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国的人心与文化

朱建军(现代)
《中国的人心与文化》是朱建军教授以心理学的眼光来解读传统文化、以人心利弊来检阅传统文化的收获之作,中国传统文化被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解剖开来,"心理学家看文化,首先看的是人心"。书中提出了很多新颖乃至颠覆性的发现,作者从诸如孟姜女哭长城、牛魔王和铁扇公主这样的神话传说入手,从诸如柳下惠坐怀不乱、六月飞雪窦娥冤这样的经典故事入手,从电影《天下无贼》《太极张三丰》《墨攻》等入手,对塑造中国人性格、影响中国社会人心的传统文化,深入地作了清理与甄别,分出来哪些是毒、哪些是药。
媒体评论
一个心理学家的文化野心
中国有个朱建军,这个人还有个名字叫朱一得,在他的拥趸们那里,似乎是自然而然地就呼之为"朱洛依德"--乍过耳,这名字有点熟啊?没错!就是那个在全世界人文学科里有着像爱因斯坦一样深远影响的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朱洛依德",就是中国"朱氏弗洛依德"的简称。
百度一下"朱建军、心理学家",近万条信息都是介绍朱教授的意象对话心理疗法、以电视嘉宾身份作的点评,以及有人问哪里能买到朱教授的书、怎样可以得到朱教授的亲自治疗等等。如果再细心一点还能发现,很多很多的心理咨询公司,都把"朱建军"列入自己的专家团队名单,这个名字似乎成了一种品质保证,和用以招徕生意的手段。
作为卓有成绩的心理学家,得到万口一致的赞誉,那也只是说明他在专业领域里确实优秀。但我们这位"朱洛依德",还有一个格外惹人瞩目的特点,就是喜欢跨界作战:身为心理学家,却偏偏喜欢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发言;既想医人,给人治疗心理疾病,还要医国,给中国文化看病。比如他把中国文化视作一个人,从远初到现代的中国历史,就是这个人的成长历程;然而这个人很早的时候就心理上严重有病,这病到现在还没痊愈,有些症状甚至还变本加厉了。一个简单例子,比如从前的法家精神,到了今天就化成了成功学理念:"不择手段,一定要成功",并衍生出让人每天一大早起来高喊口号"我一定行"式的变态。"法家是支兴奋剂,效果显著,但伤身",仔细想想,这话还真是有道理到了骨头里了!
也许正是这种"跨界作战",成就了这位心理学家的与众不同,也成就这本书的非凡的独特价值。在朱教授的心理意象分析中,中国传统文化被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解剖开来,"心理学家看文化,首先看的是人心"。这本《中国的人心与文化》,正是朱教授以心理学的眼光来解读传统文化、以人心利弊来检阅传统文化的收获之作,书中提出了很多新颖乃至有些"匪夷所思"的发现,这些发现,也许权威性还不够,但论启发性,却绝对是独一无二、无人可及的。作者从诸如孟姜女哭长城、牛魔王和铁扇公主这样的神话传说入手,从诸如柳下惠坐怀不乱、六月飞雪窦娥冤这样的经典故事入手,从电影《天下无贼》《太极张三丰》《墨攻》等入手,对不同程度地参与塑造中国人集体性格、影响社会人心的儒法道释等思想学说,深入地作了清理与甄别,是毒、是药,看看就知道。
前面说过,法家这剂药,少用为妙;而对中国普通百姓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儒家,也并非尽善尽美,"仁爱"是个好东西,但由"仁爱"生出来的恶果也累累:贪赃枉法为仁爱,无私奉献给当权者吃人肉也是因为仁爱;根据儒家的天谴说,国中有冤屈就会天降灾祸,然而就算是天天山崩月月飞雪,人间冤屈还是没完没了,更况且任何天灾,到头来受伤的还是老百姓;理学家强调"从一而终",其实不仅是对中国女性的压迫,同样也是阉割中国男性的软刀子,"好女不嫁二夫"的背后是"忠臣不事二主",女人守贞的背后是要求男人忠君……至于另外那些所谓"匪夷所思的发现",其实也是匪夷所思地有道理,就请诸君自己看书了。
对于这样一位有着卓越成绩的心理学家的文化野心,我们也许可以大胆戏谑一句:这个人有点像《西游记》中擅闯天庭的"美猴王"。"美猴王"代表的是大闹天宫时代的孙悟空,正因为还没有被套上(学术的)金箍,所以有着最张扬的生气和活力,会不时做出些令读者激动和向往的成绩来。而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呼唤的。
自序:老古董店里的清理
几年前写过一本书,本来的书名叫做《被阉割的龙:中国文化的心理分析与救赎》,后来被改为《心灵的年轮:中国文化的心理分析与救赎》。并非我现在要趁机做广告,而是这本书 和那本书有很大的关系。
那本书的重点,在分析中国人性格的缺点,分析中国文化的缺点,因为我自己是个心理咨询与治疗者,所以用的方法是心理分析。如果把整体的中国文化看作是一个人,那本书说的是 ,在先秦,虽然有种种问题,但是总体上这个人还是心理健康的;而从秦朝开始,这个人 就有了心理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病还越来越重。正是这个心理疾病导致了鲁迅先生所说 的中国民族的劣根性。
有病就得治。如果一个医生只管诊病不管治,他只对病人说你得了什么什么重病,但是不说怎么治疗,那这医生不是被患者家属打死,也该活活饿死。——我也是个心理医生,所以知 道这个厉害,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我决定再写这本书。这本书更重要,因为它能保住我自 己的命,也是治疗中国人劣根性的第一步。
在分析中国文化病以及中国民族性中的劣根性时,也许会给人造成一个印象:仿佛我们很消极、悲观,或者是我们长了一张乌鸦嘴,只知道说坏话。——但是这是必然的,如果你家请 来一个医生为孩子诊病,医生不说孩子的消极面,只说好的:这孩子真漂亮、真聪明、真懂 事、真可爱……就是不提孩子的病,那这个医生就是失职。但不如此,也并不意味着医生只 看到了孩子的病,而没有看到孩子的优点。
中国文化虽然有病,也有优点,而且不仅仅是有优点而已,中国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伟大的内容。如果能真正发扬中国文化中最伟大的东西,则何止是可以治愈中国民族性之病,更可以 对全人类有所贡献。治疗中国民族性之病,我们所需要的第一步,也是看到中国文化的潜质 ,看到中国文化的资源,就像看到有病的孩子自身的免疫力的作用一样。看到这些,我们才 能够有信心去治病,并且,知道文化中有哪些资源可用。
中国文化,如同一个老古董店,里面杂物繁多,有真正价值连城的古玉、青铜器、瓷器和书画,也有更多得多的大量的赝品和肮脏的垃圾。摆在门面上光鲜夺目的,未必是(而且常常 都不是)最有价值的宝物,往往只是仿品或者赝品;堆在墙角的那些蒙着厚厚灰尘的东西中 ,倒说不定有千金难买的珍品。——当然,也不一定,多数堆在墙角的东西也还是垃圾,或 者不值钱的破烂旧货。
收拾整理,仔细鉴别,从杂物堆中选出最珍贵的宝物,分辨并弃掉那些赝品,扫除无用而且肮脏的垃圾,这样的工作是不容易的。这不仅需要我们肯花时间,更需要我们有眼力。如果 嫌这个工作麻烦,打算把所有的东西一扫而光,收拾出一个空房间去装洋货(就像全盘西化 派希望的那样,也像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时所做的那样),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你可以 扫除、砸烂外在的器物,就像文化大革命时砸古董瓷器、碑刻一样,但是你没有办法扫除、 砸烂人们内心中的那些“古董”。心是无法扫除成一张白纸的,我们不可能先把一个成年人 的思想清零,把他的心变成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的心,然后重新教育他正确思想。因此,我们 也不可能全盘西化。
更何况,这个古董店中还有珍宝,而这珍宝价值连城,如果抛弃了自家宝物,收拾房间装洋货,也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因此,我们还是应该细心整理并鉴别,找到这个古董店中的宝物,在明明白白之后,甘心情愿地抛弃那些赝品和肮脏的垃圾,从而使我们的古董店更好。
《红楼梦》中,贾宝玉病狂,医生束手无策时,和尚道士前来相救,告诉说你们家自有宝物可以治疗此病。现在,中国文化病了,民族性病了,病出了阿Q精神等等症状,我们要治 疗的第一步,也就是清理我们的家,找到哪些是我们自家的宝物,分辨出哪些是带菌的垃圾 ,下一步治疗中国文化病和民族劣根性,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就是这样一个工作,尝试清理中国文化。当然,这个工作有很多人在做,而且有很多博学多识、学术功底极为深厚的人在做。按说似乎不需要我来插一把手,更由于知识范围的局 限性,我也知道我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贻笑于方家。但我还是自信我做的工作并非无用 ,因为,从心理学家的视角看,也许我们会有一些其他领域学者看不到的新鲜发现,而且, 我们也比较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更有利于心理健康,能判断出哪些是文化之毒,哪些是药,哪 些是毒也是药。心理学家看文化,首先看的是人心,心理学家评价文化,首先也是评价它对 人心的利弊。这样一种视角,对我们的目标也许是更有价值的。
本书中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也有一些观点是大家公认的,或者是别人已经发现的。我不会强求自己一定要观点新颖语出惊人,即使有些是老生常谈我也不会避而不谈,因为我的目标不 在创新,而在“治疗民族劣根性”,在为治疗而清理文化遗产而已。
依旧是忙于种种事物,依旧是匆忙赶出此书,错漏之处、文字粗陋之处,预先请求各位读者谅解。
青出于蓝而杀死蓝:贼老师的两难处境

