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国的人心与文化

_4 朱建军(现代)
报应:一种幻想的心理防御机制
2008年04月23日12:28

佛教传入中国后,百姓都学到的一个知识,就是“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对百姓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总算多了一个讲理的地方了。过去,百姓讲理的地方不 多,衙门按说应该是讲理的地方,但是腐败横行:衙门口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清官都 在话本里出现,现实中的清官比鬼还罕见。皇帝据说是正大光明,但是百姓要见到他,比登 天还难。那就干脆直接找老天爷,老天爷有时也很糊涂,经常不辨忠奸;就算偶然看见贪官 污吏,发了义愤,也只能降个旱灾什么的,旱灾了倒霉的还是百姓自己。据说雷能劈死坏人 ,但是坏人很少下雨天去露天地,自我保护措施还是挺够的……
现在好了,有报应了。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中国人关于善有善报说得相对比较少,而且中国人所谓的善报,也多 不是按照佛教本身的追求,得到解脱什么的,而是非常现实的善报,比如得了个儿 子什么的,连天堂都不太去。——这且不说了。但是对恶有恶报却说得比较多,庙宇中也会 有地狱变相的图画和雕塑,展示地狱中的罪人怎么下油锅上刀山,像木头一样被锯开或者像 死猪一样被钩子吊起来。
百姓解气:恶人们,你们有报应啊!
当百姓对恶人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时候,至少他可以想象,这些恶棍们死后有苦头要吃。而善 良的自己则来世还有机会过好日子。虽然对这些事,他们也有些半信半疑,但是至少这样想 也是一个心理安慰。
但是,这样的“佛教”,真的如同“精神上的鸦片”,它虽然能够让百姓稍微舒服一点,却 不可能真正解决什么问题,而且反而减弱了百姓在真实生活中反抗并为自己努力争取哪怕只 是一点点利益的冲动。

在心理学视角看,这样的报应论,被用于进行“幻想”的心理防御机制了。幻想的心理防御 机制能缓解心理的痛苦,但是对实际的改善却并无用处。
而且,这样一想,百姓们还逃避了责任感。反正恶人自然会有恶报,也就不劳我们自己为这 个世界惩恶扬善了,反正有神佛负责记这个善恶的账,存在阎王爷那里清清楚楚的,到时候 自然会清算。
但是,这样想的百姓,想错了。
因为他们不知道,虽然他们自诩为善人,但是他们的这种想法,本身就含有“恶”。
有些“更善的人”会说,“他们的想法中,是盼着别人倒霉,虽然是盼着恶人倒霉,也是不 够善良的,所以这想法中含有恶”。——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知道有些中国的“善人”,他们理解的“善”就是什么人都不得罪,哪怕这个人是一个十 恶不赦的家伙。中国有句古话“恶人自有恶人磨”,就是这类“善人”的想法,他们不会 去和恶行作斗争,因为怕有恶报,所以他们让其他恶人去做和恶行斗争的事情。可怜那些为 民除恶的人,他们做了事情还会被看作是“恶人”。
这些百姓的错误是,他们放弃了对自己权利的争取,也放弃了和邪恶斗争的义务,他们没有 做改善这个世界的事情,只是幻想而没有必要的行动。而这背后的原因,是他们不敢和恶人 斗争,恐惧使他们采取了退缩的态度。而借用“因果报应”论,去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让自 己能够更安然地退缩。——这也是一种“恶”。
这个“恶”也会得到“恶报”,这个恶的报应是:你不抵抗,那些恶人就会更肆无忌惮地欺 负你。
中国百姓,可能是世界上最“好”、最“善良”的百姓了,而中国的封建专制、中国的贪官 污吏,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敲骨吸髓,要榨干百姓的每一滴血汗。这两者之间,是有因果关系 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因果律是不错的。不过,它并不是我们回避自己责任的借口,也 不是怯懦者逃避的理由,否则,逃避者自己也不能逃避自己的报应。
随便说起,因果报应说在中国古代的误用很多。举一个例子,某甲对某乙很坏,某乙找到一 个高人想办法,高人运用神通或者神算一看,告诉某乙,说你前世是个猫,某甲是个老鼠, 你把人家活活吃掉了,难怪这一世他非常地怨恨你。——所以结论是:你就忍着吧。某丙问 为什么某丁有那么多钱而我如此穷困,高人一看,说某丁前世布施得多,所以这世有财运, 你上一世吝啬,所以这一世只好受穷。
我对这些高人的神通大多是怀疑的,因为我知道他们这样一种说法,是最方便应付别人的, 毕竟别人也没有办法回到前世去验证。而这样对一个人说前世因果,结果是什么呢?只是让 莫须有的前世干扰了这一世,使得一个人在这一世并不按照合理的、正当的方式去应对人际 困难。比如,别人欺负我,按道理我应该坚持自己的利益,保护自己的权利,但是“如果我 前世吃了他”,我就会忍气吞声。而我忍气吞声的结果,也许是对方更加嚣张,从而养成了 欺负人的坏习惯。——这我也是有责任的,因为我“惯着他”。也许我会在心里憋的气越来 越多,后来气病而死。——这也是我的报应,因为我没有保护自己。也许他越来越过分,而 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这次我也许真的会吃了他。
无论哪种情况,都不是一个良好的结果,固然程度也许没有这样严重,或者我忍耐了但是也 没有什么明显的恶果出现,但是不明显的坏结果是一定会出现的。因为,你不按照适当的方 式去做,就是一种小小的“恶”,而这样的恶也一定会有“恶报”。

佛教是传入中国的伟大真理,但是,中国人却怯懦地会用它做逃避责任的借口,“众生难度 ”,我想佛家的大师们,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尽我们所能,按照最符合道义、正义、真理等价值的方式去做,不 要用“前世因果”作为合理化理由,为自己的逃避、怯懦等作借口。这样,这一世的因才会 转为善因。而善因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野狐禅:放下虚伪
2008年04月23日12:28

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中有一个情节。维也纳人很喜欢音乐,因此聚会时总要演奏一些 乐曲。约翰?克里斯朵夫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但幼年的他表现得很不喜欢这些演奏。很多 人对此觉得诧异,为什么音乐世家的孩子居然不喜欢音乐。——而实际情况是,约翰?克里 斯朵夫非常喜欢音乐,因此,他不能忍受那些不好的演奏。
我的表现,会让一些人觉得我对佛家不是很热心,其实,我是佛家中的幼年约翰?克里斯朵 夫。我最受不了的就是一些有文化的人的野狐禅。
听他们高谈阔论,引经据典,仿佛对佛家深有领悟,看他们时时表现出的莫测高深的表情, 让人都怀疑这些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悟道解脱了。但是,如果你能有机会和他们多一 些日常交往,就会发现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也许不仅不超凡脱俗,有的连一般人的 道德水准都不如,或者心胸比一般人都还狭隘。
我把他们都归到“野狐禅”中。
“野狐禅”一词,来源于一个著名的故事:百丈禅师说法的时候,有个老人对他说,“我不 是人,是只野狐。我过去也是一个有名的僧人,但有一次,有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 无’,我回答说‘不落因果’,结果五百生都成为了野狐”。后来,百丈禅师纠正了他的错 误认识,这个“老人”才得以从做野狐的命运中解脱出来。
因此野狐禅,就是代表对佛家观点的错误理解,按照这个故事所说,这样的错误带来的后果 是来生变成野狐。后来,人们把那些看起来聪明,能够夸夸其谈,但是并非真实有境界的佛 教徒也称为野狐禅。

佛教传入中国后,根本的思想虽然保持,但是具体表现的形式上,却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影 响而有了改变。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有两个,一是净土宗,另一个就是禅宗。禅宗的特 点,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禅宗能在中国产生并繁盛,一个主要原因是,道家的一些思想 能为禅宗奠定基础。我们知道道家一个核心的思想,就是“道”的不可言说性。老子《道德 经》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国哲人自古习惯于通过类似 直觉性的方法,来把握那些宇宙人心最深的真相。而不习惯于条分缕析,用复杂的逻辑和概 念去近似地把握世界。道家固然也不能不有所言说,但是道家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些言说只 是启发我们领悟的手段,如同捕鱼用的“筌”,当我们捕到“真理和真相”的鱼了,就应当 把注意力放在鱼上而不是筌上。
印度佛教产生时,在表达方式上实际很常用严格的逻辑思维,因此有非常复杂的术语体系即 所谓“名相”,和严格的逻辑即所谓“因明”。传入中国后,这种需要复杂逻辑思维去把握 的佛教思想,中国人比较难于消化。玄奘法师,也就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辛辛苦苦 西天取经后,在中国创立了法相宗或称唯识宗,但是这一宗的影响却并不够大,原因就是逻 辑太复杂了。天资超人的玄奘法师固然能理解,但是对缺少逻辑思维习惯的中国人来说,是 很难理解的。这并非说中国人智力低,而是说中国人不喜欢用逻辑,中国人的智力是用另外 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是用更直接的“悟”来了解真理和真相的。
因此,当达摩祖师用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方式传佛法,刚好契合了中国人的思维。道家长 久给中国人进行的训练起了作用,中国人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佛教——禅宗。

