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情局罪与罚:CIA60年秘史

_2 蒂姆·韦纳(美)
  杜鲁门认为他已经造成混乱,决定拨乱反正,召来海军情报局副局长悉尼·索尔斯少将。后备役少将索尔斯是密苏里州出身的民主党人,靠着人寿保险和美国第一家连锁自助超市"小猪扭扭"发家致富。此人虽在海军部长福里斯特尔成立的战后委员会任职,专门研究未来情报走向,但没什么远大目光,一心只想尽快回圣路易市。
  令他惶恐不安的是,他发觉杜鲁门打算让他当第一任中央情报总监。莱希将军在1946 年1 月24 日的公务日志上,记录了授职时的情景:今天白宫午餐会上,只有少数参谋人员出席观礼。杜鲁门授予索尔斯少将和我黑斗篷、黑帽和木剑。紧接着,总统任命索尔斯为"斗篷与剑刺探团"团长及"中央刺探局长"。
  此番戏剧性表演把惊惶失措的后备役少将推出来掌管这不值一提、为时甚短的"中央情报组"。索尔斯手下约有2 000 名情报官及幕僚人员,掌管约40 万人的档案与卷宗。但这些人中有很多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或到底应该做些什么。索尔斯宣誓就职后,有人问他想做什么,"我想回家。"他答道。
  和继他之后的每一任中央情报总监一样,索尔斯身负重任,却没有获得对等的授权。白宫没有给他指示,问题在于没有人知道总统想要什么,连总统自己也不知道。杜鲁门表示他只要每日情报摘要,以免每天早上看一大堆2 英尺高的电文。d 在中央情报组创始成员看来,他们的工作中只有这一点是杜鲁门瞧得上眼的。
  关于该组肩负的任务,有些人的看法大不相同。马格鲁德将军坚称,白宫已默认中央情报组可从事秘密活动。话虽这样说,但书面文件上没有只言片语谈及,总统也绝口不提。因此,政府里面几乎没人承认这个新团体的合法地位。五角大楼与国务院拒绝跟索尔斯及其手下打交道。陆军、海军和联邦调查局则打从心底看不起他们。索尔斯虽继续担任总统的顾问,但这情报首长的位子却坐不满百日。他只留下一份重要的记录、一份有所诉求的绝密备忘录:"亟需在最短时间内搜集最高质量的苏联情报。"
  当时美国对克里姆林宫唯一的认识,来自新任驻莫斯科大使、日后出任中情局局长的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将军,以及俄罗斯通乔治·凯南e。
   中央情报组的暴力逻辑:苏联想干嘛?
史密斯出身于印第安纳州,父亲开零售店,他则从二等兵升到将军,既没有在西点军校镀金,也没有大学学历。二战期间,他担任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北非和欧洲的每一场战役都凝结着他的心血。他不苟言笑,堪称艾森豪威尔的杀手,战友同事对他又敬又畏。他事必躬亲,极尽辛劳。
  有一次他出席艾森豪威尔与丘吉尔的晚宴,宴会快结束时因出血性溃疡而昏倒。输过血后,他费尽口舌让英国医院同意他出院返回指挥官营帐。他和俄罗斯军官同甘共苦,也多次在阿尔及尔盟军总部共商对付纳粹的联合作战计划。在法国雷姆斯山区那间被当做美军前进总部的破旧红瓦校舍里,他鄙夷地望着德军司令官,接受纳粹投降,结束欧战。1945 年5 月8 日欧战胜利日这天,他在雷姆斯和艾伦·杜勒斯、赫尔姆斯有了一次短短几分钟的会面。艾伦·杜勒斯患上痛风的毛病,拄着拐杖赶来见艾森豪威尔,希望能争取他的同意在柏林设置一个具有无上权力的美国情报中心。可惜那天早上艾森豪威尔没时间接见杜勒斯,这是一个坏兆头。
  1946 年3 月,史密斯飞抵莫斯科,准备接受大使馆代办凯南的调教。凯南已在俄罗斯待了好多年,也花了许多时间试图解读斯大林。这时苏联已经付出2 000 多万人牺牲的惨痛代价,占领了大半个欧洲。苏联红军从纳粹铁蹄下解放了许多国家,如今,克里姆林宫的阴影正逐渐笼罩在俄罗斯境外1 亿多人的头上。凯南已预见苏联势必会以武力掌控占领区,他提醒白宫要有摊牌的准备。史密斯抵达莫斯科的前几天,凯南发出美国外交史上最著名的电文--一份以8 000 字描述苏联偏执的"长电"。凯南的读者最初只有寥寥数人,日后却有数百万人看到这通电文,但他们似乎都只注意这行字:苏联人对理性逻辑没有反应,对"武力逻辑"却极为敏感。凯南声名鹊起,很快就变成美国政府最出色的克里姆林宫专家。凯南在多年后回忆:"我们因战时的经验而习惯前方有个大敌。这个敌人必定位于中心,而且一定是个彻头彻尾的坏蛋。"
  史密斯称赞凯南是"新任代表团团长所能找到的最佳导师"。
  1946 年4 月一个凄冷的星夜,史密斯开着插有美国国旗的豪华轿车来到壁垒森严的克里姆林宫。一到大门口,就有好几位苏联情报官查验他的身份。车子行经古老的教堂和宫墙内塔楼底下的残破巨钟。穿着黑色长筒皮靴和红条裤子的士兵敬礼后引导他入内。他只身前来。他们领他走过长廊,穿越几道缀着深绿色皮革的巍峨大门,最后才进入宽广空旷的会议厅。将军终于和大元帅碰面。
  史密斯对斯大林提出尖锐的问题:"苏联想要什么,俄罗斯到底打算走多远?"
  斯大林凝望远方,一边抽着雪茄,一边用红笔信手涂鸦,画出几个不对称的心形和问号。他矢口否认对别的国家有野心,并谴责丘吉尔数周前在密苏里州演讲时提出"铁幕"已降临欧洲大陆的警告。
  斯大林说,俄罗斯对敌人很了解。 "难道你真认为美国和英国可能结成联盟来遏制俄罗斯?"史密斯问。"没错。"斯大林说。
  将军重复问道:"俄罗斯打算走多远?"斯大林直盯着他说:"我们没打算走多远。"到底会再走多远呢?没人知道。面对苏联的新威胁,美国情报机关的任务是什么?没人能确定。
   中央情报组的暴力逻辑:杂耍学徒
1946 年6 月10 日,霍伊特·范登堡将军成为第二任中央情报总监。他是个英俊潇洒的空军军官,艾森豪威尔在欧洲的空战战术就由他主导,如今要管理的那个不怎么出色的机构,位于"雾谷"f 另一端能俯瞰波托马克河的小山顶上。他的指挥部就设在E 街2430 号战情局旧总部,旁边有一家废弃的煤气厂、一家角楼式的酿酒厂和一座溜冰场。
  范登堡缺少3 项基本资源:经费、权力和人员。1946 至1972 年间担任中央情报局法律总顾问的劳伦斯·休斯敦认为,中央情报组是法外机关,因为总统不能凭空设置具有合法地位的联邦机构。没有经过国会的同意,中央情报组自然不能合法使用经费。没钱也就意味着没权。
  范登堡决意要让美国回到拥有情报业务的轨道上,于是成立"特别行动处"(OSO),又私底下向几位议员诈取1 500 万美元,用于执行海外的谍报与颠覆任务。他要知道苏联驻东欧及中欧部队的一切--他们的动向、能力和意图,并训令赫尔姆斯尽快提交报告。赫尔姆斯手下有228 名海外特工,负责德国、奥地利、瑞士、波兰、捷克和匈牙利情报业务,但他却觉得自己好像是"一名杂耍学徒"试图让充满气的沙滩球、开了盖儿的牛奶瓶和已上膛的机关枪留在半空中。欧洲各地有"一大批政治流亡者、原情报官、前特务和各式各样的经纪人,摇身一变成了情报巨头,各自兜售按客户需要而杜撰的情报"。他旗下的间谍买到的情报花钱越多,越没有价值。他写道:"还能找到什么更生动的为一个未经深思的问题而大把撒钱的例子,我一时想不出来。"高明的骗子拼凑出来的谎言,却被当成苏联及其卫星国家的相关情报。g
  赫尔姆斯后来认定,中央情报档案里有关苏联和东欧的情报,起码有一半纯属谎言。柏林和维也纳工作站已经成了假情报制造工厂。他手下的官员或分析师无法从虚妄中分辨出事实。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半个多世纪之后,中情局在设法找出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也同样面临假情报的问题。
  范登堡从上任第一天起,就被海外传回来的惊人报告吓坏了。他的每日情报摘要只能产生热度,亮度却不足。尽管谁也无法判定警讯的真假,但还是往上呈送。
  快报:苏联某军官醉后高谈阔论,俄罗斯将发动无预警攻击。
  快报:驻巴尔干的苏军指挥官自夸,不日将攻陷伊斯坦布尔。
  快报:斯大林准备入侵土耳其,包围黑海,拿下地中海和中东。
  五角大楼认定阻断苏军挺进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切断红军在罗马尼亚的补给线。参联会的高级参谋于是着手规划作战计划。
  他们要范登堡准备展开冷战的第一场秘密行动。为了执行这个命令,范登堡不得不变更中央情报组的任务。1946 年7 月17 日,他派两名助理去拜会杜鲁门总统的白宫法律顾问克拉克·克利福德h。他们主张"中央情报组的原始概念应作变更",让它成为一个"作战机关"。于是,在没有合法授权的情况下,它变成了一个作战机关。同一天,范登堡亲自请战争部部长罗伯特·帕特森和国务卿詹姆斯·伯恩斯悄悄拨1 000 万美元的秘密经费,以支持"全球情报人员"工作。他们如数拨款。
  范登堡的特别行动处在罗马尼亚着手组织地下反抗军。威斯纳在布加勒斯特留下的情报网虽是衷心想与美国合作,可惜已遭苏联情报人员渗透。特别行动处驻布加勒斯特的首任站长查尔斯·霍斯勒发觉,自己已陷入"一个美国年轻军官不太有心理准备应对的社会与政治氛围"--身陷法西斯主义者、苏共、保皇党人、产业家、无政府主义者、温和派、知识分子和理想主义者的"阴谋、诡计、卑鄙、表里不一、欺诈、偶发的谋杀与暗杀"之中。
  范登堡命令驻布加勒斯特军事代表团的艾拉·汉密尔顿中尉和托马斯·霍尔少校,将罗马尼亚的国家农民党组建成反抗军。霍尔原是战情局驻巴尔干的情报官,懂一点罗马尼亚语。汉密尔顿则是一句也不懂,他的向导西奥多·马纳卡泰德,是威斯纳2 年前才吸纳的出色特工。马纳卡泰德原为罗马尼亚陆军情报参谋部的一名士官,目前在美国军事代表团服务,白天当翻译,晚上当间谍。马纳卡泰德带汉密尔顿和霍尔去见国家农民党的领袖,提出由美国人提供枪械、经费和情报秘密等支持。10 月5 日,在维也纳占领区新设的工作站,美军与中央情报组合作把罗马尼亚前外长和5 名后来加入解放部队的人员迷晕,装进邮袋载到安全港口后,再偷偷运到奥地利。
  苏联情报机关和罗马尼亚秘密警察不到2 个星期就查出这些间谍。共产党安全部队粉碎罗马尼亚反抗军主力后,美国人和主要谍报员仓惶逃命,国家农民党的领导人则被控犯叛国罪,锒铛入狱。在公审会上,证人信誓旦旦地说马纳卡泰德、汉密尔顿和霍尔自称是美国新情报机关的探员,结果3 名被告在缺席的情况下被判有罪。
  1946 年11 月20 日,威斯纳翻开《纽约时报》第十版看到一篇短文报道:"受雇于美国代表团"的老特工马纳卡泰德被判处无期徒刑,"理由是他陪同美国军事代表团的汉密尔顿中尉出席国家农民党会议"。冬末,战时替威斯纳工作的罗马尼亚人几乎全都被捕入狱或遭到杀害。他的私人秘书也自杀身亡。残暴的专政政权接管罗马尼亚,而它的崛起正是美国这次秘密行动失败所促成的。
  威斯纳离开法律事务所前往华盛顿,在国务院谋得一职,负责监控柏林、维也纳、东京、汉城与的里雅斯特i 占领区。他怀有更大的雄心。他确信美国必须学习以新的方法来作战,也就是师敌之长,以同样的技巧和同样的秘密行动与敌人抗衡。
本章注释
a 马格鲁德曾于二战期间担任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负责主持研究合作、中国军事情况以及物资需要等业务。他也曾将取自苏联驻华武官办公室有关黄埔军校的记录档案,加以编译并提交美国国务院,详细描述了1924 ~1926 年黄埔军校和国民党军的情形。
  b 昆恩上校是美军驻北非、法国与德国的第七军团情报长官,与战情局直接联系。他在华盛顿颇受非议。他把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内部消息带到海军情报局请某上将过目。这位将军答道:"你们的组织机构被共产党渗透了,我不可能相信你所提供的消息。"经过好几次类似的拒斥之后,昆恩决定找华盛顿唯一能证明他清白的联邦调查局长胡佛。他对胡佛说明来意,胡佛淡然一笑,舔舔嘴唇,说道:"你有所不知,这下我可松了口气。上校,我和多诺万拼斗多年,尤其是在南美和中美洲行动方面可以说是有他无我。"战后,联邦调查局奉命退出美墨边界里奥格兰德河以南各国的活动之后,便将情报档案付之一炬,并没有移交给中央情报部门,两局永无休止的斗争从此展开。而今昆恩来到联邦调查局求助,勾起了胡佛不少怨恨。胡佛继续说道:"我很佩服多诺万,但我肯定不会喜欢他。所以我们可以说是冤家路窄。你要我做什么?"
