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青少年励志书

_2 华文天下(现代)
萧伯纳说得很对:“让人愁苦的秘诀就是,在空闲时间来想想自己到底快不快乐。”
所以不必去想它,在手掌心里吐口唾沫,让自己忙起来,你的血液就会开始循环,你的思想就会开始变得敏锐——让自己一直忙着,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一种药,也是最好的一种。
不要因小事而垂头丧气
我们通常都能很勇敢地面对生活中那些大的危机——可是,却会被那些小事情搞得垂头丧气。芝加哥的约瑟夫.萨伯斯法官在仲裁过4万多件不愉快的婚姻案件之后说道:“婚姻生活之所以不美满,最基本的原因通常都是一些小事情。”而纽约州的地方检察官弗兰克.霍根也说:“我们处理的刑事案件里,有一半以上都起因于一些很小的事情:在酒吧里逞英雄,为一些小事情争争吵吵,讲话侮辱别人,措辞不当,行为粗鲁——就是这些小事情,结果引起伤害和谋杀。”
罗斯福夫人刚结婚的时候,她忧虑了好多天,因为她的新厨子做饭做得很差。“可如果事情发生在现在,”罗斯福夫人说:“我就会耸耸肩膀把这事给忘了。”这才是一个成年人的做法。就连凯瑟琳女皇——这个最专制的女皇,在厨子把饭做得不好的时候,通常也只是付之一笑。
一条法律上的名言:“法律不会去管那些小事情。”一个人也不该为这些小事忧虑,如果他希望求得心理上的平静的话。
大多数时间里,要想克服一些小事情所引起的困扰,只要把自己的看法和重点转移一下就可以了——让你有一个新的、能使你开心一点的看法。
狄士雷里说过:“生命太短促了,不能再只顾小事。”这句话曾经帮安德烈.摩瑞斯捱过很多痛苦的经历。他说:“我们常常让自己因为一些小事情、一些应该不屑一顾和很快该忘的小事情弄得非常心烦……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我们浪费了很多不可能再补回来的时间,去为一些一年之内就会被所有人忘记的小事发愁。不要这样,让我们把自己的生活只用于值得做的行动和感觉上,去想一些伟大的思想,去经历真正的感情,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因为生命太短促了,不该再顾及那些小事。”
不要让自己因为一些应该抛开和忘记的小事烦心,要记住:“生命太短促了,不要再为小事烦恼。”
平均率可以战胜忧虑
我小时候心里总是充满了忧虑。暴风雨来的时候,我担心被闪电打死;日子困难的时候,我担心东西不够吃;另外,我还怕死后会进地狱。我怕一个比我大的名叫山姆.怀特的男孩会像他曾经威胁过的那样,割下我的两只大耳朵;我怕将来没一个女孩子肯嫁给我;我还为结婚之后我该对我太太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而操心……
日子一年年过去了,我渐渐发现,我所担心的事情中,有99%的根本就不会发生。
我童年和少年时所忧虑的事似乎很可笑,可是我们很多成年人的忧虑,也几乎一样的荒谬。如果我们根据平均法则考虑一下我们的忧虑究竟值不值得,并真正做到好长时间内不再忧虑,我想你和我的忧虑中有99%可以消除。
“根据平均概率,这种事情不会发生。”这句话就摧毁了我99%的忧虑,使我过去20年来的生活都过得令人有点意想不到的美好和平静。
美国海军也常用概率统计的数字来鼓励士兵的士气。一个以前当海军的人告诉我,当他和伙伴们被派到一艘油船上服役的时候,都吓坏了。这艘油轮运的都是高辛烷汽油,他们都相信,要是这条油轮被鱼雷击中,就会爆炸,并把每个人送上西天。
可是美国海军有他们的办法。海军总部了一些十分精确的统计数字,指出被鱼雷击中的100艘油轮里,有60艘并没有沉到海里去,而真正沉下去的40艘里,只有5艘是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沉没的。那就是说,有足够的时间让你跳下船。也就是说,死在船上的概率非常之小。知道了这些概率数字之后,这些战士的忧虑就一扫而光。
在忧虑摧毁你以前,先改掉忧虑的习惯,下面是第三条规则:让我们看看以前的纪录,并算出一个平均概率,然后问问自己,我现在担心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有多大?
