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俄国社会思想史第一卷〔俄〕戈

普列汉诺夫(俄)
-- 1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俄国社会思想史第一卷〔俄〕戈.瓦.普列汉诺夫著孙静工 译郭从周 校
-- 2
中译本序(一)
戈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是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也是当时俄国和欧洲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
1856年12月11日出生于唐波夫省利佩茨克县古达洛夫卡村。
父亲是贵族地主,母亲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别林斯基近亲的后裔。大学时代参加民粹主义小组。
180年底为逃避沙皇政府搜捕亡命西欧。
流亡的最初几年,普列汉诺夫接触了西欧的工人运动,认真钻研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彻底清算了自己头脑中的民粹主义思想。于是就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农民民主主义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变成了无产阶级的科学社会主义者,从巴枯宁式的唯心史观拥护者变成了唯物史观的信奉者。
183年9月他同查苏利奇等人组织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劳动解放社”。这个仅仅由少数几个革命知识分子组成的团体存在了二十年,直到1903年9月才正式宣布解散,併入新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这个小团体中普列汉诺夫是公认的思想领袖。在他的领导和直接参与下,劳动解放社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重要著作,并把它们秘密运往俄国散发。它还出版了一系列政治、哲学、经济、科学社会主义、美学、文艺评论和历史等方面的论著,捍卫、论证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批判了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新康德主义、经济主义等俄国以及国际工人运动中资产阶级的和修正主义的思潮,分析了俄国革命提出的种种政治、经济和理论问题,从而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革命骨干,为联合国内外社会民主主义力量和在俄国建立社会民主党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它还建立并且加强了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组织
-- 3
2俄国社会思想史
同欧洲(主要是西欧)
社会民主党的牢固联系,交流了彼此的革命经验,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1900年8—9月,列宁和普列汉诺夫通过艰巨而曲折的谈判,达成了共同编辑出版《火星报》和《曙光》杂志的协议。同年年底到1903年10月,是普列汉诺夫同列宁并肩战斗的三年,也是他政治上最光辉的岁月。列宁认为,普列汉诺夫和他的“劳动解放社”
同志,不仅在理论上促进了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实行了迎接工人运动的第一步,而且是“为俄国社会民主党打下基础并一直领导党的理论家和著作家”
,他们“为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发展做了许多事情”
,“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立,是‘劳动解放社’即普列汉诺夫、阿克雪里罗得和他们的朋友们的主要功绩”
①。