中国的禅宗大师们发明了许多极具启发性的方法,能够很好的激发学佛者,因此,在一段时 间内效果显著。比如当头棒喝就是一个极有创造力的方法,对执着在名相中的求法者,得道 高僧出奇不意的一声大喝,或者当头一棒,就能使求法者突然脱离执着,体会到佛法的真相 。另外如赵州和尚的公案:有人问什么是佛?赵州给出一个毫无关系的回答,“吃茶去”或 “庭前柏树子”等等。一时间中国出现了大量的悟道高僧,大成就者。
以心理学视角去看这些方法,这都是用于打破思维定势和惯性的策略性的方法。人的思维有 一种自我强化的趋势,我们的一个观念会引发另一个观念,导致一种连续不断的观念的链条 。特殊情况下,这个观念的链条有可能变成一个环,使人反反复复地想同一个事情,那就形 成了一种“强迫思维”的症状。比如回忆一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首歌的旋律在你脑 海中不停地唱,到了结尾就又转到开头,你没有办法让它停下来。这就有些类似强迫思维。
治疗强迫思维,有一个方法就是:出其不意,突然对来访者大喊一声“停”,如果声音足够 大而且足够出其不意,则来访者的强迫思维就会一下子停下来。这和我们平时如果打嗝不停 的时候,旁边的人突然一吓我们,打嗝就可能会停止,是同样的道理。
在佛家看来,我们所有的人都是比较轻微的“强迫思维”者,这样的思维阻断了我们对“真 相”的直观。因此,我们需要打破日常思维的链条,让我们的直观能够显现。于是佛家采用 了一种“当头棒喝”,或者故意答非所问的方法,来打破提问者原来的思维惯性。
“当头棒喝”有效与否,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之一是,提问者本来已经把注意力高度集中 于一个观念上了。如果提问者的注意集中,则棒喝打破了这个观念后,一时不会有新的观念 填补脑袋里的空缺,这个空隙就可以使直观显现。但是如果提问者并没有集中注意,脑子里 有许多乱七八糟的观念,则就没有这样的效果。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个棒喝必须出其不 意。如果提问者事先知道会有这样的棒喝,在心理上就会自发地有所准备,产生一种对棒喝 的预期和防御,这样,棒喝的力量就会被大大减弱。同样,故意答非所问,也只有在提问者 没有预期到回答者会这样答的时候,才会产生错愕,这种突如其来的错愕才能够打断原来的 思维。如果提问者知道回答者会“答非所问”,那就完全没有了这个效果。
但是,在禅宗大师用这个方法使一些人开悟的同时,这个方法本身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方法或策略逐渐会不好用。越来越多的人来找大师的时 候,会预料到大师会棒喝或答非所问,从而使效果大打折扣。这也就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 逐渐地有很多人,特别是高文化阶层的人,熟知了禅宗的方法,也熟知了那些开悟者的应对 ,于是,他们学会了这种看起来很玄妙的游戏——用过去的大师和被启发而开悟的人一样的 语气和方式来说话,“表演”出一种高深玄妙、大彻大悟的样子。我所厌恶的“野狐禅”, 大多就是指这个情况。比如,常常听到有人说什么“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 ,我就难受,因为这样说的人往往对这个“见山是山”公案的真实意义并无所知,只是觉得 这样说显得很玄妙高深而已。

如果我们回观历史,会发现这样对待禅宗也是有文化渊源的。魏晋时期名士们谈的玄学,就 是一种把道家思想玄虚化的方式。野狐禅,也就是把禅宗方法玄虚化。但是,仅仅指出这样 的传承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野狐禅师们的心理状态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会做这 样的事情。
当然,第一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一种心理学称为“阻抗”的现象。心理治疗师都 知道,任何一个心理疾病的患者,虽然很愿意痊愈,但是在潜意识中却都有一种抵御治疗的 力量,也就是阻抗。按照佛家的观点,我们每一个正常人,实际上也都是更为轻微的“心理 疾病”患者,所以当禅宗大师“治疗”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自然会有一种阻抗。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发现。
人的各种情绪、欲望和冲动背后,都需要有一定的心理能量。当人在心理上自我压抑的时候 ,他就会把这些心理能量压抑下来,往往使之沉入潜意识中。有时,被压抑的心理能量会转 一个方向冒出来,变成一个不同样子的情绪等。比如,一个人压抑了他的爱,就有可能“爱 不成而生恨”,把爱的心理能量转化成了怨恨的心理能量。而如果他继续压抑这个转向后的 心理能量,则心理能量会再次转向。比如,一个人压抑自己对另一个人的怨恨,则可能把怨 恨的心理能量转向对着自己,自怨自艾,变成一个抑郁症患者。
我发现有些对自己压抑过分严重的人,有可能把一次次转向的心理能量一次次压抑,因此, 最后他会变得非常缺乏心理能量。
这样的人,最后实际进入了一种“行尸走肉”的状态,他们的生命力全面压抑,他们的情感 变得麻木,不再有活力和欲求。他们的心理状态,实际上比那些有心理冲突的人还要差,因 为那些人还有力气挣扎,而他们实际上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
但是,巧的是,这样一种全面麻木的状态,在外表上看,却和佛家大修行者所达到的,或者 是心理健康程度非常高的人(所谓自我实现者甚至超越自我实现者)状态非常类似,都是很 平静、没有心理冲突。美国心理学家威尔伯就特意描述了这个现象:真正高境界的人,和比 一般人心理状态更差的人,居然外表看有很多类似。
当然,这两种情况还是不同的:全面压抑者,最后的状态是“死寂”,类似荒凉的戈壁;而 佛家大修行者或心理超常健康者,最后的状态是“宁静”,类似无风无波浪的湖水。前者是 “死”的,而后者是“活”的。前者是感情麻木的,他们虽然似乎没有什么烦恼(因为他们 压抑了烦恼的感觉),但是也没有了快乐、美和爱的深刻体验。而心理超常健康者则不麻木 ,他们能够体验到任何积极消极情绪,只不过这些情绪会随即得到很好的处理,而不会压抑 并淤积在心里,因而他们有一种类似儿童的“赤子之心”。
但是,全面压抑者却不能区分这两者,他们往往把自己说成是佛家修行有大境界的人(或者 是道家修行有大境界的人),他们觉得自己的那种麻木不仁的状态就是所谓的“四大皆空” 的高深境界(或者是道家的无欲境界),这样,他们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当作了心理境界,从 而大大满足了自恋。他们失去了一切,只留下了“我有大修为”的自恋作为唯一的补偿。他 们玩弄野狐禅,模仿“表演”高境界的举止,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恋,把自己的症状解释 为境界。

这些人之所以会走向全面压抑,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怯懦。中国文人在宋代之后,总体上是 越来越弱不禁风,精神也越来越怯懦。——专制统治越来越严酷,也使得文人的勇气日渐萎 缩。出于怯懦心理,中国文人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于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而压抑得 非常严重,以至于心理有些麻木后,就会寻找一些借口掩饰自己的失败,最常见的就是玩弄 野狐禅,并自以为有境界,或者标榜自己“淡泊名利、无欲无求”。而实际上,他们不是无 求,而是不敢去求。内心有求而又压抑,使得他们潜意识中深藏了很多的不满的怨气,因此 ,如果我们不被他们的高谈阔论所迷惑的话,你就会发现他们往往比一般人的心胸还要狭隘 。
而中国思维方式的特点,不求逻辑的细致和缜密,重视直观和领悟,也给了这些人自我期盼 的机会。逻辑是人人可以验证的,所以难于自欺欺人,而直观和领悟难于验证。我说我开悟 了,我模仿以前开悟者的语气说一些玄虚的话,一般人是很难分辨出我是真的开悟,或者是 自我的幻想,或者干脆是故意欺骗。这样,自欺的人就有了机会,可以有意识地,或者潜意 识驱动而不自知地,把自己“表演”为一个有精神成就者甚至开悟者。在自己方面,这阻碍 了真实的自知,也阻碍了自己真实的心理成长的机会,而在别人那里,他的行为又给了别人 一个假象。我受不了野狐禅,实际上是受不了自欺欺人的虚伪闹剧——我称之为狐闹。
要解决这个文化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全力鼓励“真诚”的做人态度,首先要真诚地对待 自己,这样才会有发现真实自我的动机。因为中国的直观认知不同于西方的精密逻辑认知, 所以,如果一个人不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别人很难说服他,让他知道他的自我认识是错 误的。有了真诚的态度和真实自我发现的动机,如果鼓起勇气,就有可能通过自我内省,分 辨出自己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情况,也能够逐渐发现自己是否有怯懦和掩饰,是否真的心理超 级健康。在了解了自己的前提下,我们就有可能逐步完善自己的性格,使自己的心理能够真 实的成长,也许,经过艰难的成长后他们发现自己还没有开悟,但是,至少他们会成为更快 乐更善良更完整的人,这,已经是一个很伟大的成就了。
出山泉水浊
2008年04月23日12:28

