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孝宗统治下的十八年:被遗忘的盛世》

_3 张嵚 (现代)
张敏清楚,朱祐樘的母亲纪淑妃也清楚。虽然母以子贵,她却没有半点欣喜,她知道,死亡的阴影已经降临,所以当朱祐樘要被接走的时候,她依依不舍的与儿子告别,流着泪抱着儿子,在这次母子之间的最后一次见面中,她说出了对儿子最后的祝福。
“孩啊,娘活不了多久了,以后就由爹爹来照顾你了,你记得,那个穿黄衣服有胡子的人,就是你的爹爹。”
不久以后,纪淑妃遭万贵妃毒手,暴亡。
一夜之间,两个朱祐樘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相继离去,一个是赋予了他生命的母亲,一个是保护了他生命的恩人,都从此阴阳相隔。他们用死亡换取了朱祐樘合法的身份,荣耀的太子位,把他推到距离帝国权力最近的位置,也推到了阴谋与死亡的刀尖上。
但两个人都是带着微笑走的,他们都自认为找到了可以保护孩子的人。纪淑妃认为这个人是孩子他爹朱见深,事实上却是错的。只有张敏知道,能保护孩子的,不是那个穿黄袍有胡子的人,而是另一个穿司礼监蟒服,没胡子的老人。这个人是张敏的老上司:司礼太监怀恩。所以,他可以放心的走了。
怀恩很快就会出现在朱祐樘的生命中,用父亲一般的爱与呵护,拉住朱祐樘稚嫩的小手,走过艰难无比的太子岁月。
伴随着两个最亲的人的离开,朱祐樘明白了人生另一个重要道理:责任与承诺。
张敏一直认为,是自己保护朱祐樘来到这个世界,保护这个孩子,帮助他获得新生,这是自己的责任,所以他对孩子的母亲做出了承诺,用生命兑现了承诺。
朱祐樘以一个孩子的眼睛看到了人生中这一闪光的品质,从此这个品质象钉子一样深深的扎根在他的心中,伴随一生,化做热血与辛劳,洒在大明帝国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无数人的奉献与牺牲,让他用时间和生命明白了责任与承诺的含义。
恰如反法西斯英雄台尔曼临终时所说:“我们今天忍受着痛苦离去,是为了你们可以得到自由,为了和平和正义能够胜利,你们,活下去的人们,千万不要忘记因为我们的牺牲而加在你们肩头的责任。”
朱祐樘不会忘记,也不曾忘记。
被父亲认可的朱祐樘,移居东宫,以太子的身份直面大明朝的无数政坛风雨,没有了母亲的爱与关怀,却有死对头万贵妃早已谋划好的一次次阴谋与打击。他就象高尔基笔下父母双亡然后流落人间的孤儿,又得罪了社会上最狠的恶霸。但他却毫不畏惧,因为那个完整而快乐的童年,赋予了最强大的武器:勇敢、坚强、责任、善良,还有爱。二十多年前,当相似年纪的父亲朱见深去面对这一切时,他所拥有的却是孤独、恐惧、怨恨和无助。朱祐樘比他父亲幸运得多了。
更幸运的是,从踏上这条道路一开始,就有人暗中相助。父子相认没多久,就有不少官员上奏早立太子,在他最信任的贴身太监三番五次的劝说下,犹豫不决的朱见深终于把朱祐樘扶上了太子位。
消息传来,万贵妃快要气疯了。一直以来,她都有一个最单纯的梦想:给朱见深生个孩子,让这个孩子继承大明江山。原先太子位空着,倒还有个盼头,现在盼头彻底没了。
万贵妃召集手下的爪牙,下达最高指示,限期内必须解决这个孩子。
这貌似不难办,朱见深天生气管炎,深宫内外朝堂上下到处都是万贵妃的人,搞个人命案再弄个司法黑幕,天王老子也没辙,再说了,就算最后查到是我,你又能把我怎么样!
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三、吉人自有天相:明孝宗朱祐樘的成长笔记(…
然而,要动手才知道,这个事不是不难办,而是根本办不到。
因为有个万贵妃惟一不敢惹的人拍案大声说:把孩子送到我家来,有我罩着,看谁敢动他。
这个惟一不敢惹的人,当然不是朱见深,而是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不管怎么说,周太后是自己的婆婆,万贵妃就是再嚣张,欺负婆婆的事她是没胆子做的。
小朱祐樘青少年时代,在奶奶的庇护下继续快乐地成长着。大抵是“隔辈亲”的缘故,周太后把对儿子没有尽到的爱,全部给了朱祐樘,还有那个太监也时常来看他,悄悄的对他叮嘱:万事小心。他很惊讶的看着这个陌生人,渐渐知道许多的保护都来自他的帮助,更知道了他的名字:怀恩。
司礼监是大明朝太监机关中权力最重的部门,主要负责给机要文件盖章,司礼太监的级别,也要比张敏这类的下等太监高得多。有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保护,朱祐樘自然少了很多麻烦。
于是,朱祐樘一天天的长大,在奶奶的疼爱与怀恩的庇护中,他渐渐明白世事,明白了从出生开始一系列变故的缘由,看清了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看到了自己风雨飘摇的太子地位。父亲同龄时看到的东西,他全都看到了,不同的是,无数生命中经过的善良人,用他们的爱与牺牲,早已为他搭起了心灵的长堤,让他能够承受和应对一切残酷与黑暗。
所以他渐渐的变得谨慎小心,说话办事都注意保护自己,不给任何人留下陷害的把柄与机会。有一天万贵妃假意邀请他到自己宫里玩,并主动献殷勤,可他谨慎应对,万贵妃叫他吃什么,他偏不吃,最后逼得万贵妃急了,问他为啥不吃,他憋了半天说了一句:我怕有毒!