看电影,《天下无贼》,感慨起当贼老师的格外不容易!
那是看到一个情节,贼头教自己的女徒弟:人都是为自己的,不要轻易信任别人。而他那颇 有悟性的女徒弟即学即用,马上把师父铐起来交给了警察,从而保全了她自己。
贼头忘了,按照他的理论,他自己和女徒弟也是人,他们也都是自私而不可以信任的。徒弟 的做法并不错,她当然要保护自己,她怎么可能相信她的师父能为她着想呢。因此,这里出 现了一个逻辑错误:在师父把自私、不信任的秘诀传授给弟子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一点信任 这个弟子了,而且这个行为也多少有些不自私的意味。
如果坚守自己的理论,这个师父就应该即使对自己的徒弟也不说实话,相反要对她说,徒弟 最重要的是忠于师父,这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是最伟大的精神等等。告诉她不应该信任其他 所有人,但是只有一个人是绝对可以信任的,那就是师父自己。当然,前提是他的女徒弟智 力并非十分高。否则,他的下场还会是被自己的学生所出卖。
贼老师面临的这个逻辑冲突,我们可以叫做“贼老师的两难”。
相反,仁爱的人当老师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逻辑冲突,他可以把自己的所有观点倾囊相授,告 诉徒弟自己认为人性的本质是善的,人可以信任别人而更重要的是爱别人,而其结果是徒弟 会爱别人,包括爱自己的老师。仁爱的人做老师,不需要说假话以自保。

韩非教帝王们法家的思想,就遇到了类似贼当老师的麻烦,那就是,如果他准确完整地表达 他的思想,那他的学生就会用他教的法术来对付老师。如果他不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作为老师他又是失败了。其原因,就是韩非的思想是教帝王在不信任别人的前提下进行统 治的法术。因此,越是好的学生,越会连他这个老师一起不信任,越是会威胁到这个老师自 己的安全。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关于他的个人生活,历史上并无详尽记载,所以我也不能分析他童年的 经验,不能明确地推论他的性格。但是正如其他法家人物一样,他也有他自卑的可能理由。 就个人而言,一个理由是,他口吃,不善于言谈。当时正是游说之风最盛行的时代,一个口 吃的人 ,在那个时代人生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美国国会的议员如果口吃 会怎么样,在国会辩论的时候,别人侃侃而谈,而他只能结结巴巴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另外 一个自卑的理由是,他的国家当时比较弱,受到了外国势力的威胁。而韩非上书给韩 王提出的种种改革建议,也没有被韩王所采纳。因此,他颇有怀才不遇的痛苦。
自卑需要补偿,韩非采用的补偿方法就是著书。他写出了《孤愤》、《说难》、《五蠹》、 《内外储》、《说林》等大量文章,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法家理论。这些理论的前提当然是 :人性是自私和恶的,而非仁义道德。这却也不仅仅是韩非个人的原因,而是因为当时的社 会道德堕落,的确人性的自私和恶显示得更多。
秦王嬴政读到了韩非的文章,非常赞赏,但是以为韩非已经作古了,感叹说,“如果我能够 见到这个人一次,那真是没有白活”。口吻之热切简直如同今天追星的那些“粉丝”。而手 下人告诉他,韩非并非古人,而是现在还好好地活在韩国呢。嬴政居然发兵攻韩,想要夺来 这个韩非。由此可见嬴政到底是事业心强,发兵打仗只是为了一个人才,而不是为了争夺土 地、财富和美女。也可以想见,嬴政读韩非的书的时候,一定是感到“深得我心”。
韩王为了避免战争,把韩非送给了秦国。
韩非到秦国给嬴政当老师,讲解自己的法家学说,他的学问自然是使嬴政大加赞赏了。但是 ,他的成功引起了他的学弟、秦国丞相李斯的嫉妒。李斯是韩非的同门师弟,但是水平比韩 非要差一点。他发现韩非有可能篡夺自己的地位,按照法家所尊尚的保护自己权势的原则, 决定消灭掉韩非,于是李斯在嬴政那里说韩非的坏话,使得嬴政对韩非产生了疑心,就把韩 非投入狱中。不久,韩非就在狱中被李斯派人毒死了。

如果我们把这个事件只当作李斯嫉妒的结果,那是不全面的。应该说,这个结果的产生是韩 非所面临的“贼老师的两难”的一个必然结果。如果韩非不按照他的理论来教学生,或者有 所保留,那么,那个智力超常的嬴政同学根本就会看不上这个老师,或者看穿了他故意不说 实话,而更怀疑这个老师,更不信任这个老师。
如果韩非完全按照他的理论去教嬴政,那他就要告诉嬴政:国王不要信任任何一个臣子,因 为这些臣子都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而来,如果损害你国王的利益对大臣有利,则任何一个大 臣都可能危害国王。“上下一日百战”,也就是说,国王和大臣之间的利害冲突是每天上百 次地出现的。他就要告诉嬴政如何对付这个臣子,而在觉得某些大臣太难对付,是一个威胁 时,按照韩非的理论,杀死这个大臣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这样,实际上韩非忽略了一点:他自己就是一个最让嬴政感到威胁的人物。因为,嬴政知道 韩非关心的是韩非自己的利害,嬴政还看到了韩非的实力,韩非是一个如此懂得法、术、势 的使 用的天才,除了缺少他嬴政所具备的“势”之外,样样不比他差,只比他嬴政强。所以按照 韩非教导的逻辑,嬴政应该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杀掉韩非。
所以说,韩非之死,不要以为仅仅是因为李斯的谗言;要知道嬴政不是一个蠢人,不会因为 一点谗言,就杀死自己如此推崇的、如此向往的、又花了那么大的力气才得到的一个人才。 实际上,李斯的谗言只是一个嬴政刚好需要的借口。按照嬴政的思路,韩非就是一只教老虎 本事的猫,既然他不小心连上树都教给老虎了,老虎自然就要先吃了这个老师。吃了老师, 也符合老师的教导,可以说是交给老师的一个好答卷,也是对老师教学有方的一个奖赏。

