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地理世界

_16 佚名(现代)
经济地理 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可耕地59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2%,主要分布在西部谷地和平原以及东北部河谷地带。粮食作物以麦类、玉米和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甜菜、芝麻。
果树栽培业发达,主要种植橄榄、柑橘等。
60年代以来,棉花产量增加很快,居西亚各国前列,大部分出口,出口值超过小麦。沿海平原和坡地种植烟草、亚麻、水果等。在南部草原、荒漠地区,放牧绵羊、山羊、牛和骆驼。
独立前仅有一些手工业,之后相继发展了一些现代工业,开采石油、磷酸盐、岩盐、铁矿、铬矿、沥青等。石油蕴藏在东北边境和幼发拉底河支流哈布尔河以东地区。主要油田有苏韦迪耶赫、蒂什林、杰比萨等。
1993年产油3240万吨。
原油经油管输到地中海沿岸巴尼亚斯港和的黎波里港输出;部分输到霍姆斯炼油厂。
60年代以来,发展了纺织、农产品加工、水泥、玻璃、机械、金属、化肥和石油化工等工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部几个大城市,如大马士革、霍姆斯和阿勒颇。
叙利亚的运输以公路为主,总长1.77万公里,主要从东北的哈塞克省通向西部各大城市和黎巴嫩。
铁路总长1871公里,13为窄轨,主要从北部阿勒颇向南通过霍姆斯到黎巴A
-- 254
世界地理概览532
嫩境内。港口最重要的是拉塔基亚,担负全国大部分国际贸易。其次是巴尼亚斯、塔尔和塔尔图斯。大马士革是国际航空港。 (邬翊光)
黎 巴 嫩(Lebanon)
亚洲西部国家。位于地中海东岸。东部、北部和叙利亚为邻,南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面积1.04万平方公里,人口284万。大多数为阿拉伯人,余为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和希腊人等。
57%信奉伊斯兰教,43%信奉基督教新教。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和英语。首都贝鲁特。
国土狭长,在西亚裂谷带上,地形自西向东分为4条南北纵列地带。沿海平原狭窄而断续分布。向东地势抬升,为纵贯全境、陡峭的黎巴嫩山脉,平均海拔2100米;最高峰位于的黎波里东南的索达山,高3083米。高山东部地势陡降,形成一南北纵长的槽形谷地,为贝卡平原,也称贝卡谷地。
其东为外黎巴嫩山,向南延伸为赫尔蒙山。山地、沼泽和沙漠占52%。利塔尼河和阿西河都发源于贝卡谷地。前者北流入叙利亚,通过土耳其注入地中海;后者南流,又转向西,穿越黎巴嫩山形成一狭谷地带,流入地中海。沿河地带利于灌溉农田。
黎巴嫩属地中海气候。冬季雨量丰富,自西向东逐渐减少。沿海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面海山坡达1200毫米。
贝卡谷地和外黎巴嫩山都比西部干燥,贝卡谷地只有380毫
-- 255
632世界地理概览
米,大多降于10月至翌年4月,常出现暴雨。沿海低地夏季较热,湿度很高,冬季温暖,无霜冻,但在离海岸8~16公里的山地,冬季降雪,更高的山地12月至翌年5月都被冰雪覆盖,形成西亚特有的积雪山峰。黎巴嫩意即“雪白的山”。
公元前2000年前是腓尼基早期的疆域,以发达的商业和航海业著称。
公元前8世纪后,曾先后为亚述、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帝国侵占。公元7世纪后,又先后成为阿拉伯和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
1943年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
黎巴嫩是西亚商业和金融业兴旺的国家之一。国民经济主要依靠过境贸易、银行和旅游业。
长期以来,是叙利亚、约旦和土耳其东南部等地外贸物资的转口国,包括西亚一些产油国的部分原油,经输油管也送至黎巴嫩港口转运出海(有伊拉克的基尔库克到的黎波里和沙特阿拉伯的拉斯坦努拉、达曼到赛达的两条油管)。
70年代前后经济比较繁荣。
后受战争影响,经济遭受极大创伤。
工业以食品加工和纺织业为主,其次是制革、塑料和家具制造等。还发展了机械工业和水泥制造业。的黎波里和赛达建有炼油厂。
1974年在阿卡地区发现大油田,1979年在离海岸2公里处又发现石油。
农业耕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30%,其中灌溉面积占10%。土地利用零星分散,山区尤甚。粮食作物以小麦、大麦为主。贝卡平原是粮食产区。粮食尚需大量进口。水果是主要出口商品。沿海地区产有香蕉、菠萝、柑橘、橄榄、葡萄和无花果,半山坡有桃和杏,较高处有苹果等果树。旅游业发达,旅游收入曾达国家总收入20%。
-- 256
世界地理概览732
黎巴嫩的交通以公路为主,全长约4000公里。
贝鲁特到大马士革国际公路全长108公里。经叙利亚通伊拉克的公路是联络海湾国家的主要干线。铁路总长471公里(窄轨)
,联结主要海港贝鲁特、的黎波里和赛达,并通邻国。贝鲁特是中东地区重要航空港。主要城市除首都贝鲁特外,还有的黎波里、赛达、苏尔、扎赫勒等。
(瞿宁淑)
约  旦(Jordan)
