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做最棒的自己》

_2 余一 (现代)
  你是否继续勇于冒险,当别人在问是否安全?
  你是否继续拥有梦想,当别人在问是否实际?
  你是否继续热切期望,当别人在问是否可能?
  每当觉得训练苦不堪言的时候,看看这几行字,我们就重新鼓起勇气,继续跑下去。
------------
查证教材的错误
------------
  数学补习老师原本就是教代数Ⅱ和三角的,她自己也有正常的课,只是在暑假期间教我们这种课外补习的学生。第二天下午我们会上她的数学课,我决定在学校一直等老师,把这件事说个明白。
  第二天下午进课堂的时候,老师还没来,我就拿出这本书,向那些来上代数Ⅱ和三角课的学生请教。我问他们学到哪里了,是否也发现了我发现的那个错误,但他们都说没有。我说:“按书上说的我怎么都算不对,是不是我算错了?”一个学生说:“我也总是遇到这些问题。”
  我又说:“也许是我不太明白应该怎么算吧。”她说:“别计较了,你按照书上说的就成了。”
  我瞪大了眼睛,急切地说:“完蛋了,按照书上才不对,照他们的算法,你要是算错了就说明你是对的,反之,你要算对了才说明你是错的。”
  那女生怀疑地看了我一眼,耸耸肩膀说:“书上怎么会错呢?一定是我们自己做错了。”
  我顿时明白了,他们也和我之前的理解是一样的,都不敢怀疑课本的权威性。可关于这道题目,课本的确错了,它就是有问题,如果听任它这样以谬传谬,那不就误导了所有的学生吗?
  下午放学后,我去找老师,说:“我得给您提个意见,课本上有个错误。”她很吃惊,忙问怎么了?老师当然不信,自己重新又算一遍。最后,她说:“菲,你是对的,书上的确是错了。那怎么办?整个宾州都用这本书呢。这道题一般上课不教,否则也不用在书上列举。这样的题目只有中考或者期末考里才会出现,因为是自学部分,所以大部分学生不会像你一样研究6个小时,去搞清楚它到底对不对。”
  “那么他们如果算不对就会按照书上算,这样考试就会出错。”
  “是这样的,这的确是个问题。”
  “我向那些上过代数Ⅱ和三角的学生打听过,她们都以为书上是对的。老师,您可不可以查一查今年所有代数Ⅱ和三角试题中,是不是有解法相似但数字不一样的题。”“亲爱的,那可太复杂啦。”
  “可是您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查查,这件事您可以负责的,对吗?”
  看到我一脸认真的样子,老师也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点头道:“我会的。”
  两天后,老师告诉我她查看了过去的资料,结果发现在考试中,凡是没有按照书本所教的那样去解题的,差不多100个学生里有90人都被判定回答错误,其实他们是对的。按照这样的逻辑,几乎所有得了70分的孩子,他们的分数就要变成80分。
  老师说:“叶菲,谢谢你给我提到这个问题。不过这事你暂时先不要和别人说,因为这是一个大问题,教育局的人会因此大为恼火的。”
  回家后,我马上把这事告诉了爸爸,并连夜写好信,第二天一早就交给老师。
  老师向主任打电话汇报了这个问题,主任在电话里说自己将重新算一遍,等拿出结果再说。老师对我说:“下午你再过来,我们会给你一个答复。”
------------
向教育局写信反映
------------
  下午,我再去老师屋里时,发现主任和数学科目的领导还有我的数学老师都在。
  主任说:“我是个搞了几十年数学的老专家,可还是第一次遇见学生发现教材有问题的。我很佩服你,菲,你将来要是搞数学,一定会成为很好的数学家。”
  我笑了笑,说:“谢谢您。我发现了问题,就必须告诉您,这完全是我应该做的。这本书在各州的学校差不多要用二三十年后才会改成新教材,假如有的学生考试中应该是90分,却因为这道题而变成了80分,那样对学校也没有好处。”
  老师们惊讶地互相对视一下。
  “美国是最讲究公正的。”主任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也会给教育局写信。你的信我刚才看了一遍,很不错,不需要改了,你只要把信给我,我去复印几份,然后把我们的信和你的信放在一起寄到教育局。尽管不知道教育局会不会理睬,但是我们一定要提出这个问题。我们自己会努力的,要是不改那就是他们的问题。”
  数学老师说:“我会把这一页复印下来,在旁边写上哪个地方不对。在信里我也会解释那道题目应该怎么做,以及这事对学校的影响。至于现在究竟有几千个学代数Ⅱ的学生,因为这道错题而丢了分数,这些数目会报上去,但愿他们重视我们的信。”
  最后,老师们都说:“你放心吧,我们会办这件事的,而且一定会努力的。”
  我感觉像办了一件特别满意的大事,满心欢喜地回家了。
  路上我一直在想:万一教育局不同意修改怎么办?还要按照错的方法考试,学生的分数还会受影响。假如我们学校要擅自修改,还需要通知别的学区吗?我当然希望教育局能修改教材,可那样一来,他们就得收回千万本旧书,那成本可就大了,因为整个宾州都用这本书,所以要印许多本,怎么可能拉回去重印呢?
  但不管怎样,我已尽了自己的一份心,感觉自己很伟大,就像改变了历史的大人物一样。我想对和我同龄的朋友们说一句话:不要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也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想法,获得快乐与成功的要件之一,就是做你自己。有人问达·芬奇,他这一生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他回答说:“我要做达·芬奇。”所以你也应该尊重自己的判断,带着自信去研究、论证,便能跨越一切阻碍,最终会赢得胜利。
------------
我当选为学生会主席
------------
  进入学生会一年之后,我想:如果我能够当选为学生会主席,一定为大家做更有意思的事情,举办更完美的活动,前一届主席没干好的事我一定能弥补上来,让学生们的高中生活更快乐。
  5月,我们开始竞选第二年的主席,机会终于来了。
  学生会的每个职务,如主席、副主席、财务、秘书等都要通过竞选取得。竞选时也要发表竞选演讲,先自我介绍,列举个人的优点及特长,向大家表明如果当选,你将会给学生会明年的局面带来什么好处、你会弥补什么不足之处,讲话中还必须要包括明年你想要实现的愿望和想法,甚至会具体到说毕业舞会会有什么新变化,还有什么新措施等,尽己所能地鼓动大家为自己投票。
  那一年,加上我,共有4名同学希望竞选主席一职。
  竞选演讲结束以后,老师让在场的每个同学都领取一张选票,在自己中意的人选的名字后打个勾或者画个圈,表示你支持他竞选。票上还要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交给老师去统计选票。
  过了两天,老师终于统计出最终投票结果,并要宣布2004年到2005年学期的新一届学生会主席、副主席与秘书等职位的名单。宣布的次序是从最低到最高,所以主席最后一个宣布。我心里那份紧张就别提了,真是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老师宣布道:“新一届主席:叶菲!”
  真是兴奋,我特别高兴,我又成功了,我在心里给自己鼓劲:一定要当好这届主席,要给大家带来真正的好处。
  我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给我这个机会,这样我也能更好地锻炼自己,包括如何组织人员,怎样和所有成员搞好关系,怎样协调彼此间的矛盾……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将来我若要在美国工作也要经历这些事,如果提前实践过,以后就会更有把握。这样,从社会活动的一点一滴中,我更加了解美国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美国的文化,真正地融入这个社会中。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当上主席以后,在开学前,我组织了一个活动:秋季郊游。
  8月底的一天,我们全体学生会的成员聚集在附近的一个公园里,每个人都可以从家里带点吃的,然后坐在一起开个野餐会。
  通过这种体贴温馨的交流方式,我们与新的学生会成员彼此熟悉了许多,我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后,他们也都各自介绍了自己的情况,让大家都有个了解。
  我说:“欢迎新成员加入到学生会,但愿你们能够喜欢我们这次搞的野餐会,以后也会积极地加入我们的活动。”
  接下来,我们开始玩游戏。因为现场有很多糖果,我就让大家抓糖玩,他们都面面相觑,也不知道我想做什么?
