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位佛学博士叱吒商界的密码

_8 麦克尔·罗奇格西(美)
此段经文中的“五百”是指一群五百,即如一句著名的话所指:“世尊的教授将持续五五百。”
就迦摩罗什罗大师的阐释而论,“五五百”意指佛法将在世间延续两千五百年。
单单是“佛法将在世间留存多久”这个问题,就有来自各种古老经典的不同解释与评注,其中包括佛陀的教授将延续一千年,或两千年,或两千五百年,或五千年。当我们仔细思量这些阐释与评注背后的含意,就会发现其中并无冲突相悖之处。
不同的阐释互不抵触的原因在于,有些经典把“五五百”解释为:人们将持续修持佛法的长度;其他的经典则解释为:佛教经典实际留存世间的长度;最后还有一些经典则认为是佛法在证悟者之地(LandoftheRealized,即印度)流传的时间长度。
在经典之中,关于各种胜者的描述不胜枚举。在证悟者之地印度,有所谓的“赞布洲六胜者”(sixJewelsoftheWorldofDzambu),以及其他类似的胜者。在西藏,则有班智达(SakyaPandita)或布汤仁波切(ButonRinpoche)或三位国王——父亲宗喀巴(JeTsongkapa)及其两位嗣子。
对于西方人士而言,阅读此段经文,知悉世界主要宗教的创始者在该宗教创立之时,即预言他的宗教将在2500年之后从世间消失,是多么令人瞩目。所有的机构,包括企业、政治团体、家庭,以及个人,皆普遍深信,任何成功运作的事物,其荣景将持续下去。
然而,佛教哲学却指出,万事万物皆受我们心中铭印的驱使,以及铭印所造成的观感的驱使。而铭印如同树木——树木的种子被播入土中,发出嫩芽,长成树木,开花结果。
当种子的能量消耗殆尽之时,树木将不可避免地枯朽死亡。既然周围世界及我们自身都是受到心的种子的力量(业力)驱使所形成的观感,那么我们自身与周遭世界,也将如同树木的种子一般发芽茁壮,最后步入无可避免的死亡尽头。
即使我们的事业发展如日中天,即使我们的公司在市场上所向无敌,我们必须时时谨记万事万物皆有终了之时的道理。为了能够从最清晰透彻的角度经营我们的人生与事业,我们在心理上,必须先行至我们退休的那一天,行至我们死亡的那一天,以及行至我们的公司告终的那一天,然后审视回顾我们的所作所为。它值得吗?它充实而有意义吗?它是我们度过短暂又难得的人生的最佳方式吗?
在下一个章节中,我们将提供几个审视人生是否充满意义的方法。别担心,事情一定能够两全其美,你既能坐拥财富,又能拥有丰足的心灵。
你的目标在于:(1)赚取巨额的财富;(2)保持强健的身心,如此才能够享受财富;(3)用日后你将引以为荣的方式善用你的财富。善用金钱的最佳方式,往往也是经营公司、经营家庭,以及经营人生的最佳方式。
译注
①《金刚经》最后的偈语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宣讲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皆是空幻不实的,故世人不应对世界有所执着。
②色、受、想、行、识五蕴,即类聚一切有为法的5种类别。
③原偈颂为:“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
④MasterKamalashila,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衍化出之瑜珈中观派创始人寂护之弟子,于公元8世纪,应聘入藏从事译经,宣扬中观思想。
⑤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
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第37节 终极的经营法门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
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
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我不相信,在美国,有哪一个经理人员不清楚地明白“意义非凡”与“毫无意义”之间的差异。我们的心时常被财物或自私的人际关系所占据,但是很快地,我们的心又开始对这些事物感到厌倦——对于任何有思想的人而言,这些事物的毫无意义是必然的。古老的佛教典籍指出,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有发掘“什么是真正的充满意义”的欲望,而惟有找到答案,否则我们无法获得幸福快乐。对于何谓真正的、终极的意义,《金刚经》有相当清楚的说明。
我们先引用《金刚经》中的一段文字作为起始:
须菩提,那些在菩萨道上,拥有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愿的善男子善女人应该如此思维:
我将使所有的一切众生进入涅,①诸如依卵而生的生命;②在母腹中受形成胎的生命;③因温暖潮湿而形成的生命;④无所依托,仅因其业力而形成的生命⑤等等;有色、⑥无色;⑦有想、⑧无想、⑨非有想非无想等等。
尽管有许许多多的众生,不管是哪一界的众生,只要有“众生”之名者,我将把他们全数带入无余涅,⑩断除他们的所有烦恼。
然而,即使我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把他们带入无余涅,但是实际上,没有一个众生真正地获得救度,进入涅。
这段文字背后的观点是清晰的,但是其中许多用语却不容易明白。让我们看一看邱尼喇嘛如何解释,以及如何应用于公司管理:
《金刚经》说道:须菩提,那些在菩萨道上,拥有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愿的善男子善女人应该如此思维:
尽管有许许多多的众生,不管是哪一界的众生,他们是无数无量无边的。如果有人依照出生的形态来区分众生,那么可以分为四种:依卵而生的生命;在母腹中受形成胎的生命;因温暖潮湿而形成的生命;无所依托,仅因其业力而形成的生命等等。
同样地,还有欲界与色界的有情众生:有色。另有非物质之实体:无色。
此外,“有想”是指除了居住在大果天和有顶天之外的众生。“无想”是指居住在大果天的众生。再者,生于有顶天之众生,属于没有粗略想的非有想,以及仍然存有细微想的非无想。
简而言之,只要有“众生”之名者,我将把他们全数带入无余涅,断除他们的所有烦恼。在涅之中,没有障碍,没有痛苦。
总结来说,诸菩萨为了众生立下誓愿,带领众生进入没有生死的涅盘,成就佛的法身。
基本上,发此誓愿的人分为两种。第二种人早第一种人修持慈悲之道,发愿保护众生远离三苦,这使得他首次感到要带领众生进入最终涅。已立下带领众生进入涅的愿望,因此他把心专注其上,持续增强其誓愿。
别去理会世间有多少种众生;根据佛教古老经典的记载,在整个宇宙之中,有许多界以及许多生物是我们无法知晓的。这段经文的重点在于,佛陀描述一个人立下誓愿,要使宇宙中的每一个生物都获得完全的快乐,也就是最高层次的涅。
在佛教中,这种誓愿被认为是所有快乐的源头,然而,这跟经商之间有什么关联呢?这段经文的末尾又如何解释?在末尾,佛陀说,即使我能够把每一个众生带进涅,获得全然的快乐,但是没有一个众生能够真正获得涅之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他交换
切记,我们一直在谈论赋予生命意义,包括你的事业以及私人生活。在前一个章节,我们探讨了死亡,或尽头的概念:事业的尽头、公司的尽头,以及你生命的尽头。死亡是生命的一个事实。我们将从生命的尽头回顾我们的人生,评价我们的人生。你必须能够回顾人生,而且不仅仅说你赚取了财富,不仅仅说你能够尽情地创造并且享用财富,你也必须能够说,在你赚取金钱的同时及其后,你改变了世界,你让世界有了些许不同。
这或许是佛教经典最深奥的秘密:一个简单的、每天实行的法门,使你的生活与事业充满意义,而不仅仅只是权力、财富、活力逐渐崩溃瓦解,迈向衰老与死亡。这个法门也是最佳的管理工具。
在安鼎国际钻石公司的钻石部门,十多个不同国籍的工作人员在同一层楼一起工作是常有的现象:来自泰国的红宝石和蓝宝石专家;斯里兰卡的黄宝石专家;印度籍的绿宝石分级师;来自中国的珍珠拣选人员;来自波多黎各以及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宝石配对师;以色列的钻石采购人员;来自越南和柬埔寨的宝石镶嵌师傅;巴贝多籍的品质控制与有色宝石采购人员;来自南美盖亚那的采购协调人员等等。
你可以想象,在一个宝石拣选分级室中,同时听到10种不同的语言,那将是什么样的景况了;还有在中午用餐时间,10种不同国家的食物的味道从微波炉中散发出来;而且同时尊重10种文化的礼仪规范,例如,双脚不可对着泰国人;不要给来自印度古哈拉省的人任何长在地底下的食物;在广东人的婚礼上,别忘了买一点金饰送给新娘当作礼物。
然而,钻石部门运作得如同一个一人部门般和谐。我可以坦白地说,和他们每一个人共事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尽管部门人员的背景悬殊(最令人沮丧的是,每一次一说美国笑话,没有人觉得滑稽好笑,而且没有人在美国土生土长,所以你把一些老的电视节目、老歌等等拿出来大谈特谈,也没有人搞得清是怎么一回事),尽管我们之间有明显的代沟,但最后我们之间还是建立了深刻的爱与尊重。这份情感,使得钻石部门的运作如同上了润滑油的机器一般顺畅。而其中绝大部分的原因,仅仅是原本应该出现的私人问题从未发生。
我认为,我们之所以有此成就,主要是因为我们秉持部门成立之初即奉行的哲学;而这套哲学的精髓即是古代佛教徒所修持的法门——自他交换。如果你真心希望事业或部门成功,我建议你尝试这个修行法门。它非常简单易行,强而有力,而且不花费任何金钱和时间。它只是一种态度,自上而下开始——从你开始,然后往下传给所有的员工。不需要写在备忘录上,不需要通知,也不需要开会宣布。
稍早佛陀提及证悟成佛的誓愿,自他交换即为其核心要义。它包含了3个主要的步骤,而第三个步骤则解答了佛陀何以说“当你带领众生进入涅,事实上,没有一个众生进入涅”。这个深奥的修行法门已经超过2500年的历史,我们将用古典的方式呈现,同时援用现代的、真实生活的范例。
从自我中抽离
我喜欢把第一个步骤称为“蒋巴法”。蒋巴是一个年轻羞涩的西藏僧人。他住在位于新泽西州的小小蒙古寺院之中,我也曾在同一个寺院完成许多训练。蒋巴是一个厨子;他也清理草皮,照料年纪较长的喇嘛,并且持续不断地、默默地、无私忘我地处理上百万件工作。
每当访客出现在紧临住持房间的小小厨房时,他便开始修持蒋巴法。他对着你修持,但你浑然不觉。当他带着满面的笑容打开门,随着笑容所辐射出来的阳光覆满你的脸庞的时候,他已经是在修持蒋巴法了。到底什么是蒋巴法?
蒋巴是在色拉寺的主寺接受的训练,蒋巴受教于两位最杰出的高僧——罗萨格西(GesheLothar),以及图登天津格西(GesheThuptenTenzin)。
当你踏进厨房那一刻,蒋巴便要你挨着厨房餐桌边坐下,然后慢慢地架起炉子,从冰箱翻找食物,在你说明何以造访寺院的同时,为你张罗吃的喝的。当他在厨房内穿梭之时,他注视着你的眼睛,以及你的身体语言。当你的眼睛扫视厨房的时候,你的眼光是否停留在炉上的水壶,或者当他触碰冰箱的把手之际,你的眼中是否流露迟疑之色;他就是这么观察,知道你想要喝点热的,或是喝点冷的?在厨房餐桌上有一碗糖果,较远的地方放了一堆饼干,炉上则是供应不断的汤,你的眼睛最常走到哪一种食物?