法家的代表人物,大多都没有好下场。韩非被毒死在狱中,商鞅也按照他自己定的法律被五 马分尸。这似乎是偶然,实际却都是“贼老师的两难”所带来的后果。后代学聪明的那些人 ,往往避免说韩非这样的实话,甚至不敢承认自己是法家人物,外表上把自己伪装成仁义道 德的儒家。但是,他们毕竟骗不了高手,政治高手依然知道他们的真相,所以他们还是摆脱 不了这个下场。
要想避免这个下场,除非不教人做贼。
法与道:《太极张三丰》中的文化冲突
2008年04月23日12:28

《太极张三丰》是个老电影了,那时的李连杰头上还没有长出白发。作为武打片,这个片子 中最吸引人的应该是那些精彩的打斗场面。但是,我们这些有心理分析职业病的心理学家, 更关注的是个中的人性,而我这个对文化心理分析情有独钟的心理学家,则更关注的是文化 心理。在我看来,这个电影反映的是道家和法家的文化与心理,而且反映得非常准确,几乎 可以看作是道家和法家的文化思想斗争史的形象化教材。
故事梗概是这样:天宝和君宝是少林寺中两个从小很要好的伙伴,他们的师父虽然为人很好 ,但是在寺庙中的地位不高。因此,他们有时会受到其他和尚的欺负。一次比武,武功高强 的天宝打伤了其他和尚,甚至打败了长辈的大师,只好和君宝一起逃离少林寺,在外卖艺为 生。一次遇到横行霸道的官军,天宝为了出人头地,巴结一个军官并投了军。君宝则和反腐 败政府的义士结交。后来,天宝为了升官,欺骗君宝说可以协助他们,把君宝以及其他义士 包围劫杀,只有君宝和另外两人逃出。君宝自恨误害兄弟,一度发疯,后来终于恢复理智并 领悟到了武功之至理,从此改名为张三丰,他发展出太极拳,打败并最后杀死了天宝。

在这个案例中,天宝的思想和作为,几乎可以说是最典型的法家。
法家的核心精神,重实效而轻道德,把成功当作唯一的目标,可以说是不惜一切去追求成功 。在手段上,靠的无非是奖励和惩罚这两种基本方法。不仅如此,法家在影响成功与否的因 素上,所重视的是法、术、势三者,也就是奖惩之法、欺诈之权术、以及地位权势。法家对 天道和仁爱都不尊重,也不信任,认为人可以战胜天道,仁爱则虚幻而不可信。在人性的善 恶上,法家宁愿相信人性之恶。不过,法家强调人的意志力量,自信只要发挥出坚定的力量 ,就必定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成功。当然,法家阵营中各个不同思想家的态度并非完全相 同,而法家思想的实践者也更是各有特点,但是总体上看,上述的总结大致不会错。
对法家文化进行心理分析,首先要分析法家的动机或驱动力。我们看到法家对成功有一种狂 热的追求。这种狂热程度是所有其他各家所不能比拟的,只有纵横家和兵家或许能差强仿佛 ,而和道家的恬淡虚无恰恰成为对比。电影中的天宝一直有强烈的动机,要出人头地,而君 宝则宁愿过自由自在的日子,正是反映了法家和道家对成功的不同态度。现实世界中,我们 看到法家人物从韩非、李斯到秦始皇嬴政,都有极为强烈的成功动机,远超其他人物甚至其 他也想富国强兵的国王。
从心理分析学来看,法家的成功动机之所以极为强烈,往往是一种“自卑感”的产物。韩非 也许是因为口吃,李斯也许性格懦弱,而嬴政则或许是私生子,并且儿童期确定无疑地受到 了很多的轻视和欺负。《太极张三丰》中的天宝,也是从小被人欺负,所以,也是有许多的 自卑感。在自卑感影响下,人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反应就是“补偿”。— —试图通过使自己变强大来克服潜在的自卑感。天宝也是如此,他对自己的武功和其他能力 都很自信,但是从小却处于低位,经常受到欺负,因此在地位方面是十分自卑的。另外他的 心中,除了要克服自卑感之外,可能还有发泄愤怒并报复别人的欺负这一层目标。因此,在 离开少林寺后,他的全部人生目标,就成了出人头地,而且这个愿望像烈火一样燃烧着他, 驱动着他奋力前行。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天宝会奉承谄媚有权势者。在别人看来这个行为是不道德的,至少是不 高贵的,而在天宝看来,道德是不重要的,遵守道德是愚民的行为;高贵与否是地位金钱权 势等决定的,如果将来有一天自己能爬上高位,别人自然会奉承谄媚自己,所以现在自己对 别人的奉承可以当作一种投资。这些行为,说到底只是所谓的“术”而已。而这个“术”使 用的目标,也就是借对方的“势”,让自己能有更多的权势。
当然,在奉承和谄媚有权势者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深处也不舒服,甚至可能更加倍的不舒服 ,要知道这会刺激他们的自卑感啊。但是,他们强有力的意志可以压制住这种感受,认为在 不得不这样做的时候,一时的屈辱可以带来将来的尊贵。但是,被压抑的感受不会消失,所 以一旦他们身居高位,必定会设法报复那些过去接受了自己谄媚的人,即使那些人曾经帮助 过自己。——那些人只是他的工具,他对他们没有爱,只有恨。天宝后来杀掉了那个招他从 军的军官,也杀掉了提拔他的太监。杀那个军官,是因为军官不服从他的命令,他要严肃军 纪,这固然是理由,但主要是公报私仇。而太监被张三丰也就是君宝挟持为人质,君宝的目 的是让天宝有所顾忌,但是他没有想到,天宝很简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把太监杀了。从 心理分析看,这固然是形势所迫,但是也同样是因为天宝讨厌那些过去的上司,因为他们是 他过去屈辱的见证人。

为了升官,天宝训练士兵的时候,极为严酷。另外,他还诱杀自己好朋友的伙伴甚至试图杀 死朋友。这也是法家精神的体现,诱杀是术,目标是成功,手段用什么都不是很要紧。
电影中最震撼的一个情节是,有个女孩子本来对天宝很有好感,而天宝也很受她吸引。这个 女孩子属于义士们之中的一个,战败被天宝俘获。天宝把她带入营帐,本想说服她从了自己 。但是不巧上级太监来了,对天宝的行为表示不满。天宝知道,太监的不满有两个,一是他 收留了一个“反贼”,另一个是太监嫉妒他可以享用女人,于是他为了讨好上司,便立即手 刃了自己喜欢的女孩。
由此可看出,天宝心中已没有真正的对任何人的爱,对那个女孩至多是喜欢和性的吸引而已 。但是即使如此,作为一个从寺庙里出来不久、性欲极为强烈的人,可以杀死吸引自己的女 性,他的自我克制能力也可以说是超常的强了。法家人物,能够忍人所不能忍,他们的可怕 也正在这里,必要时,他们也能够做出对别人极为残忍的事情。
天宝还说过一句十分“法家”的话,那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这种话是法家坚定的意志 的来源。但心理分析学却很怀疑这种自信,因为自卑补偿者往往都表现得非常自信,但这种 自信并不健康。——他们只有靠超人的自信,才能让自己感到有生存的机会。也就是说,自 信只是由于他们不相信别人而产生的补偿。