万贵妃气得抓狂,从此刻起她明白,这个孩子早已知道她是什么人,知道她夺走了他的母亲、他的幸福。在朱祐樘的内心深处,早已埋下了对她的仇恨。
于是,万贵妃加班加点,轮番开工,十年如一日的在朱见深耳朵边吹枕头风,说朱祐樘的坏话,并对宫廷计划生育工作放任自流,朱祐樘的弟弟妹妹滚雪球一样的出生,还有万贵妃的亲信们:那些乱七八糟的传奉官,把持朝政的宦官,还有勾结贵妃宦官的朝臣,排着队在朱见深面前挑拨离间,把各种各样的污蔑加在朱祐樘身上,三人尚且成虎,何况这么多小人包围?随着时间的流逝,朱见深对这位孤苦伶仃的儿子,早没有了相认时的激动,有的只是越来越多的厌恶与偏见。
因此,朱见深再去看儿子时,脸上渐渐没了好脸色,抓住点小事都会大作文章训一顿,鸡蛋里挑骨头般的找错。每到这时候,小小的朱祐樘都沉着应对,用诚恳的处事化解父亲的怒火。于是朱见深只好一次又一次接受这种郁闷:明明是想找事,却根本找不到由头。
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朱祐樘谦虚、谨慎,很小就懂得了低调谦让。那段时日里,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定:他的成长经历是他父亲的翻版。即使能够熬出头,也不过是一个如他父亲般软弱的皇帝而已。只有怀恩例外,如果说他最初对于朱祐樘的保护,仅仅出于道义的责任,那么,经过无数次的接触,历经宦海沉浮的他从这个孩子身上捕捉到了最意想不到的东西:那隐藏在他灵魂深处的坚强、勇敢和善良。传承自他的母亲,也传承自所有爱过他的人。
所以怀恩一次又一次尽自己的能力保护他,用一切的机会在朱见深面前说朱祐樘的好话,消解朱见深心头对儿子的不良印象,尽力的安排自己的心腹亲信保护朱祐樘,提防万贵妃势力的一切暗算,想方设法的排挤暗算掉一切会对朱祐樘不利的人,包括那些受朱见深恩宠的传奉官与亲信太监。更重要的是,他用各种方式告诉这个孩子为人处事的方法,教会他如何保护自己,血雨惺风的宫墙大院下,他拉着朱祐樘的手,一步一步走过无边的黑暗。在这漫长的道路上,这位勇敢的公公,为朱祐樘补上生命中最欠缺的部分:父爱。
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三、吉人自有天相:明孝宗朱祐樘的成长笔记(…
朱见深不是个好父亲。前半辈子他生了儿子,却不管儿子不认儿子;后半辈子认了儿子,却并不爱儿子。他给以了朱祐樘生命,也给了他成长的苦难辛酸,幸运的是,他亏欠朱祐樘的一切,怀恩替他还上了。
更重要的是,与父亲仅仅为了保命活下去不同,怀恩告诉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东西:理想。
朱见深在自己那段苦难岁月里,基本都在混日子,因为没有人告诉他明天在那里,身边的万贞儿,除了畅想一下苦尽甘来的好日子,基本就是陪他混吃等死。陪在朱祐樘身边的怀恩却不同,他经过了很多事,见证了很多宫廷斗争,却从未放弃过心中一个朴实的愿望,在那段岁月中,他把这个愿望,用各种方式,潜移默化的告诉了朱祐樘。
你要成为一个好皇帝,能够结束这些黑暗与混乱的,只有你。
于是,在怀恩的呵护和帮助下,在经过了短暂的悲伤与恐惧后,朱祐樘勇敢的迎着风雨继续活下去。与父亲当年的软弱逃避不同,他活得自信、勇敢,一生如此。
因为,他有理想。
可是,怀恩这么做,究竟为什么?
为了以后的权力?为了利益?为了爬到更高的位置上?政治沉浮中,这一切似乎都是。可直到成化二十一(公元1485年)那场惊天的变故时,朱祐樘终于明白了这位老人一切付出的原由,不为财,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简单的梦想。
朱祐樘,已然从一株温室里的花朵,成长为一棵风雨中的松苗。
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二月十三日,朱见深下旨:皇太子出阁讲学。九岁的朱祐樘上学了。
朱见深荒唐了一辈子,但对儿子的教育工作还是没放下,何况自古以来,皇太子读书,不是仅仅学文化这么简单。负责教育皇太子的教官,侍读的学官,不是朝廷重臣,就是颇有前途的青年才俊,既是培养未来皇帝本人的地方,也是为下一代皇帝培养领导班子的地方。所以,一定要挑选最合适的俊才。
朱见深挑选的人,貌似有点问题。
报一报教师名单:总负责是内阁大学士万安、刘诩、刘吉,轮流讲读的有学士彭华、侍读学士汪朝宗、左春坊左庶子刘健、翰林院修撰谢迁……名字一长串,但仅看开头三个,就够了!
万安、刘诩、刘吉,江湖人称纸糊三阁老。这三个人,共同的特点是:有学问,却不干正事。整个成化朝几十年,什么蝇营狗苟打击暗算的龌龊事都做了,就是不好好干工作。说是纸糊的,那是名不虚传。
至于其他的几个人,基本都是这三阁老的亲信,只有两个例外:左庶子刘健,翰林修撰谢迁,都还是官场菜鸟,外人看来,他俩基本是凑数的。
在这些人看来,要么是朱祐樘与纸糊三阁老及其亲信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然后有样学样,成功成长为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昏君。要么是朱祐樘与这些官僚就是搞不到一块,最后被他们勾结万贵妃打击报复,中招落马。总之,都不是好结果。
但他们都忽视了一件事:朱祐樘本人。也难怪,一个九岁毛孩子嘛,能成什么气候。
朱祐樘,却很快显示出了他与众不同的天分:聪明。
再难懂的文章,他很容易就能轻易透解其中的主题,甚至能举一反三。再拗口的篇章,他很快就能倒背如流,一字不错。朱祐樘精彩的表演一次次让他的老师们瞠目结舌,每个老师心中都或许有个共同的疑问:这么聪明的儿,是朱见深生的么?
