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国风水史

_8 何晓昕 罗隽 (现代)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午未
人门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辰巳
地门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寅卯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子丑
鬼门
风水的发展进程 唐代风水(10)
再深入考察八卦方位的相生相克关系,则有更奇妙的发现(图27),其中八卦,方位、五行、数字色彩相配如表10。
图27 八卦各方位之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表10 八卦各方位之五行之气的相生相克关系


三碧木气
>木旺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旺金
>金生水
>土克水
木克土
东南

四绿木气


九紫火气
西南

二黑土气
西

七赤金气
西北

六白金气


一白水气
东北

八白土气


三碧木气
风水的发展进程 唐代风水(11)
显然只有东北“艮”位土气,与其相邻两位的水气和木气处于相克关系,其他方位皆处于相生或同气的关系。因此,只有这“艮”方属于可能带来恶劣影响的方位,因而成为应该禁忌的方位——“鬼门”。更有意味的是,如果我们将“艮”方除去,直接将“坎”方与“震”方相连(图27),则所有的方位皆处于相生相顺之序。这种截面方式与我国福建一带城市东北面一堵斜墙是何等相似(比较图27与图55、58、59、60)。
以上我们从八卦方位的五行对应关系及其相生相克关系予以分析。前文告知,阴阳五行易理里,空间与时间也是互相交织的。因此,不妨将上述的空间方位关系图转换成时间图(图28):艮位、“丑寅”在一天中对应——丑时、寅时,即凌晨一点到五点之间;在一年中对应——丑月、寅月,即阴历十二月至阴历正月之间;在四季中对应——冬终春始。从中国的历法看,丑时是以凌晨两点为中心的两小时,阴气开始完结之时,寅时是凌晨四点为中心的两小时,拂晓之际,阳气开始升发之时。可见“丑寅”在时辰上为阴阳二气交替之时,同理,丑月是阴历十二月,寅月是正月,为新旧年的转换点,亦为阴阳相替之月。从季节上看,丑月是冬之末,阴气趋于完结,寅月是春之始,阳气开始上升之际。总之,从时间上看,“丑寅”皆象征阴阳交替之时,是令人敬畏的时间,对应于这个时间的空间方位衍化成令人禁忌的“鬼门”,也就言之有理了。
从上面的描述和推测看,风水说有其自身的逻辑。笔者以为,这绝非偶然和牵强,乃从侧面向我们展示了风水说中十分真切的东西。其并非当代某些只重视所谓“理性”的学者所驳斥的,风水只是胡编乱造没有系统的一团乱麻。可以说风水在唐代,已经上升到理论阶段,有自身的体系。
东北方为“鬼方”的观点也日益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如《窍窿山志》即记有一种“破狱”方法,便是“从东北方破起,东北方乃鬼路也”。
据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考证,另一本风水书《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也是晚唐时期的作品。这种考证对我们推测发明罗盘的时代具有关键作用。因为该书已涉及对罗盘的记述:“玄女昼以太阳出没而定方所,夜以子宿分野而定方气,因蚩尤而作指南,是以得分定位之精微,始有天干方所,地支方气。后作铜盘合局二十四向,天干辅而为天盘,地支分而为地盘,立向纳水从乎天,格龙收砂从乎地。今之象占,以正针天盘格龙,以缝针地盘立占,圆者从天,方则从地,以明地经。”结合前述《管氏地理指蒙》中对磁针的叙述:“磁者母之道,针者铁之戕。母子之性以是感,以是通。受戕之性以是复,以是完。体轻而经所指,必端应一气之所召。土曷中,而方曷偏。较轩辕之纪,尚在星虚,丁癸之躔,惟岁差之治,随黄道,而占为见成象之昭然。”笔者作出如下推测。
