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做人最容易犯的100个错误

_12 檀明山(现代)
他还写道: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缓和,声音越柔和。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还要有耐心,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
傅雷已经离现代人而去,但他留下的《傅雷家书》,却是值得今天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我们好好读一读的。
学会礼让
学会礼让,要求对他人恭敬、谦让、
待人有礼貌,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秦朝末年,张良隐居下邳。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须发全白执杖、的老人。
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谁知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 张良心底大怒:嘿,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真是太过分了!
张良正想脱口大骂,但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给张良。
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使之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张良克制自己的不悦,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但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
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 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
家。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在个人的修身和人与人交往之中就特别强调一个礼字。
在礼中又特别强调礼让二字,要求对他人恭敬、谦让,待人有礼貌、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其实,礼,讲究礼仪、礼让,它也是一切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是,也不知什么时候起的,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礼让几乎成为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譬如,在那个敌我分不清的时期,要求做到对人民、对同胞、对家人、对四周亲邻讲究礼让,似乎比登天还难。是不是从那时起人们养成了不会礼让的习惯?
礼让,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很重要的内容。无论是老人、年轻人、孩子,无论是男人或女人,无论是领导干部、党员和老百姓,都要重视一个礼让的问题。
每当一个单位利益(如调整工资、评职称、提干等)重新调整或重新分配的时候,此时似乎无什么礼让可言,一个个争得脸红脖子粗,不仅要将属于自己的蛋糕尽快地切到自己的手中,还恨不得将本应属于他人的蛋糕也切到自己的手中。公开吵闹的有之,背后争呼的有之。甚至在这“关键”时刻,一些领导干部竟带头去争,带头去抢,此时也就无什么礼让可言。
现实生活中,确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譬如在公共汽车上,老弱病幼残专座这几个字写得醒目,尽管有的老人一旁站着,然而一些年轻人却装出旁若无人坐着不动。如果此时大家忍让一点,礼貌一点,相互关照一点,是可以减轻人们精神紧张的程度的,但是,人们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骂起娘来,彼此之间似乎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剑拔弩张,甚至拳脚相交,此时也就谈不上什么文明不文明的了。
如今有的人的心态也很怪,似乎自己有一肚子的气,怨气有诉不完的怨,有发不完的牢骚,因而只要有可能就尽情地将这些怨气、牢骚发泄出来。不少人信奉“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所谓“哲理”,于是,不仅将他人当作自己的出气筒,而且动不动就大吵大闹,制造事端,唯恐天下不乱。原因之一就因为不懂礼让。
学会礼让,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怎么办?有以下几条:要求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要空谈,这就要加强个人修养和文明程度;要用制度来保证,要求实,要奖惩结合;要用社会氛围来改变,造成一种气氛,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使人感到不礼让不行。
学会忧患
忧患是人的责任心、使命感的表现。
一个人对自己、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心
越强 其忧患意识也就越强。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吃不好饭,睡不着觉。他的一个朋友为
他担忧,关切地问:你有什么忧愁的事吗?”
这个人叹了口气说“:唉!我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地会突然
陷下去,我的身体到哪里去躲藏呢?”
他的朋友就开导他说“:这天,不过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没
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伸展身体、俯仰、呼吸,每时每刻都在天中
活动,你为什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
这个人又说:“如果天真的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那天上的
日月星辰,是不是就要掉下来了吗?”
他的朋友又劝导他:“日月辰星不会掉下来的。”
这个人又追问:那么,地陷了,人又怎么办呢?”