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三、吉人自有天相:明孝宗朱祐樘的成长笔记(…
按说聪明这个优点放在太子身上也不奇怪,后来的嘉靖,万历,小时候也都被看做神童,可论名声,比起朱祐樘来可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因为朱祐樘不止聪明,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品质:勤奋。
上课的时候专心致志,用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还特别的尊重老师。老师有时候上课讲错了,他也极重礼貌。比如有一次,老师一个大意,把某个字的音读错了,他既不斥责,也不跟着读,直到老师自己意识到错误改过来。此外,他认真完成作业的精神也极其可贵,今天应该完成的功课绝不留到明天。这样的孩子,放在今天也是标准的三好学生。
如果上学的意义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者考个好成绩,那么这段岁月对于朱祐樘绝算不上“我的大学”。正是从这段时期开始,朱祐樘不仅学习了知识和文化,更开始学着用自己的知识文化去思考这个世界,他的眼睛早已从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中跳出来,去打量身边的老师,打量宫内宫外的黑暗世界,打量一个孩子在成为帝王之前应当知道的一切。
他渐渐的明白,自己父亲所做的一切,基本属于荒唐。不止是对他自己和母亲,更对于国家,都是不务正业。
他更开始知道,负责教授他知识的这些老师们,绝大多数都是官场混混或者趋炎附势的小人,只有两个人例外,那两个人,正是被别人认为凑数的菜鸟:左庶子刘健、翰林院修撰谢迁。
他暗自记下了这两个人的名字。从那时候起,他开始接近他们,信任他们,虚心向他们求教。多年以后,这两个人,外加另一位东宫讲官李东阳,构成了大明王朝历史上最优秀的内阁政府。他们与朱祐樘的情感,也远远超越了君臣关系,而是他一生的良师和朋友,帮助他披荆斩棘,开创盛世。
正是从这个时候起,用知识武装的头脑,加上天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朱祐樘开始默默地积累起一个明君需要的所有素质。他小心谨慎的应付着“纸糊三阁老”的马屁与殷勤,诚恳的对待每个老师,用勤奋的学习精神打动每个人。当然,惟独打动不了的是他父亲朱见深,怀恩的努力并未消除这位父亲心头对儿子的偏见,只能做到暂时缓和而已。毕竟在朱见深的身边,怀恩只有一个。
朱见深对儿子的教育工作还是很关心的,不过这个关心,貌似有些“动机不纯”。
他对这个儿子没多少感情,当年立他做太子,是因为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物以稀为贵”嘛。可自从万贵妃放松宫廷计划生育工作后,皇子皇女们接连出生,总共有十多个。这么多孩子当中,他最喜欢的孩子只有一个:二儿子朱佑杬。
还是成化朝那条铁律:万贵妃喜欢的,就是皇上喜欢的。万贵妃为什么喜欢朱佑杬?很简单:朱见深这么个胡搞法,八成是要死在自己前头,自己生不出儿子,必须要拉拢一个儿子,老来也得有个依靠。
更重要的是,这个儿子,将是搞掉朱祐樘的最合适武器。
当朱祐樘开始在学堂苦读时,万贵妃貌似有些消停了,事实是,她一双阴冷的眼睛始终盯着书桌前发奋用功的朱祐樘,手里也不闲着,噌噌地磨刀,刀的名字,叫朱佑杬。
朱佑杬,是朱见深的第二子,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生,这个孩子之所以能成为朱见深的最爱,原因有两个:第一,他的母亲邵贵妃,是一个温文尔雅性情谦和的女性,在万贵妃眼里属于很好控制的人。第二,他本人是个很会来事的小孩,讨人欢喜。
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三、吉人自有天相:明孝宗朱祐樘的成长笔记(…
朱见深很惊讶地发现,一向好妒忌的万贵妃,竟然一反常态,天天送他到邵贵妃的寝宫过夜。自然而然,他也就天天晚上能看到朱佑杬。他娘温良贤淑,他又伶牙利齿,难怪连万贵妃也喜欢呢。
接着他又很惊讶地发现,他所宠信的人,比如负责推荐传奉官的粱芳、炼丹专家李孜省、宗教大师继晓,都众口一词的夸奖朱佑杬,说什么帝王之相云云,就象他们众口一词的批评朱祐樘一样。真是人心所向啊,朱见深心里暗暗感叹。
之后,负责太子教育工作的一些干部也经常打小报告:太子的学习情况很不好,思想状态和学习热情都有很大问题,如果不及时加强批评教育,后果不堪设想。朱见深生气了,越看大儿子越不顺眼:长的难看(头发缺一角),智商似乎也有问题(言语不多),学习态度又不端正。这不是干啥啥不行吗?还是二儿子好,又聪明又漂亮,他娘又贤惠,和万贵妃还能保持“团结”。
这就是所谓的“心理定势”吧,一大群小人齐上阵,终于为朱见深制造出对两个儿子先入为主的偏见印象,并使他们在成化二十一年四月的那场变故前深信不疑,万贵妃的这一轮打击取得成功了,朱祐樘从此长久生活在父亲的怀疑与偏见中。中国历史上擅长捕风捉影歪曲事实的人无数,可能修炼到如万贵妃这般境界的,真是凤毛麟角。
能与之匹敌的恐怕只有一人:好莱坞大导演格里菲思,这位仁兄一生坚持种族主义思想,并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对种族清洗和种族歧视的“讴歌”与“宣传”中,他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曾创下全美最高电影票房记录,以其独特的视角,颠倒黑白的编造能力,精彩的故事,炉火纯青的镜头造诣,成功歌颂了伟大的恐怖主义组织:3K党,据说当年放映的时候,无数美国观众边看边流泪,边流泪边赞叹,直到很多年以后才回过味来,发现那不过是一部歪曲真相替种族主义者翻案的垃圾影片,许多老年美国人至今仍以曾为那部影片鼓掌为耻,每当回忆起来都要愤愤然骂一句:RUBBISH!(垃圾)
难怪有人说,美国电影的宣传要是当真,母猪都能上树了。
可真相终究是真相,无论怎样歪曲,终会在时间的流逝中大浪淘沙,还原本色。
