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地理世界

_23 佚名(现代)
1989年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
经济地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匈牙利经济以农业为主。
战后工农业生产均获发展,尤以农业更为显著,现已建成为中等发达的工业-农业国。
匈牙利平原广阔,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农业用地约占国土面积的70%左右,其中34为耕地,15为草地和牧场,余A A为果园和蔬菜种植地。
农业中以耕作业为主,小麦、玉米遍及全国,尤集中于东部的大平原和西北的小平原。由于灌溉业的发展,也种植
-- 365
643世界地理概览
部分水稻。在高原地区,还生产大麦、燕麦等。玉米、大麦、燕麦主要用为饲料。粮食自给有余,可供出口。用作粮食和饲料的马铃薯分布广泛,主要种植在多瑙-蒂萨河间地的砂壤地带。经济作物有向日葵、甜菜、麻类、烟草等。向日葵是主要油料作物,广泛分布在贫瘠的砂质土壤地区。甜菜主要分布在小平原。
50年代后,还推广了棉花种植。葡萄种植在果园业中最为突出,主要分布在大平原,其次在北部山麓和外多瑙地区。其他果品有苹果、李子、梨、杏、樱桃等。家畜、家禽饲养业发达,生产大量肉类、牛奶、羊毛和蛋品。
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是轻工业和采矿业,并制造运输机器以供输出。
共和国成立后,重工业受到重视。
从60年代起,工业结构开始改变,从重工业转向为出口服务的部门,工业得到稳步发展。
机械工业发展较快,发展了电信器材、电子计算机、光学仪器、精密机械等,主要分布在布达佩斯及其近郊。黑色冶金工业也得到一定发展,工业中心在米什科尔茨和多瑙新城。
境内铝土矿丰富,矿区在巴拉顿湖北面的迈切克山地,炼铝工业中心在奥伊考、陶陶巴尼奥等地,纯度99.9%,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燃料矿主要有北部山地的煤、大平原的天然气、西南佐洛州的石油,但不能满足消费,每年需大量进口。
其他还有食品、纺织、电力、化学、塑料、制药、人造丝等工业,发展也较快。
全国有铁路约7900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约1707公里;公路总长约30000公里,其中45以上为铺面公路。形成了A
-- 366
世界地理概览743
以布达佩斯为中心、向全国各地和邻国延伸的陆上交通网。
随着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量的增加,管道运输发展很快,管道总长2174公里。境内内河航道总长1622公里,主要在多瑙河和蒂萨河。布达佩斯有国际机场。
主要城市有布达佩斯、米什科尔茨,德布勒森和佩奇,布达佩斯是欧洲著名的古城,具有“东欧巴黎”和“多瑙河玫瑰”之称,匈牙利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
(汪永泽)
德  国(Germany)
位于欧洲中部。
东邻波兰、捷克,南毗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邻丹麦并濒北海和波罗的海。
海岸线长1333公里。
面积357050平方公里。
人口8090万,居民主要是德意志人,其他有丹麦人、吉卜赛人和索布族人,总人口中有649.6万外籍人。主要宗教为基督教新教(37.37%)和天主教(34.88%)。官方语言为德语。全国有16个州组成。首都柏林,联邦政府所在地为波恩市。
自然地理 全国地势自南向北倾斜,从北向南划分为5大地形区:(1)北德低地。大部分地区海拔50~100米。地面平坦,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西部有一些沿海地区在海平面以下。以易北河为界东西两部分的地貌特征有明显差异。西部为一起伏和缓的低平原,由南向北可分为3带;南部是黄土
-- 367
843世界地理概览
带,包括科隆洼地、明斯特洼地和下萨克森洼地;中部是砂质平原带,地势低平,除稍高的砂岗外,沼泽湖泊很多;北部是北海沿岸低地和海滨沙丘带,高潮时易被水淹。东部地区波罗的海沿岸是狭窄低地。沿岸多沙丘、岛屿,最大的吕根岛,面积926平方公里。海岸带以南为广大的冰碛平原。
(2)中德山脉隆起带。区内山脉、盆地和河谷交错分布。
厄尔士山延伸在东南边境,海拔1000米以下。
哈茨山位于西南部,为波状高原山地,平均海拔500~600米。其西南部有图林根林山,一般海拔400~500米。
(3)西南部中德山脉梯形地带。由上莱茵河谷平原、黑林山、奥登林山组成。上莱茵河谷海拔约100~200米,土壤肥沃。耸立于平原两侧的黑林山和奥登林山,森林茂密。
(4)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大部分分布在多瑙河以南,包括阿尔卑斯山地,大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有15座山峰海拔在2000米以上,位于德、奥边境上的楚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受冰川刻蚀,山岭陡峭,山间多冰蚀湖,最大的是与瑞士、奥地利交界处的博登湖,面积538平方公里,德国境内有305平方公里,是旅游和疗养胜地。山地有许多隘口及河谷,为通往南欧的要道。山前高原是瑞士高原的延续,平均海拔500米,自南向北降低。
