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风雨考研路》作者:桑磊

_2 桑磊(当代)
他只是傻呵呵地笑,最后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才告诉我,去年他觉得没复习好,所以没参加考试,不过他今年还准备继续考。停顿了会,他接着说道:“我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我没参加考试,怕他们伤心,在电话里,我只说我初试成绩太差,没达到复试分数线,希望今年不会让他们失望。”说完,还冲我憨憨一笑。凝视他的笑颜,我仿佛看到了若干年前的自己。
  在大人眼里,我们都是好孩子,乖巧懂事,所以即使偶尔撒谎,他们也不会生疑;在老师眼里,我们都是好学生,老师教什么就努力学什么,成绩总能在全班甚至全校名列前茅。可当我们即将大学毕业,脱离校园和家庭这两个保护伞真正迈入社会时,才发现除了读书,我们几乎什么都不会。所以我们才会在面对那无数的艰难抉择时,显得这么不知所措,这么消极懦弱!他在面对考试时,选择了逃避;而我从大学毕业到今天三年时间里一路磕磕碰碰过来,倾洒的泪水早已超过了我前22年的总和。幸运的是,我在男朋友的关心鼓励下,艰难地走过来了,而他,不知还要在考研这条路上跋涉多久,才能抵达终点?
  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大学是最后的乐园,当毕业那天临近时,往日那种轻松舒适的日子必将随着进入社会后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而渐行渐远,而考研则成了一块检测你是否能够很好承受这些压力的试金石。考研和工作的两难选择,漫长考研日子的孤独,考研期间和爱人的冲突,考研失败后的失落与惶恐,无一不是磨练,而当这些被逐一克服后,我们会发现,在以后的日子里,当我们再面对坎坷磨难时,已能平常心待之,或许这才是考研的真正意义!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
  作者小传:
  生于1980年,湖北人。从小喜欢文学历史,却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名言鼓动读了自动控制。临近毕业,试图以考研让自己走岔的人生路重新回归正道,却因分数偏低而功亏一篑。其后,在荆州参加工作,然而一年过去,依旧不忘考研,遂辞职赴京,经过大半年寒窗苦读,终于以392分的成绩考上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研究生。回顾三年的考研历程,相信天道酬勤,梦想在,则希望在!
名校硕士谈考研:2004年专本硕三级跳
--------------------------------------------------------------------------------
2006/02/14 11:38
  作者: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 王朝辉
  原来每个人都有着极大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命运的建筑师。通过后天努力,人其实是能够改变很多事情的。
  黄昏时分,我穿梭在麦苗与坟墓之间,大声地背诵着英文。书背累了,我会坐在麦苗
旁边,嗅一嗅它们发出的淡淡的青草香味儿,或者干脆走进坟堆里看看那些石碑,研究逝者生平,甚至想着将上面的文字翻译成英文。
  报名后,人马上就有了一种令人惶恐的压力感,这种压力仿佛将我又一次带回到高考前的那种状态,同时也使我的学习变得更加疯狂。偶尔,学习过程中也会有一种孤单、寂寞或烦躁的东西莫名地从心中某个角落一丝丝冒出来,使你再也无法安静地坐在书桌前。
  人生有时真的变化无常,难以定论。所以有人说这世界永远都在变化,而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的变化。2004年对我来说,是充满变化的一年。上半年,我还是一名普通的专科毕业生,在一所中学教书;7月1日,我拿到了英语成教本科文凭,成了一名本科毕业生;9月11日,我带着四川大学的研究生入学通知书,踏上了开往成都的列车。很少有人相信,作为专科生的我仅仅参加了一次研究生入学考试就成功地考入四川大学这样的全国重点高校。的确,我很幸运。但我的考研历程其实也充满着等待和变化,7年之间,我的活动场所从大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不停地变化着。我的人生仿佛经历了一番轮回。
  一、大专时代,梦的开始
  我出生在鄂北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为了让我考上大学,朴实的父母节衣缩食将我送进本市一所重点中学读书。1996年7月,我参加了高考,结果被当地一所普通师范院校录取为专科生。父母非常高兴,认定我圆了他们的大学梦(他们当时还不知道大学还有本科与专科的区别)。我却很失望,想去补习,明年再考。可当父母额头那深深的皱纹以及他们因我考上大学脸上现出的笑容同时出现在眼前时,我默默地放弃了。
  进师范后,开始的一段日子,我很不习惯。像是一只无头的苍蝇,我整日东跌西撞,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幸好后来有两件事帮我从混沌中走了出来。一件是一次迎新会上,一位老教授给我们做了名为“自强不息,立志成材”的演讲。老教授的激情启示着我:人不能因为一次失败而萎靡不振,应该愈挫愈勇,不断地确定自己新的目标,继续向前迈进。也是从那一刻,我明白了“三流学校也可以出一流人才,英雄不问出处”的道理。另一件是开学后,我们班主任请来了系里几位青年教师给我们讲他们的求学故事。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中专毕业,自考本科后考上研究生。这些成功的榜样给了我极大的激励:原来每个人都有着极大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命运的建筑师。通过后天努力,人其实是能够改变很多事情的。
