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病。脓疱病是因为皮肤受到细菌感染,开始时是一些红色的小点,慢慢会扩大到硬币大小的水疱,破裂后会留下黏糊糊、蜂蜜色的结枷。这些圆形的斑点有大有小,一般长在宝宝容易抓到的地方,如鼻子下面或尿布区,也可能出现在身上的任何地方。抓挠会扩大起疹的面积。你可以用医生开的抗生素软膏和方形绷带覆盖在患处,然后再送宝宝去幼儿园。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宝宝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还要在家多待几天。
癣。癣是一种凸起的圆斑,由真菌引起,传染性比脓疱病更弱。用非处方的抗真菌药裔涂抹患处〈如果必要的话,可以使用处方的药膏\就可以把宝宝送去幼儿园了。
水痘。水痘跟刚才提到的两种疹子不一样,它是儿童最易传染的疾病,长了水痘后一定要去看医生,然后待在家里静养。刚开始的症状类似流感〈低烧、无精打釆〉,通常一天后痘痘就出现了。一开始就像是宝宝的背上、胸前、肚子和脸上被蚊子叮了一样。我经常遇到有妈妈早上9点就带着宝宝等在我诊所外,问我这些“点点”是不是水痘前兆。我告诉妈妈们,这些只是痱子或跳蚤咬的伤口,她们才安心地带孩子去幼儿园。
如果你不清楚宝宝身上的斑点是什么,可以用签字笔把斑点圈起来,如果是水痘的话,在一天之内就会从斑点变成水疱,流出脓液,还会出现新的斑点。几天以后,早期的斑点会结痂。大概在一周以后,等所有的斑点都结痂时,宝宝就可以重返幼儿园了。(见第696?697页。)
头風
在一群孩子挤在一起的地方,经常会有小寄生虫尾随而至。一个很常见的状况是:你在办公室里接到幼儿园打来的电话,或宝宝被幼儿园送回了家,并告诉你他有头虱。你的第一反应是尴尬一一“但我家是很干净的呀!”紧接着是怀疑“就因为头II,他去不了幼儿园,我上不了班?”
这种情形有什么不对吗?首先,有头虱并不能说明你家里脏。头虱生活在温暖、拥挤的环境里,例如教室和幼儿园,当孩子们挤在一起打闹时,它们能轻易地从这个头传到那个头。它们一般待在头发深处,最常出现在后脑勺和耳朵附近。头虱不会引起疾病,无须看医生,大不了就是有点痒,用不着为此把宝宝隔离在家。
头虱很难看到(它们很小,是浅棕色的,如果用放大镜可能会看得到〉,但你可以在发根看到白色的虱卵。虱卵不像头皮屑,它是圆形的,附着在头发上,不会轻易掉下来。
看到虱卵后不用急着看医生。用非处方的去虱专用洗发水(看使用说明)和一种专门用于去虱卵的梳子,一个晚上的工夫就可以解决了。第二天一早宝宝就可以回到幼儿园。但幼儿园的看护人员肯定不会放心,她们会仔细检查每一根头发,即便只找到一个卵,也可能会打电话叫你过来接宝宝回去。
宝宝生病谁照顾
对于双职工家庭,如果宝宝生病了,不能去幼儿园,谁留在家里照顾他,妈妈还是爸爸?谁的工作更要紧?(你和爱人能轮流上班吗?孩子生病时,妈妈最好尽可能在身边,因为生病的孩子更需要妈妈》。
虽然父母是照顾宝宝的最好人选,但有时情况确实不允许,尤其是在经济较拮据的家庭或单亲家庭里。试试下面的办法。
轮流照顾。早上的护士是妈妈,下午的护士是爸爸。这样你们就可以轮流带孩子,还能共同提升照顾病儿的技巧。
带孩子去工作。如果宝宝的病情没有严重到非待在家里不可,但又不能上幼儿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着孩子去上班。如果你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可以在角落里给他搭一个小帐篷作为“病房”,放上他最喜欢的书、玩具和毯子。这也是让孩子了解妈妈工作的好机会。如果孩子年纪比较大,有能力也有意愿,你可以给他一些比较费时间的任务,让他“帮”你工作。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很重要,忘记生病的不舒服。
请奶奶帮忙。如果爷爷奶奶就住在附近,可以把孩子托付给他们。他们有时间,有耐心,不用花钱。
提前计划。在宝宝生病之前(宝宝不可能不生病)就制订出一个家庭计划,而不是等到他发高烧之后再临时决定。事先约定你和爱人谁待在家里。联络保姆候补人选。了解幼儿园关于孩子生病时的一些处理措施。有没有临时看护可以到家里来照顾孩子?如何收费?找一些到时候能用的仏息0
病假的好处
把宝宝从幼儿园接回家,可能意味着你要损失几天的工资,但和宝宝待在家里也有益处。这是一个加强母子亲密关系的时机6尤其是你最近刚好跟宝宝有沟通问题,或他正处在越来越独立的阶段,在家共处一天的时间可能是一件很好的事。宝宝生病时会从独立回到不独立,好像想起了“妈妈”和“爸爸”到底意味着什么。给宝宝做点鸡汤,让他吃冰棒,给他读故事,这是你大有可为而别人很难代替的一天。
多年来给很多家庭做咨询的经验使我们逐渐地认识到“需求水平”这个概念,有了合适的建议和支持后,父母就能调整自己的护理水平来满足宝宝的需求。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有特殊需要的宝宝能激发出父母身上特殊的潜能。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会告诉你这是怎么发生的。
照顾收养的孩子
等待了很久的电话终于响了,你们马上就要成为父母,而无须9个月的漫长准备。收养宝宝遇到的情形各种各样,下面介绍一些通用的办法,来帮你更快地适应宝宝的到来。
收集资料。要尽你所能了解宝宝的亲生父母:家族病史、生母的产前检查结果、孕期用药情况和任何有必要知道的医学和社会背景。
试试亲密育儿法。养母们经常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做个合格的母亲。根据我的经验,养母们因为极其渴望孩子的到来,她们能够自己弥补这些不足。有些养父母对宝宝一见钟情,有些则要慢慢培养感情。你的育儿方式会影响你们关系的进展。我们提倡的亲密育儿法特别适合收养孩子的父母们,试着尽量做到这种育儿方式要求的各个方面。
