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杠杆思考术

本田直之(日)
杠杆思考术 作者:本田直之
这个差异究竟从何而来呢?
  纵使拼命工作,也见不到成效,这是为什么呢?为何花了很长时间,付出了很多劳力,却没有成果呢?
  而另一方面,有人比一般人多做了好几倍的工作,却仍在时间上、精神上有余裕,同时,还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或者,你也曾经看过或是有过这样的经验,就是有人从高一开始就孜孜不倦地用功,但在大学联考时却考不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反而是那些成绩不好、成天在玩、不用功的人在高三时突然开始用功,最终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这个差异的原因完全在于“思考模式”。
  这个“思考模式”是指,在“劳力”、“时间”、“知识”、“人脉”等四个领域上,构筑“个人资产”(自己的资产),再加上杠杆效益(杠杆原理)的运用,以“不劳而获”的方式收获成果,并实现“Doingmorewithless”(即用少许的劳力和时间,获得丰硕的成果;以下简称为“DMWL”)。
  以往的思考模式是基于“一分劳力/时间,一分收获”的观念;如果想要收获成果,就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劳力,因而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
  不过,在杠杆思考术中,有可能达到“一分劳力/时间,创造无限大的成果”。进而,能够得到“不劳而获”的回报,即使劳动时间和劳力减半,也有可能获取数倍的收入。
  读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吧!
  然而,改变行动本身是不容易的,相较于此,改变思维却是简单的。而且,也不需要像实际投资那样花费很大的资本,它是零风险的。
  我撰写了《杠杆阅读术》和《杠杆时间术》。这两本书介绍的是在个人资产的“知识”和“时间”上,运用杠杆效益的诀窍。
  接下来介绍的“杠杆思考术”是上述两本书的上位概念,详细说明了杠杆效益的基本思考模式,同时,呈现了实践“DMWL”的诀窍。如果已经读过上述两本书的人,读了本书之后,按照杠杆效益重新翻阅该书的话,我认为,就更加能理解基本的思考模式,而且实践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当然,初次接触本书的人如果想更进一步了解详细内容,我想也应该再阅读前面所介绍的两本书。
  此外,为了更加拓展杠杆思考术,我在书末列出了50项行为检查表,若蒙读者参考,真是我的荣幸。
  我本身就是个怕麻烦、什么事都不喜欢绕远路而行的人。我在20年前就开始经常有意识并彻底地探寻捷径,从而完成了这本杠杆思考术的整体框架,并实践这个方法,直至今日。
  这些诀窍做起来并不难,而且谁都可以马上实践,它是简单的方法论。说到谁适合看这本书,我认为,与其说是勤勉且孜孜不倦的人,还不如说是像我一样,怕麻烦、怠惰、不能持久的人,这是为他们所提供的建议和方法。
  连我都能够实践,相信大家也应该能实践得很好。
  拿到我这本书的人,如果为了用少许的劳力得到更多的成果,因而对我有什么指教,这是作为一个作者最高兴的事。
  杠杆效益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执行长本田直之
训练不足的商业人士
  在社会环境发生很大改变的情况下,以往被认为是正常现象的“终身雇用制度”、“年功序列”(此制度是指员工的职务和工资调整由年龄或工龄来决定)、“退休金制度”、“年金制度”等几乎完全崩溃。
  最迟到2030年,年金受惠者将限定为75岁以后的人,而且支付的金额似乎也会变少。到2030年,现在30多岁、40多岁的人确实将被这股大浪所吞没。也就是说,他们必须不断工作至少到75岁。
  此外,公司的寿命也变得比员工的工作年限短,一个人经历两个以上的公司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期间,我们不得不提高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也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白领阶层的生产力持续下降。
  根据日本内阁府的分析,在2005年,日本的劳动生产力(指一个就业者在一整年创造多少附加价值的指标)水准在主要国家中最低。美国达到100%,日本下降到70%,欧洲地区为87%,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ECD)加盟国平均也降到75%。单就制造业的生产力来看,日本排名在前,由此可以排除得出,白领阶层的生产力显著降低。
  也就是说,在生产力的提升上,白领阶层没有付出任何努力。
  根据2001年总务省统计局所做的社会生活基本调查显示,30到59岁的商业人士一天花在“学习/研究”、“运动”、“交际/社交”上的时间不到40分钟。单就“学习/研究”来看,所花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仅仅10分钟。
  “学习/研究”对商业人士而言可以说是一种训练。以职业运动员为例来说,一般而言,花在训练和比赛上的时间比例是“4 1”。然而,商业人士尽管花在“学习/研究”上的时间是一天10分钟,但由于每天花10个小时在工作上,所以花在“学习/研究”(训练)和工作(比赛)上的时间比例是“1 60”。
  这说明,商业人士是在明显练习不足的情况下,就上场比赛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提高劳动生产力,是非常困难的吧!
