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_47 卢善庆(现代)
①《戏曲考原》,《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10页。
②《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106页。
-- 57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5
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①。
表面上看来,重自然,贵“意境”
,同《人间词话》的提法差不多,实际上,他在这里注重了作品的内容,在我们上引两段话以后,他作了这样的小结,说:
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于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况,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②。
王国维能承认这一点,无疑地触及到美的社会内容和积极作用,使它带上了人间的烟火味。
不仅如此,他还指出,这样政治之情状,能反映到元剧中,与此剧作者的思想和社会地位有很大的关系:
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也。
被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③。
固然,王国维在这里提出的“不同”
、“不讳”
、“不顾”的标准,是从士大夫的旧意识出发的。也就是如他所说的“关
①同上,第105页。
②同上,第112页。
③同上,第105页。
-- 574
85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目之拙劣“
、“思想之卑陋”
;不一定就那么“卑陋”吧。这其中有的恰恰是“刚健、清新”之处①。剧作者没有名位学问,也就染不上旧文学的痼疾,能够直抒胸臆,写出时代的情状和人物的矛盾。但是,王国维把它归结到“意兴所至”
、“自娱娱人”的问题上,似乎回复到康德《判断力批判》的体系。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不涉及功利目的,只是对象的形式(不是存在)
所引起的一种愉快的感觉而已。
然而,我们认为,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功利与愉悦是统一的。剧作者反映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绝不单单为了“自娱娱人”
,他有他的功利目的。文艺的教育作用不能相互割裂。
“群众看戏、看电影是要从中得到娱乐和休息,你通过典型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寓于娱乐之中”。
②这是周恩来同志对文艺工作者说的话,揭示了美的功利性和愉悦性的关系。王国维不可能这样认识问题。他在宋元戏曲研究中,花了不少力气,考辩汤显祖的《牡丹亭》有无“影射时事”问题,③实际上触及到文艺作品的功利作用。
可是,由于他只是从考证的角度去论证,并没有把它上升到戏曲理论中加以论述。
第六节 结束语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十分丰富,概括起来有四个重要方面:
①鲁迅:《门外文谈》,《且介亭杂文》第83页。
②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1961年6月19日)
,《文艺报》1979年第2期。
③《录曲余谈》,《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76—278页。
-- 57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5
1。
把美学(Aesthitik)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介绍和论述。他提出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即“定美之标准与文学上之原理”
①。认为文学批评决不能寄在经学和考据学篱下而处附庸地位,要有本身独立的地位和价值。他还建议在大学的哲学(经学)
、中文、外文等系(科)开设美学课。
2。
较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哲学和美学思想。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只有德国的美学才能配得上是真正的美学。”
②按这个说法,王国维介绍的是真正德国美学,源流比较纯正。
3。
运用西方美学、文学理论,研究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学作品和理论。在小说方面,对《红楼梦》的研究有开创意义,在此以前,不少研究者在曹雪芹和纳兰性德是两人,还是一人问题上争论不休。而王国维提出要研究曹本人。提出《红楼梦》是部悲剧,这部悲剧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诗词和戏剧研究方面有总结意义。
《人间词话》融合中西美学、文学的理论和方法,探求诗词的审美标准,既是鉴赏论,又是创作论。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被郭沫若称之为文艺史上的双璧③。
小说、戏曲在传统的封建文人心目中没有地位,而王国维和鲁迅精心研究,充分肯定这两门文艺的重要地位,是具有开创精神的学者。
4。
创造了“境界”这个审美范畴,丰富了世界美学理论
①《静安文集续编》,《遗书》,第15册。
②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5页。
③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沫若文集》卷十二,第536页。
-- 576
06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宝库。
这个观点,我在拙文《王国维的美学观》中指出过,并用“境界”说同“古雅”说进行了比较,加以论证①。台湾学者姚一苇也持相同的观点,说:“西文中找不到一个可以概括它的所有内含的一个用语”
,“‘境界’是我国所独有的一个名词”
②。
尽管如此,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在解放前于绝大多数研究者心目中,似乎排不上队。即使提及,也只是从文艺角度加以研究。胡适于1923年写的《谈王国维先生的〈曲录〉》(《曲录》为王国维研究宋元戏曲的著目资料)。
接下来,1926年俞平伯的《重印〈人间词话〉序》和1927年鲁迅的《谈所谓〈大内档案〉》。后者说到王国维的死。郭沫若研究王国维一生的文章写于1946年,题目为《鲁迅与王国维》。这些著名人物的意见多少带有权威性的评价,不断为后来的研究者所征引。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在解放前还是产生了实际影响的。朱光潜在1983年6月民盟的“多学科讲座”中,谈到自己的美学思想,说:“在近代的诗论中间,我特别欣赏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所提出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王国维先生诗论肯定接受了西方美学的影响,特别是尼采、叔本华的影响。我在美学上的发展是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为基础的。”
