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卢孟来 (现代)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作者:黄志坚
  第一种思维 工作可以造就你,你也可以造就工作
  第1节:当工作遭遇"七年之痒"
  第一种思维 工作可以造就你,你也可以造就工作
  有人说,每个人永远做着两份工作,一份是当前所从事的,一份则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于是,人们常常把眼光放在别处,总是一味地换工作,希望以此来找到更好的发展舞台,结果却往往陷入另一番失意的泥淖。
  其实,很多人是在骑马找马,好工作从来不在别处,而是在身边--关键在于你能否有个好的心态,安于本职工作,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将平凡的工作打造成你理想中的好工作。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职场永远的赢家。
  当工作遭遇"七年之痒"
  工作时间一久,难免会像夫妻一样,开始感到厌倦。某一天,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开始讨厌这份工作时,甚至每天如坐针毡想离开时,它是否就像你的糟糠之妻?
  婚姻有所谓的"七年之痒",那么职场也有吗?
  答案是肯定的。
  随着职业生涯的增长,我们就会逐渐失去对工作最初的激情,出现倦怠甚至是厌恶的心理。这个时候,你就有必要好好检视一下你的工作--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样的境况,是公司,还是工作本身?又或者是自己?
  你的工作"七年痒不痒"
  刚刚踏出校门时的激情满怀,不知从哪一天起消失在城市的高楼里、马路上了,工作越来越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由此,不少人对工作发出了"七年之痒"的感慨。
  七年,并非一个定数,而是一个概数,可能是一两年,也可能是七八年。工作的七年之痒,追根究底,还是一种工作的懈怠、郁闷、失意现象,是典型的工作亚健康状态。工作之痒可谓人人都有过,不管你是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也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身份与地位,概莫能外。
  不少人为了工作稳定、薪酬待遇之类而找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他们用"上错花轿入错行"来形容这种感觉,这种情况是最容易导致心情郁闷的。
  有一位秘书就说到了自己的无奈:"我做了7年的秘书。7年以来,我是除经理以外全公司所有岗位上没挪过窝的。当初与其说爱这个职业,不如说是爱这个职业给我带来的薪酬。但现在,我特别讨厌我的工作,不过没办法,为了生活,我没有勇气甩掉这样一份让我衣食无忧的工作。"
  另一位自由职业者也说:"我干过7年彩扩摄影的工作,前5年干得挺开心也挺投入的,但是后面两年工作便成了莫大的痛苦,虽然每天只上五六个小时班,但却感觉很难挨。就算现在离开工作岗位4年了,每当想起以前的工作,经过类似的工作场所,我心底还是抗拒不已,可想而知我对以前的工作多么厌倦。别人以为我的工作是五颜六色的,可在我看来却是苍白的,没有一点色彩。"
  可见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都有别人难以了解的工作之痒。
  第2节:工作到底"痒"在哪里(1)
  工作到底"痒"在哪里
  做广告的张洁,最近感觉挺苦恼的,她在广告这一行做得力不从心,很想转行做其他的。但是,其他行业她又没有广告这一行有经验,结果,转了一圈,还是在广告这一行。
  张洁22岁毕业,参加工作已5年,今年已27岁。由于大学学的是广告,所以张洁很幸运地在一家比较大的广告公司负责设计方面的工作。结果因为大公司分工很细,她根本没有学到什么。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她成功地跳到了另一家小的设计工作室。
  在那里每个人都要独当一面,比起前一份工作,它更能锻炼人。而且在那儿,她第一次体会到了通宵达旦工作的乐趣和苦衷。因为工作强度大,有时候需要连续加班,几天几夜下来,小伙子胡子拉碴,女孩子则一个个像黄脸婆。张洁担心自己还没嫁出去就已经"人比黄花瘦",所以就又换了一个公司。
  然而由于专业的限制,张洁始终摆脱不了广告这个行业,这也就意味着她仍然会经常在午夜两点半从公司的写字楼里游出,独自在空旷的大街上行走。夜景虽美,她心里却有些凄楚,常常自问:我梦中的理想事业到底在何方啊?但是,无奈的现实又再三告诫她说:你已经不是任性的小孩,楼还在供着,车子还未买,每天24小时工作还不够,哪有时间顾影自怜?
  张洁的郁闷,代表了很多人的现状:当工作进入一定阶段,工作之痒就会随时发作,只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已。搔痒还得找到痒处,因此,解决工作之痒,首先还得找到所痒之处。
  闲暇的时候不妨坐下来对照一番,静静地思量一下自己的职业困惑,自己的"痒"究竟在何处?
  后来,张洁经过与职业专家的一番深入的交谈,找到了她的问题症结所在--她其实还是挺喜欢广告这一行的,而且她的性格和天赋都与这一行相匹配,只是她过高的期望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朋友、家人的一些偏见,影响了她工作的激情。
  因此,专家建议她给自己制订一个适当的职业目标,其次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段时间后,张洁竟然和以前判若两人,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激情。
  心理学家认为,对工作或职业产生疲倦感,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工作到了一定程度,程式化的模式本身很容易在人类"求新求异"的本能心理需求中被厌倦和抛弃。通常情况下,能力大于期望值和期望值大于能力的人都容易产生工作厌倦心理。
  一般说来,导致工作厌倦或疲惫的原因主要有:不喜欢所从事的工作,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得不继续干下去;工作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肯定和回报,以至于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工作出现了一些挫折,比如受了老板的批评而感到委屈,等等。
  第3节:工作到底"痒"在哪里(2)
  事实上,人对工作的热爱比婚姻更缺乏维系的基础。出现"七年之痒"症状的人不必因此而背上心理负担,关键在于如何找到痒症的来源并积极去预防和治疗它。
  如果长期承受工作压力或对工作缺乏兴趣,而问题又不及时解决,就很可能会引起心理状态的不良反应。比如一提到工作就感觉非常厌倦,工作没劲,什么都懒得去做;为抵抗工作带来的压抑,大量饮酒、常感到头痛、全身无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情抑郁烦躁;工作效率低,常常出错;刻意与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无缘无故地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等等。
  就像婚姻的"七年之痒"容易导致问题和影响婚姻质量一样,职业的"七年之痒"也会严重地影响工作效率,并对身体产生危害,如周期性偏头痛、过敏症、胃溃疡、高血压症、腰背痛等。
  由此可见,工作之痒如不及时解决,危害不容小视。但方法总是比问题多,只要对症下药,采取积极主动的方法去治疗,什么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第4节:跳槽不是万能药
  跳槽不是万能药
  工作出现"七年之痒",怎么办?有人打算跳槽、考研、读MBA、做自由职业者、出国、辞职休息,等等。事实证明,跳槽是很多人摆脱厌倦最常用的办法。
  出现工作的"七年之痒",关键是要动起来,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但选择跳槽并非万能药。对于这样一个机会无限的商业时代,跳槽无疑是件极其正常的事,它也是人们寻求最佳发展舞台最有效的途径。但是,跳槽是有前提的,而且需要把握一个度。
  就像前面那位杨秘书所说,职业错位时就必须及时换工作--适合与人打交道跑业务的,却被安排埋头于办公室;适合当作家的,却被派遣到市场一线去做销售。这就是典型的大材小用,暴殄天物。
  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果敢地换工作,去做自己真正适合的。但是,频繁地换工作并不是一件好事,只会对自己的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事实上,再令人激动的工作,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很多时候不是工作造就了人,而是人造就了自己的工作,关键问题不是换不换工作,而是如何拓展你的事业。因为一个人可以把事情越做越大,也可以越做越窄。所以说,换工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药,而积极行动起来,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充实自己的能力才是最关键的。
  每个人的问题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但对于解决问题的态度,却有着同样的主动与被动之分。有的人,当工作出现问题时,他会主动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而有的人呢,面对问题,却被动地选择了逃避。
  譬如说,有的人明明很努力,却老是得不到老板的器重;明明觉得这样对自己的发展很不利,但他却只知道怨天尤人,而不敢主动去与老板沟通。殊不知,逃避是躲不过的,越是害怕的事情,越要主动去面对解决,因为很多的时候,越是你害怕的事情,往往越是制约你发展的瓶颈。
  工作之痒虽然人人都会遭遇,但有的人却认为是极其自然的现象,没有那种受害的感觉。因为他们懂得主动去调节自己,因而很容易挨过"发痒期"。
  一位有过20多年从医经验的医生曾经说过:"疲惫、厌倦,谁都会有,这是很正常的情绪,关键要善于主动采取办法解决,而不是稍不如意就想到换工作。我当医生已经20多年了,有过疲倦,但没有想过换行。从决定学医的那一刻起我就打算干一辈子医生。别人可能因为对一种工作厌倦了就去干另一种工作,医生却很少有人这样。"
  观念决定出路。有时候,我们之所以陷入死胡同,就是不懂得换个思维去看问题。如果站在对立的角度看问题,就会看到事情的实质,也就更为客观。有这样一个在职场中广为流传的故事:
  甲对乙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
  乙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甲问:"为什么啊?"
