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爱弥儿

_19 卢梭(法)
言拿给一个青年人去阅读之前,把其中的结语都删掉,因为他费了那样多气力在结语中
阐述的东西,他已经是讲得既清楚又很有趣了。如果说不借助于这种解释,你的学生就
不懂那个寓言的话,我敢断定,即使这样地解释一番,他也是不会懂得的。
还须注意的是,阅读这些寓言的次序,应该充分地符合教学法的原理,充分地符合
青年人的智慧和感情的发展进度。请你想一想,如果不顾及需要和当时的情况,而是死
板板地按书中的次序去读,岂不是很不合理吗?开头讲蝉,然后讲乌鸦,然后再讲青蛙,
然后再讲两匹骡子,等等。我很不喜欢那篇讲两匹骡子的寓言,因为我记得曾经看见过
一个学习理财的孩子,被人们拿他将来要担当的工作弄得糊里糊涂的;这个孩子学习了
这篇寓言,念了一遍又一遍,念了千百遍也没有从中看出一点点反对他去从事那种职业
的道理。我不仅从来没有看见过孩子们切切实实地应用过他们所学的寓言,而且也没有
看见过哪一个人花心思教他们去应用寓言。人们在口头上说寓言是一种道德教育,其实,
母亲和孩子的真正目的只是在于能邀请一批人来听他背诵寓言,所以,当他们长大成人
需要应用而不是背诵的时候,就完全忘记了。再说一次,应该从寓言中吸取教训的是成
年人;现在,爱弥儿已经到了可以开始学习寓言的时候了。
因为我不愿意把什么话都讲完,所以我从远处指出采取哪些路径就会脱离光明大道,
以便使他加以避免。我相信,只要顺着我所指的大道前进,你的学生就能以最低廉的代
价取得对人类和对他自己的知识;你就可以使他以正确的观点去默察命运的幻化而不妒
忌命运的宠儿是那样的侥幸,你就可以使他一方面对自己感到满足,另一方面又不认为
自己比别人更聪慧。你在使他成为观众的时候,也开始使他成为演员了。这个工作必须
完成,因为从包厢中看到的都是事物的表面的样子,而在戏台上看到的才是它们的真象。
必须坐在适当的座位,才能把全景一览无余;必须走拢去看,才能仔仔细细瞧个分明。
不过,一个年轻人应该以什么名义去参与世事呢?他有什么权利去过问那些黑暗的神秘
的事情呢?他在这个年龄的时候,只知道玩耍,他还只能安排他自己的生活,这就是说,
他还不能够处理任何事情。人是商品当中最贱的商品,在我们所有的重大的财产权当中,
人身的权利是最微小不过的。
当我看到青年人在最活泼的年岁只学习纯理论的东西,而在他们还没有一点实际的
经验的时候一下就投入社会和担当事情,我认为,这种做法的违反理性,一如它的违反
自然。所以,如果说只有极少数的人才懂得为人处事的话,我是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奇
怪的。既然会不会做事是无关紧要的,那么,为什么又乱出主意要我们去学那么多没有
用处的事物呢?口头上是为了社会而培养我们,其实,就教育我们的方法来看,好象我
们每一个人一辈子都只能够在书斋中孤孤单单地思考,或者一辈子都只能够同不相干的
人谈论空想的问题。你以为教你的孩子做一些柔软操和说一些毫无意义的老套话,就算
是教会他怎样生活了。至于我,我也在教育我的爱弥儿怎样生活,我教育他靠他自己的
力量生活,此外,还教他怎样挣得他的面包。这还不够。为了要在世界上生活,还要知
道怎样对人,还要会使用支配人的工具;要会估计文明社会中个人利益的作用和反作用,
而且还要这样正确地预料重大的事情,使自己在事业中不受欺骗,或者至少使自己能够
选用达到成功的良好手段。法律不许可青年人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和财产,但是,如果
他们在达到法定年龄的时候还一点经验都没有,这种保护青年人的措施又有什么用呢?
