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地理世界

_19 佚名(现代)
半岛中西部纵贯着长1700公里、宽200~600公里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构成半岛地形的主轴。山脉西坡陡峻,直临挪威海岸,许多地方形成峭耸的悬崖。东坡比较平缓,成阶梯状过渡到波罗的海沿岸平原。
山脉海拔1000米左右,最高峰是挪威境内的加尔赫峰,海拔2468米。第四纪冰期时,半岛是欧洲冰川的主要发源地,冰厚曾达2000米。
目前山地上部仍保留有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的冰原。
半岛多冰川湖泊,其中瑞典一国就有大小湖泊9.2万个,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8%以上。挪威沿海有一系列狭长、曲折、幽深的峡湾,宽仅一至数公里,长度往往超过100公里,两岸多为高峻的山崖,是船舰的良好停泊地。
半岛介于北纬56°~71°之间,一般属寒温带气候。
全年盛行西风和北风,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气温显著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仅-15℃左右;降水比较丰沛,西部沿海地处山脉的迎风坡,年降水量3000毫米,但背风的东部只有450~750毫米。
全区森林茂密,平均覆盖率50%,其中云杉、松树等针叶树占56。森林工业在挪威、A瑞典两国均为重要经济部门。半岛上河网稠密,河流短小流急,水量丰沛,水力资源蕴藏量达5000万千瓦,其中23已A开发利用。
半岛金属矿藏丰富,尤以铁矿驰名。瑞典、挪威均为铁矿砂出口国,瑞典的基律纳是主要产地,是世界上地下开采的最大铁矿,储量达20亿吨。
挪威沿海又是世界最大的渔场
-- 305
682世界地理概览
之一,捕鱼量向居世界前列。在加工工业方面,瑞典、挪威均以造船业见长,所造船舶大部分供出口,两国也都拥有规模庞大的商船队,在世界海运业中,多年来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林业、水力发电、铁矿开采、渔业、造船业和航运业,均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富有特色的传统经济部门。
(张善余)
日德兰半岛(Jylland)
欧洲北部半岛,介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北、东两面隔斯卡格拉克、卡特加特、厄勒3海峡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相望,为北欧国家与欧洲大陆国家联系的桥梁。德国境内的基尔运河为连接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重要水道。半岛的中、北部为丹麦国土,南部属德国。半岛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0米左右,最高点海拔仅173米。第四纪时全境被冰川覆盖,冰川消退后留下的冰碛物形成低缓起伏的冰碛平原和为数较多的冰碛湖。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加上局部地面沉降,使原来的陆地分为半岛及岛屿。半岛东部为略有起伏的冰碛平原,间有浅水海湾所分离。中部、南部是一连串的丘陵;西部为沉积平原,土地贫瘠,又称日德兰荒地。半岛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半岛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1月平均气温0~1℃,7月平均气温15~17℃。全年大部分时间盛行来自海洋的西风,空气潮湿。年降水量450~750毫米,大
-- 306
世界地理概览782
致由西向东递减,全年有雨,夏、秋两季较多。
(褚劲风)
巴尔干半岛(Balkan
Peninsula)
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
位于南欧东部。