养父母也会有“产后”抑郁,主要是因为过于劳累以及生活的变化太快太多。寻求其他此类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学习他们的经验。例如,在某些领养孩子的家庭里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就是给孩子过两个生日:一个是出生日,一个是孩子正式成为家庭成员的日子。
第18章特殊情形的处理
想想何时讲,怎么讲。写这部分文字时,我们收养的女儿劳伦已经十几岁了。我们是这么让她知道的。首先,我们从来不把她当做“养女”,
她就是我们的女儿。她怎么来到我们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我们的女儿这个事实。
同时,我们也不刻意隐瞒“收养”这个事实。在一岁左右,劳伦经常能听到“收养”这个词,到了两岁左右,我们借助一些故事书逐步让她把自己与这个词联系起来。孩子常常会认为“与别人不同”就是“比别人差”,所以我们会把收养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降至最低,以避免劳伦产生自卑感。不过我们确实是给她过两个生日。我们认为特意强调她的“特殊”或“被选中”是不明智的,这样会让她觉得自己必须“符合标准”而产生心理负担。
通过让劳伦慢慢熟悉“领养”这个词,我们II:她在远未能完全理解这个词的含义之前就学会了与之和谐相处。最后,随着劳伦的日渐长大,我们会根据她的兴趣和理解力慢慢告诉她事情的原委。
双胞胎
生一XI双胞胎,意味着父母的辛苦会加倍,乐趣也会加倍。在生下双胞胎宝宝的第一年里,大部分父母会觉得生活苦不堪言,下面告诉你如何让生活变得简单一些。
双重准备。双胞胎或多胞胎在前期孕检时就可以检验出来,很少会让你猝不及防。记住,多胞胎通常会比预产期提前两三周出生,不要等到临产才开始手忙脚乱。阅读第3章《为迎接宝宝做准备》,将购买必需品和安排卧房等事宜在产前一个月完成。你可以从有经验的父母那里获取节省时间和精力的技巧,或登录
^了解更多关于多胞胎
的知识。
双人团队。家里只有一个独生子,爸爸的参与可能显得可有可无,但生了双胞胎,爸爸非参与不可。养育双胞胎时,爸爸和妈妈的角色划分并不那么清晰。除了喂母乳〖即便是这件事爸爸也可以帮忙)外,所有事情爸爸都可以分担。
没错,对双胞胎实行亲密育儿法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但你得到的间报也是双倍的。你很难每时每刻都做到亲密育儿法要求的每项内容,但尽你的能力去做。
双人大餐。养成同时给两个宝宝喂奶的习惯。如果爸爸在家,而且你是用奶瓶喂的,那两个人可以同时各喂一个。如果你是母乳喂养的,可以用第189~190页介绍的姿势。
双重义务。喂奶要同时,睡觉最好也同时。每天固定有两段时间和双胞胎一起躺在床上,有利于形成一个持续的睡眠规律。在头几个月,如果没有4只手,简直不可能同时给两个宝宝洗澡。如果你觉得两个孩子窝在浴盆里太拥挤,让你手忙脚乱,可以洗完一个再洗另一个。宝宝不需要每天洗澡,所以你可以今天洗这个,明天洗那个,后天轮到你自己洗。在不洗澡的日子,用海绵擦洗脸和尿布区就可以了0
双倍组织力。双胞胎出生后,你在时间管理方面做出的成绩简直可以获得一个荣誉学位。只做你必须做的,其他的扔给别人。把购物清单交给爸爸、奶奶或你信任的朋友。能等的事情就先让它等着。向同是双胞胎妈妈的朋友咨询一些秘诀,例如如何准备食物。如果你用尿布的话,能帮你洗尿布的洗衣店可以解你燃眉之急。
双人床。医院里通常会把双胞胎分开,放在两张婴儿床上,事实上大部分双胞胎若能肩靠肩或面对面地一起躺在床上,会更容易平静下来。毕竟他们在子官里就这样做了9个月的室友。等他们长大一些后,是要一起睡还是分开睡,取决于他们怎样睡得比较好。
寻求帮助。至少在头几个月要雇一个保姆。对生双胞胎的父母来说,这并不奢侈,而是必须的。如果朋友们问你需要什么帮助,就请他们帮忙做家务或送餐到家里。
两个一起抱。宝宝抱着哭得少,双胞胎当然也是。一个宝宝哭闹,会影响另外一个,而同时安慰两个宝宝真是一件让人头大的事情。买两个婴儿背巾,一个给妈妈,一个给爸爸,经常带着宝宝出去走走。经常出门能减轻你被绑在家里的感觉。,两个人的区别。如果你很难把两个相貌相似的宝宝区别开,可以试试用些“标签”:让其中一个带手镯,剪不同的发型,或穿不同的衣服等。你也可以仔细检查宝宝的身体,看是否有些胎记、酒窝等可以用来区别。千万别让宝宝穿一样的鞋,否则光是要分清哪双跟哪双就够你忙的。你可以买两双不同款式的鞋,也可以买两双不同颜色的鞋。随着双胞胎逐渐长大,即使是最像的外貌也会逐渐变得各具特点。
叫两个人的名字。丨己住,你是在抚养两个不同的个体。要叫他们各自的名字,而不是直呼“双胞胎”。
相像但是不同。当两个小家伙长大些后,你要对两个人的不同发展方向做好心理准备。他们喜欢当双胞胎,但也想成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可能今天想穿一样的,明天就想穿得不同。对他们要顺其自然。当他们想当双胞胎时,就对他们一视同仁;当他们想做自己时,就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
双胞胎的成长有别于其他宝宝,他们能相互适应。父母要付出双倍的努力,也会获得双倍的乐趣。当宝宝们会坐、会爬时,父母就可以稍微喘口气了,因为宝宝们可以一起玩耍,
相互交流。
当孩子进入需要高度监督的阶段时,你的眼睛就得像看人打乒乓球一样忽左忽右,监视两个宝宝不会做出任何危险动作。这段辛苦的日子很快会改善,但永远不会过去。这就是抚育孩子的乐趣一养一个是这样,养两个也是这样。
单亲家庭
提起单亲家庭,我们就会想到独自抚养孩子的单亲妈妈的形象。其实单亲家庭有两种:单亲妈妈和单亲爸爸,但我们这里只讨论单亲妈妈的问题。
下面的内容,希望能帮单亲妈妈在做到很好地照顾宝宝之外,还能多留点时间照顾自己。
