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戒嗔的白粥馆全

_21 释戒嗔(当代)
我们追逐完美,但有瑕疵的路一样是可以走到头的。
正文 [荐]说说和尚为什么不能吃晚饭
在更新之前先和施主们请个假,因为一些原因,下周我们这里无法上网,所以下周戒嗔和戒傲都不能更新博客了。估计要过一周时间才能登陆,因为时间不能确定,所以万一下下周一也不能更新,请施主们不要多等。
今天的故事是由戒傲来说,我们来聊聊佛经上的故事,我们先从和尚吃饭问题开始说起。
可能很多施主都不知道佛教中有一种规定叫过午不食,过午不食意思就是说,如果过了中午,做和尚的就不能吃饭了。
根据《增一阿含经》、《四分律》这两本经书的记载,和尚不能吃晚饭是和一位叫名迦留陀夷和尚有关。
迦留陀夷尊者,男,印度人,如果在世,年龄至少2500岁以上了。
迦留陀夷是一个非常非常有才华的人,在出家以前,他的职业和我们天明寺的智惠师父一样,是一名教师,如果做资格认证,迦留陀夷肯定是特级教师,因为他不是普通的老师,他是一名宫廷教师,他当时任教的地点在印度的王宫里。
如果问迦留陀夷尊者一生中最自豪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戒傲想迦留陀夷尊者一定会毫无犹豫的告诉你,他教出了一个有成就的学生,这个学生叫什么呢?他的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
乔达摩?悉达多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悟道,开启佛教。
乔达摩?悉达多也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而他当年的老师迦留陀夷尊者也跟随着他出家了。
很多有才华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长的不好看。
我们可以用“有才华”这样的词来形容迦留陀夷尊者吗?戒傲想说,不能,我们至少要用“很有才华”这样的词来形容他。
所以,迦留陀夷尊者的长相也可以说是……。
在一些官方资料里也关于迦留陀夷尊者的长相记载,上面说的并不多,只是强调迦留陀夷尊者很黑。
施主们一定会说,长的黑与长的丑压根就是两回事,现在人崇尚健康肤色,如果长的白,还要跑去特意把自己晒的黑一点呢!
迦留陀夷尊者的黑是什么级别的呢?是属于健康的黑色吗?戒傲却说不然,我们来看看评价迦留陀夷尊者很黑的人,都是一些什么人。
迦留陀夷尊者是印度人,评价他黑的人当然也是印度人。
单纯从人种划分上来说,印度人是属于白种人,但是施主知道印度半岛大部分在北纬10°-30°之间,地处热带,这里的紫外线很强,所以印度人的皮肤是很黑的。
如果中国人说别人黑,那么那个人可能只是有点黑,可本来就很黑的印度人也评价的这人黑的话,那人就不是一点点黑了。
施主们现在可想而知,迦留陀夷尊者的才华是多么的很了吧?
