的助手梅德韦杰夫担任领导人。在这方面,“智库”首先考虑的是新的油田的开发问题和西伯利亚石油向东方输送的问题。
俄罗斯政府一直为一种被称之为“莫斯科病”的难解之结所困扰:普遍的贪污、公民社会的脆弱、市场的不景气,商界和政界人士的相互渗透所结节成的官僚、低效率,甚至无所事事的现实。智囊所关心的是,不改革掉这些,就无法建立他们所需要的“公民社会”。核心智囊们提出了“民主的管理”和“有效的控制”,首先是管理,然后才能有民主,只有加强控制,改革才能有效。
社会的稳定是普京和智囊们所一直关注和追求的。但是,由于教育机会的日趋不平等,福利的相差悬殊,生活水平的低下,再加上各种民族矛盾和恐怖事件的频发,不稳定因素在增加。梅德韦杰夫出任第一副总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难解之结。
普京外交目的就是要恢复俄罗斯的伟大强国地位,他的智囊们加强了他的这一信念。因此,俄罗斯的外交决策主要是建立在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如何才能恢复与美国的强力对抗的地位之上的。智囊们所提出的外交第一对象是美国,第二对象是欧盟,如何争取欧洲国家成为自己在与美国竞争中的盟友,第三对象是独联体国家,如何处理好使这些的前盟国不至成为自己的敌人。关于中国,在俄罗斯的决策中处于一个特殊的、微妙的地位。总的目的是不与中国对抗,并尽力保持“战略伙伴关系”,以便集中全力来对付美国,这就是“智库”总的谋略趋势。对于这些智囊来说,有两个问题显然是放在优先地位的,一个是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向中国输送的问题,二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他们考虑的是如何,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条件下、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向中国输送石油和天然气,才能使俄罗斯获得最大的利益(包括政府的和私人公司的),即通过这种输送要能促进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阿尔泰等落后地区的发展。事实上,政治口号对这些智囊并不是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他们所考虑和要求的是,向中国的这种输送能对俄罗斯的进一步发展有利。关于上海合作组织,这些智囊也主要考虑的是俄罗斯的利益。出于和美国竞争这一主题,智囊们期望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能够大幅度改善与这些前盟国的关系,进而使这一地区的局势稳定有利于俄罗斯,尤其是俄罗斯南部地区的发展,并最终想使上海合作组织能成为对抗“北约”的一种政治和军事联盟。为了这种目的,智囊中的“强力部门集团”中的人士不断给普京施加压力。
“智库”的稳定是俄罗斯智囊团的一个特点(像普京的经济顾问安德烈·伊拉里奥诺夫那样的内圈智囊的“背叛”,在普京的智囊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现象)。“智库”的几乎清一色的“列宁格勒”传统是它的另一个特点。但是,普京将大量的后台智囊送上前台,事实上就使以总统办公厅为核心的“智库”的组成和结构在发生变化。办公厅中的一些候选新人,如尼古拉·波勃罗夫斯基和亚历山大·格里戈利耶夫也许有机会会升腾起来。此外,随着国家优选发展项目的快速发展,“智库”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2005年11月,前秋明州州长谢尔盖·索比亚宁被普京任命为总统办公厅主任,这是普京办公厅主任历史上的第一位“外省人”。他的进入办公厅至少意味着两点,一是国家将加强东西伯利亚的发展、加强优选发展项目的上马,二是,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对能源的控制,也就是对私人能源公司的控制,国家对私人能源公司的控股。显然,索比亚宁也必将将自己的人,那些熟悉石油的人带进办公厅,“智库”中的核心智囊和内圈智囊将相应发生变化。可以预见,未来的“智库”将不会再是清一色的“列宁格勒—圣彼得堡派”了,但是,梅德科夫和谢钦们造就的“智库”的“列宁格勒派”传统、“克格勃”的工作方式、期求建立“公民社会”的风气和作风大概不会消除。
第一部分 14.站在普京身旁的人(1)
“运筹帷幄”——这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必须要有的执政条件。普京8年的执政,首先是运筹帷幄,其次才是决胜于千里之外。普京的成就不仅在于他本人的刚毅、坚决,甚至是铁腕,更在于他身旁有一个审千虑而决一策的“帷幄”、智囊班子。8年的执政史表明,普京是一个很好的统治者,但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决策者。普京的功绩就在于,他善于将“帷幄”视为依靠、将他们的聪明才智化为己有,并以自己的方式付诸实行。普京的“帷幄”如何运作,他们与普京的关系如何变迁,这是普京之谜。