亚洲西部国家。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北。北界叙利亚,东北接伊拉克,东和南与沙特阿拉伯接壤。西邻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西南一角临红海亚喀巴湾,海岸线长仅15公里,亚喀巴港是唯一出口港。面积96188平方公里,人口415万(不包括约旦河西岸)。
大部分为阿拉伯人,其中60%以上是巴勒斯坦人,还有少数土库曼人、亚美尼亚人和吉尔吉斯人。伊斯兰教为国教,90%以上居民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首都安曼。
国土大部分为高原,是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
海拔650~1000米,西部高,东北较低。最西部为裂谷带,是东非大裂谷带的北延,自北而南分为约旦河谷地、死海谷地、阿拉伯谷地3段。谷地大部分低于海平面,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平面392米。裂谷带以东陡升为高地,山峰海拔1000~1400米。
东和东南为沙漠,面积占全国45。
全境大部分属热带沙A
-- 257
832世界地理概览
漠气候,干旱炎热,仅西部约旦河流域属地中海型气候。年降水量西部边区为500~700毫米,东部约100毫米,东南部仅50毫米。约旦河流域土质较好,宜于耕种。死海是世界上盐分最高的天然水体之一,湖水含盐度约300,无水生植物B和鱼类。但氯化物储量丰富,湖岸土地含盐度也高,林木稀少。约旦的矿产资源以磷酸盐储量最多,约20亿吨,居世界前列,分布于安曼西北。还有铁、锰、铀、重晶石、石英、石膏、大理石、石油等。约旦河水流湍急,富水力和灌溉之利。
约旦历史悠久,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公元7世纪属阿拉伯帝国版图。
16世纪被土耳其占领,属奥斯曼帝国的大马士革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
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分巴勒斯坦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名外约旦。英国在外约旦建立了由其控制的“外约旦酋长国”。
1942年改国名为哈希姆外约旦王国。
1946年英国被迫承认外约旦独立。
1947年5月改国名为外约旦哈希姆王国。
1949年4月又改名为约旦哈希姆王国。
约旦为农牧业国家,资源贫乏,经济发展缓慢。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吸收外资,鼓励私人投资,推行“贸易自由化”
,重视吸收侨汇和发展旅游业,经济有所发展。全国可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10%,已耕地面积50万公顷,占总面积5.2%,其中7%为水浇地。
1967年在约旦河谷(加瓦)修建了水库和渠道,水利事业有发展。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不足自给。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果木和烟草等。果园(葡萄、橄榄、柑橘等)
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多分布在北部,约旦河谷出产的水果和蔬菜占全国80%以上。
畜牧业主要有
-- 258
世界地理概览932
羊、牛、骆驼。
60年代开始发展工业,现有采矿、食品加工、炼油、水泥、卷烟等工业。磷酸盐开采和加工是规模较大的工业部门,主要产地在安曼附近的鲁塞法和哈萨地区。亚喀巴建有磷酸盐肥料厂。
约旦的交通路线集中在西部,在西亚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占有重要地位。铁路长550公里,公路长7080公里。其中,从叙利亚通过安曼、马安,直达沙特阿拉伯的铁路和从安曼南通亚喀巴港的“沙漠公路”
,都是南北交通干线。有两条输油管,一条从波斯湾达兰(沙特阿拉伯)开始,另一条起自伊拉克的基尔库克,均通过境内抵达海法港和赛达港(黎巴嫩)。安曼设有国际航空站,通联中东、欧、美、澳大利亚等地。主要城市除首都安曼外,还有萨菲、亚喀巴、盖特拉奈等。 (盛叙功)
巴勒斯坦(Palestine)
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东与叙利亚、约旦为邻,西南与埃及的西奈半岛交界,南端濒亚喀巴湾,北与黎巴嫩接壤。根据1947年联合国分治的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的阿拉伯国的面积为1.15万多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5日,巴勒斯坦国成立时,未确定其疆界。
人口575万(1993年,包括流落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巴勒斯坦人)
,主要为阿拉伯人。
绝大多数信伊斯兰教。
通用阿拉伯语。
首都耶路撒冷(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规定耶路撒冷国际
-- 259
042世界地理概览
化,由联合国管理。