  "胡佛先生,简单回答您的问题,就是请您查查我的机构里是不是有共产党。"昆恩答道。
  "嗯,这我们办得到,我们可以展开全国清查。"胡佛说道。
  "您进行清查时,可否同时对他们进行犯罪调查?"
  "没问题。"
  "在决定怎么着手之前,为保证效果以及两局的最大合作,我想请您派个代表到我们机构当联络官。"
  胡佛一听,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来。昆恩回忆道:"我知道他的想法,他可能在想,乖乖,这家伙请我直接打入他们局里。"昆恩简直是在邀请联邦调查局监视他手下的情报人员。事实上,在肆虐华盛顿达10 年之久的红色恐慌开始之初,为求组织机构的生存,昆恩的确需要胡佛这一剂反共预防针。他的决定暂时强化了中央情报部门在国内的地位和名声。
  1946 年7 月,中央情报总监范登堡任命昆恩上校掌管特别行动处,负责海外的谍报与秘密行动业务。昆恩发现新任务与自己"所经历的组织、指挥和管理原则背道而驰"。为了寻找经费,他来到国会山向几位议员索取了约1 500 万美元当谍报活动经费。"我那时才知道,这些人根本不晓得我们做了些什么事。"于是,昆恩请求召开秘密会议,告诉与会议员一则扣人心弦的故事,说他们已吸收柏林一位清洁女工当间谍,夜里偷偷拍下苏联文件数据。国会议员大喜过望,昆恩也悄悄拿到了钱,让美国情报活动得以维持。
  此外,他也设法网罗战情局的老将,如35 年后出任中情局局长的凯西等人。不过,1946 年时,凯西想在华尔街发财的心思大过为政府效命。他和战情局的一些老朋友都很担心,情报业务仍然是备受白眼的军事附属机关,被那些拘泥于一时战术需要的将领领导,他们不像老练的文官会着重战略大局。凯西致函多诺万说道,美国情报的前途受到"今天的道德与政治气氛的威胁,我认为这种气氛大部分要归咎于刚过世的三军统帅"--也就是罗斯福总统。凯西推荐给昆恩的名单包括汉斯·托夫特与麦克·伯克,前者在日后的朝鲜战争期间负责对中国的秘密作战任务,后者则在20 世纪50 年代试图把行动推进铁幕内。
  c 肯特在1946 年写道:"从一开始高级命令就出现行政问题,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可以避免的。新任命、人员更迭和升迁等人事活动运转缓慢,甚至根本不动。对一些不可或缺的专才而言,政府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他们陆续离去。由于空缺没有及时补上的缘故,士气也随之低落。"日后出任中情局局长的比尔·科尔比则写到,情报研究分析部门的学者与秘密行动部门的谍报人员离职,形成情报界两种完全不同且相互鄙视的文化。科尔比此论放诸中情局60 年历史中处处皆准。
  d 日后出任中情局主管情报分析业务的副局长拉塞尔·杰克·史密斯回忆1946 年1 月中央情报组初创时,"杜鲁门每天问:'我的报纸呢?'"在杜鲁门眼中,中央情报组唯一要紧的活动就是提供"每日简报"。他的前辈肯特则在1949 年写道,中情局应该努力让自己变成"都会型大报",加上"一小批彬彬有礼和高智商业务员"来"推销产品",这个产品其实就是总统简报,也就是习称的"每日简报"。由专人呈送总统长达60 年之久的每日简报是中情局的权力来源。然而,谍报人员最不希望(或不需要)的,偏偏就是每天要赶在截稿时间前应付总统需求。谍报活动是要慢慢地找出实情,靠窃取别国机密来了解敌人的想法,而不是报道固定流量的新闻。在中情局秘密行动处有28 年资历的老手威廉·约翰逊写道:"谍报需求与汇报要求之间的冲突始终存在。"美国情报的任务究竟是求取、借取或提取消息,然后包装卖给总统?还是要窃取外国的国家机密?冲突的结果并不利于谍报活动。约翰逊的结论道出在他秘密行动处奋斗30 多年的处境:当前的情报业务并不在中情局。
  e 凯南是冷战时代遏制政策的倡导者,曾被公认为美国政府中前苏联问题的第一权威,他提出了冷战时代美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并发明了"遏制"这个使用至今的政治词语。
  f 雾谷是美国国务院所在地,常用来指美国国务院。
  g 柏林基地主任达纳·杜兰德承认,他和手下所提出的情报掺杂着"传闻、高层耳语、政治漫谈"。这类情报骗子包括斯德哥尔摩军事情报局的卡尔·海因茨·克雷默,他卖给美国人关于俄罗斯飞机机身工业的详尽报告,自称是透过他在苏联境内的广大特工网取得的,其实他的消息来源不过是一套从书店买来的飞机手册罢了。另一宗诈骗案则是中情局买了一大块"放射铀",宣称是从东德开往莫斯科的船舰中窃取而来,谁知这烫手山芋只是一大块用铝箔包裹的铅块。这种洋相促使主持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赖斯利·格罗夫斯将军自设情报单位,专门判断全球各地可能的铀来源,并追踪苏联原子武器的发展。格罗夫斯鉴于赫尔姆斯的手下"无法充分运作",没有能力监视斯大林的原子弹计划,因此一直没有把这个情报单位的存在和任务告诉范登堡与中央情报组。但这也造成中情局无法准确估计美国独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局面会在什么时候结束。
  h 克利福德:越战期间,在约翰逊总统任内接替鲍勃·麦克纳马拉为国防部长。
  i 的里雅斯特为港口城市,常简称作"的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北端的里雅斯特海的顶点,西距威尼斯113 公里。原属奥匈帝国,1918 年被意大利占领。1947 年签订对意和约时曾规定建立的里雅斯特自由区,并分为甲乙两区,甲区(包括城市和港口)由英美管辖,乙区(市外大部分地区)由南斯拉夫管辖。真正使"的港"成名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他提到:"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
先天不足的CIA诞生了
华盛顿是由一批自以为住在宇宙中心者所管理的小城。面积1平方英里的乔治敦则是内城,街道由石板铺成,路旁的木兰树郁郁葱葱。城中心P 街3372 号是一幢建于1820 年的4 层楼雅致房舍,屋后有一座英式庭园和一间正式的晚宴厅。威斯纳夫妇以此为家。1947 年间的无数个周日夜晚,它又变成了初具规模的美国国家安全机关所在地。美国的外交政策就在威斯纳的餐桌上成形定案。
  他们也开创了乔治敦周日晚餐会的传统。主菜是酒,所有的人都乘着酒兴缅怀二战。在威斯纳长子(与威斯纳同名为弗兰克,日后登上美国外交界高峰)的眼中,周日晚餐会是个"特别重要的活动。它们不是无谓的社交活动,而是政府思考、作战、工作、对比记录、决策和达成共识的生命线"。按照英国传统,餐后女士退席,留下的男士天马行空地醉言笑谑直至深夜。每次宴请的宾客大都包括威斯纳的至交戴维·布鲁斯(即将出任驻巴黎大使的战略情报局元老)、国务卿的法律顾问奇普·波伦(未来的驻莫斯科大使)、副国务卿洛维特、未来的国务卿迪安·艾奇逊以及刚刚声名鹊起的克里姆林宫专家凯南。这些人自认为有能力改变人类命运,他们争论最激烈的便是应如何阻止苏联占领欧洲。斯大林已牢牢控制了巴尔干。左派游击队则在希腊山区对抗右翼王室。意大利和法国发生粮食暴动,共产党政治人物呼吁发动全面罢工。英国在全球各地的军队和间谍逐一撤退,在地图上留下一大片空白,让苏联阵营有可乘之机。大英帝国日薄西山,国库空虚,无以为继。美国必须独自承担起领导西方世界的责任。
  威斯纳与众宾客对凯南言听计从。他们都采纳他发自莫斯科的"长电"内容,认同他对苏联威胁的看法,海军部长福里斯特尔亦然。福里斯特尔是华尔街奇才,即将成为首任国防部长,他认为应以更坚定的信念对付苏联阵营。他个人不仅成为凯南的政治后台,还安插凯南住进国家战争学院的将官官邸,规定数千名军官必须研读凯南的著作。中央情报总监范登堡和凯南共商如何刺探莫斯科的原子武器工程。二战时期担任陆军参谋长的新任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认定,美国必须重建外交政策,当年春天便将凯南请到国务院主持新成立的"政策计划处"(PPS)。
  凯南为刚刚命名的"冷战"拟定作战计划,不到半年光景,这位并不引人注意的外交官的理念便形成3 股重塑世界的力量:"杜鲁门主义"给莫斯科一个政治警告,要求它停止颠覆他国;"马歇尔计划"为美国反共势力提供全球性的堡垒;"中央情报局"则是秘密行动机关。a
先天不足的CIA诞生了:全世界最大的情报机关(1)
1947 年2 月,英国大使提醒代理国务卿艾奇逊,英国将在6 个星期内停止对希腊和土耳其的军事与经济援助,此后4 年,希腊大约需要10 亿美元的经费用于反共。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也从莫斯科传回评估报告,认为英军是唯一能让希腊不落入苏联势力范围的武力。
  在美国国内,红色恐慌方兴未艾。此时,共和党首度恢复大萧条之前的优势,同时掌控参众两院。威斯康星州出身的约瑟夫·麦卡锡参议员、加州出身的尼克松众议员等人崛起,杜鲁门的声望急速滑落,二战结束至今,他的民调支持率大约掉了5 成。他对斯大林和苏联的看法已经改变,现在他确信两者都是世间恶魔。
  杜鲁门和艾奇逊邀来共和党籍的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阿瑟·范登堡。(当天报纸说他的侄子霍伊特·范登堡将军上台不过8 个月,即将被解除中央情报总监的职务。)艾奇逊解释道,苏联若在希腊建立共产党滩头堡,势必会威胁到整个西欧,美国必须想办法拯救西方世界,而国会必须为此"埋单"。范登堡参议员清清嗓子,转而对杜鲁门说:"总统先生,要想达到目的,唯一的办法是发表演说,把美国人吓个半死。"
  1947 年3 月12 日,杜鲁门发表演讲,警告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除非美国展开海外反共行动,否则全世界都会面临浩劫。目前希腊"遭受数千名武装分子恐怖活动威胁",美国必须投入数亿美元来稳住局势。若是没有美援,"混乱势必扩及中东全区",欧洲各国的绝望势必加深,黑暗势必降临西方世界。他提出崭新的信条:"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应是支持自由的人民,反抗意图征服(他们)的少数武装势力或外来压力。"美国的敌人攻击任何国家,就等于攻击美国,此即所谓的杜鲁门主义。国会议员起立鼓掌。
  数百万美元连同战舰、军人、枪械、弹药、汽油弹和间谍,源源不断地涌入希腊。没过多久,雅典就成为美国海外最具规模的情报据点之一。杜鲁门决定在海外从事反共活动,这是美国谍报人员从白宫接到的第一个明确指令,但他们还缺少一位有力的指挥官。范登堡将军不日即将接管空军,他在担任中央情报总监的最后几天,向数位国会议员提交秘密证词,指出国家面临前所未见的外国威胁。他说:"大洋已经缩小了,时至今日,欧洲和亚洲一如加拿大和墨西哥般毗邻美国。"有趣的是,小布什总统也在"9·11 "事件之后重弹此调。
