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20161123014626819

全惠星(韩)
<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韩国首席妈妈私家教育全记录)>
第一部分 1.父母们,请跟我一起做个"奉献…
孩子不用监督也能主动学习的秘诀
"如果你想成为耀眼的大人物,而不是一生平庸,首先就要学会为他人着想。"
这是父亲在世时常常对我说的一句话。
开始并不太理解,但现在,我已到了耳顺之年,回想走过的路,才发现自己的大半生竟然都是这句话的生动演示——不功利,不钻营,眼睛不只盯着自己,而是以宽阔的心胸承载别人。越是这样,反而越成就了自己。
父亲一直跟我强调的话还有:"一个人伟大与否,取决于他给予了别人多少帮助。"这么多年来,这句话也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像一段神奇的密码,给予我启示和力量。
19岁时,我就踏上了留美求学之路。后来,遇到了相爱的人,结婚,生子,就这样一直在美国生活了下来。我和丈夫都是工读生,一边养育孩子,一边发表论文、攻读学位,间隙还得做兼职赚钱,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即使如此,我仍然努力遵循着父亲的教导,时刻找机会去帮助别人。除了身体力行外,我还把这一教导传达给了孩子们,告诉他们要多多关心别人。事实证明,孩子们也从中尝到了甜头。一方面,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和满足;另一方面,帮助别人的举动对他们来说,就像雏鹰的一次又一次试飞,让他们飞得越来越高。
他们确实飞得高远,让我欣慰和自豪:六个孩子都取得了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有的在连美国学生都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教书,有的在美国国务部担任助理国务卿,有的在哈佛大学任副院长;而我们一家共取得了十一个学位,因此成为了美国教育部的"亚裔美国人家庭教育研究对象"。
这些看起来闪闪发光的成绩,让大家感到吃惊和羡慕。特别是在韩国,父母们都相当重视教育,家教热情一再高涨,年轻的父母更是迫切想找到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于是很关注我们,认为我们一定有教育子女的"独家秘笈"。
说实话,如果说一定存在所谓的"独家秘笈",我只能把父亲的那句话再次重复给大家:"一个人伟大与否,取决于他给予了别人多少帮助。"长期以来,我和丈夫不断努力,其实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去做一个"奉献者"——我们奉献于自己,奉献于对方,奉献于子女,奉献于他人,奉献于社会。这种做法,并没有让我们损失什么,反而让很多人受惠,其中自然包括我们的孩子。
我的孩子们听到了很多夸奖,人们都说:"哇,全教授的那几个孩子真像样子!棒极了!"而他们好像并不太在意自己身上的这些"光环",他们知道,自己能被社会认可,并不是因为考上了哪所大学、就职于什么岗位,而是因为他们"真像样子"。他们一如既往地做自己的事,始终保持一颗温热的心、一双明亮的眼。这真让我感到放心和欣慰。
所以,在这里,我想问问那些正在拼命寻找成功教育方法的父母,你教育子女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知道你做出了什么样的回答,对此,我的答案是:我不希望孩子们成为只会学习的书呆子。为此,我不断地鼓励孩子们去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怎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遇到困难该怎么办?我希望孩子们拓展自己的眼光,放大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拘泥于自己或某个特定的圈子。
因此,我和先生很少督促孩子们学习,相反,我们整天只对他们"唠叨"一件事,那就是一定要做个热心人。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成为在韩国乃至世界上都受欢迎的人。
而他们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些成就,也正是因为他们热心,有良好的品德,并时刻牢记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有人格魅力,才能吸引他人,领导他人,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们不用监督也能自主学习,那么,这就是秘诀,也是他们成为被人们所喜爱、所尊敬的大人物的深刻原因。
第一部分 2.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
说起来,在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美国社会的移民,特别是黄种人,养育孩子真的特别艰难,没有人来指导,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我跟先生都认为,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作为移民,韩国孩子在美国生活时遇到了怎样的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我们一直在探索,先是从自己孩子入手,后来发现其他孩子也有同样的困扰。为此,我们成立了韩裔美国人讨论会。从1970年起到现在,讨论会已经坚持了三十几年,最后发展为东岩文化研究所,专门开展下一代精英教育。
从举办韩裔美国人讨论会到经营东岩文化研究所,我做了近四十年的社会服务,经历了很多波折,也有不少思考和体会。其中我最想跟你们分享的是一句话:只有教育好别人的孩子,才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要始终记住,我们不是孤立的,我们是生活在互帮互助、密不可分的社会里。如果你真正为孩子着想,请首先丢掉只希望自己孩子好的自私想法。
要让孩子知道,他和周围人的目标和追求是一致的,其他人都是他的伙伴和同路人。懂得了这一点,孩子就会心甘情愿去帮助别人。
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孩子能解决自己的苦恼;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孩子自己也会得到力量与智慧。
第一部分 3.把"牺牲"一词从头脑中删除吧
其实,如果父母能够奉献于他人,不用刻意去教育孩子,他们也会成为优秀的人。这就是我在养育六个孩子时得到的宝贵经验。
所以,父母们与其天天想着孩子,从早到晚地关心他、呵护他,不如将这份心投入到自我开发、自我发展,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中去。
遗憾的是,最近,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韩国,我都看到很多女性为了孩子而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即使她们都很有能力和工作经验。当然,她们会为自己的做法找一堆理由:目前的社会环境不够成熟啊,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别人带啊,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培养孩子啊……但是不管怎样,放弃工作机会,将自己的一段人生完全牺牲,都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并且,关键是问题不在于要不要放弃,而在于,有这种放弃的必要吗?