1903年11月,即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闭幕后两个月,作为党的总委员会主席的普列汉诺夫对党内孟什维克的分裂活动采取了退让妥协的政策,并且自己很快也滑进了孟什维克机会主义泥坑,开始在组织问题上,随后由于1905年革命的来临又在策略问题上采取了同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尖锐对立的立场。他在组织问题上的主要错误是不理解或不赞同列宁建党学说中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的那些崭新的东西,没有认识到处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任务需要具有新的组织形式的先锋队。和组织问题上的错误相比,普列汉诺夫的机会主义立场在策略问题上表现得更为严重。他用教条主义的态度把马克思恩格斯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关于西欧无产阶级的斗争任务所说的话不加分析地搬到帝国主义时代落后的俄国资本主义社会。他不了解一般资产阶级革命和农民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了解农民资产阶级革命同非农民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区别,不了解在农民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
①《列宁全集》中文版第4卷,第203、26、292页。
-- 4
俄国社会思想史3
阶级的反动性和农民的重大作用,不了解这个革命要取得胜利,其一般的基本的阶级条件就是实行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由于他在俄国党内的地位和声望远远高于当年伯恩施坦在自己党内的地位,所以列宁说他的机会主义策略给俄国无产阶级事业带来的危害比伯恩施坦给德国工人运动造成的危害大过百倍。
不过,从1903年11月到1914年8月这段时期,普列汉诺夫仍然是一个革命家,确切点说是俄国工人运动中的一个反映小资产阶级情绪和愿望的革命家。他这个时期的总的特点就是动摇性,即在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摆来摆去。所以列宁称他是一个“特殊的孟什维克”
,说他采取了一种“特殊的立场”。所谓特殊立场的意思,不仅是指他在策略和组织问题上好多次脱离过孟什维克,不仅是指他在斯托雷平反动年代抨击了取消派,同布尔什维克结成了战斗联盟,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捍卫了党,捍卫了地下活动,捍卫了革命,而且,与此密切联系的,是指他在理论上、在哲学上坚持了“正义的事业”
,或如列宁所说,在1904—1914年这十年期间,普列汉诺夫作为“孟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
,“在理论上是激进主义、在实践上是机会主义”
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普列汉诺夫彻底堕落了,变成了一个社会沙文主义者,即口头上拥护社会主义而实际上采取了沙文主义立场,走上了为本国资产阶级及其同盟者的利益辩护的道路,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最后决裂。
1917年二月革命后他回到了俄国,继续鼓吹俄国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号召工人阶级团结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周围,反对列宁提出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四月提纲”。他虽然没有参加反对十月革命的活动,但是他完全不理解这个革命。
1918年5月30日,这位卓越的思想家在孤独凄凉中死于因肺结核病恶化而引起的心肌梗塞症。
①《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1卷,第82页。
-- 5
4俄国社会思想史
总之,普列汉诺夫一生经历了复杂多变的政治道路。概略地说,他的政治立场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民粹主义时期(1876—183)
,马克思主义时期(183—1903)
,孟什维主义时期(1903—1914)
,社会沙文主义时期(1914—1918)。前两个时期是不断进步、上升的,经过十年的动摇,最后彻底堕落了。
(二)
与政治道路的复杂多变不同,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直到逝世时为止,却是相对稳定的。1921年列宁在跟托洛茨基争论的时候写道:“普列汉诺夫所写的全部哲学著作,……是整个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
①。这里说的“全部哲学著作”
,当然不限于1903年以前的著述,也指1903年以后的作品,其中包括未完成的多卷本专著《俄国社会思想史》。不过就他的理论思维水平而言,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是他一生所达到的最高峰。此后十余年虽然不断有新的论著问世,但整个说来理论上并没有新的突破,只不过把他所掌握的那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较为详细、较为系统、较为具体地运用于某些知识领域,取得了程度不等的成功罢了。这个评价也适用于《俄国社会思想史》。
