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20120628011155933

罗建幸(当代)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书名】一个中国名企的深度研究:宗庆后与娃哈哈
【作者】罗建幸
【类别】教育
【状态】连载
【来源】腾讯读书
【更新】2010-04-05已更新至53章
【本册章节】第1-53章
【简介】本书深度挖掘了企业的真实运作密码,即研究娃哈哈成功的个性部分,如独到的"宗式兵法";同时,也重点研究了娃哈哈成功的普遍意义,即共性部分,并且用适当的战略、管理、营销理论加以解释,并辅以延伸阅读,不仅希望读者能从娃哈哈的战略、营销、管理案例中有所借鉴,更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给自己以启示。

---开始阅读---

[1]第1节:前言(1)

前言娃哈哈——1987年,三个人、14万元借款、白手起家、2007年营业规模超过250亿元。自1998年以来,娃哈哈已经连续10年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雄居中国食品饮料行业首位。娃哈哈,无疑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企业创始人——宗庆后先生无疑也是中国顶级经营大师之一。那宗庆后与娃哈哈是怎样成功的呢?其中最关键的成功因素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真的是联销天下——网络致胜,是不是真的是广告轰炸——品牌致胜?其持续成功的核心奥秘到底在哪儿?娃哈哈的各个经营要素:企业战略、营销4P、组织构架、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是不是真地值得我们学习,是不是真地如娃哈哈人所言的“想学也学不到”?作为成功的企业家——娃哈哈的“教父”,宗庆后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性格特征、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能力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是不是真的如外界报道的那样自信、自负、自我?在举世瞩目的娃哈哈、达能“离婚大战”事件中,宗庆后为什么要绝地反击?他怎么能得到娃哈哈人和经销商们旗帜鲜明的一致拥护?经历劫难后的娃哈哈,未来到底会怎样?是从此一蹶不振,还是风雨之后再见彩虹?……笔者曾在娃哈哈核心管理层工作多年,且10余年来一直持续密切地关注着娃哈哈的发展,迄今仍与娃哈哈高层保持着相对密切的关系。笔者深度地了解宗庆后的性格特征、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并参与了娃哈哈纯净水的横空出世、非常可乐的成功上市以及娃哈哈、达能之战等高层的决策。笔者尽可能地深入企业来掌握一线资料,以深度挖掘企业的真实运作密码,剖析“真相”背后的真相,用适当的理论解析企业的成功密码和相关失误。笔者也尽一切可能与企业保持相对的距离,时刻保持客观清醒的头脑,不被企业的利益所诱惑,以免沦落为企业的御用文人。笔者更自信拥有一定水准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够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深度剖析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事后、事中诸葛亮,感觉也不错;至于本书对宗庆后和娃哈哈的相关分析的建议部分,是不是事前诸葛亮,则留待于时间来证明)。成功的企业虽然各有各的成功之道,但也有成功的普遍规律,笔者既研究娃哈哈成功的个性部分,如独到的“宗式兵法”(这难以在中国式MBA课堂里学到,更不可能在难辨真伪的各种媒体报道里学到);也重点研究娃哈哈和宗庆后成功的普遍意义,即共性部分,希望能够从娃哈哈及宗庆后的成功中能让他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给他们以启示。


[2]第2节:前言(2)

虽然,宗庆后自认为其经营管理“没有战略”“没有蓝海”,但娃哈哈的经验却表明:许多经典的战略、管理、营销理论,被无师自通的宗庆后运用得相当娴熟。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菲力浦·科特勒的营销管理,特劳特、里斯的“定位”“22营销法则”等都能从宗庆后的策略中找到对应的案例。商场即战场,至于孙子兵法、毛泽东思想等军事思想谋略更是被熟知军事历史的宗庆后运用得淋漓尽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本书在分析宗庆后和娃哈哈成功之道的同时,更力求客观公正地总结娃哈哈在某些方面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及各种谋略的不足之处,希望给相关人士更多的借鉴,便于其从中取其精华而弃其糟粕。套用商业巨子——史玉柱的一句话:“成功经验的总结常常是扭曲的,失败教训的总结才是正确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在乎一心。企业管理的至高境界是“见招拆招,无招胜有招”。任何理论、经验与谋略都有特定的假设前提,世界上没有一条置于何处都合适的真理,企业的决策必须因时、因地而异,必要时甚至因人而异。社会上关于娃哈哈经营管理方面的书籍、文章不少,但真正能做到深度挖掘、深度分析的并不多,至于将娃哈哈在经营管理中的成败得失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比较,并运用适当的理论加以解释延伸的书籍、文章就更少见。本书的企业战略篇特别适合大中型企业高层、创业者及立志于更高发展的职业经理人阅读;营销谋略篇,特别适合于各中小型企业高层、创业者、营销总监、市场经理、销售经理以及希望进一步晋升发展的从事市场销售方面的人士阅读;组织管理篇与未来发展篇特别适合于成长型企业高层及各部门经理阅读。总体而言,本书对从事消费品领域的读者帮助较大,也适合各大专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尤其是MBA的案例教学以及营销、广告、经济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学习参考。罗建幸2008年5月



[3]第3节:背景材料娃哈哈的成长轨迹(1)

背景材料娃哈哈的成长轨迹1987年5月1日,娃哈哈前身——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于杭州市清泰街160号悄然成立,多年后的中国产业巨子就此起步。当时,经销部仅三名员工——创始人宗庆后及两名退休教师,14万元流动资金,没有任何固定资产。校办企业经销部主要向杭州上城区各小学供货,批发销售文具纸张、饮料等日常用品。不久,企业开始经销当年火爆的保健食品“中国花粉口服液”,后来引进了一条简单的“灌装”生产线,为“中国花粉口服液”做配套加工,赚取微薄的加工费。1988年,得知“中国花粉口服液”可能存在激素,本着对顾客负责的态度,宗庆后停止经销该产品;同时,鉴于保健食品行业存在着很大的市场商机,宗庆后果断地从普通的小经销商转型为保健食品生产商。1988年年中,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成立,“娃哈哈”品牌正式诞生。同年8月,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上市。凭借着精确的市场定位、超前意识的广告效应——“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儿童营养口服液两年之内红遍了中国,娃哈哈淘了第一桶金。1990年,仅一项产品,娃哈哈的销售额就近亿元,利税近3 000万元,在当年的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中排名第85位。创业才三年的娃哈哈“意外”的成为浙江省的利税大户、蓝筹企业,此后的娃哈哈一直都是各类工业企业排名的“常客”。小鱼吃大鱼1991年,仅100余人的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在杭州市政府的牵头下,进行了“小鱼吃大鱼”的尝试,以8 000多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2 000多人(包括700多名退休职工)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该厂当时情况为资不抵债、经营陷入严重的困境,这既解决了当时供不应求的娃哈哈口服液的生产场地、熟练工人缺少等问题,同时也承揽了罐头厂近7 000万元的债务,解决了2 0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一举多赢。1991年年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在娃哈哈营养口服液持续畅销的同时,宗庆后敏锐地感觉到保健食品生命周期的短暂性,难以长期持续发展,再次果断地由保健食品转型为食品饮料生产制造商。1991年年末,娃哈哈果奶(儿童乳饮料)上市,凭借着“妈妈我要喝,娃哈哈果奶”的广告效应及产品质量,产品很快畅销到大江南北。随后,宗庆后根据原杭州罐头厂的研发经验、生产资源推出了八宝粥、银耳燕窝等罐头食品及与外商合资生产的娃哈哈平安感冒液,前者销量也不错,目前仍居国内市场第一位;后者维持艰难,银耳燕窝等罐头食品几年后淘汰。“销地产”布局1994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对口支援三峡移民建设,娃哈哈在重庆市涪陵以“移民经费与移民任务总承包”的改革思路,与当地政府各出资4 000万元,兼并了当地三家特困企业,组建了娃哈哈涪陵有限公司,这是娃哈哈在外省成立的首家子公司。娃哈哈以成熟的产品、成熟的技术、成熟的市场,辅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使涪陵公司一举打开僵局,产值、利税连年快速增长,娃哈哈系列产品在西南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娃哈哈涪陵公司成为了三峡库区最大的对口支援企业之一,跻身于重庆市工业企业的50强。尝到“销地产”甜头的娃哈哈,自此开始了全国“销地产”生产力的布局,至2007年,有10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包括39家与达能合资的公司)。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娃哈哈的许多生产型子公司设在如湖北宜昌、湖北红安、四川广元、吉林靖宇等落后、贫困地区,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4]第4节:背景材料娃哈哈的成长轨迹(2)