选择一种最适合你的育儿方式。根据我们的经验,大部分情况下,最适合单亲妈妈的育儿方式就是亲密育儿法。你不可能每时每刻做到亲密育儿法所要求的一切,但要尽可能多做。在单亲环境下,实行这种育儿方式难度要大很多,但也更重要。在没有伴侶支持的情况下,你需要对宝宝的行为和需要格外敏感,而亲密育儿法能给你做决定的自信和渡过难关的智慧。阅读第1章里谈到的有关亲密育儿法的优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种育儿方式能改善宝宝的行为,也能让你的生活变得简单。
不要孤立,寻求帮助。你是个单
亲妈妈,但你不是超人,你也不需要当超人。即使是双亲家庭也需要帮助,何况是单亲。与一些机构、别的单亲父母、亲戚朋友联系,寻找帮助。任何能给你丰富经验和实际帮助的朋友都不要拒之门外。
留点时间给自己。要意识到你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弥补宝宝缺少的父爱,你可能会让自己加倍付出,从而落进“我的宝宝太需要我了,我没有时间做别的事,见别的人”的陷阱。宝宝需要的是一个快乐的妈妈。
单亲妈妈经常会有内疚感,怀疑自己是否对宝宝做得不够。有时,也会有受骗的感觉,怀疑生活是否对自己亏欠太多。
记住,育儿本来就是一个充满负疚感的职业,即使是在最好的家庭环境中,你也不敢自信满满地说自己是个1007。的好妈妈。
玛莎和我都来自单亲家庭,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都失去了爸爸。我记得小时候很讨厌妈妈加班,不能像邻居妈妈一样整天在家陪着孩子。然而,从孩童时代至今,我都清楚地知道妈妈是爱我的,她是在不尽如人意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来爱我。如果你能让你的孩子了解这一点,你就已经是个称职的单亲妈妈了。
照顾唐氏综合征宝宝一特殊育儿方式
当玛莎最后一次用力把宝宝向外推时,我从产道中轻轻地把小家伙向外拉,先摸到的是宝宝的头,然后是粗短的小手和弯曲的小指头。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们生了一个患唐氏综合征的宝宝。我们想要的宝宝和我们实际得到的宝宝并不一样。在抚育这个叫史蒂芬的宝宝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个有着特殊需要的宝宝需要我们有特殊的育儿方式。对这类宝宝,相互给予的原则依然在起作用。当史蒂芬学会了一些技能时,我们也学会了一些技能。他不断地激发我们,也从我们身上获得了最好的东西。关于这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父母们最关心以下几个问题。
频率多高
唐氏综合征(以前叫蒙古症)是以朗顿,唐医生的名字命名的,他于1866年第一次描述了这类病儿的特征。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700,会随母亲生育年龄的增加而增加:#25岁以下的妇女:1/2000參30岁的妇女:1/1300眷35岁的妇女:1/400鲁40岁的妇女:1/90春45岁的妇女:1/32
離50岁的妇女:1/8
看上面列的这些数字,很让人惊慌。如果医生告诉一位妈妈:“你现在35岁,生出唐氏综合征宝宝的几率是20岁时的5倍。”这可能会让很多髙龄妈妈吓得不敢生孩子。我是这样跟前来咨询的妈妈解释风险因素的:“在20岁时,你有99.957。的几率不会生出一个唐氏综合征宝宝;到了30岁,这个比例是99.75^。”这样说是不是更让人安心些?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在35岁时因为害怕唐氏综合征而不敢生宝宝还为时太早。45岁怎么样?即使在45岁,你也有977。的几率不会生出唐氏宝宝。因此,就箅是高龄产妇,生出健康宝宝的几率也不低。
从这样的几率来看,我们认为叫一个35岁的妈妈去做产前诊断测试(羊膜穿刺术或绒毛膜釆样》是没有必要的。衡量一下这个事实:你35岁时生出唐氏宝宝的几率只有0.25^,而测试伤害到正常胎儿的几率却高达口/。。是否要做产前诊断测试,应该由你和医生商量决定。
为什么会有唐氏综合征
当睾丸与卵巢在制造精子和卵子时,会进行一种分裂,使每个细胞中的46条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数量减半,这种分裂叫减数分裂。因此每个正常的精子和卵子都含有23条染色体,两者结合后,便形成一个有46条染色体的细胞。在偶然情况下,减数分裂会产生染色体分配不平均的现象,一个子细胞会因为缺少一条染色体而死亡,而另外一个子细胞得到额外的染色体,于是活了下来。如果这个子细胞和精子(或卵子)结合,得到的受精卵就会包含47条染色体。在唐氏综合征这种病例中,这条额外的染色体位于第21号,因此这种病在遗传学上的名称是21-三体综合征,也就是说,细胞含有3条21号染色体。其他位置的3条染色体彳“般会导致流产或婴儿夭折。为什么一个额外的染色体能导致唐氏综合征的病症,至今还未知。这种不均衡的细胞分裂偶尔发生,被称为“不分离”,约957。的唐氐综合征是由此导致。
有种很罕见的遗传性唐氏综合征(大概占唐氏宝宝的27。~37(0是由于染色体移位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21号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附着在另一条染色体上,这样,表面上看来,细胞只有45条染色体。然而,这样的人还是正常的,因为他还是具有46条染色体的遗传信息。但这个21号染色体移位的人的精子或卵子与配偶的卵子或精子结合后,生成的受精卵表面上看有46条染色体,事实上却有3条21号染色体。可以通过抽血化验了解宝宝究竟是哪种染色体异常。无论是不分离还是移位造成的唐氏综合征,都可以通过了解宝宝血细胞中染色体排列而确定。虽然大部分染色体移位是因为偶然,但若父母中一方是21号染色体移位的细胞携带者,那么生出唐氏宝宝的儿率就会提高。如果分析宝宝的血液证实是由于染色体移位,接着分析父母的血液,就会揭示出是出于偶然,还是因为某一方是携带者,从而知道未来生育异常宝宝的风险有多高。
