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青少年励志书

_4 华文天下(现代)
洛杉矶家庭关系学社社长保罗.波皮诺博士曾处理过好几千起婚姻事件,他是美国家庭生活方面的权威人士之一。根据波皮诺博士的看法,婚姻失败通常有四个原因,他把它们按次序列出如下:
一、性的不和谐;
二、意见不一致,如空闲的时候该到哪里去;
三、钞票不够;
四、精神上、身体上或情绪上的不正常。
请注意,性的问题是第一位。非常出乎一般人的意料,钞票不过只居于表面上的第三位。
所有离婚方面的权威都同意,在性的方面,夫妇一定要能相配,例如,辛辛那提的家庭关系法院哈夫曼法官——一位曾经听过好几千件家庭悲剧的人——宣称:“十件离婚,九件是因为性的问题。”
奥利佛.布特费牧师当了十八年教会的传教士以后,放弃了公开传教的工作,去了纽约市主持家庭指导服务处,而他结婚之久,可能比许多年轻人的年龄还大。他说:“根据我早期身为一位传教士的经验,我发现许多步入结婚礼堂的人,尽管有美好的罗曼史和美好的期望,但却是婚姻上的无知者。”
因此,如何使你的家庭生活更快乐,规则的第七条是:读一本有关婚姻中性生活的好书。
正文 《快乐的人生》(1)
培养快乐的心理
只为今天
几年以前,我参加一个广播节目,他们要找出“你所学到的最重要一课是什么?”
这很简单,我所学到的最重要一课是:思想的重要性。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造成的。我们的命运,完全决定于我们的心理状态。
不错,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所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想的是不好的念头,我们恐怕就不会安心了;如果我们想的净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中,大家就会有意躲开我们。
我这么说并不是暗示对于所有的困难,我们都应该用习惯的乐天态度去对待。不幸的是,生命不会这么单纯;不过我却鼓励大家要趋向正面的态度,不要采取反面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切我们的问题,但不能忧虑。
我深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我们是什么人,而只是在于我们的心境如何,跟外在的条件没有多少关系。300年前,弥尔顿在眼瞎后,也发现了同样的真理:“思想的运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狱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狱。”
拿破仑和海伦.凯勒,就是弥尔顿这句话的最好例证:拿破仑拥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可是他却对圣海莲娜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又瞎、又聋、又哑,她却表示:“我发现生命是这样的美好。”
如果说半个世纪的生活,曾使我学到些什么的话,那就是:“除了你自己,没有别的可以带给你平静。”
让我们为我们的快乐而奋斗吧!
让我们用一个每天能产生快乐而富建设性思想的计划,来为我们的快乐而奋斗吧。这个计划的名字就叫做:“只为今天”。这是36年前已故的西贝儿.派屈吉所写的。如果我们能够照着做,我们就能消除大部分的忧虑,而大量地增加“生活上的快乐”。
一、只为今天,我要很快乐。假如林肯所说的“大部分的人只要下定决心都能很快乐”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快乐是内心,而不是存在于外在。
二、只为今天,我要让自己适应一切,而不是试着调整一切来适应我的欲望。我要以这种态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业和我的运气。
三、只为今天,我要爱护我的身体。我要多加运动,善自照顾,善自珍惜;不损伤它、不忽视它,使它能成为我争取成功的好基础。
四、只为今天,我要加强我的思想。我要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我不要做一个胡思乱想的人。我要看一些需要思考、更需要集中精神才能看的书。
五、只为今天,我要用三件事来锻炼我的灵魂:我要为别人做一件好事,但不要让人家知道;我还要做两件我并不想做的事,而这就像威廉.詹姆斯所建议的:只是为了锻炼。
六、只为今天,我要做个讨人欢喜的人,外表要尽量修饰,衣着要尽量得体,说话低声,行动优雅,丝毫不在乎别人的毁誉。对任何事都不挑毛病,也不干涉或教训别人。
七、只为今天,我要试着只考虑怎么度过今天,而不把我一生的问题都一次解决。因为,我虽能连续十二个钟头做一件事,但若要我一辈子都这样做下去的话,就会吓坏了我。
八、只为今天,我要订下一个计划。我要写下每个钟头该做些什么事,也许我不会完全照着做,但还是要订下这个计划;这样至少可以免除两种缺点:过分仓促和犹豫不决。
九、只为今天,我要为自己留下安静的半个钟头,轻松一番。在这半个钟头里,我要想到神,使我的生命中更充满希望。
十、只为今天,我要心中毫无惧怕,尤其是不要怕快乐。我要去欣赏美的一切,去爱,去相信我爱的那些人会爱我。
如果我们想培养平安和快乐的心态,下面是规则的第一条:有了快乐的思想和行为,你就能感到快乐。
报复的代价太高了
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旅行经过黄石国家森林公园。一位森林的管理人员骑在马上,跟我们这群兴奋的游客谈一些关于熊的事情。他告诉我们,一种大灰熊大概能够击倒森林所有的动物,除了水牛和另一种黑熊。但那天晚上,我却注意到一只小动物——只有一只,那只大灰熊不但让它从森林里出来,并且和它在灯光下一起共食。那是一只臭鼬。大灰熊知道,它的巨灵之掌,可以一掌把这只臭鼬打昏,可是它为什么不那样做呢?因为它从经验里学到,那样做很划不来。
我也知道这一点。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曾经在密苏里的农庄上抓过四只脚的臭鼬,长大成人之后,我在纽约的街上也碰过几个像臭鼬一样两只脚的人。我从这些不幸的经验里发现,无论招惹哪一种臭鼬,都是划不来的。
当我们恨我们的仇人时,就等于给了他们致胜的力量。那力量能够妨碍我们的睡眠、我们的胃口、我们的血压、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快乐。要是我们的仇人知道他们如何令我们担心,令我们苦恼,令我们一心报复的话,他们一定会高兴得跳起舞来。我们心中的恨意完全不能伤害到他们,却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像地狱一般。