娃哈哈的对口支援、对口扶贫工作以及“销地产”布局的做法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和赞赏。战略合作1995年,急于扩大规模的娃哈哈,一年之内推出了红豆沙、绿豆沙、儿童健康饮料、清凉露、果冻、膨化食品、关帝酒、榨菜、康有利等10余种产品,但几乎全线失败(后来,宗庆后不得不承认这是重大的决策失误),不过依靠着果奶、八宝粥等强势产品的发展,当年的销量依旧达8?8亿元,取得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利税超亿元。1996年3月,基于当时的合资潮流及利用外资发展企业的思路,娃哈哈集团的下属5个企业与法国达能公司合作, 在坚持合资不合品牌,由中方全权经营管理的前提下,娃哈哈一次性引进外资4 500万美元。公司先后从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引进了大量具有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通过引进资金及技术来发展民族品牌使娃哈哈再次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是,由于对合资企业股权比例的持有量、商标的重要性的忽略以及资本运作的不熟悉,娃哈哈“利用外资”的美好愿望变成了“引狼入室”,留下了很大的发展隐患。1996年初(合资公司成立以前),娃哈哈痛下决心进军成人饮料——娃哈哈纯净水,娃哈哈纯净水凭借着价格、广告优势高调上市,当年即拿下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销售业绩。次年,娃哈哈AD钙奶强势推出,这使得娃哈哈集团年营业额连破10亿元、20亿元大关。挑战两乐1998年,娃哈哈经过10多年的历练,羽翼渐丰,已具备了与世界大品牌进行竞争的条件。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研制,娃哈哈推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在饮料界主动扛起了向世界第一品牌可口可乐挑战的民族工业大旗。在一片“非常可笑,非死不可”的质疑声中(包括合资企业股东达能引经据典的强烈反对),非常可乐系列隆重上市。非常可乐上市当年销售额过亿元,三年后超15亿元;在碳酸饮料领域,坐三望二的位置不可动摇。1998年年末,娃哈哈集团的营业规模及营业利润开始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企业声誉日隆,此后多年一直雄踞中国饮料业榜首地位。还民营之魂1999年末,基于国退民进的战略方针,已经挂了多年“红帽子”的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改制,还民营之魂。其中杭州市上城区国资局占51%的股份(两年后,国资局将5%的股权转让给娃哈哈集团公司职工持股会,还占46%;若不是2007年的达能事件,剩下的46%,也将可能转让给管理层和员工);宗庆后获得1?5亿元股本(其获取股本的资本金以个人信用向银行借贷而来),股权比例为29?4%;除宗庆后外的38名高管共持股权2?3%;职工按岗位级别获得持股配额,1 885名正式职工共持股8 923万元,占总股本的17?3%。



[5]第5节:背景材料娃哈哈的成长轨迹(3)

全方位饮料公司2001年,娃哈哈茶饮料、果汁饮料系列顺势推出,加上前几年的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自此,娃哈哈定位于“全方位(“全方位”指全人群、全产品、全区域、全面推广,不断巩固并提升中国饮料业的榜首地位)饮料公司”的战略规划初见雏形。多元化元年2002年,在坚持以饮料业为主的同时,娃哈哈进军童装产业,被称为娃哈哈多元化元年;起初,宗庆后雄心勃勃,但低估了跨行业经营运作的艰难性,当年的娃哈哈童装目标销售额为10亿元,但至今却仅在1亿元上下徘徊,处于一种进退维谷,处境尴尬的状态。三次创业目标2003年,娃哈哈集团营业额超过100亿元,企业随即又提出了营业规模在3~5年过200亿元(2007年,娃哈哈的营业规模超过200亿元,即在第4年达到目标)、5~10年达1 000亿元的“三次创业”的宏伟目标。进攻大城市2005年开始,“营养快线、爽歪歪、非常咖啡可乐”等城市型产品相继强势上市,娃哈哈集团吹响了“农村包围城市,攻占大城市,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角。“洗脚上田”,从“野战”到“正规战”的娃哈哈果然身手不凡,新产品不辱使命,在城市开始站稳脚跟,娃哈哈再次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达娃之争2007年4月,财经界震惊的娃哈哈达能“离婚大战”爆发,高歌猛进的娃哈哈遭遇了达能的强行并购:情理法的权衡,企业控制权的争夺,中西文化的碰撞,娃哈哈的“惊天浩劫”开始……2007年12月,在中法两国政府的协调下,娃哈哈和达能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同意结束对抗,回归和谈。但是,鉴于双方利益的严重冲突,外界期待中的“真正和解”并没有如期到来,2008年,娃哈哈的劫难仍在继续……如今的娃哈哈集团,生产销售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等八大类近300个品种的产品,2007年产量600多万吨,销售额超过250亿元,占据中国饮料业产量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饮料业当之无愧的老大。其中瓶装水、含乳饮料、八宝粥罐头多年来产销量一直居全国第一,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位居全国前三甲。2007年底,娃哈哈已经发展成为总资产140多亿元,拥有2万多名员工,在全国26个省市建有102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包括39家与达能合资的企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娃哈哈已连续近10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成为中国最大、效益最好的食品饮料企业。若不是10年前合资留下的隐患,风头正劲的娃哈哈未来无限好。但是,达能以10年前的一纸协议,欲强行收购娃哈哈,宗庆后不仅要费心费力对付达能,还要同时对抗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等强大的竞争压力……娃哈哈能否顺利渡过此劫难?娃哈哈是否因此而一蹶不振,还是风雨过后再见彩虹?……一切都是未知数,一切皆有可能。20年娃哈哈销售额成长曲线图


[6]第6节:大器晚成宗庆后(1)

第一章大器晚成宗庆后宗庆后虽是名门之后,但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巨大变迁中,一度沦落为无地位、无财富、低学历的一介“平民”。在做了足足42年的“平民”后,1987年,宗庆后抓住机会,带领两名退休教师,借款14万元,白手起家,创立了娃哈哈。在随后的20年中,宗庆后,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靠其高水平的经营谋略,一手将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的娃哈哈打造成中国食品饮料业的“巨无霸”,成为中国民族企业的骄傲。宗庆后本人也因此而得到国家、社会民众的极大尊重,获得“中国经营大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等无数国家级荣誉称号。古代姜子牙的出道多少带有神话色彩,而现代的已过不惑之年的宗庆后白手创造的娃哈哈神话给了许多人奋斗的理由,成为大器晚成的典范。那宗庆后为什么会成功,而且是非同一般的持续成功?性格决定命运、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宗庆后的性格特征、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是其成功的真正源泉。这其中,哪些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哪些需要我们扬弃呢?宗庆后,1945年10月12日生于杭州,家里排行老大,南宋名将宗泽第36代子孙。虽然是名门之后,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宗庆后却因为“名门”而扣上了特殊的帽子。少年时期的宗庆后,生活非常困苦,其父母甚至因为生计的需要,而不得不将宗庆后的妹妹送给亲戚。尽管吃不饱、穿不暖,但其父母在对宗庆后的教育上的要求依然非常严格。“做人要有志气,不怕吃苦;做人要老老实实,工作一丝不苟;做人要厚道,不怕自己吃亏。”在很多年之后,宗庆后的母亲是这样对采访她的记者讲述她教育孩子们的原则的。少年时期的宗庆后就很懂事,特别明事理。尽管生活对于他们家人来说是残酷的,但是他从来不埋怨,一直以一颗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与学习。进入小学之后的宗庆后一直都是班干部。别的学生不敢做的事情都是他来承担。他小学时期的班主任这样回忆:“宗庆后!我记得,不声不响的,可回答问题很勇敢,给他布置点任务,次次完成得很出色。”



