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位佛学博士叱吒商界的密码

_2 麦克尔·罗奇格西(美)
没有人携带水或其他任何食物;在这圣山之上,携带水和食物几乎是一种亵渎。时候到了,我们起身,向圣山致敬,开始半走半跳地下山。此时,整个气氛从肃穆转为欢乐,孩子们在前头又跑又笑。当你的双脚开始肿胀龟裂的时候,你生平头一遭感谢发明鞋子的奇迹与美好。
正是在此时,我才知道沙先生,这个身材矮小、肤色黝黑、幸福快乐的钻石交易商,在早年曾经在同一座山上追随他心灵的上师。后来我又知道,他每一次前往纽约参加国际主管会议的时候,等于是展开了一段心灵的斋戒之旅;他在小小的旅馆房间内,面对着时代广场耀眼的灯火祈祷,直至深夜。他在孟买的办公室里散发着热情浓烈的家庭温暖;他关爱每一个人如同关爱自己的亲生子女,不论婚丧喜庆,他都慷慨相助。每天,他都经手数百万美元的交易,但他绝对小心谨慎,分文不取。
他也用相同的心度持家。在我和沙先生紧密合作的数年间,他们居住在位于3楼的安静小公寓之中。沙太太在嫁给沙先生之前即出身富裕,现在沙先生和他的儿子维克兰姆(Vikram)则锦上添花,使家庭更加富裕,因此周围的人一直不断地怂恿他们换一个更大的住所。那些人说,孩子们越来越大,需要自己的房间。然而,他们一大家子仍然住在小公寓里。爷爷住在厨房边的舒适房间,受到所有人的敬重与关爱;其他人在就寝时间,则全部到阳台上,把床并排在星辰之下,享受夜晚的空气,闻嗅着树花绽放的芬芳。即使当他们在孟买的高级地段,买下一个有着许多房间的大套房时,他们最后仍然全都睡在一个小房间里;他们很幸福、很快乐。
此处的重点十分简单。在美国,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人们,对于“商人”这种职业角色总是存有愤世嫉俗的想法。在我成长的20世纪60年代,指称某人为商人几乎是一种侮辱。人们对于商人的刻板印象是,一头披着西装外套的狼,说话速度很快,只为了钱而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忽视周围人的需要。
然而,毫无疑问地,现今的商业界人才荟萃,全国最优秀、最具才华的人皆聚集于此。他们具有冲劲,也具有他人所无的能力,去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以成就他们的事业。他们像上紧发条的装置一般,大量生产价值数亿美元的商品与服务,持续地改良产品,持续地缩减制造的时间与成本。创新与效率是一种生活方式;没有其他的行业比从商更需要创新与效率。
商人深思熟虑、精力充沛、为人仔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若非如此,便无法在商场上生存,因为商场自有其拣选淘汰的过程:在任何公司之中,如果你不适应生产,没有人能够容忍你太久。如果你没有任何贡献,无法从事生产,你的老板与资方,甚至你的同事都将把你排除在外。对我来说,这种过程已经司空见惯,它正如同你的身体排斥外来的抗体一样。
为商人量身订做的法门
最伟大的商业家具有深刻的内在能力;他们如我们所有人一般,都渴望真正的精神生活,只不过他们的渴望更加强烈。他们比我们多数人经历过更多世间的大风大浪、风风雨雨;他们知道,世俗世界能够给予什么,也知道它不能够给予什么。他们要求具有逻辑的精神生活;他们要求的方法,以及清晰可见的结果,如同商业交易的条款一般的条理分明。
他们经常从活跃的精神生活中半途而退,不是因为他们贪婪或是懒散,而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一条通往目标的道路。《金刚经》正是为了这些才华横溢、不屈不挠、具有悟性的人们所量身订做的。
千万不要以为,你置身商场,你就没有机会,或没有时间,或没有从事真正心灵生活所必须具备的人格特质。你也不要认为,拥有深刻的内在生活与经营事业之间有任何冲突抵触之处。《金刚经》的智能指出,深受商业活动吸引的人,正是那些具有内在力量,能够理解并且实行更深奥的修行法门的人。
《金刚经》的智能可以有利于大众,当然,对于从商也大有利益。这完全符合佛陀的法教。在美国,商业社团正静静地引领变革,使用古老的佛教智能经营人生,经营事业,以达成现代生活的目标。
因此,在本章末尾,让我们看一看佛陀在宣讲《金刚经》那一天,如何起身,开始一天的工作:
早晨,世尊穿上他的僧袍和披巾,执起托钵,走入舍卫大城,挨家挨户地乞食。他在城中乞食完毕之后,返回住处享用食物。
当他吃完食物,佛陀把托钵和披巾放置一旁,因为他遵循过午不食的戒律,以保持心的清晰明澈。他清洗他的双足,然后坐在铺好的坐垫之上。他双腿交盘呈莲花坐姿,挺直背部,把心思专注于冥想。
然后,一大群僧人走向世尊,当他们走到世尊身旁之时,他们躬身顶礼,以头触世尊的双足。他们恭敬地绕着世尊行走三次,然后在一旁坐定。此时,世尊的弟子,年轻的僧人须菩提也坐在这群僧人的旁边。
然后,须菩提从座位上站起来,稍稍解下僧袍,露出一边肩膀以示尊敬,并且右膝着地。他面对世尊,合掌恭敬地向世尊行礼。接着,须菩提对世尊说:
喔,世尊,佛陀——如来,邪念摧毁者,全然证悟者——曾经给予修持慈悲之道的善男子善女人,以及诸菩萨许许多多殊胜的开示。佛陀,你给予我们的所有开示,都有巨大的利益。无论你给予什么开示,喔,世尊,都是非常好的。喔,世尊,那是非常好的。
接着须菩提提出了以下疑问:
喔,世尊,那些修持慈悲之道的善男子善女人应该如何生活?他们应该如何修行?他们应该如何保持正念?
然后世尊说了以下的字句,以回答须菩提的问题:
喔,须菩提,很好,很好。喔,须菩提,正是这样的,正是这样的:如来一向给予具有利益的开示,以爱护垂念菩萨们。如来的确用最清晰明白的开示,指引他们方向。
既然如此,喔,须菩提,你现在就注意听我说,而且务必将我所言谨记在心,因为我将宣讲那些修持慈悲之道的善男子善女人应该如何生活?他们应该如何修行?他们应该如何保持正念?