适应不可避免的事实
几年前,我碰到一个在纽约市中心办公大楼里开货梯的人,我注意到他的左手齐腕被砍断了。我问他少了那只手会不会觉得难过,他说:“不会,我根本就不会想到它。只有在要穿针引线的时候,才会想起这件事情来。”
令人惊讶的是,在不得不如此的情况下,我们差不多都能很快接受任何一种情形,如使自己适应,或者干脆整个忘了它。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家15世纪的老教堂,它的废墟上留有一行字:事情既然如此,就不会另有他样。
在漫长的岁月中,你我一定会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况,它们既是这样,就不可能是那样。我们也可以有所选择,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且适应它,或者我们可以用忧虑来毁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最后可能弄得精神崩溃。
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一个忠告:要乐于接受必然发生的情况,接受所发生的事实,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很显然,环境本身并不能使我们快乐或不快乐,我们对周遭环境的反应才能决定我们的感觉。
必要的时候,我们都能忍受得住灾难和悲剧,甚至战胜它们。我们也许以为自己办不到,但我们内在的力量却坚强得惊人,只要肯加以利用,就能帮助我们克服一切。
要是我们遇到一些不可能改变的事实时就因此而退缩,或是加以反抗,为它难过,我们也不可能改变这些事实,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有一次我拒绝接受我所碰到的一个不可避免的情况,我做了一件傻事,想去反抗它,结果使我失眠好几夜,并且痛苦不堪。我让自己想起所有不愿意想的事情,经过了一年的自我虐待,我终于接受了自己早就知道不可能改变的事实。
但这并是说,在碰到任何挫折的时候,都应该低声下气,那样就成为宿命论者了。不论哪一种情况,只要还有一点挽救的机会,我们就要奋斗。可是当普通常识告诉我们,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转机时——为了保持我们的理智,让我们不要“左顾右盼,无事自忧”。
我曾经访问过好几位在美国很有名的生意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大多数都能接受那些无法避免的事实,过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如果他们不这样的话,就会被重负压垮。
“当我们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之后,”爱尔西.麦可密克在《读者文摘》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就能节省下精力、创造出一个更加丰富的生活。”
没有人能有足够的情感和精力,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实,又能利用这些情感和精力去创造新的生活。你只能在这两者中间选择其一,你可以面对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暴风雨,弯下自己的身子,你也可以因抗拒它们而被摧折。
“对必然之事,且轻快地加以承受。”这几句话是在耶稣基督出生前399年说的。在这个充满忧虑的世界,今天的人比以往更需要这句话。
在忧虑摧毁你以前,先改掉忧虑的习惯,第四条规则是: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让忧虑“到此为止”
华尔街股票市场上有一个止损的方法。即在市场上所买的每一宗股票,都可以设定一个到此为止、不能再赔的最低标准。比方说,买的是每股50元的股票,可以规定不能再赔的最低标准是45元钱。这也就是说,万一股票跌价,跌到比买进价低5元的时候,就立刻卖出去,这样就可以把损失只限定在5元钱。
同样的道理用在生活上,在每一种让人烦恼和不快的事情上,加一个“到此为止”的限制,结果往往会出乎意料之外。
我真希望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就学会了这种“到此为止”的限制方法,把它用在我的缺乏耐心、我的脾气、我的欲望、我的悔恨和所有精神与情感的压力上。为什么以前没有想到要抓住每一个可能摧毁自己思想平静的情况呢?为什么不会对自己说:“这件事情只值得担这么一点点心——没必要去操更多的心……”
换个方式来说,如果我们仅仅需要以生活的一部分来付出代价,如果付出得太多了的话,我们就是傻子。这也正是吉尔伯特和苏利文的悲哀:他们知道如何创作出快乐的歌词和曲谱,可是却完全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快乐。他们写过很多令世人喜爱的轻歌剧,可是他们却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彼此之间格格不入,视为仇敌。
但是,伟大的林肯却做到了这一点。
有一次,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的几位朋友攻击他们的敌人,林肯却说:“你们对私人恩怨的感觉比我要多,也许我这种感觉太少了吧;可是我向来以为这样很不值得。一个人实在没有时间把他的半辈子都花在争吵上,要是那个人不再攻击我,我就再也不会记他的仇。”
获得心理平静的最大秘密之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而我也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定出一种个人的标准来——就是和我们的生活比起来,什么样的事情才值得的标准,我们的忧虑有50%就可以立刻消除。
所以,要在忧虑摧毁你以前,先改掉忧虑的习惯。任何时候,我们想拿出钱来买的东西和生活比较起来不划算的话,让我们先停下来,问问自己下面的三个问题:
1.我现在正在担心的问题,到底和我自己有什么样的关系?
2.在这件令我忧虑的事情上,我应该在什么地方设定一个“到此为止”的最低限度——
然后把它整个忘掉?
3.我到底应该付这支“哨子”多少钱?我是否已经付出了超过它价值的钱呢?
不要为打翻牛奶而哭泣
桑德斯先生告诉我,他生理卫生课的老师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教给他最有价值的一课:
当时我只有十几岁,可是那时候我已经常开始为很多事情发愁。我常常为我自己犯过的错误自怨自艾;交完考试卷以后,我常常会半夜里睡不着;咬着我的指甲,怕我没办法考及格;我老是在想我做过的那些事情,希望当初没有这样做;我老是在想我说过的那些话,希望我当时把那些话说得更好。
有一天早上,我们全班到了科学实验室。老师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边上。我们都坐了下来,望着那瓶牛奶,不知道那跟他所教的生理卫生课有什么关系。然后,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突然站了起来,一掌把那瓶牛奶打碎在水槽里——一面大声叫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然后他叫我们所有的人都到水槽边去,好好地看看那瓶打碎的牛奶。“好好地看一看,”他告诉我们:“因为我要你们这一辈子都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你们可以看到都漏光了,无论你怎么着急,怎么抱怨,都没有办法再救回一滴。只要先用一点思想,先加以预防,那瓶牛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现在已经太迟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只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只注意下一件事。”
“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这句话很普通,也可以算是很陈旧的老生常谈。可是像这样的老生常谈,却包含了多少年来所积聚的智慧,这是人类经验的结晶,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如果你能读尽各个时代伟大学者所写的有关忧虑的书本,你也不会看到比“船到桥头自然直”和“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更基本、更有用的“老生常谈”了。
只要我们能应用这两句老话,不轻视它们,我们就根本用不着这本书了。然而,如果不加以应用,知识就不是力量。
当我读历史和传记并观察一般人如何度过艰苦的环境时,我一直既觉得吃惊,又羡慕那些能够把他们的忧虑和不幸忘掉并继续过快乐生活的人。
所以,为什么要浪费眼泪呢?当然,犯了过错和疏忽都是我们的不对,可是又怎么样呢?谁没有犯过错?就连拿破仑在他所有重要的战役中也输过三分之一。也许我们的平均记录并不会坏过拿破仑,谁知道呢?