以色列通过1948年、1967年两次战争先后占领整个耶路撒冷地区,并于1980年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不可分割的首都”。
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建国时,宣布耶路撒冷为其首都)。
境内大部分为高原,南部较平坦,土质肥沃;西部为地中海沿岸平原,东部边境为约旦河谷地、死海洼地和阿拉伯谷地,中部为黎巴嫩山脉的向南延续,海拔500~1000米,地势由北向南倾斜。
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矿产资源有石油、锰、铬、铝土矿、硫酸等,尤以死海的钾盐和溴化物比较丰富。
公元前2000多年,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已在巴勒斯坦定居,建有迦南王国。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人在巴勒斯坦沿海地区建立国家。迦南人和腓利斯人是巴勒斯坦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亦是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先祖。
公元前13世纪末,犹太人的祖先希伯莱人从埃及移居到巴勒斯坦。公元前11世纪征服迦南人,建立希伯莱王国。此后,又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土耳其等外族占领,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家园,流落到欧、美等地。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此后,居民大多为阿拉伯人。
16世纪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吞并。
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发表“贝尔福宣言”
,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
1922年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此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势力渗入。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的分治决议,决定在巴勒
-- 260
世界地理概览142
斯坦分别建立犹太国(1.52万平方公里)
和阿拉伯国(1.15万平方公里)
,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由联合国管理。此决议遭到阿拉伯人的反对,未立国。
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成立以色列国。
第二天即爆发战争,以后又爆发1956年10月、1967年6月、1973年10月3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先后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等阿拉伯的大片领土,使大量的巴勒斯坦人成为难民,同时不断吸收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移居以色列。因此,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长期处于敌对的状态。其间,1964年5月巴勒斯坦举行第一次全国委员会,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作为巴勒斯坦人民唯一的合法代表。
1988年11月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首都是耶路撒冷,边界尚未确定。
1991年10月,阿以双方对立40多年后开始和谈,谋求实现和解。
1993年9月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正式签署加沙和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
1995年9月,巴以又签署了巴勒斯坦第二阶段自治的协议,即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从约旦河西岸的6个城市和几百个乡镇撤出。
目前和谈还在进行之中。
农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居民从事农业。种植小麦、大麦和玉米。
盛产柑橘、橄榄,还产葡萄等水果,工业主要有轻工和手工艺品制作,还有玻璃、陶瓷等。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
(褚劲风)
-- 261
242世界地理概览
以 色 列(Israel)
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东与叙利亚、约旦接壤,南濒亚喀巴湾,北与黎巴嫩为邻、是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地带。
