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美]T·N·杜派《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

_21 T.N.村派纪 (美)
1792年7月11日,一支联军的集结 不伦瑞克公爵卡尔·维尔埃姆有8万人(42000普鲁士人、3万奥地利人和少量黑森州人及法国逃亡者)正在科布伦茨集结。
1792年8月10日,攻占杜伊勒里宫 巴黎民众冲进王宫,杀灭瑞士人卫队。路易十六躲进立法会议大厅,被剥夺了所剩无几的权力。拉斐特曾短暂地考虑过进军巴黎恢复秩序,但被解除了指挥权。他逃过边界,8月20日向奥地利人投降。
1792年8月19日,联军入侵 法国不伦瑞克的军队占领隆维和凡尔登要塞后,穿过阿尔贡森林,向着巴黎缓慢地移动,只遇到弗朗西斯·C.凯勒曼将军指挥的中部少量法军的软弱抵抗。
1792年8—9月,法国准备防御 立法会议任命查理·C.迪穆里耶将军代替拉斐特指挥北部的军队,他率这支军队的一部分急忙与凯勒曼会合,企图阻挡不伦瑞克军队的进军。
1792年9月20日,瓦尔米之战 迪穆里耶和凯勒曼能集中起来的部队有59000人,将不可靠的战前正规军和热情但缺乏训练的志愿军分成差不多均等的两部分,抵抗不伦瑞克由老兵组成的35000正规军(其余的联军沿交通线散布)。法国人幸运的是,双方主力始终未交战,法国旧军队的正规军操纵54门火炮,实施精确的炮击,击退了普鲁士步兵。不伦瑞克对这次入侵始终没有热情,他被法军的炮火打得极为沮丧,乃率军退到德国。双方损失都不到300人。
1792年,其他的作战行动 在南部,法国军队侵入皮埃蒙特,攻占萨伏依并占领尼斯。亚当·菲立普·库斯丁将军从阿尔萨斯领导法军发动攻势,占领美因茨,进入德国,远至法兰克福。迪穆里耶回到北部,进入佛兰德斯。同时在9月21日,新选出的国民公会宣布自己为法国政府,并废除了君主制度。
1792年11月6日,热马普之战 当迪穆里耶逼近时,奥军撤里尔之围,进入在热马普的冬季宿营地,这是离比利时(奥属尼德兰)边界不远的地方。法军有45000人,100门炮,追随而至,击败了只有13000人的奥地利军队。奥军损失1500人,8门火炮,法军损失2000人。这一胜利激励了法国的共和者,他们在11月16日占领布鲁塞尔。一个法国中队强渡斯海尔德河去围攻安特卫普,引起英国的恐惧。
1792年12月,联军的成功 不伦瑞克率43000人将库斯丁逐回莱茵河,12月2日重占法兰克福。库斯丁退到美因茨和冬季宿营地。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处死 法王被送上断头台导致英国驱逐法国外交官,于是已同奥地利、普鲁士和皮埃蒙特交战的法国又对英国、荷兰和西班牙宣战。国家征兵法案颁行,比利时并入法国,迪穆里耶命令入侵荷兰。但联军已经发动攻势。当萨克斯一科堡亲王弗里德里希·乔西亚斯率奥军43000人渡过默兹河去收复比利时,不伦瑞克的6万普鲁士军却在围攻美因茨的库斯丁。其他的联军部队占领了莱茵河沿岸和卢森堡的阵地。
1793年3月18日,纳温登之战 迪穆里耶率41000人攻击萨克斯—科堡,企图旋转他的左翼。法军以8路纵队前进,结果被击退,秩序混乱。奥军损失3000人,法军损失4000人。
1793年4—7月,法国的失败和士气沮丧 奥军重占布鲁塞尔。迪穆里耶错误地被控叛国,遂背叛法国投奔联军;和他一起走的还有沙特尔公爵(路易·菲利普亲王)。皮科特·丹皮尔将军担任指挥,企图遏制科堡的联军前进,但5月8日在被围攻的孔德附近的行动中被杀死。库斯丁这时指挥北部士气低落的法军。5月21—23日他在被围攻的瓦朗谢纳附近失败,结果公安委员会将他处决。这一做法威胁了后来所有的法国共和派指挥官。7月10日,科堡占领孔德。此后不久,瓦朗谢呐于7月29日陷落。北部的军队在新的指挥官让·尼古拉·胡沙德率领下退到阿拉斯。
1793年7—8月,恐怖的统治 法国内外交困,而在马克西米连·F.德·罗伯斯庇尔和公安委员会领导下,巴黎开始了恐怖统治。
1793年8月,法国濒临崩溃 联军重占美因茨。在旺代省,君主派的反革命活动非常活跃。里昂和马赛赞成君主统治。约克公爵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率英国-汉诺威联军正在包围敦刻尔克,而奥兰治亲王的荷兰军队将约克与更东面的奥军连结起来。一支英国一西班牙联合舰队攻击土伦。8月21日土伦宣布赞成君主制。
1793年8月23日,普遍征兵 公安委员会颁布总动员法令,法国所有的男性公民都在应征之列。在随后的几周之内,14个集团军匆匆投入战场。总动员法令颁布的同一天(8月23日),共和派收复马赛,这是法国新生的标志。
1793年9月8日,洪庶特之战 胡沙德以24000人在敦刻尔克东面不远处攻击约克公爵16000人纪律良好的英国—汉诺威联军。法国革命军虽缺乏协同,但拚命冲击,纯粹凭着数量上的优势迫使约克后退;结果约克尽管丢失了围攻的炮兵,但使自己脱围。此役双方损失各3000人。
1793年9月13日,梅宁之战 胡沙德击溃了奥兰治亲王,但未能用计诱骗奥军离开法国东部。他被撤职送上断头台,让·巴普蒂斯特·茹尔丹将军代替了他。
1793年9月,拉扎尔·尼古拉·卡尔诺 这位公安委员会的战争部长参加了军队,并命令茹尔丹去解救莫伯日,它受到萨克斯—科堡所率3万奥军的围攻。
1793年10月15—16日,瓦提尼之战 法军45000多人起初被纪律严明的联军击退。然而第三天茹尔丹包围并逐回萨克斯一科堡的左翼。奥军放弃对莫伯日的围攻并向东退却。法军损失5000人,联军损失约3000人。
评论:这三次战斗(洪庶特、梅宁、瓦提尼)是值得注意的,因为从洪庶特之战开始,它们不仅显示了法国革命军要取胜的惊人意志,而且在瓦提尼,这支新的军队第一次在战场上运用了机动。爱国主义和革命恐怖奇异的混合正在使武装民众变成战士。所发生的这一切主要是由于一个人不懈的努力,那就是拉扎尔·卡尔诺。他是旧制度严肃、不妥协的战士,他将征集的新兵同旧的职业军队所剩的一小部分人合并起来(1793—1794年),并将纪律带给充满热情、英勇的法国人。卡尔诺建立了拿破仑后来运用的工具原型。卡尔诺在两年的任期中组织国家防御的努力使他以“胜利的组织者”而著名。
1793年10—12月,法国的复兴 在别处,旺代省的叛乱终被镇压,里昂10月20日被凯勒曼重新夺取,土伦12月19日被共和派攻下(参见下文)。在莱茵河沿岸和阿尔萨斯,路易·霍奇将军在凯撒斯劳滕为不伦瑞克所阻(11月28—30日),在弗罗施维勒击败了普军(12月22日),然后攻击在阿尔萨斯的奥地利将军达哥伯特·乌尔姆塞,并于12月26日在盖斯堡击败了他。至此,这场非决定性的会战宣告结束。到1793年年底,侵略者被赶过莱茵河;阿尔萨斯和帕拉丁纳特的敌军被清除,美因茨被重新占领。沿西班牙和意大利边界的战斗时有时无,没有明确的结果。
海上的战争(1792—1793年)
1792年,法国海军糟糕的境况 它的职业军官团被清洗,士兵由于一连串兵变的干扰成为乌合之众,应急征募的商船官员没有海军战术的知识。在行政管理上,舰船、海军造船厂及军需品被完全忽视。76艘主力舰中能够操纵的不到一半。
1792年,联盟海军的状况 西班牙只有56艘可服役的大战舰;其人员也都是一些庸才。荷兰的49艘舰船虽质量上乘,但都是轻型船。葡萄牙有6艘大舰,那不勒斯有4艘。英国海军有115艘主力舰,状态良好,由职业军官指挥,但许多舰人员不足。英国海军两支主要的作战部队是海军上将里查德·豪勋爵指挥的英吉利海峡舰队和海军上将萨缪尔·胡德爵士指挥的地中海舰队。
1792年,没有胜负的海上作战行动
1793年8—9月,非决定性的机动 法国舰队在海军上将穆拉德·德·加尔率领下,试探性地开到离法国大西洋海岸不远的海面上,但避免与豪交战。德·加尔是一位能干的水手,但不能控制他手下那些蛮横之人。到夏末,他放弃了指挥,舰队仍停在港中。
1793年8月27日—12月19日,围攻土伦 胡德率21艘主力舰入港,土伦立即宣布赞成君主制。英国干涉军攫取了巨大的海军兵工厂,还有约70艘战舰,其中30艘为主力舰,几乎等于法军海军的一半。海军上将朱安·德·朗加拉率一支西班牙中队随伴英国人。9月7日,法国革命军陆军包围了土伦要塞,但几乎没有什么进展,直到两个无能的指挥官被雅克·E.杜哥米尔将军代替。他采用了指挥一个炮兵旅的年轻上校拿破仑·波拿巴提出的一个计划。俯瞰锚地的要塞很快在12月16日被法国军队收复。12月19日,联盟海军匆忙逃离。英国干涉军摧毁或携走了法国舰队部分舰只,但由于西班牙人的疏忽,巧艘主力舰留下未动。西班牙海军作为英国的同盟力量在战争中未发挥进一步的作用。拿破仑上校被提升为准将。
陆上的作战行动(1794—1795年)
1794年,敌对双方在北线的计划 联军的“歼灭计划”由奥军参谋长卡尔·麦克·冯莱伯里奇男爵提出。法军则由卡尔诺提出了从法国领土清除侵略者的计划。
1794年5月11日,库特赖 查理·皮奇格鲁将军的法国北部集团军击败了元帅查理·冯·克勒费伯爵的英奥联军。
1794年5月18日,图尔宽之战 皮奇格鲁的军队(暂由约瑟夫·苏汉将军指挥)7万人,击败了萨克斯一科堡管理不善的奥地利一英国一汉诺威联军74000人。法军损失了3000人,7门炮;联军损失5500人,60门炮。
1794年5月23日,图尔奈之战 这是一场拉锯战,战斗激烈。双方兵力旗鼓相当——联军约5万人,法军约45000人。结果以双方退却而告终,联军损失3000人,法军损失6000人、7门火炮。
1794年6月17日,胡格列德之战 法军猛烈反攻,反败为胜。联军开始北撤。
1794年6月,桑布尔和梅斯集团军的建立 茹尔丹的摩泽尔省集团军同向移动,6月12日包围了沙勒罗瓦。这时他奉命指挥联合的集团军,总数达75000—80000人。
1794年6月26日,弗勒吕斯之战 科堡率46000人前去解救沙勒罗瓦。由于未发现该城已在6月25日陷落,联军5路纵队攻击以犯公里的圆周长度绕城聚集的81000名法军。尽管起初全线成功,但联军的右翼被法军的反攻阻止,让·B.克莱伯将军将奥兰治亲王赶出战场。茹尔丹领导了对敌中央的反击。尽管萨克斯一科堡的左翼攻击过于突出的法军右翼成功,他还是取消了攻击。第二天他退出战斗。茹尔丹立即追击。双方损失各约5000人。
1794年7—8月,法军在比利时和莱茵河的胜利 7月10日他们进入布鲁塞尔,7月27日占领安特卫普,英军乘船回国。奥地利人永远放弃了比利时。在对普军不连贯的作战中,茹尔丹随科堡之后渡过鲁尔河,肃清了莱茵河左岸地区的残军。
1794年9—12月,法军在别处的胜利 让·维克多·莫罗将军曾在茹尔丹麾下在比利时表现出色,这时奉命指挥新组成的莱茵和摩泽尔集团军;尽管在凯撤斯劳滕附近受挫,在夏末他进入莱茵地区并继续向前推进;到10月他已迫使联军渡过莱茵河并部署围攻美因茨。皮奇格鲁率军侵入荷兰。在阿尔卑斯山和地中海沿岸地区,法军也有小的成功,将联军完全赶出萨伏依,并向东推进远至地中海沿岸的萨伏纳。在西南方,法国军队已穿过比利牛斯山两侧。
1795年1—3月,法军占领荷兰 皮奇格鲁利用结冰的河、湖和河口进军。荷兰舰队冻结在得克塞尔河中,被法国骑兵捕获,这是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辉煌事迹。荷兰成为巴达维亚共和国(1795—1806年),是法国共和国的卫星国和积极的军事同盟。
1795年4月5日—6月22日,《巴塞尔条约》 普鲁士财政拮据,同法国讲和。萨克森、汉诺威和黑森州-卡塞尔依样行事。西班牙亦讲和,将圣多明各让给法国。
1795年6月27日,在基贝浪登陆 法国逃亡贵族及少量英国部队总数有17000人,从英国战舰上登陆,企图侵入布列塔尼。7月16—20日,他们被霍奇所率严阵以待的法国西部集团军13000人攻击,遭至灾难性失败。逃亡贵族军队损失8200人,多数被俘,而法军损失不到500人。英国部队在7月20—21日再次安全地乘船而去。
1795年8月22日,督政府 法国共和国国内动荡,根据1795年宪法,建立了一个新的政府——由五人组成的“督政府”。10月5日,拿破仑将军镇压了巴黎君主派的暴乱后,国民公会被解散。战场上的军事行动在继续,卡尔诺仍控制着军队。