要他们等到那个年龄才自己作主,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而且将使他们长到二十五岁的
时候还依然同十五岁的时候一样,实际的事情一点也不懂。毫无疑问,我们要防止一个
青年人由于无知或欲念的蒙蔽而自己害自己,但是,无论他在什么年龄都应该教育他对
人和蔼,无论在什么年龄都应该在一个有见识的人的指导之下保护那些需要我们援助的
穷人。
乳母和母亲费了一番苦心抚育孩子,因此对孩子是十分的疼爱;社会道德的实践给
人们的心中带来了人类的爱。正是因为做了好事,人才变成了好人,我认为这一点是最
确实无疑的。你要使你的学生做他所能理解的一切良好行为,要使他把穷人的利益看作
他自己的利益;要他不仅用金钱帮助他们,而且要对他们表示关心;要他为他们服务,
要他保护他们,为他们牺牲他个人的利益和他的时间;要他把自己看作他们的办事人:
他应当终生都要担负这个这样高尚的职务。有多少受压迫的人无处伸诉他们的冤屈,而
现在有他为他们主持正义,因为,他从道德的实践中养成了勇敢坚毅的品行,所以能够
那样不屈不挠地为他们鸣不平,能够为他们闯入大官豪富的门庭,而且,如果必要的话,
就径直走入王宫,为那些既穷得无依无靠、又因害怕恶人的报复而不敢诉苦的可怜人向
国王吐露他们的声音。
不过,我们是不是要把爱弥儿培养成一个游侠,培养成一个打抱不平的义士呢?他
要不要去干涉公众的事情,要不要以智者和法律的保护人的姿态奔走于王公贵族的府第
和衙门,要不要为别人向法官求情,为别人做律师而出现于法庭呢?所有这些我都不知
道。滑稽可笑的名称丝毫也不改变事物的性质。他将做一切他认为是有用的和良好的事
情。他不做任何多余的事,他知道凡是不适合于他那样年龄的人去做的事,对他来说就
没有一样是有用处的,就没有一样是有好处的。他知道他首先要对他自己尽他的责任,
他知道青年人不应该过分地相信自己,他们的行为应当慎重,对年长的人应当尊敬,应
当谨慎地少说废话,应当有节制地少做无聊的事情,然而要敢于做有意义的事情,要敢
于说出真理。那些留名青史的罗马人就是这样,他们在担当重任以前的青年时期全都致
力于惩罚罪恶和保卫无辜,其目的就是要在伸张公理和保护善良风俗的行为中教育自己。
爱弥儿既不喜欢闹嚷,也不喜欢吵架,不仅不喜欢人和人吵架甚至动物和动物打架
他也是不喜欢的。他从来没有把两条狗挑得互相争斗,从来没有叫过一条狗去追逐一只
猫。这种和平的精神是他所受的教育的结果之一,因为这种教育丝毫没有使他养成自私
和自高自大的心理,所以是不会使他以驾驭别人和使别人受痛苦而取得乐趣的。他看见
别人痛苦,他自己也感到痛苦,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一个青年人之所以忍心甚至乐于
看到一个有感觉的生物遭受痛苦,是因为他自以为可以凭他的聪明和优越的地位而免遭
那种痛苦。谁能保证不受这种想法的浸染,谁就不会掉进由这种想法而产生的灾祸。所
以爱弥儿是很爱和平的。他看到快乐的面孔就感到喜悦,当他能设法使别人露出笑容的
时候,他自己也因此而感到欢喜。我认为,他在看到可怜的人的时候,是不至于仅仅对
他们无动于衷地说一些同情他们的空话的,是不至于对他可以用他的怜悯心去医治的痛
苦仅仅表示一阵叹息就算完事的。他积极的慈善行为不久就可使他获得他如果怀着铁石
心肠就不能获得或者要很晚才能获得的许多知识。如果他看见同伴之间闹不和气,他就
要竭力去排解;如果他看见人们闷闷不乐,他就要去打听他们苦恼的事情;如果他看见
两个人彼此仇恨,他就要问一问他们心怀敌意的原因;如果他看见一个穷苦的人在豪强
和富翁的压迫之下呻吟,他就要想方设法替他解除折磨;他关心一切不幸的人,因而也
不能不关心一切可以消除他们的痛苦的手段。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以适合于他那样年
龄的方法使这些倾向产生良好的效果呢?我们应该指导他的思想和学习,利用他的热情
去提高他的思想和学习的能力。
我要不厌其烦地一再说明这一点:要以行动而不以言辞去教育青年,他们在书本中
是学不到他们从经验中学到的那些东西的。当他们无话可说的时候,硬要叫他们练习口
才,当他们没有什么事情要说服别人的时候,硬要他们坐在教室的板凳上感受豪迈的语
句的力量和巧言服人的妙处,这是多么荒唐啊!所有一切的修辞法,在一个不懂得辞令
的用处的人看来,纯粹是咬文嚼字的伎俩。一个小学生知不知道汉尼拔为了坚定部下越
过阿尔卑斯山的决心是怎样修饰其辞句的,这有什么关系呢?反之,你不给他讲那些美