[7]第7节:大器晚成宗庆后(2)

然而,学校的生活对于宗庆后是如此的短暂,刚刚度过少年时代的他,却在初中刚毕业时便毅然决定了“上山下乡”。在母亲的泪光中,17岁的少年宗庆后孤独地远行到了舟山农场从事挖盐、挑盐、晒盐工作,就这样开始在偏远的海边拉着车。那时,来回拉一车盐,长达30里路,而得到的却是仅仅价值0?15元的夜餐。一年后,宗庆后又辗转到了绍兴茶场做生产技术调度的工作,他种过茶、割过稻、烧过窑,这一做,又是14年。长达15年的农村劳作不知让多少“知青”放弃了梦想,但宗庆后却坚持了下来。尽管每天都要超长时间的工作,但他依旧保持着看书学习的习惯。那时候,他不知将《毛泽东选集》读了多少遍。他不打牌、不喝酒、不串门,对亲近的异性朋友也避而远之。家人眼睁睁地看着宗庆后已过而立之年,希望他能在绍兴安家落户,并特意打造了一套家具寄给他,而他却原封不动地将家具退回杭州。“人活着,必须干一番事业,不能碌碌无为过一生。”宗庆后要干一番事业的执着,没有人能够改变。多年以后,有人问宗庆后:“在农村的15年,是不是虚度光阴?”宗回答,“因为历史的原因,表面上看起来我的确是虚度了光阴,但是,我感到这15年,对我人生的成长还是起了很大的帮助的。15年的劳动锻炼,练就了强壮的身体,这是革命的本钱;磨练了我的意志;促使我不断地阅读军事的、历史的书籍,增长了知识。”成功以后的宗庆后还常常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名言来总结当年的艰苦岁月。1979年,宗庆后因其母亲的退休顶职回到了杭州。一无学历,二无关系的他,只能从工农校办纸箱厂的业务员干起,并以此来开启新的人生历程。但在那种特殊的时代下,尽管宗庆后有满腔热忱,却往往不被领导们所接纳,甚至还被作为异类而排斥。“那时的宗庆后,沉默寡言,一点也不快乐。”尽管后来的宗庆后是这样形容长达8年的业务员生涯——“与抗日战争一样长,一样艰难”,但这对他日后的创业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年间,他跑遍三江六码头,深入过最偏僻的农村,也到过各路商家的必争之地。他用过各种语言、手段(无不良)、方式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同样也以行家里手的姿态,处处设防、步步为营、欲擒故纵、讨价还价。中国市场复杂多变,中国民众特别是农村的消费习惯、市场特性,也在他的忙碌下变得清晰明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东风似乎有些姗姗来迟,在他42岁的时候才来到。1987年,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欲向外转包,宗庆后认准这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当时,只有14万元启动资金的小经销部却要承担每年4万元的利润指标,然而,这并没有吓倒宗庆后,他甚至自信地主动承担每年10万元的利润。


[8]第8节:大器晚成宗庆后(3)

1987年5月1日,一个不起眼的校办企业经销部牌子出现在杭州城东清泰立交桥的北侧。当时可有谁曾想到:一个未来中国食品饮料业的巨头企业已经开始萌芽。宗庆后带着他的梦想在这里开始启程。宗庆后不仅是娃哈哈的创始人、董事长、娃哈哈的“大家长”,更是娃哈哈的精神领袖!核心!灵魂!宗庆后对娃哈哈的贡献,无论用什么语言来赞誉都不会太过分。20年来,娃哈哈的成长史其实就是宗庆后的个人奋斗史,娃哈哈的企业文化就是宗庆后个人思想观念的企业化、组织化。当然,宗庆后的劫难同样是娃哈哈的劫难,娃哈哈的困惑就是宗庆后的困惑,两者形影相随,不分你我。因而,我们要深度研究娃哈哈的成败得失,就必须要深入研究宗庆后的性格特征、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能力结构。我们所看到的娃哈哈的经营谋略仅仅是外在表现,我们必须系统地研究宗庆后的性格、观念、能力,才能够深刻地把握娃哈哈成功的本质,才能相对精确地预测出娃哈哈未来的发展。一代枭雄——关于宗庆后性格特征的研究〖*2〗集权管理有一次笔者在讲授关于个人品牌的相关内容时问到:“想到宗庆后,想到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娃哈哈”,“再想到什么”?“集权”。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言语中可以看出,这就是人们普遍对宗庆后强烈的个性和管理风格的认知。“你去看看中国现在能成功的大企业,都有一个强势的领导,都是大权独揽的,而且专制的。我认为在中国现阶段要搞好企业,你必须专制。”公开场合,宗庆后从不忌讳专制思维。“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必须是一个‘开明的独裁者’”。宗庆后迄今为止没有副总,高层仅其一人,事无巨细,大权独揽。中层部门经理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而且手下女将为多。其任用理由是“因为女将听话,执行力比较强”。对人的集权管理:在娃哈哈看来,除了宗庆后本人外,其他任何人都可上可下,他可以一夜之间撤换公司的人事部长、生产部长,中间没有什么组织考核程序;他也可以一夜之间免掉几个省区销售经理的职务,竟然事先不与销售公司的总经理打个招呼。对财物的集权管理:所有的集权管理,落实到最后就是“签字权”。宗庆后是娃哈哈绝对的“一支笔”。创业初期,办公室买个扫把他都要签字;后来,50元以上的开支都要他签字。宗庆后要签字的单据每天多达数百份!现在,虽然娃哈哈实施了分级授权制度,但各类采购合同、广告费、交际费等仍牢牢控制在宗庆后手中。



[9]第9节:大器晚成宗庆后(4)

对事的集权管理:营销方面的任何决策,任何产品的包装、价格、广告等,毫无疑问都是宗庆后说了算;即便是设备的引进,生产线的安装,厂房的设计,许多时候也是宗庆后亲自过问、定夺。如果宗庆后出差在外,办公室每天晚上要给他发送关于营销、生产、采购等方方面面的几十份传真,然后他再用遥控电话作出指示或签字后回传。应该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尤其在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宗庆后本人强调是现阶段),如果企业家本人有足够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够确保企业决策正确,则在人、财、物、事方面的专制会令组织的执行相对高效、到位,企业的发展会更快速。但是,集权管理一定会带来更多的副作用——“一言堂”,没有人说真话,有思想的优秀人才留不住,经营决策的风险加大。宗庆后自己所希望的“成为开明的独裁者”,这“开明”两字,没有被外界认可;事实上,也没有被其内部员工认可。企业要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一定要靠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靠管理层群体的力量,靠有效的授权、分权,才可能确保企业的正常运作、健康发展。对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而言,除非你自信拥有宗庆后般的经营才能,同时你可以进行集权管理,否则建议你应该组建各有专长且能各负其责的创业团队,如此,才可能优势互补,才可能合力地发展企业。靠十年如一日的集权管理并持续成功的企业毕竟是少数,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万向的鲁冠球、万科的王石,这些名声显赫的企业家现在都已经退居幕后。要铸就百年企业,我们必须要将个人的“基业常青”转化为组织的“基业常青”,将个人的谋略转化为组织的智慧,将个人的力量让位于团队的力量。自信和自负自信,就是有一颗“骄傲”的心,这不仅是成功企业家的基本心理特征,也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有特征。翻阅成功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其中无一不言:成功的人生需要自信。有自信才能进行正面思维,从而做到积极进取;有自信才能敢做敢为,宗庆后也不例外。“营销,就是解决好买与卖的关系,让顾客愿意买,让商家愿意卖,就这么简单。”“我和《蓝海战略》的作者对话,我把他的观点都否定了。管理书籍应该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好多管理类书籍恰恰相反,只不过是找个新角度把以前的东西又说一遍。”这是他对自己管理理念自信的表现。“在娃哈哈,没有我,以后的发展的确会出现问题”这是对自己掌控企业的自信的表现。“外资也是纸老虎,他们对中国市场不了解,水土不服。他们不可能比我更了解中国的市场。”“达能要么妥协,要么退出中国,我们赢定了。”“谁说碳酸饮料市场就一定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我的非常可乐一定会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是对抗竞争的自信表现。