然而迦留陀夷尊者改变了很多僧人习俗的故事就要发生了。
有一天晚上,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雨,迦留陀夷尊者本来已经准备睡觉了,但他忽然发现自己饿了,所以,他准备找了吃的。
施主们知道在佛教早期的教义中,吃饭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
提示一下,看过《西游记》的施主们一定看到过玄奘法师每餐饭都是化缘而来。
没错,佛教认为吃饭最好吃最应该吃的饭,是“乞食”来的食物。
“乞食”又是怎么回事呢?简单的说,就是带着钵盂,挨家挨户的乞讨食物,但是这种乞讨食物,并不是无休止的,一个僧人每天只能乞讨七户人家,如果没有人给的话,那么这一天就不能继续骚扰施主,只能挨饿了。
如果第二天,又去讨了七家,还是没有人给食物,那么也只能继续挨饿了。
如果第三天,OH,MY佛祖,戒傲已经不敢想了。
“乞食”来的食物,也不能就这么吃了,按照规定,这些食物要先考虑一些老弱、生病没有能力乞讨的施主,还有考虑贫困的施主,然后才能想到自己吃饭问题。
我们解释完“乞食”制度,再回到迦留陀夷尊者肚子饿的话题上。
迦留陀夷尊者因为是佛教中人,当时要出去“乞食”了,他来到一家人家门口,很有礼貌的敲了门。
我们再把镜头切换到这户人家门里面,原来这户人家里住着一位怀孕的女施主,女施主听到有人敲门,就下床了,走到门口,把门打开了。
其实,这时候女施主是看不清楚门外的迦留陀夷尊者的长相的,因为尊者很黑嘛。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天空一道闪电划过。
我们看恐怖片最可怕的是什么呢?往往不是剧情,而是背景音乐。
迦留陀夷尊者在电光中出现,而怀孕的女施主的情绪一般来说比正常人要波动大,容易产生失眠、心烦、多疑等多种综合症状。
女施主见了迦留陀夷尊者,叫了一声,鬼呀,然后被当场吓倒,更惨的是,她还因此流产了。
女施主醒来,发现了自己流产了,非常生气,把迦留陀夷尊者狠狠的骂了一番。
她骂迦留陀夷尊者,长的不好看不是你的错,但是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戒傲想迦留陀夷尊者当时心中一定充满了委屈,虽然迦留陀夷尊者是不好看,但是他自己未必是怎么认为的。
即便是事实,但我们有多少人有勇气又愿意承认自己丑呢?
迦留陀夷尊者是出家人,即便这件事情只是个意外,但他多少也有些错误,所以,他一遍遍的听着女施主的指责,不敢回嘴,一直到离开。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何况是一个僧人做的错事呢?
释迦牟尼佛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情,为了杜绝今后有此类事情继续发生,佛教规定,僧人不能在中午以后出门乞食,甚至在上午乞讨来的食物,如果你舍不得吃,过了中午也不能再吃了,吃了一样是犯戒。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渐渐的有了不少中国特色了。真正的乞食修行行为已经变了很少了。
中国禅宗和尚认为,不能完全靠施主的供养,也需要通过一些劳动去生产食物,劳作需要体力,所以,在现在一日一食的制度也不是那么严格了。
增一阿含经:迦留陀夷其身极黑,尝夜行乞食,时天黑暗,乞至他家,他家妇人正怀身孕,于闪电中乍见之,谓鬼神来,乃惊怖堕胎,后闻迦留陀夷为佛弟子,妇人乃发声恶骂。如来知之,即制定过午不得乞食之戒。
正文 [荐]戒嗔来说说奥运吧
终于可以上网了,开始恢复更新博客。
昨天刚连上网络的时候,收到一个好消息,前段时间戒嗔转发过一个白血病小姑娘薛舒文的求助信息,不少白粥馆的粥客都向小姑娘给予了资助和祝福。前几天,从小姑娘的父亲的邮件里了解了她的近况,目前小姑娘的状况从检查结果来看都很好。戒嗔坚信这位小姑娘一定可以平安的度过危难。
当秋意渐浓的时分,那些曾经郁郁葱葱的枝叶,总会落在山里的各个地方,我们看着那些渐渐枯黄的落叶,大多数时间可能是感慨。
但戒嗔以为,我们哀伤无力拯救每一片落叶,那不妨将身边的一片检起来吧。
生活中很多磨难,我们伸出的手,是可以帮到很多人。
前几天看了奥运,看到比赛中有位中国女施主在体操比赛中从平衡木上掉了下来,戒嗔想当时如果有人可以扶她一下,就一定不会掉下来了。
这些天虽然不能上网,但也看了奥运,看了不少比赛,当然也错过一部分,比如,有些女施主的比赛不好意思看太长时间,所以换台了。
从开幕式到现在,在比赛中戒嗔看到了很多,我们看到国家的进步,看到了掌声和欢呼,看到了喜悦和泪水,也看到了很多故事。
有些事情印象深刻,比如举重的金牌的张湘祥,戒嗔看了介绍,他在8年前拿过奥运会铜牌,事隔8年,多次退役却又重夺金牌。
这一刻,我们看到一个圆梦的过程,这位张施主的努力得到了认同,这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最好证明。
但细细再想,如果比赛有了意外,张施主没有拿到金牌,那么还会有掌声吗?
