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逃港》作者:陈秉安

_13 陈秉安(当代)
●第二章“五七”大逃港●
逃港组织者张明初的军人证和选民证
“上了岸,那边有人接的吗?”德林想到的是没法通知玉英了。
“不要接!”张明初说德林太老实,“过了以后,会有安排的,就在新界青山住一晚。起身到九龙再找广洪油漆工会,第二天就安排你上班当工人,穿制服了。”
当工人!德林看见过惠州糖厂那些穿制服的,好威啊!
但是,德林万万没有想到,张明初回来是带着“任务”的。国民党组织命令他先杀死治保主任张丙球后,再带人逃港。而在十多个要求偷渡的群众中,有一个就是公安局的内线。
张明初的一切都在宝安县公安局的监控之中。就在德林赶到白石洲,准备登船前5分钟,张明初和十几个偷渡群众全部被埋伏的公安和民兵抓获。
这一次情况严重了,张明初被关押判刑,后来送到湖北的襄北农场改造。其他的逃港群众虽说是无辜,但也必须接受无产阶级的“教育”了。
德林被拉到水库“强制劳动”了三个月。也是因为成分好,判了他“无罪释放”。

有人说,一个女人,有时可以决定一个男人的一生。德林就是这样。
回到老家牛古村后,德林不但没给“教育”成功,反而更加坚决了,满个脑袋中只有一个字:跑。
121
122 大逃港
下田插秧吧,他的头也扭在路上,看有没有陌生人“上路”。到深圳墟挑化肥吧,肥料往箩里倒,眼睛望的却是深圳河边的稻田:稻子又长到半人高了,又遮得住人了,唉……肥料倒出了一地。
乡里办了一个书店,本来德林是不看书的,这回他没事就往里头钻,专找地图册看。他也弄明白了,香港在哪里,深圳在哪里,河在什么位置。
贺德林看地图册的事,很快有人反映到村里的治保会,新的治安主任本来同德林的表叔就有隙,便开始注意他了。
每次团员开会,新治保主任都敲着桌子说:“有些团员啊,这里有问题,”点点脑袋,“都两次了。现在我看还不太安心,这样下去很危险呀!”
这是在说我呀,德林想。头次听还有点紧张,听多了便不当回事了。要说你说去吧,我未婚妻在那边,我就是要跑!
“要开除就开除吧,这个团员我早就不想当了!”后来德林连团费也不交了。
从那以后,他又跑了二次,一次从大鹏湾“买船”,碰上巡逻艇;一次从现在蛇口海上世界附近的海面跑,一次从沙头角跑,都没成。蛇口那次遇上了警犬,差点没把小腿上的肉咬去。
前后五次不成,就有人劝他了:德林,别去了,挂上号的人了,走不出去的,就在村里做农算了。玉英虽好,但去了那边这么久了,还能不能看得上你啊?这半年也没来信了。
就有家里人开始为他物色对象。德林人老实,长得又俊气,上“偷渡册”,宝安县的姑娘们是不当回事的,有人还把“不会跑的男人”看成“没本事”。
俊气的姑娘还真不少,可德林一口一个“你们别瞎操心。”“我的未婚妻是唐玉英。”把别人姑娘家弄个大红脸跑了。
又是一年过去了,玉英还是没音信。村里人都说,玉英可能在那边“找”了。
那一天,天快黑,要下工了,德林还在田里赶着牛犁田。邻居的孩子在田头上喊:“还不上岸呀,你家来客了!”
德林刚进门,一个打扮时髦的女人就扑过来,趴在他肩上。德林定了定神,借着昏黄的灯光,才看清是玉英!
玉英哭着.也不顾周围有人,竟敢亲德林的脸:“我害苦你了,德林,是
●第二章“五七”大逃港●
我害苦你了!”
周围的人赶忙走开。
玉英过去以后,开始在一家酒楼端盘子。她人能干、泼辣,又长得漂亮,老板很快看上了她,提她管楼面。现在,还在酒楼当领班,一月都拿400元了!在牛古村,做两年才当她一个月啦!