  于是,我决定考研。我选择英语作为突破口,买了许多英文书,制作了大量的学习卡片。一有时间,我就将它们拿出来“猛读”、“猛背”。渐渐地,我的英语水平提高了。半年后,正当我苦于没有机会检验自己的英语水平时,学校迎来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当时我所在的学校刚刚设立了考点,学校为了保证通过率,对报名资格进行了严格的限定,规定只有二年级通过了三级英语考试的学生才有资格报考。我想参加这次四级考试,就天天跑教务处,请他们破例。后来教务处的人被我“烦”得没有办法,让我交了一百元考试通过保证金后才准我参加考试。结果,我很顺利地通过了那次考试。
  顺利通过四级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我想通过类似的方法提前考研。可是国家的政策毕竟不同于学校自己的规定,不能因为一个人而随便改变。这次,我连交“保证金”的机会都没有。我被告知:只有在专科毕业至少两年后才能报考。我知道,我在校考研的权利被剥夺了。我只好边准备边等待。
到初中 年轻没有失败
--------------------------------------------------------------------------------
2006/02/14 11:38
  二、回到初中,年轻没有失败
  1999年6月,我大专毕业了。一出校门,我马上感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一直到8月底,我都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友人推荐我到南方某厂去打工,我没有接受。因为打工后,我将没有时间继续学习,更不可能考研。我想找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工作,哪怕工资低点都行。最终,我回到先前我念书的那所农村中学,做了一名初中代课教师。校长对我很满意,
让我教初二年级两个班的英语和政治。每周18节课,每月300元生活费。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
  “年轻没有失败”!不错,我很快就忘了初出校门找工作时的所有不快,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把书教好,同时把书读好”!上班时,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教学技巧,努力讲好每一节课,耐心细致地回答每一个学生的提问。很快,我得到了同事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同、肯定和赞扬。
  工作之余,我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学校西边有一个大水塘,周围长满了芦苇。秋天,枯黄的芦苇在秋风中摇曳,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象。水枯的时候,我会独自一人在水塘里徘徊。脚踩在半干的泥地上,泥土发出“嘎吱嘎吱”断裂的声音。那声音自然地让我有一种沧海桑田般的感觉。这时,我手里往往握着一本历史书,看一会儿,站一会儿,想一会儿……
  学校北边有一个大土堆,方圆好几里,种着些旱庄稼。土堆上零星地散布着几十座坟墓,有的有碑,刻着逝者的名号;有的年代较远,只剩下一个个小小的土包。冬雪刚融,土堆周围已是一片嫩绿,那是新出土的麦苗在向人们展示春天的生机。黄昏时分,我穿梭在麦苗与坟墓之间,大声地背诵着英文。书背累了,我会坐在麦苗旁边,嗅一嗅它们发出的淡淡的青草香味儿,或者干脆走进坟堆里看看那些石碑,研究逝者生平,甚至想着将上面的文字翻译成英文。
铁中岁月 终于不再是二百五了
--------------------------------------------------------------------------------
2006/02/14 11:38
  三、铁中岁月,pain past is pleasure
  2000年9月,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让我教初三年级一个班和初二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每周20节课。教师节过后,我突然接到县教育局的通知,让我尽快到县铁中去一趟。第二天
,我乘坐一位同事的摩托车到了县铁中。原来,铁中因为人事调动的原因,急需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他们到县教育局查档案,发现我是历史专业毕业的,就让我去代课。这样,10月份我调到了县铁中,担任高一年级12个班的历史教师。每周12节课,每月基本生活费不多不少正好250元。第二年通过县教育局考核后,我被转为正式教师,工资待遇也有了提高,我自我解嘲地说:“终于不再是二百五了”!
  2001年6月,学校里突然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本校有三名青年教师参加了硕士生入学考试,全部考过了!真想不到身边同事中竟然也有“考研同志”,而且还是一批“大内高手”!羡慕之余,我向三位成功者请教考研经验。与他们交谈后,我发现自己考研面临着几大难题:一、学历低,不少学校,特别是名校都对专科生报考资格进行了相当严格的限制。二、我虽早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毕业后一直忙于工作,没有系统复习,离考研水平自然还有很大差距。三、信息闭塞,我所在的小城远离文化中心,几乎没有与考研相关的事物,我的考研只能完全靠自己“闭门造车”。四、最为严重的是,本地领导反对教师考研,不开介绍信,也不放档案。
  为克服以上困难,2001年夏,我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被本地一所高校录取为英语本科函授学员。同时,我在学校发现了一名“考研同事”——阿权。阿权是三峡大学的本科生,年长我三岁,与我同时进入铁中教书。此刻,他也正在准备考研。7月,我和阿权在单位找了一间无人居住的烂房子,再找来两张破桌子,将此屋收拾成我们的“考研学习室”。此后,工作之余,我们便来到这间“斗室”,摆开架势秘密地“闭关修炼”。