何况,即使动用国王所有的人马,也不能再把过去挽回。所以让我们记住这一条规则: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正文 《人性的优点》(2)
常保充沛的活力
保持每日多清醒一小时
在这本谈论如何防止忧虑的书里,我们为什么要谈起防止疲劳的问题呢?很简单,因为疲劳容易使人产生忧虑。任何一个在医学院学习的学生都会告诉你,疲劳会降低身体对一般感冒和疾病的抵抗力;而任何一位心理治疗家也会告诉你,疲劳同样会降低你对忧虑和恐惧等感觉的抵抗力,所以防止疲劳也就可以防治忧虑。
要防止疲劳和忧虑,规则第一条就是:经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翰.洛克菲勒曾创造了两项惊人的纪录:他赚到了当时全世界为数最多的财富,他活到98岁。他如何做到这两点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家里的人都很长寿,另外一个原因是,他每天中午在办公室里睡半个小时午觉。在睡午觉的时候,哪怕是美国总统打来的电话,他都不接。
《为什么要疲倦》一书中,丹尼尔说:“休息并不是绝对什么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补。”在短短的一点休息时间里,就能有很强的修补能力,即使只打五分钟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劳。棒球名将康尼.麦克告诉我,每次出赛之前如果他不睡一个午觉的话,到第五局就会觉得筋疲力尽了。可是如果他睡午觉的话,哪怕只睡五分钟,也能够赛完全场,一点也不感到疲劳。
我曾问过埃莉诺.罗斯福夫人,当她在白宫当第一夫人的12年里,如何应付那么紧凑的节目。她对我说,每次接见一大批人或者是发表一次演说之前,她通常都坐在一张椅子或是沙发上,闭起眼睛休息二十分钟。
让我再重复一遍,在你感到疲劳之前先休息,这样你每天清醒的时间,就可以多增加一小时。
你为什么会产生疲劳
有一个很令人吃惊而且非常重要的事实:单单用脑不会使你疲倦。这句话听起来非常荒谬,可是几年之前,科学家曾试图了解,人类的脑子能够长久地工作而不致使“工作能量减低”,也就是科学上对疲劳的定义。令这些科学家们非常吃惊的是,他们发现通过活动中的脑细胞的血液,毫无疲劳的迹象;但如果你由一个正在做工的人的血管里抽出血液,就会发现血液里充满了“疲劳毒素”和各种杂物。
那什么心理因素影响到坐着不动的工作者,而使他们疲劳呢?是快乐?是满足吗?不是的,绝不是这样!而是烦闷、懊恨,一种不受欢迎的感觉,一种无用的感觉,过于匆忙、焦急、忧虑——这些都是使那些坐着工作的人感到筋疲力尽的心理因素,使他容易感冒,减少他的工作成绩,而且会让他回家的时候带着神经性的头痛。不错,我们之所以感到疲劳,是因为我们的情绪使我们的身体紧张。
为什么我们在劳心的时候,也会产生这些不必要的紧张呢?丹尼尔.乔斯林说:“我发现主要的原因……是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越是困难的工作,越要有一种用力的感觉,否则做出来的成绩就不够好。”所以我们一集中精神就皱起了眉头,耸起了肩膀,要所有的肌肉都来“用力”。事实上这对我们的思考,根本没有丝毫帮助。
碰到这种精神上的疲劳,应该怎么办呢?要放松!放松!再放松!要学会在工作时放轻松一点。你怎样才能放松呢?是该先从思想开始,或是该从你的神经开始呢?二者都不是。你应该先放松你的肌肉。
下面是帮你学会怎样放松的五项建议:
1.请看关于这方面的一些好书。如大卫.哈罗.芬克博士所写的《消除神经紧张》和丹尼尔.乔斯林《为什么要疲倦》。
2.随时放松自己,使你的身体软得像一只旧袜子。我工作的时候,常在书桌上放一只红褐色的旧袜子,提醒我应该放松到什么程度。如果你找不到一只旧袜子的话,一只猫也可以。你有没有抱过在太阳底下睡觉的猫呢?当你抱起它来的时候,如果你想要放松,应该多去瞧瞧猫。它的头就像打湿了的报纸一样垮下去。
3.工作时采取舒服的姿势。要记住,身体的紧张会产生肩膀的疼痛和精神上的疲劳。
4.每天自我检讨五次,问问自己有没有使工作变得比实际上更重了?有没有用一些和我的工作毫无关系的肌肉?这些都有助于你养成放松的好习惯。
5.每天晚上再检讨一次,问问你自己:“我有多疲倦?如果我感觉疲倦,这不是我过分劳心的缘故,而是因为我做事的方法不对。”“我算算自己的成绩,”丹尼尔.乔斯林说:“不是看我在一天完了之后有多疲倦,而是看我有多不疲倦。”他还说:“当一天过完而我感到特别疲倦时,或者是我感觉我的精神特别贫乏的时候,我会毫无疑问地知道,这一天不论在工作的质和量上都做得不够。如果每一位生意人都能学会这一点,因为神经紧张而引起疾病致死的比率,就会马上降低了,而且在我们的精神疗养院里,也不会再有那些因为疲劳和忧虑导致精神崩溃的人了。”
说出你的忧虑
1930年,约瑟夫.普拉特博士注意到,很多到波士顿医院来求诊的女病人,生理上根本没有毛病,可是她们却认为自己有一些病的症状。有一个女人的两只手,因为“关节炎”而完全无法使用,另外一个则因为“胃癌”的症状而痛苦不堪。其他有背痛的、头痛的,常年感到疲倦或疼痛。她们真的能够感觉到这些痛苦,可是经过最彻底的医学检查之后,却发现这些女人没有任何生理上的疾病,很多名医生都会说,这完全是出之于心理因素——病在她的脑子里。
可是普拉特博士却了解,单单叫那些病人“回家去把这件事忘掉”不会有一点用处。他知道这些女人大多数都不希望生病,要是她们的痛苦那么容易忘记,她们自己早就这样做了。于是他开办了一个名称叫做“应用心理学”的班。