“是的,应该如此,”年轻僧人须菩提回答。他坐着聆听世尊的开示。世尊用以下的字句作为起始……。③
译注
①此段经文之意是:“我曾听到佛陀如此说。那时,世尊与1250名大比丘住在舍卫国的树给孤独园。除了1250名大比丘之外,也聚集了无数具备菩萨品质、修持慈悲之道的弟子。”
②Mahavir,摩诃毗罗为耆那教之开祖,约与佛陀同时代,30岁出家,经12年苦行而大悟。
③鸠摩罗什译本(以下所引之经文,皆出于此译本)为: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惟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5节 金刚经的缘起(3)
万物的潜在可能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
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现在是我们认真面对事实真相的时候了。承认吧,你希望事业有成,人生顺遂,但是在你的内心也有一个强烈的直觉告诉你,除非拥有充实的心灵,否则人生就了无意义。你想要拥有百万财富,也渴望禅坐修行。
“空”之中有其深意
事实上,为了实现事业的飞黄腾达,你将需要伴随灵修生活而来的,一份深刻观察洞见之能力。如此一来,两全其美,既能坐拥物质的财富,又能兼具心灵的富足。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探讨万物的潜在可能,也就是佛教徒所谓的“空”。所谓“空”,就是获得各种成就的秘诀。在佛陀及其弟子须菩提(Subhuti)①之间所发生的一段精彩对话,倒很适合作为探讨“空”之含意的起点。
须菩提怀着极大的恭敬心对世尊说:
喔,世尊,这特殊教授的名称为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
世尊回答须菩提:
喔,须菩提,这是关于“圆满智能”的教授,你应该如此看待它。
何以如此,喔,须菩提,因为如来所教授的圆满智能从不存在,而事实上,正因为它从不存在,所以我们能够称它为圆满智能。
告诉我,须菩提,你认为呢?如来可曾给予任何教授?
须菩提恭敬地回答,喔,世尊,没有,完全没有,如来从未给予任何教授。②
这一段从《金刚经》节录的对话,似乎让人产生“世间一切事物皆无意义”的感受。很不幸地,这也正是西方社会对于佛教的观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让我们再仔细研究世尊和须菩提这段对话的内容。然后,我们再努力尝试,是否能把对话所阐释的意义应用于商场之中。上述的对话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做解释:
须菩提:我们该如何称呼这本书?
世尊:我们称它为《圆满智能》。
须菩提: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本书?
世尊:把它视为圆满智能。如果你纳闷何以如此,那是因为我所撰述的圆满智能从不存在。这也正是我决定把这本书命名为《圆满智能》的原因。须菩提,你认为这本书是一本书吗?
须菩提:当然不是。我们知道您从未写过这本书。
“你可以称此书为一本书,你也可以把此书视为一本书,因为它从来就不曾是一本书”;这段陈述是上述对话的要点,也是说明万物潜能的关键。这段陈述包含了一个非常具体实在的意义;它并非莫名其妙的胡言乱语;你想要获得人生、事业成功所必须知晓的事物也尽在其中。
创业维艰乐趣多
让我们从商场中撷取一个十分常见的例子,来阐释潜能的含意。
当我们刚刚着手成立安鼎国际钻石公司的时候,我们向位于帝国大厦附近的一家珠宝公司,承租了一间大办公厅之内的一两个房间作为办公场所。公司拥有者欧佛和尔雅坐镇于一个小房间之中;紧邻在小房间隔壁,有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隔间,则是我、钻石匠乌迪、珠宝匠艾力克斯,以及专司计算机的雪莱女士的办公室;我们4人围坐在一张大桌子旁一起工作。钻石被分级归类地摆放在桌子边缘;在另一个角落,雪莱女士把账目输入计算机。在此同时,我则坐在桌子的另一角忙着打电话,试图找到城内大珠宝采购商的秘书的姓名,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够直接向买主接洽,做出买卖的决定。
安鼎一系列的产品大约包括15种造型的戒指;每一种造型的戒指都被拍摄成照片,一页一页地装订成册,如此一来,欧佛和尔雅可以随身携带,向客户展示。为欧佛和尔雅工作是一件愉快有趣的事情,因为他们对美国的商业活动一无所知。但是,也正因为他们不知道在美国的商场有哪些事情根本行不通(后来却被他们弄得有声有色),有哪些事情不能做(例如,穿着印有达拉斯小牛队字样的足球T恤,会见全世界最大百货连锁公司的高级主管),他们反而比其他人更富创意。
欧佛会走进我们的办公室,询问我们关于美国的古怪问题,例如,“日历上写着明天是土拨鼠节(GroundhogDay),那是国家法定假日吗?你们那天该放假吗?我们应该付你们那天的薪水吗?”有时候,我们告诉欧佛,是啊,在美国,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另一方面,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想要在晚上11点以前回家,而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工作到11点,有时候甚至更晚。往返寺院与公司之间,来回各需将近两小时的车程,因此我回到寺院大约是凌晨1点左右,然后于清晨6点起床,动身进城。
钻石和珠宝从位于以色列的工厂输入美国,然后直接送交客户。我想,人们可能认为我们拥有自己的生产设备,其实,我们经常需要跑到坐落于第五大道和47街的宝力克保全公司(BrinksArmored),把刚刚从特拉维夫(TelAviv)运抵纽约的包裹上的卷标撕下,贴上写有客户姓名的卷标,再把包裹送到保全公司楼上一层的办公室。
我记得一次惊险的意外。那一次,我必须打开如前所述、从以色列运来的一个包裹,把包裹中的钻石珠宝分装给两位客户。打开包裹之后,我看到包裹内有一大堆红铜钻戒。我带着那个包裹从47街跑回30街的办公室,弄得大家急如星火地频频致电中东。问题就出在制作14K金,有太多不同的方法。在表示金子纯度的克拉系统中[karat,简称K;钻石系统则以“克拉”(carat)为单位],24K金代表纯金,它的质地太过柔软,而无法用来制作珠宝;在一般穿戴的情况下,一只24K金的戒指戴一戴就损坏了。因此,我们混入其他的金属,增加金子的硬度。
如果在金子与其他金属的混合比例之中,其他金属占了1/4的比例,那枚戒指就成为18K金戒,以此类推。在美国,合法的K金单位包括18K金、14K金,以及10K金。你为了使戒指更加坚硬而混入的金属,也决定了戒指最后的颜色:如果你加入的是镍,那么金子就会呈现较浅的黄色;如果你加入的是铜,金子就会呈现铮亮的红色。各种混合产生不同的浓淡色度。美国人偏爱中间至较浅的黄色;一般来说,亚洲人偏好深浓的金色;而欧洲人则喜爱几近红铜的颜色。我们收到的那箱钻戒被误铸为欧洲人偏爱的颜色。
汗水交织的成长期
以下的故事是安鼎创立的最初几年,最令我珍爱的记忆之一:我们三、四个人一起冲到一家位于市区、雇用非法移民、工作量重但工资低廉的电镀工厂,试图说服工厂主赶工,在带红色的金子外面再镀上一层昂贵的黄金。我和这些未来的千万富翁,以及大约15名波多黎各籍的女孩围着一张桌子坐着,欧佛和尔雅用希伯来文大声交谈着,那些波多黎各女孩高声用西班牙文一来一往,没有人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们要以金镀金。很快地,我们所有人达成共识,肩并肩坐在一起,弓着背,在那些钻戒外层、不需要镀上黄金的部分漆上特殊的化学药品,作为防护措施。
然后,我们孤注一掷,开始经营属于自己的工厂。这个工厂的设施和30街的办公室几乎如出一辙;它是一个小房间,坐落于曼哈顿的一条街上,地面砌着阴冷的水泥,有着一大片一大片的铁闸门,还有我们第一个存放贵重物品的保管库。从老地点迁移至新工厂的期间,也有许多愉快的回忆:搬离老公司的那个晚上,我们把地毯撕成碎片,身子爬在地上,搜索过去几个月工作期间,掉落在地面的细小钻石碎片(这些碎片加起来,总共有好几百片)。一名员工不小心把自己锁在那个新的保管库中,锁了一整夜;她的丈夫纳闷我们究竟可以工作到多晚。而我自己则在热气蒸腾的纽约夏日,穿着一套羊毛西装大汗淋漓,因为我的上师坚持,我必须衣着得体,称职扮演我的工作角色——我必须每天穿着它,绝不能脱下西装外套,或是松开领带。
在我考虑6个月之后,该是决定从这个新成立不久的小工厂搬到其他地方的时候了。我们是否应该冒险搬到钻石区?如果我们租了一个大场地,到时候订单下滑该怎么办?如果我们租了一个小地方,结果大宗订单涌入,我们该怎么按时出货?
