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地理世界

_59 佚名(现代)
新几内亚岛东北部许多山间盆地和沿海平原。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排水良好、易于耕作,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森林采伐量增长迅速,木材是重要的出口商品。附近海域的渔业生产相当发达,所产金枪鱼、对虾、贝类等都很有名。
工矿业有较大发展。
有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油漆、卷烟、啤酒、家具、水泥、电力等工业。也有少数以出口为主的木材、榨油、椰子、咖啡等加工工业。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城市。布干维尔岛的铜矿资源世界闻名,由外国资本经营的铜矿开采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现代化企业。全国的铺面公路有1万多公里。
机动车辆少,燃料需进口。
交通运输以沿海航运为主,在莫尔兹比港、莱城、马当、韦瓦克、拉包尔等港口之间,都有定期航班。远洋海运可通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各大港口和城市间,有定期航空班机,其中莫尔兹比港的国际机场可通达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国家。 (鲍觉民)
所罗门群岛(SolomonIslands)
西南太平洋岛国。位于美拉尼西亚岛群中部,地处南纬5°~12°和东经155°~170°之间。
由瓜达尔卡纳尔、新乔治亚、马莱塔、舒瓦瑟尔、圣伊莎贝尔和马基拉6个大岛和周围上百个小岛组成。面积28370平方公里,人口约34.5万,主要为美拉尼西亚人,还有欧洲人和华人等,东部各小岛为波利尼西亚人。
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通用皮钦语,官
-- 952
世界地理概览339
方语言为英语。首都霍尼亚拉位于瓜达尔卡纳尔岛北岸,是主要港口。
所罗门群岛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7℃,年平均降水量3000毫米以上。各大岛多河流,河水湍急,落差很大,富水力资源。大岛大部分为火山岛,地震活动频繁。瓜达尔卡纳尔岛是全国最大和最主要的岛屿,面积5650平方公里。
早在3000年前已有人在此居住。
1567年西班牙人来此,认为找到了圣经故事中所罗门王的黄金宝库,取名为“所罗门岛”。以后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殖民者相继来到这里,迫使当地居民到澳大利亚、斐济等地热带种植园中做工,以致人口大减。
1885年群岛被英国、德国分割,北所罗门群岛的圣伊莎贝尔岛、舒瓦瑟尔岛、肖特兰岛为德国保护地。
1893年全部沦为英国“保护地”
,称英属所罗门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在此激战,首府图拉吉被毁,战后迁至霍尼亚拉。
1976年1月,所罗门群岛实行自治。
1978年7月7日宣告独立。
经济以农业为主。椰干、木材、海产和黄金为主要产品,椰干是最大出口产品。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面积的90%左右,木材是第二大出口产品。群岛四周海产丰富,年渔获量8万吨,所产黑珍珠闻名于世。
矿产有铝土矿、镍、铜、金等,除金矿外,其余尚未开采。
近年油棕大有发展,年产多达3500吨。供当地消费的主要粮食有甘薯、芋头和稻米。工业有家具、木船和饮料等小型工厂。
(季任钧)
-- 953
439世界地理概览
瓦努阿图(Vanuatu)