其一,晚唐时期已发明出罗盘,且盘为铜制。即王振铎先生所考察的盘:“不分层位,仅俱正缝针位之二十四分向之铜罗盘,亦必属堪舆罗盘之祖型。”
其二,磁偏角的发现,磁罗盘的发明与堪舆家的关系尤为密切,有关磁偏角、磁罗盘的记载最先见于堪舆风水书中。
其三,罗盘之用于堪舆远早于航海。
宋代:风水的鼎盛期 宋代:风水的鼎盛期(1)
第四节 宋代:风水的鼎盛期
这是风水从成熟走向鼎盛的黄金时代
风水两大著名流派正式自成体系
《茔原总录》是宋代重要的风水著作
罗盘已广泛用于堪舆实践
一、宋代的风水故事
风水在汉代成型,唐代走向成熟,至宋代则达鼎盛。从皇家到百姓普遍地对风水坚信不疑。
著名的宋代皇家园林艮岳,便是因堪舆风水术士的建议而建。据说,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有茅山道士刘混康进言:“东京东北隅也,叶堪舆,倘形势加以少高,当有多男之祥。”这里再次出现茅山道士,可知风水与道教相混。同年正月宋徽宗即位,便十分相信这种道士之言。据宋代张淏《艮岳记》云:“徽宗登极之初,皇嗣未广,有方士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但形势稍下,倘少增高之,则皇嗣繁衍矣。’上遂命工培其冈阜,使稍加于旧,已而果有多男之应。”艮岳之名也因其在城市的艮位方向而得。而在艮位加高的做法,肯定也与前述艮位为鬼门有关,故而需要在此方“障”之。
宋代帝王信奉风水的另一举则数河南巩县的陵墓了。墓葬全部按五音姓利风水说而建,还采用称做贯鱼葬的昭穆葬制(当时此制盛行于河北、河南一带),如《宋会要辑稿》记云:“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二十二日,命宰臣丁谓为山陵(真宗永定陵)……今请用一行之说”,“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五月二十五日按行使刘承珪言得司天监史序状:(明德皇太后)园陵宜在元德皇太后陵西安葬……其地西稍高,地势不平,按一行地理经:地有庞不平,拥塞风水宜平治之,正在永熙陵(太宗陵)玉地,如贯鱼之形,从之……”。至今,河南巩县宋陵仍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独特形态。
皇帝如此,权贵更是顺理成章地争相风水宝地,从而获取更多富贵。据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记载:蔡京之父的墓地,即请过风水术士参谋,其地平山似骆驼形,风水先生谓骆驼要背负东西方能行走,为此在山之驼峰上建塔,于是蔡京父之墓便以钱塘江为水,秦望山为案,可谓最佳之地。又据《齐东野语》介绍,北宋偏安杭州时的将领杨和王所建私宅宫殿宏丽恢广,但一相宅术士却说其形似黾(龟),要有水才吉,否则凶,于是杨和王便私自“募民夫夜以继昼”,引湖水入其私邸,耗资巨大。又如唐宋之后,福州浮仓山以“孤峰”突起,远山环抱的地理形胜,被堪舆家视为风水吉地,是营坟墓的最佳“区域”,宋代词人黄昇之墓即位于此山北坡。
宋代:风水的鼎盛期 宋代:风水的鼎盛期(2)
普通人崇信风水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最突出的便是“葬地求荫庇”以及由此而来的迁葬之风。施耐庵的名著《水浒传》所描写的宋朝四大造反人物(宋江、田虎、方腊、王庆)之一的王庆,便是风水荫庇说的产物。《水浒传》第一百零一回写道:“……那王庆原是东京开封府内一个副排军,他父亲王砉是东京大富户,专一打点衙门,擸唆结讼,放刁把滥,……他听信了一个风水先生,看中了一块阴地,当出大贵之子,这块地就是王砉邻家葬过的,王砉与风水先生设计陷害……”王砉夺了那块坟地,葬过父母,妻子怀孕弥月,王砉梦虎入室,蹲居堂西,忽被狮兽突入,将虎衔去,醒来,其妻便产了王庆。又据《夷坚支志》庚卷第三记载,北宋时,有位姓傅的秀才父丧之后,求江山县风水先生祝评事卜葬,祝告之:“附近有一山,房宿直穴,昂宿守水,上合天星,真佳城也,急买勿失。”于是傅秀才便买下此地葬父,祝同往,指墓说:“壬午年当生贵子,位至侍从,后代子孙冠冕不绝。”