1795年,莱茵河沿岸的作战行动 茹尔丹的桑布尔和默兹集团军为数约10万人,位于科布伦茨以西。皮奇格鲁的莱茵和摩泽尔集团军约9万人,位于阿尔萨斯并封锁巴拉丁纳特的美因茨。另一支军队经八个月的围攻于6月26日占领了卢森堡。与茹尔丹相对的是奥地利元帅克勒费指挥的约10万联军;乌尔姆塞有85000人在上莱茵河之东。9月3—6日茹尔丹向法兰克福进军,但10月初在霍施特附近被克勒费击败。克勒费随后在10月29日击败了封锁美因茨的皮奇格鲁的军队,并侵入巴拉丁纳特。然而,无法解释的是,12月21日他却同意全面休战。茹尔丹的失败可归因于皮奇格鲁的叛逆,他卷入了保王党的阴谋,在泄露了入侵计划后投奔了奥军。
1795年,在意大利的作战行动 法国的意大利集团军在巴斯尔米·施埃勒将军的全面指挥之下,沿地中海稍稍向东和向东北前进。这一地区的主要行动是在罗安诺(11月23—25日),在那里安德列·马塞纳将军将联军在山中的阵地逐出。
1795—1796年,在旺代省的作战行动 叛乱活动又短暂地猖獗起来。英国一支2500人的远征军逼近普瓦图海岸不远的迪约岛。英军还未能下船,法国部队就粉碎了叛乱,英国人于11月15日撤走。到次年春天,霍奇野蛮地完成了对旺代省的平定。
海上的战争(1794—1795年)
1794年5月29日—6月1日,“六月一日”之战 为了极力避免法国发生饥荒,装满购来的粮食的130艘商船4月从美国起航。为保护商船安全到达布勒斯特,海军上将路易·J.维勒里特·德·乔伊斯率舰队出海。豪在乌斯汉外644公里的大西洋中截击法国舰队。战斗开始时,双方各有26艘主力舰,但战斗结束前另外4艘法国战舰加入维勒里特的舰队。当豪率其整个舰队冲人法国舰队中间时,连续4天的战斗结束了。在史诗般的混战中,6艘法舰被捕获,1艘战舰沉没。法国舰队终止战斗,退到布勒斯特,发现运粮船已安全到达。尽管英国人获得战术上的胜利,然而法国海军上将完成了他的使命,因为他把英国人从运粮船的路线上吸引了过来。该年度其余的时间未再发生重要的行动。
1794年,在西印度群岛的作战行动 4月,海军上将约翰·杰维斯爵士完成了对马提尼克、圣路西亚和瓜德罗普的占领。这些岛屿后来被法国总督维克多·于格收复。然而,在不断的海军机动中,英国海军占上风,摧毁了大量的法国商船。
1794年8月10日,占领科西嘉 这是由英国人的一次联合作战完成的。
1795年,在大西洋的作战行动 只发生两次小的行动,都与在基贝浪湾招致不幸的登陆有关(参见第十六章→法国革命战争→第一次联盟战争→海上的战争)。海军上将威廉·康华里率5艘封锁军舰6月8—12日在比斯开湾从维勒里特的12艘战舰中逃走。只是由于护航船队指挥官约翰·沃伦的幸运和大胆,维勒里特才未敢攻击护送运兵船队。此后不久的6月23日,海军上将布里德波特的亚历山大·胡德勋爵(萨缪尔·胡德之弟)率12艘战舰在格鲁瓦岛外与维勒里特交战,浦获了3艘法国战舰。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双方都主要进行商业破坏活动,英国的海峡舰队被封锁在港中,而法国在布勒斯特的舰队状况很差,不能出海。
1795年,在地中海的作战行动 英海军上将威廉·霍瑟姆勋爵同海军上将皮埃尔·马丁整修后的土伦舰队发生两次非决定性的冲突。在战术上,英国人有利;在战略上,荣誉归于法国。11月,能干的约翰·杰维斯爵士继任了怠惰的霍瑟姆。
陆上的作战行动(1796—1798年)
战争在两个大的战场——德国和意大利进行,总的指导者是有才干的卡尔诺,这时他实际上既是国防部长,又是参谋长。冲突的性质从国土防御变为法国的征服战争。其动机部分在于向整个欧洲传播“自由、平等、博爱”信条的传道热情,但也有一定的经济—后勤方面的动因:法国不能再供养为防御而征集的庞大的市民军队。卡尔诺的计划是向奥地利运动:桑布尔和默兹集团军与莱茵和摩泽尔集团军穿越德国,将在维也纳同意大利集团军会师。
德国:北线
一场大范围的机动战争在莱茵河东岸杜塞尔多夫-巴塞尔—拉蒂斯本三角地带爆发。在这里,奥地利年轻的查理大公爵利用劣势的防线,与茹尔丹和让·维尔多·莫罗对抗。查理有完全的行动自由——法国的将军们相互独立,其行动往往受到督政府命令的阻碍。茹尔丹的使命是吸引查理北移,以使莫罗能侵入巴伐利亚。茹尔丹然后将与莫罗会师,向奥地利进军。
1796年6—7月,茹尔丹的入侵 6月10日,他率72000人在杜塞尔多夫渡过莱茵河,插入韦茨拉尔。6月16日,查理在韦茨拉尔击退了法国人的前进。茹尔丹的使命完成之后,于7月向后撤过莱茵河。
1796年6—8月,莫罗的入侵 6月23—27日,他率78000部队在斯特拉斯堡渡河。查理留下亚历山大·H.沃滕斯莱本率36000人监视茹尔丹军的动静,向莫罗那里前进。根据计划,茹尔丹重渡莱茵河,将沃滕斯莱本逐回。在7月9日非决定性的马尔奇之战后,查理于8月H日,在内雷施埃姆进行了又一次战斗,8月12日在乌尔姆和多瑙沃特之间被莫罗赶过多瑙河。茹尔丹再次渡过莱茵河。
1796年8月24日,安贝格尔和弗里德贝格之战 查理得到增援后,重新渡过多瑙河,留下3万人由拉图尔将军率领监视莫罗,自率27000人向北急进,发现茹尔丹率34000人仍在压迫安贝格附近的沃滕斯莱本。查理攻击法军右翼,而沃滕斯莱本的19000人作正面攻击。茹尔丹惨遭2000人的损失,而奥军只损失了500人。茹尔丹遭决定性失败后退却。同一天,莫罗在弗里德贝格攻击并击败了拉图尔。茹尔丹闻此,在美因河上的维尔茨堡附近重新组织军队。查理从他后面威逼。
1796年9月3日,维尔茨堡之战 查理拥有44000:30000人的优势,以精明的机动包围了法军两翼。此战奥地利骑兵表现出色。茹尔丹在损失3000人和7门炮后竭力避战,以一连串的奔跑战退到莱茵河。奥军损失1500人。随后,这里缔结了一个停战协定。查理开始将其注意力转向在巴伐利亚的莫罗,莫罗得知茹尔丹的失败后,取消了对拉图尔的追击并主动撤退。到达莱因河的亨宁根后,于10月26日渡过河至安全地带。
1797年4月18日,法军新的攻势 霍奇代替了茹尔丹任索布尔和默兹集团军的指挥官,沿莱茵河右岸而上,以帮助莫罗的莱茵和摩泽尔集团军依计划在凯尔渡河。查理已奉命去对付拿破仑在意大利的威胁(参见下文)。拉图尔指挥与莫罗相对的奥军;在他领导下的沃内克将军据有下莱茵河。霍奇在尔杜塞多夫和科布伦茨之间渡过莱茵河后,攻击新维德附近的沃内克,4月18日在兰河之战中击败了他。两天后莫罗渡过了该河。奥军被逐回拉斯塔特。作战行动以《莱奥本和约》结束(参见下文)。
意大利:南线
1796年3月27日,拿破仑指挥远征意大利集团军 这支军队约45000人,营养不足,衣衫褴褛,配置于里维拉河沿岸从尼斯差不多到热那亚的地方。英国海军封锁了沿岸的港口。而越过向北的山地在伦巴第平原的边缘部署着两支联军;一是科利男爵(皮埃蒙特人)率领的25000人;一是让·皮埃尔·博留(奥地利人)率领的35000人。他们分散的配置招致了攻击。正当博留向沃尔特海边伸展自己的左翼时,拿破仑集中兵力发动了攻势。
1796年4月12日,蒙特诺特之战 拿破仑在他的敌人中间向北攻击,以1万人在博留的右侧翼逐敌,于蒙特诺特一战击败了4500人的一支奥军。随后拿破仑继续推进,扩大联军之间的裂隙。
1796年4月14—15日,迪戈之战 拿破仑利用有利的形势,将奥军赶出迪戈城,但对方的反攻又将其夺回。拿破仑亲自集中预备队,再次将奥军逐出。博留向东北退到阿奎。拿破仑不去追击,而是转向西攻击己开始退却的科利军队。
1796年4月21日,蒙多维之战 科利率13000人企图抵挡拿破仑的17500人,虽阻止了法军的一次攻势,但终被赶跑。4月23日科利要求休战,这使皮埃蒙特在4月28日退出了战争,拿破仑迅速的追击至此结束。
1796年4月23日—5月6日,进至波河 拿破仑移向东北。博留已在波河北岸展开一条防御警戒线,覆盖着97公里长的战线上所有可能的渡河地点。
1796年5月7—8日,在皮亚琴察渡河 拿破仑佯装在沿河防线的宽广正面渡河,却突袭博留,在皮亚琴察迅速渡河,使奥军左翼及其与曼图亚的交通线陷于危境。博留急忙向东退却,丢弃了帕维亚和米兰。
1796年5月10日,洛迪之战 奥军后卫激烈争夺阿达河上的一座桥。拿破仑身先士卒,率密集的步兵纵队以刺刀冲击,冲过了这座桥,从而赢得了这一天的胜利,并从他的士兵那里赢得了“小下士”的绰号。当博留继续向提罗尔退却时,拿破仑于5月15日胜利进入米兰。六周后的6月29日,米兰的奥地利守军交出了城堡。5月21日,皮埃蒙特同法国讲和;国王维克多·阿马达斯二世将萨伏依和尼斯让给法国;并给予法军守卫在皮埃尔蒙特的要塞的权利。
评论:在17天的时间里,拿破仑彻底击败了两个敌人,并征服了伦巴第。经过几天的休息和整顿后,他着手攻击奥地利人。
1796年5月30日,渡过明西奥河 博留重新组织了自己的军队,以19000人据守明西奥河一线从加尔达湖向南到曼图亚的地方,在曼图亚他另有11000人。拿破仑5月29日率28000人到达明西奥河,他集中军队在博尔赫托突破了敌人的替戒防御线。博留仅使自己免于毁灭,匆匆退过阿迪杰河,进入提罗尔河。除去有13000守军的曼图亚,整个北意大利都在拿破仑手中。6月4日,他包围了曼图亚。大部法军都沿阿迪杰河部署,以掩护围攻行动。
1796年7—8月,乌尔姆塞到达 他率一支新的奥军从提罗尔匆忙南进。上了年纪的乌尔姆塞派夸斯当诺维奇将军率18000人沿加尔达湖西侧向南而下,直指布雷西亚,以切断法军的交通。而他自己则率24000人从湖东侧而来,穿过阿迪杰河谷,以解救曼图亚;另一支5000人的分遣队亦从布伦塔河谷下来。拿破仑放弃了对曼图亚的围攻,从阿迪杰河重新召回他的部队,共有47000人,在加尔达湖西南集中起来对付夸斯当诺维奇,而让乌尔姆塞不受阻碍地向南移动,与曼图亚13000人的守军会合起来。夸斯当诺维奇将他的军队分成3个纵队,并于7月31日切断了米兰一曼图亚公路,然后向东南前进,希望与乌尔姆塞会合,而后者到这时已绕过湖的南端,企望完成对法军的两面包围。
1796年8月3日,伦纳托之战 当皮埃尔·F.C.奥格罗将军的师延搁了乌尔姆塞的行动时,拿破仑以其余部攻击伦纳托之北的夸斯当诺维奇,将其3个纵队彻底击败。夸斯当诺维奇的1个纵队投降;被粉碎的其余纵队向北退到湖首。
1796年8月5日,卡斯特莱奥内之战 拿破仑率领的整支法国军队这时展开攻击乌尔姆塞的奥地利军队——他们绕过其左翼迂回运动,攻其两侧翼及后卫。奥军困难地退过明西奥河,开始向提罗尔总退却。此役奥军共损失16000人。
评论:拿破仑再一次在两支敌军之间积极行动,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法,彻底击败了其对手。
1796年8月24日,恢复对曼图亚的围攻 奥地利守军得到从乌尔姆的军队逃来的人增援,兵力增至17000人。
1796年9月,法军进军特伦特 拿破仑以34000人北移,留下8000人包围曼图亚。同时,已重新组织了军队的乌尔姆塞也决定恢复攻势,但他又一次分散了军队。保罗·戴维多维奇将军率2万人欲防卫提罗尔,而乌尔姆塞白己率26000人将沿布伦塔河谷而下,向曼图亚进军。拿破仑未察觉奥军的计划。9月2—5日,在上阿迪杰河的卡利安诺击败了戴维多维奇,迫使其退过特伦特。得知乌尔姆塞沿布伦塔河向下运动后,拿破仑追随而至,经一连串的强行军后在巴萨诺赶上了奥军。
地图06 1796—1797的北意大利战役
1796年9月8日,巴萨诺之战 奥格罗脱和马森纳分别攻击奥军翼侧;1个奥军整师被切断并投降,只少数部队向东逃去。然而,乌尔姆塞率剩余的军队到达曼图亚,9月13日冲进城中,使城中守军增加到28000人。他企图通过一次出击扩大防御地域,但9月15日被马森纳和查理·基尔曼将军指挥的法军封锁部队赶回城内。
1796年11月1日,奥军第三次企图解救曼图亚 约瑟夫·阿尔温齐男爵派戴维多维奇率16000人沿阿迪杰河而下,而他则率27000人向布伦塔河以东的维琴察移动。阿尔温齐期望在维罗纳与戴维多维奇会合,然后向曼图亚之南移动。拿破仑率3万人(不包括包围在曼图亚的乌尔姆塞的9000人)插入其间。他留下皮埃尔·A.杜布瓦将军率8000人延滞戴维多维奇的行动,自率18000人急向东进迎击阿尔温齐,4000人在维罗纳留作预备队。
1796年11月12日,卡尔迭罗之战 法军攻击阿尔温齐的前卫,但被奥军迅速遏止,最后退向维罗纳,损失2000人。然而,阿尔温齐却未能趁机而进。
