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地理世界

_25 佚名(现代)
旅游业发达,每年接纳外国旅客50多万人次。
(周之桐)
英  国(UnitedKingdomofGreatBritainandNorthenIreland)
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简称“联合王国”。欧洲西部岛国。位于不列颠群岛上,西临大西洋,东隔
-- 396
世界地理概览773
北海,南以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陆疆仅邻爱尔兰。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人口5820万,居民80%以上为英格兰人,余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
大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官方语言为英语。首都伦敦。
英国国土由大不列颠岛全部、爱尔兰岛东北部及周围5500多个小岛组成,分为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4个地区,其中英格兰面积最大,是全国政治中心和经济荟萃之区。中国长期沿用“英国”这一称呼即源出于此。
自然地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体以从英格兰西南部的埃克斯河口至东北部的蒂斯河口的联线为界,划为西北高地区和东南低地区。
① 西北高地区。包括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全部和英格兰西部,大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和低高原,仅有少数突兀的山峰。
苏格兰大部是高原和山地,23面积在海拔300米以上,A格兰扁山脉的主峰本尼维斯山海拔1344米,为不列颠群岛最高峰。
苏格兰北部有两列山脉,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
谷地深切成U形。南部山地起伏较缓,低山和宽谷相间。中部是宽约50公里的巨大断层谷地,谷底有几条河谷和低丘陵交错排列,是苏格兰农用地集中地带。
北爱尔兰大部为高原,岗峦起伏,中部是地势低平的讷湖盆地,多宜农宜牧土地。威尔士的大部是崎岖山地,便于工农业利用的土地散见于沿海平原和山间盆地。坎布里亚山脉纵贯南北,最高峰斯诺登山海拔1085米。
英格兰的奔宁山脉纵贯南北,延伸200余公里,海拔200
-- 397
873世界地理概览
~500米。
一系列河谷横切山脉,沟通东西间交通。
西南端的康沃尔半岛为崎岖的丘陵。
② 东南低地区。位于英格兰中、东部,是丘陵、断崖、谷地和平原相间分布的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奔宁山脉南面的中部平原以及两侧的东北低地和兰开斯特利亚平原,散见一些岛状高地和丘陵。西南部沿海的萨默塞特平原是中部平原向西南的延伸,地势低平,易受洪水泛滥。东南端为威尔德丘陵,其间分布有谷地和宽广的伦敦盆地。
不列颠群岛原与欧洲大陆相连,第四纪冰期后海面上升才与大陆分离。
英国海岸线长11450公里,多海湾、岬角、半岛和岛屿,并多天然良港。
苏格兰西部和北部海岸尤为曲折,近海大陆架广阔。
东面濒临的北海平均水深96米,富鱼类和油、气资源,其中部的多格浅滩最浅处仅13米,是世界著名渔场。
矿藏以石油、天然气、煤、铁较重要。石油探明储量11.3亿吨、远景储量40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7390亿立方米、远景储量2万亿立方米,集中分布于北海大陆架。煤的可采储量450亿吨,蕴藏于威尔士南部、奔宁山脉周围、苏格兰中部谷地等处。
铁矿探明储量27亿吨,贫铁矿占98%,主要矿区在苏格兰中部。
英国河网致密。受岛国和地形的限制,河流短小,流域狭窄,但水量丰富,水流平稳,冬不结冰,兼以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便于修筑运河,富航行之利。因海面上升,许多河流的河口段形成宽阔三角港,使海潮得以深入内地,便于海轮进入。较大河流有东岸的亨伯河、泰晤士河和西岸的塞
-- 398
世界地理概览973
文河、默西河等。塞文河为第一长河,全长338公里,从河口上溯可航行280公里。泰晤士河全长336公里,通航里程也约280公里,流经最发达区域。
英国绝大部分处于北纬50°~60°之间,受岛国位置、西风环流、北大西洋暖流等因素影响,属冬暖夏凉、全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因处于北大西洋暖流形成的“暖湾”
中,1月平均气温3~7℃;夏季受海洋调节和凉爽西风影响,7月平均气温仅13~17℃。大部地区年降水量600~1500毫米,季节分配较均匀,秋季(9~11月)较多,占年降水量的28~31%;春季(3~5月)较少,占18~21%。降水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英国气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雾多、日照时数少,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各地3~5小时,冬季仅1~2小时,愈向北日照时数愈少。
