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国哲学名著】》

_6 方克立  李兰芝(现代)
71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36
“三表”的基础和核心。墨子这种根据前人的间接经验、群众的直接经验和实际运用的效果来判断认识是非真假的“三表”法,排除了个人主观成见,因而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真理观。
“三表”法的提出,是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对人的认识进行验证及其标准问题,这是对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但是,这种理论是以经验作为立论的根据,划不清感觉经验和客观真理的界限,所以它基本上是一种粗糙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第二段,从“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至“此特凶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这段是运用“三表”的理论方法,批判了命定说。首先,从历史事实来看,“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
,这说明决定社会治乱的是人,不是天命。而且在“先王之书”中都找不到命定的言论,这说明命定的理论是没有历史根据的。其次,从群众的经验来看,群众都“欲义人在上”
,因为他们从经验中认识到:“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万民被其大利”。命定者的言论是反“天下之义”
,违背群众愿望和利益的。再次,从所实际施行的法律政令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来看,赏善罚暴是对社会和群众都有利的,所以群众守法执令,“出入有节”。命定论者认为,赏或罚都是由命决定的,这只能使人们走向残暴。
第三段,从“然则何以知命之为暴人之道”至“此天下之大害也”。
这段进一步论述了命定论对社会和群众所带来的危害及对其批判的必要性。
墨子在此篇反复强调了贫富、治乱在人为,而不在天命,要求人们努力做事,发挥主观能动性。这表达了劳动人民要
72
46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以自己的努力冲决天命思想束缚的愿望和要求,是人类对自身力量认识深化的结果。这不仅为荀子、韩非“制天命而用之”和主张“争于气力”的观点提供了思想资料,而且对以后中国无神论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他夸大了人的能动性,又大讲“祭祀上帝鬼神”
,保留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73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56
老子:《老子》(节选)
作者及作品简介A B关于《老子》这部书的作者及产生的时代,学术界一直异说纷纭,争论颇多。
一般认为,《老子》作者是老聃。
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
(管理藏书的史官)。老聃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孔子同时,但比孔子年长,曾为孔子之师。
在老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诞生的大变革时期。
此时在哲学史上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天道观问题。
哲学家们以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原理进行了探讨,并都表示了他们的意见。老子在阐述这一原理时,第一次提出了关于“道”的学说,把“道”作为最高的实体范畴,用来说明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及运动变化规律问题。
《老子》一书是春秋末期的产物,是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是研究老子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
《老子》又叫《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两篇,共81章,500言,是用韵文写成的哲学著作。
《老子》一书的注释有千种之多,最早有韩非的《解老》、《喻老》两篇。汉魏以来,比较流行的
74
66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注本是王弼和河上公注本。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本,是《老子》一书现在所能看到的最古抄本。但帛书《老子》有许多错字,烂脱之处也比较多。
1982年2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许抗生所著的《帛书老子注释与研究》,该书内容简明,校勘精要,便于初学者阅读。这里所选《老子》各章,就是根据此书选的。选文内容主要是老子对“道”
的论述,因为老子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是围绕他所设置的“道”而展开的,把握了“道”
,就把握了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原文A B道,可道也,非恒道也①。名,可名也,非恒名也②。无名,万物之始也③。有名,万物之母也④。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⑤;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⑥。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⑦,玄之又玄,众眇之门⑧。
(第一章)
注释A B①可道:可说。 这是说可以说的道,不是永恒的道。
②可名:可以称名的。这是说可以称名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③无名:指道。始:开端。
④有名:也指道而言。母:根本。
⑤恒无欲:意谓观察道的人常无欲。其:指道。眇:通“妙”。
“妙者,微之极也”
(王弼注)。
⑥恒有欲:意谓观察道的人常有欲。徼:归宿。所徼:指所归宿
75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76
的地方。
⑦两者:指“无名”与“有名”。异名同谓:是说不同的名称而所称谓的对象则是一个。
⑧玄:深远玄妙。众眇之门:众多微妙的门户,指道。
原文A B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①。
渊呵!
似万物之宗②。
挫其锐,解其纷③;和其光,同其尘④。湛呵!似或存⑤。
吾不知其谁之子也,像帝之先⑥。
(第四章)
注释A B①冲:即盅,虚空,不可见。弗盈:不满,不穷。 这是说道体是虚空的,然而作用却不穷竭。
②渊:深。宗:祖。
③锐:锋芒。纷:纷争。
④光:指智慧之光。 这是说泯灭了它的聪明,使它同尘埃一样无知、无欲。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是指道隐没不表现的意思。
⑤湛:同“黮”字,黯不可见。 这是说道黯黑不可见,它似亡而实存。
⑥像帝之先:像是出现在上帝之先。
原文A B浴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③,用之不勤④。
76
86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第六章)
注释A B①浴:养。神:神妙莫测。浴神:生养天地万物之神,这里指道。
②玄牝:指生长万物的母体,就是万物的深远根源,也即是道。
③绵绵:细微而不断绝。
④勤:尽。用之不勤:它的作用是无穷尽的。
原文A B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①,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②。扌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③。
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④。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忽⑤。寻寻呵不可名也⑥,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⑦。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⑧。以知古始,是谓道纪⑨。
(第十四章)
注释A B①微:无形迹。
②希:无声。
③扌昏(hūn昏)
:抚摸。夷:泯灭无迹。
④致诘:推问。一:即道。
⑤谬:虚。忽:灭尽。
⑥寻寻:长而不绝之义。
⑦惚恍:似存似亡的样子。
77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96
⑧执:掌握。御:治。有:即域。
⑨道纪:指道的根本,道的纲要。
原文A B孔德之容①,唯道是从②。
道之物,唯恍唯惚③。
惚呵恍呵!