  反过来说,要在竞争激烈的运动中晋级,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是由于多数商业人士练习不够,所以只要有人稍加练习的话,就有可能出人头地,甚至可以独占鳌头。换句话说,在商场上表现不错的人就像运动员一样,也必须不断地接受训练(也就是不断地自我投资)。
为什么你一无所获呢?
  为什么拼命工作,却一无所获呢?即使花了很长时间努力,为什么没有成果呢?在一无所获中,还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不但收入也没有提高,每天还过着充满压力的生活,这样的人非常多,不是吗?
  然而,有些人却是在时间上、精神上仍有余力的状态下工作,同时大有所获,而且得到高收入。
  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工作的呢?究竟为什么会造成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呢?
  其差别的主因完全在于“思考模式”。你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你的思考模式,也就是说利用“杠杆思考术”。其目的在于,把杠杆(杠杆原理)运用在“劳力”、“时间”、“知识”、“人脉”上,以实践“DMWL”。
  看看在商场上成功的人,虽然他们不用这样的名称,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经常意识到这样的思考模式。
  “一分劳力/时间,一分收获”是长久以来固定的思考模式,纵使如此,但却不见得会有收获。想要有所收获,就必须付出大量的劳力和时间,因而就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是,就算花的时间和劳力一样,成果也会大不相同。以公司为例来想想看吧!
  营业额1000亿日元、获利3亿日元的A公司和营业额5亿日元、获利3亿日元的B公司相比,哪个更优越呢?A公司的报酬率是0.3%,而另一边B公司的报酬率是60%;从报酬率来判断,当然B公司是比较优秀的。
  像A公司这样的公司,总体来说,公司员工多,办公室空间大,管理体制庞大,在决策过程中耗费了大量时间;相反地,像B公司这样的公司,整体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很多地方实现了有效率的经营。
  总之,A公司耗费了时间和劳力,反而收获少;B公司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和劳力,却得到极大的收获。因此,B公司有比较好的工作效率。
  然而,要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如果重复同样的工作,就会有好的工作效率吗?答案是“不会!”即便重复同样的工作,也不会有满意的工作效率。因此,必须要转换思考模式。
  “一分劳力/时间,一分收获”和“一分劳力/时间,更多收获”,哪个好呢?按一般的想法,当然希望是后者,不是吗?
所谓“杠杆思考术”的思考模式
  要想实现这种“DMWL”,你必须学会本书接下来介绍的所谓“杠杆思考术”的思考法。
  首先,我来说明一下“杠杆思考术”的思考方式吧!