1796年11月15—17日,阿科莱之战 拿破仑向南机动,绕过阿尔温齐,渡过阿迪杰河,然后转向北,穿过一片沼泽地,以切断奥军的交通。尽管拿破仑亲自带头——手举军旗——攻击位于阿科莱的阿尔朋河上的一座桥,但法军连续攻击堤道都被击退。但在第三天,奥格罗通过村子下面的支架桥过了河,马森纳对主桥实施了另一次攻击,同时法军骑兵的一个分遣队潜行至奥军阵地的后部,吹响了军号。由于害怕被包围,阿尔温齐的部队瓦解并退却。同一天,戴维多维奇将杜布瓦赶回维罗纳,但拿破仑停止对阿尔温齐的追击,转而追击戴维多维奇,11月19日将他赶回特伦特。
1797年1月,奥军企图第四次解救曼图亚 阿尔温齐再一次分散了他的军队。他率28000人向南沿阿迪杰河谷前进,派15000多人从东面向维罗纳和曼图亚前进。拿破仑命令在阿迪杰河和加尔达湖之间的里沃利高地上集中大量的军队。他与巴斯尔米·C.朱伯特将军率领的1万人会合一处,而马森纳率6000多人从维罗纳急急赶来,安托因·雷和克劳德·P.维克多两位将军率另外的6000人也正在靠近。奥格罗率在维罗纳的9000人正据守阿迪杰河一线,对付来自东面的威胁。让·M.P.塞鲁里尔将军率8000人继续包围在曼图亚的乌尔姆塞的28000人。
1797年1月14日,里沃利会战 阿尔温齐以6个纵队开始了复杂的攻击;3个纵队将从正面攻击拿破仑在里沃利高地上的阵地,而2个纵队将分割包围法军翼侧;第六个纵队将沿河东岸而下,在拿破仑主力后面的里沃利渡过河去。朱伯特的师尽管顽强防御并有拿破仑亲自出战的激励,仍被奥军主力的进攻击退。当马森纳到达时,东面奥军的翼侧攻击纵队已到达高地,威胁法军右翼。但不久对法军右翼的突破即被遏止;因为奥军中央右部的攻击遭有力反击,西面奥军的翼侧攻击纵队遭到包围。到下午晚些时候,阿尔温齐已被赶出战场。拿破仑立即追击,派雷伊师穿过山地攻击正在退却的奥军翼侧和后方。其先锋是乔齐姆·穆拉特上校所率的一个步兵团,该团乘船渡过加尔达湖,越过巴尔多山,及时地粉碎了阿尔温齐重新组织部队的企图。此役,奥军损失超过12000人,包括8000战俘和8门炮,法军损失约3200人。
1797年1月14日—2月2日,曼图亚周围的作战行动 同时,2个奥军纵队从东面向维罗纳和曼图亚前进。其中1个纵队有9000多人,在普罗维拉将军率领下,悄悄绕过奥格罗西移,渡过阿迪杰河。1月16日到达曼图亚郊区后,攻击法军的围攻部队,而乌尔姆塞则企图同时出击。当塞鲁里将乌尔姆塞赶人曼图亚城中时,拿破仑与马森纳急忙从里沃利赶来,与奥格罗会合,包围了普罗维拉的纵队,并迫使他投降。被困守在曼图亚的乌尔姆塞奥军(这时有16000人)于2月2日投降。在这一战役中,法军俘敌39000人,缴获近1600门炮和24面旗帜。围攻期间,18000奥军死亡,多数死于疾病。
地图07 阿尔温齐的第二次进军—里沃利会战(1797年1月14日)
1797年3月,查理大公到达 查理替下了阿尔温齐。他在提罗尔省有14000人的正规军和1万名提罗尔志愿来复枪兵,在塔格里亚门托河沿岸另有27000多人归他直接指挥。
1797年3月10日,入侵奥地利 得到法国国内的增援后,拿破仑又一次将自己插入两支敌军之间。他率41000人向塔格里亚门托河上的查理部移动,留下朱伯特率12000人在提罗尔省作战。3月18日查理退到伊宋佐河后面,但在3月23日马森纳在马尔波埃托粉碎奥军一支分遣队后,查理不得不再向后退,以免被包围。拿破仑进行追击,以3个纵队翻过阿尔卑斯山的朱利安和卡尼克山口,在克科根福会合,并于4月6日进至离维也纳153公里的莱奥本。与此同时,朱伯特在提罗尔省对阻挡他的奥军发起攻击,并推进到达了林茨,正踏上与维也纳前面的拿破仑会合之路。奥皇遣使讨论订立和约的问题。
1797年4月18日,《莱奥本和约》 拿破仑深知在他后面是一个被征服的国家,其激愤的居民正在威胁他的交通,他不管督政府的反应,大胆口述了停战条款。这些条款被接受了;拿破仑随后返回巴黎。
1797年10月17日,《坎波福米奥和约》 拿破仑在莱奥本规定的条款被正式接受,欧洲的命运改变了。比利时成为法国的一部分,奥地利承认了北意大利共和国,但得到威尼斯共和国,以补偿它所受的损失。从巴塞尔到奥尔德纳赫的莱茵河左岸地区归属了法国。
评论:第一次联盟战争中法国的胜利是由于许多复杂的因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为:一、法国革命带来的彻底的社会和政治变革,其典型是自由公民的普遍应征,这些自由公民的爱国义务使他们聚集在人民的军队之中去保卫国家;二、激励法国军队士兵产生奇异的勇气和能量的革命热诚,这种勇气和能量是18世纪欧洲训练最好、纪律最严但士气低落的职业军人所不能匹敌的;三、工业革命初步的成果,使动员起来的国家比以前纯粹农村经济的时代能供养和支持更多的人;四、卡尔诺是利用这些革命变化的组织天才;五、年轻拿破仑的战略和战术天才,他完全超越了其18世纪机械呆板的敌人,而巧妙、机敏和大胆地应用古典的战争原则,他的辉煌的战役以在奥地利的心脏口述和约条款而达于极点。
1798年1月,继续同英国进行战争 拿破仑奉命指挥为拟议中的入侵而在敦刻尔克集中的远征英国集团军。拿破仑认为由于英国掌握制海权,该计划未必可行,乃于2月向督政府建议远征埃及,他认为埃及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一旦法国控制埃及,就打开了通向东方的出口,并建立一个基地,从这个基地出发,就能把英国人从印度赶走。
1798年2月,法军占领罗马 教皇被捕;罗马共和国宣告成立。
1798年4月,占领瑞士 一个新的由瑞士的州组成的法国卫星国海尔维第共和国成立。
埃及战役(1798—1800年)
1798年4月12日,东方军团的建立 法国督政府委任拿破仑指挥。政客们乐于让这位精力充沛、很受欢迎的将领出国作战。他立即开始在土伦集中他的新军队。同时,在敦刻尔克的集中继续进行,不过,只是作为使英国舰队不进入地中海的一种伪装而已。1798年5月19日—7月10日,驶往埃及在海军上将弗朗索瓦·P.布鲁伊斯率13艘主力舰护航下,拿破仑率4万人从土伦启航,远征军6月12日途中占领马耳他,最后在亚历山大附近登陆。
1798年7月2日,攻击亚历山大 法军向开罗进军。
1798年7月21日,金字塔之战 拿破仑沿尼罗河左岸而上,遭到埃及军队的一再袭击,埃及军队的主要成份是马穆鲁克人——不习惯于有组织的近代战争的勇敢骑兵。埃及军队有6万人,在穆拉德和易卜拉欣率领下在恩巴附近集中,其左翼停置于吉泽的金字塔。法国23000人的集团军实施攻击,以旋转埃及军队的左翼——它的几个师以方格板的样式形成一些方块。马穆鲁克骑兵疯狂的冲击被击退,他们筑壕的营地遭猛烈的攻击,结果埃及军队被驱散,损失巨大。
1798年7—8月,占领埃及 法国军队7月22日攻占开罗,然后移师追击易卜拉欣,他已退向叙利亚。
1798年8—12月,联军的反应 纳尔逊歼灭法国舰队(参见下文),打乱了拿破仑的整个计划。在埃及的法国军队被完全隔绝了与本土的联系,并被充满敌意的居民所包围。“屠夫”艾哈迈德帕夏率领的一支土耳其军队在叙利亚集中;另一支军队在罗德岛集中,以便在一个英国中队的护送下入侵埃及。
1799年1月31日,拿破仑采取攻势 他率8000人进入叙利亚,2月14一巧日夺取阿利施,3月3—7日夺取雅法,3月17日包围阿卡。这一地区的守军由英国海军上校锡德尼·斯密斯爵士指挥。1799年4月17日,塔博尔山之战艾哈迈德的军队企图解救阿卡。克莱伯的师,呈方阵队形,被敌包围,但拿破仑以其剩下的部队包围了土耳其军队。土耳其军队在联合的攻击之下被击败,并被赶过约旦河。
1799年5月20日—6月14日,从阿卡退却 在阿卡抵抗了几次攻击,且军中发生瘟疫之后,拿破仑开始撤退,退却过程中不断受到袭击,6月14日法军精疲力竭地到达开罗。退却期间有2200人死亡,近一半系死于疾病。
1799年7月25日,阿布克尔之战 在英国舰队护送下,来自罗德岛的土耳其军队18000人7月15日在阿布克尔登陆,并修筑堑壕。拿破仑立即集中所有现有的军队共6000人,移师德尔塔。土耳其人配置于两个同心的阵地上。外面的阵地很快被法军的攻破,法军对里层阵地的攻击被逐,但随后让·兰尼斯将军发起的第二次攻击获得成功。穆拉特的骑兵同时突破,土耳其人被歼灭。8月2日,阿布克尔城堡投降。拿破仑的损失是死伤900人。
1799年8月23日—10月9日,回到法国 拿破仑对稳定了埃及的局势感到满意,认为没有法国国内的增援进一步的征服和荣耀是不可能的,并且他对在欧洲的进展感到吃惊,乃将指挥权移交给克莱伯,乘快速巡洋舰躲过途中的英国海军,回到法国。
海上的战争(1796—1800年)
1796—1798年,商业摧毁战争 这是连续不断进行的。双方的巡洋舰都打击对方的贸易,结果是平分秋色。
1796年,非决定性的作战行动 英国人相当无效地封锁法国主要的海军基地布勒斯特和土伦,同时观察荷兰和西班牙的动向。法军海军上将里彻利9月14日率一支小的舰队冲出土伦,航至纽芬兰,骚扰加拿大的捕鱼业。在捕获了许多商人后,安全地返回。12月15日,一支更壮观的联合军队离开布勒斯特,入侵爱尔兰;海军上将德·加尔率43艘战舰和运输舰,装载着霍奇指挥的约13000部队。由于装备不良,驾驶很差,这支分遣舰队被恶劣的气候驱散——一部分于12月21日到达班特墨湾。但恶劣的天气阻止了登陆,这一计划被迫放弃。有5艘舰只迷失于风暴之中,至少有6艘舰只被英国人捕获;其余的舰只最后返回。英国海军在地中海唯一有意义活动是霍雷肖·纳尔逊上校在法国—意大利海岸的袭击和商业摧毁活动——阻碍了法国一意大利集团军的海上交通。
1796年8月19日,《圣艾尔德丰索和约》 西班牙加入法国同英国进行战争。英国在地中海的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乃决定撤出。科西嘉和厄尔巴的英军撤走了。这时由杰维斯率领的地中海舰队12月1日移至直布罗陀,并将其活动转移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西洋海岸。
1797年2月14日,圣文森特角之海战 西班牙海军上将乔·斯·德·科多瓦率27艘主力舰从地中海起航,中途经过直布罗陀,欲驶至布勒斯特,计划与法国舰队会合,准备入侵英国。杰维斯率以前的英国地中海舰队15艘主力舰,在葡萄牙海岸外巡航,阻止西班牙舰队的移动,在圣文森特角外与西班牙人相遇。科多瓦的战舰——分成分别有9艘舰只和18艘舰只的两组——性能良好,但其军官和船员缺乏训练。杰维斯呈横队驶至它们之间,然后转向较大的一组,要不是发生了下面的情况,它也许会逃脱的:指挥“上校” 号的纳尔逊未经允许冲出英舰横队,在扫除了宽广的海面后,以他的战舰挡住了西班牙分舰队的狭小去路。他攻击领头的7艘战舰,直到杰维斯舰队的其余舰只蜂拥而上。在这场混战中,4艘西班牙战舰被捕获——有2艘是纳尔逊迅速、连续地登上敌舰缴获的。被动摇的西班牙舰队第二天逃到加的斯。杰维斯的胜利标志着西班牙对英国威胁的结束。此外,这一胜利的意义是,它确切地证实了对更流于形式的战阵混战的战术优势,至少当有更高的航海技术、更富攻击性的军队发动混战时是这样。
1797年4—8月,“斯匹特海德的和风” 皇家海军在国内港口受到兵变的摇撼。兵变发生于斯匹特海(4月16日)、诺尔(5月12日)和其他国内港口,士兵的暴动是针对皇家海军中存在的野蛮残暴、糟糕的食物和微薄的报酬引起的。兵变者声明如果法国舰队出海,他们是愿意重新履行职责的。经几周的骚动之后兵变被镇压,然而它却产生了一个结果:英国水兵的地位获得了极大的改善。
1797年10月11日,坎培尔当之战 英国海军上将亚当·邓肯率16艘战舰,在海军上将詹·威廉·德·温特尔由15艘舰组成的荷兰舰队从得克塞尔出现时,发动了攻击。邓肯以2个纵队冲击荷兰舰横队,将它断成三块,并在混战中捕获9艘战舰,包括旗舰。被俘战舰上的荷兰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英国人遭到严重损害,所缴获的战舰已不能使用。