一份由米尔瓦基警察局发出的通告有这样一段话:“要是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要去理会他们,更不要想去报复。当你想跟他扯平的时候,你伤害自己的,比伤到那家伙的更多……”。
耶稣所谓“爱你的仇人”,不只是一种道德上的教训,而且是在宣扬一种20世纪的医学。当他说“要原谅七十七次”的时候,他是在教我们怎样避免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和许多其他疾病。
当耶稣说“爱你的仇人”的时候,他也是在告诉我们,怎样改进我们的外表。我想你也和我一样,认得一些女人,她们的脸因为怨恨而有皱纹,因为悔恨而变了形,表情僵硬。不管怎样美容,对她们容貌的改进,也及不上让她心里充满了宽容、温柔和爱所能改进的一半。
怨恨的心理,甚至会毁了我们对食物的享受。圣经上面说:“怀着爱心吃菜,也会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即使我们不能爱我们的仇人,至少我们要爱我们自己。我们要使仇人不能控制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外表。就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热得烧伤你自己。”
我们也许不能像圣人般去爱我们的仇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这样做实在是很聪明的事。有一次我问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儿子约翰,他父亲会不会一直怀恨别人。“不会,”他回答:“我爸爸从来不浪费一分钟,去想那些不喜欢的人。”
有句老话说:不能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
要培养平安和快乐的心理,请记住规则第二条是:让我们永远不要去试图报复我们的仇人,因为如果我们那样做的话,我们会深深地伤害了自己。让我们像艾森豪威尔将军一样,不要浪费一分钟去想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
人家不谢你是很自然的事
最近,我在德克萨斯州碰到一个正为某事而愤怒的商人。令他愤怒的那件事发生在11个月以前,他发给34位员工一共一万美元的年终奖金,但没有一个人感谢他。“我实在很后悔,”他很尖刻地埋怨说:“应该一毛钱都不给他们的。”
古圣先贤说:“愤怒的人心里都充满了怨恨。”这个人心中就充满了怨恨。我实在非常同情他,他大概有60岁了,可是他却浪费了几乎一年的时间,来埋怨怀恨一件早已过去的事情。我实在很同情他。他不该沉浸在怨恨和自怜中,他该问问自己为什么没有人感激他?
我想说的是,这个人希望别人对他感恩,正犯了一般人共有的缺点——可以说是完全不懂人性。
如果你救了一个人的命,你是不是希望他感谢你呢?可能会。耶稣曾在一个下午治好十个麻风病人,可是那些人中有几个来道谢呢?只有一个。你可以看《路加福音》,当耶稣转身问他的门徒:“那九个在哪里呢?”的时候,发现那九个人连谢都没有谢一声就都不见了。我要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你我——或者是德克萨斯州的那个商人——希望施一点点小惠,就要得到比耶稣基督所得到的更多的感谢呢?
人类的天性是容易忘记感激别人,所以,如果我们施一点点恩惠都希望别人感激的话,那一定会使我们大为头痛。
要避免因为别人不知感激而引起的难过和忧虑,下面是三条规则:
一、不要因为别人忘恩负义而不快乐,要认为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让我们记住,耶稣基督在一天之内治愈了十个麻风病人,而只有一个人感谢他。为什么我们希望得到比耶稣基督更多的感恩呢?
二、让我们记住找到快乐的唯一方法,就是施恩勿图报,只为施予的快乐而施予。
三、让我们记住感恩是“教化”的结果。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子女能知道感激,我们就要训练他们这样做。
愿意以一百万卖尽所有吗
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大概有90%都是对的,只有10%是错的。如果我们要快乐,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集中精神在那90%对的事情上,而不要理会那10%的错事。如果我们想要担忧,想要难过,想要得胃溃疡,我们只要集中精神去想那10%的错事,而不管那90%的好事你很可能发现自己所担心的事情,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很不重要。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史维伏特,可以算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悲观的一位。他为自己的出生感到很难过,所以他在生日那天一定要穿黑衣服,并绝食一天。可是,在他的绝望之中,这位英国文学史上有名的悲观主义者,却赞颂开心与快乐能带给人健康的力量。“世界上最好的三位医生是——节食、安静和快乐。”
你和我,每一天每个小时,都能得到“快乐医生”的免费服务,只要我们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所拥有的那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财富上——那些财富远超过阿里巴巴的珍宝。你愿意把你的两只眼睛卖一亿美金吗?你肯把你的两条腿卖多少钱呢?还有你的两只手,你的听觉,你的家庭。把你所有的资产加在一起,你就会发现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决不会就此卖掉,即使把洛克菲勒、福特、摩根三个家族所有的黄金都加在一起也不卖。
可是我们能否欣赏这些呢?啊,不能。就像叔本华说的:“我们很少想到我们已经拥有的,而总是想到我们所没有的。”这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所造成的痛苦可能比历史上所有的战争和疾病来得多。
要得到快乐的规则第四条:算算你的得意事——而不要理会你的烦恼。
寻找自我,保持本色
“保持本色的问题,像历史一样的古老,”詹姆斯.高登.季尔基博士说:“也像人生一样普遍。”不愿意保持本色是很多精神和心理问题的潜在原因。安古罗.帕屈在幼儿教育方面,曾写过十三本书和数以千计的文章,他说:“没有人比那些想做其他人、和除了他自己以外其他东西的人更痛苦的了。”
这种希望做跟自己不一样的人的想法,在好莱坞尤其流行。山姆.伍德是好莱坞最知名的导演之一。他说在他启用一些年轻演员时,所碰到最头痛的问题就是让他们保持本色。他们都想做二流的拉娜透纳,或者是二流的克拉克.盖博。
