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完整的成长

孙瑞雪(当代)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完整的成长>
完整的成长 第一部分 儿童自己创造自己
这个8个月大的婴儿,站在学步车里,看着父亲从客厅的屋门进来又出去……他安静地观察了一会儿,一动不动,表情很专注,然后嘴巴不自觉的微微张开,像是深深地走进了自己的内部,像一台计算机在沉静地运行一样。他沉浸在自己内在的世界里……然后他警觉地盯着那扇门。


突然父亲推开了门,婴儿用最快的速度带着他的学步车,滑冲过去……父亲完全明白他的动机,因此进门的瞬间,门已经在身后被严严实实地关住了。


婴儿又退回到原处等待……


当父亲再开门出去时,婴儿再次滑冲过去,但是当他滑到时,门正好又被关住了,父亲被关在了门外。婴儿仿佛知道父亲还会再回来,所以,这样的举动他尝试了很多次,但都没有成功。事实上,婴儿无法出去,因为父亲了解他要出去的愿望,但父亲不想让他出去。


父亲也只是婴儿看到的这世界的一部分,对于婴儿而言,父亲的意义似乎并不比门更多。


非常有趣的是,婴儿在反复尝试之后,放弃了这样的做法。


他开始观察屋门,再次进入自己的内在世界,然后再走出来。他发现门把手上拴着一条白色的布带,于是开始尝试用手抓住这条白色的布带。他努力伸展身体和手臂,他抓到了它。然后他用力拉,可是学步车挡住了门,门无法打开。他开始用身体带动学步车向靠近门把手的一边滑动,门被拉开了一条缝。他继续向一旁滑动,门也逐渐被开大、开大,可是手的长度又不够了,手开始抓不住布带了。突然,婴儿松开了手,在松手的当儿,学步车旋转着挡在了门和门框之间,然后学步车带着婴儿冲了出去,婴儿仰着头咯咯大笑起来。父亲在门那边微笑……


屋门依然是原来的屋门,父亲依然是原来的父亲,世界依然是原来的世界,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但婴儿已经变了。婴儿的内在世界已经改变,他现在的世界和刚才的已经不同了。


婴儿经历了一个创造自我的历程。


儿童总在绕过或躲过成人有意无意设置的障碍,一步步创造着自己,一步步完整着自己。


十几个月前,这个婴儿还是一个胚胎,身体还没有完全成形,作为婴儿的他还不存在。婴儿出生时,身体刚刚形成,那时他还从来没有使用过手和脚。


现如今,他的意识已经不在手脚上了。他的意识穿过了屋门。随后,他把意识转向了屋门 ——那阻碍他的意识的东西,并将屋门上的布带和屋门的开启与自己即将出现的能力联系了起来。


婴儿和成人根本不同的、也是高于成人的地方,就是婴儿时刻在成人已经没有感觉的事情中创造着自我。


就像成人习惯了光线的明暗,想象不到婴儿看见明暗相间的光线所产生的快乐。


我们相信这样的成长过程,相信人的成长都将从身体开始,经历情绪、感觉上升到心理、认知,然后由精神升华 ——这是人内在的不同存在层面。这些奇妙的内在部分将协助儿童自己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



完整的成长 第一部分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1)
(一) 唤醒身体


婴儿必须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发现身体,让身体醒来,他才能够使用自己的身体。


比比40天时已经可以把手放在嘴里了。口的吮吸使比比的手一天一天地苏醒了。有一天,他的手偶然抓到了正上方的木环,当他摇晃木环时,拴在另一头的挂铃突然响了起来。对于婴儿来说,这无异于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令人兴奋。


那是在比比40天时,比比的妈妈在绳子的一端给他系了一个小木环,另一端系了一个响铃悬挂在空中。木环吊挂在比比躺着的正上方。


偶然的碰撞之后,比比开始想用手去抓木环,但他的手颤抖着,不受他愿望的支配,他抓不到木环……努力了很久,他偶然抓到了,当他摇的时候,系在绳的另一头的铃就响了起来……从偶然抓到,到他逐渐可以控制他的手去抓……终于,自己的手被自己使用了。这以后比比见绳就摇……


手原来可以“自己”动,手就被感觉到了。手被感觉到了,接着,手就跟随了意愿。意愿也开始萌芽。手就在重复和不断的使用中被支配和使用了。用手可以达到目的或者实现一种愿望。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最早的智力萌芽。


他不停地用手脚做动作,做各种动作,反反复复,达到感知、熟悉它们,并熟练地使用它们,最后忘却它们,最终手和脚的动作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自动和自由,走到了意识之外。


婴儿的手首先被含入嘴中。婴儿的嘴感觉到了手,嘴和手就开始协调。虽然刚开始他只能使用他的嘴,但这个举动似乎也是无意识的使用。他就从嘴开始起步,纯然的用嘴唤醒他未来通向智慧的手;然后爬起来,开始尝试直立形态的生活而成为人的形状;他还要逐渐把所有身体的功能在活动中协调起来,以便建构自己的协调能力。


曼曼刚1岁,学会了走路,只是步履比较蹒跚。他来我家做客,先在我家来回地蹒跚……“视察”了一番后,他扬着头,双眼聚焦在我家书架的第二层。他静静地凝视了一会儿,然后举手指着上面……他要什么呢?书架的书上放着一顶红色宽边、镶有一圈黑色丝带的呢帽,是帽子吸引了他。这顶帽子被


我遗忘了很多年,他哭闹着要。拿给他,他拿在手里,惊奇而兴奋地看着它,然后开始探索它:用嘴啃、用脚踩、坐在上面……最后,他多次尝试并把它戴在了头上。


可能,他认为自己为帽子找到了职能,这使他舒了一口气。帽子太大,帽檐总是卡在他的眼睛上,看上去戴着会不太舒服,但他很满意地戴着它,在客厅里来回地蹒跚,似乎他已经完成了这项工作的探索。