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1994年实际控制的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人口532万(1993年)
,其中犹太人占81.6%,阿拉伯人占18.3%,其余为少数民族。
81.5%的居民信犹太教,14%信伊斯兰教,其余信基督教等。希伯莱语为国语,官方语言为希伯莱语和阿拉伯语,通用英语。首都建国时设在特拉维夫,1950年迁至耶路撒冷,1980年7月宣布统一的耶路撒冷为其“永恒的不可分割的首都”。
但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问题,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一直有争议。
境内多山地、高原,海拔600~1000米,地中海沿岸为狭长的平原,东南部地区为大裂谷,其中著名的死海,低于海平面392米,为地球表面的最低点。
主要河流为约旦河。
属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主要矿产资源有钾、铜、铁、磷灰石、石灰石、镁、锰和少量的石油。
犹太人的始祖是古代闪米特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13世纪末从埃及移居到巴勒斯坦。公元前11世纪建立希伯莱王国。公元前10世纪中叶进入鼎盛时期,后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称为犹太王国,北部称为以色列王国。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为亚述人占领,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
-- 262
世界地理概览342
伦人灭亡。此后又先后被波斯、希腊、罗马、土耳其等外族占领,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家园,流落到欧、美等地。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16世纪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吞并。
19世纪末欧洲犹太人发起“犹太人复国主义运动”
,并成立“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
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发表“贝尔福宣言”
,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
1922年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此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的分治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
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成立以色列国。第二天即爆发战争,以后又爆发1956年10月、1967年6月、1973年10月3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先后占领阿拉伯国家的大片领土。
1991年10月,以色列开始与阿拉伯国家和谈。
1993年9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以色列正式签署的加沙和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1995年9月又签署了巴勒斯坦第二阶段自治协议,即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从约旦河西岸的6个城市和几百个乡镇撤出。目前和谈还在进行中。
以色列经济较发达。工业为国民经济的主体,1992年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9.4%。
主要部门有军火、钻石加工、电子、化工、纺织、电机、运输设备、机械和制药造纸等。其中,军火工业不仅能生产普通武器,同时还制造导弹等高新技术武器,向近50个国家出口,是世界主要军火输出国之一。钻石加工业发达,产量大,是以色列的主要出口商品,其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柑
-- 263
442世界地理概览
橘、葡萄、蔬菜和花卉等,其中柑橘产量最大。水果、蔬菜和花卉除满足国内的需求外,还出口到欧、美等国家。畜牧业主要饲养牛、羊,是世界最大火鸡生产国之一。沿海地区的捕鱼业较发达。旅游业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是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总长1.34万公里。铁路长573公里。主要港口有地中海的海法、红海的埃拉特。
(褚劲风)
塞浦路斯(Cyprus)
亚洲西部地中海东部岛国。地处西亚、东南欧和东非海上交通要冲和航空交叉点,地理位置重要。
面积9251平方公里。