孩子渐渐长大,总有一天他会离开我们。之前把全部心思给了孩子,一旦孩子离开,我们会感觉整个心都被孩子带走了,空空如也。那种滋味,很不好受。所以,为了防止孩子离开我们身边时的这种空虚感,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可以付出无条件的爱,但是,我们不要无条件的牺牲。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能找到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和父母都幸福,岂不是最好?
拿我来说吧,作为母亲,我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和尊敬,但是,我并没有为孩子们放弃自身的幸福。
相反,我总是努力成为我人生的主人,把握自己,奉献于他人。当然,我也在尽全力协调"自身"与"母亲"这两个角色的关系。
我的生活并没有完全以孩子们为中心,我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着,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孩子们为我能够被人们认可而骄傲,并且,看到我们夫妇一生都在认真做学问,他们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而然地将学习作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让孩子们能够亲眼看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父母要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榜样和引导者,而不能只是个说教家和照顾者。
或许我这样的说法会让人感到不够现实。毕竟,社会发展一天比一天快,孩子们需要迅速进步并获得成功,这是社会对孩子的要求,同时也给父母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但事实上,我想说,孩子的成长没有捷径。在时代争分夺秒变化的现在,我们更需要这样的努力。大人物并非生下来就是大人物,而是后天慢慢造就的。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我一直强调,孩子能不能成才,与父母的努力休戚相关。作为一个母亲,生活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我经历了很多艰辛和反思。根据抚养六个孩子的经验,以及在东岩研究所中指导年轻人的经验,我归纳出了大人物应该具备的七种领导能力。
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体会。
也希望我们一家的故事能够给大多数的父母提供一些参考,让年轻的父母们少走一些摸索的弯路,尽快找出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方法。
全惠星
2006年3月15日(恰逢大儿子的生日)
在美国纽黑文书房里
第一部分 4. 关于我的六个孩子
身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懂得:对一个人来说,才华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品格。
一个有才华的人,只有同时具备正直的品格、浓浓的善意、温暖的人情味,才能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真心的信任与追随。如果周边有很多相信自己和追随自己的人,这个人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一个圈子的核心和大人物。
人们经常会对我说:"你培养出了多么优秀的孩子啊!"人们称赞的是他们的高学历和工作上的成就,并且大家都认为,正是因为拥有了超群的才华,他们才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
然而,在我看来,这种将成功归功于才华的想法是片面的。我的孩子们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才华固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根本的原因却在于,他们在施展才华的同时,始终没有背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
先说说我那六个孩子吧。
大女儿庆信,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理学博士学位,现在在韩国中央大学担任化学系教授。
大儿子京柱,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曾任马萨诸塞州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现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二儿子东柱,中学毕业时就曾获得备受关注的美国总统奖;在哈佛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后,他继续深造,同时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哲学博士学位。
三儿子洪柱,完成哈佛大学学业后,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后回到哈佛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并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之后受到耶鲁大学法学院的邀请,成为该学院首位韩裔客席教授。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洪柱曾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出任助理国务卿,主管人权事务,使得HaroldHongjuKoh(译注:洪柱的英文名字)这个名字广为韩国民众所知。
二女儿庆恩,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临床法学客席教授。她和洪柱兄妹俩人均被聘任为法学院的客席教授,据说这在耶鲁大学是史无前例的。此外,庆恩还是耶鲁大学聘请的首位非白人的女性客席教授,这使得她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人物。
小儿子定柱以优异成绩从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转攻美术学专业,并获得了美术学领域的最高学位——MFA(艺术硕士)。
以上孩子们的经历,的确很容易给人们留下"才华卓越"的印象。但我深知,他们能够获得如此成就,不仅因为才华,更因为具备优秀的品格。
现在想来,我真的为教育孩子花费了很多精力,因为教给孩子才技简单,但教会他们做人不易。而我不只希望他们是才华出众的人,更希望他们是品格高尚的人。
第一部分 5.品格是微风,能吹开才华的蒲公英
一个人的才华,会让他整个人看起来熠熠生辉;而只有当他同时拥有了高洁的品格,他的光辉才会散发和蔓延,才会照耀到他人。才华像是蒲公英的花朵,而品格就是微风,风吹过,蒲公英的小伞才会在空中翩翩起舞,飞到四面八方,把种子播下。
品格的魅力每每让我感到震撼和惊喜,它能让一个人更努力,更开阔,更柔软,也更有力量。这一点我也能常常从我的孙儿们身上感受到。
一次,大儿子京柱的女儿给我打电话,说她暑假要去南美,为那些贫困的孩子们做点事情,还说她明年要去帮助海啸遇难者家属,为他们盖房子。她小小年纪竟然有这样的想法,我很是欣慰。
还有一次,三儿子洪柱的女儿找到我说:"奶奶,我正在筹集艾滋病基金,请您帮忙捐些款吧。"
当时正赶上我事情特别多,每天忙得团团转,很难抽出时间去银行,所以只能告诉她:"奶奶不敢向你保证,但我尽量抽时间,争取在最后期限内给你汇过去吧。"
话虽这么说,但因为孙女是第一次拜托我,又是在做好事,我一定得支持一下。于是第二天就把钱汇了过去。
之后不久,我见到孙女,那孩子兴奋地跟我说:"奶奶,我已经筹集到四万美元了!"