(5)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东部为斯瓦本—弗兰克陡坡山及黑森高地,是由山地、高原、盆地相间组成的地区。山地走向西南—东北,面向西北一侧多陡坡。高原深受火山活动及断层作用影响,比较破碎。
盆地属美因河和内卡河流域,是人口和经济集中地。
西部波希米亚山林位于德、捷边境,山
-- 368
世界地理概览943
间有盆地和河谷平原,为经济中心。
德国矿藏资源贫乏,除煤和钾盐比较丰富外,仅有少量铁、石油、天然气等。矿藏探明储量硬煤为2300亿吨,可采储量约240亿吨;褐煤940亿吨;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天然气约1500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德国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坡降不大,利于航行。多瑙河发源于黑林山东坡,境内长647公里。
通航里程380公里,流域面积5.6万平方公里。莱茵河在境内长865公里,通航里程778公里,水量丰富,水位变化小,航运意义大,内河货运量居世界各河首位;主要支流有美因河、内卡河、鲁尔河等。威悉河境内长440公里,全部可通航,下游有不来梅港。易北河境内长793公里,由东南向西北注入北海,海轮可直达汉堡港。该河及其支流萨勒河、哈韦尔河、施普雷河、穆尔德河等流域面积大,通航里程长。
埃姆斯河长370公里,通航里程238公里,河口有埃姆登港。奥得河及其支流尼斯河由南往北流经东部边境后入波兰,在什切青附近注入波罗的海。大部分河流依靠雨水补给,部分靠雪水,最大流量在春季,冬季有不长的结冰期。
除天然河流外,还有发达的运河网络。
基尔运河全长98.6公里,是沟通波罗的海与北海的捷径,重要的国际运河。
莱茵-多瑙运河全长72公里,连接莱茵河及多瑙河两大水系,可通航载重1500吨的船只。
多特蒙德-埃姆斯、韦瑟尔-达特尔恩、达特尔恩-哈姆、莱茵-墨尔讷、奥得-施普雷、奥得-哈韦尔、易北-哈韦尔等运河,沟通莱茵、埃姆斯、易北、威悉、奥得等河流。
-- 369
053世界地理概览
湖泊多为冰川湖,多分布在北德低地东部,以梅克伦堡湖泊高原区最为集中,主要有米里茨湖、什未林湖、普劳厄湖等。
德国气候属湿润海洋性气候向温和大陆性气候过渡类型。西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东部逐步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原与山地气候差异大,平原地区也存在沿海与内陆的差异。
1月份平均气温西部高于东部,平原高于山地,平原地区1.5℃左右,高山地区低于-6℃;7月份平均气温全国大部分为17~18℃,阿尔卑斯山山前地带只有12~15℃。
年降水量500~750毫米,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受地形影响,迎风山坡降水丰富,楚格峰年降水量达1739毫米。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但在北冰洋气团和温带大陆气团入侵时,天气很不稳定。
发展简史 公元前日耳曼人在境内定居,以后曾不断与其邻近民族融合,逐步形成德意志民族。公元5世纪后,日耳曼人建立法兰克王国。到843年王国一分为三,其中东法兰克王国奠定了近代德国的疆域(其他两个王国开始形成今法国和意大利疆域)。
13世纪,境内封建割据,分裂为许多城邦国家。
17世纪,普鲁士王国兴起,1804年取得了对丹麦、奥地利、法国的三次战争的胜利,摆脱了外国对德国统一的阻挠。
1848年爆发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虽告失败,但由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经济上呈现繁荣景象。
1871年完成国家统一,成立了中央集权的德意志帝国。
19、20世纪交替时期,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至20世纪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
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
-- 370
世界地理概览153
年战败,国内发生革命,但革命成果被资产阶级篡夺。
1919年初在魏玛召开国民议会,通过宪法,建立魏玛共和国。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1939年起相继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进攻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5月5日战败投降。战后,美、英、法、苏四国根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协定,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