至壬午年,傅秀才果生子,取名楫。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楫位至中书舍人龙图阁侍制。傅楫死后,又有风水先生对其家人说:“先墓合出宰相,可惜穴低了。”家人遂将墓穴迁至高处,后来傅家一孙去临安,路过江山县,便去拜访原先请为卜葬的那位祝先生,祝评事早已故世,家人招待傅氏孙,谈话间问傅家祖墓后来可搬迁过,傅氏孙便告曰:后来信一术士言,重新迁过了。又问后来家族中可有犯徒刑的人,随即祝氏后人取出当年祝评事卜葬的记录,上书:“仙游傅秀才营葬后,当于壬午年生贵子,或移而趋高,则出徒刑人。”并劝祝家速将墓迁回原处,于是傅氏孙速返家又将墓迁回原处。对风水的信仰可见一斑,而那位祝评事也算得上当时的堪舆高手,并极具“敬业”精神,对自己所从事的卜葬著有记录保存。再如宋代方勺《泊宅编》卷下记载:“钱遹婺州浦江农家子,少力学举省殿榜皆占上等,虽历华要不妨治生;浦江宅在深村,众山环绕一水萦带,阴阳家云:法当富贵而得后又侈大其宅,买田至数万亩……”
上述记载的风水故事多发生于南方。这与南方特定的地理、人文、气候等不无关系。据《古今图书集成》收录的堪舆名流列传,此时著名的风水师有:唐九仙、陈希夷、胡矮仙、张子微、谢子逸、蔡神兴、刘七碗、丘公亮等四十几人。可见术士之多。这些人也多为南方人士。
如果说上面的是“野史”,不足凭信,《宋史 张煦传》记载的“煦历西上门,使知磁州,煦明术数,善相宅,时称其妙”却是正史。一代理学宗师朱熹也对风水笃信无疑。朱熹原籍福建婺源,北宋末,其父朱松仕于闽,任建州(今建瓯)政和县尉,曾经过建阳,以为考亭溪山幽邃静明,是卜居的佳地,遂有日后在此安度晚年的打算。后又并入建阳户籍,这一决定对朱熹一生的影响十分重大。朱松去世之后,朱熹十四岁便携母祝氏到崇安。朱熹四十岁时,其母在崇安逝世,为了举家定居建阳,朱熹在建阳为其母择好墓地,第二年营葬其母时,又把其父朱松之遗骨迁葬至此。六十二岁时,其居于建瓯的长子塾去世,朱熹便辞去漳州知州,回到建阳,在考亭买地营宅,且将塾归葬于建阳营口大同山。据说朱熹曾梦见龙居后塘,于是认为后塘是他自己的归葬之所,其妻刘氏死后,朱熹便将她安葬在建阳黄坑后塘大林谷,亦嘱自己死后与之合葬,该墓至今犹存。
除了实际行动,朱熹还有一些关于“风水”的论述。《朱子全书》中就有卜居、山陵议状等条目。其中,山陵议状谈及许多的风水葬地说法,虽然他也反对五音姓利之说,却不反对择葬,并谈到江西、福建盛行风水:“臣窃见近年地理之学出于江西、福建尤盛。”可知他对风水颇有研究。《朱子语类辑略》卷一对于冀都形胜之议论表明朱熹也十分精通风水:“冀都是天地中间好个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云中止。高脊处,自脊以西之水,则西流入于龙门、西河。自脊以东之水,则东流入于海。前面一条黄河环绕,右畔是华山,耸立为虎。自华山东来为嵩山,是为前案。遂过去为泰山,耸于左是为龙。淮南诸山是第二重案,江南诸山及五岭,又为第三、四重案。”朱熹的此番论述被后来的风水术士奉为至言。
宋代:风水的鼎盛期 宋代:风水的鼎盛期(3)
二、宋代风水的发展
(一)风水流派
宋代风水中最有意义的事件,当推萌芽于汉分野于唐的形势说与理气方位说。至此,风水已派生出正式的流派和体系,这便是著名的江西派与福建派。《青岩丛录》、《陔余丛考》等书均对这两大派的风水活动及理论有同样的概述:“一曰江西之法,肇于赣州杨筠松、曾文迪、赖大有、谢子逸辈,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向位,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一曰屋宇之法,始于闽中,至宋王伋乃大行,其为说主于星卦,阳山阳向,阴山阴向,纯取五星八卦,以定生克之理。”江西派的始祖为杨筠松,上章已有述及。屋宇之法便是福建派。从其名称为“屋宇”以及原理可知,该派的理论渊源可追溯至唐代的《宅经》。据一些专家考证,王伋乃王赵卿,约为南宋人,据说他对罗盘有过研究,曾作过针法诗:“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也被认为是较早注意到磁针偏角的堪舆家。