  我笑而不答,等大家都抓完糖以后,我说:“现在请数数你们手里有多少颗糖?抓了几颗糖果,就得说出几件自己的事情。比如你抓了20颗糖,那就要说关于自己的20件事。”
  大家一齐“哇”了一声,大喊上当。我大笑:“其实也没那么难啦。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琐事而已,比如我会说,我最喜欢猫,家里有两条狗,我没有姐妹,我最喜欢的颜色是黑色,等等,就是这些,很简单的。”
  他们这才松了一口气,顿时来了兴趣。只有那几个狠狠地抓50多颗糖果的人有点沮丧,因为他们得一口气说出50件事,可累坏了。
  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更加了解了对方,觉得很有意思。
  后来据老师和同学评价,说我当主席的那一年,的确做得还不错,组织的活动都很有意思,花费不多,给学生会节省了不少开支,让大家枯燥的学习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减轻了学习压力。对我个人来说,担任主席期间,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交了很多朋友,也更了解美国社会,这才是最重要的。
------------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后来,我常常回想起当年自己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因为是新生,所以没人理我,自己的英文基础也不是特别好,处处有困难,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去亲力亲为,遇到困难也只能自己克服。第一天进学校,我甚至连教室在哪儿、老师的办公室在哪儿都不知道,都得自己打听。
  当时我心里多么想有个人愿意伸手帮我,多么希望听到一句热情的话啊!
  所以那时我就下定决心,有朝一日,我有了能力之后,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尽力帮助新来的同学。不到一年时间,我的英文已经相当熟练。这时,我们班又来了几名新生,我就很大方地走到他们的面前,伸出手对他们说:“你们好!我是叶菲,欢迎你来到我们曼泰克顿学校。如果有什么事的话,请找我,我会给你帮助的。”
  讲完这句话的时候,我自己心里很舒服,当看到那几个新同学也都是很受感动的样子,我不禁为自己的积极、主动而感到高兴。
  就这样,每当有新生到来,我都会对他们说出自己的承诺,于是后来我跟他们都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后来越来越多的同学欣然加入我的行列,自愿去帮助新生。我担任学生会的主席之后,又把这些经验传给学生会的每个成员,号召他们多帮助新来的学生,帮助学习不好的学生。
  记得我们国内有一首很著名的歌,其中有句歌词是这样写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温暖的人间。”
  帮助需要被帮助的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这就是我高中期间最大的心得和体会。
------------
优等生俱乐部
------------
  音乐优等生俱乐部和国家优等生俱乐部不太一样,要求略微低一点,那是因为音乐优等生俱乐部只招收音乐成绩比较好的人,而不像在国家优等生俱乐部里都是学习好的学生,只有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才可以加入国家优等生俱乐部。
  11年级的时候,由于在匈牙利时的音乐基础,我先报了音乐俱乐部。因为我的考试分数达到了90分,还会演奏钢琴等乐器,老师特意推荐我去这个俱乐部。
  我写了一封自荐信,还有一篇要求必须写的文章,寄到教务处,然后等待我们的校长和音乐老师批准。
  不久,学校回复给我一封信,告诉我被获准加入音乐俱乐部。
  欢迎新人进入俱乐部时,学校一般都会举行仪式。那天晚上,我们赶到礼堂,先由校长讲话,之后老师给每个被录取的同学颁发俱乐部的证书,然后和我们握手,说:“欢迎你到俱乐部!“
  能够进入这个俱乐部也是一种荣誉,证明你对音乐的了解和你的音乐知识到了一定程度。我感到高兴的是,进入俱乐部后,我就开始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
  国家优等生俱乐部比音乐俱乐部更复杂些,至少需要四位老师的推荐信和你的两篇文章,一篇是你将怎样给学校带来变化,还有一篇是介绍自己的大致情况,说明自己在外面还参加过什么活动等,简直跟报考大学差不多是一个程序。这些信件和文章要一并送到教务处,等待批复。
  由于这个俱乐部每年只招收不到20名学生,很少有人能顺利进入。大家都把进这个俱乐部看成是一种荣誉。所以当我顺利地成为国家优等生俱乐部的成员后,倍感自豪。
  正式进入国家优等生俱乐部有更大的仪式,首先是让老会员依次介绍我们这些新进来的学生,比如我们是按照名字的字母顺序排着坐的,老会员将按照次序介绍每个新人的情况。
  他们会走到台上,说:“下一个,我将介绍的学生是——”
  按规定这时是不能说出新人的名字的,而是应该先说他都做过什么事,写过什么文章,把他所有的优点都说出来,最后才说出他的名字。比如轮到介绍我时,一位老成员讲了好多关于我的事情,最后说出我的名字。我上前和他拥抱一下,他让我在国家优等生俱乐部的登记簿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籍贯,来自什么国家等,然后和校长握手,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支蜡烛,校长先给第一个人点上蜡烛,由他再点燃下一个人的蜡烛,直到所有人的蜡烛都点着。因为名字的原因,我总是最后一个被传到。
  点完蜡烛后,大家都捧着俱乐部的会歌唱起来,随后老师一鼓掌,我们就把蜡烛吹灭,司仪同学会大声宣布:“从此,你们就是国家优等生俱乐部的成员啦。”
  那种场面十分隆重热烈。
  国家优等生俱乐部和学生会不太一样,所涉及的不仅仅只是学校的事情,还要研究整个城市、国家甚至是世界性的问题,比如他们会经常举办关于艾滋病、癌症等各种活动。癌症中心一旦有什么活动,就会让国家优等生俱乐部的同学们介入,帮助组织、参与活动。
------------
创办亚洲俱乐部
------------
  12年级时,我创办了亚洲俱乐部。
  我们学校的亚洲人比较多,大部分都是韩国人,其余的还有巴基斯坦、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亚洲国家的同学。
  在美国,很多人都误以为只有像我们这种黄皮肤黑头发长相的人才是亚洲人,我觉得这是个误区,就想如果有一个亚洲俱乐部,可以推广亚洲的文化;介绍所有亚洲的节日,如中国的春节或者马来西亚的开斋节、哈吉节,韩国的春节,印度的湿婆神节、十胜节等等。也可以推广亚洲的文化和语言,让周围的同学、老师更加了解亚洲,从中学到很多地理和文化方面的知识。
  让美国人了解亚洲文化——正是抱着这种想法,我才决定创办一所亚洲俱乐部,也十分相信自己一定能办出一所很不错的俱乐部,让全校的亚洲同学都有一个自己的家。
  创办俱乐部有一个很复杂的程序,要有属于自己的成员,然后去跟校长交涉,把自己的目标说出来,再声明我们有几十个人都想参加俱乐部,还要告诉校长这些学生想参加这个俱乐部的理由,以及俱乐部的成立将给学校带来什么好处,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等等。
  我把所有理由都说完以后,校长说:“你把表填好了给我,我会考虑的。”
  接下来,我们要找一位负责人,这也是创办俱乐部的基本因素之一,因为每个俱乐部都有负责人。我们大家商量一下,最终选择了我最喜欢的老师密斯邦特,他是国家优等生俱乐部的负责人,也即将成为我们亚洲俱乐部的负责人,有什么大事就由他去和学校联系、交涉。
  校长回复说:“等我们校方领导讨论一两个星期之后,会给你答复的。”
  过了几星期之后,校长果然同意了我们的申请。他说:“你们可以办这个俱乐部,但是每个月要给我写报告,告诉我你们都做了什么。因为你们是新俱乐部,做事前要有足够的理由证明你们一定能成功,还要说出你们每个月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充满期待地答应了,要校长先生等着看我们的拿手好戏。