最近我问过素凡石油公司的人事室主任保罗.包延登,来求职的人常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他曾经和六万多个求职的人面谈过,还写过一本名为《谋职的六种方法》的书。他回答说:“来求职的人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保持本色。他们不以真面目示人,不能完全的坦诚,却给你一些他以为你想要的回答。”可是这个做法一点用也没有,因为没有人要伪君子,就像从来没有人愿意收假钞票一样。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经谈过那些从来没有发展他们自己的人。他说一般人只发展了10%的潜在能力。你和我也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该再浪费任何一秒钟,去忧虑我们不能成为其他人。你是这个世界上的最新的东西,以前从没有过,从开天辟地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任何人完全跟你一样,而将来直到永远,也绝不可能再有一个完完全全像你的人。
我开始写书的时候打算把很多其他作者的观念,借过来放在书中,使那一本书能够包罗万象。于是我去买了十几本有关公开演讲的书,花了一年的时间把它们的概念写进我的书里,可是最后我再一次地发现我又做了傻事,这种把别人的观念整个凑在一起而写成的东西非常做作,非常沉闷,没有一个人能够看得下去。所以我把一年的心血都丢进了纸篓里,整个地重新开始。这一回我对自己说:“你得维持你自己的本色,不论你的错误有多少,能力多么有限,你也不可能变成别人。”
保持你自己的本色,像欧文.柏林给已故的乔治.盖许文的忠告那样。当柏林和盖许文初次见面时,柏林已经声名远扬,而盖许文还是一个刚出道的年轻作曲家,一个礼拜只赚三十五块美金。柏林很欣赏盖许文的能力,就试探着问盖许文要不要做他的秘书,薪水大概是他当时收入的两倍。同时柏林又忠告说:“可是不要接受这个工作,如果你接受的话,你可能会变成一个二流的柏林;但如果你坚持继续保持自己的本色,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一流的盖许文。”
盖许文注意到这个忠告,后来他慢慢地成为当代美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就像爱默生在他那篇《论自信》的散文里所说的:“在每一个人的教育过程中,他一定会在某个时期发现,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不论好坏,他必须保持本色。虽然广大的宇宙之间充满了好的东西,可是除非他耕作那一块给他耕作的土地,否则他决得不到好的收成。他所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种新能力,除了他之外,没有人知道他能做出些什么,他能知道些什么,而这都是他必须去尝试求取的。”
要想培养能带给你平安、消除忧虑的心理,下面是规则第五条:让我们不要模仿别人。让我们找到自己,保持本色。
如果有个柠檬,就做一杯柠檬水
西尔斯公司董事长襄利亚斯.罗山涅曾经说:“如果有个柠檬,就做一杯柠檬水。”
这是一名伟大企业家的做法,而傻子的做法正好相反。要是他发现生命给他的只是一个柠檬,他就会自暴自弃地说:“我垮了!这就是命运,我连一点机会也没有了。”然后他就开始诅咒这个世界,让自己沉溺在自怜之中。可是当聪明人拿到一个柠檬时,他就会说:“从这件不幸的事情中,我可以学到什么呢?我怎样才能改善我的情况,怎样才能把这个柠檬做成一杯柠檬水?”
花了一辈子来研究人类和人的潜力之后,伟大的心理学家阿佛瑞德.安德尔说,人类最奇妙的特性之一就是“把负变为正的力量”。
我去拜访过一位住在佛州的快乐农夫,他甚至把一个“毒柠檬”做成了柠檬水。当他买下那片农场的时候,他觉得非常颓丧。那块地既不能种水果,也不能养猪,能生长的只有白杨树及响尾蛇。然后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把他所拥有的变做一种资产——他要利用那些响尾蛇。他的做法使每一个人都很吃惊,他开始做响尾蛇肉罐头。几年前我去看他的时候,发现每年来参观他的响尾蛇农场的游客差不多有两万人。他的生意已经做得非常大。我看到由他养的响尾蛇所取出来的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做防蛇毒的血清。我看见响尾蛇皮以很高的价钱卖出去做女人的鞋子和皮包,我看到装着响尾蛇肉的罐头送到全世界各地的顾客手里。我买了一张印有那个地方照片的明信片,在当地的邮局把它寄了出去。这个村子现在已改名为佛州响尾蛇村,为了纪念这位先生把“有毒的柠檬”做成了甜美的柠檬水。
已故的威廉.波里索,也就是《十二个以人力胜天的人》一书的作者,曾经这样说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把你的收入拿来算做资本,任何一个傻子都会这样做,真正重要的事是要从你的损失里去获利。这就需要有才智才行,而这一点也正是一个聪明人和一个傻子之间的区别。”
我愈研究那些事业卓有成就者,就愈加深刻地感觉到,他们之中有非常多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开始的时候有一些会阻碍他们的缺陷,促使他们加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报偿。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我们的缺陷对我们有意外的帮助。
不错,很可能弥尔顿就是因为瞎了眼,才能写出更好的诗篇来,而贝多芬是因为聋了,才能做出更好的曲子;海伦.凯勒之所以能有光辉的成就,也就是因为她的瞎和聋。
如果柴可夫斯基不是那么的痛苦——他那个悲剧性的婚姻几乎使他濒临自杀的边缘——如果他自己的生活不是那么的悲惨,他也许永远不能写出那首不朽的《悲怆交响曲》。
假设我们颓丧到极点,觉得根本不可能把我们的柠檬做成柠檬水。那么,下面是我们为什么应该试一试的两点理由。这两点理由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只会赚而不会赔。
理由第一条:我们可能成功。
理由第二条:即使我们没有成功,只是试着要化负为正,也就会使得我们向前看而不会向后看。所以,用肯定的思想来替代否定的思想,能激发你的创造力,能刺激我们忙到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忧虑那些已经过去和已经完成的事情。
所以,要培养能带给你平安和快乐的心理,规则第六条:当命运交给我们一个柠檬时,让我们试着去做一杯柠檬水。
你要快乐起来
快乐是有传染性的,而只有使别人快乐,才能让自己快乐。
一位伟大的心理治疗家阿佛瑞德.安德尔说过一个最惊人的说法:“如果你遵照我的处方去做的话,你的病会在14天之内治好,就是每天要想一想你怎样才能取悦别人。”
安德尔医生要我们每天做一件好事,可是好事是什么呢?