在几分钟之内,蒋巴就把你摸得清清楚楚的了。他知道你喜欢茶或咖啡,冷的或热的,加牛奶或加糖或什么也不加,饼干或面条,以及一大箩筐关于你的喜爱与憎恶。下一次你再出现的时候,你将发现,在你开口之前,蒋巴已经把你最喜爱的饮料放在桌上了,为什么?因为他记得,他把它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来记得。他把它当成一件重要的事,完全是因为他真的希望给予你所想要的事物。
简而言之,蒋巴法就是学习如何敏锐地观察其他人的需要与喜好。如此一来,你就能够给予他们最向望的事物。这听来有一点天真,但是花一些时间训练自己去观察他人的喜好和需要的简单练习,将为你的整个事业带来深刻的影响。
商业的本质,以及公司生活的本质在于,经理主管人员倾向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全神贯注于手边的、立即的议题;他们总是各自寻求表现,各自邀功。最近一次,你和另一位副总裁一起合作,表现出色而共享假期奖金是什么时候?自我中心的结果,使我们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而忽略他人。
蒋巴法,自他交换的第一个步骤,即是把我们从专注于自我中抽离,开始关心他人。这个练习将为工作流程及财务状况带来立即的利益。它也在你的心中植入了最强大、最具利益的铭印。以下的段落说明如何把蒋巴法应用于工作之中。
由造作变成第二天性
当你在部门内行走之时,观察你的员工。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成为公司营运的财务专家是很重要的;通晓影响事业的重要职业规章是很重要的;以及熟悉提供我们所需生产原料与服务的供应厂商的状况是很重要的。
现在,你必须刻意训练自己成为另一种专家,那就是察言观色,洞悉周围人士的喜好与憎恶的专家。你必须知道每一件事,每一个可以让他们开心快乐的细节,例如,如何调制他们的咖啡;他们喜欢哪一种椅垫;他们偏爱哪一种钢笔;他们有几个孩子,孩子们的名字,以及孩子们的近况;他们上一次度假是什么时候,去哪里度假,他们玩得开不开心等等。
然后你回办公室坐着,记忆每一个亲近的人的细节。如果你必须做笔记,那就做吧。我发现,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很管用。在你下班返家途中,你可以再把档案调出来,重新回顾你所记录的内容。
第38节 美丽的刺探
无可避免地,这个练习将改进你对待别人的方式,即使只是在他们盛注咖啡的时候,你递给他们糖精而非糖的小小举动,在人们内心深处,都会有所留意。我们所有人就如同家中豢养的狗一般,当一个爱狗的人走进屋子的时候,它知道,当一个厌恶狗的人走进屋子的时候,它也知道,甚至在那个人有所行动或言语之前,它便明白,而它也依照客人的喜爱或厌恶采取行动。
人们具有一种直觉。那直觉告诉他们,你不在乎他们的喜好或需要,反之亦然。刚开始,这么公然地发掘他人的喜恶似乎有点矫揉造作,然而,这本就是过程的一部分,刚开始,就是这么的造作。稍后,它之所以变成你的第二天性,也是你在一开始矫揉造作的结果。
如果你给予他们6周的假期或双倍的薪水,大多数的员工都会欢天喜地。但是,我们所谈论的喜好与憎恶并非属于这一类型。我们不是在建议你采取任何重大的财务或人事的变动。你只要静静地观察,然后在你能力范围之内,给予周围人士最喜爱的事物。此举的必然结果是,你的员工将投桃报李。想象一下,整个部门的员工都以相同的态度彼此对待,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
我在安鼎国际钻石公司任职期间,有一次,我清楚地理解到,公司之所以支付我高得如此离谱的薪资,主要原因在于,我能够让员工们融洽共事。我了解到,我所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仅仅是在部属之间调停仲裁。而中午用餐时间是我一整天之中最重要的时刻,我几乎总是被两个水火不容的管理阶层人员带出去,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
主管甲对主管乙有一点点不满,但除非有绝对的必要,否则主管甲将尽力避免开诚布公;这种冲突在不知不觉地侵蚀着、伤害着公司。一个小小的问题,如果能够尽早处理,那么就很容易解决,但是如果事情拖久了,那就会演变成大灾难。
主管甲在星期一就知道了那个问题,但是他在主管乙面前只字未提,否则主管乙早就可以轻易地解决问题。它不是那种应该在星期一全体职员会议中提出的问题,而是主管甲和主管乙偶尔一起在饮水机前面喝着饮料闲聊的时候(如果他们有此习惯的话),就这么谈开的事情。我真正想要说的是,存在于员工之间的一点点的善意,比你所梦想的金钱财富更有价值。而蒋巴法就是第一个步骤。
美丽的刺探
你不需要当着全公司所有员工的面宣布或发表政策声明,你只要亲自实行,其他人就会如法遵循。“你告诉他们做什么,一点也不重要。他们会观察你、模仿你;你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因此你面对了最艰难的课题——你必须以身作则,行事合乎道德。”你必须开始暗中监视你的部属。那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刺探,去探看他们的喜好,以及他们生命中的重要事物,然后帮助他们取得心中向往的事物。
自他交换练习的第二个步骤是:假装把你的心放进他人的身体之中,然后睁开你的眼睛,注视着自己,看一看你(他们)想从你(你)身上获得什么。如果你认为,这听起来实在令人困惑,那么试着想象一下,把这个法门从梵文或藏文翻译过来有多么困难!