妙的辞令,而是教他要怎样一个说法才能说得校长放他一天假,我担保他倒是很专心听
你讲措辞的方法的。
如果要我去教一个已经有了种种欲念的青年学修辞的话,我将继续不断地告诉他一
些可以助长他的欲念的东西,然后再同他一起研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说法才能说动别人
去满足他的欲望。可是我的爱弥儿所处的环境,使他即使有辩才也不见得有多大的用处;
因为他所有的需要差不多都是限于身体方面的,所以他仰赖别人的地方还不如别人仰赖
他的地方多,同时,因为他对他们无所要求,所以他即使有什么事情想说服他们的话,
他心里也是不至于着急得过分冲动的。由此可见,他所说的话一般都应该是朴实无华的。
他说话要平平常常恰如其分,而唯一的要求只是要人家听得懂。他很少说十分精辟的话,
因为他还没有学过怎样概括他的思想;由于他很难得冲动情感,所以他话中很少用比喻
的辞儿。
然而这并不因为他是十分呆板的缘故。无论他的年龄、他的脾气或兴趣都是不允许
他变成这种样子的。他又活跃又稳重的精神浸沉在青春的热情里,被他的血液所洗炼,
因而给他天真的心里带来了一股热力,不仅使他的眼睛闪烁着这股热力的光芒,而且使
我们在他的言语中也感到、在他的行为中也看到了这股热力。他说话时已经有抑扬的音
调,而且有时候还说得很激烈。高贵的情操激动着他的灵感,使他力量充沛,心地高尚。
他心里充满了对人类的爱,所以在语言中也透露了他这种心灵的活动。他那坦率的话比
别人的花言巧语还有魅力,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他才是真正的能言会说的人,因为他
只须把他心中的感触如实地说出来就可以使听话的人体会他的感情。
我愈想就愈认为,只要把仁爱之心这样地付诸行动,只要从我们做得好或做得不好
的地方去找出它的原因,就没有哪一样有用的知识是不能够灌输给一个青年人的心的;
而且,除了在学校中获得的种种真正的知识以外,这样做,还可以使他获得一门更重要
的学问,那就是把他所获得的知识应用于他的生活。他对他的同伴是那样地关心,因此,
他不可能不很快地就学会怎样衡量和辨别他们的行为、他们的爱好和兴趣,不能不比那
些对谁都不关心、因而对别人一点事情都不做的人更能正确地评价哪些事情是有益或有
害于人的幸福的。只知道为自己的事情打算的人,是太容易动感情的,所以不能理智地
判断事物。这种人事事都只知道为他们自己,完全按他们对善和恶的观念来决定他们的
行动,因此,他们的心目中是充满了许多可笑的偏见的,只要稍稍碰到他们的一点儿利
益,他们马上就觉得天都蹋下来了。
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为美德,这种美德,在任何一
个人的心中都是可以找得到它的根柢的。我们所关心的对象同我们愈是没有直接的关系,
则我们愈不害怕受个人利益的迷惑;我们愈是使这种利益普及于别人,它就愈是公正;
所以,爱人类,在我们看来就是爱正义。因此,如果要使爱弥儿爱真理,要使他能认识
真理,我们就必须事事使他远远地离开他自己的利益去考虑问题。他愈是关心别人的幸
福,他的心就愈是开朗和聪明,而他也就愈少搞错什么是善和什么是恶;不过,我们不
可让他仅凭个人的见解或不正确的成见而产生盲目的偏爱。他为什么要为了服务一个人
而伤害另一个人呢?只要他增进了所有一切人的最大幸福,则谁都得到了其中的好处,
对他来说有什么要紧呢?贤明的人首先关心的是大家的利益,然后才是个人的利益;因
为每一种利益都属于整个的人类,而不属于其中的某一个人。
为了防止同情心蜕化成懦弱,就必须要普遍地同情整个的人类。这样,我们才能在
有所同情的时候,就首先是同情正义,因为在一切美德中,正义是最有助于人类的共同
福利的。理智和自爱使我们同情我们的人类更甚于同情我们的邻居;而同情坏人,就是
对其他的人极其残忍。
此外,还须记住的是,我们之所以能够采用这些方法,使我的学生这样忘掉他自己,
正是由于它们同他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这不仅给他带来一种内心的享受,而且我在使他
施惠别人的时候,也教育了他自己。
我已经先把这些方法提出来了,而现在才谈一谈它们的效果。我看见在他的头脑中
慢慢地展现了多么宏伟的景象!多么高贵的情操堵塞了渺小的欲念的萌芽在他的心中生
长!由于他的倾向很高尚,由于他的经验告诉他怎样把一个伟大的灵魂的欲望集中在一
个严格的可能的范围内,怎样使一个优于别人的人在不能把他们提高到自己的水平时就
