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金刚经讲义

_10 江味农(现代)
  【学人欲见实相,当静心於一切皆非上领会。若领会得实相便是非相,便领会得心中少有相不相的影子,便非实相矣。】
  实相是真相,实相是真空之相,也就是真心自性之相。其实真心本性哪里有相?虽然没有相,但是确确实实有这个东西在,确确实实有这桩事情。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从这个地方发生的,都从这个地方现起的,所谓实相无相无不相,这个我们前面读过,前面也曾经讲过。宗门大德常讲的明心见性,他怎么见到性的?这一段就是教给我们怎样去见性。净土宗里面,教给我们念佛要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一段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去体会理一心不乱的境界,这个方法很妙。
  静心,静是安静。这个静还不是清净,是动静之静。心里面有妄念、有分别、有执著,这个心是动的,不是静的;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心就静下来了。动静是讲心的活动状况、状态上说的。我们讲清净,那是从它的体性无染上说的,决定没有污染,没有污染说它是清净。这个地方是说它不动,的确自性原本就不动。在这里面你去观照,《金刚经》上讲的「一切皆非」,你观照这个;或者观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观照这个也行;或者去观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都是一个意思,任何一句经文都行。如果在这个地方观智,我们观照这是智慧,这个不是情执,是智慧的作用。於外面境界真正体会得,你对於心性、对於实相,你就得到一点消息。这一点我们同修们也许可以能做得到。我刚才讲,得一点消息,时间不是很长的。如果这个境界你要是一得永得,你就成法身大士,你就证入。我们这是从这里透一点消息,这一点消息虽然不是怎样的果证,但是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我们无始劫以来,都迷在幻相之中,从来不晓得有个真心、有个本性,不知道!所以纵然是短暂的领会,也非常可贵。像黑暗当中,这是很久很久时间的黑暗,忽然有个闪电,那个光虽然很短暂,非常可贵。这就是你心地在一念清净的时候,就一念相应,放出光明出来了。从此之后这个功夫绵密不断,这个境界就会常常现前,这是好境界。
  「若领会得实相便是非相」,实相是什么?就是一切万法的自性,一切万法的本体。这个地方讲得虽然很容易,而去做的话还的确不简单。静心,心要静到相当的程度,不是把粗的念头、粗的妄想放下来,我们这个心就静了,那个静心没有用处,体会不到。可是学教的人,教理多少会有一点帮助。教中说:一刹那有九百业果生灭相续的状况,那个领会,实实在在讲就是体会到这个影相。真实的境界你要是见到了,那就是经上讲的八地菩萨,那不是普通菩萨,见到阿赖耶识。我们心清净虽然见不到,好像接触到影子一样。古人有比喻,像烧火,虽然没有接近火,但是火的暖气接触到了。火没有接触到,暖气接触到了,就是这个意思。你能够体会一点,就是接触到这一点气氛,这个气氛就很可贵。可是一定要懂得实相即是非相,这个非是双非,它不是相状,也不是空无。我们前面经上讲「非法相,非非法相」,法相是有,非法相是空,它这个非是两边都不是。
  因此「便领会得心中少有相不相」,不相是空。这是讲你心里面,稍稍有丝毫的执著,有个有相或者有个空相,那你就与实相相背,你就见不到实相;实相就是真如本性,你就见不到性。我们凡夫见不到性,为什么?凡夫著有;阿罗汉、辟支佛也见不到性,什么原因?他著空,他著非法相;都不能够见到实相。唯有大乘菩萨,他了解事实真相,空有两边不住;两边不住,实相就现前。
  【修行用功下手处,即是须於未起心动念时,精密观照。】
  这个句子很难讲,因此它观照上加一个精密。有没有起心动念来观照?一起心动念就错了。他是不是有观有照?确实有,但是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就如同镜子照外面的境界相一样,它照不照?它是照,它也观、它也照,可是它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我们怎么学法?当自己一念不生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心很清净,要常常这样练。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心很清净。怎么观照?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时候叫观照。动一念分别就错了,就落在意识的范围里面去了。诸位要知道一个原则,观照是不用心意识的;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第六意识。不用心意识,怎么个不用法?第六意识是分别,不分别就不用第六识;第七识是执著,不执著就不用末那识;第八识是含藏种子,也就是我们讲的记忆,我不用这个,那就不用第八识了。心意识都不用,那是什么起作用?那就是真心本性起作用。离了妄就是真,离了妄要再去找一个真,那就坏了,那决定是虚妄,哪里来的真!这一段后头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在没有起心动念时。我们在平常时候这个境界也有,只是不多。真正用功,这个境界会常有,而且有时候保持的时间也比较长,也能保持长一点,心清净。这个时候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如果才觉得有一点功夫了,那就坏了,你已经又落在妄想里面去了。这个状况就是此地讲的精密观照,离心意识。
  禅宗参禅要离心意识参,这才能够见性。不但参禅要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就是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它是属於照见。研教也要离心意识,不离心意识不能开悟。禅宗叫开悟,教下叫大开圆解。我们常听人说,一经通一切经通,他怎么会通?开解、大开圆解。我们念佛人也要离心意识,如果离心意识,你这一句阿弥陀佛叫做理念。你得一心不乱,是理一心不乱,将来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那个品位就高。当然这个事情没那么容易,我们一般凡夫妄想、烦恼、习气非常深重,何尝不想断,断不掉!还是一天到晚在打妄想,睡觉还作恶梦,那有什么法子。这就想到修其他的法门难,你参禅没有法子开悟,你业障太重了。你学教不可能大开圆解,因为你没有办法离开分别执著。
  念佛行,念佛虽然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佛号功夫得力,能够把这个东西压一压也行,他就能够往生,叫带业往生。这就是念佛法门比其他法门来得方便,来得容易。学其他法门,我们的的确确没有能力出三界,唯独念佛法门我们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种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不是实报庄严土,虽不是也没关系,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地方很特殊,叫一生一切生。我们生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到那个地方同时都见到了。不像十方诸佛刹土,四土他有隔别不在一起,当中有界限。凡圣同居土见不到方便有余土的阿罗汉、辟支佛,我们见不到。方便有余土的这些罗汉圣者,见不到实报土的菩萨,它有障碍,有间隔。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四土在一起,所以叫一生一切生。我们到西方世界,你可以看到罗汉、看到辟支佛、看到菩萨,大家天天在一起,所以这个世界非常特殊。
  【当知念头不起则已。起则非之,便是离念之快刀利斧也。岂非最妙观门。】
  般若 里面所讲的原理原则既高且妙,但是对於我们业习深重的凡夫来讲,太难了!「念头不起则已」,这起了一个妄念。「起则非之」,你怎么个非法?非是把它去掉。妄念起来,你用什么方法去掉?《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没有去掉?没去掉。你心里头还有一个「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起了个妄念。妄念去不了妄念,这才知道难!像佛在经上讲的原理,教给我们的观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念这句话,心里早就著了这句话,早就有住,哪里是无住?「凡所有相」念这个,心里头「凡所有相」那四个字清清楚楚,都著了相。起心动念就著相,没有法子不著相。一切都不想,又著了个空相,著了非法相,怎么可能不著相,真正做不到。所以你才晓得,离开念佛法门没救!念佛法门的妙处,「起则非之」,这个非之就用一句阿弥陀佛,才有一个念头起来,第二个念头南无阿弥陀佛就行了,把那个念头归到阿弥陀佛上去。这不是著了阿弥陀佛的相吗?行!著阿弥陀佛的相可以往生。往生同居土、往生方便土,都是著相去往生的;不著相往生,是生实报土、寂光土。但是诸位要知道,一切法门著相没成就,不但在大乘法里面你没成就,我们在《金刚经》前面读到,小乘初果都没有分,都不能成就。我们把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之后,才真正完全肯定;除念阿弥陀佛,没救了!我们这样才回过头来,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这不是大乘法不好,大乘法太好了,决定做不到。我们读到这个地方,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它回归到佛号上去,回归到净土上去,这个方法最妙,这个方法最殊胜。你要是用《金刚经》这个方法,前面说过,这是智念;我们归到佛号这边去,这是净念。净念比智念还要亲切,显示净宗法门的无比殊胜。
  【六度万行,一一如法精进修行,而曾无芥蒂於其胸中。】
  六度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属於事,属於事相。世出世间一切法无量无边,把它总归纳不外五大纲目,前五度。后面这一句,曾无芥蒂於其胸中,这一句是般若 波罗蜜。事做不做?做!要认真做、要努力做,要尽心尽力把它做得尽善尽美,心里头若无其事,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但是事情做过之后不染,正在做的时候也不染,那你就是真正修学大乘者。我们要晓得这里面有很大的关系,心里面一有染著就是轮回业,只要有一丝毫的染著,你要是做的善业,善业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的,不是为自利的,这是善业,佛法里面善跟恶,凡是利益众生的这是善,果报在三善道。如果有一念是为自己,或者是为我的小团体,这是自私自利的心,这就是恶,果报在三恶道。所以只要有一丝毫心里著了相,都是轮回业,我们要是明了这个事实才知道可怕。我们是轮回心,轮回心是什么心?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轮回心。所谓三心二意,你用三心,阿赖耶、末那、第六意识,这是三心,二意就是末那识跟意识。末那叫意根,第六叫意识,叫二意。用这个心,你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这叫轮回心。干的事情又是轮回业,你还能想超越六道轮回,没那个事情!不出轮回,受苦无有穷尽,实实在在讲太可怕了。
  要想在这一生超越轮回,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你只要把那个心变一变,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菩萨事业,马上就转变了。菩萨事业怎么做?心里面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我从事的行业,我尽心尽力去做,做到尽善尽美,服务於社会,服务於大众。不但服务,而且做为社会大众的榜样,这个事业就变成菩萨事业。普度众生,让你的同行人向你学习;工作里面、生活里面就是行菩萨道,菩萨道、菩萨事业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生活范围。我们这个观念能不能转得过来?
  菩萨的行是布施,布施的意思很广,我们在这个经上所说的,尽我们的心力,尽我们的体力,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布施。持戒是守法,不但佛陀的教诫我们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地方上的规约,统统都要遵守。乃至於没有条文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样样都要遵守,这叫持戒。忍辱就是要有耐心,对人对事对物,要能忍、要能够让。《金刚经》上,世尊在菩萨行当中,特别强调布施与忍辱,《金刚经》上六度,唯独这两样讲得最多。布施是修福,忍辱是保住福报,才保得住,不能忍保不住。
  我记得早年看的书,现在朝代、人名都忘掉了,有这么一个记载。有一个人家,大概官也做得很大,好像是九代同堂,这真正不容易。所以皇帝都表扬他,九代同堂大家族,家里上上下下大概总有一、二百人,九代同堂。皇帝到他家里去访问,你们家里人口这么多,你用什么方法,把这个家能够调理得这么好,一团和睦?这位老先生很有趣味,拿笔就写上一百多个「忍」送给皇帝,皇帝一看哈哈大笑,忍辱,忍!与大众相处不能忍,你就完了。家庭里面能忍,家和。公司行号能忍,你这个公司行号老板跟员工和睦。所以说,家和万事兴。这个老人答覆皇帝很有趣味,写了一百多个「忍」字,不能忍就不能成就。
  所以菩萨行,念念为众生,念念都为利益众生,没有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就有分别执著,就有妄想,你造的是轮回业。轮回之中,因果非常可怕!不要以为自己,我做的是善业、好事,我做的是佛事,如果你不把事理样样搞清楚,很可能将来堕在地狱里头,还不晓得为什么去的。这桩事情,诸位可以看看灌顶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灌顶法师在这一篇注解的后面,说出念佛人有一百种不同的果报,有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成佛,上上品往生,生到那边就成佛,有念阿弥陀佛的人堕落到地狱里去。我那个时候做学生,看到这个本子,看到念佛得善果,我们不怀疑,是应该的。念佛堕地狱,我没办法理解。念佛人再不好,也不至於堕地狱?我把这个事情,就把这个书拿去请教李老师。李老师一看:这是大问题,我不跟你一个人讲,我在讲经的时候对大众讲。他为我们宣说出来。虽然口里念佛,心里面拿著佛法做自私自利的营业,这就堕地狱,这个罪重!念佛人即使用佛法来做生意买卖赚一点钱、营一点利,也不至於这么大的罪过。没有晓得它其中有一个道理,把佛法的形象破坏了,让社会所有大众对佛教产生误会,这个罪他要背在身上,这就严重了。这是破坏三宝的信誉,障碍许许多多人修学佛法的信心,他要担负这么大的因果。我们想想,堕地狱是应该的,那没话说的。
  所以佛门当中点点滴滴,我们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还有就是三宝物,损坏三宝、偷盗三宝物,都是堕阿鼻地狱。这桩事情,我们在以前也是想不通。道场里面的东西,没有经过道场主人同意,只是偷偷的拿一点回家去,哪里有那么大的罪过?没有想到它这么严重。结罪从哪里结?从戒律上一看,我们懂得这个意思,一般人偷盗一个人的东西,你偷得再多,你欠一个人的,这个罪就轻。你偷他十万、偷他一百万,欠一个人的,这个罪轻。如果这个财物是新加坡政府的财物,国家的财物,哪怕是一块钱,你偷盗了,你麻烦大了。为什么?这一块钱是新加坡政府的,政府钱从哪里来?是老百姓的税收,新加坡所有国民,你都偷了他的,这个麻烦大了,这个还起来就很麻烦。结罪是这么结罪的,这个罪就重。虽然偷得很少,但是罪非常非常之重,你变成偷这么多人的东西。三宝物就更不得了!三宝没有国家界限,不但没有国家界限,还没有佛刹的界限,尽虚空遍法界,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国土里头三宝都有分。你要是偷它一针一线、一块钱、一毛钱,那个罪没有办法,搞不清楚的,所以堕阿鼻地狱,它是这么个结罪法的。所以要偷,偷一个人没有问题,千万不要偷政府的东西跟三宝物。我们才晓得,它是这么个说法的,否则的话,哪里会有那么重!我们决定不敢掉以轻心,认为这个没有什么大关系,但是偷盗很容易犯,非常容易犯。譬如公家用的、常住用的信封信纸,随便拿来私人写信,常住有没有答应给你?你也没有说,这就犯偷盗罪。真的是要非常小心谨慎。摆在外面结缘的,那个没有关系,你多拿一点,那是跟你结缘的,赠送给你的,不是结缘的不行。常住物一张纸都不可以动,这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所以六度要一一如法精进修行,心里面干干净净,若无其事。
  【一一精进,不坏也。】
  不坏世间法。
  【无不相也】
  无不相就是有相,没有落空。
  【心中若无其事,不著也。】
  这就是无住,前面讲的应无所住。
  【无相也】
  这样才空有两边不住。与自性体、相、作用都相应了,顺著自性,这叫顺著自性,这是佛菩萨。
  【一切世间法,事来即应,事情来了做。事过便休。】
  这个休是心里头没有执著。事情来了,有很多事情需要用思考的,我们就用思考;需要用劳力的,我们就用劳力。尽心尽力把这个事做好,事做完之后,心里头一点痕迹都没有,干干净净,这就对了,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虽休而能应,应而能休。所谓提得起、放得下。】
  放得下就是此地休的意思,心里面干净,一尘不染。提起就是要做,我们本分的事情要认真努力去做。可见得佛法并非消极,很认真、很努力的在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业。世间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利益社会、利益大众的,为大众服务的。
  【如是久久体会四句皆离之义趣而力行之。便能做到应时便是休时,休时便是应时。自然二边不著,四句皆离,此又是最妙行门。】
  四句是佛法里头常讲的「四句百非」,这个四句是根本的四句。第一个是「有」,第二个是「无」,第三个是「亦有亦无」,第四个是「非有非无」,这叫四句。这四句总一切法,把世出世间法统统包括尽了,总离不开这个四句。从这个四句里面再开展,那就是无量无边句,不止百句。这是妄想执著的根本,般若 破这个。
  「如是久久体会四句皆离」,空有两边不住。本经教我们离法相、离非法相,非相非非相就是这个意思。这个道理明白,旨趣也体会到,认真去做,努力去行之,认真去做。力行就是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就这么做去,完全依照《金刚经》的道理,《金刚经》的教诲,我们这样去做。但是前面那四个字很重要,久久体会,你才能得受用。你要做得很纯熟,做到很纯熟就入了这个境界。什么境界?应时便是休时。我在做的时候,就是心地清净时;心地清净时,就是我做的时候。或者我们还用《金刚经》前面的两句话,无住的时候就是生心的时候,生心的时候就是无住的时候。无住就是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生心就是样样事情都要去做;做的时候就是不染的时候,不染的时候就是做的时候,是一不是二,生心跟无住是一不是二。到这个境界你就入了,就契入,我们一般讲证果、证入。如果无住跟生心还是两回事情,那你没有入。必须是融合成一桩事情,你入境界了,这个入境界就是见实相,也就是明心见性,入了菩萨的境界。入的方法是「久久体会」,这四个字很有味道。如果是有意把无住生心融合成一起,你有意去的,那决定还是两码事情,绝对不是一桩事情;自自然然入这个境界,久久体会一定是自自然然做到。
  底下讲「自然二边不著」,没有一丝毫的意思在。我有意这样做,已经就住相,我要依照《金刚经》去做,你已经住相,决定不能有这个意念。这样去过生活,你就是转凡成圣;不但是转六道,实在讲是转十法界为一真法界,彻底转了。自然二边不著,四句皆离,此又是最妙行门。底下一句,这是我加的。
  【人生最高享受,如是如是。】
  我当年刚刚接触佛法,我的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说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听到这句话才入佛门的,我不是一般接引的,是老师告诉我的,佛法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那我当然要过最高的享受。所以到佛门里面来找,果然找到了,没有错!所以我非常感谢老师,念念不忘老师,老师指我这一条路是正确的。
  【若知一切法,实亦非实,非实而实。便知一切法相即非相,非相而相矣。】
  这一段非常重要,这一段是智慧,也就是我们讲的看破。前面教我们放下,心里头一尘不染是放下。为什么我们放不下?因为没看破。不知道这个世间一切法是假的,不晓得一切法是空的,不知道!以为这一切法是真实的,这是看错了,这是一个根本错误的观念。把自己的身心也认为是真的,一切万事万物也认为是真的,於是这里面起了自私自利的念头,起了分别执著、爱取有的念头,这样才造业。业力会变境界,相宗教义跟我们说:这一切万象、森罗万象,「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为什么会有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十法界是业力变的。六凡法界是染业变的,四圣法界是净业变的,染净统统离开,那就是一真法界,就超越十法界。由此可知,我们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它会变境界。善业变顺境,变好境界;恶业就变三恶道的恶境界。这不是佛菩萨给我们安立的,也不是阎罗王在那里制造的,不是的,自作自受,自己变现的境界,自己去受用,是这么回事情。如果你知道事实真相,事实真相《金刚经》末后一句太好了,「如梦幻泡影」,这是事实真相。既然如梦幻泡影,还有什么好执著的?自然就不执著。一切都不执著,为什么还要勤奋努力的去做?因为我们知道相是业力变的。我多造善业就变好境界,虽然我自己不受用,我愿意给大众受用,这是慈悲心,大慈大悲。诸佛菩萨要不认真努力来造善,我们还有日子过!一切众生念念当中是造恶业,为什么这个世界还能维系到这个状况,这里面有很多佛菩萨在修善业。我们沾他的光,不知道!甚至於他在行善,我们还骂他愚痴,骂他是傻瓜。我们在造恶业,他们在行善业,所以维持这个境界,还能维系住,不至於变得更坏,道理在此地。所以要晓得,相即非相,非相即相,所有一切现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现相是刹那生灭业因果报的连续相而已,确确实实没有自性。
  【佛说一切法,但是幻相而无实体。】
  这就是说明一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确确实实无自性,就是没有实体,当体皆空。
  【体唯净心】
  它的本体是什么?本体是清净心。
  【故曰万法唯心】
  心是能变能现,相是所现所变。
  【又曰心外无法】
  这是真的,所有一切法,不但是十法界,连诸佛菩萨的净土一真法界,也是唯心所现;除了心性之外,别无一法,这是事实。
  【故可就诸法以明实相。因诸法之实相,即是性故。】
  实相就是本性、就是真心,说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术语,其实是一桩事情。
  【《起信论》云:因不知一法界故,不觉念起而有无明,遂成众生。】