人口72.5万,其中希腊族占82%,土耳其族占18.4%,另有少数亚美尼亚人、拉丁族和马龙族人。希腊族人信东正教,土耳其人信伊斯兰教。
主要语言为希腊语和土耳其语,通用英语。首都尼科西亚。
境内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地横亘,约占全岛面积13。
西南A部地势较高,有特罗多斯山脉,最高峰奥林波斯山海拔1951米。北部绵延着东西走向的凯里尼亚山脉,山势低缓,个别山峰超过1000米,向东延伸构成卡帕斯半岛主脊。
两条山脉之间是迈萨奥里亚平原,面积2000平方公里,土地肥沃,为主要农业区。
岛上没有常年流水的河川,只有少数间歇河。
气候属亚热带地中海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中部
-- 264
世界地理概览542
平原1月平均气温9~12℃,8月26~28℃,年降水量400~600毫米;两侧山地1月平均气温-1~5℃,8月15~2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
西部受西风影响,气温比东部稍低,降水量比东部偏多。
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岛上即有人类居住。公元前16世纪希腊人移居岛上,与西亚、北非和南欧有频繁的贸易和文化往来。历史上曾先后被埃及、腓尼基、波斯等国占领。公元前58年并入罗马帝国。
公元395年后属拜占廷帝国。
1571~1874年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878年被英国占领,1925年沦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1960年8月16日宣布独立,成为塞浦路斯共和国。
塞浦路斯经济发展较快,90年代初经济增长超过1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300多美元。
采矿业、制造业和旅游服务业是国民经济主要部门,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
粮食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13,以小麦、大麦、燕麦、马A铃薯为主。粮食自给有余,部分出口。亚热带水果种植普遍,柑橘、橄榄油、柠檬等是重要出口产品。迈萨奥里亚平原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特罗多斯山北麓和沿海平原是葡萄产区。山间平原的干旱地区多放牧羊群,城镇郊区有现代化养鸡业。畜禽产品基本自给。采矿业历史悠久,向以产铜著名。主要铜矿在特罗多斯山西部的莱夫卡、尼科西亚西南的塔马索斯和南部沿海的卡拉瓦索斯等地。还开采石棉、铬和黄铁矿等。制造业主要有水泥、纺织、服装、卷烟、制鞋、酿酒、炼油等部门。传统手工业发达,以陶器、宝石镶嵌、金银器皿、刺绣、花边等,以富于古代拜占廷、威尼斯艺术风
-- 265
642世界地理概览
格著称。莱夫卡地区出产的抽纱花边是重要的出口工艺品之一。岛国风光、气候温和,多名胜古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收入为国家外汇收入的首要来源,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0%。
塞浦路斯的交通以公路为主,总长约9000公里,以首都尼科西亚为中心,包括环岛公路,形成全国公路网,北通凯里尼亚,南通利马索尔,东通阿莫霍斯托斯和拉纳卡等主要城镇和港口。
海上运输便利,利马索尔和拉纳卡是主要海港。
尼科西亚有国际机场。
(阎玉龙)
土 耳 其(Turkey)
亚洲西部人口最多的国家。地跨欧亚两洲,领土97%位于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上。东和东南分别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为邻,北、西、南3面分别濒临黑海、爱琴海和地中海。
领土3%在欧洲巴尔干半岛东隅,与保加利亚和希腊接壤。介于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之间的黑海海峡是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的咽喉,国际通航重要水道之一。又是亚欧铁路和公路的衔接点,有欧亚陆桥之称。面积780576平方公里,人口5987万,其中土耳其族占80%,余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亚美尼亚人和希腊人等。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土耳其语为国语。首都安卡拉。
自然地理 全境地势东高西低,高原和山地占全国总面
-- 266
世界地理概览742
积80%以上,仅沿海分布有狭窄而不连续的低平原。小亚细亚半岛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面积52.5万平方公里。半岛主体为安纳托利亚高原,南、北、东3面被山脉环绕。高原中部起伏不平,海拔800~1200米,夹有盆地和平原;南部多湖泊、沼泽和泥滩。高原北侧沿黑海岸自西向东横亘着克尔奥卢山脉和北阿纳多卢山脉,总称庞廷山脉,海拔2000~2500米,愈东愈高峻,北坡呈阶梯状下降,山间有谷地和盆地,山海之间大部分为狭窄的平原,少数河口有三角洲。注入黑海的河流,除克孜勒河(全国最长河流,长1150公里)和耶希尔河外,大多短小,水流湍急,不利航行。高原南侧为托罗斯山脉,海拔多在2000~3000米,高峰在3000米以上,个别山段直逼海岸。