③二十年代,他到西方留学,接触到维柯和他的学生
①载《美学》第三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②姚一苇:《艺术的奥秘》,台湾开明书店1968年版,第6页。
③朱光谱:《美学讲稿》(记录稿)
,朱世镛、邹士方整理。
-- 57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65
克罗齐的学说,1931年左右写作、1943年初版的《诗论》中,较多论及《人间词话》。
解放以后大陆学者努力运用唯物史观,研究王国维美学思想,写出了不少专文。整理出版了《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等。
尤其是1978年后,出现了对王国维美学思想总体研究的专文和专著,刊发了《人间词话》手稿(一为齐鲁书社版,一为河南师大学报版,二者大同小异)。从五十年代后,台湾和海外华人学者对于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研究成果,直到1978年后,随着资料相互交往,展开了学术交流。美国学者李达三在《比较文学研究之新方向》中写道:“1960年以后,文学批评受到重视;《沧浪诗话》及《人间词话》分别被译成德文及英文,著名批判家如刘勰、王士祯王国维等人皆成为西方学者研究之对象。”
①台港和海外华人学者研究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正在形成新的风气。
①李达三:《比较文学研究之新方向》,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8年版,第22—23页。
-- 578
26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第八部分 民主主义美学思想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宣告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破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派兴起。这是因为人民在严酷的现实面前,逐步认识到: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无法改良,只有进行革命,推翻它!
早在1894年(光绪二十年)
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二十多个华侨,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建立香港兴中会,并开始发动反清武装斗争。随后,华兴会和光复会等反清团体相继组成。宣传革命的刊物大量出现,革命思想广为传播,至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及其他革命分子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
,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清王朝在革命运动的冲击下,被迫宣布实行“新政”
,“预备立宪”
,妄图以欺骗来抵制革命,争取时间来强化它的反动统治。康有为等至庚子后逐步成为保皇派。但是人民群众的觉悟已不同于戊戌变法之前,清王朝的政治欺骗已起不了多大作用,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此起彼落,遍及全国。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主义美学思想从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下限。章炳麟、柳亚子、蔡元培、早期鲁迅为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先后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要求
-- 57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65
在文学领域中也进行一次革命,提出“诗坛请自今日始,大建革命军之旗”
①。而且要求自觉地掌握文学革命的领导权:“作海内文学革命之导师”
②。章炳麟以《民报》等为阵地,发表了一批声情激越、锋芒毕露的文章,与保皇派论战;柳亚子组织南社,继承“三百年来第一流”的龚自珍的风格,提倡积极浪漫主义,与同光体对垒。蔡元培、早期鲁迅较多从教育,特别是美育的提倡和实施上,直接为民主主义革命服务。
在民主主义美学思想中,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要数蔡元培。他与王国维、梁启超鼎足而三,各自展现了中西美学思想会冲、结合的成果。
章炳麟美学思想中探讨美、情感、文学的界定及其发展的一些问题,未必一一精当,但他同王国维、刘师培一样,把考据学和西学结合起来,研究美学的方法,仍值得重视。
①宁调元:《太一诗存》。
②高旭:《南社启》。
-- 580
46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第十七章 章炳麟
章炳麟(1867——1963年)
,字枚叔,后改名为绛,别号太炎。浙江余杭县人。少从俞樾学经史,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
1900年剪辫子,立志革命。
1903年与蔡元培组织爱国学社,在《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民主革命者邹容的《革命军》作序,影响很大,遭清朝政府逮捕,被监禁三年。
出狱后,赴日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担任《民报》主笔,积极鼓吹打倒清王朝,实行民族革命。辛亥革命后,曾做过民国政府顾问,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以后,逐步颓唐,与封建复古主义合流。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史研究和讲学。著作甚丰,有《章太炎全集》、《章氏丛书》等。
第一节 对美和情感逆向性的思考
美学是一门以文学艺术为中心,并通过文学艺术和其他一切审美活动及现象,来探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
按一般的划分,美学研究可分为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三大部分。在美的哲学研究中,必然包含了美以及美的情感态度的研究。章炳麟美学思想中,虽然承认美有内在
-- 58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65
的功利性(“美与善同意”
①)和外在的装饰性(“文者所以宣其质也,苟内屡空而美于外,美之将焉用?”