德林这才打量了一下玉英,烫了头发,大花格衣服,完全变样了,像个阔小姐啊。
德林心里有股十分复杂的滋味。
“你的头上还有香水香呢。”德林说。
玉英的头在德林怀里蠕动着:“哪是香水呀?”白白的手指点着德林的脑袋,“那叫洗发露。”
“玉英,你不会变吧?”德林记起书上说的“资产阶级思想”,心里想香港那么多老板,那么多有钱人。
“香港就全是坏人啦?”玉英撒着娇说:“这辈子,要变就变你的老婆!”把德林听傻了。
玉英楼着德林的脖子,声音低而坚决:“今晚我不走了,我就要做你的人!”
他太感动了.他太幸福了,想不到玉英是这么一个衷情的女子!
这温存的第一夜德林怎能忘怀?
煤油灯发出暗暗的光,小小的泥砖屋中,有股淡淡的泥香。玉英先是深情地吻着他鼓鼓的胸肌,然后,慢慢地伸出了手指,解开了德林粗布衣上的领扣。仿佛山洪暴发,德林冉也控制不住了……
“你看——”,朦胧中,他听到一个温柔的声音,那是玉英跪坐在他身边,她的手中神圣地捧着一方白色的手绢,雪白的手绢上开着一朵鲜红的花:那是玉英的!
他听见玉英在他耳朵悄悄说:“傻瓜,我是你的了!”

第二天,玉英一定要同德林去下地。下地的时候玉英问他:“那次在祠堂村,你都到河边了,怎么就不过来呀?”
德林怕说害怕玉英会骂他,就说:“有月亮。”
123
124 大逃港
玉英说:“有月亮又怎么样?你到了河边,就可以下水了啊。”
“那河里有船,运沙子的。”德林说,“一喊,边防军下水就会把我抓了。”
“木脑壳啊,水是属港英界的,边防军不能下水抓人的。”
啊,是这么回事啊!
回来探亲的玉英满了七天期,便回香港了。德林还像从前那样,日日下地,他
俩暗暗定下了“计划”。
而今的深圳罗湖区靠火车站的地方,有个五星级酒店,叫做富临大酒店,旁边还开有一个中式酒店叫做侨社。侨社酒店可以说是深圳最靠南的酒店了。早年细心的住客会知道,如果谁违反酒店规章,大着胆子推开向南开着的一扇小门,就会发现,几丛芦苇的下面,就是界河——深圳河。
深圳华侨旅杜后门铁丝网下面是边境深圳河,原来河边是一片芦苇,对面有港英方的碉堡。
深圳特区开办以前,这儿周围是一片深圳镇居民的平房。
每天上午,侨社食堂的采购员就要上老街的墟集买菜。有时菜买得多,采购员的菜篮子盛不下,又懒得挑,就会叫卖菜的农民直接把菜挑进侨社的厨房来。
这是1962年的一个上午,是德林第一次偷渡后的第五个年头,他已经跑过六次了。
他挑的箩筐,一头大蒜芹菜.一头黄瓜,进了侨社的厨房。炊事员早已经混得很熟了,拿起秤就钩上了箩筐。
“黄瓜四十七斤,三四一十二……”炊事员拨动着算盘。
●第二章“五七”大逃港●
“大蒜芹菜多少?”
“你秤吧,多少就是多少,老熟人了。我去解个手……”德林起主意了,转身就往后面去。
“上楼去吧,”炊事员指指楼上说,“那里干净。要不你就出门拉芦苇里,那边。”炊事员指着靠河的门。
真是天赐良机!
德林转过一间房,往前走两步,打开一道门,门前是几丛芦苇。拨开芦苇,深圳河就在眼前。对岸香港的菜土,种着一样的青菜,隔着就几十米啊!
他突然听到那炊事员在后头喊:“德林,德林——”他大概想起公安局“不能让外人进人此地”的警告,慌慌忙忙在后头追。
这时的德林,已不是当年的德林,哪还管得后头的呼喊,他一个箭步冲出了芦苇丛,像兔子一样朝河边上飞奔。
“站住―站住!”芦苇丛里突然站出来两个穿军装的人―潜伏哨!