降低到他们的水平,因而使他养成了多么清晰的判断能力和多么正确的理性!真正的正
义的原则,真正的美的典型,人和人的一切道德关系,秩序的全部观念,所有这些,都
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了;他知道每一种事物的应有的地位和使它脱离那个地位的原因;
他知道什么东西对人有用,什么东西对人没有用。他虽然没有经验过人间的烦恼,但他
已经看出它们的幻象和它们的作用。
不管读者怎样判断,我都要顺着事物的力量引着我走的道路前进。很久以来他们都
认为我是游荡在梦幻之乡,而我则认为他们始终是停留在偏见的国度。在这样坚决地抛
弃一般人的庸俗之见的时候,我仍然是不断地在我的心中想到它们:我分析它们,深深
地思考它们,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接受它们或逃避它们,而是要把它们放在理智的天平上
加以衡量。每当我不能不同一般人的庸俗之见分道扬镳的时候,经验就会告诉我说读者
们是不会学我的样子的。我知道,由于他们硬是要亲眼看见才认为我说的话可以成为事
实,所以就把我所描述的这个青年看作是一个异想天开地虚构出来的人物,因为他们把
他拿来跟其他的青年一比,就觉得他跟那些青年是大不相同的;他们没有想到,他跟他
们大不相同,那是当然的,因为,他跟他们所受的培养迥然两样,他跟他们熏染的感情
也完全相反,他跟他们所受的教育也完全不同,所以,要是他长得象我想象的那个样子,
那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反之,要是他长得同他们一样了,那才奇怪咧。他不是人培养出
来的人,他是大自然培养出来的人。所以,他在他们看来当然是很稀奇的。
在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决定我要论述的事情没有一样是除我以外其他的人不
能论述的,因为我着手论述的起点,即人的诞生,是我们大家都同样可以从这一点开始
论起的;但是,我们愈是论述下去,我们之间就愈来愈分歧,因为我主张培养天性,而
你则要败坏天性。我的学生在六岁的时候,同你的学生没有什么分别,因为在那段期间
你还来不及损坏他们本来的面目;可是现在,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了;他
即将达到成人的年龄,到了这个年龄,如果我没有枉自辛苦一阵的话,他就要长得同你
的学生绝对两样。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拿数量来说也许彼此是相等的,但就内容来说,
就一点也不同了。你发现他具有高尚的情操,而你的学生连这种情操的苗头都没有,就
感到惊异;可是,你曾否想到,当你的学生已经成为哲学家和神学家的时候,爱弥儿还
不晓得什么叫哲学,还没有听人讲过上帝哩。
如果有人来向我说:“你所说的那种人是不存在的,青年人决不是那个样子,他们
有这样或那样的欲望,他们要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这种说法,就正如有些人因为见
到花园中的梨树都很矮小,便否认梨树可以长成大树。
我请求那些这样欢喜责难他人的批评家要想到,他们所说的这种情况,我也同他们
一样地知道得很清楚,也许我对这种情况考虑的时间比他们还多,同时,由于我并不是
非要他们接受我的看法不可,因此我有权利要求他们至少要超过一番之后才来挑我的错
处。希望他们好好地研究一下人的身体,希望他们详细的观察一下人的心在这样或那样
的环境中的最初的发展,以便了解一个人在他所受的教育的影响下,可以同另外一个人
有多么大的区别;然后,把我施行的教育和在他身上产生的效果加以比较,才说出我的
理论在哪些地方是错了。要是这样来批评的话,也许就可以把我批评得无话可说了。
我之所以说得这样肯定,而且我认为可以原谅我说得这样肯定的理由是:我不仅不
刻板地抱着一套方式,而且还尽可能地不按理论而按我实际观察的情况去做。我所根据
的,不是我的想象而是我所看到的事实。的确,我并没有局限于只从某一个城市的市区
或其一种等级的人的生活中去取得我的经验;当我尽量把我在过去的生活中所见到的各
种社会地位的人加以比较之后,就决定:凡是那些只是这个民族有而另一个民族没有,
只是这种职业的人有而另一种职业的人没有的东西,都是人为的,应该加以抛弃;而需
要研究的,只是那些对所有一切的人,对各种年龄的人,对任何社会地位和任何民族的