西南太平洋岛国。位于美拉尼西亚岛群南部,处在南纬12°~21°和东经166°~171°之间。由圣埃斯皮里图、马勒库拉、埃法特、埃罗芒阿和塔纳等12个大岛和70多个小岛组成。全国面积12190平方公里,人口15.7万,大部分为美拉尼西亚人,还有法国人、英国人和华人等。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通用皮钦语,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法语。首都维拉港在埃法特岛西南端的迈利湾畔,是全国主要港口。
瓦努阿图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8℃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2300毫米以上。
处于飓风、地震和火山活动地带。岛屿大部分为火山岛。圣埃斯皮里图岛为最大岛屿,面积3947平方公里,东南端的卢甘维尔市(又称桑托市)是全国第二大城镇,人口约5000人。埃法特岛是最重要的岛屿,有国际机场,东部福拉里附近蕴藏有丰富的锰矿。塔纳岛是著名的游览地,可以就近观察火山口活动。
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拉尼西亚人就生活在群岛上。
从公元1606年起,西班牙人、法国人、英国人相继到此,英人库克认为这些岛屿同苏格兰西海岸外的赫布里底群岛相似,就命名为新赫布里底群岛。
19世纪中叶,英、法大量移民于此,占据了大量土地。
1878年英、法宣布为“中立地”。
1906年起成为英、法共管地。
1979年成立自治政府,1980年7月30日独立,称为瓦努阿图共和国。
-- 954
世界地理概览539
农业是瓦努阿图的经济基础,主要种植在沿海狭窄平原。
还有大量土地尚未利用,土地肥沃,潜力很大。椰干、冻鱼和牛肉是其最重要的三项出口物品。椰干出口量占出口总值的40%左右;渔业为第二大产业,年产冻鱼1万吨;牛肉年产约4000吨,是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第三个牛肉出口地。锰矿石也是一项重要产品,蕴藏量约100万吨,年产2.3万吨。森林茂密,资源丰富,但由于运输不便,目前生产和出口不多。其他出口产品还有可可、咖啡等。工业较少,仅有小型的肉罐头厂、冻鱼厂、饮料厂和船厂等。
(季任钧)
新喀里多尼亚(NewCaledonia)
太平洋西南部群岛。
地处美拉尼西亚岛群南端,南纬19°~23°和东经163°~168°之间。
由新喀里多尼亚岛和洛亚蒂群岛、库尼耶岛、贝莱普群岛等组成。陆地总面积19103平方公里。人口16.4万。新喀里多尼亚岛是其最大的重要岛屿,面积16750平方公里。居民主要为美拉尼西亚人、欧洲人(法国人占大多数)
,还有瓦利斯群岛人、越南人和华人等。
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有多种方言,官方语言为法语。首府努美阿,位于新喀里多尼亚岛西南岸,是西南太平洋上重要的海、空交通中继站之一。
新喀里多尼亚岛上多山,两列平行山脉纵贯全岛,最高峰帕涅山高1628米。
沿海有珊瑚礁环绕,其长度仅次于澳大
-- 955
639世界地理概览
利亚大堡礁。
北部的迪亚霍特河长90公里,是岛上最大的河流。
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暖热多雨。
平均气温23℃左右。
新喀里多尼亚岛东西两岸雨量有较大差别,东岸年平均降水量为2000毫米,西岸约1000毫米。
1768年法国人布干维尔到达这里。
1774年英国人詹姆斯·库克到此,看到岛上森林茂密,近似苏格兰景象,即在苏格兰古称“喀里多尼亚”之前冠以“新”字,取名新喀里多尼亚。
1792年法国对岛屿进行全面勘查,以后把它作为罪犯放逐地。
1853年被法国占领,并于1885年派出总督进行统治。
1958年成为法国在太平洋的最大海外领地,并在此设有海军基地。
经济以矿产开采和冶炼为主。蕴藏的矿产品种多,藏量大,有镍、铬、铁、银、金、钴、铅、镁和铜等。尤以镍和铬储量最丰。主要矿藏在新喀里多尼亚岛东海岸的蒂奥、波罗和西海岸的内波伊。镍矿石除部分就地冶炼外,大部分直接出口。
1992年镍产量11.45万吨为世界第三大产镍国。
镍矿石和镍产品出口占总出口值的90%。