1949年9月,在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内宣告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同年10月,在苏联占领区内宣告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经济地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已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战争期间,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后德国分裂,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脱离钢铁、煤炭等原料基地,国民经济部门结构极不平衡,统一的国内市场遭到破坏。东部德国实行基本生产资料国有化,着手土地改革,恢复经济,1950年工农业生产基本上达到战前水平,80年代已成为东欧国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西部德国战后发展很快,80年代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前苏联、日本的第四位的经济大国。
统一后的德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日的第三经济大国。
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32000多亿马克(约合21100亿美元)。
工业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工业门类齐全,重工业占工业产值的70%,轻工业也相当发达。采煤业是德国最老的工业部门,产量居世界前列。西部硬煤产地为鲁尔区和萨尔区,最大的褐煤产地是莱茵区;东部主要有中德煤田和下劳齐茨煤田。
机械制造工业是德国最大的传统工业领域,职
-- 371
253世界地理概览
工人数占从业人数的一半,出口产值占工业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产品繁多,机床、电机、重型机械、汽车、光学仪器、精密仪表、办公室机器、核电站设备、纺织机械等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机床产值位居世界第一,集中分布在鲁尔区。
电机产品包括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电缆、照明机械、日用电气等,生产中心有柏林、德累斯顿、苏尔等。汽车工业仅次于美、日,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50%以上供出口。
戴姆勒-奔驰、大众和宝马是德国汽车工业三巨头,分别居世界工业企业规模的第10位、18位、64位,奔驰车尤以档次高贵、质地优良著称于世。主要汽车工业中心有沃尔夫斯堡、不来梅、慕尼黑、斯图加特、茨维考、爱森纳赫、路德维希斯费尔德等。德国统一后,西部几家大企业已在东部的萨克森州、勃兰登堡州和图林根州建造新厂。电气电子工业拥有雄厚的实力和极高的技术水平,规模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包括电子元件、电子计算机、电子通讯工具、工业和生活电子设备、无线电等。西门子、奔驰、蔼益吉、博世等是世界驰名的电气电子行业的大企业。主要分布在斯图加特、慕尼黑、纽纶堡附近的安斯巴赫、德累斯顿、施塔斯富特、特尔托、爱尔福特等地。仪器制造以生产精密机械、测量仪器、光学仪器等著称,耶拿和德累斯顿为中心,前者有誉满世界的“卡尔·蔡司”光学联合企业,生产种类齐全的仪器;后者有“膨塔孔”联合企业,以生产摄影机和电影放映机闻名。造船业领先于世界,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沿岸,主要中心有瓦尔纳明德、罗斯托克和维斯马等。
化学工业产值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出口额位于
-- 372
世界地理概览353
世界第一位,占世界化工品出口总额的16。
世界5家最大的A化工企业,德国占三家,即赫希斯特、拜耳和巴斯夫。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煤化工的国家,19世纪即开始从炼焦副产品中生产苯、蒽。
20世纪又用煤制取合成氨、硝酸、硫酸,还以钾盐为原料,建立强大的医药、染料、化肥等化学工业。
60年代,化工原料转为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但仍相当重视煤化工。
80年代,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有机化工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90年代,精细化工等众多领域居世界最先进之列。化学工业主要分布在鲁尔区、法兰克福、路德维希港、汉诺城、因戈尔施塔特等。
钢铁工业所需原材料除焦炭自给有余外,铁矿石绝大部分来自巴西、澳大利亚、利比里亚、瑞典、加拿大等国。产值占世界5.6%(1991年)。钢铁工业西部原主要分布在煤产区的鲁尔区和萨尔区、铁产区的萨尔茨吉特。随着炼钢铁耗煤下降及原料、市场更加依赖海外,鲁尔区钢铁工业向莱茵河沿岸和沿海集中,杜伊斯堡是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不来梅也建有大型钢铁厂。
东部主要分布在柏林周围的波茨坦、德累斯顿附近的里萨等地。