北以多瑙河、萨瓦河(西至的里雅斯特)为界,西临亚得里亚海,东濒黑海,东南隔黑海海峡与亚洲相望,南滨伊奥尼亚海和爱琴海。面积约50.5万平方公里,包括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希腊的全部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的一部分领土。半岛地处欧、亚、非3大陆之间,是联系欧、亚的陆桥。
地形以山地为主,“巴尔干”土耳其语意即多山。主要有西部的迪纳拉-品都斯山系和中东部的喀尔巴阡-老山(巴尔干)山系。前者西北-东南走向贯穿半岛西部,在前南斯拉夫境内称迪纳拉山脉,多裂隙、溶洞和溶蚀盆地及地下河系统;地面干旱,岩石裸露,尤以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比较典型。往南在阿尔巴尼亚境内,山势高峻,南段多深邃峡谷。
再往东南在希腊境内为品都斯山脉,向南转向东形成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克里特岛等。最高峰奥林波斯山,海拔2917米。
老山山脉是阿尔卑斯—喀尔巴阡山脉的延伸,经南斯拉夫东部,横贯保加利亚中部,直临黑海。以上两列山系之间是古老的罗多彼山脉和马其顿山丛,山势崎岖,最高峰穆萨拉峰,海拔2925米。
其间一些谷地成为沟通南北交通的走廊。
半岛
-- 307
882世界地理概览
上平原分布零散,仅萨瓦河、多瑙河、马里查河谷地较宽广。
矿藏主要有铜、汞、铬、铅、锌、石油以及铁、煤等。
巴尔干半岛除多瑙河、萨瓦河外,其他河流多短小湍急,坡陡谷深,水力资源丰富。较大的湖泊有斯库台湖、奥赫里德湖、普雷斯帕湖。
半岛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带属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年降水量的70~90%集中于冬半年。半岛内部属温和大陆性气候(北部更明显)
,夏热冬冷,晚春初夏多雨。山地气候则呈垂直变化。
7月平均气温,北部22~23℃,南部25~27℃;1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2℃和8~11℃。
年降水量西部山地1000~1500毫米(科托尔湾地区超过1500毫米)
,东部(高山除外)
500~1000毫米。东北边缘和希腊东海岸减至500毫米以下。
(刘润华)
伊比利亚半岛(Iberian
Peninsula)
又称比利牛斯半岛。位于欧洲大陆西南端,为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西、北濒大西洋,东、南临地中海,东北部的比利牛斯山脉为同欧洲其他部分的天然界线。半岛为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领土的主要部分。半岛由中部高原和周围的山脉组成。中部梅塞塔高原占半岛面积一半以上,平均海拔610米。
有一断块山地东西横亘高原,延伸约700公里,将高原分为南、北两大盆地:老卡斯蒂利亚盆地(海拔800米)

-- 308
世界地理概览982
新卡斯蒂利亚盆地(海拔600米)。高原东高西低,河流西泻下切,在高原西部发育了狭长深邃的峡谷。高原南部是佩尼韦蒂科(安达卢西亚科迪勒拉)山脉。其中内华达山脉的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为半岛最高点,终年覆盖冰雪。高原东北为埃布罗河流域的阿拉贡平原。
半岛东北部的比利牛斯山、北部的坎塔布连山脉大部分海拔在2000米以上。
高原西北为加利西亚丘陵,高原西部是逐渐沉降的边缘地带,由高原台地过渡到滨海丘陵平原,以特茹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半部:北部多海拔1000~1200米山岭,最高点埃斯特雷拉峰海拔1991米;南部多波状起伏的低山丘陵和比较开阔的滨海低地,自东往西由600米下降至250米,个别孤山海拔达1000米。南部濒海地带有陡峭的卡德兰山脉(海拔578米)和佛亚山脉(海拔902米)
,山脉以南为滨海丘陵低地。
有色金属矿藏较丰富,主要有铁、铅、锌、汞、锡、钨、锰、锑等。
半岛河网稠密,约有1800条河流,90%的河流长度超过100公里,但流域面积小于10万平方公里,分属比斯开湾、大西洋和地中海斜面。主要河流有塔霍河、杜罗河、埃布罗河、瓜迪亚纳河等。河流多穿切山地,富水力资源。
半岛大部分地区为地中海型气候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全区热量丰富,是欧洲阳光最充沛的地区之一。