当时,她还只是耶鲁大学一年级的普通学生,能筹集那么多钱,其实很不容易。而当我得知她同时还是这次募捐活动的发起人时,我更是大吃一惊!原本以为她只是一个参与者而已,没想到她在关照他人、帮助他人的同时,还发掘了自己的领导能力。
你看,孩子的才能就是这样一点点锻炼起来的,不是为锻炼而锻炼,而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悄悄生长起来的,就像你无心撒下的种子,没有刻意等待,说不定哪天它就发芽了。我知道,这次活动带给孙女的喜悦和成就感,会鼓励她以后投入到更多更大型的公益活动中去,而这些活动也会令她今后的路越来越坚实和开阔,让她和她周围的人都受益。想到这些,我很放心,也很欣慰,心中的骄傲和感动是无以言表的。
这也证明了,比起才华来,品格更能带给他人感动。现在,只要孙儿们参加帮助他人的活动,我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后来,他们果真都陆续做了很多事情,有的为海啸遇难者家属募集资金;有的在法律事务所为那些艾滋病患者代写遗嘱;有的穿越大半个美国,给穷人建房筹集环境基金;还有的帮助那些不能公开遗嘱的人们代书亡后法律事务文书……
孩子们始终有个目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都是为了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一旦这样的意识在他们内心扎根、生长,慢慢成为一种信念,他们就会获得无限的力量。他们会全心全意去实现这个目标,而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会努力增长自己的体力和才华,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就像他们的父母——我的六个子女——一样。
这也是我的孩子们最终成长为大人物的道路:不是为了成为大人物而努力,而是为了帮助他人而努力。帮助他人需要施展才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一切就自然而然发生了。
所以,每当有人问我有什么特别的教育方式时,我都会这么说:
"不要只培养孩子的才华,更要注重培养他的品格,让他成为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希望年轻的父母们都能牢记这一点,这就是即使你不督促,孩子也会自发学习的秘诀,也是培养被人们所喜爱和尊重的大人物的秘诀。
古时候,书生们总是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学习。这样一来,学习知识就不单单是积累信息,而是在积累智慧,累积德望。
但是,让我痛心的是,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抛弃了这些优良的传统。父母似乎忘记了孩子学习的本意,只是单纯地认为孩子学习知识是为了过上好吃好喝的日子。
所以,现在我们的社会中出类拔萃、才华横溢的人越来越多,但少有人能做到真正的有影响力。这难道跟我们父母的教育理念没有关系吗?
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勇敢地改变这一切吧。
第一部分 6.请三思,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
我常常很遗憾地看到,有些父母总在没有明确目的的情况下就要求孩子做这做那。
他们并不知道孩子有什么才能、喜欢什么、能做好什么,只是一味将别人都看好的东西强加到自己孩子身上;或者为了超过其他孩子,而强迫自己孩子学习。
所以,一看到在韩国或在世界上出现了优秀的高尔夫选手,就让孩子学习高尔夫;觉得电影明星很耀眼,就让孩子们去上演技班;别人家出了钢琴家,自己的孩子也要去学习钢琴……殊不知,那些成名的人为了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曾经历了多少的苦恼、努力、挫折和教训!这样的父母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些,只是单纯地被他人的富裕和名誉所诱惑。
嘴上说是为了孩子的幸福,但事实是否是这样?请父母们三思。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所以,父母在为孩子寻找发展道路时,一定要慎重。孩子为了取得成功,以后要投入多少努力;他们是不是甘愿投入这样的努力;万一失败了,他们的人生会怎么样……这些问题都要仔细地分析和对待。
在韩国,孩子们在进入大学之前,要参加激烈的竞争考试。一旦到了大学,由于找不到继续学习下去的理由,他们就会开始彷徨,把不能排放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以外的其他地方,白白荒废了美好时光。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必须抛弃"只要努力学习,终究会取得某一方面的成功"这样的想法,树立起清晰的人生目标。看看周围的情况就不难发现,成功并不是那些整日迷迷糊糊、没有目标的人能够取得的。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一定要花点心思找到自己的道路。就像爬山,很多人在找到了道路之后,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地付出,也不一定能成功。那么,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要怎么走的人,又如何能期待成功和幸福呢?