接着,他被我家门后的打气筒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一下子聚焦在打气筒上。他戴着这顶帽子,径直走过去抓起了打气筒,新的探索又开始了……气筒有上下抽动的气管,他的神情高度集中在气管上,并使劲地想把它拔出来,不断的尝试之后,他的手沾满了黑色的油腻,帽子也斜扣在头上了……最后帽子掉在了一边,气管却仍没有被拔出……他逐渐接受了这样一个现实,气管是拔不出来的。


探索完打气筒后,他把它扔到一边,漫步到了厨房,然后在厨房转悠。


他的注意力又被笤帚和带把的簸箕吸引了,他把它们拖到了客厅,探索又开始了……


因为幼小儿童的心灵暂时还不受限制。即使被抱走,幼儿也只会简单放弃,并把兴趣转移。有的家庭有着友爱和宽容,这样一种氛围就是对儿童的爱!在爱中,儿童才可以无拘无束,他的兴趣才会不断涌现,随机产生、变化和扩展。


完整的成长 第一部分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2)
爱,能把各种场所变成儿童的家。


在儿童自己的家中,大多数孩子都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身体,以便学会感觉身体的每一部分,把握身体的行为,从而达到身体上的独立。他依靠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来探索身体的智慧和身外的世界,发展内在的天赋和身体的敏锐感觉以开发他的心理领域,以此上升到头脑,这是他未来一切发展的开始。


身体的自由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何其的重要!


3岁的贝贝可以快乐地支配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支配”这一过程使他快乐、有激情。但是如何有意识地让自己的身体去做游戏,他似乎还不知道。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他每天都模仿一些比他大的孩子。4岁半的宝宝从花池的墙沿上走,他就跟在后面走,一圈又一圈……宝宝从矮墙上跳下,贝贝也跳下……宝宝知道贝贝在模仿他,就用手支撑着,一阶一阶地下楼梯,贝贝也这样下……宝宝从楼梯上滚了下来,贝贝也这样滚了下来……宝宝从3阶高的楼梯上奋力一跳,便跳到了平地上,然后看着贝贝……贝贝站在同样高的台阶上跃跃欲试,又感到能力不及,急得哭了起来……老师走过来伸出了一只手,他抓住老师的手,借势一跳,落在平地上破涕而笑。


反复地活动四肢,让身体自由,这就是儿童的第一个自由。这一个阶段,四肢的活动就是快乐,就是生命,就是成长,就是一切。


嘴被唤醒,手被唤醒……身体的每一部分逐渐被唤醒,被感觉,被发现,被使用……最终被高度的开发,比如像手被开发到具有多种功能一样。高度的开发是指身体的各部分都被唤醒,被感觉,并被反复使用……最终儿童能深入创造出“身体”,并开发出应有的潜力。这依赖于儿童是否能自由地完成这样一个创造过程。


儿童全面感知、使用身体之后,不仅外表上能呈现出在视觉上健美的躯体,而且能最大程度地开发蕴藏在健康躯体内的身体潜质和身体天分。


(二)儿童生命的禁锢从身体的禁锢开始


人的生命是在自我学习中完整起来的,而最早的学习环境常常是父母有意或无意打造的。


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地把手放在嘴里,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地用手到处抓摸或者四处漫游,练习自己的走和跳。这种身体的唤醒过程和儿童的自我感知过程,是需要成人了解和保护的。


当我在社区里看到2岁多的孩子还坐在婴儿车里不被容许下来走动时,当我在幼儿园里看到5岁的孩子一下再一下地把双脚依次落在台阶上,像幼儿一样下楼梯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2岁的孩子到处游走和触摸,5岁的孩子快乐而惊险地跨在楼梯的扶手上,顺势滑下,飞奔而去,充满活力的身影。


生命真的不可以被禁锢!


从出生开始,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会受到遗传、营养、活动、情绪、抚养环境等的影响。其中遗传已经决定,营养现今已不再是大问题,人类已经基本走出了食物匮乏的阶段。因此会影响孩子身体状态的也就是孩子的活动、情绪与抚养环境等。如果我们在最有作为的方面却没有作为或者反向作为,让孩子在身体上丧失了自由,我们是不是要反省呢?


见到宝宝时,宝宝已经13个月大了。身体偏胖,面目基本没有表情,神情也不鲜活,也不大与人有眼神的交流。他总是呆在大人的怀抱里,看起来没有什么活力,没有出去探索环境的欲望。当我吐舌头和他打招呼时,他注视良久,紧闭着嘴唇注视我。一会儿,他朝我伸出手,似乎是想摸我的嘴唇。观察了他一段时间,我一直没有发现他有过什么兴趣,也不曾感受到他有愉快的感觉。


完整的成长 第一部分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3)
这种状态和这个年龄的孩子所呈现出的普遍状态有着根本上的不同。1岁1个月,正是使用身体,尤其是口、手和腿脚探索环境的时期。他本应当开始四处走动,到处触摸,手应当已被唤醒,嘴也应当被用来帮助他了解周围的世界了。但宝宝不是,他的活力哪里去了?


这一天,我和宝宝妈妈、宝宝待在一起。宝宝一直面无表情地呆坐在大人的怀里,偶尔会伸手想抓一样东西,然后又放弃,坐回来。这个年龄是手脚使用的敏感期,难道是因为口的禁锢,生命的活力之门没有得到开启,所以宝宝还没有足够的动力来促使手的抓摸和腿的走动?


