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地理世界

_17 佚名(现代)
-- 269
052世界地理概览
陆高原有大片天然牧场,中南部尤为广布。牲畜以绵羊和山羊头数最多,分布遍及全国,而以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和东部较集中。
以肉乳兼用羊较多。
安卡拉山羊以优质羊毛著称,但产量不高。黄牛多产在北部和西部湿润地区。骆驼是内地运输的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采矿业、农产品加工、纺织和钢铁工业等已有一定基础。战后工业发展较快,建立了水泥、化工、机械(电机、制造、汽车装配)等部门。工业绝大部分集中在:①伊斯坦布尔到伊兹密尔之间的西部地区,轻重工业都较发达;②黑海沿岸中部,是以采煤和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区;③地中海东端,以阿达纳为中心,是以纺织、化工为主的工业区。
采矿业以铬和铜占主要地位,东部的居莱曼、西南部的费特希耶和布尔萨附近是铬开采中心,所采铬矿全部出口。
铜矿产于东部的埃尔加尼和东北边缘的木尔古尔,都建有炼铜厂。科尼亚附近是炼铝中心。煤储量约10亿吨,最大煤田分布在黑海岸中部宗古尔达克和埃雷利一带,煤质好,产量能满足国内电站和炼焦炉的需要。
在欧洲部分还埋藏50亿吨褐煤。石油储量不大,分布在高原东南的拉曼,附近建有炼油厂,并有油管通往伊斯肯德伦港,船运到梅尔辛炼油厂。依靠进口原油在西部伊兹米特和伊兹密尔两港建有炼油厂。水力资源丰富。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主要河流上都建有水电站,供应全国电力一半左右。其中穆拉特河克班水电站的兴建,有助于电站附近采矿和冶炼业的发展。
钢铁工业有较大发展。
1965年在米左达煤田附近建立了
-- 270
世界地理概览152
卡拉比克钢铁厂,此后在煤田西侧兴建了埃雷利联合钢铁厂。
70年代又在伊斯肯德伦建立生产能力达100万吨的大型钢铁厂。铁矿石大部分来自迪夫里伊。安卡拉附近的卡拉凯奇利建有高级合金钢厂。
纺织工业是制造业中的最大部门。职工人数占制造业职工人数13,以棉纺织为主,合成纤维也有发展。
伊斯坦布尔A和伊兹密尔是棉、毛纺织中心。
传统的丝织业集中在布尔萨。
全国铁路线长8193公里,环绕安纳托利亚高原呈环状分布。中部有纵贯高原的路线。从环形铁路线向北伸展到黑海沿岸煤产地宗古尔达克及港口萨姆松,向西到爱琴海港口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和班德尔马,向东3条路线分别通往邻国。公路全长约6万公里,约一半以上为铺面公路。西部的伊斯坦布尔和伊兹密尔、中部的安卡拉和科尼亚、东部的阿达纳和埃尔祖鲁姆以及迪亚巴克尔都是公路运输中心,公路从各中心呈放射状通联全国各地。沿海航运繁忙,有国际航线与世界各大港相往来。伊斯坦布尔和伊兹密尔为主要贸易港口,其他重要港口有梅尔辛和伊斯肯德伦等。空运国内中心是安卡拉,国际中心是伊斯坦布尔。 (王亦娴)
-- 271
252世界地理概览
欧  洲
欧  洲(Europe)
全称欧罗巴洲。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北濒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与亚洲大陆相连。一般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作为亚欧大陆的分界线。
岸外有不少岛屿,如北冰洋的新地岛、斯瓦尔巴群岛,大西洋的不列颠群岛、冰岛,地中海的科西嘉岛、撒丁岛、西西里岛和克里特岛等。
全洲总面积约1060万平方公里,其中岛屿面积约占7%。
欧洲大陆主要处于中高纬度。最南点是伊比利亚半岛的马罗基角(北纬36°00′)
,最北点是挪威北部的诺尔辰角(北纬71°08′)
,最西点为伊比利亚半岛的罗卡角(西经9°30′)
,最东点在乌拉尔山北端(东经66°10′)。大陆东宽西窄,略呈三角形。边缘有众多的半岛和海域交错分布,使陆缘轮廓十分破碎。半岛面积约占大陆面积的30%。主要半岛有科拉、斯堪的纳维亚、日德兰、伊比利亚、意大利、巴尔干和克里木
-- 272
世界地理概览352
等,其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面积82.5万平方公里,为全洲最大半岛。白海、波罗的海、北海、第勒尼安海、亚得里亚海、爱琴海、黑海、亚速海、波的尼亚湾、比斯开湾等边缘海域深入内陆,海洋对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影响。全洲海岸线总长3.8万公里,海岸线曲折程度居各洲之首。
欧洲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40米,与澳大利亚大陆相仿;平原占全洲总面积的比例则冠于其他各洲。海拔高度不足200米的地面占全洲总面积的57%,200~500米的地面占26%。欧洲广布各种类型冰川地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大陆冰川中心,阿尔卑斯山脉为山地冰川中心。
地形结构和矿藏 全洲可分为四大地形区:北欧山地 主要分布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芬兰、俄罗斯的科拉半岛和卡累利阿。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西坡陡峻,直逼挪威海岸,沿海有很多深邃陡峻的峡湾;山脉东坡为诺尔兰高原,阶梯式地向波的尼亚湾递降,山脉东侧沿河谷形成串珠状冰蚀湖群。波罗的海沿岸地势低缓,大部分地区海拔100~200米。
东欧-中欧平原 西起大西洋岸,东达乌拉尔山脉,北自北冰洋,南抵黑海之滨,为一东宽西窄的广阔平原。大体以波罗的海东岸到喀尔巴阡山麓一线为界,东部为东欧平原,西部称中欧平原。
东欧平原(俄罗斯平原)为丘陵性高地和平原相间分布的广阔平原,平均海拔170米,少数地区海拔在300米以上。
平原北部为丘陵性高地,丘陵之间洼地、沼泽广布;平原南部地形比较平坦。