在这点上,做父母的有责任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否则,孩子们只会觉得混乱,这样一来,在还没有达到目标前,父母和孩子都会泄气。
接下来,父母自己也要明确子女教育的目的,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成长之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让大家考虑是将孩子培育成医生还是律师。教育远远不是只有选择职业这么简单,教育有更远大的目标和更深广的内涵。
对我而言,我想让孩子们成为喜欢帮助别人的热心人。在我们家中,孩子们学习的理由就是他们要成为热心人。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认为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做社会服务时,孩子们很自然地受到了感动,他们很喜欢我们工作时的氛围和感觉,并且明白如果他们也想做这些有意义的事情,就必须努力学习。
第一部分 7.请三思,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
回想当初,我之所以创建东岩文化研究所,说到底是出于一个母亲特有的教育热情。虽然这里头也有作为学者的使命感,但是,如果我同时不是一个母亲,没有想好好养育子女的迫切感的话,我不可能会将那么困难的社会服务坚持五十多年。
初来美国留学时,我丝毫没有想过要在美国长期生活,只是没想到结婚后马上怀孕了。我现在仍然清楚地记得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己惊慌的心情。当时,对于美国的异乡生活,我们夫妇尚且没有完全适应,何况还要养育一个孩子!眼看着肚子里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想着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母亲的问题,我非常无助,几乎夜夜失眠。
那时我很喜欢去书店,希望可以在那里找到一些指导书,但是翻遍了整个书店,也没有找到我要的那种关于如何在美国养育韩国孩子的书,也就是关于在多人种聚集的社会上如何养育少数民族孩子的书。
后来,我又想到了大学图书馆。
"对啊,哈佛大学图书馆肯定有。"
但是很遗憾,在那里也没有找到。在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很沮丧,但随即我想:
"看来目前还没有人能够解答这些问题。但是我不能因此而放弃,我有责任找到答案。让孩子在美国长大是我们的决定,孩子没办法选择。所以,孩子作为美国社会中的韩国人,是否能够好好成长、幸福生活,责任全在我们这里。"
于是,在怀孕的最后几个月里,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观察周围的母亲。我看到很多平日里忽视的东方母亲们,看她们和孩子是怎么对待对方的。但是,恰恰因为关注太多,所以苦恼的时间也比较长。
我看到,很多妈妈并不知道该怎样跟孩子相处,或者,她们并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没有意识到一个母亲对孩子、对家庭的影响有多么大。特别是一个有三个儿子的东方家庭,还给我带来了不安和强烈的危机感。那家的孩子不但没有礼貌,而且也没有作为孩子应该有的活泼和开朗。他们的表情总是忧郁的,让人看了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或许很多人会说,他们在陌生的环境里长大,肯定会跟其他孩子不一样。但是,这里面有母亲的失职。
教育不是经验的传达,而是和孩子一起探索、学习、互通有无
子女教育,有时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阶段、发展状态,并保持高度的警觉。同样的方法,环境变了,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变了,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有时甚至可能起到反效果。再有意义的故事,也要挑合适的时机去讲。
记得孩子们第一天上学时,我让他们穿白衬衫和西裤。周围的同学都是美国人,我担心孩子在他们面前没有信心,所以要他们穿得干净、有品位。想法是没错,但当时却起了相反的作用。由于这样的着装太拘束,在运动的时候孩子们在体育课上无法自由玩耍,也就没办法跟其他同学融入到一起。本来我是希望通过着装拉近孩子和其他同学的距离,结果却南辕北辙。
当时我总结教训,发现着装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场合来选择。后来,在美国生活久了,我渐渐感受到,事实上美国高度崇尚自由性和创造性,有点不拘一格的意味,而我们的这种"韩国式端正"很多时候是不适合的。这种文化氛围的差异,让我在很多方面碰过壁,当然,也包括教育孩子这件事。
第一部分 8.请三思,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
再用心的父母,也没法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正确判断。何况我们生活在国外,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我不断地对这些失误进行总结和反思,花费了很多心思。
另一个重要的反思是,我不能太看重自己作为长辈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长辈意味着权威和经验,意味着要让别人听自己的。但事实上,在急速变化的多元文化中,这种经验是靠不住的。不把自己当长辈,而是跟孩子一起探索、学习、互通有无,这种做法让我在孩子的教育和沟通上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明了。
我想劝告父母们,一定要丢弃要求孩子"这么做,那么做"的固有观念,同时也要丢弃把孩子赶向特定的方向的强迫观念。
还是那句话,子女教育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很特别,都需要我们去特别对待。下次在你要求孩子做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想通过这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明确了这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就会清晰起来。
再回到那个着装问题上。由于一开始判断失误,后来我就有意识地根据情况来指导孩子。我那六个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即使是同胞兄弟姐妹,每个孩子的状况都不一样。同是医学院毕业,我的大儿子经常西装革履;但身为麻醉科专业大夫的二儿子却喜欢穿工作服,即使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也是穿着手术服。
站在母亲的立场上,我当然希望孩子们都像大儿子一样穿着干净、正式,我也这么要求过他们。但是我认为,应该把这些都看作是孩子们的个性,尊重他们。如果我不断唠叨二儿子穿着要正式的话,只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头脑聪明、一心扑在研究上的二儿子哪有时间穿衣打扮呢!