我建议给宝宝一个苹果,让宝宝去咬。得到苹果之后,宝宝就一直抱着这个苹果不停地啃咬,但他并不下咽。宝宝妈妈说:“他不吃,只是啃了吐出来。”这就对了,7、8个月大时,孩子喜欢“吃”需要啃咬的食物,目的就是为了啃咬,而不是为了吃,他们啃咬完了就会吐出来。这是在开发和练习嘴的功能。


我把宝宝抱在怀里,面前的桌上摆着一盘江米条(一种油炸的食物,成条状),一盘带壳的花生和裹着糖纸的糖,一盒带着坚硬果壳的杏仁。


宝宝看着江米条,一直盯着看。于是我将盛装江米条的盘子推到他的面前,示意他可以拿,他伸手拿了一个。拿到手里时,他的呼吸开始急促起来,身体开始收紧。迟疑了很久后,他将江米条缓慢地放入了口中,然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长长的一口气真让人有一种释放和畅快感。他把江米条放到嘴里舔了舔,然后就拿出来放到了桌上。然后他开始盯着花生看。我又将盛花生的果盘推到他的面前,示意他可以拿。他迟疑了一会儿,然后伸手去拿,拿到后他突然大叫了一声,笑了。然后便面无表情地开始把花生在手里拈来拈去,我用微笑鼓励他可以放到嘴里……他突然开始急切地找妈妈,因为现在要将有花生壳的花生放进嘴里,难度更大。


显然他可以明确区分什么是可以直接入口的食物,什么是不可以直接入口的食物。妈妈抱过他,他开始寻找妈妈的乳房,然后开始吮吸,吮吸的过程中,他想将手里的花生同时放进嘴里,但是尝试了两次都没能如愿。过了一会儿,他起身不再吃奶,并继续把花生在手里拈来拈去,最后他终于将花生放进了嘴里,然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身体也松弛了下来。


很快,他略加品尝后将花生放到了桌上。之后他又转而盯着糖果。


我还是将果盘推到他可以拿到的地方,他拿了一块糖,然后拉着我的手哼哼着,示意我帮他打开。我帮他打开了,那是一块正方形的巧克力,他拿到手里后便把巧克力在两只手里交替着捏来捏去,手最后被糊上了黏黏的巧克力,但他始终积攒不起足够的内在力量,使自己有勇气将糖块放进嘴里。妈妈开始告诉他:“可以的,可以放进嘴里。”他开始着急起来……大声哼了一声,身体往上抬了一下,然后又安静下来……然后将糖块一点点地放进嘴里,似乎甜味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让他有勇气将糖块全部放进嘴里。最后糖块塞满了他的嘴,他的表情开始明快起来,眼神也明亮了。


吃完了糖,他又盯上了杏仁。我拿过那个果盒,放到他面前。他拿了一个,同样放在手里拈来拈去……掉到了地上。他又拿了一个,还是拈来拈去……又掉在了地上。他又拿了一个,拈来拈去……这一次他尝试着把手里的东西慢慢向嘴靠近,然后缓慢地放进嘴里,他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他又放进嘴里一个杏仁,两个杏仁同时在嘴里。他开始兴奋起来,他在尝试嘴的更高难度的功能。由于嘴里从未被塞进过这样多的东西,口水丰富而滋溢了出来,流满了他的下巴,他的双眼开始放出光彩了……


完整的成长 第一部分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4)
这个使用嘴的过程释放了他的生命力,他开始活跃起来。他在房间里到处走动,拿他发现的任何东西,大声叫着……他拿了靠垫,大叫着,扔了……又拿到了一个计时钟,不停的捣鼓,又想打开,打开后又想合上,但是能力不够,他便大叫着,愤怒地将钟扔掉了……偶然他接触到了我的眼神,然后他愉快地蹒跚到一排拖鞋那儿,拿了一只男式拖鞋,蹒跚着走向我并将鞋送给我,大概是表示对我理解的感谢,然后又拿了一只男式拖鞋,举在我的嘴前,使那只拖鞋显得其大无比……


我问宝宝妈妈:“他在家常这样吗?”


宝宝妈妈说:“不,这样是第一次。平时他就让人抱着。”


宝宝妈妈告诉我,在宝宝42天的时候,有一次喂宝宝吃鱼肝油,本打算是将丸状包裹里的液态鱼肝油挤进孩子的嘴里,结果不留神让整个鱼肝油丸滑落到了宝宝的嘴里,那时他还没有吞噎固体的能力,结果卡在了喉咙里,差一点出了生命危险。自此,宝宝妈妈就有了心理障碍,总是担心宝宝被噎住,每时每刻都很警觉。


这是一个1岁1个月大的孩子身体的部分 ——嘴被禁止使用和被重新鼓励使用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半天的时间,环境改变了,孩子的主动成长意识和内在的生命力就逐渐显现出来了,自我创造的活动又开始了。


对宝宝而言,嘴的引入、运用和练习的缺乏成为他发展的瓶颈。对于其他孩子来说也是一样,某一部分的使用受限了,卡住了,后来的一系列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母亲由于孩子出过危险而害怕了。防御和避免再出危险的想法和举动,就成为孩子使用身体和开发身体功能的障碍,孩子身体的功能就被禁锢了。在我们的社会里,类似这样因噎废食的事情举不胜举。


观察告诉我们,孩子如果在身体上受到束缚,他身体上的畏缩和紧张就会导致他心理上的畏缩。只有身体可以被自由地支配,他才会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他的肢体才是柔软的、开放的和接纳的。在身体上有尊严,脊椎才能挺直,胸膛才会昂起,个头才会长高,继而在心理上才有尊严,最后在人格上有尊严。