1798年5—6月,英国海军回到地中海 拿破仑的部队6月进至埃及的消息传到英国后,英国海军部遂派年轻的海军上将纳尔逊率一支小舰队到地中海。法国远征军躲过了他的搜索;但它在埃及登陆(参见上文)后不久,纳尔逊发现了在阿布克尔湾抛锚的13艘法国战舰。
1798年8月1日,尼罗河之战 法国海军上将布鲁伊斯完全没有准备;部分船员还在岸上。纳尔逊在下午晚些时候发动攻击,其13艘战舰一部分在法舰阵线和沿岸浅水之间小心航行,余者从外侧封闭,使法国人受到两面夹击。黄昏时以及整个晚上,英国舰队沿法舰阵线慢慢向下航行,集中火力连续地逐舰攻击。到黎明时,只剩下3艘法国战舰;其中1艘被它的船员弄到地面上焚烧,另外2艘逃脱。布鲁伊斯也在这场灾难性的失败中被杀死。
1798年8月22日,入侵爱尔兰 让·J.A.汉伯特将军率1200人的部队在基拉拉湾登陆。查理·廉沃利斯勋爵包围了侵略者,并使其在9月8日投降。10月12日,约翰·沃伦爵士袭击并摧毁了海军上将J.B.F.邦帕尔德率领的一个法军增援舰队。
1798—1800年,在马耳他岛的作战行动 1798年9月,马耳他爆发反对法国占领军的起义。纳尔逊派军舰和人员去帮助马尔他游击队员打击法国将军C.H.沃布瓦,沃布瓦被赶入瓦尔塔并被围攻。饥饿终于迫使法德军1800人于9月5日投降。
1798—1800年,英国控制海洋
第二次联盟战争(1798—1800年)
1798年12月24日,俄—英联盟 当拿破仑的埃及战役正继续进行时,俄皇保罗一世组织了第二次联盟,英国是其主要的伙伴。奥地利、葡萄牙、那不勒斯、梵蒂冈和奥斯曼帝国也参加了联盟(后三者已与法国交战)。初时,作战行动一直在意大利进行;法国将军朱伯特在11月和12月初占领皮埃蒙特,而奥地利将军卡尔·麦克·冯·莱伯里奇指挥的一支尼亚波利特军队已在11月29日攻击罗马共和国并占领罗马,但在12月15日被法国将军让·埃提恩·尚宾内特逐出。联军总的作战计划是:约克公爵率英俄联军将从荷兰驱逐法军,查理大公率一支奥军将从德意志和瑞士驱逐法军,70岁的元帅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率俄奥联军将从意大利驱逐法军。联军现有军队总数约达30万人,不包括麦克的6万不可靠的尼亚波里特人。法军兵力约20万人,分成5个独立的集团军:茹尔丹的46000人位于上莱茵河;马森纳的3万人在瑞士;施埃勒尔的8万人在北意大利;尚宾内特有约3万法国和意大利混合部队入侵南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近24000人(包括卫星国巴塔维亚军队)在基劳姆·布鲁恩将军率领下位于荷兰。法国已经把大批的荷兰人、皮埃蒙特人、意大利人和瑞士人并人其军队中(在埃及,拿破仑已征募了马穆鲁克、马尔特和科普特军团)。尽管联军占有力量优势,但卡尔诺命令先发制人,向全线进军。
意大利:南线
1799年1月11日,在加菩亚投降 麦克的尼亚波利特部队叛变,他逃到法军中求救。1月24日,尚宾内特猛攻那不勒斯。随后建立了卫星国帕森诺普共和国。
1799年3月,阿迪杰河沿岸的行动 在更远的北部,施埃勒尔率41000人向保罗·克雷将军46000人的奥军移动,希望在苏沃洛夫的俄军和奥地利援军与克雷会合前赢得胜利。3月下旬,法军在维罗纳周围的侦察行动被击退。双方军队这时都移至维罗纳以南相互攻击。
1799年4月5日,马格南诺之战 施埃勒尔的攻击起初成功,之后被阻。克雷将其预备队投入法军右翼并突人其中。施埃勒尔秩序大乱而退。华而不实、古怪的苏沃洛夫很快到达。他指挥联军9万人向西推进,驱逐他前面的法国人。他留下克雷率2万人围攻曼图亚和佩斯切拉,白己在布雷西亚和米兰之间赶上了法军中路。
1799年4月27日,卡萨诺之战 已代替施埃勒尔的莫罗率约3万人抵抗近65000人的联军。经顽强抵抗后,被赶出战场。4月28日,苏沃洛夫胜利进入米兰,随后攻占都灵。大概是由于同奥地利政府意见不同,苏沃洛夫放弃追击敌军,联军被分散在北意大利围攻法国守军。此时,指挥在南意大利的法军的雅克·E.J.A麦克唐纳将军率33000人的部队正匆忙北上。以热那亚为基地的莫罗企图分散苏沃洛夫对这支援军的注意,获得了一些成功。6月中,有约4万人分散在亚历山德里亚周围的这位俄国将军突然发现自己处在两支法军之间。
1799年6月17—19日,特里亚之战 苏沃洛夫集中37000人攻击麦克唐纳,因麦克唐纳没有料想到,故经激烈交火被击败。法军损失约11500人;联军伤亡5500人。麦克唐纳被精力充沛的苏沃洛夫紧紧追击,穿越敌对国家,最后在热那亚附近与莫罗会合,途中又损失了5000人。苏沃洛夫这时推进到亚平宁半岛,要把意大利集团军逐回里维拉。8月5日,莫罗被督政府解除指挥权,而以朱伯特代替之。
1799年8月15日,诺维之战 朱伯特率35000人攻击苏沃洛夫率领的5万人。但朱伯特被杀死,他的军队被彻底击败,损失11000人。损失了9000人的苏沃洛夫立即追击,将法军赶过亚平宁半岛。然而,当他发现法国的阿尔卑斯山集团军约3万人,在尚宾内特率领下,已由森尼斯山山口进入意大利时,就停止了追击。苏沃洛夫转而向北,但他还未能对付尚宾内特,即奉命率俄军2万人向瑞士前进,将意大利的作战行动交给麦克唐尔·麦拉斯元帅率领的约6万奥地利军队。
1799年11月4日,热那亚之战 麦拉斯击败了尚宾内特,将法军向后赶过了阿尔卑斯山。
评论:到1799年末,拿破仑在1796—1797年间所占领的所有土地实际上都已被夺走,荣誉几乎完全归于勇敢的老苏沃洛夫。
德意志和荷兰
1799年3月,茹尔丹侵入德意志 有4万人的梅恩斯集团军在凯尔渡过莱茵河,开始了同有约8万人的查理大公的作战行动。3月21日在奥斯特拉奇受阻后,茹尔丹大胆地决定攻击在斯托卡奇的大公,主要攻击奥军右翼。查理不知茹尔丹意图,同时正率其半数军队前进,进行火力侦察。
1799年3月25日,斯托卡奇之战 茹尔丹初步的攻击获得了一些地盘,起初他认为已赢得胜利,但查理拚死抵抗,并调来其余的军队,这使他在战场上的人数达到46000人,而茹尔丹仅38000人。奥军的反击突破了茹尔丹联系松散的几个师的中央。此役虽奥军损失6000人,法军损失3600人,但茹尔丹的攻势被粉碎了。夜幕降临时他撤出动摇了的军队,退到莱茵河,退却组织得很好。在那里他辞去了职务。他的军队交马森纳指挥(参见下文)。这一年剩下的时间在德意志没有什么进一步的行动,双方的注意力都集中于瑞士的上莱茵河以南和荷兰的下莱茵河以西的作战行动。
1799年8月,在荷兰的作战行动 27000人的一支英国军队在约克公爵率领下,在得克塞尔之南荷兰半岛的顶端登陆。8月30日,在得克塞尔的荷兰共和国舰队未战斗即向一个英国舰队投降。约克公爵得到俄国2个师增援后发动了攻势。
1799年9月16日,第一次卑尔根之战 俄英联合军队35000人受到布鲁恩率领的22000人法国一巴塔维亚部队迎击。俄国人和英国人不能协调他们的作战行动,被击败了。联军损失4000人;法军伤亡3000人。两周后联军再次进军。
1799年10月2日,第二次卑尔根之战 这一次联军将共和国军队赶出战场,双方各损失约2000人。约克利用有利的形势继续南进。
1799年10月6日,卡斯特里之战 联军在北海沿岸沙丘地带猛烈的战斗中受阻,损失3500人,共和国军队则损失2500人,又是俄英之间缺乏联络造成约克的失败。约克认识到他没有足够的军队将法军逐出荷兰,而且他的主要使命——摧毁荷兰舰队——已经完成,于是他向北撤退。
1799年10月18日,《阿尔克马协定》 这一协定结束了在荷兰的战争。联军从荷兰领土撤退;在英的8000名法国和荷兰俘虏被遣返,但荷兰舰队仍在英国手中。
瑞士和阿尔卑斯山
1799年3月,在瑞士的作战行动 马森纳在中瑞士有近3万人,按照卡尔诺的总体计划,他应穿过多山的福拉尔贝格和格里松地区,牵制茹尔丹军队的右翼。使奥军吃惊的是,马森纳过早穿越积雪的山口,迅速渡过梅恩费尔德附近的上莱茵河,俘虏了在格里松省库尔周围的7000人军队的大部。然而,在马森纳左翼的费尔德克奇的奥地利守军,3月7—23日击退了法军两次占领该城的尝试。马森纳这时停止前进,等待莱茵河北岸的进展。同时,他派克劳德·莱库尔布将军率1万人从斯普鲁根山口附近沿上因河河谷而下,袭人提罗尔省。在这里,莱库尔布与从意大利集团军北进的一个小的法军纵队会合,会合后的法军引起在提罗尔西部的联军的惊慌。
1799年4月,奥军的压力增大 在德意志和意大利的法国军队的失败暴露了马森纳的北翼和南翼。奥地利将军海因里希·J.J.贝尔加德和弗里德里希·冯·霍茨以数量占压倒优势的军队攻击在因河河谷的莱库尔布的军队,但被逐回至上莱茵河。
1799年5月,多瑙河集团军的组成 马森纳除了自己的军队又接管了茹尔丹失败的军队。他负责莱茵河美因茨以南地区的瑞士的防御。他率45000人的主力缓慢地向苏黎世撤退,查理大公爵和霍茨率约55000人追随其后。6月4日,马森纳在苏黎世击退了奥军对其堑壕的一次攻击,但奥军的数量优势有压力,瑞士人的忠诚也有疑问,这使他在6月7日进一步向西撤退。在随后的两个月里,瑞士的形势趋于平静。因为查理感到他的力量不允他再往前进。
1799年8月,马森纳恢复主动 他在上莱茵河和罗呐河河谷崎岖的山间击败了查理的左翼。然后他向苏黎世进军,但8月14日被击退。两天后他在多庭根击退了奥军对其左翼的攻击。
1799年8—9月,联军的新计划 查理应通过西德意志北进,同约克公爵的俄英联军会合,从荷兰驱逐法军。苏沃洛夫率其俄军将从意大利北进至瑞士,将马森纳逐回法国。查理离开后,在瑞士留下不到4万联军,由亚历山大·M.科萨科夫将军指挥。苏沃洛夫还在意大利前进。当莱库尔布率12000人据守圣特哈尔德山口的时候,马森纳率4万人在中瑞士打击敌军。
1799年9月25日,第三次苏黎世之战 马森纳以33500人将科萨科夫的2万人逐出战场,使其伤亡8000人,损失100门炮,法军损失4000人。苏沃洛夫到达圣哥特哈尔德山脚后,发现自己出乎意料地被封锁。他以巨大的代价冲过山口,结果得知科萨科夫的灾难,于是又费了好大的劲翻过阿尔卑斯山中部的山脊回到莱茵河上的伊兰兹。轻浮不稳、动摇不定的沙皇保罗解除了他的指挥权,一个伟大的战士最后一场和最辉煌的战役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同时,在苏黎世的灾难,加上俄英联军在荷兰的失败,迫使查理放弃了向低地国家进军的计划。
评论:1799年的战役对双方来说一直是令人失望的。法军被赶出意大利,尽管他们经历几次代价很大的失败后还极力占据所控制的地盘。另一方面,痛失良机,这些机会很多年都不会再来了。俄国厌恶地退出联盟。
欧洲
英国
1756—1763年,七年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
1760—1820年,乔治三世在位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参见第十六章→北美洲→美国独立战争)
1792—1800年,法国革命战争(参见第十六童→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
1795—1797年,爱尔兰人一致起义 这些民族主义者在沃尔夫·托恩、纳拍·坦迪及其他人鼓动下,发动武装起义,争取从英国分离。他们期望法国的帮助,但落到实处的一点点帮助很微弱而且流产了(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第一次联盟战争)。这次起义被英国的杰拉尔德·雷克将军野蛮地镇压下去(1796—1797年)。
1797年4—8月,海军兵变(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第一次联盟战争)
1798年6月12日,维尼加尔山之战 爱尔兰人的起义之火重新燃起,一伙没有得力军事指挥的武装民众袭击并焚烧了韦克斯福德郡的恩尼斯科西,之后,他们在俯视该城的维尼加尔山上扎营。起义者被雷克的部队包围,经短暂的斗争后投降。对这次起义的镇压充满了暴力。
法国
1715—1774年,路易十五在位
1756—1763年,七年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
1774—1792年,路易十六在位