普列汉诺夫是怎样写起这部著作的呢?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
大家知道,普列汉诺夫最初参加民粹主义组织时是一个全心全意投入政治活动的实干家。不久,对理论问题的兴趣越来越在他的头脑中占据更大的位置,在流亡西欧以后尤其如此。每当在政治活动中失意的时候,他就更加热中于理论研究。例如1900年9月,他在同列宁
①《列宁全集》中文版第32卷,第84页。
-- 6
俄国社会思想史5
就共同编辑出版《火星报》和《曙光》杂志进行谈判时曾对列宁表示过:如果谈判破裂,“他要放弃政治活动而投身于学术工作、纯粹的学术工作”
①。
后来由于列宁坚定而灵活的态度,终于达成了圆满的协议。
但普列汉诺夫同以列宁为代表的年轻马克思主义者的合作为时不长。
1903年11月以后,他跟布尔什维克决裂了,倒向了孟什维克一边。然而他同孟什维克领袖们的关系一开始就很不融洽,大小矛盾时有发生。
1905—1907年革命失败后,当大多数孟什维克首领鼓吹取消地下活动,取消党,取消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普列汉诺夫又同这些取消派分子彻底闹翻了。这时他的心情的苦闷可以从他当时给妻子的信中清楚地看出来。
他写道:“我们无法同孟什维克一起前进。
我注定要孤身一人。
我不害怕这样的命运,但是我终究感到很难过“。据说正是在1908至1909年一年中,他完全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尽管他投身学术时始终不曾忘情于政治活动,但学术与政治的矛盾一直使他十分苦恼。例如,1914年7月他从布鲁塞尔参加社会党国际局会议回来后对妻子说:”我对一切都厌倦了。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象这次会议上所出现的那种争吵。我宁可坐下来写理论著作。
‘世界’出版社催促我完成第二卷。“
这个第二卷就是《俄国社会思想史》第二卷。
早在1909年5月,普列汉诺夫突然收到“世界”
出版社从莫斯科寄来的一封信,建议他撰写一部《俄国社会思想史》。本来这几年从外国和俄国出版社寄来的类似的约稿建议不少,但“世界”
出版社的这个建议特别使他高兴,因为俄国社会思想史、主要是十九世纪俄国社会思想史一直是他研究和创作的心爱的题目。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曾就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民粹派思想家等等,撰写了和发表了十多种论著。所以,一接到这个建议,他就立即回信表示同意,并着手搜集材料,起草全书的写作计划。
①参看《列宁全集》中文版第4卷,第308页。
-- 7
6俄国社会思想史
这就是说,无论从他要放弃政治活动而投身纯学术工作来看,还是从他对这个题目一向抱有浓厚的兴趣来看,写作《俄国社会思想史》都有必然性。但另一方面,他终于写出了三卷《俄国社会思想史》,而不是其他什么书,比方关于美学或艺术史方面的专著,则是偶然的。如果当年“世界”
出版社或者别的什么出版商约他写的是美学著作,那么今天传世的很可能是一部《美学原理》或《艺术史》之类的作品了。据柳。
依。阿克雪里罗得说,直到临终前不久他还对自己未能利用在艺术问题上所积累的一切材料写成一部专著深表遗憾。
开初,普列汉诺夫打算用46个印张的篇幅简要地概述俄国社会思想从基辅罗斯到二十世纪初的全部发展过程,这样就能较快地交稿。后来事情的进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只写出前3卷,仅仅写到拉季谢夫,即原计划9个项目中只完成第一、二项,而篇幅却有57个印张。它的内容不过是全书的主体即最后7项所要阐述的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思想发展的一个理论的和历史的引论,而这个引论就几乎花费了他整个的晚年——1909年10月到1916年底。据说“世界”
出版社刊登过一则广告,说此书全部完成将不少于7卷。可惜一年以后,疾病过早地夺去了他的生命。
普列汉诺夫一生著述丰富。迄今为止苏联出版的他的著作,如果全部译成中文,总数当在一千万字以上。然而超过30万字的专著只有《车尔尼雪夫斯基》(1909)
和《俄国社会思想史》(1914、1915、1916)
两种。就写作时间之长、参阅资料之多、耗费心力之大而言,他一生著作中后一本书是首屈一指的。为了写好这部书,他的藏书中新增了好几百本必不可少的第一手材料和研究著作(现今列宁格勒普列汉诺夫档案馆中保存的他的个人藏书达一万六千余册)。他和妻子还写了大量信件给莫斯科和彼得堡的熟人和不熟悉的人,请求购买或借阅有关书籍,这是一张很长的书单子。当时也住在瑞士(克拉伦)