这个班的医学顾问罗斯.希尔费丁医生认为,减轻忧虑最好的药就是“跟你信任的人谈论你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净化作用。”她说:“病人到这里来的时候,可以尽量地谈她们的问题,一直到她们把这些问题完全赶出她们的脑子。一个人闷头忧虑,不把这些事情告诉别人,就会造成精神上的紧张。我们都应该让别人来分担我们的难题,我们也得分担别人的忧虑。我们必须感觉到世界上还有人愿意听我们的话,也能够了解我们。”
所以,下一次我们再碰到什么情感上的难题时,不妨去找个人谈一谈。当然我并不是说,随便到那里抓一个人,就把我们心里所有的苦水和牢骚说给他听。我们要找一个能够值得信任的人,跟他约好一个时间,也许找一位亲戚,一位医生,一位律师,一位教士,或是一个神父,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希望得到你的忠告。我有一个问题,我希望你能听我谈一谈,也许可以给我一点忠告。旁观者清,你也许可以看到我自己所看不见的角度。可是即使你不能做到这一点,只要你坐在那里听我谈谈这件事情,也等于帮了我很大的忙了。”
“把心事说出来”,这是波士顿医院所安排的课程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下面是我们在那个课程里所得到的一些概念。其实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做到这些事。
1.准备一本“供给灵感”的剪贴簿——你可以贴上自己喜欢的令人鼓舞的诗篇,或是名人格言。往后,如果你感到精神颓丧,也许在本子里就可以找到治疗方法。在波士顿医院的很多病人都把这种剪贴簿保存了好多年,她们说这等于是替你在精神上“打了一针”。
2.不要为别人的缺点太操心。不错,你的丈夫有很多的错误,但如果他是个圣人的话,恐怕他根本就不会娶你了,对不对?
3.要对你的邻居有兴趣——对那些和你在同一条街上共同生活的人,有一种很友善也很健康的兴趣。
4.今晚上床之前,先安排好明天工作的日程。
5.避免紧张和疲劳的唯一途径就是放松——再没有比紧张和疲劳更容易使你苍老的事了,也不会再有别的事物对你的外表更有害了。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良好的工作习惯之一:清除你桌上所有的纸张,只留下与你正要处理的问题有关的东西。
芝加哥与西北铁路公司的总裁罗兰德.威廉姆斯说:“一个桌上堆满很多种文件的人,若能把他的桌子清理开来,留下手边待处理的一些,就会发现他的工作更容易,也更实在。我称之为家务料理,这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光是看见桌上堆满了还没有回的信、报告和备忘录等等,就足以让人产生混乱、紧张和忧虑的情绪。更坏的事情是,经常让你想到“有一百万件事情要做,可自己就是没有时间去做它们”,这样不但会使你忧虑得感到紧张和疲倦,也会使你忧虑得患高血压、心脏病和胃溃疡。
以前担任过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查尔斯.伊文斯.休斯说:“人不会死于工作过度,而会死于浪费和忧虑。”不错,死于浪费精力——而他们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似乎永远做不完。
良好的工作习惯之二: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行事。
遍及全美的都市公司的创始人亨利.杜哈提说,不论他出多少钱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具有两种能力的人。这两种能力是:第一,思想的能力;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行事的能力。
查尔斯.卢克曼,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在12年之内,变成了派索登特公司的董事长,每年有10万美元的年薪,另外还能赚10万美元。他说这都是归功于他具有亨利.杜哈提所说的几乎不可能找到的那两种能力。查尔斯.卢克曼说:“就我记忆所及,我每天早上都在5点钟起床,因为那时候我的思想要比其他时间更清楚——那时候我可以考虑周到,计划一天的工作。计划去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做事的先后次序。”
良好的工作习惯之三:当你碰到问题时,如果必须做决定,就当场解决,不要迟疑不决。
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已故的H.P.豪威尔告诉我,当他在美国钢铁公司任董事的时候,董事会总要花很长的时间在会议里讨论很多很多的问题,达成的决议却很少。其结果是,董事会的每一位董事都得带着一大包的报表回家去看。
最后,豪威尔先生说服了董事会,每次开会只讨论一个问题,然后做出结论,不耽搁、不拖延。豪威尔先生告诉我,结果非常惊人,也非常有效。所有的陈年旧账都清理了,日历上干干净净的,董事也不必再带着一大堆报表回家,大家也不会再为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忧虑。
这是个很好的办法,不仅适用于美国钢铁公司的董事会,也适用于你和我。
良好的工作习惯之四:学会如何组织、分层负责和监督。
很多生意人替自己挖下了个坟墓,因为他不懂得怎样把责任分摊给其他人,而坚持事必躬亲。其结果是,很多枝枝节节的小事使他非常混乱,使他总觉得很匆促、忧虑、焦急和紧张。
要学会分层负责很不容易。我以前就觉得这个很难,非常的困难。我由经验也知道,如果找来负责的人不对,将会产生很大的灾难。可是分层负责虽然很困难,一个做上级主管的,如果想要避免忧虑、紧张和疲劳,却非要这样做不可。
消除烦闷心理