开采石油有百余年历史,但产量甚微。油田分布在易北河以及埃姆斯河之间平原地区,气田在威悉河以西。炼油业发达,原油加工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主要加工进口石油。炼油厂分布在沿海的汉堡、威廉港,鲁尔区的杜伊斯堡,西南部的卡尔斯鲁厄、因戈尔施塔特和东部的施韦特等。
电力工业是在采煤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要部门,发电量位于世界前列。火电厂主要分布在煤区和工业城市。水
-- 373
453世界地理概览
电站分布西南山区。
核电站集中在南部新兴工业区及易北河、威悉河口。
轻工业主要有食品、纺织、服装和出版印刷等部门。纺织工业是最大的轻工业部门,以棉、毛纺织业为主,所需棉花的全部和羊毛的大部分依赖进口,伍珀塔尔、斯图加特及卡尔·马克思城是全国重要的纺织中心。另外,墨尼黑的啤酒、纽纶堡的玩具、斯图加特的出版业等在世界上具有良好的声誉。
农业 德国过去农业发展迟缓,是传统的农产品的进口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农业发展迅速。
1992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农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3%。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生产技术水平、集约化程度位于世界前列。农业土地利用率高。农业结构中,畜牧业占主要地位,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种植业产值占1A A3。
畜牧业以乳肉畜牧业为主,养猪、养羊业发达,分布广泛。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黑麦、燕麦、马铃薯、甜菜等。
交通运输 全国已组成发达的公路1.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公路承担全国货运总量的79%。铁路总长44332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16634公里,铁路货运量逐年减少,约占货运总量的9.8%。
内河航线总长6929公里,承担货运总量的5.3%。
1991年拥有远洋商船1054艘,约承担全国货运总量的3.8%,汉堡港为世界最大的自由港。航空运输业发达,1991年共有航空企业162家,各种商用飞机1176架,客运量179.7亿人公里,货物吞吐量144.8万吨。法兰克福是世界主要航空港之一。
-- 374
世界地理概览553
主要城市有柏林、汉堡、慕尼黑、波恩、波茨坦、法兰克福、海德堡、科隆、德累斯顿。柏林是德国的首都,全国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大城市。波恩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市,现为德国联邦政府所在地,波茨坦也是一座历史名城,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此聚会,签订了有关处理德国问题原则的波茨坦协定。
(褚劲风)
奥 地 利(Austria)
欧洲中部内陆国。同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意大利、瑞士、列支教士登和德国相邻。
面积83857平方公里。人口792万,居民97%以上是奥地利人,余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匈牙利人等。
约88%信奉天主教。
居民大多讲德语。全国分为9个州,首都维也纳。
自然地理 欧洲著名山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阿尔卑斯山自西向东横亘全境,占全国面积63%。山脉南北两侧发育岩溶地貌,风光秀丽,中央峰岭高峻,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最高峰大格洛克纳山海拔3797米。
山顶终年积雪,现代冰川面积达44平方公里。
许多河谷和山口横切东阿尔卑斯山脉,成为南北交通要道。
东北边境一带是波希米亚山,海拔500~800米,面积占全国10%。
介于山脉之间是以丘陵和阶地为主的阿尔卑斯山前地区,面积占全国11%。东北部的维也纳盆地及东南部的潘诺平原,面积分别占全国4%及
-- 375
653世界地理概览
11%,覆盖肥沃的黄土及冲积土,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
河湖众多,水面占全国面积1%。
多瑙河由西向东贯流北部,境内长350公里,可以航行,主要支流有因河、萨尔察赫河、恩河、德拉瓦河等。
全境96%的面积属多瑙河流域,只有西部一隅为莱茵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是与德国、瑞士共有的博登湖及与匈牙利共有的新锡德尔湖,后者水深不足1米,芦苇茂密,栖有珍禽。大部分地区处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区内,气候冬温夏凉。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7月17~19℃,年降水量700~900毫米。阿尔卑斯高山地区夏短而冷,7月只有1~3℃;冬长而多雪,1月达-10~-14℃,年降水量达3000毫米。