除比斯开湾沿岸外,境内大部分地区夏季平均气温高于22℃,冬季平均气温几乎都高于4℃。
西部沿海受大西洋潮湿的海洋气流影响,干旱季节较短。北部沿海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多西北风,比较凉爽,但有时由于南面干热风入侵,
-- 309
092世界地理概览
气温可上升到35~45℃。大部分内陆地区年降水量少于600毫米,最少仅300毫米左右,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北部沿海800~1000毫米,南部500~700毫米。高山冬季有较长的积雪期,山区迎风坡降水量1200~2000毫米,埃什特雷拉山脉诸峰西坡超过3000毫米。 (褚劲风)
意大利半岛(Italian
Peninsula)
又称亚平宁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为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东为亚得里亚海,南临伊奥尼亚海,西濒第勒尼安海和利吉里亚海。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形成了半岛与欧洲大陆其他部分的天然界线。面积25.1万平方公里。有意大利、圣马里诺共和国和梵蒂冈城。
亚平宁山脉为半岛的主干山脉,是西阿尔卑斯山脉向东南方向的延伸。西北从濒海的阿尔卑斯山脉附近的卡迪波纳山口起,纵贯整个半岛,并延伸至西西里岛。
长约1400公里,南北两端较窄,宽约30公里;中部宽展,可达200公里。科尔诺峰海拔2914米,为半岛最高点。
亚平宁山脉东侧山势平缓,西侧较陡峭,西部边缘有一系列火山,使中部和南部的亚平宁山脉经常发生火山爆发和地震。著名火山维苏威火山位于那不勒斯附近,海拔1280米(1970年)
,每次喷发后高度都有变化,原系海湾中小岛,后经一系列火山爆发,堆积的喷出物将其与陆地连成一体,呈3个貌似互相嵌入的圆锥形火山。火山口是内壁直立的大圆洞。维苏威火山活动可分
-- 310
世界地理概览192
为喷发期(一般0.5~30.75年)和停止期(一般1.5~7.5年)。自公元79年大喷发后,除1037~1630年长达几个世纪的停息外,一直处于喷发期和停止期交替中。在火山灰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多种植葡萄及其他水果等经济作物。
半岛上河流大多短小流急,冬季和春季流量增加,夏季明显减少。主要有流经罗马的台伯河(405公里)
,流经佛罗伦萨和比萨的阿尔诺河(241公里)
,它们都流入第勒尼安海。
岛上湖泊大多是火山湖,如罗马附近的波尔塞诺湖(114.5平方公里)和布拉恰诺湖(57.5平方公里)。特拉西梅诺湖(128平方公里)是山间陷落形成的。
半岛属地中海型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半岛北部和中部1月平均气温2~4℃,半岛南部10℃左右;7月平均气温半岛北部为24℃左右,南部26℃。年降水量500~1500毫米,沿海地带降雨量较多,有的地方多达3400毫米。
矿产有水银、硫磺、硼和钾盐,但储量不多。大理石久富盛名,有黑、白、青、绿等品种。 (褚劲风)
克里木半岛(Krym)
位于欧洲东南部,临亚速海和黑海,北以彼列科普地峡与大陆相连的半岛。旧译“克里米亚半岛”。面积2.55万平方公里,大体呈菱形。北、中部为平原,东南部的刻赤半岛为低丘陵,富铁矿藏。温带草原气候。
1月平均气温1~2℃,
-- 311
292世界地理概览
7月24℃;年降水量300~500毫米。
南部的克里木山地是一长150公里、宽50公里的中山,北坡平缓,南坡陡峻,最高峰罗曼科什山海拔1545米。山区栎、山毛榉和松林茂密,山顶为草地,多处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克里木山南麓滨海地带长约150公里,宽2~8公里,属亚热带气候。冬季温和,1月平均气温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西部山地达1000~1200毫米。半岛上河流短促少水。分布地中海型植被。
15~18世纪属克里木汗国。
1783年并入帝俄。
1918~1954年初为俄罗斯联邦一州,1954年2月起划归乌克兰。平原地区主产小麦、玉米、向日葵等。山区养羊业较盛。南部狭长的滨海地带广泛栽种葡萄、亚热带果树、香精油料作物和烟草等。