沿海低地以安塔利亚平原、塞伊汉河与杰伊汉河下游三角洲较重要。托罗斯山脉东南是一片广阔而又起伏的高原,海拔600~800米,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源地。
安纳托利亚高原南、北两侧山地向东汇合为亚美尼亚高原,高原大部为3000~4000米,地势高峻,多高山深谷,也有熔岩广布的高原和适于耕作的盆地。阿拉斯河谷是海拔1000米左右的宽阔高平原。
接近东部边境的大阿勒山是一古火山锥,海拔5165米,是全国最高峰,峰顶终年积雪。由火山熔岩堵塞河谷形成的凡湖,为咸水湖,面积3760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湖泊,湖面海拔1600多米,为世界高湖之一。安纳托利亚高原以西,山脉向西延伸,与爱琴海海岸直交。近海一带低山与谷地相间分布,河流流入爱琴海,是内陆通往沿海的通道。马尔马拉海的东侧和西侧多为低地或平原,是
-- 267
842世界地理概览
土耳其重要农业区之一。
土耳其欧洲部分领土,主要是梅里奇河及其支流穿过的东色雷斯盆地,内部为草原,黑海沿岸有伊斯特兰贾山,盆地以南是丘陵。
土耳其绝大部分属地中海型气候,从沿海向内陆高原逐渐过渡为亚热带半干旱草原气候,各地气候差异较大。爱琴海沿岸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和多雨,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左右,最热月(7、8月)27~30℃,年降水量600~800毫米,沿海向风山坡雨量高于1000毫米,生长着常绿地中海型植物,以橄榄树为最普遍。
黑海沿岸气候温和湿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10℃,最热月(8月)
20~25℃;降水较多,沿海西段年降水量700毫米,东段达2000毫米以上,为全国降水最多地区。内陆高原受周围山脉阻挡,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季寒冷,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东部山地有时出现-30℃低温;夏季干旱炎热。7月平均气温25℃左右,有些地区超过30℃;年降水量200~600毫米,也属冬雨型,夏季干旱,呈草原景观,山地降水较多,多针叶林。
土耳其的矿藏丰富,铬、汞、锑、硼、重晶石等储量均居世界前列。铬矿储量6000多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此外,还有煤、铁、铜、铅、锌、锰等。森林面积约20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26%。凡湖盛产鱼和盐。
发展简史 中国史称土耳其为突厥。奥斯曼土耳其人是西突厥的一支,早期居住在中亚一带,12世纪迁至小亚细亚,依附于塞尔杜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并接受伊斯兰教。
14
-- 268
世界地理概览942
世纪建立奥斯曼帝国,16世纪版图扩及欧、亚、非,16世纪末开始衰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领土只剩小亚细亚中部、东部和黑海沿岸地区。
1919年,凯末尔领导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击退外国侵略,1923年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同年,《洛桑条约》确定土耳其现今的边界。
经济地理 土耳其原为落后的农业国。
共和国建立后,民族经济有所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较快,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
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占17%,工业占26%。
农业是主要经济部门,机械化程度较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全部作物播种面积的80%。小麦种植普遍,其次为大麦、水稻、黑麦、燕麦等。粮食自给并可部分出口,同塞浦路斯一起,成为西亚地区仅有的两个粮食出口国家。
土耳其的经济作物是主要出口商品。大部分种植在沿海地带,形成各具特点的集中产地,其中以棉花为最重要,年产量约48万吨,占全国出口首位。
棉田大部集中在地中海和爱琴海沿岸,塞伊汉河平原和大门德雷斯河谷是两大产棉区,约占全国产量的一半。烟草在出口物资中仅次于棉花,70%烟草集中栽培在爱琴海沿岸,黑海沿岸萨姆松附近是优质烟草产地。此外还有甜菜和向日葵等。干鲜果品在农产品出口中,次于棉花、烟草,居第三位,葡萄干出口居世界前列。
60%的油橄榄、100%无花果和30%的葡萄产于爱琴海沿岸。
地中海沿岸除产油橄榄外,还产占全国90%的柑橘。榛子是黑海沿岸的特产。
畜牧业占农业生产总值30%,牲畜头数居西亚首位。内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