  所谓的“杠杆效益”(leverage)英文上是指“杠杆”的作用。使用“杠杆”时,只要用少许的力气,就能够轻易举起重物。解说“杠杆原理”的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就曾说过一句名言,即“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意思是说,如果在宇宙中架上鹰架,利用这个原理,他就能够轻松撬动地球。
  杠杆思考术是一种自我投资,也是把“杠杆”的力量用在商业上的方法。
  所谓的投资是指,你事先做的一些事在一段时间之后得到回报。本书中所建议的“自我投资”,也就是说在每天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生活中,停住脚步专注于自己。
  或许大家会认为,没有时间和金钱实际的投资就不可能做到。然而,杠杆思考术所说的投资是建立在改变想法的基础上。总之,只要愿意,不管是谁都能轻易做到。
  根据这个思考方式,“劳力/时间”和成果的关系就会产生巨大的改变。学会杠杆思考术之前,当成果、收入是获得一分时,“劳力/时间”也同样花费了一分。
  “以往的做事方式”
  劳力/时间 成果=1 1
  学会了杠杆思考术之后,将会怎样呢?靠着自我投资,能够建构“个人资产”(即自己独有的资产),并在个人资产上运用杠杆效益,借此,以不劳而获来收获成果。总之,耗费一分的劳力/时间,就能够产生无限大的成果。
  “以杠杆思考术为基础的做事方式”
  劳力/时间 成果=1
构筑四种个人资产
  就像运动员为了赢得比赛所做的训练一样,商业人士要想在工作上有所收获,就要自我投资。也就是投资“劳力资产”、“时间资产”、“知识资产”、“人脉资产”,这些都称为“个人资产”。
  靠投资来构筑个人资产,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杠杆效益,从而产生成果。
  对这四个项目的自我投资,其内容和方法在第二章将详细介绍。而所谓的自我投资,以运动员为例,就是指训练。一流的运动员,每天的训练是不可欠缺的;将在练习中学会的技能用在实战上,进而谋求水准的提升,持续地反复这样的过程。
  但是,每天忙着工作而没有收获的人,没有意识到资产是要系统地建构的。
  反过来说,由于没有构筑资产,所以才会被日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一旦个人资产增加,不劳而获的回报就会产生出来,从而使“DMWL”得以实现。个人资产增加越多,产生出来的成果就越多,再投资于此,进而达成“正”循环。
  以时间为例,多余时间的使用方式是自由的。当然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循环投资、创造多余的时间,进而作为个人资产的时间增加,回报也会跟着增加。
  以银行存款为例,这就好比是复利。利率有两种,一种是只在本金上计息的“单利”,一种是在本金和利息总和上计息的“复利”。
  听说日本麦当劳的创办人藤田田先生,30年间每个月定存10万日元。
  每月定存10万日元,则一年有120万日元,30年就是3600万日元。但由于藤田田先生运用复利,使其变成了约1.2亿日元。
  藤田田先生说:“上班族要存1亿日元,感觉好像非常困难。但如果每个月存10万日元,连续30年的话,存到1亿日元并非做梦。”这样的复利是非常惊人的。
  相反,不做自我投资,而被每天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一言以蔽之,就好比是普通存款一样,这种状态几乎是零利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和复利的人的差别显而易见。
  就这样靠着再投资,使个人资产加速增加。起初是“一分劳力/时间对一分收获”,逐步变成“一分劳力/时间对10倍收获”,多出来的部分,靠着再投资,逐渐增加资产。
  进而,反复再投资,借此,收入和成果都得到提高。纵使自己实际不工作,也能不劳而获。
  增加个人资产,并在这些资产上运用杠杆效益;用少许劳力和时间,获取丰厚的成果,这是杠杆思考术的基本思考模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个人资产的投资,不管是谁都能办得到,过去传统的累积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也有可能变成一种负债方式。
  举例来说,在“年功序列”、“终身雇用制度”这类社会制度持续存在,而且退休金充分给付的时代里,“加班”、“为公司效命”这种一般人认为的“正”个人资产,都会变成“负”个人资产。
  此外,过去被视为贵重的技术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得没有价值。例如,操作打字机的技术、用剪贴方式来制作海报或广告的技术等等。
  今后,即便是日本,也会因为全球资产管理市场M&A,而使得自己任职公司的营运阵容起变化并有可能变成外资,这样的案例正在逐渐增加。个人资产的创造如果只能适用于自己任职的公司,这是很危险的。以往完全不需要英语的公司被外资并购后,英语就变成重要的个人资产,这种案例也是存在的。
  在形成个人资产时,判断这是否符合时代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经常意识到“DMWL”
  杠杆思考术绝对不是非常难的东西;只要改变想法,不管是谁都能马上做到。
  在实施杠杆思考术上,最重要的是,要经常意识到“DMWL”。
  所以,我在名片上印着“Doingmorewithless”的字样,并把这些字样做成便条贴纸,分别贴在办公室、笔记本电脑等显而易见的地方。然后,扪心自问:“我经常用很少的劳力,而获得丰硕的成果吗?”