  范登堡说,在二战期间,"我们不得不盲目且毫不怀疑地依赖优秀的英国情报系统",但"美国不应该老是恭敬地恳请外国政府提供耳目(外国情报),借以了解世界"。然而,中情局总是靠外国情报机关来了解自己不熟悉的地区和语言,这是不争的事实。范登堡在结语中表示,要培养专业的美国谍报干部,起码还得花上5 年时间。半个世纪后,中情局局长乔治·特尼特在1997 年重提这一警示,2004 年离职时又说了一遍。一个重要的情报机关竟然总是落后5 年。范登堡的继任者是海军少将罗斯科·希伦科特,于1947 年5 月1 日宣誓就职,他是15 个月内第三位出掌此职务者。人称"希利"的他是个角色错置的人物,不值一提。和前两任一样,他压根儿就不想当中央情报总监--"或许根本就不该让他当",关于那个时期的中情局史如此写道。b
  1947 年6 月27 日,国会某委员会举行秘密听证会,促成当年夏末正式成立中央情报局。会上绝口不提希伦科特,反而大赞艾伦·杜勒斯,并选中这位在民间执业的律师替几位特别委员开办秘密情报研习班。
  艾伦·杜勒斯具有"基督精兵进行曲"c 式的"爱国"责任感。1893 年他出生于纽约州沃特敦的望族,父亲是镇上长老教会牧师,外祖父和舅父当过国务卿。d 母校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是后来当上美国总统的威尔逊。艾伦·杜勒斯在一战期间是个没什么资历的外交官,大萧条时期则是华尔街律师。他在担任战情局瑞士工作站主任时,就用心建立"美国间谍大师"的声誉,共和党领导层早就把他当成远离故土的中央情报总监。至于他的胞兄约翰·杜勒斯,则担任共和党外交政策的主要发言人,被视为影子国务卿。艾伦眼神清澈明亮,笑声爽朗,和蔼可亲中带点顽皮的狡黠。但他也是个口是心非、长年与人私通、野心勃勃的人。所幸的是,他还不至于误导国会、同僚和最高指挥官。
  先天不足的CIA诞生了:全世界最大的情报机关(2)
朗沃斯办公大楼1501 室有武装警卫把守,里面的人都得宣誓保守秘密。艾伦·杜勒斯叼着烟斗,像不拘小节的校长在教导不听话的学生一般,宣称中情局应由"不求闻达的极少数精英团队领导",局长应具有"高度的洞察力",兼备"丰富的经验和高深的学识"--这种人倒是跟艾伦·杜勒斯自己很像。局长的最高助理若是军人,则应"抛开原有的陆军、海军或空军军官身份,'换上'情报机关的装束"。
  杜勒斯说,美国人有"建立全世界最大情报机关的资源,编制不需太多"-- 几百名好手就能应付自如。他向国会议员保证:"本局的行动既不会虚浮夸张,更不能像业余侦探认为的那样,过度笼罩在神秘和玄虚中。成功的唯一条件是努力、准确的判断和常识。"
  他并没有说出他真正想做的:恢复战时战情局的秘密行动。
  成立新的秘密机关水到渠成。1947 年7 月26 日,杜鲁门总统签署《国家安全法》,部署冷战新架构。《国家安全法》使空军成为独立军种,并由霍伊特·范登堡将军领导,还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NSC )作为白宫的"总机",供总统决策参考。此外,《国家安全法》还设置国防部长一职,第一任部长福里斯特尔奉命整合美国军部。(福里斯特尔几天后写道:"这间办公室,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死老鼠坟场。")
  此外,凭着《国家安全法》简明扼要的6 句话,中情局在1947 年9 月18 日诞生了。中情局先天就具有诸多重大的缺陷。它的功能原本是要整合部院各局的情报报告,可是却从一开始就遭到五角大楼和国务院强烈而无情的反对。中情局不属它们管辖,如同继子般不受重视。随后2 年多里,中情局一直没有正式的章程,国会也没有划拨经费。这时,中情局总部全赖少数国会议员补贴经费才得以维持。
  再者,它的隐秘性也常常和美国民主的开放性相抵触。即将出任国务卿的艾奇逊写道:"我对这个机构怀有极强烈的不祥的预感。我提醒总统,一旦设立中情局,他本人、国安会,甚至其他任何人都无从知悉它在做什么,亦无从控制它。"
  《国家安全法》完全没提到海外秘密活动。它只是命令中情局对比、评估和传送情报,并执行"其他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功能和任务"。这十几个字所蕴含的权力,正是2 年前马格鲁德将军反复向总统谏言想保留的权限。日后,数百起重大秘密行动便是利用这个漏洞来执行的,杜鲁门连任总统期间就占81 件。进行秘密行动须有国家安全委员会直接授权或示意。当时的国安会成员虽包括总统、国防部长、国务卿和军事首长,却都只是挂名,会议难得举行。即使召开,杜鲁门也很少出席。
  杜鲁门参与了9 月26 日举行的首次会议,行事谨慎的希伦科特也出席与会。中情局法律顾问劳伦斯·休斯敦曾提醒局长,反对秘密行动的呼吁会与日俱增。e 休斯敦指出若没有国会的同意,中情局就没有获得法律授权以执行任务。因此,希伦科特设法将中情局的海外任务控制在情报搜集以内,但他失败了。很多重大的决定都是秘密通过的,通常是在国防部长福里斯特尔家中的周三早餐会上拍板定案。
  9 月27 日,凯南传给福里斯特尔一份详尽的报告,主张建立"游击战军团"。凯南认为,虽然美国人可能根本不会同意这种方法,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却是国家安全所不可或缺的"。福里斯特尔欣然同意,他俩联手启动了美国的秘密情报作业。
先天不足的CIA诞生了:有组织的政治战拉开帷幕
福里斯特尔把希伦科特叫到五角大楼,讨论"当前普遍的想法就是我们的情报团完全不能胜任工作"。他说的很有道理。中情局的能力与所要执行的任务太不相称,的确让人惊愕不已。
  中情局特别行动处新指挥官坦纳德·加洛韦上校是个意气风发的正牌军人,绰号"老错",早年以骑兵军官身份在西点军校教授马术礼仪,那是他才情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时候。他的副手斯蒂芬·彭罗斯原是战情局中东部门的主管,已在灰心之余挂冠求去。彭罗斯在写给福里斯特尔的备忘录中警告,正值"政府最需要一个有效率、规模日渐扩大的专业情报机关之际,中情局却流失专业人才,又无法网罗有才能的新人"。
  尽管如此,1947 年12 月14 日,国家安全委员会对中情局发出第一道最高机密令,要中情局执行"秘密心理战,以期应对苏联及苏联所策动的活动"。f 战鼓擂动,中情局于是着手打击意大利"红色分子",以防他们在1948 年4 月举行的大选中夺权。
  中情局告诉白宫,意大利可能变成极权的警察国家,一旦共产党赢得选举,必然会占领"这个西方文明最古老的所在地,尤其是全球虔诚的天主教徒都会密切关注梵蒂冈的安危"。遭无神论政府包围的梵蒂冈处于枪口之下,这种可怕的情形简直叫人不敢想象。凯南认为来场枪战也好过让共产党合法夺取政权,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则是仿效共产党搞颠覆。
  从这次任务开始起步的马克·怀亚特回忆道,在国安会正式授权之前好几个星期我们早已展开行动。当然,国会始终没有同意。这次任务从一开始就是不合法的。"在中情局总部里,我们惊惶不已,吓得半死。"马克·怀亚特这么说不无道理,"我们已经逾越了法令。"g
  对付国际共产主义者需要很多经费。中情局罗马工作站站长詹姆斯·安格尔顿预估的经费是1 000 万美元。安格尔顿从战情局时代就一直待在罗马,他告诉总部自己对意大利特勤机关渗透极深,已到了实质上由他主事的地步。他可以利用特勤机关的成员把经费传递分散出去。但经费从哪来呢?中情局仍然没有独立预算,也没有应急费用可以支持秘密工作。
  福里斯特尔与好友艾伦·杜勒斯虽已央请华尔街和华盛顿的商人、银行家与政治人物等若干好友捐助,但经费还是不够。于是,福里斯特尔跑去找老朋友约翰·斯奈德。此人是财政部长,也是杜鲁门最亲密的战友之一。他说服斯奈德挪用外汇平准基金。该基金成立于大萧条时期,原意是透过短期通货交易,稳定海外美元币值,二战期间则变成从轴心国家h 掳获战利品的收藏所。该基金从欧洲重建经费2 亿美元中,挪出数百万美元转到一些有钱的美国公民(其中不乏意大利裔)银行户头,再由他们转入中情局新设立的各个政治外围组织。捐款人可在所得税申报单上的"慈善捐款"旁标注特别密码。好几百万美元转交给意大利的政治人物和梵蒂冈教廷的政治组织"天主教行动会"i。装满现钞的公文包在四星级的哈斯勒饭店转手。马克·怀亚特说:"我们也很想以更老练的手法进行。用黑色公文包来影响政治选举,毕竟不是很体面的事情。"但这招的确奏效:意大利基督教民主党以悬殊比分赢得选举,并组成一个将共产党排除在外的政府。基民党和中情局从此展开一段漫长的"罗曼史"。此后25 年间,中情局以现金收买选票和政治人物的手段,不断在意大利和许多其他国家施展。
  不过,共产党倒是在选前几个星期取得一场大胜利。他们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并展开一连串逮捕与处决行动,历时近5 年之久。布拉格工作站长查尔斯·凯特克设法将大约30 名捷克人送出边界,转往慕尼黑。这些人都是他手下特工及其家属,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是捷克的情报头子。凯特克找来一辆小客车,把他塞在散热器和格子窗之间,安排偷运出境。
  1948 年3 月5 日,捷克危机爆发,柏林的美国占领区司令卢修斯·克莱将军发给五角大楼一份让人心惊胆战的电报:直觉告诉他苏联随时会发动攻击。五角大楼把电报泄露出去,华盛顿顿时一片惊恐。尽管中情局柏林基地的人员发电报再三向总统保证,没有任何苏联可能发动攻势的征兆,但没人能听进去。次日,杜鲁门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提出警告,苏联及其发言人扬言要制造剧变。他吁请国会同意日后习称为"马歇尔计划"的重大计划,国会立即通过。
  马歇尔计划向西方世界提供数十亿美元作为战后重建的经费,并建立对抗苏联的政治与经济屏障。美国将协助19 个国家(16 个在欧洲,3 个在亚洲)按照美国的蓝图重建文明。凯南和福里斯特尔是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发起人,艾伦·杜勒斯则是法律顾问。
  他们共同设计了一项秘密追加条款,赋予中情局执行政治战的功能,让中情局从该计划中挪用数百万美元。
  其中的机制倒是出奇的简单。国会批准马歇尔计划之后,将在5 年内拨出约137 亿美元的经费,接受该计划援助的国家必须以本国流通货币配备等额的基金。j 中情局可透过马歇尔计划的各个海外办事处,使用这些基金的5% (总计6.85 亿美元)。
  这项秘而不宣的全球洗钱计划一直持续到冷战结束。马歇尔计划在欧洲和亚洲大行其道,美国间谍亦然。掌管马歇尔计划东亚部门的艾伦·格里芬上校说:"我们故作不知,帮他们一点小忙,告诉他们把手伸进我们口袋里就行了。"