1778—1783年,法国介入美国独立战争(参见第十六章→北美洲→美国独立战争→陆战(1777—1779年))
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传统上把这一天作为法国革命的开端。
1782—1800年,法国革命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
伊比利亚半岛
西班牙
1795—1788年,查理三世在位
1761—1763年,西班牙参加七年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海上的作战行动) 制定了入侵英国的盟国葡萄牙的计划。
1761—1762年,西班牙入侵葡萄牙 布拉干萨和阿尔梅达被西班牙军队攻占。葡萄牙军队在利珀的威廉指挥下重新组织起来,并得到约翰·伯戈因将军所率的英国军队的增援,从而击退了西班牙军队的入侵行动。
1779—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参见第十六章→北美洲→美国独立战争→陆战(1777—1779年))
1793—1795年,同法国的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第一次联盟战争)
1796—1799年,同英国的战争(参见同上)
萄萄牙
1761—1763年,同西班牙的战争(参见上文)
尼德兰
1780—1784年,荷兰—英国战争 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参见第十六章→北美洲→美国独立战争→陆战(1779—1783年)〕的扩展。荷兰在西印度群岛和东印度群岛都丢失了几块属地。
1785—1787年.内战 内战发生于荷兰执政威廉五世和国务将军之间,系因亲法国的爱国党的出现而引起。1787年,威廉请来普鲁士部队恢复了他的权威。
1793—1795年,同法国的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第一次联盟战争) 荷兰被征服,成为巴塔维亚共和国。威廉五世逃到英国。
斯堪的纳维亚
瑞典
1751—1771年,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在位
1771—1792年,古斯塔夫三世在位 尽管可能引起争论,但可以说他是一位精明的统治者和战士。他也是瑞典最伟大的著作家之一。
1772年8月19日,王室政变 自1718年乌尔利卡·爱利奥诺拉在位以来(参见第十五章→西欧→斯堪的纳维亚→瑞典),瑞典成为君主立宪国家,大部分权力被瑞典议会和王室会议分享。古斯塔夫以一系列精心计划的军事行动攫取了权利。他在位的其余时间被不断的内乱所困扰。这次政变也引起了丹麦和俄国的恐俱;它们打算发动战争,但慑于古斯塔夫的战争准备而作罢。
1788—1790年,同俄国和丹麦的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俄国→同瑞典的战争) 丹麦几乎未发挥什么作用。
1792年3月29日,古斯塔夫被暗杀 这是一场贵族阴谋的顶点。
1792—1809年.古斯塔夫四世在位
丹麦和挪威
这是丹麦军事兴趣或活动相当少的一个时期。丹麦作为俄国的盟国参加对瑞典的战争(参见①第十六章→欧洲→斯堪的纳维亚→瑞典;②第十六章→欧洲→俄国→同瑞典的战争),但只是名义上的。
德国
奥地利和匈牙利
哈布斯堡家族继续戴着两顶皇冠:一顶是神圣罗马(或德国)帝国的,一顶是他们世袭的多瑙河领地,通称为奥地利帝国的。奥地利作为一个主要的参加者继续卷入西欧和中欧所有主要的战争,它也在巴尔干地区进行频繁的战争,多数是对土耳其的。
1740—1780年,玛丽亚·特利萨在位
1756—1763年,七年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
1765—1790年,约瑟夫二世(作为神圣罗马皇帝)在位 他同他的母亲争夺对哈布斯堡领地的控制,但直到后者之死他的影响仍极为有限。
172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参见第十六章→欧洲→波兰→第一次瓜分波兰)
1785年,特兰西瓦尼亚的起义 罗马尼亚农民起义,杀死许多匈牙利贵族。起义被无情地镇压。
同土耳其的战争(1787—1791年)
1787年,奥地利同俄国结盟
1788年,奥地利的失败 约瑟夫亲自领导军队,但在特兰西瓦尼亚和塞尔维亚的行动中完全没有成功。
1789年,占领贝尔格莱德 在击退了土耳其对波斯尼亚的侵略后,奥军占领了贝尔格莱德。
1790年,和平谈判 普鲁士干涉的威胁,俄国因对瑞典战争而对奥地利合作的有所削弱,奥属尼德兰的叛乱(参见下文)以及遍及帝国的纷乱,导致约瑟夫及其继任者利奥波德二世在7—9月向土耳其求和并谈判停战。
1789—1790年,布拉班特叛乱 帝国侵犯早已拥有公民权的奥属尼德兰,导致亨利·范·德·努特领导的武装叛乱。叛乱虽被镇压,但却达到了其目的。约瑟夫恢复了以前的政治制度和特权。
1790—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在位
1791年8月4日,《锡斯托瓦和约》 奥地利将贝尔格莱德还给土耳其,换取了波斯尼亚北部的一块狭长土地。
1792—1800年,法国革命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这些战争对奥地利是灾难性的。
1792—1835年,弗朗西斯二世在位
1793年,第二次瓜分波兰(参见第十六章→欧洲→波兰→第二次瓜分波兰)
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参见第十六章→欧洲→波兰→第三次瓜分波兰)
普鲁士
通过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胜利,腓特烈大帝使普鲁士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个主要强国及奥地利的竟争对手。
1756—1763年,七年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一七年战争) 腓特烈和普鲁士的势力和声望大增。
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参见下文)
1777—1779年,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 马克西米连三世选帝侯死后,奥地利和普鲁士选出了不同的继任候选人,遂导致危机。1778年7月,腓特烈实行动员,并进入波希米亚。一支奥地利军队前去抵挡,双方相持一年有余,没有发生战斗。这场不流血的冲突(因士兵常吃马铃薯也称之为“马铃薯战争”)以1779年5月13日的《特申和约》而结束。
1786—1797年,腓特烈·威廉二世在位
1790年,准备干涉奥土战争 当奥地利同土耳其讲和时(参见第十六章→欧洲→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腓特烈感到满意。
1792—1800年,法国革命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
1793年,第二次瓜分波兰(参见下文)
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参见下文)
1797—1840年.腓特烈·威廉三世在位
波兰
1768—1776年,内战和俄国的入侵 一些波兰贵族(“巴尔同盟”)组织了一个武装运动,保卫国家,反抗俄国的宗教和政治侵略。尽管法国将军迪穆里耶被法国派来指挥这些意见不同者,但运动还是失败了。这主要是由于俄国支持亲俄政府所致。
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 奥地利嫉妒俄国对土耳其的成功,腓特烈大帝为阻止奥地利参加战争,巧妙地安排普、奥、俄瓜分波兰。游击战继续遍及波兰。
1792年,俄国侵入波兰 波兰国会制定的新宪法,加强了软弱的波兰君主的地位,这引起俄国的侵略。普鲁士也立即侵入,以阻止俄国的征服。
1793年,第二次瓜分波兰 俄、普牺牲波兰,讨价还价。
1794年,民族起义 波兰举行民族大起义,反抗俄、普的统治。萨丢斯·科修斯古具有民主思想,曾赴北美参加美国独立,他领导了这次受到人民普遍欢迎的起义。
1794年4月3日,巴克拉维斯之战 科修斯古率4000人的部队和22000名装备着镰刀和叉子的农民,击败了一支5000人的俄国部队。经几天的巷战之后,俄国守军于4月17日被赶出华沙。
1794年4—8月,俄、普入侵 联军分路进入这个不幸的国家,在几次激烈的遭遇战后,科修斯古的军队被包围于华沙。包围者一部是普鲁士的腓特烈·威廉,有25000人和179门炮;另一部为俄国的福森将军,有65000人和74门炮,另一支11000人的俄军占领了穿过首都的维斯瓦拉河右岸。
1794年8月26日—9月6日,防卫华沙 波兰军35000人,有200门炮,在连续抵抗了两次攻击后,围攻被解除。然而,战场上的波兰军队之间却缺乏凝聚力。
1794年10月10日,马西约维斯之战 科修斯占只有7000人,因其一个师未能支援他,结果被福森的16000俄军粉碎。科修斯古受重伤被俘。整个起义宣告彻底失败。
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 古老的波兰民族消失了;俄国在中欧有了一个永久的据点。
俄国
1741—1762年,彼得大帝最小的女儿伊丽莎白在位
1756—1763年,七年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
1762年,革命彼得三世在位 仅六个月,即被其贵族和将军废黜。
1762—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大帝)在位 她是彼得三世出生于德国的妻子。
1766—1772年,俄国干涉波兰(参见第十六章→欧洲→波兰→内战和俄国的入侵)
1768—1774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同土耳其的第一次战争(参见下文)
1773—1774年,农民和哥萨克起义 俄国对土耳其的行动受到俄国东南部的埃米连·I.普加乔夫领导的起义的阻碍。苏沃洛夫费了相当大的努力才镇压了起义。
1783年,兼并克里米亚半岛 英国和奥地利劝说土耳其不要发动战争。
1787—1792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对土耳其的第二次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亚大陆·中东→土耳其→同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第二次战争)
同瑞典的战争(1788—1790年)
1788年,瑞典入侵 古斯塔夫三世侵入俄属芬兰,以便将来俄国或普鲁士可能侵略他的国家时作为补偿。起初瑞典人陆地和海上的攻击都获得成功,引起叶卡捷琳娜宫内的惊慌,宫廷本已因土耳其战争而充满了惊恐。古斯塔夫的陆上行动以瑞典军在斯瓦泰普尔要塞前被击退而结束了,丹麦突然攻击瑞典进一步阻碍了他的行动。
1789年8月24日,第一次斯温松海战 瑞典舰队在卡尔·A.埃伦斯瓦德伯爵率领下,被俄国海军上将克罗斯决定性地击败,损失33艘舰只。然而,在一年之内,由于古斯塔夫精心的努力,瑞典海军已完全恢复。