的俄国著名藏书家鲁巴金慷慨地允许普列汉诺夫充分利用他个人多达8万册的丰
-- 8
俄国社会思想史7
富藏书。作为一个学风十分严谨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并不满足于这一切,也不满足于日内瓦等地图书馆内的有关藏书。1913年6月7日,他写信给“世界”
出版社说:“可能今年夏天我要到伦敦去为[我的]著作再找些原始材料”
①。
可惜反动的沙皇政府不允许他回到祖国,更不可能让他利用国内的珍版图书和各类档案。不过他手头现有的上述材料也就相当可观了。这么大量的材料显然不可能在一两年内研究清楚。特别是他以前只熟悉十九世纪俄国社会思想,对于十七、十八世纪这一段却没有什么研究。这就是他的写作计划一再延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此他多次向出版社表示歉意。
有时出版社急着要付排了,他突然得到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就硬是压着等读完这部著作,核对好有关资料,并对自己的书稿作些相应的修改或增补,然后才肯寄出去。
总之,象这样一位始终被列宁称为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大理论家在具体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穷年累月、殚精竭虑才写出的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巨著,其学术价值是不言自明的,任何真正的学者都会严肃认真地对待它。企图象米丁那样用一顶“孟什维克化的唯心主义”
帽子从根本上否定它②,只会给这种企图的制造者留下历史的笑柄。
(三)
斯大林死后,苏联学术界在恢复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评价的口号下开始了对普列汉诺夫进行重新评价。但是从根本上对《俄国社会思想史》这部巨著进行重新评价,却是七十年代的事。这里我们只抄录两段苏联著名普列汉诺夫专家的话。
①《普列汉诺夫哲学遗著》1974年俄文版第3卷,第285页。
②米丁:《唯物辩证法的首要问题》1936年俄文版,第55页。
-- 9
8俄国社会思想史
一段见于恰金为《普列汉诺夫哲学遗著》第3卷所写的编者序言。
他说:普列汉诺夫这部未完成的三卷本著作“是俄国社会思想史方面第一部综合性的巨著。对于自己的时代说来它是一部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立场系统地彻底研究俄国漫长历史上社会思想发展基本线索的著作。……基本上是从唯物史观立场写出的这部著作,特别是它的已经发表的部分,是同关于俄国社会思想发展的唯心主义观点和折衷主义观点背道而驰的。这绝对是普列汉诺夫的功绩。……普列汉诺夫把俄国社会思想史同西方社会思想发展过程联系起来,这是他的研究的擅长方面……普列汉诺夫拟定的俄国社会思想史计划,整个说来具有重大的价值。在编写和实现俄国社会思想史的现代科学研究计划时,无论如何不能对它置之不顾。”
另一段是约夫楚克和库尔巴托娃的评论:“在《俄国社会思想史》中,他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这样一个论断:似乎俄国社会思想是从西欧各种流派简单地承袭来的,没有多少自己重要的和独立的传统;他坚决驳斥了地主资产阶级反革命思想家的下列捏造:似乎十九世纪的俄国革命思想是‘没有根基的’,具有‘学理主义’的缺陷。……
另一方面,普列汉诺夫驳斥了斯拉夫派、民粹派和其他反马克思主义的俄国社会思想的历史学家的孤立主义倾向,这些历史学家把俄国社会思想看作是如此独特的,以致看不到它同世界文化的任何联系,……他是第一个从马克思主义立场企图描绘从基辅罗斯时期到二十世纪初的俄国社会思想的宏伟的、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图景的革命理论家。……他鲜明地揭示了俄国社会思想的进步派别和反动派别之间斗争的历史道路。他令人信服地指出了进步派别同俄国和欧洲解放运动的密切联系及其对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学、艺术和精神生活的有益影响。……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提出了本国的和世界的社会思想史中许多重要的和复杂的问题。“
显然,《俄国社会思想史》也存在着种种不足和错误。普列汉诺夫
-- 10
俄国社会思想史9