  秘密经费是秘密行动的核心,中情局现在有了源源不绝且无从追查的现金。
  1948 年5 月4 日,凯南向二十几位任职于国务院、白宫和五角大楼的官员提出最高机密报告,宣布"正式展开有组织的政治作战",并主张成立新的秘密机关以执行全球秘密工作。凯南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和中情局秘密活动,都是反斯大林大战略中紧紧相扣的环节。
  中情局从马歇尔计划挪用的经费,可支援外围阵线网络,也就是表面上由名流领衔的各种公开的委员会或咨询会。共产党在全欧各地都有外围组织,如出版社、报社、学生团体和工会。现在中情局也建立了自己的外围团体,这些组织将吸收外国特工,尤其是东欧各国的移民和俄罗斯难民。这批外国人在中情局领导下,可在欧洲自由国家成立地下政治团体。而这些团体又可以把火种传到铁幕后的"全面解放组织"。万一冷战转热,美国在各个前线阵地都有一支战斗部队。
  凯南的构想立即引起注意。1948 年6 月18 日,国安会发布密令,批准了他的多项计划。10/2 号国安命令号召以秘密行动攻击全球各地的苏维埃。k 这支在凯南构想中执行秘密战争的攻击部队,有个极其温柔的名称:政策协调处(OPC)l。名字是个掩护,用来掩饰该组织的工作。它虽设在中情局之下,但因中情局局长太过软弱,处长可以直接向国防部部长和国务卿报告。根据2003 年解密的国安会报告,国务院要求政策协调处执行的是"散播谣言、贿赂、组织非共阵线"任务,福里斯特尔和五角大楼则要它搞"游击组织、地下武装、破坏和暗杀"。
先天不足的CIA诞生了:应该有一个头目
最大的战场在柏林。威斯纳孜孜不倦地制定美国在柏林占领区的政策。他敦促在国务院的顶头上司,实行借引进新德国货币来颠覆苏联的策略。莫斯科方面肯定会否决这种构想,如此一来战后柏林协定的四强均势将告破裂,而新的政治动力势必会逼退俄罗斯人。
  6 月23 日,西方列强制定新流通货币,苏联立即封锁柏林作为回应。就在美国展开空中行动对付封锁的时候,凯南待在国务院5 楼门禁森严的危机处理室,面对从柏林传来的电报和电传,异常苦恼。
  这一年多来,中情局柏林基地一直想取得德国占领区的红军和俄罗斯相关情报,以便追查莫斯科在核武器、喷气式战斗机、导弹和化学战方面的进展,可惜都徒劳无功。尽管如此,中情局在柏林警界和政界都有特工,更重要的是,已经有一条线打入位于东柏林卡尔斯霍尔斯特的苏联情报总部。这是波尔格的功劳,他原是匈牙利难民,转而成为中情局最出色情报官之一。波尔格有个管家,这位管家又有个哥哥在卡尔斯霍尔斯特苏联军官手下工作。咸花生之类的好东西从波尔格手中送到卡尔斯霍尔斯特,对方回送情报。波尔格的第二位特工是电传打字员,在柏林警察总局苏俄联络科任职,她姊姊是一位小队长的情妇。两人就在波尔格的公寓碰面。波尔格传回的重大情报直达白宫。他回忆道:"这带给我名誉和荣耀。我完全肯定,在柏林封锁期间,苏联不会有所行动。"中情局的报告对他的估测也一直坚信不疑:不管是苏联军方,还是他们刚扶植的东德盟友,都没有准备作战的迹象。柏林情报基地在那几个月里,很尽责地让冷战维系下去。
  威斯纳却准备来场热战。他主张美国应该用坦克大炮打进柏林。他的构想遭到否决,但这种战斗精神倒是广受欢迎。
  凯南坚称秘密工作不能由委员会来领导,而是需要一位由五角大楼和国务院全力支持的最高司令。他写道:"应该有一个头目。"威斯纳是福里斯特尔、马歇尔和凯南一致同意的最佳人选。
  威斯纳未满40 岁,外表温文有礼,年轻时颇为俊俏,如今头发开始稀疏,脸庞和身躯也因贪杯逐渐发福。他从事战时情报员和地下外交官的资历还不到3 年,现在必须从头创立一个秘密机关。
  赫尔姆斯注意到威斯纳散发着"热心和激情,这无疑赋予他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他对秘密行动的热衷,也将永远改变美国的世界地位
本章注释(1)
a 凯南后来否认杜鲁门主义和中情局是出自他的"知识建构"。他在2 年后说,杜鲁门主义建立在一个特殊问题的"普遍架构"上:"为求符合美援资格,其他国家必须展现该国确有共产主义威胁存在,由于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共产党少数派存在,这一理念的影响自然也极为深远。"不过,在1947 年,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把杜鲁门主义视为自由势力宣言。杜鲁门演讲当天,正在布达佩斯工作的情报官员詹姆斯·麦卡格说,几个月以来,美国使节团士气"一再低落,只因我们眼看着俄罗斯人正如愿以偿地完全占有匈牙利"。巴尔干半岛乃至整个欧洲,情况也大致相同,"这绝对会成为(美苏之间的)一种竞赛,一种真正的对立","我们越来越沮丧",直到杜鲁门主义宣告这一天。麦卡格说:"那天早上,我们上街终于可以抬头挺胸,我们会竭尽所能支持全球民主势力。"
  "杜鲁门主义"的源头可以回溯到1946 年的恐战心理。那年7 月12 日傍晚,第一起反苏秘密行动及第一轮作战计划成形。杜鲁门在白宫小酌几杯波本酒后,请法律顾问克利福德代替表现令他不甚满意的"中央情报新闻社",负责汇总苏联秘密情报。克利福德因接近权力核心,显得有点晕乎,竟决定把这件差事揽在自己身上。其实,杜鲁门身边的人个个都比他有资格。克利福德说:"我没有(外交政策或国家安全方面的)背景,得边做边学。"杜鲁门并不是第一个想在白宫内另设情报机关的总统,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克利福德与杜鲁门的助理乔治·埃尔西共同起草工作内容,并在1946 年9 月初正式提出。他的报告主要建立在凯南的论点上,也就是美国必须假定苏联随时可能在全球任何地方发动战争。因此,美国总统必须有准备对苏展开"原子与生物战"的决心,因为"武力是(苏联掌握的)唯一语言"。美国的唯一选择是展开全球活动,以"支持和援助受苏联胁迫或危害的民主国家"。为达此目标,美国必须建立一套综合的外交政策、军事计划、经援方案和情报活动。美国必须领导西方文明国家,"共同建立一个属于我们的世界"。
  中央情报总监范登堡风闻克利福德的作为后,不甘示弱,在杜鲁门委任克利福德后一个星期,命手下首席报告官勒德韦尔·蒙塔古提出苏联军事与外交政策分析报告作为对策,并在星期二之前把报告送到他桌上。蒙塔古在没有幕僚援手的情况下,独负重任,不眠不休地工作了100 个小时,终于如期提出中央情报部门有史以来的第一份苏联形势分析报告。蒙塔古的结论是,莫斯科虽预见将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冲突,并努力巩固对铁幕国家的控制,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至于兴起战争,也经不起与美国直接冲突。这是第一份有关苏联形势的评估报告,也是中情局最棘手、最难令人满意的差事之一。它和以后好几百份报告一样,大部分都没有明确的事实依据,正如肯特所谓的"评估就是做自己所不知道的事"。在白宫需要黑白分明的报告之际,这份报告所描绘的却是灰色调,结果自然石沉大海。此外,这份报告还有个根本缺陷:陆军、海军和国务院仍然不肯与中央情报部门的后生小辈们分享他们的看法。
  这是个重大打击。蒙塔古写道,此后4 年间中央情报部门所提出的报告,始终不获杜鲁门青睐,其中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便是军方。他们习惯依靠自己的想法和预测做威胁分析,而且这种心态至今依然存在。这个惨痛教训随着时间加深:中情局唯有获得独家秘密,才能在华盛顿发挥力量。
  相形之下,克利福德则拥有中央情报部门所没有的优势。他在白宫西翼有豪华的办公室,每天能和总统见上五六次面,而且可以总统之名向国务院、战争部和海军部调阅秘密文件。他和埃尔西在9 月所提出的报告,形同出自参联会主席情报幕僚之手。尽管如此,报告中还是有个致命的缺陷:美国政府内没有人能准确了解苏联军力与意图。正如赫尔姆斯50 年后忆述,当时最佳的情报来源就是国会图书馆。但是,克利福德没有太多束缚,他正好完成了中央情报部门应该完成的工作,准确地把握政府的想法。
  b 在19 位中央情报总监当中,没有心理准备或不适合担任的起码有十几位,索尔斯、范登堡和希伦科特就是其中3 位。希伦科特在1947 年5 月21 日写信给多诺万:"这项任命着实令人意外,您是这一行的大师,我想请您给我一点建议,并对此发表您的看法。"
  c"基督精兵进行曲"是19 世纪英国教会诗歌,或称"基督精兵,前进!,"由圣公会萨拜因·巴林·古尔德博士填词,作曲家阿瑟·沙利文谱曲,曲风宛如军乐进行曲般雄壮。词中写道:"前进!基督精兵,前进如出征。"该诗歌在当时并不很流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军中开始风行起来。二战之后,人们喜爱雄壮的音乐,在教会的聚会中经常采用该诗歌。自20 世纪60 年代起,受到反战运动风潮的影响,这首诗歌被认为带有战争气味而渐被搁置,直至今日已不大流行了。
本章注释(2)
d 艾伦·杜勒斯的舅父罗伯特·兰辛是威尔逊总统的国务卿,外祖父约翰·福斯特在本杰明·哈里森总统任内当国务卿。中日甲午战争后,福斯特担任李鸿章、李经方的法律顾问,负责协助执行割让台湾事宜。艾伦的哥哥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负责《旧金山和约》和"日蒋和约"的协商与内容,后来更主导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签定,迫使蒋介石作出不少让步。这一家族有2 人对台海局势影响甚大。
  e 休斯敦告诉希伦科特,《国家安全法》并没有赋予中情局任何从事类似秘密活动的法律权限。在该法的字里行间,国会也没有任何隐含的用意。若是国安会下令执行此类秘密行动,而中情局也向国会提出明确要求,并获得执行任务所需的授权与经费,就另当别论。可惜他这番良言直到30 年后才有人理睬。
  f 何谓心理战?中情局第一批情报官员个个猜不透。是纸上谈兵吗?若以语言文字当武器,该说真话还是假话呢?中情局是该在公开贩卖民主呢?还是偷偷走私民主到苏联?心理战是指在铁幕后从事广播抑或空投传单?还是要下令展开秘密行动打击敌人士气?战略性欺敌的战术,从盟军发动攻击日(即1944 年6 月6 日,即盟军自诺曼底登陆,反攻西欧之日)之初就一直讨论至今,仍然没能发展出一套不用武器作战的新方针。艾森豪威尔虽在欧洲司令部敦促同袍"保持心理战术",日后成为美国特种作战部队之父的罗伯特·麦克卢尔却发现,美国"对心理战……毫无所知……令人惊愕"。
  希伦科特想找位可以突破迷障的人来担任"特别措施分部"首长,凯南和福里斯特尔都希望由艾伦·杜勒斯来担纲,最后找来战情局老手托马斯·卡萨迪,孰料芝加哥经纪人兼银行家出身的他却是个大麻烦。他想在德国设立电台和宣传品印刷厂,可没人能想出能争取民心的适当措词。他的大构想叫"终极计划",也就是用高空气球把印有手足情谊讯息的传单送入苏联,可国务院就有人质疑何不空运米老鼠手表进苏联?
