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潜能开发成就辉煌人生:让天赋自由

_2 肯·罗宾逊(美)
当然,这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毕竟用双手走路并不是一种能让考试得高分或者其他什么方面更出色的能力。他也只是想知道他是否会受欢迎-一个能用双手上下楼的人肯定能令周围人觉得有趣。
在他10岁的某一天,经过母亲的同意,小学的体育老师带他去了当地一家体操训练中心。走进体操中心的时候,他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有生以来,他从没见过如此完美的事物。绳索、双杠、高低杠、吊环、蹦床、栅栏-他可以在所有器材上爬啊、跳啊、摇啊,就像是同时造访圣诞老人的工作间与迪斯尼,这就是他理想中的王国。突然间,他发现自己的天赋除了用来娱乐自己和旁人外还可以用在别的地方。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开始转向。
经过8年毫不间断的艰苦训练,巴特·康纳代表美利坚合众国,踏上了蒙特利尔奥运会体操馆的红地毯。接下来,他成了美国有史以来获奖最多的男体操运动员以及获得所有体操比赛冠军的第一个美国人。他曾获得美国冠军、NCAA(NationalCollegiateAthleticAssociation美国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联赛冠军、泛美运动会冠军、世界冠军、世界杯冠军以及奥运会冠军。他接连参加了三届奥运会,分别是在1976年、1980年和1984年。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巴特创造了一个传奇,在二头肌撕裂的情况下戏剧性地赢得了两枚金牌。1991年,他入选了美国奥运名人录,1996年入选了国际体操名人录。
如今,康纳以其他的方式继续着自己对体操的热爱,他跟夫人娜迪亚·科马内奇拥有一所体操学校,还创办了《国际体操》(InternationalGymnast)杂志以及一家电视制作公司。
像巴特·康纳和娜迪亚·科马内奇这样的运动员,对于身体的潜能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知能力。他们的成就也显示出:我们对人类能力真正面貌的所知是如此有限。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表演艺术家(运动员、舞蹈演员、音乐家以及其他表演艺术家)的训练过程,你会发现,在训练过程中,他们调动了整个身体来完善并熟记那些规定的动作套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依靠着所谓的“肌肉记忆”(musclememory),因为在表演的时候,他们的动作实在太快,一般的思维与决策能力往往跟不上运动的速度。
让天赋自由 第二章 第二章 别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5)
他们发掘出人体深层的感觉与直觉储备,利用整个大脑来调节身体的反射与协调,而不只是利用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那一部分,如果只利用这一部分的话,他们的事业估计永远不会有起色,自身发展也不会取得多大成绩。
从这些方面来看,运动员以及各种艺术表演者都是挑战了那些被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人类能力的人,同时也证明了我们对智力理解的错误。
你有多聪明?
每次当我对一群人演说的时候,我还会让听众做另一件事,那就是给自己的智力打分,从1分到10分,十个等级,10分为最高级别。特殊情况下,会有一两个人给自己10分,当他们举起手的时候,我会建议他们:回家去吧,别在这里听讲座了,你们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除了这几个10分的以外,还有少量的人给自己9分,给8分的人再多一点,毫无例外的是,无论在哪儿演讲,大部分的听众都会给自己7分或者6分。我承认我从来没有把这个调查做完,通常在2分的时候就停止,以免真的有人给自己1分,避免他们在大众面前承认所带来的尴尬。为什么总是这种结果(结果的分布形态为钟形曲线)呢?我相信这是因为,对于某些智力,我们总是将它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没有进一步去开发。
有趣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举起了手,给自己打了分,却没有从这个提问本身来发现一些问题。只有很少的人对这个提问方式表示质疑并询问我所指的是什么意义上的智力,我认为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想到的一点。为什么许多人低估自己的真正能力,也不能找到自身的天命呢?我认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理所当然地接受了通常意义上的智力定义。
通常的定义是这样的:我们一出生,我们所拥有的智力水平就已经固定了。这是一种先天性的特征,比如蓝色眼球或者绿色眼球,修长的四肢或者短小的四肢。而智力又通过一些特定的活动形式展现出来,特别是通过数学以及我们运用文字的能力来展现,所以简单的纸笔测试就能测量我们的智力水平,并进而划分出一定的等级。这就是通常的逻辑。
实话实说,我认为这个定义并不可信,但最关键的是,这个令人质疑的智力定义却遍及整个西方文化,并且在一些东方文化之中也能找到它的身影。它深入我们教育体系的核心,还影响着全世界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培训企业,这些企业都是依赖于现行教育体系而生存的。它也是学术能力概念的核心,是大学入学考试的中心内容,是学科等级划分的基础,并且还是整个IQ思想的基石。
在西方文化中,这种对于智力的定义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而在近代则繁盛于17、18世纪的文化运动,即启蒙运动(theEnlightenment)。哲学家与其他学者希望建立人类文化的坚实基础,从而终结那些有关人类存在的迷信与神学学说,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学说压抑了先辈们的思想。
启蒙运动的一大思想支柱就是坚信逻辑与批判推理的重要性。哲学家们宣称,任何不能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特别是不能用文字和数学方法来证明的知识,我们都不能接受。问题是,如果不是首先理所当然地将某些事物认为是符合逻辑的,又从哪里开始这一论证呢?哲学家笛卡尔有一个着名的论断,那就是:他唯一认为理所当然的是自身的存在;否则,他也不能有这些思想。他的论点是:“我思,故我在。”
让天赋自由 第二章 第二章 别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6)
启蒙运动的另一思想支柱就是越来越坚信证据对支撑科学理念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人类感觉发现的证据-而不是迷信或者传闻。推理和证据这两大支柱成为改变西方世界面貌与成就的智力革命的基础。它导致了科研方法的丰富,引起了各种见解、分析方法以及对思想、学科和科学现象分类研究的巨变,从而使人类的认识与研究深至地底、远至太空,也促进了应用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从而导致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并促成了这些思想在政治、商业以及教育领域的绝对主宰地位。
逻辑与证据的影响远不只在“硬”科学领域,它们同时影响了人文科学理论的形成,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医学。在19世纪、20世纪兴起的公共教育也是以这些有关知识和智力的主流思想为基础。当大众教育成为迎合工业革命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的工具时,一种简单快捷的人才筛选和评价机制成了时代必需品。新兴的心理科学开始着手研究如何测试与度量人类的智力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智力被定义为语言以及数学的推理能力,当然还会有一些程序对结果进行量化,其核心就是所谓的IQ。
久而久之,我们开始相信真正的智力就是逻辑分析能力,相信经得住推理的想法优于感觉和情绪,相信真正的思想一定能用语言或者数学证明。此外,我们还相信,我们能测量智力,依靠IQ测试或者SAT①之类的标准测试就能判定我们中的某人是否真的聪明,是否值得更好的待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IQ测试的发明者之一,阿尔弗雷德·比奈(AlfredBinet)曾故意让测试显示出相反的结果。实际上,他最初设计这个测试(遵从法国政府的命令)是为了区分一些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以便让他们能得到更为合适的教育,他从来没打算将它用来测试智力或者“精神价值”的水平。事实上,比奈曾说过,他所发明的那套测试“不能用于智力测试,因为智力的特征并不是重合的,所以不能用这种线性测量方式来衡量。”
而且,他也从没有说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人不能变得更聪明。“最近一些思想家,”他说,“断言个人的智力水平是固定的,不会随着时间增长。我们必须抗议并反对这种野蛮的悲观主义,并且必须尽力去证明这是毫无事实依据的。”
然而,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医生们仍在荒谬地滥用-并将继续滥用IQ测试结果。1916年,斯坦福大学的刘易斯·特曼(LewisTerman)发表了比奈智商测试的修改版,即斯坦福-比奈测试(theStanford-Binettest),现在已经是第五版了,它也是现代智商测试的基础。有意思的是,特曼对人类的能力也持有一种非常极端的观点。这是他在着作《智商测试》中的一些话:“那些劳动工人和从事服务业的女孩子,很多都是低能的。他们是世界的‘伐木人和提水工’(hewersofwoodanddrawersofwater),并且,自从智力测试受到关注以来,测试的结果已证明了这一点……再多的学校教育也不能将他们变为真正意义上聪明的或者有能力的选民。”
在那段教育和公共政策比较黑暗的时期,特曼是一个极为活跃的角色。因为大多数历史学者对此避而不谈,所以你很可能不知道他们当时的那些荒唐行为。优生学意欲清除国家人口中某些阶层,他们宣称犯罪和贫困等一切不好的特征都会遗传,而通过智商测试就能检测出来。也许最令人震惊的运动宣言就是,要清除特定种族的人群,南欧人、犹太人、非洲人以及拉丁美洲人都在他们清除的名单之内。特曼还曾写道:
让天赋自由 第二章 第二章 别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7)
在印度人、墨西哥人和黑人中,这些特征都得到了证实,这一事实揭示了不同种族在心理特征上存在差异,有关种族差异的所有问题将不得不重新提起,并将用实验的方法加以解决。