  俱乐部就此成立。因为我创办了这个俱乐部,同时我已是12年级的学生,比较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所以很自然就担任了这个俱乐部的主席,这也是所有俱乐部成员对我的信任。
  同时,我还担任着学生会的主席职务,工作非常繁忙,可在学习方面我一点也没耽误,每门课都是A。
  在中国农历新年的时候,我们把红色和黄色的彩纸剪成大的方块,然后我在纸上用毛笔写下一行字:“新年快乐!”那一年是鸡年,我再写上“鸡年大吉”等一些中国的吉祥话。等到中国春节的那一天,我们还在校园里的主要大道上挂起了红灯笼,在亚洲俱乐部的外面也挂了红灯笼以及春联等与春节有关的装饰品。最有创意的是,我们还在学校里到处都贴满了这种在外国人看来是漂亮而神秘的毛笔字。为了增加效果,我还贴上了毛笔字(书法)应该怎么写的照片,下面还有韩国文字、日文、马来西亚文……等几乎所有亚洲国家的字样,以及英文解释,特别有意思,大家都觉得很好看。
  不是只有中国过春节,实际上亚洲的很多国家如韩国、日本等也都有春节,每次我们都会在校园里布置出每个国家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品,然后以亚洲各国的文字解释,不但让大家了解这些国家的文化,还了解到他们的文字。
  我们还走出校园,搞过一些社会活动。我们设立了一个亚洲节,集中用两个月的时间推广亚洲文化。比如我们会去小学向小学生传播各种亚洲文化,中国同学讲中国文化,韩国同学讲韩国文化,马来西亚的同学就会讲马来西亚文化,很有意思。
  除了在学区里教中国的文化,同时我还教他们怎么写中国字。针对小孩都坐不住这个年龄特点,我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教他们跳中国舞蹈,教他们怎么用扇子、用手绢跳舞,还教他们捏泥人、剪纸,画中国国旗,给他们讲为什么国旗是这种颜色和图案,讲我们国家的传统食物。有时候,我们的中国家长还会真的做一点小吃,让自己的孩子拿到学校,也好让大家都尝一尝。
------------
“获奖冠军”
------------
  在美国读中学期间,我得过很多次奖,被同学戏称为“获奖冠军”。
  先说M奖。这是我们学校所在的学区奖,因为我们学校的名字是以M打头,所以学区奖就被命名为M奖。
  这个奖每年都有,在整个学期结束以后的第二年的秋天发前一年的奖。我9年级时,刚刚来到宾州,学习不怎么样,所以没能拿到这个奖项。但我此后非常努力,终于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都获得了M奖。
  M奖要求很严格,从物理、化学到文学、体育,各门功课平均分在93分以上的学生才有可能得到这个奖。在毕业那一天,我获得了最后一次M奖。这个M奖比前面两个M奖更难得,它不单单是12年级的奖,而是整个高中时期的综合M奖。
  在学校给我的祝贺信中,这样写道:“祝贺你,你的平均分都是93分以上,你的努力终将为你带来愉快的回忆。”
  学校还发给我一个请帖,让我到学校礼堂参加在那里举办的颁奖仪式。
  在颁奖仪式上,获奖学生和各自的家长都坐在下面。
  开始宣布获奖名单了,先是9年级的获奖人员。那些被校长叫到名字的人相继上台,先与校长握手,领取奖状,然后站到台前排好队以后,等最后一个名字念完以后,大家一起鼓掌,再照相留念。
  接着是10年级的获奖学生,校长还是按照字母顺序念,我依然是被排在最后。叫我名字时,我上台走到校长面前,微笑着和他握手,接过自己的证书。
  这是我刚到宾州读书半年以后的事,那年我的成绩基本都是95分左右,这个奖给我很大的鼓励,多年来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回到学校后,几个要好的同学笑着抱住我,说:“叶菲,你可真够行的,总在外面领奖。”
  他们看了我的奖章和证书,后来老师也知道了这件事,笑着表扬我道:“亲爱的,你是我们的获奖冠军,为我们学校和我们班级都赢得了荣誉。”
  同学们都笑了,我也笑了——虽然我做不到尽善尽美,但我已竭尽全力,所有的奖状也都证明了我的努力。为了日后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生存乃至取得更大的发展,我就必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借用各种机会锻炼自己,保持斗志,永不放弃。
------------
报考大学前的准备
------------
  关于在美国报考大学的体验,我真是感慨万千。
  美国报考大学不像在中国那样,它没有限制,你可以报任何大学,报多少都没关系。比如我觉得我水平还不错,也想上最好的大学,就选择几所名牌大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喜欢的科目学校不见得有名额,那就再报几所中等的大学,以便确保自己有学可上。这样算下来,一个人同时报近十所大学都是正常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亚洲的中国或其他国家的高等学府,比如我们国内的北大、清华等等。
  在美国,你同时报一百所大学也没关系,因为要报考一所大学就要交一份钱,一旦不加选择地乱报,仅报名费一项花费就很大:名牌大学的报考费是70美金,普通大学则是30或50美金。
  中国人在培养后代的问题一般都是不惜血本,尤其是到了上大学的时候,他们把这看成是辛勤劳动之后的收获季节,所以花多少钱也不在乎,有时还喜欢互相攀比。比如说,有的家长会因此责骂孩子:“瞧,人家谁谁的孩子都考上哈佛了,你为什么没上那所大学呢?”
  这种家长大部分都是亚洲人,其中中国人居多,我听说中国报纸上经常登这种消息。比如:谁家的孩子多么优秀,同时得到了哈佛等6所名牌大学的通知。出于光宗耀祖的想法,他们把这种通知作为一种无上的荣耀,家长甚至比孩子本人还要高兴。
  在美国的中国人为了让孩子到一流大学读书,有的家长不惜报名费而报很多学校。而美国的家长一般都是征求孩子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意愿有选择地去填报学校。
  比如有的孩子成绩很不错,但是他们现在不想上很好的大学,或者是考虑到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他就有可能选择上一所州立大学,没准将来学习成绩好的话,他还可以被保送到名牌大学上研究生,这样就会得到全额奖学金。
  关于报考大学的问题,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又不一样。家里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学生,一般不担心大学的费用;可经济收入一般的人家,绝不会鼓励孩子上名牌大学(除非有奖学金),因为他们没有那么雄厚的财力,另外名牌大学也不见得有与孩子的兴趣对口的专业。
  我的老师和教务长问我将来想搞什么专业?我说我想搞新闻传媒。主要是主持、采访、撰稿、编导等课程。
  美国黑人女主持奥普拉的嗓音、想法、格言,风格与我很像,她是我心中的偶像。后来上大学后,我还自愿加学了商学院的商业会计、经济,因为我想用商业理念从事、管理传媒工作。
  老师们建议我读锡拉丘斯大学,它是美国传媒最棒的一个大学,几乎所有CNN、NBC的著名主持人都是那所大学毕业的。
  我从侧面了解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著名的电视制作人、电视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也都是这所大学里培养出来的,这所大学的新闻专业在美国的确是首屈一指,所以大家都一致推荐我读这所大学比较好。
  这样一来,我一共报了七所大学,比如有锡拉丘斯大学、波士顿大学,宾州州立大学等,这样差不多就够了。为了确保被录取,同时我也报了别的大学,比如耶鲁大学、宾州大学等。其实我报这些大学是因为我对它们有亲近感。首先我妈妈在耶鲁大学教过课,我经常去,特别喜欢那里的校园环境以及老师、教授。再说耶鲁大学有表演系,也是文科,比较适合我。
  宾大也是因为妈妈跟他们的交响乐团合作以后,我逐渐认识并爱上这所艺术气氛很浓的大学。可是这两所大学都没有我喜欢的新闻专业,所以只能作为最后的选择。