1790年7月2—9日,第二次斯温松之战 瑞典舰队在苏德曼尼亚公爵率领下,在狭窄的海峡中呈单列纵队攻击,成功地松动了俄国舰队的套式绞索。但一艘火药舰爆炸,使瑞典舰纵队陷入混乱,瑞典人于是撤退,去保护斯维堡(当时的瑞典要塞)的火炮。7月9日,经重新组织的瑞典舰队再次出海迎击俄国人,俄国舰队以弦月队形前进。瑞典人操炮技术精良,在俄国战阵中打开了一个缺口。瑞典人共有战舰195艘,俄国人有151艘,但被瑞典人逐一消灭。这是斯堪的纳维亚历史上的最大海战。俄国有53艘舰只被击沉或被捕获。在俄军中服役的国际探险家查理·H.N.O.拿骚—西根的愚蠢和糟糕的领导是这场灾难的原因。在瑞典军中服役的英国人威廉·锡德尼·史密斯则很精明。
1790年8月15日,《沃尔罗和约》 同瑞典实现和平,恢复了原状。
1792—1800年,法国革命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
1793年,第二次瓜分波兰(参见第十六章→欧洲→波兰一第二次瓜分波兰)
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参见第十六章→欧洲→波兰一第三次瓜分波兰)
欧亚大陆·中东
土耳其
同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第一次战争(1768—1774年)
1768年10月,土耳其宣战 波兰吁请援助,反对俄国干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波兰→内战和俄国的入侵),但土耳其仅仅抗议,直到俄国部队追击波兰人进入土耳其领土,并摧毁了土耳其城市巴尔塔后,才加入战团。随之,克里米亚鞑靼人立即侵入乌克兰。
1769年,俄国侵入高加索 土耳其人在卡巴尔迪亚和格鲁吉亚被击败。
1769年,俄国侵入巴尔干地区 俄国的彼得·鲁缅采夫伯爵在德涅斯特河沿岸击败了土军主力,然后攻占雅西,占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包括对布加勒斯特的占领。
1769—1773年,埃及发生叛乱 埃及总督阿里·贝伊起义,宣布埃及独立,并得到俄国的支持。
1770年,俄国人煽动并支持希腊的叛乱 海军上将阿历克塞·G.奥尔洛夫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开人地中海,占领了纳瓦利诺(4月)和摩里亚半岛的其他几个小地方。然而,土耳其人集中了一支大军,主要是阿尔巴尼亚人,无情地镇压了叛乱,于6月逐走了俄国人。
1770年7月6日,切斯米海战 奥尔洛夫在安纳托利亚海岸外的希俄斯岛附近击败了土耳其军队,这次胜利主要归功于在奥尔洛夫手下服役的苏格兰海军上将萨缪尔·格雷格。
1770年8月,卡尔卡尔之战 一支土耳其和靴鞋人军队企图从摩尔达维亚赶走俄国人,但大败于鲁缅采夫之手。土耳其人被迫退到多瑙河的后面。俄国人随后有系统地占领了多瑙河和普拉特河沿岸的土耳其要塞。
1771年,埃及侵入叙利亚 埃及军队在阿布尔·达哈布率领下,占领了大马土革。阿布尔随后同土耳其人进行秘密谈判,从叙利亚撤退,回师为土耳其人攻击埃及作准备(参见下文)。
1771年,侵入克里米亚 瓦西里·多尔戈鲁奇亲王率领下的一支俄军猛攻佩利科普的伊斯姆人,征服克里米亚半岛。
1772—1773年,休战 和平谈判没有结果。土耳其人利用停战重新组织并复兴了他们的军队。
1772—1773年,在埃及和叙利亚的混战 当阿布尔返回埃及等待土耳其人重新征服埃及的时候,阿里进军叙利亚重新征服叙利亚。阿布尔巩固了埃及,而阿里则巩固了巴勒斯坦。
1773年4月19—21日,萨利夏之战 阿里初获成功,后被击败并被俘。土耳其重新控制了埃及,阿布尔任总督。
1773年,多瑙河上的作战行动 指挥多瑙河上的俄军的鲁缅采夫伯爵南进,指向大维齐尔穆辛扎德率领下的土军主力。土军退向舒姆拉(舒门或科拉罗夫格勒)。其他的俄军围攻瓦尔纳和西利斯特里亚的土耳其要塞。
1773年,和平谈判 大维齐尔穆辛扎德开始同鲁缅采夫谈判和平。俄国也急需和平,因为俄国东南部发生大规模哥萨克和农民叛乱(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俄国→农民和哥萨克反叛)。
1774年6月,科兹鲁扎之战 鲁缅采夫属下的苏沃洛夫在舒姆拉附近击败了很大一部分土耳其军队。
1774年7月16日,《库楚克·凯纳尔基和约》 俄国归还了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和比萨拉比亚,但获得了保护奥斯曼帝国的基督教徒和一旦土耳其施行暴政时干涉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权利。克里米亚半岛被宣布独立,但苏丹作为穆斯林哈里发仍为勒靶人的宗教领袖。俄国得到高加索的卡巴尔迪亚、对亚速港无限的主权、亚速附近库班的一部分、克里米亚的克奇半岛、布格河和第聂伯河之间以及第聂伯河河口的土地。俄国商船被允许通过达达尼尔海峡。俄国由此得到通向黑海的两个出海口。黑海不再是土耳其的内湖了。俄国部队撤出多瑙河北岸。苏沃洛夫被派去对付哥萨克。
1783年,俄国兼并克里米亚半岛(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俄国→兼并克里米亚半岛)
1786年.埃及发生叛乱 叛乱被一支奥斯曼军队镇压。
同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第二次战争(1787—1792年)
1787年,俄国突然挑起战争 战争起因于俄国侵犯格鲁吉亚,并要求土耳其承认俄国对格鲁吉亚的保护。土耳其也暗地怂恿克里米亚的鞑靼人起来反抗俄国。奥地利根据秘密同盟,加入俄国一边。门的内哥罗的彼得亲王1788年反叛土耳其。
1788年,土耳其军队在金伯恩被击退 苏沃洛夫粉碎了土耳其重新征服克里米亚半岛的企图。
1788年,俄国侵入摩尔达维亚 鲁缅采夫占领了楚辛和雅西城,然后前进到海岸,在约翰·保罗·琼斯的海战胜利后(参见下文),格列戈里·波将金亲王夺取了多瑙河口与金伯恩相对的奥恰科夫。他似乎曾下令屠杀被占城市的所有土耳其居民,包括男人、女人和孩子。
1788年6月17日和27日,利曼(第聂伯河河口附近的礁湖)海战 指挥俄国黑海舰队的约翰·保罗·琼斯以两次果敢的行动击败了哈桑·埃尔·加西的土耳其分舰队。与琼斯争夺指挥权的拿骚一西根把第一次战斗的开端弄得很糟,但琼斯的领导扭转了局势,土耳其舰队撤离。第二次战斗给土耳其人带来灾难,他们损失了15艘舰只,死3000人,1600多人被俘。俄国损失1艘巡洋舰,死18人,伤67人。
1788年,在塞尔维亚和特兰西瓦尼亚的作战行动 土耳其人击退了约瑟夫二世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参见第十六章→欧洲→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
1789年,在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的作战行动 俄军从北面,奥军从西面侵入摩尔达维亚。奥军和两支俄军(由波将金亲王和鲁缅采夫伯爵率领)对恢复了活力的土耳其军队的作战都不成功。但苏沃洛夫和萨克斯一科堡所率俄奥联军8月1日在福克沙尼,9月22日在勒姆克粉碎了土军。其后,苏沃洛夫胜利的进军迫使土军退到多瑙河。
1789年,在塞尔维亚的作战行动 这时由吉登·E.冯·劳登将军指挥的奥军击退了土耳其对波斯尼亚的入侵,然后实施突击,围攻并占领了贝尔格莱德。
1790年7月27日,与奥地利停战(参见第十六章→欧洲→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
1790年,希腊发生叛乱 这严重阻碍了土耳其在这场战争剩余时间里的作战行动。
1790年12月,攻占伊斯梅尔 经长久围攻后,苏沃洛夫占领了多瑙河口的这座要塞。
1791年,《锡斯托瓦和约》(参见第十六章→欧洲→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 与奥地利实现和平。
1791年,和平谈判 俄国因普鲁士在波兰的行动而急需和平。
1792年1月9日,《雅西和约》 俄国将摩尔达维亚和比萨拉比亚归还土耳其。它保留德涅斯特河东岸所有已征服的领土,包括奥恰科夫港。
1798—1800年,同法国的战争 拿破仑侵入埃及(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第一次联盟战争)。
波斯(1747—1800年)
1747—1750年,争夺王位的斗争 纳狄尔沙死后,随着发生了争夺帝国控制权的长时期的三角斗争。这三方是:穆罕默德·侯赛因,他占据卡斯普人各省;卡利姆汗,他在南部势力强大;阿扎德,他在阿塞拜疆。卡利姆汗最后成功,建立了对波斯无可置疑的控制。
1750—1779年,卡利姆汗在位 在此期间,局势相对稳定,国事繁荣。
1779—1794年,内战 这是能干的太监将军阿加·穆罕默德对卡利姆汗的继任者的叛乱。
1794—1797年,阿加·穆罕默德执政 他是个暴君。
1795—1796年,侵入格鲁吉亚 纳狄尔沙死后该民族脱离波斯统治。阿加·穆罕默德击败格鲁吉亚国王赫拉克留斯,野蛮地将波斯的统治重新强加于格鲁吉亚。
1797年,阿加·穆罕默德被暗杀
1798年,侵入阿富汗 新沙法斯·阿里受了英国人的挑动。这开始了一系列长期的拉锯战,这些战争使两个亚洲王国都受到削弱。
南亚
阿富汗
艾哈迈德沙在波斯的纳狄尔沙死后(参见第十五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纳狄尔卒),控制了波斯的阿富汗各省,建立了杜兰尼王朝。
他的军事行动扩展到中亚大部,包括九次入侵印度。他的征战印度的高潮是在巴尼帕特之战(参见第十六章→南亚→印度→巴尼帕特之战)对数量占优势的马拉地军队的伟大胜利。他死的时候,阿富汗帝国已扩展到波斯东部和奥克苏斯河以南的所有地区,包括稗路支、克什米尔、旁遮普和信德。他的儿子提穆尔沙(1773—1793年)软弱无能,丢失了信德和其他印度领土,阿富汗对整个帝国的主权逐步分散。提穆尔之子穆拉兹(1793—1799)在1799年将拉合尔割让给锡克人兰吉特·辛格(参见第十七章→南亚→印度→兰吉特·辛格的兴起)。同时,与波斯长期的战争1798年开始了(参见第十六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侵入阿富汗斯坦)。
印度
当这一时期开始的时候,有四个欧洲国家正为他们自己的目的勒索印度。荷兰逐渐减弱的盘剥终于在1759年消除了,葡萄牙的影响限于它的属地果阿、第乌和达曼。只有英国和法国在莫卧儿帝国的废墟中继续他们争夺最高地位的战争,而马拉地人同时正在丧失势力。英国和法国都利用当地人的竞争,满不在乎、几乎是连续不断地进行战争,只有一个目的——为欧洲投资者的利益剥削印度的财富。两国都通过代理机构掩盖它们国家的竞争——法国有法国东印度公司,英国有英国东印度公司(“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后来成为不平常的组织,拥有了代表主权国家的权力,包括“同任何非基督教国家”宣战和媾和的权力。它有自己的军队——由欧洲冒险者和土耳其部队组成,由英国人任指挥官。1754年,英国增派一个正规团第九步兵团(后来的多塞特郡团),驻马德拉斯,使英国的军事影响进一步增长。这成为英国在印度军事行动的骨干。它的许多军官和士兵后来转为公司服役。18世纪中叶,法国及其当地盟友控制了南印度大部;约瑟夫·杜布雷(参见第十五章→南亚→印度→约瑟夫·杜布雷侯爵被任命为法属印度总督)是法国在印度所有领地的总督;他的属下查理·J.P.布西—卡斯特瑙将军正在德干省的海德拉巴作战。