这一种族的小孩应该被隔离到特殊的班级里,并且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适用的。他们永远不会成为主人,但大多都是效率较高的工人,能够养活自己。在当前开明的社会里,不让他们生育是不可能的,虽然从优生学的角度,他们异乎寻常的多产将对社会构成严重的问题。
事实上,优生运动成功地疏通了各种渠道,使得美国的30个州通过了《非自愿绝育法》。这意味着各州可以随意阉割那些智商低于某一水平的人,而当事人无权发表任何抗议。当然,最终各州都撤销了此项法令,这也算是各州还尚有常识与同情心的有力佐证。首先,这项法律的存在就是一个可怕的证明,它证明了,用任何有限的标准测试来衡量人们的智商和能力对整个社会都将是极其危险的。
更有甚者,智商测试居然成为一项决定生死的依据,如果一个死刑犯的智商低于70,他就不会被执行死刑。然而,依据定刑的智商分数通常会随着时间上调(调整幅度高达25个百分点),但为了保证平均分在100分,每隔15到20年都得重新设置定刑的智商分数。因此,一个犯死罪的人更可能在这个循环周期开始的时候被判处死刑,而不是在末尾。简简单单的一项测试就这么被赋予了太多的责任。
通过学习与练习,人们也能提高智商测试的得分。我最近读了一篇报道,一个原本只应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的囚犯被判了终身监禁(他不是开枪的人,但是他所参与的那场抢劫案中死了人),在监禁期间,他参加了一系列的课程,重新测试的时候,他的IQ得分提高了10分-突然之间,他就有资格被判终身监禁了。
当然,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永远都不会身处这种情形-因为智商测试的得分较高而被下毒或者给予安乐死。但是,这些极端的事例迫使我们提出质疑,这些数据究竟代表什么?对于我们的智商,这些数据真正说明了什么呢?答案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数据都只能证明一个人在特定数学和语言推理考试上的能力。换言之,它只是衡量了某些类型的智商,而不是全部的智商。如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适应人类的发展,智商测试的基准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对智商测试的迷恋源于我们对学校标准化测试的迷恋-更可以说是过度依赖。每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里,老师们都在训练学生们为全国考试做准备,考试成绩将决定一切,小到下学期学生在班级的地位,大到学校将得到的资金援助。当然,这些考试对于发挥学生的(或者学校的)特殊才能毫无用处,也不会考虑到学生(或者学校)的真正需要,但是对于孩子们在学校的命运,却有着极大的影响。
如今在美国,对孩子们学业前途影响力最大的标准测试就是SAT。有趣的是,SAT的创造者,卡尔·布里格姆(CarlBrigham),也是一个优生学家。起初,为了军队,也为了自己的荣誉,他设计出这套测试,5年之后,他否认与这套测试的一切关系,并同时放弃了优生学说。但是,就在此时,哈佛以及其他的常春藤盟校却开始将SAT成绩作为是否接受入学申请者的一个衡量标准。近70年来,尽管大多数的美国大学都将SAT成绩(或者类似的ACT-AmericanCollegeTest,称为美国高考)作为学生筛选程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也有一些学校开始减少对SAT的依赖。
让天赋自由 第二章 第二章 别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8)
标准化考试究竟有什么问题呢?在许多方面,SAT都是标准化考试的一个代表。SAT仅仅测量了某种特定的智商,并且完全是用一种客观的方式来测量,它企图对所有申请者设置一个共同的假设,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待那些差异巨大的大学申请者。它使得无数高中生都要花费数百小时的时间、牺牲学校的学习或者对其他爱好的追求来准备考试。《普林斯顿评论》(PrincetonReview)的创办者,约翰·卡茨曼对此发表了激烈的批判:“糟糕的是,SAT跟孩子们的高中学习内容毫无关系,因此,围绕它所建立的一整套课程既不符合教育者进一步教学的需要,也不符合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SAT就像是万金油,既衡量学生的智商,又验证学生高中时的GPA①,还预测学生大学的成绩。实际上,对于前两项,它从来就没有准确过,对于第三项,也预测得并不怎么好。”
然而,SAT考得不好或者不是特别擅长SAT这种推理性测试的学生们就只好在大学的选择上做出妥协-这都是因为我们只接受这种数字形式的智商评价。实际上,这种智商定义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远远超出了学术领域。还记得我们先前讨论的那个钟形曲线吗?每次我问人们认为自身有多聪明的时候,这种曲线就会出现,因为我们对智商的定义太过狭隘,我们以为自己知道答案,“你有多聪明?”真正的答案是,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
你拥有哪种智力
这才是正确的问法,这两个问题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前一个问题暗示着有一种有限的测量智商的方法,并且对于每个人的智商都能用一个数字或者某种商(quotient)的形式来表示;后一个问题则揭露了一个事实,即我们知道的并没有我们应该知道的那么多-即智商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单一的测试永远无法测量。
关于智商本质的论战从来没有停歇过,特别是许多倾其一生思考并研究智商的专家们,他们不同意一些有关智商的观点,比如智商是什么?谁拥有智商?以及智商究竟有多高?几年前,在美国,一些试图定义智商的心理学者进行了一项调查,他们列出了智商的25项特征,让被调查者从中选择符合的选项,超过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只选择了三项。一位评论员曾谈道:“如果我们正在咨询专家们,如何描述可食用蘑菇可以让我们从有毒蘑菇中将其区分出来,专家们则会这样回答:我们应当尽量避免让两者混在一起。”
对于只基于IQ测试的智商定义一直都有人批判,近年来,批判者更是越来越多。不同的观点也有很多,一些观点认为:智商(的真正内涵)远不是一些简单的IQ测试所能度量的。
哈佛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曾主张,我们应该赞同人类不只是拥有某一种智商,而是拥有着多种智商的观点,这些智商包括语言的、音乐的、数学的、空间的、肌肉运动知觉的(kinesthetic)、人际关系的(interpersonal,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内心的(intra-personal,对自身的认知与了解)智慧。他认为这些智慧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哪一个比其他的更为重要,尽管有可能某些是“主导的”,某些是“潜伏的”。他还说,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方面有自身的优点,学校教育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这样所有的孩子才能都有机会发展自身独特的才能。
让天赋自由 第二章 第二章 别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9)
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Sternberg)是塔夫茨大学(TuftsUniversity)的一名心理学教授,也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一职。对于传统的智力测试和IQ,他是一个坚定的批判者。他认为人类主要有三种智力:分析型智力,即运用学术技能解决问题以及完成传统智商测试的能力;创造型智力,即处理突发情况并拿出新的解决办法的能力;实践型智力,即处理日常生活中问题与挑战的能力。
心理学家及畅销书作家丹尼尔·格尔曼(DanielGoleman)曾在他的书中提到,人类还拥有情感型智力和社会型智力,这两者对于人类自身与周围世界的相处至关重要。
《另外百分之九十》(TheOther90%)的作者罗伯特·库珀(RobertCooper)曾说,我们不要以为智力只在人类的大脑里产生。他提出“心”脑(the“heart”brain)和“本能”脑(the“gut”brain)的说法,他说,无论我们什么时候有一种感觉,它都不是直接进入头内的大脑里,而是最先进入肠区以及心脏部位的神经系统。而且,最先的反应系统是肠内神经系统,它作为置身肠内的“第二大脑”(a“secondbrain”),“独立于头骨中的大脑,但又是与之相互联系的”。他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事件的第一反应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不管我们知道与否,在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中都有本能反应的参与。
其他一些心理学者以及智力测试者为以上各种观点深感忧虑,他们说,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上述智力的存在。事实或许如此,但是,日常生活经验却清楚地显示了人类的智力是多样的并且是多方面的。至于证据,我们只需要看看那些异常丰富而复杂的人类文化与成就。如果只有一种智力,我们能创造出所有这些文化吗?-就算有三种、四种、五种甚至八种单一的智力能创造出这么多文化吗?-这对所有理论家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与此同时,对于人类具有不同的能力这一基本事实的证据也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能“思考”自身拥有的经验,并且是从我们获取这些经验的各方面来思考。还有一个再清楚不过的事实,那就是:我们都有不同的特长和天赋。
我曾提到,我对数学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老实说,是一点儿天赋都没有,与之相反的是,亚力克斯·勒迈尔就极有数学天赋。勒迈尔是一位年轻的法国博士生,专攻人工智能方向。在2007年,他打破了心算双百位数13次方根的世界纪录,只用了秒完成了整个计算。如果,你像我一样,不知道这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且听我解释。亚力克斯端坐在一台笔记本电脑前,电脑随机产生一个双百位数字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这个数字的长度超过17行,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亚力克斯的任务就是在大脑里计算出这个数字的13次方根(也就是,所算出的数字自身相乘13次之后所得的正是电脑上产生的数字),他盯着屏幕,没有说话,然后就报出了正确答案2397207667966701。记住!他只用了秒,而且只在大脑里计算!
