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个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译文】
勤奋的人应该努力的品德和义理上下功夫,可是有的人却中仗勤奋来解
决自己的贫困;俭朴的人应该把财货和利益看得淡泊,可是有的人却假借俭
朴为名来掩饰自己的吝啬。勤奋和俭补本来是有德君子立身处世的信条,不
料反倒成为市井小人营利绚私的工具,真令人感到惋惜。
【注解】
敏:勤奋,努力。
符:本指护符,此处作法则解。
【评语】
凡是拉大旗做虎皮的人,往往是为了欺瞒、蒙骗,吓唬善良的人。君子
守身的法则,往往成为小人图利的工具。世事大抵如此,“干将”“莫邪”
雌雄又宝剑,在名将手中就会成为保国为民的利器,反之如果落在坏人手中
就会变成杀人的凶器。又如核能,落到人道主义者手中就会用于和平之途,
用它来发电发热为人类谋福;落得侵略主义者手中,就会变成杀人的武器,
给人类造成莫大的悲剧。可见,不管什么东西产生的客观效果首先要由运用
者来决定,动用者的内在素质低,思想境界差,再好的东西部会成为营私逐
利的工具,能都会找到堂而皇之的理由来伪装。
五三、律已宜严待人宜宽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已则不可恕;已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
【译文】
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多加宽恕,可是自己有过失错误却不可心宽恕;
自己受到屈辱应该尽量忍受,可是别人受到屈辱就要设法替他消解。
【注解】
恕:宽恕、原谅。
困辱:困穷、屈辱。
【评语】
恕以待人,忍以制怒;待人要宽,律已要严,是一种规范的待人之道。
这种方式的核心是强调自悟。待人所以必须要宽的原因,为的是给人自新的
机会。待已所以要严,因为不严会使自己一错再错。一般人都是“以圣人望
人,以常人自待”这种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无法跟别人合作。假如我们能以责
人之心责已,就会减少自己很多过失;以恕已之心恕人,就可以维护住人际
之间的良好关系。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推已及人的恕道,是一个人修养
品德的根本要诀,遇事应该设为处地为别人着想。这里讲恕人、忍让,是对
个人的修德养性而言,因为恕忍不是无原则,过分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提
高个人的修养就容易走向事物的反而。
五四、慈悲之心生生之机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等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无此,
便所谓土木无骸而已。
【译文】
为了不让老鼠饿死,经常留一点剩饭给他们吃;可怜飞蛾被烧死,夜里
只好不点灯火。古人这种慈悲心肠,就是我们为类繁衍不息的生机,假如人
类没有这一点点相生不绝的生机,那人就变成一真没有灵魂的躯壳,如此也
不过和泥士树木相同罢了。
【注解】
生生之机:生生是繁衍不绝,《易经·系辞》中有“生生
之谓易”,这就是世上常说:““生生不息”的由来,机是契机。生生
之机是指使万物生长的意念。
土林形骸:土木是指泥士和树木等只有躯壳而无灵魂的矿植物,形骸是
专指人的躯体。《淮南子·泰族训》中有“岂独形骸有瘴聋哉?”
【评语】
古人所说:“为鼠常留饭”也未必真的是让人给老鼠留饭而是劝人为人
处世要有同情弱者的胸怀。佛教的中心思想之一就是主张不杀生(戒杀),
因此先贤才有“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的名谚。这和现代人倡导保护野
生动物运动,有点相似,但现代人则是基于维护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人性
有恶善,待人也应以慈悲为怀,不能以算计人为出发点。正因为慈悲心肠的
人多了,人世间便自有一片温情。五五、诚和气节陶治暴恶遇欺诈之人,以
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遇倾邪私曲之人,以名义气节激
砺之:天下无不入我入陶冶中矣。
【译文】
遇到狡猾诈欺的人,要用赤诚之心来感动他;遇到性情狂暴乖戾的人,
要用温和态度来感化他;遇到行为不正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大义气节来激砺
他。假如能做这这几点,那天下的人都会受到我的美德感化了。
【注解】
暴戾:残酷。
蒸蒸:薰是香草,此作沐化、感化的意思。
【评语】
世上的人千人千面,千变万化,每个人都面临适应人生,适应社会的问
题。所谓以不变应万变,面对大千世界,抱定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的态度来