肯定孩子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对于他们自豪感的建立很重要。孩子的价值取向从小就有,即使是兄弟姐妹也都有所不同。父母应该将这些都看做是优点,并从内心去理解和尊重。
父母的作用更多在于把握大方向。再疼爱孩子、关注孩子,父母也没有权力插手孩子的每一件私事。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路要走,这些选择,跟父母没有关系。
第一部分 9. 要让孩子在家庭里感到安心(1)
美国人看了我的孩子们的电视访问,都觉得不可思议。当记者问他们怎么才走到今天这一步时,他们都回答说是因为东方式家庭的价值观。
在韩国,很多人特意把孩子送到美国留学,但是在美国出生、接受美国教育的人竟然如此推崇古老的东方式教育。
因此,许多人都对我们的家教方法很好奇,特别是生活在美国的韩国父母。
但是,我想告诉他们,我们家的教育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我们夫妇只是将我们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结合西方文化,并从中找到适用于孩子们的方法。
我父亲很推崇西方式的社会奉献精神,他也从来没有男女差别的意识。当年我出生时,家里的老人感到很失望,但他却夸下海口,说一定会把女儿教育得比儿子还好。我不到20岁就被父亲送到美国留学,当时正是家里比较艰难的时候,由此可见父亲对我有着怎样的期待了。
相反,我先生的家庭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他出生在济州岛的书香世家,家里代代都是老师,据说其十三代祖先文卿公还做过朝鲜国王的老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很多儒家的传统思想在他那里根深蒂固。
比如作为家里的长男,他有很强的责任感。工读期间,没有经济能力孝敬父母,但即使是去银行贷款,我先生每月也会给父母寄钱过去。后来我才知道,我公公并没有花这些钱,而是都存了起来,再加上自己的钱,以儿子的名义去买地。每次想到这美丽的父子之情,我仿佛领悟到了儒家式家庭主义的精髓。
作为一名历史社会学者,我十分了解儒教社会。我先生也通过留学生活吸收了西方价值的优点。我们身上的这些价值观念,自然地渗透到了孩子们身上。所以,在我们夫妻的教育下,孩子们等于说是同时接受了西方现代教育和东方传统教育的洗礼。
当然,教育的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东西方的差异和碰撞,一不小心就会产生极端矛盾的价值观,我们尽量去调节,虽然这样做起来并不容易。
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社会上接受美国教育长大的孩子,一说起东方式教育,首先的反应就是就"不合理、不恰当",他们觉得父母那一辈所持有的儒家价值观是陈旧的、保守的。当然,孩子们抗拒东方式教育,自有他们的理由。比如,父母们没有真正地将东方式价值观的优点在生活中表现出来,或者,父母也没有真正理解东方式价值观的精髓。
真正的东方式价值观,是让我们在家庭里感到安心,让家庭成为我们的骄傲和进取的原动力。家庭是一种回归,是我们的根基所在,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家庭是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力量。
而我们的东岩文化研究所,也主要是对东方式价值观进行比较文化的研究,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让孩子们找到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一部分 10. 要让孩子在家庭里感到安心(2)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持续进行演讲、召开讨论会、出版月刊、开发网页,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过去50年中,通过东岩文化研究所的社会服务活动,孩子们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同时也找回了自我身份和自信心。
另外,在东方传统中,孝顺父母很重要。我的父亲就是个大孝子,我也受到同样的教育,把"孝"字作为我平生的座右铭,尊敬和孝顺我的父母。
还有,不管是美国式教育,还是东方式教育,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暑假,父亲就让我独自去黄海道的爷爷家。当时还没有现在这些大众交通工具,我又领着两个淘气的弟弟,从首尔去遥远的黄海道平山的爷爷家、瑞兴叔叔家、南川大伯父家,还有沙里院外婆家等。即使现在看来,这些距离也不近,但在那个年纪,我却能够平安来回。这样的机会和经历,让我获得了很大的自信心。
在20岁前后,孩子就要独自开拓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够给孩子影响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在孩子离开家之前,父母应该尽全力去培养,在此之后,例如选专业啊、工作啊、择偶啊,就靠孩子自己去决定吧。毕竟,父母不可能一直陪在他们的身边。
所以要培养孩子独自判断的能力,这样,离开父母,孩子也能好好生活。
另外,要说的一点是,不要一开始就期待能从孩子那里得到回报。"养儿防老"的观念并不怎么时髦,在很多时候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很多父母在抱怨,说子女对待他们照顾不够周到,不知道回报。其实,作为孩子,他可能因为事业正处于上升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回家探望父母;他可能还没有发展太好,没办法给父母太丰厚的条件,让父母享清福。当然,他也可能并没有尽到心。