关于江西派与福建派的后传,一般认为江西派流传得更为广泛,而福建派仅传于浙中,用之者鲜。这一点也可从《古今图书集成 堪舆部》所辑录的风水书目得到佐证。如收录的托名为宋代的风水书有:廖瑀的《十六葬法》(廖瑀传说为赣雩都人,十五岁通五经,建炎中以茂异荐,不第,遂转精堪舆,得金精山善地)、胡矮仙的《至宝经》(真名不传,据说长于堪舆穴道,另著绘有“三十六穴图”)、谢和卿的《神宝经》(谢和卿,字珏斋,别具玉元子)、刘见道的《天宝经》(又名渊则,字叔云,亦为雩都人)、孙百刚《璚林国宝经》(名毅臣,号讷斋,宁都人),另外,还有一些托名赖太素的《催官篇》、刘唐卿的《囊金》、蔡元定的《发微论》,等等。笔者曾对这些书的内容作过较为仔细的考察,其中多数都是论述形法原理的,作者也多称自己为杨筠松之传人,却较少提及王伋。另外,还有一本名为《博山篇》的风水书,作者为黄妙应,多数称其为五代人。但据《古代风水术注评》①考证,黄妙应为宋时人,并且很可能就是当时人称“曹仙师”的著名风水师。该书包括概论、相地、论龙、穴、砂水、阳宅、平地等,讲的主要也是形势之说,可谓形法的代表作品。
从以上的风水书籍可以发现:宋代时江西、福建派已各成体系,风水理论也十分丰富。同时,宋代的风水书籍却开始混杂而繁乱,语言也远比风水的经典著作《葬书》、《宅经》、《管氏地理指蒙》粗糙。也许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方面,宋代的风水活动及理论盛极一时,广入人心;另一方面,风水理论也开始进一步走入歧途,在民间涂上更多的迷信色彩。具体表现在疯狂的迁葬之风,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种纠纷。
宋代:风水的鼎盛期 宋代:风水的鼎盛期(4)
(二)《茔原总录》
目前,我们可以肯定其作者和年代的另一本代表性风水经典为《茔原总录》。
该书目前尚存元代刻本。对于书的作者,《中国善本书提要》①云:“按是书不见著录,惟《文渊阁书目》卷十五载之,注云:‘一部,一册,阙。’疑即据此本。卷端有司天监杨惟德《上表》,知为宋杨惟德撰述者。惟德撰述之书颇多,景祐间有《乾象新书》、康定间有《崇文万年历》,是书则上于庆历元年(1041年)。全书凡十一卷,今仅存卷一至卷五。《进书表》后有校定雕印衔名,第一行:‘秘阁承阙写御书楷书臣陈□□’;第二行:‘御书祇候臣成□□’;第三行:‘御书祇候臣马□□’;第四行:‘御书祇候臣费□□’;第五行:‘儒林郎宁司天录台郎充翰林天文院臣周□□’;第六行:‘管勾雕印朝奉郎守内侍省内府局承臣韩□□’;第七行:‘都管勾朝奉郎守内侍省内府局知大口博士住国臣裴□□’。以后似有阙叶。”可知书为杨惟德所撰,另从上述记载的众多行可从侧面看出当时风水书籍的地位还是很高,且司天监里有专门研究风水的人员。比如,杨惟德即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左右任司天监保章正。一般认为杨惟德为宋初天文学家,精于星占,写有许多有关术数的书籍,如《太一福应集要》、《七曜神气经》、《乾象新书》等。他善于堪舆当不足为奇。
《茔原总录》全书共十一卷,北京图书馆藏书为元代刻本之残本,兹录其残缺目录如下:
卷一,共有十四篇:四折曲路法篇第一,诞道命祇法篇第二,葬杂忌篇第三,镇墓法篇第四,改葬开旧墓篇第五,葬后谢墓法第六,接灵除灵篇第七,雌雄杀法篇第八,传符之篇第九,殃杀出去日时方位篇第十,岁杀历篇第十一,禳除仪物篇第十二,择师篇第十三,伪书篇第十四。专门列有改葬开旧墓篇,说明当时迁葬之风的盛行和对迁葬的慎重,伪书篇,则一一指出当时所流传的一些风水地理书的伪异之处。
卷二,有十篇:地吉凶篇第一,筮地吉凶篇第二,初终篇第三,庭丧论篇第四,送丧避忌篇第五,野外历篇第六,神杀地上合禁步数篇第七,三镜六道篇第八,上下利方篇第九,交射论篇第十。其中上下利方篇谈到“凡论上下姓利,常以河魁加五音墓维得功曹为上利,传送为下利”,讲的便是五音姓利之说。此说宋代时流传于河南、河北一带,朱熹之《山陵议状》则认为,该法近已不流行(于南方),从而推知《茔原总录》是一部关于北方风水的书籍。风水经典多处于南方,足见《茔原总录》在风水历史上的重要性。