适应人们个性的不同。即就是对冥顽不化的人,也要以诚相待使他受到感化,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我之德化,来启人之良知,历史上这样的
例子很多,即使是真顽之人朝闻道而夕死的事也不少,这也算是临终而悟,
而达到德化的目的;何况对于一般人,坚持我之美德与之相处,终可德化落
后之人,保持真诚平和的人际交往。
五六、庸德庸行和平之基
阴谋怪飞,异行奇能,俱是涉世祸胎。只一个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
而召和平。
【译文】
阴谋诡计,怪异的言行,奇怪的技能,都是招致灾乱的根源。只有那种
平凡的德行和寻常的言行,才可以保持自然带来和平。
【注解】
祸胎:指招致祸患的根源。
庸:平凡、普通。
混沌:本指宇宙初开元气未分之时,借以比喻自然和无知、淳朴的心神。
《庄子·应帝王》篇:“中央之帝为混沌。”又《释文》“李云:‘清浊未
分也,比喻自然。’”古人想象天地未开僻之前为混沌状。
【评语】
人类是在探求未知中向前发展的,所谓学问需要求疑,科技需要假设,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敢于创见。现在世界各国竟相发展科技,莫不以繁荣经
济为基础,求新求变求奇,“异行奇能”就是发明新科技的原动力。现代科
技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许多奇异设想不断变成现实尽管现代文明中有许多
意想不到的问题难以解决,但再回到农业社会时代“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颠”那种原始的和平安定幸福中去,满足人们一种理想的憧憬与美化中的回
忆是不可能的。只是在现实生活中,那种无谓的奇谈怪论,阴谋怪习是不足
取的,惹人讨厌的,不如保持一种常人的心态,安然地生活。
五七、勿仇小人勿媚君子
休与个人仇雠,个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诌媚,君子原无私惠。
【译文】
不要跟品德恶劣低下的小人结仇,因为小人自然有人和他为敌;不要向
品德高尚磊落的君子献殷勤,因为君子不会为了私情给人私下恩惠。
【注解】
仇雠:敌对结怨。
诌媚:用不正当言行博取他人欢心。
【评语】
人与人之间往往有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也就是小人自然有人来降
制他。和小人寻仇下一定是小人,但小人去寻仇手段更为恶毒;君子所以不
跟小人结仇,固然可以避其险恶蜂蛋之毒,更由于不屑寻仇,无暇为仇。不
仅如此,君子以其心怀坦荡、正直无私而不屑于是非,讨厌阿谀。所谓来说
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而阿谀奉迎者必有私心私利,很可能因其私而害人,这
是君子所不容的,更勿谈同流了。
五八、金须百炼矢不轻发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译文】
磨砺身心要像炼钢一般反复陶冶,急着希望成功的人就不会有高深修
养;做事应像拉开千钧的大弓一般,假如随便
发射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注解】
邃养:高深修养,邃,深。
钧:三十斤是一钧。
弩:用特殊装置来发射的大弓。
【评语】
人们一般都明白“若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个道理。人生经历,求
知问道,身心修养等,须经百炼才能成钢,勤苦方能见效。凡是走小路抄捷
径投机取巧的,只有收一时之效绝不能成大功立大业,吃亏的只是自己,而
且害怕艰苦、浅尝则上的人,终不能力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厚实的基础。孔
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不论做人
还是做事,都就有这种厚实的历炼做基础,这样,遇事待人,言语行动才不
会轻浮,进而做到“矢不轻发。”
五九、斥小人媚愿君子责
宁为小人所忆毁,毋为小人所媚悦;宁为君子所责备,毋为君子所包容。
【译文】
做人做事宁可被小人猜忌毁谤,也不要被小人的甜言蜜语迷惑;做人做
事宁可被君子责难训斥,也不要被宽宏雅量所包容。
【注解】
媚悦:本指女性以美色取悦于人,此指用不正当物为博取他人欢心。《史
记·幸佞列传》有:“非独女以色媚,士亦如之。”
【评语】
甜言蜜语对你的人往往有所求,来扯是非的人都有是非
心,只有诚心交流情感,直率说出你不足的才是正人君子。“良药苦口
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关于“宁为小人所毁”《论语·子路》篇中说,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人的是非标准,善
恶观念是需要锤炼的,自己心中无标准,做人就不会有原则,没有原则,就
喜欢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论,关心别人说自己些什么,有时还为此忧心仲仲,
何苦来哉?