身体的自由是走向人的起始!自由使用和支配自己的身体,不仅能发展身体,同时也能发展儿童的情绪、感觉、心理、认知与精神。禁锢一个人,无疑是从身体的禁锢开始的。


当儿童活动的范围愈来愈大,同时就愈有可能走近安全的边界。危险愈来愈近了。


身体在活动中得到自由,获得开发身体、创造身体的能力,也通过身体感觉来表达尚未形成自我的自己,彰显了自己,表达了自己,肯定了自己,演示了自己,突出了自己,显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在这种充分自由的环境下,儿童的身体开始在危险的边缘运动,并且很乐于这些边缘的活动,甚至有些着迷于这些边缘,随着成长不断开发着新的边缘。比如孩子们坐在楼梯的扶手栏上快速滑下,把秋千荡得非常高,在蹦床上飞跳,或者突然像离弦的箭一样奔跑,甚至试图像蜘蛛侠似的在墙上爬行。


每一种禁止和限制都是在无意中发生的,那是因为心底里对危险的惧怕。


在幼儿园里,我看见一位老师冲到高台前,急切地对一个正要从台上往下跳的孩子说:“谁让你往下跳的?谁让你往下跳的?”孩子顿时停住,他惊讶地看着老师,不知所措。


完整的成长 第一部分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5)
我问:“他必须被容许,才可以那样跳吗?”  老师说:“是的!”  我问:“在这里,他应该被谁容许?”  老师说:“被我和其他老师!”  我问:“那你呢?”  老师说:“你和学校!”  我问:“你过去呢?”   老师说:“被老师,被父母!”


突然间,老师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我们回头注视大厅里的孩子们,他们正三三两两、自由自在地玩耍着,身体的柔软和自然的放松,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流动,一种自由与和谐的美,这触动了我的心。我把这种景象描述为:他们做着自己。


这是一个新来的老师。我说:“你担心他受伤,担心他对他自己的身体没有把握。但如果你在一旁观察就不难发现,他这时支配自己的身体是想探索身体,想把握自己的心理对这样的高度、这样的空间的承受能力究竟有多大?观察可以让你发现,他是有能力掌控自己的身体来越过这样的高度的。”


我们发现,正常儿童的身体具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实际上自我保护仅仅是身体智慧的一个小方面,这只是本能的智慧,它透过身体的感觉反映出来。


在有名的 “视崖”实验 ①中,爬行中的婴儿看到网格状“疑似悬崖”,就会停止爬行。这种视觉判断是先天的,停止爬行的这种自我保护的警觉也是先天的。


①美国心理学家沃克和吉布森()设计的一种用来观察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装置。装置的中央有一个平台,平台两边覆盖着厚玻璃。平台与两边厚玻璃上铺着同样黑白相间的格子布料。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紧贴,不造成深度,形成 “浅滩”;另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相隔数尺距离,造成深度,形成“悬崖”。——编者注


身体的智慧远不止这些。身体拥有着我们想象不到的、并先于和快于大脑认知的智慧,拥有极高的对周围人和环境的觉察力,拥有极高的直觉能力,同时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还拥有很好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我们发展良好的身体可以做高难度的舞蹈和杂技动作,可以滑板、蹦极、溜冰、冲浪和驾驶飞机,可以快速敲击繁杂的电脑键盘、演奏复杂的乐器,这些快速和高难度活动的完成依赖于身体本身的高度协调的智慧。


作为一个成人或者说作为一个对儿童有监护责任的成人,你需要走入孩子的世界,去了解孩子怎么了。实际这里面有一个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区别:儿童必须不断感觉、使用、探索和开发自己身体的空间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身体才能不断地长大。成人已经走完了这个过程。如果站在成人的角度来观察儿童,我们就会认为儿童是在做无意义的工作。


你必须先对自己的身体有感觉,然后熟悉这种感觉,熟悉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探索自己身体的过程。之后你才可能开发自己的身体,继而对自己的身体有一种亲近的感觉,并能熟知、亲近、照顾,拥有管理身体的能力。


身体是属于儿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它,以便开发和发展身体的智慧,并依靠身体迈向创造之路。儿童才是他自己身体的主人!


对于成人来说,许多人甚至一生都乐于做那种身体处于危险边缘的活动,痴迷于做高难度和高强度的极限运动,直至把他们变成一种叫做体育、杂技、艺术等专门的事业。成人一直在探索身体智慧的极限,由此来创造出全人类共同关注和喜好的一种充满精神和美感的运动或艺术,并把全世界人民聚集、团结在了一起,来张扬一种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精神。但是如果没有儿童对身体最早的探索、开发与创造,人身体所蕴含的潜能就不会被激发,也就不会有成人身体精神与艺术的世界。


完整的成长 第一部分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6)
儿童在开始发现自己的身体,探索、开发自己身体的时候,也和成人一样着迷,也会充满挑战和探险精神。当身体的一种功能被基本创造和开发之后,儿童就开始迈向更高的难度,走向身体的边缘,开发身体更大的领域。所以,自由活动的边界,在那边界上能够自由活动,这就是关于儿童身体自由的艺术。


父母、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巡逻在这儿童活动的边界上,在鼓励和分享中保护儿童,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在这里,让儿童轻微的害怕是必要的,那就像打一剂抗病毒疫苗一样。边缘活动使儿童拥有了激情,当然也使成人拥有了激情。


我和一位妈妈站在楼道里,走廊里有许多东西,尽头是一架钢琴。3岁的小男孩和妈妈第一次来到这所幼儿园。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小男孩冒险地离开了妈妈,钢琴吸引了他,他独自走向钢琴。钢琴的盖是打开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触碰了一个琴键。


妈妈的身体和声音一惊,想冲上去,我忙说:“琴盖不会砸到手。”  妈妈说:“噢,不,他没被允许,他可以动钢琴吗?”  “为什么不可以呢?”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动!”  “那是公共的,属于每一个孩子!”