也许少了许多,也许多了指责。
但是张施主在8年中,以及这之前的努力却没有变过,我们是否需要接受这一瞬间带来的辉煌,也是否也需要宽容这一瞬间留来的遗憾。
我们瞬间体会的快乐,也许需要一个人十几年的努力,所以成功与否都应该得到掌声。
在一个又一个颠峰,能走到最后有几个人呢?也许是一个,也许是几个。
我们的奥运赛场,本没有失败者,每个人走在奥运赛场中心的人,都在收获自己的成功。
我们看到一个冠军的成功的时候,是否也留意过一些失落的人呢?
有些人,他们不是少数人,他们是很多很多人,他们同样付出了努力,同样拿着青春去交换着自己的梦想。
结果永远只有少的不能再少的人能走到最前端,有些人,绝大多数人,我们甚至不会去想象他们失落的背影。
记得曾经看过报道,有位举重冠军,退役生活贫困,所以去澡堂做搓澡工。
如果冠军如此,亚军又会如何?没有军的又会如何呢?有了损伤的又如何呢?
我们应该送给领奖台上的人掌声,因为他们的努力应该得到这样的回报。
我们应该把目光送给领奖台上的人,因为他们值得我们去关注。
但请留一份注视给那些同样努力过,同样需要关注,你可能完全不知道他们名字的人。
正文 [179]女施主的合影
戒嗔生活的茅山算不得旅游区,但也时常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来山里游玩,天气好的时候多些,天气不好的时候少些。
若逢天气好,戒嗔特别喜欢拿着本经书去附近的小山林中看书,前几天的一个上午,戒嗔拿着本经书正准备出门,刚打开寺门,却看到寺门外站着一男一女两位施主。
施主们看到戒嗔便凑了过来,很客气的向我打听山里的一些情况。原来两位施主在附近的山里自助旅行,恰好走到了茅山。
向两位施主粗略介绍了茅山上的一些风景,并简单在他们拿出的本子上画了图给他们。
女施主忽然又问,茅山的位置既然那么偏僻,又没有被开发过,那么这里的山里会不会有野兽呢?
笑着摇头,因为茅山里动物虽不少,但多是一些松鼠或野兔这样的小兽,很少有大型动物,若单纯论体型,我们寺里的戒言极可能进入前八强了。
当然,还是提醒了施主,因为山里虽然没有凶猛野兽,但是难免也有一些鼠蚁虫蛇之类的生物,两位施主连连称谢,便进了山里。
说起来戒嗔和这两位施主应该算是有缘分,下午闲暇的时候,戒嗔又扫了一遍院落,正准备把扫来的落叶运到门外,刚打开寺门,却又看到了两位施主,可能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巧,双方都是一楞,随即都笑了起来。
两位施主说,花了整天的时间,仔细的玩遍了茅山,虽然没有人文名胜,但自然风情,也让他们游乐的很畅快,还拍了很多照片,收获颇丰。
忽然女施主问戒嗔,不知道寺里是否有电脑,因为她的相机已经快满了,想转移一些图片去U盘里面。
于是戒嗔把两位施主领进放电脑的屋子,恰好戒傲也在屋子,两位施主一边翻看和选择照片,一边很有兴致的向我们讲解下午的照相经历。
这些风景其实我们都曾经见过,只是两位施主的摄影技术高超,把平平无奇的风景照的很是好看。
施主们一张张的翻着,等翻到了一张在后山竹林里的风景照时,戒傲忽然插了一句嘴,这张合影真好看。
戒嗔看看那张照片,只有女施主一人站在竹林里,好像谈不上是合影,显然两位施主也有同样的疑问,我们三人一起惊奇的看着戒傲。
戒嗔问戒傲,什么合影?