我研究的心理学,叫做意象对话,最重视研究意象,因为意象可以最深入地体现心理。以意 象而言,孔孟等正统儒家的心态犹如高山,端正磊落、正大光明,巍巍然使人高山仰止;墨 家的心态犹如火焰,慷慨激昂、豪气干云,烈烈如火让人热血沸腾;而道家则如风似水,流 动不居、洒脱自然,飘飘然令人心旷神怡。——当然,并非所有道家人物都是一个感觉,老 子和庄子就相当不同,庄子更像风,像野马尘埃,可以神游八荒;而老子则更像水,谦和平 静,似柔弱而实胜刚强。
水,这也是老子最喜欢用的意象,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水,在心理学意象分析中,最基本的特质是“滋养”,象征着爱、关心、帮助。水又象征着 生命的源泉,因此也可以代表男女之性。这也正是道家所说的“善利万物”。
用水作象征物的道家,虽然以大智慧而见长,不像儒家墨家那样直接强调仁或爱,但实际上 ,也是包含着对人类的大爱心的。在道家人物看似平静的心中,血也是热的,只不过他们自 觉地避免被热血冲昏头脑,而会头脑更冷静地爱人。因此,老子用的是另一个词来表示道家 的爱心,这就是“慈”。老子说他有三宝,一是慈,二是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慈,是一 种有智慧的爱,是没有情结影响下的最纯洁的爱。
水,是不争的,这象征着灵活和智慧。水遇到阻碍,不会像一头牛一样直线冲击,而会就势 转弯,绕过前面挡路的东西。虽然看起来水的方向总是在转变,但是一条河最后总是会流向 大海。这里面,也可以看到一种意志:水要东流入海。这就是水的坚定的意志,但不一定是 使用蛮力气直接冲向大海的方向。
水,是谦下的,不会在无谓的争强好胜上耗费精力。这也代表老子推崇的积极性格,这和法 家的好大喜功恰好成为对比。心理分析表明,骨子里越是自卑的人,才越要努力在外表上表 现得强大,因为,他们需要外表的强大来安慰自己。而内心真正有力量的人,却反而敢于谦 虚,敢于不争强好胜。
水这个意象,就是这样把道家所推崇的人格境界,很简明清楚地展示了出来。我们想到老子 ,就仿佛想到一条大河,平静中蕴含着力量,滋养着河边的草木,沿着自己的道路流向大海 。

不过,几百年后的唐代,有位诗人杜甫又提到了水,他说了一句同样简明但实际沉重的话: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因为,水到了后代,开始有了清浊的问题。
在意象分析中,水比较清澈为好,那象征着心理健康、心地纯洁而没有污染;如果意象中的 水肮脏混浊,则象征着内心出现了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比如,清水象征性爱的时候,象征 的是美好的性爱。蝴蝶泉边的金花妹妹和阿黑哥的爱情,以及性爱,都会和清清的蝴蝶泉一 样美。而混浊的水,在象征性爱的时候,则象征着变态的性爱,比如窥淫癖、裸露癖等等。 同样,在象征心态的时候,先秦道家的心态,就如同纯净的清水河,而到了后代,则“泉水 浊”了,象征的也是一种有所歪曲而不正确的道家思想了。
中国后代的政治,越来越不清明,逐渐被专制政治、法家思想、董仲舒所扭曲了的儒家思想 等污染;周围的环境越来越污浊,也会产生一种趋势,污染本来纯净的河流。而中国的士人 ,就面临着一个空前的难题,在这样的时代如何自处?如何面对这越来越污浊不堪的世界?
虽然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一个关键的转折,但是污浊化的趋势出现得更早,孔子感叹“礼崩乐 坏”时,已经有了这个趋势。智者都看到了这个趋势,因此,就有了不同的选择。
屈原的选择,美而不可取,他发现“世人皆浊我独清”,为了不和世人同流合污,毅然投水 而死。——还好当时自然环境没有污染,河水还是很清澈的,如果是现在到处污染到臭的河 水,屈原只好投浴缸而死了。从象征意义看,他之所以选择投水而死,是象征着投奔那清水 一样干净的世界。他保护了自己心灵的纯洁,但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个方法显然不能让 大家学习。
另一种方法要好一点,就是做隐士。楚国有个“狂人”,用对山歌的方式和孔子说:“凤 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凤凰啊 凤凰啊,你怎么现在堕落了。做过的事情我就不劝你了,以后的事情你还能改。停下吧停下 吧。如今要从政是错误的。)这反映的是道家中一部分人的态度:当政治已经越来越肮脏的 时候,我们就离开政界,到山林中去,过我们自己的健康人生。也就是所谓:天下有道则出 仕,天下无道则隐退。
这位“狂人”显然是属于道家一派,他能够在天下大乱前,看到局势已经不可收拾,也就是 “不可为”,这是道家“见微知著”、“一叶落而知秋”的功夫。他重视自己心灵的健康纯 洁,“德”的完备,这是道家“爱身”也就是自爱的准则。他们的态度是,如果天下事已经 不可为,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保护自己的心灵这世界上最后的一块净土呢?
这种态度在中国后世不绝如缕,竹林七贤佯狂避世,就是因为晋代的政治更为肮脏且危险, 所以这些士人就通过隐退而“全真”,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真心。楚狂人的时代,政治危险性 还小一些,基本上退到山中就行了。而竹林七贤的时代,则危险会更大,即使是嵇康退隐山 林,也不能逃脱被杀害的命运。因此,他们只好故意做出许多荒诞无稽的事情,把自己弄得 像疯子或者朋克,从而能更好的保护自己。这实际上就是“水”的“处众人之所恶”的态度 ,靠“就下”而获得安全。陶渊明之所以被后代中国士人所极力推崇,也是因为他退隐于田 园的行为,和他的一片赤子之心,使中国士人所向往。中国传说中的神仙,实际上也是这一 支的人物。现代简化字多有不足,只有“仙”这个字简化得颇为恰当,神仙就是“山人”, 也就是这些隐士们。神仙生活,也就是这些有幸保留了人的本性的人所过的生活。
这种态度就是:既然出山泉水浊,不如泉水不出山。