在这个长长的走廊里,孩子被一架钢琴所吸引,他没有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他的手指从无意触到的那个琴键开始摸索,琴声有序地、一阶一阶地升高着,直到最高音。走廊里发出只有钢琴才有的声音。


我和孩子的妈妈相视而笑。一遍之后,孩子又把手放回了原处,打算重新来一次。


这时,四五个孩子从楼梯口上来,从钢琴前走过……似乎没有孩子注意到弹琴的男孩。但小男孩像一头警觉的小鹿一样,胆怯地退到了钢琴一旁。


孩子的身体传达出了他下意识的害怕和紧张。  孩子为什么会在身体上有这样无意识的反应呢?  妈妈说:“他是担心其他孩子说他擅自动了钢琴!”


为什么妈妈也会像孩子一样的反应,马上反应他的孩子的行为要经过其他孩子的允许呢?人在环境中的自主和把握究竟是靠什么决定的?


如果被允许之后才可以去探索,人就没有了自主和自由的意识。而孩子身体的自由和自主性应该是自发的,它由自己的意愿所指引。常常被禁止和被别人允许本身就在传递一个信息:这个世界是危险的;他的行为是有问题的;


他的行为是需要被允许的。这样孩子就形成了一种警觉,“警觉”成为他所学到的,“探索”成为他需要鼓起勇气才可以发生的行为,而不是品质。他就像小动物一样,在学习生存,知道了外在的世界是“危机”的。在生存的层面被保证,安全感建立之后,我们就可以在生存层面的后面,触摸到潜存着的作为人的存在内涵。身体被限制使孩子的成长更多停留在了生存的层面,这些就很可能从未被触碰过。所以,我们应当让每个孩子感觉到人和环境的友善、自主和自由。


怎样才能培育心灵的自由?我们在自己家中是否就心灵自由,不会受限或感到紧张?我们要如何把幼儿园打造成每个儿童自己的家?


让这个孩子内心放松和身体自由,而不再像一头受惊的小鹿,最好的办法是让这个孩子生活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听从自己内心的指引,内心指到哪里,身体就自由地跟随到哪里。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环境,不伤害他人,就让孩子跟随他自己的心。如果伤及到了,父母和老师可以抱走孩子,让孩子经验不该做的事,产生界限。①


完整的成长 第一部分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7)
(三) 隐藏在儿童身体里的生命力


有一次一位父亲愉悦地对我说:“今天,我被儿童发现了。”  我太好奇了,他存在着,却没有被发现。我追问:“快说,快说。”


他说:“平时,我走在社区里,有很多孩子在玩,却没有一个孩子看见我,我就像一团空气一样。今天,一条小狗追着我玩,我便跑了起来和它嬉戏。所有的孩子都惊喜地发现了我,全都快乐地注视着我,就像刚刚发现我一样。我从不被孩子们注意,就是不会被孩子们看见。”


儿童看到了生命。狗是儿童心中天然的生命,儿童看到了狗,也看到了“和狗一样具有生命力”的他。因为看到了他的生命力,所以发现了他。那是儿童发自内心的惊喜。儿童对生命力有着成人不明白的明暗和觉知。


大多数动物对运动着的物体都非常敏感。莫非儿童正处在从动物走出的过程中?儿童和动物、植物、及其他各类生命形态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①这一部分将在《自由中的规则》中阐述。


我们说过,婴儿不是和那些小动物一样,仅有生存部分的探知和基于生存而认识外界吗?儿童拥有更高级的生命形态。


孩子惊喜的表情带给了这位父亲无法言表的快乐,那是一种和孩子真正联系的快乐。而孩子,则通过这位父亲的奔跑行为发现了他的生命力。


他说:“正常儿童的生命,就像一团燃烧着的火,密实而热烈。那团火的体积超过了儿童身体的体积,所以儿童的身体被推动着成长。不像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中的那团火的体积已经比身体小了,所以我们更倾向坐着。我们那团火越来越不密实,身体里就出现生命能的空当,身体就松弛了。但是儿童身体中那团火的能量很强,会推动儿童突然快速奔跑,就像一种生命能量的释放与喷发。”


我想起,儿童都喜爱冷饮,尤其是冰激凌;我想起,尽管我们反复告诫儿童,尽管老师处处小心,尽管我们不停地检查并修补安全漏洞,但仍然会有孩子在突然的猛烈奔跑中受伤。


回到我们前面所举的宝宝的行为受到限制的例子。实际上这些宝宝内在的那团生命之火,都没能通过宝宝自由的身体活动而被弥散到宝宝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弥散到宝宝所有的意识状态和情绪里,这就等于生命能量没有得到激发和释放。


实际上,这是一种创造之火,而由于行为受到压抑而导致这团火越来越弱。呈现出的正是孩子身体素质的强弱以及活力的状态。这就是告诉我们,身体的愿望和愿望本身的实施是生命力本身的一种需求,这一需求必须借助儿童的身体、儿童的意识才可能得到表达和满足。这个过程就是将生命力肉体化、人性化的一个历程。实际上,这个历程同时还在悄无声息地帮助儿童创造着一个伟大的东西 ——自我。而这个过程必须首先开始于儿童唤醒自己的身体。所以,对于儿童用“生命力”更奥妙!