深圳河就在一米的地方了,他已经看得见粼粼晃动的河水。他记起玉英的话,纵身往水里一跳。
就在他停在空中的一刹那.枪响了。德林感到小腿上一热,他已经掉在河里了。
他猛然一下子放心了:下水了。胜利了!他拼着最后的气力,朝南岸游去。
这时,他听见对面英方的岗楼上,有英国兵用生硬的广东话在向他喊:“槐,槐(快)”
但这个时候,两个边防军人也一跃下水,向他包抄过来。很快到了他身边,一人架着他的一只胳膊,强把他拖上了北岸。
对石岗楼上发生一阵“抗议一抗议”的不满声,有华警在楼上大喊:“违反!违反!”但是,那年头,违反协议又怎么样?边界上多少事情是按了协议办的?
静静的河面上只留着一绺红色……
德林被一辆飞驰而来的公安车接走,送进了医院。一个月以后,当他在两个公安的押送下走出医院时,他跛了。
125
126 大逃港
脚虽然跛了,但事情并没有完,这回再顾不得是“根正苗红”了。德林被送去韶关的农场煮饭,劳改两年。
两年后,当英俊伟岸的德林拖着消瘦弱小的身子,胁下夹着拐杖再次回到牛古村时,看到一个叫他永生难忘的镜头:
破旧的泥屋已经变成了一幢贴着瓷片的新房,门上贴着红对联,房中坐着新娘玉英,她在等着劳改犯新郎回来结婚。
玉英毫不隐讳地在村中说:“有人不守协议,打断了我老公的一条腿,我要补给他一个老婆。我还要替我老公办香港纸(香港身份证―作者)过那边去,看看谁活得更好!”
1963年.贺德林以香港亲属的名义,被批准去香港定居。这次,他是通过罗湖桥大大方方过境的。但他一再催促推他过桥的妻子快点,说一看见深圳河的水心里就发虚。
他是留下心理恐惧症了。
据说,两口子在香港建立了家后,台湾的国民党机构曾经多次找过唐玉英,希望她能到台湾去。希望她能在电台上,向大陆同胞控诉共产党。
唐玉英的回答是:“你们别找我——我不信共产党,也不信你们国民党,我是老百姓,我要的是我老公。你们让我过几天安静日子吧!”
两夫妻到香港后,不久就随新开的酒店去了巴拿马,德林学会了做厨师。两人退休后又回了香港。1995年,老两口商量,还是叶落归根,回去的好。那时他们村还没大开发,那些荔枝林都还在,两人就在荔枝林中建了栋小洋楼。
老两口身体都很好,一儿一女在香港住。我是在2003年见到他们的。找到他们时,玉英阿婆坐在牌桌正中的位置,她精神得很,麻利地搓动着麻将。村干部指着在圈外背着手看热闹的一位老头说:“那就是德林公。”德林身材瘦高,背有点弯了。
村干部又附在正“麻将”得紧张的玉英阿婆耳朵边,用客家话说:“阿婆.有记咋(者)找你,放一哈(下)啦。”
玉英婆抬起头来,望下我.吩咐伸着脖子在后面看的老公:“去给记者倒
●第二章“五七”大逃港●
杯茶啊,只会站着啊。”
德林阿公“呵呵”地笑着答应,跛着一条腿一瘸一瘸就去拿茶杯。“不用,不用”,当我拉他的手时,感到七十多岁的老人,还是那样有力。
我一直等到麻将结束,德林公倒的茶都凉了,才等到玉英阿婆讲了以上的故事。村干部说,德林公不善言辞,讲不好,还得请玉英阿婆讲。
两年后,也就是2005年,我去观澜开会,顺路再去看看两老,德林公已经不在了。
“是的,去年3月走的。”玉英阿婆淡淡地说。坐的仍然是牌桌正中的位置,围成一圈的那几个牌友头发在变白。玉英阿婆“哗哗”撮动麻将的手,也不像上次麻利了。
“病?也没什么病的,人到时候了嘛”她依然搓着麻将,并不哀伤。就像告诉你一个人出远门了似的,也许,到了这个年纪,就是这种感觉吧。
临死前,德林抓着玉英的手,想要坐起来说最后的话。玉英就扶着他坐起来,也抓着德林的手不放。两个60年的有情人,眼对着眼,知道相守不离的伴侣,这回真的要分离了。
德林还想说什么,但说不出,只是拿手指无力地朝窗外头点了一下,又在自己心口上点了一下。
玉英懂了:“老头子,你是说你会在那边等我,是吗?”