  乙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还在公司的时候,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这样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陷入被动之中。"
  甲觉得乙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开始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忠实的客户。
  再见面时,乙问甲:"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
  甲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乙的初衷。
  站在员工的角度,我们常常不问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只问回报,稍不如自己的意,就心生埋怨,产生换工作的想法。而站在老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如果你不先付出,不先表现出自己的工作能力,他怎么会器重你呢?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不受老板重视的员工,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换工作,而是双管齐下:一方面调节好心态,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另一方面,适度"充电"很必要,利用下班时间学点自己感兴趣和有用的知识技能,为自己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工作出现"七年之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痒"视若无睹,选择逃避的态度,或者干脆把跳槽当做救命稻草。殊不知,如果不改变自己的思维,不从根本上增强自己的能力,换工作只能陷入新一轮的郁闷当中。
  第5节:影响工作心情的各项指数排行(1)
  影响工作心情的各项指数排行
  在繁忙的工作中,人们不可能时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有时候也难免变得心浮气躁,凡事浅尝辄止,遇难而退,这山望着那山高,空有远大理想,无心执着追求。
  可见,工作中遭遇坏心情,是很正常的现象,但这种坏心情往往是促使人们跳槽的一个主观因素。他们试图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心情,最后往往发现,即使工作变了,坏心情仍然如影随形。在此我们总结出了影响工作心情的各项指数,也许对改变您的现状有所助益。
  1?薪酬待遇不理想
  影响指数:★★★★★★★★
  说到跳槽的原因,薪酬不理想绝对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它的影响程度可评定为八星级。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型社会里,金钱虽不是万能的,却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和价值的最重要的筹码。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换工作,就是因为对薪水不满意,他们渴望获得更高的工资,于是总是处在"骑驴找马"的状态下。
  薪酬和职位,的确是管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但这绝不能成为跳槽的主要理由,如果仅仅为了钱去跳槽,那样反而得不偿失。
  关于工资与工作的相互关系,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会有种种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人们的喜悦感,不是只靠金钱就能得到的。工资可以减少人的不满,但不能增加人的满足感。应该说,能够增加人的满足感的,还是工作本身。
  不管什么工作,如果能够自发地、自主地去进行,人们就会从中感受到工作的意义。而且重要的是,选择工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应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也不要仅仅考虑报酬,须记住,有得就有失。重要的是,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确定自己发展的方向。
  事实上,要想攀上成功的阶梯,最明智的办法就是选择一项即使酬劳不多也愿意去做的工作,而这样的工作,往往也很难得到。
  很多人说,如果让我到李嘉诚身边去打工,不给工资也可以。那么,这些人图什么呢?当然是薪水以外的价值。其实,只要你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这种价值你也可以得到。就是李嘉诚本人,或者其他事业成功人士,当他们还没有丰厚的金钱回报时,是否曾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呢?
  如果你拿这个问题去问他们,必然会得到这样的回答:"绝对是,我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聪明的员工懂得爱自己的工作,于是丰厚的薪水也就随之而来。
  对一个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老板支付给你的只是薪水,但你一定要在工作中,赋予工作以更多的价值,你要在工作中支付给自己更多的东西。汪中求先生在《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一书中提出:要将老板当做第一顾客,因为老板不仅给了你一个工作平台、一个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而且出资将你的服务买下。
  第6节:影响工作心情的各项指数排行(2)
  我觉得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对于一个打工者来说,一定要善待老板,将老板当做第一顾客。同时,在工作中要努力经营自己。不管你是为老板打工,还是为自己打工,你都要想到,你得到的不仅是薪水,还有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技能的提高、自我认识的加深等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与有限的金钱比较起来,其价值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2?单调乏味的工作环境
  影响指数:★★★★★★★
  相比薪酬的不理想对跳槽的影响,工作环境的不尽人意也是影响较大的因素,其影响程度仅次于前者,可评定为七星级。
  绝大多数人在初入职场时对一切事务都抱有新鲜感,满怀工作热情,可不久以后就会对工作中程式化、标准化的内容感到厌倦,从而变得情绪低落,无心工作。这是因为在刚参加工作时,他们抱有太多的幻想,一旦这种愿望落空,心情的郁闷可想而知。于是,跳槽的念头便开始重新活跃起来。但你可曾想过,除了换一个工作、换一个老板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永远摆脱这些梦魇?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跳槽都是万不得已之时才可以做出的举动。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这个不应该轻易使用的方法,随随便便就拿出来用了。
  王云的理想是当一名播音员,但命运给她安排的却是当了一名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她怎么办?抱着理想破灭的失意对售票员工作应付了事,等待有朝一日跳槽转行吗?不,她没有这样做,而是踏踏实实地做售票工作。
  每天,她都像个播音员一样,字正腔圆地报站名。她扶老携幼,热情地为乘客服务。她以自己的敬业精神赢得了乘客的尊敬,从而使自己成为了行业里的标兵。
  有人问她:"你还想当播音员吗?"