------------
报考细则
------------
  报考大学一般在12年级就开始进行,美国的高考不像国内或是匈牙利那样还专门定好了高考时间(一般是在六月),美国没有专门的所谓高考,只有一类考试,叫SAT,科目只包括数学和语文,但其严格程度与高考不相上下。
  这种开始从十年级开始就可以参加,一年三次,时间大约是3月、6月和9月,可以一年考一次,也可以一年考三次,只要你愿意。要是超过三次,分数也不可能有特别大的变化,所以一般人都是只考三次。
  我考过三次,最后一次考SAT是12年级的秋天,这次的成绩最好,我自己比较满意。
  考完SAT以后,从9月份我们就开始要报考大学。一般都是12月31日以前,给自己所希望报考的大学寄去个人材料。
  要在美国上大学,每个人都得考SAT。普通的大学,只要有SAT成绩就可以,不过类似哈佛、耶鲁等在美国排名居前20位的常青藤大学,还要加考一个SAT2成绩。
  SAT2,我们就管它叫Subjects,即一门课的意思,看上去很简单,内容却很复杂,包括有各种世界文化、世界历史、物理、化学、微积分、生物,即所有高中学的科目都要在SAT2里面考。
  我报了好几所常青藤大学,就必须得加考SAT2。高校规定,SAT2考试想考几次考几次,可一个人一次最多只能考三种SAT2。如果是考文科大学,SAT2最好考跟文科有关系,比如世界历史、世界文化以及文学等。如果要考理科大学,那就最好考物理、化学、数学之类。
  出于兴趣和为将来择业的考虑,我选择了文科。
  报考大学时,我们得自己写自我推荐信,一般都是自拟题目,当然有的大学也会指定题目,比如说你最崇拜的人是谁?或者是对历史上发生的大事的看法等等,题材有时宽泛得吓人。
  很多大学还会有比较现实的题目,比如:你为什么要报考我们大学?我们大学比其他大学有什么好?无论再简单的问题,也得写文章来回答。
  除了文章以外,他们还得看你高中的平均分,即高中每一年的分。比如说我的成绩表是从9年级的上半年以后才有登记的,那么我上10年级、11年级全年,以及12年级第一学期的平均分已经有了,就要在12月31号之前寄走。
  目前大学只能知道我前半学期得的平均分,至于12年级后半年的,还得等一阵子。
  分数以外,他们还要看看你都参加过什么社会活动。这方面我毫不担心,因为我自己创办过俱乐部、举办了好多活动,还组织了乐队,这些对我考大学都非常有帮助。
  最后,校方还看你是否获得学习之外的奖项,比如钢琴、球类、游泳等等。
  所有这些都完成后,还要有一封你的高中老师们写的推荐信,最少三名老师。你得找到最了解你的——也就是能给你写出不错的推荐信的三位高中老师。因为不了解你的老师,他只会写上:“这个学生在我们班里得了高分,学习很好,他的家庭背景良好”等等,全是套话,显得很不真诚。
  可如果是跟你很熟的老师,他就会说一些关于你的故事。比如说我曾经帮老师工作过,或者我在班里怎样帮助同学,怎样为集体做好事,他会写出很亲切、真挚的介绍,这将增加你被大学录取的筹码,所以一定得找个好老师。
  我找了我在10年级时的老师罗伯、我在12年级的数学老师、文学老师,还有英语补习班的斯布兰克老师。我请求他们说:“希望您能给我写推荐信,因为我要报考大学了。”
  我把大学的地址和信封都替他们打好,还贴上邮票,然后交给了他们。他们的信不能由我寄到大学,而是应该他们自己去寄,但我得给他们提供信封、地址和邮票。求别人帮忙不能把什么事都一推了之,也不能让别人破费,这是一条尽人皆知的潜规则。
  此外还得需要教务长的推荐信。这种推荐信是最重要的,因为教课老师一直都会换,但教务长是从你进高中到毕业,他一直都管你,除非有问题,一般不会更换。
  可是教务长一个人要管好几百名学生,他不可能特别深地了解某一个学生,但让他写推荐信又是必需的。所以有时候我经常去教务长那儿聊天,让他更了解我。就是随便聊天而已,不能让人感觉你去他的办公室就是为了让他给你写一封评价很高的信。
  当然你不能冒昧地去见教务长,或者冷不丁去一次,要长期坚持。因为学生会的工作、还有亚洲俱乐部的事,我从11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跟教务长来往密切。所以轮到他给我写介绍信的时候,他就很用心地介绍我的情况。
  再有就是所有我自己写的文章,和那些填好的申请表格都得给教务长,由教务处的老师统一寄出去的。
  教务长为人很好,很关心我考大学的事。有一次,他深夜给我来了电话,在电话里焦急地说:“菲,有一个词你写错了。”还详细地告诉我到底是在哪篇文章的哪一段上,让我赶紧修改,免得寄出去不好弥补。
  就为了这么一个词,他连夜给我打电话,让我改好后明天交给他。可见他的确是很认真地在读我的文章,对我的事很负责任,希望我能够完美地寄出报考材料,对此我特别感动。
  我特别感谢我的教务长,不只是因为他写了一封很亲切的推荐信。
  推荐信的主要作用是看老师对你的印象怎么样,至于SAT分数,是由考试中心直接寄到你要报考的那些大学。SAT2分数、自我介绍的文章、高中平均分、高中时在外界参加活动的事项、所获奖的复印件,都得给高中的教务长集中装在一个大信封里,寄到大学。
  这几个月是高中期最忙的几个月,所有12年级的同学都在报考大学。我们学校算是规模中等的中学,大约有400多个应届毕业生,那段时间,几乎学校所有的老师全都忙这项工作。学生报考了几所大学,那就得为他预备几套材料。像我报了7个大学,就得提前预备7份材料,同时寄给7个不同的大学。如果有的人报了20所大学的话,那就要有20多份材料。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每个学生平均报考四所学校,那我们学校的毕业班就有1600份资料需要寄到各所大学去。最少是这样的,所以说老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虽然他们做着琐碎复杂的工作,但仍然非常认真,因为这关系到学生是否能上大学。老师都很重视,不会怠慢,都会很努力地把这些工作做好。
  除此以外,我比别人特殊的地方,就是李伯伯还给我写了推荐信。他是看着我长大的,比较了解我,能用长辈的身份看待我。他写信的另一个目的其实是想让大学的教务长知道我。李伯伯那时工作繁忙,他加班给我写好了信,还要在电话里给我念,我说哪儿需要修改,他还得再麻烦一次,真是难为伯伯了。
------------
给老师讲京剧
------------
  我演讲的时间大约是下午三点多,我提前把所有该展示的服装都挂在墙的两边,把剧照全都贴在黑板上,录像带放在录像机里边,准备工作就绪。
  这时候老师也都到了,一般这种演讲只要有三四位老师就可以了,可今天我的课居然上来了近十个老师,还有不认识的老师。大概他们都觉得京剧还挺有意思的吧?我觉得很高兴:来了就好,我一定让你们欣赏到美丽、神秘的京剧艺术。
  开始演讲之前,我得先告诉大家京剧到底是什么。
  我字正腔圆地说道:“京剧源自徽剧,在清朝时因为帝家的喜爱而发扬光大,从而得以扬名四海,成为中国的国粹,属于第一大剧种。与其他戏剧形式一样,京剧艺术主要运用唱、念、做、打、舞、翻等各种表演形式,来刻画艺术形象。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其表演在审美特征上独树一帜,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表演不同。京剧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手、眼、身、步、法’五体同步协作进行的,比如动作的最小元素‘山膀’,粗看上去可能没有什么,但是要达到形式美,就要有这样一个程序:欲左先右,从腰部启动,然后看手、眼随、上步、拉开、眼向前看、踏步、静心、亮相、睁眼、吸气、闭嘴、吸肚和挺腰这一连串动作。并在动作中产生了领神、协调,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
  我一边说,一边模仿这个动作,为的是让大家看得更明白。
  表演完后,我站直身体,继续说道:“也就是说,即使是这样一个小动作,京剧演员也要体现出角色的气魄和矫健。否则,就会是没有灵魂驱动的‘山膀’,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观众就会感到很轻飘。京剧重视外形的表现,但必须是‘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的表现’,要么就会使人觉得很假。”
  这时,有一位老师提问道:“中国的戏剧只有京剧吗?”