发展简史 英国较早的居民是公元前7世纪至前3世纪从南欧移入的克尔特人。
公元5~7世纪,原住莱茵河流域的盎格鲁和萨克逊人移入东南部,把克尔特人排挤到西北部山地。其后丹麦人、诺曼人先后移入。诺曼人原住北欧,于11世纪后期进入英国前,曾长期在法国西北部停留,语言、文化上有浓厚法兰西色彩。他们与盎格鲁、萨克逊人经几个世纪混合形成英格兰人。
英语即以盎格鲁、萨克逊语为基础,吸收诺曼语和古法兰西语成分形成。
威尔士1284年起成为英国封邑,1535年并入英国;苏格兰原为独立国,1707年并入英格兰;北爱尔兰原是爱尔兰一部分,1921年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时被划归英国。自此形成今日的“联合王国”。
-- 399
083世界地理概览
经济地理 公元16~17世纪是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急剧转变、进行大规模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剥夺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提供大批劳动力,对外掠夺和殖民提供巨额财富和国外市场。
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18世纪60年代开始产业革命,19世纪30年代完成,英国成了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扩大国外市场和原料来源,英国加紧向世界各地侵略,占据比本土大140倍的殖民地,成了典型的“殖民帝国主义国家”。在国内采取牺牲农业的政策,几乎成了“纯工业国”。
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和海外贸易国,拥有规模最大的商船队、海军和海处投资。
19世纪末起,随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英国霸主地位开始动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殖民体系瓦解,英国的政治、经济实力严重削弱,国际地位随之下降。
英国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和对外贸易额居世界前列。它仍保有一些殖民地,同现已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仍保持联系。
英国的原料来源、产品市场、食物供应等严重依赖国际市场。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3485亿英镑,其中,工业占26%、建筑业占5%、农业(包括林、渔业)占1.7%、第三产业占67.3%。
工业 分老部门和新部门。老部门是在产业革命过程中以煤为主要动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规模小、设备陈旧,虽经改造,仍处于衰退中。
新部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规模大、技术先进、广泛实行专业化,处于发展之中,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部门发展更快。
-- 400
世界地理概览183
① 能源工业自50年代以来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长期作为首要能源的煤,随其他能源的开发,地位不断下降。
70年代以来,已由以煤为主转为以石油为主。
采煤业是最老部门之一。英国曾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煤开采和出口国之一。
但随其他能源和其他产煤国竞争加剧,英国的采煤业不断衰退。目前年产量约1亿吨。原煤70%以上用于发电,9%用于炼焦。
现主要开采区是兴起较晚的诺丁汉和设菲尔德一带的东米德兰兹和南约克夏郡煤田。
石油生产原靠兰开夏郡和东米德兰兹若干小油井和自苏格兰所产油页岩中提炼,年产仅30~40万吨。
北海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改变了大量进口石油的局面,1975年后原油开采量直线上升,1982年突破1亿吨,90年代初年产量仍保持在1亿吨左右。目前有20多个油田,其中最大的是勃伦特、福蒂斯、派埃伯,三大油田的原油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80%。
炼油工业主要集中于东北海岸以及南安普敦、米尔福德和利物浦诸深水港一带,炼油能力合计1.3亿吨。
1976年以来天然气年开采量400亿立方米左右,已取代煤气而成为工业和民用供气的主要来源。
电力工业向以火力发电为主,约占总发电量的75%。核电发展较快,自1956年世界第一座商业用核电站在湖区的卡尔德霍尔投产起,现已有16座核电站投入使用,核电约占总发电量的21%。
核原料从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进口。
② 钢铁工业早期规模小、设备差、分布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变结构,更新设备,扩大企业规模,在南威尔士、英格兰东北部、苏格兰中部等地形成技术先进6大基地,合