戒傲伸手指向照片,然后说你看。
顺着戒傲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忽然发现在照片里距离女施主脸非常近的地方,居然有一条小青蛇,看起来距离应该不足10厘米。
虽然戒嗔知道这蛇并非是毒蛇,但心里还是挺佩服女施主的,毕竟距离那么近,万一被咬一下也是有可能的。
只是佩服了三两秒钟,忽然女施主发出了一声尖叫,声音凄厉的把戒嗔和戒傲都吓的浑身一抖。本来在板凳上睡的正香的戒言,也被吓的从板凳上掉了下来,戒言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甩甩尾巴跑了出去。
女施主用很颤抖的声音说,怎么有蛇,好可怕。
这次知道原来女施主在照相的那个瞬间是不知道身边有条蛇的。
看看照片中的女施主,微微笑着望着镜头,神情轻松,对近在咫尺的危险浑然不觉。
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女施主是镇定的,当危险远离的时候,女施主是惊恐的。
这很奇怪吗?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恐惧与痛苦就是这样,如果你不放在心上,便可轻松的跨过。
正文 [荐][180]蟋蟀与瀑布
茅山里有条瀑布,虽然水流并不大,但是因为瀑布的走向有些特色,层层叠叠的分了三层,加上流水和山花相映,情景也算特异,所以附近的施主们都很喜欢这条瀑布,闲暇的时候也会来走走,只是这条瀑布的位置在天明寺山背面,所以平日在天明寺中是完全看不到,听不见这瀑布样貌和声响的。
但天明寺也不是完全寂静的,除了清脆的钟声,四季从不会停息,还有一种生物也是周遭世界里声音的主角,这当然不是戒言,因为戒言比较懂得养生,为了保持能量,平时不会轻易叫的,只是在吃饭的时候,才兴奋的嚷几下子。
这种喜好发音的生物便是藏匿在乱石堆和草丛中的蟋蟀,季节到的时候,蟋蟀会不停鸣叫着,不分白天或黑夜。
戒傲说,蟋蟀会发声的器官是翅膀而不是嗓子。
而戒嗔却想,整天一刻不停的扇动着,是不是也很累呢?
前段时间戒嗔去了趟宝光寺,因为时间比较晚,便留着宝光寺住了一晚,宝光寺和天明寺一样都修建在山里,寺的附近有条瀑布尤为壮观,一股疾流从山中汇集,然后落在宝光寺附近小水潭中。
第二天一早,从床上起来,宝光寺的师兄见了面,笑着问戒嗔,昨天晚上睡的可好。
戒嗔苦笑着摇头,因为这一夜瀑布激流声,一刻没有停过,折腾了很久才入睡。
把原因告诉宝光寺的师兄,他有些诧异的说,水流声很大吗?为什么我一点没有知觉呢?
如此大的声音,却让宝光寺的师兄没有知觉,这样回答着实让戒嗔意外,忽然想起来前不久,宝光寺的师兄也曾经在天明寺里住过一晚,戒嗔也曾经问过同样的问题。
宝光寺的师兄当时说,夜风中,蟋蟀鸣叫声太大,一直吵闹的无法入睡。
蟋蟀翁鸣从来没有停止过,戒嗔仿佛没有在意过。
瀑布激流川流不息,只是宝光寺的师兄也没有在意过。
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忽略着身边的人或事呢?
也许就是这个理由吧。
正文 [荐]非恶意摔坏佛像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有必要声明一下,不是鼓励大家去烧佛像,需要分清楚,有意与无意的差别,也需要知道,一个领悟佛法的人去烧掉的佛像与没有领悟过佛法的人去刻意烧是有很大差别的。
前段时间,有位施主写信给戒嗔师兄,她说她无意把一个在寺庙里开过光的佛像摔成两半。
施主说,摔坏了佛像后,觉得心里很难受,想咨询一下,这种情况会不会有什么恶果,今后下雨天出门要不要带个避雷针什么的。
在这里戒傲想说,别担心,因为非恶意摔坏佛像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关于避雷针的事情,戒傲友情提示一下,避雷针实际上起到引雷的效果,如果施主觉得摔坏佛像心里太歉疚,想自行处罚一下自己的话,那么就只管带吧
可能在绝大多数人心中,佛像应该是神圣的,损坏佛像应该是一种罪过,可为什么戒傲要说,损坏了没有什么大不了呢?