  王云自豪地说:"我本来就是播音员--汽车上的播音员。"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应是我们工作的原则。既然选择了一家公司,我们就应该为做好工作而努力,而不要计较太多。要知道,被员工们认为是最差劲的公司也有很多有利于员工成长的空间,而大家公认最好的公司或最成功的企业也有其不足之处。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作,只有不断追求完美的员工。我们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也要尽职尽责地去完成。现在,请放弃"下一份工作会更好"的心态吧,不要一遭遇挫折,就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也不要轻易产生另谋高就的想法。
  事实上,很多老员工都知道,常挪的树长不大,跳槽并不是最好的解脱办法。其实,很多问题都需要与老板沟通,需要协商解决,关键是员工必须主动。员工必须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告诉给老板,以免因沟通不畅而造成误解。
  第7节:影响工作心情的各项指数排行(3)
  3?努力工作,却不被老板重视
  影响指数:★★★★★★
  努力工作,却得不到老板和他人的认可,即所谓的怀才不遇,也是跳槽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影响程度可评定为六星级。
  对于一名员工来说,最大的苦恼莫过于工作努力,却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不管你做了多少事,老板心里并没有数。有时候,你做出的成绩,不但得不到表扬,反倒有可能得到挖苦、讽刺;你有成绩,可能得到的不是肯定,而是别人的排挤。
  王景参加工作没多久,热情非常高。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他对上级安排的任务,总想超时超量地完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尽心,事必躬亲。但是,最后的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不但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还超出了正常开支,既被扣了工资,又挨了老板骂,心里非常郁闷。
  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静下心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反而对公司的处理非常不满,怀着一肚子怨气在公司里到处发泄,今天找这个谈谈,明天和那个说说。有时候遇到饭局,他喝多了就吵着要辞职、要跳槽,搞得大家都很反感。
  慢慢地,这些言语和表现被老板知道了,终于有一天,还没等到王景辞职,上面就一纸令下,让财务给他结了工资,把他辞掉了。
  在众人的默然中,王景垂头丧气地走出了公司。
  像王景这种情况在职场中并不少见,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完成基本任务,总想出人头地地炫耀一把,企图靠瞬间的曝光来吸引领导和同事的注意。但是,在过分的名利心包绕之下,他们往往不能接受批评和失败,一旦遭受挫折就喜欢拿跳槽相威胁。就算他们的跳槽言行是无心之举,毫无恶意,也同样遭人反感。
  4?错综复杂的同事关系
  影响指数:★★★★★
  纵观众多职场人士跳槽的因素,同事关系紧张,也是一个很常见的原因,影响程度可评定为五星级。
  对职场人士来说,每天和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是谁?不是爱人,不是父母,而是同事。早上一睁开眼,便急急忙忙赶去与同事见面,直到夜幕低垂,才满脸倦意地互道"再见"。
  同事,顾名思义,就是一起做事的人。假如事情完成得不好,那叫事故;事情完成得好,就成为了事业。由此可见,同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好的工作环境,糟糕的人际关系使工作环境变得恶劣。因此,出来做事的头一天,父母都会千叮咛万嘱咐:在外面,讲究的是一团和气,和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千万别生嫌隙。
  许明明是个精明能干的女孩,年纪轻轻便受到老板的重用,每次开会,老板都会问她对问题怎么看。一时间她的风头很盛,公司里那些资格比她老、职级比她高的员工多多少少有些看她不顺眼。
  第8节:影响工作心情的各项指数排行(4)
  许明明观念前卫,因此结婚几年仍然不愿要孩子。本来这只是件个人私事,可是一些早已看她不顺眼的好事者,却借此大做文章,趁机到老板那里吹风,说许明明权力欲望很强,为了往上爬,老公不管、孩子不生。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公司上下都知道了这件事。
  不久,许明明突然发觉,同事看她的眼神都有些奇怪,平时总是尽量避免与她交往,工作上的交流也尽量"短、平、快",使得她和同事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同事之间是一种平等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个人再有才能,也不可能离开他人而独立生存,这样只会把人际关系搞得十分紧张,时间长了,同事们就会对你避而远之,而你自己也就成了真正不受欢迎的孤家寡人。
  试想:当你回到办公室里,发觉人人对你视若无睹,没有人愿意主动跟你讲话,也没有人与你倾吐工作中的苦与乐时,你还会留恋你的工作吗?这时候,你一定要扪心自问无法与对方合作的原因,问题究竟是出在对方,还是出在自己身上?你是不是也应该负一点责任,努力营造愉快融洽的气氛?千万不可小视与人和平共处的技巧,它是你日后事业成败的关键。
  人们更换工作,往往跟心情好坏大有关系。心情好,自然可以顺风顺水,即使工作各方面不能尽如人意,也能高高兴兴地继续干下去。反之,如果心情不好,每天憋屈冒火,自然难以干得长久。因此,找出影响自己工作心情的各种因素,对症下药加以排解,对你的工作将大有帮助。
  第9节:换工作究竟需要多大的成本
  换工作究竟需要多大的成本
  每逢新春时节,一场连一场的人才招聘会都在撩拨着众多不安分的心,总有大批人马离开原岗位,寻找新的"奶酪"。然而,很多的人,却只是意气用事,从来没有想到跳槽其实也是一种投资行为,也是需要成本的,盲目跳槽最容易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状况。因此,在决定跳槽前,千万别忘了先算算跳槽成本,亏本的生意,千万不要做。
  你一定要换个跑道吗
  很多人认为,所谓换工作,就好比是换个跑道重新起跑而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当你准备换个跑道重新起跑时,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当你的职业生涯陷入暂时的困境时,换工作是否真能带来一线生机?换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大不大?换工作也有风险成本,万一新的工作更不理想怎么办?
  如果你决定换工作的话,这些问题你必须得考虑到。下面的两个例子会让你从中领悟到,换工作并不一定划算。
  曾先生毕业于南京某大学,通过公务员考试顺利进入老家一个政府部门工作,月薪1000多元,其主要工作是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曾先生原本很满意这份工作,但后来不断听到厦门、深圳、上海等地的大学同学月薪五六千时,便贸然辞职,独自一人来到厦门。
  他原以为很快能在厦门找到一份理想工作,没想到找了两个多月,工作还是毫无着落,3个月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月薪1500元的工作,但每月自付300多元的房租水电费,其待遇认真算起来还不如以前。曾先生从离职到找到新工作,前后共花去2000多元,每每想起此事,他总是懊悔不已。
  张先生原是北京某电脑公司的网络工程师,月薪万元,许多同学都很羡慕。但今年4月,他还是在众人的惊诧声中辞职了,辞职原因是因为一次工作疏忽被老总责备了几句。心高气傲的他一时气愤难平,认为自己名校毕业新找份工作易如反掌。
  事实证明,他的确是个抢手的人才,但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开价仅五六千元,与其理想薪金相距甚远。就这样,他高不成低不就地在家待业,两个月后,他无奈之下选择了一家月薪5000元的电脑公司。
  跳槽要承受待业期间因无经济收入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竞争压力,除非你对自己跳槽后的去向有较大把握,否则不妨在跳之前,综合测算一下"跳"的成本(不只是薪金本身),听听亲朋好友的意见,不要贸然辞职。正式跳槽前,一定要多问问自己:有没有必要跳槽?跳槽后会不会发展更好?跳槽千万不要意气用事,否则到头来只会越跳越糟。
  类似曾先生、张先生这样,因为职业发展暂入低谷而放弃本职业的人很多。他们在换工作时未能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导致换工作比较盲目,所以出现了比较尴尬的局面。在这些人中,有的碰巧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行业和职位,而大部分人则发现自己又陷入了另一个泥潭。所以,换工作并非救命稻草,盲目换工作非但不能带来发展,还可能是另一种职业滑坡。
  其实,在一个人有限的职业生命中,能够专注于一个专业,朝着一个目标做精、做深是最好的选择,比频频换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更容易做出成绩。所以,当一个人已经确立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之后,如果不是确信自己已经不能在这个行业有所发展,或者自己的个性与职业要求出现明显偏差,一般不要轻易换工作。