  g"意大利行动"是中情局头25 年历史中投资最大、为时最久、收获最丰的政战行动。1947 年11 月,行动开始之初,安格尔顿站长从罗马返美,在加洛韦的特别行动处内筹设苏联课。安格尔顿已在意大利建立相当稳定的特工网,有一部分是藉由豁免某些恶棍的战争罪行来达成的。这几个月来,他一直在思考即将来临的意大利大选,并已拟定计划,返美后就由罗马工作站的执行官雷·罗卡负责第一阶段行动。威廉·科尔比事后回想起来,觉得他的行动方案就是直接给钱,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这种做法持续25 年之久。至于所谓1948 年奇迹,指的是中间派获胜,而中情局可以居功不讳:选前中间偏右的基民党与梵蒂冈联手,仍然和号称有200 万忠心成员的共产党平分秋色。马克·怀亚特说:"他们都是大党,新法西斯主义者已经出局,保皇党也已过气。"另外还有3 个小党是共和党、自由党和社民党。中情局在3 月便决定分配选票,同时支持小党与基民党候选人。
  意大利行动所费不菲,虽没有正式记录,但估计在1 000 万到3 000 万美元之间。黑色手提包里除了装有厚厚的现钞之外,还有满满的友谊和信赖,加上一点软硬兼施……1948 年意大利行动中有一则传闻,处理巴勒莫码头工人事件的3 名中情局签约特工,请当地黑手党出面摆平,成功地让装有美国武器的货船逃过共产党码头工人的搜查。不过,中情局总部倒是对他们的做法很不满意。美国武器和装甲流入意大利,美国船只运来粮食,国际新闻的推波助澜强化了捷克陷落的震撼,这些都促成了意大利中间派的胜出,也使中情局与日渐腐化的意大利政治精英间的长远关系更为巩固。任职国务院和政策协调处的乔·格林回忆道,意大利"宣布他们要送美国一份礼,对终战以来至50 年代初期美国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表达感激之意。他们要送一批骑马铜像竖立在华盛顿纪念桥西北端,基民党领袖阿尔契德·加斯贝利为此特地前来美国,杜鲁门总统也出席捐赠仪式。真是一场盛会"。铜马还在。
  h 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战争联盟,包括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
  i 原称"天主教行动",1868 年教皇国瓦解前夕,教皇庇护9 世号召意大利教徒以"行动"保护教会的组织,故名。1902 年教皇李奥13 世正式改称"天主教行动会",简称"公进会"。
  j 这种机制称为"对等基金"。马歇尔计划并非传统的经济援助,而是美国提供物资在当地销售,所得利润即存入当地开设的重建专用账户。
  k 10/2 号国安命令挑战性的措词如下:
  鉴于苏联及其卫星国家与共产团体采取恶毒的秘密行动,中伤并打击美国及其他西方列强的目标与活动,国家安全委员会决议,为世界和平利益与美国国家安全着想,美国政府公开的外交活动须有秘密行动辅助……美国政府对那些(秘密行动的)规划与执行所需承担的责任,不会让未经授权的人士知悉。一旦曝光,美国政府亦可振振有词撇清责任。此类工作包括下列相关秘密行动:宣传、经济战;破坏、反破坏、撤退措施等预防性的直接行动;援助敌国的地下反抗组织、游击队和难民解放团体,并支持西方世界受威胁国家的本土反共行动。
  凯南无疑是这项国安命令主要理念的始作俑者,他在一个时代后却颇为悔恨,表示推动政治战争是他毕生最大的错误。他认为秘密作战抵触美国传统,"过度的隐秘、口是心非与秘密阴谋,不合我们的口味"。当时的掌权者很少会这么说。当时的权贵间约定俗成的观念,显然是美国若想阻止苏联,就得有一批秘密部队。凯南撰写长达千余页的回忆录时,根本不提自己是秘密行动的始作俑者。
  L 第2 章提及的"特别行动处"原先负责秘密搜集情报的工作,在1948 年初期也从事秘密行动。不过要到1948 年9 月1 日"政策协调处"成立后,中情局才算有了正式执行秘密作战的组织。然而这两个处室一直明争暗斗,直到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担任中情局局长期间,两者才完成整合。
如何应对斯大林之死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时,艾伦·杜勒斯刚上任一个星期。几天后中情局感叹道:"对于克里姆林宫的思维,我们没有可靠的内线消息。"美国新总统艾森豪威尔很不满意,怒道:"我们对苏联长期计划和意图的评估,都是根据不充分的证据所做的揣测。自从1946 年以来,所谓的专家都在放言高论斯大林一死会发生什么状况,我们国家该如何应对。现在他死了,各位不妨翻翻政府档案,找找看我们订了什么计划。我们没有计划,甚至不知道他的死会有什么影响。" a
  斯大林之死强化了美国对苏联意图的疑虑。对中情局而言,问题在于斯大林的后继者(不管是谁)是否会抢先发动战争。然而,该局对苏联的诸多猜想,不过是游乐宫哈哈镜里的映像罢了。斯大林从没有称霸世界的大计划,也没有支配世界的手段。在他死后接掌苏联的尼基塔·赫鲁晓夫回忆,斯大林一想到可能与美国发生全球战斗便浑身"发抖"和"颤栗"。赫鲁晓夫说:"他怕战争,斯大林知道自己的弱点,所以他不会做什么可能挑起与美国大战的事。"
  苏联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日常生活的每一层面都附属于国家安全之下。斯大林和他的后继者都对保护国家疆界有着病态般的执著。先是拿破仑从巴黎长驱直入,接着是希特勒从柏林攻来,斯大林唯一一以贯之的战后外交政策,就是把东欧变成巨大的人肉盾牌。他把全部精力用来暗算国内政敌的时候,苏联人民正大排长龙等着买一袋马铃薯。
  艾森豪威尔上台后,美国享有8 年的和平与繁荣,但这样的和平是以节节攀升的军备竞赛、政治迫害和持久的战争经济等代价换来的。
  艾森豪威尔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不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或颠覆美国制度的情况下对抗苏联。他担心冷战的代价会拖垮美国。若是依着军方将领的方法去做,准会耗光国库。于是他决定将战略设立在核武器和秘密战争这两大秘密武器的基础上。它们可要比动辄数十亿美元的喷气战斗机组和航空母舰便宜多了。凭着充裕的核武器力量,美国就可以吓退苏联发动世界大战,或者万一战事发生,也可打个胜仗。凭着全球秘密行动,美国可以防止"赤祸"蔓延,或者像艾森豪威尔公开宣布的政策那样,压制俄罗斯人。
  艾森豪威尔把国家命运押在核武器武力和谍报机关上,至于这两者该如何妥善运用的问题,在他执政初期的每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上几乎都会谈到。国安会创设于1947 年,最初目的是要管理在海外运用美国力量的相关事宜,杜鲁门执政时很少召开会议,艾森豪威尔则让它起死回生,像将军管理参谋人员般地经营它。艾伦·杜勒斯每星期从他那有点简陋的办公室走出来,坐上黑色轿车,行经破落的坦波拉里斯大楼--威斯纳和他手下秘密行动人员上班的地方,开进白宫大门。他坐在内阁会议厅椭圆形大桌旁,对面是他的国务卿老哥约翰·杜勒斯,还有国防部长、参联会主席、副总统尼克松以及总统艾森豪威尔。会议通常都是以艾伦纵论全球热点地区局势作为开场白,接着话题便转入秘密战争策略。
如何应对斯大林之死:莫斯科究竟有1 枚还是1 000 枚核武器
艾森豪威尔一直担心可能发生核武奇袭,中情局一直安抚不了他的心。1953 年6 月5 日,艾伦·杜勒斯在国安会上告诉他,中情局无法"透过情报渠道给他任何苏联突击的预警"。几个月后,中情局提出大胆猜测,认为苏联在1969 年之前没有能力对美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事实证明,这个估计与事实整整相差了12 年。
  1953 年8 月,苏联首次试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虽不是热核弹,可也差不多了。中情局毫不知情,遑论预警。6 个星期之后,艾伦·杜勒斯向总统简报苏联试爆情况,艾森豪威尔拿不准是否该抢先对莫斯科发动全面核武器攻击。艾森豪威尔表示,看来"抉择时刻已到,我们很快就得面临是否立即全力攻击敌人的问题",国安会备忘录如是记载。"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可怕的问题,是因为现在徒然对敌人的能力不寒而栗,这毫无意义",尤其是在美国不知道莫斯科究竟是有1 枚还是1 000 枚核武器的时候。"我们全力维护一种生活方式,但这其中有很大的风险,亦即在维护这种生活方式时,我们赫然发现自己正诉诸危害这种生活方式的手段。总统认为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规划出对付苏联威胁的方法,且在必要时加以控制,避免让我们变成要塞国家。总统说,这是件两难的事。"
  艾伦·杜勒斯提醒总统:"俄罗斯人很可能明天就对美国发动原子弹攻击。"艾森豪威尔的回答则是:"我认为这里没有谁会觉得,打赢一场反苏全球战争的代价高到我们无法负担。"但这种胜利的代价可能是让美国制度毁于一旦。总统指出,参联会告诉他:"即使结果会改变美国的生活方式,我们也应该有所作为。我们可以征服全世界……只要我们愿意实行希特勒的政体。"
  艾森豪威尔原以为秘密行动可以处理这个两难问题,但东柏林的一场激战却显示,中情局没有能耐和共产主义正面交锋。1953 年6 月16 、17 日,近37 万名东德人走上街头,数千名学生和工人暴力攻击压迫者,他们焚烧苏联和东德共产党大楼、捣毁汽车、试图阻止压扁他们精神的苏军坦克。暴动规模之大,中情局始料未及,也毫无办法拯救反抗人士。威斯纳原想要武装东柏林人,几经思量,还是踌躇不决。他旗下的解放军毫无用处。他在6 月18 日这天表示,中情局"此时不宜妄动,以免激起东德人进一步行动。"暴动后来被镇压下来。