-- 401
283世界地理概览
占全国炼铁能力的75%、炼钢能力的85%。
90年代钢年产量1700万吨左右,其中65%在国内消费,其余供出口。
③ 机械制造业是工业主导部门,分布普遍,其就业人数占工业就业人数40%。早期建立的纺织机械、造船、矿山机械、普通机床等工业严重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立的汽车、农机、电机等工业发展亦不快。与军事和新技术革命有关的飞机、仪表、精密机械、电子、电器等工业发展迅速。
大伦敦和西米德兰兹是最大中心,以汽车、飞机、电子工业最重要。
英格兰东北部和威尔士南部以生产重型机械为主。
英格兰东北部、苏格兰低地西部、北爱尔兰是造船业中心,英国拥有西欧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④ 化学工业发达,主要生产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药品、化妆品、化肥、农药、洗涤剂等。
50年代前,化工中心在岩盐和煤的产地兰开夏郡。自转向以石油为主要原料后,趋于沿海分布,在苏格兰东部、英格兰东部和南部、威尔士南部沿海港口和石油加工中心,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⑤ 纺织业曾是最大工业部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设备、技术均较落后,在其他国家竞争下日趋衰落。兰开夏郡为主要棉纺织区,毛纺织是最老工业部门,长期加工本国羊毛,后转向大量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原料。向以生产高级毛料著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声誉。约克夏郡是主要毛纺织区。
农业 中世纪时英国是农业国,粮食自给,羊毛等畜产
-- 402
世界地理概览383
品有剩余供出口。实现工业化后农业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进行扶持,使农业得以发展,但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1.7%。
农产品仅供应本国居民食物消费量的55%左右。
英国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农场规模、生产水平、劳动生产率高于欧洲大陆国家而居世界前列。
① 畜牧业是主导部门,占农业产值63%。
全国1878万公顷农用地中,人工改良草地和天然放牧场合占60%,耕地的大部也用于生产饲料。乳牛业最重要,占畜牧业产值的35%。肉牛业占畜牧业产值24.8%。养禽业、养猪业发展迅速。历史上养羊业曾居重要地位,现已大大衰退,只占畜牧业产值的8.2%,生产从羊毛为主转为羊肉为主。
② 种植业基本上从属于畜牧业。
699万公顷耕地中,牧草和饲用豆类、块根等约占30%。种植面积235万公顷的大麦,除小部分作啤酒原料外,约56用作饲料。小麦种植面A积166万公顷,约有一半小麦也用作饲料。主要供食用的作物是马铃薯。
经济作物只占耕地面积5.6%。
主要种植甜菜、油菜和忽布(啤酒原料)。园艺业发达,果树、蔬菜、花卉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3.6%,产值占种植业产值14以上。水A果品种少,限于苹果、草莓、李、梨等。
③ 英国渔业发达。鳕、鲽、鲱、鲭为主要鱼种。鱼产量的一半自北海渔场捕获,其次来自北大西洋、爱尔兰海和英吉利海峡等。
较大渔港皆位于大不列颠岛东岸,有阿伯丁、赫尔、格里姆斯比、洛斯托夫特等。
交通运输 英国交通网稠密。
铁路始建于1825年,1938
-- 403
483世界地理概览
年总长3.4万公里,1948年后大规模调整,目前营运线路缩减为1.8万公里,最大枢纽伦敦周围繁忙路段和伦敦—格拉斯哥干线等共计3718公里实现电气化。
沟通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建成,使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缩短了距离。
英国国土狭小,公路运输成为首要运输方式。公路总长36.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93公里。伦敦为最大公路枢纽,伦敦—伯明翰—卡莱尔、伦敦—利兹、伦敦—斯旺西的高速公路为最重要干线。
内河运输在工业化初期曾起重要作用。
17、18世纪修筑的许多运河联结各主要河流,使航道总长达6750公里。
但因技术标准低,难以通行现代船只,多废弃不用。仍在营运的仅是曼彻斯特海轮运河和泰晤士、亨伯、默西等大河下游可通行海轮的河段。
海运发达。
18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间拥有世界最大商船队,控制世界海上贸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日、挪威等国竞争下,地位逐渐下降,但仍居世界前列。不仅承担本国外贸货运和近海运输(合占全国货运量27%)
,还在各条国际航线上运送别国货物,赚取外汇。
伦敦港吞吐量最大,其次为利物浦、赫尔、曼彻斯特、南安普敦、格拉斯哥等港。
航空运输主要服务于国际客运。伦敦市西的希思罗和市南的盖特威克机场均为国际机场,前者是世界最大空运枢纽之一。