产生疲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烦闷。
众所周知,一个人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通常比肉体劳动更容易觉得疲劳。相反,当我们在做一些很有兴趣也很令人兴奋的事情时,很少感到疲倦。
如果你是一个从事脑力工作的人,使你疲劳的原因很少是由于你的工作过量,而是由于你的工作量不足。比方说,记不记得上礼拜那天,你不断地被别人打扰,一封信也没回,跟人家约好的事情也没有做,这里那里都是问题,那一天所有的事情都不对劲,一件事情也没有做成,可是回到家里的时候却已经筋疲力尽而且头痛欲裂。
我们的疲劳通常不是由于工作,而是由于忧虑、紧张和不快。
如果你“假装”对你工作有兴趣,一点点假装就会使你的兴趣成真,也可以减少你的疲劳、紧张和忧虑。
每天早上给你自己打打气,是不是一件很傻、很肤浅、很孩子气的事呢?不是的,正好相反,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这点非常重要。每个小时都跟你自己说一遍,你就可以指引自己去想很多勇敢而快乐的思想,也可以由此得到力量和平静。跟自己谈很多值得感谢的事情,你就可以在脑子里充满向上的思想。
只要你的想法正确,就能使任何工作不那么讨厌。你的老板希望你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他才能赚更多的钱,且不管老板要什么,你要想想,对自己的工作有兴趣的话,能够对你有什么好处,常常提醒你自己,这样做可以使你从生活中得到双倍的快乐,因为你每天清醒的时间里,有一半以上要花在你的工作上。如果你在工作上得不到快乐,在别的地方也就不可能找到快乐。要不停地提醒你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才能使你不再忧虑,而最后可能会替你带来升迁和加薪。即使事情没有这样好的结果,至少也可以把你的疲劳减低到最低程度,让你能够享受你的闲暇时间。
不再为失眠而忧虑
我们的生活中,有三分之一用于睡眠,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睡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知道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休息状态。可是我们不知道每一个人需要几个小时的睡眠,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是否非得睡觉不可。
为失眠症而忧虑对你伤害的程度,远超过失眠症本身。
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的纳撒尼尔.克莱特曼博士,曾对睡眠问题做过很多的研究,他是全世界有关睡眠问题的专家。
他说过,从来没有听说哪一个人是因失眠症而死的。实际上,可能有人为失眠而忧虑以致体力减低受到细菌的侵袭,可是这种损害是由忧虑所造成,而不是由于失眠症。
你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学着放松你自己。大卫.哈罗德.芬克博士写过一本《消除神经紧张》,其中提出了一种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你自己的身体交谈。芬克博士认为,语言是一切催眠法的关键,如果你一直没有办法入睡,那是因为你自己“说”得使你自己得了失眠症。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要你从这种失眠状态里面解脱出来——做法是对你身上的肌肉说:“放松、放松——放松所有的紧张。”我们已经知道,当肌肉紧张的时候,你的思想和神经就不可能放松——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入睡的话,必须先从放松肌肉开始。
另外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最好办法,就是使你自己的体力劳动到疲倦的程度。你可以去种花、游泳、打网球、打高尔夫球、滑雪,或者只是做很多体力劳动的工作。
从来没有一个人会用不睡觉杀。不论他有多强的意志力,大自然都会强迫一个人入睡。大自然会让我们可以长久不吃东西、不喝水,却不会让我们长久不睡觉。
所以,要想不为失眠症而忧虑,请记住,下面五条规则:
1.如果你睡不着,就起来工作或看书,直到你想睡为止;
2.从来没有人因为缺乏睡眠而死;
3.试着祈祷;
4.保持全身放松;
5.加强运动。
正文 《美好的人生》(1)
改变他人想法的十二个妙方
勿逞口舌之能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宴会,席间,坐在我身旁的来宾引用莎士比亚的一段话,讲了一个非常幽默有趣的故事。
但那人却一口咬定那段话是引述自圣经,当时我一听到他这么说,立即有股表现自己重要性与优越感的冲动,并当场提出异议。
“什么?那是莎士比亚说的?那怎么可能?太荒谬了!那段话明明是《圣经》里节录出来的,我再清楚不过了。”那位说故事的先生情绪很激动对我进行了反驳。我的左边坐着法兰克.贾蒙先生。他是我的一个老朋友,对莎翁的著作颇有研究,所以我也就决定由贾蒙先生来裁定孰是孰非。结果贾蒙先生却在桌下偷偷踢我一脚,然后说道:“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说的没错,那是《圣经》里的话。”
当晚回家途中,我问贾蒙先生:“法兰克,你怎么也会弄错,那句话明明是莎士比亚说的啊!”