还有一种唐氏综合征,叫做无色体型,这种宝宝的某些细胞包含正常染色体,另外一些细胞却有额外的21号染色体。这就是为什么在做血液分析时要分析很多个细胞。有时候(但不总是)患无色体型唐氏综合征的定宝症状会比较轻微。
为什么是我们
染色体异常是偶然事件,你不必自责或怀疑自己在孕期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女性一出生,体内的卵子数量就是同定的,终其一生都不会产生新的卵子。和其他组织一样,卵子活得越久,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为什么精子会发生这种事仍是一个谜。新的精子会不断产生,没有所谓的老化精子。不过,50岁以上的男性精子发生染色体异常的几率会比较
高,原因尚不清楚。常见的医学问题
唐氏宝宝会面临很多潜在的医学难题,包括:
參心脏缺陷:大约400/0的唐氏宝宝先天心脏发育异常。目前大部分都能通过外科手术矫正。
參肠道缺陷:大约40/0的唐氏宝宝上肠道阻塞,也就是十二指肠闭锁,必须通过手术疏通,才能让食物通过。眷甲状腺机能减退:大概有10。、的唐氏宝宝会出现这种问题。患这种病的可能性会随宝宝年龄增长而增加,而且检查时并不明显,所以应该每两年检查一下宝宝的甲状腺功能。
眷视力问题:很多唐氏宝宝都会有视力问题,如斜视、近视、远视和白内障。
鲁听力问题:约507。的唐氏宝宝会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问题,这跟他们很容易得中耳炎有关。
參颈椎不稳:大约有的唐氏宝宝的颈椎^就是跟颈部连接的部位^不是很稳定。这种情况叫做寰枕关节不稳定,宝宝在进行与人接触的运动中容易因为摇晃而损伤脊髓。所有唐氏宝宝在被允许参加有身体接触的运动项目前,都应该先做颈椎的X光检查。
眷容易感冒:唐氏宝宝因为免疫力低下,加上鼻腔通道较小,更容易发生鼻窦炎和中耳炎。
唐氏宝宝的智力
唐氏宝宝智力水平一般低于通常水平,有些宝宝的情况格外严重。如果能尽早开始进行特殊教育,很多唐氏宝宝可以跟正常孩子一样上学。语言发展滞后是唐氏宝宝最明显的问题。因为他们的运动机能发展速度较慢,所以看他们的成长,就像看一部慢速播放的宝宝成长电影。唐氏宝宝的发育与进步不像一般宝宝那样可以预测,所以他们一点一滴的成长,对父母而言都充满了惊喜和兴奋。
唐氏宝宝也许功课不如别人好,但他们很会处理人际关系。跟所有孩子一样,唐氏宝宝也有表现好和表现不好的时候。但一般来说,这些宝宝感情丰富、简单快乐。他们喜欢跟人拥抱、亲吻,总是无^^&虑。他们对其他人的爱心和关怀非常具有感染力,甚至会让周围的人怀疑:“到底谁是正常人?”唐氏宝宝绝对有非常闪光的一面。
养育这些特殊的宝宝
对这些宝宝,亲密育儿法真正体现了其闪光点。亲密育儿能使你读懂宝宝的特殊需求,就像有第六感…样。因为宝宝的信号最初并不是那么好懂,因此你可能需要更好的直觉和观察能力。(见第186页给唐氏宝宝喂奶的实用建议。)
别拿这样的宝宝跟其他宝宝比较,否则会伤透你的心。当我有了一个特殊的宝宝,每次在诊所给别的宝宝做健康检查时,我总是忍不住想:“我们的宝宝看起来、摸起来都不是这样。”想到自己的宝宝跟其他孩子不一样,我心里非常痛苦。直到我幵始注意我们宝宝的独特品质,而不是去比较他缺少什么时,才真正克服了这种感觉。
在你家附近寻找一些可用的资源,如为唐氏宝宝专设的课程等。考虑一下加入一个支持唐氏综合征的爱心机构,你会得到一些有过同样经历而现在巳经走出阴霾的父母的建议和安慰。有位唐氏宝宝的妈妈写信给我说:“史蒂芬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色彩。”
有些父母找遍了各种爱心机构和社区资源,尽其所能地学习有关唐氏宝宝的育儿知识。也有些父母只找了几家爱心机构,然后就不再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唐氏综合征上,而是努力让他们的宝宝融入家庭生活中,他们觉得这样做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这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身上。例如,当史蒂芬把他的手掌放在我脸颊上时,那种柔软的触摸,是我从未感
觉过的。
特殊需要的宝宝会给家庭带来特殊的礼物。就我的经验而言,釆用亲密育儿法的父母和他们的宝宝相处十分融洽,对宝宝形成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也会迸人他们的社会、婚姻和职业生活中。宝宝的兄弟姐妹也会感染到这种敏感性。抚育这样的宝宝是一件全家的大事。我注意到,小哥哥、小姐姐在照顾他们的唐氏小弟弟或小妹妹时,原本自我中心、自私的个性不见了,而是表现得充满爱心、感情细腻。总之,一个有着特殊需要的宝宝能让全家的感情更亲密。
另一方面,养育一个有特殊要求的宝宝容易对婚姻产生压力。在照顾宝宝的事情上,有必要保持平衡。有些妈妈把精力完全放在宝宝身上,而忽视了家里其他人。她们很容易有这样的感觉:“我的宝宝很需要我,而我丈夫是个大男人了,能自己照顾自己。”每一对伴侣都需要彼此照顾,这样他们才能很好地照顾宝宝。
对于唐氏宝宝家庭的亲戚朋友有一句忠告:不要对生了唐氏宝宝的父母滥施同情。像“我觉得很难过”这样的话,既贬低了宝宝,也贬低了父母。根据我们的标准,这样的宝宝可能箅是“不正常”,但每个个体都有自己对社会、对家庭的价值。我们生下史蒂芬后收到了许多朋友的慰问,我记得最振奋人心的话是一位老奶奶说的:“我希望你能为这个有特殊需要的宝宝感到高兴。”
宝宝和宠物
如果你们已经把一只狗从小养到大,那么养一个孩子似乎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不要没有计划。
先有宠物.后有宝宝
把一个新宝宝介绍给受宠的宠物,会引起类似手足之争的问题。宠物和宝宝如何才能安全而平静地相处呢?