辩证法观点的根本缺陷以及他晚年的政治立场必然要给这部书留下自己的烙印,这是毋庸讳言的。这本巨著从发表到今天,已经过去六十多个春秋,无论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或史学方法论方面,还是史料的收集、开掘和整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所以,分析和批判本书的各种缺点和错误无疑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从苏联近几十年的文献看,问题不在于谁反对这样做,而在于有水平的科学的批判太少,无中生有的夸大的指责太多,而且正如恰金所指出的,人们一谈到他的某些矛盾或错误的论断时总是不容分说地仅仅归咎于他的错误的政治立场,至于认识上的原因,包括占有材料的不足,分析问题的失算,由于没有前例可资借鉴而产生的经验缺乏,以及当时的马克思主义水平等等,则几乎一概忘记了①。
然而,不管这部著作存在着多少不足和错误,有一点却是可以断言的,这就是: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人写出一部整个说来能与本书并驾齐驱的专著,更不用说超过它了。也就是说,无论就立论之高、视野之远、内容之广、时距之长,还是就分析之细或文采之美而言,在同一领域内至今都可说是一部开一代新风的马克思主义的奠基性著作。
本书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就已有了中文译本。不过,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孙静工先生翻译的《俄国社会思想史》,只刊印了上、中册,即该书的第一、二两卷,而且又是节译本。由于我们国家当时正处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这个译本印数很少,在文化界中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知道有这个中译本的人为数不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学术事业同样走上了空前繁荣的道路。因此,《俄国社会思想史》由原译者孙静工重新翻译并经郭从周同志校订后出版,应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文
①参看他的著作《普列汉诺夫及其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作用》1963年俄文版,第247页。
-- 11
01俄国社会思想史
化引进。那么,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人民说来,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什么呢?我想,是否可以指出以下几点。
第一,普列汉诺夫曾经讲过,要自觉地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事业,就必须把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运用于他们“很少研究过或根本没有研究过的历史发展的那些方面——例如研究思想史”
①。
他之同意接受写作《俄国社会思想史》的建议,用意就在这里,由此而写出的作品的价值也在这里。所以弄清他是怎样运用唯物史观原理分析和叙述一个东方国家的社会思想史的,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哲学史,对于我们着手研究各类思想史,特别是社会思想史,无论在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或者叙述方式方面,应该说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这里特别要指出一点,就是:他对各派社会思想及其历史的考察,总是紧密结合着当时的社会心理进行的,总是紧密结合着俄国哲学、文学、艺术史和其他各门社会科学史进行的,总是紧密结合着西欧先进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进行的,总是把政治思想、经济思想、伦理思想或宗教思想揉合起来,从而创造出关于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精神生活发展过程的一幅哲学上经过细致思考的、鲜明完整的图画。
第二,如果说通过他怎样论述俄国社会思想史可以看出应该如何运用唯物史观一般原理,那么反过来,从这种论述本身也可以进一步揭示他的社会结构学说和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特别是他的社会心理学说的丰富内容。
1890年9月21—22日恩格斯在致布洛赫的信中明白告诉我们,他和马克思并不是始终都有机会全面系统地阐述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难免对其中的某些原理(例如参预交互作用的诸因素对经济的反作用)
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
“但是,只要问题一关系到描述某个历史
①《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第219页。