  从职业生涯发展来说,换工作相当于改变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有时候,换工作是给职业生涯带来生机的必要手段。但是,随意换工作往往容易带来危害和倒退,错误的换工作很可能还会带来长期的职业低迷,从而影响终生。
  第10节:"高薪"背后的隐性成本
  "高薪"背后的隐性成本
  很多人只瞅着薪水的数字,脑袋一热便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工作,跳到一个陌生的工作中去。殊不知,这样被高薪诱惑的工作非但不保险,还可能是个陷阱。
  这种跳槽者,往往事先对新行当缺乏全面了解。等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新工作,而且高薪也需要付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代价,这时候便后悔莫及,但为时已晚了。
  高薪虽然非常有诱惑力,可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你的个性、能力等并不能适应新行业,高薪也许只是海市蜃楼。一句话,转与不转,别把薪水看做唯一的衡量指标。因为薪水只是暂时的,而如果拥有一个适合自己又有发展空间的工作,高薪水自然也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陆天浩原先是一家国有保险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在企业工作已有10个年头,有着相当丰富的品牌推广与管理经验,同时,与同事关系也非常融洽。一年多前,一家国际金融集团进入中国,通过猎头辗转找到陆天浩,邀请其前往担任公司市场总监。对方开出的是年薪15万元,高出他现在薪水5万元,年终考核合格则另有5万元分红,同时还承诺了一定的期权。
  陆天浩立刻和妻子讲了自己要换工作的事情,也和一些朋友讨论了这个话题,最后他决定到新公司工作。
  陆天浩去新公司报到后,公司安排他去法国总部接受了三个月的培训,花费达10万元,并签订了为期2年的服务期协议。培训结束后,陆天浩在新公司工作了半年,总感觉新公司的企业文化与自身的价值观格格不入,而且公司内很多岗位的人员一直空缺,不少琐碎的事情都要陆天浩亲力亲为,各种福利待遇也并不完善。
  为此,陆天浩非常苦恼,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定回原公司。但原公司市场部经理职位已有人替代,因此只能担任市场部副经理,但工资和原先持平。
  一般对于跳槽者而言,跳槽所产生的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明确预见的成本。以陆天浩为例,其成本为:原单位的奖金损失20000元;年内的各项福利损失约15000元;对新工作有针对性的"充电"费用8000元;在新单位两年的服务期未满,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一大笔违约金75000元(100000元÷24个月×18个月),陆天浩此次跳槽的显性成本总共118000元。
  隐性成本则是许多跳槽者不容易发现的。比如说,新公司离家较远,就可能会租住离公司较近的房子,或购置车辆等交通工具;新公司对着装严格的,就需添置新的工作装;初到新公司,对人员不熟悉,要与新同事搞好关系需要花费人际交往费;接触新的工作,对各种规定不熟悉,加班加点到深夜以便跟上同事的步伐等,这些都是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金钱的。因此,跳槽也许在工资上能够带来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不断更换环境却带来更大的花费,以陆天浩为例,他此次跳槽所花费的隐性成本就将近20000元。
  陆天浩此次跳槽,表面看是很风光,工资比原先高出50%,但实际上综合所有的跳槽成本后,实际却损失了100500元(新公司工作9个月收入112500元-如在原公司工作9个月收入75000元-跳槽的显性以及隐性成本138000元)。
  总之,为高薪或希望通过换工作走出职业困境的人,往往对换工作寄予过高期望。诸如"到了新岗位,一年内年薪翻番"、"三年内当上总经理",等等。
  这样的念头无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当你放弃了原有的工作积累,转到一个全新的天地中去时,都需要经历一段适应期。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必须与新工作相互磨合之外,收入的减少和职位的降低也在所难免。很多人就是由于太急功近利,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11节:换工作前一定要权衡利弊
  换工作前一定要权衡利弊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你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这时候,有份貌似更好的工作摆在你的面前。于是,你开始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我该何去何从?是固守旧岗位,还是换一份新工作?面对取舍,每人的选择都不相同,其结果也大相径庭。
  雅丽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她随同上司一起跳槽了。当时,上司拍着她的肩膀说:"好好干,我相信你的能力!"
  雅丽听了,满心欢喜,她觉得上司的这句话不仅让自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激发了她努力工作的热忱,以报答上司的知遇之恩。
  可是,当雅丽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时候,却遇到了诸多问题。首先,因为她是上司带来的人,同事对她有排斥、有防备,这让她的工作很难开展。还有,自己原来的上司因为也是初到这家公司,也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人事,并不能过多地关照她。这些都如同巨石阻挡了她前进的步伐,打击了她火热的激情,让她感到迷惑和痛苦。
  跳槽,听起来比较时尚,但并不是说,跳槽就能成功!你真正需要的是能给你提供发展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包括公司前景、工作环境、职业发展方向等。所以,当你在决定是否跳槽时,你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个规划,评估一下跳与不跳的利和弊,然后再做决定。
  一般来说,遇到这种情况,究竟何去何从,你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然后画个表分析一下,权衡一下跳槽的机会成本。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找张白纸一上一下画上两个大大的"T"字。上边的T字左边写上现有工作的好处,右边写上现有工作的不足;下边的T字左边写上新工作的好处,右边写上新工作的不足。之后,按以下顺序对硬软条件进行分析。
  硬条件一般包括:职位、薪水、福利、上下班远近、企业性质。
  软条件一般包括:公司前景、企业文化、本部门的领导风格是否适合自己、职位和技能的上升空间、自己在此能学到的东西、自己留下或者离开给部门带来的影响。
  这些条件列得越清楚,就越方便判断。列出之后,把目前公司的好处与新公司的好处相比,再把两个公司的不足之处相比。两相比较之下,如果天平向一个方向明显倾斜,跳还是不跳就结果立现。
  很多人跳槽,往往是一时冲动,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殊不知,在你潇洒跳槽的背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跳槽成本。也许你账面上的工资确实比以前高了,但从长远来看,从整体来看,换工作很可能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所以,在决定跳槽之前,一定要全面衡量,计算一下跳槽成本,想一想是否真的值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第12节:换工作前三思,别轻易做"跳蚤"
  换工作前三思,别轻易做"跳蚤"
  在做出最后决定之前,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诸如换工作的成本与得到的回报是否成正比等,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避免盲目换工作。
  同时,在换工作前,还要搞清楚,自己目前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否是换工作所能解决的,还是由于自己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沟通能力不行、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等。
  要打开思路,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确定换工作的必要性,给换工作找一个恰当的理由,让自己没有机会后悔。
  不要因为冲动而跳槽
  工作时间久了,有些人难免变得心浮气躁,跳槽的欲望开始蠢蠢欲动。
  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在公司里工作,恪守本分,表里如一,能静下心来干事情是获取老板肯定的重要前提。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吃着李家饭盯着张家门、动不动就表示不满、以跳槽相威胁的员工,怎么能安心工作并获得老板赏识呢?