“当然是!”他毫不考虑地应道:“是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的句子。问题是咱们受邀作客,又何必要证明那个引证错误,叫他难堪呢?就算你指正他,他是否就会因而对你产生好感呢?他又没征求你的意见,你何必硬要浇人冷水?不管是什么场合,你都该切记一件事:要避开过度尖锐的冲突。”
“永远避免跟人冲突。”当初说这话的贾蒙先生,如今早已作古,但这个教训,我却是至今仍深记心底。
在此之前,我一直是个好辩好争的人,小时候跟哥哥争,进了大学之后,我还特别选读逻辑辩论学,并经常参加辩论比赛,后来还曾在纽约开过这门课程,招收学生讲授辩学,然而到头来我所得到的唯一结论却是:不论何种辩论,上上之策还是设法避开它,视之为毒蛇猛兽,能避多远,就避多远。
不管何种辩论,十之八九结果都是没有结果,徒然使正反双方更坚持自己的看法。你绝不可能从辩论中得到真正的胜利,不论辩赢、辩输,到头来你都会失去某些其他东西?此话怎讲呢?如果你以压倒性的辩才,将对方驳斥得一无是处,你固然是洋洋自得,逞一时之快,但对方呢?你使他处于劣势,使他的自尊受创,他仍对你充满敌意。
泛美人寿保险公司对其业务员,有着一项恒久不变的训练方针,那就是:“永不与客户争辩”。
富兰克林曾说:“据理力争,偶然或许能让你得到一些胜利的快慰,但那种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佛家常说:“化解仇恨的唯一力量,绝非仇恨本身,而是爱。”
而误会的化解,也绝非争辩所能做到,必得经由谅解、安慰和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才有可能化暴戾为祥和。
当你遇到恶人挡道时,最聪明的方法,就是避开他,别跟他为争路而起冲突,如果被他咬伤了,就算你最后杀了他,你的伤口仍将存在。
所以,要想改变他人的想法,千万记住:避开一切不必要的争论。
说服他人的良方
如果你能达到行事处世中55%的正确度,你就可跨进华尔街,当一个日进斗金、腰缠万贯的银行家。如果连55%都做不到,那你又有何颜面数落他人之不是呢?
不论是借着表情、动作或是言词,你都能很轻易地表现出你对别人做法的不同意见,问题是这样做是否就真能使别人认同你的看法呢?绝不可能!因为你这样做是对他的智慧、判断与自尊的迎面一击,毫无回旋的余地,这样只会徒然引起他反击的冲动,并不能使之改变看法。就算你搬出天下至圣先贤所订之金科玉律也无济于事。一旦伤害了对方的自尊,一切道理都将被拒于门外。
不论你要告诉别人任何事实,千万别一口就说:“我可以跟你保证……”这种口气是很不好,因为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说:“我懂得比你多,我告诉你的全是实话,听我的准没错。”
这种态度,无异是在向对方提出挑战,引发他持反对意见的冲动,恨不能没等你开口,就先设法措辞将你驳倒。
所以,如果你真要证实某事,千万别让人事前察觉到,而是以技巧地、含蓄地在他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行。
要想教人,先得做到不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在教他。对方不懂的事,你也得设法让对方觉得他只是忘了,并非完全不懂。
查斯非德公爵在他的家书中,曾训诲儿子说:“尽可能使自己比别人更聪明,但千万别让对方察觉到这一事实。”
如果某人提出一套你认为并不正确的论点,就算你很确定其所言不实,但最好还是别一语道破,而是改换一种口气说:“抱歉!我的看法却与你不尽相同。当然!我也可能犯错,事实上我经常会犯错,不过如果我真错的话,我很乐于接受你的指正,咱们不妨一起针对此事讨论看看?”