但是,培养孩子是做父母的责任,责任尽完,就可以安心了。至于回报,那是孩子的事情。
为什么不换个思维方式呢?养育孩子的过程、孩子在身边的日子,就是孩子对父母的回报。因为,作为父母,我们都因为有了孩子而倍感幸福。孩子带给我们生命的安详和愉快,是其他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第二部分 1.绝对不要为孩子牺牲自己(1)
我们作为母亲,作为父亲,要始终怀有自豪感。不要盲目崇拜,一味觉得其他国家教育体制更合理、理念更先进,其他家庭的教育氛围更好,其他孩子的学习方法更得当。每个国家,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情况,父母一定要首先立足于我们传统的教育哲学,了解它,并运用它。在追随其他国家的文化之前,先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这样才能坚定自己的标准,不会人云亦云。
另外,我始终觉得,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永远是最重要的。天下的母亲们啊,要注重自己的角色,完成自己的角色,不要只满足于教育孩子,也不要停留于只教育自己的孩子,母亲要成为孩子的导师,甚至是下一代的真正导师。
绝对不要为孩子牺牲自己
我怀上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心情很焦虑。我日思夜想怎样做个好父母,怎么才算好父母,加上当时又没有别人的指导,连相关的书籍也找不到。我陷在这样的焦虑中,不能自拔。后来,我想起了我的父母,回忆起他们对我的教育过程,瞬间,不只是育儿问题,就连人生问题也好像是重新聚焦了一样,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我的父母不是为孩子无条件牺牲的人。他们始终在学习、进步,充实自己的人生,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世界观影响到了很多人,也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我从小时候他们对我的教导为起点,重新回顾了我的人生。这真是一次漫长而获益匪浅的过程。在回忆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如同养分重新滋养了我的内心。对我来说,怀孕不仅是做母亲的开始,而且也是作为一个人,重新考虑今后的路、该做什么以及不该做什么等问题的宝贵契机。
一般怀孕的母亲都是如此,在欣喜的同时会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成为一个好母亲。这种担心是必要的,一定要听从自己的感觉,有了担心的情绪,不要逃避,不要视而不见,要多考虑如何解决和疏导自己的担心。这时如果想不清楚的话,以后就可能受到影响,偏离好父母的标准。
那么,如何成为好父母呢?
第二部分 2.绝对不要为孩子牺牲自己(2)
很多父母爱孩子至深,可能认为要一切为了孩子,无条件为孩子牺牲,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全方位受到呵护。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前面的文章中我也提到过,作为父母,关键在于如何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引导者,帮助他们看到未来、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要想成为最好的引导者,父母首先要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目标,计划好自己的人生,日积月累,始终进步,并有能力去帮助和影响他人,方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如果父母没有这样的能力,不能给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不能让孩子从内心里感到敬佩,那么,孩子们自然不会向他们学习,即使他们为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不尽。
仅仅有能力养育孩子,却没有能力引导孩子的父母,并不是合格和优秀的父母。父母自己一定要有目标意识,即使为人父母了,也要继续努力。父母的人生应该是完整的,不能被孩子所隔断。
做到这点,反而会比无条件牺牲更难。但是,这才是真正爱孩子,也爱自己的父母要选择的路。
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想想,现在我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出于真正的爱?我是否被一定要为孩子无条件牺牲的这种价值观所包围,执着于孩子,而忽视了让自己成为被孩子所尊敬和爱戴的父母?我是否将孩子看作是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的代理人?父母生育了孩子,但并不能拥有孩子。父母和孩子从一开始就是各自独立的,大家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如果爱孩子,就要从"好母亲情结"中摆脱出来,努力做自己。
最好的家长都是孩子的引导者,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
第二部分 3.从想到的那个瞬间开始做(1)
那么,为了成为孩子的榜样,现在该做些什么呢?