无论如何,这时候的朱见深还是信了,所以他经常去突击检查太子的学习情况,找个小错就要狠狠地批评他一顿。朱见深的目的很单纯:废太子不是这么简单的,必须要错误越来越多,日积越累,把握才越大。
可他发现太子越来越挑不出错来,为人谦虚谨慎,戒骄戒噪,学习刻苦用功,尊敬师长,礼敬长辈,彬彬有礼,但这并没有让他减少对儿子的偏见,相反,这坚定了他心中那个偏执的信念:小样!我不信挑不出你的毛病来。
可光偏执没有,关键要看行动,为了挑错,朱见深用了各种办法,比如经常挑些难题偏题考儿子,可朱见深本人文化水平就不高,因此经常被儿子回答得张口结舌,白白在臣子面前丢丑。
为了加强“教育”,朱见深叫大臣编了一套教材《文华大训》。书是套好书,可授课方法就有问题了。
朱见深规定,讲课的时候,太子要撤掉课堂桌椅,站立听讲。授课时间,是一个时辰,换算成北京时间,是两个小时。
这简直跟现在学校里罚站差不多了,甚至更狠,因为学校里一节课才45分钟,可与小学生年龄差不多的朱祐樘,要站两个小时。而且,他并没有犯错。
况且,罚站还可以打瞌睡,可以走神想想漂亮女同学,朱祐樘却什么也想不得,他必须要认真听讲。
结果,朱见深和老师们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年幼的朱祐樘倔强的站在那里,目不转睛的凝视着讲台,认真的聆听着老师的讲课。整整两个小时,他笔直站立,全神贯注。授课完毕后,面对老师提问,对答如流,毫无错漏。
望着儿子瘦小而倔强的身影,朱见深退缩了,他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转身离开,在坚强的儿子面前,他输得一败涂地。
可朱祐樘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因此好起来,父亲的偏见依旧,万贵妃的阴影依旧,小人的陷害依旧。他只有谨小慎微,忐忑度日,但是他活的比父亲当年勇敢得多,因为无论环境多么险恶,他始终未曾忘记那个刻骨铭心的理想。
这就是朱祐樘的“大学”生活,在阴谋与陷害中苦熬,在明枪与暗箭中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在黑暗的岁月中积累知识,锤炼能力,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这个世界,思考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心灵的深处,磨砺一把锋利的宝剑。
一把可以彻底斩断黑暗的帝王之剑。
要斩断黑暗,却要先熟悉黑暗,无数次,夜深人静之间,朱祐樘以一颗充满光明的心,默默地凝视着眼前的世界。
他都看到了什么呢?
他看到的是一个政治腐败,朝政混乱,小人横行,民不聊生的时代。这一切,走马灯样在他的眼前串联着场场交织着光明与黑暗的大戏。
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四、红与黑:成化朝忠奸善恶风云录(1)
朱祐樘眼中的成化朝究竟是什么样子?
这个时代很奇怪:他的皇帝并不残暴,从未滥杀忠良,也能虚心纳谏,更能选贤任容。他的臣子们更是人才济济:李贤、彭时、商辂、韩雍、王越、周洪谟、余子俊、马文升、王恕……一长串大名单,或文或武,群星灿烂,从中央到地方,随便抓一把就能抓出几个流芳青史的名臣。貌似“封建盛世”的一切成功要素,在这年头里也样样全占,可国家成了这个鸟样子,怪谁呢?
只能怪一件事:朱见深不会干活。不是不干,而是不会干。
什么样的皇帝会干活?
勤奋肯干,凡事亲力亲为的皇帝未必会干活。君不见某个被称为“十全老人”的“圣君”,大事小事全都干,从国家大事到琴棋书画样样都过问,最后却搞得国家腐败,###四起,天理教、白莲教、天地会没完没了地折腾,到他死后还不消停。
没事歇班罢工的皇帝也未必会干活。什么都不管,让底下人瞎搞,闹不好家产都得败光。一句话,瞎指挥和不指挥的,都不是会干活的。
会干活,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给底下人合理的分好工,用正确的人,给予正确的信任,监督好他们的工作,管好自己该管的事,做出大判断,抓好大方向,然后一切0K。君不见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管理横垮全球的微软公司,其实每天也就工作几个小时,小日子过得悠哉悠哉,一点也不耽误满世界圈钱。
朱见深也不是全不干活,要是完全不干活,别说当二十三年皇帝,二十三天也当不了。照着会干活的标准,他也给底下人合理分好了工,也做了大判断,抓了大方向。可问题是,他抓的大方向是错的,不是为了把国家治理好,而是为了让自己过太平日子。在他眼里,能让自己过太平日子的人就是好人,能让自己过太平日子的事就是好事。所有的荒唐,由此而生。
朱祐樘默默地注视这一切,然后在冷眼旁观的思考中,渐渐明白了该怎么“干活”。
他更看到了祖父留下的三个麻烦:土地兼并,官风败坏,边防飞驰,都在以几何倍的速度放大,并渐渐形成两大毒瘤,一个脓疮。
幸运的是,毒瘤也好,脓疮也罢,上面总还生着一些良性细胞,否则,大明朝早就毒火攻心了。
毒瘤之一:宦官乱政。
按说这也是所有中国封建王朝的老特点,但凡是国家衰落,宦官总逃不了骂,不是祸乱朝纲,就是陷害忠良,千错万错都是他们的错。但事实呢?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他们不过是一角。
所以他们之所以挨骂,第一,是因为大家不敢随便骂皇帝,第二,在读书人眼里,他们是身份低下的阉人,却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你凭什么?可是骂来骂去,最该负责的领导,反而成了受害者。
宦官,是工具,是挡箭牌,是鹰犬,仅此而已。宦官的所有罪恶,根子只有一个:皇帝。成化朝的宦官,也是一样。是朱见深为太监提供了涌现混蛋的广阔平台,其中臭名昭著的三个大太监是:尚铭、汪直、粱芳。
尚铭,东厂太监提督。汪直,西厂太监提督,御马监掌印太监。粱芳,具体工作单位无,级别无,工作职责,照顾朱见深生活,为朱见深“业余爱好”服务,看似地位最轻,实则位高权重。