  这是讲法界的缘起,也就是我们现在一些科学家,在探讨宇宙的来源,生命的起源。现在外国这些书籍出版得很多,可是都没有找到,都是在摸索,都是在猜测,不能叫人心服口服。因为它不是事实,他拿不出证据出来。所拿出的证据,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存在,不能自圆其说。宇宙的缘起、来源,生命的起源,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特别是《楞严经》,《楞严经》叫做开智慧的《楞严》。《起信论》上讲的这个意思,也是《楞严经》上所讲的,它讲得简单,论上讲得简单。「因不知一法界故」,一法界是真的。众生与佛的差别在哪里?迷悟不同。迷的是什么?一真法界。悟的是什么?还是一真法界。一真里头没有迷悟;迷悟是人,人迷了。迷了之后就麻烦了,一念不觉而起无明。你要问:为什么会一念不觉?因不知一法界故,不知道原本就是一法界。一法界实在讲就是前面所说的「唯心所现」,心是一,所以现出来的相也是一;心真实,现的相也真实。一真法界就是真心所现,这里头没有妄,没有虚妄,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现的是这个境界。在四种净土里面,实报庄严土,实就是真实,不是虚妄的,所以实报庄严土就是一真法界。
  一真之外有所谓十法界,十不是数字,是代表圆满,圆满是无量无边的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从哪里来的?从差别心来的。我们讲堂现在有几百人坐在此地,一个人一个法界;两个人同在法界里,没有!你们两个人是同一个念头、同一个思想吗?各人想各人的。好像我们是相同的,《楞严经》上讲「同分妄见」。所以我们这个法界里头,有跟人家相同的一部分,但是各人是各人的;有跟别人完全不相同的,叫别业。譬如这个灯,每一盏灯,别业;它放的光,光光交融在一起,同分,虽然是同分,还是各人是各人的。你把这盏灯熄掉,它的光没有了。灯开起来,光跟大家同的,熄掉,它没有了。可见那个同分还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你才晓得一个众生一个法界,法界无量无边。到什么时候跟大家真的相同?入一真法界就相同,那就真的同了,心同境界就同了,心同境界就同了。这个事情可以能够试验的。我们看到两个人,假如他的面貌相同,他的动作也相同,仪态也相同,你就可以断定这两个人对一切事的看法想法都会相同。面貌是心变现的,这一点不假。有学问的人、有修持功夫的人,一看你的面貌,看你的举止言谈,全都露出来了,一点都没有法子隐瞒。从这个地方可以能够测验到。所以一切法是心识所变的,因此就可以在诸法里面、一切法里头见性,以明实相就是见性,相里面见性,因诸法之实相,即是性故。
  我们看禅宗语录里面,有很多写机锋话,我们一般人看不懂,不知道他说什么。老师考试考问学生,考他的境界,你见到什么?他在地下拿一片树叶、拿一朵花比一比,老师就点点头。我们不晓得他到底玩的是什么把戏,那代表是明心见性。他问你的见地,你有没有见到性?性在哪里?是什么样子?随拈一法无不是,皆是的。只要你真正体会到,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个空、不可得就是自性。空跟有在一起,不是离开这个相,别有一个自性,那就错了。凡是禅宗里面表现的这个,我们用《金刚经》这个意思去体会,都是空有一如、万法一如、体相一如,这就对了。你能够入一如的境界,那就是见性的境界,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如果你心里面还有分别,没见性。只要有分别就有对立,就不是圆融,就不是一如,一如就是不二。众生跟佛一如,生佛一如、性相一如、体用一如、理事一如,无有一法不如,那就入了境界。入这个境界心地一定清净、平等,《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他那个心的样子、心的状况,决定是住在清净平等觉里,这里面显示一切法皆如,一切法不二,也就是《华严》所讲「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因为一念不觉则生无明,无明就是不知一法界,知就明了,无明就是不知道,就是不明了。不明了事实真相,不明了万法一如,不明了,不知道万法是一如。不知是个动的相,无明是动相,心就动了,明了心就定了。所以诸佛如来他的心是清净寂灭。我们讲五忍菩萨,佛是寂灭忍,菩萨最高的境界是无生法忍,清净寂灭。才一动就是无明,无明在哪里?起心动念就是无明。也许有很多人,我也不起心动念,我什么也不知道,人家问我,我总得要想一想,起心动念一下。这就是无明是妄心的根本,我们用的是妄心。诸佛菩萨他不要起心动念。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许多的经典,都是别人向他请教问题,他说的。人家提出一个问题,佛是不是要去想一想再答覆他?如果想一想答覆他,从无明里面生的,那就错了。佛菩萨讲经说法心地干干净净,绝对没有动一个念头。所以佛经是在无念无生里面自自然然流出来的。我们今天对佛经为什么这么难懂?我们是用无明,起心动念去研究它。它是一个不起心、不动念里面出来的,我们要起心动念去研究它,别说你研究个十年八年,你一百年、二百年,研究无量劫也研究不通。为什么?根本不相应,这就是大经上讲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第一等聪明智慧的人,想研究佛经都不得其门而入。道理在哪里?道理在本质上不相同,一个是用真心,一个是用妄心,真心是清净心,妄心是起心动念的心,道理在此地。
  佛法如何通达?不起心、不动念就通达,这个法子妙!不起心、不动念,不但一切佛法通达,一切世间法也通达。为什么?一切世间法也是从真心变现出来的。所以你只要见性,没有一样不通达。佛经里面稀奇古怪的事情很多,这就是当年有一批调皮的人,释迦牟尼佛有智慧,「你什么都懂得,我问一样东西你不懂的。」那问你,你看经典叫《放牛经》。他们晓得释迦牟尼佛太子出身,以后出家行道讲经说法,他没有放过牛,问他放牛怎么放法?释迦牟尼佛把养牛的方法说了一大套,叫人听了都呆了,记录下来,《放牛经》。什么都懂,没有一样不懂,世出世间法统统都懂得。我们不向清净心上下手,向经教文字里面去下手,那就苦了,没有法子钻通。一定要从心性上下手,心性上下手,那就是要遵守这个经上教导我们的原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时、一切处,心要保持清净,一切事要认真去做。
  学佛,菩萨行门当中的重要纲领,也就是教给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工作、怎样去待人,给我们说的是六度、十愿,这是总纲领、总原则。尤其是普贤的十愿非常有效,比六度的效果还要来得殊胜。为什么?直接显示自性的功德;换句话说,直接用性德来修。佛门里面常讲「称性起修,全修即性」,那是普贤的十愿,教给我们一切恭敬,一切恭敬是性德。除什么?除贡高我慢的业障,那是自性的大病。业障,业障在哪里?贡高我慢是业障,贪瞋痴是业障,妄想分别执著是业障。业障里面要从最重的先除它,最重的就是贡高我慢。为什么?因为贡高我慢障碍了善法,不能够亲近善人,不能亲近善法,那就完了。所以把这个摆在第一,教给你要礼敬诸佛。
  诸佛,《华严》普贤法门里面所讲的诸佛,那个意义不一样,它讲的是十方三世佛。过去佛,我们在《万佛名经》里面看到、《三千佛名经》里面看到,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是谁?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这一切众生,众生也是广义的,众生不单指动物,植物、矿物都是众生。众生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任何一法都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叫众生。一切众生都是佛,那我们要问,桌椅板凳是不是佛?是佛。香炉蜡台都是佛,无有一物不是佛。大经上告诉我们,从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我们叫它做佛性,就是它的自性我们叫佛性;植物、矿物,我们换一个字,叫它做法性。但是要晓得,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华严》上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圆种智就是成佛。你什么时候成佛?你看到大地所有一切众生情与无情统统都成佛了,你就成佛了。如果你今天佛学得不错,但是这个看不顺眼,那个我对他不太高兴,你就没有成佛的指望。不但没有成佛的指望,告诉你,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指望都没有,因为西方极乐世界里的人,心地清净、平等、慈悲。如果你看到不顺眼的人,他念佛也往生了,你也往生了,到那里,你怎么也来了,你们两人要打一架,哪有这个道理!心里头有一点点这种执著痕迹,要知道不能往生,这个对我们的关系太大太大了。所以别人对我们看不顺眼无所谓,我们万万不可以,要知道我们有这一念不能往生。他有这些念头,他要不要往生我们不知道,他如果真要往生,不能有这个念头,这是不可以不晓得的。
  这是有了无明这才变成众生,有了无明才生烦恼,烦恼辗转愈来愈严重,於是就愈来愈堕落,这桩事情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只要不出轮回,你的果报一定是每况愈下,你不会好的。你不要以为作人不错,来生还可以得人身,来生还要作人,你固然有这个念头,作人有作人的条件,你有没有具备?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得人身要持五戒,你想一想,你的五戒守得怎么样?能不能打个八十分?如果你五戒可以打八十分,你来生可以得人身。五戒的戒相很微细。不杀生,「我没有杀人」;小动物有没有杀?你能做得干净吗?做得到吗?不偷盗更难,想占人一点便宜就偷盗了。偷盗在佛经上讲得好,叫不与取。只要是有主之物,他没有答应,你取得就是偷盗,非常微细,很难受持。很多人一般习惯上,他不知不觉,他认为是很正常的,他不晓得他犯盗戒。做生意的人,很多学佛同修受了戒的,跑来找我,他说:法师,我们犯妄语戒又犯偷盗戒。我说:你怎么犯的?他说:我不骗人、不逃税,我就不能赚钱,我生意就不能做了,那怎么办?你们大家想想怎么办?当然最好是改行,不要去做这个事情。可是有的时候没有办法,改不了,资本投下去之后改不了,不是那么容易事情。
  我们在台湾有一个同修,做那个生意并不好,做德州炸鸡,他的分店有二十多间,很赚钱,资本投下去太大了。以后学了佛,知道了,忏悔,但是生意没法子收,从利润当中拿出一部分弘法利生,专门来做好事,不错了。有没有办法敌过业力?很难讲,很不容易。总算是觉悟、回头了,没能彻底回头,可见这个事情不容易。
  五戒想持得圆满很难,得人身、来生再得人身不容易。你修福,修的一点福,如果得不到人身,福报是有的。有人到畜生道享福,有人到饿鬼道享福。地狱道是没福享,那是完全受罪。畜生道享福我们看到太多了,外国人养的宠物,宝贝!那真是一家之主,没有一个人不恭敬它、不伺候它,它有福报,前生修的。家里的主人都是它的奴才,都是它的佣人,都要伺候它,享这种福报。饿鬼道里面享福报,像土地公、城隍爷,初一、十五都有很多人拜拜,去祭祀他,鬼道里面享福,干这些事情去了。修福著相,将来就会享这种福报。这些道理、这些事实,唯独佛在经典里面讲得透彻,我们不能不相信,不能不接受,否则的话自己一定要吃亏。也给我们说明六道住不得,要住在这个地方,来生得不到人身,就是饿鬼、畜生;再要造重一点的罪业,就入地狱。三恶道入进去很容易,出来太难太难!所以在六道里头,佛讲得没错,头出头没。在六道里面,哪里是你的家乡?三恶道是你家乡。你到三善道来是出来旅游的,时间很短,马上就要回去了。你们看看《地藏经》就晓得,地藏菩萨好不容易度一个众生到人道,人道没几天他又回去了。人间一个月是饿鬼道的一天,人间一年是饿鬼道的十二天。人道里面来了,活个五十、六十,死了再去,饿鬼道没几天,刚刚看到你去了,你怎么又来了?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不出轮回,三恶道是故乡,人天是出来旅游的,你才晓得六道轮回之可怕。我们这一生遇到机会,大好的机会,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遇到要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一生永脱轮回,求生净土,这桩事情人人做得到。
  我们底下这个星期天,苏居士来跟大家报告,最近他念佛助念送往生的有七个人,还有一个往生的是一只猫,也念佛往生的。畜生都念佛往生,这都是眼前的事情、最近的事情,他来报告给你们大家听。人证、物证都在面前,一点都不假。而且往生这个事情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不难!真的是自在!不是说功夫到某一个程度来去自在,实在讲只要信愿具足,就来去自由。这个话有根据吗?有。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讲过,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的浅深。细细体会大师这两句话,我们就能肯定往生真的是随意的,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得了,这不是假的。
  【一法界者,一真法界也。十法界万象森罗,而真如则是一也。即一切同体之意。】
  底下几句话好懂。同体,同一个性体。
  【若知得一切法之真实状况,莫不空有同时。】
  这句话是总原则、总纲领。说空有同时,就是说万法一如,就是说万法不二。空有是同时的、性相是同时的、理事是同时的、生佛是同时的,无有一法不同时,无有一法不是同一个自性。正因为它是同时、它是一如、它是不二,所以《华严经》上才显示事事无碍,你们想想看,如果不是同时、不是一如,怎么可能事事无碍?理事无碍或许可能,事事怎么可能无碍?就是因为一切法是同时的、是不二的、是一如的,所以显示出事事无碍。
  【则上自十方诸佛,下至一切众生,以及山河大地,情与无情,莫不皆以净心为体。】
  净心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实相,清净心就是自性。所以净宗法门的修行,它是修的净念,称它为更亲切,就是净念就得清净心,就是这么个道理。比般若 法门讲的观照,它是用智念,智念跟净念还是要差一等。净念比智念更直捷,意思在此地。
  【净心之实相,本是空有同时,谓之一真法界,诸法一如。】
  我们在现前生活当中,事事物物去看这个、去体会这个,体会不二、体会一如、体会同时,你从这里面去体会,用这样的功夫。这一句佛号决定不能间断,我们心里只有佛号,没有别的。但是我们看一切法,我们用这个角度来观察,好处在哪里?好处是帮助你看破放下,念佛往生毫无障碍,好处在此地。所以我们讲《金刚经》的用意,就是看大家念佛不得力。所以把《金刚经》拿来讲一遍,帮助大家看破,帮助大家放下,把念佛往生的障碍排除掉,使我们净宗法门一帆风顺,我们目的在此地。
  观察,如《楞严经》上讲的微密观照,这个小注前面讲的精密观照,精密跟《楞严经》上的微密,意思是相同的。方法就是不用心意识,不要有意的去打妄想,有意就变成妄想。自自然然去观察、去体会,要久久体会,功夫就成就了。你真的能看破,真的能放下,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决定不会被外缘所干扰,这个样子功夫怎么会不得力?你的生活怎么会不自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想什么时候去见,就什么时候去见,这个多自在!真正是《般若 心经》上所说的「度一切苦厄」。但是修般若 ,得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我们没照见五蕴皆空,也度一切苦厄,这是我们人人可以做得到的,只要自己肯努力一点,就能成功。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四十五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45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零四面,从第一行看起。
  上面讲到一真法界,讲到诸法一如,这是大乘经里面的精华,也是最要紧的教义;我们修学要想知道的就是这桩事情,所谓菩萨证果,也是证得这桩事情。因此我们在前面说完之后,后面再用比喻来说明,使我们对这个事情能够更深入明了一些。
  在这里面为我们说出「同体」,谁跟谁同体?一切诸法都是同体的。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佛门里面的术语常讲「依正庄严」,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环境范围就太大了,从最微细的地方来说,我们穿在贴身的汗衫,这是我们生活环境,身外之物都是生活环境,我们居住的环境,我们活动的环境。现代由於科技的发达,交通便捷,我们的活动空间,已经不像从前一个小的城市地区,现在的活动空间已经遍及全世界,几乎每位同修都到世界其他地区去渡假、观光旅游,所以活动的空间大了。不过现在这个大,只大到这个地球,只有少数人他们到过月球,不是多数人,少数人到过月球。还有没有人的太空船,曾经登陆火星、水星,没有出太阳系。在我们想像,将来科技再进步,大概在太阳系的旅行是不成问题的。
  可是这一个太阳系范围非常非常的小,如果在整个无穷浩瀚的太空当中,太阳系的范围很小。科学家告诉我们,太阳系是我们银河系里面的一个小星系,而银河系的范围就非常广大。从银河这一边到那一边的边端,用光的速度来量的话,差不多都要二十万光年,二十万光年,从银河这一端到那一端,就知道银河系的范围多大。这个范围在我们佛经上讲,才是一尊佛的教化区,我们佛经里面讲的佛刹,一个佛刹、一佛土,一个佛的国土,实在讲就是一尊佛教化活动的范围,这是一个银河系。这是我们过去一般人,对於经典上讲的都是这样去体会。
  可是我们看看近代,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后面,他附的有一篇文章,这一篇文章也是他从北京交给我的,我们复印在这个经的后面,这是他的看法,看法也不无道理,看法有道理的。他是一个学科学的人,他在天津大学教无线电学,他是个科技人才。据他的看法,这一个银河系实在讲就是我们佛经里面讲的一个单位世界,这个就了不起,这个范围就太大。我们知道一个小千世界是一千个单位世界;换句话说,要一千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才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才是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活动的范围,如果以这个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才是一佛土,一尊佛的教化区,一尊佛的活动范围,这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我们简直不敢想像。
  现代科学虽然很进步,还没有发现十亿个银河系,还没有看出来,你才晓得佛的佛国土是多大!一尊佛国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六道轮回。诸位要晓得,单位世界的天顶是初禅,小千是二禅,中千是三禅,大千世界的天顶是四禅。所以一个大千世界只有一个四禅天,它有一千个三禅天,有十亿个初禅天,这么大的数字。黄老居士的说法,他是讲银河系的中心,就是佛经上讲的须弥山。这个中心我们现在科学家叫它做黑洞,银河系的中心,这个地方的引力非常之强,任何物质到里面都被吸收,连光都被吸收掉,光到那个地方都被吸收掉,他觉得那个是我们佛经上讲的须弥山,所以须弥山不在地球上。他说的这个也有他的道理在。像这样的大千世界,在这个太虚空当中是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如来都说不上它的数字,你说这个范围多大!
  这么大范围里面一切依正庄严,依报就是物质的环境,正报就是身体,有情众生,都同体,我们与佛同体,我们与一切众生同体,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的。在这个地方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是古德常讲的,用「金」跟「器」来做比喻。拿金比作体,用器比作相,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相就好比是器。金是「能现之体」,「唯一」,体是一个,黄金。但是它所现的相,那真是无量无边,你喜欢要个什么东西,就可以用黄金造一个什么东西,造得再多,几千种、几万种,体还是金,体没有变,用这个比喻比较好懂。器是「无量」。经上常说,像《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是从体上讲的,无量从相上讲的。凡是讲一,从体上讲的;讲多、讲无量,都是从相上讲的。体跟相是一不是二,正如同金跟器是一不是二。离了体,离了金,没有器,离了器也没有金。因此,体相是一不是二,或者体用都一样,体用是一不是二。所以同体;不但同体,「同时」,底下讲「一为无量,无量即一」,同时。
  我们一般人对於同体,这个意思还能够接受,说清楚能够接受,对於同时就感觉得很迷惑。其实如果真正明了是同体,同时就并不难懂。这才真正契入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体相不二、体用不二、性相不二、理事不二、事事也不二。《华严经》上讲的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同体同时所现的这个现相,不思议解脱现相,这个现相在般若 经上就叫做「实相」,实相就是「一真法界」,就是「诸法一如」;般若 经上讲诸法一如,《华严经》上讲一真法界。从这个表上看,更醒目一些、更清楚一些。这个观念非常重要,这是决定正确的观念;我们对宇宙、对人生、对一切万法,能够晓得是同体、是同时,这就是入佛知见,你的看法想法跟诸佛如来一样。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须知一切法皆由心现】
  这个心是真心,都是由心现。
  【一切实者,一切法俨然在望。】
  这是讲,他不讲空,讲一个实相。我们六根能够觉察出来,这一切现相存在,俨然存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叫俨然。
  【此语是破执无】
  佛这个说法也是事实,佛没说错,是破那些执著无的、执著空无;也就是说执著体,而不承认有相的存在。哪些人?世间里面四空天的天人,四禅天的无想定人,这些人都是执著空,这是没出三界的。三界之外的,小乘,阿罗汉跟辟支佛执著空,所以他们证得的涅盘叫偏真涅盘,证的是真,没错,偏在一边,偏到空里面去,所以虽然证得涅盘,不起作用,有体无用,这个错了,世尊常常在大乘经上责备他们,说他们这些人堕无为坑,不能够明心见性。所以这个说法是破执无的。
  【一切非实者,一切法当体即空。】
  一切法,相虽然是有,体没有,体是空寂,清净寂灭,体是空寂。我们现在佛经读得多,观念确确实实慢慢自自然然变过来,晓得这一切现相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所以我们对这些相就能放得下,能够看破、放下,不再执著,不再是「这个是我有的,那个是我要的」,这个念头虽然是还没有断,但是非常非常的淡薄。无论什么事情,有也好,没有也好,所以这个心确确实实清净很多,妄想少了,知道这个世间一切法里头没有得,当然也没有失,有得失这个执著那很辛苦,没有得失就自在了,真正体会到随缘度日的那个味道。平常我们佛经里祖师大德常讲随缘度日,这个话你会讲,那里面真正的味道你体会不到,因为你没有去做,你没有入那个境界,那个体会不到的。为什么不肯做?没看破。以为是实在有的,这个真的叫自找苦吃,没有这回事情。所以我们晓得,一切法当体即空,连我们自己的身体都是如此,这个身相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也许你要问,这个观念有什么好处?好处很多,最起码的好处是你不生病。当体即空,病在哪里?没有了,没有病。你执著这个身体是我,就会生病,病总得有个东西去生,身体不是我,当体即空,那病在哪里?你找都找不到,这个好处就有了。再有一个好处是年轻,不会老,纵然功夫不够,不容易衰老。所以忧悲老病死,都是因为有「我」这个错误观念,认为外面东西都是实在的,才惹这个麻烦。如果你把这个事情看破,看清楚了,真能放下,忧悲老病死都没有了,它真有好处。不要说生活在此地,生活在尽虚空遍法界都得自在,没有不自在的。为什么会自在?因为同体,因为同时,这是道理,这是事实真相。这个说法是破执著有的。
  【若知空有同时,可见空有俱不可说。何所用其分别哉。】
  这种分别妄想执著自然就没有了,空有是同时的,性相是同时的。因此佛教给我们两边都不执著,那就对了,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你怎么会不自在!