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其实没什么难的。从今天晚上就开始,关掉电视,推掉不必要的应酬和玩乐,陪在学习的孩子身边,读读杂志、看看书吧。
无论是家庭主妇还是上班一族,都可以从简单易实现的事情开始,一件一件做起来。读书、运动、养花等,找出自己喜欢的事情,一个一个地落实于实践中。带着兴趣去做事情,并从中得到收获,做一个忙碌而快乐的家长。这时,你甚至不用多说什么,这一切,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把你当成榜样,自觉地去学习。
我的母亲就是一个没有一刻闲着的人。亲戚们来访,她也总是一边招待,跟亲戚聊天,一边编织着家人的冬衣。受母亲影响,我也养成了勤劳、不想浪费时间的习惯,我在养育孩子们和做家事的时候,也会抽出一切可能的时间来读书。
不管是什么,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不能就此忽略。只要你认为这件事情是好的,对孩子们有积极的影响,并且你可以做到,那么就不要犹豫,赶紧去做吧。千万别认为可以把很简单的事情攒到一起,等到有很多时间了再一起做。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岁月不等人,而孩子的成长是时时刻刻的,不是只过了一个时期就可以了。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吸收、学习日常生活的经验,所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很多时候,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的,往往不是什么大的挫折和障碍,而是日常生活的一件小事,父母忽略了,孩子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积累下来,说不定会成为以后生活中的很大的困扰。
所以,要做个细心、敏感的父母,要关注孩子的生活细节,因为父母是孩子日常最为密切的同伴。当然,这种关注首先要从自我做起,在意识到改变自己的必要性的那个瞬间,就要开始。
在我们家中,我和先生的宗教生活给了孩子们很多帮助。我们夫妇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每周都去教堂。自1968年开始,每年夏天我们都带孩子去新罕布什尔州的山中参加宗教夏令营,这也对孩子们的教育很有帮助。
第一次去夏令营,我事先准备好了孩子们喜欢的紫菜包饭。
到了露营地,才发现其他300多人全部都是白人,而东方人只有我们。孩子们没有经验和准备,因为感到自己跟别人的不同,所以觉得很慌张。
第二部分 4.从想到的那个瞬间开始做(2)
用餐时,我把从家里带去的紫菜包饭拿出来。当时在美国,紫菜包饭还不是常见的食品,很多人会觉得很奇怪。
但是我没有在意这些,大大方方地跟孩子们聊天,并把紫菜包饭分给大家吃,这个过程中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孩子们看到我不以为意的样子,也重新找回了活力。那个紫菜包饭在露营地也成为了人人皆知的话题。
在与其他人分享紫菜包饭的过程中,我的孩子们也渐渐放松起来。之后,再去参加夏令营,甚至还有很多孩子们回忆说,那次的紫菜包饭特别好吃。
在夏令营里,我们夫妇也积极创造机会教育孩子。比如,我们在宗教露营里担任东方历史和宗教、文化的老师,上课时,我们的孩子跟其他孩子坐在一起,听我们讲课。当他们告诉别人"那个老师是我的母亲"时,就会感到特别自豪。慢慢地,我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把一个观念灌输给了孩子们,那就是在美国作为东方人并不是什么障碍,而是我们的特权。
我们夫妇并没有做什么伟大的社会改革,才让我们的孩子心存尊敬。我们只是尽量为别人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在与孩子们同在的时间里,让他们将父母视为社会中的一员,去客观地关注。
我们的努力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夏令营中的付出影响到孩子,我们的孩子也开始为其他人服务,后来,女儿庆恩还被选为那个露营的负责人呢。他们每年都会在露营中企划和表演有趣的合唱和剧目,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作为父母,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由衷地欣慰和自豪。看到孩子们成长后的那种快乐,是其他任何收获都比不了的。
有趣的是,由于我们自己没有把东方人的身份当成行动的障碍,在美国的很多领域都表现得很活跃,后来西方人也不再把我们当做是纯粹的东方人了,而是真正认可了我们。
这一点当然值得高兴。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和努力,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开始发挥出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并且,他们的表现越来越棒。
作为母亲,这是我最大的骄傲。
第二部分 5.感情好的夫妻,更容易成为成功的…
父母相互尊重,会对孩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常常吵架的父母,尤其是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父母,他们孩子的成长肯定会出现问题。
夫妻间普遍互相尊重的现象,是东方家庭的一道风景。一说起东方式家庭主义,人们大多会想起家长式作风的弊端,但是,我们的传统有更多值得肯定的地方,需要我们发掘和发扬。
例如,在我父母那一代,夫妻之间不会随便说话,即使说,也总是使用敬语,因此即使有比较激烈的冲突,也能用较为柔和的语言表达。这样一来,冲突就减弱了很多,可以让双方都稍微冷静下来,自然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互相尊重中会产生忍耐力。这是夫妻相处时很重要的一点。再天造地设的夫妻,也会有分歧和差异,如果不懂得忍耐,必定会不断起争执。
有些人认为我和先生的感情会特别好,或者共同点非常多。但其实,我们与其他夫妻没有什么不同。也并不是说我们不吵架,只是一开始我们就很了解对方的长短处,所以,遇到分歧,我们更懂得尊敬和认可,而不是粗暴地拌嘴或大吵大闹。
我们之所以尽量避免争吵,而是用沟通来解决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想影响到孩子,想努力为孩子们做好榜样。
我和先生在学问研究上有很多共同点,但在琐碎的生活上,却有很多分歧。例如,他对什么都很节省,我则不然。虽然我也不是喜欢浪费或奢侈的人,但在具体细节上经常跟先生发生冲突。如果要请客,我喜欢准备很多材料,这个、那个,丰盛而周到。他却看不惯,每次都跟我强调说,不要忘了工读生的身份。我就不同意,我们是在请客,难道不该比平常好一点吗?