-- 273
452世界地理概览
中欧平原(德波平原)西自莱茵河口,东至波兰东部的狭长地带,大部分地区海拔50~100米,地形南高北低、东高西低,西部有些沿海地区在海平面以下。
中欧-西欧山地 山地大致可分为两支:西支从英国南部,经布列塔尼半岛直到法国中央高原;东支由德国的哈茨山至波兰南部的山脉。
山地高度一般在1500米以下。
山地之间镶嵌着许多盆地和低地,如巴黎盆地和莱茵低地。
中欧-南欧山地和平原 包括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多瑙河中下游平原及南欧三大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阿尔卑斯山脉为高大的年轻山系,山峰海拔高达3000米以上,地势高峻。
第四纪时,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尖削角峰,锯齿状刃脊和冰川槽谷等地貌形态发育典型,形成了独特的“阿尔卑斯式”冰川地貌景观。
喀尔巴阡山脉的形成早于阿尔卑斯山脉,由于长期受到侵蚀,海拔高度一般不超过2000米,山顶浑圆,山坡平缓。
多瑙河中、下游平原分别又称匈牙利平原和瓦拉尼亚平原。匈牙利平原东部平坦,西部波状起伏;瓦拉尼亚平原曾是黑海的一个海湾,由南喀尔巴阡山冲刷物质充填而成,地势低平,湖沼广布。
南欧三大半岛地形比较复杂,山地高原占优势,平原面积狭小。梅塞塔高原构成伊比利亚半岛主体,高原边缘为比利牛斯山脉和安达卢西亚山脉。
巴尔干半岛地形破碎崎岖。
意大利半岛(亚平宁半岛)以亚平宁山脉为骨架,火山、地震活动较强烈。
欧洲矿藏种类多,储量丰富,煤、铁、石油、汞、钾盐、
-- 274
世界地理概览552
铜、铅、锌、铝等资源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
在金属矿中,以铁最为重要,其次为铜、铅、锌等。瑞典的基律纳等地的铁矿,含铁率高达63~70%,是世界著名的优质富铁矿。俄罗斯的库尔斯克蕴藏着世界上最大的磁铁矿。乌克兰的克里沃罗格、挪威北部和英国等地的铁矿储量亦很丰富。
煤矿藏量丰富,形成了一条西起英国、东至俄罗斯的煤矿带。主要煤田分布在英国的英格兰、波兰的西里西亚、法国北部、比利时、德国的鲁尔、俄罗斯的顿巴斯、伯朝拉和乌拉尔煤田。
阿尔卑斯褶皱带两侧盛产石油,如喀尔巴阡山外侧的波兰油田、罗马尼亚油田和阿塞拜疆的巴库油田。
60年代以来北海海底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地中海沿岸诸国的阿尔卑斯褶皱带还蕴藏着大量铝土矿。
气  候
欧洲地处亚欧大陆西部的中高纬度,濒临大西洋并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加之大陆轮廓破碎、海域深入内陆、地势低缓、山脉多为东西走向等原因,气候的海洋性较为显著,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洲。
与其他大陆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的1月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平均气温高出20℃以上,为世界各洲所罕见。甚至北纬70°附近的挪威沿海,海水也不冰冻。
南欧一带冬季更暖和,1
-- 275
652世界地理概览
月平均气温都在6℃以上。全洲没有月平均温高于30℃的高温区,也没有月平均温低于-25℃的严寒区。海洋性自西向东减弱,气温年较差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受海洋和西风影响,降水量较丰富,西部较多,东部较少;山脉西坡较多,东坡较少。
500~750毫米年降水量分布区范围广阔。西欧和北欧的大西洋沿岸以及阿尔卑斯褶皱带的向风坡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有的地区可达2000毫米以上。大陆的东北部、东南部和伊比利亚半岛内陆,年降水量低于500毫米。里海附近的伏尔加河三角洲地区,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具有荒漠气候的特色,但欧洲是世界上荒漠面积最小的一个洲。
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类型在欧洲占绝对优势。全洲主要气候类型有极地冰原气候、极地苔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海洋型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型气候)
等,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型气候在世界上具有典型性。
极地冰原气候 仅见于北冰洋各岛屿上。全年低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年降水量206毫米左右,以雪为主。斯瓦尔巴群岛西部,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最热月平均气温5℃左右,降水量可达300毫米。
极地苔原气候 分布于大陆北部边缘和冰岛。冬季漫长而寒冷,1月平均气温—15~-20℃,但西部沿海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可达0℃左右。夏季短促,平均气温约10℃。
年降水量200~400毫米,西部沿海地区较多。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于北欧的绝大部分和东欧平原
-- 276
世界地理概览752