1751年9—10月,占领和围攻阿尔果特 法国的傀儡卡那提克省的那巴布昌达·萨希布正围攻特里奇诺波利(蒂鲁吉拉伯利)的一支小的英国守军。前东印度公司职员年轻的罗伯特·克莱武变成了战士,他率500人,带3门炮,突然从马德拉斯出动,占领了昌达,萨希布的首府阿尔果特,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解除对恃里奇诺波利的围攻(9月12日)。那巴布的儿子拉吉·萨希布率1万人立即返回,包围阿尔果特。经50天的围攻,其间克莱武的部队减至120个欧洲人和200个印度兵。印度人发动了反击,前面赶着一群象,象的头上装上了铁盘,用来撞击城门。但当滑膛枪对它们射击时,大象奔逃而散了。另一次越过御城壕沟的攻击也被击退,攻击者经一小时的战斗后撤退,伤亡400人。克莱武只损失5—6人。这一辉煌的胜利大大提高了英国的声望。相形之下,法国人就很不利了,他们的战役这时已经失败。杜布雷是极精明能干的管理者,他最大的烦恼是缺乏国内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失败后他立刻在1754年被解职。
评论:这是克莱武事业的起点,是英国在印度统治的开端,从此他为自己赢得了英国第一流官长和殖民地开拓者的声名。
1756年6月20日,占领加尔各答 孟加拉的那巴布苏拉贾·道拉经四天围攻,攻占了加尔各答,该城是英国人建立的,是他们的活动中心。未能逃跑的欧洲人被迫进入一个小的地牢——“黑洞”之中,据称146个人中有123个人一夜间在里面消失了。历史学家至今仍不能肯定实际卷入人数。
1757年1月2日,重占加尔各答 克莱武和海军上将查理·沃森率联军远征军从马德拉斯出发,重新占领了加尔各答。
1757年3月23日,占领金德讷格尔 这一法国据点经激烈战斗后被克莱武攻占。这使克莱武能够向内陆的苏拉贾处前进,而不必担心他同加尔各答的交通线。
1757年6月23日,普拉西村之战 克莱武追击苏拉贾,发现他在巴吉拉西河普拉西村附近的河湾下端筑壕。印度军有5万人,53门炮。克莱武有1100名欧洲人,2100名士兵和10门炮。他渡过河,将他的军队集结在一个芒果园。那巴布的军队以一个大的半圆前来包围它,其火炮由法国人指挥,集中在右翼。突降的暴雨浇湿了那巴布的火药,使其火炮不能射击,遂以骑兵冲击英军阵地,但克莱武的炮手下雨时盖住了他们的弹药,未被雨淋湿,从而击退了那巴布军队的冲击,使其遭受重创。克莱武正确地利用了部分印度军的不忠,前进到很近的距离时轰击那巴布的堑壕。印度步兵的出击被击退后,克莱武攻击其阵地。阵地上只有M.圣弗莱指挥的法国炮手继续战斗到最后。普拉西会战决定了孟加拉的命运。几天后,苏拉贾被刺杀,由克莱武的盟友米尔·贾法尔继任。
1758年,法国援军到达 一支远征军在爱尔兰出生的托马斯·拉利男爵率领下,3月到达法国领地的首府本地治里。他立即前进,去围攻本地治里以南的英国圣戴维要塞,并于6月2日将其占领。
1758年12月—1759年2月,围攻马德拉斯 拉利未能夺取该城。他因缺乏海军支援而受挫,而英国守军则从海上得到补给(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海上的作战行动)。
1759年1月25日,马苏里帕塔姆之战 英国援军由海上到达,在弗朗西斯·福德指挥下击败了拉利,迫其解除了对马德拉斯的围攻。
1759年,对荷兰人的作战行动 一支荷兰海上远征军在胡格利河口被英国人击退,福德占领了荷兰的钦苏拉港。
1760年1月22日,旺迪沃施之战 拉利被将军艾尔·库特爵士击败,被迫退到本地治里。他在那里被围攻。
1760年8月—1761年1月15日,本地治里陷落 拉利向克莱武的部队投降(克莱武已因病返回英国),因为没有希望得到法国的增援了(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海上的作战行动)。
1761年1月14日,巴尼帕特之战 自1747年以来,艾哈迈德沙杜兰尼的阿富汗军队一直在劫掠北印度和中印度。1757年,艾哈迈德到达并占领德里。已严重瓦解了莫卧儿王朝的马拉地叛乱曾在1753年向北扩展到旁遮普,但艾哈迈德再次入侵,逐步将拉马拉地人赶回,在巴尼帕特完全将其击溃。后来艾哈迈德撤退(锡克人叛乱引起),使印度陷入完全的混乱,这就便利了英国人巩固他们在孟加拉的地位。
1763年,《巴黎和约》 本地治里还给法国(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海上的作战行动),但法国东印度公司不久在1769年解散。
1763—1765年,在孟加拉的作战行动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部队和当地统治者之间偶发性的冲突在继续。在孟加拉的那巴布领导下,1763年,公司的孟加拉军队在巴特纳附近起义,但很快就于1764年10月23日在布克萨尔被平定。为了报复在巴特纳的惨败,赫克托·芒罗少校下令将24个带头起义者从炮口里打出去。
1766—1769年,第一次迈索尔战争 迈索尔的统治者海达尔阿里与英国部队战斗使其停止,然后与东印度公司签订了一个防御联盟条约。
1771年,迈索尔—马拉地的战争 这是非决定性的战争。
1774年,罗希拉战争 4月,总督沃伦·哈斯丁斯将军将东印度公司部队的1个旅借给英国的盟友奥德的华泽尔,以帮助征服罗希拉人的领土,罗希拉人是奥德之西恒河—朱木拿河地区一个凶猛的阿富汗部落。他抵消了日益增长的马拉地力量的威胁,但在当地的战争中动用公司的部队与英国和公司的政策是相违背的。
1779—1782年,第一次马拉地战争 尽管英国在古吉拉特获得成功并于1780年占领瓜廖尔要塞,但这场战争是非决定性的。
第二次迈索尔战争(1780—1783年)
1780年,海达尔阿里宣战 他因英国人未能在他自己同马拉地人的战争中支持他而痛恨英国人。1778年英国部队前去攻击法国据点后〔参见第十六章→北美洲→美国独立战争→陆战(1777—1779年)〕,他加入了法国一边。英国人从法国人手中夺取了本地治里和马埃,但在卡那提克省的海达尔阿里9月10日在佩兰巴姆攻击并粉碎了一支小的英国军队,并扫清了通向马德拉斯大门的道路。
1781年6月1日,诺伏港之战 库特率领从孟加派来的8000人攻击并击败了阿里的6万人,保住了马德拉斯官长的职位。
1781年8—9月,英国的胜利 海达尔8月27日在波利鲁尔,一个月后又在绍林加尔被击败。
1782年8月30日,占领亭可马里 法国海军上将皮埃尔·德·萨弗伦从英国人手中夺占亭可马里,由此就能派军帮助海达尔阿里。他的舰队保持了对印度洋微弱的控制,直到英国与法国1783年签订和约〔参见第十六章→北美洲→美国独立战争→海战(1780—1783年)〕。
1783年,法国撤销帮助,结束战争 海达尔阿里死后,他的儿子提布·萨希布讲和。
1789—1792年,第三次迈索尔战争 提布攻击特拉万科尔。已继哈斯丁斯任印度总督的康华里勋爵入侵迈索尔,猛攻其首都班加罗尔,将提布赶入塞林加帕塔姆,并进行围攻。1792年3月16日提布讲和,将其领地的一半割让给英国人。
1795—1796年,英国远征锡兰 荷兰人被轻易击败。独立的坎迪王很快承认英国的殖民特权,锡兰在1798年成为英王直辖殖民地。
1799年,第四次迈索尔战争 总督理查德·韦尔斯利(当时的莫宁顿勋爵)依照皮特的指示积极活动,肃清法国在印度影响的最后遗迹,以免拿破仑侵入印度。法国部署在马拉地联盟的部队应韦尔斯利的要求被裁撤了,然而提布暗中与法国政府合作;在他拒绝与英国人合作后,韦尔斯利派了两支军队进入迈索尔。乔治·哈里斯将军再次将提布逐人塞林加帕塔姆,随后攻占了此地。提布在被打开了缺口的墙内战斗时被杀死。韦尔斯利的弟弟阿瑟·韦尔斯利将军(后来的惠灵顿公爵)在此战役中表现出色,被任命为塞林加帕塔姆总督。
东南亚
缅甸
1740—1752年,默恩人叛乱 下缅甸的居民起来反抗缅甸的东吁王朝,将他们逐出,占领上缅甸大部,1752年占领阿瓦。东吁王朝被完全摧毁,默恩人(或塔拉英人)在白古重建其以前的首都(参见第十五章→东南亚→缅甸→默恩人起义)。
1752—1757年,阿劳昂帕亚起义 施威波区的这位不著名的封建主联合了士气低落的缅甸人。他开始从上缅甸驱逐默恩人,1754—1755年重新征服了下缅甸大部分地区。默恩人只能控制沙廉和白古周围的地区。在这些作战中,阿劳昂帕亚证明自己可能是缅甸历史上最有才能的军事领导人。他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这也归功于其得力的副官们。
1753年,英国在内格雷斯设立据点 这个小的设防的贸易点未被默恩人承认,但阿劳昂帕亚承认了它。
1755年,1758年,阿劳昂帕亚在曼尼普尔的镇压行动 这是对曼尼普尔人1715—1749年反抗的惩罚性报复行动。当地居民起来反抗他留在那里的守军时,阿劳昂帕亚于1758年返回,摧毁了曼尼普尔。
1755—1756年,围攻沙廉 尽管法国帮助默恩人,它还是在长时间斗争后被占领。阿劳昂帕亚还在该城附近的浅河道里捕获两艘法国战舰。他杀死军官,但赦免了船员,将他们编入自己的军队。
1756—1757年,围攻白古 在将剩余的默恩人军队赶入该城后,阿劳昂帕亚不断削弱防御者,最后攻占了该城。这和随后而来的大屠杀结束了默恩人在缅甸的民族存在,尽管当阿劳昂帕亚外出对曼尼普尔进行惩罚性镇压时(参见下文),1758年有一次不成功的起义。
1759年,占领内格雷斯 阿劳昂帕亚消灭了少量英国和默恩人守军的大部。
1760年,侵入暹罗 阿劳昂帕亚前去围攻首都阿渝陀耶。在指挥其围攻的炮兵射击时,他因一门火炮爆炸而受了重伤。不是因此缘故,就是因虐疾流行,围攻解除了,军队退到缅甸,暹罗人的袭击使他们遭受了一些损失,国王死于途中。
1764年,侵入曼尼普尔 阿劳昂帕亚的第二个儿子辛比乌伸(1763—1776年)将曼尼普尔大部人口掳掠为奴。
1764—1767年,侵入暹罗 其高潮是占领阿渝陀耶。这次作战实施得比较得力,胜利主要归功于有才干的缅甸将军马哈·那拉哈,他在阿渝陀耶就要投降时死去了。
1765—1769年,中国反击 被缅甸的边界侵袭激怒了的中国人以大军反击缅甸。他们攻占了从八莫往南到腊戌、往西几乎到伊洛瓦底江的新光的东缅甸大部。然而,缅甸人拒绝接受失败。他们据守着一些战略上设置于丛林中的修有工事的围栅,避免同中国大军进行公开的战斗,积极不断地袭击中国人的交通线,很快将中国军队分割成几部分,使其在中、北缅甸被孤立起来。由于伤亡惨重,且缅甸人躲在丛林中又抓不着,疾病和饥饿造成的损失也很大,因此中国人要求签订停战协议。缅甸将军马哈·提哈苏拉认识到,如果战争继续下去,中国有消耗不尽的人力供给,于是同意与中国人达成协议。中国人撤退了。
1768—1776年,在暹罗的失败 被中国人的反击已搞得精疲力竭,在暹罗又不能执行有效和一贯的政策,因而缅甸人被普亚·塔克辛从暹罗逐出(参见下文)。
1770年,侵入曼尼普尔 马哈·提哈苏拉和其他缅甸统治者把国王的思想从对暹罗人和中国人有勇无谋的作战中转变过来,同时如果他们背叛他又害怕被处决,因此他们转而将军队同一个小的敌人作战。
1775—1776年,同暹罗的战争(参见下文)
1782—1819年,阿劳昂帕亚最小的儿子波道帕亚在位 他在同其他几个竞争者进行激烈的斗争后获得了王位。
1784—1785年,征服若开
1785—1792年,同暹罗新的战争 1785—1786年缅甸人的入侵从总体上说是不成功的,也许主要是由于国王完全不能胜任其领导。然而,在时断时续的边界战争后缅甸确实兼并了土瓦和丹那沙林地区。
暹罗
1760年,阿劳昂帕亚的入侵(参见第十六章→东南亚→缅甸→侵入暹罗)
1764年,缅甸侵入南暹罗 普亚·塔克辛将军最后在佩查布里阻止了入侵,但这只是在逞罗的马来半岛各省大部被占领之后。
1764—1767年,缅甸侵入中暹罗 阿渝陀耶被占领和摧毁(参见第十六章→东南亚→缅甸→侵入暹罗)。然而,普亚·塔克辛率少数部队冲出了缅甸人的围攻线,向南逃去以集中一支新的军队。
1767—1768年,缅甸人被逐出 中暹罗普亚·塔克辛登上王位。然而,国家处于骚动之中,还有两个要求者争夺王权;同时缅甸人正计划着再次入侵,同越南在柬埔寨又酝酿着不和,柬埔寨长期以来处于暹罗人的保护之下。
1769年,在清迈被击退 普亚·塔克辛未能从缅甸手中夺回这一地区,然而,他得以击败其两个主要的竞争对手,巩固了他对全国的统治。
1770—1773年,在柬埔寨的作战行动 战争中的不定因素波动很大。最后暹罗人击败了越南支持的傀儡统治者,重新完全控制了柬埔寨。