电影里君宝的行为,则很类似道家的精神。他们更重视生命,而不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势而 扭曲自己。他们看似较弱,却能用智慧和领悟,得到四两拨千斤的能力,并战胜看似强大的 敌手。君宝心存仁慈,但在发现不得不去做的时候,也能奋勇锄奸。——当然,在格杀昔日 的朋友时,看得出他还是有些不忍。这也是道家的态度,有爱心而又能超越狭隘的私人爱憎 。
法家人物在政治技术上多有发明,在各种实际能力上也有超人之处,但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 看,他们却往往是心理最不健康的人。不幸的是因秦始皇的专制成功,法家的影响一直延续 于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社会。我们今天要文化复兴,必须做的一个事情,就是在精神领域扫 清秦始皇的遗毒,我们的民族才能有希望。
只要天宝不死,必定大难不已。
在巅峰时崩溃:法家式人物和事业的宿命
2008年04月23日12:28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龀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 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 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 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 ?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庄子?马 蹄》)
人的自然本性并非不能改造,而且人要融合于社会中,也不得不对自然本性有所克制、调整 、约束和改造。精神分析心理学指出,对于人来说,虽然按照自己本性生活,当时是最快乐 的,但是却往往会和社会冲突,使自己和别人以后更不快乐。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我控制 ,以和外在的现实要求相协调,从而使自己能够获得更长远的快乐。最简单的例子是,路遇 美女,对一个正值盛年的男子来说,当下最快乐的事情是马上和她行云布雨。但是,聪明的 人却不会这样做,因为,也许对方会告你强奸,也许对方的家人会暴打你,也许她有艾滋病 ,我们先克制自己的欲望,才会使自己将来得到最大满足。
更善于自我控制的人,往往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现实的需求,也就更容易获得社会上的成 功,将来获得更大的回报。有过这样的心理学实验,让一些孩子分别独自待在屋子里,和糖 果在一起,并告诉他,如果你能够坚持20分钟不吃这些糖果,过后你能得到更多的糖果。实 验发现,那些能坚持20分钟的人,和坚持不住的人相比,长大后的社会成就也更大。

然而精神分析心理学也强调,如果自我控制过度,这个人的内在心理健康会受到毁灭性打击 。弗洛伊德说过这样一个笑话,说某村庄的人训练马少吃草多做事,经过他们的训练,马果 然习惯于吃得越来越少。最后,他们的训练达到了最后的成功,马学会了不吃草而能干活。 正当大家高兴地为此庆祝时,意外发生了,这匹马猝死了。
历史上的经验表明,法家人物和法家事业,往往都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先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后来却会突然一败涂地。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情况,原因就是他们太善于驯马了。
在他们自己的人生中,他们压抑自己所有不利于成功甚至只是和成功无关的心理内容,把所 有的力量集中起来,一切为了成功。他们可以放弃娱乐,可以放弃恋爱,可以放弃享受,可 以放弃休息,可以放弃亲密。他们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追求成功。功到自然成,所以他们 自然更容易实现目标。
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得出,所有被压抑的心理内容都不会就此消失,而是会潜藏在潜意识中 ,等待以后再出现。在他们实现了个人的目标后,其内心中那些被压抑的心理内容就会出现 ,并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往往会使过去的成功毁于一旦。
法家所从事的事业也是一样,那是把整个团体的力量集中于一个目标,压抑所有不利于成功 甚至只是与之无关的事情,从而使一个目标容易实现。而这样做的后果是一种极为不均衡的 发展,种种内在矛盾必将越积越多,直到最后发生大爆发而不可收拾。

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说一家人为了让孩子能考上好大学,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精心安排了 一个详尽的学习计划,并训练孩子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学习。在这个学习计划中,每天的时间 安排都是精确到15分钟之内的。他们没有安排孩子的娱乐和消遣活动,因为那些事情太浪费 时间。
后来,他们的女儿果然如愿以偿,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父母继续他们的学习计划,尽量消 除任何干扰因素。比如,女儿喜欢上了听流行歌曲,父母就搜查她的宿舍并砸掉她的音乐CD (据说把同宿舍其他同学的CD也砸了不少)。不久,意外发生了,品学兼优的女儿猝发精神 失常,住进了精神病院,父母多年的努力毁于一旦。
当然,在父母看来,这可能只是一个突发的意外;但是在我们看来,这并非意外。即使这个 孩子不得精神病,也会出现其他问题,因为她的生活方式,已经太多地背离了人性。
在目前的应试教育环境中,用类似的“法家精神”来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学校比比皆是。因此 ,大学中时常有人从高楼上纵身而下,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我们奇怪这些孩子为什么 这样脆弱,会为很小的事情而跳楼,却往往不知道这些小事不过是压垮重载骆驼的那最后一 根稻草,不知道这些孩子早已觉得生无可恋。
有一次我让几个小学生随便画棵树,有个小女孩画的树很繁茂,但是树干却用刻刀刻了许多 “好看的”透雕的花纹。这样的树干当然会变得很不牢固。我猜测这个女孩应该属于那种“ 好学生”,学习和品行都会很好,老师家长也都喜欢她。一问,果然如此。我感到了深深的 忧虑,仅仅小学就已经如此,她的生命多么危险!我只好力劝父母对孩子要降低要求,理由 是为了保护她的身体。

不仅是应试教育中有这种法家态度,大跃进和大炼钢铁的时代,那种一切为此让路,力争赶 英超美的劲头,也是这种法家态度的最典型的表现。而看起来似乎前途无量的大跃进和大炼 钢铁,最后以巨大的失败而告终。而我们也终于知道了,那个时代禁止浪漫的恋爱,号召晚 婚晚育,也是把一切资源集中于一个建设目标的表现。而所有的那些牺牲,所换来的却只是 幻想的破灭。
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也不能仅仅责备某一个人的失误。原因是深层的:近代中国在西方列 强的压抑下,处处不如人,甚至面临被瓜分的危险;中华民族的精英分子们痛切地感受到了 民族的弱点,于是,整体上产生了民族的自卑感;我们知道,自卑感是培育法家精神的最佳 土壤,因此,中国走向了法家的道路,试图借此来富国强兵。但不幸的是,我们甚至还没有 达到巅峰,经济就已经走到了崩溃边缘。
法家精神如同强心针或者兴奋剂,它的确可以给你暂时的好表现,但是,它必定会损耗你的 元气,这样的药物,不要也罢。

为了避免“在巅峰崩溃”的法家式宿命,作为个人,我们需要做的,是提醒自己一定要全面 发展人生,不要把一切赌注放在高考或者其他某一件事情上。作为民族,我们需要做的,首 先是唤起内心深处对本民族文化的信任,要相信我们国家虽然暂时还不是发达强国,但是我 们的文化中还蕴藏着珍贵的宝物。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才能以更平和的心态,仔细探索适合 我们的方法和道路,让我们的民族有更稳健而全面的发展。——也许不会创造奇迹般的速度 ,但是也不容易出现翻车的奇祸。我们高兴地看到这样的发展纲领已经出现,那就是“可持 续发展”。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一份警觉,我们就能够减少“巅峰崩溃”危险发生的概率,赢得我们 更美好的未来。
不择手段要成功:嬴政文化的流毒
2008年04月23日12:28

成功是个好事情,但是这个事情也有比较不幸的一面,那就是,成功者如果心理有了病,治 疗起来就更难。
有这样一个笑话——
希特勒去参观精神病院,对着精神病人们说:“我是希特勒,你们的元首 ,上帝的使者,我是来拯救德国的。”
精神病人们面面相觑,同情地看着希特勒,一个精神病人关心地拍拍希特勒的肩膀说,“没 关系,你会被治好的,我们刚进来的时候,也都像你这样”。
笑话没有说后来怎么样。
我想象,当时在场的如果有一个优秀的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医生,他意识到了这个希特勒 先生的确心理不健康,和病院中的其他病人并无本质区别,他会怎么做?虽然略有不同 ,但是至少希特勒的症状和躁狂型的精神病人的“夸大妄想”很相似,躁狂病人的夸大妄想 中,也都是幻想自己是极端伟大的人物,或者是绝顶美丽的人物,或者是皇帝的儿子等等。 这个心理医生也知道,那个病人说得对,只要给他服用抗躁狂的药物,希特勒也是可以治好 的。这个心理医生应该怎么做?他能否给元首做个治疗?
显然,他没有办法做治疗,因为他如果敢那样做,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他自己被干掉或者被当 作精神病人关起来,希特勒的病还是没有办法治好。医生有权力把其他精神病人关起来,束 缚起来,强制治疗,但是他不可能这样对待德国的元首。因为,希特勒虽然病得非常重,但 是,他是一个成功者,成功到了具有讳疾忌医的权力。