上述这种委婉的说法,保证会带给你想不到的反应。天底下,绝不会有人因你说“我可能是错的,但咱们不妨讨论看看”而对你起反感。
相反,如果你一知道对方犯错,就毫不留情地一语道破,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世上真正明理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都免不了会有些偏见,先入为主的观念都很强,而且善于妒忌、怀疑、畏惧,并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不论是对他们的信仰、观念、好恶甚至发型,都倾向于固执己见,不容否认。所以,如果你真想指出他人的错误,我建议你把詹姆斯.哈维.罗宾逊的文章先多看几遍再说:
“我们经常会在毫无抵抗力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观念、想法。但是一旦我们的错误被揭发,我们立即就会武装起自己,一味地坚持原有的想法。这种反应,真正的目的并不在于保护自己,而是由于自己的自尊受到了明显的威胁,才会盲目地反抗。”
人生在世,最重视的莫过于属于自己的事物,不论是你的小狗、汽车、房子、父亲,其所有权都是绝对的,不容外界侵犯的。就连自己平常习惯信以为真的一些理念,都不容外来否定。否则,哪怕只是稍稍受到怀疑,你都会不顾一切地寻找各种借口,来保护这个陪伴自己很久的信念,进而产生无谓的争辩。
当然,这些观点也不是我卡耐基所创,早在十九个世纪前,耶稣就曾昭示世人,“要同意你对手的意见”。
换句话说,就是千万别去跟你的客户、丈夫或任何敌人恶言相对,争论不休,更别当面指出他的错误,使他恼羞成怒,凡事都切记要运用点手腕,化冲突为祥和。
勇于认错
平常无事的时候,我常带着我那头波士顿厨犬赖瑞克,一块儿到公园里散步,人少的时候,就索性放开套在它身上的绳索、口罩,任它在野地里奔跑、玩耍。
不料有一回碰上了一名警员,一见我放狗自由乱窜,立即厉声责备我说:“你怎么可以放它乱跑乱窜?难道你不知这样做是违法的吗?”
“我知道,”我嗫嚅地说道:“应该不至于伤人才对!”
“你想它不会伤人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万一要是有小孩或松鼠被它咬伤了,你可怎么办?第一次逮到,姑且原谅你,下次再让我发现,就只好请你到法院去解决了!”
从此以后,我真的没有违背规定,但却苦了赖瑞克,因为它对口罩、项圈实在是非常厌恶,硬把它限制牢牢的,即使是带它出去玩,它也是免不了一肚子不快。最后,我实在是于心不忍,于是就决定投机一次,又放开了它,任它在一处小山丘上自由奔驰,然而事情却偏偏那么巧,那名骑警又出现了。
我知道这一回我很难再有借口了,所以,没等他开口,我立刻迎上前笑着说道:“警官!又被你抓到了!这回我自知理亏,很抱歉,您就看着办吧!”
听我这么一说,那位骑警的口气反倒软化了下来:“这地方游客少,地方又空旷,也难怪你会让它自由一下。”
“是啊!一时兴起,就什么都给忘了。”我应道:“不过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触犯了法律。”
警官挨近赖瑞克,笑着说道:“其实像它这么小的狗,应该是不至于伤人才对。”
“是啊!但还是可能会伤到公园里的小松鼠。”我补充道,尝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看事情。
“不会那么严重的,”他委婉地说道:“这样好了!你把它带到山丘后头我看不到的那片草坪上去玩吧!反正不会有什么事,大家方便一下就是。”
如今回想起此事,当时那位警官之所以会态度软化,正是因为他感受到被重视、被尊敬,当我毫不保留地在他面前坦承自己的过错时,他唯一的反应,当然是表现出他仁慈宽大的一面,这就是人性。
各位想想,你是不是也跟警察有过争执呢?下次碰到这种情形,奉劝各位,与其愣在那儿听他训诫,或是据理力争,互不相让,倒不如先降低姿势,坦白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结局绝对要好出许多。
天底下,任何一个傻瓜都能找出自己的错误,但却只有最聪明的人,才敢于认错。
如果确信自己是对的,那就试着以最委婉的方式去说服他人。如果自己是错的,只要勇于认错,不但不会遭外界批评,反而还会得到原谅,甚至尊敬,一味地假辞辩驳、推诿,只会使事情变得更遭。
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各位千万别因为不敢认错,不肯认错,而使自己受到众人的鄙视遗弃。
所以,如果你希望别人同意你的想法,千万别忘了:要坦率、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通情达理
人在盛怒的时候,往往会为了宣泄心中的不平,而据理力争,驳倒对方,然而这种做法带给对方的感受又是如何?他们是否真的就此心服口服呢?威尔逊将军曾说:“如果你想诉诸武力,我必然也会握紧拳头,全力反抗,但是如果你能改以温和的态度说:咱们不妨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谈一谈,如果意见真的相左,再共同商量个对策。结果我们反倒发现,事实上我们在意见上相左的地方,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严重,只要有耐心、平静地共同去面对问题,事情多半都能够迎刃而解。”
早在百年前,林肯也曾说过:“要想捕杀一只苍蝇,一加仑苦涩的胆汁,还不如一滴甜美的蜂蜜来得有效。”这的确是句充满睿智的至理名言,在希望得到别人赞同与支持之前,先让对方知道你和他是朋友、是同志,这是抓住人心最有效的力量,也是要求对方以理性接受自己意见的最好方法,其作用和捕杀苍蝇的那一滴蜂蜜是一样的。
我小的时候,曾经读过一段有关“太阳与风”的故事。
太阳与风交相争辩,坚持自己是最强的。它们看到一位老先生迎面走来。风得意地说:“我可以证明比你强了,你看到那位老先生,我能比你更快地将他的外衣脱下来。”
说罢,它鼓足浑身气力,朝那位老先生身上猛吹,未料它吹得愈大,那位老先生愈是将外衣裹得紧紧地,说什么也不肯松手,最后风只好摇摇头,放弃了。
这时,太阳从云端探出头来,对老人慈祥地微笑起来,不出片刻,那位老先生就擦擦额头的汗水,把外衣脱了下来。太阳随即转身对风说道:“看到没有,不论何时何地,仁慈、友善终究是要比愤怒和暴力强出许多。”
虽然这只不过是一个用来教育小学生的小故事,但其中的道理却是千真万确的。
如果你想改变他人的想法,那么千万要以温和友善的态度起步!