[10]第10节:大器晚成宗庆后(5)

因为自信,无师自通的宗庆后,不人云亦云,开创了独一无二的“娃哈哈营销模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样的饮料之王,也无可奈何于非常可乐在中国萌芽并发展。宗庆后指挥下的娃哈哈与达能之争,就如商标名称暗示的那样——即便在风雨飘摇中依然哈哈大笑,“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笑得从容而自信。但是,自信与自负是孪生兄弟,自信过了头,就成了自负。成功了就是自信,失败了就是自负。对于进军童装业而言,不了解行业运作规律,自己操刀,按照饮料业的运作方式运作童装,竟然连饮料的经销商都跟着过来销售童装,结果陷入了困境,进退两难,这是自负;与达能合资,竟然会同意49∶51的股权构架,竟然以为他们是“善良”的投资者——以前不插手娃哈哈经营,以后也不会插手,这是自负;与达能战斗,不请公关公司,甚至不听从一些资深律师的意见,靠自己的力量去战斗,这是自负;对日常的经营管理,很少听得进别人的意见,更不会主动向一些专家学者讨教、学习,长期以来没有外界所谓的智囊团、顾问团,这是自负。“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类典型的过于自负的口号,竟会得到很多企业家的认同,让人遗憾。自负是许多企业家的通病,如果你不屑于充电学习,如果你身边没有意见相左的人(企业里,在一定程度上既需要和珅这样溜须拍马的人物,同时也更需要纪晓岚这样有专业水平、不畏皇权的人物),如果你觉得别人都是笨蛋而只有自己聪明,如果你很少请教一些专家、学者并对咨询顾问公司不屑一顾,那说明你太自负了。如果想改变,那么不妨多充电,多听听他人意见,尤其是实战型的专业顾问的意见。魄力、果断、敢做敢为、敢冒风险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敢做敢为、果断决策、敢冒风险,这些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有魄力”!这是联想的柳传志所总结的成功企业家应具有的三大特征能力之一(其他两项是有战略眼光、有组织能力)。在这方面,宗庆后当然是优秀的无可挑剔。1987年,宗庆后在上城区教育局定标(承包校办企业经销部)2万元的招标现场上,突然伸出手,他说:“我交10万!”——抓住了自己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机会,这是魄力!1988年,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上市,只有10万元流动资金的宗庆后面不改色地签下了杭州电视台20万元的广告合同。这是魄力!1991年,100多人的小厂兼并2 000多人(包括700多退休职工)的杭州罐头食品厂,并承担近7 000万元的债务,小鱼吃大鱼,这是魄力!从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淘到第一桶金后,发现保健品市场的生命周期短暂,果断地进行战略转型至饮料业,这是魄力!



[11]第11节:大器晚成宗庆后(6)

1998年,在一片质疑声中,这其中也包括达能的反对,非常可乐震撼上市,这是魄力!自1994年起,投资数十亿元,在全国29个省市组建100余家生产型企业,冒着生产、管理失控的风险,率先完成中国饮料业的“销地产”生产力布局,极力打造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这是魄力!在与达能的企业控制权之战中,他果敢地辞去下属合资企业董事长之位,以退为进,相信自己能够牢牢掌控整个局面,这是魄力!要当企业家,要创业,必须要有宗庆后式的魄力。一些社会精英,如高级职业经理人、专家学者、咨询顾问等,他们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却很难成为企业家、创业者,其重要的原因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不敢冒风险,没有魄力!务实宗庆后的务实是出了名的。“他是个极其务实、肯埋头吃苦的人。”这是接近过宗庆后的人对他的为人作出的评价。一次,有位很著名的企业家到杭州想拜会宗庆后,宗庆后的答复是:“有什么事,没什么事就不用见了”,他就这么务实。如果没有重要的项目,只是因为慕名或礼节性的拜访想会见宗庆后,无论是什么人,宗庆后一律不见。意在结交人脉关系的一些浙江商界的高层聚会,宗庆后几乎不去,“花头花脑的,浪费时间”,宗庆后就是这么务实。宗庆后的务实也表现在其内部管理上,娃哈哈的设备没有产能极限、没有时间极限。宗庆后会带头研究生产,他对“极限”这样的词语置之不理。别的公司一套设备所生产产品的产量,娃哈哈却能做到几倍以上。他做事情一律从实际出发,按照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目标。娃哈哈的厂房进行改建,专家认为没有半年不行,但宗庆后觉得他们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结果一个月就真的做到了。没有权威,没有定式,一切着眼于实际,一切来源于实践。宗庆后用自己的务实创造了“奇迹”。“做企业就是为了赚钱,不为钱干吗做企业。”“我最讨厌那些企业,在银行贷了大量的款,企业本身没效益,还捐款做慈善事业,实际上你是拿了老百姓的钱炒作你的企业形象。”这是他对企业的本质(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最务实的理解。“我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地与达能斗争,那是他们要我的命!我总不能连老命都没了,还谈什么企业家形象。”两弊取其轻,牢牢掌控娃哈哈的经营管理大权比什么都重要,宗庆后就是这样务实,就如同革命战争年代的“军队必须由党来领导一样”。务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务实,就是使个人或者企业的效益、利益达到最大化。与务实相反的是“务虚”,有些“务虚”其实很有必要,如企业家的聚会,聚会能够积累人脉资源,多创造些企业发展的商机。如系统的EMBA学习,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的思考方式,会“润物细无声”地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如战略性思考和规划,从表面上看短期内提升不了企业的业绩,但是从长远看会决定企业发展。


[12]第12节:大器晚成宗庆后(7)

太“务实”的宗庆后,如果多一点“务虚”精神,那会更完美。积极进取积极进取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所必备的心态,这不是创业初期的头脑发热,而是与生俱来的长期形成的性格特质。有人说,娃哈哈推出的果奶已经赢了,但宗庆后没有停止;娃哈哈推出的纯净水也已经赢够了,但宗庆后依然没有停止;娃哈哈推出的非常可乐与两乐三足鼎立,已经赢到头了,但宗庆后还是没有停止。国内有多少企业获得些许成功后,以“创业容易守业难”“知足常乐”“专注于特定领域”等各种各样的理由停止了前进步伐,但宗庆后领导下的娃哈哈却没有一天停下过脚步。从儿童营养液到果奶、纯净水、非常可乐、营养快线、呦呦奶茶……宗庆后年年推陈出新;从1亿到10亿、100亿、200亿,甚至1 000亿元,宗庆后从来都是“得寸进尺”,“这山望着那山高”,年年都有新目标。“勇于开拓,自强不息”占据了娃哈哈16字企业精神中的8个字,这也是宗庆后自身积极进取性格的真实写照。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当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要有持续的进取心;没有进取心,你也许能够获得局部的、短期的胜利,但是却很难获得全面的、持久的胜利。要想做个伟大的企业家——持续成功的人,我们必须日日新,时时新。坚持不懈、执着、热情“一旦决定了的事,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即使暂时碰了个壁,拐了个弯,还是要走下去。”为了理想,宗庆后大事执着。为了将娃哈哈打造成更加强大的百年企业,宗庆后二十年如一日地执着工作,63岁的他还要执着地奋斗数十年;为了信念,宗庆后小事也执着,当年在绍兴茶场忍受寂寞保持十余年的单身,执着地把家人做好并送到绍兴的家具原封不动地退回去。为了理想为了目标,要勇于执着地追求,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性格特征,宗庆后当然也不例外。对宗庆后性格的洞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专制;他的自信甚至是自负;他超然的胆量和魄力;他毕生所坚持的积极进取和务实以及他对于事业发自灵魂深处的忠诚和热爱。宗庆后的各种性格特征从表面看是独立的,实际上却是相互联系的。专制,如果是没有自信、自负的支撑是实现不了的;胆量和魄力同样也是自信、自负的衍生物。而专制的另一个侧面,就是对外界的不信任,如此必然导致做事情的务实性。没有执着、敬业和身体力行,务实也就无法实现,专制也就缺乏基础,因为专制本身就放弃了别人代工的可能。