但是,这样的选择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你们这些高人都退隐山林 了,那社会中政界中的人只剩下了私欲强烈的人,那百姓的日子岂不是更为困苦?完全不考 虑这些,未免失去了道家的“慈”或者说“水的滋养万物”的精神。所以孔子宁愿被楚狂人 不理解,也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尽可能为这个社会而努力。正是在这 一点上,孔子一流儒家的态度,和道家有所不同,往往是一往直前,不顾生死,正是所谓: 出山荡涤混浊水,要让江河变清流。因此,真正的儒家更为浊世所难容,因为那些肮脏的心 灵,会嫉妒这些清明的心灵,并且也会感到这些清明的心灵对他们有所轻视,因此更会增加 怨愤。这样的清水,结果往往是被消灭。唐代衰微时,军阀朱全忠的谋士李振仇恨当朝大臣 ,力劝朱全忠:“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朱全忠笑着同意了,一夜杀 掉 在朝的三十多个大臣,皆投尸于黄河。李振的态度,显然是代表了这种嫉妒的怨愤。儒家和 污浊的世界是敌对的,这样的态度其实不像水,而像是江河中的中流砥柱。这显然不是道家 人物的选择,如果道家人物中,有些为了自己的慈爱之心,选择不退隐,那他们会如何做呢 ?
我们不需要猜测,只要看看历史就可以了,因为后世的道家中人,也有一些想要出仕的人物 。但是和孔子有些不同,是他们往往采用的方式更为委婉,他们会凭借智慧,巧妙地影响当 政者,达成一些有助于被压制的弱者的利益。比如汉武帝时的东方朔,他认为一般隐士们还 是太拘泥于形式,实际上“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一个人即使是做官,也一样有可能 保留自己心灵的纯洁,又能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为这个社会多少做一点事情。当然,和山林 隐居相比,要在朝廷做官吏,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和人格尊严,还有偶尔劝谏皇帝不要太奢 华,最好不要建上林苑,最好杀死奸邪小人等,这样做的难度要大很多。“出淤泥而不染” 毕竟要比“出清水而不染”难度高多了。而东方朔采用滑稽幽默的方式,隐去了自己身上的 锋芒,而让皇帝能够接受他。这就是道家“水”的灵活性的表现,内心有理想,而行为上不 妨绕路。出山泉水浊,东方朔的态度就如他所赞许的柳下惠一样,可以坐怀而不乱:清水虽 然流在浊水旁边,但是也可以保持清澈,正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不乱心,无奈我何 。
我承认,东方朔之类的大隐,的确比陶渊明一类的小隐更为有智慧和境界。但遗憾的是,像 东方朔这样做,难度太大所以鲜有人能够成功。相对来说,有个叫做冯道的人就很成功。冯 道自号长乐老,一生在五个不同的王朝做宰相等高职,不管政权如何更替,他都像个不倒翁 一样保持高位。冯道为官的秘诀是,“遇事依违两可,无所操决,唯以圆滑应付为能事”。 他最善于察言观色,辨明风向,随风倒,靠老谋深算维持地位。因此,司马光之类理学家对 他十分厌恶,认为他不忠于君而且无耻。但是我觉得从冯道来说,他觉得那些君主并不值得 他忠,他为君主们做行政事务换饭吃,也并无什么不当。且他也在有机会的时候,就会帮助 百姓苍生,比如契丹灭晋,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问他:“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说:“现 在 就是佛出世也救不了,只有你皇帝救得。”这马屁拍得很“无耻”,但是从当时情况看,契 丹人非常残暴,而听了这个马屁,契丹皇帝被架得高高兴兴,大大减少了残暴的行为,这个 马屁不知救了多少汉族人的性命。我理解冯道从事政治是有理想的,并非仅仅贪图自己的权 利,他的一些不被人理解的行为,背后大多有他不为人知的苦心。
但是试图像东方朔和冯道这样做而不成功的人,最后的结果则是和世界同流合污,成为了腐 败政治的一员。那些人得到了政治中的权力和一定影响力,但是却完全失去了道家最根本的 东西,对人的慈和对自己健康心灵的保护。而道家的智慧也被那些人堕落为官场权术、阴谋 诡计,使中国政治更为阴险邪恶。这个态度就是:浑水摸鱼、同流合污、不问善恶、但求多 福。这样一批老滑头“道家”人物的存在,是民族性日趋下流的原因之一,也是对道家思想 的最大亵渎。更何况有一些人,并非是“失去”了理想和信仰,而是一开始就没有什么理想 和信仰,只是把道家智慧当作自己玩弄权术时的工具,那就更是下流无耻、不可收拾了—— 当今书摊上,什么《老狐狸做人术》之类的书籍,就是教这些蝇营狗苟之术。这类书也能够 畅销,也就证明了道家的真精神已经式微,唯末流还是很兴旺的,这颇令人感叹。道家清泉 ,到了这些人手里,已经是污秽不堪,如同沼泽中的臭水污泥一样了。

有一次上课,学生问我一个难题:“老师说道家思想很伟大,为什么道家却败在了你说低劣 的法家手下?”
我回答说:“一、是我们的民族作为整体,还远不能达到真正了解道家精神,少数人的思想 深刻,不足以改变全民族的命运。二、从更深的一层看,道家并没有‘败于法家’,以道家 的态度,当法家锋芒正盛的时候,道家并不会迎头痛击他。相反,道家会灵活应对、等待时 机,在合适的时候再出手,四两拨千斤,扭转中华文化不良的走势。虽然,这个等待用了两 千多年,但是,在天地的运行中,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时间也不算很久,当时间恰当时, 我们就会看到道家思想突然光芒四射,照亮我们民族的精神世界。——这一天,我相信就要 来了。”
房中术、鼓盆而歌到无性神仙
2008年04月23日12:28

理论上道家应该比较重视女性才对,老子的《道德经》中,高度赞赏女性精神,在品评一个 人的境界时,他用“能为雌乎”作为标准。女性是柔弱的,但是柔弱中却蕴含了坚定;女性 不像男人一样争强好胜,但是她们的包容性更大;女性是生育者,和天地化育万物的精神更 接近……当然,老子所说的是一种“女性精神”,而这个精神不一定在女性身上。贾宝玉 虽然是男性,但是身上就具备了这样一种女性精神;而林之孝家的虽然是女性,却并不具备 或者说已经失去了这个精神。但,无论如何,女性总是更容易接近这个精神的,也是更容易 接近道的。
道家传说中的始祖之一是黄帝,而黄帝和女性的关系似乎不错,他还积极从事性学研究,向 素女老师学习房中术。另一位彭祖据说也是依靠房中术而得八百年的长寿(当然年数很可疑 ,因为当时也没有身份证,而彭祖自己也很老了,老糊涂了,数不清楚是可以理解的)。
老子的婚姻关系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庄子和妻子的关系,倒是有些传言,值得我们做些分 析。
据说庄子妻子病故,好友惠施来吊唁,见庄子正鼓盆而歌,就是敲着盆唱歌——古人时常会 把盆当乐器,现在我们只有大学生等开饭的时候才会敲饭盆。惠施责备他说,“人家和你夫 妻一场,为你生孩子管家,现在去世了,你还唱歌,太不够意思了——你这烂人”。庄子说 ,“她刚死时,我怎么会不悲伤呢。思前想后,我发现是自己不明生死之理。等我想通了, 就不悲伤了。……这世界上本来没有她,而后有了她,生活而又死去,人的生死变化,犹如 春夏秋冬的交替。”
这个故事并不说明庄子讨厌女人,实际上他的态度是顺应自然的。活着,就好好活,死去, 也安然地去。所以当他妻子去世,他也是很自然地会悲哀,而后,他把视角放到天地的变化 ,看到人在其中如大海中的泡沫,随时生也迅即灭,这时他超越了个人的悲哀。我想当时他 唱歌,当然已经不是悲哀的歌,但是也不是喜悦的歌(毕竟他和妻子是好的),而是表达这 种感慨的歌曲。他用这个态度对待妻子,也用这个态度对待自己。如果他死了,而妻子能用 同样的方法化解了悲哀,那么他也会很欣慰。——我这样说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是有辅助 性证据。据说他自己临死的时候,弟子们打算厚葬他,他却建议连埋都不用埋,弟子们说, “我们怕乌鸦吃你的尸体”。庄子说,“在地上乌鸦吃,埋地下蚂蚁吃,谁吃不是吃”。

但是,后人不了解庄子的思想,所以也不理解庄子为什么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于是编出了 另一个版本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庄子的妻子总对他表达爱情,说我多么爱你,永远 不会爱上别人啊,你死了我也活不了了……庄子不大相信,于是他要试试妻子。因为他有 道术,可以让自己心脏停跳(就像印度瑜伽师),于是就假装死了。临死告诉妻子说:“我 死之后,你至少要等我坟墓上的土干了,才能嫁给别人。”妻子说:“你死,我一辈子也不 嫁给别人。”
庄子被埋葬后,这个妖怪一样的庄子又化出了另外一个身体(有些像孙悟空,现实中的庄子 可没有这个本事)。庄子化身后,变成一个翩翩佳公子,相貌狂帅,财富巨多,简直就是一 个钻石王老五加白马王子。这个公子就来勾引庄子的妻子,庄子的妻子很快就爱上了他。这 个公子突然得了急病,说必须吃死人脑子才行。于是庄子的妻子就赶紧挖开庄子的坟墓(墓 土还没有干,也很好挖),想取庄子的脑子治病;而这时庄子复活,责备妻子。妻子羞愧而 死,所以庄子鼓盆而歌。——这种贱女人死得好。
后一个版本完全不符合庄子的思想,实际上只是和宋代之后,儒家已经越来越扭曲后的理学 思想有点关系。故事里的庄子妻就是人欲的化身,她好色淫荡、急于改嫁,还拿前夫的遗体 送情人,在那时的人看来真是该死。但是,这真是以猥琐小人之腹,度旷达大师之心。以庄 子的态度看,自己死掉,妻子若遇到好的人,何妨改嫁?白马王子能抓住就抓住,又不影响 庄子自己什么。再说了,死了的尸体,给谁吃不是吃,乌鸦吃也行,蚂蚁吃也行,用来给白 马王子吃也何尝不可?
把后来的故事驳斥掉,就是为了恢复庄子的本来精神。如果按照后来的故事看,庄子应该很 讨厌女人,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道家并不反感女人。
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庄子也并没有把爱情放在很高的地位,作为文采绚丽的大文豪,他 也并没有写情歌。对待情,道家的态度是接受,但是并不放到很高的地位上。