其实,这就要从一个和尚的故事开始讲起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很久到底有多久呢?根据资料的记载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唐宪宗年间,那么也就是1200年前,在这一年,河南邓州有个读书人,准备去长安赶考,1200年前的中国,对于读书人来说,就业的渠道非常的窄,读书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科举,去做官。
那天,读书人寄宿在一家客栈里,到了晚上,他忽然做了个梦,梦见屋子里都是白光。
读书人醒来后,对梦境很有疑惑,恰好遇到了一位禅师,于是读书人便向禅师求解。
禅师问他,你准备去做什么?
读书人说,我去考试,考上了就能当官了。
禅师说,考官还不如去考佛呢?
考佛?读书人从来没有听过有这种说法,于是大感兴趣,和禅师多聊了几句,也许是考试的压力太大,又或许是禅师的口才太好,这个读书人在这一天做了一个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事情。
他忽然决定不去考科举,改去当和尚了。
这个读书人后来就是非常非常著名的丹霞天然禅师。
丹霞禅师可不是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和尚,他有过很多吓坏同行的事迹。
有一年冬天,丹霞禅师来到了洛阳的慧林寺,这一天,天忽然特别冷,那个年代交通是非常不方便的,不管去哪里都是用步行的,丹霞禅师既然是外出,自然不会带着太多衣服,丹霞禅师感到格外的冷,所以他跑到寺院里躲避风寒,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丹霞禅师还是感到很冷,他环顾周围,想看看有没有东西适合他取暖。让禅师失望的是,殿里居然没有什么可以利用了。
此时,禅师的目光落到了殿里佛像上,这个佛像是木头制的,虽然有点旧旧的,但是看起来很好烧的样子,于是禅师顺手把佛像拿了下来,生起一堆火,烧了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慧林寺里和尚恰好从外面进来,看到丹霞禅师正在休闲的烤火,也想凑过起来一起取个暖什么的。
和尚们靠近火堆,忽然看到生火的材料做工很精致,不由的凑过去想仔细看看,一看着实吓了一跳。因为火堆里居然是佛像,而且只剩下了半个。
慧林寺里的和尚很生气,他对丹霞禅师说,你,你,你怎么可以这样。
戒傲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个和尚并不是口吃,而是感到太生气,所以话都说不清楚了。
因为在他的的心目中,焚烧我们敬爱佛祖像的行为,实在是太令人发指了。
丹霞禅师看看慧林寺里的和尚,非常非常镇定的说,我在烧舍利子。
慧林寺里的和尚虽然很老实,但并不是傻瓜,外加丹霞禅师所说的理由太不高明,一听就是狡辩。
他们又难过又生气,然后反驳说,木佛怎么会有舍利子?
此时的禅师已经完全陷入的被动,但是在一分钟之后,他便凭借了一句话,完全的扭转了局面
他说了一句非常精妙的的话,他笑着说,既然没有舍利子,我烧了又有关系呢?