2004年5月7日正午时分将举行普京总统的就职仪式。普京住在莫斯科郊区的新奥加廖沃官邸,从那里到克里姆林宫上班是他每天必经的路线。俄罗斯联邦总统安全局,也就是总统卫队的负责人维克多·佐洛托夫早就对这条总统的上下班之路了如指掌了。他和他领导的卫队的唯一职责就是要保证在普京的车队通过时,绝对万无一失。什么时候离开新奥加廖沃官邸,路上需要多少时间,什么时候到达克里姆林宫的波罗维茨塔楼的大门,都是分秒不差的。
最近几十年来,波罗维茨塔楼的大门是苏联和俄罗斯国家元首乘车进入克里姆林宫的唯一通道。勃列日涅夫是个“汽车迷”。他对名牌汽车和高速驾驶有着特殊的爱好。他执政后,一直自己驾车由此门进出克里姆林宫。当他的车队呼啸着,沿着莫斯科河滨,拐过来时,波罗维茨塔楼前早已是如临大敌的架势。直到1969年1月23日他的保卫人员行刺他,他才最终放弃了驾车,由“克格勃”九局的车子和人员来护送他。戈尔巴乔夫也从此门出入,1991年12月25日,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宣读完辞职书后,就是从此门离开克里姆林宫,不再归来的。而叶利钦从此门出入是很有气派的,前导车、卫队车、九局的车,长龙一般地轰然而来。现在的普京总统上下班也从此门出入。
可5月7日不同,按照仪式的规定,总统的车队不是进入波罗维茨门,而是进入平常只供步行而入的斯帕斯克塔楼的大门。尽管佐洛托夫事前精确计算,并和自己的队员们实际行驶过,但当总统的车队驶进斯帕斯克门,普京的专车“麦塞迪斯”停留在格奥尔基大厅门口时,却早到了一分半钟。按照就职仪式的规定,普京将从这里进入格奥尔基大厅,随后穿过亚历山大大厅,最后到安德烈大厅,即皇位大厅去宣誓就职。普京走出了车子,显得很是兴奋,走到格奥尔基大厅的门口等着。这可急坏了守在不远处的佐洛托夫,误差一分半钟,对他来说就是严重失职,万一在这时间里出现什么差错,可就完了。他一面吩咐手下的人“精神点”,一面自己尽量在仪式许可的情况下靠近普京,以便在万一时,用身体护住总统。他穿着深色的衣服,扎着深色的领带,一向没有任何感情表现的脸上,这时更是铁灰一般颜色,伫立在那里像尊威严的石雕像,只是眼睛在不停地四下里转动。而他的上司,俄罗斯联邦保卫局局长叶甫根尼·穆罗夫也在稍远的地方紧盯着佐洛托夫。
斯帕斯克塔楼上的钟声响起来,格奥尔基大厅的大门打开了,普京整了整领带和衣服庄严地走了进去。这时,佐洛托夫才松了一口气,站在那里摸了摸下巴,默默地看着穆罗夫从他身旁走过。
第一部分 15.站在普京身旁的人(2)
来自圣彼得堡的人
佐洛托夫原来是圣彼得堡市长索布恰克的贴身保镖。那时,他终日不离索布恰克左右,成了这位市长的保护神。佐洛托夫是“克格勃”系统的人,和普京有过来往。而在1992—1997年间,他和联邦安全局圣彼得堡分局的负责人穆罗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私人友谊。
普京原本在索布恰克手下工作,1996年夏天索布恰克在竞选中失败,失去了市长的职位。但他不甘于失败,全力反对曾是自己副手的新市长雅可夫列夫。与此同时,在圣彼得堡开始了一场对索布恰克进行侦查的活动,检察机关严令他不得私自离开圣彼得堡。在一次检察院的侦讯后,索布恰克突发心脏病住进了医院。而作为私人保镖,佐洛托夫依然守在他的左右。这时,普京已经在莫斯科担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的职务,但他一直关心索布恰克的事情和他个人的命运。在得知索布恰克病倒后,普京亲自到了圣彼得堡,和穆罗夫、佐洛托夫等这些旧时“克格勃”和安全局的关系人协商和安排,租了一架私人公司的飞机,将索布恰克先秘密送到芬兰,后转送到了巴黎。佐洛托夫在把索布恰克送走后,就离开政府机构,到私人企业去负责保安工作了。而穆罗夫依旧在圣彼得堡安全局工作。
1999年秋天,普京出任总理后,他的保卫工作应该由俄罗斯联邦保卫局负责。这个局在苏联时期是“克格勃”的九局。苏联解体后,“克格勃”不复存在,出现了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属于它的俄罗斯联邦保卫总局行使原来九局的职能。叶利钦执政时,巴尔苏科夫大将先后担任保卫总局局长和联邦安全局局长,科尔扎科夫少将任总统安全局局长。1996年后,这些原先对叶利钦忠诚无二的将军们先后与叶利钦发生摩擦,并最终离他而去。而联邦安全局和总统安全局对总统和政府级要员的保卫工作也出现了不少差错,像列别节将军这样的要员也在保卫人员的眼皮子底下“因飞机失事”而神秘地死去。一些历史经验也让普京不安,戈尔巴乔夫的九局局长最后成了在福罗斯逮捕并软禁他这个总统的主要执行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普京对安全局和保卫局很是不放心。此外,他在政治仕途上上升得很快,在莫斯科他还没有来得及造成自己的可靠的工作和随员班子。于是,他将圣彼得堡的一批人调进了莫斯科,尤其是对安全局、保卫局和总统安全局进行了改组。佐洛托夫成了他的保镖,并随即成为总统安全局局长,将原来和保卫局平行的总统安全局划属保卫局管辖,2000年5月,穆罗夫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保卫局局长。最后,普京原来的同事帕特鲁舍夫成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