两千多年前,当秦始皇建立起他强大的秦帝国的时候,也有许多聪明的中国学者看出了他的 心理不健康,但是没有人能够为他治病。因为没有人能够束缚他或仅仅是限制他,他的权力 是无制约的,他可以杀掉任何一个说他有病的人,而他也的确这样做了,杀掉了对秦的政治 以及他自己有非议的“儒”。
秦始皇嬴政是一个成功者,但是即使如此,心理医生还是确定地知道,这家伙真的是有病。 如果我是秦始皇的心理医生,我可以诊断并分析他为什么心理不健康。还好,秦始皇不会来 杀我。
我们之所以关心秦始皇嬴政的心理疾病,是因为他的心理疾病,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代的 中国人,以至于在中国形成了一种不择手段追求成功的“嬴政文化”。这些“翻版”嬴政渴 望着和他一样的成功,却不知自己已经典当出了自己的灵魂,他们越是成功,就越是危险, 他们是中国专制的奠基石。了解嬴政的心理疾病,也就是了解了这样一大批人;了解了这样 一大批人,我们也就了解了中国民族性格中的一个主要成分,从而为我们的疗救打下一个基 础。

好,让我们开始:如果我是秦始皇嬴政的心理医生,我给出他的心理诊断是一种叫做人格障 碍的心理疾病。
我对他的心理动力学分析是,童年期的创伤经历造成了他潜意识中的高度自卑。作为对自卑 的补偿,他强迫性地追求成功,并且把所有人都当成自己的工具。在人际关系上,他有偏执 倾向,不相信任何人也不爱任何人,并且潜藏着大量的仇恨和敌意。作为对自卑的补偿,他 产生出一种自己强大无比的幻觉,但是在潜意识里他一直非常恐惧。而作为对恐惧的心理防 御方式,他又故意让其他人陷入更大的恐惧。
病史分析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资料进行。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 取(娶)之,生始皇。”
这里有一个疑案,庄襄王(名字叫子楚)娶了吕不韦的小妾,生了秦始皇嬴政。嬴政真的是 子楚的儿子吗?他是否会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史记》的记载含混其词,我们也怪不得司马 迁,毕竟子楚接受吕不韦转让的女人时,测量早孕的试纸还没有发明出来。也许这个事情, 除了吕不韦以及嬴政老妈之外,连子楚都未必知道,或者吕不韦以及嬴政老妈也未必十分有 把握。
《史记》的注解中说:《不韦传》云不韦,阳翟大贾也。其姬邯郸豪家女,善歌舞,有娠而 献于子楚。
这种说法未必可靠,毕竟有娠与否,无人做证。有人说按照月份算,嬴政并不是吕不韦的私 生子。这种说法也未必可靠,因为嬴政出生的月份,我们是确定的,但是吕不韦送小妾给子 楚的月份,我们并无确凿证据。何况,子楚当时身份低微,是被当作人质放在赵国。吕不韦 政治投机意识强,花钱给子楚“竞选”,子楚才能最后继位当了王。也就是说,在赵国时他 是仰仗吕不韦支持和保护的。吕不韦对他不错,把自己的小妾都送给了他,但是如果吕不韦 动了个心眼,在小妾身上先下个种子做投资,也未尝不可能。即使是送给子楚后,吕不韦 想和小妾偶尔重温旧好也不是不可能。因为,嬴政母亲后来就是在门禁森严的深宫中,也一 样有本事通奸生孩子的。所以,嬴政究竟是谁的儿子,也许只有到了秦始皇墓挖开后,通过 比对嬴政和前代秦王的DNA才能确定了。
嬴政的童年估计不很幸福,一是因为他只是一个人质的儿子,在赵国会被人欺负;二是他还 很可能是个私生子。而嬴政名义上的父亲虽是一个国王后裔,却只能寄于商人吕不韦门下, 对吕不韦即使有不满,也不敢得罪这个“投资商”,他的心情也不会很好。因此嬴政没有一 个令他能尊重的父亲形象,也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很好(后面的事情能证明这一点),并不能 通过认同父亲而树立起自信,也不能因母亲的爱而获得自信,所以奠定了他内心深处的最初 也最强的自卑情结。
名义上的父亲早死,嬴政即位为王。按照尉缭的说法,嬴政这个人:“蜂准,长目,挚鸟膺 ,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 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相貌如何且不论,所谓“豺声”可以稍做 分析,豺声是一种尖锐的声音,按照躯体心理学研究,发出这种声音的最常见的原因,是一 个人的咽喉肌肉逼紧造成的。而这样形态的肌肉逼紧,最常见的心理原因是,当一个人有愤 怒情绪又去压抑的时候,有时他会不自觉地收紧咽喉肌肉,因此,豺声出现的心理原因,可 能是一个人经常压抑自己的愤怒情绪。嬴政压抑自己的愤怒,但是愤怒并不会因此消失,只 是被积攒起来了,因而,在可以发怒的时候,嬴政的愤怒就会格外强烈,于是他成为了一个 暴君,轻于杀戮。“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这两个看起来大相径庭的行为,实际 上相互联系:在需要利用别人的时候,表现出谦恭待人,是为了将来的成功;而他在假意谦 恭的时候,自卑感却给他带来痛苦,他压抑这些痛苦以及对给他痛苦的人的愤怒。而在将来 得志的时候,他再加倍地把痛苦奉还给对方。

嬴政之类骨子里很自卑的人,出于补偿心理,会表现出一种夸大的“自信”。当然嬴政是幸 运的,他的确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因此,他也有机会表达“自信”,把自己的称号叫做“始 皇帝”。但是,不论他们自以为多么伟大,在潜意识里,他们依旧自卑,因此,越是外在强 大时他们就越容易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因为他们内在的弱小和外在的强大相映衬更显得渺小 。为了安全感,他必须把所有威胁除掉。为了除掉武力反抗的危险,他把天下的兵器全部没 收;为了除掉精神反抗的危险,他做出了焚书坑儒的文化毁灭;为了避免死亡的危险,他让 方士为他寻找不死之药。在现实层面,这些行为固然有实际情由,但是在心理层面分析,这 些行为实际都是一种不安全感、恐惧感所引发的反应。追求各种安全的背后,嬴政只是为了 获得安全感,而这个安全感是他注定无法获得的。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只有通过洞察了自我 ,才能真正化解潜意识中那些由于童年创伤而形成的消极印象。而外在的成功并不能达 到这个效果。作为法家思想承继者的嬴政,他不会像道家和儒家人物那样进行自我修炼和自 我修养,也就注定不可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不可能化解自己的童年心理创伤。即使贵为 始皇帝,在内心深处,他依旧是那个自卑而被人欺负的小孩子。午夜梦回,嬴政很可能会被 噩梦惊醒,而这些噩梦中的他还是那样弱小无能。
不安全感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他会担心别人都在害他或者威胁他,从而产生一种偏执性格 。嬴政也是这样,《史记》记载了一件事:嬴政在山上往下看,看到丞相的车骑很多很奢华 ,不高兴。“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 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为了这样一件小事,就残酷地杀死所有当时在场的人, 这其中可能有很多都是无辜者。这样的暴行产生的原因,就是他必须彻底消除任何人任何一 点的泄密,也就是消除任何可能对自己不利的苗头。暴行背后,实际上有十分变态的恐惧。
由于不相信任何人,而又强求成功,他们能够依赖的只有自己的野心和自己的意志,因此他 们会让自己有强有力的意志力量。法家人物和法家事业,往往都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先会获 得巨大的成功,后来却会突然一败涂地。秦始皇嬴政的事业也是一样。贾谊评论说:
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 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 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陈涉……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 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 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秦国能战胜强大的六国,却被各方面条件都很差的起义军灭亡,看起来似乎很奇怪,但是, 这却是所有法家人物和事业的宿命。原因是法家一切为了成功,运用超出常人的意志力量来 压抑自己的其他欲求,也压抑别人的生命,而被压抑者最终必将反抗,而导致法家事业的最 终毁灭。