  “NO,当然不是。”我回答道,“其实在京剧之前,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称霸的一直是来自西北的秦腔。而京剧则是脱胎于徽剧、秦腔和汉剧中的一个新戏种。那一年,清朝乾隆皇帝过八十大寿,全国各地那些著名的戏班纷纷来到北京来祝寿演出,其中就有来自西北的秦腔、南方的徽剧、汉剧等等。当时北京戏剧演出的气氛非常浓厚,剧场多在北京的前门大街,那的确是一次影响巨大的戏剧盛会,对中国的戏曲艺术影响深远。寿辰结束后,徽剧戏班的人留在北京继续沿街卖艺,期间为了迎合观众需要,他们的演戏风格和曲调不断地演变,使唱腔和念词更适合北京人观看,原本南方地域色彩很浓的地方戏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越来越让北京人容易接受,又过了几十年以后,徽剧渐渐演变成了早期的京剧,京剧由此诞生。”
  老师们都长长地哦了一声,觉得很神奇。我微笑着,继续自己的讲述:“从形式上,京剧可分为武戏和文戏。武戏偏重于武打动作,文戏则偏重于唱腔。在唱功上,京剧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既要讲究唱腔的韵味,又要强调唱腔的感染力。因此音色,音量,音调差一点儿也不行,演唱时要表达的情感更要到位。只有如此,才能把外部表现与内心体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为了表演的需要,京剧的角色分出很多行当:生、旦、净、末、丑。生有老生、小生之分;旦有正旦、花旦、青衣等,还有演老年妇女的老旦;还有净,即花脸,有文花脸、武花脸等。丑就是所谓的丑角,文丑是指幽默诙谐的角色,多是一些被讽刺的人物;武丑则经常演一些飞檐走壁、胸怀绝技的江湖人士、侠客,他们行动非常轻巧、敏捷。”
  “京剧演员的分工不同,演员的演唱区分不是根据演员音域的高低,而是根据角色的特点。比如演老头、老太太、青年人、中年人、文人、武士、出嫁和没有出嫁的女人等,这些特定的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方法,而表演方式也都有着各自的特殊动作。”
  我边说边指着剧照或是放录像演示。
  讲完这些以后,我又大概讲了一下京剧的服装。我带去了《霸王别姬》中的两件服装,一个是白色的,适合武将穿的战袍。我讲了它的穿法,腰里还要系什么东西,戴的是什么样的帽子;另一个服装是霞帔,就是皇后、妃子穿的那种。穿上以后,要系上玉带,戴上凤冠,这样就证明这个角色是皇后身份。
  另外,我还带了一些脸谱,于是就讲了一下京剧脸谱的意义。花脸中各种颜色的含义都不一样。比如说红色的脸谱代表忠厚善良,白色代表奸诈,蓝色代表凶悍等等。
  大伙听得非常入迷。接下来我让大家伙儿看录像,放演的是戏剧片段,分别有老生、花旦、武生,或是丑角的表演。
  快结束时,教室里突然又来了一些人,看样子他们对京剧都非常好奇,也非常喜欢。于是我继续放录像,大多都是京剧的著名片段、折子戏,比如武戏《三岔口》中,主人公任堂惠和刘利华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对打,气氛紧张激烈,动作滑稽幽默,谐趣横生。
  本来要讲半个小时,结果我讲完以后,已经超过半个小时,已经将近40多分钟了。可是,没有任何老师站出来说:“你讲了这么久,是不是该下课了?”
  相反,他们还兴趣盎然地不断地提问,我就一一地回答。比如他们问:“京剧小生为什么要那么唱?”
  我就告诉他们:“京剧中的小生主要是描写一些青年男子,比如《群英会》中的周瑜、《白蛇传》中的许仙、《西厢记》中的张生等角色,他们年轻、英俊,所以要用刚柔相济的曲调和气度大方的动作来表演。小生的主要特点是:嗓音宽厚圆润,扮相英俊,表演细腻,行腔刚劲遒健,韵味醇厚。”
  这些老师也许很有知识,很有文化,但是他们对京剧确实一无所知,从来也没有人给他们讲过。而今天,他们通过我的演讲知道了原来京剧是这样的,京剧原来是这样的唱法,原来京剧的历史是这样的,原来京剧是这样表演的,他们学到了真正的京剧知识。老师还让我什么时候有时间再讲讲。
  有位老师当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他问我:“为什么只有你会讲京剧,我们学校也有很多中国孩子,他们怎么不会讲?”
  我回答道:“因为我们家是京剧世家,到现在共有五代人都在从事京剧艺术。”
  “五代人?都搞京剧?”老师非常惊讶。
  “一百多年前,我曾祖父的父亲和很多艺人从安徽来到北京,在那儿演出徽剧,后来我们家就定居在北京,每一代都有人当京剧演员。到了我曾祖父那一代,他在北京成立了一个科班,名叫富连成社。这个科班是一个培养京剧演员的学校。因为以前培养京剧演员的方式都是师傅带徒弟,或者剧团带几个人来演出,没有现在规模的戏曲学校,所以说他让京剧教育又上升了很高的一个水平。戏校里培养出来许多著名京剧演员,比如说,梅兰芳、周信芳都曾在这个科班里搭班学过艺,后来还有名角马连良、裘盛戎、谭富英,以及我的三爷爷叶盛章,四爷爷叶盛兰等人,他们都是这个科班里非常著名的演员。”
  老师们张大嘴巴,听得入了迷。
  我继续说道:“我的爷爷继承了老祖宗的事业。他后来又把这个科班继续办下去,我的大伯叶少兰、我的爸爸和妈妈都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所以我对京剧非常了解,从小就看京剧,听长辈讲授京剧艺术。后来,我的爸爸、妈妈把京剧艺术带到匈牙利,接着又带到了美国,向全世界传播京剧艺术。这一切让我每天都受到京剧的熏陶,让我对京剧有所了解,这也使我能在此给老师们讲解京剧。”
  老师们夸我讲得很认真,我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演讲应该是很成功的。
  果然老师当场就告诉我:“菲,你没问题,你已经通过了。”
------------
高中毕业典礼
------------
  12年级是我们在高中读书的最后一年,毕业即将到来,典礼定在2005年6月16日举行,那天我们都得穿白色的毕业礼服。
  像对待历届毕业生一样,学校为我们的毕业典礼做了很多准备。比如服装要提前做好,老师把我们的衣服尺寸,还有头上戴的帽子的号码都统一登记,以便每人都要预备好毕业时穿的那种带博士帽的白色礼服。
  我们的毕业照要提前好几个月,请著名的摄影公司的人到学校来给我们拍照留念,还要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照片放在我们同学录的册子上。
  我们学校的同学录每年出一册,我每年都有保留,今年作为毕业班的学生,我非常高兴。我们学校的名字的意思是“印第安人的一个部落”,所以我们校服的颜色是绿色和白色的,男生穿深绿的服装,女生是白色的。国家优秀俱乐部的学生略微有多不同,要增加一条黄色绶带戴在脖子上,还有一个粉色长穗儿,镶在帽子上。而普通毕业生带的是绿色的穗儿。
  穿上这种装饰繁多的礼服,我们都非常激动。
  为了让家长参加这个盛大的毕业典礼,学校提前给他们准备了门票。每个学生最多发十张票,因为很多人都有众多的亲戚朋友,而且在美国,人们习惯把孩子的高中毕业作为一个重大的纪念日,各方面都会予以照顾。
  比如说有的孩子在美国上学,但爸爸、妈妈在国外来不了,这时候如果他们想到美国来,仅仅以“孩子要毕业”这个理由,就可以得到签证。足见美国人对高中毕业典礼的重视程度。
  毕业典礼的场地设在综合运动场上,有很多的看台,以保证来宾都能坐得下。
  在运动场,我们排练了好几次,各班的椅子都一排一排摆在中央。正前方是主席台,上面有很多座位,要留给学校的领导坐。
  因为要有发奖仪式,所以前边的地方非常大,位子也留得很多。
  典礼上还有乐队要参加,由管乐队奏乐。我在11年级的时候,就参加过12年级的毕业典礼,为他们演奏。这次轮到我们了,当然也有低年级的同学为我们演奏。
  令人激动的毕业时刻终于来到了,我们全都穿着毕业礼服,男生全是绿色的,女生全是白色的,远远地看去,非常显眼,非常漂亮。
  我们走进场内的时候,乐队开始奏乐,我们就按以前排练好的,踩着乐队的鼓点走到我们的位置,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椅子,按顺序一排一排地把椅子放下,然后坐好。一排椅子大概有将近35个,我们毕业生大约有400多人,一共坐了十四五排。
  主持典礼的老师大声宣布:“仪式开始!第一项,由校长讲话!”