这个步骤称为“身体互换”,比起观察周围人的喜好,这个步骤的确有一点深奥,有一点困难。我记得,我曾经把这个方法用在一个来自圭亚那、刚刚加入钻石部门的年轻男子。他母亲的一个朋友在安鼎任职,那个年轻男子就是受了母亲朋友的引荐而进入公司(从事宝石这一行的人,总是经过推荐介绍。你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他们哪一天顺手牵羊,摸走几百美元,因此他们必须经人介绍,让人清楚他们的背景底细)。第一天,我们要他坐在一大堆的碎钻前面,要求他数出几百个或几千颗碎钻,作为特殊戒指订单之用。
那一天结束之时,我已经知道一点关于他的为人:他讨人喜欢、学习的速度很快、安静、谦虚、手脚快得要命。在我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我又发现了另一件事:我注视着他的脸,我看见了混合着欢喜与痛苦的表情。他喜欢安鼎,但是一想到接下来几年,他必须每天坐在椅子上数着小小的宝石,便感到痛苦绝望。
于是我做了身体互换的练习。我把自己放进他的身体之中,注视着我的脸,问我自己,我希望我(我)对我(他)说些什么。因此我说:“明天早上到我办公室来,我们看看是不是能够让你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说完,我觉得我的眼睛害羞地稍稍垂了下来,笑容在我的(他的)脸庞绽放。
从那一刻开始,我不断地把我的心放进他的身体,并且发现了我(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学习操作计算机。我们让他跟着公司最好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师学习,在他证明了他确实一心向学之后,我们帮助他通过一连串的大学课程。在钻石业界,上夜校是一种禁忌。在生产旺季,每一个人工作至深夜。即使是在淡季,你也不希望一个身心疲累的员工弄乱了存货盘点系统,或一堆一堆的钻石。
然而,每当我看见他,每当我看着我的(他的)脸,我就知道,上学是我(他)想要的,我也知道从中获得的成就感,于是我们想出了他去上学、不在公司时的工作方案。最后,他成为安鼎最杰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师,更重要的是,身为一名员工,他知道,即使公司因此而有了些许损失,仍然为他着想,帮助他完成梦想。如此一来,我们造就了一个在关键时刻挺身付出的员工,一个竭心尽虑帮助公司与周围人士的员工。
这样的员工是无价的。他们在部门之中,不断地费心寻求解决订单、体制或人事等等问题的方法,甚至在你有所耳闻之前,即有所行动。当那一天结束,当你自己的事业到了尽头之时,你回顾过往,映入心帘的不会是你缔造的业绩,或你完成的企划,或你记得的盈亏得失。你将看到一张年轻的脸庞注视着你的面容,知道你曾经给予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事物。
如果你持续这种想法,持续把自己的心放入员工的身体,注视着寻求协助的自己,你将发现,有一种深邃的满足在你心中滋长。这种深刻的满足,只有在非常难得、非常特殊的时刻,才得以感受。不过,如果你越是练习,你就越能拥有这一满足的感受。事实上,这种深刻的满足,正代表你的工作具有了真正的意义。
我认为,身体互换的想法不仅仅是一种正确的想法,也是最具利益的想法。在这种想法之下,你的部门,你的公司开始自行运转,开始被一些真正在乎公司、在乎部门的人经营着,因为你关爱他们如同关爱自己。你既赚了大钱,又获得了幸福快乐,一举两得。
泯除你我的区别
你已经准备就绪,接受第三个步骤了吗?这个步骤需要一些练习,而且在你尝试之前,先练习第一和第二个步骤是很重要的。它是自他交换练习的最后发展过程。事实上,根据古老的佛教经典,它是人类的心性(heart)与心识(mind)的最后进程。它很难去做,甚至连想去做都很难。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第三个步骤更可以使你成为一个更成功的主管,成为一个更圆满的人。
我们称第三个步骤为“绳索特技”(RopeTrick)。它适用于任何一名员工。你只要在某一天,走到该名员工的桌边站着即可。你假装你手上拎着西部牛仔使用的大套索,然后把大套索扔在地上,环绕着你们两人。现在想象,你们两个人合而为一。
你瞧,在前两个步骤之中,我们学习去观察,去思考周围人士的真正喜好,我们甚至互相交换身体,注视着自己,看看我们(他们)最想从我们(我们)身上获得什么。然而,这其中仍然存在“你”“我”的区别。前两个步骤是“我”观察“你”,“我”试图进入“你”的身体。通过第三个步骤,我们可以把自他交换的练习带入更彻底的层次:你是你的员工,而他或她(员工)是你,你们是同一个人。
第39节 最终的财富
在第三个步骤之中,你的心完全脱离了许多经理主管级人员拥有的自我中心模式;那是一个多么自私的模式,却一直受到公司奖赏制度的推波助澜。现在的问题不再是我领到奖金,或那个人领到奖金,而是我们如何获得我们的奖金?