他的朋友又说“:这地,也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它塞满了
四面八方所有空虚的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土块,你跨步、跳
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
忧患,是指对事物发展的一种不祥的感觉,问题较为严重的体验,灾难即将来临的认识。
个人要成长,群体要发展,民族要兴盛,国家要强大,是需要一点忧患意识的。这是因为忧患是人的责任心、使命感的表现。一个人对自己、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心越强,其忧患意识也就越强。因而历来就有“居安思危”之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的开段词,就反映了中华民族强烈的忧患意识。
学会忧患,是人的理智的反映,是智者智慧的表现。古人曰: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视祸于未萌。”的确,越是清醒、明智的人,就越能看得到自己发展中的危机。
学会忧患,更是国民成熟的标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应该有那种“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易经 系辞下》)的精神。日本这个国家为何能高度发达?原因之一,就在于上上下下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岛国心态有优有劣,优者,能将日本人凝聚在一起,劣者,则显示民族的狭隘性。不管如何,即使在发达后的今天,日本人这种起自于资源少、人口多、地方小的忧患意识,一点都未见减退,这确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成熟的国民性。
相比之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所缺乏的就是忧患意识。
过去的历史,人们迷恋于泱泱大国的“天朝心态”之中,明明一副衰败没落、腐朽不堪的封建皇朝,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结果是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建国之后,人们醉心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漩涡之中,一个政治运动接着一个政治运动,在“文化大革命”中,社会明明是糟糕透顶,还在一个劲地吹“: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现在,不能说这种思想已经失去了市场。谁如果多谈一点发展中的问题,多谈一点“被开除球籍”的可能性,那么,一种无形的指责就会降到这些人的头上“:为何只看阴暗面?”看形势不能太悲观!”怎么老往社会主义头上抹黑?”
的确,即使在今天去谈社会的忧患也不是很容易的。这是因为中国人太好面子了,一谈问题,一谈忧患,就立即想到个人的责任问题。这是因为我们社会中的一些人老是不怎么相信群众,总认为谁在谈忧患就是别有用心。
其实大可不必。在社会中哪一个群体的忧患意识最强,是知识分子群体。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是最爱国的,最拥护改革开放的;这是因为我们虽然自称是掌握了唯物辩证法,但是实际上却尽是“形而上学”。我们社会中有不少人还是只愿听好的,而不愿听批评的,口头上虽说“居安而不忘危”,实际上是“防患先防民之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总之,要学会忧患是不易的,要学会忧患还得先去除传统的观念。 学会防患
防患作为一种生存的哲学,无论是
治国、治家、修身都是极其重要的。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
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
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
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
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
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
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
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
不至于手忙脚乱。
预防祸害、灾难的发生,称之谓防患。古人说的“有备无患”即是这个意思。防患作为一种生存的哲学,无论是治国、治家、修身都是极其重要的。
《易经 系辞下》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就必须防患于未然,必须居安思患。凡遵循此道者,国家就会得以长治久安,凡悖于此理者,必将葬送大好江山社稷。
治国是如此,治家也是这样。清人申居勋说“:家怕先富后贫,政怕先宽后紧。”有的富贵之家,子女什么欲望都无条件地满足,粗看似爱子,实则是害子。因为父母的姑息,会养出骄悍、无道的子女来。
作为个人的发展亦如此。古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有的人爱听好话、吹捧自己的话,不爱听坏话、逆耳的话,因此变得越来越骄横,越来越脱离群众,其周围必会出现一批献媚的“小人”。
防患于未然,并非谈说而已,而是真的要付之于实践,付之于个人的行动。
学会防患,要具有一种深谋远虑的生存智慧。这样才能近思,又能远虑,做事办事的原则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般是“先谋”,而“后事”,能考虑到方方面面,不急功近利,不因小失大,不图一时痛快。这种智慧可贵的是:总能在错误和失败之中找出教训,去消除潜伏中的隐患。
学会防患,要具有警惕意识。如今为什么不少人容易上当受骗,原因就在于他们太缺乏社会经验,太轻易相信他人,加上一副太软、太好的心肠,丝毫没有防人之心,失去了警惕性,将恶人当作友人。
学会防患,要具有谨慎、小心的人格特点。这样既能做大事,也能办小事,懂得防微杜渐之理,懂得“慎始”要比“事后掩饰”强得多,所以他们能做到“不困在豫慎,见祸在未形”,能做到舌不尖飞,心机不泄,不夸夸其谈,因而“言必有防,行必有检”,不毛毛糙糙,大大咧咧,自然就能防患了。
学会防患,还要具有责任意识。持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想的是“以天下为己任”,因而无论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家庭或对自己,永远是负责的,永远是国家至上、社会至上、人类的事业至上,总能从全局、从整体、从长远出发,而不会随心所欲,意气用事,不会得意忘形,这样也就会做到防患于未然了。
学会想像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
工作者的特有风格。
郭沫若
拳王阿里在一场争夺重量级冠军的决赛中,前 个回合
被对手打得很惨。他的教练在休息时问他:要不要放弃比赛?”