北部,约占全洲总面积14以上。冬季漫长,气温较低,夏A季短促凉爽,但东、西部之间有一定差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沿海,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1月平均气温0℃左右,7月10~15℃,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冬季偏多。趋向内陆,气候过渡为大陆性。冬季气温由西向东递降,1月平均气温介于-5~-20℃之间;夏季气温南高北低,7月平均气温介于10~18℃之间;年降水量500~750毫米,夏季偏多。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于不列颠群岛、法国、荷兰、比利时、德国中部和丹麦西部,约占全洲总面积近14。
地处西A风带,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行经沿海,气旋活动频繁,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冬温夏凉,气温年差较小,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7月为14~22℃。全年有雨,以秋冬为主,雨日多,日照少,年降水量大于600毫米,不列颠群岛西部在1000毫米以上,其中苏格兰西部在2000毫米以上。
温带大陆性气候 包括中欧东部、东欧中部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及东欧南部的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干旱气候两个类型。
前者具有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性质,1月平均气温自西向东介于0~-15℃之间,7月普遍升至18~20℃,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夏季偏多。东欧南部1月平均气温0~-10℃,7月20~25℃,年降水量200~500毫米,以夏雨为主,降水变率较大。
亚热带夏干气候 分布于南欧三大半岛和地中海岛屿,约占全洲总面积的13%。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亚热带夏干气候在世界各洲中最为典型,故又称“地中海型气
-- 277
852世界地理概览
候“。
1月平均气温在5℃以上;7月在22℃以上。年降水量一般为500~800毫米,集中在冬季。
河流和湖泊
全洲河流以东北—西南向的总分水岭(北马瓦累丘陵、瓦尔代高地、喀尔巴阡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达卢西亚山脉)为界,该线西北属北冰洋和大西洋斜面,东南则属里海和黑海—地中海斜面。大部分属外流区,但因全洲第一大河伏尔加河为内流河,故内流区也占相当比率(约16)。平原A广阔,气候湿润,发育了比较稠密的河网。大多数河流水量丰富,水位变幅小,水流平缓,且易于开凿运河互相沟通,通航里程很长。流经山区和冰蚀湖群的河流,水力资源较为丰富。
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多瑙河和莱茵河等。伏尔加河发源于瓦尔代高地,向东南注入里海,全长3530公里,流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占东欧平原面积的13,长度和流域面积A均居欧洲首位。
多瑙河 源自黑林山东坡的布列盖河和布里加哈河,东流注入黑海,干流全长2850公里,流域面积81.6万平方公里。为欧洲第二大河。流经9个国家。
莱茵河 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圣哥达峰,注入北海,干流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为22.4万平方公里。为欧洲最大的水运动脉。
欧洲湖泊众多,且以冰川成因的湖泊为主。芬诺斯堪的
-- 278
世界地理概览952
亚是欧洲湖泊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有大小湖泊10多万个,湖泊面积约占该区总面积8~12%。
大多数湖泊外形长而弯曲,呈西北—东南向或南北向伸展。在东欧-中欧平原的北部地区,湖泊密布,但一般面积不大,深度较小。此外,潟湖、火口湖等其他成因类型的湖泊,在欧洲亦有分布。欧洲东南部与亚洲交界处的里海,是一个海迹湖,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湖泊。
发展简史
欧洲有着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公元前4000~前2500年在南欧和西欧曾广泛分布有巨石文化,随后位于欧洲东南部的爱琴海地区勃兴为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称爱琴文明,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国家兴起,逐渐发展成一个囊括半个欧洲(大不列颠群岛至多瑙河口一线以南)及北非、西亚在内的庞大帝国,意大利所在的意大利半岛一直是其政治和经济的核心区域。公元3世纪后,罗马帝国渐趋衰弱,原先居住在北欧的日耳曼人及居住在东欧的斯拉夫人相继大量入侵,这一历史进程所伴随的人口大迁移和经济、文化上的广泛交流,大大促进了欧洲的全面开发,14世纪中叶全洲人口达到8100万,南欧的比重降至13,其他地区尤其是东欧均明显上升。
A15~16世纪,在南欧和西欧的一些国家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通过地理大发现和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相继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强国,
-- 279
062世界地理概览
在随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西欧进一步确立了在欧洲经济、文化中的领先地位。
19世纪中叶,北欧、中欧和东欧诸国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南欧国家发展则相对缓慢。