  某知名公司由于策划经营的不利,造成了生产项目的滞后和浪费,不得不宣布大规模裁员,并要裁掉一个项目部门,而梁穗穗恰巧就是这个部门中的一名普通员工。
  裁员的消息很早就传了出来,不久,几乎所有的在职员工都开始了本职工作的任务交接。这一时期,人心惶惶,所有的人都没有心思再继续工作了。员工们或者利用手中的一点便利,能捞便捞;或者托朋友找关系,忙着转换工作;或者干脆借着以前的业务关系,联系其他厂家,准备跳槽。在这些或明或暗的波动之下,梁穗穗还是继续默默工作。
  她每天正常上下班,认真工作,好像一切都如以前一样,什么也没有发生。有时候好朋友劝她别那么死板,转转脑筋,挪挪地方,免得在一棵树上吊死,可她总是摇摇头笑着说:"事情还没到最后呢,既然拿着工资,就该尽职守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梁穗穗的言行被一位人事主管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深深被梁穗穗这种忠诚敬业的精神所打动,并悄悄地把她从黑名单中拿了下来。
  后来,该项目部解散了,其他人四散而去,梁穗穗则被调到了另一个项目部中继续工作,并很快因为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被晋升为项目经理。
  当然,我们也不能指责那些频频跳槽的人,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审时度势,多一点踏实,少一点浮躁。不要为了跳槽而跳槽,在可跳可不跳的时候,最好不要跳。谁都知道,熊掌和鱼两者不可兼得,在分不清哪是熊掌、哪是鱼的情况下,最好牢牢抓住一样。
  一般公司都非常看重员工的忠诚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于"贰臣"历来是心存芥蒂,担心你到他们公司后"后院失火",即使聘用你,也会对你有疑心,因此你就很难有出头机会。
  相对于这些潜规则,一些硬性制度的用意可谓昭然若揭,比如很多公司规定:为了防止员工流动过于频繁,有很多的收入和福利,要等员工工作一定年限后,才能让员工拿到。如果你要提前离开公司,很多此类预期收入也就泡汤了。
  人一生换几次工作是很正常的。但是,在跳槽时,你应该想想,这是不是可以给你带来更大的利益,是不是更符合你的兴趣所在,是不是可以提升你的价值,这些都需要你事先一再考虑。
  一旦你决定了要从事某种职业,或者你正在从事某种职业,就要立即打起精神,不断地勉励自己、训练自己、控制自己,对公司、对老板、对职业多一分忠诚,少一点背叛。
  第13节:切勿"这山望着那山高"
  切勿"这山望着那山高"
  有个故事说,一个小和尚去采药,他选了最高的一座山爬,因为师父对他说山越高,草药越好。当他爬上第一个山头,正准备采药时,突然发现前面还有一座更高的山,于是他走到山下,又去爬那座更高的山。当他爬到第二个山头时,又发现了同样的情景,于是他又去爬另一座更高的山。就这样,他自己都忘记自己爬了几座山,天已经快黑了,药篮里却还空空如也。可是还有一座更高的山在远处……
  在职场中,很多人就像故事里的小和尚,因为觉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是理想中的职业,于是便"身在曹营心在汉",对眼前的工作马马虎虎,一心想着跳槽。其实,他们这种想法,只不过是心态在作怪罢了,因为那山未必一定高。
  当然,人最好是能拥有自己理想的职业,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但世事难料,人们从事的职业往往并不理想。如果是这样,那你就一直不负责任地混下去吗?果真如此的话,你恐怕连眼下的工作也保不住,很快便会落入失业的大军。
  最明智的做法是,调整你的心态,对这份不大喜欢的工作也要有敬业精神,因为这个工作对你、对社会都是有利的。
  或许你是因为不了解这份工作的意义才不喜欢它的。当你真正投入了、了解了、熟悉了,也许你会热爱上它的。如果你最终发现它不适合你,你就把它当做你的新职业或新工作的预备课好了。预备课你也要认真对待,哪能敷衍了事呢?
  第14节:一定要三思而后跳
  一定要三思而后跳
  在当今的职场中,忠诚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了。许多公司花费了大量资源对员工进行培训,然而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往往一走了之,有些甚至不辞而别。那些留在公司的员工则整天抱怨公司和老板无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将所有责任全部归咎于老板。但是,实际上,在管理机制良好的公司,跳槽现象也频繁发生,员工同样也不安分。
  因此,我们不得不将视线转移到员工本身的心态上来。结果发现,大多数情况下,跳槽并非公司和老板的责任,更多在于员工对于自身目标以及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实力,并对那些向他们频频挥手的公司抱有过高的期望。
  当这种风气蔓延到整个商业领域时,许多具有一定忠诚度的员工也受到传染而投入跳槽大军中,使整个职业环境不断恶化。
  员工缺乏忠诚度、频繁跳槽直接受到损害的是企业,但从更深层的角度看,对员工的伤害更深。无论是个人资源的积累,还是所养成的浮躁的习惯,都会使员工价值有所降低。这些人对自己的内心需求没有认真反思,对奋斗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自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人一生恐怕要走几条路,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职业的角度看,难免要调换几种工作,但是这种转换必须依托于整体的人生规划。盲目跳槽,虽然在新公司收入能有所增加,但是,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跳槽就不再是目的,而成为一种不好的习惯了。
  著名银行家克拉斯年轻时也曾不断变动工作,但是他始终抱有一种理想--想管理一家大银行。他曾经做过交易所的职员、木料公司的统计员、簿记员、折扣计算员、出纳员、收银员等,试了一样又一样,最后才接近自己的目标。
  他说:"一个人可以有几条不同路径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如果能在一个机构里学到自己所需的一切学识和经验当然很好,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经常变换自己的工作环境。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必须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我换工作仅仅是为了每周多赚几块钱,恐怕我的将来早为现在牺牲了……我之所以换工作,完全是因为现在的公司和老板无法再给我带来更多的教益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人们在跳槽时如此潇洒,但是真正面对工作时又是十分无奈。一个频繁转换工作的人,在经历了多次跳槽后,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工作中遇到困难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想跳槽;看见好工作(无非是多挣几个钱)想跳槽;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地就是想跳槽,总觉得下一个工作才是最好的,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转移阵地来解决。这些感觉常常使人产生跳槽的冲动,甚至会让人想完全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
  久而久之,自己就不再勇于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克服困难了,而是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回避、退缩。这些理由无非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啦,老板不重视啦,命运不济啦,怀才不遇啦,别人不理解啦等,幻想着跳到新的单位后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事实是,等他们跳到新的公司之后,才发现这些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糟糕!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三思而后跳。
  跳槽犹如围城,没跳的人蠢蠢欲动,总看着跳了的人有多大的发展;跳了的人算计着得失,总怀念着过去公司的种种好处。
  如果你仅仅是因为羡慕人家进了"城"而去匆忙找个人"结婚",那么"离婚"的日子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了。所以说,跳槽并不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越跳越糟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每当你想跳槽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第15节:换工作,并不能改变被动的局面
  换工作,并不能改变被动的局面
  人们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总是很容易陷入一种被动的局面。他们被动地上班下班,被动地完成老板交待的任务,似乎纯粹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唯一的出路,就是从改变思维开始:观念决定出路;无法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的心态,当你学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时,你所有的困惑将会迎刃而解。
  跳槽不一定换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抱怨:
  "盼了一整天,我真的是盼了一整天,从早上起床的那一刻开始,屁股还没离开床,我就在盼望着下班了。唉,没办法,完全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个任务来完成,混口饭吃。"
  "每个周末我都欢呼雀跃,每个周一我都垂头丧气。每天早上我都万般无奈,每天下午我都像得了强迫症似的盯着时间看。"
  "现在的我跟以前的我完全是两个人,没有朝气,没有活力,死气沉沉。唉,都是因为这份工作,这份让我越做越厌烦的工作。没有一点创造力,没有一点想象力,能做的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我想骂人!"
  ……
  我们周围到处充斥着这样的抱怨。身为上班族的你,是否常陷于这些永无止尽的梦魇之中?你可曾想过,除了换一个工作、换一个老板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永远摆脱这些梦魇?
  其实,绝大多数人并非天生喜欢抱怨。他们在初入职场时对一切事务都抱有新鲜感,满怀工作热情,可不久以后就会对工作中程式化、标准化的内容感到厌倦,从而形成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心态。当好高骛远的愿望落空时,只好牢骚满腹,最终选择换工作。
  前面也讲过,跳槽并非万能药,通过跳槽获得新的平台,不一定能给你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很多根本性的问题,是无法通过跳槽来改变的。
  记得有一个乌鸦搬家的寓言故事:
  一只乌鸦经常忙碌地搬家,鸽子疑惑不解地问:"这树林不是你的老家吗?你干吗还要搬家呢?"