卷三,择葬年月避忌篇第一,推魁刚法篇第二,择凶葬篇第三。中缺。择葬取八法篇第八,立明堂法篇第九,祭神祇立坛法篇第十,卜立宅北破上祭仪篇第十一。其中第一篇中列表讲到五音所属。看来,《茔原总录》多次涉及五音姓利说。前文述及,巩县的宋代陵墓运用五音姓利说,《茔原总录》作者杨惟德供职于司天监,推测该书很可能是对宋陵实施的指导。
卷四,地合四兽法篇第一,丧庭冢穴篇第二。中缺。八卦冢开面闭十法篇第四,天履地载法篇第五。中缺。龙虎行法篇第七。中缺。座冗次序篇第十。中缺。封树高下法篇第十二,幽冗浅深篇第十三。中缺。丧葬之制篇第十五,棺椁之制篇第十六。
卷五,以下目录基本全缺,只存葬后讲墓法篇第六。
从上面极其混乱的残存目录看,《茔原总录》是一本专讲葬法风水的综合性书籍,其理论以阴阳为纲的理气法为主,杂有许多禁忌,符镇和遁甲的内容,十分庞杂。
宋代:风水的鼎盛期 宋代:风水的鼎盛期(5)
如其中涉及禁忌、解除的内容有:“凡葬造墓有犯山川地祇触伤禁忌,葬事毕日宜须择日往物谢之,一如斩草设坛其礼。坛上设后土位,次设五方五帝位,又次设十二元神位,坛东南设岁月主者位,坛西南设正符篙里位,延道口设幽堂长位,西南垣下设冥路降陌位,于姓上步取元曹位□□在其上色随本音之处各有座彩茶酒果馔钱绿弃物,后土以牲……”
书中还总结出至宋代为止的八种葬法:“古葬之论其法有入地亦有八焉。一者阡陌平原法,将□冗白丘陵坑坎或沟涧道路起步作法,如东向西四十步呼甲建,二十步呼乙除,如西向东十步呼壬建,二十步呼癸除,皆四望以十干与十二祇直次弟顺行,周而复始。(二缺)。三者葬,谓在山冈腹胁中……郭氏云葬山用窟。四者突葬,谓山有隆□蹙气,突然而来,欲向平地住者或平地有突形而起者。(五缺)。六者□□葬,谓地上窄,秋不得已者……七者卧马葬,谓旧墓是一冗之地,别无茔域亦无明堂……八者昭穆葬,亦名贯鱼,先入茔下冗即左昭右穆,后有死□者连如贯鱼。”(按:□为缺字)尽管残缺不全,仍可看出当时的几种葬法。其中第八种贯鱼葬法正是宋代皇家陵墓的做法。
风水书籍多托名他人,既有著者又能确定年代的《茔原总录》对我们今天研究风水具有非常大的帮助。特别其中有关指南针及磁偏角的记述,可说是继前述《管氏地理指蒙》,以及《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之后又一本论及罗盘的堪舆书。书中如是云:“客主取的,宜匡四正以无差,当取丙午针于其正处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盖阳生于子,自子至丙为之顺;阴生于午,自午到壬为之逆,故取丙午壬子之间是天地中,得南北之正也。丙午针约而取于大概,若究详密,宜曲表垂绳,卜以重物坠之,照重物之心,□而□□一如□□之晕,绳以占号,二晷渐移,逢晕致□,自辰巳至□未,申□□□□,其东西也,半拆之,望坠物之下,则□南北之中正也。”可知罗盘在宋时已广泛运用。王其亨先生据此认为指南针的发明应归功于风水术士。后世人广为引用的沈括《梦溪笔谈》中所提到的运用指南针的“方家”,正是堪舆风水家。
(三)“压白”法和鲁班尺
宋代风水的另一发展是“营建”风水,即开始注重建筑及家具等构件的营建尺寸符合阴阳五行之理。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中对此有所介绍:“《阴阳书》云,一白二黑三绿,四碧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皆星之名也。唯有白星最吉,用之法,不论丈尺,但以寸为准,一寸六八寸乃吉,细合鲁班尺,更须巧算,参之以白,乃为大吉,俗呼之压白,其尺只用一寸一尺。”可知宋时已经运用“压白”方法以及鲁班尺了,且原理来自阴阳。《事林广记》中还列有具体用尺方法的口诀:
一寸合白星与财,六寸合白又合义
一尺六寸合白财,二尺一寸合白义
二尺八寸合白吉,三尺六寸合白义
五尺六寸合白吉,七尺一寸合白吉
七尺八寸合白义,八尺八寸合白吉
一丈一寸合白财,推而上之算一同
宋代:风水的鼎盛期 元代:风水的低潮期
第五节 元代:风水的低潮期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汉族统治朝代
风水受到抑制
一、衰退