宝宝到来之前
如果你的宠物从没有跟宝宝相处的经验,那么在宝宝到来之前,要让它先习惯有宝宝的环境。邀请有宝宝的朋友带上宝宝来家里玩,让你的宠物闻闻宝宝(当然要有人看着才行I习惯小婴儿的味道。你原本给宠物的爱,很快就会转移到宝宝身上,因此最好提前给宠物“断奶”。当宠物想引起你的注意时,你就坐上摇椅,手上抱个洋娃娃,让它学会多等一会儿。和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家里添了个小宝宝,宠物最初会感觉失落,但最终会恢复原状。
兽医建议把宝宝在医院用的毯子或睡袋拿回家,这样在真正的小宝宝来到家里之前,宠物就能习惯宝宝的味道。
还有,如果你家的猫和狗一直习惯睡在你床上,在宝宝到来之前,你要让它们习惯睡在你卧室以外的地方。
如果你家的宠物就是不能接受小宝宝,那么你可能得在宝宝到来之前给它找个新家一虽然这听起来有些残忍,但不值得冒险。
宝宝和宠物第一次见面
当妈妈、爸爸和宝宝3个人一起从医院回到家时,要做好心理准备,你的宠物可能会迫不及待地跳到你怀里,因为它很想你。你可以坐下来让宠物好好闻闻你。宝宝和宠物见过面后,你喂奶或抱着宝宝时,也让你家的猫或狗靠在你身边,就像对宝宝的小哥哥、小姐姐一样。
产后和宠物的相处
带着宝宝回家后的头一两周,是宝宝和宠物彼此熟悉的时间。千万不要留下宝宝单独和宠物在一块。活泼的狗行为是很难预料的。猫喜欢跳到婴儿床上,和宝宝偎依在一起。
先有宝宝,后有宠物
你真的想养宠物吗?在选择让一只4条腿的家庭成员进入你的生活之前,先考虑一下你有没有时间、精力和金钱去照料。就算有朋友要送你一只宠物,也千万要记得没有免费的宠物。虽然刚刚学走路的宝宝在花园里与狗追着玩的画面确实蛮温馨的,但是在要求你髙度投入的育儿阶段,你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两个“宝宝”吗?
小心这样的事情:有只流浪猫或流浪狗跑到你家门口,你的大孩子很想收养它们,抱着这呰无家可归的小家伙恳求你:“求你了,妈妈,我能留下它吗?”恳求的孩子加上嗷嗷待哺的小动物,这的确很难拒绝。我们家就曾经给很多迷路的小家伙提供过庇护,而且不止一个晚上,有时候甚至要付出我们想象不到的代价。饩诉你一个“谈判”策略:当你的孩子想要宠物时,一定让他自己担负起照顾这只小动物的责任,而且要写下字据。
选择一个宠物
某些宠物和宝宝就是不能和平共处。小猫通常对小宝宝很友好。有些品种的狗尤其喜欢小孩。不要选择那种行为无法预测的品种,如杜宾犬。也不要选容易兴奋的种类,如喜欢一直叫的小型犬,它们经常会做出一些你无法预料的事情,又不讨人喜欢。要选性情温和的品种,如拉布拉多犬。纯种狗风险较小,但收容所里健康、性情温和的流浪狗也可以带回家里试试。在带宠物回家前,要让宠物原来的主人同意你先试养两周。如果宠物的性情和宝宝不合,就把它送回去。
养一只健康的宠物
虽然宠物能给宝宝带来的快乐远大于细菌的问题,但宠物的健康也会影响全家的健康。在选择宠物前(不管是买的还是别人送的》,先让兽医做一番检查。定期请兽医清除宠物身上的寄生虫和跳蚤。如果宠物满身都是跳蚤,宝宝也会被跳蚤叮得很难受。要让宠物定期打疫苗。
如果狗咬了宝宝
被狗咬过的伤口很容易感染。用杀菌香皂清洗伤口,抹上抗生素药裔,直到伤口愈合。如果伤口很严重,请医生开抗生素。
和宠物安全相处
到两岁左右,宝宝就能明白怎样跟宠物安全地相处。记住,宝宝对待动物就像对待玩具,他们会拉宠物的耳朵和尾巴,跳到狗身上,或者把猫扔来扔去。教你的孩子不要在宠物吃东西时去打扰它,不要去抓狗正在啃的骨头或装着饲料的盘子。把喂宠物的盘子放在宝宝够不着的地方。狗咬人最常见的原因是为了捍卫自己的食物。
教孩子如何面对一只陌生的狗,尤其是去有宠物的朋友家时更要警惕。当宠物在边上转圈、嗅的时候,教孩子站着不动。告诉孩子不要眼睛瞪着宠物,不要用突然的动作来激怒宠物,也不要一看到狗就跑。跟小狗讲话要用温柔的语凋,就像跟小宝宝说话一样。小孩子总是容易激怒狗,有些狗又特别容易被激怒。
宠物和宝宝可以合得来,但需要小心。
第四部分
婴儿成长与行为
宝宝一天天地成长,会发生哪些变化?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宝宝健康快乐?宝宝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真的能影响宝宝的未来吗?这些都是新父母经常问的有关婴儿成长的问題。根据最新发现,父母的育儿方式对婴儿成长的确有影响。人们常用坐电梯来形容婴儿的成长。每过一个月,宝宝就会坐电梯向上升一层楼,等电梯门打开,他就会走出去,去探索新的技能。有了父母适当的照料、充足的营养和健康的身体,宝宝会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婴儿自身的基因和性格。
这种看法并不完全准确。每个宝宝来到这世界时都带着自己独有的潜能,就像一个量杯。量杯有大有小,不同宝宝的潜能也有大有小。宝宝的潜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照料和回应。你可以影响宝宝的量杯到底能装多满。在下面的篇章中,我们会让你看到这一点。
第19章共同成长:享受宝宝成长的各个阶段
我们再来看一下前面说的那个成长电梯。宝宝每来到一个新的楼层,都带着之前储备的某种能力。这些能力如何发展成技能,取决于他在新的楼层上和外在环境的互动。如果互动是积极、丰富的,那么宝宝就获得了更多技能,也就能更顺利地到达下一个楼层。而由于宝宝来到了一个楼层时带来了更多的技能,因此他在这个楼层的互动中就会收获更多。
共同成长
下面的章节,我们不仅着眼于宝宝的成长,也关注父母的成长一一即亲子关系的成长。婴儿成长以及老生常谈的婴儿刺激不仅是说宝宝做了什么,父母为宝宝做了什么,而是说宝宝和父母能为彼此做什么。成长是一家人的事。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父母与宝宝如何共同成长。