  不过,关于“DMWL”,有两点我希望没有被大家误解。
  其一,如果说少费劳力是好的,那么,有人会认为只要轻松做事就好了。“DMWL”并不是指做事潦草、偷工减料,也不是指轻松做事。
  8个小时做好的工作,由于能够在1个小时内完成,所以每天只要工作1个小时就好了,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以往要花8个小时能收获的成果,如今花1个小时就可以得到,但如果收获这个成果就停止下来的话,那就到此为止了,不会再有所成长。“因为工作做完了,所以之后就回家睡觉。”在这种想法下,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如果1个小时能做出一个成果,那么,做8个小时的话,就会产生8倍的成果。我希望大家这么想。
  其二,要增加个人资产,一定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我非常重视效率,所以只从上午9点工作到下午5点。”新员工如果这么想,下班时间一到就回家的话,那么可能就不会有上述的成果。
  也就是说,并不是想着如何制造出多余的时间,而是因为加速收获成果,所以能够产生出多余的时间。接着,把多余的时间再用于投资,进而产生出更多的时间,使一比一变成一比无限大。
  次页的图表把不投资个人资产的A先生和投资个人资产的B先生做了一个比较。
  A先生的成果在一年后没有变,5年后、10年后也和1年后差不多相同,或许在被时间、工作穷追不舍之际,工作的内容因一成不变而逐渐腐化成果渐减也说不定。
  另一方面,投资个人资产的B先生,他的成果在1年后扩大到10倍,5年后扩大到100倍,10年后扩大到无限大,同时也创造出多余的时间。
  如此一说,或许有人会问,人生的所有事情都非得有效率地去做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因效率提高而产生的多余时间,利用其尽情地玩乐也可以,至少能够让自己的私人生活更充实吧!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你不必在意什么效率问题,尽情地玩乐也是可以的。
  当然,如前所述,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再投资,进而有所收获,或是利用这段时间用功读书,或和别人见面,也都能增加个人资产。
个人资产和个人斗志兼备
  个人资产是收获的源泉。在个人资产上放上个人斗志,就会产生成果。
  个人资产×个人斗志=成果
  有人是个人资产多而缺乏个人斗志。缺乏斗志的状况有很多,例如因某种情况而觉得公司毫无乐趣,这时,纵使个人资产再多,成果也会变成负的。
  因此,扩大个人资产的同时,个人斗志也一定要提高。
  但有一点大家也要注意,就是有许多人不在意个人资产,而只是提高个人斗志。这种人多半是读了很多以自我启发为主题的商业书籍。我也喜欢读自我启发的书籍,而且一看到好书,我就会推荐给同事或朋友。然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有的人纵使读了自我启发的书籍,也没有得到收获。
  其原因在于,纵使提高了个人斗志,但没有努力增加个人资产,也是无法在个人思考上收获成果的。个人斗志并不是资产,所以很遗憾,回报是零。这就好比是开车,即使你拼命地踩油门,但因为把“劳力”、“时间”、“知识”、“人脉”四项排除在外,所以车子仍然无法前进。
  一旦无法收获成果,就会感到失望,意志消沉,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阅读了一本自我启发的书籍后,又再度提高斗志。而这种为了收获成果的自我启发,也可以说是只为了自我启发而做的自我启发,就好像是虽然一再地拼命踩油门,但没装上轮胎,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因为反复做这样的事,所以个人斗志起起伏伏,宛如依赖症一般,虽然不断搜寻自我启发的书籍来读,但其效果却会逐渐薄弱。因此,个人资产和个人斗志必须兼备才行。
确定目标,发现“不必做的事情”
  然而,应该增加的个人资产因人而异。虽然都说要“养成好的习惯”,但习惯的内容却因人而异,而且今后学习的知识、形成的人脉也不一样。
  那么,怎么做才能发现必要的个人资产呢?