元代是中国历史也是风水史上一个独特的朝代。有关的风水传说与记载远比宋代要少。官方甚至还下令禁止风水。据《新元史 礼志》记载,元泰定二年(1325年)官方即下令禁用阴阳相地邪说:“泰定二年,山东道廉访使许师敬,请颁族葬制,禁用阴阳相地邪说,时同知密州事杨仲益撰用周制国民族葬昭穆图,师敬韪其言,奏请颁行天下焉。”时值元代中期。
将《鲁班经》最早藏本天一阁本,与其后诸版本对比,可以窥出元代风水的大致情况。天一阁本《鲁班营造正式》内容比较古朴,含有较多的宋元做法,插图尚用平面表示,即散点透视。郭湖生先生曾推测其可能成书于元末明初。该本几乎没有涉及风水及符镇方面的内容,而后天一阁本的明代版《鲁班经》的最大变化,就是增加了如下几个方面:各工序的吉日良辰、门的尺度、建筑构件及家具的尺度和要点,压镇禳解的符咒与镇物等阴阳风水内容。于是推测,元代风水并不盛行,抑或可以这么说,元代是风水历史上的低潮期。风水的这种衰微也可从元代风水书籍的数量之少得以印证。
二、元代的主要风水书籍
目前,我们所能查到的有关元代的风水书目,大致有如下几种:朱震亨的《风水问答》、《新刊阴阳宝鑑克择通书》、《阴阳备用三元节要》,有关营建的《鲁班营造正式》,以及传说为元代刘秉忠所著的《玉尺经》。
刘秉忠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城市规划家。元代的京都规划大多出自他手,其精通风水堪舆说可以想见。但《玉尺经》是否真为刘秉忠所作,已不可考。《玉尺经》的内容与《博山篇》基本一致,但杂有一些理气说。全书包括:审势篇第一,审气篇第二,审龙篇第三,审穴篇第四,审砂篇第五,以外还含有审向、纳音、消水等内容。
《新刊阴阳宝鑑克择通书》及《新刊阴阳正理论》主要涉及阳宅内容。《新刊阴阳宝鑑克择通书》除住宅外,还涉及仓库、殿塔、宫观、神庙、社坛等。并且主要与修造相关,如其中涉及住宅的尤其重视门、路等处理,还特别提到一种“九天玄女装门法”,即“以玄女尺算之,每尺止得九寸有零,却分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八位,其尺寸长短不齐,惟本门与财门相接最吉,义门惟寺观斋舍义聚之所可装,官门惟官府可装,其余民俗只装本门与财门,相接最吉,大抵尺法各随匠人所传”。总论中说:“装门法凡装财义官本门依用尺寸无不吉利,黄泉门路天机诀云:‘庚丁坤向是黄泉,乙丙须防翼水先,甲癸向中觅见艮,辛壬水路怕当乾……’”可见该书主要是供工匠修造之用。书中还有一些附图(图29)。
《阴阳备用三元节要》署有王履道撰,主要分宅元、婚元、茔元三个方面,其中宅元、茔元便是风水的阳宅与阴宅。宅元的内容有九宫建宅、九宫命宅、八卦游年、十八天设、六路抵向、八宅方位吉凶、八宫数、八卦二十四气交游立成等内容,其理论显然属于《八宅周书》的范围。茔元则以五行、九星、四神、五音等为指导原则。
《新刊阴阳正理论》二卷主要涉及阳宅中的一些修造禁忌,且推崇五音姓利说:“凡五姓所居宅舍后,于八方修展各有凶吉之位,应吉路而展修,其凶则止,此为修宅之最上法也……须要顺宅顺姓者吉,夫宅有八方而有四吉四凶。”
从上述诸书看,元代风水是以营建修造为主,另外附有一些禁忌、解除等内容。
宋代:风水的鼎盛期 明清风水的兴盛与传承(1)
第六节 明清风水的兴盛与传承
汉族文化在明代复兴
三教一炉——儒为表释道为里
风水卷土重来
风水原理更加驳杂混乱
风水活动泛滥成灾
一、概述
明代,朱元璋霸主中国之后,崇尚汉唐的宏大气派,以复兴汉族文化为主要目标,修建了大量的城堡、公路、桥梁、庙宇、神龛、塔、坟墓、牌楼和花园假山。约有五百座城市的城墙全部重建,大运河也经过修理并全部挖深。
此时的哲学领域盛行的是所谓新理学,虽以继承孔孟的道统自居,其哲学体系却建立在佛教禅宗和道教《参同契》的基础之上。儒为其表,释道为其里,冶三教为一炉。五行、阴阳八卦等理论已十分丰富而完备,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当时的社会,不仅下层民众崇信菩萨神仙远胜于对孔夫子的尊敬,即使仕宦人家,也是既参与文庙的祀典,更乐于拜奉佛寺道观。总之,整个社会精神世界的支柱是菩萨神仙,此外,还有形形色色数不清的迷信信仰:算命、看相、起课、扶乩、拆字等。以五行之气说、阴阳八卦、太极等为理论基础与主干的风水,便如鱼得水般地浮游于民间,并同时受到某些士大夫的青睐。如当时的著名人物魏源,便是个堪舆迷。