人来说,都是无可争辩地人人共有的东西。
如果你从一个青年的童年时候起,就按照这个方法去教育他,而且在教育的过程中,
如果他不受任何偏狭之见的影响,尽可能不为他人的权威和看法所左右,请你想一想,
结果他是象我的学生呢还是象你的学生?为了弄清楚我是不是错了,我觉得,首先要回
答我这个问题。
一个人并不是那样轻而易举地就开始动脑筋思想的,但他一经开始,他就再也不会
停止动他的脑筋了。无论什么人,只要曾经运用过他的思想,他就会经常地有所思虑。
人的智力只要用来考虑过一件事情,它从此就再也静止不下来了。有些人也许认为我在
这方面做的工作太多或者太少,认为人的心窍生来不是那样轻易就能打开的,认为我使
他获得了他未曾有过的便利条件之后,又使他过久地呆在他早就应该超越过去的思想范
围内。
不过,你首先要想到的是,虽然是我想把他培养成一个自然的人,但不能因此就一
定要使他成为一个野蛮人,一定要把他赶到森林中去。我的目的是:只要他处在社会生
活的漩流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
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
所控制就行了。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有许多使他动心的事物,有频频使他有所感受的情
感,有种种满足其真正需要的手段,因而一定会使他获得他在其他的情况下不能获得或
要很晚才能获得的观念。心灵的自然的发展是加速而不是延缓了。同一个人,在森林里
也许是那样的愚昧无知,然而在城市里,只要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观众,他就会变得很
有理智和十分的聪明。看见狂妄的事情而不参与,是使人头脑保持清醒的最好的良方;
不过,一个人即使参与狂妄的事情,只要不受它的蒙骗,只要不犯那些行为乖谬的人所
犯的过失,他也是可以从中受到教育的。
还要想到的是,由于我们的官能只能感受可以感知的事物,因此,我们是很难领会
哲学的抽象概念和纯粹的精神的观念的。为了要领会这些东西,我们要么就摆脱我们所
紧紧依附的身体,要么就一个事物又一个事物慢慢地循序渐进,要么赶快走,干脆就一
个大步跳过去,然而要越过这样的距离,孩子们是办不到的,甚至对成年人来说,也需
要为他们做一些特殊的阶梯才能跨越过去的。第一个抽象的观念就是其中的第一个阶梯;
不过,我现在还不大明白你打算怎样去建造这种阶梯。
那拥抱万物、推动大地、创造一切生物的不可思议的上帝,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
我们的手摸不到的;他逃避我们的感官:创造的东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而创造东西的
人却隐藏起来。要能够认识到他的存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当我们终于认识到他
的时候,当我们在心中自问:“他是谁?他在什么地方?”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感到惊
惶,感到迷茫,不知道怎样想法才好了。
洛克要我们从研究精神开始,然后再进而研究身体。这是迷信的方法,偏见的方法,
错误的方法;这不是理智的方法,甚至不是井然有序的自然的方法;这无异乎是蒙着眼
睛去学看东西。必须对身体经过长期的研究之后,才能对精神有一个真正的概念,才能
推测它的存在。把次序倒过来,就只好承认唯物主义的说法了。
------------------
   收集整理
    下一页
第六节
既然我们的感官是我们取得知识的第一个工具,则我们可以直接理解的东西就只能
是有形的和可以感觉的物体了。“精神”这个辞,对任何一个没有受过哲学训练的人来
说,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在一般老百姓和孩子们看来,精神也就是一种物体。他们岂
不是在说精神是会叫喊、会讲话、会打打闹闹的吗?所以你得承认精神有胳臂和舌头,
同身体是很相象的。全世界的人,包括犹太人在内,都要制造有身躯的神,其原因就在
这里。就连我们自己,也有“圣灵”、“三位一体”和“上帝的三位”这些辞汇,可见
我们大多数人也是真正的神人同形同性论者。我承认,有人告诉过我们说上帝是无所不