管道运输随北海油田开发而迅速发展,总长3416公里,年运送原油和石油制品99亿吨公里。
主要城市有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
-- 404
世界地理概览583
哥、爱丁堡等,伦敦是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最大海港和首要工业中心,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全市有银行500多家,保险公司800多家,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交易市场。此外,伦敦的股票交易所和各种专业交易所对世界经济均有很大影响。
(曾尊固)
爱 尔 兰(Ireland)
欧洲西部岛国。位于爱尔兰岛上。东北同英国的北爱尔兰相接,东隔爱尔兰海和圣乔治海峡与大不列颠岛相望。面积70282平方公里,约占爱尔兰岛56。
人口356万,居民大A多是克尔特人(爱尔兰人)
,其余是英国人。
多数信奉天主教。
通用英语,官方语言为爱尔兰语和英语。全国分26个郡。首都都柏林。
爱尔兰国土由中部平原和环列四周的滨海山地构成,形似一个边缘陡峭的盆地。
中部平原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海拔30~120米,间有海拔200~300米的低丘。
东部和北部山脉海拔700~900米。南部的东西向平行山脉,海拔700~1000米。
位于西南端凯里山的卡朗图厄尔山海拔1041米,为全国最高峰。滨海山地久经侵蚀,常为宽谷分割,有利于内地与沿海之间的交通。大西洋沿岸海岸多狭长的半岛和曲折深邃的港湾,有些地方山崖直临大海,峭壁高达数百米,成为旅游胜地。东海岸较平直,缺乏天然良港。河网稠密,最
-- 405
683世界地理概览
大河流香农河,长384公里。中部湖泊星罗棋布。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仅泥煤分布较广,为重要发电燃料,铅锌矿和重晶石亦有一定储量。
爱尔兰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深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且各地距海较近(最远处亦只有113公里)
,故气候格外温和湿润,并具有天气多变、云量大、多大风的特点。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3~16℃;最冷月(1月)4~7℃。年降水量650~2500毫米,大致西部多,东部少;山地多,平原少。全年雨日多达175~250天。植被以草原占绝对优势,全岛四季常绿,号称“绿岛”。
爱尔兰历史悠久。纪元以来北欧和西欧的大陆移民对经济发展起一定促进作用。
12世纪中叶,英国势力开始侵入,并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801年与英国订约,成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高涨,英国被迫于1921年同意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
,享有自治权(北部6郡仍归英国管辖)。
1937年宣布成立独立共和国。1949年英国承认爱尔兰共和国完全独立。
爱尔兰是欧洲传统的农牧业国家。
90年代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近5%。
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173亿美元,农牧业为重要经济部门,占国民生产总值15以上。农牧业A总产值中,畜牧业占80%以上。
全国农用地面积580万公顷,其中牧场占80%。主要的牧畜是牛,总数达700余万头。中部平原以菜牛占优势,南部丘陵山区以乳牛为主。此外,还饲养羊、猪、马等。活牛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爱尔兰纯种良
-- 406
世界地理概览783
马有世界声誉。肉、乳、毛等畜产品既是本国轻工业的原料基础,也是出口的大宗。耕地以种饲料为主,也种植少量小麦、马铃薯和甜菜,粮食不能自给。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能源和矿产资源较贫乏,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50年代以来,工业有较快发展,现已占国民生产总值30%以上,但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为主,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食品工业,主要生产奶油、乳酪和罐头。其次是纺织工业,以加工本地羊毛的毛纺织业为最重要。重工业薄弱,仅农业机械、船舶修造、电器和炼油等部门稍具规模。
主要工业中心是都柏林、科克和利默里克。
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总长9万余公里。铁路仅3010公里。海运业占有重要地位,全国每年海港货运量达2000余万吨,偏重东岸,其中40%集中于都柏林。爱尔兰地处欧、美大陆中途,在世界航空运输中位置重要,都柏林、香农、科克建有国际机场。