儿童必须依靠满足其自由使用身体的功能,由儿童自己按其自己的意愿,将其生命力释放出来,他成长的生命能量和内在动力才会被激发出来。


我时常观察成人身体的不同状态:有的人身体挺拔,有一种生命力向上的感觉;有的人整个身体向下坠;有的人身材干瘪,腰杆乏力;有的人肩宽背阔,能量充沛……我们透过对成人身体的观察,来思考和解读成人成长的历程,同样也可以用此方法观察孩子的成长状态。


完整的成长 第一部分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8)
当我们看见一个儿童和一位老者,我们通常会说儿童的生命力“旺盛而鲜活”。“生命力”看不见,甚至不到某种年龄我们都无法感知到。当我们开始衰老想要抓住青春时,当我们的生命力开始衰退时,“生命力”就在我们的内在与我们不期而遇了,在她要慢慢离开时,我们开始感觉到她,靠近了她。


生命力究竟是什么?在很多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书本、学说和语言中,这个词汇常常出现。其实它就流动在我们的身体中。我们似乎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却又不能完全确定。


在我12岁时,我的一个4岁的侄子因医疗事故去世了。那时正是冬天,我在奔往他家的路途中穿过了一片荒芜的田野,心里觉得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不是“一个人死亡了”这样的消息。那究竟是什么?两天前我还照顾过这个孩子,我和他有着交融一体的情感连结,但我不知道“死亡”究竟是什么。到了他家后,我穿过拥挤的人群和一片哭声,来到平躺的他的身边。他脸色蜡黄。我伸手去拉他的手,当我的手碰触到他像面条一样的手时,刹那间一种奇异的感觉传遍了我的全身:一个“东西”离开了他的身体,躺在那里的不是他,只是一个物体。那东西回来了才是他。这并不是成人世界里所说的死亡,那种感觉也并不是悲伤,我只是无法把他和一个活着的、走动的生命联想在一起。必须用“他走了……”这句话来形容:那感觉实在是太刻骨铭心了。那东西究竟是什么?是生命,还是灵魂?去了哪里?我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有多少人有过类似的感觉呢?


在我还是孩子的世界里,这是死亡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感觉,它留在我的记忆和感觉的深处,很久不曾被问津。


当我们活着的时候,生命可以全然被忽略;当死亡到来时,生命就不可阻挡地来到了我们面前。这是我透过我所爱的一个孩子“触摸”到了生命。


其后我体会到人的生命的组成部分并不如此简单,用“生命”一词来概括那一部分是不完全的,应该称它为生命力。在头脑中,我会认为我明白什么是生命力,但我并不“知道”什么是生命力。任何一次,我在书中看到“生命力” 这个词,我都无法从根本上知道它,我是说知道,而不是理解。


有一次一个长辈问我:“你有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模仿一个4岁孩子一天的活动,他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他接着说,“我做了,但我模仿的时间都没有超过一个早晨。他弯腰我就弯腰……他蹲下我就蹲下……他跑多远我就跑多远……最后我累得都不能动弹了,但他什么事都没有,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


儿童生命的活力为什么这么旺盛?


我是否能够将生命力完全从身体里分离出来,以便让我充分体验到它的存在呢?


有一次和朋友探讨关于生命力的话题,一位爱好瑜伽的朋友分享了她获得这种体验的经历。她说:“那种深深的潜藏在人身体和生命深处的能量,从我身体的深处升腾而起,当它从我的顶轮①流畅而出时,我开始起舞——身体不存在了,呼吸不存在了,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一种充满喜悦的、充满爱的生命力与精神能量成为我的全部,我必须舞蹈。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喜悦、爱、生命力、精神能量,整个世界以及宇宙和我融为了一体,或者我和它们成为一体……就好像一种淡蓝色的生命的海洋……纯粹的生命精神能量鲜活地流动着,如此自由,如此自由地舞蹈……”


完整的成长 第一部分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9)
她说:“我哭泣着,整个世界、宇宙舞蹈着……不是粗糙的物质,而是纯粹的、喜悦的、爱的、生命的、精神的能量舞蹈着……”


她说:“生命的赞歌,生命的赞歌……你知道吗,那一刻你明白了什么是生命的赞歌。你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对生命的膜拜……”


她说:“从开始到结束,这种体验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它超出了语言本身,它应该是一种身心灵的体验。我能表述的只能是喜悦的、爱的、生命的、精神的,我们纯粹的合一并生动着,没有丝毫的物质成分。”


生命力与身体交融在一起,它储存在人的每一个细胞中,而一切的成长和发展首先依赖于生命力的唤醒。生命力创造着我们的身体……创造着我们身体的种种动力……创造着我们对异性奇妙的爱情……创造着我们繁衍后代的喜悦……创造着我们身体的艺术和身体的精神……


刚出生时,婴儿不能自由移动,但他内在有一种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帮助他逐渐唤醒身体的每一部分。这种内驱力我们称为生命力。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着驱动儿童身体发展的生命力。


生命力的释放,必须依靠儿童自由使用自己的身体才可以逐渐完成。


①瑜伽中将人体分为七个能量中心,分别是:海底轮、脐轮、太阳轮、心轮、喉轮、眉心轮、顶 轮。


这说明,在生命力上儿童首先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生命哲学认为,从最基本的植物元素到最高级的动物形态,凡是有生命的物质都有这种活力,生命力无处不在。它只是人这种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思想对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想知道儿童鲜活而圆满的活力和旺盛的精力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儿童的活力能达到只有睡着了才会不活动的程度?儿童天然喜欢和植物、动物在一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儿童是否可以与所有的生命交流,他们之间的生命是否可以自由流动?我想知道他们的生命力为什么如此充沛、柔和、开放和充盈着爱?我想知道他们的身体行为是否有精神的指向和引导?我认为,这位瑜伽爱好者所体验的正是儿童生命状态的一部分。这种景象其实每一天都会在他们身上上演,他们天然拥有这种生命力,天然的拥有并受其指引,只是由于他们是其本身,还不能从中超脱和抽身出来。