在的;可是,我们也相信空气是无所不在的,至少在大气层中是无所不在的;“精神”
这个辞就辞源来说,不过是“气”和“风”的意思。只要你一经使人养成说话时常常说
莫明其妙的辞的习惯,此后,你要他们说什么,就可以很容易地使他们说什么了。
当我们对其他的物体有所行为的时候,首先就会感觉到,如果那些物体也对我们有
所行为的话,其影响也同我们给予它们的影响是一样的。所以,人类一开始就认为所有
一切影响他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由于他自己觉得不如那些物体强,由于他不知道它们
的力量有多大,因此就以为它们的力量是大得没有限制的,并且,当他把它们想象为有
躯体的东西时,就把它们看作是神了。在太古的时候,人对万物都是害怕的,并且认为
自然界的东西没有一样是死的。物质的观念其本身也是抽象的,因此在他们心中形成的
速度之慢,也不亚于精神的观念。他们认为宇宙中是充满了可以感知的神的。星、风、
山脉、河流、树木、城镇、甚至房屋,全都是有灵魂、有神、有生命的。拉班的家神、
印第安人的“曼尼佗”、黑种人的物神以及所有一切自然和人创造的东西都曾经做过人
类最初的神;他们最早的宗教是多神论的,偶像就是他们最初的崇拜对象。只是在他们
逐渐地把他们的观念加以概括,因而能够追溯到一个造物主,能够把包罗万象统一为一
个单独的观念,并且懂得“实体”这个抽象之中最抽象的辞的时候,他们才能理解唯一
无二地只有一个神。所以,凡是信上帝的儿童,必然是崇拜偶像的,或者,至少也是神
人同形同性论者;只要有那么一次他在想象中以为是看见了上帝,他此后就不大用脑筋
去思考他究竟是什么样子了。洛克先研究精神后研究身体的次序,其错误就在这里。
对实体一旦有了(我不知道怎样有的)抽象的观念,就会认为,要接受一个唯一无
二的实体,就必须假定它具有一些彼此排斥、互不相容的性质,例如思想和外延,其中
有一个就是在本质上是可以分割的,而另一个则是一点也不能分割的。此外,还要认为
思想,或者换一个辞来说,即感觉,是一种原始的性质,是同它所属的实体不可分离的;
外延和实体的关系也是这样。由此可见,有生命的东西如果失去了这些性质之一,也就
会失去它所属的实体,因此,死亡只不过是实体的一种分离罢了,而生命就是这两种性
质相结合的时候,是由这两种性质所属的实体构成的。
现在来看一看两种实体的概念和神性的概念之间,看一看我们的灵魂对我们身体的
作用的不可思议的观念和上帝对所有一切生物的作用的观念之间,还存在着多大的距离。
创造、毁灭、无所不在、永生、无所不能和神性,这种种观念,既然是只有很少数的人
看起来才既混乱又模糊,而一般人因为一点也不明白,所以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不清楚的
地方,但为什么只有初步的感官活动、而且要接触什么才思想什么的青年人看起来又是
那样费劲,也就是说看起来怎么会一点也不明白呢?在我们周围开凿许多无限的深渊也
是徒然的,小孩子对它们是一点也不害怕的,他们小小的眼睛是看不出它们的深度的。
在小孩子看来一切都是无限的,他们不知道哪一样东西是有限度的,其原因并不是由于
他们的尺度特别长,而是由于他们的智力短。我甚至注意到,他们竟认为无限大是小于
而不是大于他们所知道的空间的大小的。他们用脚而不用眼睛去估计一个广阔的空间;
在他们看来,这个空间虽大,但并不是大于他们所能看到的范围,而只是大于他们所能
走到的范围,如果你给他们讲上帝的力量怎么样大,他们也许以为充其量也不过是同他
们爸爸的力量差不多。在任何事情上他们都是以他们的知识来衡量一切可能的大小的,
因此他们认为你告诉他们的东西总是比他们所知道的东西小。无知的人和智力薄弱的人
所有的自然的判断力就是这样的。哀杰克斯之所以不敢和阿基里斯较量,而敢于向丘必
特挑战,是因为他认识阿基里斯而不认识丘必特。一个自以为是人间最富有的瑞士农民,
如果你告诉他国王是怎样一个人的话,他就会神气十足地问你国王在山上牧放的牛有没
有一百条。
我早就料到,有许多读者会觉得奇怪,因为他们看见我从我的学生的童年时候起就
一直跟随着他,但一点没有向他讲过宗教。在十五岁的时候,他还不知道他有一个灵魂,
也许到了十八岁的时候,我认为还是不应该把这件事情告诉他,因为,如果他还没有到
需要知道的时候就提早知道的话,也许他就永远不会真正地懂得了。
如果要我描写一件令人生气的蠢事的话,我就想描写一个冬烘先生用问答法给孩子
们讲教条时候的情形;如果我想把一个孩子气得发疯的话,我就叫他给我讲解一下他所