勒迈尔在纽约的科学大厅表演成功,他已经致力于13次方根的挑战几年了,在此之前,他最好的成绩只有77秒。表演成功后,他告诉媒体,
在计算时,得到第一个数字很简单,最后一个数字也很简单,但是中间的数字非常难。我用大脑里的人工智能系统取代电脑,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我的大脑运转速度很快。有时候我的大脑运转得非常非常快……我使用了一套方法来提升大脑的运算能力,使它像电脑一样运行,就像是在我的头脑里运行程序进而来控制大脑的运转。
让天赋自由 第二章 第二章 别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10)
“有时候,”他说,“当我做乘法时,大脑运转得太快以至于我必须服用药物进行抑制。我认为一些大脑运转并不是非常快的人也能做这种乘法,但是,因为我的大脑运转迅速,所以对我来说可能更容易一些。”勒迈尔一直很有规律地进行数学训练,所以他才能更快地思考,他经常做运动,不喝咖啡和酒,并且避免高糖或者高脂肪含量的食物。他的数学练习是一种非常激烈的脑部运动,以至于他不得不定时停下工作,让大脑休息,否则的话,太多的数学计算可能对他的健康和心脏有害。
虽然我也认为太多的数学计算会对健康和心脏有害,但是原因却不尽相同。令人奇怪的是,在学校的时候,他也像我一样,数学并不是特别好,但我们俩的相似之处也就是这一点。他的数学成绩在班上并不是顶尖的,而且他主要是通过一些书本进行自学。
然而,他对数字的确有一种天赋,在大约11岁的时候,他发现了这一点,开始通过对自身持续不断的挑战来培养这一天赋,并且运用逐渐完善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开发。
上述故事虽有不同,但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那就是一份独特的个人天赋加上极深的热爱与实际行动。毫无疑问,当亚力克斯·勒迈尔在大量的数字中挖掘出要找的根时,他一定身处自身的天命之上。
人类智力的三个特征
人类智力看起来至少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人类智力是非常多样的。毫无疑问,它绝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和数学推理能力,这些技能的确很重要,但那也只是智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戈登·帕克斯(GordonParks)曾是一名传奇的摄影师,他以别人不曾有过的方式捕获了美国黑人的一些经历,他还是好莱坞一家电影公司的首位黑人监制和导演,曾帮助出版了《精华》①杂志并担任主编一职长达三年。他是才华出众的诗人、小说家和传记作家,并且还是一位很有天赋的作曲家,他用自己独创的音符来谱写作曲。
而且,他从来没接受过任何专业的训练。
事实上,戈登·帕克斯连高中都没念完。帕克斯15岁的时候,他的妈妈去世了,不久后,他就发现自己流落街头,没办法上学了。他在学校的遭遇也令人气馁-他经常提起,他的一个老师曾这样告诉学生们:大学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一种浪费,因为他们都是注定要成为搬运工和清洁工的人。
然而,他运用自身智力的能力,恐怕极少有人能与之媲美。他自学学会了弹钢琴,这让他挣了一些钱,能够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养活自己。几年后,他从当铺借了一部相机,开始自学摄影。他对电影和创作的了解大部分源于仔细观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一种能感受和洞察他人内心的能力。
戈登·帕克斯在接受史密森学会(theSmithsonianInstitute)的采访时讲道,
我只是从不停歇,并且,我有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从开始学摄影一直到摄影作品受到关注。我意识到,我喜欢摄影,所以我全力以赴。这时候,我的妻子有些反对,我的岳母,就像所有的岳母一样,也反对。我最终下定决心,决定自己买些相机,这就是我成为摄影师的所有经过。当我拥有某种强烈的兴趣时,我就不断刻苦努力,不停地敲打兴趣之门,找出成功的机会。
“我的人生对我来说就像一串不相连的梦境,”在PBS(公共电视网)的一次采访中,他这样说道,“事情就这样发生了-真是不可思议,它是如此的分散,但我知道,它始终都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努力,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那就是:我绝不能失败!”
让天赋自由 第二章 第二章 别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11)
帕克斯对美国文化的贡献是相当多的:他那些炙手可热的摄影作品,尤其是在《美国哥特》(AmericanGothic)中,将一个手持拖把和扫帚的黑人妇女与美国国旗相并列的经典画面;那些富有灵感的电影作品,包括其突破之作《夏福特》(Shaft),此片使得好莱坞的大门向黑人动作英雄们敞开;还有他那些非传统的散文作品以及独特的音乐作品。
我不知道,戈登·帕克斯是否参加过标准的学术测试或者大学入学考试。鉴于他缺乏正规的系统教育,如果他参加这两个测试,很可能任何一个测试都不会得高分。有趣的是,虽然他高中都没有毕业,但是却获得了40个荣誉博士学位-他将其中一个送给了一位曾经在高中极度轻视他的老师。然而,无论用任何合理的定义来判断,戈登·帕克斯无疑都是聪明的,更是一个拥有超常学习能力以及掌握复杂与微妙艺术形式能力的罕见人类。
我只能猜想帕克斯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不管怎样,如果他像我在旅行中遇到的其他人一样,对智商的定义极为狭隘,那么,尽管他拥有无数显而易见的天赋,仍然会给自己一个很低的智力分数。
戈登·帕克斯、米克·弗里特伍德以及巴特·康纳的故事都说明,智力的展现方式可能跟数字和文字关系很小或者一点关系也没有。试想一下,我们经历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各种方式,包括我们运用自身感官的不同方法(尽管,许多感官没有被我们察觉到),我们在声音中思考,我们在运动中思考,我们在视觉中思考。我曾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发现舞蹈是一种有力的表达思想的方式,舞蹈也运用到了多种形式的智力-肌肉运动知觉的,韵律的,音乐的以及数学的-来完成自身的表演。如果只有数学的和语言的智力形式存在,估计芭蕾永远也不会被创造出来,抽象画、嘻哈音乐、设计艺术、建筑艺术或者大型超市的自动收银机估计也永远不会出现。
发现智力的多样性是找到天命的前提。如果,你不接受必须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思考世界这一事实,你找到真实自我的机会将是极其有限的。
R·巴明斯特·福勒就是拥有奇特多样性的一个典型。他因圆屋顶的设计以及他所制作的“地球号”飞船(SpaceshipEarth)模型而闻名于世。理所当然,他最伟大的成就来自于工程领域(这肯定需要对数学的、视觉的以及人际智力的运用)。同时,他也是一个聪明而独特的作家,还是一位挑战了一代人信仰的哲学家,也是一位热心的环保主义者(在真正环保运动兴起的几年前便热心环保事业),以及一位富有挑战精神的大学教授。他获得了上面所有的成就,却主动地避开了正规的教育(他是他们家族四代人里唯一一个不是从哈佛毕业的人),并且尝试过各种各样的经历,以便充分运用自身全方位的智力。他参加过海军,创办过建筑供应公司,在纺织厂当过技工并且还在一家肉类加工厂当过工人。福勒的能力好像永无止境,任何形式的智力都能得心应手地运用。
智力的第二个特征是,它具有极大的活力。人类大脑的各个部分是高度互动的,因此每做一项工作,都会同时调用大脑的多个部分。事实上,在对大脑各部分进行调用的动态过程中-也是寻找与发现事物之间新的联系的过程-真正的突破就此产生。
例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充分利用了智力动态性的特点,作为一位科学家和数学家,爱因斯坦的非凡成就无疑是一个传奇。各种资料显示,当爱因斯坦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他就坚信他能用各种方法解决任何挑战自己的思维的事情,比如,他曾为了更多地了解直觉和想象力的作用而去采访一些诗人。
在传记《爱因斯坦》中,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Isaacson)曾说,
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生,他从来没有死记硬背,之后,作为一位理论家,他的成就也不是来自于自身的蛮力,而是来自于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能构造复杂的方程,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数学是一种用来描述自然奇观的语言。