"如果要这样,就不要再请客了。"最后,看到说服不了我,他说。
"我再也不请了。"我也赌气。
但是过一天,客人又来了。我们俩朋友都多,很多熟悉的人不用你请,他们自己都会来。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波士顿既没有韩国饭店,也没有卖泡菜的,我们成了朋友们吃韩国料理的聚集点。
我想尽我的诚意去招待客人,把菜准备得好一点,用新鲜的材料、上好的食物。我很有兴趣去做这些,虽然这样会非常累。但他竟然一句谢谢都没有,反而责怪我。
我非常难过,但忍着不跟他吵架,并且,我知道我们之间差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不好客,而是成长环境不同。我的父亲是个企业家,我从小生活优越,而母亲也特别注重饮食;而先生从小离家过寄宿生活,不同的环境,肯定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待客标准。通过与丈夫的不断对话,我们彼此慢慢认同了这种差异。
有时候也觉得正如母亲所说,夫妻之间有差异是好事,这样才会彼此珍惜。
尽管我们尽量避免,但争执还是有的。若被孩子们发现我们在吵嘴,我就会想起母亲曾说过的"一个家庭里面至少得有一个唱红脸的"这句话,而我也这样告诉孩子们,跟他们讲,要允许差异的存在,夫妻之间的差异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益处。当然,在孩子面前,我从来都是为丈夫树立父亲的权威。
这也是母亲的角色。如果母亲不尊重作为父亲的丈夫,孩子也不会认可父亲的权威,这样一来,父亲的教导就无法站住脚。反之亦然。在妻子成为母亲的瞬间,丈夫就要开始树立妻子的权威。如果丈夫尊重妻子、认可她的权威,孩子们才会尊敬、跟随母亲。如果丈夫无视妻子,孩子们也会无视母亲;同样,如果母亲无视丈夫,会使孩子们敌视他们的父亲。
第二部分 6.感情好的夫妻,更容易成为成功的…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很优秀,很懂事,但是她告诉我,她最大的苦恼就是处理不好跟母亲的关系。原来,她的父亲嫌弃妻子没出息,一直跟她说,千万别像你妈妈那样。所以这个女孩从小就跟妈妈疏远,长大后她才意识到这种疏远大大地伤害了母亲,也伤害了自己。但是再想恢复,谈何容易。
夫妻生活中难免会在微小的地方产生分歧,但是,决不能过度。特别是如果这种情况经常被孩子们看到,他们的不安情绪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夫妻双方如果都抱有以交流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态度,那么,一切的分歧都容易处理。当然,交流并不可能会完全消除分歧,但可以加深彼此的理解,而这样一来,夫妻感情就会更加深厚。
你看,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夫妻相亲相爱的过程;而感情好的夫妻,肯定会教育出更成功的孩子。
我年轻的时候也不太懂得沟通,动不动就拌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用交流来解决问题,比拌嘴效率更高,花费的时间也少。交流就像一座桥,搭建在夫妻之间,即使很难克服的分歧也能够自然地找到接点,让两个人平稳地渡过去。
真的,没有比用尊重和忍耐来交流更好的方法了。
如果我们夫妇一味主张美国式个人主义平等的话,我们现在的家庭也许就不会存在了。虽然我们知道,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但是在家庭问题上,人和人之间碰撞比较多,只讲平等是不够的,更需要互相谦让,懂得取舍和牺牲。对丈夫和妻子都是如此。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