  【若约究竟义彻底说之】
  这就是更深一层去观察、去体会。
  【言遣则一切遣】
  遣是离开、放下、舍弃,不是说我这一边放下,那一边还留著,那个不行,一舍要一切都舍。世间法舍掉了,佛法也要舍,佛法也不能执著。为什么?佛法还是因缘生法,佛法与世间法还是同体、同时,万万不能够执著,执著就错了,执著是大病。执著佛法也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佛法也不能执著,这是一舍一切舍。
  【言不遣则一切不遣】
  不遣是什么?从相上讲的,从幻相上讲的。这个幻相,世法、佛法一切万相,它有,它不是没有相,体一定现相。当没有妄念的时候、没有妄想的时候,所现的相叫做一真法界。如果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掺杂在其中,所现出来的相就叫十法界,就叫六道轮回。所以六道、十法界,是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有体决定会现相,相不能灭的,相会转变。因此,诸佛菩萨教给我们要断恶修善,你能够断恶,恶的相不会现前;你能够修善,善的相就能够现前。所以说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什么原因?业因果报变现的相续相而已。无论是善境界、逆境界,都是刹那生灭,了不可得。因此,诸佛菩萨在三恶道度众生,他没有苦受;在西方极乐世界度众生,他也没有乐受,苦乐两边都舍,空有两边舍了,苦乐两边也舍了,他才能得自在,这个智慧才真正能现前。只要有一丝毫放不下,那就是无明,那就是烦恼,那就是生死的根源,所以一定要彻底放下。
  【须知凡言遣者,因执故遣。】
  这个遣对什么说的?对执著来说的。遣就是放下。在古时候,在中国南宋的时候,浙江奉化出现了一位布袋和尚,我们现在大家都称他弥勒佛、弥勒菩萨。现在弥勒菩萨都塑造的是布袋和尚像。布袋和尚也是不修边幅的,一天到晚背一个大布袋,到处去化缘,人家给他东西,他也不管什么东西都往布袋里一放,背著就走了。曾经有人请教他老人家,你怎么修行?向他请教修行的方法。他站在那个地方,把布袋放下。那个人也不错,懂得他意思。修行,怎么修行?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把布袋再背上就走了。放下跟背起来是同时。《金刚经》上,「应无所住」是放下,「而生其心」是背著就走,他用这个方法表示。一部《金刚经》所讲的,他一个动作一表演,全都演出来了。我们费这么多事情来讲,他一表演就出来了,他真的是在行道。放下之后要懂得提起,提起的时候要懂得放下,放下跟提起是一不是二。你要认为是两桩事情,那你就错了。它是同时的,同体同时,这才显示出诸法一如,空有同时。
  【故空有同时亦不可执,执亦应遣。】
  空不能够执著,有也不能够执著,空有同时还是不能执著,「不能执著」也不能执著,你要有个不能执著,你还是执著,你的心还是不清净。这个话只能说到此地,再往下没得说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去体会,这才是真正清净。
  【情见若空】
  情是情执,见就是你有见解,也就是你有你的看法,有你的想法,那就完了。你要问佛菩萨,佛菩萨你对这个事情有什么看法?他没有看法。你问他什么想法?他没有想法,他比你高明。今天我们最大的麻烦,很难突破的,「我想怎样,我看怎样」,你看看这种起心动念,这个言语态度,四相具足,我执、法执具足,读佛经他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是什么都没有,那是如来真实义。如果你什么都不执著,什么都没有,你看这个经,一看意思都明白了、都开悟了;你有一点点意思在里面,佛来给你讲,你都不会开悟。不要说是人讲,罗汉讲、菩萨讲,佛来讲都没有用。什么原因?因为你有障碍,这就是业障,深重的业障。
  我们在这个会上,常常用惠能法师做比喻,惠能法师听经为什么一听就开悟?他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他在五祖忍和尚那里所说的,那个偈子里头,「本来无一物」,他那个心里头什么都没有,所以他才开悟。而神秀跟五祖那么多年,他没有办法开悟就是他有一物,他还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有我执、有法执,所以就不行。经教他都懂,他也会讲经说法,也得到一切信徒的拥护。诸位要晓得,他所讲的都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都是听说的、看得的。听来的、看来的,这种学问叫记问之学。你记得很多,你读得很多,听得很多,你记得很多,连孔老夫子都说,不要讲佛,「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在中国古代世出世法都要求的是开悟,你自己觉悟了,那是你自己真实的东西。所以悟过来之后,讲《金刚经》,他是讲他自性的《金刚经》。这个经本是释迦牟尼佛从自性里流出来,这个讲经开悟的人拿到这个经本的时候,引发他自性的《金刚经》,那个味道不一样。
  这些原理原则,佛不吝法,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叫你放下;那你放下,再放下,放下还要放下。「有」放下了,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也要放下;最后,我放下,「放下」还要放下,那就行了,你就心开意解。这个时候就能渐渐恢复到本性,本性尽虚空遍法界。你把你的想放下,心里头拉拉杂杂那些相、妄想放下,把执著放下,执著是烦恼。贪瞋痴,中国的文字都在心字部,贪里头有心,瞋恚也有心,愚痴也有心,那是执著。分别就是思,心里头划上界限,要不得!打妄想,心里面就现相,统统要不得!把这个东西统统放下之后,都没有了,最后剩下来,剩一个真心;叫你放这个东西。所以情跟见,绝对不是好东西。
  情见若空,就是空有两边不著,执著也不执著了,到这个时候,
  【说空有同时也可以】
  为什么?你说不会执著,只有言说并无实义,那怎么说都可以,说空也行,说有也行,说执也行,说不执也行,怎么说都对。
  【即说四句又何尝不可】
  这四句是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它都对,都没有错,入了境界就没错。没入境界,
  【若其未空,说四句固不可。】
  那不是你的境界。
  【即说空有同时,亦未见其可也。】
  你只是学著别人说话,不是你自己的见地,别人说得没错,你说就错了,不是你的见地。所以学人家的东西,有的东西可以学,有的东西不能学,学不到的。事相的东西可以学,体性的东西决定学不到。
  【佛氏门中,一法不立,亦一法不舍。】
  为什么一法不立?因为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为什么一法不舍?因为有体决定现相,相不可灭,相只会转不会灭。所以我们在六道里头轮回,轮回是转变,不会灭。
  这一段的意思很深,是说明什么叫做实相。这个深义,我们从这些注解里面多少能够体会到一些,纵然不能够悟入,也能得到一点消息。能得到一点消息,对我们的修学就有很大的帮助。自今而后,我们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自然会看淡一些,不会那么认真,不会那么计较。能看淡一分,就有一分的智慧;能放下一分,就有一分的受用。受用就是经上常讲的福德。看破是智慧,放下是福德。你就有一分福德的受用,你能够开一分智慧,得一分福德,这是真实不是假的,立刻就能得到受用。再看底下经文,下面是约当来劝:
  经【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其实这四个字对我们来讲是大非易事。须菩提尊者不难,我们的确不容易。他为什么不难?前面讲,人家深解义趣,他当然不难。
  【明其不但能信能解,且能解行并进而不退也。】
  学佛最可贵的就是这一点。如果能够解行并进不退,成佛不需要三大阿僧只劫。果然能保持这个样子,甚至於西方极乐世界都可以不必去。为什么许许多多菩萨都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保证你不退转。凭什么保证?没有退转的条件,佛法里面讲缘,没有退缘,现代的话来讲,没有退转的条件。而十方诸佛刹土,退转的条件太多太多了,这是我们很容易体会到的。为什么退转?我们里面有烦恼,烦恼是什么?贪、瞋、愚痴、懈怠懒惰,这都是本身具有的;外面五欲六尘在那里诱惑,里外一接触,哪有不退转?佛法讲精进谈何容易,精进有精进的条件,你没有精进的条件,你懈怠懒惰退转必然的,我们也可以讲那很正常。它的条件在哪里?你要晓得,精进在六度里头是排在第四位,前面三位就是它的条件。第一个布施,他真能放得下,布施是放得下;持戒,真正守法;第三,能守法的人他才能够忍耐,他才有耐心;能忍而后才能够精进。世出世间一切法,成就都在精进;精进,一门深入,精是纯而不杂、纯一。没有前面三条,他放不下,他不守法,没有耐心。譬如我们学东西,就学得很多、学得很杂,这前面三个都没有。我要广学多闻,广学多闻不是给你讲的,广学多闻是给谁讲的?是给法身大士讲的。普贤十愿里头有,普贤十愿是给谁说的?《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最低程度是圆教初住菩萨,人家已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修普贤十愿。普贤十愿的基础是六度、六波罗蜜,没有六度的基础,谈什么普贤十愿!这个必须要晓得,他的基础在哪里。所以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要从看破、放下学起。《金刚般若 》,实实在在讲,真的是帮了很大的忙,帮我们看破,帮助我们放下,这个经上说得太好了!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佛法要舍。不但世间法要舍,佛法要舍。你要问为什么佛法要舍?不舍,你四相具足。具足四相就具足我执、法执,那有什么用处?有四相、有二执,就决定不能见性,所以经上讲「则非菩萨」。则非菩萨,这个菩萨的标准不是普通菩萨,是见性的菩萨。则非菩萨,就是说明你不是见性的菩萨。《金刚经》的标准跟《大乘起信论》的标准是相同的,都是法身大士的标准。解行不退,我们的确要从六度上扎根,从六度做起,然后才能够提升到普贤行。普贤行是成佛的,六度成菩萨,普贤成佛。
  【长老身值佛世】
  须菩提尊者出生跟佛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地区,有缘亲近佛陀。
  【闻法证果,能解空义。】
  佛讲的第一义空,也就是讲的真如本性、实相理体,他懂。佛说的他也证入,他亲证,所以他懂,他这个不是听了懂的,他是自己真正入这个境界。怎么会入?前面说得很好,只要一切法是一不是二就入,关键在此地。如果一切法还是二,你没有入。入的人决定是万法一如,那是入的样子。还有我、还有人、还有众生、还有佛、还有世法、还有佛法,这个人决定没入。他可以成为一个现代人讲的佛学家,佛学家是什么?是世间凡夫,佛法懂得很多,很有研究,但是他还在二里头不是一,二没有归到一,这个人是凡夫,绝对不是圣人。
  【此所以自庆不足为难,正显末世之十分为难。】
  这是实实在在的话,我们是真难,我们心何尝清净?从什么地方看,从平等看,如果心真的清净了,一定平等;真正清净了,一定万法一如。我们与一切大众相处,还是有憎爱,这个我喜欢他,那个我讨厌他,这哪里平等?有这个念头在,心就不清净,就不平等。我们讲修行,修什么?每天念多少卷经,念多少声佛号,磕多少个大头,没用!那叫装模作样。如果你们看寒山、拾得的传记,寒山、拾得当年在国清寺,厨房里面做苦工的;一个是在厨房烧火的,寒山烧火的,一个是担泔水的,吃剩的东西,不要,丢掉的时候,他收了捡捡挑出去的。丰干是舂米的,这跟六祖在黄梅干相同的事情,丰干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他们看到初一、十五大殿上诵戒,他们两个在门口嘻嘻哈哈的笑,说一些风凉话:装模作样。这是说明了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做什么用的?形式是表演的,这个诸位要晓得,就跟演戏一样,表演的。初一、十五大家在一起诵戒,守住仪规,规规矩矩、整整齐齐,表演的。给谁看?给外面初学佛的人看、不学佛的人看,让他们看到这个场面肃然起敬,诱导他入佛门,是这个意思,这个一定要知道。我们做所有一切法会,它用意在此地,接引广大的群众,这是演一台戏给他们看,目的是接引他们来。真正修行是在心地功夫,这个要晓得。所以往往真修行人,他不注重这些表面工作,但是并不是说这个表面工作是不对的,晓得表面工作用意在哪里?它有无量的功德,这就是十大愿王里面的称赞如来。
  确确实实《金刚经》里面所讲的理论是真好、真高、真妙,方法也好,简单,但是做起来真的不容易。可是并不是说不能做,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譬如,布施叫你放下,你肯不肯放下?放下,布施实在讲,你把钱都捐出来,捐出来多麻烦,费那么多事情,连捐的这个念头都没有,这叫真放下。捐,我还想到哪里去,这个罗嗦,你还是放不下,放下连这个念头都没有,有也好没有也好,脑子里头、心里头,这念头都没有,那财你真的舍掉了。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要统统放下。世出世间法一切放下,那我还学什么佛?统统放下你就成佛,你不要学了,你成佛了,你还学什么?佛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凡夫放不下,佛统统放下。那个佛,不学就成佛了,多自在!所以一定要从这里下功夫。开始要练习,因为妄想分别执著是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这说得容易做得难,哪有说放下马上就放下,没那么容易的事情,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去锻炼。
  【末世众生,既不遇佛,甚难得闻、甚难信解受持者,而竟得闻、竟能信解受持,彼真难能可贵,其根性必远胜我。其鼓舞后学之心,拳拳极矣。】
  这个意思已经牵涉到底下一段。末法时期,我们去佛很远,没听到佛说法,没有听到菩萨、真正善知识说法。那个说的人都讲不清楚了,我们听的人还听开悟了,哪有这个道理!没这个道理。除非听的人心真清净了,确确实实一尘不染,真的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那个行,那个听人家胡说八道也会开悟。这就是常说的「会说不如会听的」,那个行。可是到哪里找那样的人?没有!人人都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就要遇真正善知识开导。没悟的人、没相应的人,那就非常困难,就是他自己认识不清楚,了解不清楚,纵然依照古大德注疏去说,因为他没有透彻,他没有明了意思。由此可知,要不从真正修行实证,要想把经讲好,没那么容易。我们今天开始学,开始学要踏著古人的痕迹,决定遵守古人的注解,我们踏在他的肩膀上,踏上去要出人头地才行。如何出人头地?下面就是要认真,《金刚经》上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那就出人头地了。一定要受持,受持前面讲了好一大段,受持简单讲是依教奉行;你要不能依教奉行,那就不是受持。《金刚经》教给你是什么?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境界相。境界相给我们说了三个,微尘、世界,境界里小相、大相,小是微尘,大是世界;离身相,佛举的三十二相;合起来身心世界统统放下,这叫做受持《金刚经》,这经文里面说得清清楚楚。不是叫你每天《金刚经》念几遍、或者拜一部,那叫受,那个不是的,那毫不相干!
  《金刚经》的受持,是叫你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叫受持。你有没有去做?你放下多少?如果在末法时期真有这样的人,须菩提尊者佩服,当然佩服,理当佩服。因为他生在佛陀那个时候,他开解受持那不难,距离佛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以后,还有人没有遇到佛,遇到《金刚经》,也能够明了,也真能够这样做,这个人善根福德一定超过须菩提,这是我们承认的。所以今天说老实话,你的修持,你不成就那就不谈了,如果要成就,决定超过过去的祖师大德。什么原因?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面就有一段公案,佛门叫公案,我们一般人讲故事,真实的故事。在他那个同时代,有一个很有名气的修行人,四众同修对他都非常尊敬、非常景仰的。他住山,在山上住小茅蓬,修得非常好,戒律精严,身心清净。可是他有个缘,人家请他到都市里面来弘法,在都市里住了没多久,他名利心生起来,贪瞋痴慢都起来了,堕落了。这就是说明一个人如果禁得起诱惑,那成功了。绝大多数的人禁不起诱惑,外头环境一诱惑,里面烦恼又勾起来了。他在深山与这个社会不接触,他身心清净,到都市来就完了,这非常值得人感叹的事情。莲池大师那个时候什么时代?我们今天这个什么时代?今天这个时代花花世界,就是莲池大师这样的人,要是处在今天这个都市里头,也很难熬过去!所以今天我们在这个花花世界里面,能够不受诱惑,你这个定功就超过他们,你的智慧也超过他们,一定的道理。所以你们这些年轻出家人,要度底下一个世纪的众生,你们的定功智慧要超过我们这一辈。为什么?下一个世纪的诱惑比我们现在又不知道多多少倍,强多少倍?这是魔境。外头都是妖魔鬼怪,都在那里想尽花样诱惑你,在那里欺骗你,你能在这个境界里头如如不动,这是高段的功夫。古大德这些菩萨佩服不是没有道理,很有道理。他这个话讲得不是谦虚的话,不是客气的话,句句都是实话。我们看下面这个经文:
  经【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这是须菩提的赞叹,意思就是超过我太多太多,我不希奇,那才叫真希奇。
  【后五百岁,则指佛入寂后,第五个五百年,即末法之初。】
  就是末法的初期。
  【今则三0二二年】
  佛灭度到今年,三0二二年这个说法是我们中国的说法,跟外国人的讲法不一样,外国人他们说法今年是二千五百多年,跟我们中国说法相差六百年。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这个事情你要不问释迦牟尼佛,谁也不能确定。所以佛灭后几年,到现在是有很多种说法。在中国习惯,虚云老和尚用这个讲法,印光老法师也用这个讲法,印老给人家写的字后面用的佛法几年,都是用这个,都用这个讲法。这个讲法,在我们中国课诵本里面,那个说法跟这个年代就相应。佛出生在周昭王甲寅年,佛灭在周穆王壬寅年,所以用这个说法跟这个年代就一样。我们在赞颂里面,还是有这些字样,这个无关紧要。就是外国人这个算法二千五百年,也是第五个五百年了,都符合了。
  末法之初,佛的法运,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末法一万年,我们也过了五百多年,算外国的算法也过了五百多年,现在是第六个五百年;如果照中国这个算法,现在是第七个五百年,去佛远了。
  【已在第七个五百岁初】
  这是算中国的讲法,去佛远了。
  【经中凡言后五百岁,亦不定在第五。总明其是在末法时代而已。】
  这是一个原则,我们晓得就行了。总而言之,他这个话是讲在末法时期,不是正法,不是像法,总在末法时期。在这个时代,
  【楞严经云,此时众生,斗诤坚固,入道甚难。斗诤起於执著,执著起於分别,分别起於我见。而佛法则是专治此病。】
  这个确确实实没错,像《金刚经》就是一付良药。可惜现在人《金刚经》喜欢念,很尊重它,不照做,那有什么用处?还是我见,我见就是刚才讲的,我的看法、我的想法,还是搞这一套。每个人都说我的看法、我的想法,哪能不打架?所以和合僧团在今天没有了。我在早年,说这个话应该也有二十年。二十年前台湾有一位老居士,也是很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一天他请我吃斋,请我吃饭。在台北有个功德林,二十年前的台北市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他只请我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他的样子就很难过。他说:法师,现在很多人造罪业。我说:造什么罪业?要堕阿鼻地狱。我听到这么严重,什么人造罪业堕阿鼻地狱?是造什么业?他说:破和合僧。我一听,吃饭,吃饭!别想这个。他说:为什么?我说:你在哪里见到和合僧?我这一问,他想想笑起来了。不要外面的人去破和合,住在寺院里面,他们自己就打架、就吵了,哪里和合?如果真有和合僧的话,破和合僧是堕地狱;我说我没见过。一个小庙,两个人住,两个人都常常吵嘴、都吵架,他怎么和合?所以我老实告诉他,我说我没见过和合的僧团,你在哪里见过?他也没有见过,那说他干什么?没事,没有人破和合僧。
  和合僧团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见和同解。所以世尊真令人佩服,我们不能不五体投地。他老人家这个和合、见和同解的基础在哪里?不是说我的见解正确,你们都是错误的,都要依我,佛从来没有说这个话;我们大家都把一切想法、看法都丢掉,这不就和合了吗?高明,叫人没话好说。你有知见就是错误,就是迷惑、就是颠倒,就是分别执著;所有的人大家心都清净,都没有知见,这就和合,这个很能叫人佩服。所以,我们依哪一个人,人家并不服,我为什么依你?你为什么不依我?所以佛这一招很高明,佛也没有说「你依我,我是佛」,佛没有这么说法;佛说:我们大家统统把知见舍弃,不就一样了吗?不就和合了吗?所以我们读佛经,看到世尊这一套方法,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正能叫人心悦诚服。像《金刚经》上讲的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境界相,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就和合,这个见就同了,见同解是这个同法。所以佛法确确实实是专治这个毛病,我们见和同解,还有什么争的?一切争执都没有了。争执没有了,绝对不会有斗争,所以这个世界永远是和睦的,永远是太平,它这个基础建立在这里,这是完全真实,一丝毫虚妄都没有。
  【可知今日欲补人心,挽回世运,唯有弘扬佛法,以其正是对症良方故也。】
  现在这个世间人,每个人都自以为是,谁都不服谁,这就是斗诤坚固。僧团里面也如是,如果僧团里面要不是这样的,那佛所讲斗诤坚固就讲不通了。无论世法、佛法的团体,乃至於其他的宗教,没有一个不是斗诤坚固。斗诤坚固的原因,这个地方讲得很好:起於执著,执著、分别、我见,这就是斗诤坚固的根源。治这个病,确确实实除了大乘佛法之外,再也找不到能够治病的良药,找不到了。我们今天要挽救世运,从哪里做起?一定要从改正一般人错误的观念,要从这里下手。纠正一般人错误观念唯有大乘佛法,但是大乘佛法不在口说,要在实行,你自己必须要做到,然后说出来,别人才相信。你会说,做不到,人家在旁边讽刺你,不相信,不但不相信,还要送一顶帽子给你戴上,骗子!骗取名闻利养,说得好听,他自己做的是另外一套,这就是今天大乘佛法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弘扬?为什么不能帮助世人?由此可知,我们没有尽到责任,这个责任是四众弟子的责任。出家人要依教奉行,在家佛弟子也要依教奉行,我们大家在这个社会做一个好的榜样给人看,社会大众相信了,这样才能够救自己,救社会大众。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去做到,经典说得很好听,不能救自己,就是不能自度也不能度人。
  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讲,佛法的弘扬,「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我们果真都能从真实心中作,就能够自度度他。离开一切真实,是假的;不但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办法帮助自己。自己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依旧是恶业,恶业必定堕恶道。必须要晓得一桩事实,人在这个世间,这个身体很脆弱,不要认为我还很年轻,我还能活多少年,你跟阎王老爷定了条约吗?你有没有看看每天的报纸上,你看报纸上那个讣文,送丧的多少年轻人?你能保得住你活个八十、九十?靠不住!所以断恶修善要趁早,要赶快!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真正觉悟,一寸光阴就是一寸寿命、命光,真正能把握住,认真努力的依照经典教训去做,我们才能够得度,才能够真正往生。往生实在讲不难,很容易。往生的利益,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说不尽,我们哪里能说。永脱生死轮回,永远不再受苦,即使倒驾慈航到这个世间来示现度众生,也没有苦受。那个示现,示一点苦是给别人看的,心里面确确实实没有。为什么没有?「我」没有了,谁受?他没有苦受,他是来表演的,舞台上表演的,笑也是假笑,哭也是假哭,不是真的,他是唱戏,不是真的。我们现在是在真受苦;倒驾慈航的人没有苦受,永远离苦得乐,永远不再搞生死轮回。我们今天要想出离六道轮回,只有这一条:念佛求生净土。
  【斗诤坚固之人,其障深业重。】
  这是非常明显,确确实实障深业重。
  【内因不具可知】
  这是讲他的因。如果我们常常读诵大乘,不难想像,说这些人的业因。
  【加以去圣时遥,善知识少,因缘两缺。】
  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太深,这是因;这一生当中遇不到善知识是缘,内因外缘都不好。
  【於此深经,不但受持难、信解难,即得闻亦已甚难。】
  这是给我们说出三种难。受持真难,受持要去做,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是受持。不但受持难,能够把《金刚经》的意思搞清楚、搞明白,都很难。《金刚经》要不是这个讲法,这个意思讲不出来的。我们这个不算是细讲,如果要细讲,我们预定这部经是讲四个月,要细讲的话,别的人我不敢说,我自己这个能力,这一部《金刚经》让我来讲,每天两个小时,我有能力讲四年。别人比我高的境界那我不敢说,我这个能力可以讲四年,不容易!时间再缩短,讲是能讲,听的人不得受用,这是真的。没有把它搞透彻,你怎么会得受用?不但受持难,解都难;真正解了,信心才能够生得起来。即得闻亦甚难,这是真的。我们一生当中有机缘听讲《金刚经》,听得这么详细,很难!不是一个容易事情。所以机缘要珍惜,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一句也是实话。相当不容易,把这一部经能够讲得很透彻是很困难。