-- 12
俄国社会思想史11
时期,即关系到实际的应用,那情况就不同了,这里就不容许有任何错误了。“
可见,要全面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不研究他们的历史著作是绝对片面的。例如《法兰西阶级斗争》、《雾月十八日》、《法兰西内战》、《德国农民战争》等著作对于当时法德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之间进行的复杂、激烈的斗争所作的具体而深刻的分析,难道没有大大丰富他们的社会结构学说,特别是阶级斗争学说么?理论工作者很少有人试图遵循恩格斯的上述指示,从这些著作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论述中概括出一般原理,不能不认为是令人遗憾的。同样,对于普列汉诺夫著作的研究者在分析《俄国社会思想史》上应取的态度,也可以作如是观。
第三,研究俄国近代社会思想史(包括政治思想史)
,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苏联现行的社会政治观点。众所周知,西方、日本和苏联都一直非常重视对我国明清史的研究,包括明清社会思想史的研究,其目的十分明显。我们也应当大力开展俄国近代思想史的广泛研究。在这一研究中,普列汉诺夫这本书无疑占有突出的地位。
最后,如前所说,《俄国社会思想史》是普列汉诺夫一生经营最久、部头最大的传世名作。不研究这部著作,很难说对他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他晚年的社会政治思想有全面的认识。
王荫庭1986年12月于武汉大学
-- 13
目  次俄文版编者序………………………………………………………1…
著者序………………………………………………………………8…
第一部分
绪论 俄国社会关系发展概要……………………………………1…3
第二部分 彼得前的罗斯社会思想运动
第一章 宗教当局和世俗当局斗争影响下的社会思想运动…1…63第二章 一般贵族和大贵族斗争影响下的社会思想运动……1…84第三章 大贵族和僧侣斗争影响下的社会思想运动…………2…06第四章 沙皇与大贵族斗争影响下的社会思想运动…………2…21第五章 混乱时代的社会思想运动……………………………2…37第六章 混乱时代后的莫斯科罗斯社会生活和社会情绪……2…50第七章 转向西方………………………………………………3…00第八章 初期的西方派与启蒙思想家…………………………3…211伊。安。赫沃罗斯季宁公爵……………………………………3…21A2沃。阿。奥尔金-纳晓金………………………………………3…37A第九章 初期的西方派与启蒙思想家(续)……………………3…413格。卡。科托希欣……………………………………………3…41A4尤里。克里扎尼奇………………………………………………………3…51A第十章 初期的西方派与启蒙思想家(续完)………………………………3…735瓦。瓦。戈利岑………………………………………………3…73A第十一章 对西方影响的民族主义反动………………………3…89第十二章 作为社会思想表现之一的分裂运动………………4…03
-- 14
俄文版编者序普列汉诺夫在1909年5月旅居意大利时,收到“世界”
出版社请他编写俄国社会思想史的建议。
回到日内瓦后,普列汉诺夫立即着手制订编写计划,并于同年10月底将计划寄给出版社。
原计划整个著作的篇幅为46个印张左右。值得指出,普列汉诺夫对于整个资料的分期安排,是怎样设想的:1历史总绪论…………………………………3…印张A2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诺维科夫。拉季谢夫等)
……
A……………………………………………………3…印张3保罗一世和亚历山大一世(十二月党人)…4…印张A4尼古拉一世(国家情况与文学、斯拉夫派、西方派、彼A得拉舍夫斯基派概述)
………………………………7…印张5亚历山大二世(20年代,革命小组,民粹派,“到民间A去”
,“民意派”
三月一日惨剧)……………………1…0印张6亚历山大三世(民粹派的退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4…印张7尼古拉二世——第一部分(民粹派及主观主义者同马A克思主义者的论争;马克思主义的分化,即“对马克思的批判”)…………………………………………………5…印张8尼古拉二世——第二部分(政党:欧洲自由主义派、社A
-- 15
2俄国社会思想史
会民主党、社会革命党)……………………………5…印张91905—1907年各次事件及其对俄国社会思想进化的A影响…………………………………………………5…印张
共计46印张普列汉诺夫很快就感到他的设想保守了。看来在编写俄国社会思想史的过程中,讨论十九世纪以前时期的那些章节,愈来愈加扩大。在1912年5月普列汉诺夫准备将所写《历史绪论》寄发时,他通知出版社说,这一部分将不是三印张,而是四印张半。