在工作中受到阻碍时,爱因斯坦常常转向小提琴求助。爱因斯坦的一个朋友曾告诉艾萨克森,“他常常深夜在自家的厨房里拉小提琴,边拉着即兴创作的乐曲边思考复杂的工作问题,然后,在演奏过程中,他会突然激动地宣布,‘我明白了!’就像是灵感突现,问题的答案常常会在他演奏音乐的中途来临。”
爱因斯坦好像明白,通过拥抱智力动态性的本质,自身的智力会提升,创造力也会来临。通过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只是关注它们之间的不同,智力也会得到提升。很显然,本书中那些顿悟的故事都说明,大多数时候,事情突然之间变得清晰,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某些事物、想法以及环境之间的新的联系。
智力的第三个特征,它是绝对独特的。每个人的智力就跟指纹一样,独一无二。可能有7种、10种或者100种不同的智力形式,但是我们每个人使用这些不同形式智力的方法又各不相同。我的智力结构是一种包含主导智力与潜伏智力的组合,这种组合跟你的组合不同,正在街上行走的那个人又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组合,双胞胎,就像是分居在两个半球上的人一样,使用智力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这又将我们带回到我先前提过的一个问题:你拥有哪种智力?知道智力是多样的,动态的以及独特的,现在你可以对这个问题重新作答。这是天命的一个核心内容,当你突破了预想中有关智力的想法,你就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审视自身的智力。没有人的智力符合线性测试给出的单一智力评价,并且,得同样分数的两个人也不可能做同样的事情,共有同样的爱好或者在其人生中取得同样的成就。发现自身的天命,就是让你尝试以各种方式去经历这个世界,去发现你真正的长处在哪里。
记住:不要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让天赋自由 第三章 第三章 用创造力激发生命的奇迹(1)
第三章
用创造力激发生命的奇迹
每个人生来就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关键在于你是否开发过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力的能量将激发你思考自己的生命和境遇,从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命。
她是天生的艺术家
你难以想象的宇宙
一个飞盘激发的伟大灵感
费思·林格尔德(FaithRinggold),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最着名的创作是以拼布的形式作画,她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博物馆开过画展,并且其作品被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Museu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MuseumofArt)以及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ofModernArt)列为永久收藏品。此外,她还是位获奖作家,处女作《沥青沙滩》(TarBeach)荣获卡尔德科特奖(CaldecottHonor),而且她还作曲并录制唱片。
费思的人生充满了创造力。但是有趣的是,正是因为她因病中断了学业,才让她走上这条创造之路。费思两岁得了哮喘,因而她比同龄的孩子入学要晚。在我们的访谈中,她曾告诉我,她觉得因哮喘而被迫离开学校,对她的人生发展起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你知道吗?因为我并不是一个很乐于接受教导的孩子,所以我不想成为那种固定模式培养出来的人,而且我觉得,在一个受到严格限制的社会里,大多数孩子都是在这种固定模式中成长的,学校就是固定模式之一。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当一个空间同时存在大量人群时,你必须使得他们按照某一固定方式来行事,这样才不会乱了秩序。我只是没有机会陷入这种管辖之中而已。我错过了整个幼儿园以及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到该上二年级的时候,我入学了,但是因为哮喘,估计我记得不是很准确,每年我至少要缺课两到三周,当然,我绝不介意漏掉这么多课程。”
为了让她跟上学校的学习进度,妈妈大费心思地帮她补课。当不用学习的时候,妈妈就带她去艺术的奇异世界里遨游,在20世纪30年代,哈莱姆周围遍布着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
妈妈几乎带我去看了当时所有着名的表演,艾灵顿公爵(DukeEllington)、比莉·霍利迪(BillieHolliday)、贝利·克斯汀(BillyEckstine)-这些老歌手和乐队领队都如此优秀,而且也是我所认为的那种具有极高创造力的人。很显然,这些艺术都源于他们内心深处。我们住在同一个社区,你就这样碰上了他们-他们就在这里,你明白吗?他们的艺术深深地鼓舞着我,他们将自己完全奉献给观众的意愿也深深地激励着我,他们还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艺术家,要懂得如何与人们沟通。
我从来不强迫自己必须像其他孩子一样。我跟他们的装扮不一样,我看起来也跟他们不同,并且,我的家人也不指望我像其他孩子一样。所以,我自然而然地开始做一些别人认为很怪异的事情。我妈妈是一位时装设计师,尽管,她从没说过她是艺术家,但她确实是。她帮了我很多,但她也从不否认这一事实,即她也不知道将艺术作为一生的追求是否是适合的。
当费思最终可以开始全勤上课时,她发现艺术课给她带来了无限的鼓励与兴奋。
我们一上小学就有艺术课,那是一段绝妙的经历,真的非常棒!我清楚地记得,一些老师常常因为我的作品激动不已,而我却很疑惑,为什么他们认为那些作品那么好呢?-但是我也从不说什么。在初中时,老师让我们画一幅画,要求画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去“看”。我们尝试着用这种方法去画一些花,画完,我说:“噢,我的天呐,我不想让她看到这幅画,因为这实在太糟糕了。”然而老师将它拿了起来并且说:“一幅很棒的画,大家快来看!”
让天赋自由 第三章 第三章 用创造力激发生命的奇迹(2)
现在,我知道她为什么喜欢那幅画了,因为它是自由的,就像现在每当我看到小孩子画画,也会很喜欢一样。那些画让人印象深刻,让人感觉奇妙,这就是孩子们独有的魔力。孩子们没有见过比艺术更奇怪、更不同的事情,他们接受它,理解它,热爱它。他们走进博物馆,四处观看,并不觉得害怕,而成年人却会。成年人总认为他们有一些信息没有了解到,所以应该说一些或者做一些跟这些艺术作品有关的事情。不知何故,孩子们就能接受,或许他们天生如此,并且会一直维持这个状态,直到他们开始将自己分门别类。现在,可能是因为我们开始将他们分门别类,而且,你知道,通过这种或者那种方法来批判他们-这个看起来不像一棵树或者这个看起来不像一个人。但小孩子才不会理会这些。“这是我妈妈,这是我爸爸,我们去那所房子然后砍倒那棵树,以及这个,那个,还有其他,”他们告诉你这幅画的整个故事,他们接受它,并且认为它是一幅很奇妙的画。当然,我也这么认为,因为他们所画所讲的东西都是完全不受任何压抑的。
我认为,在音乐方面,孩子们也具有同样的天赋。他们稚嫩的声音就像铃声一般。我曾去一所学校,给各年级的孩子们上一堂40分钟的艺术课,从学前班到六年级。课上我先让他们读书,然后再教课,我还给他们放一些幻灯片,教他们唱我写的歌《每个人都能飞翔》(AnyoneCanFly)。无论是学前班、幼儿园的孩子,还是一、二、三、四年级的学生,都能马上记住旋律。但是到了五年级,麻烦来了,他们的嗓音不再像清脆的铃声,他们似乎为此感到惭愧和害羞,你知道,有些仍然能唱的人也不唱了。
幸运的是,费思从未受过这种压抑。她从小就喜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且直到成人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活力。
从1948年进入大学学习艺术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想成为一名艺术家。我不知道我要走哪条路,前面即将发生什么,或者是我怎么才能成为艺术家,但我知道那就是我的目标。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一辈子画画,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能创造一些奇妙的东西,所以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将与其他的日子一样美好-每天,你都会发现一些新事物,因为不管你在画什么还是创造什么,你都是在创作,你都是在寻找新的绘画方法。