  【倘无此三难者】
  如果这三种难都能突破,因缘好,遇到善友能够为我们详细讲解;讲了之后,我又能听得懂、能体会,又能认真努力去照做。从看破放下,这个解就是看破,受持就是放下,真能看破放下,这三难都突破。
  【非久植善根,定为佛遣可知。】
  这样的人是无量劫中所种的善根今天成熟,这也是《金刚经》上说的,《无量寿经》上也是这么说的;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样深厚的善根,你今天才有缘分遇到之后听懂,真正发心干了。今天听了听不懂,听懂了不肯去做,什么原因?过去生中这个善根还不够。所以你纵然听明白了,也不肯去做,也不肯真正去放下,这是我们善根福德不够。如果善根福德真正够的话,他一定是这个样子,这是一种人。另外一种人,就是我们讲的再来人,是佛菩萨派他来度众生的,他本来就不是凡人,定为佛遣可知。这就像什么?我们历代祖师大德里面,很多佛菩萨再来的,像我们刚才讲的寒山、拾得、丰干,他们是再来人,文殊、普贤再来的,他们能够放得干干净净。近代当中,像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他们这些人,这些人也是再来人。虚云老和尚是什么人,我们不晓得,印光法师我们知道,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所以他能看破、能放下,能做得那么彻底、那么究竟。只有这两种人。
  【故曰则为第一希有】
  第一希有,说实在话,还不是说佛派来的这些人,这些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不指这个,是指善根深厚的人。《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是讲的那一种人,那一种人是真正第一希有。
  【居末世而得闻深经,必具胜因。】
  我们在末法时期,众生业障深重,造恶几乎时时处处都能明显的见到。恶报是劫难、大劫难,是一切众生的共业,如何能避免?在一个地区,要是有人能够弘扬大乘深经,这个地方众生的缘一定是很深,绝非偶然,才能够遇到胜缘。
  【闻便能生信开解,持戒修福。】
  这两句就是照应前面的必具胜因。他要没有殊胜的因,他遇不到佛法,遇到佛法他也不能开解,他也不能受持;必具胜因。就像经上讲的,无量劫供养诸佛如来,这个因深厚。也许诸位要问,既然是无量劫中供养诸佛如来,为什么我们没有证果,还落得今天这个样子?其实你要问这个问题,答案就在你自己那一边,你不必问我,自己想想就明白了。我的看法、我的想法没丢掉,就这个原因,没有别的。生生世世学佛,跟著佛、跟著菩萨学,学的功夫很不错了,就是这一点没放下,还有自己的看法,还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无量劫到今天都在搞六道轮回。现在这一生又遇到了,如果还有我的看法、还有我的想法,这一生还是不能出三界,慢慢吧!来生再干。如果你真的觉悟了,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吃了这个亏,现在我真的要放下了,那就恭喜你,你这一生功德圆满了,你到西方世界作佛去了。要觉悟,要彻底放下!不要家里财产我要交给哪个儿子,怎么办?那你还是放不下。放下,一切放下,不管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管了。还在想前想后,你还是没放下。我们过去生生世世就是因为这个事情耽误掉了,这一生再要干傻事,你又错过了。生生世世就这么错过,你说多可怕,多冤枉!希望这一生要早早觉悟,不再干这个傻事。就是我有钱,想要怎么样做功德,也是傻事。
  古时候庞居士做了样子给我们看,庞居士做的那一套,就是交代我们一句话,为了交代我们一句话,他干的。他家里相当富有,他把家财装上一条船,划到长江当中,船炸一个洞,整个沉下去,变成一无所有。生活靠打草鞋,大陆上不晓得还有没有,编草鞋,一天卖几双草鞋,卖几文钱,买一点米菜回家过日子。人家说:你那么多钱怎么不要了?拿来做一点好事。他就是为了这句话,「好事不如无事」,做好事也很操心、也很麻烦,不如无事,无事就解脱了,就自在了。做好事还是有事,有事出不了轮回,无事才能出轮回,这个要知道。所以你们发心讲经的同修们,讲经是个好事,要怎么讲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就不碍事了。如果著了讲经的相,还继续搞六道轮回,还是出不去的,这个要知道,西方世界没你的分,六道轮回有分的。一定要「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就自在了。不要著讲经的相,不要著讲经的功德,说了,若无其事,跟没讲一样,这才行!持戒修福,就是能开解,持戒修福,持戒修福是真做。
  【持戒是断绝染缘,此自利之基。】
  持戒就是修清净心,修定、修清净心,必须让心中一尘不染,持戒是为这个。
  【修福是发展性德,亦利他之功也。】
  实在讲,持戒里头也有利他,不过是以自利为主,决定利他。为什么说决定利他?戒律清净的人就是一切众生的好榜样,别人看到你生欢喜心、生尊敬心,效法你,向你学习,那不就是利他吗?但是他的重点在自利,自利决定利他。修福是自他两利。修福要不著相,《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著相修福,那就不是自利,当然更不能够利他。著相修福,果报还是在六道轮回。如果持戒著相修福,他的福报可能在人天;如果破戒修福,果报一定在三途,福报是有,到畜生道去享福,到饿鬼道去享福,他去享这个福,还是大错特错!所以一定要遵守《金刚经》的原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生什么心?生持戒修福之心,这就对了。应无所住,是不著有,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不著有;持戒修福,不著空;这叫空有两边不住。这是菩萨行,没有堕在一边。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如果心里面有执著,有妄想分别执著,持戒修福你堕在有边,不能出三界;如果心里无住,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不持戒、不修福,堕在空边,果报在哪里?在四空天,还是不能出三界。两边堕在任何一边都不行,必须两边不住,菩萨行中道。什么叫中道?两边不住就是中道,《金刚经》教给我们行中道。
  【自他两利,必蒙诸佛摄受。自於此经能生信心,以此为实,解真实义。】
  这个修行人真正是两边不住,真正做到佛在这个经上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应无所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不住;「而行布施」,持戒修福就是布施,而行布施。这样的人一定得到诸佛摄受,我们常讲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一定得到。这样的人,有具足这样根性的人,接触到这部经典一定能生信心,一定会以为佛这个教诲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妄的,他能够接受,他能够奉行。真的,真实教诲,我们一定要依教奉行。这是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在这一生当中同时具足,才能成为第一希有之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焉能不佩服?这当然是要佩服的。我们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如果觉得差一点,不能说没有,没有你怎么会遇到这个缘?你怎么能参加《金刚经》这一会?你能够到这个讲堂那就有缘,但是也能听得懂,也能够解,暂且还做不到,那就是你的善根福德因缘不是没有,差那么一点儿。差这一点,这一用功一努力,就马上补足,就可以补足,因为相差不多,所以大家努力一点就行了。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四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46
  请掀开经本,一百零六页,看最后一行经文。
  经【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这一段经文是说明,为什么前面说这个人是第一希有?佛法当中无论是如何的称赞,一定要把称赞的理由说明,才能让我们大家真正能够相信。由此可知,诸佛菩萨句句话都不是随便说的,不是偶然即兴而说,都有事实的依据。底下有三段经文,就是解释其所以然之理。
  【末世众生,必宿具般若 根性,我法等执较薄,方能於浊恶世中,得闻此法,超出常流,信解受持也。】
  信解受持的确是不容易,这个地方就说得很清楚了。他的远因是过去生中,大经上佛告诉我们,无量劫来,过去生中不是一世、两世、三世、五世所种的善根,那实在讲是太薄了,决定没有这个缘分。我们在《无量寿经》当中,看到阿闍王子那些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那个亿,我们就算最少的数字,印度最小的数字十万称亿,算它最小的;最大的是万万为亿,最小的算它十万为亿。过去生中也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四百个十万,四千万尊佛,一尊佛出世是三大阿僧只劫,四千万尊佛出世那是多少劫?这个数字在我们看起来太大太大了,而有缘听佛讲《无量寿经》,还不能发心求生净土。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听到佛讲经不愿意求生净土,这是很正常的事,这一点不奇怪,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没有那么厚。如果听到这个法门,就肯发心求生净土,他这个善根福德因缘,决定不只供养四百亿佛。像这个经上讲的,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他才有这样深厚的善根。所以闻法信解受持不是普通人,这是佛在经上都很明白的与我们说明白了。因为他的我执、法执比常人要来得薄,虽有,他容易放下。我们看现在,最近的一些往生的人,我们看到的,我们听到的,都是些事实,他们的瑞相都非常好。无论是念佛久暂,久是念多年的佛;暂,或者是念几天,或者是临命终时才遇到善友,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这一听,他就能放下,他就能接受,在我们看起来念佛不难,往生很容易,为什么佛在经上常说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实在说是真难信。你所看到这是少数几个例子,这是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成熟,你看到了。他一听、一听劝告,他真能放下,这一放下就走了,这才能在浊恶世中闻得此法。现在是五浊恶世,执著妄想非常严重,习气很深,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我们看到这些真正能够信解、能够奉行的人,超出常流,常流是普通人、一般人,他超出,所以他能信、能解、能照做。《般若 经》上的受持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就是受持金刚般若 ,这个意思同修们一定要记住,一定要明了。绝对不是说每天早晚把《金刚经》念一遍就是受持,不是那个,那个不是受持,你只要有一丝一毫放不下,般若 的气分你没有。不要说世缘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对於佛法里面起了执著,法执。我执跟法执是一个执著,执著的对象不一样而已,只要有执著,你就是造生死轮回业。执著就是做在佛法上,弘扬佛法也好,流通佛法也好,都是造六道轮回业。我相信你们这些同学们,都听说梁武帝的故事,你们今天在佛法里面做一点善事,你能跟梁武帝比吗?梁武帝造四百八十座寺庙,你们造几个寺庙?梁武帝护持几十万出家众,你护持几个人?你怎么能跟梁武帝比。梁武帝遇到达摩祖师,请教他:我这个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摇摇头,并无功德!你们今天做的是功德吗?没有功德,这个诸位要知道。
  什么叫做功德?清净心上一丝不挂,那叫功德。你还在著相!著相修行,著相修福,你搞的是轮回业,这是我跟诸位同修讲真话。这些事情要不要做?要做,可以做,不能有心去做。佛法一切讲随缘,没有叫你攀缘。今天你建个道场,你立个会,到处拉信徒,到处劝人来供养修福,这就是造轮回业。果报在哪里?你仔细去看看佛教的经论,果报在三途,不在人天。你才晓得佛门当中修福不是容易事情。没有智慧、没有福德,修福都修不到,种福、种福田种到石头上去了,哪里能开花结果?到最后连种子都烂掉了。不认识什么叫做福田,不认识!往往自以为是修了很大的福报,而不晓得将来果报在三途。这什么原因?没有般若 、没有智慧,愚痴!干的这个事情。真正修福的人,他真做,他名也不要。譬如印经,他拿了很多钱来印经,后面印个名字?不要,法师,不要名字,没有人知道,这个福报是真的。他出钱建道场,那个数量也很可观,要不要名?不要,没有人知道,这是真正懂得修福的。大乘经自己读诵,或者来听经,他体会到了,他明白了,觉悟了,所以他能修真实的福报。唐朝庞居士告诉我们,「好事不如无事」,无事是第一德。
  近代虚云老和尚到处建庙,古老的庙破坏了,他去修复,有一些地方去兴建,建好了找一个有修行的人来,马上就交给他,他就走了,以后再也不来了,再也不问。这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所谓是「作而无作」。老法师是参禅的,中国禅宗是以《金刚经》为最主要的依据,而《金刚经》上告诉他,「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到处建庙,生心;建完就交给人,再不过问,无住,他真做到无住生心。在新加坡也有一位很了不起的法师,很多人不知道,我也不能讲,讲了他要骂我。这个人心地清净,护持佛法不要名,平常这个法师很穷,没人供养,可是他拿出来的那些功德,那多吓人,真正不可思议!这是这一代当中的奇人,希有难得!可是看他其貌不扬,看他没有什么了不起,好像不值得人尊敬。那是诸佛菩萨大人所尊敬的,不是凡夫,凡夫瞧不起,佛菩萨尊敬。凡夫尊敬的,佛菩萨那里没有名,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一定要记住,守住经典的教训,认真努力去修学。这一段是说,为什么他是第一希有?他已经离相,法相、非法相都离了。这一段是讲不著有,不著法相,下面一段经文,不著非法相,不著空。
  经【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金刚经》上,凡是讲「即非」,都是从体上说的;讲「是名」,都是从现相上讲的。我们看小注:
  【我本缘生幻有,当其现幻相时,即是非有,故曰我相即是非相。】
  我们只要把这一句明白了,后面三句自然就明了。这是说的实话。说实话,往往与我们的常识、观念完全相反,於是就很难接受,但是它是真实的。我,我们现在都把这个身体当作我,说到我就知道这个身体了。我从哪里来的?你要说我是父母所生的,这个话讲得就不通。父母能生吗?父母如果真的能生,喜欢生多少都可以生多少,那才叫能生。为什么有的人结婚一辈子,他就不生小孩?为什么有些人他不要小孩,偏偏生一大堆?你仔细去想,你就明白这当中道理。父母不能生,父母是缘,他有个因,因遇到缘就结果。父母只是缘,因是什么?因是过去生中造的业。过去生中是善业,这一生就命好,所以就是富贵人家,不愁衣食;过去生中要造的是恶业,这一生生活就相当辛苦艰难,业力在做主宰。寿命的长短,身体的健康,容貌的好丑,全是业力在支配著。业是因,父母是缘,因缘和合才现这个身相。所以这个我、我身,本来是缘生幻有,因缘生法。这个有不是真有,是幻有,这个我们在前面都曾经屡次的报告过。
  我们今天看到自己的身相,外面所有的境界相,都是刹那生灭的连续相,不是真的。这个话讲了很多次,可是我们有没有听进去?好像是听进去了,又好像没听进去。这是怎么回事情?听是听了,决定不起作用。如果你听进去,起作用了,可以说你对於这个世间得失的念头没有了,贪瞋痴的念头也没有了。为什么?晓得一切法缘生幻有,不是真的,你还会去造业吗?不可能!你要去造业,这个业造得太冤枉了。我在这个世间想得名、想得利,想成就这个、成就那个,结果都是一场空。不是讲将来一场空,你现在在造,现在就是一场空。你以为你现在能得到?那叫愚痴,那叫自己骗自己,决定得不到,那何苦去造业?这就说明缘生幻有。
  现相正在现前的时候,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即是非有,这是说明事实真相。相虽然是幻有,是不住的,不住就是它绝对不会停在这里。就像我们看电影,那个银幕上的画面,它不是停住的。这个我们现在都知道,是后面那个影片在放映,它的速度很快,一张一张在那里换,一秒钟镜头开合二十四次,不停的在开合,就像是不停的在生灭,是这个相,一张都留不住。我们眼前连自己的身,不但这个身,自己的念头,《金刚经》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个有为法里面,你们看看《百法明门》就知道了,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色法,统统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身心世界,这全是有为法。有为法都是缘生幻有,刹那不住,这是真相。但是体决定现相,现相这个相是不住的。因为他会现相,相又会变,所以佛才教我们要生心。生心的道理就是因为这个相它会变,你生善心现的就好相,你生的恶心,现的就是三恶道相,是因为这个缘故,佛才叫你而生其心。诸佛菩萨生的是清净心,普度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造的叫清净业。他这个业是善,他不是恶,是善心。有没有念头?没有。你做事情用善心去做,你造的是善业;恶心去做,你造的是恶业;善恶两边都离开了,你造的是净业。诸佛菩萨所造的叫净业,善恶两边都没有,完全符合《金刚经》上的教诲,「无住生心」,所以那叫佛,那叫菩萨。这个不再轮回,不但是不再轮回,也不在十法界,他们住一真法界。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有幸得人身,有幸闻佛法,得人身、闻佛法,没有能把佛法真正的意思体会到,还搞轮回业,你说这个冤枉不冤枉?如果拿著佛法来造罪业,那就太可怜,果报在阿鼻地狱。你不做还好,不做没有这么重的罪,不会受这么样的苦。这尤其是我们要明了的、要觉悟的。所以真正了解真相,身心清净。所以说「我相即是非相」。「我」既然都不可得,还有哪一样东西你能够得?彻底觉悟的人,他怎样过日子?随缘、随喜,那个日子过得很快乐,「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他不再造业,他随缘消业。消业而不造业,这个高明,这叫真正学佛。人相也是缘生幻有,众生相、寿者相都是缘生幻有,一个道理,所以「即是非相」,理亦如是。
  【一切法相,皆是幻相,本非真实。】
  我们要问:一真法界是不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给诸位说,是的,还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为什么叫它一真,我们这个叫虚妄?它那种相续,永远就相续那个样子,它不会变,就是不会另外改变一个样子。佛法里面讲真妄,那个定义很简单,凡是会变的就是假的,就是虚妄的;凡是不会变的,就是真实的。西方世界现的相,那个相续相是一样的相,它不会变。我们这边的相续相,是每个相都不一样,它会变。也许你们大家说不见得,我看这个,昨天我看是这个样子,今天还是这个样子,没变。你不承认它在改变,好!昨天跟今天时间太短,你没看出来,如果你隔一年来看,不一样了,去年新今年旧;隔十年再看,那完全不一样,改变太大了。它这个变,是不是一年一年变?是不是十年十年变?不是。天天在变,不仅是天天在变,真正讲刹那刹那在变。因为它变的幅度很小,我们看不出来,隔一段很长的时间,它这个差别大了,我们就看出来了,是这么回事情。
  像花,有些鲜花到第二天就谢掉,那就太明显,昨天跟今天完全不一样。有些花开的时间比较久,它能够开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时间比较长一点,你要一、两个星期才看得出它的变化,实际上刹那变化。因为它有变化,所以佛教给我们断恶修善,希望我们的境界相,这个变化相,愈变愈好,不要愈变愈坏,这才教给我们这样生心。如果你生的是清净心,那就太好了,那就跟诸佛菩萨一样,所现的境界是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华藏世界现前了。这是佛为什么教给我们应无所住以后,又教要而生其心。教给我们离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无住,无住就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而行布施就是生心。布施的意思前面说得很多,是广义的,包括我们全部的生活,就用布施这两个字做代表。这是说清楚为什么要生心,为什么要行布施。
  【一切法相,皆是幻相,本非真实。正明其有即是空也,所以可离。】
  因为一切法,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法包括一真法界,不仅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包括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我们现在一般经上举例,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这都是一真法界,都是幻相,本非真实。所以菩萨生到西方世界,西方世界一切的受用,他著不著相?他不会著的,他如果是著相,不能往生。听说西方极乐世界房子都是七宝造的,马路都是黄金铺的,这个地方太好了,我到那边去可要享福了。这种心态不能往生,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念二十万声佛号都不能往生。为什么不能往生?往生不是说念佛号多少,不在乎这个。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真正相信、真正发愿,这是往生的条件,「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浅深」。没有说持名数目多少,没有这么说法,功夫的浅深。功夫是什么?清净心。
  净土三经里面都明白告诉我们,念佛的功夫大分,分为三等。最低的是「功夫成片」,所谓功夫成片是心里面一天到晚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不想,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功夫打成一片。念到这样的功夫就保证往生,你真的就有把握,决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功夫高一层的,见思烦恼断了,念到「事一心不乱」,当然往生自在,没有话说。连这个功夫成片,成片里面也有九品,上三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想去就去,就很自在,何况事一心。功夫更高的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见思、尘沙都断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种人生西方是实报庄严土。这是讲念佛功夫的浅深,功夫是在清净心。所谓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说老实话,都是清净心的纯度不一样。功夫愈高,清净心愈纯,是这么回事情。心净则土净,这才能往生。心里是贪瞋痴,念佛怎么能往生?虽然讲带业,古德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带旧业不是带新业,带往昔所造的罪业,不是我现在一面念佛,一面还在造业,这个不能往生。也许问:我念佛怎么会造业?你念佛用贪心去念佛。我要念佛,我要生净土,净土那个地方都是七宝,都是黄金,我在这个地方穷得不得了,日子好难过,到那里去,我就富贵了,用这种心态念佛,一面念佛一面还起贪心,这哪里能往生?这不能往生。所以念佛要清净心,要把贪瞋痴统统放下,这个才相应,知道有即是空。所以这个幻相是可以离的。因为可以离,我们才能够离娑婆世界,才能够往生净土。
  【譬如翳眼见空花,花处即是空处,何必灭花而别取空,翳净则花自无,此亦如是。】
  这个理说得好,也是事实真相。可见得取净土就在自心,不在外面;外面没有净土,心净则土净,这个比喻好。翳眼是我们眼睛害了病,害了眼病,看到外面空中就有这个现相出现,害过眼睛的人都有这个经验。看灯,灯上有个圆圈,有个光轮,害过眼睛的人统统有这个经验。这些相不是真的,是假的,确确实实经上讲的「了不可得,当体即空」。用这个比喻,只要害过眼睛,有这个经验的人,一说他能够体会得很深刻。花处确实就是空处,因为它确实没有花,所以不必把那个花去掉才显出空,没有必要。此地这个空是讲性,花是代表相,十法界依正庄严之相,当体就是自性,当体就是真空,空有是一不是二。空有是一不是二,很难懂!如果用这个比喻好懂,花处跟空处是一不是二,这个好懂。而实际上,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相,跟病眼看空中的花,几乎是完全一样,一样的道理,一样的事情,从这个小的当中我们就能体会到大的。