嬴政的另外一个症状,是他和女性的关系不良。首先,他和他生命中的第一个女性,他的母 亲,关系不良。
从现实层面,我们当然能理解他为什么不喜欢母亲,那是因为他的母亲使他受到了一些屈辱 。首先是私生子嫌疑,让嬴政从小感到不愉快。后来,当他自己贵为国王之后,她母亲作为 太后,还和假太监私通,生了两个私生子。而那个假太监ND267ND271还得意地去吹 牛,这更是嬴政 的耻辱。因此,嬴政最后五马分尸杀了ND267ND271,并把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残酷 处死,还把母亲 囚禁起来。谁说情就杀谁,最后在不怕死的人委婉劝说下,才不得已释放了母亲。
从心理层面,也可以说正是因为他和母亲的关系不好,更加剧了他的自卑感。心理学家指出 ,被母亲宠爱的孩子一生都有一种骨子里的自信。他知道不论他成功还是失败,在母亲眼里 他永远是可爱的。这就是他人生最基本的,而且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的成功。但是,显然嬴 政没有这个运气。
另一面,这些自卑补偿性的人物自己也不屑于和女性搞好关系。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关系 是“耽误事”的,对自己的成功并没有意义。女性是更重情感的,而在他们看来,情感更是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情感令他们讨厌。作为一个人,在内心深处他们和其他任何人一 样渴望情感的满足,但是,他们用强大的意志力压制了自己的情感,好让自己能最理智地做 事并获得成功。他们自己内心被压抑的情感会挣扎着冒出来,压制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因 此,他们对自己难于被压制的情感会很反感。而女性则是一个外在的情感化身,正代表着那 种不懂得自律的情感力量,也就格外使他们反感。因此这些人,宁愿把女人当作纯粹的泄欲 工具,而绝不愿意和她们建立感情联系。嬴政身边不缺少女人,但是他甚至不愿意立任何一 位女人为皇后,因为他不信任也不爱这些女人。
总之,所谓秦始皇,骨子里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是缺少爱也不懂得爱的人,也是一个不信 任任何人的人,但是他是一个坚强的人。他挣扎在自己的内心牢狱中,拼命地追求成功。他 幻想成功可以使他逃离心牢,但是当他真正成功后,才发现那不过是一个海市蜃楼,是一个 新的牢狱。和他的希特勒兄弟一样,嬴政的命运是一个讽刺,一个悲剧,而他们也把身边很 多人的生活变成了巨大的悲剧。

秦始皇嬴政这个人虽然已经死了,但是,“嬴政文化”却死而不僵,许多嬴政一样的人物, 鼓吹一种不择手段的成功,鼓吹一种成王败寇的价值观,一种不问是非只管强弱的态度,一 种对强权的渴望和崇拜。嬴政文化的流毒,正是中国专制遗毒中,毒性最大的一种,此毒不 解,中国的复兴就难有希望。
不顾一切,只求成功,只求成为强者和霸主,以为成功了就可以解决一切人生问题,这样的 嬴政文化之毒,一旦中了很难化解。
当这些人获得一定成功后,我们最难帮助他们,因为他们必定刚愎自用,不愿意接受他人的 劝告和心理咨询。哪怕他仅仅是在一个小公司当上了个主管,他也是这个小公司的暴君,他 不会愿意接受其他人的忠告。
在他们没有成功时,他们会觉得,自己人生中的一切痛苦和不幸,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 不成功。他们全心全意地追求成功,完全没有心思去关注人生中任何其他东西。心理咨询师 不能帮助他们,因为他们需要的只是成功。这个时候,他们也不容易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但 是,毕竟我们也还有机会启发他们偶尔做一个反思——人生的意义,仅仅是获得那些外在的 成功吗?
在这些人成功了却又崩溃时,倒是我们帮助他转变的一个更好的机会。如果他们在这个时候 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引导他们,让他们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和创伤, 帮助他们表达、释放这些消极感受,帮助他们转化这些自卑和创伤,让他们得到爱,并转变 为 一个心理更健康的人。但是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嬴政”应该也是少数,所以这个方法的作 用也是有限的。
更有用的治疗,实际是一种预防,我们要在整个社会中,避免一种“嬴政文化”,而推广一 种更健康的文化。

我们能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识别“嬴政文化”。
比如,有一个电影《风云独霸天下》,里面有一个名叫“独霸”的人,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他有绝对的权力,把所有手下牢牢地控制在手里,利用他们为自己的霸业服务。他无情地消 灭一切可能威胁到他统治的人,而对任何人也都没有感情和爱。像这样的人,就是嬴政的化 身。不论这样的人用什么面具来掩饰自己,不论这样的人嘴里说的是多么动听的话,我们都 不要被蒙蔽。而我们自己,也一定要像避开毒品一样,避开这样的人生。
再如,我曾经非常不留情面地攻击《英雄》这个电影,也是因为那个电影里直接表现出对嬴 政的赞扬,那个电影推许嬴政之类的人物,对社会实际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我个人认为,甚至在目前有一部分企业训练或者成功学训练中,也包含着嬴政文化的倾向。 部分训练中,隐含的价值观就是不论一切要成功。因此,对自己人生过程中所做事情的社会 意义不大关心。在方法上,有些方法也是激发嬴政式的心理:比如一种训练中,让一组人围 成一圈,中间围着一个人,所有的人都用贬低、责骂、嘲笑、攻击的语言去贬损他。——据 说,这是为了锻炼这个人的“承受能力”。这种方法,表面看似乎有用,但是实际上,这样 做的效果只是激发了像嬴政一样的内心自卑感,只是让这个人的心更加冷酷,而这样做使得 他可以有更强烈的成就欲望,战胜别人的欲望,更不顾一切。所以,这样的方法可能会使人 更成功,但是,也一定使人内心更变态。
许多传销的训练也是如此,他们用狂热的心理暗示,煽动起参与者的野心和强烈的金钱欲望 ,然后,用种种自欺欺人的说法,告诉参与者他们做的是好事。——虽然实际他们所做的, 只是从自己的亲友那里骗出钱来。
再比如,图书市场上,我们会发现有这样一些书,明确地教人如何骗人、如何拍马屁、如何 损人利己,这些书,也可以说是嬴政式的成功学。
企业做假,一切向钱看,也是一种嬴政文化。
成则王侯败则贼,凡是有这样的价值观的,都是嬴政文化的产物。
在我们看来,成功固然值得追求,但是,如果为了成功,我们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爱心和对 美好人生的向往,那么这个所谓的“成功”,实际也是一个失败。如果有人砍掉自己的脚卖 掉,再用那钱买了一双最名牌的鞋,我们会羡慕他的名牌鞋吗?接受了嬴政文化的人,和这 个卖脚的人一样,他们用放弃自己真爱的能力作为代价,获得了所谓的成功,但却不可能从 成功中得到真正的幸福。——因为没有爱的能力的人,也就不可能懂得爱,也就不可能享有 爱,而没有爱的人生,即使有金钱和地位作为点缀,依旧是一个诅咒。
知识分子有责任去识别嬴政文化,并随时指出,使整个社会对此有所提防,这也是预防和治 疗的一种方法。