此刻,你进入了员工的心坎,你把自己的福利与员工的福利等同视之,如同你们是一对连体双胞胎一般。现在,你的头上有两张嘴嗷嗷待哺;现在你有两双腿,要买两双鞋(或许一双翼波状盖式男鞋,一双高跟鞋);现在你有4张耳朵,如果其中有一张耳朵忘了订购半克拉的公主切割(princess-cut)钻石,那么就是4张耳朵一起听大老板的咆哮。
如果你是一般的美国商人,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令你吃不消。“绳索特技”的含意深远。你的心中立刻出现两个问题。第一,自他交换的过程到了第三个步骤,完全变得矫揉造作,你怎么能够实际成为另一个人?更精确地说,你们两个人怎么能够成为一个人?然而,它完全是可能的,它是可能发生的。而让它成为可能的关键,即隐藏于本章之初,佛陀的开示之中:“有一天,我将带领所有的众生进入涅,获得大乐,但是没有一个众生能够真正地获得大乐。”
为了理解佛陀的开示,让我们回到关于创造财富的讨论;回到你何以面对某种境遇的原因。我们一再地说,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事物是中性的,如同空白的屏幕一般;这便是所有事物的潜能。
对你来说,一个咆哮的上司是令人不悦的,但是对于坐在你身旁的人来说,上司或许是讨人喜欢的;这其中存在了上司的“空性”或上司的潜在可能。换句话说,上司基本上是中性的,无论我认为他讨喜或讨厌,无论我认为咆哮的声音是好是坏,都并非源自上司本身。
更确切地说,那是我心中铭印发生作用的结果。是我过去对他人所行之善业或恶业,留存在潜意识的铭印所造成的结果。现在这些铭印进入意识层面,影响了——不,事实上,应该是创造了我看待世界的方法(那个大吼大叫的上司,只是我眼中世界的一小部分)。
暂时忘了那个咆哮的老板,让我们回头看一看那个被骂的可怜虫,那个可怜的我。如果事物的潜能是真实的,铭印的影响是真实的,那么我和那个咆哮的上司不就一模一样。换句话说,我看待自己的方式,以及我看待咆哮上司的方式,都受到相同原因的驱使。我看自己的方式,以及我看他的方式,都源自相同的原因。我对自己的观感,源自心中的铭印。当铭印从潜意识进入意识层面之后,开花结果,影响支配了我对自己的观感。
此处的重点在于,你必须了解铭印不仅仅决定了你看待自己的方式,也使你不断地注视着自我。换句话说,仅仅因为过去的习惯以及留存心中的铭印,你界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在你自己,以及其他人和事物之间划下界线。在你过去的思维之中,你把包裹在身体皮肤之内的部分界定为“你自己”,日后,这种思维所种下的铭印,再度促使你用相同的观点看待“你自己”——把包裹在身体皮肤内的部分界定为“你自己”。“你”的范围在它终止的地方终止,不是因为那是它自然终止的范围,而是你习惯把你自己终止在那个范围。把别人看成自己
在先前的章节之中,我们曾经稍稍探讨了“自我”的定义。任何人只要稍加思考,就可以了解,“我”的范围结束之处,即“他们”的范围的起始,是多么不明确的说法。例如,母亲生育子女之后,“我”的范围立即扩大,延伸至孩子身上。当一个母亲说,别伤害这个孩子的时候,你可以预想,如果你攻击孩子,就如同攻击母亲,那么母亲的反应会有多么激烈。罹患严重糖尿病的人的反应则恰恰相反。例如,糖尿病患的双脚生疮,接着疮形成坏疽。医师告诉他们若不截肢,就只有等死。
在你决定失去双腿好过失去生命的那一刻,你已经把“我”的定义或范围缩小了。这证明了,你有能力把“我”扩张或缩小至更大或更小的范围,因此别说“绳索特技”是不可行的。把套索抛出去,圈住彼此,直到你们合而为一。
人我之别的产生,仅仅是过去的铭印、过去的思考习惯的结果。想象一下,如果全世界每一个人思想行动之时,仿佛每一个其他人都是自己一般,那会是什么样的景况。我们能够带领每一个人进入涅,进入全然的快乐,但是“没有单单一个人”能够获得全然的快乐,因为每一个人都只是我们的一部分。
你心中的第二个问题是:假设我真的实行“绳索特技”的练习;假设我真的把“我”的范围扩大,延伸包含了另一个人,甚至更多其他人,那么我应该在何处划下界线?它的限度、它的范围是什么?
人生够艰难的了,仅仅是要满足一个人身体的与心灵的需求——也就是我的需求——已经几乎不可能了。如果照顾我自己都如此艰难;如果努力保持我自己的身体健康,免于衰老疾病都如此艰难;如果呵护自己的心灵免于崩溃都如此艰难,那么我如何能够再把另一个人或更多人当成真正的我来照顾?我哪来的办法,哪来的能力?
讽刺的是,能力来自每一次你扩张自己,接纳他人的举动。也就是说,当你决定,在身体上与情感上照料他人如同照料自己的时候,你便获得了能力。如果潜能与铭印创造了我们眼中的世界,那么无人我之别地共享财富,便是创造财富的最佳方法。
简而言之,如果布施一分钱所种下的铭印,是我能够“看见”一美元的惟一方法,那么确定在我周围的所有人,都拥有金钱财富,如同我们是同一个人一般,将为我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想象每一个人都把其他人当作自己,当作自己的责任的世界!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其他人当作自己,当作自己的责任。
一个聪明理智的人读了这些段落之后,能够感觉到,我们切入了重点。克服忽略他人的习惯;把“我”的范围扩大,纳入所有的员工以及围绕在你身旁的每一个人;不要为了他人而工作,而是仿佛没有他人一般,不分人我地工作,这就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满足。
在内心深处,你知道这是对的;你知道,现在开始去做是对的;你也深深明白,如果你用这种方式经营你的事业,经营你的人生,如同为了自己的利益一般,努力地为所有人的利益而奋斗,那么你就能够带着骄傲与自豪回顾你的人生,因为这便是难得人生的真实意义。这就是最终的财富。
译注
①涅为梵语,意为“灭”、“灭度”等,佛教徒修行所要达成的一种最高理想。涅的分类很多。
②卵生,佛教认为六道众生有4种形态,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③胎生。
④湿生,由潮气阴腐中所生,如腐肉中生出的虫等。
⑤化生。
⑥佛教所指,在欲界和色界中的有情有色身者,一般指有血肉有情感的人和物。
⑦指非生命、非物质之实体。
⑧具有感觉、认识、意志、思考等意识作用,或指具有此等作用之有情众生。
⑨指全无想念之状态,或指入灭尽定,证得无想果者。
⑩无余涅与有余涅相对,指生死的因果已尽,不再受生于世间三界者。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色界十八天之一,位于第四禅天之第三。
又名“色究竟天”,乃色界四禅天之第九天,为有形世界之最顶峰,故称有顶。
指佛所说之正法,佛所得之无漏法,以及佛之自性真如如来藏。
第40节 财富之源,无限经济(1)