佛与佛像有什么差别呢?或许可以说,他们根本不是同质的东西。
我们习惯把精神的事物寄托在物质之上,然后混为一谈。
也许就在失去物质的那一瞬间,我们才可以看清楚事物真正的灵魂。
正文 [荐][181]摇曳在空中的灯
有天中午,戒嗔回房间拿点东西,打开屋门,忽然一股扑鼻的怪味传了过来,有些疑惑,不知道怪味传自何处,深深的吸了口气,去找寻味道的来源。很快便发现怪味来自戒傲的床边的一个小袋子里。
小袋子很不起眼,但是戒嗔很快便找到了,并不是戒嗔的眼力好,而是戒嗔寻找的范围很精确,平日里,戒嗔和戒傲的房间里也常常会出现一些奇怪的事情,其中绝大多数都和戒傲有关,所以,戒嗔这次是直接奔戒傲的地盘去的。
打开小袋子,怪味来自一些装小瓶子里的深色液体,仔细再闻闻,仿佛是一小瓶煤油,再看看袋子边的其他东西,还有一把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小剃刀,那是智恒师父的专用剃刀,无数次割破过我们的头皮。
除了刀和煤油,袋子里还有一些棉花、棉线、白纸,甚至还有一只毛笔。
心里一惊,因为戒傲平日花样百出,而这些道具看起来,太像制作爆炸物的材料,想起来心里有点害怕,不知道戒傲准备做出什么事情,赶快跑去找到戒傲。
找了半天,没不见戒傲的踪影,向戒尘问戒傲的下落,戒尘说,戒傲师兄去竹林里砍竹子去了。
于是问戒尘,戒傲为什么要去砍竹子。
戒尘很兴奋的说,前几天,戒傲偷吃了他的饼干,所以答应给他做一盏会飞的孔明灯做赔偿。
心一下放了下来,因为立即明白了,那些材料的用途原来是做孔明灯的,而不是什么爆炸物。
那几天,戒傲总是屋子里削削砍砍,孔明灯一点点成形,戒尘每过几个小时便来监督一次,看看戒傲的进度,孔明灯做好后,戒傲又用毛笔在灯罩上画了好看的图案,等墨迹全干了后,把灯交给了早已焦急不已的戒尘。
等到夜晚来临的时候,陪着戒尘、戒痴一起去山下的空旷的场地里放灯,把孔明灯下端浸上煤油的棉花点燃,等灯里的空气加热后,孔明灯便缓缓的向空中飞去,灯罩壁上美丽的图案被灯中的火光照亮,孔明灯在随着风轻轻的盘旋,显得很有风味。
戒尘、戒痴看的十分开心,每次等到孔明灯里的煤油烧的差不多后,他们便用系在灯上的细线把孔明灯回收回回来。
一连玩了十多天,那天晚上戒尘、戒痴又一次要求戒傲和戒嗔陪他们去放灯,戒傲把手伸向天空,然后说,今天的风太大了,不太适合放灯,不如改天,两人前几天玩的太开心,只是不许,无奈之上,只得和戒傲再陪他们去山下。
孔明灯又一次冉冉升起,随着山旁的风而摆动,忽然一阵疾风吹过,孔明灯一阵剧烈的抖动,飞翔在空中的灯罩被火焰点着,灯罩夹着火焰从空中掉下了下来,戒尘瘪着嘴巴,仿佛就要哭了出来。
戒傲急忙安慰他,过些天再帮他重做一个,戒尘这才转悲为喜。
回寺里的一路上,戒尘始终闷闷不乐,想想刚才来之前,戒傲曾经劝过他,风太大的天气不适合放灯,只是他兴致太高,执意要放。
我们选择后悔的时间,往往是事情已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之后。
正文 [182]寻不到的水声
那天清晨,听到有人在敲寺门,觉得有些意外,因为虽说夏天的早晨,天亮的特别早,这个时间天已经亮了一会了,但是来的这么早的人还是挺少的。
戒嗔正准备去开门,却发现站在门边的戒尘已经走了过去,于是回过头往佛堂走,耳边听到寺门“吱”的一声响,然后紧接着是戒尘“啊”的一声叫,赶快回头看,以为是戒尘被人撞到了,这样的事故曾经发生过一回,上次也是戒尘去替施主开门,进来一位又高又胖的施主,也没有留意矮小的戒尘,结果戒尘被施主的肚子撞了一下,幸好,施主的肚皮质地柔软,所以没有伤到戒尘。
抬眼望过去,却没有看到戒尘倒地,寺外进来两位施主,其中一位戒嗔认识,是淼镇上的一位年轻施主,平时也不常来天明寺,而另一位施主却从来没有见过,打扮的很奇怪,眼睛上蒙着厚厚的纱布,看起来有点恐怖,估计刚才戒尘就是因此被吓到了。
急忙把两位施主请进屋里,那位淼镇的施主对我们说,他的朋友因为最近做了眼睛方面的手术,要等些天才能拆绷带,所以他特意带着这朋友来山里住上几天,放松一下。
两位施主坐下后,绑着绷带的施主问戒嗔,刚才开门的是个小和尚吧,是不是被我吓到了?
有点迟疑,因为佛祖教育我们不能说谎,所以只好回答施主说:“是呀”。
施主面容有些苦恼,他又问,我的样子是不是很恐怖呀?