(张秉文)
法  国(France)
全称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西北隔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和加来海峡(多佛尔海峡)与英国相望,东北和东面同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接壤,东南滨地中海,西南同西班牙、安道尔
-- 407
883世界地理概览
相邻。全国第一大岛科西嘉岛在大陆东南地中海上。全国面积551602平方公里。
人口5770万,居民93.2%为法兰西人,余为布列塔尼人、巴斯克人、科西嘉人、弗拉芒人等。大多信奉天主教(约80%)。通用法语。全国分为96个省。首都巴黎。
自然地理 全国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大陆部分平均海拔342米,海拔低于250米的面积占35。中央高原平均海拔A715米,中部和东南部地势最高,桑西山海拔1886米;东北部是孚日山和阿登山地,孚日山东坡陡峭,西坡和缓,海拔500~1000米;阿登山地一般海拔300米左右,洛林地区是法国最重要的煤、铁产地。
西北部阿摩里卡丘陵平均海拔约100米;有铀、铁、铅、锌矿分布。东部的侏罗山和阿尔卑斯山呈南北走向,前者海拔较低,仅1000米左右;后者地势高峻;海拔达3000米,位于法、意边境的主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阿尔卑斯山区有无烟煤。处于中央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地间为索恩—罗讷河谷地,以罗讷河三角洲为主体的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横贯法国西南边境的比利牛斯山地,是法国和西班牙的天然界线,一般海拔2000米,中段最高;山区有铁、铅、锌、锰、铝土矿等。法国北部是地势低平的巴黎盆地,平均海拔178米,盆地中心仅26米,边缘有300米左右的丘陵;盆地北部是重要的煤矿区。法国西南部阿基坦盆地平均海拔135米,盆地向比斯开湾敞开,向东逐渐收缩,直至中央高原边缘;盆地北部是法国主要的油、气资源产地,沿海产盐。
法国的河流分属大西洋和地中海两个水系,大致以中央高原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属大西洋水系的河流主要分布
-- 408
世界地理概览983
在自西南部的巴斯克至东北部的孚日山一线的西北,重要的河流有索姆河、塞纳河、卢瓦尔河、夏朗德河、加龙河和阿杜尔河等。属地中海水系的河流多在上述一线的东南,以罗讷河为代表。
卢瓦尔河是法国第一大河,全长1020公里,流域面积12.1万平方公里。源自南部的塞文山,穿过中央高原,南特以下为一长而宽的河口湾,直通比斯开湾,水力资源丰富,可通海轮。
塞纳河虽仅长776公里,流域面积7.8万平方公里,但水位平稳,且横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航运价值居全国首位。加龙河是西南地区的大河,源于比利牛斯山东段,包括与多尔多涅河汇合后的吉伦特河,全长650公里,流域面积5.6万平方公里。
河谷地带有果树、葡萄等园艺作物。
罗讷河为法国第二大河,水量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流经法国的国际河流(如莱茵河、摩泽尔河、默兹河、埃斯科河)主要在东部和东北部。
法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影响,除地中海沿岸地区和海拔较高的山区外,大部地区为冬温夏凉、常年有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10℃,最热月(7月)
15~25℃。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受纬度、海拔和离海运近等因素影响,气候的地区差异仍较明显。西部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降水量丰富,是法国最主要的畜牧区。东部受海洋影响减小,气候带有中欧型的特色,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气温年较差较大,霜期长,夏雨多。地中海沿岸以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为特征,日
-- 409
093世界地理概览
照强烈,雨日较少,无霜期长,形成独特的地中海作物区。
山区降水量多,常有冰雪,年平均气温较低,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发展简史 公元前法国境内曾是高卢人长期生活的地方,当时称为“高卢”。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移此定居。
481年建法兰克王国,形成墨洛温王朝。强盛时期,版图北达北海,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部包括意大利的一大部分,西南至厄布罗河。
843年形成东、西法兰克,西法兰克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法国范围。