何以故。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须菩提。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
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
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如果你仔细思考经济学,以及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等各种经济制度,你将发现,其整个思想概念可以总结为:我们如何分享我们的资源,如何分享我们的财富,以及分配资源与财富的规则。如果你再做更深一层的思考,你将发现,我们所有的制度,都有两个相同的前提。第一个前提是,区分“你”“我”来“分享”事物;第二个前提是,我们必须想出一个分享事物的制度,因为物资是有限的。如本书所揭示的,你现在可以把这两个前提都抛诸脑后。让我们回到《金刚经》,看一看来自佛陀的醍醐灌顶之语:
何以如此?喔,须菩提,想一想菩萨行布施,却不执着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行布施所积聚的功德。这种功德,喔,须菩提,是你无法轻易思量的。①
如往常一般,让我们求助于邱尼喇嘛,解释这段经文的意义。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执着于事物本身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特质的人,仍然能够透过类似布施等行为,累积功德。
但是,如果一个人已经从“事物本身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特质”的锁链中解脱,并且继续从事布施等行为,那么他所积聚的功德,肯定比以前更广更大。为了强调这一点,于是佛陀说,何以如此?喔,须菩提,想一想菩萨行布施,却不执着于布施所受的福德,而积聚的功德。这种功德,喔,须菩提,是你无法轻易思量的。事实上,它很难去思量。
然后,佛陀继续宣说:
喔,须菩提,你认为呢?东方的虚空广大,我们可不可以思量得到呢?
须菩提回答,
喔,世尊,不可以。
世尊又说,那么,南方、北方、上下、四维的广大虚空,我们可否思量得到呢?十方的广大虚空,我们可否思量得到呢?
须菩提回答,喔,世尊,不可以。最后,世尊说,那么,须菩提,菩萨不执着于事物表象所行的布施,其所获得的福报功德也如十方虚空那般不可思量。②
这段经文传达的某些概念十分明显,但至少有一个概念不明显。佛陀首先想要传达的思想是,“功德”或善业或特定铭印的力量(业力)是无边无际的。第二,为了获得不可思量的功德或力量,我们“行菩萨道的生意人”必须“不执着于事物的表象来行布施”。“不执着于事物的表象来行布施”究竟是什么意思?“菩萨”又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正是所谓无限经济的整个基础。
财富的真正来源
我们先说明何谓“不执着于事物的表象来行布施”。
这其实只是综合了本书所有思想的一个简单概念而已。任何一个称职的生意人都会承认,“商业策略是不可测的,是谁也拿不准的”的事实。
有时候,一个保守稳健的财务政策失败了;有时候,非得稳健保守才行得通。有时候,一个冒险的财务政策成功了;有时候却一败涂地。不论你是精明干练的生意人,或才干平庸的生意人,结果如出一辙:有些精明干练的生意人飞黄腾达,有些则一败涂地;有些才干平庸的生意人失败了,有些却成功了。
如果我们真诚地面对自己,没有一种标准是安全可靠的。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说,这个事实明确指出了,我们尚未找到财富的真正来源,我们真的不知道如何创造财富。
如果你仔细思考,你将能够发现,世间的财富分配所蕴含的深奥真理。财富随着个人的得势与死亡而来来去去;随着国家帝朝的兴衰起落而来来去去;在繁荣昌盛的时期,财富散布整个世界,在经济萧条或战乱时期,则普遍贫穷。
个人的发明,例如盘尼西林或枪支或个人计算机,能够有效地增加或减少全世界人口的财富,然而尽管效力再大,也不过几年的光景。
我的意思是,财富的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它从来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财富的量是不停变动的。这也使我们开始怀疑“财富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发展出分享财富资源的优良制度”的概念。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或许我们可以找出财富的真正来源,那么我们就能够增加整个世界的财富;也就是说,或许每一个人就能够拥有足够的财富,或更多的财富。
我们已经证明,一个咆哮的上司是我们自己的观感所创造出来的产物。在此,让我们再次运用相同的逻辑。就技术层面,以及严格的科学层面来说,一个咆哮的上司,事实上只是一大团颜色(主要是红色!)、形状(大部分时候,在你面前舞动)、分贝(高分贝),以及元音与子音(abc、ㄅㄆㄇㄈ,不断地向你飘来)。你的心,在过去种植的铭印的影响之下,把这些形状、声音解读为一个令人厌恶、大吼大叫的老板。
切记,那个坐在你身边的人(他可能不是很喜欢你)或老板的妻子,可能认为同一组形状和声音十分讨喜可爱。如此一来,“令人厌恶”以及“讨人喜欢”就不会是老板具备的特质。这种特质必定源自他处,否则我们所有人都将一致认为老板令人讨厌或讨人喜欢。
而事实上,这个现象的惟一解释是:老板令人厌恶或讨人喜欢,皆由心造。此外,显而易见的是,尽管一切皆是心的作用,但却不是出于自主。一个咆哮的上司或许是心创造出来的观感,但是我们似乎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打开或关闭心的作用。
在我们的心中,有一个东西迫使我们产生那样的观感;那是铭印从潜意识进入意识层面的结果。
显然,无论一个咆哮的上司是否完全是自生的,或只是一个特定观感所造成的结果,都不影响他存在的事实。我的意思是,他生气了,他将要扣除我的假期奖金,无论他的愤怒是与生俱来的特质,或是我心中铭印成熟的结果,他都会扣除我的奖金。
“他是我的观感”的想法,确实有所助益,但却无法改变当时的情况,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然而,在我决定如何面对咆哮的上司的时候,“他是我的观感”的想法确实助益良多。也就是说,我问自己,我真的想要再看他大吼大叫吗?因为,如果我同样用大吼大叫的方式回敬我的上司,那么我种下的铭印,将在未来迫使我再经历相同的情境。
只有种下一个迫使你面对咆哮上司的铭印,才能够制造一个咆哮上司的观感。而惟有顶撞上司,才能在心中种下面对咆哮上司的铭印。然而,这个原理跟经济学有何关联?