  校长起身,说道:“欢迎各位来到2005年毕业典礼会场!各位毕业生,你们在本校愉快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我既高兴又很不舍得,希望你们在大学里继续努力学习!”
  接下来,就该发毕业证书了。毕业仪式上,发毕业证书和发各种奖状是最重要的一个程序。每念到一个学生的名字,他就要走上台去,然后接受毕业证书,和老师握手,给老师敬礼,然后就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整个过程都很严肃认真。
  接着是宣布各个奖项的获得者名单,有M奖、学期结束奖、宾州教育奖等。
  M奖以前介绍过,颁发给主要科目的成绩都在93分以上的学生。还有一个M奖,则是这几年高中成绩的总评,如果这四年你全都是在93分以上的,那就还要发一个综合M奖。
  宾州教育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奖,是在那些所有的分数都在90分以上的学生中,选择奖给那些表现好的、在各项活动中都创造了成绩的人。或者除了学习以外,在其他各个俱乐部中的活动中、在社区服务方面、在音乐或体育方面表现突出、在比赛中得过奖的人。经过评比以后,他们将得到宾州教育局颁发的奖章。
  这些奖项都由教务长亲自颁发。
  每次发奖的时候,比如叫到你名字的时候,你得站起来,家长也得跟着站起来。因为我获奖比较多,比如说有几次M奖、宾州教育奖,还有各个俱乐部的奖,爸爸就老在那儿站着,几乎坐不安宁,等都发完以后才坐下。爸爸还拿着摄像机、照相机,把那当时的盛况都拍摄下来了。我想爸爸肯定也感到非常骄傲,因为我能体会到一个孩子得到奖励时,家长在站起来的一刹那别的家长看着他的那种羡慕之情。
------------
开始大学新生活
------------
  2005年的春天,我走进了自己从小到大梦想的大学,开始了人生的又一站:大学生活。
  进了校园以后,我非常激动,对什么都感到特别新鲜、好奇,因为这里是我将要完成大学四年生活的地方。教学楼那漂亮的建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使我再次感受到了浓厚的欧美文化。
  第二天,学校召开迎新会,地点是在校园里那个巨大的橄榄球场上。欢迎仪式很隆重,大学里的所有领导,包括校长先生也在场。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家长特地赶来参加欢迎仪式。
  我们的宿舍是两人间,我跟一个柬埔寨女孩一起住。欢迎会结束后,我跟同屋的女孩一起去买上课的书,然后去跟教务长见面。
  刚一见面他就说:“你们的课程需要改一改。”
  我们马上紧张起来,因为大学改课不像高中,改课程序比较复杂,我担心自己选好的课万一被换掉了,上课的路线又得重新调整。
  美国的大学都是自己选课,上课的地方也不在一起,前一个星期我一直在实地考察,看从一个上课地点到另一个需要多少时间,以便最合理的安排所选的课。为此我至少瘦了好几公斤,结果现在刚上了两堂课,又要改课,很麻烦。
  开学两星期内,我们一直在调整课程,学校也比较体谅这种情况,所以允许学生前三个星期之内调整课程。结果我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改了至少都有三四次。
  比如去上微积分的时候,刚上了一堂课,教授就对我说:“这是给物理专业的学生开的微积分,你又不搞物理专业,学这个有什么用?”他顿了顿,又说,“当然,你愿意学的话也可以。只是这个课程比较难学,一般4个学分的课是最难的课,一星期上4次,一次是一个小时多。”
  我有点犹豫,老师看着我,“不过这么难的课你上它干吗用呢?你要愿意学数学,当然也可以,只是每天你要花费三四个小时来研究数学问题。”
  我也懵了,仔细一想:是呀,我不搞理科,学它有什么用?那么既然是学文科的,我为什么不报多一点写作方面的课呢?所以我就把数学课改了,最终选择了法语。
  因为我们家有法国朋友的熏染,我就爱上了法语,在上高中之前就学过法语。我也一直喜欢学它。
  可教务长说:“你现在改成法语比较晚了,人家已经上了一个星期课,你得补上一星期的课。”我问他:“学语言有那么快吗?”
  “这个我可不知道,你得去语言学院跟他们说说。”
  我就去语言学院找负责人,结果那里的老师说:“我们的初级法语课差不多就是高中上一个月的课。”
  我有些傻眼,可还是自信能跟得上,因为我对语言方面还是比较有天赋的,再说我对别的也没兴趣。于是我就对老师说:“我要上法语课。至于落下的那一星期课,我会自学的。”老师同意了。
  这样一来,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选择了法语、写作课、音乐评论课、欧洲历史课和钢琴课。除了这五门课外,还有大学一年级那种公共讨论课,所以加起来,我一个学期读了16个学分。
  我选择钢琴是因为从小就喜欢,所以到现在我也不想放弃钢琴。他们都说大学的钢琴课比高中时的钢琴课难好几倍,一天至少得练四个小时,还要考试,比较复杂,可是我喜欢接受这方面的压力。
  我最喜欢的课就是欧洲历史课和音乐评论课。上音乐评论课我们可以经常看演出,比如舞剧、话剧、音乐会、歌剧、非洲舞蹈、巴西舞蹈、京剧等等,我们都看。
  看完戏后得写评论,有时老师会出题目,比如:你觉得歌剧的灯光怎么样?在第二场的第几节的第几幕中,它的灯光是不是跟人的心态有关系?然后我们按老师提的要求写评论文章,特别有意思。
  我也很喜欢历史课。欧洲历史课的教授是位英国绅士。为人特别友好、热情。因为喜欢欧洲历史,我上这门课就有像淘金子似的那种感觉,每天上课对我都是一种乐趣。
------------
进入大学特优生俱乐部
------------
  有一天,妈妈打电话告诉我说,中国中央电视台四套节目里播放了为数不多的华裔大学生被选进美国大学的精英俱乐部,成为学者俱乐部会员的消息。
  “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妈妈说。我得意地笑道:“妈妈,我正要告诉你,我就是其中的一分子呐!”
  我加入了精英俱乐部,这就是我在大学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所取得的成绩。
  进入精英俱乐部,就是特优生。俱乐部一般都有好几个教授作为顾问,有教务长为你服务,学校还有一个特优生教学楼,是专门为特优生准备的。楼里有图书馆,还有一个个的独立小房间作为阅览室、工作室。工作室24小时开放,俱乐部里的特优生都有条件和资格得到一把钥匙,可以到里面查资料、学习,条件十分优越。而且,我们可以随时给教授打电话,或者直接找他们去咨询问题。
  我说说我成为精英俱乐部成员的由来。
  每所大学都有一个Honor学院,里面设立了精英俱乐部,汇集了各个专业的优等生,学院会给精英俱乐部的学生配备导师,提供最完备的服务。因为第一学期的成绩很高,我一直想报考Honer学院。老师觉得我还可以,就推荐我写文章参加考试。
  Honer学院招收成员,第一看成绩,第二看文章。期末考试非常紧张,也很重要,为了拿到好成绩,几乎连着几天我都很少休息。考试结束后,我已筋疲力尽,需要睡觉,可是第二天就要交Honor文章。为了不辜负推荐我的老师,我连夜加班写出了文章。
  放假期间我收到一封E-mail,是Honor学院的祝贺信,原来我被录取了!在Honer学院,可以优先报课,还有其他很多优越的条件,我觉得真是太幸福啦。
  刚进大学就获得了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我简直太高兴了,对妈妈说:“您是了解我的,我特别渴望知识,有时候为了一个我不明白的问题,我会查书、上网去查资料,彻夜不睡想赶快求证。而特优生的这栋教学楼,正好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有时候,我连吃饭都在里面看书,简直太方便啦。”
  妈妈也激动得不得了:“妈妈祝贺你,也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我有这样优秀的女儿!”