“好事,”先知穆罕默德说,“就是能使别人的脸上露出欢乐微笑的事。”
为什么每天做一件善事就能给人们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呢?因为在试着使别人高兴的时候,就会让我们不再只想到我们自己。只想到我们自己,就会产生忧虑和恐惧以及忧郁症。
不管你的处境多么平凡,你每天都会碰到一些人,你对他们怎样呢?你是否只是望一望他们?还是会试着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比方说一位邮差,他每年要走几百里的路,把信送到你的门口,可是你有没有费心去问问他住在哪里?或者看一看他太太和他孩子的照片呢?你有没有问过他的脚会不会酸?他的工作会不会让他觉得很烦呢?或者是杂货店里送货的孩子,送报的人,在街角上为你擦鞋的那个家伙。这些人也都是人,都有他们的烦恼,他们的梦想和他个人的野心,他们也渴望有机会跟其他的人来共享,可是你有没有给他们这种机会呢?你有没有对他们的生活流露出一份兴趣呢?你不一定要做南丁格尔,或是一个社会改革者,才能帮着改善这个世界,你可以从明天早上开始,从你所碰到的那些人做起。
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这会带给你更大的快乐,更多的满足,以及你自己心中的得意。亚里士多德称这种态度为“有益于人的自私”。古波斯拜火教的始祖佐罗亚斯特说:“为别人做好事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快乐,因为这能增加你自己的健康和快乐。”富兰克林的说法更简单:“当你劝别人好的时候,就是对你自己好。”
多为别人着想,不仅能使你不再为自己忧虑,也能帮助你结交很多的朋友,并得到很多的乐趣。
如果我们打算“为他人改善一切”——像德莱塞所宣扬的——那么我们就赶快去做,时间是不能浪费的。“这条路我只会经过一次,所以我所能做到的任何好事,和我所能表现出来的任何仁慈,都现在做吧。让我既不拖延,也不忽视,因为我不会再经过这条路了。”
所以如果你想消除忧虑,培养平安与幸福的心态,以下是规则第七条:要对别人感兴趣而忘掉你自己,每一天都做一件能为别人脸上带来快乐微笑的好事。
不为别人的批评而不快乐
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
1929年,美国发生一件震动全国教育界的大事,美国各地的学者都赶到芝加哥去看热闹。在几年之前,有个名叫罗勃.郝金斯的年轻人,半工半读地从耶鲁大学毕业,做过作家、伐木工人、家庭教师和卖成衣的售货员。现在,只经过了八年,他就被任命为全美国第四大名校——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他有多大?30岁!真叫人难以相信。老一辈的教育人士都大摇其头,人们对他的批评就像山崩落石一样一齐打在这位“神童”的头上,说他这样,说他那样——太年轻了,经验不够——说他的教育观念很不成熟,甚至各大报纸也参加了攻击。
在罗勃.郝金斯就任的那一天,有一个朋友对他的父亲说:“今天早上我看见报上的社论攻击你的儿子,真把我吓坏了。”
“不错,”郝金斯的父亲回答说:“话说得很凶,可是请记住,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了的狗。”
不错,狗愈重要,踢它的人愈能够感到满足。所以,你要是被人家踢了,或者是被别人恶意批评的话,请记住,他们之所以做这种事情,是因为这事能使那些人有一种自以为重要的感觉;这通常也就意味着你已经有所成就,而且值得别人注意。很多人在骂那些教育程度比他们高,或者在各方面比他们成功得多的人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满足的快感。
你想哪一个美国人曾经被人家骂做“伪君子”、“大骗子”、“只比谋杀犯好一点点”呢?报纸上有一幅漫画,画着他站在断头台上,那把大刀正准备把他的头砍下来,在他骑马从街上走过的时候,一大群人围着他又叫又骂。他是谁呢?就是美国的国父乔治.华盛顿。
如果我们因为不公正的批评而忧虑时,记住规则第一条:不公正的批评通常是一种伪装过的恭维。记住,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
如何使批评不能伤害你
有一次我去访问史密德里.柏特勒少将——就是绰号叫做老“锥子眼”、老“地狱恶魔”的柏特勒将军。他是所有统帅过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人中最多彩多姿、最会摆派头的将军。
他告诉我,他年轻的时候拼命想成为最受欢迎的人物,想使每一个人都对他有好印象。在那段日子里,一点点的小批评都会让他觉得非常难过。可是他承认,在海军陆战队里的三十年使他变得坚强很多。“我被人家责骂和羞辱过,”他说:“骂我是黄狗,是毒蛇,是臭虫。我被那些骂人专家骂过,在英文里所有能够想得出来而印不出来的脏字眼都曾经用来骂过我。这会不会让我觉得难过呢?哈!我现在要是听到有人在我后面讲什么的话,甚至于不会调转头去看是什么人在说这句话。”
我现在才了解,一般人根本就不会想到你我,或是关心别人批评我们的什么话,他们只会想到他们自己——在早饭前,早饭后,一直到半夜十二点过十分。他们对自己的小问题的关心程度,要比能置你或我于死地的大消息更关心一千倍。
即使你和我被人家说了无聊的闲话,被人当做笑柄,被人骗了,被人从后面捅了一刀,或者被某一个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给出卖了——也千万不要纵容自己只知道自怜,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想想耶稣基督所碰到的那些事情。他十二个最亲密的友人里,有一个背叛了他,而所贪图的赏金,如果折合现在的钱来算的话,只不过十九美金;他最亲密的友人里另一个,在他遇上麻烦的时候公开背弃了他,还三次表白他根本不认得耶稣——一面说还一面发誓。出卖他的人占了六分之一,这就是耶稣所碰到的,为什么你我希望自己能够比他更好呢?