[13]第13节:大器晚成宗庆后(8)

“一代枭雄”,或许是对宗庆后性格特征的最好写照。笔者对这些性格只是客观的说明,所作评价也尽量反映事实。商业社会和文化社会不一样,因此商业用词和文化用词也不一样。专制难道对娃哈哈就不好?自负难道就完全影响了娃哈哈的前途?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任何性格也亦如此。被社会大众所不能接受的,也许商业界就可接纳。我们要从事实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宗庆后的性格优势不一定适合你,而他的性格劣势又说不定适合你。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事业狂人——关于宗庆后价值观念的研究〖*2〗有理想、有抱负“做人就要有目标、有理想,要有指点江山的气概,爱拼才会赢!”“人活着,不能没有理想、抱负。”宗庆后不断地激励自己奋发进取;同时,也不断地通过亲笔撰写的销售通报来激励销售团队。“人一生只有几十年,默默无闻地也是过一辈子,做一点事业给后人留点东西也是过一辈子,我认为做事业还是比较重要。”这让笔者想起小时候读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名言,“人的一生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既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1977年,整整在农村劳作了15年的宗庆后已年至32岁,他断然拒绝了杭州送来的让他在绍兴安家用的家具(以便娶妻生子用),“大丈夫要先立业后成家,时光不会磨灭我的理想,我要等待,等待回杭州发展的机会!”。为了理想,宗庆后以超乎常人想象的勇气,将家具退回杭州,他要跟命运抗争,他相信,人生的命运一定会由自己掌控!2002年,杭州市政府拿出300万元重奖宗庆后时,宗庆后豪言道:“娃哈哈创建15年来积累的资产要多于李嘉诚创业前20年所积累的资产,我要做杭州的李嘉诚!”正是有如此远大的、令人惊叹的雄心壮志,所以才激励着63岁的富豪宗庆后仍然在奋发进取、日理万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2004年,娃哈哈刚刚跨越百亿元大关,宗庆后即提出“第三次创业”的宏伟目标。第一期目标是3~5年实现200个亿,第二期目标是5~10年实现1 000个亿。仅仅刚过去三年,娃哈哈200亿元的目标已经实现,此时正在向1 000亿元的目标迈进。这就是宗庆后——一位63岁老人的人生理想与目标。因为这个远大的理想,63岁的宗庆后远没有其他成功的企业家活得潇洒、自在,但,这就是他的价值观、是他人生的自我抉择——这更令人敬佩!工作即生活,事业第一,生活永远第二对宗庆后而言,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宗庆后就是娃哈哈,娃哈哈就是宗庆后。


[14]第14节:大器晚成宗庆后(9)

活到老,干到老。因此除了工作,他几乎没有任何休闲时间。“休息、旅游谁都喜欢,但是一个偌大的企业在身后,这脚步就是慢不下来。”许多人都关心“宗先生,什么时候退休”的问题,不同的场合,60多岁的宗庆后回答不同:10年,20年,最近的回答是30年!笔者相信,宗庆后真的是生命不息,事业不止!因为娃哈哈是他的生命,是他的全部,他的灵魂已经跟娃哈哈合二为一。此次与达能的股权之战,他为什么会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娃哈哈?因为他是在捍卫自己的“生命”!为了娃哈哈,宗庆后放弃了很多:女儿读书,他不知道读的是几年级,更不用说作家庭辅导;老母亲在杭州,近在咫尺,宗庆后一年看望只有一两次;美丽的西湖,离公司总部仅几里路,创业20年来,没有去游玩一次;春节、周末等节假日、双休日,宗庆后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办公室……在“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及在追求“和谐社会、品质生活”的今天,在“中国最有幸福感的城市——杭州”,像宗庆后这样的工作狂、事业狂,不一定值得我们学习,但值得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社会责任、慈善心宗庆后认为:“第一要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是企业主要的责任。创造税收财富、创造就业机会,通过科技进步,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你最主要的责任;第二就是对环境的保护,不能损害环境,我们要为子孙后代负责;第三要为消费者负责,要生产合格的、质量好的、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第四是要把自己企业的职工负责好,企业在不断发展,职工的生活水平也要提高;最后应该做一些公益慈善事业,我们提倡先富帮后富。”富起来的宗庆后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慈善商人,他在“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中频频露面,年度慈善捐款数量常年位居浙江企业前列。“做善事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因为企业生存于社会,就应当回报社会。”宗庆后的经营哲学是: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他胸怀一颗报国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宗庆后始终认为,社会的进步源于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二字在宗庆后的心中一直有着不同寻常的份量。为学校创办起少年宫、成立慈善基金会、为教师送去慰问金、捐资建校……据不完全统计,在宗庆后的推动下,娃哈哈集团资助教育事业的款项已超过2亿元,捐资额为中国企业之最。浙江商人以勤奋务实、勇于实践、精明能干而誉满天下,但是类似于宗庆后不遗余力地报效国家、回馈社会并有强烈的责任感与慈善心的企业家并不多见。



[15]第15节:大器晚成宗庆后(10)

宗庆后不仅是浙江商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企业的骄傲。他的社会责任感、慈善心会感召更多的企业家跟随并行动起来。有民族情结宗庆后宣称自己是一位“民族经济主义的布道者”。优秀的企业可以说是国家的富强之本,如果中国的优秀民族企业都被外资所“斩首”收购,就会失去其发展主体,给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隐患。在2007、2008年的两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宗庆后连续提交了“关于立法控制外资机构垄断我国各个行业维护经济安全的议案”,不仅仅是为了娃哈哈,更是为了大量优秀的民族企业。“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我相信21世纪一定属于中国!”2007年末,笔者拜访他时,言谈之中,他心情澎湃。2008年3月,作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宗庆后在人民网侃侃而谈:“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段时间,我认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大好时机。我们中华民族现在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我们在世界上应该有我们自己民族的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时期,如果没有一点民族精神的话,我们的民族怎么能复兴?”“我感觉现在中国人的自信心太差。说实话,我们改革开放30年,中国是在走自己的路发展起来的,但现在好像是西方说什么我们就要理会他,实际上我们认为西方这些东西对我们中国并不适用。中国五千多年来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现在反而被人家西方人轻视。我们好的东西很多,包括企业管理方面,不要以为西方的企业有什么了不起,不要觉得他们管理很先进,其实到人家那儿看看,还没有我们好呢。当然,我们要吸收人家好的东西,也要发扬自己好的东西,归根结底我们要有一点民族精神,要有一点民族自信心,我想要不了多久,我们肯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宗庆后虽老,中国心不老。”2008年4月,宗庆后新浪博客里的一篇“中国心”,使得无数网民对这位63岁的企业家无比敬佩。“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这曾经令国人大为振奋的广告语,就是宗庆后自己想出来的,甚至他一度还想推出“强大可乐”,设想中的广告语是“强大的中国,强大的可乐!”在给达能的信中,他写到:“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这不是他故意煽动民众民族情绪使用的策略,而是他内心思想的真实写照。作为南宋抗金名将的后代,为了保卫娃哈哈这一民族品牌,为了不让娃哈哈这一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民族企业落入达能之手,宗庆后不惜失掉多年的声誉和巨大的财富与之战斗。


[16]第16节:大器晚成宗庆后(11)