②)
,承认志趣(美)和智识(真)的矛盾,应“使智识与与志趣相均”
③,但是,在对待文学文体问题上,章炳麟的美学思想,相比较近代龚自珍、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关于美和情感的论述来说,含有逆向性思考的成分。换句话说,龚自珍、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强调文学具有审美价值,美涉及到情感态度,甚至把我国古诗和歌谣统称为“美文”。然而,章炳麟在论文体时,强调“汉文”的特殊性。他认为,以“美”和“兴会神味”为标准,划分文与非文之文体,这是欧洲文学的特点,中国文学则不然。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变化甚多,划分文体的正确标准,必须从“训诂文义”
、追溯源流着手。否则,就不能作出合乎实际的理论概括。当然,章炳麟在论述时,也参照西方一些新观念。他的文体划分,属于一种杂文学,而龚自珍、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所强调的是纯文学。两家围绕着美和情感思考的对象,虽不完全是同一层次的概念,争论却有意义。
章炳麟所主张的基本上是以文字为媒介的高层次文化的概念,它相对于以声音为媒介的音乐、以色彩和线条为媒介
①参见章炳麟:《春秋左传读》,《章太炎全集》(二)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64页、572页②章炳麟:《天放楼文言序》,《章太炎全集》(五)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3页。
③章炳麟:《救学弊记》,《章太炎全集》(五)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页
-- 582
6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的图画,是一个重要的区分;而且,从先秦诸子到司马迁《史记》,要断然分理出文、史、哲,也是非常困难的。不过,这个大概念中包含了纯文学(诗词、小说等)。现将黄保真《中国传统的杂文学理论体系的终结(章炳麟文学思想论略)
》一文,据章炳麟《文学略论》改作的文体表,抄录如下:表谱无句读簿录(无兴会神味)
(文)算草文地图学说(濬发思想)
可感人历史(确尽事状)
公牍(便俗致用)可不感人典章(比类知源)
文 杂文有有句读文小说兴(文辞)无韵赋颂会哀诔(以感人神箴铭为主,亦味①在韵古今诗体有不感人词曲者)
占繇(本隐之显)
①《文学评论丛刊(古典文学专号)
》,第22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0页

-- 58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65
什么是“兴会神味”呢?听谓“兴会”
,也就是一种“兴致”。
《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蜜。”
①王夫子在《夕堂永日绪论》里说:“才立一门庭,则但有其局格,更无性情,更无兴会,更无思致。”
②意思是说,作诗的人一旦立了门庭,就会受到门庭之见所定的格局限制,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没有性情、兴会、思致了。直到林纾《春觉斋论画》中还提出“乘兴而作”
,达到“天与人合”的境地③。
所谓“神味”
,即“神品”
(借用画论)之“味”。其中的“味”是依据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味觉美感,衍化而来的。以味论诗,陆机首开其端,他的《文赋》评诗,有“缺大羹之遗味,同朱絃之清汜”
④的比喻,把味比作诗的感染力量。刘勰《文心雕龙》也曾以味论诗,指责“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⑤,还说:“子云沉寂,故态隐而味深。”
⑥钟嵘《诗品》提出了著名的“滋味说”。到了唐代,诗论家司空图更总其大成,强调“辨于味,而后可以诗也”
⑦。南宋杨万里主张,论诗“以味不以形”
⑧,强调以诗味来区别诗歌创作的风格流
①《中国历代文论选》上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72页②《中国历代文论选》下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3页③《画论丛刊》下册,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版,第673页④《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57页。
⑤同上,第210页。
⑥《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96页。
⑦同上,第316页⑧《中国历代文论选》中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382页
-- 584
86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派。章炳麟所说的“神味”