因此,我们就在钻石区外围的一幢破旧寒酸的建筑中,承租了一个小楼面的一半——这是在承租一个较大空间的风险和较便宜租金的稳当之间,所做的折中办法。我独自地坐在称为“钻石部门”的小房间里办公;有时候,我在“系统部门”工作(那是一个极小的房间,面积只有一间等候室的两倍),要不然就是在保管库(它是一个直立式的小东西,可以容纳两名工人,有点像一具石棺葬着两具木乃伊)。而所谓的工厂则是一个较大的房间,一名抛光匠孤零零地坐在厂房的一角。
大约在一年之内,我们的销售额双倍增长(大约有10年的时间,几乎每一年都有如此的销售成绩),当初担忧承租一个大空间所面临的风险,而决定租赁较小的场地,如今则成为一个不利条件。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是手肘顶着另一个人的手肘工作。有一个笑话说,你每领1000美元的薪水,你的办公桌的空间就增加1英寸;如此计算的话,当时我的办公桌大约有15英寸了。
第6节 金刚经的缘起(4)
扩张经营版图的潜在危机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能领着生钻供货商进入办公室,因此我们只能站在介于门厅(称之为“人阱”)与等候室之间的过道进行交易,如此其他的钻石交易商就听不到我们所开出的价钱。你不妨想象一下如此的情景:你站在一条狭小、昏暗朦胧的过道上,满是数千颗细小钻石的手上握着一张小纸条,身后的工厂传来阵阵嘈杂的声响,你努力扯着嗓门说话,但又不想让坐在你前方等候室的人听到你们的谈话内容;你们计算着购买不同等级钻石的总金额、利率,以及物价顺应率(slidingpaymentarrangements,将工资、税等配合物价指数的高低适当予以调整时的用语),好像两名剑客挤在一个衣橱里面进行一场决斗。
顺便一提的是,所谓“人阱”是指钻石公司里面的一块特别区域,内部人员见有外来访客,“哒”的一声开启第一道门。访客进入,第一道门关闭之际,电视摄影机开始监测,或由公司内部的人员透过一面防弹玻璃监看来者何人,然后再由公司内部人员按下电钮,开启第二道门,访客才算真正“登堂入室”,进入公司重地。一个电子机械装置可以防止第一、第二道门同时开启。尤其当你在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公司,你通过了内门,也就是第二道门,却忘了带打开第一道门的钥匙,这可就好玩了。当公司的营运到达这一阶段,我们采取稳当的措施,向房东租下另一半的楼面。当我们的办公桌宽度大约又增加了20英寸的时候,我们租下另一个楼面;两层楼之间架了一个楼梯作为连接。之后,我们的办公桌又宽了20英寸,销售成绩总是双倍增长,我们又租了另一层楼,不过可惜的是,那个楼面和先前租的两个楼面之间隔了两层楼。
接下来,到了我们需要更多空间的时候,同一幢楼之中,再也没有闲置的楼层可用。我们立刻查看隔壁楼层数较少的建筑,但一无所获。因此我们租下距离两幢楼较远的一个楼面;那幢楼的高度足以不受介于两个办公地点之间较矮楼层的干扰,我们可以把那些完全违规的电线悬挂于两层楼之间的半空中,连接计算机网络。这些悬在半空中的电线,看起来就像悬挂在布鲁克林区廉价公寓之间的晒衣绳一般,只不过这一次是发生在曼哈顿市中心的钢筋玻璃帷幕高楼之间。
此时,我们面临着一个棘手的情况。为了在分别位于两幢楼的宝石分级室做拣选分级的工作,我们必须经常带着一大箱一大箱的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紫水晶,以及其他许多宝石在街道上来回穿梭。这种做法非常危险,而且钻石区的范围已经扩张到我们承租楼面的区域,租金不停地上涨。我们必须决定如何解决公司地点的问题。此时安鼎每年的营业额已达数百万美元,大约拥有100名员工。因此,我们又回到房地产和万物潜在可能的问题。
相同行动,不同结果
在纽约有一种商人,每天早上必定买一份《华尔街日报》(TheWallStreetJournal)。不论他读或不读(我觉得,几乎很少有人真正地把那份报纸看完),对于在许多公司工作的人而言,每天早上让其他人看到你臂下夹着一份《华尔街日报》,神采奕奕、步履匆忙地步入公司大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更好的是,每天都有一份《华尔街日报》直接派送到你的办公室——每天早上9点左右,那份报纸就塞在你办公室门缝底下,而且还要塞得恰到好处,让从过道经过的人都能看到《华尔街日报》这几个字。另外,为什么需要在9点塞报纸呢?那是因为报纸可以一直躺在门缝底下,直到你在9点30分左右步履从容地步入公司为止。在9点30分之前,每一个职位较低的员工经过你的办公室门口,都会看到那份《华尔街日报》。那份报纸不仅证明你确实还没有到公司,也提醒他们,你是老板,不需要在9点5分之前打卡。
有极少数的几次,我的的确确把《华尔街日报》读了一遍;那种体验总是非常惊异。在头版右边的版面上(因为从这个版面一直到左边的版面,都被美国本土新闻及国际新闻的摘要占据),总会刊登一篇大力推崇诸如索罗斯(GeorgeSoros)之流的商界名人的文章。索罗斯曾经大胆从事风险较大的投资,名利双收,成为商界翘楚。凡是登上这一版面的商界人士,都被推崇为“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他洞烛机先,远远走在其他人前面;当缺乏企图心,较为保守的商人裹足不前的时候,他具有勇气与自信迎头向前,获取较高的利润。
大约在《华尔街日报》第四版的地方,则会刊登一篇文章是关于一家企业因为管理方式陈旧过时、不思突破,而面临失败瓦解的命运:董事会叫所有的副总裁卷铺盖走人,总裁也由新的人选担任。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之后,我会再拿一份《华尔街日报》来瞧一瞧(事实上,我过去时常偷偷地把塞在另一位副总裁办公室门缝下的报纸拿走,在他进公司之前,再放回原处)。这时候,在头版就会有一篇文章赞美一家经年遵循旧制的公司,在这一季缔造了巨额的利润。他们是一家“绩优股”公司,由一个具有忠于过去经营智能的领导人掌舵。接着在第四版,有一篇文章激烈批评一名愚蠢的资本家,轻率鲁莽地以公司的股票作为投资的赌注。
《华尔街日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某个月,被称为投机天才的人物,几个月之后,却被讥为投机白痴;在某个月,被认为是守旧笨蛋的人士,几个月之后,却被人赞美为作风稳健传统的英才。或许那些投机天才仍然继续飞上云端,或许那些行事保守的傻瓜仍然每况愈下。无论如何,似乎没有人注意到,同样一个人或同样一家公司所采取的相同行动,几乎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
房地产的抉择
我们如何把这个道理应用于房地产?它又如何展现“潜能”?想一想,当安鼎经历了数年租或不租、扩展经营或不扩展经营的不确定之后,开始仔细考虑拥有一幢属于我们自己的办公大楼的时候,我们会思考什么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大刀阔斧地采取如此重大的行动?