  若要顺利地进行“个人资产的创造”,则确定目标是重要的。目标有作为长期目标的“人生规划”和作为短期目标的“当前工作的问题”等。而现状和目标比较起来,应该有明显的差距。
  你应该做的是把这个差距填补起来。为了能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构筑个人资产。
  明确描绘出目标的最大好处在于培养自我选择能力。你必须知道,对自己而言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不做画蛇添足的事,不浪费时间、劳力、金钱。
  “GLOBIS”集团执行官堀义人在《杰出者的脑袋想什么 杰出创业家》一书中说道:“人的一生中,自己想做什么呢?一旦这点明确后,我想就不太会绕远路而行。”我想正是如此。
  举例来说,想当医生的人一定要在医学上下工夫,而没必要在建筑上下工夫;想当足球运动员的人,一定要练习足球,而没有必要专注在棒球上更极端的说法是,“不必用功读书,只专注于足球练习比较好。”
  再者,一旦明确目标,借着“彩色浴”的效果,就容易得到机会。“彩色浴”的效果之说,在博报堂的加藤昌治所撰写的《考具》中有所介绍。
  举例来说,早上出门时你想着:“今天一整天,我会看到几个红色的东西呢?”之后你会惊讶:“世上有这么多红色的东西!”海报、红色的文字招牌、红花等等,所有红色的东西都进入眼帘。当然不是过了一个晚上红色的东西就暴增,而只是你产生目的意识后,这东西自然就会进入你的眼里。
  熟练使用“彩色浴”效果,眼睛就能停在目标所在之处。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你是否能发现它。借由明确地描绘出目标,你就逐渐能察觉到别人给你的机会。
  读完成功者写的书之后,“先在纸上把目标写好,这样一来,新工作就会意外地降临”,或者“在偶然的情况下,也会遇到需要的人,而从此以后,工作有了着落,成就了现在的你”。
  然而,这并非偶然。事实上,这是“彩色浴”的效果,把成功者描写人生规划和工作问题的内容呈现出来;也可以说是清楚确定目标、问题、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旦描绘出目标,就能够敏锐地察觉并掌握别人赋予的机会,比如工作、会面等。如果不描绘出目标的话,机会就可能会从眼前飞逝而过。
  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察觉到或察觉不到,只和你有无明确地描绘出目标有关。
积极主动
  在杠杆思考术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身体力行,也就是积极主动”。
  不管做什么,积极主动去做和被迫(也就是被动性地)去做,两者的结果大不相同。
  举例来说,同样是读书,积极主动去读和被动去读,其结果是不一样的。积极主动去读,具有目的意识,进而会活用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因此容易产生成果。而被动去读,只是默默地读书,不会有任何收获。
  又好比看实况转播的电视节目,没必要的部分也不得不看,冗长乏味地持续下去,大家的时间受控于电视。如果不是这样“被动式”地看电视,而是把节目预录下来,在空闲的时候只看必要的部分,这样一来,就能“主动”地看电视了。
  此外,在日程安排表上也要有主动和被动之分。所谓的被动安排是指,把被分配的工作、想到的工作,配合对方来排满自己时间表。它是一种只把约会、会议做完,被工作牵着鼻子走的状态。而主动安排,则是自主性地管理工作,有效率地运用时间。
  关于“例行性”也是如此。一般说到日常工作,就会有所谓“被迫去做被决定的工作”这种被动式的强烈印象。
  然而,谋求习惯化或是把工作建构化,就是采取主动式的例行性工作。一说到“例行性工作”,一般人就会对它有不好的印象,那是属于被动式的例行性工作。我认为主动式的例行性工作应该是具备劳力的杠杆效益,是很不错的。
  附带一提的是,我把该做的事,用带有“自发性地承揽工作”意义的“任务(task)”来表示,而不是带有“被迫去做”这种被动语气的“去做(ToDo)”表示。这也是主动积极和被动消极的区别。
  关于“任务”,我将在第三章详细介绍。
了解自己现在的位置
  你是否能实现杠杆思考术?在本章的最后,确认一下自己的位置吧!请看次页图示。横轴表示劳力、时间;纵轴表示成果,并且分成四个区域,各个区域的意义如下。
  “A区 杠杆思考术者”
  花的劳力、时间少,而收获多的人。这是本书所期待的、采取杠杆思考术的人。其状态是,已经学会杠杆思考术,从个人资产中不劳而获地得到丰硕的成果。用少许时间,收获别人数倍成果,也就是和别人在同一个起跑线一起工作,却获得压倒性的成果,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此一来,当然会产生多余的时间。
  “B区 辛勤工作者”
  花的劳力、时间多,而收获成果仅止于此的人。一边耗费劳力和时间,一边收获丰硕成果的辛勤工作者。纵使收入提高,但也忙得筋疲力尽。
  年轻有体力的时候,采取这样的工作方式提升自己的个人资产,也是可以的。但假使身体变坏等状况发生而无法工作时,就会有无法收获成果的风险。
  “C区 烦恼的商业人士”
  花了劳力、时间,反而没有成果的人。耗费大量劳力和时间,却没有收获成果,对此感到苦恼和躁烦的人。事实上,这种人非常多。
  “D区 自由人”