我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发现,虽然我不能阻止别人不对我做任何不公正的批评,我却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即可以决定是否要让我自己受到那些不公正批评的干扰。
已故的马修.布拉许,当年还在华尔街四十号美国国际公司任总裁的时候,我问过他是否对别人的批评很敏感。他回答说:“是的,我早年对这种事情非常地敏感。我当时急于要使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认为我非常完美。要是他们不这样想的话,就会使我忧虑。只要一个人对我有一些怨言,我就会想法子去取悦他。可是我所做的讨好他的事,总会让另外一个人生气。然后等我想要补足这个人的时候,又会惹恼了其他的人。最后我发现,我愈想去讨好别人,以避免别人对我的批评,就愈会使我的敌人增加。所以最后我对自己说:只要你超群出众,你就一定会受到批评,所以还是趁早习惯的好。这一点对我大有帮助。从此以后,我就决定只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而把我那把破伞收起来,让批评我的雨水从我身上流下去,而不是滴在我的脖子里。”
林肯要不是学会对那些谩骂置之不理,恐怕他早就受不住内战的压力而崩溃了。他写下的如何处理对待批评的方法,已经成为文学上的经典之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麦克阿瑟将军曾经把它抄下来,挂在总部的写字台后面。而丘吉尔也把这段话镶在框子里,挂在书房的墙上。这段话是这样的:“如果我只是试着要去读——更不用说去回答所有对我的攻击,这家店不如关了门,去做别的生意。我尽我所知的最好办法去做——也尽我所能去做,而我打算一直这样把事情做完。如果结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人家怎么说我,就无关紧要了;如果结果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花十倍的力气来说我是对的,也没有什么用。”
当你我受到不公正的批评时,让我们记住规则第二条:尽你最大的可能去做,然后把你的破伞收起来,免得让批评你的雨水顺着你的脖子后面流下去。
我所做过的傻事
在我私人的档案柜里,有一个卷宗夹,上面写着“我所做过的傻事”。我把所有做过的傻事留下书面纪录,放在这个卷宗夹里。有时候我会用口述的方式让我的秘书打字记录下来。可是有时候这些问题太个人化,或者太愚蠢,使我不好意思口述,就只好自己动手写下来了。
每次当我拿出那些“我所做过的傻事”的档案,重新读一遍对自己的批评时,它们都能帮我解决我所面对的最困难的问题,即怎样控制我自己。
我以前常常把碰到的麻烦怪罪于别人,可是年岁渐长之后发现,归根究底,几乎所有的不幸都应该怪自己。很多人在年纪大了之后都会发现这一点。“除了我自己,再没有别人。”拿破仑在被放逐的时候说:“除了我之外,没有别人应该为我的失败负责。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我自己不幸命运的起因。”
富兰克林每天晚上把一天的情形重新回想一遍。他发现自己有十三个很严重的错误,下面是其中的三项:浪费时间、为小事烦恼与别人争论冲突。聪明的老富兰克林发现,除非他能够减少这一类的错误,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所以他每一个礼拜选出一项缺点来搏斗,然后把每一天的输赢做成纪录,在下个礼拜,他另外挑出一个坏习惯,准备齐全,再接下去做另一场战斗。富兰克林每个礼拜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战斗持续了两年多。难怪他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受人敬爱也最具有影响力的人。
艾尔伯特.赫柏德说:“每个人每一天至少有五分钟是一个很蠢的大笨蛋。所谓智慧就是一个人如何不超过这五分钟的限制。”傻人受到一点点的批评就会大发脾气,聪明的人却急于从这些责备他们、反对他们和“在路上阻碍他们”的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经验。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这样说:“难道你的一切只是从那些羡慕你,对你好,常站在你身边的人学来的吗?从那些反对你,指责你,或站在路上挡着你的人那里,你学来的岂不是更多?”
“我们敌人的意见,要比我们自己的意见更接近于实情。”罗契方卡说。很多次我都知道这句话是对的,可是每当有人开始批评时,就会马上本能地为自己辩护——甚至可能还根本不知道要批评我的人会说些什么。每次我这样做时,我就觉得非常懊恼。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接受批评,而希望听到别人的赞美,也不管这些批评或这些赞美是不是公正。
如果我们听到有人说我们的坏话,先不要替自己辩护——每一个傻子都会那样做。我们要与众不同,要谦虚,要明理,我们要去见批评我们的人,要说“如果批评我的人知道我所有的错误的话,他对我的批评一定会比现在更加严厉”,我们要自己赢得别人的喝彩。
当你觉得自己受到不公正的批评而生气的时候,先停下来说“等一等……我离所谓完美的程度还差多远呢?”如果爱因斯坦承认99%的时候他都是错的,也许我至少有80%的时候是错的。
要想不为别人的批评而忧虑,下面是规则第三条:我们要留下自己干过的傻事纪录;批评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不可能希望做到完美的程度,就让我们照E.H.李特的办法去做,请别人给我们很坦白的、有用的、建设性的批评。
正文 《快乐的人生》(2)
支配你的工作和金钱
你生命中的两项重要决定
如果你的年龄是在18岁以下,那么你可能即将做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两项决定——这两项决定将深深地改变你的一生。
第一,你将如何谋生?你将做一名农夫、邮差、化学家、森林管理员、速记员、兽医、大学教授,或者你想摆一个牛肉饼摊子?