汉代之后,道教产生并逐渐和道家相互混在一起,对待女性的态度就有了一个新的改变。总 体上,节制性欲逐渐向消除性欲方向转变。这主要是因为道教更多的是巫术方术的东西,也 注重修炼,而其修炼的目标不是道本身,是为了长生不老等更现实的目的。而修炼这些技术 往往需要禁欲,好比当代练气功的人也不能性生活太多,按照他们的理论,精可以化为气, 如果性生活多了精就少了,也就会损失气。因此,在这之后的道教以及道家,也就渐渐疏离 了女性。
除了性之外,在感情上,道家也一向比较淡泊。加上后来又受到了佛家禁欲思想的影响,道 家和女人的关系也就更为疏远。也不厌恶或敌视女人,也并不轻视女人,但是,会和女人刻 意保持距离。
因此,神仙中,除少数例外,大多都成了独身主义者。包括八仙中吕洞宾这样的潇洒帅男子 ,有事没事和何仙姑混在一起,时不常还要“八仙过海”,玩玩冲浪游艇什么的,也都没有 产生办公室恋情。偶尔有个思凡的神仙,下到人间和人类同居什么的,还会被玉帝或者谁谁 谁给抓回去惩罚。
在我看来,道家和女性的关系逐渐疏离,对道家不利。离开了女性精神,也就脱离了道家思 想的精髓。未来也许应该有一个道家精神的再发现,应当剥离道教中带来的过多的方术性的 内容,再次阐发道家的基本思想。也许,我们应当从学习女性中,来阐发道家的精神,那种 像水一样,有容纳性、外表随和而内在坚定、灵活而有智慧的精神。国外思想家中,荣格的 思想和道家最接近,他也是一个“女性精神”的推崇者,他把男性的女性精神称为“阿尼玛 ”,指出男性从阿尼玛中可以学习到集体潜意识的智慧。因此,我们男性也可以在自己的集 体潜意识中找到女性精神,也可以用女性的态度生活。
所谓房中术,在象征意义上,是说男性精神和女性精神结合,才能得到真正的生命力量。没 有女人的男人是不可能健康长寿的,因为,他没有和女性精神结合,也就没有机会让女性精 神去补充男性精神的不足。
总体上看,现代化的世界是一个男性精神的世界,这个世界重视的是竞争、是成就、是扩展 、是获取、是更高更快和更强。男性精神固然有其优势,但是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因为过度 的竞争,使得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感到压力。因为获取的欲望,使得大自然不堪重负。而女性 精神是平和的,不是每个人都追求第一;女性精神是自然的,是天性更关注环境和生存品质 的;女性精神更有爱心而非雄心,世界也许不会“进步”得更快但是却可以更美好。从象征 意义上,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现代人就是不懂得房中术的,不擅于采阴补阳的男人,所以 ,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这样的枯燥。
新道家也许应该树立一些女性的偶像,一些心灵纯朴、善良而平和的女性形象,让她们水一 样的心灵,滋润这个被男性烈火烘烤过度的世界。新的时代,应该是女性的时代。而中国的 道家,也许可以以一个女性态度和精神,贡献给世界。这是道家的、女性的,也是全世界的 福音。
未来,你能为雌乎?
庖丁解牛、太极拳和舞蹈
2008年04月23日12:28

我彻底不会宰牛,学过太极拳但是没有学会,交际舞跳过但是水平也很不怎么样,在这里写 这个题目似乎是纸上谈兵,不过,我在做心理咨询上比较擅长,天下大道无所不在、无处不 同,所以不妨假此几事说说道家所论的道。
庖丁,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谓的“食神”,把一个牛解开,刀工玩得出神入化,把梁惠王看呆 了,问他怎么会有这样高超的技艺。庖丁先生说:“我这玩的是‘解牛道’(类似后代所谓 的茶道、剑道、花道、跆拳道和柔道),不仅仅是技术,一开始解牛之时,我看着牛还是牛 ,三年后我眼中都已经不是整个的牛了。现在我都不用眼睛看,全凭感觉就能下刀。按照牛 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一点都不毁刀。差的厨师是硬砍骨头, 刀一个月就需要换一把;高明的厨师是割肉,刀一年需要换一把;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 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不过,每当我 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会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 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 ,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
庖丁说的不是技术,是道。庖丁解牛就是“无为”方式做事的标本。“无为”是道家的一个 基本概念,不是说不去做事情,而是说不要用强力的方式做事情。如果庖丁刀子也不动,就 站在那里等牛自己碎成块,那就是什么都不干的那种假“无为”。实际上,任何一个技艺要 达到炉火纯青,做事都需要轻松、自然、流畅如同这个庖丁解牛,那都包含着一种无为。

武术中的太极拳最能体现“无为”的精神,在格斗这种最容易引发人的强力的场合,太极拳 也还要避免硬斗,要舍己从人,跟随对手的动作,并寻找机会,找到对方的破绽,四两拨千 斤借力打力。我当初了解太极拳为什么要用圆的动作,大受启发。一般武术动作都是直线, 因为直线距离最短,一拳一脚直线打出,能最快地击中对方。但太极拳大师认为,直线出拳 时,除了出拳一刹那和拳击中的一刹那,中间阶段出拳者自己对自己的拳是无意识的,因此 ,对方如果在这一瞬间有什么反击动作,出拳者就会难于即刻反应。而太极拳圆形动作时, 每时每刻都不是直线运动,所以都需要有意识,这样,出拳者反而比对方的反应更快。这让 我大悟,原来关键是“意识”,而不是动作。这和庖丁“特别警惕,瞪大眼睛”是一样的, 而找到对手的漏洞,借力打力的一瞬间,也就和庖丁“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牛 剖开”的时候是一样的。“无为”,是一种跟随,在庖丁是跟随牛的结构和解牛过程的自然 趋势,在太极拳格斗中,是跟随对手的行动和这场格斗的自然发展。一切活动本身有其自然 的过程,不去干预这个过程,不用自己的强力去打扰这个过程,而是跟随这个过程,就是无 为。所以,无为就是无我,没有“我”的打扰和干预,则我们就能够去做到完美的跟随。
我跳交际舞水平一般,但是个别时刻也体验到了舞蹈之道。说来简单:初学舞蹈者注意力在 动作,也在自己,而技艺纯熟的舞蹈者,或者像我这样不纯熟但是偶尔忘我的舞蹈者,则会 忘记自己、忘记动作,而把注意力放在音乐上、放在舞伴上、放在当时的气氛和周围的“场 ”上。于是在这个时刻,不是你跳舞,而是舞蹈通过你而发生,这就是我的无为。
我无为,就是让“自然”去作为,而我只是跟随并允许它所做的发生。
道家的这个伟大思想,在培养伟大的技艺家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不论是烹茶做饭、理发 按摩,无不可以体现出无为的神奇。中国功夫的特长之处,也全是源于道家的这个领悟。而 在人的交往中,无为的原则也非常适合,在这个方面中国人也有不少领悟和应用,但是,却 出了一些问题。