相互敏感。当你与宝宝共同度过了他生命的头两年,目睹了他的很多成长阶段,你会发现你们彼此已经非常了解,非常有默契,彼此之间也更加敏感。
相互塑造。当你和宝宝开始相互敏感,你们也就幵始塑造彼此。这种相互塑造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父母和宝宝相互塑造了对方的语言。表面上看,父母似乎回到了小时候,行为、说话和思考都降低到与宝宝同一个水平。父母首先要变得像宝宝一样,宝宝才能更容易地变成像父母一样的大人一双方都发展出以前从未有过的交流技巧。相互塑造是父母和宝宝学会相互适应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相互提高能力。当你和宝宝开始相互敏感,相互塑造,你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宝宝发出信号,你观察、倾听、学习、反馈。因为你密切观察,积极回应,宝宝才更有动力继续发出信号。
以宝宝发展社会技能为例。宝宝刚出生没多久,就知道用哭声要求吃奶和安抚,父母也会立刻做出回应。再过一段时间,宝宝就能学会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表示“抱抱我”的要求。只要父母观察到了这个信号,做出了回应,久而久之,宝宝就能学会更好地交流,而父母解读宝宝信号的能力也提高了。
人们过去总认为婴儿是个被动的接受者,其实他在塑造行为和提升父母能力方面扮演着一个积极的角色。
亲密育儿法:如何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经过多年的儿科坐诊经历,我们注意到,某种育儿方式及其不足与婴儿成长有着显著联系。对大部分家庭来说,亲密育儿法是最适合的,也是最有效的。第1章里我们列举了亲密育儿法7个方面的内容(第10页、并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讨论了这种育儿法是如何有利于宝宝成长的。让我们简要地回顾一下重点。
亲密育儿法帮助宝宝(和父母)健康成长
所有的宝宝都会长大,但不是所有的宝宝都能健康成长。只有健康成长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宝宝的潜能。帮助宝宝健康成长是亲密育儿法的目的所在。研究证实了父母们早就知道的事实^父母和宝宝保持亲密,对双方都有好处。例如:
鲁接受亲密育儿法的婴儿能发展出更好的能力。
鲁根据信号进行母乳喂养、适时断奶、经常被大人抱、和父母睡在一起、哭闹时能得到及时回应的宝宝,最终会变得更独立。这种育儿方式不会像以往认为的那样,让宝宝产生过度依赖。
#婴儿时期发出的信号如果能得到敏感的回应,宝宝长大后社交的能力会更强。
#亲密育儿法能促进婴儿大脑发育。研究表明,得到敏感照顾的婴儿精神发展更健全,智商更高。
參和母兽亲近的幼兽体内生长激素和对脑部发育至关重要的酶含量都比较高。与母兽分离或互动不够,生长激素就会降低。
研究得出了很多令人振奋的结果。我们相信父母和宝宝紧密联系、积极互动能带来如下好的结果:
亲密育儿法能使宝宝更合理地分配精力
用亲密育儿法来养育宝宝,宝宝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所以哭得较少。在不哭的时间他们干什么呢?他们会有更多的时间保持一种安静而警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宝宝与环境互动和学习的效果最好,省下来的精力就可以用到成长上。
亲密育儿法有利于大脑发育
婴儿时期的大脑发育是人一生当中最快的,脑容景会增加一倍,到宝宝一岁时,脑容量已经达到成人的约607。。随着大脑发育,神经元也快速增长。宝宝刚出生时,很多神经元并没有相互联系,在此之后,神经元幵始彼此连接,使婴儿的思考能力与行动能力有了更大的进步。婴儿与周围人的互动越多,神经元的连接就越多,大脑发育就越好。亲密育儿法帮助婴儿大脑建立正确的连接。
关闭综合征
有一天,第一次当父母的诺姆和琳达带着他们4个月大的女儿一高需求宝宝希瑟来找我咨询。这家人一直采用亲密育儿法,虽然累,但效果很好。希瑟是个快乐、健康的宝宝。后来他们的一个朋友出于好心劝告他们,说他们这样会把希瑟宠坏了,使她控制他们的生活,还会让她一辈子无法独立。
诺姆和琳达对自己的育儿能力失去了信心,在压力下改用了一种克制式育儿方式。他们开始按时间表喂奶,希瑟哭也不去管,也不怎么抱她了。结果,两个月过后,希瑟的体重突然不再增加。她也不再开心,变得不愿跟人交流,没有了光彩,父母也很憔悴。希瑟进入了一种医学上所谓的不能健康成长的状态。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给希瑟做了检查,诊断为“关闭综合征”。我解释说:希瑟非常需要父母的关爱,起初他们对希瑟的反应很积极,她也就很有组织性,相信自己的需要能得到满足。这时候状态很好。而当亲密育儿突然停止后,她和父母的紧密联系消失了,她也不再信任父母。一种类似于婴儿抑郁症的现象产生了,她的生理系统运转慢了下来。我建议这对父母重新恢复之前的育儿方式,多抱,根据宝宝的信号喂奶,对哭声积极回应,最重要的是,釆用一种适合他们的育儿方式,而不是其他人的建议。他们采纳了我的建议,而希瑟比以前长得更好了。
宝宝的成长
在我们开始描述宝宝从出生到两岁的发展历程之前,先介绍一些基本的规律,帮你更好地理解和享受你的宝宝的独特发展历程。
生长曲线图
每次你带宝宝做健康检查时,医生都会在生长曲线图上记下宝宝的身高、体重和头围。曲线图上的每一根线都代表了百分数,指的是你的宝宝和其他100个宝宝比较后所在的位^^^0
例如,507。^平均的位置,指的是50个宝宝在这条线以上,50个宝宝在这条线以下。
如果你的宝宝位于757。,说明他大于平均水平,有25个宝宝在他之上,还有75个宝宝在他之下。