面对这一问题,每一个生意人都有自己的考虑与打算,并且评估其中的利弊。一幢崭新的大楼将使我们的顾客感到耳目一新,同时加深顾客与供货商对我们的印象。
或许,他们将认为,我们扩展的程度超过我们的能力范围;或许,客户们担心,我们将提高价格来支付新的开销;或许我们的供货商将认为,他们以前卖给我们的宝石价格太过低廉,他们金钱上的损失反而让我们买了新大楼。
如果我们迁离钻石区,当我们需要宝石的时候,或许会增加宝石供货商运送货品的困难,也提高许多风险。或许我们承租办公室所省下的费用,可以让我们支付供货商更高的价格,也将吸引更多的交易商,赚取更多的利润。
或许迁移新址将使员工上下班更加麻烦;或许多了半个小时的往返时间,将促使优秀的员工离职,在靠近钻石区的地点另谋高就。或许,人们会喜欢新公司的环境;它坐落于西格林威治村(WestGreenwichVillage,指纽约或其他城市的文人、艺术家等的聚居区),比较安静清幽,拥有许多精巧雅致的店铺,餐厅供应的食物分量也比市区来得多。或许,在我们搬迁至西格林威治村之后,当地房地产的价格将迅速飙升,我们投资房地产的报酬率也随之提高。或许,纽约的房地产将经历另一次的剧跌重挫,使我们无法负担高额的抵押借款。或许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把所有的生产制造过程全部集中在一幢大楼之中,将使我们得以降低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攻城略地,大发利市。或许,维持一个大规模制造工厂的开销将逐渐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尤其在生意淡季的时候,更是严重。
那些在商场上摸爬打滚多年、真正诚实面对自我的人都明白,在这个关键时刻,正反好坏两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如果你买下大楼,一切蒸蒸日上,那么你就是一个天才,买下大楼就是一个非常棒的决定。如果你购置大楼,结果事业慢慢滑坡,那么你就成为一个冒险投机的糊涂虫。如果你没有买下大楼,公司营运仍然稳定健全,或是你没有购置大楼,结果公司运转不良——这下子,你可知道其他人会怎么说你了吧!而你也明白,不管其他人赞美你是天才或批评你是白痴,你都是同一个人。
这个道理将谨慎稳当地带领我们通往“空”——也就是万物潜能的境界。
是好是坏全凭个人观点
如同安鼎国际钻石公司,在曼哈顿西区添置一幢9层大楼的房地产交易,即是说明潜能,或佛教徒所谓的“空”的良好示范。
此处必须了解的重点是,无论是那幢大楼本身或是添置那幢大楼,都同时包含了各种变好或变坏的潜能。
如果我们购置了那幢大楼,然后突然之间,纽约的房地产价格下滑(在我们买下那幢大楼之后,我的担忧果然出现了),那么对于我们的老板欧佛和尔雅来说,添置大楼就成了一件坏事。如果我们购买那幢大楼,所有的经理人员一下子比以前多了许多办公空间,那么对于经理人员来说,买下大楼就是一件好事。如果我们添置那幢大楼,使得所有从新泽西州来纽约上班的员工,时间又得多上半个小时,对他们而言,添置大楼就是一件坏事。但是,对于所有住在布鲁克林的人而言,可是美事一桩,可以省下许多上班往返的时间。如果我们购买那幢大楼,而使我们的供货商认为,我们拥有雄厚的财力,那么对我们来说,购买大楼是有利的。相反地,如果供货商因此认为我们剥削了他们的利润,对我们而言,购买大楼就是不利的。
然而,如果我们不考虑“对我们而言”或“对他们而言”,那又如何呢?如果我们试图评估那幢大楼或购买那幢大楼本身是好是坏,那又如何呢?如果你仔细考虑,甚至只需思考片刻,你就可以得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购置大楼本身既不是一件好事,也不是一件坏事;是好是坏全凭个人的观点。对于从中获益的人来说,它是一件好事。对于购置大楼而招致损失的人来说,它就是一件坏事。购买大楼本就没有“天生的”好处或坏处,它本身不具有如此的特质,它缺乏如此这般的特质。
这正是“空”的含意:所有的事物都有利有弊,有好有坏,而大楼本身则没有好坏利弊,全凭我们看待那幢大楼的观点而定。这正是事物的潜能。
空白的屏幕
此外,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前往牙医诊所,接受根管治疗手术(rootcanaloperation)是一件坏事吗?如果它是一件坏事,那么对每一个人而言,根管治疗都是一件坏事。但是,你仔细想一想,无论根管治疗对我们来说有多么糟糕,对其他人而言,它可能是有益的。一个没有医德的牙医师可能认为,替病人施行根管手术,是为就读大学的孩子赚取一学期学费的绝佳机会。对于为病人安排诊疗时间的护士而言,它可能代表了诊所有新生意上门,进账充足,确保她可以继续受聘。对于销售牙医医疗器材的业务员来说,它可能说明了有销售另一盒皮下注射器的机会。根管手术甚至不是一个令人疼痛难耐、具有任何好或坏等“天生”特质的治疗过程。无论人们对根管手术有多少不同的看法,根管手术本身没有好或坏的本质;它既不好也不坏,它是空的或中性的。简而言之,它拥有“空”;而根据深奥的西藏古老智能典籍所言,“空”是隐藏的无上潜能。在我们周围的人们也是如此。想一想在你的工作场所,最令你恼火的人;他们似乎拥有一种“令人恼火、令人厌恶”的特质或天性。他们似乎把他们的“恼火”往你的身上倾泻。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或许某个人(另一个同事,或他们的家人、妻子,或儿女)认为他们非常慈爱,非常讨人喜欢。当他们(另一个同事,或家人、妻子,或儿女)看着令你恼怒的人,甚至在同一个房间,和你一起看着那些人做着或说着相同的事情,他们会认为那些行为、话语是令人愉悦的。
很明显地,那些讨厌鬼没有投掷任何不愉快,到另一个同事、家人、妻子或儿女的身上;这也证明了,那些人没有“令人恼火”的特质。他们本身没有如此的特质,而特质本身也不会自动地在他人面前展现出来。或许应该说,他们如同空白的屏幕,不同的人从屏幕之中看见不同的事物。这是一个非常简单、证明“空”或“潜能”之无可否认的明证。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亦是如此。
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去了解佛陀所说的话:“你可以称此书为一本书,你也可以把此书视为一本书,因为它从来就不曾是一本书。”针对购买大楼而言,“你可以说添购大楼是一件好事,你也可以认为添购大楼是一件好事,因为购买大楼本身从来就不是一件好事,也不是一件坏事;也就是说,好坏与否,全凭我们如何看待它。”