  十法界依正庄严虽然是有,我们可以欣赏,我们可以受用,决不能执著。为什么不能执著?它是假的,它「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正如同我们看电影一样,电影的画面,你可以欣赏,可以受用,你能不能得到它?得不到。为什么得不到?你晓得「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它那个相是刹那刹那生灭相,刹那不住。如果我们能够把现实的这个世界,看成是电影上的银幕,后面那个比喻好,「梦幻泡影」,那什么事都没有了,你跟佛菩萨没两样了。你要是把这些假的当真的,那你可就冤枉了。什么冤枉?在六道轮回假相里面去讨生活,或者每天晚上在恶梦当中讨生活,那个梦是假的,可是在梦中不知道是假的,以为是真的,在那个恶梦里头吃尽了苦头,那个难过!诸佛菩萨他的本事,就是知道这个现实是梦幻泡影,所以顺境他也不喜欢,他也不要;逆境他也不烦恼,他也不受苦,他知道假的,不是真的。不必把这些境界相去掉再去见性,不需要,相就是性,性就是相;相会变,相是随著业力在变,是这么一回事。
  【约性,一真法界,本无差别,本来常恒,哪有我人众寿诸相。】
  这是就性上说,就体上说,就佛与大菩萨他们现量境界上说的。为什么诸佛菩萨那么自在,有那么大的智慧,有那么大的神通?在十法界游戏世间。他这些智慧能力从哪里来的?佛告诉我们,佛与大菩萨的智慧能力,我们统统都有,不是说只有他有我们没有。「是他修来的,我们没修」,佛说你这个观念错误,不是修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修来的。修来的都是假的,不修就没有了,修才有,这不是真的。佛给我们讲是自性的本能,本能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是因为本能我们现在有障碍障碍住了,它不起作用,不是说它没有。所以你自己要有信心。
  佛法里面讲信,跟外教讲的信不一样。外教讲信,他不相信自己有能力,不相信自己有智慧。我在美国时,有一次有几位基督教的牧师来看我,好像大概有四位,他们来看我。听说我们是念佛修净土的,他非常高兴,他说我们基督教第一个是信心,你们念佛也是信摆在第一,这个我们都相同的。我说:不同。他说:为什么不同?我说:我们相信自己是佛,你能相信你自己是上帝吗?这他不敢讲了。我说:你们相信,是相信上帝、不相信自己,我们相信自己是佛,相信自己的智慧德能跟佛无有两样。我们第一个是相信自己,第二相信佛;他们是第一个相信上帝,不能相信自己。那怎么会一样?当然不一样。如果学佛的人不相信自己是佛,不相信自己智慧德能跟佛完全一样,你就成不了佛。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信,他讲了六个,第一个是信自己,这是基本的条件,要相信自己,哪有不能的!你们学讲经,不相信自己会讲经,那完了,你一辈子不会讲。你相信自己会讲,你一定讲得比谁都好,你跟诸佛菩萨一样,没有两样,哪里会讲不好?是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为什么没有信心,迷失了自性,这就是迷惑。
  从自性里面讲,一切万法完全是平等的,有没有我人众生这些事?有。刚才讲事是现相,体一定现相,无论现什么相都是平等的。所以从性体上说,没有名字相、没有言说相、更没有境界相。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你们读经听经,我不晓得你们听清楚了没有?有没有搞明白?西方世界的人很多,太多太多,数量之多没有法子计算,你看《无量寿经》就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人都没有姓名,没有姓名找人不就难了?也没有编号,你找人怎么找法?每个人都有神通,对於每个人都认识,决定不会搞错。实在讲在我们讲真不可思议,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人个子一样高,面孔都一样。我们遇到双胞胎的兄弟,长得一样,我们都辨别不出来,老是把人家搞错。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多人,相貌完全相同,一点差别都没有。双胞胎还有一点差别,还有个记号,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记号,那个相貌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身体也一样。居住的地方也没有说哪一条街、门牌多少号,没有!统统没有。为什么没有?就是此地所说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可是对於每个人那个心里自然清楚、自然明白,不必去想一想,他是从哪儿来的?不必,那就作意,不必。一对境界,自自然然统统明了,一个人都不会搞错。那个世界叫平等世界、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佛跟我们讲,是因为我们有分别、有执著,佛是随顺我们分别执著来说。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讲经说法,还用不用言语?不用了。还用不用这些佛学名词?也不用了。佛一放光,一个动作,那法都讲完了,这一切菩萨见闻就完全通达,绝对不会错解意思。言语说法是很笨的方法,是很辛苦的方法。在我们娑婆世界,高级的凡夫不用言语,我想你们也都听说过。四禅天里面有光音天,光音天的人,人跟人往来不讲话,放光,光一放,对方人都知道。你们觉得很奇妙,其实你们每次过十字马路,不都是有光吗?那就是在说法,绿的光一放,你们可以通过,红的光一放,就不可以通过,都在放光!光音天人往来表达意思不用言语,放光!所以他就比我们高明。
  【约相】
  这是从相上讲,相是假相,性是真性。
  【五蕴本空,我、人、众生,莫非五蕴假合,本来皆空。】
  「我」是指自己这个身,包括思惟想像的八识心;「人」是指一切有情众生;「众生」,包括所有无情的众生,以及一切自然现象,统统包括在其中。所有一切现象,像《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都是五蕴假合的。五蕴是从大的类别上来说的,每一蕴里面要细分是无量无边。佛在《华严》上给我们讲,小而微尘,大而世界,无量因缘所成。无量因缘归纳,把它归纳五大类叫五蕴,所以五蕴是五大类,色受想行识这五大类。「本来皆空」,这五大类也不可得。为什么?这五大类它也是缘生之法,也不是真的。
  【所谓寿者相,是念念迁流,就是相续相,刹那生灭之相续。】
  也不是真的,也是假的,我们现前讲是时间上的相续。其实要是说真话,时间并不存在,时间不是真的,这个境界的确不好懂。如果我们用电影来观察,能体会到一点意思。电影在放映的时候,有先后、有相续,那就是时间;如果你看看那一卷一大盘的底片胶卷,没有时间,没有先后,时间就没有了。由此可知,时间是摆在机器上放映时候的一种错觉,其实没有时间,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执著就错了,不执著就对了。所以一切诸佛菩萨不执著,不执著就是觉,就是智慧,执著就是迷,就是不觉。再看底下这一段,翻过来第五段:
  【《楞严》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其病在一守字,有所守,即是所执。何故如是,见未彻底故。】
  《楞严经》上这一段经文,是世尊批评小乘阿罗汉。小乘证到最高的果位是阿罗汉果,是什么境界?佛把它说出来了。这些人纵然灭一切见闻觉知,就是把见思烦恼断掉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统统断尽了,证入偏真涅盘,偏真涅盘是什么东西?佛讲「内守幽闲」,是这么个情形,这是偏真涅盘;底下一句话就把真相说出来了,还是「法尘分别影事」。这句话的意思很显然的,他依旧是迷惑颠倒,并没有真正觉悟,这是把阿罗汉证的那个境界说出来了。我们一般认为阿罗汉很了不起,不知道他是这么个境界。他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一个守,守就是执著,他执著在他那个幽闲的境界里面,那个境界是一切色法都没有,空,他著空。四空天人执著空,因为他烦恼没断,所以他不能出三界,只能够生到无色界天;如果他烦恼断了,他就超越无色界天,他就证阿罗汉果。阿罗汉跟无色界天人差别就在此地。无色界天人那个定也了不起,四禅八定,他是修到三界之内最高级的禅定;阿罗汉的禅定比他更深一层,突破三界了。
  阿罗汉「灭一切见闻觉知」;四空天人不是灭,伏,伏住,见闻觉知他伏住,没有断,我们讲伏烦恼,他不是断烦恼。阿罗汉是断烦恼。这些人是伏烦恼,用定功把烦恼习气伏住,不起现行,所以他能够到第八定,到这里就到头了,不能再超越了。这些人,四禅八定的人比不上须陀洹,须陀洹到不了这个功夫,须陀洹天上人间还七次往来。为什么须陀洹称圣人,第八定功夫的不能称圣人?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明了,须陀洹已经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他灭了;第八定的这些天人,他是伏,没有灭,所以他那个功夫比不上须陀洹。须陀洹天上人间七次往来证阿罗汉,决定不堕三恶道;但是往生到无色界天的人,寿命到了之后,寿命到就是定功失掉,一定堕阿鼻地狱,他堕三途。这个佛在《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他为什么会堕三途?谤法。他不晓得自己境界,以为那个功夫就是经上讲的大涅盘的境界,他不知道他在四空天,以为自己证大涅盘,永远不生不灭了。最高的第八定,那个功夫只能够支持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了他要堕落,堕落时候於是就谤佛:「一切诸佛所讲的经是假的,我已经证得大涅盘,怎么还会退转、还会退堕?」因为这一念,这一念叫谤法,毁谤三宝,谤三宝的罪业堕阿鼻地狱,是这么个原因。
  所以我们对三宝要敬,决定不要去谤。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我们有没有做到?我们看这个人顺眼很欢喜,看那个人不高兴,这与普贤菩萨的教诲是背道而驰,这不是修学大乘。我们要修行,修行这两个字怎么讲,是把我们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做法、错误的说法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修行不是叫你一天到晚在佛像面前磕头,叫你在念经、在念佛,不是这个意思,是叫你修正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如果不修正,你天天拜佛、念佛,还是要堕三途,这个诸位要知道。佛法是心法,要在心地上用功夫,不在形式。要修一个真正能够敬人,能够尊敬别人,能够爱护大众,要从这个地方修。修礼敬要从哪里修起?从那个冤家对头修起,我最讨厌的人,最可恨的人,我先要尊敬他,对他都能尊敬了,那其他一切没话说了。过去一个同修问过我:法师,那要怎么做法?我说:你家有没有供佛堂?他说:我家有佛堂。你每天有没有做早晚课?每天也做早晚课。我说:你在佛堂佛像旁边供上你那个冤家对头,供一个长生牌位,供在佛旁边。每天拜佛也拜他,念佛也念他。他也很难得,也照做。做了一段时期跟我讲:法师,还是不行,我看到他还是会生气,那怎么办?我就告诉他:你功夫不够。我讲真话,功夫不够,继续努力。到哪一天把这个冤家债主,看得跟佛一样尊敬,你的礼敬诸佛才修到少分。普贤行谈何容易,不容易!
  普贤菩萨是一切恭敬,没有一个人不尊敬,这不认真修就不能成就。修普贤行那是高段的,不是普通的,这是大菩萨修的。修普贤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上品上生。所以你要懂得什么叫普贤行,要了解意思,要知道怎样做法,不是口里说说那就行的,要真正去做。面对著这一切顺逆境界,是不是能够生平等心?是不是能够生清净心?是不是能够生慈悲心?那才叫真正普贤行。
  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他的毛病,就在一个「守」。守是什么?微细的执著。粗的执著他没有了,他断掉了,见思烦恼断掉了,他有微细的执著。守即是所执,有所执当然有能执。这种微细的执著,等觉菩萨都有,等觉菩萨如果没有,那最后一品生相无明就破了,他就圆满成佛;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为什么没破?他还是守,那是很微细的守。阿罗汉要跟菩萨们比,守的相就太粗了,当然比我们来说,我们简直看不出来,跟佛一比那就非常明显。
  何故如是,见未彻底故。见是见解,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没有彻底明了。像刚才所讲的,佛跟我们讲,所有一切现相都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这个阿罗汉没见到,他要是见到,他一定就放下,不会再守,他没见到。这是非常微细的念头,一般大乘经上讲,八地菩萨才见到,这是阿赖耶识里面的微细念。八地菩萨见到了,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七地以前都还没有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八地才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八地为什么会转?八地菩萨见到这个真相,见到这个刹那生灭的相续相,他见到了。见不到,你从哪里转起?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也就晓得我们自己必须要见到自己的过失,才能把过失改掉。你自己过失见不到,你从哪里改起?诸位要晓得,改过就是修行,就是把你的毛病过失修正过来。你自己不晓得你有什么毛病,你还修什么?一切大众里头,两种人没过失,佛没有过失,佛修行圆满,没有地方再改了,没得再修了,佛没有过失;第二个是凡夫没有过失,凡夫一生的过失,不知道过失在哪里?所以也不懂得改。哪些人知道过失?从小乘须陀洹到等觉菩萨,他们天天发现自己过失,天天在修正自己的行为,一直修行到成佛。佛法当中常讲开悟,也有不少同修遇到我,问我:法师,什么叫开悟?开悟的境界是什么样子,你能不能告诉我?大家对这个名词,都觉得这个名词很神秘、很玄,其实非常简单。什么叫开悟?你知道自己毛病就开悟了,你就觉悟了。你每天能够发现自己一个毛病,你就天天觉悟,能把这个毛病改过来,那叫修行。你是在真修行,真用功夫。
  所以,为什么?古德,寒山、拾得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寒山、拾得在国清寺,看到寺院里面法师在诵经、在诵戒、在布萨,他们就在门外笑,说一些风凉话,说得都很难听。为什么?装模作样,与修行一点关系都没有。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没有,没有修行,假的。天天念经白念了,天天诵戒白诵了,没有做到。经典里面的教训,哪一句做到?念《金刚经》的人很多很多,哪一个人能够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境界相?谁?你到哪里看到有离相的?离相是受持《金刚经》。《金刚经》一再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金刚经》怎么受持?前头三段经文,我们刚刚念过去没多久,应该记得很清楚,离名字相、离言说相。境界相里面说了三个:小,微尘,大,世界,第三个,三十二相,身相;这三段经文合起来讲,它的意思就是叫我们不可以执著身心世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再不挂在心上,这个人才叫受持《金刚经》。可见得受持《金刚经》不是天天读诵,多少人误以为每天读诵叫做受持《金刚经》,这个大错特错!受持是要把它做到,那才叫受持。
  所以这个见没有透彻,理没有透彻,事实真相没有透彻,他才有守,才有执著。如果真的透彻了,当然放下。我跟你们讲过了,立刻放下,绝对没有忧虑了。为什么?知道统统是假的。你有财产,你有房子,想想哪个儿子对我不错,要怎么样交给他?这都是放不下。交给人家还没有放下,真放下了,一切随他去了,根本不相干,那叫放下。还要这个交给这个,那个交给那个,没放下。麻烦!交给他之后,来生还要向他讨债,前生我交给你这么多,你还得还给我。这一切众生、家亲眷属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就是这样的,就是这么个关系。真正觉悟了,给哪个、给哪个念头都没有了,干干净净,再不去想这些,那才叫放下;那个人就是真正受持《金刚般若 波罗蜜》,他真的受持了。我们看末后这一段:
  【今此人既彻见我人等相即是非相,是能洞明一切相有即非有也。故能见如不见。虽万象纷纭,而胸次泰然。慧彻三空,真是大根器者。故曰第一希有。】
  这个人当然是第一希有,这第一希有赞叹他,当之不愧。这就是须菩提在本经里面,设想的这么一个人。如果在末法时期出现这么一个人,这个人真是第一希有,超过他太多太多了,也就是听到《金刚经》能彻底放下的。它的理就是真正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正明了了,知道一切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前面两句的意思,所以他在万相之中,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之中,见跟不见合一。见跟不见是一,闻与不闻是一,六根跟外面六尘境界圆融成一体,这一段经是这个意思。万法皆如,万法不二,他入这个境界。所以这个世间,我们凡夫看起来今天这个世界大乱之世,真正入金刚般若 境界的人,天下太平,没事!我们为什么看到世界上事这么多?我们的妄想多、分别多、执著多,所以看到外面境界非常复杂。而这个人,他妄想没有了,分别没有了,执著没有了,他看世界是一相,是清净平等相。由此可证,佛在经上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果然没错。正报是心,心净,外面环境就清净;心要是污染,外面环境就污染。我们要想住一个好的环境,修清净心、修善心,心地清净、善良,环境哪有不善的?
  所以胸次泰然,这个心里面平安,平等就安了。平安两个字,平是因,安是果报,不平怎么会安?我们自己的心不平,心就不安。社会大众心不平,这个社会决定不安定。社会如何能得到平?要公,公平。一切都公开,大家心就平了。小,一个家庭、一个公司行号、团体,能够做到一切公开,人事公开、财务公开,心平了,大家平了。平了就得安,安了就得乐。你看看这中国的文字,上一个是因,底下一个字是果,非常有味道。前面一个字没有,后头决定没有。我们讲修行,就要从这些地方去修。我们对人、对事大公无私,一切公开,毫无隐瞒。现在一般人都在讲求隐私权,好可怜!隐私权不能让别人知道,别人不知道,鬼神知道,不但鬼神知道,妖魔鬼怪有小神通他也知道。你看,你对鬼神、对妖魔鬼怪都不能隐瞒,何必对人隐瞒?这毫无意义。有这个念头,你的心怎么会安?你心不会平,你不会安,你不会得到乐。你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生活过得很辛苦,辛苦从哪里来?从隐私权来的。学佛的人有智慧,头脑清楚,仔细想想就很有趣味。我们决定不要这个东西,心胸才坦然,坦然才自在,才快乐,这样的人真有智慧。
  慧彻三空,人空、法空、空空,这叫三空,他统统都放下了,二边不著,不著也不著,这就是三空的意思。这个人才是真正大根器者。大根器就是有资格修学大法。什么是大法?普贤行愿是大法,普贤行愿是法身大士所修的,要这个条件才能够修普贤法。故曰第一希有,这是真正第一希有。所以须菩提尊者不能不佩服。再看底下这一段:
  经【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若能离一切诸相,便证法身。故曰则名诸佛。】
  像前面所说的,到慧彻三空的时候,就是刚才讲的,「有」放下了,「空」放下了,「放下」也放下了,这就是法身大士。这个境界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看你功夫的浅深,最浅的破一品无明,如果功夫深的,可以破好几品无明。这就是说「诸佛」。这个诸佛,底下说:
  【诸佛有二说】
  有两个意思,两种说法。
  【一为十方三世诸佛】
  这是一个意思,普通大家只知道这个意思。《金刚经》上说的诸佛不是这个意思,是下面这个意思:
  【一为初住以上,极果以前,名分证觉。】
  天台大师所讲的六即佛,分证即佛,就是诸佛。从圆教初住一直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证得分证佛位,分证佛位是真佛不是假佛,这是真的。要离相才能证,才能成佛。把这一切相抓得紧紧的,不肯放手,那不能成佛,放下就成了,放不下不能成佛,这个诸位要知道。放不下的人搞六道轮回,放下的人出了三界。阿罗汉,三界「有」他放下了,他执著空,空不肯放下,所以堕到偏真涅盘,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菩萨聪明,「空」也放下了,「空空」也放下了,所以他入了佛位,分证佛位。共四十二位,连最后的圆满究竟佛果,合起来是四十二个位次,这四十二个都叫诸佛。所以这个地方的诸佛,是指这个四十二位。
  【此人能离一切诸相,是已证得法身。亦即是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这是真的,这是真正的好事。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苦口婆心,不晓得说多少遍,劝我们都是劝不醒。听了,笑笑也点头,不错!出了讲堂门照样执著,一样也放不下。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看得出来,凡夫无量劫来的习气多深多重。成佛本来不难,放下就成了,偏偏放不下,难就难在放不下。
  我最初闻佛法的时候是二十六岁,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我才晓得佛法好,才知道。原本对佛法产生很重的误会,总认为佛教迷信。我们有这种误会实在讲也不能怪我们,没有人给我们说清楚。看到佛教外表上所做的,天天给死人念经超度,我们总觉得这是迷信,连基督教都不如。所以在形式上看,给我们起了很大的反感,不晓得佛法里面有这么宝贵的东西,不知道!方老师给我解释清楚了,说明白了,这对於佛法才掉过头来五体投地,佩服不已。我的缘很殊胜,方老师跟我说明,大概不到一个月,差不多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我有缘认识了章嘉大师。我去见他老人家,我第一句话就向他老人家请教,我知道佛法好,非常之好,我很佩服、很喜欢,我请问大师:有没有方法叫我一下就可以入进去?希望快快成佛。我问的这个问题不简单,直截了当。可是章嘉大师没有立刻答覆,他看著我,那个眼睛很厉害,看了半个小时不讲话,一句话不说。这半个小时,他看我,我也看他,咱们两个一直对看。半个小时心定下来了,他这个教学法真的是高明,我们从来没见过,他叫你整个心情稳定下来再告诉你,心浮气躁没用。像我们现在讲经讲得这么 快,你们说我速度慢,太快了。章嘉大师半个小时才说一句话,你要没有耐心的话,那没有办法。我在这个地方半个小时说一句话,你们都跑光了,这就说你们没有我的定功,我有耐心等。等了半个钟点,说了一个字:「有」。以后又不说了,又不说了。又叫我等,这个等的时间比较短一点,大概有十分钟的样子。给我说两句话,他说得很慢,「看得破,放得下」,没有我这么快,他说得很慢。看得破、放得下,跟这个经上讲的完全一样。我们定功不如他。这两句话我懂,明白他的意思,我紧接著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我提出这个问题,这一次时间短一点,大概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之后,给我说两个字:布施。
  我第一次跟他见面,时间大概是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说这几句话。我佩服他的教学法,因为他这种教导,他给你讲的每一个字,你一生都不会忘记。我在这个地方跟大家所讲的,出了门之后,问你讲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不如章嘉大师那个方法,字字句句叫你永远不忘,这个厉害。我向他辞行,他老人家非常慈悲,送我出门,送到大门口,拍著我的肩膀告诉我:我今天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就很奇怪,果然听话了,就真的做六年。到第六年,布施得干干净净,除了晚上睡觉盖的铺盖,两套换洗衣服之外,全都没有了,都舍光了。他叫我布施,布施光了,我真做,真照做。可是那个时候就有感应,就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大概一个月之前、两个月之前,我就能晓得。什么原因?心清净,没有别的,一点都不奇怪。你真能放得下,放得下不愁!你不要认为我财都放下了,我明天吃饭怎么办?明天饭自然有人送给你,太自在了!不要自己去烧。你有钱还得自己去烧,没有钱人家送来,你说这个多自在,太自在了!你出去旅行,你有钱你还要去买飞机票,还要去排队。没有钱,人家机票送到你面前来,什么事都不要干了,多么自在!但是最难的是什么?最难的是你不肯相信,你不敢做,这是最难的。我那个时候也真的是莫名奇妙,为什么他老人家教的我就相信,就肯照做,叫我做六年,六年果然有感应。所以我这一生当中,得他的指导非常非常之多。他给我讲的那些话,句句话都灵验、都兑现,这个老人家真正是大善知识。
  可见得离相、舍,是真修行、真功夫。特别要舍念,把贪瞋痴的念头舍掉,把人我是非的念头舍掉,把得失的念头舍掉,你的烦恼就去掉一大半。烦恼去掉了,心就清净,智慧就生。「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智慧,般若 智慧,这是我们讲的根本智。得根本智之后,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就通达、就明了,后得智自然就现前,一接触就明了。为什么不真干?佛菩萨没有欺骗我们,句句话都是真实话,对我们关怀爱护至极,可惜我们这些人都是逆子,不听话,没有法子;虽不听话,他还是爱护,他还没有放弃我们。
  【所谓实相、诸佛,皆是假名,即皆不可执。】
  所以对於这些名相,名相也是缘生之法,是佛为了教导我们方便而假设的,它有用处,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
  【故应一切非、一切离,信心方得清净。】
  有丝毫的执著,对佛法的执著,心都不清净,非常非常可惜!刚才讲了,纵然在佛门里面做事,都是造轮回业。这是我们特别要谨慎、要觉悟的,否则的话,听这个般若 那真叫白听。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四十七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47