六○、好利害显好名害隐
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
而深。
【译文】
一个好利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不择手段越出道义范围之外,逐利的祸害
很明显,容易使人防范;一个好名的人,经常混迹仁义道德中沽名钓誉,他
所做的坏事人们不易发觉,结果所造成的后患都非常深远。
【注解】
逸出:超出范围。
窜入:隐匿。
【评语】
坏人坏事人人痛恨,因为坏人坏事显而易见,明显地违背公德,害人祸
世。可怕的是欺名盗世之辈,沽名钓誉之流。
尤其是那些身居要职的人,如果不是德才兼备,却是用名来装点自己,
作为捞取政治资本的手段,那么这类人就可能在表面上大言不惭悬壶济世,
骨子里只为私利,一肚子男盗女娼,还可能利用手中权力祸害民众,贪污腐
化,“好名者害隐而深”,这类人算是一种典型。
六一、忘恩报怨刻薄之尤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
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译文】
受人的恩惠虽然很多很大也不,设法报答,但是一旦有一点点怨恨就千
方百计报复;听到人家的坏事即使很隐约出深信不疑,而对于人家的好事再
显也不肯相信。这种人可以说刻薄冷酷到了极点,做人应该严加戒绝。
【注解】
虽隐不疑:对别人的坏事即使隐隐约约却也深信不疑。
尤:过分。
【评语】
传统文化中历来有“隐恶而扬善”的美德。孔子说:“或日‘以德报怨
何如?’子日:‘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做人要恩怨分明,更
应有这样一个思想境界。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如果没有长久的磨炼,宽厚的
胸怀,良好的道德基础是不行的。在生活中,很多人好打听别人的隐事、坏
事,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有的人是出于一种好奇显能的恶习,
有的人却是出于一种记恶心态,出于秋后算帐的要求;有的人不仅知恩不能
涌泉相报反而会反目成仇。如此种种人的行为,使人际间的关系,有进真如
刀枪相见,远谈不上“和谐”二字了。所以隐恶扬善不仅是一种品德休养,
一种交际方式,也是人际和谐的一个前提,这和做人不讲原则不一样。
六二、谗言自明媚阿侵肌
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风侵肌,不觉其损。
【译文】
小人用恶言毁谤或诬隐他人,就像点点浮云遮住了太阳一般,只要风吹
云散太阳自然重现光明;甜言蜜语阿谀奉承的小人,就像从门缝中吹进的邪
凤侵害肌肤,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
【注解】
媚子阿人:媚子是善长逢迎阿谀的人,阿人是谄媚取巧曲意附和的人。
隙风:墙壁和门窗的小孔叫隙,从这里吹进的风叫邪风,相传这种风景
最易使人身体受伤而得病。
【评语】
用奉承的手段迎合别人的意图,靠阿谀迎中飘飘然的人却是大有人在。
■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译文】
能够建大功立大业的人,大多都是能灵活应变的人,凡是惹事生非遇事
坐失良机的人,必然是那些性格倔强不肯接受他人意见的人。
【注解】
虚圆:谦虚圆通。
债事:败事。《礼记·大学》中有:“此谓一言偾事。”
【评语】
能建立丰功伟业的人,大都是在待人用人方面非常成功有自己见解的
人。否则个人的力量能多大?没有人们的支持拥护,大业何来?做人不宜太
圆滑,并不是说做人一定要像刺猾一样,因这圆滑过度为奸。适度的圆滑则
表现为谦让宽容吸取,有何不可?处处以我之见为见,大小事一概显能妒能,
何以成事呢?至于那些愤事失机的人往往刚愎自用,听不得别人意见,事事
以为自己正确,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很多事不要怨天尤人,要从
自己的处世方法上找原因。成事要有机遇,机遇对人是公平的,谁发现得早,
谁就会抓得牢,就像坐车一样。固执己见的人往往被自己的执拗、自己心中
固家的定势所迷惑,而看不到外面的变化来调整自己。
六四、处世要道不即不离
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作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
【译文】
处世既不能流于庸俗以至与坏事同流合污,也不要标新立异故意与众不
同,行事既不可以处处惹人讨厌,也不能凡事都讨人欢喜博取欢心。
【注解】
不即不离:既不太接近,也不太远离。
与俗同:俗指一般人。
【评语】
把握处世行事的尺度是很难的,因为这既需要良好的道德水准,还要有
丰富的人生历炼的经验验作基础。不同流合污,不阿谀奉承是对的,但还要
尽量避免小人的打击排挤;至于,标新立异,故做清高至人见而讨厌,令常