  转眼到了11月,报名开始。我和阿权一大早就赶到武汉大学,排上长长的一条队,奔波了一整天才报完名。12月中旬,阿权收到了武汉大学寄来的准考证,我却没有。打电话一问,才知道我没有通过武大的报考资格审查。现实再一次让我体会到了本科与专科的差别。当时我真觉得自己像是《儒林外史》中徘徊在考场外痛哭的周进,准备了多年却只能在场外无奈地望着考场一声长叹。
  2002年9月,学校安排我教高三年级两个文科班的历史课,每周12节。课时虽不算太多,但工作很繁忙。加上我当时住在校外五里远的地方,每天除了工作,其他时间都花在来往的路上了。周末照常是要加班的,我们一个月才能休息一天半。此种情况下,我只好集中精力忙教学了。几乎一年的时间,我没有看与考研相关的任何书籍。
  2003年6月,高考结束后,我决定再次考研。8月,我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买来一套简单的日常家具,将它变成我的书房兼卧室。之后,我又开始了我的“闭关修炼”。
  我的好友阿权很不幸,接连两次冲击武大都没有成功,两次都是因为英语没过关。所以,吸取他的教训,我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英语上。为提高听力,我每天坚持听写几篇VOA SPECIAL ENGLISH。几个月下来,我的听写稿堆了一尺多高。为了掌握单词,我随身携带一本单词记忆掌上宝,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遇到一时难以记住的词,我就将它们写在白纸条上,再将纸条贴在墙上,以便睡觉前、起床后或其他空隙时间多看几眼。这样,我的房间四面墙上很快就糊满了白纸条。为对付阅读,我每天做一套阅读题,然后读、背一篇NEW CONCEPT ENGLISH里的短文。为写好作文,考试前一个月,我狂背了一本考试虫作文范文。
  10月,各学校陆续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考研信息。这次不再需要单位开证明了,但我所向往的学校对专科生报考的条件又提高了很多,一般都要求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专业论文。我一时犯了难,我的准备总是落后于别人要求一步。没办法,只好另选其他高校了。经过网上一个星期的调查,我选择了四川大学。原因只有两个:一是她的报考条件较低,我有机会考。二是四川大学的实力很强,特别是历史专业,在全国排名第六。
  11月中旬,我和阿权又一次赶到武汉。很熟练地排队,交费,填写报名表……阿权依然选择了武汉大学,我填报了四川大学。
  报名后,人马上就有了一种令人惶恐的压力感,这种压力仿佛将我又一次带回到高考前的那种状态,同时也使我的学习变得更加疯狂。偶尔,学习过程中也会有一种孤单、寂寞或烦躁的东西莫名地从心中某个角落一丝丝冒出来,使你再也无法安静地坐在书桌前。这时,我会找好友阿权谈心。阿权有时也有类似的感受,他说几乎每个考研人都有感到寂寞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他就去看网上考研人的故事,让自己感到此刻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很多人也在不停地为考研奋斗着。或者径直走上楼顶,对着天空大吼几声,发泄发泄心中的烦躁,亦或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只是让眼睛盯着街上的行人。“他们来来往往,忙忙碌碌,一定也是在向一个目标迈进吧!”这样想的时候,心胸自然就开阔多了。闲聊时,我曾经提议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考研感受,以作为自己的考研宣言。阿权想了想,说:“考研——没有回头路”。我建议他再加上一句“考研——成功是唯一的结果”。我们相视一笑,看来考研不仅仅是一个人智力的考验,同时也是一个人心态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的考验。它是一个漫长的心灵的等候过程,成功者就是能够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它真是一件让人骑虎难下、欲罢不能的事情啊!
  2004年1月10日,我终于走进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心中突然一阵激动。我的心好像不停地在说:“我来了!”。平静了自己的心情,我很快进入了答题状态,考场上一切进行得很顺利。
  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2月下旬,我在川大校园网上查到了我的考试分数:英语62、政治54、中国近代史117、世界史118,总分351。又等了近一个月,川大的分数线才出来。历史专业要求总分300,最低分40。看起来没有任何悬念,我过了!
  4月1日,我带着复试通知走进了四川大学。复试时我才发现好多人考了370分以上,我甚至还看到一个408分的。而且他们是本科,我是专科。按照规定,专科复试时是要加试两门专业课的,若有一门不合格就要被淘汰。压力再一次朝我扑了过来,我下定决心,这一次一定要全力以赴,拼了!当别人复试完已经离去的时候,我还留在一间考室里全神贯注地答着加试题。我认真的对付着每一道题,直到交上满意的试卷。
  复试过后,我回到原单位,边工作边焦急地等待着最后的消息。等通知的这段时间,仿佛每一天都特别的漫长,时间好像停滞了,而我则在焦虑中煎熬。
  5月,我就读的成教学院通知我去进行函授英语本科的毕业论文答辩。于是乘着这么一段时间,我又温习了一遍我的函授英语本科论文。5月底,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论文答辩。
  6月29日,我收到了四川大学寄来的硕士研究生入学通知。它正式宣告我的考研事业终于“尘埃落定了”。
  我的好友阿权也考了363分,第一次参加了武汉大学的复试,可是很不幸,他又一次落榜了。与他相比,无疑我是非常幸运的。我问他还考不考,他坚定地说一定还考。我无语,只好在心里默默地祝他好运。看来,每个考研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考研故事,这故事也许各不相同,但最后还是得靠自己去写完。