  请掀开经本,一百零九面,第三行看起,看经文:
  经【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这一段是世尊对须菩提尊者的印可,就是同意尊者所说的。一开端说了两个「如是」,正如你所说的。后面这一句又特别的强调,不仅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个人是第一希有,就是听到这部经,能够做到不惊、不怖、不畏,这比受持标准要降低很多了。前面所说的我们未必能做到,而此地世尊所说的标准,可能我们每一位在座统统都具足,这是佛赞叹我们甚为希有。我们看下面小注里面所说的:
  【《天亲论》曰】
  天亲菩萨有《金刚经论》,就是《金刚经》的注解,注解里面这样说的。
  【惊,谓惧此经典非正道行故。】
  有些人听了这个经,感觉得惊慌,为什么?这个经上教给我们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但是世间法要放下,连佛法也要放下。有些人他得到佛法,如获至宝,所以佛法叫三宝,这得了宝,这是无量的欢喜,要依教奉行,这统统都放下了、都不要了,这还得了吗?这《金刚经》是不是佛说的?是不是魔讲的?有这个疑惑,他就惊讶。说怖,怖是恐怖,没有前面的疑惑,听了佛说的要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境界相,这怎么能做到?换句话说,这完全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
  【畏,由於惊怖,不肯修学。】
  对这个法门畏惧,而不敢依教修学。我想我们在座的这么多同修,听了《金刚经》这三个字都没有,我们的确是不惊、不怖、不畏,纵然是做不到,听了也很欢喜,也相信这真是佛说的,这个不是假的。所以世尊这句话,对於我们是莫大的安慰,也是很大的启示与鼓励,希望我们能把境界再向上提升一层,那就好了。
  【《智者疏》曰】
  隋朝,天台家的智者大师,也有《金刚经》的注解,他在注里面这么个说法:
  【初闻经不惊】
  听到《金刚经》不惊。
  【次思义不怖】
  明了佛在这个经上说的义理,不怖了。
  【后修行不畏】
  合《论》《疏》观之,把天亲菩萨跟智者大师所讲的话,会合起来看,我们得到一个结论:
  【不惊就是信,深信不疑。不怖就是解。】
  能够理解,经上讲的意思我们懂了、明白了。
  【不畏就是受持】
  我们敢做,也就是说身心世界我们敢放下。为什么敢放下?理明白了、清楚了,知道放下是正确的,放下才是对的,一切诸佛菩萨,乃至於小乘初果都放下了;换句话说,若不放下,决定不能证果。这是讲通途法门。即使在净宗来说,净宗是许可我们带业往生,但是你还是要放下,你才能走得了。你要不肯放下,你的佛号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什么时候放下?等我往生的时候再放下,现在阿弥陀佛还没来接我,等他来接我,看到阿弥陀佛我再放下,真的有不少人存著这个错误的观念。这个观念很危险、很可怕,因为这个念头,就是坚固的执著不肯放下,说老实话,障碍了阿弥陀佛来接引,天天盼望著阿弥陀佛来接引,到最后阿弥陀佛没来。为什么没来?因为你有坚固的执著。所以放下愈早愈好,愈早你就是愈早得大自在。你要想著少烦少恼,要想著开大智慧,要想著得大解脱,这个东西从哪里来?放下就得到了,几时放下了,几时就得到。因此放下是愈快愈好,放下就是受持金刚般若 ,那就是须菩提尊者赞叹的第一希有。
  【闻者当知,法本无定,佛不欺人。】
  佛说法,前面我们读过,佛无有定法可说,不但无有定法,实在说佛无有法可说。佛菩萨绝对不会欺骗世人,欺骗世人是烦恼起现行。连小乘须陀洹,八十八品见惑都断尽了,不会欺骗人,何况是如来。所以,对佛所说的话能够深信不疑,这个人就有福报,这个人就有福了。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句句都是真实话,句句都是最要紧的话,比其他一切大乘经典所讲的还要重要。因为《金刚经》是所有一切大乘经的总纲领,里面没有委曲婉转,句句都是直截了当,我们听了,
  【何必惊怖疑畏,庶几得有信解受持之望耳。】
  这个望是希望,真正能够不惊、不怖、不畏,我们就能够有机会逐渐的去明了经义。经义怎样明了?当然最方便的是听讲。《华严》上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听讲是帮助我们解最好的一个方法。但是真正要理解,听讲的解,听别人说的,这个解是皮毛的,不够深刻,透辟的理解是要有修行的功夫去印证,佛在经上讲的这些道理,讲的这些境界,我们自己要亲自证得,那个解才叫透彻,才没有问题。所以这个信解行证,证什么?证明你所信的、所解的真实不虚。如何证明?行。行就是受持,真正依教奉行,这样解得才透彻。
  要想信、解、受持,不惊不怖不畏是先决的条件。我们这道场,同修们善根都非常之厚,所以听这个经,惊怖畏确实没有。会不会有人听这个经怀疑惊怖呢?有。我就见到很多,是哪些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这些大学教授看到《金刚经》,这个怎么回事,都摇头,恐怖!我们听了反而不惊不怖不畏,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比他深厚,确实证明了佛所讲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聪明智慧无法理解的。世间人就怕放下,你叫他放下,他吓死了,那还得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就会恐怖。我们再看下面一段经文:
  经【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这里面讲「如来说」,底下有「非」,有「是名」。在科题里面,「阐明观行离相义」,这是说明离相的道理,为什么要离相。第一段是就般若 来说明,般若 是名字,前面教给我们受持,第一个是离名字相。
  【第一波罗蜜,指般若 言。】
  波罗蜜一共有六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一共有六种。六种里面哪一个是第一?般若 波罗蜜第一。般若 是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智慧?离相就是智慧,著相就迷惑了。《金刚经》讲到这个地方,这个意思我们应当能体会到一些,著相就迷,著相你就有分别、就有妄想、就有执著,这就迷了。清净心中,一法不立。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你要时时刻刻保持著心里头干干净净,本来无一物,那你就成佛,你就入《金刚经》的境界。这个境界,实在讲就是《华严经》上不思议解脱境界,你就入了,离相就入,著相就不入。般若 的意思是这个。「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到家」的意思,功夫做到最圆满,我们中国人讲到家。布施做到圆满,就叫布施波罗蜜;持戒持到圆满,就是持戒波罗蜜。怎样才叫做圆满?才叫做到家?你做这个事情,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就到家了。我修布施,心里想著我今天做了多少好事,帮助多少人,你这个不叫波罗蜜,里头没有波罗蜜。为什么?著相修福。
  波罗蜜这三个字就是离相,离一切相就是波罗蜜。离一切相持戒,就是持戒波罗蜜;离一切相忍辱,就是忍辱波罗蜜。如果里面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波罗蜜就没有了。你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於般若 ,都没有波罗蜜。修布施就是布施,修持戒就是持戒,这是修福,果报还是在六道轮回里面,在六道轮回里面享福报而已。人间、天上,乃至畜生、鬼神,有福报的不少。他那个福报从哪来的?就是修这五样东西著相,乃至於修般若 也是如此,著相就变成福报;如果离一切相,那叫波罗蜜,那才是究竟圆满。
  布施一块钱,布施一分钱,如果心里不著相,他这个福德是究竟圆满的。那个福报有多大?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讲都讲不出来。为什么那么小的东西会得那么大的福?他跟性融了,跟真如本性相融,真如本性没有边际。你著相布施,你布施得再多,你今天布施一百万、一千万,那个福报很小很小,就那么一点点。为什么?他不称性,他有界限,他有分别、有执著。有分别、有执著,就划了界限,他所修的福没有办法突破他的界限,执著愈坚固,他的界限圈子就愈小;不管修多少福,他所得的就很小,小得很可怜,这个我们同学要知道。连两个人在一起都不能相融,你就知道他有多大的福,他那个福就那么一点点,不管他怎么修,也就那么一点点。由此可知,无论修学什么法,我们就是以这个六度来说,你修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忍辱、精进也好,禅定也好,你所得的福报的大小,与你的心量完全成正比例。你有多大的心量,你得多大的福报。佛在本经上教给我们「离一切相」,离一切相那个心量就大了。你真心本性里头没有界限了,没有分别了,没有执著了,这个心,佛在《楞严经》上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修的那个福多大?也是福包太虚,福等沙界,他得这么大的福报。由此可知,佛在大乘经上教导我们的,没有别的,拓开心量而已。有念心量就小,无念心量就大。
  【如来说,表其是约性而说。】
  所以经文上没有说佛说,他讲的是如来说。如果说佛说,那是就事相上说的。说如来说,是从心性里面说的。
  【性体空寂离相,故曰非也。】
  真如本性里面一法不立,哪里来的第一波罗蜜?哪里来的般若 波罗蜜?由此可知,说般若 、说第一波罗蜜,这是假名,佛为了为我们说法方便起见,假设这么多的名相。名相是我们交换意见的工具,它不是真实的,你要执著就错了。所以我们可以用它,万万不能执著它,一执著就错了,一分别就错了,一动念头就错了。
  【性体虽无相,而一切相皆缘性起。】
  宇宙万相,佛经里面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现代人讲宇宙森罗万象,这些现象从哪里来的?现在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哲学家,还有宗教家,他们天天在研究、在探索,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从哪里来的,他们能搞清楚吗?已经搞了几百年,到现在还没搞清楚。再往下去搞个几千年、几万年,还是搞不清楚。他为什么搞不清楚?他的方法搞错了。什么方法搞错?他用心意识去研究,你就永远找不到真相。要怎样才能找到真相?离心意识,真相大白,就显露了。这就是为什么世间第一等聪明智慧的人,没有办法解佛所说义,佛所讲的是从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世间一等聪明智慧的人没见性,没见性如何能解如来真实义。开经偈,武则天也作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她没有说愿解诸佛真实义,她没有这个说法,那个佛跟如来意思不一样,武则天知道。她如果说是愿解诸佛真实义,她这一首偈子这两个字可以把它改掉。她说愿解如来真实义,这首偈子作到天衣无缝,一个字都不能改动,她作得好!称性而谈的。一切万相都是因缘所生的,因缘所生法里面,第一个依靠的就是真如本性。如果诸位学过唯识,唯识研究得很仔细,唯识里面讲九缘生法,这是粗说。《华严经》讲的是无量因缘,法相宗把无量的因缘归纳,归纳成九大类,叫九缘生法。九缘的第一个就是本性,离开本性什么都没有,本性能现相,识能够叫这个现相变化,「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为什么会有十法界?十法界是唯识所变。如果识没有了,只有心,心现出来的法界就叫一真法界,它里头不会变了。十法界是会变的,刹那刹那在那里变化的。所以一切相皆缘性起,起是生起,都是依真如本性而现起的。
  【此第一波罗蜜亦是缘性而起】
  佛所讲的一切法相名词,都是缘生之法,都是依性而起。
  【故曰是名】
  是名第一波罗蜜,是名是说的这个意思。
  【明其相不离性】
  相不但不离性,
  【仍应会归於性】
  我们今天对这个相不离性,不知道,不晓得这桩事情,这是迷。不知道将一切相会归自性,就是不得受用。这个受用是诸佛如来的受用,我们得不到;他的受用就是经上常讲的,法身、般若 、解脱。法身、般若 、解脱,我们得不到,为什么得不到?不知道将一切法相会归自性。什么时候你能够将法相会归自性,你就得受用。怎么归性?如果你要向我提出这个问题,那我得要反问你一句。我们在这个讲堂,讲了不少天的经,每年都来讲个一、两次,你都白听了。你要真听懂了,你怎么不会会归自性?你一定会,就是《金刚经》自始至终佛也教导我们。你要还是不会,还是不懂,我念一首偈看看你明不明了,《金刚经》末后有一首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相信你也会念,那就是会归自性。一切法展现在面前,马上想到这是假的,梦幻泡影。花摆在这里,我可以看、可以欣赏,我绝不执著它,绝不要得到它。为什么?「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就是自性。自性是什么?自性是空性。
  一一法你都能会归自性,你的烦恼没有了。烦恼从哪里来的?不知道会归自性,所以就生烦恼。妄想从哪里来的?不知道一切现相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你就打妄想了。晓得一切法是自己心性变现出来的,还有什么妄想!什么妄想都没有了,心就清净了。知道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烦恼没有了,再也不执著了。什么东西你得到不会欢喜,丢掉也不会心痛。为什么?当体即空,有什么好欢喜的,心就清净。这是得受用,受用就太大太大了,尽虚空遍法界,就像《普门品》里面,观世音菩萨一样,哪个地方众生有感,哪里就现身,你看多自在,这真正解脱,真正自在!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有不少人常常心里头怀疑,观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观音菩萨是什么时候人?他是做什么的?他会起这些疑问,这么多的分别,就是不晓得相不离性。观音菩萨哪有相,没有相才能现一切相。我们众生为什么不能现两个相?执著这个相就是我,所以就不会变第二个相。如果不执著这个相是我,就会变很多相。所有一切的病根都在分别执著,所以分别执著是大病。凡夫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就是因为你有坚固的分别执著,所以你没有办法超越轮回。
  【此节经义,深极要极。】
  深到极处,重要到极处。
  【第一波罗蜜三句,正是说明不惊乃至希有之故。】
  他为什么不惊不怖不畏?为什么称为第一希有?就是他明了相是性显现的,性相一如,性相一体。原来相就是性,他这个惊怖畏当然不生了,绝对不会有这个现象发生,自自然然成为第一希有;因为凡夫做不到,二乘做不到,权教菩萨做不到。
  【般若 称第一波罗蜜者,因其为诸度之母故。】
  母也是比喻,比喻能生的意思。
  【诸度因有般若 在内,皆称波罗蜜。】
  诸度是讲前五度。布施因为有般若 ,所以布施就是波罗蜜了。般若 是什么?诸位要记住,离相。前面佛给我们讲的,有个总纲领,记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就是般若 ;而生其心,生什么心?布施。应无所住而行布施,那个布施就是波罗蜜,因为它前面有无住;应无所住而持戒律,那个持戒就是波罗蜜,如果持戒还有住,不叫波罗蜜。持戒只是世间的善行,果报在三善道,不是波罗蜜。如果是波罗蜜的话,要离相、要无住,持戒才是波罗蜜。应无所住而修忍辱,那个忍辱就是波罗蜜。由此可知,应无所住就是般若 波罗蜜,就是第一波罗蜜。
  【是诸度不能离般若 】
  诸度,这五度是纲领,展开来就是无量法门。菩萨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起来六大类,叫六度。由此可知,一切法都不可以著相。所谓一切法是什么?就是我们一个人一生当中全部的生活。我这个讲法大家好懂,而实际是包括我们生生世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所有一切的活动,一切生活的全部。在菩萨讲,叫菩萨万行,万行归纳六度,明白这个意思,才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去修。修要抓到纲领,什么是总纲领?般若 波罗蜜是总纲领。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要学无住、要学不著相,那就对了。稍稍有一点分别执著就错了,那不是学佛,那是在世法里面修一点善法。这一点善法是真善是假善?是圆满的善,还是偏邪的善?是满善还是半善?你仔细去观察才知道。世间有许许多多人把假善当作真善,修假善果报还是在三途,唯有修真善,来生才能得人天福报。所以单单讲一个善,善有真假、有虚实、有大小,不相同!这里面学问很大,不是含糊笼统的。世法尚且如此,何况佛法!佛法,没有真实的智慧你怎么能得到!真实的智慧,一定从清净心当中生的。《金刚经》上讲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 。你心不清净,你怎么会有智慧!心要怎样清净?离一切相就清净。一丝毫还没有离开,你那个心就不清净;不清净,你就会造业,你就会堕落。这是世尊为什么在这个经上,自始至终这样的强调离相的重要性。
  【是诸度不能离般若 ,般若 亦不能离诸度而别有存在。】
  这是说明两者的关系,因为般若 是理,前面五度是事,事跟理分不开的。从事里面显示出理,理一定要事表显出来,我们才能够体会得到,所以事理是不可以分的。
  【虽不别有,非无第一之名,故曰是名。皆明不可执著耳。】
  总而言之,它的重要的意义,全不能执著。事不能执著,理不能执著,假名也不能执著。学道之人,一定要叫自己这个心,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这个境讲物质环境,缘是讲人事环境,无论在人事环境、在物质环境里面,都要保持清净,这个人叫真用功,这个人就是真正学佛,可以不拘形式。在中国大家晓得,完全把形式摆脱掉了,古时候有个济公活佛,人家这叫真修行。但是一丝毫的迹相你也看不出来,看到这个人疯疯颠颠;他的心真清净,一切境缘当中他都不染著。济公确有其人,《高僧传》里面有他,但是跟市面上卖的小说不一样,小说是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的。我们一般人都被小说欺骗了,所以真正要了解济公,要看《高僧传》里面的济公传,那就没有错了。
  【佛所说法,无有一法能离般若 。】
  这一句是世尊四十九年说法的总纲领、总原则,正是所谓「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就是没有离开般若 。四十九年给我们说得太多太多了,世尊没有一个字执著,没有一句话他有分别,他不是从分别心里面说出来的,不是从执著里面生出来的;换句话说,不是从有意思里头说出来的。我们天天还在研究,这一句经、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佛没意思,你去研究什么?你所研究的意思都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佛没意思,这是佛经难懂的地方。正因为它没有意思,所以佛说出来,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你要是有意思说,就一个意思,不会变成第二个意思。你看世间人写的文章,它就是一个意思,不能做第二个解释,那个话叫死话,说死了。佛没有意思,所以佛的一切经,古来大德做注解的,一百个人注就一百个讲法。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讲法?因为它有无量义。就是我们自己读经,我们的智慧没有开,功夫不到家,因此我们读诵进展很慢。但是累积这个时间,一年一年做个比较,你一定会发现,同样读这一部《金刚经》,去年念的跟今年念的不一样。一年比一年进步,从哪里发现?看到这个意思不相同了,一年比一年看得深,一年比一年看得广,可见得它是无量义,它要是一个意思,你怎么会有这种境界出现?所以这一部经,一个学佛的人如果专门学《金刚经》的,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念上三大阿僧只劫,遍遍都有新意思,遍遍都有悟处,所以他读得开心,读得快乐。如果只是一个意思,念了会疲厌,人会疲倦会厌烦,没意思念这个东西;就是因为它有无量义,所以你念到不疲不厌,永远都不会厌,你真的入进去之后法喜充满。
  你在工作的时候,感觉到疲倦累了,你《金刚经》念一遍精神就恢复了,体力就恢复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精神体力会恢复?因为他不著相了。你为什么会累?著相,著了我这个身体,著了我的工作的相,我这一天已经做了八个钟点,应该累了,所以他就累了。念无我相、无人相,我也没有,人也没有,工作也没有,一天做到晚他怎么会累?不累!机器二十四小时叫它工作,天天叫它不休止的工作,它没有叫疲倦,它没有叫厌倦。为什么?它没有念头,没有妄念。人也是一个机器,为什么比不上一般的机器?因为他有妄念在,他要是没有妄念,他比那个机器还能干。那些人造出来的机器,比不上身体这个机器。所以这身体机器反而不如人造出来的机器,就是因为有妄念,有妄念就没有般若 。
  【则菩萨道、菩萨行。】
  这个经上讲道,多半是指的存心。菩萨道就是菩萨心,菩萨行就是菩萨的行为。
  【五德、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
  这是我们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们提倡修行的要领,五个项目,以后又把五德加上去,这就变成六个科目。五德是孔夫子的修养,在《论语》里面,我们看到夫子的学生在闲谈的时候,大家互相评一评我们老师有哪些德行?结果同学们公认老师有五种好的德行:温良恭俭让。老师很温和、温厚;恭敬,无论对人、对事、对物恭敬;节俭,在日常生活当中一点都不浪费,夫子的生活很节俭的;善良,心地非常善良;忍让,对一切人都能够忍让。温良恭俭让,夫子有五德。世间圣人都具足这五种德行,我们学佛,佛是高高在上,超出世圣太多太多了,假如连这五条德行都没有,那还学什么佛?所以我们拿这五条做基础,从这个五德里面建立佛法。
  佛法的建立第一个是「三福」,《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说的,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叫三福,净业三福。世尊在这三条末后,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他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说的很重要。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他怎么修行成佛的?这三条是他的正因。由此可知,三世诸佛绝对不是修一个法门成佛的。这些诸佛在因地当中所修的,个人修个人的,是无量无边的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建立在三福的基础上,可见得这是共同的基础。无论你学哪一宗,无论你修学哪一个法门,都在这上面奠定基础。如果没有三福,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决定不能成就;如果你要是有成就,那释迦牟尼佛这句话不就变成妄语?由此可知,三福重要。我们学佛的人要不能把这三条十一句做到,你学的什么佛!念佛能往生?不见得!念佛的人不能往生的太多太多了,他为什么不能往生?这个基础没打好,没有从基础上修。好像盖房子一样,这是打地基,他没有打地基,所以他房子盖不成,盖不到一半就倒了。这就是为什么许许多多念佛人,念了一辈子不能往生,因此这个三福要细细的来讲求。我过去用专题讲过,好像有录音带,题目就是「净业三福」,非常非常重要。学佛从哪里开始?从这里开始。
  「六和」是六和敬,这是佛告诉我们的。人生活在世间,不能离开团体独立去生活,也就是人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大众,我们生活一切所需都要靠大众,我们穿的、吃的、用的一切,都要靠许许多多人来供养。不能离开大众,要跟大众在一块相处,要怎么相处法?佛教给我们这六条,这六条是与大众相处基本的戒条,决定要遵守,不遵守不是佛弟子。学佛有很多假佛弟子,不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三福、六和没做到就是假的,就不是真佛弟子,真佛弟子一定会把它做到,真正去依教奉行。第一条就是「见和同解」。我们现代人常讲的建立共识,也就是说我们大家对事、对人,看法、想法要接近,愈接近愈好,因为接近就没有争执,我们意见就相同,人与人相处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所有一切纠纷,乃至於发展到战争,你要问什么原因?见解不相同,意见不相同。这个非常非常重要。见解、思想不相同,勉强凑合在一起,那个不能长久,那个里面有问题,戒律再怎么严只是控制一个外表,一旦控制不住就爆炸,问题就发生。所以这一条非常重要。
  世尊叫我们怎样建立见和同解?佛说:「你们的看法、想法都错了,我是正确的,你要放下那个,要跟我学」,行吗?一定会有人说:释迦牟尼佛,你没有什么了不起,你那个看法错误的,我是正确的,你要跟我学。没有不打架的!佛法高明,高明到什么?教我们把名字相、言说相、境界相统统都放下,每一个人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就见和同解了,这个高明。佛没有说你要学我,我要学你,咱们大家都不要学,只要把所有一切看法、想法统统放下,没事了,天下太平,高明到极处,不能叫人不佩服!所以佛不牵著人鼻子走,不叫人学他,没有这个道理。所以佛法里面一入门就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不是皈依释迦牟尼佛,皈依自性三宝,高明!没有说皈依释迦牟尼佛,皈依哪一个人,没有!