  隔了1 周,艾森豪威尔下令中情局在东德和其他苏联卫星国家内,"训练及武装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突击或长期战争的地下组织"。命令还要中情局在沦陷国家内"鼓动铲除傀儡官员。"所谓铲除,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别无他意。然而,这项命令不过是无意义的表态罢了。总统已逐渐知悉中情局能耐有限。同年夏天,艾森豪威尔召集他在国安方面最信赖的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凯南、国务卿福斯特·杜勒斯以及退役空军中将詹姆斯·杜立德(1942 年率队轰炸东京的军官)等人在白宫日光浴厅开会,请他们重新拟定对抗苏联的国家战略。在"日光浴计划"方案的最后,透过秘密行动压制苏联的构想历时5 载,寿终正寝。
  总统开始试图改变中情局的运作方向,让中情局到亚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殖民帝国垮台的地方去打击敌人。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中情局在48 个国家进行过170 次大型秘密行动--美国间谍在对当地文化、语言或民族历史不甚了解的国家,执行政治、心理和准军事战。
  艾森豪威尔在和杜勒斯兄弟私下聊天的时候,往往会作出秘密行动的初步决定。通常是艾伦向哥哥提出运作方案,再由福斯特在椭圆形办公室喝酒聊天时向总统开口。福斯特带着总统的批准和告诫,回头找艾伦:别让人逮着了。兄弟俩就在各自的办公室、电话中、周日游泳池畔,或是和同为国务院官员的妹妹伊莲娜对话中,敲定秘密行动的走向。福斯特坚信,美国必须竭尽所能,改变或消除不公开与美国结盟的政权,艾伦由衷附和。于是在艾森豪威尔的赞同下,两兄弟开始重绘世界地图
如何应对斯大林之死:无能的人掌握大权
艾伦·杜勒斯从上台伊始就广为结交全美最有影响力的出版商和广播公司,拉拢参众议员,讨好报纸专栏作家,全力打造中情局的公众形象。b 他发现,知名度远比审慎的沉默更加管用。
  杜勒斯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以及全国顶尖周刊的老板保持密切联系。他拨通电话就可以更改突发新闻,把不满意的海外特派员调离岗位,或让《时代》杂志柏林分社主任与《新闻周刊》驻东京人员为其所用。对杜勒斯而言,向媒体提供新闻就是他的第二天性。当年,被多诺万管辖的战时宣传机关"战争新闻处"的退伍军人主导了美国大部分的新闻媒体。响应中情局电话的人则包括亨利·卢斯和他旗下的《时代》《生活》《财富》等周刊,以及《大观》c《星期六评论》和《读者文摘》等人气杂志的主编,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最有权力的主管等。杜勒斯所建立的公关与宣传机器,包含50 多家新闻机构,10 多家出版公司,还有阿克塞尔·斯普林格(西德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大亨)之流亲口保证全力支持。
  杜勒斯希望外界他把当做专业谍报机关的高明大师,新闻界也尽职尽责地塑造这种形象。要知道中情局档案说的可是全然不同的故事。
  杜勒斯与副手每日例会的备忘录中,把中情局刻画成一个从国际危机摇摇晃晃走向内部丑事连连的机关:酗酒浪荡、中饱私囊、集体辞职。中情局官员杀了英国同行,面临杀人罪审判,该怎么处理?瑞士工作站前站长为什么自杀?秘密行动没人才,怎么办?新任监察长柯克帕特里克成了中情局坏消息(人员、训练和表现不佳等等)的传信人,他提醒杜勒斯,中情局在朝鲜战争期间聘用的好几百名老练军官辞职,而且"极其明显的是,大多数人都是怀着对中情局极不友善的态度离开的"。
  战争末期,有一拨中下级官员有感于总部低落的士气,于是申请并获准进行内部民调。他们访问了115 名中情局人员后,写了一篇翔实的长篇报告,并在杜勒斯就任满1 周年时完稿。他们提到"一个急速恶化的情况":官员普遍感到灰心、迷惘和没有目标。聪明的爱国之士带着海外服务前景--"彻底的假象"--步入中情局,然后就被扔到没有出路的职位上,当个打字员或传信人。
  几百名驻外人员回来后在总部闲晃了好几个月,想找点新任务却没有结果。他们报告说:人事怠惰对本局所造成的伤害,已呈等比级数而非等差级数升高。每流失1 位因不满或灰心而离去的良才,很可能意味着中情局失去了再次聘请2 ~ 3 位(具有相同教育、专业或社会背景的)好手的机会……这造成的伤害可能无法弥补。
  中情局的年轻官员面对"太多身居要职却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眼睁睁看着"惊人数额的金钱"浪费在失败的海外任务上。威斯纳手下的一位主事官写道,他所经管的业务"大多效率不彰且所费不菲。有些业务目标根本不合逻辑,更别说合法了。因此,为保护内外勤的工作与声望,总局的任务说得好听点就是粉饰业务预算,以及利用夸大的报表来制造正当化的借口"。他们的结论是:"中情局充斥着庸才,甚至更不堪的人。"
  在这些年轻官员眼里,中情局是个自欺欺人的情报机关。他们笔下的中情局是无能的人掌握大权,而真正有能力的新人却被堆在走廊上当柴烧。
  艾伦·杜勒斯压下他们的报告,依然故我。43 年之后,1996 年一份国会调查报告的结论说,中情局"持续面临重大的人事危机,迄今未见任何连贯的方法去处理……今天中情局合格的主事官仍然不足,全球各地仍有许多工作站编制悬缺"。
如何应对斯大林之死:扮黑脸的人
艾森豪威尔想把中情局塑造成有效的总统权力工具。他设法透过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好好整顿中情局指挥结构。艾森豪威尔当选之后,史密斯将军原指望自己会获提名为参联会主席,怎料艾森豪威尔决定要他当国务次卿,令他错愕不已。在史密斯眼中,福斯特·杜勒斯是个爱说大话的人,因此说什么也不愿当他副手。但艾森豪威尔希望他,也需要他在自己和杜勒斯兄弟之间当个公正的中间人。
  史密斯把气出在老邻居尼克松副总统头上。尼克松还记得,将军不时来访,"两杯黄汤下肚后就变了个人似的,说起话来也比较随便……记得有一晚我们喝了点威士忌,史密斯情绪一来便说道:'我向你说件事……我只是艾森豪威尔的小打手……艾森豪威尔得有个人帮他做自己不想做的肮脏事,让他可以摆出好人的样子。'"
  史密斯帮艾森豪威尔监督秘密行动,担任白宫和中情局机密业务之间的主要联络人。他是新成立的"行动协调会"的主力,负责执行总统和国安会的秘密命令,监督中情局依令执行,并亲自挑选驻外大使在执行这些任务上扮演核心角色。
  在史密斯担任总统的秘密行动监督的19 个月里,中情局只做了两项在中情局史上列为大成功的政变。解密的政变记录显示,成功是靠贿赂、胁迫和暴力,而不是依赖隐秘、窃密和诡计。尽管如此,他们却创造出中情局是民主军火库里的一颗银弹的传奇,使该局获得了杜勒斯梦寐已久的光环。
如何应对斯大林之死:本章注释
a 苏联在斯大林逝世后,随即发动和平攻势,也就是进行粗糙、揶揄,但往往很有效的宣传活动,试图让世人相信,克里姆林宫已师法正义与和平的理念,而中情局竟然没有反击。艾森豪威尔得知后也非常不高兴。
  b 与中情局合作的新闻媒体不胜枚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国家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史克里普斯--霍华德报系、赫斯特报业集团、柯普莱新闻社、迈阿密先锋报等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因为1953 年时美国各报新闻都是由搞战争宣传的老手操控。1977 年10 月20 日,卡尔·伯恩斯坦发表在《滚石》杂志的"中情局与媒体"一文中,虽做了相当删节,但有一段话说得很精辟:"许多报道二战的记者都与(中情局的前身)战略情报局关系密切,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站在同一边。战争结束后,很多战情局官员进了中情局,这些关系自然也就继续下去。另一方面,刚入行的战后第一代记者,也都和前辈们具有相同的政治与职业价值观。"
  c 包括《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在内的数百家报纸,会用《大观》作为自己的周日副刊而随报发行,《大观》本身的编辑运作则是独立进行的。
CIA一举成名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就职前几天,沃尔特· 比德尔 · 史密斯把金 · 罗斯福召到中情局总部,问道:"我们的工作到底几时进行?" a
  两个月前,也就是1952 年11 月初,中情局近东科科长金·罗斯福前往德黑兰帮助英国情报局的朋友收拾烂摊子。伊朗首相穆罕默德·摩萨台获悉英国有意推翻他,于是将英国大使馆人员连同特工悉数驱逐,而罗斯福此行的目的就是要保住并收买原为英国工作,但很乐于接受美国这份大礼的伊朗特工。返美途中,他在伦敦稍作停留,并向英国同行做了个报告。他得知丘吉尔首相希望中情局协助推翻伊朗政府。40 年前,伊朗的石油把丘吉尔推上权力和荣耀之位。现在,丘吉尔爵士要拿回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丘吉尔身居海军大臣,将皇家海军船舰从烧煤炭改为以石油为燃料。他主导购入新成立的"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51% 的股权。5 年前该公司跃居为伊朗最大的石油公司,英国大有斩获,伊朗石油不仅供给丘吉尔新舰队燃料,更带来足以支应舰队所需的收益。就在大不列颠扬威四海之际,英国、俄罗斯和土耳其大军蹂躏伊北,农业大半无存,造成饥荒,大约死了200 万人。在混乱局势当中,哥萨克族指挥官礼萨汗崛起,凭借狡诈多智和武力夺得政权,并在1925 年自立为伊朗国王。伊朗国会有4 位议员反对他,其中一位是民族主义政客摩萨台。