第二,你将选择谁做你孩子的父亲或母亲?
这两项重大决定,通常都像赌博。哈里.艾默生.佛斯迪克在他的《透视的力量》一书中说:“每位小男孩在选择如何度过一个假期时,都是赌徒。他必须以他的日子做赌注。”
你如何才能减低选择假期时的赌博性?首先,如果可能的话,试着去找寻你所喜欢的工作。有一次我请教大卫.古里奇(轮胎制造商古里奇公司的董事长)成功的第一要诀是什么,他回答说:“喜爱你的工作。”他说:“如果你喜欢你所从事的工作,你工作的时间也许很长,但却丝毫不觉得是在工作,反倒像是游戏。”
爱迪生就是一个好例子。这位未曾进过学校的送报童,后来却使美国的工业生活完全改观。爱迪生几乎每天在他的实验室里辛苦工作十八个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乐趣无穷。”
我奉劝年轻朋友们不要只因为你家人希望你那么做,就勉强从事某一行业。不要贸然从事某一行业,除非你喜欢。不过,你仍然要仔细考虑父母所给你的劝告。他们的年纪比你大,已获得那种惟有从众多经验及过去岁月中才能得到的智慧。但是,到了最后分析时,你自己必须作最后决定。将来工作时,快乐或悲哀的是你自己。
现在让我替你提供下述建议——其中有一些是警告——以便你选择工作时作参考:
一、阅读并研究一些有关选择一位职业辅导员的建议。尤其是那些由最权威人士提供的意见。
二、避免选择那些已拥挤的职业和事业。在美国,谋生的方法共有二万多种以上。结果在一所学校内,三分之二的男孩子选择了五种职业——二万种职业中的五项——而五分之四的女孩子也是一样。难怪少数的事业和职业会人满为患,难怪白领阶层之间会产生不安全感、忧虑和“焦急性的精神病”。
三、避免选择那些生机只有十分之一的行业。例如,兜售人寿保险。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人——经常有许多失业者事先未打听清楚,就开始贸然兜售人寿保险。
四、在你决定投入某一项职业之前,先花几个礼拜的时间,对该项工作做个全盘性的认识。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可以和那些在这一行业中干过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的人士面谈。
这些会谈对你的将来可能有极深的影响。我从自己的经验中了解这一点。我在二十几岁时,向两位老人家请教职业上的指导。现在回想起来,可以清楚地发现那两次会谈是我生命中的转折点。事实上,如果没有那两次会谈,我的一生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实在是难以想象。
记住,你是在从事你生命中最重要且影响最深远的两项决定中的一项。因此,在你采取行动之前,多花点时间探求事实真相。如果你不这样做,在下半辈子中,你可能后悔不已。
五、克服“你只适合一项职业”的错误观念。每个正常的人,都可在多项职业上成功,同样地,每个正常的人,也可能在多项职业上失败。
百分之七十的烦恼
根据《妇女家庭月刊》所作的一项调查,我们70%的烦恼都跟金钱有关。盖洛普民意测验协会主席盖洛普.乔治说,从他所作的研究中显示,大部分人都相信,只要他们的收入增加10%,就不会再有任何财政困难。在很多例子中确实如此,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有更多例子则并不尽然。我在撰写本章时,曾向预算专家爱尔西.史塔普里顿夫人请教。她对我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多赚一点钱并不能解决他们的财政烦恼。事实上,我经常看到,收入增加之后,并没有什么帮助,只是徒然增加开支——增加头痛。使多数人感觉烦恼的并不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钱,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钱!”
有件事你需要考虑,当牵涉到你的金钱时,你就等于是在为自己经营事业。而你如何处理你的金钱,实际上也确实是你“自家”的事,别人无法帮忙。
不过,什么是管理我们金钱的原则呢?我们如何展开预算和计划?以下有十一条规则。
一、把事实记在纸上
亚诺.班尼特五十年前到伦敦,立志做一名小说家,当时他很穷,生活压力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用途记录下来。他十分欣赏这个方法,不停地保持这一类记录,甚至在他成为世界闻名的作家、富翁,拥有私人游艇之后,也还保持这个习惯。
约翰.洛克菲勒也保有这种账本。每天晚上祷告之前,总要把每便士的钱花到哪儿去了弄个一清二楚,然后才上床睡觉。
二、拟出一个真正适合你的预算
史塔普里顿夫人告诉我,假设有两个家庭比邻而居,住同样的房子,同样的郊区,家里孩子的人数一样,收入也一样。然而,他们的预算需要却会截然不同。为什么?因为人性是各不相同的。她说,预算必须按照各人需要来拟定。
预算的意义,并不是要把所有的乐趣从生活中抹杀。真正的意义在于给我们物质安全感——从很多情况来说,物质安全感就等于精神安全和免于忧虑。“依据预算来生活的人,”史塔普里顿夫人告诉我:“比较快乐。”
三、学习如何聪明地花钱
我的意思是,学习如何使你的金钱得到最高价值。所有大公司都设有专门的采购人员,他们什么事也不做,只是设法替公司买到最合理的东西。身为你个人产业的男女主人,你何不也这样做?