穆罗夫这个局的工作是专门保卫总统、总理、杜马议长、联邦委员会主席、外交和国防部长、总统办公厅主任和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等国家级要员的。此外,根据总统的特别命令,保卫局还负责保卫一些特别的人物,比如在当前情况下,受到保卫局特别保卫的有俄罗斯政府中的车臣事务部长、俄罗斯人担任的车臣总理等“联邦级人士”。现在,受保卫局保卫的约有40人左右。而保卫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卫普京总统的安全,穆罗夫和佐洛托夫联手对总统卫队进行了彻底重建和训练工作。在佐洛托夫的亲自主持下,现在的总统卫队成了俄罗斯历史上一支最具快速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战斗力的卫队。帕特鲁舍夫、穆罗夫和佐洛托夫组成了一个几乎是攻不破的“铁三角”,而佐洛托夫本人和他的卫队是这个“铁三角”的核心,成了普京安全的最有效的保障。现在,只要普京出行,佐洛托夫总是最贴近他身旁的人,他默然无语,但其架势令人感到,他在瞬间就能出击。穆罗夫对佐洛托夫的评价是:“佐洛托夫是个真正的职业能手。总统总是要和他一起出行,和他在一起,普京总统非常放心。”
第一部分 16.站在普京身旁的人(3)
“随从”和“黑衣人”
佐洛托夫亲自挑选卫队的人员。对他来说,这些未来的卫队队员必须符合一个绝对的标准:不超过35岁,身高在1.75—1.90米之间,体重75—90公斤。佐洛托夫认为更重要的是,这些候选者都必须具备心理上的特别的优势,除了一般的特能吃苦、耐劳、敏锐的观察力等等外,必须还要有在非人所能想象的状态下承担心理重压的准备。他知道,只有这种心理准备才能保证卫队队员有超乎常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他总是面对候选人长时间地坐着,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着,如果对方稍有不自在,或者有些不自然的状态,这个人就算“完”了,就没有机会进入卫队了。如果在眼神和精神的压力下,候选人过关了,那他就会提出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对候选人心理上的巨大冲击和考验。
佐洛托夫把选中的人在各种极其恶劣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每个人都要学会柔道、摔跤、格斗等30种以上的搏斗手段,会使用各种轻重武器,会驾驶各种车辆,会识别毒物等。他要求队员无论酷暑和严寒都只能穿同样厚薄的衣服,严寒时不能战栗,酷暑时不能出汗。队员们要善于发现周围不被人发现的人和事,并能瞬间作出反应,对这一点,佐洛托夫定的是死要求。
在训练队员的同时,佐洛托夫还在穆罗夫的协助下,将总统卫队的编制、工作程序和体制加以改变和固定化:分为总统日常上下班制和普京出访制。总统的卫队基本上包括“随从”和“黑衣人”两大部分。“随从”就是最贴近总统身边的人,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保镖”。他们总是穿便服,但他们总是携有两件东西。一是身藏9毫米的“ГЮРЗА”手枪。这种手枪不装子弹时重995克,有效射击距离是100米,可一分钟40次连发。在50米距离时,可以击穿装甲背心,在100米距离时,可击穿汽车。另一件东西就是他们手中提的“口袋”和“公文包”。它们实际上是折叠式防弹护板,遇到危险时,“随从”将它们轻轻一抖动,就成了普京总统身前的一堵保卫墙。无论普京走到哪里,他们总是围在他的四周,而紧随普京身后的贴身“随从”必定是佐洛托夫。
苏联时期保卫人员总是一身的皮夹克,而现在总统卫队人的穿着是一身的黑衣衫:深色西服、黑色风雨衣、黑色特种小分队的战地服装,黑色的皮鞋、黑色的墨镜。除了“随从”外,其他的队员都是这种打扮,所以他们被称为“黑衣人”。他们总是乘坐吉普车,随身带有各式武器:АК-74,АКС-74У冲锋枪,狙击手步枪,РЛК和“ПЕЧЕНЕГ”手枪,自动反坦克火箭筒和“奥萨型”移动式地对空火箭系统。“黑衣人”全身“披挂”,手指永远停留在扳机上。
普京日常上下班时,只有数十人的卫队。他的车队有5~7辆专用车和3~4辆“ГИБДД”车组成。而普京出访时,总统卫队的人员就大大增加了。曾经有记者问穆罗夫:“普京总统出访时有多少保卫人员?”穆罗夫带着一种职业的神秘微笑回答说:“要比保卫沙皇尼古拉二世出巡克里米亚时的卫队人员少100倍,这个答案您满意吗?”确切的卫队人数似乎是个机密,但是它的组成却已经被外界所知。普京出访时,他的身旁有4组卫队成员在保卫他。第一组是“随从”,永远站在普京的前后左右,戴耳机,手上提着“口袋”和“公文包”,随时准备用身体保护总统。第二组,同样身着便服,藏在人群里,目光始终在搜寻可疑的人。第三组负责阻挡人群涌向普京的身边。第四组,也就是“黑衣人”,他们是离总统最远的一组,但他们个个都是特等狙击手,手持狙击手步枪埋伏在四周的建筑物和屋顶上。
佐洛托夫不停地对所有四组的人下达命令,他的声音短促而坚定。所有的卫队队员都听他的命令而动。经过4年的努力,佐洛托夫已经把总统卫队建成了一支能作战的真正的队伍,比起叶利钦时代的总统卫队来讲,其人数和质量都大大的强化了。所以,穆罗夫对此很满意,他夸赞说:“现在,总统保卫局是我们的战斗的、高效的行动分队。我认为,这些小伙子们是高水平的!他们干得很顺当!”
