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美]T·N·杜派《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

_44 T.N.村派纪 (美)
1981年3月6日,与秘鲁停战 两国都宣布在边界有争议地区立即实现停火并同意由美国、智利、巴西和阿根廷从中进行调解。
巴拉圭
1975—1978年,低强度暴乱 陆军部队对游击队进行了扫荡,警察也对亚松森地区的左翼游击队进行了大搜捕。
1978年5月5日,在三个地区解除戒严 伊塔普亚地区、中央地区和上巴拉那地区从1947年就开始戒严,现被解除。但首都亚松森仍然实行戒严,因为这一带游击队的活动还很频繁。
1989年2月3日,政变 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上将发动政变,推翻了从1954年就开始对巴拉圭进行独裁统治的艾尔弗雷德·斯特罗斯纳。许多人在政变中被杀,斯特罗斯纳被迫流亡巴西。罗德里格斯允诺在5月1日进行自由大选,克洛拉多党在大选中获胜。
秘鲁
1978—1991年,共产党的频繁活动 一个自称是“毛主义”的“光辉道路”游击队,打着恢复印加帝国的旗号在秘鲁高原,特别是在晨阿亚库巧地区附近建立根据地。1990年1—7月,政府军与游击队进行交战,死亡人数高达1952人,相当于1989年1月死亡人数的总和(1956人)。80年代末,“光辉道路”游击队一直企图控制上瓦利亚加山谷地区,那里是可可的生产基地,他们能够从可可生产者身上抽得更多的“税”,以扩大他们的财源。政府曾试图恢复这一地区的秩序,但遭到了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组织(一支游击—恐怖主义组织)的袭击。
1975年8月29日,军事政变 秘鲁第五军区司令发表一份联合公报,宣布推翻了贝拉斯克总统并宣布弗朗西科·莫拉莱斯·贝穆德斯·切罗蒂担任总统。
1976年7月9日,阴谋政变 忠于莫拉莱斯总统的军队镇压了一起军事政变。
1986年6月17--19日,犯人造反 被扣押的“光辉道路”游击队的成员造反,占领了三所监狱(6月17—18日)。造反分子在其中的两所监狱中取集了武器并构筑了工事和路障。政府军使用了火箭和装甲车,很快就将其攻克了(6月18—19日)。官方报道说,有156人死于此次造反。
苏里南
1980年2月25日,军事政变 亨克·A.E·阿龙总理在一起由两名陆军士官领导发动的军事政变中被推翻。
1980年8月13日,军事政变 军人领导发动了一起军事政变,推翻了约翰·费里尔总统。该总统曾在前一次反阿龙总理的政变中幸免于难。
1982年2月5日,军事政变 军人领导的军事政变推翻了文人政府,建立了军人统治。
1989年6月23日,政府与苏里南解放军实行停火 在经过数年断断续续的冲突之后,政府军与苏里南解放军领导人罗尼·不伦瑞克达成协议,同意进行有条件的停火。苏里南解放军同意不再支持被称为“丛林黑人”的组织。这些人都是那些早年逃到内地的奴隶的子孙。尽管国民大会已批准了此项停火协议(7月21日),但后来苏里南解放军又拒绝接受了。由于担心安全问题,印第安人组织也反对该项协议。反叛活动继续进行。
1990年6--9月,政府军发动进攻 政府军对苏里南解放军发动一系列进攻。
乌拉圭
1976年6月12日,政变 胡安·马里亚·博达贝里总统在一起不流血的军事政变中被武装力量推翻了。阿尔变贝托·德米凯莱副总统担任临时总统。
1982年9月28日,军事政府取消执行了十年的关于禁止政治党派活动的禁令 为了替11月的大选做准备和恢复民主,政府取消了为期已达十年的关于禁止政治党派活动的禁令。
1985年3月--1989年11月,向文人政府过渡 军队成功地镇压了马塔莫罗斯的游击队之后,鉴于公众对恢复文人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军人执政团决定,现政府将逐步向文人政府过渡,但在此之前,还要渡过四年的监管期。
1989年4月16日,对军人大赦 进行全民公决经过广泛的辩论之后,政府决定举行全民公决,决定是否能够认可一项法令(1986年12月通过),同意大赦那些在军人执政期间(1973—1985年)侵犯人权的军人。执政团要求,在过渡时期就要完成此事,然后根据大选的结果将权力交给文人政府(11月26日)。
委内瑞拉
1975--1991年,共产党继续进行活动 政府军继续与共产党游击队进行低强度的战斗。
1989年2月27日--3月3日,骚乱与叛乱活动 为了满足世界货币组织基金会的要求,卡洛斯·安德烈斯·佩雷斯总统宣布提高石油和管道天然气的价格(2月27日)。同一天,全国爆发了骚乱,在加拉加斯尤为严重。安德烈斯·佩雷斯总统宣布全国实行戒严(2月28日)并宣布提高工资(3月1日)。骚乱持续了数天,最后军队和警察部队出动,恢复了秩序。政府宣布,在五天的骚乱中有300人死亡。
澳大拉西亚/大洋洲
澳大利亚
1988年,《国防白皮书》 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首次大规模地审查其国防政策。据此,澳大利亚政府出版了1988年《国防白皮书》。该书有三点比较重要:一、澳大利亚判断,对澳大利亚发动大规模常规战争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二、印度洋的安全环境要求澳大利亚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大规模地重新部署其海军力量,其中主力应该部署在珀思;三、由于还存在着潜在低强度的军事行动,其中包括恐怖主义活动和游击队的活动,所以应该向驻军量少、战斗力弱的澳大利亚东北部增派军事力量。白皮书要求加强澳大利亚武装力量的空中机动能力和侦察能力,以使其能够有效地保卫其东北海岸的安全。