四、不要因你的收入而增加头痛
史塔普里顿夫人告诉我,她最怕的就是被请去为年薪五千美元的家庭拟定预算。我问她为什么?“因为,”她说:“每年收入五千美元,似乎是大多数美国家庭的目标。他们可能经过多年的辛苦奋斗才达到这一标准。然后,当他们的收入达到每年五千美元时,他们认为已经成功了。他们开始大肆铺张。在郊区买栋房子,只不过和租房子花一样多的钱而已。买头部车子,添置许多新家具,以及许多新衣服。等你发觉时,他们已进入赤字阶段了。他们实际上比以前更不快乐——因为他们把增加的收入花得太凶了。”
五、如果你必须借贷,设法争取银行贷款
六、投保医药、火灾,以及紧急开销的保险对于各种意外、不幸,及不可意料的紧急事件,都有小额的保险可供投保。我并不是建议你从在澡盆里滑倒至染上德国麻疹的每件事皆投上保险,但我郑重建议,你不妨为自己投保一些主要的意外险,否则万一出事,不但花钱,也很令人烦恼。而这些保险的费用都很便宜。
七、不要让保险公司以现金将你的人寿保险付给你的受益人。如果你投保人寿险是为了在你死后能照顾家人,那么我请求你,决不可让保险公司一次将大批现钞付给你的受益人。
八、教导子女养成对金钱负责的态度
九、如果你是家庭主妇,也许可在家中赚一点外快。如果你在聪明地拟好开支预算之后,发现无法弥补开支,那么你可以选择下述两事之一:你可以咒骂、发愁、担心、抱怨,或者你可想办法赚一点额外的钱。看看你的四周,你将会发现许多尚未达到饱和的行业。
十、不要赌博——永远不要
对于那些想从赌赛马及玩吃角子机器上赢钱的人,我总是觉得很惊异。我认识一个拥有多架这种“单手土匪”机器并依靠它们为生的人,他对于那些天真得妄想打败这些早已设计来骗他们钱的机器的傻瓜,除了轻视之外,别无同情。
十一、如果我们无法改善我们的经济情况,不妨改进自己心理态度。记住,其他人也有他们的财务烦恼。我们可能因经济情况比琼斯家差而烦恼,但琼斯家可能因为比不上李兹家而烦恼;而李兹家又因为跟不上范德比家而懊恼。
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所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困扰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足,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
且让我们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是一个挖水沟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们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香。
拿破仑.希尔
我一生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帮助希尔完成了他的“成功学”,这比我的财富更重要。他的成功学,是一个“经济的哲学”,是异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传统西方思想史的哲学体系——它不仅是一个帮助人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富裕的方法,更是一门帮助人建立完善人格,享受丰盛人生的大学问。
——安德鲁.卡内基
1
在美国,拿破仑.希尔这个名字无人不晓,他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成功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精神励志导师之一。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时代的烙印。拿破仑.希尔的思想和成功同样与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拿破仑.希尔于1883年10月26日出生在弗吉尼亚州怀斯镇一个普通家庭。1880~1890年10年间是美国梦的花朵开得最鲜艳的年代,一批批普通人走向权力和荣誉的巅峰。像成千上万出生普通或贫寒家庭的美国人一样,希尔也以一种近乎崇拜的激情去羡慕爱迪生、卡内基、亨利.福特以及其他白手起家的成功者,去研究他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是怎样筹划自己的生活的,从而在权贵和富豪的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怀着对成功的渴望,经过一番奋斗,希尔终于从弗吉尼亚那个偏远的小镇走了出来。他不断地寻找各种机会提高充实自己,他尝试过经营煤矿、做过律师等各种不同的职业,最终成为一名商业新闻撰稿人。
记者的身份为希尔的一生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由于他在工作上杰出的表现,希尔获得了田纳西州州长的青睐,礼聘这位年方24岁的青年人去替他的杂志撰写名人成功史。
希尔第一位要访问的,就是当时全美首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次访问是一个历史性的安排,它不仅改变了希尔的一生,也改变了以后无数追求成功的人士的命运。
卡内基与希尔一见如故,他对这位充满工作热诚、充满理想与干劲的小伙子大为赞赏,百忙中抽空让希尔做了一次三小时的采访。
当这次访问完成后,以知人善用著称的卡内基心中就认定了这位年刚弱冠,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为自己的“衣钵传人”;卡内基邀请希尔在他的巨宅中住了三天三夜,将他的“自我创富学”的秘密和盘托出,为希尔“开窍”,替希尔“印心”。
三天三夜之后,希尔掌握了世界上最大的创富秘密,但洋溢着科学求证精神的卡内基交给年轻的希尔一项他想完成,却力不从心的任务——用20年的时间,访问全美最富有、最负盛名的500位人士,总结他们的成功规律,给他人和后人以永恒的精神指导。但是,卡内基不提供一分钱资助,这项工作也可能要耗尽拿破仑.希尔一生的精力。
拿破仑.希尔接受了这项挑战。在卡内基的帮助下,拿破仑.希尔采访了500多位成功人士。在研究和思考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凭着个人坚忍不拔的毅力,拿破仑.希尔终于找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人生真谛——如何才能成功,这几乎花费了他整整20年时间。爱迪生这样评价拿破仑.希尔的工作:“我感谢您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完成了成功学……这是一个很健全的哲学,追随您学习的人,将会得到很大的益处。”
美国梦的辉煌被1929年经济大崩溃击得粉碎,美国人民陷入到对恢复昔日繁荣的深深绝望之中。希尔对于成功的研究更是派上了用场。1933年,罗斯福总统把拿破仑.希尔请进白宫,帮助他主持著名的“炉边谈话”节目,唤醒美国人民沉睡已久的信心和活力。希尔把他的思想、他的激情、他的声音注入每一个美国人的心灵深处。他为罗斯福总统组建那个国家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智囊团,为抗击希特勒发动的那场战争提前做好了物质、精神和智慧上的准备。拿破仑.希尔不领一分薪水的无私奉献,赢得了白宫官员和美国人民的一致尊敬。