1900年欧洲人口为4.15亿,南欧的比重已不足14。
A由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欧洲的经济、文化水平在世界上已遥遥领先,几个欧洲列强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几千万欧洲人移居海外,对世界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0世纪的前半期,欧洲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源地。由于战争的破坏,以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对下降,其人口占世界的比重由1900年的25%下降到1950年的20%,工业生产所占比重亦由65%降至45%。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政治地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17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涌现出一批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自50年代起,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为一方,以华沙条约缔约国为另一方,在欧洲形成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长期对峙。
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已趋向多极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50年中,欧洲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世界上仍有着广泛的、举足轻重的影响。由于原有基础或社会制度等的不同,战后欧洲各地区的发展速度有较大差异,但西欧、北欧的经济、科技发展总的水平在全洲范围内仍处于领先地位。
-- 280
世界地理概览162
政区、人口、民族
政区1995年欧洲共有43个国家,按地理位置通常分为西欧、北欧、中欧、东欧和南欧5个地区。西欧包括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个国家。北欧包括欧洲北部的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冰岛5个国家。中欧包括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等8个国家。东欧指原苏联欧洲部分的爱沙尼亚、白俄罗斯、俄罗斯、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乌克兰、7个国家。南欧位于阿尔卑斯山以南,包括巴尔干半岛上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波黑、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和希腊,亚平宁半岛上的意大利、圣马力诺和梵蒂冈,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摩纳哥和马耳他共17个国家,此外还包括土耳其的西北角。
在国际政治经济中所说的东欧,还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波黑、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而欧洲其他各国则泛称为西欧。
人口 欧洲总人口约8亿(包括俄罗斯全部人口,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仅次于亚洲,在各大洲中居第二位。
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6.1人(未计入俄罗斯亚洲部分)
,在各大洲中则居首位,比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约超出1.2倍。欧洲由于平原广阔,气候温和湿润,故人口分布相对均
-- 281
262世界地理概览
匀,绝大多数国家人口密度都在每平方公里50人以上,荷兰、比利时、德国和英国人口尤为稠密,仅北欧地区相对稀疏。
欧洲城市化发达,城市人口比重达70%,以北欧、西欧较高,南欧、东欧较低。在英国、法国等城市化开始得最早的国家中,近几十年来,大城市的人口不断向外扩散,小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比重上升。
民族 居民99%属欧罗巴人种(白种人)
,在各大洲中,种族构成相对比较单一。
全洲民族总数大约只有70个,比其他各大洲都要少得多,而且绝大多数民族在人数上均达到一定数量,小民族和小部落较为少见。
人数在3000万以上的民族有俄罗斯人、德意志人、意大利人、英吉利人、法兰西人、乌克兰人、波兰人、西班牙人等。多数国家的民族构成也很单一,如德国除德意志人以外,少数民族很少。民族构成较复杂的国家有俄罗斯、南斯拉夫、瑞士等。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外国移民大量迁入,比、荷、英、法、德等国居民的种族和民族成份日趋复杂。
95%的居民语言属印欧语系(不包括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其中大部分又分属斯拉夫、日耳曼、罗曼三大语族。属于斯拉夫语族的有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保加利亚等民族,合占全洲总人口的13以上。属于日耳曼、罗A曼两大语族的民族各占全洲人口14以上,前者包括英吉利A人、德意志人、丹麦人等,后者包括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罗马尼亚人、葡萄牙人等。