第一部分 17.站在普京身旁的人(4)
“将杀手的机会化解为绝对的零”
佐洛托夫有句话经常对卫队队员讲:“对于杀手来讲,机会总是存在的。而我们就是要把杀手的机会化解为绝对的零。”穆罗夫也常提到总统保卫局的一个行动的绝对准则:“小心谨慎不为过。”所以,无论是普京日常上下班,还是出访,佐洛托夫总是把事情安排得缜密而又缜密。他要行前派人检查道路,沿途有岗哨巡逻,还要清道,封锁交通。他的唯一目的,也是有的唯一职责就是“把杀手的机会化解为绝对的零”。
而普京却和叶利钦不同,他总是要求车队要尽可能地不要中断城市的交通,要尽量不声张地出入克里姆林宫。但是,佐洛托夫却做不到,既是出于传统习惯,也是因为他的职责所在,普京车队出去时,他总要清道,每次总要中断很长时间的城市交通。尤其是普京的活动安排很多,而且又多数不在克里姆林宫内,因此他的车队就要每天多次在莫斯科沿着不同的路线奔走。多次的、长时间的中断城市交通引起了市民的强烈不满,普京不得不再次要求佐洛托夫尽量缩短中断城市交通的时间,还在不同的范围内对市民进行了道歉。
佐洛托夫刚开始负责普京的保卫工作时,穆罗夫就对他说过:“总统是个充满自由精神的人。他只要认准了什么事情得去干,就一定去干。我们一定要了解他的这种性格。他是个好动的人,你们一定时刻做好准备。”几年来,佐洛托夫已经深切领略了总统工作和生活的快频率,所以他对卫队队员的要求就是:“我们要和总统保持同样的频率!”普京常常在出访中变换行程和路线,这种突然的变化多数是出于国家的决策和机密,而这些决策和机密即使是总统的卫队事前也是不清楚的。2001年6月,普京在出访途中突然决定去多事的科索沃,这令佐洛托夫一时紧张和忙碌起来,彻夜不息地重新组织保卫工作,要求队员们“时刻睁大了眼睛”,而他自己则是紧随普京身旁,连领带也不敢松一松。为了更加安全起见,他请求穆罗夫派直升机加强保卫工作。穆罗夫同意了,并对他说:“你们要竭尽全力工作,什么事也不允许发生!”普京第一次到上海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时,是佐洛托夫带着卫队来保卫的。普京在上海的频繁活动使他再一次领教了总统的快速频率,事后他感慨地说:“连鞋底都跑掉了,简直是紧张到家了。”
在当今的俄罗斯,保卫总统工作难度的增大不仅在于普京是个“好动的人”,他去高山之巅滑雪时,卫队队员们也得凌空而下,他去大海游泳时,他们也得深入海水之中,还在于俄罗斯的局势异常的复杂和多变,尤其是车臣这个多变的因素。从2000年2月到2002年1月,官方就正式报道了曾三次有人试图谋杀普京总统。第一次是在2000年2月24日索布恰克的葬礼上,报道说是车臣恐怖分子所为。第二次是同年的8月18日在雅尔塔的独联体高峰会议上。第三次是2002年1月9日,“来自伊拉克的公民罗斯塔姆”要在普京访问巴库时刺杀他。三次都被击败或事先被阻止。此外,还有报道说,在普京每天必经的鲁勃廖夫—乌斯宾斯基公路上也曾发现过爆炸装置,总统的车队不得不改线而行。最近,车臣总统卡德罗夫被炸身亡,有一种说法是卡德罗夫的卫队中出了“叛徒”。这就使佐洛托夫和穆罗夫都更异常地警觉起来,对待普京的保卫就更加的谨慎而又谨慎了。佐洛托夫也就更频繁地在对卫队队员说那句话:“一定要把杀手的机会绝对地变为零!”
第一部分 18.站在普京身旁的人(5)
35岁就得退休的人
佐洛托夫对卫队队员们是极为严厉的。但是,在每次保卫活动结束后,他总要挨个儿和每个队员握手和拥抱,谢谢他们这次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这个时刻对整个总统卫队来说都是极其难忘的,因为每次执行任务时他们都准备牺牲,而每次完成任务后,他们就有一种他们的生命又经过了一次洗礼,他们又一次绝处逢生的感觉。一个队员这样说过:“这是个绝妙的时刻!而这一时刻,无论是训练我们的人,还是我们这些被训练的人都是从来连想都不敢想的!”
在佐洛托夫和队员们握手拥抱时,被他们的行话称为保卫“对象”的普京总统坦然端坐在汽车内,耐心地等待这一几乎是神圣时刻的结束。他深刻了解保卫系统的这些工作人员和保卫程序。他不想打乱他们唯一能表达自己情绪的这一瞬间。所以,在佐洛托夫和整个卫队的队员看来,普京是个“很听话的总统”。按照俄罗斯联邦保卫局的规定,总统在保卫行动中必须听取卫队队长的建议,甚至是命令。比起叶利钦来,普京听话多了。而在普京的眼中,总统卫队的“小伙子们”确实是可爱和可信极了。
卫队队员是一些在35岁绝对要退休的人。平时,每周一至四,他们每天连续工作8小时,而周五则是6小时,有45分钟的午餐时间。训练艰苦,工作节奏绝对快速,常常没有休假。一个队员说过这样的话:“我有100个值班假期没有利用了,我的女儿都快不认得我了。”不过,这些队员们并不担心35岁就退休。还是这位队员说:“35岁退休,这不要紧。我将来会过得心满意足。我们的退休金会有200多美元。如果碰上好运气,可以成为公司的保安领导,那会挣得更多。此外,保卫队长后来成为大人物的,我就知道得不少。”显然,这位队员对未来的生活有着玫瑰色的梦想。
他的话也许不无道理。现在,在俄罗斯保镖这个行业是很吃香的。在整个俄罗斯有10000名保镖,其中6000人集中在莫斯科。公司保镖的月工资平均也在850美元左右。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很受欢迎的,何况是总统卫队的人士呢。不过,这是卫队队员们35岁以后的事,35岁前他们还得在佐洛托夫的麾下保卫总统。
穆罗夫现年59岁,军衔是少将,他现在是个头面人物,所以并不怕出头露面。而佐洛托夫则不同,他的军衔、身世、家庭、私人活动都是机密。除了他在普京身旁的那种岩石般冷峻的雕像形象外,他还很少被外人所知。不过,如果佐洛托夫的一切都为外人所知的话,他还能当总统卫队长吗?