东南部潘诺平原气候大陆性较强,夏热冬冷,年降水量不超过600毫米。
奥地利矿藏丰富。
菱镁矿储量80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年产量100万吨左右,最大矿区在南部穆尔河谷。铁矿是最重要矿藏,平均含铁品位32%,中部的埃尔茨山铁矿占全国储量30%和产量90%。
石墨储量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分布在凯泽斯贝格。
其他有褐煤、石油和天然气、食盐、铝、钴、锌、铜等。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蕴藏量约1600万千瓦。森林资源丰富,全国林地约占国土面积的40%。
发展简史 公元初至10世纪相继为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的东部领土。奥地利即德语“东疆”之意。
1156年成为公国,13~19世纪为哈布斯堡王朝统治,逐步扩展成地跨中欧及东南欧的强大帝国。
1867年与匈牙利联合称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帝国瓦解,1918年成立奥地利共和国。
1938年被德国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德国一部分参
-- 376
世界地理概览753
战,1945年战败后曾分别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1955年恢复独立,复称奥地利共和国,并宣布永久中立。
经济地理 经济发达。
90年代年国民生产总值1800多亿美元,人均超过2万美元。
其中农业占4%,工业和建筑业占40%,第三产业占56%。工业中动力工业基础较好,占国民总产值4%;制造业中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也有相当规模。
主要动力资源有水力、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石油和无然气田分布在维也纳附近及萨尔茨堡东北。由于油、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逐年提高,需进口石油和天然气。褐煤年产量200多万吨,发电420多亿度,其中34是水电,除A供应本国外,约有15输往邻国。
A钢铁、化工、机械、木材及造纸、纺织是主要的工业部门。钢铁工业历史悠久,技术精良。
60%铁矿石及全部焦炭依赖进口。年产钢400万吨左右,其中联合钢铁公司占全国钢产量的94%。化学工业中心在林茨及其西南的伦青,伦青化纤厂规模居欧洲前列,产品多远销国外。机械工业占工业产值25%以上,生产的矿山机械、机车车辆、汽车及拖拉机、家用电器等在欧洲有一定地位。
机械工业主要集中在维也纳、林茨和格拉茨。锯材年产900万立方米,造纸200万吨,是欧洲少数能出口木材及纸张的国家之一。纺织厂主要在维也纳、下奥地利、福拉尔贝格3州,纺织品13供出口。
A农业以农林牧并重,农业区在维也纳盆地、多瑙河谷及潘诺平原,主要作物有小麦、黑麦、甜菜、葡萄等。牲畜以乳牛、肉牛、猪为主,牛奶和肉类自给有余,蔬菜、水果、植
-- 377
853世界地理概览
物油、饮料等依赖进口。
奥地利地居欧洲中心,是欧洲水、陆、空交通要道,交通运输业发达。
铁路总长5900多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约占51%。
公路有10万多公里,高速公路有维也纳—萨尔茨堡—因斯布鲁克和越过东阿尔卑斯山主脉的库夫施泰因—利恩茨等。多瑙河及其支流穆尔河均能通航,林茨和维也纳是重要河港。航空线以维也纳为中心,可达欧洲和中东国家。
奥地利号称“中欧花园”与“音乐之国”
,宣布中立后又成为许多国际活动的基地,旅游业是重要经济部门。夏季登山或避暑、冬季滑雪溜冰、维也纳和萨尔茨堡的国际音乐节、众多的文物古迹以及频繁的国际会议吸引着大批游客,每年接待外国游客达1500多万人次,其收入是补偿外贸入超的重要来源。
主要城市有维也纳、格拉茨、林茨等,维也纳是著名的“音乐之都”
,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约翰·施特劳斯的名字都与维也纳分不开,贝多芬的雕像矗立在内环城路一个广场的中央。 (吴建藩)
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
欧洲中部内陆国。位于瑞士和奥地利两国之间,阿尔卑斯山东段和西段交界处。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8公里,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2.98万,居民多属日耳曼族,87%信奉天主教,余为基督教新教等。德语为官方语言。首都瓦
-- 378
世界地理概览953
杜兹。
国土的23为山地。东部山地有三列自南向北延伸的山A体,多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最高峰格劳斯皮兹峰海拔2600米。西部为莱茵河上游冲积平原,约占国土的13。气A候温和,莱茵河谷地1月平均气温0℃,7月18℃;东部山地气候较寒冷,1月平均温度-10℃,7月12℃,冬季山顶长期被冰雪覆盖。年降水量1090毫米。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4%。
1719年建立列支敦士登公国。
1852年与奥地利结成关税同盟。