-- 282
世界地理概览362
经济地理
欧洲一些国家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行列的,不少国家在其他大陆上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许多地区成了欧洲的原料供应地、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及投资场所。欧洲经济和科学技术长期居领先地位。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等原因,使它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对下降,但其总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各大洲中仍居于首位,农业和运输业产值约占全世界40%(未包括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下同)
,工业产值约占45%,商业贸易、金融保险以及旅游业更占有明显优势,在科学技术的若干领域内,也处于较领先地位。
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其中位于北欧、西欧和中欧的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瑞士、卢森堡、丹麦、德国、瑞典等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遥居世界前列。
南欧有些国家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农业 农业在欧洲是较次要的生产部门,全洲农业人口比重为15%,仅及世界平均数的13,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A水平较高。
农牧结合和集约化水平高是欧洲农业的显著特点。
全洲耕地总面积约2.9亿公顷,垦殖指数高达29%,大大超过其他各洲。全洲谷物播种面积在1.5亿公顷左右,以种植小麦和大麦为主,次为玉米、燕麦和黑麦,其他谷物极少。
谷物总产量占世界14,人均谷物产量约超过世界平均数的2A A3。经济作物种类较少,总播种面积不足2000万公顷,主要
-- 283
462世界地理概览
生产甜菜、向日葵和亚麻,其产量在世界上均占大部分。果树园艺业较发达,葡萄和苹果的产量占世界半数以上。
畜牧业产值同种植业相当。除利用天然草场放牧外,还广泛发展以人工种植饲料为基础的饲养业。全洲猪的头数占世界14,牛和绵羊占15,肉、乳等畜产品的产量所占比重A A更大。
欧洲人口稠密,消费水平高,长期是世界上农产品最大的净进口地区之一(其进口总额比出口总额超出一半以上)。
主要进口谷物和多种农业原料,尤以热带农产品为多,出口则以酒类和乳制品为大宗。
工矿业 欧洲是工业革命的策源地。
1870年前后,其工业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70%以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占55%,目前仍占45%,在各大洲中居首位。其工业具有加工型的特点,能源和采掘工业较薄弱,是世界上燃料和各类原料最主要的进口地区之一,工业制成品则大量输出。
一次能源的产量占世界不足14,消费量的比重则超过A40%,绝大多数国家能源不能自给。
所产能源以煤炭为主,包括褐煤在内,产量占世界40%以上;产区从英国中部经比利时、德国、波兰直至俄罗斯,成东西绵延的带状分布,其他地区煤产量很小。
石油产量占世界110以上,以俄罗斯的伏A尔加-乌拉尔地区为最大产区,其次是以英国为主的北海海域。欧洲各国均已实现电气化,发电总量占世界40%,人均发电量超出世界平均数约1.5倍。
金属矿产以铁矿石产量较大,其中23产自俄罗斯的克A里沃洛格和库尔斯克两大矿区,其余大部分产自瑞典的基律
-- 284
世界地理概览562
纳和法国的洛林。欧洲钢铁工业规模巨大,钢产量占世界一半;俄、德、法、意、英、波、罗、比、西诸国均为重要钢铁生产国。
有色金属矿资源较贫乏,但在进口原料的基础上,冶炼业规模很大,其中电解铝产量占世界25。
A包括电子、电器和金属加工业在内的机械工业是欧洲最主要的工业部门,在工业总产值中占13以上。多数机械产A品的产量,包括汽车、船舶、飞机、发电设备、农业机械、电子器材等,均占世界40~50%。以俄、德、法、英等国的生产规模为最大,其他多数国家均各有自己的特色部门,如瑞士的钟表和精密机械、捷克的重型机器、德国的光学仪器、西班牙的造船、瑞典的造船和矿山机械等,在世界上均素享盛誉。
化学工业是欧洲仅次于机械工业的第二大工业部门,约占工业总产值的18。
主要化工产品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其A中化肥(包括氮、磷、钾3种肥料)
、硫酸、烧碱、纯碱等基础化工产品的产量占世界半数以上,石油制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产量亦占40%左右。荷兰的鹿特丹、俄罗斯的乌法、意大利的奥古斯塔和法国的勒阿弗尔等都是世界第一流的炼油和石油化工中心。
轻工业非常发达,但近几十年来发展较缓慢,目前仅占工业总产值13;其中食品工业是全洲仅次于机械和化学工A业的第三大工业部门。
运输业 运输业在各大洲中居首位,各种运输方式均高度发展,加之国际联运畅通,在全洲范围内形成了庞大的综合运输网。
-- 285
662世界地理概览
全洲拥有35万公里铁路,约占世界13,货运周转量则A占45%。
近几十年来,西欧和北欧的铁路运输业逐渐衰退,但在东欧和中欧仍占重要地位。全洲铁路货运周转总量中,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独占34,其次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罗A马尼亚。