  乌鸦叹着气说:"在这个树林里,我实在住不下去了,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第16节: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局面(1)
  鸽子带着同情的口吻说:"你唱歌的声音实在难听,所以大家讨厌你。其实,你只要把声音改变一下,或者闭上嘴巴不要唱歌,别人就不会嫌弃你了。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叫声,即使搬到另外一个地方,那里的人还是照样会讨厌你的。"
  工作中,常有人像故事中的乌鸦一样抱怨,说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所以就想换个工作环境,以此来改变尴尬的境遇。但是他们却很少反省,自己在职场的不如意,究竟是自己的因素,还是别人的因素所造成的。如果像乌鸦,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那么如果你不改变自己,你就永远深陷郁闷的泥潭,不能自拔。也唯有改变自己,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不断地转换工作只能是对生命的浪费。
  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局面
  一桶新鲜的水,如果放着不用,不久就会变臭;一名优秀的员工,如果不能经常改进自己的工作,很快就会被淘汰。因此,每天走进办公室之前,我们都应该先清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想一想"今天我应该在哪一方面改进自己的工作?"、"我还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或者"我哪里还可以变得更好?",等等。
  如果能很快找到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你就可以从容面对崭新的一天了。
  周强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大公司打工,虽然公司里人才济济,自己也只不过是个毫不起眼的小职员,但他一直在为自己的未来做着储备。他不断充电、学习,并着手改进自己的工作,使之更有效率。
  当大家都按部就班地工作时,他却发明了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更有效率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不久,他就因成绩突出崭露头角,得到了上司的肯定,并被迅速提拔。但周强并不因此满足,他变得更加努力。随着新的创意不断浮现,他在不断地增强自信,也不断创新着工作方式。
  事实上,周强是把工作当做一个项目来经营的,他以实际行动向大家表明:我热爱我的工作,我会做得更好,我会创造更好的成绩!
  周强有着良好的工作心态,因此他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而我们周围的很多人,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从未想过自己的工作还能更有效率,常常被工作弄得焦头烂额,却始终不明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其实,如果你的工作状态不能尽如人意,或者繁忙的工作搞得你手忙脚乱,这就说明你的工作需要改进了。作为公司的一名职员,只有不断地从学习中吸收新思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才能够在工作中获得不断改进的方法。
  也只有善于自我改进、自我超越的人,才会警觉到自己的无知及能力的不足,才能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向成功的目标迈进。下面有8项要点,告诉大家如何改进你的工作。
  第17节: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局面(2)
  (1)热爱你的工作。如果你从心底厌恶自己的工作,做起事来必将事倍功半,难以顺利成功,所以必须热爱你的工作,愉快的心情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2)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如果一开头就抱着得过且过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工作态度,那么任何工作做起来都寸步难行。
  (3)制订完整的工作计划。在每一个阶段开始之前,务必制订完整的工作计划,并循序完成每一个步骤。
  (4)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巧。所谓"知识就是力量",有了正确的知识与技巧,做任何事均可轻易完成。
  (5)今日事今日毕。今天的事情一旦耽搁到明天,势必越积越多,最终难以按时完成。
  (6)注意劳逸结合。一味苦干的话,迟早会因不堪重负而累倒。尽量避免紧张情绪,不要钻牛角尖,对于无法解决的事情不妨暂时搁置一旁。
  (7)学会调整情绪。面对工作的挑战,放松心情,不要勉强自己在恶劣的情绪下做事。
  (8)切忌急躁。做事须冷静地一步步完成,一旦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过重的工作,整个心情将无法安定下来,如此不但乱了手脚,甚至导致错误百出。
  "今天,我应该在哪里改进自己的工作?"如果你能在工作中把这句话当做自己的格言,它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如果你随时随地都要求自己不断改变、不断进步,你的工作能力就会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总之,没有一个公司喜欢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员工。员工如果将不断改进作为工作的一种习惯,将会受益无穷,因为一名不断改进的职员,他的魄力、能力、工作态度、负责精神都将会为他带来巨大的收益。
  第18节:积极主动,让工作快乐起来
  积极主动,让工作快乐起来
  一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就是让工作快乐起来,因为快乐可以感染别人,也会增强你面对困难时的信心。只有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让工作快乐起来吧,即使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也要保持微笑。
  不是每个人都了解精神状态是如何影响工作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没有人愿意跟一个整天提不起精神的人打交道,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提拔一个精神萎靡不振、牢骚满腹的员工。
  优秀的员工懂得让工作快乐起来,而不像许多员工那样把工作当成苦劳役。他们与普通员工的心态截然不同,因此,他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也就相对比较大一些。
  当我们让工作快乐起来时,我们就会自然而然进入一种最佳的状态。设想一个热爱工作、干劲十足的员工,和一个被动的甚至讨厌工作的员工,他们的效率和成绩该有多大的不同?
  刚刚进入公司的员工,自觉工作经验缺乏,为了弥补不足,常常早来晚走,斗志昂扬。他们就算是忙得没时间吃中饭,也依然很开心,因为工作有挑战性,感受也是全新的。
  可是,这份激情是来自对工作的新鲜感,一旦新鲜感消失,工作驾轻就熟之后,激情也往往随之湮灭。不知何时起,一切开始变得平平淡淡,过去充满创意的想法消失了,每天的工作变成了应付了事。既厌倦又无奈,也很茫然,不清楚究竟怎样才能找回曾经的激情。在老板眼中,你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在这种情况下,保证工作激情的有效方法是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
  要想保持对工作恒久的新鲜感,首先必须改变只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的观念,要把自己的事业、成功和目前的工作连接起来。
  其次,保持长久激情的秘诀,就是给自己不断树立新的目标,挖掘新鲜感;把曾经的梦想捡起来,找机会实现它;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看看有哪些事情一直拖着没有处理,然后把它做完……
  在你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后,自然就产生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感,这种新鲜的感觉就是让激情每天都陪伴自己的最佳良药。
  "让工作快乐起来"是责任心和上进心的外在表现,这正是老板期望看到的。所以,就算工作不尽如人意,也不要愁眉不展,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让一切变得积极起来。
  著名心理学家查理·琼斯说:"如果你对于自己现在的处境都无法感到高兴的话,那么可以肯定,就算换个环境你也照样不会快乐。换句话说,如果你现在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事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是自己的定位都无法感到高兴的话,那么就算你获得了你想要的事物,你还是一样不快乐。"
  总之,每天快乐地去迎接工作的挑战,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发挥自己的才能,你就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你的内心同时也会变化,你会变得越来越有信心,你的价值也越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换工作并不能改变工作中的被动局面,要想变得快乐起来,完全要看你自己。在充满竞争的职场里,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工作中,唯有你自己才能激励自己更好地迎接每一次挑战。
  看看那些优秀的员工,他们在工作时神情专注,走路时昂首挺胸,与人交谈时面带微笑……因而会让老板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愈是疲倦的时候,就愈穿得好、愈有精神,不要让人看出你的一丝倦容。
  换种思维看工作,并非想象的那么糟糕
  如果你懂得凡事换种角度思考,你就会觉得豁然开朗。而工作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差劲,也许看似平淡的工作中,有你意想不到的亮点。当你从工作中感受到充实、快乐、成就感等积极的因素时,你的人生必将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第19节:停止抱怨,工作不是一件苦差使
  停止抱怨,工作不是一件苦差使
  有个人,整天对人抱怨自己的工作有多糟糕。
  有一次,他又向一位智者诉起苦来:"你知道的,世界上再没有比工作更折磨人的事情了。"接下来自然又是一大堆的抱怨。
  "请原谅,"智者打断他的话说,"据我所知,工作可不像您说的那样,它并非是一件苦差使。"
  "你在说什么呀?"这位满腹牢骚的先生叫了起来,"工作可不就是件苦差使吗?"