普京对安全工作系统的人员是情有独钟的。2003年他大力强调和加强了国家的安全工作。12月20日是俄罗斯的“安全机构工作人员节”。这一天,他对安全机构的人员发表讲话说:“对于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安全机构工作人员来说,这一天是勇敢、忠诚和无私为祖国服务的事业的象征。现在时代变了,旧的概念和政治评价也不复存在了。但是,祖国的安全、对它的主权利益的保卫,而主要的是我们公民的安全,始终依然是你们工作的最主要的方向。”而对佐洛托夫和穆罗夫这些站在普京身旁的人来讲,工作的主要方向就是保卫这位民众寄予希望的“好动”的总统。
(《人物》,2004年第6期)
第一部分 19.梅德韦杰夫:一个“新普京”(1)
普京总统在同意领衔统一俄罗斯党竞选名单时,曾经说过,如果未来的俄罗斯总统是个“诚实和正派的人”,他将同意出任总理。在统一俄罗斯党提出梅德韦杰夫为自己党的总统候选人时,梅德韦杰夫宣称,只要普京同意当他的总理,他就同意成为总统候选人。2007年12月17日,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正式提名梅德韦杰夫为总统候选人。普京总统在大会上讲话,称梅德韦杰夫是个“极为诚实和正派的人”,并以个人名义提名他为总统候选人。于是,作为一个新普京,梅德韦杰夫开始轰轰烈烈地踏上了竞选总统之路。
列大法律系的高才生
梅德韦杰夫比普京小13岁,生于1965年9月14日。他在1987年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时,普京已经在民主德国的德累斯顿做情报工作。他1990年以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国营企业民法主体实践的问题》,从列大法律系民法教研室研究生班毕业并获得法学副博士时,普京正担任列宁格勒大学负责国际问题的校长助理,不久成为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索布恰克的国际联络顾问。正是这位索布恰克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梅德韦杰夫也就读于当时的民法教授索布恰克的门下,并且多次参加索布恰克组织的农业和农村的调查工作。
梅德韦杰夫的才能获得了索布恰克的认可,毕业后被留校教授民法,为民法教研室副教授。与此同时,梅德韦杰夫还在社会上从事私人律师工作。一个影响到了他后来命运的事情是:1989年,他24岁时,参加并领导了索布恰克竞选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竞选总部的工作。而此次竞选的结果是索布恰克当上了列宁格勒市苏维埃的主席。他学问渊博和办事精干的名声很快传开,索布恰克称他是列宁格勒两三名顶尖法律人才之一。
于是,梅德韦杰夫转到索布恰克这里,成为他的助手,负责谈判和投资的方案的制订,为市的经济活动提供法律咨询和保证。这时,普京负责索布恰克的国际联络工作并且是青年顾问组的负责人。为普京提供法律咨询的正是梅德韦杰夫和科扎克。1992年,普京成为圣彼得堡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席后,梅德韦杰夫成为他的专家顾问。1994年,普京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后,梅德韦杰夫继续是他的专家顾问。1996年,索布恰克竞选市长失败后,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一样离开了市府的工作,回到列大教书。他的教书生涯一直持续到1999年秋天。
走在开放的前沿
普京、梅德韦杰夫等这样一批年轻的改革派——法学家、经济学家首先所渴望的就是打破国家多年的封闭状态,能融进世界的发展进程中去。因此,引进外资和合资企业的创建就成了他们首先着手要办的事。梅德韦杰夫精通法律,了解国家事务,尤其是熟知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外贸合资事业的情况,他在1990年就和他人一起创建了一家小公司——“铀”公司。1993年,他担任了圣彼得堡一家著名的从事木材经营的私人合资公司——“伊利姆·帕尔普”公司的负责法律问题的经理。同一年,他与人合伙创办了“芬采尔”公司。1994年,梅德韦杰夫和自己的列大同学、民法教研室的同事安东·伊万诺夫(现在是俄罗斯最高仲裁法院院长)与伊里亚·叶利谢耶夫(现在是“天然气工业银行”的副董事长)创办了名叫“波罗的海舰队”的法律咨询公司。1996年,“伊利姆·帕尔普”公司改制为开放式股份公司,“芬采尔”公司拥有该公司的40%的股份,而梅德韦杰夫本人拥有20%的股份。1998年,他成为开放式股份公司“兄弟林业综合体”公司的董事。其间,他还曾参与了雷兹尼克的“罗斯”保险公司的工作。而雷兹尼克现在是国家杜马信贷组织和金融市场委员会的主席。由于梅德韦杰夫精通法律,在“伊利姆·帕尔普”公司因经济问题遭到侦查时,他悄然退出了该公司。
梅德韦杰夫目睹并参与了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私有化和国家开放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他与当年法律系的同学随风而舞,一起上升,并且结识了一批新的志同道合者。正是这些人在未来的8年中先后辅佐了普京总统。
第一部分 20.梅德韦杰夫:一个“新普京”(2)
走进克里姆林宫
当普京在1999年秋天任总理后,立即将梅德韦杰夫调进了克里姆林宫,任命他为总理办公厅的副主任,主任是他的老朋友科扎克。1999年12月31日,普京被指定为代总统,普京立即任命梅德韦杰夫为总统办公厅副主任。而当普京被叶利钦总统指定为接班人后,就成为普京竞选俄罗斯总统总部的负责人。
在2000年的那场竞选运动中,梅德韦杰夫在总统竞选的法律问题和实际操作上都施展了浑身的解数。有两件事情是很值得一提的:一是梅德韦杰夫和苏尔科夫、谢钦一起策划了要为总统写一本书,以便对尚不为大众和世界所知的普京进行竞选宣传。他找来了当时的总统新闻供稿局副局长季莫科娃,商量了让普京亲自写本书的想法。后来,又找来了《莫斯科新闻报》的记者科列斯尼科夫和格沃尔基扬。梅德韦杰夫将他们送到新奥加廖沃的国家别墅,在那里普京用几天的时间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生平趣事”。2000年3月,他们以极快的速度写成了一本书——《来自第一号人物——与弗拉基米尔·普京的谈话》。梅德韦杰夫以竞选总部的名义并且出资印刷了5000本。这本书作为竞选免费材料散发后,俄罗斯的许多人开始第一次了解普京是何许人也。与此同时,梅德韦杰夫还在宣传普京上别出心裁:大量定制有普京形象的纪念品、图像,以致形成了一种当时有人指责为“普京崇拜”的“普京热”。
另一件事是,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的竞选总部下,在各个州,甚至各个大城市成立了普京竞选的分总部,并且选出与普京志同道合者充当负责人。由于梅德韦杰夫对普京的深刻了解,因此他的竞选总部的工作得到了普京的完全肯定。而普京也在这次总统竞选中以52.94%高得票率当选为俄罗斯第二任总统。