德林微微地点点头。玉英把德林放平了:“我也快去了的,老头子,你等着我。”
说着,玉英阿婆便把脸贴在德林满是皱纹的脸上,也流泪了。
“这回你别再搞错啊,我的木脑壳——”玉英的老脸上满是泪。
德林脸颊动了一下,好像在点头,走了。
127
128 大逃港
◆第三章 “六二”大逃港◆
◇第一节 “六二”大逃港为什么会发生◇
一、历史怎样让毛泽东失误——从莫斯科会议到“三面红旗”
毛泽东登上了火车,迎着扑面而来的真理之风,告别了武汉、告别了长沙、告别了那些唠叨的亲人、朋友,不会再回头了!
他将更加坚定、更加顽强地在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他要“干出个样子”来,让一切支持或者反对他的人看!
1957年11月7日,莫斯科。
这是一个格外寒冷的日子,但所有的苏联人都感到十分振奋,因为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全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大会,正在莫斯科召开。
其时,正是社会主义阵营最为强大的时候。在经历了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批判,及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等风波之后,社会主义阵营重新恢复了团结;美、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却因为苏伊士河问题正陷入矛盾中。就在上一个月的1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这样一个“东风劲吹”的全球气温下,选择十月革命40周年之日来召开全世界的共产党工人党大会,是为了体现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空前强大和团结。
●第三章“六二”大逃港●
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首脑,包括匈牙利的卡达尔、波兰的哥穆尔卡、东德的鸟布利希、保加利亚的日夫科夫……还有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首脑,全都集中到莫斯科来了。
真是盛况空前!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二大国家,中国代表团和毛泽东本人,受到了各国共产党、工人党领袖们普遍的尊敬。
当苏联共产党与波兰共产党意见不统一时,无奈的赫鲁晓夫曾请毛泽东出面去说服哥穆尔卡,毛泽东以其高超的领导艺术,让所有的代表团都放下分歧,坐到了会议的桌边来;在各个代表团对苏共起草的《莫斯科宣言草案》产生分歧时,是毛泽东派遣了邓小平、陈伯达、胡乔木等人重新起草《莫斯科宣言》草本,并最后成为让除南斯拉夫外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首脑都认可并签字的《莫斯科宣言》。
毋庸置疑,中国代表团和毛泽东本人显现出来的魅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媲美甚至超越作为东道主首脑的赫鲁晓夫。以致当时的中共代表团成员杨尚昆在回忆的日记中记录道:
“毛主席在各方面起了决定的作用。许多意见是主席提出来,经过协商,他们(指苏共——作者)接受了。”
大凡公众场合,只要毛泽东一出场,立刻会获得超常热烈的欢迎。杨尚昆的日记中记下了那些动人场景:
今天主席(指毛泽东——作者)出现在纪念会上,大受欢迎。全场起立。讲话中不断的鼓掌,讲完了全场又起立……其余各兄弟党代表讲话,都是鼓掌没有起立。①
夜晚,克里姆林官里灯火辉煌,苏共中央在这里举行热烈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的酒会。
雪亮的灯光下,赫鲁晓夫声调激昂:“我们的目标是:约在15年内,钢的产量达到一亿吨、煤七亿五千万吨、石油三亿五千万吨!”
这是一个追赶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宣战书!
———————————
①《毛泽东传(l 949一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731页。
129
130 大逃港
反响极为强烈,全场起立,掌声如同雷鸣一般,响了近半分钟!
毛泽东也在鼓掌人之中。
但是,他一边在鼓掌,一边在考虑另一件事。这位血性的湖南农民的儿子,是不甘落人之后的!