  不花劳力、时间,也没有成果的人。处在这一区域的人或许知道这是自己的生活形态。如果对此十分明了的话,那样做也是可以的。
  你现在的位置在哪里呢?不过,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吧!未必每个人都一定希望在A区。但本书秉持“DMWL”的观点并实践它,根据这点,移往A区是本书的目标。
  因此,对于现在属于B、C、D区而想要设法改变自己的人们,必定想学会本书接下来所说明的杠杆思考术。
“DMWL”的中心思想
  这里要说明的是杠杆思考术,而这种思考方式是应用一个基本理论并加以创造出来的方式;运用这个基本理论是要达成“运动”、“经营”、“投资”、“脑科学”四个领域的成果。
  在运动上成功的做法、在经营上成功的做法、在投资上成功的做法、在脑科学上被证明是不错的做法,运用这些做法,提升个人的工作表现,并用少许劳力创造出丰硕的成果。
  这些是用科学方式被证明出来的能让一切顺利进展的方法。由于杠杆思考术是以这些方法为基础建构起来的,所以它是能够在每个人身上“重现”的技术,而不仅仅是“许愿就让梦想实现”的心理疗法。
  如“前言”所述,我是个怕麻烦而且讨厌绕远路的人。所以,我总是设法寻找捷径,而对于本书接下来要介绍的东西,是我在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意识到的。第一次有这样的意识是在大学联考的时候,那时的目标是要在短时间内通过考试(就等于是“DMWL”);之后是到美国留学、从商的实际经验,以及多阅读书籍的体验,经过不断地尝试,从而产生出这套理论来。
  如果要说世界上哪一种人多的话,和勤勉且努力不懈的人相比,恐怕像我这样怕麻烦又不喜欢绕远路的人比较多,不是吗?
  第二章以后,我将叙述关于“劳力”、“时间”、“知识”、“人脉”的具体方法。我希望你以本书介绍的方法为基础,得以实现“DMWL”。
什么是劳力的杠杆效益?
  当你打算开展新的业务时,就会碰到迎面而来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实际情况是,“一直想做,但总是没办法做”、“暂时先延后再做吧”,“虽然开始做了,但却没有持续下去”、“三分钟热度就结束了”等。
  许多人在这些情况下可能都会想“必须自我控制”。不管是谁都了解这点,然而,“做不到”是大问题所在。
  由于我本来就是怕麻烦的人,一旦没有什么目标时,就更容易拖拖拉拉,纵使时间充裕,也什么都没做就让时光流逝掉了。像这样的人不是也很多吗?
  然而,有了目标,就有了该做的事。这时,如果考虑“要做,还是不做”,结果就会变成不做。所以,该如何做“才能没有顾虑而有所行动呢?”“才能把事情持续下去呢?”“才能够发现捷径走下去呢?”,通过思考并实践这些问题获得收益,这就是劳力的杠杆效益。
  这个目标在于,怎么做才能用少许的劳力,收获丰硕的成果。我将其重点归纳为四点。
  一是建构化。其优点在于具有“重现性”,一旦建构起来,从下次行动开始,就不用从头思考就能完成。它可以通过手册化、规格形式化等方法实现。
  二是无意识化、习惯化。据此,纵使是精神不济或是难以自我控制的人,也能够一次一次地不假思索而有所行动,从而变得容易持续下去。这就是它的优点所在。
  三是发现“KSF”(KeySuccessFactor)。不管怎么拼命有效率地做,但如果没有掌握重点,也是浪费时间和劳力。要收获成果,有必要先弄清楚“该怎么做才好”。
  最后是介绍“一年收成两次”、语言的杠杆效益、练习的杠杆效益等其他杠杆技术。
  如果能够实践上述这些方法,也就等同于投资在“构筑劳力资产”上。构成你的个人劳力资产,并加上杠杆效益,据此达成“DMWL”。纵使用不劳而获的少许劳力,成果也会朝无限大的方向扩展。
建构化的优点
  首先,在运用劳力的杠杆效益上,重要的方法是“建构化”。
  不管是谁都曾有工作进展顺利的经验。然而,能够回想为什么进展顺利,并将其建构起来的人似乎并不多。如果不将其建构起来,那么,就变得完全依赖个人直觉,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工作进展如此顺利,为什么能尽早完成。
  只是说“进展顺利耶”,就结束了,这样太可惜了。因为没有“重现性”,所以每次都必须重复思考让工作进展顺利的做法。如果将进展顺利的方法建构起来,那么,不管是谁随时都能让方法“重现”。
  如此一来,就不用每次都从零开始,也就能够用少许的劳力收获成果。由于将其变成了个人资产,所以能顺利地反复进行下去,而且,如果按照这个技巧,任何人都能胜任这项工作。
  举例来说,如果优秀的业务员公开他如何销售的方法,并加以“建构化”:即将自己发现关键客户的方法、提案的方法、加速业务流程的方式等建构起来,如此一来,业务新手也会因为走捷径,而变得只要花少许时间,就能收获成果。
  事实上,日本人力资讯情报公司瑞库特(RECRUIT)在把优秀业务员表扬为“传奇的营业员”的同时,也会把成功案例建构化。举例来说,“传奇的营业员”把自己成功的方法公开如下:
  “在业务访谈前,要制作商谈的文本,因此,想象客户的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对方的公司致力的事业是什么?受访客户受其经营者指示的优先项目是什么?想象这些状况,并准备文本。”
  听到这个说法的其他业务员将其放入自己的业务架构中,或是自己也试图产生新的业务手法。在新的方法产生的同时,这个方法为大家共享而且被建构起来,也可以说,瑞库特(RECRUIT)就是善用这种建构的方法吧!