这三个人,两个特务头子,一个生活保姆,得宠也就不奇怪了。朱见深虽然不干活,但并不是不抓权,他需要随时了解朝臣动向,提防下面人的小动作,所以特务组织就吃香了。朱见深要炼丹,要信佛,要宠道,要享受生活,自然要有人给他料理这一切,生活保姆从此位高权重,自然也是正常的。
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四、红与黑:成化朝忠奸善恶风云录(2)
这三个人从个人品行上说,是不折不扣的垃圾,但是从混蛋程度上来说,又有区别:一个是有原则的混蛋,一个是“名不副实”的混蛋,一个是无原则却低调的混蛋。
有原则的混蛋,是尚铭。
这个人常年从属特务工作,领导大明历史最悠久的两大特务组织之一:东厂。日常业务就是从事情报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就是敲诈勒索,贪污受贿,载赃陷害,制造冤假错案。更牛的是,他利用特务工作的便利,制造了一份大明朝的“福布斯”财富排行榜:将大明朝所有的富豪家庭全部登记在册,包括其户主的生活规律,财产状况,收入状况等等内容一应俱全,以方便敲诈勒索工作。说他是好人,鬼都不信。
但他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他的原则就六个字:吃大户,分浮财。
凡是被他盯上的,要被死整的目标,基本就一个特点:有油水可捞的。只要是京城方圆内的富户大家,统统不放过,搞个陷害,私设个公堂,绑架个人质,目的只有一个:搂钱。本着这个原则,穷人百姓家他基本不碰,清官廉吏他基本不惹,工作信誉好的很:给钱就放人,收礼就办事,绝不干撕票翻脸之类的缺德事。其工作方式和工作特点,颇象旧社会啸聚山林的土匪响马,立下山规不抢穷人,原因很简单:穷人有啥好抢的,不如混个好名声。
所以在这个原则下,被他恶整的人,许多都是为富不仁或者劣迹斑斑的小人(有钱的好人当然也不放过),因此他虽然敛了很多钱(抄他家的时候运了几天几夜没运完),但提起他,很多正人君子和穷苦百姓都赞不绝口,一些忠良之臣还和他保持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但他终究还是一个混蛋,黑吃黑的混蛋而已。
后来他玩出火了,整到朱见深一直宠信的传奉官头上,被他们勾结粱芳搞了一把,最后翻身落马,自己下了牢狱,财产全部充公。黑吃黑一辈子,却被更黑的人吃了。
“名不副实”的混蛋,是汪直。
这个人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甚至有许多“专家学者”把他列做明朝四大权阉之一(其他三位是王振,魏忠贤,刘瑾)。但我认为,这么评价他,是错误的。
至于原因,还是让其他三位“权阉”来说吧:让他和我齐名,实在是丢我的人。
刘瑾、王振、魏忠贤,都是太监队伍里的教父级人物,在他们各自所属的时代里,无不混到宦官行业霸主的地位,真个是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皇帝除外)。相比之下,汪直的档次就差多了,在成化朝的太监编制中,他最多算是个并列三号人物(同尚铭并列),为了争个老三,与尚铭斗争了一辈子,最后同归于尽,把他放在四大权阉里,不是寒碜其他三位么。
可为什么他能和以上三位并列?原因很简单:他的暴光率太高了。
作为一位大藤峡之战的战俘,汪直很幸运,他被分配去伺候万贵妃。他也很会来事,最终在领导推荐下飞黄腾达,成为了尚铭的同行:特务头子,拥有了自己的独立经营单位:西厂。
为了压倒尚铭,汪直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你尚铭不是专门死整富豪家吗?我整穷人家,包括那些平头百姓,清流廉吏,只要惹的起的,统统不放过,没钱不要紧,可以倾家荡产嘛。
这可缺大德了,整个京城上下被汪直搞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可汪直却不知道,他这么做,可真是小鱼掉在茅房里:激起民愤。
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四、红与黑:成化朝忠奸善恶风云录(3)
平民百姓惹不起你,但可以背后骂你。清流廉吏斗不过你,但可以写文章骂你,写奏折骂你。久而久之,书生骂,官员骂,老百姓骂,甚至还编成戏曲骂,简直成了大明朝最风靡的流行时尚。
但这并不是汪直招骂的惟一原由,他还干过另一件耸人听闻的事:打仗。
作为御马监掌印太监,汪直掌握着内宫的兵权,常兼职做部队“政委”(监军)。他还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当过战俘),因此工作热情高涨。换句话说,当特务只是第二产业,上战场才是本职工作。
汪直爱打仗,几乎象毒瘾患者对可卡因一般热爱,既能过把当英雄的瘾,又能积攒点工作成绩,何乐而不为?于是他隔几年就要挑拨朱见深搞点事,一时间边境烽烟四起,汪大总管东征西战,好不威风。胜仗打了不少,可细细数来,不是欺负老弱,就是抢掠牲畜,既没攻克战略要地,又没重创敌人有生力量。三个字:瞎折腾。
可打仗不是吸毒,如果把治国比做开公司,打仗就是一笔长线投资,是投资就要赢利的。汪直呢?别提赢利了,收回本钱都是做梦。
这下汪直惨了,边境烽火四起,边民屡遭劫掠杀戮,秋后算账自然是要找到他的头上。
可汪直偏偏还自我感觉良好,为人处事飞扬跋扈。朝廷的六部尚书、地方的封疆大吏,见了他都要行跪拜礼。否则整你没商量。每下到地方,更是敲诈勒索无恶不做。管你东厂还是司礼监,统统给我靠边站。看似威风八面,可做人到了这一步,人都让他得罪光了,也就离死不远了。自我感觉良好的汪直更不会知道,从他下决心横刀立马上战场的那天起,他就已经破坏了游戏规则:朱见深的游戏规则。
从汪直掌权的第一天起,就没少人在朱见深面前骂他。经营西厂的时候,有人骂他搞冤假错案;视察地方的时候,有人骂他飞扬跋扈。忠臣(商辂)骂他,奸臣(万安)也骂他,太监(粱芳、尚铭)也骂他,传奉官(李孜省)也骂他。可朱见深不为所动:能替自己收集情报,又能打胜仗替自己找面子,这样的宝贝,好好宠着还来不及呢。
但当朱见深知道,边境数次遭到报复性攻击,损失无数的时候,他终于怒了:敢给我找麻烦,办你没商量。