有采矿、化学、机械制造、食品等工业,大型企业多集中在铁矿开采中心刻赤。气候宜人,景色优美,交通便捷,旅游、疗养区和城镇呈珠状分布,为疗养、旅游胜地。主要城市有辛菲罗波尔(州首府)
、塞瓦斯托波尔、刻赤、叶夫帕托里亚及雅尔塔等。 (毛汉英)
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
北冰洋上属挪威的群岛。南北介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北极之间,东西介于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之间。由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包括西斯匹次卑尔根岛、东北地岛、埃季岛、巴伦支岛、查尔斯王子地岛等)及其东面的白岛、卡尔王地和南面的熊岛以及附近许多小岛组成。
总面积6.2万平方公里。
-- 312
世界地理概览392
西斯匹次卑尔根岛最大,面积3.9万平方公里,首府朗伊尔城在该岛西岸。群岛多山地,最高点为西斯匹次卑尔根的牛顿峰,海拔1717米。沿岸多峡湾。气候寒冷,除6~8月外,气温都在0℃以下。冬有极夜,夏有极昼,各100多天。大部分土地为冰层覆盖,冰原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永冻层广布。植被有苔藓、地衣、矮桦等。矿藏有煤、磷灰石、铁、天然气和石油等。沿海多海象、北极熊、驯鹿、北极狐、海豹、海象、鲸等珍贵动物。
1194年挪威人最早到达。
1596年荷兰极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在寻找由北方通往中国和印度的“东方航线”时抵此,取名斯匹次卑尔根,意为“尖峭的山地”。
1607年英国人哈德逊发现此地有许多珍贵动物,各国商人便蜂拥而至,掀起狩猎热潮。随后岛上发现煤等矿藏,20世纪初又在此掀起圈山划地、采煤热潮。
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协约国为补偿挪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将群岛划给挪威。
1920年的巴黎条约规定,挪威对该群岛“拥有完全和绝对的主权”。据此,挪威政府于1925年正式宣布该群岛为它的一个行政区。 (严正元)
法罗群岛(Faeroe
Islands)
欧洲大西洋北部岛群。丹麦的一个自治州。丹麦语意为“羊岛”。地处北纬61°25′~62°25′,位于冰岛东南400公里、设得兰群岛西北320公里处。
面积约1399平方公里,人口4.5万,居民主要是法罗人,为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后裔。
法罗语
-- 313
492世界地理概览
为官方语言。首府托尔斯港。公元8世纪末,爱尔兰僧侣移此定居。
9世纪末挪威人迁入,1035~1380年属挪威。
1397年受丹麦管辖。
1948年起成为丹麦的自治州。群岛是由斯特勒姆岛、东岛、沃格岛、南岛、桑岛和博罗伊岛等20余个岛屿组成的火山群岛。
各岛地势崎岖,上覆薄层冰碛和泥炭。
最高点在东岛,海拔882米。海岸陡峻、曲折,多峡湾。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洋性气候显著,冬温夏凉。最冷月(2月)平均气温4℃;最热月(7月)11℃。年降水量1500毫米,多雾(200多天)。岛上多草地、沼泽,少树木,岩坡上长苔藓、地衣。无土生哺乳动物,海鸟有200多种。沿海盛产鳕、鲽、鲱等鱼类。经济以捕鱼和鱼类加工业为主,年渔获量24.5万吨,其产值约占全岛生产总值的20%。耕地仅占土地面积的6%,主要种植马铃薯、蔬菜和牧草。
养羊业较重要。
除鱼产品和羊肉可自给外,其余均需从丹麦本土、挪威、瑞典、英国和德国进口。战略地位重要,是西北欧到冰岛航线的中继站,岛上建有雷达站和长波电台。
(严正元)
大不列颠岛(GreatBritainIsland)
欧洲最大的岛屿。位于欧洲大陆西岸外的大西洋中,大不列颠群岛的主岛之一,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为英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
-- 314
世界地理概览592