梅德韦杰夫与普京的关系日益加深,但是自己始终保持低调,从不将竞选的功劳归给自己。梅德韦杰夫很少在政治的前台露面,对普京保持了一种谦恭有礼的姿态。这时的总统办公厅主任是沃洛申,普京对此人并不满意,早就想换了他。普京本希望梅德韦杰夫去领导有价证券委员会,但他不感兴趣,说是愿意做机关的工作。于是,普京就想用梅德韦杰夫来替代沃洛申。总统竞选胜利后,普京和沃洛申讨论过,将由谁来接替他的职位时,沃洛申并没有愿意马上把权交出来,只是说:“让副主任季马(梅德韦杰夫的名字德米特里的爱称——闻一注)工作一阵子,然后,也许他会成长起来并将是接替我的人。”
2003年10月30日,梅德韦杰夫终于被普京任命为总统办公厅主任。当时普京曾经对报界说过这样的话:“总统办公厅的前主任(他在俄罗斯第一任总统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时就干这个工作)是个好的管理者和一个非常正派的人。但是,还在4年前我就向他介绍了一个应该替代他的工作的人。他知道这一点,实际上,他自己准备好了交班。”
2004年3月,弗拉德科夫内阁期间,梅德韦杰夫将总统办公厅改组,只留下了苏尔科夫和谢钦为他的副主任,原先众多的副主任调任为“总统助理”。对于这种改革,梅德韦杰夫坦言就是要消除派系之争:“办公厅内有各派的斗争——这是一种常见的政治陈规旧套……最近5年,在总统办公厅内只有一派。这就是协助总统履行宪法权限的人们的团队。”他和苏尔科夫及谢钦确实组成了绝对终于普京的最核心的团队。
第一部分 21.梅德韦杰夫:一个“新普京”(3)
普京的“三驾马车”
如果就政府的组成而言,普京的“三驾马车”是安全委员会秘书谢尔盖·伊万诺夫、内务部长帕特鲁舍夫和总统办公厅主任梅德韦杰夫。曾经有记者问普京:“你信任谁?”普京回答说:“我信任谁?谢尔盖,安全委员会秘书……还有相互协作精神这样一种概念。我和伊万诺夫就有这种感觉。和尼古拉(帕特鲁舍夫——闻一注)也有。和季马也有。”在这“三驾马车”中,伊万诺夫和帕特鲁舍夫是属于“强力派”的,而梅德韦杰夫侧偏向于以一种较为自由的方式来治国,梅德韦杰夫对普京的影响,或者说他与普京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志同道合使这“三驾马车”得以在运行中保持了平衡。
如果就普京的亲密顾问而言,梅德韦杰夫、苏尔科夫和谢钦是另一个“三驾马车”。这驾马车的作用是出谋划策,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这辆“马车”较之前一辆“马车”更决定着俄罗斯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这“三驾马车”在支持普京使俄罗斯重新崛起方面是志同道合的,但是在行事方式上存有偏差。谢钦偏向于“强力派”的观点,苏尔科夫有自由主义倾向,但在一系列问题上受“强力派”观点的影响。而梅德韦杰夫作为办公厅的首脑则主张有较多的自由和宽容,他平衡于苏尔科夫和谢钦的中间,使总统办公厅一直是普京的最忠实的智囊团和总统决策的实施者。
经济的发展方针、外交事务的纵横捭阖、总统决策的预先筹谋、国家的重大人事安排,都首先是从这辆“三驾马车”开始启动的。当梅德韦杰夫升任第一副总理后,索比亚宁担任了总统办公厅主任,他的左右手还是谢钦和苏尔科夫。这辆新“马车”继承了梅德韦杰夫时的传统:无论分歧有什么,最后都绝对服从普京的决策并全力去实施。“主权民主”论是这“三驾马车”策划出来,并成为普京施政的理论基础的。但是,当苏尔科夫以“主权民主”论为工具,意欲加强“强力派”的地位时,梅德韦杰夫表示了异议。2007年2月,他们俩在一起会见青年组织的代表时,对“主权民主”作出了有差异的解释。报刊就大做文章,说梅德韦杰夫反对苏尔科夫的“主权民主”论。但是善于纵横捭阖的梅德韦杰夫一笑而过,说:“我们在许多方面是志同道合者,这只是在名词上的解释不同罢了。”
所以,在梅德韦杰夫成为总统候选人后,这辆新的“马车”就全力为梅德韦杰夫的竞选而工作:索比亚宁成为梅德韦杰夫竞选总部的负责人,苏尔科夫成为主要的出谋划策者。由此可见这“三驾马车”对于普京、对于2008年总统竞选的重大作用。
国家项目的“明星”
2005年,普京成立了一个负责实施“国家项目”的委员会,普京亲自负责这个委员会,梅德韦杰夫被任命为该委员会的实施计划的监督人。同年11月,他被解除办公厅主任的职务,被任命为政府第一副总理,集中全力负责普京的“国家项目”的实施。
事实上,早在2000年6月,他就被派往“天然气工业”公司出任董事长,以实现普京对大的私人公司的限股和控股工作。这是普京对俄罗斯经济的一项重大改革。他在这个职位上,经过董事长、副董事长,再到董事长的多年经历中,熟悉了大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其中的“奥秘”,积累了实际处理经济问题的经验和能力。现在,普京将重大的“国家项目”交给他,这再次表明在对待俄罗斯的进一步发展的决策上,他和梅德韦杰夫是意见一致的,可以放心地让梅德韦杰夫去实施“普京计划”。
普京计划的“国家项目”包括:卫生、医疗、教育、住房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自然资源和地下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自由经济区的创建及其政策的实施;竞争和反垄断政策的制定;人口政策;为保证经济正常发展的司法问题,法院机构和检察机构的协调问题等。在普京看来,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家项目”直接影响并决定着俄罗斯今后的发展。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意见是相一致的,因此在实施这些“国家项目”时全力以赴。由于这些“国家项目”直接与广大民众有关并涉及他们现实的根本利益,所以受到了民众的广泛关注。比如,“国家项目”中的“买得起的住房”计划、“增加药物保障计划”、“卫生事业拨款单轨制计划”、“全国发展无限网络计划”、“儿童接种运动全国计划”、“中等家庭可以承受的抵押贷款计划”和“人口纲要计划”等等。
2007年3月5日,梅德韦杰夫在网络上直接回答了民众就实施这些“国家项目”所提出的问题。关于“买得起住房计划”,他说:“在俄罗斯,从20个世纪90年代起,住房就成了积累财富的有效手段。由此,我们现在建设的房子愈多,房价也就会愈合理。”他要求建设一层的和层数不多的住房,说:“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所有的人都集中居住在不大的几个地区,这是毫无意义的。分散居住在全国各地,这对健康、对国家都有利。”在所有“国家项目”中,梅德韦杰夫最热衷于“俄罗斯天然气化”计划的实施,认为这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最大保证。他认为,这个计划应集中于农村来进行:俄罗斯天然气化首先是农村的天然气化,“要改善农村的状况,使之接近于城市,因此首先要发展农村本身,发展农村的农业生产”。最近,他在“天然气工业”公司的总结会议上再次强调了“天然气化计划”的重要性:“应当将天然气化的问题当成一个专门的投资项目,给予优先。发展天然气化的基础设施对于实现农业和住房领域的迅速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进入家庭的天然气,这就是通向温暖、电力和较高生活质量的可靠途径,这将是舒适的另一种水平!”