戒嗔只得回答,是呀。
施主的表情又痛苦了很多。他接着问戒嗔,这里的……。
急忙把施主的话题岔开,虽然这样的做挺没有礼貌,但是施主若继续问下去,戒嗔这样照实回答,只是徒增他些痛苦罢了。
不说谎固然是正确的,但是这样的回答等同往施主的伤口上洒盐,却也是不太好的,更何况还是这样一把接一把的去洒。
向施主粗略的介绍一下茅山的风情,施主的脸有了一些微笑,他说,一路上其实上也听到了不少自然之音,能感受到这里的景致。
把施主领进离寺里不远的香房,那些日子,施主便一直住在这里,因为眼睛不便,他也没有四处走动,常常一个靠在院子里的小椅子上。
有时候路过香房,担心施主一个人觉得孤单,便坐下来和施主聊上几句,不过看施主的样子仿佛并不寂寞,谈笑间感觉心情不错,总是笑呵呵的。
又过了几天,施主的朋友把他接下了山,他的朋友说,施主的眼睛的伤势快好了,把他接回医院拆绷带。
施主下了山后,便再没有回来过,过了半个月后,收到施主的一封邮件,施主信里说,他的眼睛已经拆了绷带,这些日子,非常喜欢茅山的环境,虽然看不到东西,但是每天都在享受凉爽的山风,耳畔还时时传来着钟声、蝉叫与蛙鸣,还有溪流中一刻不停的流水声。
为施主伤势好转而庆幸,也高兴他喜欢茅山的景致,只是有点觉得奇怪,因为茅山主要水源都集中山后,前山的溪流,距离天明寺有些距离,在这里是决计听不到流水声的。
这个疑问放在心里好些天也没有合理的解释,又过几天,忽然看到戒傲从寺门里进来,僧袍上湿漉漉的,问他怎么了?
戒傲说,香房里的一个抽水马桶坏了,一直在滴水,刚才去把它修好了。
随意听了,过了好半天,站是庭院里的戒嗔忽然想到,原来施主听到的水声不是什么溪流中的流水,而是坏了的抽水马桶里的漏水。
看来单纯靠闭上眼睛想象中的事物,和现实中情形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正文 舍利子也可以生长在狗身上
佛教里有很多未解的迷,戒傲想舍利应该算其中之一吧。
舍利也叫舍利子,这个词来自古印度的梵文,最初是指佛祖释迦牟尼的灵骨,更直白点说就是指佛祖的骨灰,但是佛祖的骨灰可不普通,它是很多个各种形状的多彩结晶。
舍利子很珍贵,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戒傲也不知道。
有人尝试对他的形成做出科学解释,认为是单纯饮食造成的,但是这种说法并不能让所有人信服。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不能解释的东西,如果我们强求自己去了解这些在我们理解能力之外的事物,结果可能是痛苦的,我们的生活中注定是需要不知与不解的。
一些非常有修为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在圆寂后的骨灰往往都能得到相当数量舍利。但是单纯只有高僧身上可以长出舍利子吗?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来说一个故事,一个来自藏传佛教的故事。
在古代西藏,有位年长的施主,她是个挺虔诚的佛教徒,老施主有个儿子,平时常去印度做些跨国生意,这一天,老施主忽然想到,既然佛祖是印度人,那么在印度一定可以找到一些与佛祖有关的东西,于是她便和儿子商量,反正你经常去印度,下次再去的时候,你记得帮我带点佛祖身上的东西回来。
儿子满口答应了,但是一到了印度,眼睛里看到的都是能获得巨大利润的商品,而母亲的嘱托便忘的一干二净了。
老施主一次又一次的嘱托,可是儿子却一次又一次的忘记,最后老施主被逼急了,她便对儿子说,你下次要再忘记我说的事情,我就死给你看。
其实老施主想要佛祖身上的东西的心情戒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戒傲也认为,采用这种威胁的方法还是太极端了。可是老施主的儿子更离谱,他居然又一次忘记了母亲的嘱托。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