大不列颠岛地质上属中欧—西欧古褶皱断块山地的一部分。历经多次海陆进退、长期外营力尤其是古冰川作用,形成高原、低山、丘陵、平原、宽谷等多种地形。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大体以英格兰西南部的埃克斯河口至东北部的蒂斯河口的联线为界,划分为西北高地区和东南低地区。
(1)西北高地区。
包括苏格兰、威尔士、英格兰西部。
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和低高原。
苏格兰大部分是高原和山地,23的面积在海拔300米A以上。
格兰扁山脉的主峰本尼维斯山海拔1344米,为全岛的最高峰。奔宁山脉纵贯南北,长约200公里,海拔200~500米。山脉以西的湖区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受河流切割,多长条形冰川湖。山脉以东地势逐渐低下,变为低平原。
威尔士半岛多山,几乎全部被坎布连山脉盘踞,山脉平均海拔400~500米。
英格兰西南端的康沃尔半岛为不高的山地,山脉错综,向南逐渐低下。半岛海岸曲折,多海湾。
(2)东南低地区。包括英格兰的中、东部,是丘陵、断崖、谷地和平原相间分布地区,海拔均在200米以下,大部分地表起伏和缓。
奔宁山脉南面为中部平原、兰开斯特利亚平原。中部平原向西南延伸,是沿海的萨默塞特平原,因地势低平,易受洪水泛滥。东南端为威尔德丘陵,沿泰晤士河两岸,椭圆形的锅底状平原为伦敦盆地。
河网致密。受岛国、地形的影响,河流短小,流域狭窄,但水量丰富,水流平稳。较大河流有东岸的亨伯河、泰晤士
-- 315
692世界地理概览
河和西岸的塞文河、默西河等。其中塞文河为第一大河,长约338公里,泰晤士河居次,长约336公里。
大不列颠岛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全年湿润。
1月平均气温3~7℃,7月平均气温13~17℃。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年平均气温较高,年较差较小。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600~1500毫米,季节分配均匀,秋季较多,春季较少。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3~5小时,冬季仅1~2小时,愈向北日照时数愈少。
矿藏以石油、天然气、煤、铁较重要。石油集中分布在北海大陆架;煤蕴藏于威尔士南部、奔宁山脉周围、苏格兰中部;铁主要分布在英格兰中部。 (褚劲风)
爱尔兰岛(Ireland
Island)
欧洲大陆西海岸外、大西洋中的岛屿。大不列颠群岛的主岛之一,面积8.4万余平方公里。岛屿的大部分是爱尔兰的国土,东北部属英国。
地质上属中欧—西欧古褶皱断块山地的一部分。中部为平原,占岛总面积近一半,海拔30~120米,间有海拔200~300米的低丘。东北部为高原,岗峦起伏,冰碛丘广布,高原中部地势低平。
东部和北部山脉海拔700~900米,南部的东西向平行山脉海拔700~1000米。位于西南端凯里山的卡朗图厄尔山海拔1041米,为全岛最高峰。
大西洋岸形成许多狭长的半岛和曲折深邃的港湾,有些地方山崖直临大海,峭壁
-- 316
世界地理概览792
高达数百米,成为旅游胜地。东海岸较平直,缺乏天然良港。
岛上河网稠密,水量丰沛。
最大河流香农河,长384公里。
中部地区受第四纪冰川作用,湖泊众多。
全岛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且具天气多变、云量大、多大风等特点。
1月平均气温4~7℃,7月平均气温13~16℃。年降水量650~2500毫米,大致西部多、东部少,山地多、平原少。植被以草原占绝对优势,全岛四季常绿,号称“绿岛”。
自然资源较贫乏,仅泥煤分布较广。
(褚劲风)
克里特岛(Kriti
Island)
希腊最大岛屿。位于地中海东部、北距希腊本土130多公里。东西长244公里,南北宽12~56公里,面积8260平方公里。行政中心干尼亚。岛上多崎岖山地,以东西走向的克里特山脉为主干,中部的伊季山海拔2456米,为全岛的最高点。
沿海平原狭窄,主要城镇和港口集中在北部沿海平原。
属地中海型气候,夏季干热,年降水量635毫米,10月至翌年3月为雨季。水源缺乏,河川短小。草地牧场约占全岛面积的一半。克里特岛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在此发掘到新石器文化遗迹。