1937年,希尔自我创富学的结晶《思考与致富》面世,此书轰动一时,人皆称颂,令希尔的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他的盛名也在美国以外的国家传开。他创建的成功哲学和“十七项成功原则”,以及他永远如火如荼的热情,鼓舞了千百万人,为此他被尊称为“百万富翁的创造者”。他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成功学的范畴。当他去世时,成功学已传遍美国,并影响到五大洲,人们不分国界、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肤色、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学历、不分贫富,都在读他的书,都在从他的书中汲取信心和力量的养分。
2
成功学始于安德鲁.卡内基,但系统于拿破仑.希尔。拿破仑.希尔第一次将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创建了十七项成功原则。
在诸多成功原则中,设定目标被置为第一位,希尔说:“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就的出发点,98%的人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他们从来都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也从来没有踏出他们的第一步。”
在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希尔十分注意积极心态的作用。他认为这种心态是由正面的性格因素所构成的,诸如信心、正直、希望、乐观、勇气、进取心、慷慨、耐性、机智、亲切以及丰富的知识。在十七项成功原则中,有许多项都以它作为关键性的要素。
希尔很早就注意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认为合作就像“爱”一样,是一种必须付出才能得到的东西,在社会化的社会里,分工和合作成为一种基本的规则,需要共同遵守。
希尔在他的书中,不仅告诉人们“做什么”,也指导人们该“如何做”。由希尔基金会编定的《思考致富实践法》,选取365句拿破仑.希尔的至理名言,每天研读一句,刚好一年。每一句都有注解,以解释及分析希尔的话,并且告诉你如何将这些至理名言中极有效果的观念应用于生活之中。这些概念之所以能够通过时间的考验,历久而弥新,正是因为它们可以付诸行动。在世界各地,已有许多人应用这些成功的哲学,赚进了大笔的财富,同时也获得了充实的人生。
在另一本书《一年致富法》中,以一年52周进行系统的成功学的训练,希望人们花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探索、了解并应用这些方法。每个章节的真理不多,且非常易学,每一句话各阐释一个基本道理。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之后,你可以把这些实用的道理应用于生活之中,使一切顺心如意,就像当年拿破仑.希尔写下它时一样有效。
这种训练方法要求每周都要利用这些道理去强化你积极的心态。当你下定决心以积极正面的方式生活时,你正确的选择会使你的生活不断地获得回馈,有的是小而迅速的回报,有的是大而持久的益处。这本书会提供给你完成自己雄心壮志所需要的能量,在你前进的道路上,纵使在似乎不可能的状况下,也能创造出新契机。
在拿破仑.希尔的著作中,《思考与致富》是最为畅销的。大萧条结束之前,其发行量就已销过100万本,10年后一家权威杂志调查对40年代成功人士影响最大的书,《思考与致富》名列第四。50年后的今天,该书的第2000万本被售出。在几千所图书馆里,《思考与致富》仍是一本被频繁查阅的书。为什么一本曾被认为没有什么新意的书会获得如此大规模的胜利呢?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因为《思考与致富》的主要思想源于《成功法则》以及希尔受卡内基激励而进行的长达20年的举世无双的关于成功的研究。这个研究本身,以及《成功法则》的内容,都是现代美国出版业上最有创意的工作。
在《思考与致富》一书中,希尔提出了“综合性的”、“创造性的”想象力之间的区别,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还提出了“通向财富的十三步”,每一步按其内容、规模各占一章。每一步涉及的范围从传统的概念到先锋派的概念。大部分章节都有一个简洁有力的自助一览表,总结出包括五六个要点的行动计划,读者可以将其直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该书的实用性和可读性都很强,它建议读者去思考,也热情鼓励读者去思考,了解自己的时间,去考虑改变的可能,去应用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自己的生活找准一个方向。除此之外,《思考与致富》还有一个让它在经久不衰的成功中保持新颖和独特性的特点,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的:“《思考与致富》的品位远远超过了发财计划,它弥漫着崇高的思想和感情,超越了宗教信条给人带来的指导,唤起了人类心灵深处的美德,激起了我们每个人不平凡的天分,如果明智地使用它,不仅我们自己的生活能得到提高,我们见到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将得到提高。”
读希尔的书,每天都可以从他的成功哲学中获益。我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希望、梦想、欲望及生活的目标,但是,书中的原则是人人可以运用而获益的。当你以脚踏实地的方式生活,不但可以为你带来可观的财富,并且会使你及家庭的生活丰富起来。同时,你会了解到,不管你的构想或目标是什么,只要是秉持“积极心态”,你都可以达到。
3
成功学已传遍了美国,并影响五大洲,人们不分国界、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肤色、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学历、不分贫富,都在读他的书,都在从他的书中吸取信心和力量的养分。西方商界最畅销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中最鼓舞人心的思想也拿破仑.希尔的17项成功法则。受他影响,重新站起来,从一贫如洗成为百万富翁,从穷困潦倒走向社会名流的人不计其数。
希尔以自己的思想获得了同时代人和后来者广泛的赞誉。
我感谢您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完成“成功学”,这是一个很健全的哲学,追随您学习的人,将会获得很大的效益。
——爱迪生
如果我在50年前就学到这十七条,可能只需要一半的时间就能取得目前的成就。
——轮船大亨罗伯.达拉
拿破仑.希尔的人生哲学教会你过去从未学到的东西,尤其是如何发现、联系、融会贯通并运用那些可以使你达到目标的准则。只要你的目标不与上帝的法律相抵触,不损害周围人的利益。
——克莱门特.斯通
正文 《成功法则》(1)
设定明确的目标
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就的出发点。98%的人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他们从来都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也从来没有迈出他们的第一步。
当你研究那些已获得成功的人物时,你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套明确的目标,都制定出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且花费最大的心思和付出最大的努力来实现他们的目标。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