除了识别之外,我们还必须有勇气,抵制嬴政文化。嬴政之流人物的特点,是轻视弱者而尊 重强者。如果你没有勇气和他对抗,如果你是比他更弱的人,不要指望他会听从你的建议; 但是,如果你比他更强大,如果你能战胜他,那么,他会产生向你学习的动机,而你,也有 机会让他懂得,真正的强者不是霸主,而是仁者。
嬴政之类的人误以为消除自卑感的唯一良药是胜利,他们误以为超越了别人就不会感到自卑 ,而胜利也的确可以暂时缓解自卑的痛苦。但是,他们不知道,真正对自卑最有效的良药并 非胜利和超越别人,而是爱。
如果我面对的是敌人,我必须比他们强大,才会感到安全。但是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我爱的也 爱我的人,他们比我强大并不是一种危险,反而是一种安全。自卑的背后是不安全感,自卑 就是意识到自己难于取胜,如果我们面对的是爱我们的人,我们何需自卑?!
如果我要治疗秦始皇嬴政,我应该让他逐渐意识到,如果自己不把别人都当作敌人,别人也 就不会都把你当作敌人。进一步我会让他学会如何去爱,让他勇敢地尝试着去爱别人,勇敢 地尝试去信任别人,最终让他的人格得到重塑,从一个野心勃勃、性情阴郁、残酷无情的人 ,转变为一个懂得爱的人。
当然,我不会以为这是个简单的任务。
压迫与拯救:孟姜女为什么哭长城
2008年04月23日12:28

长城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象征,成为中国人的骄傲。长城是一个奇迹般的巨大工程,是 古代中国人创造力的体现。但是,为什么有一个中国人,却以“破坏”长城而出名?破坏长 城能出名也不奇怪,但是奇怪的是这个人因破坏长城而受到人们的纪念。
在长城东边的终点山海关不远,就是这个“破坏者”的庙。她就是孟姜女。
传说中孟家姜家是邻居。孟家院中种了一颗葫芦,长大后从墙头爬过去,在姜家院里结了 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葫芦打开,里边有个非常可爱的女娃娃。这孩子应该算是谁家 的呢?经商量,女娃娃算两家的,取名为“孟姜女”。
孟姜女长大后,选了个女婿叫范杞梁(有些版本中叫范喜良)。成亲之日,新郎范杞梁被当 民夫抓走去修长城了。
范杞梁一去杳无音信,孟姜女决定去找丈夫。历经艰难,长途跋涉,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 方。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许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 了。孟姜女伤心痛哭,哭声惊天动地。在她的哭声中,长城倒塌了八百里。
这个故事并非寻常,从心理学意象分析来看,实际上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心灵史上一个重要 的阶段。
哭长城也就罢了,为什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要有一个神话般的出生经历,要生在葫芦里?这 和哭长城有什么关系吗?
“葫芦”不是一个随便的意象,它实际是生殖象征,或者更具体说,葫芦实际上象征着女性 的子宫。
因此,孟姜女出生的故事,实际是这样的:孟家的种子在姜家孕育,最后在子宫中出生了一 个女孩,这个女孩就是孟姜女。“种子”是生殖中的男性功能象征,“孕育”是女性功能的 象征,“葫芦”是子宫。
这样分析倒也简单,神话变成了常识,任何一个孩子不都是父亲的种子放到母亲的身体里孕 育,并在子宫中生长出来的吗?但是,分析并未结束。为什么这个哭长城的故事要以这样一 个情节为开端呢?那就是,孟姜女代表的不是一个平常女孩,实际上,她代表的是中华民族 的生育力。葫芦所生是葫芦,孟姜女生于葫芦的传说,实际上是暗示,孟姜女自己是“葫芦 ”。也就是说,她象征着子宫;进一步说,她象征着生育力;更进一步说,她就是中华民族 的“母亲”象征。清朝学者姚际恒《诗经通论》中说,“孟姜”为美女通名,因此,孟姜女 也就是女性的象征。

修长城,是秦始皇嬴政的一个大工程。据说为了修建长城,嬴政强征了30万人做劳役,历经 多年于这个工程。之所以做这个大工程,有一个奇特的原因,就是他听到了一个预言,说“ 亡秦者胡也”,于是担心“胡人”也就是北方外族入侵,于是决定在以前各国城墙的基础上 ,连接扩建成长城。因工程浩大,而秦的政治异常专制严酷,所以民众苦不堪言,有人说“ 长城就是血泪的凝结、苦难的象征、暴政的见证”。在当时来说,确实如此。
说到长城修建的功过,从现实的军事需要方面,也许修长城并不是大错。但是,如果从文化 心理和象征的角度看,修长城却的确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大难。
从嬴政心理上分析,防备“胡人”,固然有现实需要,但是另一方面,也不全然需要修长城 。从以后的历史看,有了长城“胡人”也一样进犯,长城的作用并非决定性的。从心理角度 ,长城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全面防御工事”。这个外部的防御工事,实际上是嬴政内心防御 工事的外化象征物。也就是说,嬴政希望他自己的人生能有办法彻底地杜绝危险,所以,他 需要一个代表“绝对好的防御”的象征,长城正是这个象征。生命本来并没有绝对的安全, 而真正的安全也不是靠“万无一失的全面防御工事”,而是靠生命的力量本身。在先秦有许 多士人都对君王们说过,最好的防御不是坚固的堡垒,而是你能够爱惜你的民众,能够尊重 国家中的贤良,能够有良好的政治等等。这才是正确的观点。嬴政,内心缺少安全感,不信 任任何人,不论是民众还是臣子,政治高度专制残酷。所以,他不可能依赖民众和贤良作为 保障,他只能用“长城”作为保障了。
另外,长城还是嬴政之类人物的另一种常见心理的体现,那就是“好大喜功”。他们内心空 虚自卑,但是出于补偿性心理,他们会产生一个强大的幻想,幻想自己是极度伟大的人物。 他们不知道人真正的伟大是灵魂的伟大,像特蕾莎修女一样并没有权力和金钱的人,实际上 比千百个秦始皇都伟大。为了表达和展现夸大性的幻想,嬴政之类的人物都喜欢大工程,大 工程是他们的“自信”的外化。符合现实的需要还好,问题是他们的大工程即使并不十分符 合现实需要,只要能建设,他们还是宁愿去建。——现实的功用是一个幌子,实际他们想建 的是一个纪念碑,给他们自己的纪念碑,希望千秋万世被人们记住。
在内心,他们调用所有能量追求成功,放弃或压抑其他各种情感。对外,他们调动所有能调 动的人力物力,做他们好大喜功的功业。像嬴政这样有权力的人,就会奴役民众,残民以逞 。“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这是嬴政未成功时,有识者的预言,而当秦始 皇嬴政真的得志后,果然如此。范杞梁并不只是一个人,他是孟姜女的丈夫,象征着所有女 性的丈夫,他们都被嬴政奴役,更进一步象征着整个民族被嬴政所“虏”。
范杞梁的尸骨被压在长城下,象征着民族性的被压迫。而那时的长城则是压迫全民族的专制 国家机器的象征。
孟姜女发现这一点之后,放声大哭。这个哭之所以惊天动地,之所以能哭倒八百里长城,之 所以能流传千古,原因很简单,她是代表所有女性在哭,是为被伤害的整个中华民族在哭。 孟姜女的痛哭,是中华民族受到重创之后的第一反应。除非嬴政所建筑的专制暴政彻底消失 ,否则,孟姜女的哭声就永远不会停止。