“与达能的战争,无论成败,某种意义上,宗庆后都是民族英雄。”一位社会观察家这样评价。重视家族中的血缘关系以温州、宁波、杭州为代表的浙商的群体性崛起,受益于同一种文化土壤。“重视家族血缘关系”是浙商的传统。而宗庆后作为南宋抗金名将宗泽的后代,对血缘、地缘关系的看重更是骨子里的,因为家族的光辉历史从小就深深地影响着他。在他的文章里,他的发言中,他就多次把自己的事业比作商业社会的“救国之战”。他的人生轨迹,就是其先祖的现代演绎。为什么与达能的战争会让他如此热血沸腾?因为他的祖先从来没有向外族妥协,因为他是大将之后!为什么娃哈哈的营销会那么的成功?因为他把营销也当成了战争,竞争对手是敌人,阵地是顾客的脑海,而宗庆后则是娃哈哈方的大元帅、总指挥!他看重自己的血统,也因此很重视其他人的血统,甚至是相关属下的出生和家族背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行为是主流理性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但这是他数十年形成的价值观念,几乎不可能改变。今天的娃哈哈,有许多宗庆后的亲朋好友担任要职,如此必然会导致裙带关系丛生,降低组织运行效率。但宗庆后不太在乎,他想当然地认为,娃哈哈就是他的家,他让家人在公司里工作,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作为个人,重视血缘、地缘,那是重情重义;但作为企业家,则会演化为用人唯亲。许多治理规范的大企业都实施主要岗位、相关部门的亲属规避制度,不知道,哪年哪月,娃哈哈才有可能实施这样规范的人事管理制度。敬业没有休息日,没有生活,每天除了不到6小时的睡觉时间外,工作、工作还是工作,谁有宗庆后这般的敬业?笔者当年在他身边之时就经常感慨。娃哈哈为什么管得这么好?因为他的老总每时每刻都在盯着这个企业。这里的“每时每刻”四个字,绝无夸大。宗庆后睡在办公室的时间比在家长,宗庆后不在公司就一定在出差。娃哈哈不仅仅是他的家,更是他的全部,因为他的绝大多数时间都给了它。哪个大型企业的老总会没有年假?哪个大型企业的老总会在60岁之后依然拼命?哪个大型企业的老总会没有娱乐兴趣?可能只有宗庆后。宗庆后在上一档财经采访节目的时候,主持人要宗庆后表演点什么,宗庆后就说了一句:“我只会朗诵毛泽东选集!”敬业的程度有很多种,每天到企业是敬业,按时完成任务指标是敬业。然而将企业视为生命,将自己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完全献给企业,这样敬业的企业家有几个?



[17]第17节:大器晚成宗庆后(12)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企业到底是什么?是事业?是感情?是生命?还是赚钱的地方?诚信“诚信做事,简单做人”。宗庆后很看重诚信,很重视传统的道德准绳。“说得到,一定做得到。”这是做人做事的立足之本。纵使商场如战场,娃哈哈的诚信记录也一直良好,一直是诚实守信的“AAA”级企业。娃哈哈没有拖欠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更不会无故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娃哈哈对待产品一直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没有出现过虚假广告,产品质量更是值得消费者放心。宗庆后在对待下属方面,也将诚信作为基本要求。娃哈哈的各种数据,无论对内对外,都是准确无误,绝不虚报。宗庆后所答应做到的,只要条件允许,就一定能做到。诚信是商业社会的基本规范,以诚信为立业之基,才可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无法想象,如果宗庆后不诚信,娃哈哈怎么能够成为中国食品饮料业的行业“霸主”?如果宗庆后领导下的娃哈哈凭借的是“缺斤短两”“尔虞我诈”而获得了非同一般的持续成功,岂不是对中国市场经济巨大的“讽刺”?不轻易信任人“宗庆后至今说话、行事都按照自己的方式,从来不管别人会如何考虑,不管他人的感受”。宗庆后说话向来很直接,他不会像其他的职业经理人那样,用类似于外交辞令的话来与商业伙伴沟通。他一向直来直往,就像与达能爆发的战争,宗庆后的公开信更像是一份战斗檄文。早年的娃哈哈,宗庆后手下曾有几个得力干将,但是都因为与宗庆后的直接冲突而被迫离开。宗庆后喜欢专制、集权,而且完全凭借自己的直觉判断来作出决策,不顾他人的想法。宗庆后不喜欢咨询公司。“娃哈哈曾经请过某世界著名咨询公司为其作咨询,宗庆后看了咨询报告后破口大骂,一位接近宗庆后的人介绍说。多年之后,对于专业的管理学,宗庆后仍然不屑一顾。宗庆后也不相信专业的市场调查报告,“很多调查报告都是不真实的,还不如我自己的直觉判断准确”。宗庆后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他身边有一些亲朋,但几乎没有与他交心的人。宗庆后“做事”很成功,但是,“做人”很失败。在这个讲究团队合作的时代,宗庆后无疑是反面教材。从某种意义上说,娃哈哈获得的成功也许只能是暂时的,也许只属于这一代。当娃哈哈没有了宗庆后,不知娃哈哈怎么办?或许,宗庆后本人的集权管理是一种无奈,因为他身边没有什么“真正值得信任”的人。中国许多民营企业都是个人英雄式企业,企业的命运往往集中在某一个领袖身上,企业的未来发展隐藏着巨大风险。杰克·韦尔奇退休,牛根生隐居幕后,但通用电器、蒙牛仍然照样良性的发展,这才是健康的企业。


[18]第18节:大器晚成宗庆后(13)

日夜辛劳,埋怨“老板被扳牢”的中国企业家们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走出自我,好好学习如何授权,如何信任组织,信任他人?有点迷信中国的企业家,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家总有一点迷信;而宗庆后也不例外。每年只要有时间,宗庆后都会去杭州的灵隐寺烧香拜佛。在外地出差,如果听说当地有很神的“看相算命”的,日理万机的宗庆后都会欣然答应去“看看相”。有一次,宗庆后要提升某区域主管为省区经理,当时他感觉此人面相不太好,但是考虑再三还是任命了。结果后来该区域经理出了些事情,宗庆后感叹,“我就觉得这个人的面相不好,感觉会出事的。这回果然出事了,真不该任命”。而另有一个省区经理,面相很和善,像笑面佛,有点像娃哈哈商标里的“小人头”,此人业务水平都很有限,但宗庆后就是坚持用他好多年,理由是“这个人面相好,会给企业带来好运的”。迷信到底给中国的企业家带来了什么?其负面影响是影响了正常的决策,增加了潜在的风险,降低了组织效率等等;但是,高处不胜寒的企业家们也许只有和神灵才能坦诚沟通,才能缓解自己所背负的重担,祈求心灵的安宁,祈求企业的发展。宗庆后是个典型的中国人,在他的价值观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传统伦理和思想,这里面有正面的,如有理想、有抱负、有民族情节、重视诚信、敬业;也有比较负面的,如迷信、自我、不信任他人;有比较中性的,如关于事业和生活的权衡、对血缘、地缘的重视等。对此,我们要辨证的看待,有所选择,有所扬弃。苦行僧——关于宗庆后行为习惯的研究〖*2〗勤奋、苦干、亲力亲为娃哈哈的企业精神是:“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十六个字。它就是宗庆后本人性格、观念、行为的真实写照。而宗庆后最看中的行为品质是——勤奋、吃苦耐劳。从最初的校办工厂开始,宗庆后可以说没有享受过一天的轻松日子。在创业之初,他每天骑着脚踏车卖冰棍、雪糕;在经营饮料销售时,独自一人又当总经理,又当搬运工。“简简单单做人,认真勤奋做事。”前半生,因为历史环境的原因,宗庆后的青春几乎白白浪费;后半生,他废寝忘食地工作,夸父追日般与时间赛跑。尽管他已经站在了中国富豪榜的前列,尽管娃哈哈已经成为了中国饮料市场的巨头,宗庆后依旧每天身体力行,事必躬亲。每年200多天都在走访市场,几乎每个一级经销商和宗庆后都是年年相见;每两三天一次、每年100多篇的销售通报以及日常的报告都是宗庆后本人亲笔亲为;晚上工作常常到深夜一两点,困了、累了就睡在办公室,创业时期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甚至,勤奋得连理发的时间都没有。



[19]第19节:大器晚成宗庆后(14)