然而,“空”和事业之间有何关联呢?这种潜在可能如何能够成为通往成功人生与事业的金钥匙呢?因此,我们必须明白运用潜在可能的原则。
译注
①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论证“诸法皆空”著名,故又叫“解空第一”。诸法皆空之“法”,意指“事物”,故诸法皆空意指万事万物皆空幻不实。
②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第7节 潜能运用原则(1)
须菩提。
若菩萨作是言。
我当庄严佛土。
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
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在上一个章节,我们讨论了万物的潜能,也就是佛教徒所谓的“空”。我们清楚地了解,我们所遭遇的每一件事,就事件本身而言,没有所谓的好或坏,因为如果它是一件好事(或是一件坏事),那么其他人对于这一事件,也会有相同的感受。举例来说,在工作场所,那个令我们感到不愉快的人,也同样会惹得公司其他同事恼怒不堪。然而,几乎总是会有一个人认为那个人十分善良并招人喜欢。
事实上,这个例子蕴藏了两个重要的含意:
⑴那个人既不具备“令人不愉快”的特质,也不具备“美好宜人”的特质。他本身是“空白的”或“中性的”或“空的”。
⑵那个人之所以让我们产生恼怒的感受,必有其他的原因。
那么,令我们恼怒的原因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揭开万物潜能的某些原则,以及运用潜能获得人生事业成功的原则。在《金刚经》中,世尊(即佛陀)曾说了一段话,关于创造一个理想的事业,以及一个圆满的人生,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极乐世界。
世尊说道:
喔,须菩提,假若一些修持菩萨慈悲之道的弟子说:“我正在设法创造一个完美无瑕的世界。”那么,他们所言不实。①
针对上述含意深奥的字句,上师邱尼喇嘛做了如下的阐释:
佛陀希望通过以上的字句指出,为了使一个人企及我们先前所说的最高境界,那么他或她必须先创造一个完美无瑕的世界,在这一完美无瑕的世界之中,成就最高的境界。因此,世尊对须菩提说道,假若一些修持菩萨慈悲之道的弟子说,或自认:“我正在设法创造一个完美无瑕的世界。”而在此同时,如果他们也相信,完美无瑕的世界是存在的,是自生的,那么,他们所言不实。
在《金刚经》中,佛陀继续解释道:
何以如此?因为如来曾经明言,这些完美无瑕的世界,我们设法创造的完美无瑕的世界从不存在,这也正是我们能够称它为“完美无瑕的世界”的原因。②
在本书之中,你可以把一个“完美无瑕的世界”视为一个“理想的事业”。此处必须说明的第一个要点是,“一个理想事业本身是存在的”的说法是错误的。
无论是一本书、购买一幢大楼,或工作场所,坐在你旁边的讨厌鬼,就他们本身而言,没有一个是好的或是坏的。如果它(他)是好的(或坏的),那么每一个人之于它(他)都会产生相同的感受。
但是,人们的感受各异。因此,这些事物是空白的,是中性的,或是佛教徒所谓的“空”。然而,我们确实认为某些事物是好的,也确实认为某些事物是坏的,如果好与坏的感受并非来自事物本身,那么它从何而来?如果我们能够解开这一谜团,或许我们就能够“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心之铭印
显然,我们只要自我思考片刻就会明白,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其实源自我们本身。无论我们把一个同事看做一个讨厌鬼或是一个开心果,都系于我们自身的观感。这一点,从其他同事以不同的角度,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看待你眼中的讨厌鬼(或开心果),就可以获得证明。
事物的好坏利弊源于我们自身又怎么样呢?我们如何能够运用这一现象,作为我们的优势呢?
我认为,首先要讨论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为什么事物的好坏并非源自我们本身。要说我们看待人或事物的方法,源自我们的心(mind)或我们的观感,十分容易,但非常明显的是,这不表示我们只要许下愿望,我们就能够控制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
在这个世间,没有一个商人“想要”失败,想要破产,想要感受希望破灭的员工、欠收账款的供货商、心灰意冷的伴侣子女所承受的痛苦。
从某种角度来看,破产倒闭的想法来自我们的内心,或许是真的,但并不表示,只要我们希望不破产,它就不破产。无论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用某种方法看待事物,那个原因正迫使我们用那种方法看待事物。
从这个段落开始,我们必须探讨“心之铭印”(imprint)的佛教观点,即“业”的真实意义。不过,由于人们对于“业”充满了许多误解,那么我们就使用“心之铭印”的概念来做讨论。把你的心想成一台录像机,你的双眼、双耳,以及身体的其他部分是录像机的窗口。几乎所有决定录像品质的旋钮和开关全系于你的动机——你想要录下什么,以及你为什么要录像。那么,影像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事业成功或失败的印记是如何烙印在你的心中?
让我们先探讨心之铭印的整个概念。把心看做一块非常敏感的油灰(混合了白垩粉和亚麻籽油的软团,有一点类似粘土),无论何时,无论那块油灰接触了什么事物,那件事物都会在那块油灰上留下印记。除此之外,油灰(即心)还拥有其他惊人的特性。第一,它清澈透明,不具实体——它完全不像我们的身体,完全不是由血、肉、骨所构成的事物。
虽然在某些方面,心(识,意识)属于脑的一部分,但佛教不接受脑即是心的概念。心(识)的范围也扩展至指尖,例如你可以察觉某个人触碰你的手指,而正是你的心察觉了那个人的触碰。此外,如果我问,在你家的冰箱里面,有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你的心之眼就回到家中,也就是说,你从记忆之中拉出几件从今天早晨到现在,可能仍然留在冰箱中的物品。
就某种意义来说,你的意识经由推理与记忆的媒介,已经远远穿越了身体的束缚,到达你身处之地之外的另一个处所。如果我说,想一想天上的星辰或更遥远的地方,那么你的心会在何处呢?