新西兰
1985年11月4日,法国有关部门派人在新西兰炸沉绿色组织的船只 国际生态组织(绿色和平组织)拥有和使用的“彩虹勇士”号,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港因船身上的一枚炸弹发生爆炸而沉没。船上的一名摄影记者被炸死,船上的其他大部分船员在那时均已上岸,因而幸免于难。法国间谍被涉嫌参与了此次事件。事件披露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愤怒。“彩虹勇士”号此前本企图阻止法国在太平洋进行核试验。尽管也对其他人提起公诉,但新西兰法庭只审讯了阿兰·马法特和多米尼克·普里奥上尉,指控他们过失杀人,因为他们指挥了此次行动。
1986年6月—8月11日,美国结束了与美国、澳大利和新西兰的关系 大卫·兰格为首的工党当选执政后(1984年7月14日),新西兰政府规定,根据新西兰无核法的有关规定,拒绝装有核武器和核动力的舰艇使用新西兰的任何港口(1986年6月)。新西兰对美国的舰艇依然依法行事,这自然就与美国的核政策发生冲突。美国决定,只要新西兰还执行这一法律,美国就暂不向新西兰提供情报信息(1986年8月11日)。
新喀里多尼亚
1984年,民族冲突 当地的卡纳克人与麦兰尼森人(占当地人口的45%)、欧洲人(占当地人口的37%)、波利尼西亚人(占当地人口的12%)的关系以及与印度尼西亚人和越南人(占当地人口的6%)的关系日益紧张。法国颁布的勒穆瓦纳法令使当地的形势更加恶化,因为该法令规定,自治政府可以全权处理本土的内部事务。卡纳克社会主义民族解放阵线封锁了首都努美阿城外的所有道路,切断首都与农村的一切联系。最后,政府同意修改有关独立的计划,以充分保证卡纳克人的权力,这样才恢复了秩序。在后来的选举中,卡纳克民族解放阵线在努美阿以外的本土大会选举中获得了大部分席位(1985年)。
1986--1988年,骚乱 尽管法国政府作出一系列让步,但欧洲人和卡纳克民族解放阵线都反对独立计划。卡纳克人号召举行罢工、罢课、示威游行和其他的抗议活动。
1988年4月21日--5月5日,人质危机 主张独立的卡纳克游击队和法国军队之间爆发了冲突,结果造成7人死亡(4月21日--5月4日)。此后,游击队绑架了一些欧洲人,其中包括几名宪兵(这几名宪兵后被游击队杀害了)使危机达到了高潮。法国的一支突击部队开始搜寻人质。在此过程中,他们袭击了游击队在乌维亚的一个营地,造成2名突击队员和19名卡纳克人被打死。卡纳克人指责说,是法国国防部指使突击队在乌维亚进行的疯狂大屠杀。而法国国防部却说,有些突击队员的行动“违反了他们应履行的职责”(5月30日)。
1989年5月,卡纳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人被暗杀 妥协的《马提翁条约》(1988年底)缓和了紧张的关系并为和平解决争端奠定了基础。但卡纳克民族解放阵线中主张独立的极左分子对该条约极为不满,他们暗杀该组织的主席和副主席。后来,当地政府和选举出来的本地大会采取了的和解态度,使紧张的局势开始得以缓和(10月)。
斐济
1987年5月,政变 大选选举出以印度人为主的政府之后(4月),斐济军队的一些部队在西切维尼·拉布卡中校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军事政变,推翻了新组阁的政府。这反映出了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当地的斐济人不信任以印度人为主的政府。拉布卡总统要求,要特别保证斐济人的权力和永远控制政府。总督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与拉布卡进行谈判,作出了让步,其中包括重新进行大选并修改宪法(8--9月)。
1987年9月,政变 由于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拉布卡总统在一起政变中被推翻了。政变分子建立了直接的军事统治。
基里巴斯
1979年7月12日,脱离英国,宣布独立 该国的首都拜里基坐落在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由33个岛屿组成(其中20个岛屿有人居住)。
所罗门群岛
1978年7月7日,脱离英国,宣布独立 所罗门群岛于1978年7月7日脱离英国,宣布独立。其首都霍尼亚拉位于瓜达尔卡纳尔岛,由两条从拉包尔和新不列颠向东南延伸的岛屿链组成。
图瓦卢
1979年10月1日,脱离英国,宣布独立 这片群岛的首都丰问法莱位于富纳富提,原称埃利斯群岛。
瓦努阿图
1980年7月30日,脱离英国,宣布独立 瓦努阿图于1980年7月30日宣布脱离英国独立,其首都维拉位于埃法特岛,由13个大岛屿组成,这些岛屿在此以前均为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
 
首页 上一页 共4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