尽管“国家项目”计划还在实施,并且存有一系列问题,但是它们给普通俄罗斯人展现了一个可以企及的美好前景。所以,梅德韦杰夫成了“明星”。
第一部分 22.梅德韦杰夫:一个“新普京”(4)
总统为他竞选
现在,普京总统和他的办公厅人马都在为梅德韦杰夫的竞选奔忙,这在俄罗斯近十几年的历史上是少见的。
梅德韦杰夫所以能成为普京的信赖的接班人,这是他们志同道合的结果,也是普京本人的威信所决定的。此外,普京选择了梅德韦杰夫,就是选择了势力强大的统一俄罗斯党对“普京计划”的继续支持,就是选择了8年来所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家力量和大企业家的力量相结合的模式。选择了梅德韦杰夫,就选择了该党两派都能接受的发展方针,并能保持国家发展的稳定,同时,也就保证了该党的稳定。目前,在俄罗斯,没有统一俄罗斯党的稳定和统一,也许就没有俄罗斯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展。所以,普京说,他尽管不完全满意统一俄罗斯党,但目前没有其他的政治力量可以依靠。
选择了梅德韦杰夫,就是选择了继续普京的治国方略并保证这种方略能继续实施下去。8年来,普京所追求的是将谋略和骁勇、韬晦和莽撞结合在一起。在普京治国方略中,治国方略的策划和制定是第一位的,而执行是在其之后的事。普京并不希望只靠骁勇和莽撞去重振国威,他对西方的日益强硬的态度是建立在谋略和韬晦的基础之上的。
选择了梅德韦杰夫还表明,普京选择了继续执行“国家项目”计划的最佳人选和途径。
所以,普京总统本人和他的办公厅人马都在为梅德韦杰夫竞选而操劳。
一颗新星的未来
梅德韦杰夫总统执政时期的到来,似乎没有了什么悬念。他的执政将会有一些新的面貌,比如,他将把以“俄罗斯天然气化”为主的发展纲要作为施政的主要目标,他将进一步大幅度提高俄罗斯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他将更全面地宣扬和实施俄罗斯的强国爱国主义计划,他将会在国际舞台上说更多的“不”字。他也将在一个总统、总理和国家杜马更融洽和更意见一致的政治环境中去行使权力。这一切可以用梅德韦杰夫在统一俄罗斯党的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后所讲的话来说明:“我们必须刻不容缓地发展科学、教育、卫生事业,所有这些影响到人类财富的领域。我们应该建设先进的、繁荣的、有着社会发展目标的俄罗斯,这是我们人民的选择,也是我的选择。”他还说:“我们现在拥有了这个机遇,而这个机遇降落到情况复杂的大国身上百年才能有一次。”因此、他向统一俄罗斯党呼吁:“让我们工作吧,相信我们一起一定能取得胜利。”
但是,梅德韦杰夫不会对普京路线做出根本的修正。所以,梅德韦杰夫在开始一个新时期时,俄罗斯将依然处于普京时代。而梅德韦杰夫本人在实质上也将是一个新的普京。所以,西方评论家有人说:这是“一个普京,两张面孔”。所以,普京和他的办公厅亲自为梅德韦杰夫竞选,所以普京强调说:“我可以完全负责任地说,梅德韦杰夫生活中最优先考虑的事就是国家和它的公民的利益。将管理国家、俄罗斯命运的主要杠杆交到这样的人手中是无愧的和没有危险的。”
梅德韦杰夫,俄罗斯的一颗政治新星正在升起,正在开启一个没有总统普京的新的普京时代。
第二部分 1.普京“修理”俄罗斯财阀(1)
2002年6月中旬,俄罗斯南部城市罗斯托夫的一家礼品店出售的一种小雕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雕像是由3个连在一起的人像组成的:一个是身穿囚服、手戴镣铐、肩上蹲着硕鼠的大财阀别列佐夫斯基;一个是身着大法官袍、头戴卷曲假发、手持法典的普京;另一个是手执斧头行刑的刽子手。雕像就叫“普京审判别列佐夫斯基”。
这件事令人再次想起别列佐夫斯基,想起俄罗斯的财阀和普京的决策。
身价亿万,称王称霸
在俄罗斯,财阀一词的最初概念是:在极短的时间里,以非常的手段,积聚了天文数字般财富,并与权力机构勾结在一起的人。后来,这些人有了帮派和政治势力,能操纵国计民生,并在政治舞台上翻云覆雨,于是,财阀这个词就有了现代社会的标准意义:金融寡头。俄罗斯1992年以后出现的财阀主要有下述几个:
“天然气之王”——雷姆·维亚希列夫。他垄断了多处的天然气和石油的开采、加工及出口,至今仍拥有“天然气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等处35%的股份。此人还有一个庞大的传媒王国,在《劳动论坛报》《劳动报》《共青团真理报》有20%~30%的股份。美国《福布斯》杂志称他的个人财产有11亿美元。
“联合银行”财团的首领——亚历山大·斯摩棱斯基。他的银行帝国包括“首都银行”、“首都储蓄银行”、“农业储蓄银行”等。此外,他还在“独立电视台”、“公共电视台”、《新消息报》拥有股份。