要注意,这些图表并不总是正确的,它们体现的是几千个宝宝的平均值。平均的成长模式未必就是正常的模式,你的宝宝有自己的正常成长模式。这些图表只是为了方便医生发现哪些宝宝的生长趋势可能有问题。(见“附录”部分的曲线图。)
能力曲线图
宝宝的成长既包括身体的成长,也包括能力的提高。记下宝宝相关能力的发展程度。在某些特定的阶段,看宝宝是否达到了一些成长里程碑,如坐或走路。宝宝达到各个成长里程碑的速度可能并不均衡。他也许会某一项“超前”,而某一项又“落后”。
进步比时间表更重要
宝宝什么时候达到某个成长里程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成长。你的宝宝从会坐、会站,慢慢变得会走。他学会做这些事的年龄可能跟隔壁家的宝宝不同,但他们的进步方向都是相同的。只需要把宝宝和一个月前的样子相比就行了。婴儿在经历每个阶段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很快就能从一个阶段进人到另一个阶段,有的甚至可能“跳级”前进。不要跟邻居家比哪个宝宝最先会走路,这种竞争既说明不了宝宝的能力,也说明不了父母育儿成功与否。
婴儿成长为什么会不同
不同的婴儿不仅长相不同,行为不同,成长的模式也不同。这样每个人才是独一无二的。父母要理解,正常成长的模式下会有诸多差异,很多小小的挫折也会影响成长和发育。
宝宝的体型。你的宝宝到底是高瘦型的,矮胖型的,还是运动型的,都取决于基因。
瘦型体质者(“香蕉型”》会把更多能量用于长身高而不是长体重,通常他们的身高位于生长曲线图平均线以上,体重位于平均线以下,或者刚开始时位于平均线附近,后来变得身高往上走,体重往下走。
运动型体质者(“苹果型”〉比较结实,他们的身高、体重一般都居于生长曲线图的平均线附近。
胖型体质者(“梨型”)与瘦型体质者刚好相反,体重偏高而身高偏低。所有这些都是正常的,说明看生长曲线图时要结合宝宝的体型(及家族遗传〉。
快速成长期。虽然生长曲线图显示的是平稳、顺畅的进步,但很多宝宝并不是这样。有些宝宝会一会儿猛长,一会儿又停滞。对照生长曲线图,你会发现宝宝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成长后,接着是一段毫无进展的平稳过程。而有些宝宝在第-年身高和体重方面都会显示出持续稳定的增长。
健康和营养。宝宝生病时会暂时把能量从长身体转移到治愈疾病。长时间的感冒可能会让宝宝的成长停顿下来。如果发生腹泻,宝宝的体重甚至可能减轻。等到病好之后,宝宝会紧追猛赶地长身体。母乳喂养的宝宝和吃奶粉的宝宝成长模式也是不同的,只是我们现在用的生长曲线图体现不出这一点。一些吃母乳的宝宝——^#别是高需求宝宝和吃奶勤的宝宝,体重可能会位于平均线以上,被不公平地定义为“超重”。几乎所有这呰“超重”宝宝都会在6?12个月时自然变瘦,因为这时母乳里的脂肪0然地减少了。在前6个月位于体重平均线以上的“超重”宝宝,不管是吃母乳的还是吃奶粉的,都会在6?12个月时因为运动能力的发展而变瘦。(见第137页关于母乳喂养和吃奶粉的婴儿的体重比较。)
婴儿成长的5个方面
我们把婴儿从出生到两岁发展的技能归为五大类:粗大运动技能、精细运动技能、语言技能、社交和游戏技能,以及认知技能。
粗大运动技能。婴儿如何用他身体上较大块的肌肉一躯干、四肢和脖子一一是由粗大运动技能决定的。这类成长里程碑包括头部控制、坐、爬行和走。从宝宝出生到两岁,粗大运动技能的发展会让越来越多的身体部位脱离地面,从头到脚都能动。
精细运动技能。婴儿玩玩具时需要的是手和手指的精细运动技能。和粗大运动技能一样,精细运动技能也是有规律地发展的,从像打拳击一样不太精确地把手伸出来,到能用拇指和食指把小东西捡起来。
语言技能。父母最能影响婴儿的技能是语言技能。你可能会觉得宝宝到一岁半或两岁时才能开口说几个字,但事实上宝宝从一出生就在“说话”了。新生儿的哭声,能吸引护士跑过来,能让妈妈流出乳汁,能让爸妈凌晨3点从床上跳起来,撞到家具上一这就是语言!对小宝宝来说,语言是任何能让大人有所反应的声音和动作。宝宝出生的第一年也叫做“前语言阶段”,宝宝在能够开口说出词语之前就懂得如何交流。早在新生儿阶段,宝宝就学会了他的语言一哭,这是他用来与人交流的工具。如果父母能对哭声积极回应,就能帮助宝宝把这种有点命令语气的信号转化成比较有礼貌,也比较不会令人头皮发麻的身体语言。
妈妈能很自然地跟宝宝交流。语言学家对世界范围内的母亲做了研究,发现一种共通的妈妈语言,称为“妈妈语”。妈妈们能够自然地将讲话方式降低到宝宝的水平,并能随着宝宝长大转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社交和游戏技能。婴儿和父母互动以及玩玩具的方式都代表了他的社交技能。和语言的发展一样,和父母的互动能深刻地影响宝宝的社交能力。在下表中“和宝宝做有趣的事”这一项里,我们为你介绍了一些很实用的小游戏。
认知技能。每当我们看着宝宝的面部表情时,常忍不住想:“他到底在想些什么?”虽然你永远也不知道宝宝的脑袋里在想些什么,但通过他的表情和去推测他的想法还是很好玩的。认知技能包括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考虑如何爬过障碍物之类。在下页表中我们帮你指出了一
些线索,让你知道宝宝真正想什么。自己做成长表
在宝宝的头两年,你可以自己做一个像下一页一样的婴儿成长表,很有用。
用一张大的海报纸,左边列出发展的技巧,最上面一行写下年龄,以月为单位。把宝宝学会的技能填上去。在认知技能一栏,可以填入你认为宝宝的所思所想。为了简单起见,你可以像下表一样把社交和语言技能这两方面合并在一起。
给宝宝做成长表不仅能提高你的观察能力,还给你们的共同成长增添很多乐趣。
养育聪明宝宝的7个方法