人觉得是怪物,也不足取。君子不惧小人恶,但也应当保持自己的人格而不
哗众取宠,装点门面。如果君子处人世持美德却行事令人岂不有失本意,什
么事走向极端就是走到反面。不即不离就像是浪和水的关系,同是一个性质,
但表现形态不同,在相容的情况下相处,保持各自的样子。
六五、过检则吝过让则卑
青佐,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
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译文】
节俭朴素本来是一种美德,然而过分节俭,就是小气,就会变成为富不
仁的守财奴,如此反有伤正道。谦让本来也是一种美德,可是太过分,就会
变成卑躬屈膝处处讨好人,而给人一种好用心机的感觉。
【注解】
悭吝:小气,吝啬,为富不仁。
鄙啬:有钱而舍不得用,斤斤计较。
雅道:即正道,此处指与朋友交往之道。《苟子·荣辱》篇:“君子安
雅。”集解:“雅,正也,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
懿行:美好的行为。
足恭:过分恭维来取悦于人。
曲谨:指把谨慎细心专用在微小地方,有假装谦恭的意思。
机心:诡诈狡猾的用心。《庄子·天地》篇:“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
机事者必有机心。”成玄英疏:“有机关之器者,必有机动之务;有机动之
务者,必有机变之心。”
【评语】
节俭固然是美德,过分节检就变成吝啬;谦让固然是美德,过分谦让就
变成谄媚,孺家主张中庸之道,道理就在这里。为人要有品行节操才能立足,
如果谦让至伪,节俭到吝,那么节俭的目的何在,谦让的初衷为何?这实际
上是一种小人俗人的表现。
六六、喜忧安危勿介于心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持久安,毋惮初难。
【译文】
不要为事不如意发愁,不要为称心的事而兴奋,不要由于长久的安居而
以此为依赖,不要由于一件事一开始有困难就畏缩不前。
【注解】
拂意:不如意。
快心:称心如意,例如《孟子·粱惠王》中“然后快于
矿产与”。
惮:恐惧,害怕。
【评语】
世事无常,但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却是一个普遍现象。称心如意,生活安
定当然是可喜悦、可羡慕的,但事物总处于变化中,快心和安局是相对的、
一时的。反过来,不要作无谓的忧愁烦恼,因为失意正是得意的基础;也不
要为一时的幸福而得意,因为得意正是失意的根源。在佛家来说,人生原无
得意与失意之分,只是人观念上的感觉而已。就现实而言,世问一切事物总
处于变化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在人生道路上只有像蜗牛爬山一般
步步辛苦前进,不惧困难,不怕艰险,才能有所收获。
六七、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本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近促,便
禄薄而泽短,事事得个迫促规模。
【译文】
心地仁慈博爱的人,由于胸怀宽广舒坦,就能享受厚福而且长久,于是
形成事事都有宽宏气度的样子:反之心胸狭窄的人,由于眼光短浅思维狭隘,
所得到的利禄者是短暂的,落得只顾到眼前而临事紧迫的局面。
【注解】
福厚而庆长:福厚是福禄丰厚,庆长是福禄绵长。庆是福禄吉祥,《易
经·文言》篇中有“积善人家存余庆”。
鄙夫:也就是鄙陋之人。
【评语】
庸人想事少,傻人不想事,所以俗语有“庸人厚福”和“傻人有傻福”
的说法,念头少,伪装少,争得就少,心情舒畅,平日就少有忧虑烦恼。做
人勿庸也不能傻,但不能像有些人聪明过了头,用尽心机,烦恼接瞳。而那
些污秽贪婪的小人,心地狡诈行为好伪,凡事只讲利害木顾道义,只图成功
不思后果,这种人的行为更不足取。仁人待人之所以宽厚在于诚善,在于忘
我,所以私欲少而烦恼少。我们生活中的待人之道确应有些肚量,少为私心
杂念打主意,不强求硬取不属于我的东西,烦恼何来?”牢骚太盛防肠断”
做人要充分修省自己才是。
六八、急处站稳险地回首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
回得头早。
【译文】
在风斜雨急的变化中,要把握住自己的脚步站稳立场;处身于艳丽色姿
中,必须把眼光放得辽阔而把持住自己的情感,不致迷惑;路径危险的时候,
要能收步猛回头,以免不能自拔。
【注解】
风斜雨急:风雨本是指大自然中天象的变化,此指社会发生动乱人世苍
桑莫测。
路危径险:路和径都是指世路。
花浓柳艳:古人文人笔下常用花来形容女人美貌如花:用柳来比喻女人
风姿绰约。
【评语】
所谓风斜雨急,花浓柳艳,路危径险者是比喻,比喻人生之路会有各种
艰难险阻出现。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其实即使是古代邦有道要富
且贵就没有险隘?就能垂手可得吗?不论是有道无道之世,都应有操守,有