  此外,日本乐天公司的“成功的观念”也具有“经常改善、经常前进”、“彻底专业化”、“顾客最大的满足度”等建构化的特点,而应该注意的是,“假设 实行 验证 建构化”这一过程必须进行到底。
  在一般的公司里,多半是进行到“假设 实行 验证”就结束了。但日本乐天公司,在这一过程之后又加上了“建构化”,这就变得完美了。当然,投入建构化,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劳力,但根据这个建构的成果,持续下来,就能产生回报。
  共享成功的案例,并将其建构落实在每天的业务中;虽然在落实之前,商业效率还没有起色,但在建构起来的瞬间,效率就会提升,结果报酬率也会提升。如此一来,就实现了劳力的杠杆效益。
手册和规格形式的重要性
  所有的事情每次都从零开始的话,就不会提升效率。所以,能建构起来的事务就彻底将其建构化。下面,我将介绍手册化和规格形式化的制作方式。
  举例来说,假设每周有5个小时的例行性工作,若1年工作54周的话,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大约为270个小时。因此,有必要去思考把每周5个小时的工作缩短在1个小时内完成的方法和步骤,并建立行动手册。
  首先,把劳力和时间花在思考手册上。而完成手册,或许要花10个小时、20个小时等不少的时间。然而,如果这个例行性工作能加速在一个小时内完成的话,54周的工作只要54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一年就能节省200个小时以上。
  只要能把交付工作由被动式的例行性变成主动式的例行性,就会有不小的收获。
  以实例来说明吧!我把自己经营的公司的“IR”(In-vestorrelations的简称,即企业对股东、投资人,在投资判断上定期公开展示必要的资讯)的资料制作并建构了起来。
  首先,先制作手册,然后在里面置入数字,如此一来就接近大功告成了。之后,就把时间花在“如何说明要用到的文章”“从什么角度来说明”等事项上。
  每次用不同的形式制作“IR”资料是浪费时间的。为什么呢?因为该叙述的事项几乎每次都相同,包括摘要、各事业单位的议题、策略的进度状况、今后的策略等。目的不在于考虑要做什么,而在于花时间做出让人更易懂的资料或传达用的内容。
  手册是因“DMWL”存在的。让它具有重现性,不管是谁都能做,以此来节省多余的劳力。举例来说,如果速食店里没有手册,而是以个人判断来应对的话,就没办法营业,店家和客人都会一团混乱吧!