扩展布施的层次
如果铭印的理论是正确的(的确如此),那么如果我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拒绝用大吼大叫的方式响应上司,那么在理论上,我就能够阻止类似的情境再度发生。
然后在未来某一个时候,当老板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我们两个人——我和坐在我旁边的人(记住,那个人很不喜欢我,看着我被老板斥责,他高兴得很),都会觉得老板很可爱,很讨人喜欢。
如果你仔细思考,你就会豁然开朗:那个办公室中的财富、快乐或福利,在没有人牺牲,没有人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加倍了。我的快乐并非建立于同事的损失之上。
此刻,我们拥有了双倍的幸福快乐。同样地,金钱也以相同的方式运作。
当你布施之时,用双手、用时间、用金钱帮助任何一个生命之时,你在心中种下了一个特殊的铭印;你的布施行为被意识记录下来。你的意识总是开启着,分分秒秒地记录着你的一言一行。这个布施的铭印停留在潜意识,如同植物或树木一般,不断地蓄积力量,成长茁壮。待时机成熟,铭印进入意识层面,影响——甚至创造你对周围世界的印象,甚至对自己的观感。
商业交易和商业决策如同一面空白的屏幕,无论它们是否发挥作用,无论它们是否获致成功,诸如商场趋势、聪明才智、冒险的程度等等外在因素都不是关键,过去的铭印迫使你对买卖交易或决策产生的观感,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
事实证明,外在因素不是决定交易或决策成功失败的关键。
例如,使用相同的策略,不一定都能过关斩将;或一些新产品炙手可热,一些旧商品开始被淘汰。
另外,为什么人们突然认为,画家安迪·沃荷(AndyWarhol)绘着的漫画书的一个场景具有非凡的价值?
为什么任何一个孩子都可能涂鸦完成的毕加索的画作,会成为无价之宝?
为什么一些白痴歌曲或电视节目大红大紫?
而一些经过认真推敲,富有思想的歌曲或电视节目,甚至更白痴荒谬的歌曲或电视节目却惨淡收场?
这其中必有原因。决定成功与否的因素,完全非我们所能想象。
如果所有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任何成功的冒险事业(不论是聪明的或愚蠢的投机冒险)以及创造巨额财富,都仅仅是善的铭印(善业)的结果。换句话说,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获致财富,仅仅是因为他们在过去,种下了致富的铭印。而这种特殊的铭印,惟有透过布施的行为才得以种下。
如我们所了解,这种布施始于,也应该始于一种有限的形式,例如,你先从你的公司或家庭着手,仔细地观察他们的期望与需要而行的小善。
第41节 财富之源,无限经济(2)
然后,布施逐渐扩展到更大更广的层次。
例如,在财务方面,以公司的每一个部门为对象,给予更大量更实质的布施;你也可以贡献你的时间,给予情感与专业的支持,提供各种意见来协助他人。当慷慨大度发挥到了极致,你将认真地把个人的及公司的所有财富、情感、专业资源以及能力,投注于一个完善周密的计划,为你的家庭、公司、社区、甚至整个世界带来幸福快乐,因为你已经有意识地把“我”的范围扩大,把所有的“他们”也包含在“我”的范围之内。基本上,你只是在照顾一个更大的“我”罢了。
切记,除非你投入时间去了解潜能与铭印的真实意义,否则自他交换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无法圆满达成的,你也无法真正获得本书所描述的、最终的财富与人生的成功。惟有了解潜能与铭印的真实意义,你才能真正地领会,布施可以创造无限财富的道理。也惟有到了那个时候,你才能真正地认清,“我”必须超越目前极其有限的自我。
种下无量的财富种子
假设一个人了解了所有的理论,并且加以应用,获致了金钱财富;假设这个人把所有的理论传授给另一个人,后者加以应用之后,也因此致富。那么,他们两人便如同我先前所描述的两个人,并肩坐着,一起看着原本咆哮愤怒、如今却异常美好的老板。于是,原本只有一个富翁,现在却有了两个富翁。
由于财富是铭印的结果,由于本身是中性的、空白的或具有各种潜在可能的商业交易或商业决策突然获致成功,那么我们可以说,新的财富的产生,不需要牺牲或损害原先存在的财富,也就是说,现在的财富是之前的财富的两倍。假设现在那两个富翁,把致富之道传授给第三个人……嗯,你应该知道结果了。
更深入地说,目前有些人富有,有些人贫穷的事实,证明了每一个人都能够致富。换句话说,由于现在的财富是有限的,所以世间的财富可以是无限的。你可以扬弃分享有限资源的想法,你也可以弃绝贫穷的观念。富有是一种观感。这种观感来自过去慷慨大度的铭印。因此,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财富。
心,那个受到满怀善意的双亲传承下来的文明神话摧残的心,对于所有众生都有可能获得绰绰有余的财富的观念感到畏怯。这种心态在过去的历史上不曾有过,那么现在也不可能存在。我们曾经听说这一论点。过去它不是真实的,现在也不会是真实的。
小心,哥伦布,你会从地球的边缘掉下去,因为地球是平的。钢铁绝不可能在天上飞翔或飘浮。全世界的每一个人不可能拥有相同的管道,接收由玻璃管线输送,或从远超过飞鸟能及的天际发送的全球信息。哥伦布是如何发现地球不是平的?钢铁如何在天上飞翔?全世界的人们如何接收相同的信息?难道这些发明没有改变世界财富的绝对数量吗?新的财富从何而来?你现在已经知道答案了。
于此,我们再稍稍讲述无限经济的机制,然后你就可以把书本放下,亲自尝试书中的理论。如果你了解潜能与铭印的运作原理,那么创造新财富的过程将顺畅多了。换句话说,你应该一再重复阅读本书,直到你清楚地了解潜能与铭印一起运作的过程。有了这层认识之后,再行布施,即佛陀说“不执着于事物的表象而布施”的真实含意。古老的智能经典指出,你必须对这些理论具有深刻坚定的信心,你才能够投注所有的时间与精力,亲身实践理论。古老的经典也指出,你亲身研究理解这套理论,从逻辑的观点,知道它确实可行,即是建立深刻坚定信心的惟一方法。
你还记得什么是“菩萨”吗?答案很简单,可能简单得令你吃惊。菩萨就是任何经历了自他交换修行法门的三步骤的人。它合情合理,不是吗?