可耕地只占总面积的6%,农产品有牛肉、水果和咖啡等。除咖啡、椰子部分出口外,其余自给。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25万公顷。
(季任钧)
斐  济(Fiji)
西南太平洋岛国。位于美拉尼西亚岛群东南部,在南纬
-- 956
世界地理概览739
15°~22°和东经175°~西经177°之间,国际日期变更线贯穿其中。地处美拉尼西亚岛群与波利尼西亚岛群交接地和北美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海、空交通要冲,被称为“南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全国由330多个岛屿组成,仅106个岛有常住人口。陆地面积约18274平方公里,分为中、西、东、北4个区。人口76万,斐济族人约占44.5%,印度族人约占50.1%,其余为华人和欧洲人等。
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印度教。
当地语言为斐济语和印地语,官方语言为英语。首都苏瓦位于维提岛东南端,面临宽广水深的苏瓦湾,是斐济最大的工业城市、文化中心和主要港口,也是大洋洲三大岛群中重要港口之一。主要岛屿有维提岛、瓦努阿岛、塔韦乌尼岛和坎达武岛等。
180°经线以东多属珊瑚岛,以西多属珊瑚环绕的火山岛。地势较高。维提岛位于西部,是斐济最大和最重要的岛屿,面积10429平方公里,岛上山脉纵横,多河流,最高峰托马尼维山海拔1324米。
中部山区蕴藏有丰富矿产,岛西北部是斐济最主要的甘蔗种植地和蔗糖产地。岛上有环岛公路相连,西部有国际机场。第二大岛瓦努阿岛,面积5556平方公里,岛上多瀑布和温泉。盛产甘蔗,也是斐济椰子生产中心。和瓦努阿岛仅隔一海峡的塔韦乌尼岛,是斐济最美丽的岛屿,盛产椰子。
斐济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6~27℃,雨量充沛,东南迎风面可达3500毫米,西北背风坡,平均1800毫米左右。常有飓风袭击。
斐济约有2000多年历史。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已形成许多部落,“保乌”和“劳”两个土邦势力较强。
1643年,
-- 957
839世界地理概览
荷兰航海家塔斯曼到此。
187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殖民者从外地大量招募劳工,从事种植园劳动。
1879年第一批印度劳工来到斐济,以后定居下来,印度族成为今天斐济两大民族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斐济要求独立呼声高涨,1970年10月10日宣告独立,为英联邦成员。
斐济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生产甘蔗,还有椰干、椰油、稻米和木薯等。
甘蔗种植和制糖是斐济最重要的经济部门,斐济被称为太平洋的“甜岛”。粮食不能自给。矿产有金、银、铜和铝土矿等,以金矿开采为主。
工业主要有制糖、木材、水泥和农产品加工等。
斐济风光绚丽,交通方便,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在首都附近的珊瑚公园,游人可饱览海底风光。旅游收入为斐济重要经济来源。 (季任钧)
基里巴斯(Kiribati)
太平洋中西部岛国。位于密克罗尼西亚岛群南端。全国陆地面积849平方公里。
领土由4部分组成:吉尔伯特群岛、巴纳巴岛(又称大洋岛)
、菲尼克斯群岛(又称瓦拉基群岛)
中原英属部分、莱恩群岛中原英属部分,它们散布在约500万平方公里的洋面上,南北距离2000多公里,东西相隔约3800多公里。是世界上地跨赤道,同时又横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国家。在全部300多个岛屿中,仅30多个有人居住。全国人口7.23万,主要是吉尔伯特人,属密克罗尼西亚人种,还
-- 958
世界地理概览939