  有案例显示,手册的价值之所以被否定掉,是因为员工只是完全按照手册去做。手册的本来目的是提升所有员工的能力,以使员工达到一定的工作水准;它是达到缩短时间并通过捷径走向成功的工具。接下来,就能把精力花在除此以外的事情上。
  我曾听人说手册不好。然而,并非手册本身不好,而是使用方法不对。如果状况改变,却还是照着手册来做事,就不会有什么效果。
  也就是说,在以手册为基础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要超越手册来应对工作才行。
检查表是“倒推”的重要工具
  在进行建构化上,最重要的工具是检查表。从完成工作的形态逆向推算(反向倒推),把该做的事情的顺序逐一记录下来。
  例如,把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结算所要做的工作归纳在检查表上。按照这个表来做事的话,就不会有所遗漏,而且也知道整体必须做的工作量的多少。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不管工作由谁来做,由于都能了解该做的整体工作的全貌,所以都不会浪费时间。
  结果,用少许劳力,就能把工作做好。如果没有这个检查表,则每次工作的顺序都会有所改变,甚至有可能把该做的事完全遗漏掉。
  此外,我要出差的时候,也把该带的东西事先做成检查表,用检查表来确认是否有遣漏。如果没有做出检查表,则必须在出发前一个一个去想要带什么东西;光这样做,就要耗费2到3个小时,而且有时也会因为担心忘了带东西而感到有些压力。
  因此,有必要做好出差用的检查表,把该带的东西全部归纳起来,然后按照这个表来准备东西。如此一来,花在准备上的时间还不到30分钟,而且也不会因为担心忘了带东西而有压力,事实上也不会发生忘记带东西的状况。
  此外,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检查表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出版日往前推算,确定本书的概念和章节,然后开始撰写。将这期间和出版社编辑开会及校稿的日程调整、要事先准备好的各个事项等等,都做成一览表,接着工作就能逐渐顺利进行下去。
  如果有检查表的话,工作的进展情况就能清楚明确,你不用烦恼到底“说了,还是没说”“做了,还是没做”“什么必须去做”,光是想这些问题也很浪费时间。
  如上所述,如果把自己工作的规则事先做成检查表的话,就算是工作增加,或是碰到突发状况,应对起来也都能游刃有余。
无意识化、习惯化是成功的关键
  接下来,我们详细来看有关无意识化、习惯化的说明。
  看看工作进展顺利的人,他们都是无意识地进行着良性循环,一言以蔽之,就是习惯化。好的习惯是优良的资产:也就是说,具备的好习惯越多,资产就越多。所以,想要创造资产,就要把好的行动习惯化。
  相反,不好的习惯就会使自己负债。具备太多不好的习惯,则自己的负债就会越多。也就是说,不仅多付出无谓的劳力,而且还会降低个人斗志。
  对不擅长自我控制的人或是像我这样没恒心的人来说,“习惯化”也是非常方便的方法。只要一考虑,就没办法付诸行动,但如果养成习惯的话,则身体就会自动自发地付诸行动。
  这是因为,在考虑“要做这个吗?”“要做那个吗?”、“现在做这个好,还是做那个好呢?”等问题的瞬间,自己就会强制性地付诸行动(就等于是运用杠杆效益)的缘故。
  这就像刷牙一样。早上起来应该没有人会去想“要刷牙,还是不要刷牙”吧!这就是因为已经养成习惯的原因。早上刷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理所当然,所以“去做”这件事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丝毫没有质疑的余地。
  据说人类的行动事实上有95%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
  “根据某个研究表明,人类的行动中,自己有意识地去做的只不过占5%。我们有95%的行动,事实上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或是在被强迫和不安的情况下反射出来的。”
  人类的自我意识不强。因为在这项研究中,有意识的行动也只不过占5%。有意识的行动多半不持久,而且不做的时候,会感到压力大。
  因此,要对工作有所帮助,就要养成习惯,逐渐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持续下去。开始做之前懒得动,尽管如此,一旦开始做就能完成。相信你也有这种经验,不是吗?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坚持下来,是非常方便的。
  进而,养成习惯,持续不断。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运用杠杆效益,这就好比银行存款长期累积起来的复利效果一样,据此,也加速了“DMWL”的实现。
培养大习惯,先从小习惯开始
  实际上,要养成习惯,该怎么做才好呢?
  那就是,不要想着一下子养成大习惯,而是要从小事开始做起或是有意识地去做。举例来说,下定决心“从明天开始,早上3点起床,花3小时学习英文,然后去上班,把这些当作习惯来做”。这样的用心虽然很好,但太大的目标反而会变成压力。
  因此,要从改变小习惯开始。一旦养成小的好习惯,则会“积少成多”,从根本上产生“好好去做”的心态,不久就能成就大的习惯。
  举例来说,回到家看到屋内乱七八糟,心情肯定不好吧!虽然如此,但要养成“每天打扫”的习惯,总是很难的!这时,就从“一回来就把鞋子摆好”、脱下来的外衣“整齐地挂在衣架上,然后把衣橱关好”,这样的小习惯做起。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