  (作者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
  作者小传:
  1978年2月14日出生于湖北省北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1999年6月大专毕业后一直在中学教书,先后从事过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工作。2001年参加成人高考。2004年首次考研,被四川大学录取,实现了专、本、硕三级跳。考研宣言:考研——成功是唯一的结果。pain past is pleasure。
考研路上的“长征”
--------------------------------------------------------------------------------
2005/12/23 11:10
  作者: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 周榆华
  看看天空的疏星,斜挂的残月,还有远处未熄的几粒灯火,想起父母在烈日下汗流浃背劳作的情形,心里顿生深深的愧疚。二十四五岁的儿子躲在他乡不回家,却让两鬓白发的老人在田地里拼死拼活地累着,真是不孝,泪水由此潸然而下。
  我不敢放松复习的步履,仍尽可能地抓紧时间看书,犹如一名船夫,在海面上无力地划着小船,望着远方若隐若现的彼岸,忘了去欣赏海鸥、白云,只是低着头狠命地摇橹,一点点前进。
  人生中的许多东西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也许考研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实惠,但那几年的经历,已是生命里不可多得的一份财富;人在年轻时,不能单追求衣食之乐,也要为自己的某个理想而战,这样等上了年纪时,就不会因虚度岁华而后悔。
  中专毕业 工作七年后决定考研
  不知动了哪根神经,参加工作七年后,我竟铁定主意要考研。
  家里的早稻一收割完,我便对父母说自己有事,一头钻进房间里不肯再出来了。先前学过的英语,隔了这么多年,早忘得一干二净了,考研要达到六级水平,必须努力。我搁了条板凳在房中间,端坐着,像背字典一般挨个儿记单词。看得脑袋发胀,眼睛生痛,实在不能再记下去了,就到家后面的山林里走一走,之后折回房间,继续机械地记单词。等再胀再痛时,又到外面小憩一会儿。每天都这样循环着。
  炎热的夏日,室内温度很高,看久了,纸上的字母幻成一个个浮游的小蝌蚪,我知道自己太累了,但不敢松懈,因为自己只是一名中专毕业生,竞争对象却是读了高中和大学的人,这犹如爬十阶楼梯,他们已爬到了第九阶,稍花点力气就过去了,自己是从零开始,不吃大苦,怎能赶上甚至超过他们?在胀痛中,在自我激励中,忘了炎热,忘了疲倦,眨眼就过了一个月。
  九月开学后,在认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我一如既往紧张地复习着。英语,政治,再加三门专业课,合起来有十多科,没导师指导,抓不到重难点,只好全看、全记,碰上不懂的地方,只能靠自己揣测。我偷偷地忙着这一切,不让其他老师知道,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幸而自己天生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往,常常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别人见了,也不觉得奇怪。
  学期末,怀揣着一纸准考证,搭上了去设有考点的城市的车。尽管有几本书只看了一遍,内容都记不清,但心里一点也不慌张。第一年考试,本来就没抱什么希望,只打算熟悉一下题型,了解考试的难易程度,所以在考完英语后,许多人都埋怨时间太少了,做不赢,而自己一个新手,倒还做完了。不过整张试卷,我几乎没看懂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是暑假一个月里活生生吞下六千单词未消化的缘故。最后分数出来,总分很低,英语只有35分。
二次考研又失败了
--------------------------------------------------------------------------------
2005/12/23 11:10
  翌年暑假,为了有更多时间看书,我买了炉子、锅和其它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碗筷刀盆之类的器物,打算只在“双抢”时节帮父母收割水稻,其余时间一个人呆在学校静心看书。
  学校四面围墙环绕,像座碉堡,孤零零地伫立在一个小山头,放学后罕有人至。我每日早起晚睡,白天捧着书本,坐在筒子楼中间的过道里,晚上则进房间,守着一盏灯,看倦
了,就走到小操场上散散心,看看天空的疏星,斜挂的残月,还有远处未熄的几粒灯火,想起父母在烈日下汗流浃背劳作的情形,心里顿生深深的愧疚。二十四五岁的儿子躲在他乡不回家,却让两鬓白发的老人在田地里拼死拼活地累着,真是不孝,泪水由此潸然而下。
  除买米菜油盐外,我平常不出校门。成日坐在学校,听不见人声,耳里只有虫鸣鸟叫和风吹树木的声音,抬头向上,穿过没有楼板遮盖的梁柱,直看到椽瓦缝间漏出的阳光,还有悬挂在梁间粘满灰尘的层层蜘蛛网,好寂寞啊。想找个人说话都没有,憋得慌时,也不管自己的嗓音有多难听,大声吼几句不成调的歌词,打破死水一般的沉静,为了心中的目标,只有强压躁动着的青春活力。好在没多久开学了,校园里又热闹起来,见到久违的老师们,有说不出的喜悦和亲切。
  经过一年的努力,再次进入考场。这次与前次截然不同,专业课和政治心里有把握,但英语仍旧提心吊胆。在考场上,有练习簿那么厚的英语试题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猛冲猛突,最后的作文题还是没做完。
  考完后,在学校忐忑不安地等消息,别人的分数早出来了,自己的却迟迟没踪影。四月初,才得到一个查分的电话号码。原来,我报考的学校改革,从这一年开始,不再用信封寄分数给考生了。打电话一查,自己的成绩是340分,英语58分,总分和单科分数都上了国家教委划的分数线,但最终没有复试资格,因为我报的是所名牌大学,招生名额有限,自己的成绩排名落后。于是另想办法忙着去调剂,可惜由于得知分数的时间太晚,那些未招满的学校早在我之前就有人调剂进去了。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自己败下阵来。这次失败的原因不在于没吃苦,没付出劳动,而在于身处偏僻的乡村,信息不灵通。