  伊朗国会很快便发现,现已更名为"英伊石油公司"的这家英国石油业巨子,有计划地骗走政府数十亿美元。20 世纪30 年代的伊朗,憎恨英国和害怕俄罗斯的情绪十分高涨,纳粹于是趁机渗入,致使丘吉尔和斯大林也在1941 年8 月入侵伊朗。英俄放逐礼萨汗,另立他那位柔顺、眼神迷离的21 岁儿子穆罕默德·巴列维为王。
  英俄占领伊朗期间,美军利用伊朗机场及公路运送总值约180 亿美元的军援给斯大林。二战期间,美国在伊朗仅有一位得力人士,即组建伊朗特警的诺曼·史瓦茨科夫将军,他的儿子与他同名,在1991 年伊拉克战争的"沙漠风暴行动"担任指挥官。1943 年12 月,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黑兰举行战争会议,但这三大盟国却将饥饿又贫困的国家伊朗置诸脑后,这里的石油工人1 天挣50 美分,年轻国王靠选举舞弊掌权。战后,摩萨台呼吁国会,重新协商英伊石油公司特许权事宜。该公司掌控着全球最大的石油蕴藏量,它设在阿巴丹外海的炼油厂也是全世界最具规模的。英国石油主管和技师在私人俱乐部与游泳池玩乐,伊朗石油工人却是住在没水、没电、没有下水道的简陋小屋。不公不义促成伊朗人支持当时只有大约2 500 名党员的"伊朗人民党"。英国人的石油收益是伊朗人的两倍,现在伊朗要求五五分账。英国当然拒绝了,并收买政治人物、报纸主编和电台台长等,意图影响舆论。
  英国驻德黑兰情报站长克里斯托弗·蒙塔格·伍德豪斯(大战期间他的同僚惯称他"蒙提")提醒他的同胞,这是在自招祸端。1951 年4 月,伊朗国会通过表决将国内石油生产收为国有,几天后,摩萨台成为伊朗首相。6 月底,英国战舰开抵伊朗外海。7 月,美国大使亨利·格拉迪回报说,英国以"愚不可及"的行为,意图推翻摩萨台。9 月,英国巩固国际抵制伊朗石油行动,意图以经济战毁掉摩萨台。这时,丘吉尔复出掌权,担任英国首相。丘吉尔76 岁,摩萨台69 岁,两人都是只手操持国事的顽固老头子。英国司令官拟定以7 万大军拿下伊朗油田和阿巴丹炼油厂的大计,摩萨台则将本案提交联合国与白宫仲裁,一面公开摆出护身符,一面私下提醒杜鲁门,英国的攻击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杜鲁门于是断然告诉丘吉尔,美国绝不会支持此种侵略行径。丘吉尔则反驳说,英国在军事上支持朝鲜战争,代价即是美国需在政治上支持英国对伊朗的立场。两人在1952 年夏天陷入僵局。
   CIA一举成名:中情局违法废除伊朗首相
1952 年11 月26 日,伍德豪斯飞到华盛顿拜会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和威斯纳,讨论如何"革除摩萨台"。他们的阴谋在总统交接的混沌时刻成形--杜鲁门权力日益减弱,政变计划日趋成熟。诚如威斯纳在计划完全成熟时所说的,有时候"中情局违法决策"。美国公开的外交政策是支持摩萨台,中情局却在没有白宫批准的情况下预备动手废掉他。
  1953 年2 月18 日,英国秘密情报局新任首长约翰·辛克莱爵士飞抵华盛顿。辛克莱是苏格兰人,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外界以"C"相称,友人则称他为"辛巴达",他拜会艾伦·杜勒斯,并提议以金·罗斯福为政变计划的现场指挥官。英国为政变计划取的名字很普通,就叫"革除行动"。罗斯福则采用特洛伊战争神话的英雄名字,取个比较堂而皇之的名称:"埃阿斯行动"。(这名字选得挺奇怪,因为根据传说,埃阿斯后来发了疯,误以为羊群是战士,把它们通通宰了,清醒后便羞愧自杀。)
  金·罗斯福很有经营这种大秀的才情。以政治、宣传和准军事行动化解苏联入侵伊朗的工作,他已做了2 年,中情局也储备了充裕的经费和枪械,足以支持1 万名部族战士半年之久。他得到授权去攻击规模虽小却极有影响力的非法伊朗共产党。如今他变更目标,针对伊朗国内主流政治与宗教团体,企图削弱他们对摩萨台的支持。
  罗斯福开始加速贿赂和颠覆活动。中情局的官员和伊朗特工,"租用"政治写手、神职人员与刺客杀手。收买街头混混和毛拉b,前者可以拆散人民党的群众大会,后者则在清真寺里非议摩萨台。中情局虽不像英国在伊朗已有几十年的经验,所吸收的伊朗特工人数也瞠乎其后,但它有更多的钱可以挥洒:每年至少100 万美元经费,对当时乃是全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的伊朗而言,可是一笔极大的财富。
  中情局从英国情报机关所掌控的"收买影响力"网络取得线索。这个网络由控制伊朗船运、银行和房地产业的亲英派拉什迪家族三兄弟经营。他们可以影响伊朗国会议员,左右市集里最大的商家和不为人知的德黑兰国会议员。他们贿赂参议员、高级军官、编辑、出版商、打手以及至少1 位摩萨台内阁阁员。他们用装满现钞的饼干盒来买情报。甚至连国王的侍卫长也是他们圈子的人,而这也成为政变的催化剂。
  1953 年3 月4 日,艾伦·杜勒斯带着7 页以"苏联接管(伊朗)之后果"为主题的简报笔记走进国家安全委员会。伊朗面临"革命一触即发的形势", 万一共产党出头,中东多米诺骨牌必会一一倒下,自由世界60% 的石油势必落入苏联手中。杜勒斯警告,这惨重的损失势必会"严重耗损我们的战争储备", 届时美国不得不实施石油和天然气配给计划。艾森豪威尔总统却不相信,认为较好的办法是提供给伊朗1 亿美元贷款来稳定摩萨台政府,而不是去推翻它。
  伍德豪斯委婉地暗示中情局的同行,他们能以不同方式向艾森豪威尔呈报这个问题。他们不能强调摩萨台是共产党,但他们可主张摩萨台在位越久,苏联入侵伊朗的风险就越大。罗斯福于是针对艾森豪威尔调整策略:倘若摩萨台偏左,伊朗就会落入苏联手中,但若能把他推向右边,中情局就肯定伊朗政府会落入美国掌控中。
  结果摩萨台自投罗网。有一次,他失算地拿苏联威胁来吓唬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1953 年时负责伊朗事务的国务院官员约翰·施图茨曼说,摩萨台指望"美国人来拯救"。施图茨曼对摩萨台相当了解:"摩萨台觉得只要把英国人赶走,再以俄罗斯的霸权野心来威胁美国,我们就会一涌而入。他的想法错得不算太离谱。"
  1953 年3 月18 日,威斯纳告知伍德豪斯和罗斯福,艾伦·杜勒斯已批准他们展开初步行动。4 月4 日,中情局总部拨出100 万美元给德黑兰工作站。不过,艾森豪威尔以及其他在推翻伊朗计划中扮演要角的人仍心存疑虑。
  几天后,艾森豪威尔总统发表一篇名为"和平机遇"的动人演讲,宣称"任何国家自行选择政府形式与经济制度的权利,不容剥夺。任何国家欲主宰他国政府形式的企图,都是站不住脚的"。这些理念令德黑兰工作站长罗杰·高义朗铭感于心,他质问总部,美国为什么要和英国在中东的殖民主义挂钩。他认为这是历史性的错误,对美国利益是个长期的灾难。艾伦·杜勒斯把他召回华盛顿,解除他的站长职务。一开始就参与大计的驻伊朗大使罗伊·亨德森,强烈反对英国选定堕落的退役少将札赫迪当政变负责人。摩萨台早就告诉亨德森大使,他知道札赫迪是由英国在背后支持的叛徒。
  尽管如此,英国仍然提名,中情局依旧附议,支持唯一公开叫嚣夺权、被视为亲美的札赫迪。4 月底,警察总长遭绑架杀害后,札赫迪躲了起来。涉案的杀手都是他的支持者,不躲不行,足足躲了11 个星期后才露面。
  到了5 月,计划仍未获艾森豪威尔批准,政变却已蓄势待发。这时,根据计划最后阶段的设计:札赫迪将以中情局的7.5 万美元经费成立军事事务机关,遴选发动政变的校官。在中情局的伊朗政变史料中,被当做"恐怖暴徒"的宗教狂热组织"伊斯兰战士",对摩萨台在政府内外的政治与个人支持者发出死亡威胁,并暴力攻击广受敬重的宗教领袖。中情局这边将动用15 万美元宣传活动经费,以传单海报来左右伊朗舆论与大众立场,宣称"摩萨台偏袒人民党和苏联……摩萨台是伊斯兰敌人……摩萨台蓄意摧毁军方士气……摩萨台蓄意造成国家经济崩溃……摩萨台已经被权力腐化了"。在攻击发起日这一天,札赫迪的军事事务机关将率领阴谋政变者,占领军方参谋总部、德黑兰电台、摩萨台寓所、中央银行、警察总局,以及电话电报总局。他们将逮捕摩萨台及其内阁成员,然后再以每星期1.1 万美元的经费,迅速收买国会议员,用来确保国会以多数票宣告札赫迪为首相。最后这一个细节具有赋予政变合法面貌的好处。因为札赫迪将向国王宣誓效忠,恢复王权。
  意志薄弱的巴列维国王是否也该插一脚呢?美国大使亨德森认为,他没那种骨气支持政变。罗斯福则认为,少了国王,政变无望。
  6 月15 日,罗斯福到伦敦把政变计划拿给英国情报机关的军师们过目。双方在挂着"闭门谢客"牌子的总部会议厅碰头。他们没提反对意见,反正是美国人埋单嘛。政变虽出于英国构想,但在执行上英方领导人不能扮演主导角色。
  6 月23 日,英国外相安东尼·艾登在波士顿动腹腔大手术。同一天,丘吉尔中风差点送命。这些消息全未外泄,中情局毫不知情。
  在随后两个星期里,中情局建立了一个双管齐下的指挥链,一个负责联系札赫迪的军事事务机关,另一个则控制政治战和宣传活动。两者都直接对威斯纳负责。罗斯福启程飞到贝鲁特,假道叙利亚、伊拉克,进入伊朗与拉什迪兄弟会合。中情局静候总统的许可。艾森豪威尔终于在7 月11 日批准。但就从这一刻起,几乎每一件事都出错。
CIA一举成名:"您先请,陛下"
任务的隐秘性在还没动手前就被破坏了。1953 年7 月7 日,中情局监听到伊朗人民党的广播。这家秘密电台警告伊朗人,美国政府连同各类"间谍和叛国者",包括札赫迪在内,正携手"清除摩萨台政府"。除了人民党,摩萨台也有自己的军事和政治情报来源,知道自己所要面对的是什么。
  这时中情局赫然发现,要政变居然没有军队。札赫迪手下没有一兵一卒。中情局没有伊朗军事形势图,没有陆军名册。金·罗斯福向美国特种作战部队之父麦克卢尔准将c 求助。麦克卢尔在二战时担任艾森豪威尔的首席情报官,朝鲜战争期间负责陆军心战部,监督军方与中情局联合运作是他的专长。不过,他虽曾与杜勒斯、威斯纳并肩工作,却不信任这两个人。