1866年独立,为君主立宪国,并宣布永久中立。
1918年为瑞士保护国。
1924年与瑞士订立关税同盟,邮电、关税均由瑞士管理。通用瑞士法郎。对外事务和在国外的利益也由瑞士代理。没有军队,只有数十名警察。
农牧业和林业曾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吸收国外投资,工业发展很快,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国民收入主要依靠工业、邮票业和旅游业。工业以精密机器和仪表为主,还有纺织、油漆、陶瓷、制药和食品等部门。工业生产属出口型,国内市场极小。
沙恩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假齿工业十分著名,假齿行销80多个国家。
农业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4%左右。
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60%,有养牛、养猪和养羊业,以培养出口种牛著称。
种植业主要有蔬菜、玉米、葡萄以及大麦和马铃薯等。
70%的粮食靠进口。葡萄专供酿酒。邮票业是一个独特的经济部门,邮票图案新颖,印刷精致。瓦杜兹邮局每年发行百种邮票出口,年收入约占国民收入的10%。在阿尔卑斯山地发展疗养和旅游业。旅游收
-- 379
063世界地理概览
入占国民收入的15%左右。
由维也纳到苏黎世的铁路横贯境内,是对外联系的大动脉,还有多条公路联系国内外。
(周之桐)
瑞  士(Switzerland)
欧洲中西部内陆山国。
全称瑞士联邦。
与法国、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意大利为邻。面积41293平方公里,人口699万,居民中65%为日耳曼族、18.4%为法兰西族、9.8%为意大利族,其他还有罗马什人等,分别使用德、法、意及雷托罗曼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全国分23个州,其中3个州又分为6个“半州”。首都伯尔尼。
自然地理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冰川地貌广布。地势南高北低,可分为三部分:①南部阿尔卑斯山区。山地自法、意边境起,斜贯南半部,约占国土面积58%,山体巍峨,峡谷幽深,罗讷河与莱茵河上游河谷南北两侧多为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峰,最高的杜富尔峰在瑞士、意大利边境上,海拔达4634米。
高山终年积雪,发育现代冰川,面积达1300多平方公里。自19世纪末以来,山地隘口辟有多条隧道,成为地中海至北欧间陆上往来的通衡。②西北部侏罗(汝拉)山区。为阿尔卑斯山系最北的部分,约占国土面积10%。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1000米,岩溶地貌发育,冰碛广布。③中部高原区。介于上述两区之间,约占国土面积32%。东南高、西北低,为一波状起伏高原。邻近侏罗山区,有阿勒河
-- 380
世界地理概览163
自西南向东北注入莱茵河。由于干支流河谷的分布及冰川侵蚀作用,本区多盆地、湖泊和宽阔谷地。地势较低,平均海拔700~800米,气候适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
阿尔卑斯山为欧洲主要分水岭,莱茵河、罗讷河、波河及因河等都源于此。诸河上游水流湍急,利于发电,是瑞士主要动力资源。莱茵河在瑞士境内全长375公里,流域面积2.8万平方公里,是瑞士通往北海的国际航道。全境有大小湖泊1490余个,较大的约50个,最大的莱芒湖(日内瓦湖)面积581平方公里,其次为与德国、奥地利共有的博登湖。除水力外,瑞士矿产资源贫乏,但森林茂密、旅游资源丰富。
瑞士地处中纬度地带、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自西向东,由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冬寒夏热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南部属夏干冬温的地中海气候。境内海拔差异大,地形复杂,气候具有多样性和垂直分异特征。
中部1月平均气温0℃左右,山区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递减,但山谷地带冬季易形成逆温现象。
7月平均气温山区之外在20℃左右(如巴塞尔、日内瓦)
,而海拔2500米的森蒂斯仅5℃。境内34地区平均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阿A尔卑斯山北坡的雪线在2800米,南坡上升至3300米。
发展简史 瑞士在历史上曾受凯撒的罗马大军和阿里马尼等部族入侵。公元11世纪起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1291年,中部地区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三州结成反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永久同盟”
,是瑞士联邦的开始。后又有卢塞恩、苏黎世、伯尔尼等州加入。以后200多年,奥地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