第三次考研:输在心理素质上
--------------------------------------------------------------------------------
2005/12/23 11:10
  考了两次,学校的老师终于都知道了我考研的事。他们在背地里议论,有的说我有毅力,有的说小学教师走这条路行不通,更多的人说我不安心教书。想想从教这么多年来,总是兢兢业业,每年的教学成绩都列于同年级前茅,从不违反学校纪律,怎会招来指责?幸亏校长没说什么难听的话,只是告诫我不要光顾了读书,忘了教书。这之后,我更加封闭自己,不多与人交往。
  像去年一样,接下来的暑假我又一个人留在学校,守着孤独与寂寞,也守着自己的一份信念。帮家里收割完早稻,临返校时,瘦削的母亲送我一段路,叮嘱说:“要好好注意身体。”很朴实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当时几乎掉下泪来,心里暗暗拿定主意,在学校要不遗余力地看书,这次考试一定要成功,不让父母失望。
  九月底,突然收到那所大学的一份招生简章,我先前报的专业作了调整,增加一门新课程。这门课程的教材一时买不到,我来不及联系出版社,也不管是否还存有这种教材,就直接汇了钱去邮购。所幸十月中旬书就寄过来了。三本书,一千多页,繁体字竖排版,全是以前未接触过的知识。时间紧迫,我无暇细想,只得先放一放其它的课程,连续加夜班,用一个月的时间把这本书看了二遍,笔记作了厚厚的一本。完后,继续全面铺开,有计划地复习。
  年末到来时,载着父母重重的期待和自己沉沉的决心,再次进入考场,有前两次考试的经验,这一次答题我特别小心。第一场考英语,做得很顺利,考政治时,鬼使神差般地忘了带铅笔,心里特别慌张,做多项选择题时不敢轻易下笔,唯恐错了没法涂改,在这种心态下,做完了其它题目。临交卷前二分钟,我把没做好的多选题做完,匆忙中,觉得有道已选好的题目似乎不正确,就涂去其中的一个选项。谁知这么轻轻地一涂,涂掉了2分,也涂掉了我三年的希望,因为这答案是正确的。
  分数最后出来了,总分是360分,英语66分,而政治只有54分,距国家教委规定的单科分数线仅差一分。如果当时不慌张,能专注地做好其它题目,如果不去理会那道做好了的多选题,政治分肯定不止这个分数,就可以被录取了。看着别人高高兴兴地去复试,高高兴兴地拿着入学通知书走进大学校园,我的心不知有多沉郁,像霜打了的茅草,怎么也振作不起来。我明白,这次功亏一篑,在于自己的心理素质没过关。
第四次考研:野百合终会有春天
--------------------------------------------------------------------------------
2005/12/23 11:10
  经过连续三年的透支,身体显然差了许多,心里也有了沉重的失败感,但我不敢放松复习的步履,仍尽可能地抓紧时间看书,犹如一名船夫,在海面上无力地划着小船,望着远方若隐若现的彼岸,忘了去欣赏海鸥、白云,只是低着头狠命地摇橹,一点点前进。
  暑假里,我再次呆在静寂的学校,这时心里没了孤独和寂寞。停电的夜晚,在摇曳幽暗的烛影中,我木然地坐在黑暗里,反反复复追问自己,耗了这么多的青春,疏远了父母兄
弟,究竟图个什么?而且,成功似乎遥遥无期。惟一希望自己,不要到头来像《老人与海》中的渔夫那样,出海八十二天,与鲨鱼搏斗三天,历尽艰辛,最后只拖回来一副马林鱼的空骨架。各种想法萦于脑际,我无暇细思。因为实在太忙了,心中只存一个念头:向前冲,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这时候整个人像骑了快马下坡,欲驻不能,只有咬牙坚持到底,也许这样才能到达终点。
  整日整日地看书,记东西,终于把自己累垮了。十二月初的一天,应朋友邀请去看电影,放松一下自己。电影院里人多空气混浊,出来后险些晕倒在墙根下,没想到强壮如大树的自己,竟然也禁不住几年的消耗。那一刻,我为自己能挨过上千个苦行僧般生活的日子,感动得落下了眼泪。
  剩下的一个多月里,死命地支撑着看书,终于顺利地完成了第四次考试。这次考试各科分数过关,但成绩排名不在前面,那所高校的一位老师打电话告诉说要自费。自己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便早早地向其它未招满的学校联系,争取到了一个公费名额。
  又一个暑假来临时,我接到了调剂学校寄来的入学通知书,心中没有欣喜,反倒涌起一股沧桑感,跌打滚爬了四年,人都快三十岁了,才搭上生命中学习的末班车。
  暑假里,在家收拾东西,抽空也看看电视,播的是《长征》,边看边跟侄儿讲解,讲红军的毅力、艰辛与最后的胜利。突然想到了自己,回顾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不也是一小段长征吗?要是承受不了几次失败,要是不能持之以恒,这辈子肯定进不了大学学习。由此生发开去,慢慢领悟到更多:人生中的许多东西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也许考研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实惠,但那几年的经历,已是生命里不可多得的一份财富;人在年轻时,不能单追求衣食之乐,也要为自己的某个理想而战,这样等上了年纪时,就不会因虚度岁华而后悔。
  (作者系中山大学2004级博士研究生)
  作者小传:
  1971年生,江西萍乡人。1987年入江西省永新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一直在偏远乡村小学任教,长达11年。1997年开始复习考研,2001年入南昌大学读硕士研究生;2004年至今,在中山大学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
名校硕士谈考研:怀念灰尘落到心上的日子
--------------------------------------------------------------------------------
2005/12/02 11:50
  作者: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 王世靓