有一次,在培训心理治疗师时,我总结自己的经验。我说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我的态度很像 一个等着抓老鼠的猫。我会警觉但似乎又很放松,我听着来访者说他的问题,顺着我的自然 反应去应对,我并不会竭力去说服、干预和改变对方,只是顺着自然流程走。而突然“老鼠 出现了”,也就是说我感觉到了有一个关键点,于是我像猫一样睁大眼睛,更加警觉,等时 机到达,我就会闪电一般地出击,一举击破对方的心理防御,并解开对方内心中纠结的情结 ,于是事情豁然贯通。——当然我并非总能做到这样,但是,常常还是有这样的时刻,这就 是我的“咨询道”。这和庖丁解牛、太极拳大师格斗和舞场高手的道是一样的。
中国人智力超群,在人际交往中也都和我做心理咨询时一样,都在学习如何达到道的境界。 不过,在我写这个文章的时候,发现很难找到好的范例。唐代安史之乱期间,有个辅佐唐 肃宗平息叛乱的李泌,大约能有“进乎道”的境界。李泌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算无遗 策,可以说不亚于张良对于刘邦所起的作用。而在发现肃宗过分宠爱妃子张良娣,可能会带 来后患的时候,也能抽身出来避免自己受到牵连。他所做的事情,每一件都恰到好处。而很 多追求这样境界的人物,却往往变为处事圆滑、甚至奸狡的样子。我们可以找到相当多的例 子,看好多从道家获得启示的人,却变得阴险狡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我看来 ,道理倒是颇为简单,无为需要忘我,在从事技术活动时,忘我比较容易,而在和人交往时 ,功利目的很难被放弃,则人不会忘我,不会忘我就不可能顺应自然之道。耶稣不是道家, 但是在他祈祷的时候,他会先祈祷一个事情,随后又说如果天父的意志不是像我希望的这样 ,让天父的意志实现。这才是真正的忘我,甚至在他自己被钉上十字架,他都能做到服从天 父的意志。道家服从自然的意志也应当是这样,而在人际关系中,有谁能像耶稣一样肯放弃 自我呢?也就难怪道难于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中实现了。
还有一点不能忘记,当我们顺应大道,忘记我的时候,是非常快乐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 道这种快乐,也知道这样做是值得的。将来要让中国文化复兴,让中国人的人心更光明,道 家无为的教导,应该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精神资源。
鱼快乐吗?我快乐吗?
2008年04月23日12:28

一次,庄子和惠子在濠梁的河边游览。庄子看到鱼在水里轻快地游来游去 ,感叹说:“鱼 在水里游得多快乐啊。”惠子,辩论成瘾,马上质疑:“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庄 子迅速反应:“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惠子逻辑精密,接住庄子的逻辑反 驳庄子:“我不是你,我不能知道你。你不是鱼,因此也不能知道鱼是否快乐。对吧?”庄 子一看不妙,沿着这个逻辑思路,很难去反驳惠子了,于是他话锋一转说:“我们回到原来 的话题上,一开始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快乐,说明你已经肯定我知道鱼快乐了,只是问我怎么 知道的。我是在濠上知道的。”
我以前看这个小故事的时候,感到从辩论逻辑上,还是惠子更严密。惠子说:“我不是你, 我不能知道你。你不是鱼,因此也不能知道鱼是否快乐。对吧?”庄子已经理屈词穷,而后 面的说法形似狡辩。因为,从当时的情境看,惠子一开始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显然 并非是“肯定庄子知道鱼快乐”,而是认为庄子不可能知道鱼快乐,而通过要求庄子提供证 据的方式来质疑。惠子的意思是:“如果你认为你知道鱼快乐,请给出证据?”而庄子故意 曲解惠子的话,才能给出他自己最后的论辩。而最后,庄子还是给不出惠子所需要的证据, “我就是在濠上知道的”,这样的证据在惠子看来,根本是和没有证据一样。

但是,后来做心理咨询与治疗,对人类知识方式了解越来越多,终于明白了庄子的意思,也 明白了以庄子这样聪明的人,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写在自己的文集中。——在过去我一直奇 怪,庄子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形似辩论成功而实际是失败的事例写下来,在后世才智之士面 前出自己的洋相。现在才明白了,这个故事是道家的精髓。
因为,人的认知活动,我过去以为只能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只能通过把感觉信息经过加 工或者说思维以得到知识。实际上,人还有一种方式能认知,这个方式是一个全然不同于此 的方式,那就是“不通过感官、不进行思考、不信息加工,直接知道”。
我在做心理咨询与治疗中,越来越深地体会到了,我们可以直接知道来访者的情绪、欲望和 感受。在一个来访者抑郁时,实际上我不需要看他皱眉、不需要听他叹息、不需要问他话也 不需要了解他的背景,我就可以知道他的心情抑郁。因为,他的抑郁弥散在他身边,让我也 沉浸其中。在他身边的我,只要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就能在自己的内心中看到有一个异己 的抑郁,那就是他的抑郁。
而我也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这个能力是人人都具备的一种能力,并非多么神奇,只是因为我 们不习惯用它,或者说早已不知道它的存在也不相信它存在,所以才“失去”了这个能力。 在我的体会中,我们可以用这个能力知道其他任何人的感受和情绪等,但是一般不能知道他 所想的语词,这个能力和语词无关。
知道了这些,我就知道了庄子真正的意思:庄子一开始知道鱼快乐,靠的就是这个能力。惠 子质疑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庄子的回答:“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 乐? ”这个回答不是狡辩,而是说明。庄子的意思是,惠子不是庄子,却认为自己有可能知道庄 子的感受,这说明在惠子的内心深处,是知道“生命可以直接知道其他生命”的感受的。庄 子试图用自己的反质疑帮助惠子体会到这种“直接知道庄子”,如果惠子发现了自己可以直 接知道庄子,也就知道了为什么庄子可以直接知道鱼。所以,庄子的确在为惠子提供证据, 只不过这个证据在惠子身上而惠子并不知道。
惠子说:“我不是你,我不能知道你。你不是鱼,因此也不能知道鱼是否快乐。对吧?”如 果惠子坚信自己不可能知道庄子,则很自然的推论是庄子不知道鱼。这个前提是否成立,这 才是问题,因此庄子说“我们回到原来的话题上,一开始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快乐’,说明 你已经肯定我知道鱼快乐了,只是问我怎么知道的。我是在濠上知道的。”这里,庄子的说 明是,如果你承认我有一种方式知道鱼的感受,我就告诉你这是什么方式。也就是说,生命 能否直接知道其他生命,这个前提,是不可能通过辩论清楚的,庄子知道而惠子不知道,所 以他们的逻辑前提就不一样。
庄子最后说的是他知道鱼的方式,那就是“在濠上知道的”,“就是这样就知道了”,也就 是说,没有什么感觉直觉思维等信息加工。这也就是道家所说的“玄览”,是直接的知。获 得这样的知的唯一方法,不是如何思考,而是不思考,恰恰是当一般的思维停止时,才最容 易见到它。

这种东西看起来的确是“玄而又玄”,不仅获得它似乎非常地困难,而且似乎实用价值好像 也不够大。在春秋战国那动荡的年代,法家可以用简单实用的“赏罚”来获得战争胜利,可 是庄子真知道了鱼快乐与否,又能怎么样呢?在我看来,道家的思想是最深刻的,但也许正 因为这个原因,它也是最难被人掌握的,也是因此而被失落最多的。
但是,在今天,在做心理咨询的生涯中,我意识到,这个认知对人类有非常大的意义。—— 这是人与人真正的相互了解的最好的(如果不说是唯一的)方式。通过它,我们直接像别人 体会自己一样体会他,而不是通过各种信息去猜测他。这种方式把人和人联系起来,使我们 知道别人的喜乐如同自己的,而快乐别人的快乐如同自己的,也使我们痛苦别人的痛苦如同 自己的。
我发现,这个看起来非常玄的认知方式,实际是非常普遍的,实际上所有人在所有的时候, 对所有其他生命(甚至无生命)都有这样的直接的认知。这种认知方式不需要学习获得,也 不曾失去。只不过大多数人不知道或不承认它的存在而已。
让我稍微展开说一下证据:我们常常发现心理咨询师常常会不自觉地“感染”了来访者的心 理症状。比如一个心理咨询师为抑郁的病人做咨询,往往他自己会变得更抑郁;如果一个心 理咨询师为疑心病人做咨询,往往他也会变得更疑心重……心理学家发现,产生这个现象 的原因是:在和那些有心理问题或疾病的来访者一起时,心理咨询师感受到了来访者心中的 抑郁或疑心,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觉察,他很可能误以为这是他自己心里产生的情绪,就 会感到“自己”有些抑郁或者疑心重。在这样的例子中,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就有“玄览”, 但是却误认了这个玄览,而不知道它实际是什么。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训练有素,且觉察能 力很强,他就能够知道这个情绪不是自己的,虽然是在自己的心中被感觉到。——而是来访 者的,当他知道了这一点,自己就不会继续抑郁或疑心,但是这个知使得他对来访者的了解 成为了最直接和深入的了解,那么他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别人的“知己”。他知道别人如 同知道自己,所以对别人的帮助也会恰到好处。——这样一种情况,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 叫做共情。
我们知道了,共情对心理咨询师用处很大,那么,共情对我们其他人有什么用处呢?实际上 ,共情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的最大的用处,就是,使我们懂得了要关心和爱别人,因为, 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的快乐都会增加你感觉中的快乐,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的痛苦都会增加你的 痛苦。最不了解自己的共情的人,或者简称共情能力很差的人,就很容易成为威胁别人的人 物,因为,他们不能感同身受地了解别人,他们不论做什么对别人残忍的事情,自己都不会 觉得不舒服。当然,严格地讲,并不存在共情差的人,这里说他们共情差,是指这些人由于 某种原因严重压抑了自己对别人的感受能力,因此他们不会因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而不幸的 是,他们也不会因别人的幸福而幸福;最重要的是,不论他们获得了多少好处,至少有一个 重要的“好处”他们得不到,那就是“和别人有真正的融合”的感受,他们一点也得不到, 因此,他们永远是孤独者。
玄览或共情,是人与人真实的关系的基础。它也是社会伦理的基础,孔子说“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这个伦理的基础也正是,我们施加给别人的痛苦,不管你是否能够意识到,实际 上都将成为我们自己的痛苦。墨子所说的,我们应当泛爱众,也正是建立在我们和众人有这 样一种共通的基础上的道德要求。或者我们可以说,这也是人类应当博爱的基础,明确了这 样一种认知的存在,我们就能够明白,为什么爱别人是一种全人类在心理正常时的普世道德 标准,只有个别心理不健康的流派比如秦始皇式的法家,才会否认这种普世的道德。