  "你错了,"智者静静地看着他,接着说,"工作应该是一种幸福的差使,我们有什么理由把它当做苦役呢?"
  "是吗,也许你的工作是那样。"这可怜的人苦笑道,"可是我的工作太枯燥了,我实在感觉不到有什么幸福可言!"
  "你又错了,"智者认真地分析说,"其实,问题并不是出在工作上,而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如果你本身不能热情地对待工作的话,那么即使让你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一个月后你依然觉得它乏味至极。"
  那位先生若有所悟,开始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关于工作热情的问题。
  其实,工作并不只是谋生的手段。当我们把它看做一种快乐的使命,并投入自己的热情时,上班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使。工作是为了自己更快乐!做快乐而又成功的工作,是一件多么合算的事啊!
  爱默生曾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情而成功的。"一个热情的人,无论是做清洁工,还是当公司经理,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浓厚的兴趣。
  工作热情是成就一切的前提,事业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做事的决心和热情的工作态度。在工作面前,拥有非成功不可的决心和满腔的工作热情时,困难往往迎刃而解,终将取得优良的工作业绩。
  有个美国记者到墨西哥的一个部落采访,这天是个集市日,当地土著人都拿着自己的物产到集市上交易。
  这位美国记者看见一个老太太在卖柠檬,5美分一个。老太太的生意显然不太好,一上午也没卖出去几个。这位记者动了恻隐之心,打算把老太太的柠檬全部买下来,以便使她能高高兴兴地早些回家。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太太的时候,她的话却让记者大吃一惊:"都卖给你?那我下午卖什么?"
  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对工作有兴趣。然而,在职场中,像卖柠檬老太太那样,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并不多。恰恰相反,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位先生一样,很多人把工作视为苦役,他们早上一醒来,头脑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痛苦的一天又开始了……磨磨蹭蹭地挪到公司以后,无精打采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好不容易熬到下班,立刻就高兴起来,和朋友闲聊之时总不忘诉说自己的工作有多乏味,有多无聊,如此周而复始。
  IBM前营销总裁巴克·罗杰斯曾说过:"我们不能把工作看作为了五斗米折腰的事情,我们必须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意义才行。"
  我们得从工作当中找到乐趣、尊严、成就感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作为职场人士必须要做的事。即使你的处境再不如人意,也不应该厌恶自己的工作,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如果环境迫使你不得不做一些令人乏味的工作,你应该想方设法使之充满乐趣。用这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无论做什么,都很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20节:寻找你的工作"亮点"
  寻找你的工作"亮点"
  "敬业"、"主动"一直是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老板们也在不遗余力地倡导和鼓励这种精神。可令人困惑的是,当对员工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后,员工的精神状态也确实在短期内发生了变化,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恢复了老样子。于是只好不断地再培训,结果再复发,然后再培训……
  为什么敬业精神不能持久?为什么员工很少能自动自发地去工作?
  其实,这都是人们对待工作的心态在作怪!他们在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体会到胜利感和成就感,也无法在工作中体会到乐趣。工作毫无乐趣,又怎能培养起敬业精神和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呢?
  有些人虽然明白他是在为自己工作,可仍然讨厌工作,于是在工作中提不起精神。这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亮点"。这个亮点,就是工作能让他满意的地方,也就是工作的乐趣所在。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写给儿子的一封信里这样说道:"亲爱的孩子,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这就是积极的工作心态,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找到工作"亮点"的人,能积极地对待工作,并努力学习与工作有关的知识,以便能更加熟练地掌握工作技能,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相反,对工作"不满意"的人,则紧紧抓住他们的消极心态,好像他们宁愿处于不愉快的精神状态中。他们专门寻找能抱怨的每一样东西:工作时间太长、午餐时间太短、老板太执拗、公司没有给足够的假日或奖金,等等。他们在工作上以及在生活中都是不愉快的人,消极的心态完全占有了他们。
  能否发现工作中的"亮点",与所做的工作种类无关。如果你想有愉快和满意的心情,你就得控制你的心态,从消极心态的一面翻转到积极心态的一面,这样你就能找到一些方法和方式创造幸福。
  如果你能把幸福和热情带到你的工作环境中去,你就会作出少有的贡献。如果你有办法使你的工作饶有趣味,你就会用微笑和高效表达你对工作的满意。
  微软的招聘官说:"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我们愿意招的'微软人',他首先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人:对公司有激情、对技术有激情、对工作有激情,他们可能给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如果你在工作中找不到自己喜爱的部分,你就很难具有这种激情。这时,你可考虑是否是以下原因造成的:也许你并不想换工作,只不过是要找一个新方向。反思一下,你是否喜欢工作中的自己?若答案为否,你能做一些改变吗?
  如果不能改变工作,或者说,变换工作后仍然没有效果,那就需要改变你自己了。检讨自己为何对现有的工作不满意,这样会加强自我实现的意志,从而知道自己真正在做什么。
  第21节:爱工作,等于爱自己(1)
  爱工作,等于爱自己
  如果你问一个人:"你是否热爱自己的工作?"