蒙特梭利 ①说:“这种具有普遍影响力的力量并不是肉体方面产生的力量,而是存在生命本身的一种进化的力量。它推动各种形式的生命进化的过程,也产生了行为的动力。然而,进化并不是靠机运发生的,它受到固定法则的支配。所以,如果人的生命是这样一种力量的表现,人的行为自然也要受他的塑造。


在幼儿的生命里,每当他有意地做某件事的时候,这种力量便会进入他的意识中。我们所谓的‘意志’也就开始发展,这个过程由于随时会有新经验出现而不断进行。”


所以,孩子身体的自由受这种生命能量的指引,而如果身体被他人支配,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成长结果。人的身体隐含着精神和意识,隐含着喜悦和爱,而强制会迫使孩子只留下身体本身,其他的就会被压抑。所以我们要更加懂得尊重孩子身体的自由。


生命力是动力,精神胚胎(后面的章节会详细阐述)是导向,儿童所有的运动都是象征性的,儿童所有的活动都并不只是活动本身,而是通过借助活动创造身体每一部分的功能,并让身体焕发出精神内涵。这同我们惯有的食物创造身体的观念有着根本的差别。


小说排行榜
完整的成长 第一部分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10)
意义正在于此。


①玛利亚?蒙特梭利,1870-1952,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教育家。


(四) 精神的身体  


我们的身体是人真正“存在”的处所,是一个人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和心灵的家园。


我们相信儿童的成长都将从身体开始,同步经历着情绪与感觉,然后上升到心理、认知与精神,这是人内在不同的存在层面。这些不同的层面创造了一个内在拥有自我的生命的伊甸园。这个生命内在的花园就如同一个外在物质世界的花园一样,鸟语花香,景象万千。


要创造这样的伊甸园,必须让儿童做自己的主人,并从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开始!


人为什么不像动物那样在出生几个小时内就会行走,为什么不像猴子那样生来就会灵活的攀爬,为什么不像豹子的孩子那样很快就能敏捷地奔跑?人和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在人的生命密码里,拥有审时度势把身体调整到适宜当时当地情况的机制;动物的生命密码里只有基本的生存机制,它即使能适应新环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人将拥有精神的感觉,动物只有基本的感觉;人拥有丰富而景象万千的情绪世界,既而成熟到非常美妙的情感,而高等族类动物只有基本的原始情绪;人拥有强大的认知、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思想,而动物只有仅为生存而拥有的有限的生存智慧;人拥有伟大的精神,而动物却没有;人拥有创造天分,几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都蕴涵着意识和精神,同时也拥有动物的所有特征,而动物却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层面。只有人可以完全用身体表达一种纯然的精神。如此丰富和神奇的人,其生命也必定要是美妙和自由的,就是这种奇妙,让我无比的感动。


13岁的青青说:“人的身体是豪华版,动物的身体是普通版,昆虫的身体是简陋版。”①


我们可以直接看到婴儿的反应而知道婴儿已经有感觉了,听到婴儿的哭声就知道他有情绪了。但我们再略微仔细观察,就可以了解到婴儿既有探索外在环境的驱力,同时也拥有探索他内在的环境的驱力。但所有的探索首先都是从身体开始的。


对于婴儿来说,刚开始他并不知道身体是自己的,所以他发现了之后会非常的惊喜。发现自己有手、有胳膊、有腿,就像发现了外在的物件,比如奶瓶、杯子、饼干一样的高兴。幼儿在使用身体的过程中发现身体的基本功能,在这种发现中他的身体首先苏醒了。刚出生时,他还只会用自己的嘴,然后嘴发现了手……接下来可以支配手了,这可能是让婴儿非常兴奋和喜悦的最大发现了。他充满激情地让自己的手使用到所有可以使用的地方……然后是走,完全投入到脚的使用中……他通过这个过程创造了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身体归属于自己。这种感觉和发现就如同青春期身体的变化一样,使人充满了兴奋、好奇和探索。


婴儿首先在无法走动的境况中启动可以启动的部分,他自由地扭动颈部和头部,然后是用嘴发动起手,再用手去抓、拿、扔,用脚做蹬的动作。然后他开始用腿带着自己去爬行,让自己的手到处抓,这个过程大约会持续一年;再发现可以用腿来行走,于是他开始到处走和跑,这个过程大约也会持续一年;再发现可以让自己的身体跳跃起来,于是他开始见高处就跳。从爬行到蹒跚,到跑,到跳,到尝试从不同的高度往下跳,这个过程也就是释放走动、奔跑的生命的过程。


完整的成长 第一部分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11)
每当身体的一种功能被唤醒,儿童就会尽情地重复使用,并反复练习,而没有节制。0 —6岁的孩子通常要一直活动到自己困了累了,才会躺下。这正是他在创造过程表现出的特征,他激情满怀地运用他的新发现,并创造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分。这个过程是自发的,这同有意识地支配身体有着根本的差异。


如果儿童身体受到限制,这不仅会影响到儿童其他部分的发挥和发展,而且还会让儿童失去对自己身体的感觉,进而失去对生命的感觉,最后和自己的内在的部分失去联系。


如果你对孩子0—18岁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你会提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孩子的注意力究竟是阶段性地集中在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发展的哪一项上?还是同步成长?在唤醒身体的同时,他的认知是否也得到了发展?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其成长的主题和副主题。