鱼快乐吗?正是在这个看似不重要的话题中,才明确了一个最重要的人类生存问题:人和人 ,生命和其他生命,是可以深入地相通的吗?博爱是符合人性的吗?在前面我们做了很多逻 辑讨论,实际上这些逻辑思考是惠子的专长。而当庄子说,“鱼在水里游得多快乐啊”,这 不是一个逻辑问题的陈述,而是一个感受的表达,是庄子感受到了鱼的快乐,也是庄子自己 在感受到鱼的快乐的同时,所感受和生发的生命的喜悦,也是庄子对鱼和自己的生命的体认 。所以,是鱼快乐,也是他自己的快乐,这快乐也许难于用逻辑证明,但是它却给生命带来 了最真实的价值。
道家的思想,也许都难于证实,也不能给我们马上的功利,但是,它却深深地关乎人心。知 道鱼的快乐,我们就能够为美好的人和事而感动,在听到刚刚发生的雪灾中,那些困在火车 上几天的人饥寒疲劳的情景时,也会受到触动,而希望自己能做一点事情帮助他们。道家的 思想为一个健康的人生和健康的社会预备了一个很坚实的基础。遗憾的是,中华民族并没有 能把它发扬光大,没有能把它正确地转化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相反让不健康的法家文 化占了两千年的上风。但是也没有关系,在整个民族的历史上短短两千年也如白驹过隙,埋 藏在道家思想中的珍宝总会放出应有的光芒,而只要我们能找到道路,中华民族就会实现我 们的光辉未来。
打小人和斩妖魔
2008年04月23日12:28

香港至今还有“打小人”的习俗,中心地点是铜锣湾鹅颈桥下,什么时间都可以打,不过最 主要的“打小人”日期是惊蛰日,有“专业打手”,手操旧鞋烂鞋,打残打烂放在砖头上的 纸人 。内地不提倡这些“迷信活动”,也就没有这样公开的民俗,但是暗地这样做的人,为数应 该不少。到网络时代,互联网上还有了“打小人”的线上游戏,可以用“拖鞋”、“大头针 ”、“熨斗”、“蟑螂”等“打小人”。
“打小人”属于一种巫术,更确切地说属于一种“交感巫术”。交感巫术的原理是,古人相 信相似的就会相互感应。比如,干旱时人们舞龙求雨,是认为当人们做一条假龙舞动时,由 于感应,真龙就会随之舞动并带来雨水。再如,播种时,有些民族会在田地边做性的活动, 是认为人的繁殖活动会感应土地和庄稼,使庄稼也增加繁殖活动。而“打小人”的原理就是 ,纸人和现实中的某个小人形状相似,通过打纸人,现实中的那个人就会因此受到打击。
任何原始民族都有各种各样的巫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社会中巫术的地位有所不同 。例如,在一些至今依旧比较原始的民族比如印地安人,还使用着各种巫术;在天主基督教 传统占上风的地区,巫术是被排斥的。因为一神论的宗教中,我们只需要对唯一的神效忠。 但是实际上,基督教的种种仪式实际上也有巫术的影子,比如我们向耶稣的塑像祈祷,也是 一种交感巫术,塑像不是耶稣但是和他形象相同,所以可以感应真正的耶稣。再比如圣餐喝 红酒,是用红酒象征基督的血,通过喝酒(血)我们就和基督有了直接联系,这实际上是建 立在另一种“接触巫术”原理上的仪式。
中华民族对巫术的超越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实际上儒家已经明确地指出,巫术只是仪式而 并非有现实效果。中医也很早就已经和巫术有了相当大程度的分离。因此,中华民族实际上 是世界上少有的很早就具备了理性精神的民族。但是,巫术在中华民族却不可能消失,实际 上,方士的各种方术、阴阳五行家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一种巫术。秦始皇寻求不死之药时, 那些到处去寻找仙药的方士,都是早期的巫师。而他们寻找不死药的失败,也成为了秦始皇 焚书坑儒的一个诱因。
在秦代的文化大破坏之后,巫术继续附丽于各个学说而存在。比如附丽于儒家思想,而产生 了以董仲舒为代表的董氏儒学。这号称儒学的学说中,交感巫术的原理成为了最基本的原理 ,即所谓的“天人感应”。据说天和人有许多相同之处,人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的天地,因此 天和人有种种感应。人的善行可以感应出种种吉祥的征兆,而人的恶行也会感应出干旱洪水 等种种灾异。《易经》研究也附丽于儒家而继续。巫术和道家结合形成道教,道教的各种仪 式和活动大多都是巫术。当然,在民间也有一些独立存在的巫术活动,比如各种民俗中的巫 术,比如上述的“打小人”、“跳大神”、扶乩(以及其现代变种“碟仙”)、圆光术、看 相、占卜、风水术等等。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中国人对这些巫术的爱好是比较高的。 因此,在西方科学刚刚传入时,新文化的推行者就发现了中国传统的鬼神“迷信”对科学的 普及有阻碍。因此,他们对这些鬼神迷信都十分愤懑。
科学出现后,以其对物质世界超乎寻常的解释能力,和奇迹一样的干预物质世界的能力,在 和全世界的各种巫术的斗争中,都曾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中国为了学习、普及和推广科学 ,对各种巫术进行了无情的打击,使用巫术至少在中国大陆是一个严重的禁忌。新中国把各 种巫术称为“封建迷信”,并利用各种方法试图彻底消灭它们。实际上新中国对“迷信”的 打击,是沿袭了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化先驱者的思路,为了推广科学而必须战胜“迷信”的巫 术活动。
如果从科学角度解释,各种巫术对世界的解释当然是不科学的,没有根据的。不过,如果我 们从心理学(也是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巫术从功能上却有一定的心理调节和干预功能,对 心理健康会有一定的影响。正确使用巫术或者使用某种类似巫术的仪式或活动,可以促进人 的心理健康,而不恰当的使用巫术,则可能带来心理上的问题甚至疾病。