在200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63岁的宗庆后仍是白天忙着会议,晚上忙着阅读批示、遥控指挥娃哈哈的具体事务。宗庆后常常说起国共战争的案例,议论共产党为什么会胜利。因为解放军的指挥官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跟我上”!而国民党将官则是“给我上”,自己龟缩在后面。在创业之初,勤奋、苦干、亲力亲为是企业站稳脚跟、迅速发展的基石。但是到了企业进入稳定发展期,就有两条选择:其一就是像宗庆后这样依旧忙碌的工作,保持勤奋,苦干的做法;其二就是将职能有效地分工、分权,将一个人的事变成很多人的事,将一个人的勤奋变成很多人的通力协作。万科的王石、联想的柳传志,当年创业时也是勤奋苦干、亲历亲为的;但是现在,一个整天在外地爬山、运动,另一个不断地出席各类社会性会议,传道授业解惑,并有大量的时间陪伴家人。不知道,哪一天宗庆后先生能够像他们一样。勤俭宗庆后是个很勤俭的人。无论是多远的长途旅行,他乘飞机都只坐经济舱;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职业经理人那种非头等舱不坐的奢侈作风。衣服只要合身、舒服就穿,不在乎什么名牌,一般都只有百元上下;吃东西也不挑三拣四,经常就是随便吃个盒饭后便开始工作,直到现在,豆腐、咸菜还是他的最爱。他起草的通报、指示一直都自觉地利用废纸的背面。尽管企业大了,但是为了方便工作,他曾在杭州偏僻的下沙经济开发区住过,这一住就是好几年。现在用的手机也不是高档的商务智能手机,他认为只要能接电话,1 000元的也就足够了。作为社会公认的中国百大富豪之一,宗庆后自己估算,“每年的消费不会超过5万元”。同样在企业管理上,宗庆后也要求他的员工们勤俭节约。在几年前,部门50元以上的支出都要宗庆后签字;一个年产值上亿的分厂,连买个电瓶车都要他签字同意。当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宗庆后的专制,但我们更应该理解这是宗庆后的良苦用心——厉行节约。严格的成本控制,培养并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成为了娃哈哈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过分的勤俭就是吝啬。省区经理出差,120元住宿餐饮一脚踢,这是吝啬……勤俭的人不容易受到各种诱惑的迷扰,可以特别专心于自己的事业,在这个物欲横行的今天已经显得非常难得。股神巴菲特、华人首富李嘉诚以及大量“浙商”的日常生活都很勤俭。但另一方面,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适当的生活享受也是人的本能。勤俭与享乐之间的权衡,只能由我们每个人去各自揣度。


[20]第20节:大器晚成宗庆后(15)

看书这几乎是宗庆后除了工作之外的唯一爱好。宗庆后爱看书的习惯,是在农村的时候养成的。“对于我,书是真正的精神食粮”,“那时农村是非常闭塞的,一到晚上就没什么事情可做,眼睁睁看着时间不断溜走,所以就到处找书看。那时候书少,借了本《毛泽东选集》,后来创业的时候才发现,毛泽东的一些思想还真正能用到自己的管理上。包括他的‘农村包围城市’、‘避实就虚’等战略,对我谋划和管理企业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另外,宗庆后还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经典名著以及《李嘉诚传》《曾国藩》等成功人士传记类的书。宗庆后每次出差都会在候机厅买书看书,他认为这个时间用来买书最合适。“我一般在机场买书,而且什么书都看,但以管理类、历史传记类为主。我比较愿意学习,悟性也还可以,看的书杂而快,翻翻知道大概意思就够了。”宗庆后看书的速度很快,一本书最多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很多书到处是废话,只要抓住其中10%~20%的精华就可以了。”他经常翻看一些管理类的书,但不会有偶像式的崇拜,“很多书都是把简单事情复杂化了”。他记不住几个管理大师的名字,只知道搞竞争战略的迈克尔·波特,但不知道搞营销的菲力浦·科特勒,也不知道《定位》的特劳特,甚至外界都普遍看好的书,如《蓝海战略》,他也不屑一顾。看书本身就是学习,这是每个企业家的必修课,在这个知识经济社会,自己的头脑充电至关重要。但看何种书,怎么看书,看多少本书则是另一种学问,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企业的风格和未来。宗庆后化繁为简,只是取书中之精华的读书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事务异常繁忙,宗庆后仍然活到老学到老,从各类书籍中寻找灵感,不断地补充“营养”。相比之下,我们一些“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的企业老总们是否应该汗颜?抽烟、喝茶,但不喝酒如果说宗庆后有什么个人嗜好的话,那么唯一的就是喜欢抽烟。他以前一直抽一种叫做“紫罗兰”牌的价格低廉的香烟,现在抽的是一种来自香港的“大哥大”牌低焦油的香烟,仅10元一包。不过,2007年底,“大哥大”涨价了,20元一包,为此,身为中国百大富豪之一的宗庆后还发了一通牢骚。“这年代,通货膨胀,涨得太快了。”宗庆后抽烟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提神。另外宗庆后也喜欢喝茶,也是为了提神。“我一天只睡6个小时,如果不抽烟、喝茶,现在我就会睡着了。”俗话说烟酒不分家,但是嗜烟如命的宗庆后却滴酒不沾。在每年的经销商大会上,宗庆后同样是以饮料代酒,“我们是做饮料的,怎么能喝酒呢?”,宗庆后常常以此言来抵挡客户们的热情喝酒邀请。喝酒或许能加深感情,但这既影响健康,也会影响到正常工作。



[21]第21节:大器晚成宗庆后(16)

烟、酒是男人的个性标签,更是一些老板的两杆“枪”。但是脚踏实地的宗庆后一切以工作为重,在烟、酒问题上也以特别务实的态度去分开对待,值得我们尊敬。不善交流、朋友少宗庆后从小就不太爱说话,不苟言笑,相对内敛。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我们很难看到他长时间的即兴演讲。2007年末,在中央电视台《对话》等栏目接受访谈时,他朴实简单的语言似乎与“经营大师”的荣誉不太相称。宗庆后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深沉和难以接近。“他只和几个人好,不是属于交际很广泛、人脉很多的人。”“他是孤独的企业家”。他身边的人这样评价他。多数成功的企业家都注重社会人脉关系的积累。高层社交与计划、控制一样,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职能之一,真心希望宗庆后先生多一些朋友,多一些社交时间。没有娱乐、不会上网、不会打字说宗庆后是个苦行僧,他全然没有娱乐活动也是重要表现之一。KTV也好,PATY晚会也罢,茶馆、麻将、甚至看电视剧都与宗庆后全然无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娃哈哈的经营管理就是宗庆后最大的“娱乐”。在宗庆后的办公桌上虽然摆了一台崭新的电脑,但那也就是一个摆设而已,因为宗庆后连打字也不会,更别说上网了。他将娃哈哈的经营当成最大的娱乐,而没有日常的娱乐,这是宗庆后的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不方便进行评价。但是作为全世界公认的经营管理大师,年龄比宗庆后更大的杰克·韦尔奇却依然努力学会了如何使用电脑和网络。杰克·韦尔奇不但自己学会使用,并且采用“一带一,即一个年轻人带一个高管”的方式,要求50岁以上的高层全部熟练使用电脑互联网——“大象也要跳舞”。作为中国公认的优秀企业家宗庆后是否也该反省一下自己呢。学习使用互联网,不会花费很多时间且一生受用。信息社会,高层却不会使用获取信息的基本工具——互联网,是不是过于落后?有健康意识,但不锻炼身体15年的农村劳动给了宗庆后一个健康的身体,经历了这么多年激烈商战的他依旧神采奕奕,同时,对于忙无闲暇的他来说,锻炼一次身体也是一种奢侈。尽管办公室摆放着跑步机,但那已基本上成为了摆设。娃哈哈在全国除了青海、西藏和宁夏以外,都有工厂,还有每年200多天的市场走访,对宗庆后而言,不断地奔波也就成就了另外一种锻炼方式。娃哈哈的发家靠的是保健食品,故宗庆后还是懂些养生之道的。平时也习惯靠“炖龟鳖”补补身,补补脑。宗庆后坚持喝茶,但就是不喝酒,也是对“健康”的重视。