如何理解创造力
我曾提到,我喜欢问听众认为自己有多聪明,我也经常问人们给自己的创造力打多少分。就像智力一样,我将创造力设为10个等级,10为最高级。当然,也像给自己的智力打分一样,大多数人都把自己定为中间层次,大约在1000人中,只有不足20人给自己的创造力打了10分,稍多一点的人给了自己9分或者8分。而且总有极少数人给自己打2分或者1分。我认为,就像对智力的评判一样,人们对于自身创造力的评判标准也大多是错误的。
通常,每当我问有多少人给自身的智力和创造力打不同分数时,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观众都会立刻举起自己的手。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是因为,大多数人相信智力与创造力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也就是说,我们有可能很聪明但并不是很有创造力,或者很有创造力但不是很聪明。
让天赋自由 第三章 第三章 用创造力激发生命的奇迹(3)
对我来说,这个现象却揭示了一个很基本的问题。我与许多组织机构的合作内容都是向他们展示智力和创造力是如何密不可分的。我坚信,没有真正的智力,就绝不可能有创造力,同样,智力的最高形式就是创造性地思考。在寻找天命的过程中,理解创造力的本质并清楚地了解创造力与智力之间的联系对人们正确地找到天命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我的经验,大多数人的智力观念过于狭隘,往往依据学术能力来判定,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多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的人却始终认为自己根本就不聪明。对于创造力而言,也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就是认为只有某些特殊的人才有创造力。这是完全错误的。每个人天生都有着巨大的创造能力,关键在于如何发展这些能力。创造力就像读写能力一样,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每个人都能学会读书和写字,如果一个人不能读写,你不会认为这个人没有这个能力,而只是他或者她没有学会如何读写。创造力也是这样,当有人说,他没有创造力,通常只是因为他不知道哪些方面会涉及创造力或者如何在实践中开展有创造性的工作而已。
另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有一些特殊活动才涉及创造力。认为创造力只在“创造力主导的”活动中产生,比如艺术,设计或者广告。这些才是需要高水平创造力的工作。其实,科学、数学、机械、经营企业、成为运动员以及与人们建立或结束一段人际关系都需要创造力。事实上,你所做的任何事情-任何涉及智力的事情,都需要创造力。
第三大误区就是认为人类要么具有创造力,要么不具有创造力。创造力,像智力一样,被当做一种天生的特征,就像眼球的颜色,你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却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变得更有创造力是绝对可能的。对你来说,最关键的是,你必须了解创造力与智力之间的紧密关系,这也是找到天命最可靠的路径之一,并且,它也让我们回头去检视人类智力的另一大基本特征-独特的想象力。
想象力创造一切
在上一章中,我们谈到,我们总是低估自身的感知能力与智力,我们同样低估了我们的想象力。事实上,我们将大部分感官能力当做理所当然的时候,我们也正在将自身的想象力完全忽略。我们甚至质疑人们的感知能力,比如,说他们有些“想象力过于丰富”或者说他们所相信的“都只是自己的想象而已”。对于自己能“回到地面”,变得“现实”和“实际”,人们会感到很自豪,并且会嘲笑那些“脑袋在云端的人”。然而,正是想象力,而非其他能力,将人类与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区分开来。
想象力支撑着人类一切独特的成就,想象力促使我们从开挖洞穴到建造城市,从使用骨质棍棒到制造高尔夫球杆,从茹毛饮血到制作精致餐点,从愚昧迷信到崇尚科学。想象力与“真实”之间的关系既复杂又深奥,而且在寻找天命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如果你只关注周边真实而具体的环境,你通常就会认为,自己所感知的就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在繁忙的马路上,我们能开车通行,在超市能正确找到自己所要购买的商品,以及每天醒来依然睡在正确的人身边。我们知道,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疾病、精神错乱或者过量使用限制性药物-上述假设可能会不适用,但是让我们先讨论当前的议题。
让天赋自由 第三章 第三章 用创造力激发生命的奇迹(4)
我们知道,我们的大脑能够脱离即时的环境,浮现出另一时间另一地点的场景。如果我让你想一下你在学校最好的朋友、最喜欢的事物或最讨厌的人,不用直接看到他们,你马上能想起来。这个用“我们的心眼”看的过程对想象力的产生很关键,所以我对想象力的最初定义就是“一种将自身无法触及的事物带入意识的能力”。
对此你的反应可能是嘀咕着说:“废话!”这可能是一种很恰当的反应,它还证实了很重要的一点-想象力比其他能力更容易被我们当做理所当然。这是很不幸的,因为想象力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通过想象力,我们能回忆过去,思考现在,并且预测未来;拥有它,我们还可以做一些既深奥又独特的事情。
拥有想象力,我们才能够创新。
想象力,不仅能让我们回忆起那些经历过的事情,而且能让我们想象未曾经历过的。我们可以推测,我们可以假设,我们可以猜测,我们可以设想,总而言之,我们能够想象。一旦我们能让自身的思维从当前的时空中解脱出来,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就自由了。我们可以自由地重温过去,自由地再造现在,自由地参与具有一系列可能性的未来。想象力是人类一切成就的基础,是语言、艺术、科学、哲学体系以及所有错综复杂的人类文化的基础。我能用一个宇宙中的例子来说明想象力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大小真的重要吗?
生活的目的是什么?这又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它看起来从来没有烦扰过其他物种,但是却为人类增添了不少烦恼。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曾用一段简单又极其精彩的话来阐述这一问题。虽然总共只有三句话,却值得我们反复揣摩,“一小块有碳水化合物成分的笨拙之物无助地爬行在一个渺小又不重要的星球上,这就是那个据称是天文学家的人吗?又或者他是哈姆雷特?或者两者都是?”
我们必须原谅这个男人的措辞,罗素是很久之前写的这段话,那时的他并不知道后来的人们会反对这段话。罗素的三个问题抓住了一些困扰着西方的问题的核心-但却不一定是东方哲学的关键。生命是偶然而毫无意义的吗?又或者是既深奥又神秘的?就像莎士比亚的悲剧英雄所相信的那样。稍后我们再讲哈姆雷特,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观点:我们居住在一个渺小而又毫不重要的星球上。
多年来,哈勃望远镜向地球传回了数千张令人眼花缭乱的遥远星系影像,白矮星、黑洞、星云、脉冲星。我们都曾看过一些纪录片,描绘太空旅行中真实抑或科幻的壮观场景。大多数人都知道一点:宇宙是巨大的。并且也知道,相对来说,地球是很渺小的。
但是,究竟有多小?
对此,要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是很困难的,因为星球的大小,跟其他任何物品的大小一样,都是相对而言的。鉴于我们与其他天体之间的距离太过巨大,很难用一个普通的标准来比较。
我曾通过观看一系列图像来对地球的相对大小产生一种感性认识。也有人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从宇宙中选出一些星球,通过方程计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按照同等比例缩小,然后像如下照片中显示的那样,将它们放在同一平面上。这样我们就能对这些行星的大小形成一种感性的认识。坦白来讲,结果真是令人惊讶。下面是第一张图片:
让天赋自由 第三章 第三章 用创造力激发生命的奇迹(5)
这是一张地球与其近邻在一起的图片。看着这幅图,我们肯定自我感觉良好,特别是跟火星和水星比一比大小,我想,现在我们不用担心会被火星部落入侵了。我应该说:向他们展示一下地球的巨大吧!附带说说,冥王星根本就不算是一颗行星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这张图片,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它几乎就只是一个小小的鹅卵石嘛!