0—3岁的主题是唤醒身体的每个部位,副主题是孩子用身体发现、创造


出内在的情绪、感觉、些微的心理和认知,这些被交融在儿童的身体活动里。成长的过程堪称是一首生命的交响乐。


为什么要用“交响乐”这个词来形容?因为儿童的意识和身体并未分开,一切尚在发现和创造的初始,所以每一部分都无法达到独立出来的状态,但这恰恰造就了儿童奇特的生命力。


观察到孩子这种“浑然一体”的生命特质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对于儿童,身体就是认知、是感觉、是情绪、是心理、是精神,她们是一体的,并通过身体的活动来体现她们的浑然一体……当儿童做某种身体活动时,他不仅在发现和探索身体,也在用身体的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这种奇特的能力只有儿童具备,其伟大和神奇超乎我们的想象。


6年里,情绪、感觉、心理、认知与精神都融合在身体的活动中,并通过身体的活动来发展和成长。儿童这样一个浑然一体的内在,只有当儿童成长到一定阶段时,才会一项项逐步分离,然后独立出来。自我也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当儿童发展到青春期,这些独立出来的一项项内在将会再次统合协调起来。这个过程似乎首先是一体,然后逐渐剥离的独立,而最终再统合协调在一起。这个生命发展既定的时间应该要到青春期。自我也在这个时候基本形成了,生命变得协调。


这有些像胚胎的成长过程,最初,一个细胞分裂成了相同而又彼此相连的2个细胞,2个分裂成4个,4个分裂成8个,8个分裂成16个……如此不断,当达到数百个时,生命世界既定的时间到了,这些原本一样的细胞好像突然具备了某种创造的能力,它们独立开来去创造身体里的不同器官……当这样的创造完成时,每一个身体器官都相对完好成形,并彼此连结,一个完整的身体便形成了。身体器官必须共同协作,有一个不合作,那就表明某一部分产生了病变。在生命的环境中,生命内在也有不同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彼此独立但又相互连结和协作。


所以,如果身体被禁锢,儿童就丧失了自己。


儿童不仅和母亲共生,和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也和自己的内在环境浑然一体,由于尚未在意识上达到独立,就呈现出一种全方位的开放和毫无防卫的生命状态,这种状态使人拥有了创造的可能。我们能够看见,他们还没有成长到能将自己的内在部分独立和协调起来。


完整的成长 第一部分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12)
儿童的身体也和母亲的身体共生,就像在妈妈的腹中一样,同时也和周围一体,所以与外界环境共生的并不仅仅是内在无形的生命的各种形态。儿童不知道他与他需要的物体之间有距离,所以想要的愿望一产生,就扑过去拿……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这可以理解为儿童暂时还没有空间感。实际儿童在感觉上是将物体和自己看做是一体的。当然,当儿童拿不到时,他的身体就会被他自己发现了。动画片里也常有这样的镜头:人物把手臂突然伸长,拿回东西后再把手臂缩回。这个情境也是符合儿童内在意识的。这就是为什么延伸儿童的身体可以有效地帮助儿童发展认知的原因。


当儿童想吃东西时,他的嘴巴自然地就动……当儿童内在产生一个心理活动时,他会立刻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当儿童思考时,他就必须同时在做……他还不能坐到那里让身体不动而仅仅让意识活动。当大脑活动时身体就必须也活动,这样儿童自己的认知活动才能被发现,因为儿童不知道他的认知可以从身体中独立出来。同样,当心理活动时,儿童也用身体的活动发现着他的心理。这正是儿童的特征。


儿童内在的一切(当然也包括他的思维和行为)是一体的,禁止儿童的行为也就等于禁止了儿童所有内在的成长。儿童的行为发展也恰恰反应了早期创造能力的发展。


这样就有别于成人的某些认为,诸如“儿童活动就是在锻炼身体”、“要求儿童安静地听和思考”这样的想法并不符合儿童的实际情况。这不是儿童的状况,而是成人各种内在功能独立之后的行为模式。


这种浑然一体是生命的早期特征。世界是物质的,儿童在物质世界里成长。物质世界最根本的特征是物与物分离的存在状态,每个生命个体的存在形式,也是以一种相对独立的、稳定的、完善的、相对封闭的系统存在。这是每个个体生命存活的一个模式,它不像生命本身是一条浑然一体的流淌的河流。因此蕴涵在生命中无形的浑然一体的内在环境也必将在逐渐的成长和逐渐的自我创造中达成与物质世界的协调、协同,那就是逐渐地将内在的一切剥离开,再独立出来,并将各个部分辨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最后再将各个部分统合起来,这就是生命成长的艺术。


童年时期对自己内在环境剥离得不好或者辨识不清,那么成年后就会在各方面与他人共生,也就是依附于他人,并迷失自己,失去内在的独立和稳定。这样与他人建立的关系仍然会像婴儿与母亲的关系一样,附属于他人并被他人掌控,也就无法获得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与他人的独立而和谐的关系。


共生是童年期儿童的一种生命特征,如果成年后还残留这种共生,就表明个体仍未发展成熟,此时个体内在的环境就会不稳定而无法平衡,也会和其他人产生混淆,我想成人的痛苦或许就源于此。


内在部分看上去独立存在而又无法完全独立开来的成人,会习惯性地以分离开的思维观察儿童。成长的复杂性就在于不能保证每个人的历程都能从浑然一体中剥离出来,走向独立,然后又回归到浑然一体的生命状态中。这时候的一体,就是另一种不同的生命景观了。生命内在的分离是必然,但回归并再次浑然一体就不一定是必然的了。回归是一种超越和抽离,当我们跨过了童年的门槛,却没能完成回归历程时,我们就不明白儿童了。


完整的成长 第一部分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13)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