  那么他十之八九会回答你:"不!事实上,我对现在的工作感到厌倦!"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每天都会有人突然间辞职、调换工作等。但人们转换工作方向后,难道就会快乐了吗?事实恰恰相反,烦恼依然如影随形。究其原因,人们从来只是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一生的事业。他们每天上班下班,却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他注定难成大事。
  比尔·盖茨说:"你可以不喜欢你现在的工作,但你必须热爱它。只要坚持热爱,平凡的工作也会有伟大的成就。"
  假如一个人做什么都做得敷衍塞责、不求甚解,在一个团队中滥竽充数,那么同事和上司都不会喜欢他。因为他对工作漫不经心,得过且过,既谈不上专长,更谈不上业绩。反过来,一个热爱工作的人,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因为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会使他们成为专家,也会成为同事及老板所喜欢的人。
  在一个世界500强企业的工厂里,有一个很特别的车间,这个车间的工人个个无精打采。
  原来,这个车间是整个工厂中最脏最累的一个,每个被分配到车间的人,都认为自己很倒霉。所以,这个车间的工作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有一天,公司总裁突然到这个车间来暗访,对这里的状况很不满意。总裁正准备离开,却发现一个小伙子显得异常快乐,他充满活力,不时地招呼他人,甚至高兴起来还吹起了口哨。
  "年轻人,你为什么这么快乐?"总裁不解地问他。
  小伙子一边忙碌着,头也不抬地回答道:"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
  总裁很受感动,因为他深知,那些自认为自己倒霉的人,绝不会热爱自己的工作。
  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积极乐观的人总是怀着这种信念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更重要的是,我们努力工作换来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获得多少钱,而在于我们因此会成为什么。那些头脑灵活的人拼命劳作绝不是仅仅为了赚钱,使他们保持工作热情的东西比金钱更为高尚:他们在从事一项迷人的事业!而这项事业,也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22节:爱工作,等于爱自己(2)
  当然,我们热爱工作,并不是要成为一名工作狂,更不是要过劳死!而是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并且在上班时间全力以赴、高效率地去完成任务。
  真正热爱工作的人,一定会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使之成为一种艺术。这样,我们不但不会过度劳累,还可以使工作轻松,并且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工作就是爱自己,就是对自己负责。因为我们只有从内心深处热爱工作,才能在工作中释放自己的热情,从而获取巨大的快乐和成功。
  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抱怨,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思维去看待呢?也许你的工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即使这份工作你不太喜欢,也要尽一切努力去改变它、热爱它,并凭着这种热情去发掘内心蕴藏的活力、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你对自己的工作越热爱,做好的决心也就越大,工作效率也就越高,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第二种思维 工作是生意,没有苦劳,只有功劳
  第23节:职场不相信眼泪
  第二种思维 工作是生意,没有苦劳,只有功劳
  很多时候,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对工作很用心,也很勤恳,却得不到老板的赞赏?对此,你可能牢骚满腹,以一副受害者的形象出现:"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然而,工作就是生意,商业时代是以效率为先,靠业绩说话;不管你的工作多么辛苦,多么忙碌,如果你缺乏效率,没有业绩,那么一切辛苦都是白费,一切付出都没有价值。
  职场不相信眼泪
  在职场中,经验、资历与辛苦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辛苦和努力,虽然值得同情,但是没有价值,唯有辉煌的业绩和出类拔萃的能力,才是衡量一名员工价值的唯一标准。
  职场是靠业绩说话的地方
  职场是靠实力说话的地方,在这里,做出业绩才是硬道理。因为出众的工作业绩更能证明你的能力,体现你的价值。
  事实表明,既能跟老板同舟共济,又业绩斐然的员工,是最能得老板欢心的员工。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阶段,总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办事方法,那么你不仅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还将有更多机会得到提拔。
  因为出色的业绩已使你变成一位不可取代的重要人物。如果你仅仅忠诚,总无业绩可言,尽忠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起色,老板也不可能重用你,因为把重要而难办的事交给你,他不放心。更进一步讲,受利润的驱使,再有耐心的老板,也绝难容忍一个长期无业绩的员工。届时,即使你忠贞不二,老板也会变心,甘愿舍弃有忠诚无业绩的你,留下业绩突出的员工。
  下面的这个故事中,两个女孩的不同遭遇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有两个女孩均受雇于某公司,给老板当助手,替他拆阅分拣信件。两个女孩都对公司忠心耿耿,但两个人的结局却大相径庭。其中一个女孩子工作不到两个月就被解雇了,而另一个女孩子则不仅获得加薪,还被提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呢?
  原来,其中一个忠心有余,做事却不讲效率,每天忙忙碌碌,可工作一天下来,连自己分内的事都做不完。另外一个女孩儿头脑灵活,变着法儿地提高工作效率,交给她的工作都会很快完成,还做一些并非自己分内的工作,譬如,替老板给读者回信等。她一直坚持这样做,并不在意老板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一天,老板的秘书因故辞职,这个女孩当上了秘书。
  故事并没有结束。这位女孩儿能力如此优秀,引起了同行的关注,其他公司纷纷提供更好的职位邀请她加盟。为了让她留在公司,老板不仅在职位上给她晋升,更是多次提高她的薪水,与最初当一名普通员工时相比,她的薪水已经提高了4倍。尽管如此,老板仍深感物超所值,其出色的业绩远非提高4倍的薪水所能匹配的。
  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创造出丰硕的业绩,而绝不希望看到员工工作卖力却成效甚微。即使你费尽了全部的力气,却做不出一点实绩,那也是没有用的。仅仅会埋头苦干、不问绩效的"老黄牛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更需要能插上效益翅膀的"新黄牛"。
  埋头犁地的老黄牛,勤恳作业,可是不抬头看路,一旦错了方向,那一天的劳动岂不是要付之东流?我们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别等别人来问,要先问一下自己。
  每一个成功老板的背后,必然有一群能力卓越、忠心耿耿且业绩突出的员工。没有这些有业绩的员工,老板的辉煌事业将无法继续下去。总之,业绩才是企业和个人生存的硬道理。人在职场,必须做出成绩来,靠实力证明自己。
  第24节: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默默耕耘,鞠躬尽瘁,就一定能够得到重用。然而,现实往往令人大失所望。也许你自以为劳苦功高,老板却看不到你的能力和贡献,甚至毫无道理地打压你,这会让你的内心产生一种失落感,甚至产生跳槽的念头。
  李宁所在的公司刚刚接了一个过百万的项目,谁要是能够负责这个项目,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佣金,更可以在公司、客户以及整个行业中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李宁当然要极力争取。但是最后确定的负责人却不是他,李宁觉得委屈,于是去找经理问明原因。
  经理说:"你没有主持过这么大的项目,公司对你的实力还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怎么可能把它交给你呢?"
  李宁更委屈了,认为经理不信任他、公司不信任他。可是经理前几天还对李宁的工作很满意,说相信他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怎么在这关键时刻却不信任他了?
  是李宁能力不足,还是老总偏心?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通常情况下,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他们用人的标准一般是以个人的实力来衡量,他们会像猎豹一样盯住绩效。因此,职业人士只能拿业绩和实力来证明自己,因为职场从来不相信辛苦的眼泪。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绝不是一个现代职业人应该有的态度。事实上,没有功劳,再多的苦劳也等于零。
  倘若因为老板看不到你的苦劳,而一味地怨天尤人,甚至动不动就盘算着另谋高就,那么你很容易错失好老板,这就非常可惜了。你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学会用实力证明自己。只有让老板看到你的才华,你才有被重用的可能。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他手下有一位将军,跟随他长年征战。有一次,这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对皇帝说:"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是一个对人才有着高明判断力的人,他并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随意指着拴在周围的战驴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工作也一样,没有所谓的苦劳,只有功劳,一切靠业绩说话。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有些人所自诩的10年业界经验,不过是一年经验重复10次罢了。年复一年地重复一种工作,固然很熟练,但可怕的是这种重复已阻碍了自己的成长,扼杀了想象力与创造力。
  老板作为公司的直接负责人,绝对不会有心埋没人才。所以,你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给自己机会,也给老板机会,让他知道你的存在,让他看到你的能力、你的潜质。
  第25节:积极提升自己的业绩
  积极提升自己的业绩
  要想成为公司最杰出的员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你必须靠业绩说话。毕竟,职场是个很现实的地方。因此,你必须积极提升你的工作业绩。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做呢?
  首先,要永远不断地学习。
  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并使你的工作业绩有所提高,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书本上的要学,实践中的更要学。只有常怀一颗上进心,工作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而现代企业的发展,也已经进入全球化和知识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变为一个新的形态--学习型组织,各种新的挑战和任务都会接踵而至。身为组织里的员工,你只有善于学习才能在变化无常的环境中应付自如。
  孙强在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担任销售经理,三年来一直忙于日常事务,每一天都是在与形形色色的客户的应酬中度过的。后来,他的一名下属通过自学拿到了管理硕士学位,学历比他高,能力比他强,并在数年的商战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羽翼日渐丰满,销售业绩惊人。这种情况下,孙强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在公司的一次外贸洽谈会上,这名下属以出色的表现,令一位眼光很高、很挑剔的大客户赞叹不已,也赢得了总裁的青睐,他被委以经理重任,而孙强则惨遭淘汰。
  我们身边有很多好学者,也许他们现在正干着一些普通的工作,没有人注意他们,更没有人会认为他们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可他们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或许哪一天,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已经远远地把你甩在了身后。
  其次,要努力,更要有智慧。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