阿里说:“这样的问题你应该在拳赛结束后再问我。”
在短暂的休息中,他反复想像自己打倒对手时的情景,想像
千万人为自己欢呼的情景,口中念念有词,不断告诉自己“:我最
强!”
在第 回合,阿里又恢复了拳王的气势。最后,他一记重
勾拳击倒了对手而获胜。
想像有强大的力量,许多成大事的人都是先从自己描绘具
体行动形象开始,然后为实现愿望竭尽全力去工作。他们都是平
凡人,但他们能焕发自己的潜能,所以成就了伟业。
“想像”,是指人们在原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各种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组而创造出新形象,并以这种创造想像赢得成功。
“想像”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创造性。举例说,幻想是“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幻想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某些进程的未来,进行积极想像。插上了幻想的彩翼,人的创意就能腾飞,就能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直升飞机早在中国清代小说《镜花缘》中就已经想像出来了。现在这种幻想早已成了事实。由于“想像”存在幻想的成分,所以它能使渴望成功的现代人开阔视野。有人说“:发现,即看到人人看到的,却想到别人想不到的。”获得成功不也是这样吗?
法国科学家罗布里曾这么说:“虽然我们不能做超越能力的事,可是却能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来跨越障碍。”爱因斯坦则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要迈向成功,需要有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本领,也就是要学会想像。
小时候,我们的思维常常无拘无束,富于想像。我们灵活的想像力往往受到自我和外来的压抑。因此,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尤其是更要注意保护和激发自己的想像力。
学会想像,应力求思维具体化。这是指在脑海中构成形象,以激发自己的想像力。这种思维具体化的做法具有直观、清晰的优点,能帮助人们找到不同对象之间的联系,去建立富有创意的新形象。
学会想像,不要把“富于想像”当作儿童幼稚的表现,从而加以有意的抑制。事实上“,富于想像,恰恰是思维具有活力的标志。据心理学家估计,一般人只用了自己想像功能的 左右,大有潜力可挖。所以,我们应当努力锻炼自己的想像力,不要抑制想像,否则将阻碍想像功能的发挥。
学会想像,要拓宽知识面。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普拉 哈拉德博士有个见解:财力买不到想像力。”要提高想像能力,最好的办法是拓宽知识面。人的知识面越广,想像力也越丰富,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学好各门功课,学点哲学和科学方法,增加思维科学方面的修养,甚至阅读幻想小说和想像力丰富的文艺作品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你开发自己的想像力。
郭沫若先生说过“: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的特有风格。”这也应该是每个成功者的特有风格。
学会聊天
朋友,不要为闲聊去占用太多的时
间,也不要轻视闲聊的效益而放弃聊天。
这就是给你们的忠告。
有一天,劳动过后,张明和李连坐在一棵椰子树下乘凉聊
天。
“昨天,我梦见老板给了我 个椰子,让我高兴极了。”
“后来我还把椰子一个个卖掉,全部换回钱币呢。”张刚说得
津津有味。
“老板送给你这么多椰子,你分一半给我可以吗?”
“不可以。”
“那么, 个总可以吧?”
“也不可以!”
“那么,一个总可以吧?”