  麦克卢尔已在德黑兰负责成立于1950 年的美国军事援助顾问团业务,专门向伊朗有为军官提供军事支持、训练和咨询。他配合中情局的神经战,切断美军和亲摩萨台司令官之间的联系。罗斯福完全靠麦克卢尔来了解伊朗军方,以及军方高级官员的政治忠诚度。艾森豪威尔特别指出,麦克卢尔"与国王及我们感兴趣的高层人士关系极佳",并在政变后亲自把他升为少将。中情局吸收一位曾担任伊朗与美军顾问团联络官的上校,请他协助政变事宜。他秘密取得大约40 位同僚的支持,现在就只差巴列维国王了。
  中情局官员斯蒂芬·米德上校飞到巴黎,寻找巴列维那位意志坚强但不怎么受欢迎的双胞胎妹妹雅希蕾芙公主。中情局的计划是要她结束流亡,回国劝巴列维支持札赫迪将军。谁知公主行踪不明,英国情报人员追到法国,在里维埃拉找到她,又花了10 天工夫才把她哄上商务客机飞回德黑兰。诱因包括英国情报机关提供的大笔现钞、貂皮大衣,米德上校另外承诺万一政变失败,美国会负担皇室财务。经过一番面对面的激烈讨论之后,她误以为已经让双胞胎哥哥挺起脊梁骨,便在7 月30 日离开德黑兰。8 月1 日,中情局又找史瓦茨科夫将军来为巴列维打气。巴列维唯恐宫中已遭窃听,便把将军带到大宴会厅里,拉过一张小茶几摆在正中央,悄声说他很难配合政变。他没有信心军方一定会支持他。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罗斯福在皇宫进进出出,一面施以无情压力,一面警告他若不听从中情局的话,伊朗可能变成"共产国家",或是"第二个朝鲜", 不管是哪一种结果,国王和王室都是逃不了死刑的。巴列维大为惊恐,赶忙逃到里海畔的皇家别墅。
  罗斯福为之震怒。他越俎代庖拟了一道皇家命令:解除摩萨台职务,并任命札赫迪为首相。再命指挥皇家卫队的上校将这道有法律疑义的文件交给枪口下的摩萨台,倘若他不从命便立即逮捕。8 月12 日,这位上校追至里海滨找到巴列维,第二天晚上便带着几份已签署的命令归来。现在罗斯福的伊朗特工已散布在德黑兰街头,报纸和平面媒体则大肆宣传:摩萨台是共产党,摩萨台是犹太人。中情局的街头混混乔装成人民党人,攻击毛拉,并毁损了一座清真寺。摩萨台展开反击,以参众议员被中情局收买、投票无效为由,关闭国会。依据法律,只有国会可罢黜他,国王则无权罢黜首相。
  罗斯福加速推进。8 月14 日,他急电中情局总部,请求再拨500 万美元支持札赫迪。政变就定在那天晚上,摩萨台也知道了,于是动员首都卫戍部队,以坦克和重兵重重守护他的官邸,等到那位国王侍卫来逮捕首相时,忠心的部队便将他捉住。札赫迪躲在中情局的安全屋里,由罗斯福手下一位叫洛奇·斯通的新手看管。中情局匆匆招集的伊军校官干部随之崩解。
  8 月16 日上午5 点45 分,德黑兰电台广播宣布政变已失败。下一步该怎么走,中情局总部毫无头绪。艾伦·杜勒斯很乐观地相信一切顺利,已在1 周前离开华盛顿到欧洲度长假,无从联络。威斯纳苦思无计。罗斯福于是自行决定,要让全世界认定这次失败的政变是由摩萨台发动的。这个故事得由巴列维来说,可这位国王已逃出国了。
  几个小时后,美国驻伊拉克大使伯顿·贝利得知巴列维国王已抵巴格达求助。罗斯福传了一份讲稿大纲给贝利,要巴列维发表声明说,他是因左翼暴动才逃离伊朗。巴列维听命发表广播声明后,立刻安排他的飞机驾驶执行飞往流亡君主之都罗马的计划。
  8 月16 日晚上,罗斯福手下交5 万美元给德黑兰工作站的伊朗特工,要他们找一群人伪装成共产党打手制造群众事件。第二天早上,好几百名拿钱办事的滋事者涌上街头,抢劫、纵火、捣毁政府的徽标。正宗的人民党人加入后很快便察觉,"这是经人策动的秘密行动",正如中情局工作站报告所说的,"他们于是设法劝示威者回家"。一晚上辗转难眠之后,8 月17 日,罗斯福欢迎从贝鲁特飞回来的亨德森大使。前往接机的途中,美国大使馆人员经过一座巴列维父亲的铜像。铜像已被人推倒,只剩一双长统靴站在那里。
  亨德森、罗斯福和麦克卢尔在大使馆内举行长达4 个小时的战争会议,得出一个制造无政府状态的新计划。由于麦克卢尔的缘故,伊朗军官都派到外地各处要塞,去争取士兵支持政变。中情局的伊朗特工于是请了更多的街头混混,并派特使去劝说什叶派最高领袖宣布发动圣战。
  中情局总部的威斯纳则已陷入绝望。他读着当时中情局最优秀分析员的报告:"德黑兰军事政变落败以及巴列维国王出走巴格达,显示摩萨台继续掌控大局,同时也预示他会以更激烈的行动扫除所有的反对者。"8 月17 日深夜,他拍电报到德黑兰说,鉴于罗斯福与亨德森并没强烈的反面建议,此次反摩萨台政变应就此打住。1 ~ 2 小时后,大约是凌晨两点,威斯纳慌慌张张地打电话给中情局总部主管伊朗事务的约翰·沃勒。
  威斯纳说,巴列维已飞到罗马,住进华盖饭店。紧接着"发生一件很恐怖、很恐怖的巧合",威斯纳说,"你猜怎么着?"
  沃勒猜不出来。
  "朝你所能想象得到的最坏的方向去猜。"威斯纳说。"他被出租车撞死了?"沃勒答道。威斯纳回说:"不,不,不,约翰,你大概不晓得杜勒斯决定延长假期到罗马一游吧。现在你再想想会发生什么事?"
  沃勒嗔怪道:"杜勒斯开车把他撞死了?"威斯纳没被逗笑。威斯纳说:"他们在华盖饭店碰上,杜勒斯只好说:'您先请,陛下。'"
   CIA一举成名:与伊朗王热情拥抱
8 月19 日黎明,中情局雇用的暴民群集德黑兰准备暴动。一辆辆巴士和卡车满载从南部来的部族人士,他们的族长也都收了中情局的钱。亨德森大使的副馆长威廉·朗特里形容接下来发生了"形同自发的革命"。
  他细述:"一开始是个健身或运动俱乐部的人,举着杠铃和链条之类的东西领衔示威。"这些举重选手和马戏团壮汉都是中情局为今天生事而网罗来的。"他们高呼反摩萨台和勤王口号,向大街小巷前进,很多人陆续加入,不久就变成大规模的勤王反摩示威。'吾王万岁'的呼声响彻全市,群众逐渐往摩萨台内阁大楼方向而去。"他们揪住政府高层官员,烧了4 家报社,占据某亲摩政党的总部。人群中有两位宗教领袖,一位是(最高领袖)阿亚图拉·艾哈迈德·卡夏尼d, 陪在他身旁的那位热诚拥护者,则是后来的伊朗领袖,时年51 岁的阿亚图拉·霍梅尼。
  罗斯福要他的伊朗特工去攻击电报局、宣传部、警察和陆军总部。到了中午,历经一场至少3 人死亡的小冲突之后,中情局特工占领德黑兰电台。罗斯福前往斯通经管的安全屋找札赫迪,要他准备自立为相。札赫迪吓瘫了,斯通得帮他穿上军装。那天德黑兰街头起码有100 人丧生。
  中情局指示皇家卫队攻击防卫森严的摩萨台住处后,至少又有200 多人丧生。首相逃走,第二天投降,蹲了3 年监狱之后,又遭软禁十余年后才去世。罗斯福交给札赫迪100 万美元现款,新首相于是开始整肃反对人士,数千名政治犯锒铛入狱。
  后来出任主管近东事务助理国务卿的朗特里大使回忆道:"中情局在制造局势方面表现相当杰出,在适当的环境和氛围下,可以作出改变。"又说道:"很显然,事态发展并不如预期或希望,但最后总算是成功了。"
  集荣耀于一身的罗斯福飞到伦敦。8 月26 日下午2 点,他在唐宁街10 号接受丘吉尔招待。罗斯福忆述,丘吉尔"状况不佳",口齿不清,视力和记忆衰退,"中情局的简称CIA 对他毫无意义,但他隐约知道这位罗斯福必定和他的老朋友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有点关系"。
  罗斯福在白宫受到英雄般的欢呼,对秘密行动的奇效更加信心满满。此外,中情局明星分析员雷·克莱因e 回忆道:"伊朗'政变'的漫谈,有如野火般在华盛顿传开。艾伦·杜勒斯满身荣光。"不过,总部里并不是人人都把摩萨台下台当做成就。克莱因写道:"看似辉煌成就的问题在于,它制造出中情局力量的夸大印象。它不能证明中情局可以推翻政府和扶植统治者上台,它是在适当时机以适当方式提供适量援助的特例。"中情局收买的军人和街头混混,已足以构成发动政变的暴力。钱一转手,这些黑手就可以改变一个政权。
  巴列维回国重登王位,并利用中情局的街头混混作为外援,在国会选举上动手脚。他颁布为时3 年的戒严令,强化对国家的统治,又新设习称为萨瓦克(SAVAK )的情报机关,请驻伊朗的中情局和美国军队事代表团帮他巩固政权。中情局需要SAVAK 充当反苏的耳目,巴列维则需要秘密警察来维护他的权力。由中情局训练和装备的萨瓦克,强化巴列维的统治达20 余年之久。
  巴列维成为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外交政策核心,在往后的岁月里,能在巴列维面前代表美国发言的是中情局工作站站长,不是美国大使。中情局也陷入伊朗的政治文化,用安德鲁·齐尔格的话来说,卡在"与巴列维国王的热情拥抱里"。1972 ~ 1976 年,齐尔格在驻伊朗大使赫尔姆斯麾下担任政治官。
  齐尔格说,伊朗政变"被视为中情局最大的一次成就,被吹嘘得像美国举国大胜一般。我们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方向"。知悉中情局扶植巴列维黑幕的一代人逐渐成长,假以时日,中情局在德黑兰街头所制造的混乱,会回过头来缠着美国。
  中情局可以凭借巧计推翻一个国家的幻觉很诱人,这个幻觉也使中情局卷入此后40 年的中美洲战场。
   本章注释
a 金·罗斯福花了8 年时间,以提供军火、经费及美国支持的承诺作为激励,劝诱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沙特阿拉伯领导人矢志效忠美国。当这些手段无效时,偶尔也实行政变方式。他把约旦国王侯赛因列入中情局受薪名单,又叫盖伦将军派出一支由纳粹暴风突击队队员组成的队伍到埃及,协助新领袖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训练特勤部队。
  在"埃阿斯行动"之前,中情局不太有中东运作的经验。上世纪50 年代初期,第一任大马士革工作站站长迈尔斯·科普兰与驻叙利亚武官米德携手,计划扶植一个"军方支持的政权"(引用米德于1948 年12 月发给五角大楼的电报)。他们选中"意志如钢"的扎伊姆上校,鼓动他推翻阻挠"阿美石油公司"输油管道通过叙利亚的总统,并保证杜鲁门总统会给他政治承认。扎伊姆果然在1949 年3 月30 日推翻政府,誓言在输油管道计划上竭诚合作,并将"400 多名共产党"打入大牢。这位意志如钢的上校撑不到5 个月又被推翻处决。
  至于1953 年的伊朗政变,要不是有英国发难,中情局不可能动手,也不可能成功。英国政府此举当然有重大的经济动机,而他们之所以要弄掉摩萨台,则是因为有强大的政治推力--丘吉尔一手推动。
返回书籍页