还是从“打小人”开始说,从心理学分析来看,这个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宣泄。当人对别 人有愤怒、怨恨、仇视等消极情绪时,如果强自压抑,则有可能伤害自己的生理健康和心理 健康。压抑愤怒,在生理上容易导致肝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在心理上,可能会导致 长期积怨、以后在某些时刻突然爆发;也可能不对别人发怒,而自怨自艾,转而成为抑郁者 。最理想的状态是,用最恰当的、公正的和适度的方式,向那个激怒你的人表达你的愤怒。 这样,可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也可以让对方知道他的错误,而且由于方式恰当而公正,一般 也不会伤害双方之间的关系。但是,现实中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表达愤怒,是一件很不容易的 事情,很多人做不到。因此他们只好避免表达愤怒。在这样压着难受、发出来危险的两难处 境中,如果我们使用了打小人这样的方法,既可以宣泄愤怒,也不至于有什么现实的危险, 对缓解愤怒等消极情绪,改善心理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当然有人说,这样的方式是以怨报 怨器量太小。但是,如果一个人就是器量太小的时候,你让他怎么办呢?因此,作为心理咨 询与治疗工作者,我认为这样的一些民俗虽然不应鼓励,但是也不必强行压制和取消,虽然 它并不能彻底解决心理问题,毕竟,它对缓解心理压力也还是有一点暂时性的用处的。当然 ,如果长期使用这个方法,会鼓励一种归咎于人、仇视别人的倾向,对一个人的性格会有一 些消极影响。
道教中的一些巫术性质的活动,也是有利也有弊。在我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者的角度看,这 些活动很少有完美的,大多都会有一些暂时的积极效果,而从长远看却都还有一些不足。比 如贴符咒防御鬼怪是道教中的常用手法,我见过许多各式各样的符咒。以心理学分析,贴符 咒的作用只不过是“隔离”的心理防御机制。所谓“鬼怪”,实际上象征着我们心中的种种 消极的心态、未解决的心结或心理疾病。符咒则象征着能把这些东西“隔离”开的话语等方 法。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有一天我心情很不好,因为我遇到了一个很难 处理的问题,于是我对自己说“不想这些了,不想这些了”,说完心情好像轻松了一点。“ 不想这些了”,就等于是一个符咒,隔离开了那个未解决的问题以及烦恼。这样一种隔离的 心理防御机制当然有一定用处,但是从长远看,它不仅没有能够使他们彻底解决问题,而且 还使人失去了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机会,这就是它的副作用。
再比如桃木剑斩妖魔鬼怪,我们现在都知道这是一个“骗术”,作法的道士用桃木剑沾水刺 黄纸,而黄纸上就会出现红色,于是道士就告诉别人说,他已经刺死了妖魔鬼怪,所以现在 安全了。实际上,黄纸上预先放了化学物质,和水中的化学物质结合就可以变红色,原理上 和试纸遇到酸碱变色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个骗局却不仅仅能骗钱,也有一 定的心理调节功能。——我们说过妖魔鬼怪都是消极心理的象征,那么如果有人相信了这个 道士已经刺死了妖魔鬼怪,象征意义就是消极心理已经被消除。这将会产生一个积极暗示作 用,使人的心态好转。前一段曾经有人揭露过东南亚某国巫师的“徒手摘瘤子”骗局。巫师 号称能徒手摘掉肿瘤患者的瘤子,而在装模做样一番后,他手里还真拿着瘤子,而更神奇的 是,被摘掉瘤子的患者身上居然都没有伤口。实际上,巫师手里的瘤子并不是患者身体里取 出的,而是事先准备好的。虽然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骗术而已,但是根据心理学原理看,这 个方法却的确能够治愈一些疾病。当患者相信了巫师的骗术,对患者来说就产生了一个积极 暗示,患者相信瘤子已经被取出,因而产生了乐观的心理。实际上,肿瘤等一些疾病受到心 理的影响很大,情绪低落时对疾病的抵抗力很差,疾病的发展就会十分迅速。情绪好信心高 的时候,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就会很强,也就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在患者没有被巫师治疗前 ,他们往往心情很糟,心情差会使疾病更严重,病更重心理就更差,形成了恶性循环。而经 过做法事,他们的心理大为改善,则心情转好信心倍增,这样就有可能减轻疾病,而疾病减 轻会进一步增加他们的信心,使疾病进一步减轻,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最终也许病就 好了。因此,做法事这样一种巫术活动,有可能治愈身心的疾病。——虽然其原理并非如那 些道士或其他巫术所说的一样,而是一种心理暗示作用产生了积极效果。
当然,用桃木剑斩妖依旧不是最好的方法。在我看来,妖魔鬼怪实际上是我们的消极心理的 象征,而这些消极心理的背后,必定有一些需要我们深入分析解决的心理问题。如果我们对 此一斩了之,实际上也就失去了彻底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而只是把消极心理压制住 了而已。这样的解决方法,按照心理分析说也只是一种压抑,而被压抑的心理将来还会在某 些时候再现。更好的方法是和这些妖魔鬼怪的意象去沟通,想象中和这些妖精或者鬼怪对话 ,最后可以收服他们,使其不再为害人,那才是更好的方法。不过,我们也要承认,桃木剑 的法术,在调节人的心理上至少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各种巫术实际上是原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它们对物质世界的解释虽然不如科学,但是 ,在对心理的调节和处理的能力上,却有很好的效果。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不论科 学多么发达的地方,这些巫术及其变种都不可能完全被压制住。在对自然界的征服上,科学 完全战胜了巫术。现在我们想飞到天空,绝不会希望吃“白日飞升”的丹药或者希望神仙作 法,而只需要买一张飞机票。而我们也不会相信飞机能够飞升是因为飞行员的法术,我们知 道那不过是因为物理原理。但是,在精神世界和心理领域中,科学却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成功 ,因此,各种巫术就不可能消亡。——仅仅打击迷信是没有用的,除非你能够用更好的东西 取代它。
尽管中国文化早在孔子时期就在脱离巫术,但是至今巫术在中国文化中依旧时有泛滥。最主 要的原因就是,对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中国人缺少直接解决和面对的机会、能力和勇气。 如果一个人伤害了我,我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法律来讨回公道,还会有那么多人采用“打小人 ”这样的巫术方法吗?显然不会。古代的中国人,知道自己即使有理,但是没有钱就打不赢 官司,所以,才会发展出一种巫术文化,靠诅咒来攻击自己所仇恨的人。现在的中国人,也 许依旧缺少直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所以,巫术的文化才不绝如缕。

我也并不喜欢那些故弄玄虚的巫术,也不喜欢巫术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你会 看到有很多人神神秘秘,胆子小的人更是疑神疑鬼,莫名其妙的种种说法干扰着我们的生活 。胆小的人更容易依赖巫术,而在巫术的影响下,人会更加的胆怯。在巫术精神泛滥的氛围 下,必定会出现许多的非善意的骗子,他们假借种种巫术,对人进行精神控制,从而骗财骗 色,获取权利,这更是极其危险的事情。严重的话,甚至会形成种种邪教,对社会产生重大 的危害。
我以为,要改造巫术泛滥的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用一种科学的,或者至少是和科学不冲 突的新的角度,新的解释,新的方法来取代巫术的功能,给出一种能够达到和巫术一样甚至 更好的效果,而又并非迷信和欺骗的技术。能达到这个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心理咨询与 治疗方法取代巫术,因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是科学,而同时它们可以获得巫术所能达到的效果 ,使得人的心理得到良好的调节。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在我心目中就是意象对话心理 咨询治疗技术)的效果甚至胜过各种巫术。
意象对话能够处理各种“鬼神”,所有“鬼神”都是意象,和我们梦中见到的那些形象并无 本质差别。另外,这些意象都象征着某种情绪和心理,我们如果知道如何分析,就可以知道 它们所象征的意义以及代表的心理问题,从而很好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方法不需要欺骗,相 反是致力于增加人的自知和觉察,因此也和自然科学毫不冲突。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来访者,她说自己常常能见鬼,找了不少法师但是收效甚微。她坚持这些 鬼确实存在,不接受任何“世界上没有鬼”的科学解释。我告诉她,我先不打算争论这些鬼 是否客观存在的问题,我只是说她能见到这些鬼,说明她现在的心理状态比较消极,我们可 以用意象对话方法处理这些消极情绪。这种说法她也可以接受,毕竟“迷信”者也承认见鬼 是因为自己“阳气虚弱”。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她解决了她心理上的抑郁、敌 意等问题,解决了和家人之间的心理冲突。——我们没有直接处理“见鬼”的事情,但当她 的心理状态好转明显后,她就再也没有见到那些鬼。在我看来,这是因为消极情绪缓解了, 所以也就不会再出现“鬼”这种象征着消极情绪的意象了。
从我个人的经验看,如果我们希望消除社会文化中的“迷信”,推广心理学是一个最有效的 办法。我们建筑一座楼房的时候,需要物理学的知识和技术,而当我们建筑精神性的文化、 社会体制和伦理等的时候,如果不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我们还用什么呢?
当然,如果说推广了心理学,巫术就会随之消失,这也不全面。因为使巫术存在的原因,不 仅是对科学以及心理科学的无知,还有一种心态,那就是一种胆怯的心态,一种不敢直面人 生中的困难的心态,一种自己不能承担自己的命运,希望冥冥中的鬼神或者神秘力量来帮助 自己的心态,一种不敢直接表达愤怒,却只敢背后诅咒人的心态。因此,要真的走出巫术, 我们还需要改变心态,让我们敢于堂堂正正地生活,大大方方地追求,直截了当地表达,这 样,也许我们就不再需要“打小人”了,因为我们自己成为了大写的“人”。
首页 上一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