现在,让我们退后来看另一张图片,突然之间,状况好像看起来不那么令人鼓舞了。这是地球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在一起的情形。
现在,与天王星和海王星相比,地球就不那么让人印象深刻了,那就更不用跟土星和木星相比了。这时,冥王星已经变成毫不起眼的小点儿了。尽管如此,我们还能挺住-我的意思是,至少地球还能被看见。
然而,我们也知道这个故事远没有结束。比如,我们都知道,相对太阳而言,地球是很小的,但是究竟有多小呢?下面这张图片将显示这一比例:
在这张图上,地球只有一个葡萄核那么大了,冥王星就不用说了。但是,尽管太阳(Sun)在这里看起来很大,但是与宇宙中的巨型星球相比,它也远远算不上大。
如果我们再把镜头拉远一点,画面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即使是太阳崇拜者,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在这张图片上,地球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太阳也只有一粒鹰嘴豆那么大,但是,即使是现在,我们也只是与宇宙系统中相对较小的星球来比较。
将你的眼睛盯着大角星,我们再将猎户星座中的参宿四和心宿二纳入比较范围。
此时,太阳只有一点点小沙子那么大,大角星也不过一个金钱橘般大小。顺便提一下,心宿二是天空中第十五亮的星星,大约距地球一千光年。天文学家可能会说它“只有”一千光年远而已。试想一下,一光年是一束光穿行一年所通过的距离,那已经是非常远的距离了,所以一千光年听起来是一个极其遥远的距离,尤其对于冥王星来说。但是,从整个银河系来看,它的确没有那么远。与最后这张图片比较一下吧!这是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影像。
这是一张麦哲伦星云的图片,它是距银河系最近的星系之一,是银河系一个正在发展变化中的近邻。科学家估计麦哲伦星云的直径大约为17万光年。要想在这张图片上标出地球是不大可能的,此时的地球的确是一个让人感到可怜的、不可想象的、无法察觉的小星球。
然而,我们还可以继续往下比……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能得到一些令人鼓舞的启示,其一就要有远见。我真正的意思是,不管你今天早上起来正在担心什么,克服它!因为,要是将它放到一个更大的系统中去考虑,这点小事又能有多重要呢?重要的是让心安宁,然后继续前进。
还有第二点,初看之下,这些图片似乎暗示对罗素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看起来,我们的确是在一个异乎渺小而不重要的星球表面爬行。但是,这并不是故事真正的意义所在。虽然我们看起来可能真的很渺小、很不重要,但在整个地球上-或者我们所知的其他任何地方,已知的物种里,只有人类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能做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我们还能想象着自己是不重要的。
因为有想象力,某个人才能绘出我刚才向你们展示的这些图片;也是因为想象力,我才能写他们的故事,并让此书出版;还是因为想象力,你才能理解本书的内容。事实上,正因为有了想象力,人类才能创造一系列伟大的作品,比如罗素所提到的《哈姆雷特》,还有莫扎特的C大调、蓝色清真寺、西斯廷大教堂、文艺复兴、拉斯维加斯、丝绸之路、叶芝的诗歌、契诃夫的戏剧、蓝调、摇滚、嘻哈(hip-hop)、相对论、量子力学、工业化、《辛普森一家》、数字技术、哈勃望远镜以及整个人类耀眼的成就。
让天赋自由 第三章 第三章 用创造力激发生命的奇迹(6)
当然,我并不是说,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就没有一点想象能力,但是肯定没有哪种物种能像人类一样从想象力中衍生出如此复杂的能力。其他物种也会互相交流,但是它们没有笔记本电脑;它们也唱歌,但却不能创造音乐作品;它们也可以很灵活,但肯定比不上太阳马戏团(CirqueduSoleil);它们可能也担忧生活,但不会出版关于生命意义的理论着作;也不会大晚上喝着杰克·丹尼尔(JackDaniel)的酒,听着迈尔斯·戴维斯(MilesD*is)的音乐;它们更不会相约到某个小镇,通过哈勃望远镜观看星云图并试图找出这些图像究竟对其他人或者其他种族意味着什么。
是什么让同处一个小小星球的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思维与行为具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呢?通常,我的答案就是:想象力。但是,更准确地说,是因为人类大脑的进化更加复杂,并且运转的方式也是高度灵活的。人类智力的动态性使得人类拥有惊人的创造力,而人类的创造力又让人类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与环境-并且找出通向天命的道路。
创造力的魔力
想象力与创造力并不相同,创造力将想象力带入了另一个层面。我对创造力的定义是这样的:“产生有价值的想法的过程。”想象可以完全是内心的活动,你可以整天沉浸于想象而不被任何人发现。但是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做,你绝不会称他是有创造力的。要想有创造力,你必须真实地做一些事情。这涉及一个将想象力付诸实践的过程。你得制造一些新的东西,想出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是思考一些新的疑问或问题。
你可以认为,创造力就是可应用的想象力。
在任何事情上-任何涉及人类智力的事情上,你都可以是有创造力的。比如在音乐中,在舞蹈中,在戏剧中,在数学、科学、商业中,在人际关系中,都能产生创造力。这是因为,人类的智力是如此多种多样,人们又在如此多的方面具有着伟大的创造力。下面我将讲述两个截然不同的例子。
1988年,前甲壳虫乐队队员乔治·哈里森(GeorgeHarrison)发行了第一张单曲专辑。专辑的主打歌名为《这就是爱》(ThisIsLove),哈里森及其唱片公司都认为这支主打歌能大受欢迎。在那个网络下载还不流行的时代,作为唱片界的惯例,歌手会在唱片的另一面附送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不会出现在唱片目录上-作为是对消费者的附送品。唯一的问题是,哈里森当时没有用做附录歌的歌曲。那时,哈里森住在洛杉矶,鲍勃·迪伦,洛伊·奥比森,汤姆·佩蒂和杰夫·琳恩都曾跟他一起工作。
当哈里森想出将要录制歌曲的主干时,才意识到琳恩已经开始跟沃比森一起工作了。哈里森只好赶紧邀请迪伦和佩蒂加入团队,合唱副歌部分。附录歌的录制过程很随意,基本没有什么压力,这五位传奇摇滚人物合作的这首《小心轻放》(HandlewithCare)成为哈里森离开甲壳虫乐队之后音乐生涯中最值得纪念的歌曲之一。
几天之后,哈里森为华纳兄弟唱片公司(WarnerBrothersRecords)的主席,莫·奥斯汀以及艺人经纪部门(A&R)的主管兰妮·沃伦克演唱了这首歌,两个人都震惊了。他们不仅觉得这是一首极好的附录歌,而且觉得短时间内能创作出如此温和、美妙音乐的团队值得拥有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奥斯汀和沃伦克询问哈里森,创作《小心轻放》的团队是否愿意继续创作一整张专辑。哈里森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于是回去跟朋友们一起商量。
让天赋自由 第三章 第三章 用创造力激发生命的奇迹(7)
一些行程问题需要解决。当时,迪伦正计划进行一个为时两周的旅行,因此将所有人召集在一起似乎是不可能的。最终,五个人决定在迪伦离开之前挤出一段时间来,借用一个朋友的录音室,开始整张专辑的创作。他们没有几个月的时间去精雕细琢歌词,也没有时间去创作替换的歌曲,或者去担心吉他部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只凭借一些天生的能力-五种独特的嗓音糅合在一起所产生的创造性火花。
在歌曲创作过程中,他们紧密合作,每个人都参与和声,吉他的演奏,编曲。他们取长补短,互相激励,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合作愉快。结果,这张唱片不仅是曲风随意的-歌曲都是即兴创作的-而且是极其经典的。为了契合专辑的自然随意风格,五个人临时决定将乐团命名为“漂泊合唱团”(Tr*elingWilburys)。他们所创作的专辑卖了500万张,多首单曲冲上了冠军榜单,包括《小心轻放》在内。滚石杂志曾将这张专辑列为“有史以来100张最好的专辑之一”。我认为这个例子清楚显示了创造力的实际运用过程。
下面的例子却截然不同。
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康奈尔大学的一个食堂里,一名学生将一个盘子扔向了空中,我们不知道接下来这名学生和这个盘子怎样了,盘子或许落在地上摔碎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然而却有一个不寻常的人看见了这件事。