两千多年后,在清理文化资源的时候,我感觉到孟姜女的哭象征着很重要的精神资源。在浅 层次上看,它象征着宣泄,也就是说,表达了丧失“丈夫”也就是整个民族受害的痛苦,并 充分地发泄了悲哀的情绪。孟姜女的哭是一种控诉,是代表全民族的女性控诉专制者对人性 的压迫。孟姜女这样做,对整个民族的心理健康是有帮助的。想当年,“文革”刚刚结束时 ,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伤痕文学”随即浮现,也就是一个宣泄的过程。而通过宣泄 ,中华民族才能够从创伤中解脱出来。
未来的民族文化复兴中,我们同样需要一个这样的过程。我们需要在孟姜女慈爱的怀抱中, 和她一起哭,才能让我们宣泄两千多年来的痛苦,然后恢复生命力。也许,因为被压抑得太 久,现在有许多人已经麻木,未必觉得出那最基本的痛苦。也许,敏感的作家可以担当这个 任务,替我们的民族一哭。鲁迅对传统礼教的批判,实际上也类似这样的“伤痕文学”。只 不过他是用骂替代了哭。和哭比较,骂是更为犀利的,但情绪的表达却是不够直接的。实际 上,鲁迅的骂是因为不能做到哭,不能做到哭是因为他害怕哭会使自己软弱,不能成为战士 。从鲁迅的处境来看,这说法也有其道理,但是我们将来如果能有一个伟大的作家,如同反 映黑人悲惨命运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斯托夫人一样的大作家,能够写出中华民族 在秦以后的专制时期的“元痛苦”,那这个人可以看作是未来的孟姜女。斯托夫人的小说, 使人们看到了黑奴制度的不人性,使更多的人投身于消灭种族歧视的南北战争中去。而我们 如果有新的孟姜女,有一个或者一批人,做孟姜女所做的事情,为我们民族精神的创伤而哭 ,则我们的民族就真的可以开始一次针对秦始皇之后的专制文化、精神领域的全面的“南北 战争”,而这个战争的胜利会使中华文明走向光明未来。
孟姜女的哭,在更深的层次不仅是宣泄,更是大悲悯之心的表达。在心理治疗中,宣泄固然 能减少一些痛苦,但是还是不够的,只有在充分感受到了痛苦并宣泄之后,还有其他的因素 出现,才能有真正的治愈。这其他的因素,一个最重要的,最有疗救作用的,就是悲悯之心 。孟姜女对受到专制摧残的“范杞梁”的悲悯,不是一个本身出离事外者的悲悯,也不是那 种神对凡人的悲悯,而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悲悯。因此,虽然孟姜女的确可以说是 一个女神,但这个女神是通过为人妻子的身份而去悲悯丈夫,这才是设身处地的悲悯。这样 的悲悯传达了真正的爱。而真正的爱将会使我们的民族得到滋养并复苏。
我预言,这样的能写出秦以后中国人痛苦的伟大作家如果出现,十有八九将是一个或者一些 女人。原因是,像孟姜女一样的女人,更容易以一个母亲的心去感受,更能够了解我们民族 的痛苦,更关键的是她们也有更强的悲悯之心。我有一个旁证,那就是对南京大屠杀的痛苦 ,目前表达得最清晰的人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张纯如。这是因为这个伟大的女子,真正 有一颗母亲一样的心,这颗心能够真正地为那些南京受害者而痛。面对人间惨剧,男人更会 产生义愤,对造成惨剧的恶魔的义愤;女人则更多的是悲悯,对受害者的悲悯。这两种情绪 都有价值,而且不能相互取代。张纯如可以说就是南京大屠杀事件中的孟姜女。她虽然已经 去世了,据说是自杀,但是我认为也许更应该叫做他杀,她被邪恶势力所杀害,但是,她的 声音将永远回荡,直到正义完全实现。而这个痛苦完全被化解的那一天,将会有一个新的孟 姜女,一个更伟大的张纯如,能够直面我们民族更深的痛苦,能够真正地哭出来,能够悲悯 内心依旧被奴役的人们,从而哭倒压抑的“长城”,使“范杞梁”能够从长城下出现。
而且,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更好的话,孟姜女故事可以有一个新的结尾,那就是当孟姜女的眼 泪撒到范杞梁的尸骨上之后,范杞梁可以复活。这个复活,在象征意义上看就是,如果民族 女神的悲悯真的能够达到被伤害的民族,则这个民族的精神就可以复活。一个受苦而心灵麻 木的人,如果得到了爱他的人的悲悯,他就可以从麻木中解脱,让心灵“活过来”。一个民 族也是一样。
当然,这也许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孟姜女在为民族伤害悲哭的同时,必须知道我们的创伤的 所有来龙去脉,知道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什么。一个仅仅有悲悯之心的孟姜女是不够的,她 还必须有大智慧,能够找到中华民族伤痛的关键在哪里,而不是盲目地为一切痛苦而悲伤, 这样,她的哭才能对我们的民族有大价值。
顺及:
对于物质世界的建筑长城,我并无敌意,更不希望它有损毁和倒塌。只是我希 望长城的意义要有转变,它不是秦始皇的伟大的象征,而是嬴政之类人物对我们民族的压抑 的象征,是我们民族苦难的象征,是一个受害者的纪念碑。
培养一个爱女人的传统
2008年04月23日12:28
特洛伊战争的起源只为一个女人: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带了希腊斯巴达王后海伦,愤怒的斯 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兄弟、迈西尼国王阿伽门农统率希腊联军讨伐特洛伊,10年之后终于获得 胜利。当希腊联军的诸位英雄见到海伦的时候,惊叹说:“为这样美的女人作战,值得!”
中国人会这样想吗?
中国也有因女人而起的战争:周幽王为逗褒姒开心,点起只有战时才能使用的烽火三戏诸侯 。周幽王没有听过狼来了的故事,不知道戏弄诸侯的危险。后来他又立褒姒为皇后,废掉了 原来的皇后。原皇后的父亲一怒之下立刻联络别的国家,发兵攻打周朝。周幽王赶紧下令点 燃烽火,但是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援,最后周幽王国破人亡。
中国人得出了经验,女人是祸水。迷恋女人的君主都是昏君,有雄心的君主则从不把女人放 在心上。汉武帝想立弋钩夫人的儿子为太子,又担心自己死后,弋钩夫人做了太后会专权, 于是提前杀死她以绝后患。还有一个什么皇帝,一天因和某妃子欢爱误了早朝,于是回去就 杀了这个妃子,因为怕自己以后会被这个女人所迷惑。刘备的名言则是“兄弟如手足,妻子 如衣服”。
当然,历史学家认为特洛伊战争并非仅仅是因为海伦,而有其他诸多原因。杀人放火的战争 总归是破坏,不论是为了多么美的女人。而特洛伊之战和周幽王故事也还有其他许多不同, 比如希腊联军参战者是自愿,并非阿伽门农所强制,而周幽王则是用公权力做个人娱乐… …
但是,这个对比中还是有一个基本的差别,那就是对待女人的态度。——似乎中国人对女人 的态度更为轻视。在中国文化中,在各家思想中,女人所处的地位都是被轻视的吗?并非如 此,首先道家对女性就不是轻视态度。但是,总体上看,中国文化中的确有对女性轻视的部 分。
首先我想到的一个事情,就是吴起杀妻。吴起杀妻的事件,是一个最卑劣的谋杀。因为当时 吴起想当鲁国将军,而鲁国的敌国是齐国,吴起的妻子又恰恰是齐国人,这让鲁国人不放心 ,不愿意任命吴起做将军。为了表白自己,吴起这个恶贼居然杀死了无辜的妻子。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