[22]第22节:大器晚成宗庆后(17)

至于商业精英群体流行的“健身、高尔夫、网球、登山”等运动,宗庆后既没有时间,更没有兴趣。宗庆后有健康意识,明白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因为“亲力亲为”的专制管理,他没有时间锻炼身体。毕竟,健康是1,其他财富、地位、声望都是1后面的N个0;没有了健康,人生的荣华富贵又有什么意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毛主席的这句话宗庆后肯定是铭记于心的,特别是他在60岁时提出的要进行第三次创业,为了能达到这个宏伟的目标身体的重要性显然是不言而喻的。苦行僧式生活的宗庆后信仰勤奋,几乎没有什么除工作之外的欲望。他是中国的富翁,但他似乎又不是中国的富翁。如果仅仅从经济人的角度来看待宗庆后,那么我们确实错了。在娃哈哈与达能之战中,达能曾以为6 000万元就能收买到宗庆后的妥协,那是因为他们太不了解宗庆后,不了解他对事业的热爱,不了解他对理想的追求。就算把达能的总资产加起来都给宗庆后,他也不会侧目。他根本就不是为了钱而经营娃哈哈,钱仅仅是事业的“副产品”。人做企业的动机是什么?很多人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更好的生活,但宗庆后不是。企业是一种理想的实现方式,宗庆后真的已经到了马斯洛需求五层次理论的最高境界——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在这个和平年代,唯一能让他金戈铁马的就是商战。他的终极人生目标是历史留名,而且其名声就像其祖先宗泽大将一样流芳百世。大将之才——关于宗庆后知识能力的研究〖*2〗丰富的军事、历史文化知识就其本身性格而言,一方面,由于宗庆后是宋代名将宗译之后,可能自然偏好军事、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在几十年前那个特定的条件下,宗庆后也只能接受到类似的知识。在下乡劳作的那15年间,宗庆后常常看的都是《毛泽东选集》《三国演义》以及类似的读物。从某个角度来说,宗庆后可谓是个军事家。宗庆后把军事、历史文化知识运用到做人、做事业的方方面面。从为人处世到企业管理,他曾多次表示其很多思路来源于毛泽东的作战思想,头脑中都是相关著作的影子。毛泽东,是宗庆后一生的偶像。就算是到了现在,宗庆后依然把毛泽东的读物随时放在身边。娃哈哈的市场策略中到处体现着毛泽东当年的经典理论——“农村包围城市”“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敌进我退,敌困我扰”“游击战”。在宗庆后亲笔所写的销售通报中到处是“将士、冲锋、敌人、凯旋归来”“从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等战争用语。



[23]第23节:大器晚成宗庆后(18)

中国的军事、历史知识有着特殊意义,它本身就根植于中国所独有的文化与道德思想的土壤之上,关键是如何研读、汲取。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市场策略,更符合本土市场,特别是二三线市场的实际。“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的军事思想讲究人的作用,善于从人的本性上来挖掘策略,这与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中必须了解并满足目标消费者需求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宗庆后深受东方“仁、义、礼、智、信、忠、孝”等儒家文化的熏陶。宗庆后与达能当年的合资就基于“人性本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儒家文化的假设基础上。比较而言,现代的管理学、经济学尽管有着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但这些理论是以“人之初,性本恶”“每个人都是自私的”等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为假设背景。东西方哲学、历史文化的差别则成了它的硬伤。根植于东方军事思想的宗庆后在经营管理谋略方面,适应了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和社会文化需求,这是他能够打败一个又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重要原因。多年来,大学里讲授的、媒体传播的都是西方的管理思想理论,但源于中国本土、源于中国历史的管理思想却不太被重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孔子、孟子、老子的经营哲学类思想,《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所体现的兵家思想及毛泽东、曾国藩的兵家思想,是值得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大力学习、借鉴的!近几年来,中国式管理的盛行,正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儒家文化、兵家思想的现代运用。非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企业管理知识范围极其宽泛,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管理制度等无穷尽的内容,一个人要系统地学习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的确很不容易。20世纪80年代初,宗庆后在读函授班的时候,他才开始接触到企业管理知识。之后,他再也没有接受过更系统的培训。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战略等一些企业管理知识,都是他断断续续、零零散散从书中自学而来的。逐渐地,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树一帜的管理体系。这套体系并非来源于哪本书或哪套理论,而更多的则是宗庆后的原创。“联销体、高压管理、先吃肉后啃骨头、黑板干部”都很有娃哈哈的特色。“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可能在课堂上,必须源于企业实践”。管理学科奠基人彼得·杜拉克晚年更是一针见血地提出:“管理就是实践,大学本科不应开设管理学课程”。宗庆后虽然不相信任何管理理论的实践,倒是验证了杜拉克的话。但是,不可否认,正因为宗庆后在企业管理知识的系统性方面的欠缺,使得其掌控的娃哈哈内部的管理水平相对于跨国公司还有较大的差距。


[24]第24节:大器晚成宗庆后(19)

弱金融、财务、资本运作知识在宗庆后的坚持下,20年来,娃哈哈不要银行一分钱贷款,不利用财务杠杆的力量,可心说这是较为典型的、落后的小农意识及较为典型的缺乏资本运作思想。如果说在企业管理方面宗庆后还能无师自通,那么他在财务、金融、资本运作上则存在着很大的弱势。10年前,宗庆后甚至连资金周转天数、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都不懂。“当年不懂资本运作,犯了一些错误”,宗庆后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方面的不足。娃哈哈与达能的合资,就是忽视了资本话语权的作用,导致达娃纠纷爆发后,娃哈哈一度在法理上陷入了被动状态。宗庆后在该领域的弱势也反映在:尽管娃哈哈拥有足够的资金,宗庆后却迟迟不敢进入资本市场,延误了很多商机。要知道,国际、国内同等规模的类似企业基本上都采用实业经营、资本运营两不误的运作模式。弱法律知识毫不夸张,宗庆后就是个“法盲”,中学毕业的他根本没有学习过什么法律知识,何况当年是“打倒公检法”的年代。忽视法律,不尊重法律,成了宗庆后这一代企业家的致命缺陷。2008年4月的“税务门”事件,显然是法国达能逼迫宗庆后让步的杀手锏。不得不承认,在娃哈哈的成长过程中以及与达能的合资合作过程中,宗庆后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违背法律的地方,就连宗庆后也公开承认。自娃哈哈与达能的纠纷事件爆发后,宗庆后深深感知到自己在法律知识上的缺陷,临时抱佛脚,对《商标法》《合同法》进行了一番仔细地研究。“宗头自己都快成为一个律师了”,娃哈哈的一位高层笑称。相信宗庆后领导的娃哈哈顺利渡过此劫后,宗庆后先生能够继续学习相关律知识,用法律来保卫自己,壮大自己。基于10年前忽视《商标法》、忽视合同的血的教训,宗庆后本人的法律意识和知识不断加强;而在总经理办公室,2007年,宗庆后还特地增设了专职法律事务秘书。弱文学知识、文字功底宗庆后不太会说话,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这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其实,这与他的知识结构很有关系。无论是对外接受采访,还是内部发文,宗庆后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会旁征博引,唯一擅长的是引用毛泽东语录。本身学历不高的宗庆后,既无兴趣也无时间看小说散文,较弱的文学知识和文字功底,也可理解。“正视自己的劣势和缺点,不断改进与完善是战斗胜利的保证,希望兄弟们三思”,“你们千万不要银枪腊枪头,有用没用,谁是英雄,谁是孬种,打完这一仗就知道了。”这些文字摘自宗庆后亲笔所写的“销售通报”。



[25]第25节:大器晚成宗庆后(20)

宗庆后在写作方面的文采,更多的体现的是毛泽东式的“战斗美学”思想。他的文章,简单、务实、明了,其内容适合于作内部指挥、政策传递。但是如果将直舒胸臆的“战斗美学”用到商务上的交流或者谈判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