说的那些教条是什么意思。你也许会反对我说,基督教的教条大都是玄妙的,如果要等
一个人的思想能够理解它们的时候才教他,那不仅是要等孩子长成大人,而且要等到那
个人不在人世的时候才能教了。关于这一点,我首先要回答的是,有一些玄义不仅是人
不能理解的,而且是不能相信的;如果不是教孩子们从小就学着撒谎的话,我看,用教
条去教他们就没有什么好处。再说,要承认玄义,就至少要知道它们是不可思议的,而
孩子们连这个概念也是不可能懂得的。当一个人还处在事事都觉得是很玄妙的年龄时,
就无所谓玄妙了。
“要信上帝才能得救。”这个被误解了的教条导致人们以毒辣的手段消灭异己,而
且使人养成爱说空话的习惯,因而学到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严重地摧残了人的理智。
毫无疑问,要永远得救,就不能浪费一点点光阴;不过,如果反来复去地老是念几句话
就可以永远得救的话,我就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喜鹊和鹦鹉也象孩子们那样升入
天堂了。
信仰的义务是含有履行这种义务的可能性的。没有信仰的哲学是错误的,因为它误
用了它所培养的理智,而且把它能够理解的真理也抛弃了。但是,一个自称为信仰基督
教的孩子,他有什么可信的呢?他只能相信他懂了的东西;他对你教他讲的那些话,是
理解得这样的少,以至你拿相反的道理去教他,他也是马上会接受的。小孩子和许多成
年人的信仰是一个地理问题。他们是不是生在罗马就比生在麦加的禀赋好呢?你告诉这
个人说穆罕默德是代替神说话的人,他于是就跟着说穆罕默德是代替神说话的人;你告
诉那个人说穆罕默德是一个恶棍,那个人也就跟着说穆罕默德是一个恶棍。如果把两个
人的位置换一下,这个人就会相信另一个人所相信的说法。我们能不能因此就把两个禀
赋如此相象的人,一个送进天堂,一个投入地狱呢?当一个孩子说他信上帝的时候,他
所信的并不是上帝,而是张三李四,因为是他们告诉他有一个世人都称之为上帝的东西;
所以说他对上帝的信仰就如同幼里皮底斯所说的:
啊,丘必特!对于你,我只听说过你的名,而未见过你这个神。
我们认为,还没有成长到懂事的年龄就死去的孩子,是不会失去永恒的幸福的,因
为天主教的教徒也认为,受过洗礼的孩子,即使没有听说过上帝,也是不会失去永恒的
幸福的。因此,在有些情况下不信上帝也是可以得救的;这种情况发生在儿童时期或疯
癫时期,因为这时候人的精神不能进行为了认识上帝而必须进行的活动。这里,我认为
你和我之间的分歧在于:你认为孩子们在七岁的时候就能认识上帝,而我则认为他们即
使到了十五岁也是不行的。我的看法是对还是不对,不能拿一个信条来判断,而必须简
单地看一看自然的历史。
由上述原理也可以看出,这样的人即使到老年都没有信过上帝,只要他自己不是故
意不信,就不能因为他没有信过上帝而剥夺他来生去见上帝的权利;我认为,他当然不
是自己愿意成为这种故意不信上帝的人的。就疯人来说,你也承认疾病虽然是夺去了他
们的精神能力,但没有剥夺他们做人的资格,因此也就不能剥夺他们享受上帝的恩惠的
权利。既然如此,为什么那些从童年时候起即与世隔离而过着极端野蛮的生活的人,仅
仅由于未获得只有与人交往才能获得的知识,你们就不同意他们也享受上帝的恩惠呢?
你们也许会说:“那是因为要这样一个野蛮人把他的思想提高到能够认识真正的上帝,
显然是不可能的。”理智告诉我们说,只有在一个人有意犯下错误之后,我们才应该给
他以惩罚,我们决不能把一个人的无可改进的愚昧无知看作是他的罪恶。由此可见,在
永恒的正义面前,所有一切愿信上帝的人,如果他具备了一些必要的智慧的话,就算是
信上帝了,而且,除了那些存心不接受真理的人以外,即使一个人不信上帝,也不应该
因此就惩罚他。
我们不要向那些没有能力理解真理的人宣讲真理,因为那样做,等于是散布谬误。
他宁可对上帝一点观念都没有,而不可对上帝产生鄙俗的、荒诞的、侮辱的和不尊敬的
观念:不知道上帝的存在,总不如亵渎上帝的害处大。忠厚的普卢塔克说:“我宁愿人
家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普鲁塔克这样一个人,而不愿人家说:‘普卢塔克为人既不公
正又很妒忌,而且还是那样的专横,硬要人家去做那些做不到的事情。’”
在孩子们的心中把上帝描画成奇形怪状的样子,其最大的坏处就是这些样子将终生
留在他们的心中,甚至在他们长成大人的时候也认为上帝无非就是他们在儿童时期听到
别人所讲的那个样子。我在瑞士曾经看见过一家人是这样地相信这个原理,以至那和蔼