他在江苏做官时,在镇江找到一块“宝地”,竟不惜一切把他在湖南安葬多年的父母骸骨,千里迢迢迁葬过来。又如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也根据风水原则自选墓地,当地人称做“仙虾八斗”。明代文人的笔记、史料中,含有大量涉及风水地师内容的记载。如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一》记:“一日,至余斋中,坐客不期而集者二十余人,或文学,或布衣,或椽史、赀郎、丹青、地师。”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地师的社会地位,与文学、丹青者同流。李贽《初潭集 师友 学道》中也称:“此鸠胜地理师。”朱国桢《涌幢小品》则有大量有关风水传说的故事,既有普通百姓,亦有宦官仕人,在一系列事实与传说面前,朱国桢如此感慨:“风水可遇不可求,尚矣!”李诩所撰的《戒庵老人漫笔》第六卷“论堪舆”篇里,转引的空青先生《风水论》中的“阳宅三十六吉祥相”的内容,其标准可为儒家礼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居家尚义理,一也;子孙耕读,二也;俭勤,三也……闺门严肃,十二也;尊师重医,十三也;……能忍,三十五也。常畏清议,畏法度,畏阴鹭,三十六也。”读来仿佛儒氏家书,足以说明儒理对风水的渗透。
风水所涉及的最高领域,莫过于帝王风水了。其一是京城的选择,据说明代的南京城址便是刘基据阴阳原则所选;其二便是皇陵,当时首先集中在皇陵选址上,选址过程一般包括,先由皇帝指派一大臣率领钦天监官员及风水术士选定几处“吉垠”,绘图贴说,进呈御览。之后皇帝本人趁拜谒视陵之机,亲临现场,详细审查。最后选择其中尤佳者为自己的“寿陵”。据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载,明成祖的长陵便由江西风水师廖均卿等人所选,长陵可谓十三陵整个陵区的关键。可见风水在明代所起的作用,也说明当时江西派受宠于皇宫。
宋代:风水的鼎盛期 明清风水的兴盛与传承(2)
这一切,至清代,更是泛滥成灾,笔记野史关于风水的记载数不胜数,如褚人获《坚瓠四集》有专论风水的章节。薛福成《庸盦笔记》卷三“轶闻 鬼神默护吉壤”条里也涉及风水:“……故凡稍有力之家,咸汲汲焉寻觅吉壤。”同时也认为风水应与良好的德行相结合:“……而地理家稍有学识者,亦往往诵阴地好,不如心地好……凡人之获吉壤,必其德足以居之。”该书中还提到当时称做“钤记”的风水流派:“地理家有所谓钤记者,大抵集古地师之言,谓得非常吉壤而默识之,其说似出于唐宋以前,攻此业者转相钞习,流传至今不替。”这种流派在江南一带活动甚多,且以选择吉壤为主要业务:“钤记所登无锡金匮两县境内非常吉壤有二十余处,或出王侯将相或葬王侯将相而以鸿山泰伯墓居第一,……吴塘山滨临太湖,两峰夹峙,为吾锡形胜之地,谓之吴塘门,铃记有云:‘吴塘东,吴塘西,玉兔对金鸡,代代出紫衣。’”南宋名臣文简公自葬于此地后,其子孙后代皆登科入宦。清代官方设立的司天监相度风水也成为定制。当时皇家的一些重大工程皆由司天监负责。据《大清会典》记,司天监在处理工程过程中,多“相度风水……相阴阳,定方向,诹吉兴工,典至重也”。
清代另一突出的现象就是,一些著名小说中也广涉风水,说明风水在当时现实生活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民俗。如《金瓶梅词话》中第六十二回写李瓶儿死后,西门庆便请“阴阳先生”来选择葬日,“这徐先生向灯下打开青囊,取出万年历通书来观看,问了姓氏并生时八字,批将下来:‘已故锦衣西门夫人李氏之丧,生于元祐辛未正月十五日午时,卒于政和丁酉九月十七日丑时。今日丙子,月令戊戌,犯天地往亡日,重丧之时,煞高一丈,向西南方而去,遇太岁煞冲迎斩之局,避本家,忌哭声,成服后无妨,入殓之时,忌龙、虎、鸡、蛇四生人外,亲人不避。’……西门庆教徐先生看破土安葬日期,徐先生请问:‘老爹,停放几时?’西门庆哭道:‘热突突怎么就打发出去的,须放过五七才好。’徐先生道:‘五七里没有安葬日期,倒是四七里,宜择十月初八日丁酉时破土,十二日辛丑巳时安葬,合家六位本命都不犯。’”描写的是宋代故事,却反映了作者对风水具有一定的认识,也表明了风水与命理的结合。