  佛是自性觉,这个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从哪里回头?以前都迷惑颠倒,从迷惑颠倒里面回过头来,从今而后依觉悟,不迷了,这叫皈依佛,是你自性觉,不是叫你皈依释迦牟尼佛。所以他讲得叫你没话说,真的我们心服口服,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皈依法,法也不是经典,佛没有说「我说的法都是正确的,你们想的都是错误的」,佛没这个说法。佛叫你皈依自性正,正知正见是一切众生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外来的。佛的正知正见透出来了,为什么透出来?因为他一切障碍放下了。众生的正知正见为什么透不出来?因为你们有烦恼、忧虑、牵挂,你放不下,这些东西把你自性里头的觉正净障碍住,没人障碍你,你把它放下来之后,你就觉、就正、就净了。佛是教我们皈依这个。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我们常讲出家人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取这个意思。取我们自己的清净心,在一切顺逆境界里面都是一尘不染,就是从一切染污里面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皈依僧不是皈依某一个人。多少人皈依:「我拜某个法师,那是我的皈依师。」我听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可怜!他本来够迷惑颠倒了,又加了一层迷惑颠倒,糟糕不糟糕!本来污染已经太多太多,又被一个出家人污染了,又被佛法僧污染了,你说糟糕不糟糕!所以诸佛看到这个样子都摇头叹气,你们把我的法全错解了,这个开经偈要改了,误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这叫佛都喊冤枉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明了事实真相,我们才得佛法真实的受用,佛法里头所教给我们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丝毫都不假,你在这上面下一分功夫,你就得一分的受用,你下两分功夫就得两分受用,非常现实。这是说明见和同解,佛法里头讲得非常高明。
  六和第二个是「戒和同修」。六和讲的戒跟六度讲的戒,都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我们五戒、十戒,像比丘戒、比丘尼戒,这都是狭义的,它有戒条的。六度讲的跟六和讲的戒是广义的,广义的意思就是守法。不但佛给我们讲的戒条,我们要知道遵守,佛在一切经论里面的教训,那都是戒、教诫,我们都要遵守。除了佛教导的之外,刚才讲了,我们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人群,社会有组织,组织里面有国家,国家有宪法、有法律,我们也要遵守,那都是持戒,在持戒的范围。每一个地方,有它单行的法规,像美国这个地方,除了国家有宪法之外,每一州它有州的宪法,每一个州都不一样,每一个都市有每一个都市的法律,这个都市的城市法律跟那个就不一样。我们到哪一个地方,哪一个地方的法令规章一定要遵守,这是守法。这是有条文的,还有没有条文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这没有文字的,也要遵守。一个守法的人,一定得到当地人的欢迎。这样我们才能跟他共住,我们才能把佛法传授给他,教导给他。所以不管哪一个地方,人总是喜欢守规矩的人、守法的人,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这是佛教给我们跟社会大众相处,一定要做到。
  然后「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身同住,这个里面也是广义的,必须要随和潮流,这样才同住。不能随和潮流,人家看到奇怪,奇奇怪怪的,於是他就很难接受,这个社会大众不能够接纳你。佛教到我们中国,那些弘法的大德们懂得。身同住就是普贤行愿里面「随喜功德」,他能够随缘。印度人穿的服装跟我们的服装不一样,到了中国,他把印度服装脱掉,换成中国的服装,我们中国人一看到很喜欢,他跟我们一样,跟我们中国他能够融通。一直到建筑、建道场,印度道场那个样子跟中国不一样,他没有建造印度的式样,他建中国宫殿的式样,使我们中国人一看特别亲切,所以佛法到中国来传教,丝毫障碍都没有,朝野普遍的欢迎。为什么?他做到身同住。我跟你们的风俗习惯完全一样,我随顺你,绝对不叫你随顺我,我随顺你就行了,就成功了。
  基督教就不懂这个道理。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在基督教教堂还混过两年,有一个牧师对我非常好,是美国人,是一位老太太,对我非常好。有一次她很感慨的对我们说,大概我们有五、六个人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很感慨的说,她说基督教传到中国一百年了,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有十亿人,他说基督教徒才多少?还不到一百万。一百年,十亿人里头,信仰基督教的人还不到一百万,所以她说起来很感慨,好像很难过的样子。那个时候我没有学佛,不晓得什么原因,到以后学佛才知道,他不能够随和,不懂得身同住,不懂得随喜功德。建的教堂一定要建外国样子,我们中国人一看,洋鬼子地方,可别进去。他就不懂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不懂。佛教一到个地方,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界限完全没有了。
  同样我们今天到美国也很感慨,佛教传到美国大概也有一百年的历史,最早是日本人传进去的,一直到今天,佛教在美国还是日本主流,大概百分之九十的道场是日本人的。可是度了几个美国人?不多。可能还不如基督教在中国。什么原因?建的道场都是中国宫殿式的,日本人也建的是他们神社式的,叫人一看,外国文化。所以那些外国人看到,外国人看我们也是变成洋鬼子,他也不跟我们往来,也不进我们的道场,这个错了。我到美国去之后,我就劝请许多法师,我劝他他不肯听,我说你们有能力建道场,应该建什么样子?建美国白宫那个样子。叫美国人一看他就欢喜,他自然就进来了,你不请他他也会进来;那个佛像面孔一定要塑成美国人,他一看,美国人成佛了,才行!这都包括在身同住里头,你才晓得佛经里头它这个含义是多么的深广。你怎么跟他同住?我们到一个国家去,要跟这个国家的国民同住,要跟它这个历史文化同住,佛法才能生根,才能发扬光大,才能够利益一方众生。我们讲的这些东西,都把圈子讲得太小太小,太窄小,所以都不起作用。
  「口无诤」,这个好懂,没有是非,没有争论。「意同悦」,大家在一起共修欢欢喜喜,即使不是共修,跟整个社会大众相处一团和睦,才能够影响这些地方,才能够潜移默化、移风易俗,这是佛法教化的功德。末后「利同均」,利同均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财富拉得愈近愈好,平均分配。但是财富决定是不平均的,什么原因?每个人过去生中造的业因不相同,所以他的果报不相同。佛的教化让你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劝导富有的人帮助贫穷的人。利同均是这个讲法,不是勉强的。是要叫富贵人明白道理,你过去修的善因;要叫贫穷人了解事实真相,我们过去世没有修,使这些贫穷的人也不怨天不尤人,这个社会就安定。贫穷的人积极的修善因,我今世贫穷,来世我就富贵,如果这个善因造得积极,我现在贫穷,过个五年、十年之后我就富贵。善因必定结善果,要懂这个道理,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要不把道理说清楚说明白,事实真相解释清楚,凡是勉强都产生后遗症,后面都带了许许多多复杂的事情,无法解决的。尤其是我们看到现代这个社会,整个世界每一个地区,复杂的问题,严重的问题,是愈来愈多、愈来愈不容易解决,以世间聪明智慧没有办法解决的。为什么没办法?他不知道问题的根源,他不晓得这个道理。他只看到眼前果报,他不知道果报前面什么原因造成的。了解根源,那个结才能解得开,根源不了解,勉强是做不到的。由此可知,我们能肯定唯有佛法能够解决问题,对於全世界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复杂的问题,佛法能解决,能够彻底解决,叫人心服口服。这样好的教育,可惜没有人重视,没有人把它发扬光大,这是真正可惜,佛法确实能救世间,确实能够挽救劫运。所以我常常勉励年轻的同修们一定要发心,认真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三福、六和是基本的戒条,必修的科目。无论你学哪一宗,无论学哪一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必修科目,一定要在这个地方扎根基。然后,戒定慧三学,六度,《般若 经》上所说的,十愿,《华严经》上所说的,才能落实,这是我们修行的纲领。科目并不多,很容易记,每一条都要好好的记住,天天要反省我们做到了多少,要认真努力去做。
  【日用寻常处世待人接物,一一无非般若 也。】
  这些都讲的事,用清净心来修这些事,全都变成波罗蜜。
  【由是可知,法法不离般若 ,法法皆圆,皆可名第一。】
  世尊在本经前面表现的著衣持钵,这是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皆是第一波罗蜜。释迦牟尼佛穿衣是第一波罗蜜,吃饭也是第一波罗蜜。我们每天穿衣吃饭是什么?学了《金刚经》就应该学会,我们穿衣吃饭、处世待人接物,点点滴滴统统都是第一波罗蜜,那你的《金刚经》没有白学了,你在《金刚经》会上是真正得受用。
  【则般若 之称第一,乃是假名也。】
  这些言说,缘生的,名相也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统统不要执著。
  【当由悟得说「非」,说「是名」。无非空其著相之病,并非坏其相也。】
  没有破坏一切现相。佛教我们离相,不是离事相;佛教我们离一切名相,也不是把这些名词术语都不要了;佛教给我们离言说相,不是叫我们一天到晚不说话,不是的。离的什么?心里面的执著相,离这个东西;这些事相摆在面前不碍事。《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妨碍。性不碍相,相也不碍性,这是理事无碍;不但性相无碍,相与相也没有碍,那叫事事无碍。障碍在哪里?障碍在你心里头的分别执著妄想,从这个地方产生障碍。由此可知,离掉心里面的妄想分别执著,就天下太平,什么事也没有了。诸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人间,刚才讲了,跟我们的生活融成一片,跟我们的生活习惯也打成一片,我们处处有碍,他处处无碍,在生活上完全没有两样,但是在心里上完全不一样。人家的心是清净的,一个妄念都没有。我们的心不清净,随著外面境界打妄想,分别、执著、贪瞋痴慢,患得患失,搞这些东西,忧虑牵挂,自找苦吃。本来你没苦,都是自己找来的,本来你没有病,病也是自己找来的,这冤枉!佛教给我们,我们只要把著相的病去掉,外面境界自然就事事无碍;所以不必破坏外面的境界相,用不著。
  【若於般若 义趣未明,虽读其他圆融经论,既未在根本义上用功,其见地何能彻底。见未彻底,又何能圆融。】
  这是说实实在在话。大乘经,像我们中国人特别爱好的《华严》、《法华》、《楞严》,都是圆融的经论,这些圆融了义的大经,如果没有般若 的基础,你看不懂、你也听不懂,当然你更不能做到了。喜欢,只是向往而已,实在那个喜欢不是真的喜欢,假的。怎么说是假的?如果有人告诉你,今天晚上那边可以赚到一百万,有一大堆钞票等著你,什么《华严》、《法华》,丢到脑袋去了,就到那儿去了,这马上就证明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禁不起考验的。什么原因?没有般若 ,不能透彻的了解,纵然读诵这些大经,大经的义趣你不能明了。听人家说这个经好,你也说好,这迷信,没有搞清楚就相信,那个信就叫迷信;真正搞清楚了相信,那有理论的依据,我不是随便相信的,我是有条件的。没有条件、没有理论依据的,那就是迷信,人云亦云,这个信心非常薄弱。这些话就是教给我们要在金刚般若 这个地方打基础,然后这些大乘圆融的经论就不难了。《金刚经》的好处是经文短,只有五千八百个字,容易读诵。无论是理,无论是事,经文虽然短,它讲得很透彻,一点都不罗嗦,简单明了,容易受持。我们中国古来这些大德,不管是哪一个宗派的祖师大德们,可以说多半都是在《金刚经》得受用。所以到以后他选择的法门,他不难体会,修行能够有成就,能够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根基都是在金刚般若 上奠定的,这个几乎是不可否认的。《金刚经》教给我们什么?看破、放下而已。
  【佛所说法,本来法法皆圆。】
  无有一法不圆。佛门当中也常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不要说讲这些大乘圆顿的经论,我们拿外教的经典,基督教的《新旧约》,我去讲比他们牧师讲得好,他讲不过我。他讲不圆的地方,我讲得圆融,我有办法把它讲圆,他没有办法。天主教的经典,乃至於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我都能把它讲得很圆融。明白道理就行了,理不能不明白,理是一个理,不要以为佛经这一切经论是一个理,其他的还是这一个理,不是给你说明了吗?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理是什么?理就是真如本性,就是一个。如果你能够会归自性,哪一法不圆融?法法都圆;你会不过来,是样样都不圆,说老实话,《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圆。由此可知,看破、放下是真重要,不能不放下。看破之后才肯放下,真肯放下,那真的看破了,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助缘。
  【学者必当时时以此圆义,於自心上,於一切法上,微密观照,精进用功,以去其偏执之凡情。然后自己之圆解,庶几可开。】
  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这个境界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名词不一样,是一个境界、一桩事情,我们念佛人讲理一心不乱。可不可以做到?可以做到。如果做不到,佛决定不在这个世间说这个法;佛说出这个法,世间人做不到,你想想看,那佛就是拿我们开玩笑,来吊我们胃口,佛就太残忍了,佛怎么可以做这种事情!凡是在我们世间讲的,都是我们世间人可以做到的。怎么做?《金刚经》上告诉你,放下就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你不肯放下。在经教上讲,你要求大开圆解,所谓是「一经通,一切经通」,怎么样才通?放下就通了。你今天研教,为什么研得那么辛苦?因为你有知见,你有烦恼,经上讲的,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那就不相应,你的心不清净。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上面很多灰尘,肮脏得不得了,照东西怎么会照得清楚?《金刚经》教什么?把那肮脏东西统统去掉,都不要它。这一不要的时候,那个镜子就放光明,就样样都照清楚了。你要晓得,所有一切的知见,我的想法、我的看法,全是垃圾,全是污染,把自己本有的光明全部障碍遮住。诸位要了解这个事实,决定不要再爱惜你那些污染。众生为什么不肯放下?就是对这些污染成了习惯,非常爱惜!佛劝你把它擦掉,舍不得,舍不得,舍不得去掉,所以才落得今天这么多的麻烦。看经看不懂,听经也听不懂,明明经里面许许多多的意思好得不得了,就是看不出来,就是体会不到。看都看不出来,体会不到,你怎么能应用到生活上去?你怎么会在生活上得自在?
  末后这一句话好,非常之好!「去其偏执」,偏是偏见,你的见解不圆满;执是执著,错误的这些执著。凡情,凡情是妄想、是烦恼,贪瞋痴慢,这是凡情。这个东西去掉之后,大开圆解就很有可能;换句话说,以清净心读经,以清净心听经,会开悟。我常常勉励同修们,我们要用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慈悲心,只要用这四种心,学佛法、学世法、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不成功的。这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一切法从真实心中作」,不能用妄心。什么是妄心?偏执、凡情就是妄心,就是障碍。我们必须要认识它,它是障碍,它是虚妄的,它害得我们很惨,生生世世都被它害了,这一生把它认识清楚了,决定把它去掉。怎么个去法,前面讲过很多遍,后面还会讲到。这是世尊在这个经上的慈悲,不断的给我们说;也就是不断的提醒。知道我们习气太深,一遍、两遍不管用,多次的薰习,长时期的薰习,然后我们才会觉悟,才会记住,才会认真去改。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四十八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48
  请掀开经本一百一十一面,第五行,从注解第七段看起。
  【学佛当审时机。机是根机,机缘也。所谓时者,如南北朝时,北魏南梁,无不大弘佛法,讲席极盛,然不无取著文字相。故达摩东来,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正对时病。】
  这一段很要紧,这就是讲弘法一定要懂得观机。一般说到观机,总不外乎三桩事情:第一个是人,为哪些人讲;第二个是处所,在什么地方讲;第三个是时间,什么时候讲;这是三番审机。如果是对了机,就是我们佛法讲的契机,契机、契理,这才是佛说的。所以佛的经叫做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为什么要观机?观机的作用在哪里?这一段说得很清楚。根机是讲人,就是对哪一类的根机人,应当要说什么法。佛陀灭度之后,留下来这么多的经论,法师讲经就好像替众生治病一样;当然法师没有佛的本领,佛观机说法那是决定不会错误,法师总得要小心谨慎,观察众生的根机,为众生选择一个法门,这样子能令一切众生得利益。这里面还有一个缘,众生根机要了解,缘也很重要,缘不成熟也没有办法,因缘成熟。像我们这边有这么一个道场,这是缘,又有这么多热心於佛法的同修们,他们发心礼请,他们发心邀约大众共同来参学,这都是缘分。大的环境,这个地区安和乐利,就是社会安定、人民富足,是一个大乘佛法弘扬很理想的大环境。
  其次是「时」,这个时节因缘也非常重要;时是讲时间。这里举出一个例子,像中国古代南北朝时代,南朝梁大家都晓得梁武帝,梁的都城在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宋、齐、梁、陈都在南京建都。北方有魏,拓跋圭建立的,我们叫胡人,当时那个时候叫外国人,在北方建立的一个王朝。这两位国王都是虔诚的佛教徒,礼请大德法师弘法利生,讲经道场很多,讲的人也很多,佛法非常兴盛,讲席极盛。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遗憾,就是讲经的大德很多都著相,「然不无取著文字相」,他著相,著相讲的是文字,与心性不相干了。诸位必须要知道,大乘佛法的精华是在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决不是只有禅宗才讲,所有大乘佛法都是以「明心见性」为中心。在教下虽然不用这个名词,它用另外一个名词叫「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明心见性;像净土宗里面又换一个名词,叫「理一心不乱」。境界完全相同,只是每一个宗派说的名相不一样而已,都是以见性为中心,若不见性,那就不是大乘。讲席里面都著相,著相就变成什么?修福。
  南朝梁武帝,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在佛教史里面他有很高的知名度,大概与《梁皇宝忏》有关系,大家都拜《梁皇宝忏》,拜《梁皇宝忏》一定会提到梁武帝。梁武帝如何?著相修福。他是这么一个个性,我们可以连带想得到,当时弘法的那些法师,多数也是著相修福,跟梁武帝交情才套得拢。达摩祖师一来,他要搞明心见性,这两个人谈得不投机,不欢而散,梁武帝就不护他的法。所以达摩到中国来,看到中国大乘佛法的弘扬,都是著相修福,这个不如法;这种修学得的结果,人天福报而已,不能够了生死出三界,不算是成就。所以他老人家来,针对这个毛病,提倡禅宗;禅宗是不立文字,你们都著文字相,完全把文字舍掉,用参究。他来的时候,禅宗参禅参究的方法用观心,参话头是以后,达摩来是传的观心,完全舍弃掉文字,这个做法是针对那个时候弘法修学人的著相毛病而施设。
  我们今天看看,现前社会佛法的弘扬,毛病在哪里?这个不能不知道,如果不知道毛病,你怎么能够对治毛病?一定要懂得。现在的毛病不但是著相修福,说老实话,梁武帝那个时候是真的修福报;我们现在著相,在造业,没修到福报。人家著相是真修福,我们著相,福也没修到,造了业。这个时候的病,比南北朝那个时候的病深得太多,也复杂太多。现在一般学佛的人,为什么我说他修不到福报?他是乱修、杂修。他也很精进,不能讲精进,精他没有;进,乱进、杂进,他搞这个。因此连福报都修不到,这叫真正可惜。他还在拼命干,到处去学,一个人拜师父都要拜十几、二十个,哪个道场都要跑,什么法会都参加,所以修乱了、修杂了,连福都修不到。
  因此我们在这个时代,一定要提倡专,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好样子;这个法子不是我有见地,我见不到,没有这个能力。我们看印光大师所做的,提倡专修专弘,这是对症、对治我们这个时代所犯的病痛。印老当年在世的时候,我们现在看他的《文钞》,看他的《永思录》,《永思录》是后人纪念他的那些文字,都收在《印光大师全集》之中,我们看到很多感人的故事。譬如:他的学生、他的信徒,我们现在一般人讲印光大师的皈依徒弟,其实你要这个说法,印光大师并不承认;他在讲三皈依的时候说得很清楚,这个文字留下来我们看到。他说你们发心来皈依,我只是代表僧团传授三皈给你,你们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我一个人,他都交代得很清楚、很明白。接受他老人家传授三皈依的这些弟子们,几乎统统都有成就,这是对老法师有恭敬心,听老法师的教诲。有时候到山上,老法师晚年住在苏州灵岩山,到山上去看看老法师。老法师看到这个人来了,把他叫在面前骂他一顿,「你来干什么,为什么不在家里好好的念佛?」他说:我来看看师父。「师父你过去看过了,还有什么好看的!」骂回去。浪费精神,跑这么远的路,到寺庙又要供养,浪费钱财,钱不是好赚的,骂回去。这种道风,针对现前佛法里头的流弊。
  他老人家赞叹《西方确指》,而且给它写了一篇序文,《西方确指》是扶鸾扶出来的。老法师说扶鸾扶出来的,只有这一篇东西是真的,其他的不可靠。《西方确指》确确实实纯粹劝人念佛,教导大家道场要重实质不重形式,要求真正成就。觉明妙行菩萨的道场总共只有十二个人,何必要很多人,人多了就复杂。道场看起来很兴旺、很热闹,将来一个都不能成就,统统搞六道轮回,这不是佛菩萨建立道场的意思。反过来看觉明妙行菩萨那十二个人,十二个人统统往生,这叫大圆满,这是真实道场。所以何必要人多?人多了,供养多、收入多、道场财富多,钱一多了就作怪,争名夺利。道场没有钱,常常饭都没得吃,人心都在道上,都知道修行;道场收入一多,心都变了,道心没有了,那个道变成偷盗的盗,变成那个盗心,那个麻烦大了。
  所以道场最好不要要求收入,至少不去动脑筋去找钱、找人来,这个人才有道,这个道场才有道。人家自动供养来的这个可以,绝对不去想尽方法去拉人、劝人,不干这个事情。纵然今天我们有不少同修在做好事,流通录音带、录影带、经书,需要钱,有钱就做,没钱不做,这个才自在。我在台北两个道场,图书馆韩馆长负责,管理这个道场;佛陀教育基金会总干事简丰文居士,负责那个道场。我教他们,我们只摆个功德箱,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这个月钱多,多做;少,少做;没,不做,最好!我们自己多悠闲、多自在。不可以去找事,找事是攀缘,你的心已经不清净了,你做的那一点好事,就跟南北朝这个时代,你是修福,错了!怎么可以去拉信徒,怎么可以想办法去找钱?万万不可以。要知道修这么一点福,把这一生你清净心失掉,往生西方的机会丢掉,那才叫真可惜。这个法门,彭际清居士所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好不容易遇到,遇到之后,用盗心,偷盗的心,不是正道,用这种心去修福,你将来得的是什么果报?真正叫迷惑颠倒,大好因缘当面错过。所以我们看真正祖师大德、善知识的教诲,他们做法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宁愿不做,不可以贪图福报;贪图福报,你怎么能离开六道轮回?福报尚且不贪图,你的心自然就清净了。
  弘法利生的事情,诸位要晓得,我们只做一个增上缘而已。众生有福,那个财富自然会来;来了,我们操心,要如何给它用出去,用得真正有功德,我们有这个责任。用得不妥当,我们就有罪过,这是要背因果的,知道因果责任这么大,谁愿意去求,不会干这个事情。有些同修钱送来了,那没有法子,只好替他办事;我不想他送来,他不送来,好!不送来,我没事。自古以来祖师大德、善知识,不但这样教我们,他们本身一生所做的,你仔细去观察,就是这样的。所以针对时病,这个佛法才能够利益众生。再看底下这一段:
  【今则大都不明佛理,正当广劝读经,药其空疏。不立文字,今犹非宜也。】
  达摩祖师要是生在这个时代,他一定都劝大家读经。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他要搞不立文字?因为那个时候大家读经都著相,所以用那付药治那个时候人的病。现在人的病是什么?对於佛法教理完全无知,非常热心学佛,到处拜佛,到处参加法会,佛法是什么,不知道。那怎么行?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应当劝人读经,这个药就是治他。他对於佛法一无所知,这是空疏,要用读经这付药来治他的病,就是要劝他读经。所以禅宗不立文字,不适合於现代社会,不适合。
  【故不如发起大悲大愿,修福持戒,一心念佛,亲近释迦、弥陀两位大善知识。】
  看看我们现在这个地球上的大环境,这个大环境不好,怎么不好?大多数的众生不明因果,不相信因果报应;换句话说,不知道断恶修善。世间有不少人,比例很大,我看至少恐怕有一半,这个数量太可怕,误以为修善的人是傻瓜,造恶的人是英雄好汉,产生这么一个错误的观念。善不修,恶拼命在造,这个世间感得什么样的果报,我们学佛的人心里头明白。世间所有一切法,不是别的,业果感招的,看你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样的果报;恶业必定感恶果,这个恶果就是世间许许多多的灾难,天灾人祸,感这些东西。这里面的道理、事实的真相,唯有佛菩萨知道,唯有佛菩萨说法能够挽救。挽救就是对治众生这个毛病,把他的观念改过来,让他相信因果报应,让他知道断恶修善。不但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也要改善社会的生活环境,这就是自行化他。所以江居士在此地教给我们,不如发起大悲大愿,我们要这样做法。修福持戒,修福就是断恶修善,利益众生;持戒就是依教奉行,认真的修学。而在行门里面,一定要选择净宗,一心念佛;一心念佛就是亲近释迦牟尼佛、亲近阿弥陀佛这两位大善知识。释迦教导我们念佛,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肯念佛,发愿求生,这是世尊对我们的期望,我们才不辜负他;阿弥陀佛在西方接引我们,一个是保送,一个那边欢迎,这不是决定去了吗?