虔诚的母亲在他的儿子幼小的时候不向他讲宗教,怕的是他满足于这一点点粗浅的知识,
到了懂事的年龄时就连更好的知识也不要了。这个孩子听人家讲到上帝的时候总是肃然
起敬的,而一当他自己要讲上帝的时候,人家就制止他,好象这个事情太深奥,不是他
那样的人可以讲的。这样的忌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同时,出于自尊心,他便如饥似渴
地想望赶快有一个时候把大家硬不要他知道的神秘事情弄个明白。大家愈不向他讲上帝,
愈不许他自己讲上帝,他反而愈是想知道上帝。这个孩子觉得到处都看到上帝。我耽心
的是:象这样故作神秘的样子,将过分地刺激一个青年人的想象力,把他的头脑弄得迷
迷糊糊的,以至最后不是使他成为上帝的信徒,而是成为上帝的盲信者。
我们毫不耽心爱弥儿会变成这个样子,因为他对所有一切超过他理解力的东西都一
概不去过问,听到人家讲他不懂得的事物,他总是心不在焉。有好些事情他都认为与他
不相干,即使再多一件事情也不至于使他感到为难;他之所以开始想知道这些重大的问
题,不是因为他听见人家提出这些问题,而是因为他的智慧的自然发展促使他去进行这
方面的研究。
我们已经观察过受过文化熏陶的人的心灵是通过什么道路走向这些神秘的境界的;
我愿意承认,即使处在社会当中,也要到年岁稍长的时候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那个境界。
但是,由于社会中有许多不可避免的原因加速了人的欲念的发展,所以,如果不同时使
调节欲念的智慧也迅速发展的话,我们就真会脱离自然的秩序,从而也将破坏其平衡。
当我们无法控制一种东西过快的发展的时候,就必须让跟它有关的种种东西也以同样的
速度发展,才能使秩序不至于混乱,才能使应当同时前进的东西不至于脱节,才能使人
在一生当中时时刻刻都是那样的完善,不至于有时因为这种能力的过快发展使他成为这
个样子,有时因为那种能力的过快发展使他成为那个样子。
我发现在这里遇到多么大的一个困难啊!而且,由于这个困难的发生不是因为事物
的本身,而是因为那些面对这个困难的人懦弱无能,不敢解决,所以这个困难就愈来愈
大了。我们至少要敢于把这个困难提出来,我们要从这一点着手做起。一个孩子要受他
父亲所信的宗教的教养,人们经常给他论证这种宗教不管怎样都是唯一无二的真正的宗
教,而其他的宗教则都是荒唐无稽的。在这个问题上,这种说法有没有说服力,纯粹看
它是哪一个国家的人说的。一个土耳其人如果在君士坦丁堡说基督教是十分可笑的话,
那就让他到巴黎来打听一下我们对回教的看法!特别是在宗教问题上,人的偏见是压倒
一切的。可是我们,既然不让他受任何事情的束缚,既然不屈服于权威,既然不拿爱弥
儿在其他地方他自己不能学懂的东西去教他,那么,我们要培养他信什么宗教呢?我们
使这个自然的人加入哪一个教派呢?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很简单的:我们既不
叫他加入这一派,也不叫他加入那一派,而是让他自己正确地运用他的理智去选择。
在余烬掩盖的火上,我向前迈进。
不要紧!我一直到现在都保持着我的热诚和信心,这就可以弥补我的考虑不周。我
希望在必要的时候,它们能保证我不犯过失。读者诸君,你们别耽心我会采取一个爱真
理的人不屑于采取的小心翼翼的样子,我绝不会忘记我的方针,但是我每每要怀疑我的
判断是否正确。我在下面告诉你们的,不是我心里的想法,而是另外一个身分比我更高
的人的想法。我担保其中的事实都是真的,它们都是我所抄录的这段文章的作者的真实
经验,是不是能够从这段文章中对我们所谈的问题得出一些有用的看法,那要由你决定。
我建议你不要拿另一个人或我的感觉作为评判的尺度,我只是把它抄在这里供你研究。
“三十年前,在意大利的一个城市里,有一个离乡背井的年轻人穷困到了极点。他
本来是一个加尔文派的教徒,但后来由于一时的糊涂,觉得自己流落异乡,谋生无术,
为了糊口就改宗他教。在那个城市里有一所专为改宗的人设立的寓所,人家把他收容在
那里。人们把宗教上争论的问题告诉了他,因而使他产生了他未曾有过的怀疑;人们使
他知道了他本来不知道的罪恶,他听到了一些新奇的教理,看到了一些更新奇的风俗;
他经历了所有这一切,险些儿成了它们的牺牲品。他企图逃跑,人们把他关起来;他口
出怨言,人们就惩罚他。在暴虐的人们的摆布之下,他发现自己因为不愿意犯罪反而被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