“瞧您怎么这么懒,连做梦都不会吗?”张明气呼呼地说。
说起闲聊,有人会以为那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闲聊之于人际交往,至少有这样一些好处:
首先,为彼此相识或了解提供一个机会。通过闲聊了解对方生活、兴趣和经验,为增加友谊创造条件。
其次,可以调剂一下你的生活节奏。紧张的工作之余,聊聊天,说说话,可以使你愉快、轻松地度过业余时间。
再次,在天南海北、无所不包的闲聊中,你可以增长知识,获得经验,接受信息,为你的生活增加乐趣。
一个人会不会聊天,也是他会不会交际的表示。一个不会聊天的人如果去交际是非常困难的。这种人可能存在着腼腆、羞怯、焦虑、神经质等心理疾病。
当然,有些人想聊天,但不知如何去聊,当我们谈论足球时,他对此一无所知;当她们谈论服装、首饰、烹饪时,她对此不感兴趣。他们总像一个“备用轮胎”那样,摆在那里,无聊极了。
那么,怎样学会闲聊,开辟一条人际和睦相处的途径呢?是不是应该这样去办:
学会聊天,要把闲聊和正式谈话区分开来,前者没有什么明确目的性,而后者目的性很强。闲聊首先要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闲聊叫做“随便聊聊”的原因。
学会聊天,不能伤害别人,不低级下流,任何事情都可以是闲聊的话题。当然开始聊时应该以大家都了解和感兴趣的话题开头。例如“,今天的电视剧还是蛮有意思的”“、听说市场的西红柿又涨价了。”这样,就能很快地聊起来。
如果你想插入已经开始的闲聊,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讲故事。例如,“我听说有这么一件事情……”这样你的介入就不显得唐突,而且,闲聊的中心也自然而然地转向了你。
学会聊天,要看准聊天对象,选择闲聊的话题。与学者聊天,可讲些轻松幽默的奇闻轶事;与主妇聊天,可以讲讲市场的行情和流行色;与老人聊天,可以谈谈养生之道、保健方法;与孩子聊天,可以讲些童话、寓言和笑话。共同的兴趣才有共同的话题,才能聊得尽兴。
幽默和玩笑可以活跃聊天的气氛,死板冷漠的聊天无异于酷刑。轻松愉快的聊天是你练习口才的好机会。一个在聊天时妙语如珠、诙谐幽默的人,在其他运用口才的场合也会是佼佼者。
要想聊天聊得有水平,平常对各种知识的积累十分重要。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古今中外的事情都知道一些,那样聊起来才会游刃有余,轻松自如。
朋友,不要为闲聊去占用太多的时间,也不要轻视闲聊的效益而放弃闲聊,这就是我给你们的忠告。
学会休闲
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遍职业,以
应利用厚生的需要,而于工作的余暇,又
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以
谋知识与感情的调和。这样,才算是认识
了人生的价值了。
蔡元培
多年前有一位探险家去南美探险,雇用了一群土著人做为
向导及挑夫。尽管背着笨重的行李,长年四处奔波的探险家也比
不上他们的速度,每每都喊着前面的他们停下来等候一下。
到了第四天探险家一早醒来,感到非常吃惊,几天来急于赶
路他们也不为所动,令探险家十分恼怒。
后来与向导沟通之后,探险家终于明白了原因。土著人自古
以来便流传着一种习俗,就是在旅途中他们总是拼命地往前冲,
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向导说“:休息一天是为了能够
帮助我们恢复三天赶路的精神和体力。”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休闲,怎样提高人们生活的品位和质量,成为一个人们很关心的问题;而且社会的“宽容”如双休制的实行,也确实为人们创造了休闲的时间和条件。
人不是上足了发条的机器,工作时间长了,就会感到疲劳,工作的动机、工作的热情就会降低,就再也不能像工作起始之时那样有很高的效率,因而需要休息。于是在工作之余,打一场球,跳一场舞,让紧张的身心放松 下,排除了疲劳,恢复了精力,人们就会以更加充沛的精力和活力去重新工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会休闲的人是不会工作的。人具有无限的潜能,而且,越是聪慧的人,就越是“一专多能”。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遍职业,以应利用厚生的需要,而于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以谋知识与感情的调和。这样,才算是认识了人生的价值了。”
工作,的确是人的潜能发挥的主要场所,但是,它决不是唯一的场所恰到好处地利用休闲,从工作之外继续发挥他的潜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去实现一个人的自我价值。
人需要经验的积累,需要经验的补充,需要经验的指导,而这个经验不仅仅来自自己的工作环境,还有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来自休闲。以休闲旅行来说,它不仅可以恢复人的精力和活力,而且通过旅行,还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热爱自己的祖国,提高审美的情趣……
所以,罗马西塞罗说“:人类借着它才能在道德上、知识上与精神上获得成长。”
那么,应该怎样学会休闲呢?