理查德·费曼(RichardFeynman)是美国物理学家,也是20世纪公认的天才。他因在一些领域内的开创性研究而闻名,包括量子电气力学领域以及纳米技术领域。他也是那一代科学家中最多才多艺、最让人崇敬的科学家之一,他是杂耍家、画家、顽皮而搞怪的人,还是一位特别钟情于小手鼓的爵士乐手。1965年,费曼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表示,能获得这个奖项,部分是因为那个飞盘。
那天下午,我正在吃午餐,一个孩子突然在餐厅里扔起一个盘子,”费曼讲道,“盘子上有一个蓝色徽章,那是康奈尔大学的校徽,盘子飞起又落下,蓝色标志跟着旋转,在我看来,蓝色标志比盘子转得更快,于是我开始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把它看得多么重要,当然我是跟旋转物体的运动方程玩。我发现,如果盘子比较小,蓝色标志的旋转速度将是盘子旋转速度的两倍。
费曼匆匆地在餐巾纸上记下了一些想法,午餐后,他就回去继续上课。一段时间后,他又看到了那张餐巾纸,于是继续落实自己之前草拟的想法。
我开始研究旋转问题,这个旋转问题将我带向了另一个相似的旋转问题,那就是根据狄拉克方程得出的电子自旋问题,进而将我引向另一个我一直在研究的领域-量子电气力学。我以一种轻松的方式继续这个游戏,就像是从瓶子里拔出瓶塞-所有的东西一下子涌出来。所以,在极短的时间里,我取得了研究成果并因此赢得诺贝尔奖。
抛开两者都是自旋的事实不谈,是什么让费曼看出盘子和电子之间的共性呢?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理解了创造力的本质。
创造的动态过程
创造力就是人类智力动态性最强有力的证明,而且它能调动人类大脑和身体的各个部分。
首先,我们来进行一个粗略的区分。先前,我曾提到,许多人认为自身没有创造力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究竟什么是创造力。这从两方面而言都是正确的。第一方面,有一些涉及创造力的技能和技巧是很普通的,每个人都能学会,并且也能在任何情形下使用。这些技能能帮助我们产生新的想法,区分有用的和没用的东西,接收新的思想,特别是身处团队之中时,更是如此。我把这些当做是一般性创造能力,我会在教育那一章详细阐述。本章我想讲述的是个人的创造力,在某些方面,它跟一般性创造力是非常不同的。
让天赋自由 第三章 第三章 用创造力激发生命的奇迹(8)
费思·林格尔德、漂泊合唱团、理查德·费曼以及许多本书讲述的人物都在自身独特的方面具有极高的创造力。他们各自在不同领域内奋斗,个人爱好和天赋促使他们前进;他们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并发掘一种特别的天赋来完成这些工作,他们都找到了自身的天命,这也激发着他们的个人创造力。通过以下的阐述,我们就能更加明白创造力是如何产生的。
创造力比想象力更深一层,创造力需要你真正去实践,而不只是整天躺在那里想象。尝试创作一些以前不曾有的东西必然涉及实践的过程,创作的对象可能是一首歌,一个理论,一件时装,一个小故事,一艘船又或者是一种新的意大利面酱。无论是什么,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第一,都是一个实践过程。的确,有时候,一些新想法在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很完善,不需要进一步的整理。但是,通常情况下,创造性过程最初只是一种迹象-就像费曼看见那个盘子转动或者乔治·哈里森写歌的初次意向-它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完善。这就像是一次旅行,有着很多不同的阶段和意想不到的结局,也会用到不同种类的知识和技能,并最终到达一个出发之时无法预知的地点。虽然,理查德·费曼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这个奖项并不是因为那张他在午餐时匆忙写下自己想法的餐巾纸而颁发给他的。
创造力涉及一系列互相贯穿的环节。首先就是产生新的想法,想象不同的可能性,考虑可替代的选择。可能是乐器奏出的音符,随手画的速写,草草写下的想法,或者是四处移动空间内的物体甚至是自己的身体。创造的过程还涉及一个思想完善的环节,在此环节中,通过判断哪一个想法更奏效或者感觉更好,来进一步完善这些想法。无论你是打算写一首歌,画一幅画,发展一个数学理论,为某一物体拍摄一些照片,写一本书,还是设计一些时装,产生想法以及评估的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环节并不是按照预定的顺序进行的,相反,它们往往互相穿插。举例来说,创造性努力可能在一开始就涉及创意的大量产生并在后面的阶段才进行评估,但总的来说,创造性工作在创意的产生、筛选、精练环节间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因为,这是创作。创造性工作通常会运用某种媒介来激发想法,这种媒介可以是任何事物。漂泊合唱团运用嗓音和吉他做媒介,理查德·费曼运用数学做媒介,费思·林格尔德的媒介则是涂料和画布(有时候是文字和音乐)。
创造性工作也常常会调用一些其他才能进而创造一些新奇的事物。雷利·史考特(RidleyScott)先生是一位着名导演,曾执导许多知名的大片,比如《角斗士》(Gladiator)、《银翼杀手》(BladeRunner)、《外星人》(Alien)以及《塞尔玛与路易斯》(ThelmaandLouise)。他的电影风格与其他电影导演截然不同,而这就是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的修炼。他告诉我:
可能是因为我有着良好的艺术背景,对于制作电影,我总是有一些非常独特的想法,常常有人说,我有独特的视角。我从没想过它究竟是什么,但我常常会被指责,比如,电影拍得太精致了,画面太漂亮了,或者太这个、太那个了。渐渐地,我意识到,这是一个优势。我的第一部电影《决斗者》(TheDuellists),被批评说画面太漂亮了。一个评论家曾抱怨“滥用滤镜”,实际上,根本就没用滤镜,这个“滤镜”完全是凭空捏造的,我想他真正不满的是我拍摄法国景色的视角。拿破仑时代最好的摄影师很可能会是画家,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场景,让拿破仑的俄国画师在那场对俄灾难之战中走上了前线。坦白地讲,许多19世纪的伟大作品都是记录性的,而我会从中吸收一些独特元素并将其运用在电影中。
让天赋自由 第三章 第三章 用创造力激发生命的奇迹(9)
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通常都具有某些共性:他们热爱自己工作的媒介。
音乐家热爱自己创作的旋律,作家热爱文字,舞蹈家热爱肢体运动,数学家热爱数字,企业家热爱交易,教师热爱教学。这也是为什么深深热爱自身所从事的工作的人们不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般意义上的谋生。他们从事某项工作是因为自己真的热爱,并且在工作过程中,也都身处自身的天命之上。
这也是为什么费曼认为解运动方程“只是为了好玩”,为什么他认为是在用“一种轻松的方式”来“玩”。漂泊合唱团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创作音乐,并且十分享受创作的乐趣。虽然,有趣并不是创造性工作的关键成分-许多创造性的科学家从不轻易言笑,但是,有时候,当我们一边玩耍一边探索创意时,新的想法可能就在此时来临。所有创造性工作都可能遇到挫折、问题,甚至走进死胡同。一些极具创造力的人也会在创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甚至认为这一过程困难重重。但在某些时候,也会感到一种来自心底的愉悦,特别是“创作成功”时,更会产生一种深深的满足感。
本书中采访的许多人都认为,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对某些人来说,他们与自己从事的工作更是一见钟情,这也是他们将对自身的天命认知看成是一种顿悟的原因。找到一种能激起自身想象力的媒介,一种你乐于与其玩耍并致力于其中的媒介,对于解放自身的创造力是很重要的一步。历史上有许多这类故事,人们一直没有发现自身真正的创造力,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那个媒介,并在那个媒介上产生了最佳的创意。根据我的经验,很多人之所以认为自己不具有创造力,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那个媒介,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原因。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继续阐述这些原因,包括对幸运的看法。但首先还是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使用的媒介对我们的创造性工作那么重要呢?