  妈妈其实不知道,多年来,我更为有她这样一个优秀的妈妈而骄傲。
------------
回国修学分
------------
  美国大学的假期很长,从5月一直放到9月。我们学校与北京的清华大学是文化交流学校,所以我想在假期时回国,到清华大学去修两门课(6个学分),以便充分利用暑假。
  妈妈开始与清华大学方面联系,然后时不时与我沟通,最后我选中了两门课。
  第一门是《环境与伦理》,它能教会人如何保护环境,其中还有对伦理问题的研究。另外一门课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美学》。我喜欢中国的古代历史,更喜欢研究美学,所以,我学的这两门课都是既与兴趣有关,同时也与社会问题相关。
  妈妈帮我联系好了以后,我立刻把这消息告诉教务长。
  教务长非常高兴,连声说:“非常好。我知道你是一个追求上进的孩子。你能够利用这次暑假,在中国修6个学分,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事情,”
  记得总统夫妇在给我的祝贺信上写道:“你们将是21世纪的精英,所以,要做精英的话,一定要时常学习,不停地吸收营养。”精英是怎样成长出来的呢?按我的理解,精英就是需要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优秀。所以我决定回到中国去,利用这个假期,多学点东西。
  繁花似锦的五月,我再次回到北京。下了飞机,已是深夜,妈妈接我回到家。稍事休息后,第二天一早,我就爬了起来,妈妈说:“你多睡一会儿吧,倒一倒时差。”
  我说:“不,我要到清华大学去报到。”
  妈妈说:“不着急,下午也可以去。”
  “不啦,学习要紧。”
  就这样,我去了清华大学。
  清华的老师给我安排了课程,大多都是晚上的课,这样,我白天还可以复习功课。
  我第一次进清华,我感到非常激动,因为这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进了清华大学,我也很自豪地说,我现在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我在上清华大学的课程。
  老师和同学给我讲了清华的历史,我就自己在校园里溜达,在“清华园”的石壁前,我很高兴地拍照留了影。
  每天上课的时候,我会早早地就来到教室,找到一个离老师较近的地方坐下来。因为我的中文不是很好,我怕自己听不懂或者听不清楚老师的话。
  我认真而费力地听每一节课,把很多问题记下来,等下课之后,我总是第一个跑去找老师问问题。幸好两个老师都会英文,所以他们有时候用英文,有时候用中文,我的中英文问题都可以得到回答。
  我每天都认真做笔记,不会的问题就记下来问老师,尽量把每一天的疑问都在课堂上解决,尔后才满意地回家。
  几个星期的时间悄悄过去,我终于把两门课修完了,开始写论文。在《环境与伦理》的一文里,我写了大量的关于在环境保护问题的感想,也举了很多的例子,中国、欧洲、美国……因为事例翔实,所以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生动。
  我特意做了个PowerPoint的演示板,给老师发过去,算做我的考试作业。
  老师非常高兴,给我打电话说:“菲菲,关于你写的环境与伦理等问题,思维严谨,非常有逻辑性。文字也很精练。你的文笔非常好,读了你的文章,可以感觉到你的很多切身体会,你选择了匈牙利作为题材,这很新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知识。我们在你的文章里面体会到了匈牙利和欧洲文化,感谢你。所以我给你打了个A。祝贺你!顺便再说一句,我非常高兴,今年夏天我多了一个从美国来的学生,很高兴认识你。”
  我非常激动,我没有浪费时间,修了6个学分,真是不虚回国的这一行程。
  我眼中的清华师生
  我想补充一点的是,这次回国到清华上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清华的学生上课很沉闷,有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有人还在做别的课程的作业。
  记得有一堂讨论课,我很兴奋。因为一听到讨论课,我就想到在美国校园的讨论课上,学生们总是争先恐后发言,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在一片喧闹声中结束这门课。
  我以为清华也是这种景象。可是,当我兴冲冲地来到教室,听这堂课的时候,却没有听到一个学生愿意站起来发言。无论老师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他们都不肯说一句话,全部像木偶一样在低头发呆,或者左右四顾,似乎这事完全与自己无关。
  老师很尴尬,只好说:“这个问题我们以前讲过。你们觉得我这个问题这样说有没有道理呢?”
  台下没有人回答。老师无奈,只好叫起一个同学,问他:“你能不能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呢?”
  被勉强叫起来的同学,看上去很不情愿,就用差不多三句话敷衍了事,很快结束了他的讲话。老师非常没趣,无奈又接着往下问:“我上次还讲过那样的问题,我认为那么讲终究是有它一定的道理。你们觉得呢?”
  教室里一片死寂,依然无人回答。我特别着急,几次想站起来,却又不好意思在这么多人面前出风头。我是一个外来的学生,抢在人家清华学生前面发言不太好;另外,我如果发言,肯定要用英文,又怕大家都听不懂。
  我在焦灼的等待中备受煎熬,真想站起来发言,别让这种讨论课的气氛冷下来,让它变成一个不说话的课。因为我在美国读高中的时候,就怕这种情况出现。那是高二期间,我刚开始进入比较好的学习状态,有几次讨论会的时候,老师提完一个问题的时候,可我们没有人敢回答,全场鸦雀无声,那一刻真的很难熬。
  所以我知道如果一直这样冷下去的话,不只是老师会非常的尴尬,同学也会非常尴尬。
  看到清华的学生,我想起了一篇文章,说的是《救救清华的学生》。看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有过这种生活经历,也有过调查的。他在文章里说的那些话,我也深有体会,深有同感。在清华的那堂课上折射出的不仅是清华学生的缺陷,或许也是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缺陷吧,中国的教育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个性的培养了。
  我也希望中国的教育,能够有一些改变,让学生阳光一些,快乐一些,都带着兴奋的心情来学习,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习。
------------
再次见到李伯伯
------------
  回国后的一天,李伯伯给我打来电话,说:“崽儿,下午我们一起打羽毛球,怎么样呀?”
  我愉快地答应了,心里当然知道伯伯不光是要打羽毛球,而是想见见我,了解我在美国生活得怎么样?看看我怎么样了,长高了没有,进步了没有,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等等问题,我知道伯伯会一个一个地问。伯伯心很细,问的问题都很具体。
  那天下午,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等待他的问题。
  到了约好的地点,见到了李伯伯,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伯伯还是几年前的他,只是有些苍老,头发也白了一些。我知道他的工作特点,他每星期要工作7天。每天几乎都要忙20个小时。他是外交部长,忙碌的都是国家大事,见他操劳过度,脸上又多了些皱纹,神情更加沧桑、疲倦,我心一酸,眼泪也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
  伯伯说:“别哭,我们能见面是多高兴的事,哭什么呢?”
  我也知道应该高兴,可就是说不出话来,就是想哭。
  后来我妈妈劝说我半天,我才止住眼泪,又成了原先的小孩子模样,和伯伯开起玩笑。
  伯伯说:“崽儿长高了,长成大姑娘啦。”我说:“可伯伯您却老啦。”
  这么一说,我们又开心地笑了起来。
  伯伯问了我在美国的学习情况,当听说我学的是新闻专业的时候,伯伯说:“好,要多学知识,广泛地学习。这样的话,你才能掌握过硬的本领。”
  我说:“这个您就放心吧。”伯伯笑眯眯地问:“听说你还得过奖?”
  我得意地点头,看着他愉快地说道:“伯伯,您不是经常教导我,要我好好学习吗?这几年我真的在好好学习,而且还取得了一点成绩。伯伯,这是您的第一句话,现在我做到了。你教育我的第二句话是说‘让我做出好的成绩,让祖国为我骄傲’,我也没有辜负您的期望。伯伯,你说对吗?”
  伯伯连连点头,说:“对,真对。好孩子,伯伯非常高兴能听到你的好消息。我看了你给我传过来的文章,进步很大,英文水平提高得也很快,现在你的文字非常严谨,用词恰当,逻辑性非常强,似乎文风还很有点像我呀。”
  我说:“是的,你送给我很多本您写的书,我也都看了。在那些书里,我能感到每一段字都是您用心写的。那些诗里的文字,可以看出都是用心斟酌的,我觉得非常美妙,所以也在下意识地学习您的文风呢。”
  “崽儿,你那篇《我为音乐狂》的文章,我看了之后感触很深,因为在这篇文章里,我了解到你那么热爱音乐,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好孩子,我特别喜欢你的文章。看着你的文字,好像感觉进入了你描写的故事里面,似乎你就坐在施特劳斯身边,坐着马车在维也纳森林里任意驰骋。你的文章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最后的结束语总是重锤落音。比如这一句‘如果我的世界里没有音乐,那将是黑白的’。这话我一直记到现在,印象深刻,很难忘记。”
  我不好意思地说:“伯伯,我的文章您看完了以后,还要多给我指导,多批评我,这样我才能进步。”
  伯伯大笑:“崽儿,你写的已经很不错了,都快超过我喽!”