一个没有人我之别(即没有分别心)的人,才是真正惟一能够行布施,在心中种下铭印,于未来获得大量财富的人。一个人若发现了人生最大的秘密——所有快乐的最大来源;一个人若发现,只为一个“我”、一张嘴、一个肚皮工作,是在浪费人生、是极其无聊、大错特错的,那么他便拥有了真正慷慨布施的绝佳机会。
把“你自己”的范围扩大,把其他人一起纳入范围之内,然后照顾他们,是一种未经探索的、无尽的喜悦,你将发现其中乐趣横生。如果潜能与铭印的理论是真实不虚的,那么照料他人的最佳方式,即是教导他们如何致富,如何享受财富,以及如何使财富充满意义。
如果你仔细思考,你将发现,以教导他人如何创造财富的方式来分享财富,是在心中种下获得无量无边财富种子的最殊胜深奥的方式。
财富有各种形式,超乎我们的想象,如同我们走进一座花园,寻找一朵花,最后却始料未及地满载宝藏而归。
译注
①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②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后记一帖金刚能断之商业哲学
如你所知道的,本书传递的许多知识,主要是数世纪以来,在西藏与印度的佛教寺院之中,由上师秘密口传给弟子的智能。之所以由上师授予弟子,自有其原因。修持书中所有的法门,尤其是如何进行每周圆圈日,以及森林圆圈日的各种细节,若能够经由一位上师的指导,将能够获得更好的修持成果。你需要有一位上师来审查你对修行法门的了解程度,你需要一位上师来监督你的修持进度;你需要一位上师细心敏锐地修正你的错误,如同不停地左右调整方向盘,使车子保持直线前进。
事实上,我们目前有一个由商人组成、人数不断成长的小团体,应用书中所描述的法门,以达成我们的目标。坦白地说,我们想要分享我们的知识,因为这是一种希望被分享的知识。如果书中描述的理论与知识属实——安鼎国际钻石公司从拥有5万美元的贷款,扩展到每年超过一亿美元销售额的经验,证明这套理论的确有效,那么越多的人了解这套理论的运作过程,就有越来越多的人享有繁荣昌盛。
我们希望能够传授这套理论。我们成立了“证悟商业机构”(EnlightenedBusinessInstitute,EBI),每一年在世界各地举办座谈会。我们的总部位于曼哈顿。此外,我们也正在亚历桑那州土桑市(Tucson)附近的一个美丽地点“钻石山”(DiamondMountain),兴建EBI会议中心暨商业学校。你可以休假一个星期,或在周末前往土桑市,骑马、打高尔夫球,或在山中徒步健行;你也可以学习如何运用特殊饮食与运动的技巧,保持身体的健康;最重要的是,服一帖浓缩的金刚能断者之商业哲学。如果你想要取得座谈会的信息,或参加会议中心举办的课程,请使用电子邮件或以下的地址与我们联络。我们希望能够和你携手合作。
TheEnlightenedBusinessInstitute
P.O.Box20373
NewYork,NY10009
E-mail:info@m
我们的中国伙伴—慧匠文化传播
2000年,本书作者麦克尔·罗奇格西在美国创建了证悟商业机构(EBI),对商业人士传授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本书的原则。2005年,慧匠文化传播和EBI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国负责推广EBI的商业智慧课程。慧匠文化传播是EBI目前在美国境外唯一有授权讲师的合作伙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本书智慧的发源地。近年来,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部分在高速持续发展。所以EBI的首家国际战略合作伙伴选择在这个高速发展中的美丽国家是再合适不过了。慧匠文化传播愿意持续地和大家分享这一事业和人生经营的伟大智慧课程,以及其它即将陆续推出的相关精彩培训课程——如同世界其它国家一样,我们在中国也已成立了钻石读书会,以便更好地和大家分享这种钻石一般的智慧,详情请查询慧匠文化传播网站。
中国:慧匠文化传播g
电话:021-62834418(上海)0574-87256484(宁波)
传真:021-62823709
E-mail:info@gSkype
ID:hj_zhengfu,huang_jin
美国:证悟商业机构EBIm
电话:001-360-357-4823
传真:001-360-357-6182
E-mail:info@m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首页 上一页 共8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