心的油灰具有另一个有趣的特质。把那块心的油灰想成一个长条,然后像从袋中拉出一条意大利面一般,记录了你生命的最初时刻,一直到生命的最终时刻。[或许它的长度更长,包括了过去的生生世世(前意识),以及未来的生生世世(后意识),但在这里我们不做讨论。]换句话说,它的长度随着时间延展。在你读一年级的时候,你所学的注音符号、英文字母铭印在心,然后一直跟着你上了二年级;这也是为什么你到了二年级,也包括现在,你就能够读字了。
身语意的种子
在西方国家,我们不习惯把学习称为“蓄意植入印记”,但如果你仔细思量,那正是我们送孩子去学校的原因。我们希望一年级的老师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烙下一些印记,也希望到了孩子上了医学院,那些印记仍然存留不退,如此一来,我们就不必单单依赖社会福利所提供的保障养老了。虽然我们极少思考整个心理铭印的过程是如何运作的,但我们都相信心理铭印的概念。
举例来说,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脑子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东西,却不见脑袋越来越大?让我们来谈一谈那些迫使我们把“中性”、“空白”的事物做了好坏区分的铭印。(截至目前为止,我相信各位读者已经对“空”这个字有了足够的认识;“空”不代表“了无意义”,它和“黑洞”毫无关联,也不是“努力不去想任何事情”;诸如此类的想法都不是“空”。“空”表示的意义只不过是:我们遭遇了一些好事或坏事,但那些事情本身并无好坏的特质。)
这些“好”“坏”感受的铭印有三种不同的植入方式:无论何时,当我们行动(身)、说话(语),甚至思考(意)的时候,就植入了铭印(身、语、意的种子)。那台嵌装在我们内部的录像机,也就是我们的心,全天候开机;心的某一个层面持续地录下经由我们的眼睛或耳朵,以及包括思想本身等身体其他部分的“镜头”所感知的每一件事情。当你看见自己伸出援手帮助一位陷入困境的员工时,一个好的铭印就烙进你的心中。当你看见自己对一名客户或一位供货商撒了一个小谎,你的心中就留下一个坏的印记。
第8节 潜能运用原则(2)
录像机上的“动机旋钮”是决定铭印深浅强弱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你帮助那名员工,不是因为你非常关心他、在乎他,而是因为他面临的难题将影响你的产量、利润,那么良好的铭印几乎没有在你心中留下痕迹。如果你伸出援手是因为你察觉到,那个难题使员工非常不快乐,那么良好铭印的痕迹就深刻许多。
如果你提供协助,是因为你认清划分“你”“我”之间的那条界线是人们自设的;那个伤害我们其中一人的问题,将伤害我们所有的人——简而言之,你看见自己迎战人类共同的敌人,为人类的不快乐而奋战。那么,那将是你所能植入的最强而有力的铭印之一。
另有几个因素也决定了铭印的深浅强弱。首先是情绪。举例来说,如果你出于强烈的愤怒,而对供货商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那么恶劣的铭印在你心中留下的痕迹就非常深刻。
其次,如果你误读了计算机屏幕显示的商品价格,而向顾客收取超额的费用,相较于明知价格有误,仍然将错就错的情形,前者所制造的恶劣铭印就弱了许多。当你对某个人采取行动时,那个人所面临的情势或环境也是决定铭印强弱深浅的重大因素。
钻石商的化名与招牌
大约在我进入大宗熟钻(指已经完成切割琢磨的钻石)贸易这一行的前两三年,我暗自思量,如果我明白钻石的切割过程,我就会更懂得评鉴钻石。
因此,我挨家挨户地拜访那些隐秘的切割钻石小店,试图找到一个人教授我钻石切割的技术。在这些小店工作的钻石切割匠身怀绝技,琢磨钻石的技术远远超过在47街兜售钻石的小贩。
我找到一个非常出名的钻石切割匠;我记得,他当时正在切割全世界最大的、已经被切割过的钻石。那是一颗超过400克拉、“Fancy”的淡黄色钻石,由萨尔丝珠宝连锁店收购(Zalesjewelrychain)。那位钻石切割匠说,我有空可以过来瞧一瞧,就不了了之了。[“Fancy”是一种钻石的名称,专指带有天然色彩的钻石,例如亮黄色或褐色的钻石,或如被命名为“希望之钻”(HopeDiamond)的蓝色钻石]。
我偶然发现几个南非籍的钻石切割匠,并且花了几天的时间求教学习,只不过他们工作的地方实在太嘈杂了。另一个问题是,当时我们仍然每天疯狂地工作到晚上12点,以扩展安鼎的营运,因此我必须找一个人愿意在大半夜教授钻石切割的技术。
于是,我在无意中碰见了山姆·舒缪洛夫(SamShmuelof)。
我们都称呼他“舒缪”。在钻石交易圈中,舒缪是另一个具有绅士风度的正人君子。他的妻子瑞秋(Rachel)是我在安鼎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也是我们部门营运非常出色的大功臣。舒缪答应在夜间以及星期日教授钻石切割的技术。
在纽约,之所以有那么多钻石交易商是正统教派的犹太人(OrthodoxJews),同业尊重犹太教安息日(Shabbat,从星期五晚上开始,于星期六晚间结束,期间必须停止工作)的传统是原因之一。在47街上,如果有人是虔诚的教徒,没有人会强迫他(或她)在星期六上班。
我第一次踏进舒缪的钻石切割店的时候,有点像意大利诗人但丁(Dante)被维吉尔(Virgil)领进地狱一般。舒缪拉着我的手臂,带我走进挤在47街两幢大理石外墙的摩天大楼之间、一个极不显眼、几乎令人察觉不到的出入口,然后领着我进入一个小小的电梯。那电梯吃力地上到10楼左右;电梯门外是一条灯光昏暗的狭窄信道,信道的两侧是有着一道道窄门的房间。
每一道门都是一种奇异的组合:斑驳的油漆、破旧的外观,却配上一把把闪亮簇新、又大又沉、外国进口的钥匙和门闩。大多数的门上都挂着五到六个价格便宜、手写的小招牌,后来我才知道,那些小招牌是同一个小钻石商的不同“化名”。例如,一个叫做班尼·阿希塔(BennieAshtar)的人,他的门上可能挂着以下不同公司的招牌:
“阿希塔国际钻石股份有限公司”(他所谓的国际钻石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只是一个小鞋盒,盒子里装满了过去几个月进行切割所剩余下来的散钻,以及数年前某个人付不出欠款,为了抵债所留下来丑得卖不出去的宝石。)
“班——阿希全球珠宝制造公司”(这个珠宝制造公司可能只生产了几个用宝石做成的古怪耳环。他听说,珠宝制造商比做钻石这一行更容易赚钱,而且赚得更多。当然啦,他那些奇奇怪怪的珠宝一个也没能卖出去。)
“赛泽国际钻石切割暨修补工厂”(这可能是他的正业。工厂的摆设就是一张有着钻石切割轮的桌子。工厂的名称不外乎是用两个孩子赛门和泽瓦的名字命名,尽管如此,每一个人还是称它为班尼的钻石切割店。)
“班哲明奇石异宝有限公司”[这可能只是两千克、呈立方体的粉红合成锆(zirconium),或俗称的“粉红冰块”(pinkice)。1993年,粉红合成锆风行一时,他被人劝说打动,买了两千克。粉红合成锆只流行了6个月,但是班尼囤货囤了7个月,希望粉红合成锆的价格继续上扬。如今,保险人员一直抱怨那袋粉红合成锆占了保险箱太多空间,他应该把它扔了算了]。
苦痛与混乱中的珍宝
当我们两人走在那条奇异的信道上,我们开始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的尖锐地嘎嘎声响,有如接近一个困了几百万只蚊子的巨大山洞,洞中的蚊子疯狂地飞绕打转。那道门是一块巨大、暗灰色的金属玩意儿,门上没有号码,也没有任何招牌。在天花板的角落、距离门的远远上方,一架监视录像机向下监视着我们。
舒谬按了按门铃。我们等着,但门内没有动静。
舒谬又按了一次门铃,再按了一次,总算从门内传来一声叫嚷:“谁呀?”(那台监视录像机老是出故障。你瞧,没有人有闲工夫或有兴致去把它修好。)
“我是舒谬!”