苏格拉底的秘密
跟别人谈话的时候,别一开始就提出双方意见相左的问题,而最好是从双方意见一致的问题开始讨论,倘能遵循这个原则,双方定能朝着相同的目标,尽可能地说服对方,让对方更能了解问题的本来面目。
欧华斯.崔特教授在他的著作《人类行为之影响力》中,曾经提到过,一旦一个人说出“不”字,基于个人尊严之维护,稍后即使发现自己有错,也势必要力争到底,不肯轻易妥协。所以,在开会讨论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窍门,就是要引导对方说“好”或“是”,千万别让他有机会提出否定的答复。
这就像是撞球一样,当一个已经在运动的球,如果你想改变它的行进方向,你势必得施以相当的力量,如果你希望它以完全相反的方向行进,所需施加的力量更是超乎寻常之大,方能奏效。
这种论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也是绝对合理的。当一个人说“不”的时候,他的心理,甚至他的内分泌、肌肉组织,都会紧崩起来,以支持自己说出的这个字,呈现出绝对的拒绝状态。反之,当一个人说“是”的时候,他的生理上、心理上,却丝毫不致紧张,而会始终呈现出一种接纳的状态。所以,若能让对方说出更多肯定的话,就更容易将对方引导至自己的思想体系和价值系统中。
其实这只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技巧,但往往因其太简单,反而会易于被人忽视。人们为了一味地满足自己的优越与虚荣,总是免不了要坚持己见,对他人的见解横加指责,如果真想透过沟通、讨论,获得某种建设性的结论,抱着虚荣心、优越感不放,是绝对不行的。
要想一开始就让对方——不论是学生、顾客、子女、丈夫和太太——说“是”、“好”,只需付出少许耐心就可以办到。
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深知其中的奥秘,他从不断然指出人家的错误。所谓“苏氏问答法”,正是以特定的技巧,来引导对方提出一连串肯定的答案,进而纠正对方原先坚持的错误论点。
下次,在我们指责别人错误之前,不妨先想想这位苏格拉底老先生。所谓以柔克刚,正是这种引导方法的最佳诠释。
所以,要想说服别人,一定要做到设法让对方首肯,回答一些不得不说“是”的问题。
如何应对他人的抱怨
大多数人都因为一心急于说服对方,改变对方的想法,一逮着机会,就滔滔不绝说个没完,丝毫不留给对方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种毛病,推销员尤其容易犯,事实上真正想要让别人心悦诚服,最好的方法,还是要让对方得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他娓娓细诉自己的想法时,即使你对他的论点颇不以为然,也应该抑制住自己心中的冲动,万万不能半途插嘴,打断对方的话。毕竟,此时此刻对方真正关心的并不是你的想法如何,而是一心一意将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最好的应对之道,当然是耐着性子,由衷地听他倾吐心中的一切。
同样的方法,运用在商场上也一样能奏效。
某公司公开宣称要标购一批布料,供作汽车内部装潢用,并指定参与竞标的布商,得派专员亲赴该公司就其产品提供说明,当时参与竞标的布商共有三家,鲁先生即是其中一家的业务代表,然而就在他必须出席产品说明会的当天,他却患了严重的喉炎,嗓音嘶哑,根本无法发声。
在面对着该公司董事长、董事以及手下许多高级干部进行产品说明时,鲁先生发现自己的嗓音嘶哑难听,再说下去,徒然白费力气。最后实在无计可施,只好宣布放弃,并在黑板上写着:喉痛声哑,语不成声,未能说明,敬请见谅。以表示自己的歉意。
出乎意料,该公司的董事长却突然起身说道:“好!那就由我来替你说吧!”说罢,他就真的把公司的样品按序排好,开始如数家珍地一一说明各类布匹的优缺点,并和与会的干部,就该公司所需布料质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鲁先生陪坐一旁,只能不时地点头、微笑,以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情。
一笔价值160万的生意,竟然就这么做成了,鲁先生简直不敢相信天下会有这等事。但是如果当时鲁先生没患喉炎,相信这笔生意很可能无法达成。
一家公司招聘员工,查尔.柯柏拉寄出自己的履历表,不出几天,就收到对方的通知,他去面试。他则在面试之前,特地到华尔街把那家公司的背景资料查了一下,然后在面试时说道:“我很荣幸能够接受贵公司的面试,贵公司以28年前一张办公桌、一名速记员的规模,能打出今天这个局面,的确叫人佩服。”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