1775—1776年,同缅甸新的战争 1775年,普亚·塔克辛重新征服清迈。然后他在1776年击退了缅甸人的入侵企图。
1778年,侵入老挝 暹罗人攻占万象,万象承认暹罗的保护。
1780—1782年,干涉越南 干涉随着普亚·塔克辛的死而结束(参见下文)。
1782年,普亚·塔克辛卒 他变疯后,在一次起义中被杀。查克利将军夺取王位,即国王拉马一世(1782—1809年)。他建立了近代城市曼谷作为其新首都。
1785—1792年,同缅甸时断时续的战争(参见第十六章→东南亚→缅甸→同暹罗新的战争)。
越南
1755—1760年,在柬埔寨的扩张 高棉人由于其暹罗盟友忙于同缅甸的斗争,因而抵抗越南侵略者时孤立无助。
1769—1773年,同暹罗争夺柬埔寨的斗争 在最初的成功之后,越南人被逐出(参见第十六章→东南亚→暹罗→在柬埔寨的作战行动)。
1773—1801年,内战 在这场长期复杂的内战中,亭家族消失了,短暂地出现了西宋家族。该家族的原安最后胜利,1802年在首都顺化就帝位,帝号是嘉龙。在这一斗争中,原安得到暹罗大量的帮助,结果暹罗人对柬埔寨的控制加强了。暹罗的影响成为越南的一个政治问题。
柬埔寨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对暹罗和越南冲突的野心来说,柬埔寨实质上只是一个被踢来踢去的足球。
老挝
分成銮巴邦和万象两个侯国的老挝,是缅甸和暹罗大斗争中的一个小卒子。由于阿劳昂帕业及其继任者的胜利,起初是缅甸占优势,但到18世纪末,尽管东南部一些地区处于越南人的强大影响之下,但老挝的两个侯国总体上是为暹罗人所控制。
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
18世纪后半期,马来亚或印度尼西亚缺乏有意义的军事行动。荷兰与英国之间的贸易竞争在继续,除英国在婆罗洲有较大影响,荷兰人巩固了他们在印度尼西亚大部分地区的据点;同时,英国人1771年在马来亚的槟榔屿建立了一个据点,以对荷兰人在半岛强有力的地位进行挑战。
法国在第一次联盟战争期间于1795年征服荷兰(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第一次联盟战争),给了英国人打破荷兰在这一地区的贸易垄断的机会。应逃亡的荷兰政府的“请求”,英国占领了科罗尼角(荷兰在非洲顶端重要的基地,控制通向印度洋的西南通道)、锡兰(主要的中间基地)、荷兰在印度和苏门答腊西海岸的所有据点、香料群岛和马六甲。英国作了庄严的许诺,要在和约制定后,把这些地区归还给合法的荷兰政府。
东亚和中亚
中国
1736—1795年,高宗乾隆在位 在这位精明能干、精力充沛的皇帝的统治下,清朝帝国达到最大版图,其势力达到顶点,尤其帝国对中亚的控制加紧了。
1750年,平定西藏叛乱 1750年西藏叛乱。乾隆派了一支军队,平定了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
1755—1757年,蒙古人在伊犁河谷叛乱 叛乱立即被兆惠将军镇压,他借此机会加强了中国对蒙古西部的全面控制。
地图08 清朝帝国(乾隆统治下之最大版图,1795年)
1758—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兆惠这时转向西南,再次加强中国对塔里木盆地及周围地区的控制。天山南北二路(今新疆)皆平。
1774—1797年,起义连绵 乾隆帝在位的后期为这些小的起义所烦扰,虽然很快都被镇压,但预示着乾隆王朝势力总体上的削弱。这些起义发生在山东(1774年)、甘肃(1781—1784年)、台湾(1786—1787年)、湖南和贵州(1795—1797年)。
朝鲜和日本
在这两个孤立的东亚王国,这都是一个相当和平和繁荣的时期。没有发生有意义的军事行动。
北美洲
法国和印第安战争(1754—1763年)
1754年2—7月,内塞西提要塞战役 由于对法国的势力从加拿大越来越深入俄亥俄河流域感到震惊,弗吉尼亚的副总督罗伯特·丁威迪派乔治·华盛顿中校率弗吉尼亚民兵的一个支队,要在阿勒格尼河和蒙农格拉河的汇合处(今匹茨堡)建立一个要塞。当发现法国人已在这一地点建立了杜奎森要塞后,华盛顿就在大草地(今宾夕法尼亚的尤宁顿附近)建立了内塞西提要塞。在这里他遭到法国人的攻击。经积极抵抗后,他被迫在7月3日向数量占优势的法国人投降。他被允许带着战争的荣誉开走。
1755年,4月14日,爱德华·布拉多克少将到达弗吉尼亚 这位新的美洲总司令带来了2个英国团。他同各地总督举行会议,制定了一个计划,拟以4支独立的远征军攻击法国人。布拉多克自己率1400名正规军和450名殖民者前去攻击杜奎森要塞,并建立英国对俄亥俄盆地的控制。
1755年6月,法国援军到达 一支法国舰队经过海军上将爱德华·博斯科恩的封锁区溜进了圣劳伦斯河。
1755年6月,远征芬迪湾 有少数英国正规军伴随的一支地方军,在罗伯特·蒙克顿上校和约翰·温斯洛上校率领下,从波士顿起航,进入芬迪湾,6月19日占领了圣约翰要塞和博斯茹尔要塞。到6月30日,整个芬迪地区很快落在英国人手中。10月,法属阿卡迪亚人被残酷地放逐。
1755年7月9日,蒙农格拉河之战 当布拉多克的军队逼近杜奎森要塞时,他遭到900名法国和印第安人突袭并被击溃。他自己及其军队的一半多被杀死。作为志愿者随伴远征军的华盛顿帮助领导残余人员回到弗吉尼亚。欧洲战争那种僵硬的线式队形败给了荒野战斗这种逃避的个人主义。
1755年8—9月,远征王冠点 一支由3500名地方军和300名印第安人组成的军队,在威廉·约翰逊(在印第安部落中有广泛影响的平民,被委任为准将)率领下,从阿尔巴尼向王冠点进军。由2000名法国正规军、加拿大人和印第安人组成的一支混合军队,在路德维格·A.迭斯考男爵率领下,同时溯里奇留河而上,去防御王冠点。两支军队在乔治湖的头上相遇。
1755年9月8日,乔治湖之战 迭斯考被击败并被俘。被民兵的不满所烦扰的约翰逊,建立了威廉·亨利要塞而使自己得到满足;他在那里留下一支小的守军,让其余的军队解散回家。法国人在提康德罗加修筑了战壕。
1755年8—9月,对尼亚加拉要塞的远征 已代替布拉多克任指挥的马萨诸塞总督威廉·谢利,率1500人沿莫霍克河谷而上,来到奥斯威戈。在那里谢利觉得要对付法国援军任务艰巨,遂回到阿尔巴尼。
1755—1756年,皇家美洲军的建立 在布拉多克失败的刺激下,英国作战部采取步骤,以适应荒野战争所提出的战术要求。1755年批准建立4个营的轻步兵团。皇家美洲军(今国王的皇家来复枪军)——实际由德国的美洲定居者和从国外征募的德国人均等的两部分组成——1756年在纽约的总督岛开始轻步兵训练。许多军官是有财产的士兵。
1756年,七年战争在欧洲开始(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欧洲陆上的作战行动)
1756年5月11日,路易·约瑟夫·德·蒙卡姆侯爵到达 法国在加拿大所有军队的新指挥官带来了援兵。
1756年7月23日,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将军到达 他被派来北美担任指挥。
1756年,蒙卡姆采取攻势 他渡过安大略湖,占领奥斯威戈,摧毁了这个居民点。返回蒙特利尔后,他最后率有5000名正规军和民兵的军队驻扎在提康德罗加。劳登在阿尔巴尼和乔治湖之间有1万人,但未采取攻势。
1756—1757年,宿营过冬 双方的正规军都撤退了,各自在提康德罗加要塞和威廉·亨利要塞留下守军。各地民兵都回到自己家里。
1757年6—9月,对路易斯堡的远征 劳登到达哈利法克斯(6月30日),以与将参加远征的一个英国中队会合,结果得知路易斯堡已得到强大增援,一支法国舰队就在港中。海军上将弗朗西斯·霍尔本率领的英国封锁中队被猛烈的攻击驱散,远征被迫放弃(9月24日)。劳登12000人的部队返回纽约。
1757年8月9日,威廉·亨利要塞的屠杀 蒙卡姆趁英国部队不在之机,同时率4000人的部队和1000名印第安人从提康德罗加出发,围攻并占领威廉·亨利要塞。孟罗上校率领的守军企图突围出来,但遭蒙卡姆的印第安人顽强的攻击,许多人被杀死。蒙卡姆满足于摧毁要塞,也迅即撤退,双方都进入冬季宿营地。
1757—1758年,英国的计划 由威廉·皮特掌权的英国政府,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将法国人赶出北美。12月30日,詹姆斯·艾伯克龙比将军取代了无能的劳顿。杰费里·阿默斯特将军立即率部直取路易斯堡(2月19日)。艾伯克龙比还奉命攻击提康德罗加和迪凯纳两座要塞。
1758年5月30日—7月27日,夺取路易斯堡 阿默斯特与年轻的詹姆斯·沃尔夫准将带了9000名英国正规军和500名殖民军,在搏斯科恩的舰队护送下,由黑利法克向路易斯堡进发。法军的12艘帆船被囚禁于港口。7月2日,英军开始攻击要塞,7月27日,守军投降了,沃尔夫在此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1758年7月8日,提康德罗加要塞之役 6月末,艾伯克龙比率12000人,其中半数为英国正规军,从乔治湖出发攻击提康德罗加要塞。蒙卡姆率3000人在要军塞前的山岭组织防御。艾伯克龙比的正面攻击被击退,损失了1600人。9月18日,他被阿默斯特取代。
1758年7—11月,占领迪凯纳要塞 约翰·福布斯准将沿布莱多克的返回路线,切断了通过兰岭的一条道路,经苦战逼近了迪凯纳要塞。于是,法国人将要炸掉后放弃(11月24日)。福布斯部队的主力是1个营的皇家美洲士兵,由在英军中服役的瑞士籍少校亨利·布凯指挥。原属法军的要塞被更名为皮特要塞。福布斯的行动机动灵活并卓有成效,布凯采用的展开队形和能快速部署的轻步兵战术体系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乔治·华盛顿上校,他指挥着1个团,也参加了战役的策划。
1758年8月27日,占领弗龙特纳克要塞 该要塞(今金斯顿)位于通往圣劳伦斯的安大略湖畔,它被约翰·布拉德斯特里特指挥的沿莫霍克谷地向北行军的一个地方部队占领。
1758—1759年,法军情况 年终,法军被压迫在其北美殖民地的两侧。提康德罗加被紧紧地护在当中。
1759年,皮特的计划 他计划从三个方向将法军赶出加拿大:一、夺占尼亚加拉要塞,切断加拿大西部与圣劳伦斯的联系;二、由尚普兰谷地向圣劳伦斯攻击;三、对魁北克实施两栖攻击。
1759年6—7月,尼亚加拉要塞之战 约翰·普里多准将率2000人沿莫霍克谷地北上,重新占领了沃斯威果,尔后涉安大略湖。7月25日,攻占了尼亚加拉要塞。在围困要塞时,普里多阵亡。
1759年6—7月,提康德罗加战役 阿默斯特率11000名正规军和殖民军分别于7月26日、31日攻占了提康德罗加和克朗波因特,并在克朗波因特过冬。
1759年6—9月,魁北克战役 年轻的军事完美主义者沃尔夫,带领9000人,由查尔斯·桑德斯上将的舰队护送,从路易斯堡出发,6月26日在魁北克南面的奥尔良岛上陆。蒙卡姆率14000人的部队和一些印第安人控制着一处几乎是牢不可破的要塞,在圣劳伦斯河上游居高临下。整整两个月,沃尔夫竭力取得立足点均未成功。桑德斯上将担心其舰队被冬季结冰的河水所困而被迫离开。后来,沃尔夫的部队发现该地城以北的陡峭山崖上有一条小路,于是,他令威廉·豪上校率1个营地方别动队(轻步兵)为先头部队,以4个正规军营紧随其后,9月12日夜间,登上了环绕山崖的小路。他们上了高地后,主力也随之而来。黎明时,沃尔夫的4800名精兵在城前形成了战线。
1759年9月13日,亚伯拉罕平原之战 蒙卡姆立即发起攻击,他有4500人,但没有炮兵——皮埃尔·弗朗索瓦·沃德勒伊总督未给其配属。精干的英军火枪手将法军赶回城内。双方指挥官沃尔夫和蒙特卡姆均阵亡。9月18日魁北克守军投降,在加拿大抵抗的法主力被消灭。英军留下守城兵力,余部撤离。
1760年4月,法军攻击魁北克 弗朗索瓦·G.德莱维将军率军从蒙特利尔出发进行讨伐。该军包围了魁北克,但英军舰队及时赶到将其击溃。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