不同的媒介使我们能用不同的方式思考。设计师尼克·伊根(NickEgan)是我很好的朋友,最近他专为我们夫妇画了两幅画,因为我在公开演说中的几句话对尼克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第一句就是“如果你从不准备犯错,你也永远不会创新”。第二句是“好的教育依赖于好的教学”。为什么我要提到这两句警句呢?因为我觉得它们都是极为正确的观点。尼克一直在思考这些观点,并且这些观点对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的生活、成长以及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来他决定围绕这些观点创作几幅画,并且整整花了几周的时间才将它们完成。
他为我们画的每一幅画都代表其中的某一句话,每一幅画都是一种即兴创作,而且都是让人感觉很有力量的画面,画中蕴含一种近乎原始的能量。其中一幅画,整幅画面是黑色的基调,一半的画面以涂鸦绘画的风格在颜料上刮出潦草的文字;另一幅画的底色却是大片的纯白,运用滴墨技术滴出像小孩笔迹的文字,透过浅色背景呈现出来,背景上有一个醒目的卡通脸像,绘画特色则介于洞穴画和儿童画之间。
初看之下,这些画像是匆忙画成的,画面一片混乱,但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画面有很多层次,每一层都隐含着不同的意境,每一层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这让画面有了真正的深度。尼克还在画中运用了一些复杂的颜色与绘画技巧,当你欣赏的时候,会觉得整个画面极具活力,画中所有复杂的技巧都源于他对率真的感知能力及其自身的充沛活力。
让天赋自由 第三章 第三章 用创造力激发生命的奇迹(10)
尽管,最初是因为我的一些话,才激发这些画作的创作,但我肯定是创作不出这些画的。尼克是设计师,也是视觉艺术家,他对视觉艺术有一种天赋-对线条、颜色、形状以及质感特别敏感,而且对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创造性的想法也很擅长。他通过颜料、粉笔、蜡笔、版画技术、胶片、数字影像,以及许多其他视觉媒体和材料来开发与完善自己的创意。对于一个给定的题目,他所运用的材料会影响到他的创意以及他处理这些创意的方式。创造就像发生在我们所要表达的事物与我们所用媒介之间的一场对话。尼克最终送给我们的画作并不是它们最初的样子,在他处理的过程中,画面逐渐演化,当画作成形的时候,他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就更清晰了。
在不同媒介上的创造力不同,这对于人类智力的多样性以及思考方式的多样性是一个明显的例证。理查德·费曼拥有极强的视觉想象力,但是他并没有尝试去画电子自旋的图画,而是尝试去发展一种关于电子自旋的科学理论。为了达到目的,他必须用到数学,他是在思考电子的运行,而且是在用数学的方式思考电子的运行。如果没有数学,他绝不可能那么容易地进行思考。漂泊合唱团的成员则思考爱与人际关系、生命与死亡,以及所有该死的事情,但是他们没有尝试去写一本心理学书籍,而是通过音乐来思考这些事情,他们拥有音乐的创意,音乐就是他们的作品。
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明白自身所用媒介在创造性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身的创造力。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培养运用媒介的实践技能,并且如何正确培养这些技能也很重要。很多人一生都不喜欢数学,因为他们始终没有发现数学的创造性用途-就像你知道的那样,我也是其中之一。老师向我介绍的数学总是一串冗长的难题,而且是别人已经给定了答案的难题,我唯一的选择就是做对或者做错,我想,这绝不是理查德·费曼眼中的那种数学。
当然,我也知道,小时候,有相当多的人花了无数的时间练习钢琴或者吉他,但是长大以后却再也不想看见任何乐器,因为整个练习过程是如此枯燥。许多人轻易就认定自己不擅长学术或者音乐,很可能是因为老师教导方式有误或者教导的时间不对。他们应该再回头看看,或许我也应该……
开放你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仅仅只是一些逻辑推理和线性思考,而这些却是主宰着整个西方世界(特别是西方教育)的智力观点。人类大脑的额叶主要涉及高阶思维技能,大脑左半球主要涉及逻辑与分析性的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则通常运用大部分大脑,而不只是额叶或者左脑。
创造性就是在事物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这样我们就能以新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而运用逻辑的、线性的思维,就只能依照规则和惯例,从一种观点转到另一种观点。此时,我们只能在排除非逻辑性思维时,才能继续进行思考,给定A+B=C,我们才能解出B+C等于多少。传统的IQ测试就是典型的此种思维方式的测试。逻辑性或者线性思维规则不仅不能引起创造性思考,而且恰恰相反。
创造性火花总是通过发现一些之前从没有注意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点,进而以非线性方式产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散性思维或者横向思维,特别是抽象性的思维能力或者类推性的观察能力。就是这种方式的思考,使理查德·费曼发现了旋转的盘子与自旋电子之间的联系,而乔治·哈里森创作《小心轻放》的灵感则是来自他所看见的一个包装盒上的标签。
让天赋自由 第三章 第三章 用创造力激发生命的奇迹(11)
我并不是说创造性思维就是逻辑性思维的对立面。逻辑性规则为创造力和即兴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所有其他涉及规则的事情也是这样。试想国际象棋以及各种体育运动、诗歌、舞蹈和音乐中的创造力,这些领域都有着严格的规则和惯例。根据我们的工作种类,在不同的创作阶段,逻辑性可能也会非常重要,特别是当我们评估新想法以及探索如何使其适应或挑战现存理论时,逻辑性更为重要。即便如此,创造性思维所涉及的人类身心范围也远比线性与逻辑性思维更为广泛。
大脑的两个半球各自拥有不同功能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左脑主要涉及逻辑思维、理性推理-通过语言、数学性思维等等进行;右脑则涉及对图像以及人脸的识别,主要通过视觉、空间方位以及运动感来进行。
双腿在人们奔跑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有一条腿,奔跑的过程肯定就差多了。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玩耍或者听音乐的时候,大脑中许多不同部位,从最新进化的大脑皮层到最老的,也就是所谓的大脑褶皱部分,都发挥了作用,大脑褶皱层必须跟身体其他部位包括其余部分的大脑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整项功能。当然,每个人的大脑功能和容量各不相同,也各有优缺点,但是,就像手臂与双腿上的肌肉,其能力增强或变弱取决于我们对其进行锻炼的多少。
顺便提一下,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女性大脑的互动能力比男性大脑要强。虽然仍无定论,但是,它让我想起了一个在西方哲学界久经争论的问题,它也是哲学系教授常常让大学新生们辩论的一个问题,一个有关人类感知与人类对世界认知之间关系的哲学问题。辩论的重点在于:如果没有自身感知到某事物的直接证据,我们能否断定这个事物是真实的。常用的例子是:“如果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了,并且周围也没有人去听它倒下的声音,那它倒下的时候发出声音了吗?”我曾经教授哲学课程,我和学生们常会认真地连续几周讨论这类问题,答案是,至少我认为是,“当然有声音,不要这么荒谬。”但是,如你所知,我是长期聘用的教授,真的没必要匆匆结束这类辩论,是最近去旧金山的一趟旅行又让我想起了这些辩论。一天,我正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人穿着一件T恤,上面写着“如果一个男人在森林里讲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并没有女人听到,他也错了吗?”有可能!
无论这里的性别差异是什么,它都可能在我们的日常思维中出现。创造通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能同时涉及不同的思维方式。虽然,舞蹈是一种物理的、肌肉运动的过程,音乐是一种基于听觉的艺术形式,但是许多舞蹈家和音乐家也将数学知识融入了自身的艺术中,并使之成为表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科学家和数学家又常常用一种视觉的方式来展现和检验自己的观点。
创造力不仅仅只是运用了我们的大脑。演奏乐器、制作图片、构建模型、表演舞蹈以及制作任何一种东西都涉及高强度的物理实践环节,而这一环节又依赖于知觉、直觉、双手熟练的协调能力以及眼睛、身体和思维。在很多情况下-在跳舞、唱歌、表演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借用外界的任何媒介,因为我们自身就是这类创造性工作的媒介。
让天赋自由 第三章 第三章 用创造力激发生命的奇迹(12)
创造性的思维还能深入我们的直觉和无意识的思维之中,并且能深入我们的内心和情感之中。你是否曾忘记某个人的名字或你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的名字?尽可能试着去回想,经常你都会想不起来,而且想得越多,就越是想不起来。一般情况下,你最好先停下来,不要试着去想了,“把它放回大脑里”,过一段时间后,不经意间,这个名字就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了。原因在于,储藏在脑海里的信息比深思熟虑的想法要丰富得多。在脑海繁杂思绪的表面下,深藏着许多与感觉和观念相关联的记忆,也正是这些感觉和观念在无意识中处理并记录了我们的人生经历。所以,虽然有时候,创造力是一种有意识的努力,而在某些时候,我们则需要让自身的想法先发酵一会儿,并且相信自身的理智有一种更深层次、无意识的反刍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少控制自身的理智,有时候,当我们真的这么做了,就会发现一直寻找的那个顿悟突然之间就在面前出现了,就好像是“从瓶子里拔出瓶塞”一样简单。
凝聚团队的力量
从单个人的创造性工作中,你能发现创造性思维具有动态性的本质,当你观察一些极具创造力的组合时,比如漂泊合唱团,你会发现此时的创造力更具动态性。组合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都用同一种思维方式思考,而是因为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个体,各自有着不同的天赋,不同的兴趣以及不同的声音,但是他们找到了一种合作的程序,在合作过程中,他们的差异能互相激发,进而创作出一些单个人绝不可能创作的东西。从这方面来讲,创造力不仅可以来源于自身的资源,也可以从别人的创意与价值观中吸收营养,而且这片世界往往更为广阔,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说发展自身的创造力就像是启动汽车的发动机。
让我们回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一直被一些强烈的感情所折磨,这些感情与他父亲的去世以及母亲和叔父的背叛有关。整个剧中,他都在跟自己的各种感情作斗争,思考着生命与死亡,忠诚与背叛以及广阔宇宙中自身的重要性。他努力地想弄明白,对于吞噬他灵魂的那一事件,自己究竟应该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在此剧的前半部分,他曾欢迎两位到丹麦皇家法庭的访问者:罗森·格兰兹以及吉尔·登斯顿。他的欢迎词是这样的: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