1912年7月,出版社收到《绪论》后,认为这部著作可能要扩大,所以普列汉诺夫建议他们将全书的篇幅增加为五十印张。
可是普列汉诺夫又错了。1913年2月,他写信给出版社说,第一卷稿不会在秋季以前写完。
“我还有关于莫斯科罗斯的分裂运动和人民运动——彼得改革的影响一节未写;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诺维科夫,拉季谢夫)
;‘十二月党人’。第一卷应以关于十二月党人的论述结束。“
1913年5月,普列汉诺夫再次通知出版社,他要到10月底才能寄出第一部分。
他请他们对其余的部分不要担心。
“这些部分其实业已写好,因此最后的校订可以比第一部分少费不少时间。
但是由于许多原因,我不能准确地指明其后每一部分的脱稿时间。“
因此,他请暂缓征求预订。
但在下一封信里(1913年6月7日)
,普列汉诺夫通知说,他没有寄出“本书的第一章”
,因为他“昨天才收到A。巴甫洛夫论俄国寺院土地还俗一书,而”这一书的参证,却是必
-- 16
俄国社会思想史3
不可少的。“
普列汉诺夫直到1913年6月下半月才最后写好他的著作全部纲要。他写信给出版社说:“我必须进行很多极为顽强的劳动来制订一个详细计划。仿佛必须事先审查我自己有关这部业已着手的著作的全部思想的未来的进程。而且不只是思想进程。我重新审查了有关问题的文献资料及我对这些问题的标记。现在都作好了,——看来,不坏。剩下来的只是要将计划付诸实行”。但他还是请求通告,第一卷要到新年才能出版。
计划是写好了,但普列汉诺夫请出版社决定如何分卷。
他在1913年8月写信给出版社说:“我这方面,只是请你们尽快通知我,你们打算对我的著作怎样分卷出版,以及第一卷包括哪几章”。
普列汉诺夫最初打算写到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立,但由于书报检查的条件,同意他的著作将以《马克思的俄国学生们的论战》一章作为结束。
1914年2月,刚刚写完《莫斯科罗斯》时,普列汉诺夫仍然以为“全书将是三卷”。
第一卷——莫斯科罗斯,第二卷——十八世纪和“十二月党人”
,第三卷——其他。
普列汉诺夫又错了。
1914年春,当他拟订的全书计划作为“世界”
出版社公布出版普列汉诺夫的《俄国社会思想史》广告部分付印时,看来全部材料最少需用五卷。
从这一个我们作为全书前提的计划中看到:全书由下列各部分组成:Ⅰ,第一部分,绪论。
俄国社会关系发展概论;Ⅱ,第二部分,彼得前罗斯的社会思想运动;Ⅲ,第三部分,十八世
-- 17
4俄国社会思想史
纪的俄国社会思想运动;Ⅳ,第四部分,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社会思想;Ⅴ,第五部分,亚历山大二世时代的社会思想运动;Ⅵ,第六部分,十九世纪最后25年的社会思想运动。
普列汉诺夫如何使这一计划实现呢?
在大战开始之前,他仅能把最初两篇写完和定稿。但出版社急于出书①,所以不合理地把关于克里扎尼奇的一节作为第一卷的结束,完全任意地割裂第二篇第七章,把关于科托希欣和戈利岑的各节以及关于分裂派的第八章,编入第二卷。
这种只能用商业性理由来解释的任意处理,极大地损害了第一卷的结构,引起了评论家们完全正当的指责:他们认为在研究“彼得前罗斯社会思想运动”
的书里,没有关于分裂派的一章,是完全不可理解的。因此,我们按照普列汉诺夫本人原来的打算,将这两章从第一卷移到第二卷。
从1914年大战开始到1917年二月革命,普列汉诺夫仅仅只写好第三篇,而且关于拉季谢夫的一章还未写完。
战争使俄国同瑞士的邮政联络困难重重,极大地阻碍了以后各卷的出版。
第二卷直到1915年末才出版。
这一卷除续完第二部分外,只编入第三部分的第四章。叙述止于“枢密院议员”
同“贵族等级”
的斗争。
第三卷于1916年底即已印完。
出版社甚至不等待第三部分的最后几章,便赶忙出书,又象对待第一卷那样,把它任意割裂。
普列汉诺夫死后,第三部分的第十——十二章已以单行
①我们在1914年5月14日的《俄国新闻》中看到第一卷将于5月底出版的通告。实际上,第一卷是在1914年2月底出版的。
-- 18
俄国社会思想史5
本出版,不久之前,杰伊奇又将关于拉季谢夫的第八章未完稿刊行(《劳动解放》社,集刊第一期)。
普列汉诺夫在革命后回到俄国,已经没有继续写他的著作的可能了。普列汉诺夫没有按照最初的打算以6印张来写完绪论和十九世纪社会思想史,而是写了三卷约56个印张。
他对自己著作的篇幅是怎样毫无明确的概念,可从这样一个事实中看出,即他在写完第一卷后,还以为他只能以三卷为限。
可是“世界”
出版社在1917年初,便已在新的广告里宣布,他们出版的《社会思想史》最少是7卷。
毫无疑问,普列汉诺夫是能够更快地写好他的著作的其余部分的。
他还要写的是十九世纪社会思想史,这是他早就作过认真的研究,且其个别时代已由他在一系列光辉论著中作过叙述。
我们将在特别增补的一卷里,收入普列汉诺夫在内容方面可以代替最后三部分中许多已写各章的全部论文。
在现在提供读者的三卷里,我们使用了“世界”
出版社版三卷里和“彼得堡工人消费合作社”
下一页 尾页 共29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