这倒不是因为朱见深有血性,而是因为汪直给他桶了漏子,桶了漏子就是破坏了他“和平安定”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游戏规则”了。接着,尚铭又在朱见深面前下了猛药:把汪直平时在外面散布宫廷生活秘闻的旧账兜了出来。朱见深更怒了:敢揭我的“艳照门”,反了你了。
于是,在纸糊阁老(万安)、特务头子(尚铭)、工作秘书(怀恩)、生活保姆(粱芳)的齐心协力下,汪直的好日子到头了,成化十九年被调动到南京,又降职为普通太监,从此彻底消失在人们视线中。人没了,可骂声没结束,大家还是一如既往的骂,直到把这位成化朝太监队伍里的三号人物,骂成“名垂青史”的四大权阉之一。
可说他名不副实,除了说他干的坏事和他名声不匹配外,还因为臭名昭著的他,恰是三位混蛋里做好事最多的。他也提拔了一些能臣,比如名将王越(这将是后面篇章里大书特书的人物)。他虽然飞扬跋扈,却也敬重人才,绍兴有个叫杨继兴的官员很有才能,他闻知后前去拉拢,却被人家挖苦了一顿,可就是这样,他依然在朱见深面前极力推举这位杨大人,毫无打击报复之事。还有历事成化、弘治两朝的名臣秦纮,弹劾汪直弹劾了一辈子,可他被藩王诬陷下狱,还是汪直替他洗雪冤枉,后来汪直面见朱见深,大力称赞秦纮为大明地方官第一能臣,可朱见深笑盈盈的拿出一份奏折,恰好是秦纮骂汪直的。要说举贤不避仇,好些个饱读诗书的大儒,怕是连不识字的汪直都不如呢。
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四、红与黑:成化朝忠奸善恶风云录(4)
混蛋干好事不奇怪,再混的人,对自己有利的好事也会去干。可汪直干的“好事”,好多是利人不利己的,比如秦纮的事正是例子。所以,他至少还是有点责任心的。至于坏事呢,总结来总结去,无非就是欺压良民(对象和方法比较可笑),擅开边衅(朱见深同意的),飞扬跋扈(态度上的)这么几条,和那几位与他齐名的教父比,自然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说来说去,他是一个混蛋,一个有点责任心,上不了档次的混蛋。
说到这里可以看到:有尚铭和汪直这两个混蛋在,有钱你得被东厂整,没钱就被西厂整,投胎都没用。大明社会,怎一个恐怖了得。
可这不是危害最大的,危害最大的,是最后一个混蛋。他是个彻底无责任心,无原则,而又最上档次的混蛋:粱芳。
武打片导演都有这个习惯:但凡早早出场,“武功高强”的反面角色,不过都是些小鱼小虾,而一直阴森森躲在幕后的,却往往是剧中的大魔头。历史也貌似有这个习惯,躲在深宫里,没品没级的粱芳,却恰好是成化朝太监干部队伍里的第一号人物。
梁芳这个人,别说后世,就是当时也有很多人拿他不当回事,见谁都是一脸笑,碰到大臣就点头哈腰,待人接物客客气气,为人处事极其低调。可事实是,他才是成化朝威力最大的太监。
他的地位恰好是一句俗话:近水楼台先得月。常年伺候朱见深,主持春药和长生不老丹的开发工作,并负责物色传奉官人才。朱见深搞娱乐活动得靠他,过夫妻生活也得靠他,除了万贵妃,朱见深最离不开的人就是他了。
当然,粱芳的成功,还应了另一句俗话:团结就是力量。
围绕在朱见深身边的传奉官,基本都是经他推荐的死党,纸糊的三阁老,泥塑的六尚书,大多都是他的“革命战友。”把持后宫的万贵妃,则是他的黑后台。虽然彼此之间也有矛盾,但基本还能在大事上保持“团结”。以朱见深的各类瞎搞活动为核心,他渐渐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利益集团,上上下下盘根错节,渐成气候。也正是这个集团,不但成为了朱祐樘太子道路上的最大绊脚石,也成为日后朱祐樘拨乱反正的第一个对手。
整个集团的构成是这样的:陪朱见深瞎搞的传奉官,是内部组织;喝茶混日子的纸糊三阁老,是外围组织;藏在深宫里算计人的万贵妃,是组织的黑后台;而上窜下跳的粱芳,则是整个组织运动的枢纽。梁芳里里外外串通消息,居中协调运筹帷幄,堪称整个组织的“中流砥柱”。
这个利益集团其他人等的恶行,之前都有过介绍,惟一介绍不多的则是内部组织:传奉官。这些人职业各异,脾气性格各异,数量繁多,但最得宠又最祸害的只有两个人:道士李孜省、和尚继晓。
李孜省,江西南昌人,是一个因腐败问题被通缉的江西公务员。他在数年的逃犯生涯中刻苦学习第二技能:炼丹修道,又因偶然机会结识了粱芳,一跃成为传奉官,从此飞黄腾达。其主要业务是为朱见深开发高科技产品:长生不老丹,以及附属夫妻生活用品:春药。
要是研究春药还算是药品开发的话,研究长生不老丹就只能说荒唐了。尽是些铅,汞,金,银等化学物质,见天往朱见深嘴里送,轻的能吃出智障,重的吃到一名呜呼。朱见深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服用,只怕是阎王那里早已挂名了。
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四、红与黑:成化朝忠奸善恶风云录(5)
不过这是人家朱见深自愿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李专家实在不甘心只做一位科研工作者,其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内阁大学士彭华和刘吉都是他的铁哥们,他们串通一气,以权谋私也成了日常工作。于是诸如跑官卖官之类上不得台面的工作也就成了第二产业,给成化朝本就乌烟瘴气的局面,结结实实地又烧了堆烟。
不过说到底,李专家的罪过也不过是摧残摧残朱见深本人的身体,还是人家自愿的。另一位大师就了不得了:和尚继晓,人家直接摧残朱见深的心灵。
朱见深自小受了很多苦,精神空虚是正常的,信个教,找个精神寄托也不错。可在这点上,朱见深充分体现出“帝王的博大胸怀”,逮着什么信什么,佛也信,道也信,民间巫术也信。道士给官做,和尚给官做,巫婆巫师也给官做。上午去炼丹,下午就拜佛,晚上看人跳大神。工作极其繁忙,兴趣极其广泛,胸襟极其宽广,态度极其端正。
而继晓,是和尚里最得宠的,同样是粱芳“破格提拔”的人才。他是江夏的一个普通和尚,论宗教造诣相当不上档次,可人家却有两个拿手绝活:第一是发明新型春药(同李孜省抢生意),第二是精通旁门左道,具体内容包括下油锅,过火海,点石成金等今天江湖骗子继续发展的手段,正常人几下子就能看出猫腻,可没关系,皇上喜欢就行。
皇上果然喜欢,一是春药质量相当过硬,二是旁门左道的把戏开了眼。封赏!继晓被封为国师,一时间恩宠无比。