“好啦,来了,来了。”你听到一个接着一个门闩被打开来,然后解下几条链条,最后门咯吱咯吱地开了。
噪音迎面炸了开来,你的头、耳被嘈杂的声响团团围绕——你在纽约街头散步半个小时所听到尖锐刺耳的声音、警笛呼啸而过的声音,以及手提电钻钻凿地面所发出的声音,这下子全压缩在几秒钟之内爆开。在店主上下打量之下,舒谬在前面一边带路一边说着“他没问题,他跟我一道来的”,并且拉着我通过同样也失灵的人阱,进入店内。
一两个人从噪音的暴风圈边缘,探出头来查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没有抢匪,也没有未来潜在的客户。然后立刻把头缩了回去,看看刚才把头伸出去的时候,切割轮切下来的一微米钻石是否切了太多了。
在房间之中,大约有5张长桌像肋骨排列的方式一样地摆放在一起。每一张桌子嵌入三四个金属转轮;每一个转轮面前坐着一个切割匠;切割匠坐在一张高椅上,弓着身子切割钻石。为了节省全世界房价最昂贵地段的宝贵空间,每一张桌子的两侧都安置了座椅,因此每一个切割匠面前都坐着另一名切割匠,而与坐在身后的切割匠之间的距离也只不过几英寸而已。
如果你一天坐在椅子上工作10~14个小时,抬头看到的就是坐在你对面那位老兄的脸,那么你可真会希望他是一个风趣的人。
钻石工厂内的灯光独一无二,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地方有类似的灯光。当未经雕琢的钻石的褐色外层被磨下,露出水晶般清澈透明的镜面之后,随着金属切割轮的转动,钻石的细小微粒剥落,与金属切割轮上纯净无杂质的油脂混合在一起。以极高速度转动的切割轮,把混合了钻石细小微尘和轮上油脂的微粒甩入空气之中;这些胶粘着微粒随着空气漂浮到距离最近的墙面,或距离最近的人身上,然后附着在上面。
因此,钻石工厂内的每一寸空间都是灰色的,而且是昏暗单调的灰色。墙壁是灰色的,地板是灰色的,灯具是灰色的,切割匠的手和脸是灰色的,衬衫、裤子、鞋子是灰色的,甚至连窗户也是灰色的。你可以把工厂设在1000英尺的地面下,或是矗立于纽约市、一幢有着晶亮玻璃帷幕的摩天大厦的第40层楼,但是从灰色晦暗的窗子看进去,你根本看不出其中有任何分别。
每当我看见这些幽暗如地下王国的工厂所制作的、巧夺天工的宝石,总是让我眼睛为之一亮;这种心情有如我在印度寺院附近的一方池塘,看着一朵粉红色的莲花从惟一能够滋养它的一团烂泥和垃圾中亭亭而立。佛教徒十分珍爱这一隐喻:我们能够如同莲花一般吗?我们能够接受生命中的苦痛与混乱,在苦痛与混乱之中成长茁壮,进而成为世间稀有的珍宝——一个真正慈悲的人吗?
绝无仅有的杰作
舒谬先说明了几个要点,然后要我坐在一张摇摇欲坠、嘎吱作响的高椅上;坐在我对面的是切割匠纳丹(Natan),另一边则是霍格斯(Jorges,即西班牙文的“George”)。
纳丹是一个来自布鲁克林哈西德教派的犹太人。他每天搭乘一辆特殊的公车来上班;公车上,女人坐一边,男人坐一边,走道中间用一个布帘隔开。当那辆破旧、大黄色、原本载送学生上下课的公车穿过布鲁克林桥,上行至中国城、抵达钻石区的路上,车上分坐两边的男女各自做着祷告。
纳丹很幸运,他有一纸合约,固定为一家大规模的珠宝制造厂商切割25分的宝石或1/4克拉的钻石。
通常来说,这不是一个能够赚大钱的差事,他切割宝石所投入的时间和技术成本,几乎接近或多过完成切割之宝石的成本,但珠宝制造商做的是精致珠宝的生意,同时提供稳定的切割数量,纳丹也开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因此,如果纳丹工作得够勤快,温饱就不成问题。
霍格斯的境遇则截然不同。在钻石切割琢磨这个行业之中,有许多波多黎各籍的工匠,霍格斯也是其中之一。他傲慢自大,反复无常;有时候出去纵饮狂欢,好几天不见人影,有时候回波多黎各好几个星期,然后突然回工厂上班,好像他只是出去喝杯咖啡一般。
第9节 潜能运用原则(3)
但是,他的才华真是令人欣赏!没有人的手如他那般灵巧,如蜻蜓点水般轻巧地穿梭在切割轮之下,把最难处理、未经加工的宝石切割成一件世上绝无仅有的杰作。人们把全世界品质最佳、未经琢磨的宝石交托给霍格斯。
此刻,他正不慌不忙,以平稳的手法把一颗12克拉、发出绯红色光芒的钻石对着不停呼啸的切割轮。一旦完成切割,那宝石可以卖到超过5万美元的价格。
舒谬从他的工作台边缘拿了一把破旧、但绝对经用的钻石抓撑器给我。那张工作台的边缘有几个孔洞,插满了各式各样奇特的工具;它的年代追溯至钻石切割业的初期,还真是一个古董,或许舒谬就是坐在这张工作台前学习钻石切割的技术。那把钻石抓撑器的握臂是用上好的硬木制成的;在握臂的末端有一块颈状的厚铜,颈状厚铜的另一端是一个铅球。
舒谬把一盏小酒精灯放置在他的手肘上方,然后把铅球的一边放在小酒精灯上加热,直到铅软化为止。接着,舒谬迅速地把一块未经加工的生钻放在铅上,再用指甲快速地把生钻往下压紧固定。
钻石完美无缺的原子结构不仅使它成为宇宙中最清澈透明的物质之一,也使它成为传导热与电流的最佳导体。
把一小块正方形的钻石置于一个敏感的电气接头上,例如卫星的一个小开关,可以确保电气接头不会过热,也不会出现故障而失灵,因为没有其他任何物质如钻石般具有吸收热源的功能。
事实上,在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的众多产品之中,都能发现钻石的踪影。
我记得,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曾经向附近一家公司购买了一颗巨大的钻石——它必须几近完美无瑕,其直径的大小必须恰到好处——用来覆盖送往火星的卫星摄影机的镜头,因为钻石几乎可以阻挡任何种类的酸性物质或其他的腐蚀物质。他们甚至切了另一块钻石作为备份,以免第一块钻石出了差错。
我无法想象,这两块钻石花了太空总署多少经费。无论如何,舒谬必须快速移动,因为钻石传导热源的功能甚至比金、银之类的金属更好,如果动作一慢,就有可能在你手上留下一块小小的严重灼伤。
亲手琢磨不简单
舒谬交给我一块沉甸甸的“圆粒金刚石”(boart),作为我生平第一次切割的金刚石。圆粒金刚石是大自然创造钻石的失败产品之一。它的生成是因为构成钻石的原料没有完全结晶化,使钻石的内部像一块混浊、呈坦克绿的果冻,而不像一块冰。