有波利尼西亚人。居民信奉基督教。通用吉尔伯特语,官方语言为英语。首都塔拉瓦,位于塔拉瓦环礁。全国分北、中、南、拜里基、巴纳巴岛和莱恩群岛6个行政区。
基里巴斯属热带海洋气候。常年高温,年平均气温27.5℃。各岛降水量差异很大,北部岛屿雨量多,年平均降水量达3000毫米,东部雨量较少,圣诞岛甚至只有700毫米,首都附近1500毫米。
基里巴斯各岛除巴纳巴岛为上升环礁,高78米外,其余都属低平环礁。塔拉瓦环礁是基里巴斯最重要的岛屿,面积20平方公里,东南端有简易机场。莱恩群岛中的圣诞岛周长160公里,是世界上少数特大型环礁。各岛无河流,土壤松散。缺水少土,影响农业发展。
欧洲殖民者最初于16世纪到达。
1892年沦为英国“保护地”。
1900年英国合并了巴纳巴岛。
1916年进而把吉尔伯特宣布为“吉尔伯特和埃利斯群岛殖民地”的一部分。
1916~1919年先后兼并了北莱恩群岛中各岛。
1937年又合并了菲尼克斯群岛。
1972年南莱恩群岛划归管辖。
1977年1月吉尔伯特群岛实行自治。
1979年7月12日独立,称为基里巴斯共和国。
基里巴斯主要生产并出口磷酸盐,巴纳巴岛为主要产地,是大洋洲三大磷矿产地之一。
年产矿石曾达50万吨,为基里巴斯的主要收入来源,目前矿藏逐渐枯竭。出口的农作物有椰干,其中70%产于吉尔伯特群岛,其余来自莱恩群岛种植园。
群岛周围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采珠和旅游业较发达。
(季任钧)
-- 959
049世界地理概览
瑙  鲁(Nauru)
太平洋中西部岛国,位于密克罗尼西亚岛群南端。在东经166°56′和南纬0°32′处。
国境为一椭圆形珊瑚小岛,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约8100,一半以上为瑙鲁人,余为基里巴斯人、图瓦卢人、华人和欧洲人等。本地语言为瑙鲁语,通用英语。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首都亚伦,在岛的西南岸。
瑙鲁岛四周为珊瑚礁环绕,海岸地带为银白色沙滩。向内地表逐渐升高,形成宽150~300米的环岛海岸带,主要种植椰子。
中部为高12~60米的台地。
除西南部的布阿达湖周围外,几乎全部为磷酸盐矿覆盖。布阿达湖面积40公顷,湖水稍咸。属赤道多雨气候,年平均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全年有雨,其中11月至翌年2月最多。
各年雨量变化较大。
多雨年份达4572毫米,少雨年份只有104毫米。地表渗透性强,全境无河流,缺乏淡水。
公元18世纪前,岛上已有12个部落1000余人。
1798年美国人抵达此岛,见居民生活悠闲,称该岛为“舒适岛”。后欧洲殖民者纷至沓来。
1888年英国和德国划分势力范围,将瑙鲁置于德国管辖之下。
1895年发现磷酸盐矿,列强纷至争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派兵占领。战后由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管。
1942年被日本占领。
1947年起成为澳、新、英“托管地”
,由澳代表3国行使“职权”。
1968年1月31日宣布独立,称瑙鲁共和国。
-- 960
世界地理概览149
经济以开采磷酸盐为主,是世界上主要产区之一。磷酸盐层厚达6~16米。矿石品位高,平均含磷量37%,蕴藏量1亿吨左右。独立后,瑙鲁磷矿公司从澳、新、英合资的英国磷矿委员会手中接管了全部经营权。磷酸盐矿石多年保持在年产200万吨左右,产品全部出口。磷酸盐矿收入使瑙鲁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矿石采掘、装运全部机械化。
为寻找新的经济出路,先后设立了太平洋航运公司和瑙鲁航空公司;建立本国渔船队,发展渔业,还向海外投资;在马朱罗岛和西萨摩亚等地经营旅馆,在墨尔本建有一座52层的瑙鲁大厦。近年开始发展旅游业。由于缺水、缺土,农业不发达。瑙鲁有良好的环岛公路(全长19公里)连接各居民点,有输送磷酸盐矿石的窄轨铁路(6公里)。 (季任钧)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TheFederatedStatesofMicronesia)