学会休闲,要在思想上真正认识休闲的重要意义,将休闲放到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有关这一点,说是好说,真的彻底地从思想解决,却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不仅仅是我国有着这样的“传统”:《三字经》中的有“勤有功,戏无益”之说;而且在过去的宣传舆论中一直在提倡“革命加拼命”,似乎唯有不要生活、不要家、不要休息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在当今,中年精英的早衰、早病、早逝的现象时有出现,正是这样的悲剧。
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之后,就是一个如何休闲的问题了。休闲的方式千千万万,关键在自己的选择。大致有以下几条原则:
学会休闲,要学会忙中偷闲。有整块时间休闲最好,没有整块时间就要利用零散的时间。要记住这样一句话“:当你没有空休息的时候,就是该休息的时候了。”
学会休闲,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旅游,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喜欢娱乐,有人喜欢自娱,不能勉强,也不必强迫,因为有兴趣的休闲活动最能解除人的精神疲劳。
学会休闲,要注意情趣。不要过分,如果休闲搞得精疲力尽,以致需要用工作时间去恢复,去补偿,那就不是休闲了;休闲要注意格调,要能陶冶性情;休闲要适度,切勿“玩物丧志”。
学会休闲,要适合个人的情况:如经济条件宽裕,则可将休闲搞得“现代”一点;如果“囊中羞涩”,则不妨简便一点。不要攀比,达到健身健心的目的即可。
学会休闲,要遵循“学习原则”。社会在发展,休闲方式和内容也越来越多,所以休闲也得学习,要慢慢体验其中的“奥妙”。
请记住英国人狄斯累利这样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财富与闲暇的增加,是促进人类文明的两大因素。”
学会说“好”
学会说“好”,就是先理解对方,体贴
对方,不刺激对方。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时
机,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有两个小沙弥为了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谁。
第一个小沙弥怒气冲冲地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在静心听完第一
个小沙弥的话之后,对他说“:你是对的。”于是第一个小沙弥得
意洋洋地跑回去。
第二个小沙弥不服气,也跑来找师父评理,师父在听完他的
叙述之后,也对他说:你是对的。”
这时,一直在旁边听着的第三个小沙弥终于忍不住对师父
说:师父,您平时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话,可是您
刚才却对两位师兄都说对,这岂不是违反了您平日对我们的教
导吗?”
师父听完之后,不但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微笑地对他说“:你
是对的。”第三个小沙弥此时才恍然大悟,拜谢师父的教诲。
在我们与他人的交际和交谈中,由于彼此的立场、观点和利益不同,所以我们常常必须拒绝或回绝对方的一些要求和想法。这种拒绝或回绝对我们是必须的,不能不说,不能不做。但是,我们也会因为这种拒绝或回绝,而让对方受不了,弄得很尴尬。
对于这种立场、观点和利益的问题,乍看起来,似乎是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势在鱼死网破。其实也不尽然。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不直接回话,不直接冲突,而用一种比较温婉的方式和说法,让对方比较容易接受一些,情绪较少受到刺激。
学会说“好”,就是一种这样的技巧。不管对方说什么,要求什么,反对什么,我们都可以凡事先说“好”,意即你好、你对、我同意等等。但其实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可能有些不好、有些不对、有些我们不能同意、有些我们做不到。不过,这并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慢慢地把话说开。等到合适的说话时机,我们再说那些早先对方接受不了的话。