  【一面以此经义理,观照自心。】
  读经重要。所以我们劝人直接读净土三经,如果有能力我们劝他念净土五经一论,专门读净宗的经典,《金刚经》是附带的。我们这次再讲《金刚经》,意思前面都说明过了,是因为我们念佛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没有看破、没有放下。重新把《金刚经》拿来温习一遍,《金刚经》里世尊教我们看破、放下,然后你就会老实念佛了。所以我们用这部经来助修,来帮助我们。经不必读太多,有这几部,我们这一生就够用,足够了;多了,反而搞杂、反而搞乱。所以这个经是「观照自心,遣其凡情」,遣就是舍弃,把我们的凡情、执著、妄想、分别,统统舍掉。
  【一面恳切持名,求与众生同生净土,满菩提愿。】
  不但我们自己要求往生,往生的心要恳切;至诚恳切,执持名号就有感应。而且感应非常的快速,感应不必问别人,自己很明显的可以体会得到。往生西方不难,真的想去就去,什么时候想去都去得成,这一点都不假。还有寿命可以不要,现前就可以走,都是事实。我们在《往生传》里面,最早看到的,寿命不要了,马上就走,宋朝莹珂法师,《净土圣贤录》里面有他的传。这个人虽然是出了家,但是不守清规,是个破戒的出家人,他自己晓得,因为他相信因果;相信因果为什么还要破戒作恶?习气很重,我们现在讲是禁不起诱惑,一看到外面境界,他就乱了,禁不起诱惑。还好他相信因果,想想自己所作所为,将来一定会堕阿鼻地狱,想到堕地狱就害怕、恐怖;就问他的同学、同参道友们,有没有方法救我,我知道我将来会堕落,会下地狱。同学们就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送给他一本《往生传》;他看了《往生传》,每看一篇他都非常感动,看到别人念佛都到极乐世界,都去见佛,愈看自己愈感觉到惭愧。《往生传》念完之后,他发了一个狠心,把自己寮房门关起来,一心念佛,求阿弥陀佛;他也不睡觉、也不吃饭、也不喝水,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下去,念了三天三夜,真的真诚所感,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你好好的修行,十年以后,你临命终时,我来接引你。莹珂法师给阿弥陀佛说:不行!我的劣根性太重,再有十年,我禁不起诱惑,不晓得造多少罪业,我那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要跟你走。阿弥陀佛也很欢喜,就答应他,他说:好吧!三天以后,我来接你好不好?他说:行!三天。三天以后他往生了,念佛往生,他也没害病,在佛堂里念佛走的。念佛的时候求大众,他告诉大众:我三天以后要往生了。没有一个人相信:这坏和尚不干好事的,关起门念三天佛,门一打开说三天以后他要往生,没有一个人相信。不过时间很短,大家看,看你三天以后,你往生不往生?大家看他。到了第三天,他洗了澡换了衣服,在课诵的时候要求大众念佛送他。大家说:好!我们看你走不走。结果念没有多久,他就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了,来接引我了。向大家告假,就走了。说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纵然长寿可以不要,随时可以走得了;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去,你对於这个世间还有没有留恋,这个世间还不错!不肯去那就没办法。所以要肯去随时都去得了,这是古代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榜样。
  最近在新加坡也有这个例子,苏居士星期天会讲给你们听,就在眼前。可见得真的一切放下,寿命也不要了,也放下了,阿弥陀佛就来了。你今天念佛,阿弥陀佛为什么不来?来了也没有用,来了,「阿弥陀佛我不想去,我还留恋这个地方!」那他何必要来?所以阿弥陀佛不来,是你没有诚心,你嘴巴里想往生极乐世界,心里头留恋这个世间,不想去,阿弥陀佛很清楚,他不来。恳切,不但自己求生,还要带所有一切苦难的众生,同生极乐国。我们每天回向偈,末后一句「同生极乐国」,那个愿要真实,不管我们做得到、做不到,心真实、愿真实,我们跟所有的众生结了缘,结了法缘
  【现世修行,无逾此法。】
  现世就是现代,在这个世间修行,没有任何一个法门能够超过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这一段文我在括弧里面特别记下来:「此是江味农居士一生修持的心得。」在这个地方,他用这个来供养我们大家,这几句话要牢牢的记住,唯有一门深入,老实念佛,我们才有救,决定不贪图世间的福报。
  唐朝庞蕴居士表演给我们看的,「好事不如无事」。那是他家里头现成的金银财宝,统统丢到水里面去;别人问他,你既然不要,为什么不拿这个来做好事,来救济社会做慈善事业?他就留这句话给世间,「好事不如无事」,这句话是真理、是名言。大家都能相信、都能信守,给诸位说,天下太平。今天社会为什么这么乱?好人太多了,每个人都想做好事。甲做的好事乙不服气,乙做的好事丙不服气,不服气怎么样?打了,所以好事就变成乱事。从前李老师跟我们上课,那个时候台湾表扬好人好事,地方上推选好人表扬。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好人好事」,然后又回过身去,把第二个好字那个角上划一个圈,划一个圈就是念破音字,念ㄏㄠˋ,好人好事;好事就是多事,反而把社会搞乱掉了,所以说不如无事。
  真正做好事是什么?缘成熟了,送到你面前,这个不能不做,这是我们应当做的,没有这个缘分,决定不要去找,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永远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净,这是真正幸福、真正享受,你这一生自在安乐。别人都修福,我没有修福,我不是没福报了吗?你的福报超过他。怎么超过他?我不是不修福,是没有缘,可见得修福的那个心是圆满的,那就是圆满功德。佛在楞严会上所讲的,「发意圆成,圆满功德」,那个心一发,功德就圆满了,哪里要做事!事情来了,事做了才圆满;事情不来,心一发就圆满。利益一切众生之心,但是没有缘,可见得他福报是圆满的。这些大乘深经里面所讲的甚深之理,我们要明了、要清楚,然后自己在菩提道上才一帆风顺。决定不能造恶,不要以为在佛门里做些好事,未必真的是好事,未必是圆满的好事,未必是清净的好事。你必须要面面观察,而且还要防范,现在是好事,将来会变质,一变就不是好事了。变质之后,你要不要背因果责任?这不能不知道。经论之中,古圣先贤的教诲,义理很深很广,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自然就得受用。再看底下这一节:
  【般若 非离余五度而别有,五度皆是行门。可见般若 虽明空义,而空义不能离实行。则般若 之绝非偏空明矣。】
  般若 是理,前面五样是事。事离不开理,理离不开事,理跟事是一不是二,这是佛法,把理事分成两边那就错了。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是没有,这些人修行就是所谓的盲修瞎炼,盲修瞎炼如何能成就!这一段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布施里面要有智慧,没有高度的智慧,刚才说了,不但得不到福,反而造了罪业。持戒里面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单单持戒,自己一生冤枉受了好多苦。持戒很辛苦,佛教给我们以苦为师,里面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智慧,虽然苦,戒律很严,里面有乐,真的乐在里面。没有智慧,硬要这样做法,强迫自己这样做法,那个很苦,那个里头没有乐,一定要有高度的智慧。像忍辱,忍辱有智慧,忍化解成为智慧。如果没有智慧,只是勉强压在那个地方,那样的忍受,一般人讲忍受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会爆炸。有智慧在里面,忍就化解,那才真正得受用。精进、禅定都要有智慧在其中,离开智慧不行。所以佛法的生活,就是智慧的生活。前面讲过多次,学佛就是要把我们轮回心,把它转变成佛心;烦恼痛苦的生活,把它转变成高度智慧幸福的生活。这才叫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真的乐,不是假的。所以这样我们的佛就没有白学,学得有意义、有价值。由此可知,般若 虽然讲空,不是空无;偏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不是这个意思。
  【五度离般若 ,不为波罗蜜,即不能到彼岸。】
  这一句也非常清楚明白,但是它的意思很深很广。五度,实在讲展开来就是我们全部的生活行为,诸位要懂这个意思;不懂这个意思,你不了解佛经的意思。我们全部的生活行为,归纳成这五条、五大类,所以这五条就是我们全部的生活行为。我们一天从早起到晚上睡觉,一年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一生从我们出生那一天到我们报终的那个时辰,全部的生活行为,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五大类,你这么看就正确。不能离开智慧,离开智慧就不叫波罗蜜。波罗蜜什么意思?圆满。离开了智慧,你的生活不圆满,不圆满也就是不美满,这是讲我们现实的,你不美满。第二是不能到彼岸,不能到彼岸就是不能够了生死脱轮回。必须要知道,要想了生死出三界,要靠智慧。智慧从哪里表现?智慧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生活里面,点点滴滴都是高度智慧,那你就超越三界了。五度的广义前面说过,这个地方不要再重复,重复耽误很多时间。
  再看下面这一段经文。前面是讲第一波罗蜜,是给我们说明般若 ,讲的是理。下面要给我们讲事,事若不明,我们不晓得怎么做法。事,佛略说,没有广说。五度里面只举一个做例子,这一个例子明了,其他的就可以类推,这是世尊说法的方便。五度,是我们整个生活的纲领,世尊特别选择忍辱来给我们说。为什么?这是最难修的,最难的你都能做到,容易的就不必说了。
  经【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
  《金刚经》读到这个地方,大概现在我念这个经文,里面的意思诸位都能够尝到一点味道,有那么一点法味,有那么一点法喜。
  【余度】
  这是科题里面约余度明,余是其余,除了般若 波罗蜜以外,其他的五条。
  【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
  说这五类。
  【此为万法之总纲】
  这个万法,大家要晓得,包括我们全部的生活在里面,不要以为万法大概是佛法,你就只解一半的意思,另外一半你不懂。万法包含世间法,世出世间法统统包括在里面;换句话说,就是指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行为,你才真正明了佛法里面讲的意思。由此可知,经里头字字句句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经里说什么?就是说我们自己的事情,就是帮助、解决我们生活上许许多多的困难。这个佛经学了马上就有用,只要肯用,立刻就见效。
  【万法之总纲,即一切法无不含摄也。】
  世出世间一切法,像经上开端所举的例子,穿衣、吃饭,都包括在其中,都必须要有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智慧是什么?离相、不著相,不著就是智慧。
  【法法皆离相,则法法不离般若 。法法即是般若 。】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去托钵,著衣、持钵,须菩提尊者赞叹他,「希有,世尊」。他为什么赞叹他?就是因为穿衣是般若 ,托钵也是般若 ,释迦牟尼佛从只树给孤独园往舍卫大城去,经上记载,只树给孤独园到大城是三里路,有这么远的距离,三里路。释迦牟尼佛一步一步走到那个地方,步步都是般若 波罗蜜。须菩提尊者看到,这个真希有,这才真正叫不可思议!这就说明了,整个的生活就是般若 波罗蜜。我们看我们凡夫,整个的生活是妄想分别执著烦恼,在造业,我们干的是这个。佛菩萨所干点点滴滴都是圆满的般若 波罗蜜,我们学佛学什么?学这个。不在这上面用功夫,不在这上学习,你不是学佛;学佛不是叫人到这里来学念经,不是!你要是会念,每一个字都不著相,这经文打开,字字都是般若 波罗蜜。为什么?前面讲,不著文字相、不著言说相。不著言说相,你每天给人说话说得再多,全是般若 波罗蜜;你如果著相,都是些是非口舌,都在那里造口业。一不著相,全部都变成般若 波罗蜜,要在这个地方学。
  【今独举忍辱言】
  其他的都不谈,世尊单单举例举忍辱,以忍辱最难离相,其他的叫你不著相、离相比较容易,忍辱离相很难。
  【故特举此,以概其他。佛说此,意在令众生举一反三。】
  佛讲经的意思,你明了这一条,其他的统统以此类推,都可以明了。
  【般若 即在余五度之内,不能独存。】
  所谓是理在事中,离开事哪来的理?那个理也是空洞的,是个不切实际的理;理必定不能离开事,理就在事上显示出来。
  【若行忍辱法,不学般若 ,便不知离忍辱法相。不离法相,则生瞋恨,忍辱之功行破矣。可见般若 是与余度共行之法,非别行之法。】
  这是举这个例子讲。我们学佛、学忍辱,世尊在本经里面,六度当中讲布施、讲忍辱,讲得特别多,其余的就很少讲,省略掉。因为布施是修福,忍辱是能够保福,忍辱能保持,你单单修,你不能忍,修得再多保不住,最后都落空,忍辱是能保持。本经末后佛说「一切法得成於忍」,一切法的成就,第一个因素就是忍,你能忍你就能成就,无论是佛法世法,一定能够成就。你不学般若 ,你就不知道修忍辱要离忍辱的法相。不离忍辱的法相,刚才讲,那个人是勉强的忍耐,表面上的忍耐,心里面不平;表面上的忍耐,正所谓忍耐是有限度。如果里面有般若 波罗蜜,把忍辱的相离开、化解了,他那个忍辱是无限度的,就不是有限度的,是变成无限度的。忍辱里面生智慧、生法喜、生福德,般若 进去之后,得这样殊胜的效果,真正不可思议。如果说不离法相,著相,著相修忍辱,刚才讲,表面上忍,心里面还是瞋恨,从瞋恨就生报复,有报复就造无量的罪业,忍辱的功行破掉了;没有般若 波罗蜜,忍辱不能成就。可见般若 波罗蜜跟其他一切法,余度就是前面讲的一切法,共存共行;不是离开一切法,别有一个般若 波罗蜜,没有这回事情。所以我们佛教的教旗,后头现在没有教旗了,从前我们后面是挂了一面教旗,佛教的教旗怎么设计的?就是六度。前面每一条长条代表事,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条;后面一条,是那五种颜色杂在里面的,是一条,一共是六条,那一条杂色的就是般若 波罗蜜。般若 不能离开前面五度,佛教教旗是这样设计的,你们看到这个教旗,就想到这是菩萨的六波罗蜜。说明理跟事关系非常密切,理离不开事,事离不开理。
  【般若 ,空也。】
  般若 讲空、空理,与性体相应。
  【余度,有也。】
  与现相相应,它有体它就现相,体能够现相。所以前五度与「相」相应,般若 与体相应,这是从体、相、用上来说。
  【空有本来同时,不可离也。】
  性相是一不是二,体相从来不离。由此可知,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与自性完全相应。心里面一丝毫不执著,与体相应;在生活当中,样样事情我们都做得很圆满,与相用相应,这叫顺性,顺性就是随顺法性。随顺自性是诸佛与大菩萨们他们的生活;我们今天这样学,是过佛菩萨的生活。凡夫迷失了自性,迷失了自性,他的生活行为与自性相反,他不顺性。不顺性就是著相修福、著相造业,於是自性现相,现什么相?现六道轮回之相。这相怎么现出来的?是众生业力把它转变出来的。如果一切随顺法性,他所现的相,佛经上讲是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你们在经上读的依正庄严,那就是离相现出来的,自性现出来的。你们读《华严经》,《华严经》一开端,有十一卷半的经文,很长,就是从第一卷一直到第十二卷的上半卷,总共有十一卷半的经文,说明毗卢遮那佛依正庄严,那就是介绍华藏世界。所以古人讲「不读华严,不晓得佛家的富贵」。人间天上的富贵,要跟《华严经》上说的那个,那差太远了,不能比,这是成佛的富贵。但是诸位要晓得,世间的富贵包括天上,天上福报最大的大梵天王。大梵天王的福报从哪里来的?修来的。三界、六道、一切众生的福报都是修来的,断恶行善修来的。华藏世界、极乐世界,诸佛菩萨的富贵不是修来的,这一点诸位要晓得,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是自性自自然然变现出来的。
  我们一切众生都有自性,一切众生都有一真法界,很可惜的,是你打妄想、起执著了;因为妄想执著,把你的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一真法界为什么变成十法界?是你自己变的,不是别人变来给你受的。这个问题最后的解决,你自己变的还要你自己解决,别人不能代替你解决,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就是这么回事情,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帮你忙,能够代你解决,一定要靠自己。现在这个道理我们搞清楚了,理是什么?本来是一真法界,把它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恶道,都是自己才会变;用什么变?妄想分别执著、贪瞋痴慢,就这个东西在变。佛把这个道理给我们说清楚,只要我们把这些能变的统统放下、统统舍掉,它就又变回来,又变成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现前了。一真法界是本有的,十法界是虚妄的、假的;你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它才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十法界就没有了。永嘉大师讲得很好,「觉后空空无大千」。什么叫觉?一切放下就觉了,有一丝毫放不下,不觉,那就是迷。般若 是觉,般若 怎么觉?离一切相。所以跟你讲,好事不如无事;无事,你觉了,好事你迷了,这个诸位一定要清楚。
  所以在从前,中国古时候,寺院里面的丛林执事,住持当家是什么人?都是佛菩萨再来的。他要应酬、他要做事;他虽然做事情,他心里干干净净,他不执著,再来人!我们凡夫到寺院去当清众,佛菩萨来照顾我们,来帮助调理我们,哪有不成就的,所以执事不是凡夫。由此可知,要想做好事的也不是凡夫,做好事的是什么人?诸佛菩萨。也许你们要问:法师,你说这个话有证据吗?有!《华严经》五十三参就是证据。五十三参是五十三位法身大士,那不是普通人,示现在这个社会各行各业,每天勤苦在为一切大众做好事,那就真的做好事了。他自己怎么样?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那叫菩萨事业。由此可知,菩萨事业不是单单出家人在寺院丛林担任执事才有分,在家人从事任何一个行业也有分,只要你觉悟,只要你去做,一切都不执著,那就是菩萨事业。如果你做这些工作,心里头不清净,你有分别、有妄想、有执著,那就错了。你就是做得最好,刚才讲,是修一点人天福报,三界有漏的福报。如果做错、做偏差了,那你就是造罪业,感果一定是在三途。这桩事情,我们决定不能够小看,一定要非常谨慎、非常慎重去生活、去过日子,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成就道业。底下的意思好懂,我们念念就行了。
  【空有本来同时,不可离也。所以当两边不著,会归中道。】
  中道这个名词,我们体会它的意思就行了,不能执著。如果你执著有个中道,完了,中道跟空有又变成对立,你还是堕落在一边。所以古人有一句话就说得好,「两边不立,中道不存」,这才干净,有中道就错了。菩萨里面,佛经上常讲权教菩萨,什么叫权教菩萨?权教菩萨执著中道,没有把中道空掉,所以他不能见性;虽然修六度万行,空有两边不执著了,他著了一个中道,也坏了。坏在哪里?障碍他见性,他不能见性。所以经上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中道就是名字,不要执著名字相,体会佛所说的真正义趣,他的义理趣向,我们体会这些。
  【菩萨行以般若 为主,即以空为主也。】
  般若 是讲空,空不当作「无」讲;如果说空是什么都没有了叫空,你就错解般若 的意思。它这个空是有,不是无,这是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了解透彻,然后才能够修菩萨行。菩萨行以般若 为主,就是决定不能离开般若 ,离开般若 就不是菩萨。所以世尊在本经里面说得很清楚,「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有,它没空。什么是菩萨?必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空掉、都离了、都没有了,这叫菩萨。我们要问,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在不在?在。不是这个相真的没有,事相在。在,怎么空?空你心里面执著的那个事相,不是把这个身体空掉,放一把火把身体烧掉,烧掉也没用,烧掉你也不能成佛,你也不能成菩萨。所以诸位要晓得,是空你心里面执著的那个事相,不是空这些外面的事相,外面这个事相没有关系;只要里面那个执著空掉了,外面的相理事无碍。理事无碍,性相一如;性离不开相,相离不开性,这是理事一如,理事不二。不但理事不二,事事不二,事事无碍,《华严》里面给我们讲「大能入小」,芥子,芥菜子里面可以把三千大千世界装进去,芥菜子没有放大,三千大千世界没有缩小,它就装得进去,这说明事事无碍。为什么会无碍?因为每一桩事都是法性,性是融通无障碍的,性所现出来的相,怎么会有障碍?所以相没有障碍。没有障碍,我们今天为什么这么多障碍?处处都是障碍,处处成障,这个障碍的发生都在妄想分别执著,都从这里生出来。离开一切妄想执著,你的境界就是无障碍的境界,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不思议解脱境界,不思议解脱就是完全没有障碍。
  所以,般若 是智慧,智慧是心里面不著相,因为体上没有相;体上虽没有相,体会现相,它会现相。体是理,相是事。我们心里面没有牵挂、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与体相应,就是见性,与性相应。事上也不必去离开它,也不必去破坏它。
  【所以虽不应坏有】
  有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相就是性,性就是相,用不著破坏。诸佛菩萨,像《普门品》所说的「千处祈求千处应」,千不是数字,你要把它看成数目字看待,观音菩萨太渺小。那一千处之外,观音菩萨就没有感应?我们念观音菩萨求感应就很难了,不只一千个人求他,我们在一千个人以外,不就没有感应了吗?千代表圆满,千是十的扩大,十个十就一百,十个一百就是一千;十是表圆满,把这个圆满扩大,所以代表大圆满。大圆满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有众生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就起感应,是这么个意思。观音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应化在六道,没有破坏六道的相,不但不破坏六道的相,他自己还会现相。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他就现佛身为众生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他就现声闻身而为说法,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所以没有坏相,没有坏。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