  夏天里,我又重新打开了第一次考研时用过的课本,写起了笔记,一边擦汗,一边理解,力争吸取第一次失败的教训,那时我的心里没有后悔,没有胆怯,偶尔有的,只是小小的灰尘,只是小小灰尘,我在匆忙奔走之间已经不惧怕它了。因为有阳光,夏日风雨后的阳光让我看得很清楚,只是小小灰尘。
  我知道,生命的里程是不平坦的,生命的本色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它的过程。我的这一段灰尘落到心上的日子的本色也在于它的过程。它让我明白了许多东西,包括亲情和友情,包括坚强与懦弱,包括那段写在《路尘集》扉页的那段话:不是因为灰尘使得我们作出了否定,而是因为心中有了那粒自卑和怯懦的灰尘,让我们自己先否定了自己。
  我强忍住泪水,对自己说:“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就像夜间飞驰而过的火车,总要在黑暗中越过一个又一个站台,而目标永远是前方。”
  我的《路尘集》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别让灰尘落到心上。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灰尘使得我们作出了否定,而是因为心中有了那粒隐形的灰尘,让我们自己首先否定了自己。它的危害更甚于外界有形的灰尘,它蒙蔽了真相,减弱了我们的洞察力,迟钝了我们的反应。”对我而言,第二次考研时光,便是一段灰尘落到心上的日子。那粒落到心上的灰尘让我首先否定了自己,而它,的确是蒙蔽了真相,减弱了我的洞察力,迟钝了我的反应。第一年考研失败以后,骨子里要强的我坚持用第二次考研来证明自己。可是最终,我的获胜并不是战胜了那粒自卑的灰尘,而是上帝一个瞌睡造就了我的今天。
  于是,只能怀念。
  夏--阳光总在风雨后
  怀念是从炙热的夏天开始的,我把怀念的曲子定格在许美静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对我而言,那在整个夏天是怎样的一种鼓励,尽管后来,在冬天最寒冷的时候,我在《路尘集》里绝望地写下疑问——阳光总在风雨后,但为何风雨后,我却没有看见阳光?但整个夏天,炎热和思念交织在一起,我仍然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第一次考研失败以后,整个人都沉默了好一阵子,心里虽然已经下定决心再考一次,可敏感而细腻的我常常会令身边的人觉得不知如何安慰与鼓励,毕业前离别的气氛夹杂着我淡淡的忧郁。偶尔去图书馆翻翻杂志,也只是排遣忧郁,直到有一天,一个学弟在阅览室看到我后,给我听美静的歌。于是,我记住了这首歌的名字和那个学弟的名字,以及对于鼓励我的人的无限感激,在读书笔记中我郑重地写下:2002.6.7阳光总在风雨后。
  的确,夏天的风雨来得快,去的也快,常常是阵雨,偶尔也会有边出太阳边下雨的情形,而夏天里伴随着雨滴落下的还有我的泪水,仅有两次铭心,第一次是7月初毕业离校的当天,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宿舍里,桌上摆着四把钥匙,走了,就这样,我的姐妹们,一同生活四年的姐妹们就这样走了,曾经,每次我打扫完宿舍都会等待开学的到来,等待新学期的开始,可这一次,不会有人再敲宿舍的门大叫让我开门了,不会有人在我远道而来时为我铺好床铺了,不会有人和我一起流泪或欢笑了,真的不会了……我仿佛天地间孤单的一粒灰尘,无处可去。雨停了,我最后一次将自己的行李运到小窝里,边哭边收拾着窝里的每样东西,心里暗自说:以后全靠自己了。我知道,我要坚强走完这段日子!
  第二次是我创作《天使之翼》的初始,我躺在小窝的地垫上,任热气从身下蒸发,任思念飘浮在呼吸之间的空气中。我祈盼自己有一天能飞进理想中的天堂,在《天使之翼》中也明明白白地写道:“即使自己乘着天使之翼,也要努力地打拼才可以达到自己理想的天空。”况且现实中的我是否有天使助我一臂之力呢?自己选择了无退路的一条路,便只有风雨兼程了。
  夏季里的回忆不仅仅限于泪水和思念,还有一种青春的脉动。和济南的同学相聚时,看到正如我在毕业纪念册的序中写到的“各自奔忙”的兄弟们,他们送给我掩饰各自生活中不如意的张张笑脸,开着无关紧要的玩笑,而友情便在这淡淡的笑脸中扩散开来,他们的血液中凝聚着一种不甘人后的冲动,他们想要证明自己,想要成为有能力能承担起生活和压力的男人,于是,他们学习在社会上行走所需的种种忍耐力,而我,缺少的便是这种忍耐力。和他们相聚,尽管是短短的几个钟头,打打扑克、吃个饭,“哈哈”小酒,而烦恼和顾虑却会减少许多,给我的血液中也增添了一种忍耐的力量。
  夏天里,我又重新打开了第一次考研时用过的课本,写起了笔记,一边擦汗,一边理解,力争吸取第一次失败的教训,那时我的心里没有后悔,没有胆怯,偶尔有的,只是小小的灰尘,只是小小灰尘,我在匆忙奔走之间已经不惧怕它了。因为有阳光,夏日风雨后的阳光让我看得很清楚,只是小小灰尘。
秋--落单的候鸟
--------------------------------------------------------------------------------
2005/12/02 11:50
  记得第一次考研时曾有一段时间,我常常坐在103教室靠窗的第一排,听《落单的候鸟》:“寻找温暖的一个角落,一群候鸟又要南飞。画好类似未来的地图,我和其他人朝着目标汗流浃背……当无人知晓要飞多远,他们说完成这样的目标值得骄傲,但现在的我却不知道这片蓝天好不好。象落单的候鸟,想忘了目标……”
  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像落单的候鸟。宿舍五个女孩,两人保送,两人找工作,唯
我一人下定决心考研。大家都说,若在这种情况下考上研,真的值得骄傲,而我却真的不知道那时那片蓝天好不好。
  第一年,像落单的候鸟,却没有在那种情况下考上研,没有值得骄傲的资本,于是,想忘了目标。
  第二年,依旧是只落单的候鸟,目标却越来越清晰,清晰地在我的心上烙下了一粒灰尘。我朝着目标,飞呀飞,汗流浃背在秋天。
  从九月开始,我的大本营挪到了图书馆二楼,与第一年不一样,没有了固定教室,每天便要留意哪个教室什么时候有课没课,我和我的战友——房子,每天骑着单车在清晨与黑夜中穿梭在校园和我们高在六楼的小窝里之间,每天和自学考试的学生们争抢座位。秋天里怀念的片段是每天清晨从洪楼广场进入校园时看到晨练的人们;黑色夜幕下愈发美丽灿烂的花园路;还有晚上十点钟和我们一样往各自住处赶的学生,他们抱着的书和我们的一样厚,呆在教室里的时间和我们不相上下,所拥有的梦想或许和我们的不一样,可我们都一试再试,争取每天的成功,避免以失败收场。