学会说“好”,先赞同对方的说法、要求和意见,这和对方的认识和利益趋同,便不会和对方发生抵牾。等到对方认为你已经接受了他们时(此时他们对你可能已经没有敌意了,已经有可能听你说话,也认为你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只是你有你的实际困难),你再委婉地表达你的不同看法,你的困难和你的实际情况,这样双方都照顾到了,合情合理一些,对方也就容易设身处地替你着想,从而放弃他们原先的那些想法和要求。可是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你便硬梆梆地给他们一个冷面对立,恐怕你即使有正当的理由或困难,对方也不会体谅你。
学会说“好”,答应对方,赞美对方,接受对方,不管你能否做到,愿不愿意做到,都必须先说这样的话,如我很欣赏你的观点,我很愿意帮助你,你的要求完全正当,等等。
学会说“好”,是要试图理解对方,体贴对方,不刺激对方。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陈述自己的看法、意识、困难和实际情况。这样,对方就有可能改变他们先前的想法和要求了。
学会表白
成功的表白,可以恢复自我形象 洗
清不白之冤,摆脱尴尬境地,重新振作精
神。
一位朋友送了一条有“我可以为这个世界创造一些价值”的缎带给他不苟言笑、事事挑剔的上司。
他的上司非常讶异,因为所有的员工一向对他敬而远之。他知道自己的人缘很差,没想到还有人会感念他严苛的态度,而向他致谢。
这位上司把那条缎带给了他正值青春期的儿子。他们父子关系一向不好,平时他忙着公务,不太顾家,对儿子责备过多,很少赞赏。
那天他借这条缎带与儿子沟通,同时为自己一向的态度道歉。他告诉儿子,其实他给自己无限的喜悦与骄傲,尽管他从未称赞他,也少有时间与他相处,但是他是十分爱他的,也以他为荣。当他说完了这些话,儿子竟然号啕大哭。他对父亲说:他以为他父亲一点也不在乎他。没想到父亲的这番言语,打开了儿子心结。
就这样,整个家庭因为一条小小的缎带而彻底改观。这位父亲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调整了生活的重心,也重建了亲子关系,加强了儿子对自己的信心。
表白是指表示自己的清白、无辜、无错、无罪时的一种做法。 一般来说,当人受到他人的攻击、蒙受不白之冤时,或遭到他人的诬蔑、陷害、流言蜚语而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威信、地位时,表白就成为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了。
人的一生,失败与成功、挫折与磨难,有时也难免成为众矢之的,难免蒙受不白之冤,所以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要经历一番,人们往往不自觉地就表白起来。决不要轻视、低估表白的功能。
成功的表白,可以恢复自己的本来面貌,洗清不属于自己责任的过错,使自己摆脱某种尴尬的境地,重新振作精神。
不过,也有不成功的表白。急急忙忙,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一副做了亏心事的样子。结果越表越糟,越表越说不清楚,甚至越表越黑。所以,表白是一门学问,是一种技巧。
那么,应该怎样学会表白呢?
学会表白,应该是真实的反映。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表白不是黑白的颠倒,不是真理的错位。以事实为基础,这是成功表白的前提。所以,表白不是一味地为自己脸上涂脂抹粉,为自己评功摆好,自己有什么错的、不对的,在表白中也得老老实实地承认。在此基础上的表白,人们才会由衷地接受。
学会表白,不应该是责任的开脱。俗话说,无风不起三尺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种将成绩功劳统统归于自己。缺点错误统统归之于他人的表白,不仅达不到表白的目的,反而更会加重他人对你的怀疑和不信任。相反,在说清事物原因的基础上,心胸大度、开阔一点,该自己承担什么责任,痛痛快快地承担下来,这样自然会增加表白的效果。
学会表白,要注意对象的选择。有的人涵养极差,一点都沉不住气,稍有风吹草动就惊慌失措,一点屁大的事情,就像祥林嫂那样,到处诉说,这样的表白惹人生烦生厌,效果肯定是适得其反。所以,不要在一片混乱中表白,应该记住:冷处理要比热处理好,决不要在“小人”“、无事生非者”和“爱唠叨的婆婆嘴”面前表白。
学会表白,不是对他人“攻击”的时机。有的人表白很使人反感,不是在听其表白,倒是在听他对旁人的批判。有的人为了证实自己的清白,费尽心机地收集他人的材料,有的甚至根据自己“丰富的想像”,进行无根据的猜测、怀疑和不负责任的上纲上线。当他人一问你有什么事实根据时,就张口结舌,这样的表白肯定比原来不表白还不好。
学会表白,一定要心诚,不能有半点的矫揉造作,更不能将表白的对象当作傻子。表白之后一定要虚心地听取对方的意见,不能一听不同意见就火冒三丈,顶撞起来,若一时达不到目的,就放一放,或者用行动来证明。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