跟李孜省比起来,继晓参政议政的热情不高。出家人么,早就看破红尘了,人家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弘扬佛法。
继晓要建庙,朱见深马上批准,继晓要做佛事,朱见深也马上批准,一切都照着最高级别标准来。至于标准么,一定要选最豪华的地段,使用最高级的建筑材料,铺最大的排场,一句话,高标准严要求,严把施工质量关,就是别替我省钱。大明帝国的白银,就如水一样哗啦啦的流走了。
可凡是黄金地段都住上人了,还有老百姓盖上房子了,咋办?这还不好办吗?房子全拆掉,人全撵走,不就解决题了,没有拆迁费,没有安家费,封建时代更没人有胆量当什么“最牛钉子户。”一批批如狼似虎的“拆迁办公人员”出动了,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周边地区,成化朝新建寺庙就有一千多座,每一坐寺庙的落成剪彩仪式,都以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为代价。
在弘扬佛法的同时,继晓在私生活问题上也没闲着,破戒娶老婆不说,还专门喜欢随便奸淫百姓家的妻女,管你已婚未婚,被看上了一律霸王硬上弓。当时北京城女子上街,上至八十老妪,下至五岁孩童,远远见到穿僧袍剃光头的,二话不说撒腿就跑。真个是人人自危,惊弓之鸟。
所谓道长,不过江湖骗子,所谓国师,不过流氓无赖,邀宠的骗术,有粱芳为他们护着,做歹的恶行,有粱芳替他们遮着,当然,所谓封赏,搂钱,干工程,粱公公也是要见面分账的,只是骗子无赖们在明处,粱保姆躲在暗处,所以骂他的反而少。
然而,粱保姆还掌握着两条最便利的致富业务:采办,强占。
朱见深要瞎搞,总得有人出去给他置办东西。这就是采办,粱采购员在从事购物事业的过程里,上至他本人,下至他派到中央各省的小采购员,一律遵循勒索地方,白吃白拿的工作原则,购物款当然是落到自己腰包,地方上还能敲一笔,办一份差发两份财,油水大着呢。
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四、红与黑:成化朝忠奸善恶风云录(6)
这样就是连锁反应,太监压迫地方官,地方官压迫百姓,百姓只能倾家荡产了。下派地方工作的太监们坚持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看见什么拿什么,富人穷人逮谁敲谁,连地方藩王也不放过,比如下派云南工作的钱能,还干出了“国际水平”,连与广西相邻的越南(安南国)也不放过,大肆向当地国王索贿不说,他派去的指挥使郭景,竟然奸污了越南国王的女儿,然后拍拍屁股没事走人,虽然回国后被云南巡抚王恕一道弹劾整死了,但在越南本土,还是大有美国大兵在冲绳奸淫完日本少女不认账的风采。
无数的好玩意就这样送到宫里来,比如争奇都彩的成化瓷就是从那时候起享誉天下的,只是我们后人不会想到,那一道道的流光益彩下,是多少平民百姓家破人亡的痛苦与怨恨。
琼浆美酒谁酿就,是百姓血泪万古愁。
如果没记错的话,北宋末帝宋徽宗也干过类似的事,不过那时候的名号叫“花石纲”,折腾了没几年就把国家折腾亡了,抚今追昔,真是庆幸朱见深死的早。
但是在粱保姆看来,采办无本万利,可毕竟还是投机生意,要发家,还得置地,怎么置地?强占!
具体的工作方式就不说了,简单一句话:圈地的加强版:手段更狠(逮谁抢谁),参加者更多(千万个站起来的王振),范围更大(不但从中央到地方,更将手伸到军囤),总之,简直不是挖墙,而是在墙上砸窟窿了。
补充说明一句:采办也好,强占也好,但凡正直官员,没有不挺身而出阻止的,有上奏疏骂的,有顶住压力死抗的,结果大多数情况都是该咋样还咋样,除了朱见深的庇护外,就是“纸糊阁老”“泥塑尚书”以及地方一大批亲信的“密切配合”,还是那句话,粱芳代表的,是一个利益集团,正是这个利益集团,把持政权,排挤忠良,形成了一颗颗巨大的毒瘤。
这就是粱芳,一个狡猾、贪婪、奸诈,后台强大,党羽众多,混蛋到极致的混蛋,成化朝三大太监混蛋中的极品。当然,归根结底,还是朱见深为他们提供了展现混蛋素质的平台。
所谓宦官乱政,不过是朱见深搭台,混蛋唱戏,如此而已。
但还好,成化朝的宦官,除了三个混蛋外,还有一个好人,这就是之前露过无数次面的怀恩。
怀恩这个人,实在奇怪的很,身为一个太监,人家载赃陷害,他却平反冤案,人家贪污腐败,他却廉洁自律,人家圈钱占地,他却拿出钱周济贫苦清廉的官员,人家和贪官污吏拉关系,他却专和清官能臣交朋友(比如内阁大学士商辂,地方能臣王恕),人家专整忠良,他却专整混蛋(汪直和尚铭的落马都有他的功劳),人家天天搞阴谋陷害,他却天天挺身而出保护大臣(比如保护曾弹劾继晓的刑部员外郎林俊),人家拍领导马屁,他却天天和朱见深唱反调(为给林俊求情曾被朱见深追打)……
这样“不上路子”的人,放在黑暗的成化朝,别说升官发财,貌似能活着都算万幸了。
可他却越活越滋润,职务节节高升,成为太监干部队伍里名义上的最高级别领导: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握批文件和盖章的大权,当汪直和尚铭为争当老三打得头破血流时,他已经混到了老二的位置上(老大是粱芳),悠哉悠哉的瞧着下面两个小弟乱咬。
说到底,第一,他是个能干活的人,司礼监又是个业务性很强的单位(掌握国家大事的批阅盖章权),缺了他玩不转。第二,他是个狠人,收拾起人来既毫不留情,又不落把柄,尚铭,汪直,粱芳三大混蛋都有不少爪牙被他死整,却连声都不敢吭。第三,他虽然又狠又能干活,却不傻,做事滴水不漏,也有自己一套势力班底:接替尚铭执掌东厂的陈准,陪朱祐樘读书的覃吉,司礼监太监萧敬,平日里共同进退,所以,三大混蛋太监明明恨得他牙根痒痒,却拿他没招,朱见深虽说不喜欢他,却也得用他干活。于是,他越混越好。
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四、红与黑:成化朝忠奸善恶风云录(7)
怀恩周旋于三大混蛋之间斗来斗去,东厂的大权和司礼监的大权都落在他手里。按说一个太监做到这一步,也算是够本了,可怀恩并不满足,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东厂不是怀恩的目标,司礼监也不是怀恩的目标,甚至赶走粱芳一统太监界也不是,怀恩的目标就是是什么?说起来让人不信:为国为民!