位于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西部的加罗林群岛,由600多个岛屿组成,自西往东包括雅浦群岛、霍尔群岛、特鲁克群岛、波纳佩岛、库塞埃岛等许多小岛。陆地面积721.8平方公里。人口10.9万,主要为密克罗尼西亚人。多信仰基督教新教,官方语言为英语。首都帕利基尔。第一次世界大战被日本占领,第二次大战成为美国托管地。
1979年5月成立密克罗尼西亚联邦,1990年12月独立。
主要由火山岛与珊瑚礁构成,土地肥沃。属热带海洋性气候,东北信风呈季
-- 961
249世界地理概览
节性南北移动,西北部多台风。年平均气温约27℃。年平均降雨量3500毫米以上,东部可达5000毫米。
境内适宜椰子、露兜树、面包果树、芋头、甘薯、薯蓣、木薯、香蕉和柑橘生长。沿海发展渔业。 (段绍伯)
帕  劳(Palau)
亦名贝劳。位于西太平洋加罗林群岛西部,北纬6°50~D8°15和东经133°50′~134°45′之间。
西距菲律宾不到1000公D里,由巴帕尔土阿鲁岛、科罗尔等200多座火山岛和珊瑚礁组成,亦称帛琉群岛。面积463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主要为密克罗尼西亚人。信仰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通用英语。首都科罗尔。
1885年被西班牙占领,1898年售予德国,1914年被日军占领,1947年属美国托管地,1993年11月成为独立主权国,称帕劳共和国。
气候湿润,5~10月吹西南风,11~翌年,4月刮东北风,年平均气温27℃,年平均降水量3000毫米以上。中、北部有森林覆盖。出产椰子、槟榔、甘蔗、香蕉、面包果、菠萝、薯类,还饲养山羊、猪和鸡,沿海可捕金枪鱼。矿业有巴帕尔土阿鲁岛铝土矿和昂贝尔岛磷酸盐。
(段绍伯)
-- 962
世界地理概览349
图 瓦 卢(Tuvalu)
太平洋中西部岛国。位于波利尼西亚岛群西部。介于南纬5°~10°5和东经176°~179°5′之间。国际日期变更线从其D东侧经过。图瓦卢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3000毫米左右。
国土由9个环形珊瑚小群岛组成,其中8个常年有人居住。当地语言图瓦卢意即“八岛之群”。岛屿分散,南北相距600多公里。全国面积23.96平方公里。
重要岛屿富纳富提面积2.6平方公里,由30多个小礁屿组成。最大的瓦伊图普岛面积也只有5.6平方公里。人口约9000人,主要居民属波利尼西亚人种。大多信奉基督教。讲图瓦卢语和英语。首都丰阿法莱位于富纳富提环礁东部,附近有机场和港口。
1568年西班牙人来到此地。以后英、荷、法、美等国人先后到达。
19世纪中叶,殖民者在此贩运人口到秘鲁、澳大利亚、斐济等地作劳工,使当地居民大减。自1819年起,英国称此群岛为埃利斯群岛,1892年与邻近的吉尔伯特群岛同时沦为英国“保护地”。
1916年为英属吉尔伯特和埃利斯群岛殖民地的一部分。
1975年埃利斯群岛与吉尔伯特群岛正式分离,并恢复当地名称“图瓦卢”。
1978年10月1日宣告独立。
经济以农业为主,80%以上的劳力从事农业。家族是图瓦卢的基层生产单位,集体耕种和出海捕鱼的产品在家族中平分共享。各岛面积小,又都是珊瑚岛,土地缺乏,限制农
-- 963
449世界地理概览
业发展。椰子、香蕉和面包果等是主要作物,其中椰子尤为重要,主要由当地居民小片经营,产品(椰干)大部分出口。
同时,扩大椰干加工业,发展捕鱼业,播种新的农作物和建立小型工业;还成立了集邮局,负责印刷和出售邮票,使之成为一项重要收入。又利用珊瑚岛风光,发展旅游业。全国有1000多人在邻近岛国或在外轮上做工谋取外汇。
(季任钧)
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WallisandFutunaIslands)
太平洋西南部群岛。位于南纬13°20~14°21和西经D D176°10~178°10′之间。瓦利斯群岛由主岛乌韦阿岛和22个D小岛组成。富图纳群岛又称为霍恩群岛,由富图纳和阿洛菲2个小岛组成,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相距200公里。