追求,不怕难,不沉沦,不自颓,把得住自己的心性,遇事就不致沉陷于迷
惑中。
六九、节义济和功名以德
节义之人济以和衷,才不启忿争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方不开嫉炉
之门。
【译文】
一个崇尚节义的人,对世事的看法容易偏激,增添些相互理解的温和想
法加以调节,才不会走上跟人发生意气之争的路子;一个功名事业有所成就
的人,要有谦恭的美德,才不会闯开嫉妒的大门。
【注解】
济:增补、调节。
和衷:温和的心胸,《书经·皋陶漠》中有“同寅协恭和衷哉”。
忿争:意气之争。
【评语】
做人不可恃一己之长以做人待物,不能因一方面有优点就忽视随之而来
的另一方面的不足。节义之士性格刚强,看问题就可能偏激。就刚强言是长
处,就激烈言是短处。为了取长补短,平日要养成温和的处世态度,注意缓
和激烈的个性,与世无争才能与人维持良好的关系。有身分地位的人做人更
应注意树大招风,功大招忌的道理,保持一种谦恭和蔼的态度,才能维护功
业的长久。做人不论处于什么位置都应谦和谨慎,避免人际无情的纷争,腾
出精力做自己应做的事情。
七○、事上敬谨待下宽仁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哺小民则无豪
横之名。
【译文】
对于一个有高深道德修养的人不可不敬畏,因为敬畏有道德有名望的人
就不会有放纵安逸的想法;对于平民百姓也不可不抱敬畏态度,因为畏惧平
民百姓就不会有豪强蛮横的恶名。
【注解】
大人,指有道德有声望之人。据《论语,季氏》篇:“畏大人。注:‘大
人,圣人也。’“或指有官位之人。《左传》昭公十八年有:“而后及其大
人。注:‘大人,公卿大夫也。’”
【评语】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孟子说。“民
为贵,比段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大了,得乎天子为诸候,得乎
诸侯为大夫。”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介于官民之间,形成一个十阶层。这里
所谓畏大人,主要指对呈人之言,道德名望之人,由经会使你个人的修养得
以加深;畏小民是指一般人而言,即持宽仁的态度,而不是蛮横豪霸。历史
上轻视平民的人难以成就大事业。
七一、勿逞已长勿恃所有
大贤一人,以诲众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
济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济众人,以济众人之困,而世反挟所有,以凌人之
贫,真天之戮民哉!
【译文】
上天让一个人聪明圣智,派他教导一般人的愚钝,可是世上一些人,反
而喜欢卖弄自己的才华,来反衬那些天资不如自己的人;上天让一个人有财
富,目的是派他来救助贫苦的人,可是世上一些拥奇财富的人,却仗恃自己
的财富来欺凌穷人,这种人,真是违背天意的罪人。
【注解】
海:当动词用,是教导的意思。
形:当动词用,比拟,表露。
戮民:戮。戮在此处当形容词用,作有罪解。戮民是有罪之人。例如《商
君书·算地》篇中有“刑人无国位,戮民无官任”。
【评语】
《孟子》引《书经》中一段话说:“天将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日
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何敢有越圾志。”译成现代白
话文即:“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师傅,这些君产人师的
唯一贵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因此;四方之大,有罪无罪,都由我负责,
天下谁敢超越自己的本分胡作非为?”现代人不信天命,但有财富的人应帮
助不如己之人,才智高的应多服务,不要以暂时的优势来卖弄盘剥,要多为
别人着想,多为后代着想,少些私心杂念。
七二、忧喜取舍形气用事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但以形
气用事;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译文】
按一般人的常情来说,每当听到黄莺婉转的叫声就高兴,听到青蛙呱呱
的叫声就讨厌;看到美丽的花卉就想栽培,看到杂乱的野草就想铲除。这完
全是根据自己喜怒爱惜申判断事物。假如按照生物的天性来说,营啼蛙鸣都
是在抒发它们自己的情绪;花开草长,何尝不是在舒展篷勃的生机呢?
【注解】
形气:形是躯体,气是喜怒哀乐的情绪,两者都表现于外。例如《孟子·公
孙丑》上:“夫志,气之帅也”。
性天:天性。
生意:指生的意念。
【评语】
天生万物各有功用。人们的好恶之情与实用心理决定了取舍,像乌鸦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