就在赫鲁晓夫发表讲话后的第三天,毛泽东主动要求会见了英国共产党领导人波立特和高兰——显然,他有话要说。
“15年后,英国的钢产量能增加到多少?”在谈过了两党的关系之后,毛泽东突然关切地问。
“英国政府计划是两千五百万吨,顶多三千万吨吧。”高兰说。
“啊,”毛泽东意味深长地点了一下头:“我们中国今年有520万吨,再过5年,可以有1000万吨……中国在十五年后,将超过英国。”①
他的手掌习惯地在胸前扫过,如同扫去眼前的一片灰尘。
高兰惊诧了,落后的农业国中国,要在15年内赶上先进的工业国英国,这未免太乐观了。看着面前这位信心十足的“战友”,高兰高兴之余不由得有几分担忧。
高兰的担忧已经没有用了。“中国要向英国挑战”的消息,已像一阵风传遍了世界。成为全世界,不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上义国家的报纸的突出新闻!
当然,腔调是各不一样的。波兰、捷克、朝鲜……的报纸虽然一片叫好,字里行间却能看出隐约的担忧。一家波兰报纸说:“我们如同相信自己一样,相信中国兄弟不会没有力量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太平洋西岸传出的是一片嘘声。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直截了当地说:“毛泽东的计划是不冷静的和不负责任的!”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估量毛泽东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只有一个人是毫不怀疑的,那就是毛泽东本人。
坚强的毛泽东主意已定。11月21日,他率中国代表团回到中国。仅隔11天,经过授意的刘少奇就在代表中共中央致词的一次会议上,公开表达了中国赶超英国的决心。
1958年1月l日.《人民日报》失版发表了《乘风破浪》的社论。用强
——————————
①《毛泽东传(1949一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735页。
●第三章“六二”大逃港●
烈的信心鼓舞中国人民要用“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毛泽东决心扫除党内那些“阻碍前进”的不同思想,给“犹豫不前,小脚女人走路”作风的人“打预防针”。
1958年l月3日和4日,他在南宁点名批评了提出不可“冒进”的总理周恩来。指着提倡“快”的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的支持文章,《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问周恩来:“你是总理,你看,这篇文章你写得出来写不出来?”周一时感到很尴尬,只好回答:“我写不出来。”毛又说:“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①
为了获得“高速度”,竟然在公开场合批评自己的亲密战友,这使所有参加会议的中共高层人士都感到“突然。”他们都隐约感到,一场大的“高速”运动即将到来。
1958年5月1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怀仁堂召开,正式通过了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仁义”的总路线。
1958年6月.中共中央作出了钢产量翻一番的重大决策,即从1957年的
钢产量535万吨增加到1958年的1100万吨。
事情还在不断加温中。就在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与王鹤寿敲定枚关中国建设前途的“1100万吨钢”时,又从河南省传来一桩更令毛泽东“兴奋不已”的新鲜事——人民公社出现了!
在农村,将“集体化”的程度再往前推一步,把几个甚至十几个“农业合作社”联合起来,组成更大的“人民公社”。除了所有的田地、牲畜、房屋……都交集体所有外,还建立公共食堂.托儿所、敬老院……农民在一起开餐,一起下地,吃一样的饭,过共产主义的集体化、军事化生活!
当河南省委负责人向毛泽东汇报人民公社的好处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好么,好么,人民公社好”。
第二天,“人民公社好”就被作为伟大领袖对新生事物的评判词,赫赫登上了河南的报端。
1958年7月底,全国钢产量累计才380万吨,到年底只有153天了。在
——————————
①《毛泽东传(1949一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771页。
131
132 大逃港
这样短的时间里要再完成700万吨钢,达到1100万吨的目标,是不可能的事!
8月17日,在北戴河,毛泽东把主管计划和工业的李富春、薄一波、王鹤寿叫来问情况。当他们汇报到全国钢铁生产的进度时,谨慎的毛泽东已经感到1100万吨有完不成的危险。
他想起了自己对世界说过的话。他完全明自完不成任务会是怎样的一种后果。
每当碰到困难时,这位一直靠紧紧依靠群众而走过了无数艰难险阻的领袖,这次想到的依然是人民,是群众的力量。
1100万吨,从哪儿来?只有从群众运动来,只有从大兵团作战人海战术中来!
依靠1956年发展起来的那种分散的、千把人的农村合作社是干不起“大兵团作战”的,是创造不了“高速度”、“超高速度”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迅速地走“高集体化”的道路,把原来的农村合作社做成集体化程度更高的人民公社!
还是搞合作化时候的老办法——用改变生产关系的方法来促进生产力发展,向“集体化”规模来要“经济高速度”!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