传媒和汽车工业大亨——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他在“洛加瓦斯汽车股份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全俄汽车联合会”等十几个公司和“联合银行”、“莫斯科瓦斯汽车银行”中拥有控股权,并创办了“公共电视台”,在莫斯科独立电视传播公司——“TB-6”频道拥有1/3以上的股份。他还是《新消息报》《独立报》《星火》杂志等的赞助人。美国《福布斯》杂志说他的个人财产达到了30亿美元。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尤克斯”公司的老板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据伦敦《金融时报》报道,他的财产近年来激增10倍,达到了200亿美元,已经成为当今俄罗斯最富有的人。
此外,还有银行家和传媒业大亨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金融保险业的实力人物弗拉基米尔·叶甫图申科,金融工业巨子——弗拉基米尔·波塔宁等。
第二部分 2.普京“修理”俄罗斯财阀(2)
一夜暴富,生活奢华
从1992年新年起,俄罗斯处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危机之中。尽管有政府,有总统,有各种机构,但整个国家却在某种程度上处于“权力真空”的状态:谁的话也不听,什么样的法律也无人执行,大家各干各的。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导致了从中央到地方政权的瘫痪,对历史的一切否定导致社会孕育着思想观念、生活准则、道德信守方面进一步解体的深刻危机。而在这时,当局执行了一种“大开放”政策:物价开放,金融开放,海关开放,“私有化”开放,股份制开放,传媒开放,以致最后国家权力的对个人开放。在这种大形势下,俄罗斯的新兴财阀就应运而生。
从这些新兴财阀共有的特点上,可以看出这种迅速出现和发展的趋势。首先,他们都是利用了国家权力的“真空”状态,以非常的手段,几乎是在一夜间暴富起来的。其次,他们利用了国家财产“私有化”的进程,不断将“私有化证券”集中到自己的手里,掠夺式地将国有和民众财产占为私有。第三,他们千方百计地接近权力最高层,用赞助、送礼、贿赂等手段,为自己的公司、财团成立和发展寻求法律依据和政府的保护,同时跻身权力的最高层。第四,他们尽力扩大和利用传媒工具,以此影响最高领导人和政府的决策,有效社会舆论和老百姓的情绪与意向,同时也把其用做相互争斗的工具。第五,他们通过与国际资本的联系和合作,输出和出售俄罗斯的资源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并以此作为对最高执政者施加影响和压力的手段。所有这一切最核心的就是:新兴财阀挖空心思地去接近、笼络和收买执法者,以取得名正言顺的法律授权和保护。当时,新兴财阀麇集在“总统俱乐部”里,有的陪高官们打网球,有的则出巨资赞助。一次,别列佐夫斯基因争夺汽车销售地盘而与其他帮派发生的争斗中被炸伤了面部,但恰逢俱乐部的聚会打球日,他也就只好脸上贴着胶布,赔着笑脸来观战,来送钱。
新兴财阀能如此作为,自然还有他们自己的背景和能力。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解体前苏联政府机构中有权势的官员,在自己的部门里都是有决策权和有效的人物。他们的这种地位和权力保证了他们在“私有化”进程中“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他们都是大学毕业,年龄大都在40~50岁之间,有着相当高的智商,有的得过国家奖金,有的是科学院通讯院士,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佼佼者。他们都是苏联时期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和西方市场经济打交道,有过市场和国际贸易运作实践的经济、计划、控制理论、金融及实业界人士。
钱财和政治势力使财阀成为俄罗斯社会中极其特殊的一群人。他们有成队的外国名牌汽车,出行时前呼后拥。古辛斯基的车队是由最新型号的“福特”和“梅塞德斯”汽车组成的,他敢于在阿尔巴特街上鸣笛逆行、阻挡叶利钦夫人和爱女的汽车。这令叶利钦十分恼火,最后借总统卫队之手整了他一下。财阀们都在国内外有多处豪华别墅。他们在莫斯科的别墅大都集中在卢勃廖夫卡别墅区。这些别墅实际上是一个个完整的休闲娱乐中心,有网球场、台球厅、游泳池、酒吧、迪斯科舞厅等。他们在国外的别墅大都集中在西班牙、英国和法国,这些大亨们在那里休息、躲避政治风暴、策划阴谋和准备东山再起,在那里他们有二奶、三奶……他们都有国际金融资本的支持,像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甚至有双重国籍。财阀的生活大都是帝王一般的,只不过表现不同,有的豪华放荡于形骸,有的内富而外简。别列佐夫斯基就是个习惯不“露富”的人,世人面前一副普通公务员形象,而他在莫斯科的一幢别墅则是按沙皇宫廷的标准装修的。他有一张喜爱的椅子,甚至扶手都是黄金制作的。他经常躺在这张椅子里,闭目养神。
第二部分 3.普京“修理”俄罗斯财阀(3)
普京战略,分而治之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