你能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对婴儿大脑发育的最新研究显示,对于宝宝长大后有多聪明,父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婴儿期是人一生当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婴」[一岁左右,大脑重量增加到3倍,达到成人脑容量的607。。随着大脑的发育,神经的连接在增加。婴儿刚出生时,很多神经元没有相互连接,而在第一年当中,这些神经元会变大,彼此连接,变得好像一个网络,使婴儿能想得更多,做得更多。
婴儿发展一览表~0?2岁
第1个月
第2个月
第3个月
主
表现出能促进亲密
和父母的视觉接触。
用手玩。
要
关系的行为:哭、抱、
技
咿呀声。
能
躺着时会像在子宫
四肢放松,半伸展;
四肢可以完全伸展,能
里一样蜷缩着身子;
头可以抬起45度;抱
自由活动;头能抬得比
粗
像弹簧一样的肌肉
着坐时,头还不稳定;
屁股髙,会四处看;双
大
反应;头仅能抬一
肌肉抽搐现象减少。
腿能短暂地承受重量;
运
点点1肌肉偶尔抽
被抱起来时头部很稳;
动
搐;双腿不能担负
能从仰卧翻身成侧卧。
技
重量。
能
手紧紧握拳;不能握
手半张开;会没有目
手能张开,做出好像欢
精
摇铃。
的地挥手;能短暂地
迎的手势;手会像空手
细
握一下摇铃。
道一样到处挥,打不到
运
东西的时候比较多;能
动
更长时间地握住摇铃并
技
摇晃;抓别人的衣服和
能
头发;吮吸手指和拳头;
能把手拿到面前玩。第4个月
第5个月
第6个月
能准确地随物体移动视
能准确地用手接触物体。
坐。
能在有支撑的情况下站着;能用手臂撑着坐起来;头能抬到90度,能做180度环视;能用胳膊肘撑起身体;能从俯卧翻身成侧卧。
能坐在地上或有枕头垫着的高脚椅上;能扶着东西站着,保持平衡;能从俯卧翻到仰卧;俯卧摇摆,像飞机一样晃:能做出类似俯卧撑的动作,胸和部分肚子能抬离地面丨能摇晃着向前爬一点;看东西时脖子能前伸;可以抓住脚趾。
能独自坐一会儿,用手臂支撑保持平衡,可能会往前倒;能坐高脚椅;靠着家具能站一会儿;两侧都能翻身;能手脚并用地移动玩具。
能做两手张开往前伸的姿势;能准确地抓住摇摆的玩具;能探索、轻拍妈妈的胸;抓东西时四指并拢,像带着拳击手套似的。
能用一只手去够物体;能把玩具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或塞进嘴里;能玩积木。
能准确地够到目标;会指玩具;很会玩积木;能用整只手把东西抓紧或用拇指和食指捡起小东西。
床1丁月
果丄下月
第3个月
用哭声来表达需要;
轉声,尖叫,輔笑;
能发出&,0,6等简单
咕哝,喉咙发出声音:
声音带有水声,胸腔
音节1能发出较大的声
很短暂的笑1睡眠笑
会呼噜呼噜响;回应
音,能高声喊叫;因为
语
容;能分辨父母的声
地笑:能表现出情绪,
需要不同,哭声也不同,
言
音和陌生人的声音;
如高兴、悲伤;会感
在哭的中间会有带着期
和
最多能看到20?25
染情绪,如父母不安
待的暂停:开始会笑。
社
厘米远的距离,视力
时他也会不安1会吮
交
模糊;睡、醒、吃奶
着拇指自己安静下来;
技
都没有规律。
能用眼睛交流,仔细
能
看人的脸;模糊地模仿面部表情;视线会跟着人移动;抱着放下时会哭。
天生的促进亲密关系
表现出参与行为:交
学会因果关系:打玩具,
认
的行为:哭着要吃要
流情绪,.如果期望没
玩具就会动;能通过笑、
知
抱:行为主要是反射
有满足会抗议:发出
哭和身体语言来让别人
思
动作,而非经过思考;
信号,得到回应,增
有所反应。
考
幵始学会信任。
强信任;能建立联系,
技
哭就能得到拥抱或食
能
物。
皮肤贴皮肤的拥抱;
用背巾背着;看床头
站在你大腿上,靠着你
用手臂或背巾抱着;
挂着的玩具;黑白相
的胸膛,趴在你的肩膀
宝
根据需要喂奶,而不
间的图案;音乐盒(更
上向前看;玩自己的手;
宝
是根据时间喂奶;眼
喜欢古典音乐〗;热闹
玩的时候喜欢半竖直地.
喜
神的交流;听父母的
的聊天和手势;婴儿
坐着而不是平躺着;用
欢
声音;类似子宫里的
按摩:躺在爸爸的胸
手击打挂着的玩具;学
的
声音。
口上。
习握住圆环和摇动玩
事
具;自由自在地在地板上玩,像拍打翅膀一样拍动双手。能通过改变口型来改变声音,如?能吐泡泡,口沫飞派地大声发声;被挠痒痒时笑得很开心;能举起手臂要人抱1能用两眼看东西,感知更有深度,注视更专注,追踪更准确。
能发出“1^1)31^”的声音引起大人关注;头会转向说话的人;试着模仿音调的变化和手势1观察嘴唇的移动;需要不同时,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可能显示出对固体食物的兴趣。
显示出对颜色的兴趣;能发出更长、变化更多的声音丨尝试不同声调和音量的新声音,并留意声音造成的影响;能用声音和身体语言反映心情:尖叫、咕哝、笑、板着脸;能更好地模仿脸部表情。
发出信号后可以获得的回应,在脑海中会有影像(如喂奶);懂得人和物体都有不同名称(如“猫”〉。
知道怎样的声音和动作能得到回应;在玩手的时候会露出好像作决定的表情;能辨认物体形状,在接触物体前会配合物体形状改变手的形状:当你给他吃药时,他会用手推开你的胳膊。
在玩耍中显示出更多“有意”的行为:每只手各拿着一块积木时,会想怎么试着捡起第三块,用更长的时间玩弄和研究玩具。
邀请父母和自己玩丨用手指娱乐自己;喜欢玩圆环、摇铃;在背巾里换成面向前方的姿势。
用脚踢:抓你的鼻子和头发;挤压玩具发出声音;喜欢坐在你的大腿上或高脚椅上玩;喜欢跟大人玩简单的捉迷藏游戏(大人把脸一隐一现来逗宝宝笑、
玩积木;用力扔玩具;靠着支撑物在地板上玩1玩独轮手推车,滚泡沫筒;在婴儿背巾里时喜欢跨坐。婴儿发展一览表~0?2岁
6?9个月
9?12个月
12?15个月
主要技能
能爬,手能像钳子一样抓东西。
两脚交替爬行,能扶着东西走路。
能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