  “伯伯,我将来一定要超过您!”
  伯伯亲昵地打量着我的个头儿,表扬道:“长得比我还高呢。”
  “伯伯,我这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
  “哟,没想到你还会几句谚语呢?”
  “对呀,这也是您教导我的,而且我不会忘记自己永远是中国人。”
  谈完话,我跟伯伯去打羽毛球。我们俩的技术都不错,所以几乎是棋逢对手。不过我有点近视,有时候看不清球,就会输掉几个,所以伯伯每次总是要多赢我几个球。
  他很高兴,连连夸我说:“不错,打得非常好,你扣球非常狠,步子挪得也比较活。”
  我说:“我们俩打得再好,也不如肖阿姨呀。她可是世界羽毛球冠军,即使拿着苍蝇拍子也能把我打趴下。”
  伯伯大笑:“那当然啦,我们能跟世界冠军比吗?”
  肖阿姨也在旁边,她不好意思地笑道:“那是我的专业嘛。”
  那天,我们几乎是一直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也许那是日理万机的伯伯最开心的时候,那也是我最开心的一刻。
  打完球,我们一起去吃饭。席间伯伯又问了我很多的问题,比如我的学习、生活,我在大学的情况,放假回国后都在做什么等等,问得非常仔细,我也都一一如实回答。伯伯的眼神里透露出慈父般的爱,而我则怀有一种对长者的尊重和崇拜。
  在心里,我默默地说:“放心吧,伯伯。我不会给你丢脸的,我一定还会拿回来好成绩给你看,到时候,我还是很希望让你再多夸我几句的。”我心里这样想着,更加开心地和伯伯谈天说地。看得出伯伯那天也很放松了,浑身的疲劳顿失,这让我很开心。
  我们其乐融融地吃了一顿晚餐,临别时,我衷心祝福他身体健康,祝他工作愉快,还特意叮咛他道:“伯伯,在您忙碌之余,一定别忘了给自己多找出点休息时间,身体才是第一嘛!还有,希望您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让全体中国人为您骄傲。”
  伯伯哈哈大笑,说:“好,我一定要做一个让大家都感到骄傲的人,尤其要让我们的小崽儿骄傲!”
------------
我为音乐狂
------------
  除了新闻和商业,我还加了音乐课,因为我从小学钢琴,所以想拿到钢琴学位。我要让我的一生都要在音乐中继续下去,我会永远热爱音乐。所以一进大学,我马上选修了我们学校音乐学院的钢琴课。我每天要练三四个小时的钢琴,已经形成习惯,不练就难受。
  音乐学院的教学楼非常古老,像古堡似的,台阶非常高。楼前一个小高坡,有绿荫茵茵的草地。楼房是朱红色的,窗户则是深棕色,显得特别神秘。大门一开,像迷宫一样,仿佛有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学院的那种感觉。
  学院的教学设施都非常现代化,每间琴房里都有一架崭新的美国STEINWAY牌钢琴,价格非常昂贵。凡是在音乐学院上课的学生,每人都会得到一把琴房钥匙,随时可以来练琴。
  我们的钢琴老师是一位25岁的年轻人,名叫密斯特,正在音乐学院读硕士。他是南斯拉夫人,长得高大帅气,英俊潇洒。最重要的是他的钢琴弹得非常好,曾在澳洲、比利时等地参加过比赛并获奖,在欧洲音乐界小有名气,学院因此愿意给他提供这次进修的机会。
  密斯特先生虽然年龄不大,但他非常聪明,教学很有一套,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很招大家喜欢。跟他学习一年钢琴,我的成绩提高很快,愈加对钢琴痴迷。
  密斯特先生生性幽默,上课时善于调节气氛,经常跟我们逗乐子。选曲时他总是征求我的意见,问我:“菲,我给你选的这几首曲子,你觉得怎么样?”
  于是他弹了一曲,如果我说不好,他就再换一曲,再次征求我的意见。他说他想跟同学都成为朋友,而不是师生,他这人脾气特别好,学生们没有不喜欢他的,当然主要是因为他弹琴弹得太好了。
  虽然态度和气,但在专业上,密斯特先生则非常严厉,要求有时显得很苛刻。不过他有个原则,就是他认为你是可塑之才时,便会认真严格,但你若根本不是这份材料,他也无所谓,任你随便玩去。
  有时我弹奏了一首名曲,别人听了都说很美,他却批评我。他说:“你听过歌唱家们演唱吗?他们每一次唱歌剧时,能够完全掌握自己的发音,很轻巧,也抠得很细。弹琴跟唱歌一样,再微妙的一个小音节也得注意。”
  有时我刚弹了一个小节,他就会让我停止,然后讲评说:“这个小节你弹得不好,不到位。弹曲子得像一个人在砖块上走路一样——”他看着我,很严肃地问,“你知道砖头是什么感觉吗?”
  我有点茫然地回答道:“知道,那是很硬的。”
  “对极了!所以这曲子的音必须像敲砖头时发出的那种音一样才好听。”
  我就按照他说的那样又弹了一遍。他点头说:“不错。但是还有一点,就是你得什么风格都能弹出来。”他指着乐谱中的一页说,“比如这首曲子,你可以弹成跟爱情一样的感觉,你想爱情是什么样的,就按着那种感觉去弹。”
  他会用很多办法启发你,让你达到训练的目的,达到专业钢琴家的水准。也正是因为他这样严格要求,我的弹奏水平才提高了很多。
------------
我的朋友们
------------
  第一个是一位匈牙利朋友乌兹,我们是在讨论课上认识的。他在美国出生长大,所以匈牙利语虽然能说也能听,但是水平却不如我,因为我是在那里长大的,他却没怎么接触过真正的匈牙利生活,只是受到家里的熏陶。所以他的匈牙利语水平和我的中文水平差不多。
  他是特别有礼貌的一个人,长得挺端正,有一米八五的个儿。这门课只上了两个多月就结束了,我们就没再见面,有时候偶尔会在网上聊聊天。
  5月份的时候,一学年快要结束了,一天我在学校与他偶遇。他热情地喊道:“哎呀,是菲呀!好长时间不见,你跑哪儿去了?”因为大家都还有事,分手时,我们约好第二天中午在餐厅见面。
  欧洲人跟美国人是不一样的,我在匈牙利学的东西都能在他身上显示出来。比如进门时,他会先给我开门,然后总是先等着我,先让给我吃的。每次我说话的时候,他都是很认真地听,不吃东西也不喝汤。要是他正在吃东西,感觉我要说话时,他赶紧把东西嚼完了咽下去,或者停下来听着,总之,我一说话,他的嘴从来不动,只是听着我说。
  这是真正欧洲人的习惯。在匈牙利的时候,我们学习过就餐礼仪,别人说话的时候你不能吃饭,嘴巴不能动,否则就是不尊重别人。看到他懂得这种礼仪,我感到特别亲切,和他待在一起,感觉好像在匈牙利待着一样,突然开始怀念欧洲那种感觉了。
  遇到这个匈牙利的朋友,我特别高兴,因为高中的时候,我就盼着有一个匈牙利的学生也能到美国来读书,最好也到我们学校来,这样我可以和他用匈牙利语交谈,这门语言也就不会忘。
  没过多少日子,我发现和我同上历史课的另一个匈牙利男孩凯尔,他是匈牙利人和美国人的混血儿。他长得挺漂亮,有点像英国的威廉王子,有很多女同学都喜欢他。他发现我会说匈牙利语,也感觉非常亲切,但更奇怪为什么我一个中国人居然会说匈牙利语。
  这两个匈牙利的朋友都非常喜爱学习,虽然性格不一样,但有个共同点,就是如果学习没搞好,别的事情就不干。这一点和我也非常像。有了这样志趣相投的朋友,我也不再那么寂寞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