中有象呵!
恍呵惚呵!
中有物呵!
窈呵冥呵④!
其中有精呵⑤!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⑥。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⑦。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以此。
(第二十一章)
注释A B①孔:大。容:动容、动止。孔德之容:指有大德之人的动作状貌。
②这是说唯独顺从道。
③恍惚:看不真切的样子。
④窈(yǎo咬)
:深远。冥(míng明)
:暗晦不明。
⑤精:极细微的精气。
⑥信:真实。
⑦顺:从。众:指万物。父:始。众父:指万物的开始,即指道。
原文A B有物昆成①,先天地生。萧呵寥呵②!独立而不改③,可以为天地母④。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⑤。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⑥。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
78
07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⑦。
(第二十五章)
注释A B①昆:同“混”
,混同未分的样子。
②萧:与“寂”义同,没有声音。寥(liáo辽)
:无形。
③独立:不依靠别的东西而独自存在。改:改变。
④天地母:生育天地的母亲。
⑤强为之:意即勉强为之。
⑥逝:往,去。反:返转。
⑦法:法则。人法地:人以地为法则。道法自然:河上公注:“道性自然,无所法也。”道效法自然,以自然为归,道的本性就是自然而然。
原文A B道氵凡呵其可左右也①,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②,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③。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④,故能成大。
(第三十四章)
注释A B①氵凡:浮的样子。道氵凡:是说道犹如飘浮在水上一样。
②这是说功成事就,而不名为己有。
③这是说,万物皆复归于道,而道并不以为自己是主宰,道是永
79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17
远无所欲望的,所以可叫它为“小”。
④成大:成为伟大。以其不为大:由于他不自以为伟大。
原文A B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②。
乐与饵③,过客止。故道之出言也④,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⑤。”
(第三十五章)
注释A B①大象:指道。执大象:指守住道,掌握了道。
②往:归往。大:即泰。
③乐与饵:音乐与美食。
④这是说道说出来。
⑤既:尽。
原文A B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①。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②。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③。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④。
(第三十七章)
80
27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注释A B①自化:自我化育,自生自长。
②朴:指道,形容道的真朴。
③这是说,用无名的道来镇住它们,它们将不以为是受耻辱。
④正:安定。
原文A B昔之得一者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②。其致之也③,谓天毋已清将恐裂④,地毋已宁将恐发⑤,神毋已灵将恐歇,谷毋已盈将恐渴,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⑥。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⑦,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誉无誉⑧,是故不欲琭琭若玉,硌硌若石⑨。
(第三十九章)
注释A B①一:指道。得一即得道。
②正:安定。
③这是说推而言之。
④这是说,天不能清明恐怕将要破裂。
⑤发:刘师培说:“发,读为废。”发即堕毁。
⑥歇:消失。渴:水涸。以:而。蹶:败。
⑦穀:善。
⑧誉:即毁誉之誉。这是说,追求很多荣誉,实际上得不到荣誉。
⑨琭琭(lù禄)
:形容玉的华丽。硌硌(luò络)
:形容石的坚实。
81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37
原文A B反也者①,道之动也。弱也者②,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③,有生于无④。
(第四十章)
注释A B①反:通常有两解:一、相反,指对立的关系说。二、返,复,指道的回复运动。
②弱:柔弱。
③有:指各种具体存在的有形有象的事物。
④无:指无形的看不见的东西,即指道而言。
原文A B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①。万物负阴而抱阳②,冲气以为和③。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名也④。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⑤。
故人之所教,亦以教人⑥。
故强梁者不得其死⑦,吾将以为学父⑧。
(第四十二章)
注释A B①一:指天地未分化的混沌状态。二:指阴、阳二气。三:指阴阳二气互相作用而成的和气。
82
47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②负:背负。抱:怀抱。 这是说,万物内涵着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
③冲:指互相摇荡、相互作用。这是说,阴阳二气涌摇交荡就成为和气。
④王公以自名:王公们用孤、寡、不穀这些名来称呼自己。
⑤这是说,事物有时减损它,它反而得到增加;有时增加它,它反而受到减损。
⑥这是说,别人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
⑦强梁:强暴。
⑧父(fǔ甫)
:始。学父:指学道的开始。
原文A B道生之,德畜之①,物刑之②,而器成之③。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④。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⑤。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⑥,长而弗宰也⑦,此之谓玄德⑧。
(第五十一章)
注释A B①畜:养。
②刑:通“形”。这是说,万物的体质使其得到形状。
③这是说,具体的器物使万物得到完成。
④爵:爵位。这里指有秩序有安排。
⑤遂:育。亭:作“成”
,毒:作“熟”。覆:覆盖。
⑥这是说,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
83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57
⑦这是说,作万物的首长而不对它主宰。
⑧玄德:最深远的品格。
简析A B上面选文,都是老子对“道”所作的重要表述。各章章意概述如下:第一章,讲“道”既是无名的,叫不出的,永恒的,又是有名的,叫得出的,不是永恒的,它是玄妙的东西,是万物的开端、根本。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