这些圆粒金刚石的惟一好处就是可以磨成粉末,用在切割轮上;或者当切割轮的铁轮被一块“难以驾驭”的钻石凿出一道刻痕时,就可以把圆粒金刚石放在刻痕处,做成一个平坦的面。
那块未经处理的圆粒金刚石重一两克拉,但价值不超过10美元,因此如果我把每一个角度都切坏了,也不会对我们造成任何损失。钻石切割的角度必须完美无瑕。在宇宙的自然生成物质中,钻石具有最高的折射率(或折光率);这一特性同样归结于钻石完美的原子结构。所谓“折射”是指物质让光线进入,再把光线从一个琢面或内镜曲折穿过正对面的琢面,然后折射回到观者眼睛的能力。
如果钻石底部的角度或钻石尖端太窄,那么光线将从钻石背面或侧面折射出去,使钻石显得单调呆板,连外行人都看得出来。如果钻石的底部切得太平,那么光线将一路从钻石的顶端穿过底部,如同穿过一只玻璃水杯的平板底部一般,钻石根本闪耀不出任何光芒。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困难的切割技巧之一,就是把钻石底部琢面的角度切得分毫不差,即40.75度,不能多也不能少。
此时,钻石切割名家舒谬根本不打算让我使用可以自动设定角度的仪器;我只能把圆卵形的金刚石固定在一个铜柄末端的铅块上。为了取得正确的切割角度,我把铜柄弯了一弯,然后把它置于切割轮下。几微米的钻石被刮了下来,接着我必须迅速地把金刚石移到珠宝放大镜(宝石或钟表商人所使用的强力扩大镜)下,用一个形似铁蝴蝶的奇特工具查看角度是否正确。
那只强力扩大镜的焦距大约1英寸,也就是说,大约有半天的时间,我都必须把我的脸贴着我的手掌工作。我用我的鼻头维持支撑强力扩大镜的指状物的稳定;如此一来,即使没有用手支撑,在你使用强力扩大镜检查金刚石内部的碳斑的时候,也足以保持稳定,避免晃动,这有点像地震发生的时候,你把自己关在一个小橱柜之中,用显微镜寻找跳蚤一般。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我才发现,我看了半天,看的竟然不是金刚石内部的碳斑,而是我手指皮肤上的毛孔。我支撑着角度测量仪、强力扩大镜,以及固定金刚石的仪器,努力试着不让我的手指抖动;我从正确的角度查看光线;我屏住呼吸,努力不去听周围切割轮所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这还真有点强人所难。我用一只眼睛的余光望着钟面的指针滴滴答答、缓慢地向下班的时间移动;指针越接近下班时间,它似乎走得越慢。
落下一颗钻石
突然之间起了一阵小骚动,我看见霍格斯,倒不如说我看见霍格斯的臀部(他有点圆圆胖胖的),他手脚着地连同鼻子贴在地面上到处爬行。我后来才知道,在钻石业,当某个人把钻石掉在地上的时候,就会出现像霍格斯爬在地上四处找钻石的动作。在其他地方不会有如此的情景:一屋子的人,他们之中有许多是上流社会的千万富豪,手脚着地在地面上爬着,把地毯上的每一个小毛球扯下,小心翼翼地撕开毛球,试图找到从切割轮下弹出或从某人的钻石镊子下掉落的一颗钻石。
在钻石分级学院,如果有一颗钻石不翼而飞,我们非得找到不可,否则谁也甭想回家。有一次,我们足足留在学校3个小时。那颗璀璨美丽的大钻石像子弹一样飞过教室,落在任课教师的讲台一角;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搜寻每一寸地板,最后才在讲台上找到了它。
霍格斯原本是静悄悄地趴在地上四处寻找,然后搜寻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并且开始用西班牙文轻声地诅咒着;接着纳丹也趴在地上,加入搜寻的行列。此时,霍格斯着急地看了舒谬一眼,意思是说:“我们这儿出事了,你可不可以过来帮帮忙?”几分钟之内,店里的每一个人都发挥兄弟同胞之情,放下手边的工作趴在地上,将几颗价值数10万美元的钻石留在高速转动的切割轮下等待切割。霍格斯弄丢了一颗钻石,一颗12克拉的钻石;它是店里难得接手的最大钻石。
我们一直搜寻至深夜。刚开始,我们趴在地板上一寸寸地找,然后是窗台(幸好那些窗子已经好几年都没打开了,因此我们不必担心那块钻石从窗户飞了出去,落入某一个幸运的宝石交易商手中;过去在47街,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接着是每一个人的衬衫口袋(一个钻石最喜爱的藏身之所),然后是裤脚的翻边、鞋子、袜子,再后来是皮带底下、裤子里、内衣里、袋子里、盒子里以及裂隙破洞里。
我们甚至检查每一个人的头(如果他头上长有头发的话),因为小颗的宝石通常会卡在头发里面,然而还是一无所获。之后,我们又把每一个地方重新找了一遍。店里的每一个人都留下来帮忙搜寻,也清查了每一个角落、每一处口袋,仍然不见钻石的踪影;每一个人都摸不着头脑,纳闷钻石怎能不翼而飞。在我们放弃搜寻之前,天几乎已经快要亮了。
这件钻石失踪记是一个例子,说明一个人急需旁人援助的时候,你所付出的慈善宽容或落井下石的行为,可以在你的心中留下多么强大的铭印。在钻石界,诸如此类的意外发生的时候,你可以运用一些保险政策,赔偿意外所造成的损失,但是几乎没有人能够负担得起。霍格斯可能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去清偿丢失钻石所欠下的债务,而你也大可以放心,他绝对会清偿债务,因为那是每一位钻石切割匠所奉行的规范。在这个意外发生时,每一个人放下手边的工作,寻找失踪的钻石,帮助一个急需援助的人;如果我们停下来伸出援手,或忽略他的需要,那么铭印(好的或坏的)就强烈多了。
诚信系于一心
隔天早晨,那间钻石切割店的店主接到一名切割匠打来的电话。那名切割匠的店面位于隔幢楼的楼下;他问我们有没有丢了一颗大钻石?他在地板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那颗钻石。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到,在钻石切割业,几乎每一个人都光明磊落,正直诚实,使我深深感动。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