987年建立卡佩王朝后,改国名为法兰西王国。直至16世纪初,经历从封建割据到政治统一的过程,成为欧洲的一个强国。
16~18世纪是法国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和海运交通均有发展,商业活动在西欧居领先地位,掠夺海外殖民地的活动也很活跃。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并发表《人权宣言》,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第一帝国,对外扩张。
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并付出了巨额赔款。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掠夺的殖民地面积相当于本土的20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受到巨大损失,但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战后利用这里的钢铁、纺织、化工和机器制造业,以及铁矿和钾盐资源,发展了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再次遭受严重破坏。战后,特别是50年代起,工业大幅度增长,新工业部门相继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形成了巴黎盆地、阿基坦盆地的耕作区,布列塔尼、诺曼底、中央高原和山区的畜牧区和地
-- 410
世界地理概览193
中海沿岸的多种经营区。
经济地理 法国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工农业都很发达的国家。
20世纪90年代年国内生产总值1.2万多亿美元,居世界前列,农业生产居西欧各国首位。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4%,第二产业占34%,第三产业占62%。法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在经济结构和水平、人口密度、城市化程度、社会职业构成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生活水平等各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以塞纳河口至罗讷河三角洲一线为界,西部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人口不足25,农业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工A业化水平较低,仅局限于少数工业中心;东部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占60%以上,集中了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区,第三产业占重要地位,拥有众多的城市和重要的港口,交通运输业也较发达。
工业 法国的工业部门齐全,以机械、冶金、化工、电子电器为主,纺织、服装、化妆品和食品等部门也很著名。
工业产品14供出口,占出口总值的45左右。
A A机械工业为重要的工业部门。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年产汽车约390万辆,居世界第四位,有一半供出口,雷诺、普吉奥-雪铁龙-克莱斯勒二大汽车公司均在巴黎附近,并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分厂。造船工业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和发展起来的,现为世界重要的造船国之一,生产大型油轮和专用船,也制造战舰。大西洋岸的圣纳泽尔—南特为最重要的生产区,马赛则是最大的修船中心。
宇航工业是新兴工业部门,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 411
293世界地理概览
电气和电子工业发展迅速,巴黎是电子工业的生产中心,法国东南部阿尔卑斯山谷中的格勒诺布尔有法国“硅谷”之称。
钢铁工业水平较高,年钢产量约2000万吨,居世界第七位,是世界主要钢铁出口国之一。特殊钢在钢产量中占有较大比重。
钢铁基地除洛林、北部和中央高原周围原有工厂外,60~70年代新建了敦刻尔克和福斯临海钢铁联合企业。
有色金属冶炼以炼铝业最重要(法国拥有丰富的铝土矿藏)
,主要分布在阿尔卑斯山地南部河谷地区和东比利牛斯山谷地。
化学工业也是法国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利用进口原油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化肥等;利用本国资源,特别是钾盐、磷、铁矿石、食盐等发展酸、碱等基本化学工业。
前者以马赛、福斯、勒阿弗尔为主要基地,巴黎、里昂、南锡等是多种化学工业中心。
纺织工业发展较早,也是法国轻工业中最主要的部门,但近年出现衰退。主要分布在北部、赛纳河下游、里昂、巴黎等地。食品工业以酿酒和甜菜制糖、乳品工业为主,是世界葡萄酒,奶油主要出口国之一。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