全洲公路总长达420万公里,汽车拥有量约占世界25。
A汽车已成为主要的客运工具,在货运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
汽车运输的发达程度以西欧、北欧最高,东欧和东南欧较低,其人均汽车拥有量约相差3~4倍。
欧洲多数国家均拥有大规模的商船队,总吨位约占世界的45%。海运的卸船量显著大于装船量,前者占世界的比重超过25,后者则不到15,反映出进口大宗原料、燃料和出A A口工业制成品的外贸经济特征。全洲外贸海运吞吐量最大的国家是荷兰,每年在3.5亿吨左右(绝大部分集中于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
;其次为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各为2.5亿吨左右,再次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和德国,各约1.5亿吨,以上6国合计占全洲外贸海运吞吐量70%。除吞吐量高达3亿吨的鹿特丹外,吞吐量在0.5~1亿吨的大港全洲还有马赛、安特卫普、勒阿弗尔、汉堡、热那亚和伦敦。
欧洲航空事业也很发达,航线遍及世界各地。
(胡焕庸)
-- 286
世界地理概览762
阿尔卑斯山脉(Alps
Mountains)
欧洲最高大的山脉。位于欧洲南部。西起法国尼斯附近地中海岸,经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德国南部,东至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呈弧形东西延伸,长约1200公里,宽130~260公里,西窄东宽。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山脉主干向西南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东南延伸为迪纳拉山脉,向东延伸为喀尔巴阡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可分为西、中、东3段。西阿尔卑斯西起地中海岸,经法国东南至意大利和瑞士边境的大圣伯纳德山口附近,是山系最窄部分,也是高峰最集中的山段,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勃朗峰(4810米)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中阿尔卑斯介于大圣伯纳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间,宽度最大,有著名的山峰马特峰(4479米)和蒙特罗莎峰(4634米)。东阿尔卑斯位于博登湖以东,海拔低于西、中阿尔卑斯。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除少数高峰突出冰面构成岛状山峰外,各种类型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冰蚀地貌尤其典型,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锋尖锐,挺拔峻峭。
现在还有12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其中以中阿尔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莱奇冰川最大,长约22.5公里,面积约130平方公里。
-- 287
862世界地理概览
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同时它本身具有山地垂直气候特征。山地气候冬凉夏暖,阳坡暖于阴坡。
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0℃。
山地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异。
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
阿尔卑斯山区常出现焚风,所到之处,常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灾害。
阿尔卑斯山脉是个巨大的分水岭,欧洲许多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等均发源于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点,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由于冰川作用形成许多湖泊,最大的首推莱芒湖,还有四森林州湖、苏黎世湖、博登湖、马焦雷湖、加尔达湖和科莫湖等。湖区往往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带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脉南坡800米以下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800~1800米为混交林带和针叶林带;1800~2300米处寒冷多风,为森林线上限,以上为高山草甸和终年积雪的山峰。动物有阿尔卑斯大角山羊和土拨鼠、山兔、小羚羊、雷鸟等。
阿尔卑斯山脉的布伦纳山口(海拔1370米)
、辛普朗山口(2009米)
、圣哥达山口(2112米)等,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
1871年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塞尼山开凿了第一条铁路隧道,以后又建成多条,其中于1922年竣工的瑞士和意大利间的辛普朗隧道(长19.8公里)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