怀恩,山东人,姓戴,族兄就是宣宗时代因阻止明宣宗游猎而被抄斩的名臣戴纶,当时只有十五岁的怀恩受其株连,发入宫中为奴。数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宣宗,以及后面的英宗,都已化为黄土。当年那个在啼哭中被送入净身房的孩子,今日已然是垂垂老人。但是家族的悲剧,兄长的舍身取义,却让他终生不忘。他也曾叹息于朱祁镇的无能,悲哀于朱见深的荒唐,两代大明帝王从小看到大,没一个成器的,他曾经心灰意冷,却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那个孩子,那个叫朱祐樘的孩子,他曾经泯灭的希望又重新被点燃。在日久天长的相处中,他越发的相信,这个坚强而善良的少年,将承担起他心中埋藏了数十年,却依旧沉甸甸的梦想。
为国为民!
这正是他所做的一切的原由,是他不止一次悉心照料朱祐樘的原由,是他不止一次挺身保护朝廷忠良能臣的原由,是他周旋群丑之间,借力打力,铲除奸佞的原由,他已经老了,所剩的时日不多,但只要一息尚存,他就要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保护好这个孩子,让他平安即位。第二,在他即位以前,要利用手中的一切权力网去阻止所有的倒行逆施,把大明朝因所有荒唐而承受的重创减轻到最低。他的苦心,此时的朱祐樘并不能完全明白,直到他十六岁那年的那场人生最大的考验时,他终于明白了一切。
此时距离朱祐樘人生里那场最大的考验还有一段时日,且让我们去看看另一毒瘤:官风糜烂。
成化朝的官风,已经绝不仅仅是腐败黑暗这么简单,纵然怀恩使尽牛力,忠良还是被一个个罢免了,小人还是相继掌权了,拜“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所赐,此时的大明政府只配得上俩字:歇菜。
起核心作用的当然是“纸糊三阁老”:万安、刘诩、彭华。后来刘诩在三阁老狗咬狗的争斗中被咬跑了,接班的换成了彭华,关于这几个人真没什么好说的,万安是万贵妃的铁杆亲信(自认是万贵妃的亲戚),帮着万贵妃进个美言,勾结粱芳搞搞经济问题,大坏干不出来,小坏天天干,算是个标准的无耻小人。
彭华是万安的铁杆亲信,又和李孜省是铁杆兄弟,平日里的业务和万安差不多,业务水平比万安当然还有差距,和万安一类货,却更不上档次。
倒是刘吉的情况特殊,三阁老狗咬狗时,他“旗帜鲜明”的站在万安一边,又同彭华一样,跟李孜省拜了把兄弟,对万安又极其尊重,从此实现了内阁“领导班子”的大团结,貌似和万安一路货,其实却不是。
刘吉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一个:八面玲珑,见风使舵,领导喜欢什么就来什么。万安能混进内阁,关键在于听话,领导说啥就是啥,还搭上了和领导老婆的亲戚关系才得以提拔。刘吉不一样,领导想要他办的事,他都能办得妥妥贴贴,换句话说,打个哈欠,他就能送枕头来。虽然不是什么正事。
这就是刘吉和万安的区别,万安是个没用的小人,刘吉是个有用的小人,对于志在治国的皇帝来说,无用的小人扫地出门,有用的小人,为什么不能用一用呢?
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之路 四、红与黑:成化朝忠奸善恶风云录(8)
朱祐樘看到了这一点,也记住了这个区别,而正是这个区别,决定了弘治朝开始后,三个人不同的命运。
但这都是后话了,至少目前为止,三个人都没干正事,在他们的表率作用下,政府彻底歇菜了。
但成化朝之所以能够勉强运转维持,不仅因为宫廷里有怀恩,还因为政府里总算还有几个明白人。在成化十八年以前,内阁有商辂,成化十八年后,六部还有余子俊和周洪谟。
商辂,杭州淳安人,说起他,还是那四个字:高分高能。科举成绩好(连中三元),人品好(为官清廉,生活勤俭),为官能力强,既能带兵(做过兵部尚书),又能管钱(做过户部尚书),还能管人事(做过吏部尚书),最后管内阁(内阁首辅),样样都做的出色,堪称成化一朝有道德,有水平,有能力的全面复合型人才。
所以,尽管朱见深从成化五年开始就歇班了,但他就象一根孤独的柱石,几十年如一日,苦苦支撑着风雨飘摇的江山。
可有水平终于比不上有后台,成化十八年,商辂被汪直陷害,愤然辞职而去,两年后病故家中,他尽了一个能臣所做的一切,惟一的遗憾,就是没活到弘治朝。
幸运的是,“泥塑六尚书”里总算还有两个大活人:兵部尚书余子俊,礼部尚书周洪谟。
周洪谟,四川长宁人,他在荆襄流民大起义中已经风光了一把,若没有他那一纸奏折,至少整个华中地区还要被农民起义烈火烧十年。
作为文化###门(礼部)的最高领导,周洪谟狠抓教育,培养人才,他学问做的好,文才好,枯燥的奏折照样写得声情并茂,可以当美文看,连最怕批奏折的朱见深都喜欢。科研工作也搞得好,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也主持研发了一批高科技发明,比如钦天监(天文台)的许多仪器就是他改装的,达到十五世纪世界尖端水平,这样的人放到今天参加高考,也是个文理科双料状元,北大清华随便挑。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