总面积153平方公里。人口1.37万,多数信奉天主教。主要讲瓦利斯语,官方语言为法语。首府设在乌韦阿岛东岸的马塔乌图。早有居民在此生活。公元1616年和1767年欧洲人到此。以后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分别于1842年和1888年沦为法国“保护地”。
1959年改为法国海外领地。
属热带海洋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26℃左右,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
经济以农业为主。椰子是其主要产品,还生产芋头、香蕉、面包果等。有少量牲畜和海产品供当地消费。主要经济来源靠生活在海外的人员汇款。有机场和外部联系,近年旅游业有所
-- 964
世界地理概览549
发展。 (季任钧)
西萨摩亚(WesternSamoa)
太平洋中南部岛国,位于波利尼西亚岛群中南部,在南纬13°~15°和西经171°~173°之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紧靠其西侧。
全国陆地面积为2831平方公里,由萨摩亚群岛西部的萨瓦伊、乌波卢两个大岛和附近的阿波利马、马诺诺等7个小岛组成。其中萨瓦伊岛最大,面积1820平方公里,是西萨摩亚最重要的岛屿。乌波卢岛次之,面积1100平方公里。全国人口17万,90%是属波利尼西亚人种的萨摩亚人,余为欧洲人、华人和其他太平洋岛屿人。多信奉基督教。官方语言为萨摩亚语和英语。首都阿皮亚,位于乌波卢岛北岸。
西萨摩亚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28℃左右,年较差不大。雨水充沛,年降水量3000毫米左右。由于受地形影响,大岛的降水量北岸少于南岸,西岸少于东岸,南和东南向风面可达5000~7000毫米,而西部和北部则在2500~3000毫米。大岛多火山,地势较高,萨瓦伊岛中部的西利西利山为最高点,海拔1858米。
乌波卢岛中部的菲托峰高度也有1097米。大岛上多河流和瀑布。全境常有飓风袭击。
西萨摩亚历史悠久,大约3000年以前,就有萨摩亚人在这里定居。据认为,萨摩亚是波利尼西亚人从东南亚移居的最初集中地,因此素有“波利尼西亚的摇篮”称誉。欧洲人则迟至1722年才首次到达。
1768年法国人布干维尔航行到
-- 965
649世界地理概览
此。萨摩亚群岛地处太平洋航行要道,气候适宜,是航海中途休息的理想之地,又见萨摩亚人擅长制造各种独木舟,便起名“航海者群岛”。
19世纪40年代,英、德、美殖民势力相继侵入和争夺萨摩亚群岛。1899年英国为换取其他殖民地,把西萨摩亚让给德国,美国占领了东萨摩亚。萨摩亚群岛遂被分为东、西两半。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新西兰占领了西萨摩亚,1946年改其为“托管地”。
1962年1月1日西萨摩亚宣告独立,称为西萨摩亚独立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太平洋岛屿中第一个独立的国家。东萨摩亚仍为美国占领。
西萨摩亚社会基层以家族为单位。经济以农业为主。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十分肥沃。
芋头、面包果是居民主要食粮。
椰子、可可、香蕉和木材是4大主要产品。椰树分布较广,阿皮亚以西40公里处的穆利塔普伊利角种植园是南半球较大的椰子种植园之一。可可种植约5000公顷,质量很高,在国际上素有盛名。工业尚处初级阶段,仅有一些小工厂。
1965年后,旅游业发展迅速。
(季任钧)
纽  埃(Niue)
太平洋中南部库克群岛的一椭圆形珊瑚岛。位于南纬19°和西经169°之处。
面积258平方公里。
人口约2200人,散居在14个村镇。
纽埃人为波利尼西亚人种,讲纽埃语和英语,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