,在吸收历史文论、诗论家把味看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的基础上,提高其品格,而至“神”
,说的是作品的客观的审美效果,“兴会”
则是艺术家创作的主观精神状态。这二者相结合,融会了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肯定其审美价值。
我们弄清了章炳麟的“兴会神味”的本意,就不难发现,章炳麟运用文字训诂之法,首先把“文”分为“有句读”
、“无句读”两类。他认为,:“无句读”之文,下分“表谱、簿录、算草、地图”四体,都纯属文字,是没有“兴会神味”可言的。而“有句读”文,则又有“有韵”
、“无韵”之分,有韵之文。下有“赋颂、哀诔、箴铭、占繇、古今诗体、词曲六科”
;无韵之文,则可统摄“学说、历史、公牍、典章、杂文、小说”六体。他把无韵之文分为六体,并将“濬发思想”之作,归入“学说”
,“确尽事状”之作,归入“历史”
,又将小说正式作为文之一体,与学说、历史、典章、杂文并列,都表明他突破了传统的文体分类方法,也借鉴了西方的美学理论。这些不同的文学样式,或可发人思,或能增人感,或足以益人知,其中大部分,程度不同地具有审美价值,富于兴会神味。
在章炳麟的杂文学的文体论中,既然“美”和“兴会神味”不能作为划分文与非文的标准,同样,也不能以可否“感人”来划分文与非文了。因为,在文辞(有句读文)中分的“无韵”部分的前四种文体(学说、历史、公牍、典章)“
可感人,可不感人“
,而“无韵”部分后两种文体(杂文、小说)和“有韵”部分的六种文体,则“以感人为主,亦有不
-- 58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65
感人者“。
感人的结果可以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美学效果;是否感人主要是美的愉悦性在起作用。
我们就上面那个表来说,章炳麟提出的中国传统的杂文学“有感人”
、“有不感人”
、“以感人为主”
,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实际,概括了中国古代对文学现象的理性认识,因而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不过,到了近代,文学实践突破了古代文学的樊篱,文学观念也由杂文学体系向纯文学体系演进;特别是西方“情感论”
,经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人的引进和运用,比龚自珍时代的“宥情”和“尊情”
,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带有革新的意味。
这时,章炳麟坚持杂文学理论体系,就脱离了时代,脱离了文学实践,因而便具有落后的一面。
但是,“情感论”把动人情感作为文学的唯一特征,则只合乎文学创作和欣赏的部分事实,它还不能全面地概括文学现象的本质、规律、艺术特征。所以,章炳麟列举事实,用人们在写作和审美活运中的种种复杂现象来反驳它,驳得有理有据。他说:“史志之论,记大傀异事则有感,记经常典宪则无感,……持论本乎名家,辨章然否,言称其志,未足以动人;《过秦》之论,辞有枝叶,其感人顾深挚,……然其为论一也①。”在诗中,风、雅、颂,“未有离于性情”
,“其不感人者亦多矣。”赋本来以“婉转偯隐”见长,而儒家之赋,意在谏诫,如荀子《成相》,则不足以感人。总之,同一体裁的作品,可以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不能用动人情感与否,是
①《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24页。
-- 586
07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此非彼。对于同一作品,由于每个人的精神状态不同,其感受也大不一样,总不能说同一篇作品对此人是文学,对彼人是非文学。
章炳麟反对把动情、感人作为文学的唯一特征,而又不反对把动情、感人作为文学的特征之一,立论是比较圆通的。
第二节 对西方新观念的顺向性的运用
章炳麟生活的时代,是“求新声于异邦”
①的时代。西方五光十色的文学艺术和美学观念,纷至沓来;从古希腊到德国古典美学,从叔本华、尼采到柏格森,无一不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直接间接地反映出来。章炳麟在叙述他早年思想的发展时曾说:“……后来读郑所南、王船山两先生的书,全是那些保卫汉种的话,民族思想渐渐发达。但两先生的话,却没有甚么学理。自甲午以后,略看东西各国的书籍,才有学理收拾进来。”
②这里所谓“才有学理收拾起来”
,包含了西方新观念的顺向性的运用和逆向性的思考。
他认为,“人情所必至,初无间东西”
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东西美学、文学艺术毕竟不甚相同。这样,运用西方新观念,研究中国的美学、文学艺术问题,一面因相互对照,可以初步整理、挖掘
①鲁迅:《摩罗诗力说》,《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778页。
②《演说录》,《民报》第六号。
③《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15页。
-- 587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