  我的日程表中安排不变的是每天的英语晨读,上午复习政治,下午复习英语,晚上是两门专业课,这一次我用了与英语同样的时间在第一次失败的祸首——政治上;而专业课的复习,不仅注意了课本上的知识,偶尔也会去图书馆一楼的阅览室翻阅专业课的学术刊物。每天的学习时间不少于十个小时。对我而言,分秒必争并非一件苦差,而是一种乐事,每天都安排得相当充实,在充实中听听音乐,听听英文歌曲,再和房子拌拌嘴,便结束了一天的生活,安静地在床上依偎着梦想入眠。
  这个秋天,我收到了生平第一笔除了校报以外的超过百元的稿费,欣喜万分,在去邮局取钱之前复印了取款单,藏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因为心里有一个小小计划。
  这个秋天,我见到了仅仅有三个月没有见到的姐妹,想起了三个月以前送她去新的生活圈,在火车鸣笛远去的时刻,我大叫一声:“苗苗——”和她随即的一声清脆的:“哎——”以及我顿时落下的泪水。看到她日渐成熟的脸庞,和她一起在校园门口吃三元一份的沙锅米线,聊着这三个月的点点滴滴,那幅风景永远定格在秋风秋叶里。
  我的《路尘集》扉页上写的是:路行孤影,人微言轻,且行且泣,雁飞云散。其后,第一页上写了一句话:特别难的时候要坚持。
  “落单的候鸟,就一个人叛逃,不愿让生活牵着我,懵懂的苍老……”
  既是一只落单的候鸟,也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在心上烙下的灰尘,秋天的心情时好时坏,以平稳为主,在2002年10月的月末总结中提到自己的平稳心态,虽有惶恐,惶恐以失败收场,但自己肯定的一点是踏踏实实地走完这段路。
  “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妄自菲薄。”有朋友对我说。
  秋天里最后一个好消息是苗苗交男朋友的事情。电话那端的苗苗幸福的声音传来,我来不及取笑她,便只有心中无限的祝福了。我的两个幸福好朋友在不同的地方品尝着属于各自的美妙神奇的爱情,我只有艳羡,只有祝福,只有努力,努力继续走自己的路,企盼有一天自己可以走进理想中的天堂,有美好的明天。
  一眨眼,秋天就过去了。
冬--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
--------------------------------------------------------------------------------
2005/12/02 11:50
  2002年的冬天,我沉浸在考试前的一段彻骨的忧伤之中,使得那粒原本就落在心上的隐形的自卑和怯懦的灰尘越来越大,越来越沉重,于是,冬天的寒风刺骨,我却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
  2003年1月11日,距离2003年考研整整一个星期:
  假如我没有发烧到40.3度,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二次发高烧;
  假如我没有在小区的诊所里孤单地等候那浅黄色的药水一滴一点地注入我的身体;
  假如我没有在等候中一遍遍地为一周后的考试焦心如焚;
  假如我没有把那粒灰尘的作用膨胀,再膨胀……
  现实中没有假如,一切假如成为现实的时候,因为那粒隐形的灰尘,我只有一次次地把自己推到绝望的边缘。长时间以来绷紧的神经,因为生病而突然放松,当我一个人躺在小区诊所里的病床上,等待帮我恢复健康的药水一点一滴地注入身体时,空前的无助与孤寂牢牢地困我在病床上,眼睛紧盯着药瓶,想起了:
  想起了自己无数次地想像父母对我失望的表情,却又在失望的背后强打起怎样的精神来支持我的第二次考研;
  想起了2002年11月月末总结中写到的:知道我从小就当作榜样的姐姐,同我一样在异乡打拼,努力上进,我真的感到高兴与鼓舞;
  想起了张老师在我两次考研中的帮助与鼓励,他几次打电话询问我的近况,嘱咐我应注意的事项,要保重身体;还有曹老师托同学问我复习的情况,并指导我摆正自己的复习方向;
  想起了好朋友们、同学们在手机上、校友录上给我的几句温馨的问候与支持,想起了在寒风凛凛中我站在图书馆外的IC电话亭接苗苗、宋鹏、小邓的长途电话,他们欢乐的声音传递给我欢乐,也给了我鼓励与信心;
  ……
  我曾经是多么盼望自己可以成功,可以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关心我的人。病床上我的泪水止不住地一滴一滴落下来,将这一个美好的愿望击得粉碎,朦胧中我看到一粒巨大的隐形的灰尘,它让我害怕,让我深畏自己最终会以失败收场,这就是那粒灰尘。
  于是,在距离正式考试仅有四天时间里,那粒隐形的灰尘蒙蔽了我的双眼,让我无法清晰地理出复习知识点的脉络,那四个夜晚我常常会在半夜里忽然醒来,不知道自己该怎样继续。带着绝望和一种近乎悲壮的感伤,我踏上了去考场的路。那是一段上坡,我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却怎样也踏不动我的单车,一路上坡,一路叹息,背负着多少期待,自己却也无法卸下那粒隐形的灰尘在心中的重量,任由它在心底一点一点地否定自己,否定自己所有的努力,否定自己曾经深切渴望的胜利,我竟会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奔赴决定我命运的考场。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黯然是梦里的光辉。”
  在往考场走的时候,我企图选择放弃,考政治时想下午的英语要不要考,考英语时想第二天的专业课要不要考。我几乎成为了一个逃兵,一个不敢面对失败,不敢面对我精心为之准备了那么久的考试的逃兵,我懦弱到了边答题边想是否要把考试继续下去的境地。其实,放弃并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是胆怯,胆怯自己不能承受这次考试以失败收场的后果:父母的失望至极,老师与同学们的怜惜与同情,我的自卑大大增加。倘若失败,便会给自己的心灵蒙蔽上一粒更沉重的灰尘,那样,我以后的路该如何继续?