公元前2600~前1125年,岛上涌现了著名的米诺斯文化,艺术、建筑、手工业等均已达到较高水平,与地中海沿岸贸易兴盛,曾建立统一的米诺斯王国。

-- 317
892世界地理概览
后频遭异族入侵。
公元1669年成为土耳其领地。
19世纪末希土战争后,克里特岛获自治地位;1913年正式划归希腊。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油橄榄、葡萄、柑橘等,饲养绵羊和山羊。工业多分布在北部沿海,主要有食品加工、建材,以及皮革、纺织、陶瓷等。旅游业颇盛。岛内交通依靠公路,有航空线和班轮通雅典及其外港。
全岛最大城市为伊拉克利翁。
(蒋长瑜)
西里西亚(Silesia)
欧洲中部的地区。位于奥得河中、上游流域,向东南延伸至维斯瓦河上游,西南部和南部与苏台德山和西喀尔巴阡山毗连。面积约4.9万平方公里,现大部分在波兰南部和西南部,小部分在德国东南部和捷克北中部。历史上分为3部分:东南部称上西里西亚、西北部称下西里西亚、南部称奥地利西里西亚。
上西里西亚是波兰最重要的工业区,工业产值占波兰全国14以上。有著名的上西里西亚煤田,生产全国绝大部分A的煤炭,钢铁、锌、铅的冶炼和电力、化学、机械制造工业发达。铁路网稠密,有运河与奥得河相连并通波罗的海。工矿业城市林立,组成以卡托维兹为中心包括比托姆、扎布热、格利维采、霍茹夫等城市的集聚区。
下西里西亚经济发达,煤、铜、镍等采矿业地位重要,并有有色金属冶炼、机械制造、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部门。
-- 318
世界地理概览992
还分布着大面积的森林,农业生产以奥得河左岸黄土地带较发达,盛产小麦、甜菜等,是波兰重要谷仓之一。主要城市有弗罗茨瓦夫、莱格尼察以及德国的格尔利茨等。
奥地利西里西亚基本上在捷克境内,大部分在耶寒尼克山北面,东与西喀尔巴阡山相连,地处交通干线枢纽位置。
境内的俄斯特拉发-卡尔维纳煤田是上西里西亚煤田的南延,是捷克最大的煤炭基地,也是钢铁、化学、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主要城市有俄斯特拉发、卡尔维纳、奥帕瓦克尔诺夫、切申等。
公元6世纪斯拉夫人在此定居。
9~10世纪隶属于摩拉维亚国家。
10世纪末成为波兰的一部分。
1335年属波希米亚,1526年起与波希米亚同属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1618~1648年欧洲封建主间的“三十年战争”
给西里西亚带来浩劫。
1742年除奥地利西里西亚外,其余大部为普鲁士所并吞。
19世纪和20世纪初,西里西亚经济获得重大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上西里西亚大部并入波兰,奥地利西里西亚分归波兰和原捷克斯洛伐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西里西亚为德国所占领,战后,绝大部分划归波兰,小部属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原捷克斯洛伐克。 (刘润华)
冰  岛(Iceland)
欧洲西北部岛国。
介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格陵兰海之间,北端靠近北极圈。
西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的格陵兰岛相望,相
-- 319
003世界地理概览
距322公里;东南端距苏格兰805公里。领土绝大部分位于同名岛上,总面积103106平方公里。人口26.6万,居民属日耳曼族,多数信奉基督教新教,国语为冰岛语。全国分23个省和21个自治市。首都雷克雅未克。
自然地理 全境大部为高地,平均海拔500米。峭壁直临海岸,沿海平原零星狭小,仅西南部雷克雅未克附近平原稍大。
最高峰华纳达尔斯火山海拔2119米。
南部海岸较平直,西、北、东三面较破碎,并有不少深入内陆的峡湾。海岸线总长5900公里。在第四纪冰期时,全境为冰川覆盖,冰厚达700~1000米,至今冰蚀和冰碛地貌遍布各地。
现代冰川总面积仍达11920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的11.5%,其中瓦特纳冰原8450平方公里。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