另一本不得不提的小说便是《歧路灯》。该书共一百零八回,六十余万言,可谓一部描写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普通百姓生活的百科全书。作者为清朝的李绿园,字孔堂,绿园为其号,河南汝州宝丰县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卒,比曹雪芹早生十六年,几乎与18世纪共始终。笔者认为《歧路灯》可与《红楼梦》、《儒林外史》在文学史上齐名。《歧路灯》描写的社会丰满深刻。书中铺写的故事,发生于河南当时的省会祥符县(今开封市),主人公,一位青年后生谭绍闻,在丧父之后,受母溺爱,被同辈浮浪子弟引诱吃酒赌博、斗鸡走狗终至倾家荡产。此外,书中描写了两百多个人物,有官绅、豪吏、幕僚、书办、帮闲、门斗、衙役、武弁、兵丁、商贾、市贩、赌徒、游棍、官媒、女监、娈童、面首、庸医、相士、艺人、戏霸、土财主、人贩子、假道学、酸秀才、老童生、刀笔师爷、风水先生、江湖术士、世家公子、纨绔弟子、牙行经纪、市井无赖、抖能婆娘、师姑道婆、绿林好汉,等等,三教九流无所不包。而其中尤其突出了风水活动的描写,诙谐生动,颇有讽刺意味。河南是宋以来的理学名区,我们知道理学与风水的关系很特殊,虽然理学主观上反对风水,客观上却促使了风水的流行,作者李绿园是以前者的态度,着重揭露风水的欺骗性,从中却帮助我们了解了清朝北方等地区风水流行的大致情况,同时也可看出当时大多数读书人对风水的认识。由于风水的流毒日渐显露,至清代,上层知识分子对之群起而攻之。风水却一如既往地发展,但终归是强弩之末,风水中的迷信成分也愈来愈浓。
宋代:风水的鼎盛期 明清风水的兴盛与传承(3)
二、明清的风水文献
由于明代皇帝和某些上层人物的青睐,风水说从某种程度上得到“规范化”。官方组织编纂的大型丛书《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都收录了风水文献,且以托名为郭璞的《葬经》、托名为黄帝的《宅经》、托名为杨筠松的《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等为风水之经典。然而,民间则出现了纷纭杂乱局面,明清之际,各种风水书籍纷纷出笼。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以丛书的面目出现,多集录前人的风水理论,较典型的有明崇祯年间刻本《选择丛书》五集二十九卷,徐维志和徐维事合编的《人子须知》三十九册列有前人风水书百余种,徐试可册补顾陵冈所辑的《天机会要》三十五卷,主要讨论理气,专主正针一盘,后人多有指责。但其中所论形势部分则简明扼要。
第二类,单行本。种数繁多,不及细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八月出版的钱文选所编的《钱氏所藏堪舆书提要》将当时流行的众多风水书籍加以综合分类,编成七大类目:峦头、理气、水龙、宅经、罗盘、选择、钳记。可谓明清流传的风水书籍总览。为了帮助读者较为详尽地了解这些单行本情况,兹转引钱氏所辑书目如下:
其一 峦头
地理醒心录入地眼全书形气元珠
地理啖蔗录谢氏地理地理玉髓经
地理八窍卜兆真机地理精微集
撼龙经批注辟径集地理心法
地理括要地理三字经杨公倒杖法
一贯堪舆地理仙婆集地理拾铅
地学求真历史基础地学
人子须知扒砂经地理钱案
兆域微机阴宅集要地理大成
地理人天共宝地经图说倒杖图说
地学形势集琢玉斧地理四家
天机会元地理指掌雪心赋
阴阳二宅全书地理四弹子地理大略
地理正义六种地理正宗臆解地理金丹
赖公葬法秘旨
宋代:风水的鼎盛期 明清风水的兴盛与传承(4)
其二 理气
地理理气秘旨地理度金针地理三会集
图书奥义理气图说地理葬书
玉尺经全书地理考思集地理录要
天心正运地理小补地理说略
玉尺经正义六种羲经秘旨
心眼指要辨正发秘初稿地理辨正合璧
地理辨正乾坤法窍地理金锁秘
堪舆指原地理仁考必读地理一盘珠
堪舆正论堪舆正传辨正直解
催官篇注阴阳捷径拨砂真诀
地理铅弹子地理五诀天元五歌
阴阳撮要堪舆理气秘诀堪舆辟谬真传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