  可是——无论我以后的路将怎样走下去,这个时间,这个地点,针对这件事,我必须给父母一个交待,给老师同学们一个交待,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交待啊!和房子复习了半年多,我俩深知朝夕相处中自己已经成为对方的一个精神支柱,我俩一块儿骑车在夏雨、秋风、冬雪中走过,一块儿在六楼的小窝里盖着两床被子一床褥子度过了济南十几年来最冷的这个冬天。在这个时候,我怎么可以舍弃自己的希望,也舍弃战友所需要的精神支柱的角色,做一个逃兵呢?
  于是,第二天在赶往考场的路上,我明白了这场考试不是为自己考的,而是为了父母、老师、同学们的关心和支持考的,哪怕这次考得极差,还是应该坚持考完,给所有人一个交待。
  梦幻般的两天就这样过去,我梦里的一切都惊心动魄,波浪起伏,而梦醒后一切归于沉寂。
  房子第二天就回了她的家,而我连给家里打个电话的勇气都没有。考完试,在没有电话、没有问候的世界里我过了整整三天。三天中,一个人去新华书店看书,去超市羡慕那些忙于办年货的人们,而我买的却是方便面、面包和水。回到小窝便是在这样的世界里看书,听收音机,听各种各样的庆贺新春的广告语,其中有一条广告语触动着我的心弦:
  痛苦多个人分担,就少了一半;幸福多个人分享,就有了双份。
  我是多么盼望把自己的幸福与家人分享,那就不止有了双份,而是加倍的幸福;自己所经历的那些美丽无边的孤寂与无助,却总是一个人承担,它们把我原本平淡的人生装扮起来,让人生有了风,有了雨。
  还有一句:2002年,我的努力,我的付出。夜深的时候我会回想起这一年自己经历的事情,欢喜也好,难过也好,我的努力,我的付出,我曾多么热烈地祈盼得到的回报,在2002年结束的时候便随着风落在记忆的某个角落了。
  而母亲在电话那端的声音,将记忆中的那个角落中的尘土散去,留下来的是赤裸裸的痛苦与无助,而我却没有人可以分担,泪水流了下来,我在电话的这一端静静地听,静静地流泪。
  默默地落泪变成轻啜的时候是母亲告诉我:就在冬至那天,父亲在公司门口遭人抢劫,抢劫者用一块砖头砸伤了父亲的头部,他的身上的手机和钱财被掳走了。
  冬至?冬至那天,我兴冲冲地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只是简短地问:“靓,有什么事吗?没有事情就挂了吧?”我没有反应过来,母亲已经挂了电话,当时我的头脑里闪过一个念头,会不会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情?想立即就打过去,可又想,就算自己再打电话问,就算家里出了什么事情的话,母亲也不会轻易地告诉我,因为她怕影响我复习。于是,我带着疑惑回了教室。
  冬至后,我真的没有再给家里打电话,而是把所有的牵挂都转化为复习的动力,而电话里的母亲说:“你难道都没有想想那天我为什么不让你给家里打电话吗?不让你打电话,你就果真不打了吗?你知不知道我们多担心你?你发烧为什么也不给家里打个电话?你考完试也不给家里打个电话……
  因为害怕让你们担心,因为我的情绪波动很大,因为我真的不知道如何面对你们。我只知道,这一次,我给你们的失望,恐怕再也没有能力补偿了,我真想你们不曾给我那么多的支持和希望。我深畏,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我惟恐,自己在这次跌倒以后不敢再站起来走余下的路,所以……
  但,这不是理由,是不成立的理由。我一路哭泣回到小窝里,爸妈,对不起。
  打开抽屉,看到秋天里让我自豪的那张稿费单的复印件,我那美好的小小计划早在考试之前就已流产,含着泪,拿出另外的一张卡片,将它制成了一张新年卡片,卡片上写着:2003,爸妈快乐。卡片里贴着那张复印件并附了一张2002年春节时的全家福,卡片里面我写下自己最深的愧疚和心愿。
  1月25日,我带着这张卡片,乘上西去的火车,我在《路尘集》中写道:阳光总在风雨后,但为何风雨后,我却没有看见阳光。火车窗外,我只看见风在吹,我却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只觉得吹得我没有了信心,没有了方向,可是我明白,我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活,只能挺胸昂头,面向前方。我曾经是多么地痛恨那粒隐形的灰尘,这一切,都因为它,它的巨大衬托出我的微小,我的懦弱,真正印证了《路尘集》扉页的那句话:
  “路行孤影,人微言轻,且行且泣,雁飞云散。”
本文选自桑磊主编的《中国名校硕士谈考研》丛书之《风雨考研路》,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任何媒体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春--回首向来萧瑟处
--------------------------------------------------------------------------------
2005/12/02 11:50
  到家的时候,已经大年二十七,火车一路往海拔2780米的格尔木驶进时,满目的戈壁滩。我知道,生命的里程是不平坦的,生命的本色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它的过程。我的这一段灰尘落到心上的日子的本色也在于它的过程。它让我明白了许多东西,包括亲情和友情,包括坚强与懦弱,包括那段写在《路尘集》扉页的那段话:不是因为灰尘使得我们作出了否定,而是因为心中有了那粒自卑和怯懦的灰尘,让我们自己先否定了自己。
  我常常会想起考研第一天的早晨,在奔赴考场前我是那样的胆怯,那样的无助,好像世界将走向灭亡,那一时刻盼望那场考试可以不继续进行,试图成为一名逃兵而放弃应试。因为一场病,一席话,一段思绪的乱飞,我彻彻底底地否定了这些时日的复习,否定了原本坚定的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否定了自己并不强烈的自信心。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